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共3篇)
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篇1
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目的:本课详细介绍了血液制剂的来源与组成,以及血液制剂的管理,重点介绍了血液制剂的分类,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和慎用及禁用人群等,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如何正确选择血液制剂,以及慎用和禁用的人群有哪些,用药的剂量调整及用药后易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避免血液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目录
一、血液制剂的来源
二、血液制剂的定义
三、血液制剂的管理
四、血液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1、人血白蛋白
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3、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4、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
5、人胎盘血白蛋白
6、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6.1人牛痘免疫球蛋白 6.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6.3人百日咳免疫球蛋白 6.4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6.5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6免疫球蛋白
6.7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6.8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 6.9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6.10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6.11乙型脑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6.12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6.13抗RHD免疫球蛋白
7、人凝血因子Ⅷ
8、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9、人纤维蛋白原
一、血液制剂的来源:
血液制剂作为一类目前仍无法用其他药物替代的产品,其原料是血浆,人血浆中有92%8%是蛋白质,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不同与一般普通产品,在人造血及代用品不能完全替代之前,血液唯一来源是健康人体,血液成分作为特殊医疗用品,其制剂是医疗治疗的重要手段,其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对于血液制剂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尤为重要。
二、血液制剂的定义: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
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三、常用血液制剂的管理办法:
(一)血液制剂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2、血液制品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3、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血液制剂的管理制度
1、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
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来源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根据本医疗机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限。
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的临床医师负责签发输血申请单。一次临床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用血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会诊医师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全血及血液成分,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2、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1)来源管理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库设臵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品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且应严格划分。需详验检验报告书,进口者还需查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入库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2)应用管理
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血液警戒和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
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四、常见血液制剂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1、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适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小儿休克;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用法用量: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臵的输血器)。滴注速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2ml为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
禁忌: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药液呈现混浊﹑沉淀﹑异物或瓶子有裂纹﹑
瓶盖松动﹑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可使用;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 X 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 G 亚型缺陷病等; 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用法用量: 用法:静脉滴注或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2倍作静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为 1.0ml/ 分(约20滴/分),持续 15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最快滴注速度不得超过3.0ml/分(约60滴/分)。用量:遵医嘱。推荐剂量: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或低下症:首次剂量:400mg/kg 体重;维持剂量:200~400mg/kg 体重,给药间隔时间视病人血清 IgG 水平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月一次。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 400mg/kg 体重,连续5
日。维持剂量每次 400mg/kg 体重,间隔时间视血小板计数和病情而定,一般每周一次。
3.重症感染:每日200~300mg/kg 体重,连续2~3日。
4.川崎病:发病10 日内应用,儿童治疗剂量2.0g/kg 体重,一次输注。禁忌: 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抗 IgA 抗体的选择性 IgA 缺乏者。注意事项: 本品专供静脉输注用;如需要,可以用 5% 葡萄糖溶液稀释本品,但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药液呈现混浊、沉淀、异物或瓶子有裂纹、过期失效 , 不得使用;本品开启后 , 应一次输注完毕 , 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有严重酸碱代谢紊乱的病人应慎用。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极个别病人在输注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上述反应大多轻微且常发生在输液开始一小时内,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定期观察病人的总体情况和生命特征,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个别病人可在输注结束后发生上述反应,一般在 24 小时内均可自行恢复。
3、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于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若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疗效。本企业生产为液体剂型,仅供肌肉注射用。主要用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麻疹等疾病的预防以及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
4.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
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用法用量: 供皮下注射,严禁静脉输注。临用时将20~25℃灭菌注射用水2ml注入本品瓶内,充分溶解后皮下注射。用量:每次用一瓶。每个疗程注射3~5次,通常成人每次间隔4~7天,儿童每次间隔6~10天,观察一个月,若疗效不显著时,可按上述用法重复1~2个疗程,为维持效果可每3~4个月皮下注射一次。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只有少数过敏体质病人,注射本品可能发生哮喘症状加剧、或荨麻疹、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的,第二次注射时可以减量继续治疗。若哮喘明显加剧则应停止使用。
相互作用: 本品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组织胺的抗体,从而消除内源性组织胺的致病作用。
5、人胎盘血白蛋白
人胎盘血白蛋白用于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防治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法用量: 用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必要时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做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的输血器),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2ml(约60滴)。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禁忌: 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者;严重贫血者;肾功能不全者。注意事项:
1药液呈现浑浊或有异物沉淀或瓶子有裂纹均不可使用。
2本品打开后应一次输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3在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4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6.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具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对健康献血浆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即注射疫苗使献血浆人员产生抗体,用单采血浆术获得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制备并经低PH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包括:
1、人牛痘免疫球蛋白:用于防治牛痘和天花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3、人百日咳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和治疗百日咳
4、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用于接触水痘并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以预防与缓解水痘,以及其母在围产期患水痘的新生儿。
5、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狂犬病疫苗联合用于已知或怀疑
患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的病例。
6、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及治疗,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治疗。
7、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于接触HBSAG阳性物质后,进行接触后预防,也用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
8、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用于病毒性感染,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
9、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要应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治疗。
10、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治疗婴儿先天性HCMV感染,有一定疗效。
11、乙型脑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和改善环境,有利于控制乙脑的发生。
12、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因呼吸道合胞病毒引发的婴幼儿呼吸道感染。
13、抗RHD免疫球蛋白:在72h内给RhD阴性孕妇足月分娩的RhD阳性婴儿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以将Rh免疫反应从12%-13%降低到1-2%。
7.人凝血因子Ⅷ
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用法用量:专供静脉输注,应在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使用。用前应先以25~37℃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按瓶签的标示量注入瓶内(制品刚从冰箱取出或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应特别注意时制品温度升高到25~30℃,然后进行溶解。否则易析出沉淀),轻轻摇动,使制品完全溶解(注意勿使产生泡沫),然后用带有滤网装臵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制品溶解后应立即使用,并在1小时内输完,不得放臵。用量:给药剂量必须参照体重、是否存在抑制物,出血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下列公式可用于计算剂量:所需因子Ⅷ单位(IU)/次=0.5×患者体重(kg)×需提升的因子Ⅷ活性水平(正常的%)例:所需因子Ⅷ单位(IU)/次=0.5×50(kg)×30(%)=750IU一般推荐剂量如下:1.轻度至中度出血:单一剂量10~15IU/kg体重,将因子Ⅷ水平提高到正常人水平的20~30%。2.较严重出血或小手术:需将因子Ⅷ水平提高到正常人水平的30~50%,通常首次剂量15~25IU/kg体重。如需要,每隔8~12小时给予维持剂量10~15IU/kg体重。3.大出血:危急生命的出血如口腔、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重要器官如颈、喉、腹膜后,骼腰肌附近的出血:首次剂量
40IU/kg体重,然后每隔8~12小时给予维持剂量20~25IU/kg体重。疗程需由医生决定。4.手术:只有当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水平无异常增高时,方可考虑择期手术。手术开始时血液中因子Ⅷ浓度需达到正常人水平的60~120%。通常在术前按30~40IU/kg体重给药。术后4天内因子Ⅷ最低应保持在正常人水平的60%,接下去的4天减至40%。5.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增多症:应给予大剂量的凝血因子Ⅷ,一般超过治疗血友病患者所需剂量一倍以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大量反复输入本品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肺水肿的可能性,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尤应注意。2.本品溶解后,一般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微量细小蛋白颗粒存在。但如发现有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3.本品对于因缺乏因子Ⅸ所致的乙型血友病,或因缺乏因子Ⅺ所致的丙型血友病均无疗效,故在用前应确诊患者系属因子Ⅷ缺乏,方可使用本品。4.本品不得用于静脉以外的注射途径。5.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未用完部分必须弃去。6.请勿使用超过有效期限的产品。如在配制时发现制剂瓶已失去真空度,不得使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寒颤、恶心、头晕或头痛,这些症状通常是暂
时的。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激活的凝血因子Ⅷ作为一辅因子,在Ca2+和磷脂存在下,与激活的凝血因子Ⅸ一起激活凝血因子Ⅹ,从而使凝血过程正常进行。输用每公斤体重1个单位的人凝血因子VIII,可使循环血液中的因子VIII水平增加2%~2.5%。8.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适用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单独或联合缺乏)包括: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乙型血友病),以及Ⅱ、Ⅶ、Ⅹ凝血因子缺乏症;抗凝剂过量、维生素K缺乏症;肝病导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时;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作外科手术患者;但对凝血因子V缺乏者可能无效;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用法用量: 1.专供静脉输注,应在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使用。2.用前应先将本品及其溶解液预温至20-25℃,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溶解液,轻轻转动直至本品完全溶解(注意勿使产生很多泡沫)。3.溶解后用带有滤网装臵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开始要缓慢,约15滴/分,15分钟后稍加快
滴注速度(40-60滴/分),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滴完。4.滴注时,医师要随时注意使用情况,若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立即终止使用。并用肝素拮抗。用量: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包括凝血试验指标等来决定给药量。1.使用剂量随因子缺乏程度而异,一般每kg体重输注10-20IU,以后凝血因子Ⅸ缺乏者每隔24小时,凝血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Ⅹ缺乏者,每隔24-48小时,凝血因子Ⅶ缺乏者每隔6-8小时,可减少或酌情减少剂量输用,一般历时2-3天。2.在出血量较大或大手术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如拟作睥切除者要先于手术前用药,术中和术后根据病情决定。禁忌: 须严格控制适应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 除肝病出血患者外,在用药前应确诊患者存在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肝病、外科手术等患者如有血栓形成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倾向时,应慎用本品;本品不得用于静脉外的注射途径;瓶子破裂、产品过有效期或溶解后出现摇不散沉淀等情况不可使用。如发现制剂瓶内已失去真空度,请勿使用;静脉滴注时,医师要随时注意使用情况,若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立即终止使用。并用肝素拮抗。本
品含有凝血因子Ⅸ的一半效价的肝素,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但是,一旦发现任何可疑情况,即使患者病情不允许完全停用,也要大幅度减低用量;制品一旦开瓶应立即使用(一般不得超过3小时),未用完部分不能保留再用。不良反应: 尚无系统规范的不良反应观察资料。快速滴注时可引起发热、潮红、头疼等副反应,减缓或停止滴注,上述症状即可消失。偶有报道因大量输注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等。有血栓形成史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应权衡利弊,慎用本品。
9、人纤维蛋白原
人纤维蛋白原适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用法用量: 1.用法:使用前先将本品及灭菌注射用水预温至30~37℃,然后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臵30~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制品全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用带有滤网装臵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2.用量: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决定,一般首次给1~2g,如需要可遵照医嘱继续给
药。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专供静脉输注。2.本品溶解后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少量絮状物或蛋白颗粒存在。为此用于输注的输血器应带有滤网装臵。但如发现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时,不可使用。3.在寒冷季节溶解本品或制品刚从冷处取出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先使制品和溶解液的温度升高到30-37℃,然后进行溶解。温度过低往往会造成溶解困难并导致蛋白变性。4.本品一旦溶解应尽快使用。5.在治疗消耗性凝血疾病时,需注意只有在肝素的保护及抗凝血酶Ⅲ水平正常的前提下,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才有效。6.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如配制时发现制剂瓶内已失去真空度,请勿使用。7.使用本品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本品用量。8.由于体外活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不同厂家生产的纤维蛋白原可能活性不完全相同,在相互替换时需要注意用量的调整。9.本品按标示量复溶后,含有不超过3%的盐酸精氨酸作为稳定剂,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风险,建议在使用前及使用期间进行电解质监测,根据结果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本品。已存在代谢紊乱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不良反应: 尚未进行系统的临床不良反应观察,根据相关报道,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和发热,严重反应者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本品含有不超过 3%的盐酸精氨酸作为稳定剂,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等风险。选择题
1、血液制剂作为一类目前仍无法用其他药物替代的产品,其原料是()。A.血液 B.血浆 C.血细胞 D.血小板
2、人血浆中仅有百分之多少是蛋白质()。A.2%-3% B.3%-4% C.5%-6% D.7%-8%
3、血液制品包括()。A.人血白蛋白 B.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C.人凝血因子Ⅷ D.以上全都是
4、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A.失血性创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阻塞性肺炎 D.球拍状胎盘
5、人免疫球蛋白的禁忌症有()。A.高血压
B.有抗 IgA 抗体的选择性 IgA 缺乏者。C.2型糖尿病 D.以上都是
6、正常晚孕期,胎儿正常肾盂前后径测值是(A.小于10mm B.小于5mm C.小于7mm D.大于5mm
7、股骨远端骨垢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A.孕28-30周 B.孕36-40周 C.孕32-33周 D.孕30-32周
8、人凝血因子Ⅷ 的不良反应有()。A.体位性低血压
。)
B.便秘 C.恶心 D.心悸
9、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滴注完成时间应为()。A.24小时内滴完 B.20分钟内滴完 C.3小时以上滴完 D.30-60分钟左右滴完
10、人纤维蛋白原()。A.皮下注射 B.肌注 C.口服
D.专供静脉输注
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篇2
由于不同氨基酸输液所含氨基酸、能量、电解质不相同, 其临床用途、禁忌证等差异很大, 临床应用也易出现混。将常用的氨基酸输液按临床使用, 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类, 营养型氨基酸、肝病用氨基酸、肾病用氨基酸、伤病用氨基酸、癌症用氨基酸、小儿用氨基酸、代血浆用氨基酸。
1 营养型氨基酸
1968年美国Dudrick等采用经中央静脉输入各种营养要素的高渗溶液, 氨基酸为全胃肠外营养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此类输液临床应用范围最广, 用量最大。此类氨基酸输液由8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和多种非必需氨基酸按一定配比组成。为避免氨基酸在体内以能量形式消耗, 在配伍中加入木糖醇、山梨醇等糖类。目前, 临床常用的乐凡命 (8.5%) 、凡命 (7%)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5%) 等。这类氨基酸输液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缺乏, 如晚期癌症、创伤、大手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酸中毒、充血性心衰患者慎用;肝昏迷倾向、肝昏迷、氮质血症、严重肾功能障碍、氨基酸代谢障碍等患者禁用[2]。
2 肝病用氨基酸[1]
当肝脏受损时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下降, 香族氨基酸升高, 支链氨基酸 (BCAA) 与芳香族氨基酸 (AAA) 的比值下降, 其下降的程度与肝脏受害程度成正比, 引起脑组织中化学递质的异常;当血浆中BCAA (亮、异亮、缬) 与AAA (苯丙、酪) 的摩尔浓度比率增加时, BCAA可竞争性地抑制AAA透过血脑屏障, 并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的代谢, 改善肝昏迷的症状。所以治疗肝昏迷的时, 需要用高支链低芳香族氨基酸注射液, 如3-氨基酸注射液、肝安注射液、肝醒灵注射液、安平 (德国贝朗) 等。由于肝脏病人不能把必需氨基酸转变为非必需氨基, 所以此类氨基酸输液中还加入了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这类氨基酸注射液临用前加需要葡萄糖注射液。肝昏迷的病人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营养补给问题, 如果给肝昏迷病人输注营养型复合氨基酸注射液, 不仅不能纠正氨基酸谱的紊乱, 反而会诱发和加重肝昏迷症状。该类氨基酸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昏迷、肝硬化、肝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等。
3 肾病用氨基酸[3]
肾功能衰竭病人,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异常, 表现为血中必需氨基酸总量、BCAA/AAA比值和组氨酸水平下降;肌酐和尿素排泄障碍, 潴留在体内的尿素超过正常高限, 产生尿毒症。输入八种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高渗葡萄糖注射可纠正体内必需氨基酸的不足, 使潴留在体内的尿素合成蛋白质, 减少血尿素率, 降低血清中的钾、镁和磷酸盐浓度, 消除血中肌酸酐, 升高BCAA/AAA比值, 缓解尿毒症, 减轻氮质血症, 提高血浆蛋白, 恢复正常平衡使肾功能改善, 改善营养状况和增加机体抵抗力, 病程缩短。常用如9R (肾衰用氨基酸注射液) 、Freamine-E, 该类氨基酸注射液主要用于非终末期慢性肾衰和肾病综合征。
4 伤病用氨基酸
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严重创伤等重度应激患者, 因为蛋白质分解代谢急剧增加, 很易出现负氮平衡使病情恶化, 应给予热量分配密度及BCAA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注射液, 为机体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足够氮源, 增强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此类制剂含氮量高, 并且BCAA含量较高 (可达50%以上) , BCAA主要在骨骼肌代谢, 可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含氮量较高的丝氨酸, 丙氨酸也可保证患者蛋白超高代谢的需求, 同时含量中等的脯氨酸可参与伤口愈合中的胶原蛋白的合成, 如Novamin (18g N) 、17-AA、14-AA等。
5 癌症用氨基酸
癌细胞增殖速度快, 急剧地消耗人体的营养, 导致患者营养不足。给予高营养输液可改善全身状态, 提高机体抵抗力, 但高营养输液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危险。曾有人报道除了赖氨酸、脯氨酸外的其他氨基酸输入体内后, 生成的多胺 (主要的细胞增殖物) 是手术后癌症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 癌症患者可用其他高营养输液代替氨基酸输液, 或只能在短时期内使用。
6 小儿用氨基酸
氨基酸在婴幼儿与成人体内代谢有很大区别, 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 需要全部用L-氨基酸为氮源;小儿的合成酶系统也尚未成熟, 体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和胱硫醚酶的活性很低, 并且对组氨酸的合成速度较慢及对甘氨酸利用较低。小儿用氨基酸处方中应降低苯丙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的用量, 增加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用量, 并补充一定比例的母乳中牛磺酸, 以充分满足小儿的营养需求。因此, 对小儿各种创伤、各种不能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应给与适当的小儿氨基酸制剂。对1岁以下婴幼儿及早产儿应选用小儿用氨基酸注射液 (18AA或者20AA) 等, 满足其营养需要。
7 代血浆用氨基酸输液
国内主要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 本品除可维持血容量及机体所需营养成分外, 尚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防止红细胞凝集的作用。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忌用,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氨基酸输液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4,5,6]: (1) 营养型氨基酸输液中加入了木糖醇, 其利用时不依赖胰岛素而直接参与糖代谢, 具有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的作用, 对糖尿病患者更为适用。 (2) 营养型氨基酸输液BCAA/AAA比例低, 有的还含有山梨醇, 对肝脏有一定的负担, 故对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禁用。 (3) 在氨基酸输液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随时调整种类。 (4) 氨基酸输液中往往带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一些有降压作用的物质又是高渗溶液, 输入速度宜慢, 过快会造成病人一过性的头晕、呕吐、低血压、心律不齐等反应, 使用时更要密切注意肾病患者。 (5) 氨基酸输液均有其适宜的p H值、等电点、电离常数, 在使用中不宜与其他液体物质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否则会影响氨基酸输液的稳定性。 (6) 复合氨基酸注射液注时应注意, 大量快速注入往往会产生中毒, 此因此氨基酸输入速度过快所致。木糖醇输入对肝、肾功能会有影响, 在肾、脑等脏器会有草酸钙结晶, 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入不应超过0.3g, 山梨醇的静滴速度不超过0.6g。故输入本制剂的速度应根据氨基酸和木糖醇等能源的浓度来决定, 一般生产单位对其产品的输入速度都有相应的规定。 (7) 复合氨基酸注射液打开后应立即使用, 剩余液不可再用。冬季临用时应将溶液温至体温后使用。最后, 使用复合氨基酸时还应明确诊断, 正确地选用具体品种, 不能不加辨别地认为每一种复合氨基酸都适用于任何营养的补充剂, 处方书定必须用复合氨基酸的具体名称及标明浓度。
参考文献
[1]尉挺, 徐立微.现代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266.
[2]亓翠菊, 谭健鹰.复合氨基酸注射液的分类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药研究, 1998, 9 (3) :265.
[3]汤光.现代药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931.
[4]李秘, 付献芬.氨基酸输液的合理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9, 6 (2) :159-160.
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樱桃谷肉鸭;微生态制剂;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34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245-02
我国是世界驯养野鸭为家鸭最早的国家,也是养鸭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鸭产品消费市场也从城市向广大农村拓展,并且拓展空间不断扩大。樱桃谷肉鸭商品代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和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1992年被大规模引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肉用鸭的主要品种之一[1-2]。本试验拟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添加不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微生态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CM(24]本试验于2013年10月22日在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进[CM][LL]行。试验选取(56±5 g/羽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240羽,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组(Ⅳ为对照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鸭,公母各占50%,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 10 mL/kg、纳豆芽孢杆菌10 mL/kg、氟苯尼考50 mg/kg(每 20 d 添加5 d,其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属微生态制剂。试验期共42 d,分为前后2期,前期为1~21 d,后期为 22~42 d。全程地面平养,光照周期为23 h/d,每天喂料2次,自由采食与饮水,每天清洗水槽、料槽1次,按常规程序免疫。
12基础日粮
本试验所有基础日粮配方参照英国樱桃谷农场所推荐的日粮营养水平自行配制,基础日粮组成见表1。
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主要由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蛋白酶、淀粉酶等组成。
14测定方法
试验期间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饲料投放量和剩余量、每日死亡数,每周对樱桃谷肉鸭称重,计算和分析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成活率4项指标[4-5]。试验结束(42日龄时,翅下采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6-7],同时计算试验动物养殖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经Excel 2007整理后,采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后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增质量及终末平均质量,处理间差异显著(表2。添加乳酸杆菌降低了料重比,添加抗生素对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存活率。
22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血液指标的影响
在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樱
3结论与讨论
31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本试验选用的是乳酸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提高了樱桃谷肉鸭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及饲料利用率,降低了料重比,这可能因为微生态制剂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同时增强樱桃谷肉鸭的免疫机能,提高成活率,这与孔令勇等的研究结果[6]一致。
32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血液指标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参与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其活性是反映肝脏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各种来源的酶进入血液后,会逐渐被肝脏清除,或在血管内分解。如果其活性超过正常范围,说明肝脏发生病变或清除酶的功能发生障碍。本试验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降低,说明微生态制剂可能改善了樱桃谷肉鸭的肝脏功能,这与姜卫星等的研究结果[8]一致。
尿素氮是衡量机体氮储留的重要指标,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明显下降,说明体内氨基酸分解减弱,为蛋白质的沉积提供了依据。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说明微生态制剂能较好地调节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之间的平衡,促进蛋白质的沉积,这与李超等的研究结果[9]一致。
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反映了畜禽对单排、脂质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其在机体内的代谢利用。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能降低其含量,与霍妍明的研究结果[10]一致。
33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樱桃谷肉鸭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后,全期支出费用增加了,但添加乳酸杆菌使饲料报酬和成活率提高了,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和抗生素后使饲料报酬有所降低,但提高了成活率,均增加了毛利润,可见添加乳酸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均比添加抗生素效果好。
在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降低了樱桃谷肉鸭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血清尿氮素、肌酐、总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了成活率和毛利润,且以添加乳酸杆菌效果最好。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代替抗生素,避免药物在樱桃谷肉鸭中沉积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HS23][HT85H]参考文献:[HT8SS]
[1][(#]韩廷义 微生态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2:79-81
[2]盛祖勋,孔令勇,杨雪林,等 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12,44(6:50-52
[3]江慶娣 樱桃谷鸭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J] 中国饲料,2001(2:31-32
【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饲用酶制剂的合理使用05-27
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08-15
血液常规检查需要注意什么08-24
制药企业制剂车间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10-26
肝炎及血液生化检测09-26
白头蒜氧化褐变主酶(PPO)的特性及氧化抑制剂分析10-07
医院制剂的发展策略08-0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06-04
医院制剂室的发展方向07-19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