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共12篇)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1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共识, 护理工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护理工作自身的特点, 医疗行业所承担的风险亦越来越大, 已成为高风险、高压力、高纠纷的行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医院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患者安全得以保障, 医疗机构得以发展的关键[1]。我国医疗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 护理风险管理环节簿弱[2]。为了从根源上减少护理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效益, 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目的在于减少医疗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 以确保患者安全。现将有关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的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安全屏障系统
1.1 护理安全屏障机构的设置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医疗护理安全专职机构, 全面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其任务是监督医院和医护人员, 旨在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点。专职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患者安全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使患者安全管理有章可循。专职人员定期进行全院护理安全工作交叉评估、检查, 以确保患者安全, 促进质量改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职业道德、风险与法律意识的教育, 使其行为观念依照医疗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卫生部颁发的条例和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及流程等。认真履行安全告知义务, 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护理措施、操作风险等。尊重患者合法权益, 使潜在的护理风险得以控制。树立证据意识, 按规定书写护理文件, 强调证据保全意识。专职人员及时发现风险因素, 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患者实施重点管理。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相连,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
1.2 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临床工作实际, 识别、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 把相关风险因素转化为管理指标, 将定性评价量化为指标的权重, 研究一套适合医院管理层使用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3]。在此基础上还应深入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研究, 包括风险的防范、处理以及善后工作, 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 切实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3]。
1.3 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1.3.1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分析系统:
目的在于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事故, 营造合法化、自愿化的安全事故氛围[4]。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安全, 正确对待护理缺陷并及时报告。让所有护理人员从差错中得到警示, 通过分析能准确查对差错发生的原因, 尽早发现不安全因素, 更好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缺陷上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3.2 护理经验技术与风险管理:
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内在的联系, 技术的不断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技术向经验转化, 经验又提高了技能, 成为防止护理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4]。笔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调动高资历护士的积极性, 发挥其参与风险管理的作用, 因为护士是降低风险的实施者、参与风险管理的在职教育者、风险管理成效的评价者, 比单纯的管理者更能起到全面的防微杜渐的作用。
1.3.3 护患沟通与风险管理:
护患间良好的沟通、理解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鼓励和吸收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医护与患者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的传播, 患者反馈的信息和改进意见, 对不良事件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应认真对待。逐步形成患者参与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
2 建立护理风险安全屏障系统的重要意义
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有助于管理者系统地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风险的识别是管理的基础, 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 提示管理者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加以重视, 有利于管理者积极思考存在的问题, 将其对差错的处置行为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 有助于管理者查找风险事件的根源以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护理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 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 增强风险鉴别能力, 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风险管理, 积极完善相关环节, 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达到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还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3]。
参考文献
[1]许萍, 孔令曼, 秦婷.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1) :9-11.
[2]许萍, 杨兴辰, 樊震林, 等.医疗风险管理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5) :313-316.
[3]程凌燕, 蔡金华, 李加宁, 等.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12 (9) :10-11.
[4]郭宏晶, 张岚.国外患者安全屏障系统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5 (10) :340-342.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2
一、单选题
1.药品风险是指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包括安全性和()两个方面的问题。
A.经济性
B.可行性 C.规范性
D.有效性
2、实时审方的依据主要包括()。
A.用药顺序
B.用法用量 C.配伍禁忌
D.以上均是
3、超说明书用药是指药品使用的()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A.适应症
B.给药方法 C.剂量或疗程
D.以上均是
4、在现代医疗模式中,医院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组织,其特点为()。
A.复杂性
B.不确定性 C.高风险性
D.以上均是
5、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当在()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报告。A.15日、立即
B.7日、15日 C.季度、15日
D.立即、7日
二、填空题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2、近效期药品使用标志:效期小于6个月贴标签,小于3个月贴标签,并在近效期药品登记本上登记,及时补充。
3、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4、医院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
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4-01
[摘要]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会出现冲动和自杀行为,也有的患者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无法面对自身疾病,又加上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而悲观厌世。由于社会公众都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一旦发生自杀意外,容易发生法律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预防患者冲动自杀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长期护理工作中,我们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分裂症;安全管理;自杀;原因;预防;护理安全家庭社会支持体系
1自杀的原因
1.1病态支配下:有的患者在幻觉支配下可听到有人命令他去死,而有的患者则认为有神灵在保护他,即使跳楼、刀割也不会伤害到他。
1.2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的患者在症状支配下,自觉头痛欲裂,或觉得全身变形,而有的患者有非常强烈的被害妄想,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让患者生不如死。
1.3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精神病患者的住院周期长,且又容易复发至多次住院,有的家属就厌烦了,对患者不闻不问,长期不来探望,或让患者长期住院,致使患者心灰意冷,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1.4强烈否认病人角色:这类病人无法接受住院治疗的现实,并因此怨恨家属,认为只有自杀才能让家人后悔。
1.5无法面对自身疾病:有的患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回想起自己在发病时的病态,无地自容,而有的患者不愿承认自己得的是精神病,无法面对家庭、社会,害怕受歧视,而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病不会被根治,不会好。从而选择了放弃。
2分析和预防
2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大约为5%,高的有10%,甚至更高。患者入院时,我们就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自杀自伤等消极行为和意念,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在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工作,确实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勤查病房,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活动。对患者要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做好相应的护理,严防自杀自伤的意外发生。
2.1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的自杀行为:对于此类患者,除了严格督促服药,确保药物全剂量服下,尽快控制病情外,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在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时可让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分散其对幻觉妄想的注意力。在夜间时,可让患者住易观察室,同时采取措施让患者入眠,也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有位患者在深夜用手击碎窗户后,用玻璃碎片扎进腹部,认为自己是刀枪不入,还好护士听见声音后,迅速进入病室,只见该患者正用手将玻璃碎片自行拨出,后经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所以只要听见异常的声响或气味,护士都要立即出现在现场及时发现并排除危险。 2.2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关心患者的主诉,不要以为患者所说的话都是病态的,就敷衍了事。虽然他所说的痛苦的确是症状之一,是虚幻的,可它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又是真实的存在。有位患者多次诉说头痛,由于没有其他特殊伴随症状,护士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事,没想到这位患者在4-7班时,自缢身亡。事后大家检讨,如果当时通知医生检查处理,并给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安慰,让患者能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减轻痛苦,则很有可能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2.3长期住院患者,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对于此类患者,要联系家属来院探视,特别是节假日,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但在家属探视后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位患者在家属探望时说:如果不让我回家,我就死在这里,而家属不已为然,没将这话告诉医护人员,结果患者在第二天中午自杀。这件事对我们的教训很深刻。在家属探望后,要向家属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也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病情,消除安全隐范。同时加强对家属的精神卫生宣教,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树立信心,只要患者坚持服药,加上家庭、社会的有力支持,是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复发。在患者病情好轉稳定后,与家属沟通,让患者早日出院,回归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康复。
2.4强烈否认病人角色:这类患者一般都是第一次住院,而且大都发生在第二、第三天。所以对第一次住院的新病人更要关心体贴,让患者能体会到温暖,并且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行,不要让患者脱离工作人员的视线。有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位患者入院后表现得很配合,安静,可是这位患者在住院后的第二天午班时自缢,虽经抢救却有着严重的后遗症。而另外一位患者则扬言如果让他住院他就要自杀,果然在第二天午饭时,该患者早早回病室,欲用床单自缢,幸好护士提高警惕,尾随患者进入病室,及时制止了患者的自杀。 2.5无法面对自身疾病:由于此类患者文化程度较高,且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仍要密切观察病情,不要疏忽大意,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向患者介绍精神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取得工作、生活成功的病例。也可引导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只是众多慢性病的一种,它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也是需要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让患者淡化精神疾病是好不了的,是见不得人的观念,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论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4
1 患者安全——全球医疗服务组织的行动
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患者安全问题, 考虑如何尊重患者, 重视患者安全, 为患者服务。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建立了医疗风险监测体系。如美国创建了全国性的“患者安全中心”, 制定患者安全标准, 倡导患者安全文化, 并把患者安全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3]。加拿大成立国家患者安全指导委员会, 提出要求整合全国卫生保健资源, 建立患者安全系统, 创建患者安全协会, 以改善患者安全的建议[4]。英国成立国家患者安全中心 (NPSA) , 建立国家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分析处理系统[5]。
2007年5月, WHO启动了“患者安全九项措施”, 即: (1) 书写读音相似的药名; (2) 患者识别; (3) 交接患者时的沟通; (4) 确信操作规程和所选躯体部位正确无误; (5) 控制高浓度电解质液体; (6) 确保医疗全过程给药正确; (7) 避免导管和置管的错误连接; (8)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9) 注意手部卫生, 防止医源性感染。鼓励成员国实施这九项措施, 通过重新设计医疗规程, 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6]。
2 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 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或损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与改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7]。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隐患。2.1国内外常见的护理风险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任何临床活动, 甚至是极其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操作都带有风险[8]。根据风险是否对患者造成损害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 直接风险来自于护理人员, 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等;间接风险来源于后勤支持系统, 如保安安全管理、医疗设施安全等[9]。国际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高级顾问Helen Hoesing博士在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届护理学术年会的报告中提到国际医院2009年安全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率分别为:错误的手术部位13.0%, 自杀11.9%, 术中、术后并发症10.9%, 延迟治疗8.4%, 用药错误8.1%, 患者跌倒6.4%, 意外的异物留置5.0%, 袭击/强奸/杀人3.8%, 围生期的死亡/功能丧失3.1%, 约束中患者死亡或受伤3.0%。国内朱兰坚[10]报道, 压疮是主要安全隐患事件, 跌倒与坠床分别位列第二、三位, 随后是猝死、自杀、烫伤, 说明这些事件是临床护理中患者的高发隐患。
2.2 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10,11,12,13]
2.2.1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到位, 护理梯队结构不合理
65.4%的护理人员认为工作负荷重, 因编制不足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一些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被推上需要更高能力、更多经验的岗位, 加上非护理工作占了一定比例等, 致使护理不安全因素增加。
2.2.2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60.7%的护理人员认为责任心不强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 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缺乏工作热情, 没有爱伤观念, 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如“三查七对”制度落实不严, 造成给药错误等不安全后果。
2.2.3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工作压力大
50.8%护理人员认为存在护理理论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 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经验积累不够, 尤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初期不能及时认识, 应急能力不够, 甚至延误了抢救时机。57.4%的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压力大, 主要来自医生的频繁医嘱、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等。
2.2.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调查显示, 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人员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
2.2.5 管理因素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规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监督不到位, 管理者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 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等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因素。
2.2.6 患者因素
患者疾病进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14], 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 在应用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患者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对疾病转归有重要影响, 若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医疗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15]。
3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1 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确保患者安全
医院要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 成立由业务院长、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狠抓关键环节, 即关键患者、关键制度、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关键部门。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严密监控系统等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2]。
3.2 倡导无惩罚的汇报制度, 加强安全预测管理
成立护理安全委员会, 制定护理风险和护理过失呈报流程, 倡导无惩罚的汇报制度, 鼓励各病区及时如实上报。针对有关事件对上报事件的个人或病区不惩罚, 甚至给予加分, 便于护理安全委员会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 并根据情况及时讨论,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3 重视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确保患者安全。如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 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教育素材, 利用它向职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 吸取教训, 防患于未然。同时,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预告制度, 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 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 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 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16], 提高患者满意度。
3.4 加强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等原因,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护理“三基”训练, 加强技术操作训练, 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 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提高其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4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如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患者住院的原因在于需要治疗和照护, 但是我们究竟需要多少护理人员才能达到患者安全照护的目标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护理人员所做的工作, 回顾那些并不属于护理工作的活动, 每个科室中每名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时数是多少?然后重新设计工作流程, 取消那些非护理职责的工作, 增加属于必要的护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确保患者安全。对于如何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是护理人员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4.2 如何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报告体系
我国医院在处理护理过失或事故时, 都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 缺乏主动报告和系统报告体系。护理人员处于阻止和报告差错的防御第一线, 建立一个受保护、不被谴责、轻度和免于惩罚的环境, 将有利于更准确地弄清护理过失或事故的范围和性质。对已发生的过失和事故在医院内行系统分析, 以便吸取教训, 尤其是在护理过失或事故的认识中, 将“险些酿成事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分析和对待时, 自愿和主动地报告护理过失将更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报告体系, 是护理人员面临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4.3 如何建立和完善护理风险预警与监测体系
护理风险的预警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通过护理风险预警系统, 实现医院护理风险的准确识别和及时呈报, 为医院预防和解决护理风险、减少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保证医院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17]。护理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应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下, 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来更好地完成。但考虑到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院的发展水平, 建立较为完善的护理风险预警系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18]。尤其是如何建立及时、有效的护理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对护理人员来说完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持续改进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篇5
——延安市博爱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纪实(刘雄彪)
近年来,延安市博爱医院坚持“服务好、质量好、收费低”的办院宗旨,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病人为中心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活动。全院职工发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厚德敬业,敢争一流的博爱精神,经受住了激烈、复杂的医疗市场考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攻难克坚、奋勇向前,月月有进步,年年上台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9年荣获省卫生厅“医疗质量管理年单项奖”,十月份被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医院,2010年被市红十字会冠名为“延安市红十字医院”。
2010年荣获省卫生厅“抢险救灾先进单位奖”。2011年荣获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奖。2011年荣获全省卫生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单位”奖。
连续四年获市卫生局“创佳评差先进单位”奖。连续六年获全市“传染病管理先进单位”奖。
今年3月份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近五年来共获省、市、区各级政府奖状36块。
各项业务工作量、质量指标、经济收入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医院的就医环境整洁舒适,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口碑越来越好。
一、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工作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医疗技术要求标准高,责任重大,广大医护人员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医疗风险,严格按标准、按程序规范操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大量的医疗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服务。
2012年完成诊疗总人数145963人次,超计划4%,其中急诊5261人次,日平均门诊352人次,增长6%;出院病人9987人次,增长7%,完成各种手术2631例,增长22.5%;抢救危重病人461人次,成功440人,成功率95.4%;出生人数2847人,增长15.2%;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1天,出院病人平均费用4792.9元。
近年来,他们始终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工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即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将质量控制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进行一次P.D.C.A循环。院级领导、各职能科室主任、质控员和全院职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达到了“四统一”,即:控制方法统一、标准统一、奖罚统一、督查时间统一,使该院的医疗、护理、院感、卫生、信息、合疗医保、内保、乃至计划生育均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规道,现已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医院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每月都有新进步,呈持续改进势态。
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对所有干部进行反复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有关技术,使各级干部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并都能熟练掌握控制技术;二是健全了质控网络,成立了由院长为主任委员,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各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质控办,配备两名专业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都成立了质控小组,设一名质控员,形成了三级质控网络;三是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各种质量标准,按标准考核各项工作;四是坚持职能科室每月一次下科室督导考核检查,召开质量管理全体成员会议,进行督查结果汇报;五是由质控办进行综合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每月向全院评价反馈考核结果。
去年三月份,针对医疗文书质量问题,他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医疗文书全面质量管理月活动,印发了延市博医发﹙2012﹚
8号“关于开展医疗文书全面质量管理突击月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批评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强化培训、强化管理、强势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院动员、全面检查、全过程控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病历、处方、申请单书写竞赛活动。奖励了一个先进科室,6名先进个人。65名住院医师全部进行病历书写知识考试,举办了优秀病历和不合格处方展览。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抽查入档105份病历全部为甲级病历,甲级率达到100%;处方合格率98%;检验申请单合格率97%;影像申请单合格率99%;全院医疗文书面貌一新。在突击月活动期间,坚持每周一通报,对部分不合格医疗文书医师进行经济处罚,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均达到二甲医院标准要求,今年六月份,又组织了一次病历质量竞赛评比活动。
年终信息报表显示:该院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1%;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8.5%;治愈好转率为96.17%;术前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9.6%;切口甲级愈合率97%;各项医疗质控指标都达到二甲标准要求,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二、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颁布以后,针对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的问题,医院从去年5月15日起至6月30日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印发了延市博医发﹙2012﹚16号“关于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坚持“培训为主、学改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把学习落实《办法》作为迎接二甲复审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时间精力,统一组织部署,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整治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二是召开了动员大会;三是反复培训、考试;四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学习动员、自查自纠、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安排。对76名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成绩全部合格。院长与各临床科主任签订了“责任状”。对个别不
听劝阻的医师进行公开通报处罚,并对全院药占比提出了严格的控制指标:外科系统控制在45%以下,内科系统控制在55%以下,实行综合治理。全年药占比40.8%,达到国家45%以内的标准要求。将抗菌药物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内,每月检查一次,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根据考核,该院去年的抗菌药物强度为24.5DDD,达到了国家40DDD的规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急诊患者使用率为32%,住院病人使用率为56%,全院抗菌药品总数为34种,这些指标均在目标控制范围之内。
通过集中整治和平时的质量控制,各级医师都能按照《办法》要求,根据处方权限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文明单位标兵”创建活动
他们在2011年启动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基础上,去年7月份,又启动了“创建文明单位标兵”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广大员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重新粉刷了病房,为病房更新了电视,给公用卫生间安装了感应式冲水设施,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候诊时间。2012年7月6日起开始执行无假日医院制度,病人在节假日和平时一样就诊、检查,办理各种出入院手续,正常就诊,今年3月份又开展了无午休门诊。
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各类人员行为规范》后,他们立即印发全院,组织学习讨论。又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出“全员优质服务行为规范120条”,对各类人员的言行举止提出了可操作的明确要求:如在大厅候诊椅上加放海绵垫子,各病区提供患者读报栏,千方百计为来院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2012年8月25日起正式启动了电子病历系统,使全院的病历质量明显改观,同时启用了卫生部新的病历首页。成立了病房药品配送中心,住院病人药品全部配送到各临床住院部,减少了差错,方便了病人及家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广大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的教育,人人争当文明职工,敬业爱岗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根据不完全统计,全院收到锦旗50余面,感谢信14封,实现了无红包,无回扣,无吃请的目标。
去年6月份,该院抽调3辆救护车,25名医护人员脱产训练20天,圆满地完成了省、市政府举办的原油集输站重大闪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得到了省、市领导,市卫生局和市120指挥中心的表扬,这是该院继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后又一次展示博爱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抢险救灾的良好形象。
经宝塔区卫生局批准,该院与李渠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签订了协议书。去年7月份选派内、妇、儿三名专家长期住到卫生院,开设诊疗、带教帮扶工作,使卫生院感到了他们真诚的帮扶,当地老百姓享受到了他们的优质服务。近一年来,李渠卫生院住院病人保持在20人左右,成效显著,落实了双向转诊的长效机制。派出一组急救人员常驻李渠卫生院,便于院前急救,缩短了救治时间。
去年共安排325人次医护人员到基层下乡义诊12次,接诊病人1851多人次,免费发放各种非处方药品4870盒。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医送药上门,同时还承担了市上学生高考等各种大型活动,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任务。他们坚持一个民营医院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请求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从2010年就开展了创建无烟医院活动,组织了120余名志愿者走出医院,打扫街道卫生,开展健康教育。
四、护理质量再上新台阶
护理部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绩效考核”两大主题工作为重点,加强对护理队伍的素质教育。坚持每周护士长例会,每月考核评价制度,使护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去年新开展了护士分层培训,共培训常规技术16项,2011年在5.12护士节举办了“关爱生命、优质服务”的演讲比赛。编排了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在艺术中心演出,反响良好。表彰奖励了17名优秀护士,开展护理教学讲课19次,坚
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护理技术比武活动,表彰奖励前三名,排序最后一名予以通报。在该院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标兵”、“三好一满意”活动中,于2012年7月份又举办了一次“沟通从心开始”的演讲比赛,使全院职工受到教育。在“七一”党的生日全市卫生系统演讲比赛中,该院儿科护士马瑞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为医院争的了荣誉。坚持每季度搞一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虚心听取患者意见。于去年购置了两台床头洗头器,经常为年老、手术、行动不便的病人洗头、剪指甲。广大护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三查八对”,在20余万次的治疗操作中,没有发生一次差错,受到病人和全院职工的一致好评。
五、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涉及面广。今年分别对新进院的三批医护人员都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对重点科室进行了微生物检测专项培训。每月深入科室督导一次,结果一月一反馈,随时纠正不安全隐患。每季度定期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对全院的院感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制定出解决方案。加大了感染知识培训力度,感染办主任何桂荣同志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感染管理培训。2012年,7名重点科室护士长参加了全省医院感染高级培训班一次,两人参加了市局举办的感染培训一次。院内开展培训四次,重点是手卫生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全院医护人员的控感意识不断提高。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工作。去年10月份开展了全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去年6月20日起在全院取缔了贮槽灭菌,纱布块、棉球,全部采用纸塑小包装灭菌。手术室配备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建立了标准化灭菌监测流程,解决了腹腔镜等不耐高温仪器在灭菌中的问题。院内感染率控制在0.3%,漏报率0.02%,全院没有发生院内暴发感染事件。
六、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平安医院建设
近几年来,全国医患关系紧张,纠纷增多,医护人员被围攻、打骂、致伤、致死的信息不断,严重困扰着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平安医院建设,是每个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年,在和谐医患关系方面,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医患沟通制度的学习,邀请省医院专家讲课,全面培训医护人员,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加强医患相互信任理解;二是认真执行各种书面知情告知文书的填写,入院24小时以书面形式与病人或家属沟通一次,认真填写各种知情告知同意书;三是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重点环节强化管理,如围手术期管理,认真落实术前核查制度,保证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四是坚持三合理政策,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管好病人的钱袋子,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感动服务;五是一旦发生纠纷,立即进入处理程序,不躲闪、不推脱,主动与病人家属交流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如医院有侵权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协调解决;六是积极宣传卫生部、公安部的通告,成立了医院警区,加强巡查,有效地控制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医闹行为。
七、积极开展二甲复审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二甲办工作,由常务副院长刘雄彪任二甲办主任,成立了领导机构,印发文件,今年3月6号开动员大会,组织质控人员到区疾控中心学习,刘院长亲自宣讲《细则》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知识;二是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大部分职能科室的近两年工作资料已整理装订完毕,各科质控员都学会了P.D.C.A.质量控制办法,学会了资料收集整理;三是从三月份开始全院实行新的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建立了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2月份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央视《感动中国》录像,大部分职工写出了生动感人的心得体会。以实际行动彰显博爱精神,有68人参与义务献血,今年4月400余人积极为四川雅安芦山捐款,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今年5月20、22日,两次邀请市道德模范宝塔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宋留平作报告,进行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收到
了良好效果;五是调整了十三套各种专业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召开会议,开展工作;六是“三基”培训每月进行:开展了《消防法》培训和防火演练,院前急救演练,心肺复苏培训,5.12护理知识竞赛;七是从二月份开始,每月两次专家下乡义诊雷打不动,抽调专家80余人次,接诊患者600余人次。
该院的信息管理工作已经形成制度,每周、每月、每季度按时准确上报各种医疗信息、为院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工作,连续6年为宝塔区先进,全年考核工作、各项指标都很满意;合疗医保工作,人均费用、药占比、自费药品都控制在合疗政策标准之内;总务后勤工作坚持“下修、下收、下送”,服务临床一线,水、暖、电、气供应正常,未发生不安全事故。财务科一班人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收费人员讲普通话、文明用语,完成了大量的收费工作,受到患者和院内职工的好评。设备科在电子病历安装调试、大型设备管理方面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保证了各种设备正常运行。
他们坚持人性化管理,职工生日送花、送蛋糕,以示关爱。工会经常看望慰问困难职工。去年8月份组织职工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按时给全院职工调整工资;近两年给100余名职工团购了经济适用房,已喜迁新居;为100余名职工集体联系驾驶培训;积极选送十余名医护人员到省医院、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全院的各种收费项目公开上墙,职工的晋级、提干、进修等事宜一律公开。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增加职工的归属感,凝聚力,逐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今年安排83名先进个人分五批到境内外旅游。
年轻的博爱经过了十五年的艰辛努力,现已成为陕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民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500名博爱人在高杨院长的带领下,信心百倍,为实现百年博爱的梦想而继续前行。
呼吸科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7-01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呼吸科老年患者多,病程长,病情迁延,合并症多,自理能力差,护理任务重,如何做到科学护理,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我科针对近三年收治的216位危重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追踪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与护理技术有关的安全因素
1.1.1 新技术、新仪器的引进与使用,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性要求增高。
1.1.2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不熟练,如静脉穿刺失败、药物外渗。
1.2 非护理技术有关的安全因素
1.2.1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如:吸引装置密闭不严,吸引压力不达标;备用甘露醇出现结晶现象;急救药品、物品用后补充不及时。
1.2.2 护理文书书写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字迹潦草,涂改不规范。
1.2.3 个别护士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严格执行监护巡视制度,如:气管插管患者意外脱管。
1.2.4保护性医疗制度执行不力。由于护士工作疏忽,把写有“肺癌”检查申请单发到患者手中,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引发医疗纠纷。
1.2.5 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院内感染机会增加。
2 实施安全管理方法
2.1 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参加专科学习,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加专科知识讲座,以获取专业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新动态,并将所学知识在科内进行传授。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购入设备设施的同时,请厂家有关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使科内护士人人掌握相关仪器基本原理、操作及报警处理。特殊患者操作及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门负责,防止意外发生。
2.2 做好医疗保密工作 对家属要求向患者保密的肺癌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科内做到医生、护士包括实习医生、护士人人向患者保密,并将此形成制度,做好交接班。在科内新进人员时,在入科宣教中将此制度向他们强调。
2.3 加强护理文件記录检查 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鉴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应严格要求护士书写时字迹工整,并每天及时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及时向当班护士指出并修改,对共性问题,在护士会上强调,以免重犯。并通过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讲座、病历讨论、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2.4 科内组织学习特殊用药观察护理常规及护理紧急预案,并对新进人员进行考核,尤其是新入科实习护生的培训管理尤为重要。进入临床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变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能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2.5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及节假日重点时段人力。呼吸科患者因情况特殊,常出现夜间病情变化及加重。医院夜班护士少,工作量大,责任重,应急任务多[2],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尤其重要。对危重患者做到常巡视、常观察。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妥善固定导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必要时向医生请示使用镇静剂或约束带。
2.6 急救药品、物品规范管理 规定急救车、吸痰器、监护仪、呼吸机放置位置。班班交接,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护士长每周重点检查一次,作好记录。
2.7 危重患者病房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时空气消毒。护士做各种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的操作戴手套,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2.8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营造质量安全护理文化氛围,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或专项质量检查,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估、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在我科已使用各种安全标识,既方便患者又可提醒护士工作。对于较重的患者使用腕带,可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正确识别。每周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心理、满意度,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杜绝和减少因护理工作缺陷而引发的医源性问题,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丽洋.黄小霞.刘一苇.探讨高级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上海护理》2005.5(2):66.
[2] 许静华. 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的改革.《中国基础医药》.2004.11(8):48.
作者简介: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7
湘雅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概况
我院于2014年成立了日间手术中心,建立了日间手术室与日间手术病房。日间手术室共有7个手术间,配有腹腔镜、关节镜、鼻内镜、显微镜、宫腔镜、泌尿内镜、麻醉机、生理监护仪及急救设施等设备,配有5张麻醉后恢复床的麻醉恢复室,能完成普外、泌外、妇科、耳鼻咽喉科、运动医学等专科手术。2015年完成手术量近4000台,近期日间手术量在不断增加。
日间手术室的建设
*日间手术室的类型及数量
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日间手术室及日间手术病房,其类别为洁净手术室或普通手术室,普通手术室宜配置空气消毒设备。日间手术室数量及面积宜根据医院规模及等级、手术患者情况、预计实施手术类别等因素确定。要考虑人性化及日间手术患者特点,设计足够的手术辅助用房,按照日间手术治疗流程合理分区与布局。
*日间手术室布局
日间手术患者的特点为当天入院、当天手术、24h出院,而且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情况下实施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间患者周转快。
1.去年湘雅医院日间手术室完成手术量近4000台
为降低患者在麻醉与手术时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日间手术室的布局具有相应的特点:
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日间手术病房宜建立在统一平面或上下楼层,以便提高手术室的手术效率;麻醉恢复室的床位数宜与手术间相同,满足周转要求并保证患者安全;
麻醉医师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尤其是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对老年患者除了采用常规的术前评估方法之外,还应包括由于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应激反应能力降低所致的脆弱性评估,同时需要麻醉知情告知并签字;宜在日间手术室建立麻醉评估室,其室内应配备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患者当天入院、当天手术,术前皮肤清洁无法保障,尤其对卫生习惯差的患者,存在皮肤不洁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所以日间手术室宜建立患者清洁沐浴更衣间,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3.湘雅医院日间手术室 4.湘雅医院日间手术病房
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制定管理制度与流程
日间手术模式绝非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需要医护团队在运行模式、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手术技术、并发症控制、术后管理等诸多方面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这种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建立院、科二级管理制度,包括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选标准、预约、术前常规准备、患者评估、查对、标识、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专科医生联系与应答、出院结算、随访、报表等关系到质量安全的重点内容的管理制度,约束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宜制订手术患者入室流程、安全核查流程及患者手术治疗流程等制度,降低安全隐患。
*严格执行麻醉、手术前安全核查
日间手术患者办理入院时其信息应进入医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认,给其佩戴手腕带。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多、手术时间短、周转快,手术护士无法进行术前访视,因此,在手术前,手术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应仔细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情况、术前准备、手术部位及手术部位皮肤清洁度。
我院日间手术室建立了日间手术患者查对表,让手术护士规范查对,提高了查对内容的完善率,以保障准确的患者与准确的手术部位,杜绝了术前准备不完善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语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术的4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0例。对照组初产妇172例, 经产妇28例;年龄22~32岁, 平均 (27.1±1.4) 岁;孕周为35~42周, 平均 (38.4±2.1) 周。观察组初产妇169例, 经产妇31例;年龄21~32岁, 平均 (27.7±1.6) 岁;孕周为36~41周, 平均 (37.1±1.9) 周。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分娩时产妇担心母婴安危, 通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恐惧, 尤其是在行剖宫术时。为此,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行剖宫产术前, 向其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和技术水平, 分享成功病历, 稳定患者情绪。动作温柔和技术娴熟地热情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 耐性细致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 (2) 避免不良刺激: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 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麻醉必须充分。 (3) 消除不良情绪:产妇术中痛苦叫喊时, 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者轻轻抚摸患者的头部、脸部, 态度温和地与患者交流, 使患者得到放松。胎儿娩出后, 若无特殊情况, 在剪断脐带后立即报给患者观看, 使患者安心。
1.2.2 体温过低的护理
失血、胎儿娩出、羊水排出等因素易引起热量散失[3]。其次麻醉部位的皮肤血管显著扩增, 血流量继续增加, 加速散热, 再加上手术室温度偏低, 术中体腔暴露, 凉消毒液及冷液体输入、冲洗的刺激都会引起患者体温下降。护理措施: (1) 严格监测产妇四肢末梢的温度; (2) 控制室温为24℃~26℃, 湿度范围保持在40%~60%, 且尽可能地给予保暖处理; (3) 术中纱布、沙垫经温盐水浸泡后再使用, 保持冲洗液的温度为37℃; (4) 管理器械的护士应熟知手术的每个步骤, 准确无误地协助手术医生, 尽可能地缩短暴露时间; (5) 至手术完成时, 及时包好切口, 且立即盖被。
1.2.3 防止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为胎儿宫内窘迫, 这与胎盘前置、胎膜过早破裂、脐带缠绕等因素有关[4]。可预防地对策有: (1) 对于胎儿宫内发生窘迫的可能性大的产妇, 待其进入手术室时即刻给予吸氧, 且在其上肢构建静脉通路, 以改善母体和胎儿的血氧供应情况; (2) 在胎儿产出前就及时备好氧气、所需药品、抢救台、低压吸引器等急救物品; (3) 麻醉之后患者宜选取仰卧位, 手术床应该左倾20°~30°且用约束带牢牢固定, 利于子宫向左移动, 预防下腔静脉受到压迫, 避免胎儿缺氧; (4) 待胎儿头部出来立即拭净口鼻黏液, 以防吸入, 新生胎儿宜保持平卧、头后仰卧姿势, 且经面罩充分吸入氧气[5]。
1.2.4母婴安全护理
(1) 术中密切注意观察产妇, 积极协助手术进行, 监测脉搏和血压, 若出现大量出血时应采取输血; (2) 胎儿被取出前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 避免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6]; (3) 子宫闭合前, 护士必须核查沙垫、纱布、手术器械等设备, 避免滞留于子宫腔内; (4) 手术完成后及在胎儿取出前及时清理手术台, 避免器械仪器等误伤婴儿。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护理效果满意调查表,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满意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统计短期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生率。产褥病、产后出血 (包括晚期产后出血) 、创口愈合不良、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等为剖宫产短期内的并发症[7]。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3.5%) 优于对照组 (62.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工作紧凑、要求严、任务重大, 在剖宫产术中医护人员保持着极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因此术中护理隐藏着许多对安全不利的因素, 若不高度重视, 便会引发医疗事故纠纷[8]。剖宫产术的护理安全与产妇家庭的幸福紧密相关, 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有多种因素可导致护理差错, 进而引起患者和新生儿出现并发症[9]。一旦出现此种情况, 患者及其家属难以理解和接受。故产科护理工作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中, 将患者的安全与利益摆在第一位。重视细节管理, 寻找并归纳总结护理工作中隐蔽的安全问题。由细节出发, 用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严谨求实的态度、灵敏的洞察分析能力, 出色地完成每项工作内容, 防患于未然, 防止差错事故。
例 (%)
护理安全的核心就是细节管理。学会与产妇及其家属有效沟通, 热情细致地解决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及时解除剖宫术中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 缓解疼痛, 给予相关指导和人性化关怀。同时, 护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安全观念, 术中严密观察和监测产妇的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若有异常出现, 如产妇体温偏低, 立即采取相应对策, 消除不良因素, 以免术后短期内出现出血、创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10]。此外在新生儿离开母体时, 应保持着高度的安全警惕意识, 积极备好急救所需物品, 减少和防止新生儿发生窒息[11]。本研究结果中, 实施细节管理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仅1例新生儿由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窒息, 而对照组有7例;观察组术后短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注意细节管理 篇9
1 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制度是工作的法规, 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 是评价工作的依据, 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们根据国际患者安全目标, 重新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对照, 找出工作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如手卫生工作、手术中无菌操作、特殊感染手术后器械的处理、术后病理标本的保留和送检、外来器械的管理、药品管理等;制定了标准流程、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 使每一项护理操作都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 把具体要求落实到实处, 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 促使大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2 制定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常常会有很多意外的紧急情况发生, 急诊受伤患者往往从急诊室直接进入手术室, 也有因为术中病情变化而出现意外, 还有术后发生的各种意外等。因此手术室应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 如危重患者抢救, 术中输血、输液反应, 术中发生心搏骤停, 成批伤员的救治, 仪器设备故障, 停电、停水、水管泄漏, 盗窃爆炸火灾、地震等的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 进行循环式培训考核, 人人掌握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以便快捷、正确地配合好抢救工作。
3 提高日常工作中细节重要性的认识
接患者时与病房护士核对患者,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患者都要戴腕带, 要求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 婴幼儿及无法清楚表达的患者请家属代为说出。进入手术间后, 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及皮试结果等相关资料, 填写安全目标核对表和风险评估表, 手术医生在患者参与下用专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标记。安置手术体位时要注意对患者的评估, 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预防压疮的发生。加强器械的管理, 严格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及灵活性, 不好的器械及时更换, 保证手术正常使用。所有接听的危急电话内容登记在册, 并要求落实到人, 责任追究。实行麻醉用药申请制度, 专人发放药品, 核对空安瓿, 告之警示药品与其他药物分开存放, 并设有颜色鲜艳的标签。
4 加强业务培训及考核
时代在进步, 医学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护士原有的知识远远不能与现在的医疗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加之近几年大量新护士的进科, 对护士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要。除了三基理论和三基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外, 我们进行了专科培训和考核, 包括:基础的无菌操作, 手术床的使用, 手术体位的安置, 器械的识别和应用, 急诊抢救药品的使用, 专科手术的配合, 手术室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仪器使用操作流程及感染管理知识, 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等等。
5 加强卫生员安全知识的培训
接患者要凭手术通知单去接, 必须由病房护士带至病床边核对后再接, 特殊情况及时与护士长联系。接送患者的推车平时要做好保养工作检查其安全性, 有情况及时汇报维修, 送患者时要与麻醉师或护士一起送。取血和取病理结果时要立即回手术室交给巡回护士, 送病理标本时与护士一起核对, 与病理科交接清楚双方签名[2]。送包去供应室消毒时要核对数目, 所有的器械包要轻拿轻放, 拿回的无菌包确保不污染、不遗失。不随便拿手术室内的任何物品, 不可随手丢弃任何物品在手术间, 打扫卫生要彻底, 不遗留杂物, 发现有小件的物品如螺丝等及时交给护士长。说话轻, 不随便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接听电话态度好, 内容及时传达到位。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处理各种废弃物时避免血液、体液等污染自己, 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 夜班或节假日值班时要管理好门户, 注意节约用电用水。
6 采取多种手段促进有效沟通
医院和护理部会议内容在早会上及时传达, 要求没有到班的护士翻看早会记录本, 所有的信息张贴在办公室的黑板上, 重要信息要求阅读后签名, 确保重要的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到每个护士, 另外要求护士每天上下班时看一下医院的信息栏, 以防止重要信息的丢失。
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 利用晨会或学习时间汇报工作中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隐患及其他单位发生的事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 使护士都能得到警示, 提高防范意识。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 让护士提出近期内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人人参与管理。
7 体会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是我们每一名护士的职责, 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 节奏紧张, 饮食不规律, 连续长时间工作, 风险高, 在繁忙的工作中, 任何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任何操作过程都存在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密的组织, 严谨的工作作风,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落实核心制度, 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慎独精神,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整体护理工作, 鼓励患者参与围术期的安全防护, 注意细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良事件,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汪小敏.最新医院手术室临床护理细节操作要点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86.
转诊患者的质量控制和安全 篇10
评估转诊的条件和要求
对于因医院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足而需要转院就诊得患者,应由科内组织讨论或由主治医师请示科主任后,由科主任提出,报请医务部批准,转院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家属意见转入相应医院。医务科联系转入医院,确认其拥有满足患者治疗的技术和条件,征得对方医院同意后,主管医生备好出院小结,患者方可转院。
患者符合转院的指征,但病情不稳定或在转院途中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时,应待病情稳定或度过危险期后再行转院,不宜立即转院。因此,应准确评定转院指征。若患者或家属坚决要求转院,应在《危重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注明。
转院时由主管医生和患者进一步加强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转运途中的风险,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具有相应资历的医生和护士负责转运,最好由患者的主治医师转运。主治医生负责写好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简要病情介绍、相关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或临床诊断、治疗的经过(用药及其他治疗过程和方法的详细情况)、当前病情介绍、转科(院)的原因及转诊途中的病情观察变化和治疗抢救经过。一式两份,一份归档到住院病历,一份和患者一起转移。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后,双方医务人员交接患者,交代病情,然后签名确认。
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因为转诊患者涉及各个专科,专科护理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急诊科根据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出了以下相关措施。
人员的选拔:根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急诊科护士具有不少于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护士长根据科室人员情况,向护理部提出要求,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要求,针对重点科室的患者转运,重点安排了护理人员。比如新生儿科,我科有1名新生儿专科护理人员,如遇患儿病情特殊,经护士长仔细评估,可以由新生儿专科护士负责转运。
人员的培训:规范化培训合格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掌握常见急救技术操作的配合和急诊内涵与流程,掌握急诊、危重者患者的急救技能,定期接受科内急救技能的再培训。护士长还应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安排护理人员去各科室轮转,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以加强专科知识,提高转运途中的安全。
及时总结:护士长对每个星期、每月、每半年和年终对患者的转运及时做出总结,详细掌握途中有无特殊情况,并及时和护理人员沟通,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集思广益,利于下一趟转运患者的安全,并不断优化方案和流程,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转运患者中护理人员的流程
接到转运患者的通知后,及时到相关科室了解患者情况,填写转诊患者病情记录单(包括患者的病情、神志、生命体征、途中输注药物)。如果患者神志清醒,给患者作好转诊途中的健康宣教、乘车注意事项。评估患者有无晕车经历和乘车特殊要求。征询主管医生有无途中特殊用药、特殊治疗的安排,以便为转诊途中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做好转诊前的安排(药品、仪器和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再次检查好车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帮助患者乘坐好救护车,根据病情安置合适的体位,遵医嘱安置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给患者交代转运途中注意事项,再次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途中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填写转诊患者病情记录单,根据需要及时和随诊医生联系,做出相应的处置。
顺利到达转诊医院,再次填写转诊患者病情记录单的生命体征,和所到医院医护人员做好病情交接,交代病情和途中转运情况,双方医务人员签字,转诊病历一式两份,交1份给转诊医院,留1份回院归档到该患者住院病历。
总结:转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转运途中风险高,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我科自2015年9月以来共转诊患者208人次,其中新生儿20人次,孕妇18人次,高血压脑溢血87人次,严格做到转运途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均做到安全转运,无医疗纠纷。
摘要:转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本文从评估转诊的条件和要求、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要求、转运患者中护理人员的流程三个方面总结转诊患者的质量控制和安全。
关键词:转诊,质量控制,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0,2(4):16-19.
[2]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32-434.
[3]游国雄.脑血管病与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4):221-223.
[4]潘微.李智杰教授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4,(1):40-41.
[5]吴钊.定痫丸加减治疗脑梗死失眠36例[J].光明中医,2015,(1):74-75.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11
【关键词】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5-01
静脉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ICU病人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如环境,药物,人员,输液用具、输液泵使用,管道安全护理,等等都可能在输液的过程中成为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不加以防范,则有可能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1]
1 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物品放置有序,无菌操作前湿式擦拭,抹布专用,每班空气消毒一次。工作人员配药前,洗手戴口罩。在配置TPN之前空气消毒,专人配置;在配置静脉营养袋期间,所有人员禁止入内。
2 用药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护士参与的环节特别多如处理医嘱、取药、摆药、更换液体等,都具有安全隐患,只有认真执行制定的操作流程,方可保证输液的安全。
2.1 查对医嘱 护士每班查对当班医嘱;每周一、四,两次大对医嘱,护士长参与,查对医嘱、治疗单、护理单、执行卡。
2.2 摆药查对 治疗班摆放液体,每班核对,执行液体查对管理制度。
2.3 药品、液体查对 ICU患者危重,应用的药品种多,护士要了解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药的配伍禁忌。
2.3.1 液体查对 ICU病房的输液一般是今天摆明天的液体,医生下医嘱后,主办护士处理,打印治疗单、输液卡、执行卡,双人核对后交治疗班贴输液贴。治疗班检查液体的质量,如查液体有无沉淀、浑浊、变质,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子有无裂痕。软包装需“一挤二照三倒转”核查,还特别注意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后方可贴输液贴。
2.3.2 药品查对 治疗班护士每天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科室内设配用药明细表,设专人管理,设失效期标识(近6个月失效为绿色、近3个月失效为黄色、近1个失效为红色)。治疗班每天将第二天的药品摆好,有各组长核对。
2.3.3 配药 护士在配药前需执行双人唱对制度并记录。严格无菌操作,现用现配(要求配好液体8h内有效)。严格执行配置流程,特别是TPN的配置。具体步骤:①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中;②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中;③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④將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⑤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⑥排气、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以备使用。有文献报道:氨苄青霉素钠盐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在室温下放置3h后葡萄糖中药物浓度降至原来的88.66%,4h后仅为原来的80.12%[2]。
2.3.4 更换液体 严格执行更换液体流程制度:治疗室护士配好液体与责任护士唱对后,责任护士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和手腕带,准确无误,再次检查药液后,更换液体。输液贴和执行卡注明更换时间、护士签名、滴速(危重病人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情况允许使用输液泵)。相邻两组液体之间注意配伍禁忌,避免造成药液浑浊、沉淀,如ICU常用的抗生素与TPN、大扶康与脂肪乳、左克与TPN等等的药物之间要充分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以保证输液安全。
3 人员操作流程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根据制定的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并进行演练。加强安全输液知识学习,如药物、各种仪器的使用、穿刺技术、病情观察等,使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要重视输液整个过程。
4 输液器具安全
必须使用国家标准文号、经严格检测合格的输液器具[3]。ICU常用的输液器具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三通、注射器等。使用之前护士严格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器具的安全是关键!
5 输液泵的使用安全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且一位病人需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液,恒速输液泵可以按需按要求完成输液任务。但是如输液泵使用不当则有可能成为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注意: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4]。输液泵定期检查维修,泵只有配备三卡(完好卡、流程卡、使用登记卡)的才可使用。
6 输液管道安全
ICU病人为了监测血流动力学,输液通道一般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因此管道的护理和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6.1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 中心静脉置管处换药一般采取每周更换1-2次。用75%酒精和2%的聚维酮碘消毒,每次必须带干,后贴敷贴。三通和正压接头每周更换。各接口衔接紧密,避免脱落。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管道脱落。每6-8h脉冲式冲管,注射器要求10ml以上。封管要求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再正压封管。
6.2 导管固定 导管固定牢靠,一般要求医生置管后双重缝线固定导管的两侧小翼后,再贴敷贴。每班测量导管外露刻度,并记录。在为病人做任何操作(翻身)时,都应避免导管脱出。
7 预防输液反应管理
由于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
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护士只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流程工作,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8).
[2] 张敏,王品.怎样保证输液安全[J].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6,2992.
[3] 张小钗.输液泵输液安全隐患分析[J].河北医药,2003,25(8):608.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 篇12
1 落实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
根据相关资料,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收到80多万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其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 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处方药。出现如此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处方药 (特别是抗生素类药) 的滥用。早在2001年, 国家就出台了药品分类管理办法, 在强化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实施特殊管理的同时, 积极推进医院和零售药店的药品分类管理。其核心是有效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 大容量注射液、针粉剂类药品和所有注射剂必须凭处方销售, 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类药物须凭处方销售。为了贯彻国家药品管理制度, 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和药品滥用造成的用药危害, 我们应该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落实处方药与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 注重核对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和内外包装的标识, 拒绝采购未印有非处方药专用标识的非处方药。在药房管理中, 以“OTC”标识为分类标准, 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 对处方药设立“仅凭处方销售”醒目标志, 让人一目了然。
2 严格执行抗生素类药品的凭处方销售
抗生素药品的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 令患者产生针对相应抗生素的抗体, 导致抗生素类药品的药用效果越来越低。因此, 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 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类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然而, 由于现行“医药不分家”, 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 抗生素类药品的凭处方销售还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特别是一些药店, 受利益驱动, 销售或变相销售抗生素类药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医生出于种种原因, 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品的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造成了患者用药安全的隐患。因此,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 对于不能严格执行抗生素类药品凭处方销售的单位和不按规定滥开抗生素类药品处方的医生给予必要的惩罚。药事工作者要担负起自己神圣的职责, 重视并严格执行凭处方销售抗生素类药品, 拒绝不符合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抗生素类药品用药要求, 对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要求提出科学的解释, 把好抗生素类药品的流通关。
3 提高执业药师的业务素质
执业药师是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 我国执业药师的职责包括:对药品质量负责, 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政策, 对违法行为或决定, 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或向上级汇报;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由此可见, 执业药师的良好素质是推动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贯彻实施的保证。因此, 要更好地实施药品分类管理, 必须根据《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精神, 切实抓好执业药师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执业药师的业务素质, 使执业药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病患者和消费者为中心, 开展药学服务, 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不断提高依法执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认真履行职责,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4 普及患者的科学用药常识
由于种种原因, 在我国相当多的患者缺乏用药知识, 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 去药店习惯性地购买抗生素, 用药不正确和药品胡乱搭配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用药事故时有发生。为此, 药事工作者应该提供广泛的宣传和指导, 在广大患者中普及科学用药常识, 让患者了解什么是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 为什么许多药品 (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 必须凭处方购买, 随便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有什么严重后果, 药品说明书中的慎用、忌用、禁用的区别, 在疾病治疗中坚持先食疗后药疗、先中药后西药、先外用后内服、先成药后新药的意义。只有在患者中培养起科学、分类用药的基本认识, 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用药效果。
药品分类管理是科学的药品管理模式, 是患者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尽管完全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路还很长、很艰辛, 但只要全社会对此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通过广大药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药品分类管理一定能早日落到实处, 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一定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摘要: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用的药品管理模式, 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实施药品分类管理, 药事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临床实践, 着重抓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抗生素类药品的凭处方用药、执业药师的素质提高和普及公众用药常识等环节, 实现“药品”管理与“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年至2005年工作规划[J].国食药监安[2004]262号.
[2]陈巧, 马爱霞.规范抗菌药物销售, 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 2005 (3) .
【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推荐阅读:
质量安全与管理07-08
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07-26
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11-08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06-19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08-14
手术室质量与安全管理09-06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08-25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07-18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讲义08-25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