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共11篇)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学科, 更需要建立互动教学模式。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解生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 学生参与度不高, 兴趣自然不浓,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 本文介绍了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加强师生互动, 提高互动效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是课堂互动教学的核心, 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也要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 转变了教师角色, 将教师从过去的教学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变单向的“培养”活动为双向的“自主创造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英语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 同时也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顾问”以及“参与者”等角色, 要主动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促进者。教师要树立“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意识, 走进课堂,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节,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是经常被采用的模式, 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能巩固新的知识点, 又能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纠, 也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例如, 在教学完7A Unit1的Reading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用英语作简短的自我介绍或者互相介绍, 让台下的学生仔细听, 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 这样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 在分析“there be”句型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班级中的文具、桌椅、地图、门窗等一人说一句, 尽快表达。这样既利于学习, 又能巩固新词汇和句型, 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助于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使英语学习更生动、活泼、有趣。
三、引导情境操练, 实现有效互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授课, 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法练习、词汇记忆等上面, 导致语言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为此, 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创新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操练中使用所学的句型, 在情境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情境互动中提升英语交际能力。例如, 在探讨“Shopping”这一单元内容时, 可以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The Shopping Centre”图, 借助一些图片、实物或者模型等把教室布置成微型的商店, 把各种商品贴上价签, 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出良好的交际环境, 让学生在设置的场境中选购商品、挑选颜色和尺码、问价钱交款等,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再如, 在分析“What is the time”句型时,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用硬纸盒做可拨动的表盘, 倡导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 让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时间。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to”和“past”的用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易钟表并标出“to”和“past”的使用范围, 这样, 学生也能够一目了然, 而且将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 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效率。
四、完善练习评定环节, 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 检测环节往往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 英语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课堂教学中, 评价教学也是开展互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手段之一。此外, 在互动教学的最后阶段, 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课内练习, 这对巩固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必要, 对检测教学效果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在练习题的设计上, 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层次设计不同的习题, 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测试需求。再者, 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也可以根据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评、互议、互批、互改等, 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 在评价环节上,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创新。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要及时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思维亮点, 多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 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创新都能得到有效启发, 让学生注重理解知识, 培养学生主动、乐观的学习思维, 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英语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互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 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互动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又能提高学生各的综合素质。所以, 开展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发展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初中英语课堂实施互动教学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兰芳.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 (3) .
[2]姜琴.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 (13) .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2
----让学生从教师的课堂用语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赵滩小学 高 晶
通过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知道了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课件)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课堂话语还包括学生的当堂作业、教学中播放的音像材料以及教材中的文本材料等。
课堂教学语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而且课堂用语有很强的示范性,对学生表达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的一些错误会影响学生对某些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掌握。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我觉得教师的课堂用语首先应该简洁明了,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的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身体语言,或者一个英语单词,大家就能会意我想要说的或者想要他们做什么,这都是我长期以来坚持的,刚开始学生可能不是很明白,有时候我还会给他们翻译,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明白了,也掌握了!因此我上课的时候特别轻松,这也许就是我和学生之间长久相处的一种默契吧!
对于课堂板书,我觉得小学英语,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因此我的板书一般都是简笔画、彩色粉笔、图形等形式相搭配,板书重点分明,颜色鲜艳,学生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在布置学生的课堂作业上,我尽量让他们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我的任务,这样一来,有些爱表现的孩子就会有很多的新鲜花样,最后我会请同学上台表演,并及时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被大大的满足了,知识也就自不为然的掌握了!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大学课堂 延展性
【基金项目】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策略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13-18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8-01
1.课堂有效教学概述
1.1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其主要关注目标任务的达成度,即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和教学特征,以及专业知识和有效教学的行为来实现的。有效教学不仅仅对教师具有严格的要求,也比较看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有效教学的概念更加成为高效的发展目标。
1.2课堂有效教学的构成和内涵
首先,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坚守学术与自由的老师,追求学问与独立的学生以及基于师生交往的“共同体”。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理念等思想因素而不是将思想物化为产品进而影响社会,因此只有教师对学术的坚守才能通过一个晓得讲台来实现思想精神的传授;而大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也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有效教学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师生交往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师生关系的友好发展和沟通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课堂有效教学还包括三维教学目标,教师的专业素养等。课堂的有效教学的目标就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和成效,21世纪以来,有效教学也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等同维度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衡量有效教学的重要尺寸,只有教师对教学任务拥有热情,积极参加教学任务的规划等才能有效地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传授和影响学生。因此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结合多种因素,内容丰富的结合体。
2.课堂有效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
2.1课堂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具体运用
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小学课堂,大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沟通。师生课堂沟通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其中,教师是沟通的发起者,学生是信息的主要接收者,而专业知识则是沟通的信息内容,除此之外,信息的脚力渠道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包括语言信息系统,非语言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等,通过多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大学课堂能够顺利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此外,在大学课堂中,实践活动的增加促进了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老师通过布置或带领完成一些实践活动,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所授的知识原理和熟悉并运用专业技能等,我国的大学也在加速设备的完善,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因此,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在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中得到运用。
2.2大学课堂中所取得的成效
随着课堂有效教学的产生和推广,大学课堂所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课堂的有效教学,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通过课堂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逃课率,是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等。除此之外,教师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大受益者。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备课授课的枯燥性,使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多变性,一定程度上化解学生和教师的矛盾。与此同时,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大学是学生阶段和社会的过度阶段,大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使得社会中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大发展空间,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3.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及延展性
3.1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某些学校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有效性的缺失。众所周知,大学是学生追求更高境界学术的地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特别是在现实功利主义的思潮下,大学课堂出现了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的现实性悖论,正在复制着现实社会众多世俗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教师趋于利益化,学生价值观念迷失,更加趋于个体化。因此我国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仍是不完美的,仍面临很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来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课堂有效教学在今后的延展性
在当今涉水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课堂有效教学水平也在提高。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随着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广和发展,我国的大学学生质量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同时在课堂有效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后,还可以逐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深入中小学教育,使得有效教学普及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有益循环。除此之外,今后,随着有效课堂的成熟化,其行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在工业和农业发展上,促进劳动者对职业的热爱,从而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我国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容进行阐述,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就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现状,瞻望了其今后的延展性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课堂有效教学。同时也希望本研究可以促进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热爱学习,使得课堂有效教学可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希希,徐继存.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2):32-33.
[2]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作者简介:
大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情境演练
1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的关系
如何进行英语教学的情境化设计, 如果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 教学情境包括学科、人和物三方面的因素, 其中,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对英语学科而言, 首先依靠人的因素去掌握, 然后是物的因素去创造。因此笔者认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建立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让学生“感受美”、“认知美而动情”、“理解美而明理”, 这也是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质。
1.1 用情境展示实际生活
其一, 教师要能够选取与教学相联系的实际生活中的背景知识, 如:英美文化中的餐饮习惯、表演习惯和旅游爱好等。把这些例子作为具体化的知识, 引入到教学中, 唤起学生的共鸣。其二, 反复运用多种道具、图片、声像材料等形式,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更加有趣味性地发挥课堂教学魅力。
1.2 创造课堂情境演练
作为教师,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具体内容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演练。角色扮演是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真实语境进行操练的一个好方法。通过角色的扮演,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体验情境, 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深了学生的沟通和合作。例如, 在讲授餐饮文化, 餐厅服务这个环节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交流情境:一对夫妇和孩子进餐, 并有服务员的对话, 让学生进行自行分组, 扮演夫妇、孩子、服务员和老板等角色, 然后构思场景, 对可能的环节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演练, 然后教师根据实际的表现进行评析和打分, 作为这门课程考察的一个参考。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 有创新意识地去发挥自己的语言和表达, 很大程度上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1.3 利用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呈现情境
教师将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制作成的课件具有图文和声像并茂的效果, 帮助学生在语言和形象思维之间建立起联系。如讲到“Symbol of Culture”这个主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播放巧克力广告, 讲述麦当劳的文化及探讨迪斯尼电影, 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相关文化特征, 带动起课堂氛围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视频、动画、英文歌曲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多媒体播放在授课的导入部分和具体案例部分起到了形象生动的解释作用, 很多难以阐述的理论和文化背景的理解通过多媒体能很好的诠释。
1.4 明确教材的辅助作用、教师角色的定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的英语精读教材多分为导入、阅读和复习几大板块。作为教师, 应充分确认好自己“导”的作用, 帮助学生确认自己主人公的地位, 分板块引导进行课前情境设计, 课中展现和课后总结的学习过程。如, 课文主题为亲情时, 教师可先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和电影的片段, 然后自己进行几分钟的具体案例的示范, 之后引导提问和讨论, 并布置课后作业。在第二次课程开始时, 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形式, (如歌曲、视频短片、诗朗诵、小品或讲故事等) 表述自己对于上次课的课后思考和对本次课程如何开展的构思。这种亲身体验和表述的方式对于理解相对枯燥的理论和课文, 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只要把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机的串联起来, 树立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 引导其自我创设情境, 英语教学的课堂自然会活泼生动, 学习效果也能明显得以提升。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包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工具。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必须根据英语教学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 因为情境教学这一理念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教师实现。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 在英语课堂的情境教学法使用过程中, 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 辅助不同的教学教具, 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很有效的提升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场景模拟、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表演、阅读分享等活动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随时根据学生和教材灵活地安排教学的进度, 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真实的学习情境, 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1.5 课外交际化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但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安排一般是每周5节的频率, 只依靠上课的时间想要学生充分掌握英语交流的实际应用技能基本不可能。所以, 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创造使用英语的情境与机会, 多参加学校及校外的各种英语交流活动, 比如, 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咖啡吧、英语角、英语风采大赛、英语配音俱乐部等课外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比较灵活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也可以保持比较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 情境教学法与学生的外语交流恐惧心理
在英语学习中, 很多学生会有对英语交流的恐惧心理。Horwitz (2001) 认为, 对于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 外语学习焦虑主要有三种:交流畏惧、负评价恐惧和考试焦虑。笔者在2014年对任教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参加调察问卷的共有三个班级, 120名学生, 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专业。通过调研所取得的结果表明,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与实际交流恐惧心理较严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交际恐惧心理主要与学生自身的语言使用技能及其心理素质有关系, 同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某种程度的关系。根据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语言教学的教师应尽力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环境与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慢慢建立起自信心, 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实际技能。对于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 采取鼓励为主、适当纠错的教学方法。
总之, 情境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也是达到外语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现代外语教学法研究长期以来的热门课题。
3 结语
情境是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 对知识的构建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采用情境教学法, 积极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场景, 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有效的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立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情境认知教学环境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14, (02) :127.
[2]谭爱华.情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09) :291.
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 篇5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交流 互动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 交流 — 互动 ” 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 SEFC 1A Lesson50 Abraham Lincoln 教学之前 ,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 1. Who was American's first president ? 2. Who's today's A merican president ? 3. There was a very great president in America in the 1860's . Who was he , do you know ?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 ——“ 交流 — 互动 ” 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 ——“ 交流 — 互动 ” 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 “ 同 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 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4.组际交流 ——“ 交流 — 互动 ” 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 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 ?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练习评定 ——“ 交流 — 互动 ” 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本课的练习中, 我用课文的一句话: 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 .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很快能把这句转换成如下几个句子:
1 ) 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
2 ) 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
3 ) 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
4 ) She di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5 ) She trie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6 ) 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 SEFC 1A Lesson 50 Abrah am Lincoln” 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 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 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并形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 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6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对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研究[1、3、5]。这些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模式引介、可行性分析、教学模式的建构等。但文献中关于翻转课堂的课堂观察研究却少见, 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课堂观察比较研究更少见。
2 研究设计
课堂观察即自然调查法 (naturalistic inquiry) , 该方法指研究人员为了描述和了解真实的教学过程, 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和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该研究选用课堂观察研究方法, 尽可能真实地描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对象在年龄、教龄、学历等方面基本一致。两位教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超过十年。其中一位教师在学院的要求下, 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一学期。两人均愿意研究者对其进行观察和录像。该研究结合研究目的, 借鉴改编了辜向东[2]的“课堂观察细目表”。该研究所观察的课堂均为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中间的一次课。课堂观察过程中, 观察者填写课堂观察细目表。课后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访谈。
3 结果与讨论
该研究将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两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3.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计划。两位教师的教学计划相同。教学内容为教师课堂所使用的教材。
从表1看出, 传统课堂中, 主要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任务练习。而翻转课堂中, 教师大量利用网络资源, 如:慕课、微课、公开课等, 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 传统课堂只有50%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 而翻转课堂中有95%的同学对教学内容表示满意。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依据研究目的, 本研究讨论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流程。
从表2看出, 翻转课堂教师教学流程多于传统课堂教师。两位教师教学流程相同之处是:注重课堂的连续性, 都有回顾上次学习情况的环节;都注重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如引导学生看录像;都有意识引导学生语言输出, 如小组汇报。两位教师教学流程不同之处是:翻转课堂教师将补充材料、词汇、语法和句子学习任务在课前布置, 学生通过视频反复学习观看, 课堂上教师检测和强化重要知识点, 同时翻转课堂上教师有更多时间引导学生二语产出。
3.3 教学效果
在课堂观察中, 课堂笑声是课堂氛围的表现之一。教师表情和学生表情也是反映课堂氛围的因素 (见表3) 。
传统课堂教师富有亲和力, 不时有微笑, 学生也很自在。但由于互动的机会少, 大多数学生保持沉默。翻转课堂中, 由于生生互动机会多, 师生沟通交流时间多, 所以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都有语言产出的需求。在访谈中, 学生也表示 “翻转课堂任务多、形式多样、有挑战性, 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4 结语
通过课堂观察法, 结合访谈我们对比了大学英语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 差异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 教学流程的转变, 这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其次, 翻转课堂模式下, 教师结合网络资源, 促进了语言知识输入, 体现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语言学习理论[4]。课堂观察也证明了翻转课堂模式下, 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最后,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翻转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以教师导学为保障, 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目前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 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之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低。因此, 在这种大背景下, 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推广尤为必要。翻转课堂实质上是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 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基于问题、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实践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其次有待校方软硬件设施投入, 同时需要借助网络平台, 集中集体团队的力量, 制作高水准的微视频, 教师学生共享。课堂上, 教师充分发挥学习辅导者的角色, 使学生达到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2]辜向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3 (4) :45-51.
[3]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4) :33-36.
[4]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 2014 (2) :3-12.
[5]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7
关键词:优化,英语,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渗透新课标理念, 优化教学结构, 把《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认真重视积极探索的课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让有限40分钟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针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学习英语有积极的态度,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持续不断的动力, 才能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因此, 在教学英语时, 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学中, 我常用的是开火车游戏法, 在呈现新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说明说的多, 想的多, 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并且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目的是营造轻松, 和谐的氛围, 并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 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同时, 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 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四课:Are you Lingling?我让学生进入问你是玲玲吗的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 快速记住单词boy girl doll man woman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明确目标。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合理使用教育资源, 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要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 进行创造性的加工, 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 要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重新置于鲜活的语言情境中加以解决, 以便顺利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 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 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使学生得到发展。在某课时实践教学中, 我们将可爱的卡通人物大头儿子作为主人公, 将他在母亲节前给母亲准备礼物时所去的地点、所乘的交通工具串成一条线, 帮助学生掌握句型“Shall we go to by…? Is this…for…”, 练熟日常交际用语“Let’s go by taxi.How do we go there?”, 在此基础上完成给妈妈买一份节日礼物的任务, 要求其在小组合作中进行, 先讨论买什么、去哪儿买、怎么去, 再去实地选购。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件事情既有挑战性, 又有可行性,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这种贴近生活、真实的活动能整合听、说、读、写多重的内容和技能,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饱满的热情执教, 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 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 形成技巧, 发展能力, 尝试成功, 乐学会学, 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根据小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 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 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它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充分调动小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探究和体验。例如:我在教bag时, 我借助多媒体引入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我再趁此机会说:Oh, A bag/然后问Are youLingling?学生就会很容易回答:No, I’m not.因此,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因材施教、体验成功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这是我国一向以来的教育方针。但就学生而言, 我们也承认,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有个性的。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指导。因此, 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 落实教育多样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学有所得。多鼓励差生, 让他对英语感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交际教学法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课堂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需求的是英语语言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形势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口语及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法, 如语法—翻译法等, 已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新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英语学习不仅要掌握词汇、语法和句型,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以便直接参与对外交流。今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口语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大学英语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 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在我国逐步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任务。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改革的精神,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很大影响。
一、交际教学法理论
1972年,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 (Hymes) 在《论交际能力》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是人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有效地在各种场合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能力。海姆斯强调交际能力的语法性和可接受性。语法性指能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可接受性指语言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及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许多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都有所研究, 如加拿大语言学家卡纳尔和斯温 (Canale and Swain) 提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1、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 :语言本身的知识, 包括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2、社会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交际者对社会语境的理解, 包括场合、社会地位、身份、心理因素等;3、语篇能力 (discouse competence) :组句成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的应变能力, 如迂回、解释、回避、猜测等。
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以海姆斯的《论交际能力》的发表而诞生, 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卡纳尔和斯温对交际能力的阐释对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来, 大卫·纽南 (David Nunan) 对交际教学法做了进一步研究。他强调运用目标语学习交际;扩充学习者的个人经验;将课堂学习与课外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这对外语教学更具深远的指导意义。
交际教学法注重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 强调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是用来表达意义的系统, 课堂教学必须以实现交际目的为中心。教学不是单纯地灌输关于语言的知识, 而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 还要在运用语言中提高交际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交际教学法反对脱离语境及脱离上下文, 主张将语言知识学习与实际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其次, 强调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先于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 难免出现一些错误。交际教学法不主张有错必纠, 对语言错误采取的是较为宽容的态度, 以免挫伤学生的交际愿望, 影响他们实现交际的目的。最后,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要把学生看作语言实践的主体, 将语言学习与语言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词汇、语法等知识外, 还要设计出各种交际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课堂活动。
二、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制约因素
1、教师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教师自己在上大学时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法教育, 教师本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有限, 而交际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起示范作用, 他们应该具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 尤其是口语流利, 发音准确, 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学生在理解某一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能用英语换一种表达方式加以重复, 并同时拓展相关信息。他们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及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培训途径不多, 国内进修难, 国外进修名额和经费有限, 这些都制约着英语教师自身语言应用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学生方面的问题
从初中到高中, 许多学生一直接受的都是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老师单方面地传授语言知识, 学生单纯地记忆语言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如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采用交际教学法教学, 学生会感到很不适应。再者, 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 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喜欢被给予更多的主动权, 能够主动地处理语言材料并参与交流, 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听课或等待教师的指导。而英语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同学不愿开口主动参与交流。一节课很快过去, 他们感到没学到什么东西, 收获不大, 还不如记些单词、看篇课文收获大。殊不知学习语言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
3、测试体系方面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 检测交际能力需要系统的测试。目前没有一种成熟的测试体系来检测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接受并运用了交际教学法, 而测试的方法却没有改变。期末考试及四、六级考试注重检验的是学生对单词、语法、听力、阅读理解等的掌握程度, 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检验重视不够, 这显然与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标相矛盾。当前考试的题型大部分为单项选择题, 侧重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而不是语言应用的流畅性, 这也影响了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和推广。
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
交际教学法把语言教学过程当作是交际过程, 倡导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教师要尽快熟悉学生, 了解他们的情况, 考虑他们的语言水平和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多讲英语, 通过与他人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只有学生敢于开口讲, 语言交际能力才能随之提高。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和素材, 选择的材料应该难度适中, 学生能够理解而且有信心用英语表达的材料。所选话题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紧跟时代发展, 让学生感到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当中, 从而有感而发, 有话可说, 激发他们的交际愿望, 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生表达前,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表达方法及有用的表达方式, 使他们感到学会了新的、好的表达方法及句型, 有所收获。
2、交际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
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他们要掌握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敬业精神, 认真备课、精心指导, 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保持沟通, 交际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交际,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的教学方式, 多设计一些丰富的课堂交际活动, 如演讲、双人对话、小组讨论等。在讲授新内容之后, 多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对话交流与协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了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重视师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3、适当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交际教学法强调意义与内容的重要性,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 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当众打断他们或严肃地纠正学生的发音、用词或者语法错误。这使学生感到很丢面子、很难堪, 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怀疑自己用英语交流的能力。犯错误对语言学习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不要过多地、过于频繁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要使他们在一个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口语交流, 不怕出错, 不怕出丑, 减轻学生练习口语时的心理压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应多一些宽容, 指出他们的错误应讲求方法, 采取合适的方式, 适当纠错。错是纠不完的, 很多用词与句子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与其不断纠错, 不如表扬他们说得好的、优美的句子, 以增强其信心。学习英语应该大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用法, 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纠错上。通过不断学习和强化正确的用法, 他们会慢慢改正错误的用法。
4、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有些人认为交际教学法忽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 过于强调语言的使用。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没有对一定量词汇和语法的积累也就谈不上灵活自如地使用语言, 交际效果就不会太好。交际教学法只是反对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纲, 但不排斥学习系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不是把词汇和语法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完全分离出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线, 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讲解语音、词汇、语法和翻译以积累知识, 并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 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交际教学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 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的弊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交际教学法强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In Pride, J.and Holmes, J.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 England:Penguin Books, 1972.
[2]Canale, M, and Swai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M].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3]Nunan, 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9
第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英语的对话教学中,很多对话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另外,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足够地思考,也没有从学生的答案中反思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而是紧接着便开始教师的讲解环节。也就是说,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殊不知,这种做法存在较大的弊端。首先,由于教师缺乏恰当的反馈,学生中间便存在盲点,不清楚该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如果错误,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答案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甚至会出现无人回答问题的场面,无法顺利地进行教学;再次,学生回答之后,如果教师没有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逐渐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Life on the Mars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话题,指导学生首先想象自己在火星上的生活,然后用英语描述。待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为学生做出评价,如语音方面,内容方面,结构方面,构思方面等等,从而能够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突出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层次性。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层次性,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过于简单。然而,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显然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能够顾全大局,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有层次性。教师可以把那些难度较小,从书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留给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逐渐找回对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找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回答,并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能够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防止两极分化。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TV programme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开放性题目:“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 why you choose this kind of program?”等等,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第三,把握提问时的技巧。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对话教学,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提问时的技巧。首先,教师在发问时,不能直接就问“Why”。这是因为,面对这一类型的话题,很多学生会望而却步。正确的做法是先用“What”来发问,然后再步步深入,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een⁃age problems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What kind of teenage problems do you have?”然而再问他们“Why these teenage problems are caused? How could you solve these problems”等等。其次,就提问的技巧而言,教师应该特别注意通过有关的提问术语来激发学生回答的多样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维度思考问题。比如,待某位学生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应该面向其他学生这样发问:“Do you have any different answers? / Do you agree with him or her? Why or why not? / Can you answer this ques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等等,从而能够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分享,从而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另外,在提问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问的频率,以及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长短等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
结语:
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 篇10
一、互动教学对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1. 促进听说能力。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传递信息与表达思想,而听说是人与人交际中最主要的形式。儿童具有学习语言的先天优势,而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听和说方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把英语教科书上的语言转变为小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利用儿童阶段的潜在优势,促进其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呢?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交际活动,不仅能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进行交流活动,进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因此,本文提倡的互动教学正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机会,调动他们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育效率。
2. 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我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英语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的英语,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育观念发生新变化。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尝试着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教师自己也在努力地进行调整和创新,这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们广开思路,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在课堂教学各方面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2. 课堂教学出现新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地组织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很多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体验性;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这种生动的课堂氛围下,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关系更融洽了。在课堂评价上,教师们也多是鼓励性的话语,缩小了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能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作业形式也丰富了很多,活动性作业明显增多。
三、小学英语课堂情境下互动教学的特征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威尔斯指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可见,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语境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交流。理想的互动性小学英语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
1. 多维互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信息在发送器与接受器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即:教师是发送器,学生是接受器),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地以教师为始发点,在师生之间交互传递,这不是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真实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本文所探讨的互动即是在多维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参与活动,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篇11
英语教学, 绝非像汉语作为我国学生的母语教学那样容易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由于它跟我国学生的时空差异以及使用频次与亲和力的先天不足, 英语对于我国大部分学生, 特别是初中学生来说, 缺乏足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 在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一方面既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又要尽力提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以保证我国教育战略目标的达成。在这种情况下, 要切实解决好这一对矛盾, 就必须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 认清形势, 知晓利弊, 迎难而上, 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尽最大努力地“导演”好每一节英语课, 激发出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 怎样实现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切实提高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从近三十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要想激发出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英语, 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做法如下。
首先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 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管卡压、满堂灌、熏锅屋、拼消耗, 以及完不成任务就罚抄数十遍等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和学生的心跳在一起, 想在一起,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让他们被动地应付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千方百计, 想方设法, 让学生变“老师逼我学”为“我要自觉主动学”, 切实让学生做自己学习英语的主人。尽最大努力, 让每一位学生, 自觉主动地挖掘自己学习英语的最大潜能, 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其次, 要实现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切实提高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还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 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做到运筹帷幄, 功在课前, 切忌有半点随意与敷衍。课前, 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个人爱好, 知识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对旧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预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全面透彻的调查了解, 做到了然于胸, 以便设计教学方案和课堂教学时有的放矢, 增强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与此同时, 还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 在课前务必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目标, 科学合理地确立重点, 吃透难点, 解决疑点, 精心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 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案和手段, 切忌浅尝辄止。
第三, 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切实转换角色, 变过去的“教好一堂课”为现在的“导好一堂课”。教师要像电影导演那样, 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 像演员一样, 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 挖掘自己的潜能, 最大限度地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自主思考、讨论、总结、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比如, 学生在掌握了音标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后, 像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的拼读、句式的变换以及时态的变化规律等, 尽可能地点拨学生自己去完成, 教师只对少数学困生进行指导以及对明显的偏差及错误给予纠正, 切忌教师包办代替, 满堂灌, 完全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 既可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积极主动地学会英语, 又可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导致他们厌学、弃学英语。
在课堂教学中, 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还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 必须创设情境, 接近教材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将课文由国外引入国内,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身边的实际事物, 让他们远近结合, 外化与内化相融, 从课本中所学到知识来说身边的人和事, 以提高学生的实用感和成就感, 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本质。
第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英语教学的高端要求和终极目的, 也是培养具有竞争实力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本上的英语知识, 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总结出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 并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联系实际,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 精导巧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并掌握课本上的英语知识以后,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达成情况, 还必须大胆地对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必要的剪裁和增删, 对那些学生已当堂掌握了的英语知识, 教师应大胆地放弃, 不作为书面作业内容, 而对那些体现教学目标不足的内容, 教师必须予以增添。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责,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练有所获, 练有提高。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推荐阅读: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12-21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剖析08-18
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07-15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09-3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论文10-20
论大学英语听力课堂里的口语教学01-29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09-02
大学综合英语课堂07-29
大学英语课堂如何10-21
当代大学英语课堂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