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寓于教育教学

2024-07-18

情感寓于教育教学(精选5篇)

情感寓于教育教学 篇1

小学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它是教育活动中一项具有形象性、新颖、活泼, 有浓郁的情感色彩的活动。它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扣击他们的心弦, 使学生在欣赏、认识、理解、练习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 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 并受到深刻的教育。经过多年的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认真钻研教材, 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天真无邪,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们, 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他们很好动,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有意注意尚处高度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 他们非常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故事和更喜欢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奇, 他们的求知欲旺盛。由于这一阶段的特性, 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 往往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巧设疑点, 以加强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参与到听、唱、做中来, 使他们的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 都在课堂上随着知识的学习而动起来。小学音乐教材根据儿童的特点, 选编了大量的有关生活的素材, 这些素材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常识和社会科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

如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新年好》等。

2.自然科学常识。

如《大树桩你有几岁》、《大森林的生命》等。

3.讲卫生、爱劳动方面的教育。

如《其多列》、《劳动最光荣》、《洗手绢》等。

4.历史常识。

如《国歌》、《小白菜》等。

5.还安排了许多器乐知识。

如民族乐器介绍、西洋乐器介绍等。

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一定要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要特别注意在引起学生对音乐共鸣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学生的乐理知识, 演唱技能, 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甚至道德情感的形成, 都同音乐情绪共鸣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产生情感体验, 促进各种技能的形成。如“小矮人觉得有几级楼梯特好爬, 你知道是哪几级楼梯吗? (模唱) 为什么?”等等,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半音的接近感, 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最后, 还可以用“找朋友”或“送半音妹妹回家”之类的游戏调节气氛,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陶冶思想情操,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教学一年级的歌曲《国旗, 国旗真美丽》, 我先让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参观有关爱旗、护旗的图片展鉴等, 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高年级的歌曲《卖报歌》、《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从历史故事讲起, 引伸到歌词内容, 通过讲解歌曲内容, 进行新旧社会对比, 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应该怎样珍惜。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去演唱歌曲。这样, 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体验就会在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树立榜样, 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

音乐是一种美育, 它重感染, 重形象。诚如古人所云:“躬行为起化之源”,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以自己的美德美行和美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例如, 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掌握音乐的情绪和理解音乐的内容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一首歌的喜爱与否, 往往与教师的范唱有关。如果教师的范唱是充满情绪的, 富有感染力的, 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充分地揭示出来, 那么, 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演唱, 并且也能唱得很有情感, 并且喜欢唱它。因此, 教学每一首歌曲时, 应做好范唱的准备。另外, 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品格的形成尤其重要。例如, 在教学歌曲《洗手绢》时, 教师应主动将班里的抹布、毛巾、窗帘等洗干净, 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每人回家洗一洗自己的手帕、袜子等。在此基础上, 再教唱歌曲, 使学生不但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而且真正感到了劳动的光荣, 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好思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寓素质教育于其中

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之一, 是培养学生特长的重要阵地。而课外活动是开展艺术教育很好的辅助形式, 如歌舞、戏曲比赛、小品、相改朝换代表演等都要在课外活动中完成。因此, 教师组织活动时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 使德与智揉合在一起, 学与玩结合在一起。例如, 教学歌曲《上学歌》, 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歌曲加上适当的动作, 进行舞蹈练习。这样, 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编自演, 从而受到美的享受, 等到美的熏陶, 提高艺术素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不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心理需要, 而且能让学生比较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五、挖掘音乐自身美的内涵, 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感情艺术, 它以优美的旋律启动人们的心扉。音乐教育更是审美教育, 而它的核心正是审美情感的培养。要我们去发现美、揭示美, 从而达到表现美, 创造美的目的。怎样让音乐艺术自身的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最终去创造美, 这才是关键, 才是和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方法。

一堂音乐课中, 教师要教学生发声和演唱, 练习中所要学生达到的音色悦耳, 充满感情、整齐等就是一种美的要求, 一种团结、协作、整齐的美。由此再启发学生在形式上达到美的和谐与统一, 培养学生能以声动人, 以情感人, 以美夺人的能力, 让学生能在色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自在地翱翔, 这才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 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过去那种“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已与当前的全面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那么, “教育”两字首先应是育人, 教授知识才是其次。至于音乐, 那只是众多育人形式中的一种罢了。毕竟, 在音乐教育中能成为音乐家的是极少数, 更多的是对音乐的欣赏、表现、创造等美的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 素质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不仅能使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中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 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音标学习,教学寓于趣味 篇2

一、第一阶段,听辨游戏,培育发音乐趣

小学阶段长元音、短元音、清辅音、浊辅音,这些惯用的词语每每听到学生都会记于心间,时间长了,孩子们“看着图、读着音、记着样儿”就这样我们每天在模仿,每天在实践,枯燥的音标学习变成了一件家常事。有一次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班上最调皮的Peter听到集中双元音,他突然配上了奇异的表情,令全班同学噗哧大笑;还有一次两个食指插鼻孔的动作简单一见的中元音让我们看到了他学习的技巧,从此动作模仿不可间断,每有这样的机会学生都会相应的手势你来我挡,其乐无穷。其实,元音、辅音在小学阶段只简要掌握即可,口诀更能帮大忙,读着背着一句句朗朗上口,(“国际音标四十八,个个都要记清它,元音单双二十整,辅音清浊二十八。单元音分前、中、后,依次各有四、三、五,双元音就是双,正好八个不要漏。有气无声清辅音,有声无气浊辅音。”)学生每次看到相应代表的单词产生丰富联想,大家也能你一词我一句,自己编制记忆口诀。转眼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到了学习归纳的关键时期,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更成为了他们需要牢记和掌握的关键,一句“We got it.”孩子们是那么自信,瞬间的繁琐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他们那真诚的笑容有时真的让我有想“哭”的感觉,音标学习真的原来可以这么快乐吗?想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学习过程。今天的快乐让我们淡忘了曾经的头晕目眩,一次次的苦中作乐成就了我们难忘的今天,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瞬间的顿悟给予了我“快乐英语教学”无数前进的动力。

二、第二阶段,单词学习,归纳读音规则

有人说音标教学是语法教学,我也认同,可是“如何快乐地进行语法教学”不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有效教学方法吗?从词到句,从段到篇又有哪一点能离开音标学习的影响呢?上海牛津英语一直是我校采用的教材,其中每单元后都有语音基础知识的练习,学生必须明确。现在我在教学中虽也有告诉学生英、美个别发音的不同,但是国际音标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根本标准,唇形、舌位更是我们经常练习的关键。至于何时渗透,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启蒙阶段学生对汉语语言都没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学生开始接触虽然简单的英语句子,难度却很大。期间有时看到孩子们也在各自寻找便捷的方法标注,但是我却没有把音标教学插入进去,因为音标的书写需注意(直上直下记心间,不顶第一线下到三格中),语音基础知识更需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需牢固掌握母语的知识体系才行,所以到现在经过三四年的英语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单词音、形、义归纳能力,我认为音标的学习这时只要加入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第三阶段,持之以恒,强化音标教学

一点点的积累,一年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音标的学习没有离开,从句中感悟、从词中品味,从元音到辅音,48个音标虽然只是支离破碎,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口型与音位、感受与回味,加之多媒体辅助,孩子们学得快,记得牢,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琐。到了高段的英语教学,有了单词的拼读经验,学生的英语表现欲更强,学生体验到了音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直接帮助,每天都会很主动地学习。包括课前学生会进行有效的单元预习,课中学生会快速记忆单词并做完老师安排的练习,提高了听说能力同时真正达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超强的模仿能力也提高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那些曾经害羞难于启齿的英语朗读变成了现在积极主动地去读,纯正的英语发音让我们陶醉其中,倍觉英语学习的快乐。

“实效”寓于课堂教学点滴处 篇3

一、导入语言的激趣“引”实效

良好的教学语言,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引导如能引奇激趣, 努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富于趣味, 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迫不及待地进入你所设想的思维天地。如《10的认识》一课的导入语设计, 教师如果直接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人, 然后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认数, 今天我们认识10。”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10了, 教师这样一说, 毫无新意, 学生可能就不会再认真听讲了。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 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将导入语设计成一个数学游戏:

“老师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1) 有一个数,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它是谁?

(2) 和0做邻居的又是谁?

(3) 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然后, 再将刚才猜到的数编成一个小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 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 特别是你——0, 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你真是太小了, 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 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 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 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通过讨论, 引出1和0的想法:1和0联合起来, 站在一起组成“10”, 10比9大。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 学生兴趣盎然,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思维,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新知中, 认真探究。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必须下工夫锤炼自己的语言, 加强语言修养, 使自己的语言不断规范、准确、明快、流畅, 妙趣横生, 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学环节的处理“显”实效

郭沫若老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在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 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能不断提出思考、探讨的问题, 引导数学活动步步深入,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领悟数学知识,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如《比一比》一课中“比轻重”这一环节的教学, 教师先设计了一个大桃子与一个小桃子比轻重, 让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物体形状的大小比较出轻重。如果此时教师戛然而止, 试想如果以后遇到一个大气球和一个小铅球比轻重, 学生会不会因为思维定势而混淆呢?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笔者并没有结束, 而是拿出一个天平, 在介绍了天平的原理后, 将这两个水果放在天平的两端, 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 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然后, 再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水果, 让学生说说哪个轻哪个重, 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用天平比较的欲望, 这样处理让学生于无形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突破了难点, 取得了意料中的效果。

又如, 《统计》一课例题的教学, 以往教师都是就情境图讲解一种统计方法, 即从下到上, 一一对齐的方法 (柱状统计图雏形) , 然后让学生再动手粘贴花图, 大部分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都采用了从下向上的方法,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在处理这个环节时, 打破陈规, 在出示情境图后, 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粘贴动物头像, 学生思维开阔, 方法各种各样, 有从上向下的、有从下向上的、有从左向右的, 教师在比较中优化出统计方法中的“一一对齐”, 由于是统计的起始课, 所以对于从上向下、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方式, 教师都予以肯定。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 虽然与以往的教学设计比耗时更长, 但这是学生自己动手, 在比较中探究新知, 学生感兴趣, 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深刻, 也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平台,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全过程, 真正体现教学的实效。

三、巩固练习的设计“践”实效

数学离不开练习, 要形成技能、技巧, 一定要通过练习。纵观课堂上教者所设计的练习, 或随意, 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死抄硬背的现象仍不少;或盲目撩深挖浅, 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要想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认数 (二) 》“数的组成”后, 笔者在学生大量练习了“一个数里有 () 个十 () 个一”这种模式的题后, 出了这样一道题“18里面有 () 个一和 () 个十”, 全班41名学生, 竟有15人错, 错误率高达36%。笔者深深体会到巩固练习的设计不能依葫芦画瓢, 要将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练习,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于是在学习完这一单元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

(2)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

(3) 18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4) 19里面有 () 个一和 () 个十。

(5) 20里面有 () 个十。20里面有 () 个一。

通过这样一组对比性强的习题练习, 学生加强了知识的纵横网络联系, 并能综合应用知识点, 举一反三, 提高了思维能力。

如何将游戏寓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

. 英语本质上是一种交际用语,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练,但如果练习方法不正确就很可能变成死记硬背。小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英语课堂上的学习一旦变成机械练习,那他们不仅会觉得学习英语很无聊,而且还会觉得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因此,我们可以将游戏寓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这样可以有效清除传统英语课堂上的枯燥感。经过实践,本人发现学生在此学习模式下不仅不会很快就觉得疲乏,反而是兴趣丰厚不愿停止,长此以往,他们不仅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英语练习,甚至还会私下开展英语游戏,这不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一、创设实物英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测类游戏一直是小学生所钟爱的,所以,我们可以以猜测游戏展开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Unit 3:Let’s Paint时,我针对本课关于颜色的词汇较多这点设计了教学游戏。首先课上我准备好了一些水果,苹果、菠萝、葡萄等,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逐一上台藏到背后问大家:“What color is it?”然后让其他学生猜:“It is red?”如果猜对了,台上的学生就要说:“Yes,It is red.”猜对颜色的学生换下台上的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水果开始新一轮的猜测游戏,反复下去,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思维也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很轻松地就可以记住新单词。另外,在游戲接近尾声时,我要求全体学生把水果藏在背后,然后我分别拿出每种水果,一件件地展示给他们看,这种水果的颜色是red,这种水果颜色是yellow,这种是purple...接着让他们全部闭上眼睛,我拿出一件物品送到一个学生手上,然后问他这种水果的颜色。这样学生的思维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单词会很容易记住,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游戏形式可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变换游戏中的问答语,为学生多创造练习的机会。

二、创设角色模拟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模仿,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模仿,模仿换个词来说就是表演,所以儿童也是比较喜欢表演的,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置角色模拟游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角色分配,鼓励表现欲强的学生扮演配角,让他们明白配角也必不可少;性格内向的学生扮演主角,鼓励他们挑战自我,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克服弱点,从游戏中获得提升。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2:My Family时,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家庭成员的相关表演:首先由学生A扮演Marry,学生B扮演Helen,他们两人是同学,接着设置虚拟场景。场景一:有一天Marry到Helen家去玩(学生C、D出场,扮演Helen的父母),Helen向Marry介绍她的家庭成员,说道:“This is my mother, this is my father.”然后又向她的家人们介绍自己的同学Marry,“This is Marry”,扮演 Marry的学生要随机应变,运用适当的口语:“I am glad to meet you.”接着场景二:Helen的爷爷奶奶从外面回来了(扮演Helen爷爷奶奶的学生E、F出场),Helen又介绍道:“He is my grandfather,she is my grandmother.” Marry问候道:“Good morning!” Helen的爷爷奶奶也微笑着对Marry说:“Good morning!”场景三:接着经过一天的玩耍,Marry即将离开Helen的家,该学生对Helen一家道别:“Goodbye.”最后游戏结束。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满足展示愿望,练习口语,还能掌握英语基本句型,从中他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创设思维想象游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毋庸置疑,好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从中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1:How tall are you?时,我同样设计了猜测游戏。首先把我们班里一名学生的姓名写在卡纸上握在手里,要求学生提问,看谁能通过提问猜到我手中卡片上学生的外貌特征,最快说出答案。学生可以问:“Is this a girl?”“Is she short?”“Does she have big eyes?A small nose and short black hair?”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以及时的回答,学生通过教师的回答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直到猜中,游戏结束。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思维想象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将自己想象成情境中的主角,从游戏中提高口语,锻炼思维,提高英语素养。

总之,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从传统模式中有效过渡到了现代型教育教学模式,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创造了条件。教师在实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把握游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游戏的创造性、趣味性和目的性,注重发现游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探究应对策略,根据小学生年龄、性格特点设计具体游戏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参考文献:

[1]项莉,桂平.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探究[J].教学与管理, 2011(17).

[2]冯彩英.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依据和原则[J].学周刊, 2011(02).

[3]张毅玲.小学英语游戏的多样化教学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06).

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 篇5

一、为人师表,做好表率

培养有高 尚情操的 学生 ,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孔子曾说过:“政者, 正也, 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 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严格要求自己, 课前要认真备 好课 , 布置好场 地、器材,在课上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认真做好每件事情的好习惯。平时还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还有,体育教师端庄的仪表健壮的体魄都能形成对学生正面的影响, 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 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 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如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这对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呢? 我认为懂得尊重学生的老 师才会赢 得学生的 尊重。首先,教师可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教师可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进行导教导行,使学生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 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运动的“减负”。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为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 子队”、“小黄 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 ”,并给每位学生都编了号。这样一来,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 再集合的时候很快就会进入角色, 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其次,对学困生要积极帮助、扶持。在体育课中,教师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对一些体质差的或调皮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聪明才智、一展风采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集体荣誉感,让他们体会到因做示范、做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和借收体育器材获得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移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去。

在体育课中以情换情, 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 节体育课 都成为育 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三、递增练习,增进信心

每一个学 生都需要 鼓励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学生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 这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 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教师指责学生,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但如果是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学生, 就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 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有进步。教师只有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循循善诱地进行递增式练习,才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排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

四、 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渗透德育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还能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交友, 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如,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对跳高 或跳山羊 有惧怕心 理 ,不太敢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 最好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在集体荣誉面前, 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 绝大多数学生的这种惧怕心理都会 有不同程 度的减轻 ,他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

上一篇:变革动力下一篇:理想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