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细节

2024-10-16

城市细节(共9篇)

城市细节 篇1

人美, 美在一颦一笑;景美, 美在一山一水;艺术美, 美在震撼人心的韵味。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了街头巷尾的赏心悦目, 有了过往市民的文明举止, 城市也就美在其中了。

城市细节建设要贴近百姓

当城市戴上越来越多的光环的时候, 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共设施、广场车站……从设计到管理的人性化细节, 是彰显城市魅力的地方。城市的“内功”如何, 恰恰就体现在人性化的细节之中。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再快, 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 市民素质跟不上, 这个城市仍旧是没有魅力的。城市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缩影, 也是一个积累展现历史文化的过程。作为建设者, 大型建筑、公共设施等硬件固然重要, 关乎民生的细节建设同样重要。

当前, 中国城市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存在功能不齐全、公益事业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 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 我们更应以人性化要求建设城市, 以人民期望与百姓需求来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 努力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适宜居住、工作、生活的城市空间。

尊重文化细节, 杜绝跟风模仿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内在的文化底蕴。城市建设在推进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进程迈进的同时, 应该将注重考虑如何将本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

当下中国, 特别在一些中小城市建设, 跟风模仿之风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无论是城市物质空间的社区建设抑或精神空间的文化建设中, 都不能一味地模仿大城市, 而要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建设应在借鉴好别人的东西的同时, 融入本土的文化细节, 用自身独特无比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彰显城市无可替代的魅力。

说到城市文化, 最能反映一个城市文化的, 或许非城市雕塑莫属了。作为城市文化的具象呈现, 城市雕塑是一种大写的固化的文字, 是一个市民接受人生教育的一个课堂;每一个城市的历史都是一部文明史, 而城市雕塑正是城市文明史的形象标志所在。基于此, 城市雕塑的设计应以主题鲜明为要, 意义不宜过于抽象, 要让普通百姓接受和理解。曲高和寡的城市雕塑作品, 无法代表和诠释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核和精神特质, 也很难进入大众的心灵。城市主体雕塑不应偏安于城市一隅, 应尽可能地放置在人口集中区, 尽可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应使其进入广大市民的平常视野和日常生活中, 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当中, 在年复一年的凝视和触摸中, 让城市文化之精髓深入每个人的心灵。

从细节处去体现关怀

一些有人情味的城市细节往往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人性化关怀, 普通市民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城市细节带来的便利和关怀。

比如在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设置大型的遮阳伞。伞的事情看似很小, 可是在特定天气中却是很实用的。炎炎夏日, 人们顶着烈日的暴晒等待绿灯, 心里难免烦躁, 会有失去耐心去闯红灯的想法。而有了大型遮阳伞, 多了一份阴凉, 也多了一份温馨感, 等待的时候也变得耐心了。碰到下雨天, 行人也在这些伞下躲雨。

还有在公交车上的为乘客提供小扇子的做法。现在虽然很多公交车都设置了空调, 但也有些车辆暂时还没有配置。可在车上每个座椅背后用绳子拴挂一只塑料扇子, 乘客坐车时觉得热伸手就可以拿起来扇扇凉风, 既方便又实用。这些虽说是极小的细微事, 却容易在给予方便的同时, 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来自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关怀和温暖。

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参与作用

人是城市的主体, 城市是人活动的场所。人与城市就像乐手和乐谱一样, 只有心灵契合, 韵律通顺, 才能演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城市的细节, 往往给人的感受最为深刻, 远比高楼大厦来得实在, 如果一个城市在细节处狠下工夫, 说明这是一个重细节、有内涵的城市。

以人性化要求建设城市, 就是要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增强市民的责任感。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市民参与监管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毋庸讳言, 目前的大部分中国城市, 在管理和建设上仍然存在空位断档、缺失、薄弱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就为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的管理建设打开了缺口。市民的参与, 会在无形之中为城市平添几万、几十万个摄像头、监视器, 什么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发现, 不和谐的现象也会尽快消除, 使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 这本身也是对市民的一个教育的过程, 让市民珍惜整治成果, 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让市民都成为城市的主人翁, 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行列中, 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城市细节 篇2

小编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立体绿化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在这里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城市绿雕的哪些你不知道的细节,当然了,城市绿雕也是属于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形式。

城市绿雕不仅在空间上进行艺术造型,还发挥着绿色植物本该有的功能,能够补充植物绿化,净化空气,吸收热量等功能,不仅仅改善了城市面貌,还丰富了城市景观,实现城市景观层次的提升,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城市绿雕是人工与自然的结合,让植物以不同寻常的形态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提升都是的整体景观质量。

城市绿雕现在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能为人们带来极丰富的观赏性的视觉效果,也能借此呈现出每个城市不同的文化。打造创意城市绿雕需要形态色彩丰富的各种植物,对于城市绿雕的可塑性与寿命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城市绿雕作为立体绿化中仿真植物的重要成员,如今颇受大众的青睐,城市绿雕在现代的城市广场、主题公园、度假村、生态园林、景区景观被大量运用。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的绿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营造出完美的空间效果,也提升景观主题思想。

绿雕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功能性与装饰性雕塑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和抽象,动态和静态的仿真绿雕等。

绿雕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仿真绿雕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

绿雕应配合住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和丰富景观的作用。特殊场合的中心广场或主要公共建筑区域,可考虑主题性或纪念性仿真绿雕。

在建造城市绿雕时,要注意一下原则:

1、要一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体现城市人文精神。

2、以贴近人为原则,切记尺度超长过大。

3、不宜采用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

4、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绿雕骨架的稳固因素。

5、在选择绿雕植物时,需考虑后期维护因素,花期的长短,植物的色彩,植物的存活率等。

6、还需要考虑绿雕的造价,以及施工工艺的成熟与否。

在我司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审美和创新设计和之下通过绿色植被和景观雕塑的有机结合,成就了绿雕产品在城市中的独特风景,而城市绿雕作为立体绿化中最受大众关注的一种产品,凭借着独特的设计与创新,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增添了亮点,凭借着超低的价格和更加低廉的后续维护成本成为我司的特色景观。

温暖城市的细节 篇3

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在香港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着,他不再是一个小市民,而是一位城市主人。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前些天,我还看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位网友提供的,后来被刊在杭州的一家媒体上。

几年前,她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的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

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城市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构成的森林,从物化的角度来看的,城市之间只有大小的区别,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是,有了细节,一座城市就会在人们的心头丰满起来,让人可以触摸到城市的温暖和活力。

城市细节与成熟城市 篇4

记得毕业来成都找工作时, 一次结束完一天的笔试与面试, 沿着蜀都大道出城, 只见三环外一片尘土漫天飞的繁忙建设景象, 当时心里就在想, 这样的开发建设与我们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个体到底有何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以来, 近二十多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几乎都表现为这样的景象, 以至于大多数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早已对此习以为常, 并且不自觉地产生了心理认同。这或多或少得益于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对城市化进程的报道, 认为新城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 更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给城市个体带来的诸多问题往往在主流媒体的宏大叙事报道中被忽略了。与此同时, 上世纪40、50年代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美国学界关于城市发展的观点, 以及上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列斐伏尔提出的著名空间生产理论, 似乎也从学术理论的角度佐证了各地这种以新城开发为主导的城市化进程。

国内理论界持相同观点的也大有人在, 以前看过一位上海学者探讨上海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关系的著作, 书中认为,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经济迎来的第一波快速发展, 得益于解放前上海城市建设所产生的聚集效应, 进入90年代后期以后, 随着这种城市聚集效应的释放殆尽, 城市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缓慢的低谷期, 带给城市个体最直观的记忆就是一大批国有工厂倒闭, 产生了一大批下岗职工。最近, 《城市战略家》一书在分析近年来成都、大同、宿迁等城市发展的案例时, 最主要的分析逻辑与理论依据也一脉相承。

五年前的夏天, 有机会前往香港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流学习。对于香港那么大的城市而言, 半个月的时间可以对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了, 交流结束后, 最大的感受就是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与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上海, 甚至也落后于内地中西部很多城市的新城建设, 但是为何其城市空间的生产仍然保持强劲的活力?这是潜意识中第一次对新城建设提升空间生产水平, 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逻辑产生疑问。后来去韩国首尔旅行, 对于城市建设领域的人而言, 首尔最著名的成功案例莫过于清溪川整治工程, 然而对于我作为普通的城市个体而言, 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清溪川, 是自己一日午后从东大门某商厦落地窗望出去所见到的片区街景, 皑皑白雪覆盖下的街巷形态仿佛是依山而建的民居群落,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城市空间里, 却蕴藏着全亚洲最大服装批发市场的贸易活力。

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全国各地一片新城建设现象与自己所见所思之间的矛盾, 自己感到十分困惑。后来, 逐渐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不可否认, 大规模的新城开发建设是提升城市空间生产水平的方法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正如简·雅各布斯在上世纪50、60年代批判美国新城建设采取大尺度、大空间的做法, 认为既有城市空间可以通过广开临街店铺等方法, 吸引人群流动, 激发街巷空间的活力。可见, 无论是临街店铺, 还是店内商品、服务质量以及配套公共品等, 相比整体宏观的新城开发建设, 都算是城市的细节, 最优组合这些细节, 同样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的生产活力。

细节彰显城市之美 篇5

晚上和朋友外出散步。他一边走一边看手机,一没留神给绊倒一跤。赶紧扶起,手机甩了出去,朋友捂着膝盖疼得直哼哼。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人行路上的古力井盖,因长时间车辆碾压,致使周围地面砖块凹陷,古力井盖突出,让低头玩手机的朋友吃了苦头。

以往我们谈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首先想到高端大气上档次,高楼耸入云端、景象流光溢彩、视觉冲击力极强。其实静下心来想,城市建设更需要文化品位有内涵,也就是要在细节上做足、做透文章。

城市既要有宏大的设计与布局,又应在建设细节方面有细致入微地考虑;既要有外观美貌靓丽的思路,又要有方便市民生活的人文关怀;既要有环保交通绿化等细微处的斟酌,又要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我到过苏州,江南的旖旎风光没留下太多的记忆,反而对那里的道路名称印象深刻,让人浮想联翩:若水街、文景路、松涛路、枫桥大道……旁边是“三千年文化浸润,打造苏州旅游名城”的广告牌,让人一下子想到了月落乌啼和江枫渔火,不由地感叹苏州的文明和优雅,是刻在骨子里、渗透在血脉里。

城市跟人一样,是有气质与个性的。这气质和个性都隐藏在她的细节里。细节就像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一个细节里,就能看出城市的气度与修养。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人在欧洲》一文中这样描写城市细节的重要性:一座城市是否文明发达,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是否光洁、马路是否平整,更要看看一场三个小时的暴雨之后,城市街道是“滑却不积水”还是“能用锅子捞鱼”。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细节设计研究 篇6

1 地铁建设存在的问题

设计是一切工程的龙头,是实现系统功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地铁设计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线网规划滞后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经常调整,随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在不断变化。要上马的项目进度很快,形成建设超前规划滞后的局面。设计与规划脱节,在建工程多变,引起设计原则或设计内容的不协调,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废弃工程。

1.2 设计规范还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地铁设计规范》,但目前有一些设计内容依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设计者只能借鉴各城市相似条件的相关专业设计作参考,完成设计任务。这样的设计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严谨性不足。因为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对设计的评价也只能靠评审专家个人经验和偏好来判断。由于专家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往往不能取得共识形成结论意见,最终交由业主决断。这就给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严谨性带来潜在的危害。

1.3 必要的设计周期得不到保障

工程安排紧,给设计留的时间少,必要的设计时间得不到保障,其后果是设计粗糙,设计者没有仔细思考和雕琢的时间,造成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往往出现各设计接口的不协调,降低工程质量。

2 细节设计决定工程品质

一个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该这样界定:“比较恰当的满足所有外部约束条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各环节能按照运营程序协调动作,以较小的代价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的工程。”充分体现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1 站台屏蔽门处细节设计

站台层设备用房外小平台栏杆与屏蔽门端门间的关系:按通常大多数车站的做法,在屏蔽门端门至站台有效长度端的范围(即司机驾驶室门所对应范围内)的护栏设置开口。当遇区间乘客疏散的情况,乘客需通过小平台进入车站时,极易发生因乘客拥挤而在此处被挤下站台的可能。建议设计小平台的栏杆直接延伸至屏蔽门端门,在对应司机驾驶室门的范围,设置向站台内单向开启的栏栅门。

2.2 换乘车站的防火区划分

当采用上下层站台与站台换乘(十字、T字、L型、通道换乘等)时,建议在换乘通道中设置防火卷帘的一侧,设置一扇防火平开门,目的是当灾情发生时,有人员进入通道及通道内已有的人员,能通过平开放火门疏散到非灾情发生的防火分区;同理,当采用换乘楼梯换乘时,在其口部设置防火卷帘处,宜同时设置防火平开门,以便于已经进入换乘楼梯的人员尽快疏散到非灾情发生的防火分区。

2.3 地铁车站出入口

独立式出入口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一侧,平行或垂直布置,通常以平行布置的居多。有盖的独立式出入口的造型灵活多变,可以通透轻盈,亦可如雕塑一般凝重。在设计车站的出入口时,优先选择与周边的建筑结合,既方便乘客又节约城市土地和空间。在设计风亭、冷却塔时,充分考虑对周围建筑人群的人性化,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优化城市景观以及冷却塔的体量。如在北京地铁9号线同期建设的换乘站,冷却塔采用两条线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少占城市空间。

地铁出入口通常位于城市的重要地带。造型应当与周边的环境有更好的协调关系。如重要的历史文物前,标志性建筑门前的地铁出入口应弱化。设计方案在难以协调环境的困境下,可以选择无盖出入口,回避与环境的冲突。

在国外许多城市则大胆进行独立式出入口的方案征集,选择一些建筑大师的作品,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标志点,成为该城市记忆的象征。20世纪初在巴黎,埃克托尔·吉马作为新艺术运动的先驱,把铁艺和磨砂玻璃等现代材料用在出入口中,形成巴黎独特的地铁文化,现在的巴黎还是以此为荣。

2.4 无障碍设施的系统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现,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是轨道交通车站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全面的无障碍人性化服务,应从全方位、统一的角度进行车站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北京地铁9号线在无障碍设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站内乘客的构成及各自的需求特征,并结合市政设施的完善,把车站无障碍设施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设计,避免了以往仅孤立地布设无障碍设施,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实用价值的情况。尤其对无障碍的流线路径注意了连贯和便捷,将全线站厅至站台的电梯尽量布置在位置相同的地方,且选择与站厅电梯最近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使流线尽量短,并且结合外部市政条件,尽量在两个口设置无障碍电梯,完善了市政过街功能,见表1。

3细节设计降低工程投资

1)车站土建施工要预留设备安装的沟、槽、管、洞,以免设备安装时重新开洞。延长工期和增加投资,但往往在设备投标尚未完成时沟、槽、管、洞的位置和大小难以确定。因此,设计者必须了解各种设备的型号、要求,对沟、槽、管、洞作出包容性设计。同时,也在招标文件中提出要求,就可避免施工中沟、槽、管、洞的大量返工。2)地下区间每超过600m要设置一条联络通道,联络通道通常是采用暗挖法进行。因此,在设置联络通道处二线间距应尽可能缩小,以节省投资和保证安全。3)关于管理用房区内站厅和站台间的封闭楼梯间门的开启方向按《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管理用房区应有一个安全出口通向地面,该区内的人行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一般的理解为,封闭楼梯间防火门应朝向疏散方向(即朝外)开启。正式的规范解释是:“管理用房设一个直通地面的出口,同时在该区内设置一处到达站台层的封闭楼梯,主要目的是供消防人员无阻挡进入站厅层和站台层或达到区间实施救灾,因为一旦车站发生火灾时,乘客从各出入口向外疏散时,消防人员无法在出入口通道逆向进入车站。至于站台层站厅层设备区内的管理人员,可随乘客进行疏散。”按上述的规范解释,可以明确封闭楼梯间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消防进攻方向开启,即向内开启。

4结语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在城市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轨道交通新线车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设计要求。设计者应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人性化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全面的人性化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理念,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更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需要。地铁建设与运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唯有精心设计,注重细节,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菁.北京地铁9号线车站人性化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22(2):4.

[2]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3]王聪.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24-28.

[4]丁德云,刘维宁,王柯,等.北京地铁地面建筑的现状与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34-38.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细节设计 篇7

关键词:道路工程,道路横断面,细节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铺设以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划红线宽度内经济合理地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相互之间位置与高差。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横断面设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要在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前完成。此外,道路横断面设计也是市政工程设计投标中的重点,往往成为能否中标的关键。所以,一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的提出,不但能吸引评委的眼球从而增加设计单位中标概率,而且为日后解决各种交通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四种类型,各有明确的适用场合,不少教材或文献均有详细论述。目前,几乎所有的道路横断面形式都脱离不了这四类形式,因此,在道路横断面的具体形式上,很难有大的创新。要想让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方案与众不同,必须从细节上下功夫,细节将决定一个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的成败。

1 考虑与用地性质协调的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与两侧用地性质的协调性设计外延很广泛,下面举两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说明。

示例一:某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红线宽52m, 1号路~11号路段两侧为工业用地,11号路~15号路段两侧为公建用地,这两段提出了不同的道路横断面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11号路~15号路段两侧为公建用地,且位于道路末端,道路交通功能减弱,服务功能加强,因此减少机动车道数,增加人行道宽度,与道路性质适应。

示例二:某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红线宽40m,道路西侧为绿化用地,道路东侧为居住用地。该道路横断面布置如图3所示,考虑道路西侧为较宽绿化用地,日后会布置景观游步道,因此西侧人行道宽度可适当减小,道路横断面采用人行道的不对称布置形式,与道路两侧用地性质相协调。

2 考虑中央分隔带宽度满足功能要求

现行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仅规定了不同设计车速的最小中间带的宽度要求,并未按照中央分隔带所承担的功能详细划分宽度要求。根据文献[2],建议按照中央分隔带所承担的功能设计其宽度,详见表1。

对于双向四车道以上的道路横断面,考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体现以人为本,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得小于2.0m。

3 考虑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路口渠化与公交港湾站台设置要求

现行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仅规定了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1.5m,同样未考虑两侧带的功能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预先将两侧带所要承担的功能考虑进去,考虑设置公交港湾站时,两侧带宽度不宜小于5.0m(3.0m公交车道+2.0m站台宽度);考虑路口渠化交通时,两侧带宽度不宜小于3.0m。

4 考虑路内停车可行性

对于非交通性道路,应对路内机动车停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应当在横断面设计时,考虑路内停车的可能。

对于机非分隔的道路,应适当加大非机动车道宽度,满足非机动车道停车要求;对于一块板道路,建议适当加大人行道宽度,通过压缩人行道采用港湾式停车的方式,减少停车对主线行车的影响。此外,对于有非机动车停车需求的路段,也应将非机动车停车考虑进去,通常设置在人行道内侧,行道树或绿化带之间,如图4所示。

5 道路下穿时,要综合考虑慢行交通特性

道路下穿已建铁路或道路的情形经常发生,由于已建道路建成太早,那时的道路设计很难将下穿考虑进去从而为日后的下穿道路留有余地。因此,道路下穿段的横断面设计就需因地制宜,对各组成宽度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来说,道路总是选择桥位处下穿。若下穿道路路幅宽度较大,超过桥梁一跨的长度时,则道路横断面布置时就需将桥墩放在绿化带里,这就有可能对整个断面的布置造成巨大影响。

此外,为满足净空要求,下穿段的纵坡往往较大,有可能超过非机动车的纵坡极限或者为满足非机动车的纵坡要求而使道路纵断设计难度加大。这时,最好让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进行高差分离,按照两者不同的净空要求进行设计,体现对弱者的关怀。

示例三:如图5和图6所示两个不同的下穿横断面方案。方案一采用快速交通与慢速交通以不同的高度下穿;方案二采用快速交通与慢速交通以同样的高度下穿。方案一慢行交通的纵坡要比方案二小得多,土方开挖也少,安全性也好,因此方案一为最优方案。

6 考虑人非共板的优缺点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非共板断面非常流行,认为人非共板可实现慢行交通一体化的设计。然而,多年使用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人非干扰很大,交通安全性差。因此,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慎重使用人非共板的断面布置形式。在非机动车交通量不大的路段或人行道宽度很小的路段,方可考虑采用人非共板。

7 考虑近远期结合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会发生较大变化,道路横断面要能与这些变化相协调,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可分期实施,节省工程投资。

对于新建开发区的道路,应考虑到近期交通量不大,道路的路幅布置应有利于分期建设,比如近期建设两块板远期实施四块板或者将远期建设范围留在中央绿化带里等。此外,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非机动车交通量会逐渐减少,公交、地铁出行量会逐渐增大,因此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应考虑远期将非机动车道调整为机动车道的可能。

8 结束语

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很多,不但要重视各类宏观的因素,更要重视微观的细节因素,让细节体现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整个道路工程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家钰.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李朝阳,徐循初.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2):47-52.

[3]CJJ 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城市公共空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 篇8

1.1 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 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性空间体, 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 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人行道、广场、公园、居住区等人工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环境。

1.2 分类

按空间形式, 可分为: (1) 点状城市公共空间, 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 如广场、公园、绿地等; (2) 带状城市公共空间, 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 如街道、滨水绿带等。

1.3 威廉·怀特先生所调查的城市公共空间范围

威廉·怀特先生文章中主要调查了的是城市公园, 街头公园, 城市广场, 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

1.4 本文所谈的城市公共空间范围

本文在此探讨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城市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空间。

2 对城市公共空间细节处理的探讨

2.1 可达性-城市公共空间的首要条件

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街道, 任何种类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可达性, 是一个首要的条件, 如果一个公共空间设计得再好, 袭细节处理得再精致, 适用, 失去良好得可达性, 毫无疑问, 它都只会成为一个失败的例子。由此可知, 在公共空加的设计中, 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可达性, 考虑其设计目的及其相应服务半径, 这是吸引最多的人们到公共场所的一个关键。

2.2 群体性、社会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为大众服务, 为大众使用, 所以其群体性, 社会性是规划设计时最基本的要考虑的。威廉·怀特在其著作中说:“使用情况好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社会性的地方, 比起使用情况不那么好的公共空间, 它有更高比例的夫妇和群体成员。纽约的公共场所, 两人或多人在一起所占的比例占50-62%, 而在较少使用的公共场所, 该比例则仅为25-30%。可知, 高比例是选择性好的指数。”这组数字说明, 能体现出群体性, 社会性的公共空间, 必定吸引大量的人流, 而大量人群选择去那里, 又反过来更加增加了公共空间的群体性, 社会性, 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表明,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其社会性, 群体性, 这两点考虑好了, 不仅能吸引大量的群体成员, 同时也更能吸引个体成员, 毕竟这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人们是喜欢热闹的。

2.3 亲近性-对自然环境的贴心处理

“向草地行礼是适宜的。这是一件极佳的能适应的事情, 尽管它不一定是最舒服的座椅, 但是, 对于像打个小盹、进行阳光浴、野炊、和掷掷飞盘之类游戏, 却是非常舒服的。像可移动椅子一样, 草地也有非常大的优点, 那就是提供给人们对座位安排选择的最广可能性机会。草地提供给人们心理上的舒适感。相对于花岗岩和水泥地来说, 一大片的绿地无异于一剂清爽的糕点筹码。所以, 我们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多考虑人的这种对亲近性的需求, 尽可能多创造一些可供使用而非仅仅观赏的草地, 这样才能位达到设计目的增添光彩, 创造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场所。

2.4 注重女性的心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亮点

众所周知男性与女性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着许多区别。这种区别与差异反映在男性与女性的行为方式上。比如, 在对城市公共场所位置的喜好, 导致的选择等。如同威廉·怀特在文中指出的一样:使用情况最好的公共场所往往拥有更高比例的女性……女性比男性那更挑剔诸如她们坐哪儿的问题, 她们对烦恼、讨厌之事也比男性更加敏感, 她们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选择一个位置, 她们也更可能会用纸巾拭去凳子上的灰尘。如果一个广场上, 女性的比例明显较少, 那么这个公共场所必定有某个地方出了问题, 相反, 如果女性比例较高的话, 这个广场则是设计、管理成功的, 是一个会被许多人选择的。

这些都强调了女性对公共场所选择的苛求性及其与男性选择的差异, 可以说如果满足了更加注重细节的女性的需求, 那么也就肯定能满足男性的需求。所以,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男性、女性的差异, 重视女性的需求, 要创造出更具人情味的公共空间。

2.5 人性化-考虑残疾人的的无障碍设计

“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任何一个细节问题, 更加要以人为本, 考虑人的需求。具体来说, 就是不仅要考虑大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同时要考虑老人、小孩, 不同收入阶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需求, 更要考虑残疾人的需要。

“通行和坐是并不相悖而是相互补充的, 许多的规划师在设计中缺都忽略了, 而让两者保持分离, 纽约甚至要求“行人通行区”和“行人活动区”相分离, 事实上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忽略这种人为的分界”。

因而, 我们要充分了解人的心里, 要做人性化的设计, 取消这种人为存在的分界线。鼓励广场内或穿过广场的行人流通。

对残疾人的考虑, 更加不可忽视。这在我们近年来的规划与设计中, 已经有了较强的意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进一步加强。例如, 正如威廉·怀特先生说指出的:下沉式广场喷泉对残疾人来说则太低了, 应该设置专门供残疾人通行的特殊通道, 人行道可以通过斜坡、扶手、栏杆, 台阶可采取更加平缓的坡度, 这些都可以让残疾人变得更加容易。

2.6 尺度把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

尺度, 对于城市设计而言,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 更是如此。然而, 这个概念, 尽管为每个规划师, 设计师所耳膜详熟, 但在实际运用中, 设计出的东西却未必符合人的尺度, 使人舒服。这体现在座椅的形式、座椅的高度、凳子、椅子等细部物体的设计上。

对于从广场来说, 下沉式广场或上浮式广场往往会吸引更少的人流, 因此在设计这类广场似的公共空间时, 若不是特殊情况, 一般不要高于或低于3英尺, 行人在广场和街道上更容易, 她们也就更可能进入, 逗留于期间, 或坐, 达到其设计目的。

关于长凳的布置, 正如威廉·怀特指出的, 它们常常是以一种模式化的形式, 彼此间间距相等, 对称布局, 这在规划视角上看起来是赏心悦目的, 但是对于坐来说, 却不是太好, 要么数量少, 要么长度太短, 要么宽度过窄。这些都是现在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 片面追求图面效果的工整、对称、美观忽视了实际的尺度。

所以, 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在设计中, 要牢牢抓住这个基本不放, 创造出合乎人的尺度, 令人舒服的空间。

2.7 水体-公共空间中亲水空间的创造

之所以把水单列出来, 是因为水和草地等自然要素还不一样。水和人类有着天然的联系, 人天生就有亲水的特性, 包括刚出生的新生儿。戏水、玩水、弄水、游水、等都能带给人无穷的乐趣这也是许多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设计师都很注重水体的运用的原因。

2.8 一种关系-城市公共空间和街道的关系

街道,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最重要场所之一, 其功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 无论是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里, 还是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 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其重要作用。如同威廉·怀特说所的一样:“街道空间中最关键的空间是街道角落空间, 如果观察一条足够长的街道, 你就会发现它在大的公共空间生活中的作用有多重要, 人们之间所有的谈话或分别前的寒暄道别都是发生在上面。”关于这一点, 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可否认的是, 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 许多的点状空间比如广场、公园等都被围墙之类起隔离作用的东西包围起来, 使之与街道隔离。关于这一点, 美国园林建筑师, 纽约市中央公园德主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弗雷德里克·劳谈到“内部公园”和”外部公园”时, 他辩论到, 后者相对于前者, 是围绕着街道的, 而这是至关重要的。如同威廉·怀特说所的一样:“街道空间中最关键的空间是街道角落空间, 如果观察一条足够长的街道, 你就会发现它在大的公共空间生活中的作用有多重要, 人们之间所有的谈话或分别前的寒暄道别都是发生在上面。”关于这一点, 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可否认的是, 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 许多的点状空间比如广场、公园等都被围墙之类起隔离作用的东西包围起来, 使之与街道隔离。关于这一点, 美国园林建筑师, 纽约市中央公园德主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弗雷德里克·劳谈到“内部公园”和”外部公园”时, 他辩论到, 后者相对于前者, 是围绕着街道的, 而这是至关重要的。他还认为, 把两者用围墙, 更糟糕的甚至用缠绕的铁栅栏分隔开, 这是一件非常糟糕, 令人憎恨之事。“在表达和交流上”, 他说, “它是最本质的矛盾, 并且和一个公园所要传达的感情是完全不一致的。围墙、铁栅栏是属于监狱或是怕被暗杀的专制暴君的。”

奥姆斯特德·弗雷德里克·劳和威廉·怀特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要处理好街道和广场公园之间的关系, 好的空间是召唤人们进去的, 通过街道进去。而在街道与广场公园关系的设计中, 要做到自然、流畅, 使人们本能的就经过街道进入到需要进去的点状公共空间, 而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虑, 这才是极好的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3启示和感想

以上, 威廉·怀特先生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 想法, 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做了局部细节探讨。威廉先生的观点给我很大的震撼与启示, 借用一句威廉·怀特先生对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评价:“……并无故作高深的方法, 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睛与心灵, 但她以其精妙的研究, 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何处。”我想说的是威廉·怀特先生的这这些观点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善于观察, 细心观察, 一切也会出自自己的眼睛与心灵!

参考文献

[1]William H.Whyte.City:Rediscovering the Center[M].Doubleday, New York, 1998.

[2]马丽娟.人性空间—营造魅力城市公园[J].建筑环境.2004 (5) 66-68.

[3]唐勇.城市开放空间及设计[J].规划师.2002 (10) 21-27.

城市细节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刚入学的新生思念父母, 部分女生躲在宿舍哭泣;还有部分学生出现水土不服, 开始生病, 父母不在身边, 没有学会照顾自己, 所以就产生了想转回原籍就读的想法。

2.安全问题。面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繁花似锦的大城市, 漂亮、整洁、宽敞的校园, 他们心中既惊喜又害怕, 害怕出了校门就找不回学校;面对一张张呼啸而过的车辆, 又担心被车卷走。而一年后, 这些学生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 部分学生开始夜不归宿, 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喜欢结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

3.学习问题。民族生由于在本地上小学时, 对英语接触得少, 这些连汉语都讲得不太流利的同学, 遇到英语课就非常害怕。面对城区教师流利的英语口语、涛涛不绝的讲解, 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就像周记里写的“一看到英语老师, 连记得的英语单词都忘了。”

4.思想问题。刚入学的新生, 年龄大多在11~12岁, 缺乏生活经验, 生活自理能力差, 但纯朴善良, 善解人意的他们希望得到同学、教师的关爱, 希望在教师那里找到家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已开始走向成熟, 喜欢结交朋友、学会到网吧上网、到酒吧过生日、通过QQ聊天交朋友, 极少部分学生已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教师循循善诱的劝导充耳不闻, 家长的电话教育也置之度外。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这些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条件, 还有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

2.与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

3.与班级管理有关。

4.与周围环境有关。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开好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在家长会上首先宣传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照顾, 生活补助政策、寄宿制补助、特困生补助等。通过家长会的传达给家长吃定心丸, 让家长感受到党的政策好, 送子女进城上学是正确的。并从安全问题入手, 交代家长需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 不到危险地方玩耍, 不私自到坝塘、水库游泳, 不乘坐无营运资质的车辆。

其次介绍学校的发展史, 宣传学校的育人方针, 管理制度, 让学生感到“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明天学校因我而自豪”的思想。

2.过好第一次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到了, 部分学生因离家太远, 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作为班主任, 我选择了与学生一起过节, 通过参与学生游戏、谈心, 介绍自己的生活故事,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信任了教师, 才会接近教师, 才会和教师说真话, 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少数民族家长搞好民族关系, 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 使他们懂得各民族是平等的, 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营造一种各民族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是搞好民族地区班级管理的根基。

3.沟通师生感情, 和谐班级管理。班主任首先应了解自己的学生, 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 还是生活上。班主任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注和尊重,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亲善、鼓励和表扬要比呵斥、批评和体罚更易使学生接受。

4.爱心、细心、耐心。教师不但教育学生们明白真善美, 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存意识, 而且还要及时观察孩子们的心理状况,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体现出“三心”, 即爱心、细心和耐心。爱心就是视学生如子女, 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奉献给学生。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出现问题时, 要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教育学生周末回家时, 耐心听取家长意见, 认真回答家长提问。教师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 与家长交流育儿方法, 得到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建立和谐亲密的家校关系。

5.营造温馨气氛, 增强学生自信。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每个学生能够在班级中体会到同伴的接纳、喜爱和教师的关心时, 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动机、社会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而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不自信的学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 不相信自己, 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做决定, 在交朋友时有心理障碍, 担心自己不被接受。作为班主任, 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即使生活在困境中, 也能找到乐趣, 并欣赏生活。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悬挂名言、书画、办好班报, 以启迪心智;设置竞赛栏和每周之星评比活动, 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 开展和好书交朋友等活动, 使学生开阔视野, 展现自我, 增强自信。

6.树立威信。班主任要树立威信, 让学生产生敬畏之情。敬畏不是畏惧, 而应是由敬生畏。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用真诚的关爱感动学生, 班主任更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用渊博的知识涵养学生。让学生由衷地敬佩教师的素养与品格, 从而增加亲密的交流空间, 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幸福的大家庭。

7.理解、尊重。民族生自尊心很强, 因此班主任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眼睛, 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 帮助他们协调关系, 遇到学生身体不好时, 及时给予帮助;面对有难言苦衷, 又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应给以理解、尊重, 尤其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理解。学生来了, 拉把椅子面对面交流, 让他感觉教师就像自己的朋友, 这样学生对你敞开心扉, 你知道他某些行为的根源, 你就赢得了转化学生很好的时机。也可以通过写周记的形式与学生交心、谈心, 有很多话学生可能不愿意当面和我们说, 那我们不妨利用周记这块园地, 坦诚地说出对某一行为的看法, 字里行间流露真诚的关心, 学生看着那一行行的评语, 必然会有所思有所悟。电话、短信、QQ等都可以成为倾听的辅助途径, 学生中流行的交流平台我们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些新的方式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乐于向教师诉说自己成长的困惑与烦恼。

上一篇:传统北狮下一篇:智能电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