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信息

2024-05-12

细节信息(精选12篇)

细节信息 篇1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鼓励特色课堂,倡导创新实践,成就高效课堂的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利用细节处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领悟中获取最大的知识感知,开创新的教学疆土。

一、信息技术课前准备细节化

信息技术课程现代化气息浓厚,声色影音灵动新鲜,大部分学生比较喜爱这门课程。因此,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鱼贯而入微机室,然而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学生都整齐坐在座位上了,教师还在收拾教案,合上电闸,打开软件等慢悠悠地进行一系列操作,这些应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准备妥当。教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的兴奋情绪在一进门就体验的持续中更为高涨,从而为接下来的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上课铃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起立,然后互相问候,坐下之后,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机操控过来,并进行主导型课堂。这样的润物无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一节课在合理有序、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信息技术课堂语言细节化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专业术语较多,概念性很强,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记、去学,更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不仅仅需要规范化,更需要细节化。在现实授课当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在意这些规矩,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副科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一般都敷衍应付,机械化地指导学生练习,语言不规范化和不细节化,最终造成不科学传授的后果,让学生不能准确认知。比如把“单击鼠标”说成“点一下鼠标”,把“滚动条”说成是“拉动条”,把“输入”说成是“打字到”……这些被生活化的语言虽让学生看似容易理解,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造成专业化的阻碍。再比如一些快捷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多点拨、多说,学生才能记住。若一味简化,让学生进行一般操作,便会耽误许多时间,对快捷方式的掌握也越来越不熟悉。这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就形成语言细节化的良好习惯,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完成专业化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课堂操作细节化

操作演示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形象化体验,在视觉刺激下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本就是以操作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准确到位的演示会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有些教师对于操作演示过程缺乏严谨的态度,示范演示时比较随意,不尊重教材,也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不顾及一个操作完成的实效性。比如在讲授“Power Point”时,如何设定自定义动画的环节,教师一味自己熟练操作,缺乏细节化的讲解,然后就让学生去独自操作,学生一知半解地进行自主探索,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再进行询问,不仅耽误时间,还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打折扣。再如在讲解“细节表格数据图形化”时,教师在何处建立图形、建立何种图形、如何设定,都要详细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无论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还是视觉欣赏角度来看都应规范细化,不可敷衍,努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在讲授“电子邮箱的建立”时,邮箱地址随意起个数字作为名字,又不善于记忆,最后在建立的各个邮箱当中“游荡”好久才找到想找到的内容,这些都属于专业素养不过关的问题。若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最终只能让学生也手忙脚乱收场。因此,教师对于操作演示环节应提前进行精心准备,讲求速度,认真讲解示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获取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四、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细节化

任务型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兴趣激发,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催化剂,不仅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获取能力,更让他们在科学积极化的氛围中完成任务。教师对任务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科学合理地给予一定的情景,操作性要强,让学生在愉悦渴求的状态下进行任务操作。任务设定要环环相扣,要求具体,步步为营,尽量不一步成棋。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具体设定,不可不顾他们的认知水平来擅自定任务,难易度把握不准,会让学生对任务不重视或打击其积极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时间上的要求,发挥任务真正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分组任务:“现实生活当中你知道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有收集资料的,有整理校对的,有总结核实的,最后有形成材料的,这样的任务细化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能积极团结地为本组出一份力,最终任务完成得高效而富有实际性。

五、信息技术课堂机智细节化

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在课上总是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意外,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乱发脾气,这样只能体现教师自身的修养不足,对实际问题并没有任何解决效果。首先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对学生的作为要从容应对,运用教育智慧,在脑中快速想出解决方法与应对语言,杜绝简单粗暴。高中学生自尊心强,教师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对他们轻易定罪,应首先持着相信他们的态度去处理、沟通,要善于在言语中拨乱反正,将问题在润物无声中化大为小,化小为无,这样的教师才会是受人尊重的教师。比如教师在布置操作任务,让学生自由实践时,发现有个学生在玩游戏,这时教师可故意向他走去,他察觉到会主动关掉,然后目光碰上教师责备但信任的目光,他会在心里有所触动,便会下决心以后不再贪玩走神了,这样比一场狂风骤雨的效果要好得多。用暗示语言、眼神、态势语等来化解师生之间本可以避免的冲撞,从而达到和谐、愉悦、融洽、高效课堂的目的。

六、信息技术课后延伸细节化

学生退出机房时的细节习惯教师也要注意。教师可用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每日收尾情况,并进行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教师以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越来越习惯化。这样,达到了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课堂毕竟受时间限制,有时候一些任务不能在课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细节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求一些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课后完成作品。在将半成品上交之后,利用移动U盘进行保存,在课后继续操作,直至完成,然后利用邮箱发给教师,最后教师在下节课的时候提醒自己记得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以保证课堂实施的完整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在细节化课堂上不能做到位,进而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不重视态度。细节决定高效,细节应贯穿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日常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能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利用细节,最终在细节中获得高效率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学习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其尽情展现生命活力,让课堂内容传授精彩纷呈,让课堂习得高效优化,一切,决定于细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效,从一朵花里可以看到天堂,从一粒沙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细节不容忽视,细节可以成就大业绩,可以起到大作用。教学中的细节更是不可小觑,它考验着一个教师的用心程度和睿智习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应在细节处入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实际操作来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以身作则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细节化构建,高效课堂

细节信息 篇2

托福考试加试基本概念介绍

首先我们要搞清托福加试是一种收集研究数据、测试新研发试题难度及可靠性的手段,是保证广大考生获得公平、精确和有效的测试而开展的标准化工作的核心部分。当然,不仅是托福考试,加试题这种形式在很多其他的考试中都广泛存在。

托福阅读到底怎么加试?

托福考生往往会在阅读部分碰到加试试题。托福阅读部分正常的考题是三篇文章,总计时间为一个小时。如果有加考,考生将在做了三篇文章之后被要求再做一篇,时间大约为20分钟。托福阅读加试有两种:经典加试和非经典加试。经典加试的出现几率大于非经典加试。考生一定要熟悉阅读经典加试的题目,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加试分数。话虽如此,如今托福考试对于加试已经做出了很多调整,其中关于经典加试的部分也已经发生改变,一方面如今的经典加试题也有可能会是正式算分题,另一方面以前的经典加试题目正在逐渐被新的加试题取代,考生已经越来越难区分经典加试的概念了。

托福阅读加试具有不可辨识性

托福阅读加试题都是随机出现的,与考生之前的答题情况没有关系。而且,不只是加考篇目,整个阅读篇目也没有固定的顺序,同一考场不同考生遇到的篇目顺序也是不同的,或者说是随机的。考生在应试过程中不会被告知哪道题是加试题。要想判断加考题,只有考试结束,考生互相比对自己做到的题目,那些不是每个人都做到的题目才是加考题。因此考生在考试时需要把每道题都按照考试题一样认真对待,既不要害怕,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托福阅读加试算分规则分析

说到这里,细心的考生可能会问:托福阅读加试算不算分,它对考生最终的成绩有没有影响呢?这也是小编将会重点和大家谈到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托福阅读加试作为一个标杆来衡量考试的难度,不计入考试的分数,但有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成绩。托福加试对考生的分数有没有影响要看这场考试考生的整体水平:

1. 如果考试正确率比加试正确率高,说明考题偏容易,也就是高分档的学生比较多,那么ETS将给分数的分布作相应的调整,也就是给一些高分的学生减分。给哪些学生减分呢?当然是加试做得不好的学生。

2. 如果考试正确率比加试正确率低,说明考题偏难,也就是低分档的学生比较多,那么ETS将给分数的分布作相应的调整,也就是给一些低分的学生加分。给哪些学生加分呢?当然是加试做得好的学生。

3. 如果考试正确率和加试正确率持平,实现了正态分布,考生的分数则不需要调整了。

如今的托福阅读加试对比过去只要看过经典加试就能发现的简单模式来说已经有了很多变化,经典加试越来越难分辨,考生面对阅读如果遇到加试也需要端正心态一视同仁地进行解答。假如考生对于托福阅读加试还存在疑问,那么通过本文内容相信大家也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托福阅读的顺序很重要

托福阅读顺序很重要。托福阅读最基本的做题顺序有两种:先读(全篇)文章再做题;先读题目再读文章(相应部分)然后做题。

它们又能衍生变化出两种做题顺序:读一段文章,做相应的题目,然后再读一段,再做相应的题目;读文章各段首句,然后看题目,再找文章内相应部分做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可能“读文章各段首句,然后看题目,再找文章内相应部分做题”会比较合适,读各段首句可以粗略掌握文章大意和结构,做题再看内容再做能大大降低“工作量”,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对全文的消化吸收,从而不利于做总结题,也可能会遗漏文章内的一些细节而导致做错细节题。而新托福目前反馈大都是顺序出题的,所以建议练习时就尽量往“读一段做相应题目,再读一段再做相应题目”这一顺序去靠拢,可以对文章有全面的把握,虽然总量上还是要读完全文,但是对大脑的短期记忆的负担要比通读全文再做题目小很多。

在托福阅读中,甚至可以扩展到ETS所有考试的阅读题目中,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paraphrase,意译。无论是题干还是正确选项,大都能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来与之相对应。即题目是原文的意译。这种意译是通过同义词来完成的。即题干中多用近义词来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替换,来达到提出问题或者提出正确答案的意思。准确把握意译,是多数题目中准确在原文中定位信息、或者在迷惑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那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的问题。也就是做题时间安排的问题。由于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了熟悉全文的基础上,每个问题又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全文,每个选项都一一进行斟酌。

如何正确使用TPO提高托福阅读能力

现在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题就是TPO的题,因为它是真题。这套题的价值在于他能够准确的显示托福考试的难度,时间,单词量等一系列我们需要达到的标准。这套题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不仅仅把这些题做完了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考友来说我们仅仅是把这套题最浅层的价值挖掘了出来。就像我们去拜访牛津,如果我们仅仅用照片带回了那些古堡,那么我们仅是带回了他的外表,仅此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能去了解它的文化,了解他的管理机制,当然更重要的是它的运作理念,我们才能建立起中国的牛津。TPO亦是如此。

因此如果你备考时间很短,比如说只有半个月,那么对你来说也仅能是把这些题做完,然后再对一下答案,仅此而已。但是如果你还是在仰视这个考试,那么你就应该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

第一步:先把第1、2套TPO的阅读,每套题按规定时间60分钟做完。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

第二步:把这里面所有不认识的核心单词查出来,背熟!

第三步:把整篇文章全都翻译一遍,然后对比一下译文,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理解错误。

第四步:将每一道题,而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分析到底原文是怎么说,以及原文到底哪一句话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这道题你做错了你还要弄清一开始你为什么把这道题做错了,当时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里的第一遍其实没有给你带来任何的提高,但是很多人仅仅做了第一步。这里面给人的英语水平带来提高的,或者说能提升你考试分数的其实是在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接下来就要多自己的水平做一个评估了,如果你感觉正确率在80%以上,同时翻译的正确率90%以上。那么你就应该坚持把TPO当做你准备托福考试的唯一材料。但是如果你没有在这个水平线之上,那么你就应该先做《Barron》或者《托福120分》等辅导材料,拿这些材料重复前面的1-4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第2步和第3步对你的理解水平提升是最为明显的!一定要坚持下来。

但是如果你能在TPO1、2套能大到85%以上正确率。那么请你再移步TPO8、11两套,再次验证自己的能力,因为Tpo1、2套还是低于真正考试的难度,TPO8、11两套,才基本上是与现行的新托福考试难度平行的。

TPO1、2两套只是一个起步,请牢记这一点!

再接下来我们利用TPO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每次都要把TPO的阅读,每套题按规定时间60分钟做完。保证自己的做题感觉!

第二步:把这里面所有不认识的核心单词查出来,背熟!这是你真正接近新托福考试的关键。

第三步:要么把重点的长难句搞懂,要么就是把整篇文章全都翻译一遍,然后对比译文,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理解错误。这个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到底达到什么程度而定,这里面特别提示海外留学生与国际学校里面的学生,这一步特别重要!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就是不注重细节的理解,但是新托福考试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点,就是细节的考察。

第四步:与上面一样。将每一道题,而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分析到底原文是怎么说,以及原文到底哪一句话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这道题你做错了你还要弄清一开始你为什么把这道题做错了,当时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高托福阅读速度的三种方法

影响速度的6大恶习:

1、逐字阅读 ---应该采用意群阅读法。

2、回读 ----阅读讲究一气呵成,不要遇到生词,难点就又从头读。容易割裂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

3、指读。 用手,笔指着书一行行读。

4、出声阅读。

5、晃头读。

6、心译。

提高托福阅读速度的4大方法:

方法一:快速泛读(fastextensive reading)

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文章,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读20页。

方法二: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

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方法三:寻读(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四: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and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略读有下列几个特点:

A.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B.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C.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细节信息 篇3

What is the finding of the 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 (2011年6月第62题)

What does the Indiana University study show? (2011年12月第59题)

Why does Facebook make changes to its rules according to Elliot Schrage? (2012年6月第64题)

从历年真题的难度来看,细节信息题难度不大,但考生却特别容易丢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生对做题时间的把控能力不强,定位寻找答案的速度太慢,导致做题时太仓促;二是考生即使能把控好做题时间,却找错了定位点或找不到定位点,导致做题纯粹靠“蒙”。鉴于此,笔者在本文简要介绍三种高效的定位方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定位法解题三部曲

凡解题,皆有基本套路,或曰解题步骤。下面笔者就来为各位考生介绍细节信息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

拿到题后,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题干内容和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对题目进行“定性判断”,即判断出题目是否属于细节信息题。

第二步:定位

细节信息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定位,即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回原文搜索答案区域,一旦发现文章某处出现了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就算完成了定位。根据关键词回原文定位的方法是最基本的定位方法,较常用的定位关键词通常是专有名词和具体数字。但有时候单凭一两个关键词还不能成功定位,或者题干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关键词,这个时候就要用其他定位法了,下文中笔者将做详细讲解。

第三步:对比

完成定位后,考生接下来要把定位到的答案区域的相关信息与选项内容逐一作对比,然后确定答案。如果不能直接确定答案,则可以采取排除法,在排除了无关选项或“偷换概念”“颠倒是非”的选项后,正确答案自然就会显现。

实例剖析

下面笔者结合例题来为考生介绍在考试中较常用的几种快速定位法以及如何用这些定位法解题。

方法一:关键词直接定位法

所谓关键词直接定位法,是指考生利用题干中提供的专有名词、数字信息等典型的关键词回原文直接定位答案区域。

例1:Since money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things most likely to bring a relationship to its knees, we should be grateful. For many families the recession means more than not booking a holiday. A YouGov poll of 2,000 people found 22% said they were arguing more with their partners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money. What’s less clear is whether divorce and separation rates rise in a recession—financial pressures mean couples argue more but make splitting up less affordable. A recent research shows arguments about money were especially damaging to couples. Dispu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verbal (言语上的) aggression, tended to be repeated and not resolved, and made men, more than women, extremely angry. (2011年12月四级传统阅读理解真题第二篇第二段)

64. The YouGov poll of 2,000 people indicates that in a recession _________________.

A) conflicts between couples tend to rise

B) it is more expensive for couples to split up

C) couples show more concern for each other

D) divorce and separation rates increase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的意思显然是在问具体的调查结果,题干中出现了专有名词YouGov和数字2,000,本题属于对细节内容的考查。

第二步:定位。根据题干中的YouGov和数字2,000这两个提示性极强的关键词,考生可以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全文第二段第三句话。

第三步:对比。我们来具体分析第二段第三句话:“A YouGov poll of 2,000 people found 22% said they were arguing more with their partners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money.”这句话的意思是说YouGov调查发现因为钱的关系,伴侣之间的争吵会更多。在四个选项中与之相符的选项是A,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方法二:多重关键词定位法

所谓多重关键词定位法,是指考生根据题干中的多个词或短语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如果其中一个词定位不准确,还可以用另一个词确定答案区域。

例2:Global warming is causing more than 300,000 deaths and about $125 billion in economic losses each year,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 an organization led by Kofi Annan, the former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The report, to be released Friday, analyzed data and existing studies of health, disaster,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trends. It found that human-influenced climate change was raising the global death rates from illnesses including malnutrition (营养不良) and heat-related health problems. (2011年6月四级传统阅读理解真题第二篇第一、二段)

62.What is the finding of the 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

A) Global temperatures affect the r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 Rates of death from illnesses have risen due to global warming.

C) Malnutrition has caused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in poor countries.

D) Economic trends have to do with population and natural disasters.

解析:

第一步:判断。该题题干的意思是“全球人道主义论坛有什么发现?”,并且题干中出现了专有名词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由这两点考生可以判断出这道题属于细节信息题。

第二步:定位。本题题干中出现了专有名词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考生似乎可以据此将答题区域定位至文章第一段。但大致浏览全文后考生会发现,文章中多处出现了Forum一词,指的都是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所以,答案可能并不在第一段。这也说明有时只选择一个词或短语作为关键词来定位答案区域可能会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考生在利用题干关键词定位答案区域时,要学会一次性锁定多个关键词同步定位。就本题而言,考生还可以使用另一个关键词finding来定位。如果用该词定位的话,考生会发现文中与之对应的词是found,从而据此将答案区域定位至文章第二段第二句话。

第三步:对比。考生接下来具体分析第二段第二句话:“It found that human-influenced climate change was raising the global death rates from illnesses including malnutrition (营养不良) and heat-related health problems.”这句话大意是说,报告发现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增加了全球各种疾病引发的死亡率。对比四个选项,与之相符的只有选项B,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方法三:“三明治”定位法

所谓“三明治”定位法,是指当利用题干关键词在原文中不易确定答案区域时,或者题干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时,考生可以不用关键词定位,而是先确定该题的前一道题和后一道题在原文中的答案区域。确定之后,根据四级阅读理解“依次而下”的出题原则,这两道题的答案区域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该题的答案区域。也就是说,假设原文共有A、B、C三段,如果目标题目的前一道题的答案区域在A段,后一道题的答案区域在C段,那么该题的答案区域就在中间的B段。

例3:People are being lured (引诱) onto Facebook with the promise of a fun, free service, without realizing they’re paying for it by giving up load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Facebook then attempts to make money by selling their data to advertisers that want to send targeted messages.

Most Facebook users don’t realize this is happening. Even if they know what the company is up to, they still have no idea what they’re paying for Facebook, because people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eir personal data is worth.

The biggest problem, however, is that the company keeps changing the rules. Early on, you keep everything private. That was the great thing about Facebook—you could create your own little private network. Last year, the company changed its privacy rules so that many things—your city, your photo, your friends’ names—were set, by default (默认), to be shared with everyone on the Internet.

According to Facebook’s vice-president Elliot Schrage, the company is simply making changes to improve its service, and if people don’t share information they have a “less satisfying experience.” (2012年6月四级传统阅读理解真题第二篇第一至四段)

63.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most Facebook users?

A) They are reluctant to give up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B) They don’t know their personal data enriches Facebook.

C) They don’t identify themselves when using the website.

D) They care very little about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解析:

第一步:判断。首先,根据题干大意和题干中出现的专有名词Facebook,我们可判断出此题属于细节信息题。

第二步:定位。题干中虽有专有名词Facebook,但考生只要大致看一下原文就会发现全篇多处都出现了Facebook这个词,因此凭借题干关键词不太好确定答案区域。考生解答本题时可以选择用“三明治”定位法。本题的前一题是62题:“What do we learn about Facebook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通过题干关键词first paragraph,考生可知62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一段。而本题的后一道题是64题:“Why does Facebook make changes to its rules according to Elliot Schrage?”根据题干关键词Elliot Schrage,考生可以把64题的答题区域定位在文章第四段。因此,63题的答案区域就应该定位在文章的第二段或第三段。接下来根据题干中的most和users两个词,考生即可将该题答题区域定位至原文第二段。

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细节 篇4

●●课前管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课前管理要考虑课的类型和课堂的基本环境。信息技术课在机房进行, 机房空间大, 学生流动性也大, 根据这些特点, 我在课前管理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问题。

1. 学生出勤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出勤状况, 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所以课前核对出勤很重要。班长要交给教师一张学生出勤记录单, 记录单上写明哪些学生病假、事假, 还有当天的日期和班主任签字。只有做好学生交接工作, 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

2. 备齐教材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 可是经常会发生学生忘带教材的情况, 这时光是批评教育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教师可以准备几本教材, 学生忘带了就借给学生, 同时叮嘱他下不为例, 这样学生既感激教师, 听课效果又好, 一举两得, 更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3.学生机控制

通常学生进入机房后, 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维持纪律, 影响正常授课。教师要管理好这一阶段, 除了要在平时做好学生的纪律管理, 还要控制好学生机。上课初期, 教师要控制学生机, 可以统一播放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 也可放映一段Flash动画, 用这种外部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而言之, 要让学生习惯进入机房后很快进入上课状态。

●●课中管理

课程进行中的管理是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中对细节的管理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制度管理、座位管理、团队管理、评价管理。

1.制度管理: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 让学生明白什么允许做和什么不允许做。例如, 进机房要穿上干净的鞋套;不准带零食、饮料进机房;要轻声慢步;要爱护学校财产, 不损坏设备, 否则要照价赔偿, 并追究相应责任等。教师把规则提前讲明白,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 也可以减少以后批评学生时学生的逆反情绪。

2. 座位管理:隐性管理好处多

做好座位管理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保证计算机时时有负责人, 二是可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谈第一点意义, 开学初, 科代表登记了学生座位表, 每名学生都有固定的座位,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抢机器, 也避免了机器损坏无法查找责任人。每节课上课之前学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有问题, 有问题马上向教师汇报, 如果是硬件损坏, 找上一节课的责任人;如果是软件问题, 教师可适当调整学生座位。下课的时候组长再次检查本组机器是否损坏, 如果发现有耳麦、鼠标、键盘损坏等现象, 要马上找到责任人赔偿。这样通过自查、他查, 可以保证机房机器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进行。再谈第二点意义, 信息技术课的两大问题就是学生课上玩游戏, 上课随便讲话。这些让教师苦恼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座来控制。排坐时教师要安排一男一女学生挨着坐, 这样学生之间不容易说话, 而且一般男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一些, 可以帮助女生。还要注意把一些调皮的男生调到离自己很近的位置, 而且他的显示器一定要对着教师机的位置,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监督管理。

3. 团队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团队更好地管理学生。首先, 组建团队。教师根据机房座位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 也可轮换当小组长, 这样管理有一定的灵活性。小组长负责检查机器、作业等。期末要评出两个优秀小组, 评定依据是全体组员的平时成绩累加结果。其次, 团队同荣共耻。意思就是把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捆绑在一起进行评定。比如, 如果有学生违反纪律, 他的平时成绩扣两分, 与他同组的成员也要扣一分。这样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管理, 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纪律。再比如, 每个月各班要搞一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抽测比赛, 每次各组抽一名组员来考试, 一学年每名学生都会被抽到一次。试卷满分为10分, 考完后各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都加上团队代表的得分, 因为每回被抽到的学生都代表着全组的利益, 所以学生对平时的基础知识学得非常用心,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评价管理:激励个性发展

教师评价学生应根据所得到的多种信息全面分析, 激励其个性发展。我在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1) 巧用“星星”来评价。信息技术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认为是“副科”, 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是, 教师要有自己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正确的认识。开学初, 教师告诉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 就可以得一个红星;作业特别出色、有创意的可以得到两个红星;每次考试, 如果成绩优秀加2个红星, 良好加1个红星, 合格不加红星, 不合格扣一个红星。各组的组长记录本汇总组员的得星数。期末根据红星数、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来评定“信息技术优秀学生”。

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 如果学生课堂上大声喧哗, 扰乱课堂秩序, 损坏设备, 违反座位管理制度, 无故旷课, 拷贝别人的作业就记黑星, 得了黑星的学生本节课作业翻倍。教师要注意及时妥善处理黑星问题, 时间要短, 不要占用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

红星和黑星是调动学生的手段, 教师要做到积极管理为主, 消极管理为辅。

(2) “美言美语”送学生。在古代, 状元是很难得到的称号, 可在我的课堂上, 我对第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封为“状元”, 第二名是“榜眼”, 第三名是“探花”。得到称号的三名学生可以去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称号,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每名得到称号的学生心里都乐开了花, 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其他学生也受到激励, 希望下节课也能得到称号。例如, 有位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用Flash画了一幅画, 画得很不错, 我给的评语是“当代毕加索”, 这名学生听了以后喜形于色, 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

●●课后管理

课后管理主要包含两部分, 一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二是机房的收尾工作。做好课后管理可以为以后上课打好基础, 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是促进有效课堂管理健康循环的关键,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有不断的进步。教师可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之处, 积少成多。写反思不能懒、不能拖, 要坚持才有收获。

机房的收尾工作。每节课下课解散之前, 计算机的各项设备要恢复原样。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习惯。这段时间教师还可以简单地和学生交流一下本班的学习情况, 了解一些教师没发现的问题。

细节信息 篇5

细节一: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班里有一个男孩,他的父母从他读二年级开始就在外打工,他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说实话,爷爷奶奶只是每天煮一日三餐给他吃,帮他洗换洗的衣服,对他的学习,和对他在校的表现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与孩子交流,因此,孩子很多时候都选择沉默,好像他已经习惯了,平时也不太爱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显得很孤独,在我刚接任这个班时,通过几天的接触,我便发现他与众不同:不爱说话,不爱回答问题,有时甚至躲开我的目光,不与我交流,作业是按时完成的,但是质量很差,字写得很潦草,正确率不高。衣服也穿得不是很整洁,脸也不是很干净,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显得很孤独,他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开学第一周的星期四中午,我故意在收拾作业本拖延时间,我发现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坐位上,双手托着下巴,眼睛里空洞洞的,我就走到他的座位旁边,并坐了下来,我轻声的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和同学们玩的?他冲我看一眼,什么都没说,只摇摇头。我又问他:在想什么呢?他又摇摇头。我用手抚摸一下他的头,轻声问他:你在想什么?能告诉老师吗?谁知我这一问,他的眼泪便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便慌得不知所措了,这孩子怎么了?看到他这样伤心,我的鼻子也酸酸的,我努力的调整好自己对他说:别哭,孩子,你有什么想法告诉老师,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尽力的帮助你,好吗?他边抽泣边对我说:我想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一直在外打工,我已经有两年没有看见他们了,我很想他们。原来,他是一个留守的孩子,像他这样的年纪本应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而他却饱尝想念之苦,难怪他的性恪这样孤僻。等他平静下来了,在同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三年了,在家是一个小大人,在家他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有心里话也不和爷爷奶奶交流。爷爷奶奶不识字,也无法辅导他学习。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沉默。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在当天的班会课上,我便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班会,我把他的故事告诉了同学们,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在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下,能自己照顾自已。并希望同学们多关心他,下课叫他一起玩,在学习上,我还特意调了一位成绩好,责任心强,乐于助人,比较细心的一位女同学与他同桌,我终于看到了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那以后,我都在留意他,他变了,变得开朗了,话多了,也愿意与同学们同玩耍了,衣服也整洁了。作业也认真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也不再躲避我的目光了。在“素质报告册”中和“班级情感交流日记”中我都会给他写下鼓励的话语:在没不爸妈照顾的日子里,你要自已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困难告诉老师,好吗?而全班同学在他的感染下,学习也都积极了起来。性格也都乐观了,整个班集体活跃了。

细节二:尊重每一个学生

上课了,向往常一样,我都习惯在上课师生相互问候时总会将全体学生一一巡视,当我巡视到最后一位女同学时,咦,今天她与众不同,原来她化了妆,而且还有点浓,不知道是她自已化的还是请别人化,反正化得蛮专业的,怎么办?如果现在就给她提出来的话,一会伤了她的自尊,二会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片刻斟酌后,决定先上课再说。新课讲授完毕,让学生巩固练习,当她拿作业本上来改的时候,我又看了她眼,这次近了,原来也不怎么样?我心里这样想,她好像也查觉到我在看她,脸有点红了,我边改她的作业本边很随意的问她,今天化妆了?她说:嗯。“自已化的?”“不是,我姐给我化的”。“老师化过妆吗?”“没有。”“你知道化妆有哪些危害吗?”“不知道啊!”“那老师就告诉你吧:化妆品属于化学类,它里面含有化学成份,对皮肤有副作用,尤其是你还是一个小孩子,你的皮肤太嫩了,化妆品对你皮肤的刺激比成年人还要厉害。有时还会诱发很多疾病。老师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化妆了,好吗?其实,自然就是美,你长大了会明白的。”“嗯”小脸更加红了。作业也改完了,她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座位上,什么事也没发生。下课了,第二节课,再看到她时,她已经把妆洗掉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化过妆,而且很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也不错。

细节三、我的清洁责任承包区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对劳动都避而远之,在接这个班之前,就知道这个班的学生特别不喜欢搞劳动,一至值日就逃跑。跑不过初一就跑十五,反正就是能跑则跑。因此,在开学初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我班的清洁区责任进行讨论,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在今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逃避劳动,劳动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技能。让学生结合以前班上在清洁区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今年班级清洁区责任怎样分工合作进行大胆的设想。怎样才能把清洁区管理好。对同学们的提议一个个的进行分析:同学们想法总体是都要求公平,有的同学大胆地提出哪些同学是最不爱劳动的,最爱跑的,但是被提到名的同学都极力的否认不是这样一回事,原来同学们都还是很爱面子的,我便趁热打铁,其实我知道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因为又过了一年,同学们都长大了一岁,都懂得劳动是光荣的,我相信在今年,同学们一定会把我们班的清洁区劳动干得很好!我偷偷的发现被同学们“供”出来的学生用真诚的目光注视着我,眼睛里写满了感激。好像在谢谢我对他们的信任。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的提议。最后一致通过,在本年度里,对清洁区实行责任承包制,责任到组,责任到人,各负其责,轮流进行。每个人都是劳动委员。这一招还真有效,从此,清洁区卫生不用我亲自监督,不用我亲自管理,到时间负责人自然会把它打扫好,而且很干净。减轻了我的负担。

阖闾,忽视细节忽视细节 篇6

阖闾姓姬,没有成为吴王之前,大家都叫他的名字,公子光。所以,他的大名应该是叫姬光。

公子光最早的才能表现在军事上,他是吴王夷昧的儿子。公元前525年,他就率军和楚国在长岸对峙。起初,因为军力上的对比差异,公子光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败仗。可是这个家伙没有贵族贪生怕死的习气,没有因此而吓破胆子,屁滚尿流地跑回国都继续过自己的太平生涯,而是利用自己刚败,对方得意的情绪,在深夜整顿部队,对敌人进行了偷袭,结果轻敌的楚军溃败,他取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胜利。

有了这漂亮的一仗,军事主帅就成了公子光的人生定位。父亲病逝后,觉得他是帅才,但不是守成之君。结果,王位旁落,到了王僚的手里。对此,公子光一直深有怨言。但是,王僚也不是省油的灯,上台后就收回了公子光手里大部分的兵权,让他虽然心怀不满,但是却没有反抗的资本。

公元前519年,公子光的机会终于来了。这次的机会是上次吃过他亏的楚国带来的。楚国听说他不再掌握兵权之后,联盟了七个小国家,来攻打吴国。吴国的其他将帅上去过招后,发现都不是人家对手。无奈,王僚把公子光当成了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根救命稻草在重新掌握兵权后,就变成了自己的催命符。没几年,公子光就雇佣了一个杀手专诸,特意铸造了一把小剑,短得能藏在鱼肚当中,趁宴席的时候要了王僚的小命。

登上国王宝座的公子光,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来发挥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他对于识人、用人方面,都是有很独到的地方。

孙武这种军事大家,就是公子光上台后寻找并任命的。而且他还任命了历史上第一复仇狂人伍子胥这类的军事人才。

经过他的整顿,吴国顿时连上几个台阶,成了春秋末期最牛的国家之一。看到自己有了资本和实力,公子光就开始对楚国进行征讨。这一次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一路直接打到了楚国的首都,在春秋时代,这是最牛的一次侵略。

虽然楚国和吴国摩擦不断,可是对于吴国来说,见面最眼红的国家却是距离最近的越国。举诸历史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主要的军事战略思想,都是远交而近攻。

因为远方的国家,去攻击势必要耗费大量军力,而且有被附近国家渔翁得利的可能。所以不如与远方的国家展开外交,你好我好哥俩好,然后先把自己身边的威胁处理掉,接着扩大势力,抽冷子再打闷棍、敲黑砖、捅盟友。

吴国与毗邻的越国相比,以前优势是很不明显的。在楚吴战争时期,越国很是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现在吴国强大了,当然不能再让越国从自己身上捞什么油水了,而且想想以前吃的哑巴亏,现在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为了征讨越国,阖闾先对楚国进行了新一次的武力震慑。这一次他把败军之将楚国逼迫到了迁都的地步。

取得了这次胜利,阖闾在声望上,成为了这个时期春秋的第一人,成为了楚庄王熊旅之后,春秋时代的新霸主。

而吴国的军队,也威震中华,所到之处很少有国家敢于出来公然叫板。带着这种精气神,阖闾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把越国打得真正服服帖帖,再没有任何脾气给吴国添乱。

在伐越的时候,有一个关乎到阖闾生命的小插曲出现了,在当时的吴国,还引起了一些争执。越国做为吴国的近邻,是给吴找过最多麻烦的国家。阖闾提出自己这次不但要亲征,而且还要战斗在战争的第一线。

对此,孙武和伍子胥都提出了反对意见。那个时候有句话,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孙武的意思是说,做为老大,你就只管在都城告诉我们,你要灭谁,然后发钱、发粮食就行了,灭越国的小事就让我们哥俩去干,这不是你该做的。可是阖闾却坚持自己的意见,非要亲手把军旗挂在越国的城头不可。

为了保护好吴国的老大,随军的将士们都很谨慎。从部队里挑选出不少特种兵,来保护这位大爷在战场上的安全。可是阖闾对于这种做法很不感冒,对于贴身二十四小时的保护很反感,对自己有危险存在的说法不在意。

长期的胜利,让他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勇士。一身胎里带来的王霸之气,只要虎躯一震,就能让天下万民臣服。哪有人敢对自己动手,简直是耗子给猫当三陪,不想要命了。

吴国的大军挺进越国,越国当然也不示弱,你再强,也不能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不是。抱着轰轰烈烈拼一场的想法,越国军队也空前的团结,对吴国军队进行了反击。

不过,因为军力悬殊,越国占不到什么便宜,很快吴国的军队就打到了现在的嘉兴、平乡一带,距离越国“心脏”绍兴已经不远了。当时越国军队里,有个大夫叫灵姑浮,是个心思很缜密的人。他知道,如果靠正常的方式去战斗,恐怕越国不是吴国的对手。于是这个家伙想出了一个主意。因为有人看到过,阖闾总是出现在战斗第一线。所以他就想,如果把他们的老大干掉,估计会军心不稳,越国就能扳回劣势。

于是,在虎丘的战斗里,灵姑浮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他趁两军交战正处混乱的时候,就可劲儿四下张望,阖闾这个吴国的灵魂人物在哪里?找到目标之后,他就朝着那个方向一路狂奔过去。

在靠近阖闾的时候,这个家伙大喊:“阖老大,别攻击我。我是率领我的部队来投靠你的。我是你的粉丝啊!”

按常理,战斗中倒戈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绝对是先让他们做出行动,对敌方进行攻击,然后等战斗结束后再看看是不是真心投靠。可是阖老大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他觉得,没想到我这么有个人魅力,看,越国人中还有我的粉丝。

于是示意手下人,让粉丝团代表灵先生到自己身前来。亲切的握手,慰问,签名留念啥的。他的疏忽和命令,让身边的护卫也一时脑子没转过弯来,竟然把这个老大的粉丝,带到了老大身边,却忘记了他手里还拿着戈。

戈是春秋时期常用的一种青铜武器。大概的样子是长柄,前面有点像现在割麦子的镰刀。灵姑浮看自己已经进入到了戈的火力范围,阖老大又放松了警惕,于是猛地发起了对阖闾的攻击。

要说阖闾是不简单,身在高位,还保持了健康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不过虽然他躲开了要害,还是受到了损伤。被戈割断了脚的拇趾,顿时血流如注。

放在现在的话,这点小伤应该是要不了人命的,找到了脚趾送到手术室大概不超过四五个小时还能够断趾再生。可是春秋时期非但没有这个技术,而且也不懂得消毒,也该着那青铜做的戈上有些铜锈和脏物。

结果受伤后的阖闾可能因为感染的缘故,没有几天就死去了。阖闾的死,给吴军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失去了主心骨,加上还要操办阖闾的后事,所以被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

纵观阖闾的一生,军事和政治才干,可以说得上是天才级别的人物,在对人才的挖掘和使用上,也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HR经理人。但是却生的伟大,死的憋屈。阖闾用他的死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别老觉得一些琐事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忽略小事,就可能让大事毁于一旦。

信息安全细节管理策略性研究 篇7

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机构、行业都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目前,很多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然而,一些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但往往会被人忽略的细节行为却导致了很多信息安全事件、泄密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对信息安全细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细节的管理程度,成为了包括政府、企业等机构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1 信息安全细节管理的意义

这是一个以细节决胜负的年代,一个信息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一个信息可以引导战争的走向,一个信息就可以控制企业的成败,一个信息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这个信息在自己手里是王牌,在对手手里是炸弹[1]。然而,这样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往往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一些信息可能在领导的头脑中,可能存贮在没有设置任何密码的电脑中,可能被随意的摆放在办公桌上,可能被放置在未上锁的档案柜中,可能在废弃的打印纸上,可能在堆满杂物的垃圾桶中。管理上的缺失、意识上的麻木随时可能导致失泄密情况的发生,由此引起的后果轻则造成国家的损失,重则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企业毁灭。

大部分政府机构都会处理、存留关系国家秘密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恶意人员获取,将会对国家利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深入理解信息安全对政府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的重要作用,重视日常工作中处理、传输、存储信息资源的关键细节,对于保护国家秘密、人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细节致胜的时代,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基于各种商业目的,不法分子总是希望窃取竞争对手或利益相关企业的商业秘密,而通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细节管理的缺失进行商业犯罪的手段成为了损害企业利益、威胁企业生存的重要方式。所以,企业领导应该在充分重视信息化在为企业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创造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不法分子通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细节上的漏洞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因此,如何做好信息安全的细节管理成为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信息安全细节管理着眼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这要求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岗位、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能在工作中过于随意,仅注重表面,而忽略细节,任凭主观臆断左右自己的行为。

2 信息安全细节管理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及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逐步推进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信息保密工作监管的推广、规范工作;相关政府机构对垃圾邮件、色情网站、网上诈骗、失泄密控制等进行专项治理,并监督、指导相关立法的建立以及要求行业自律行为进一步规范完善,且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地发挥政府指导、行业先行、社会监督的作用,并表明了政府对待信息安全工作重视的态度[2]。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基础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负起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推进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继续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与此同时,也没有忽视政府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各类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为社会起到了示范作用[3],并为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安全管理,尤其是细节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工作思路。

2.1 坚持政策与标准

目前,我国各行业根据信息安全实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我过编制出台的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有65部。内容涉及网络与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金融、能源、通讯、交通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4]。从形式看,有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法律、相关的政策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由上至下的层次结构。同时,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司法和行政管理体系迅速完善。这些政策、法律的出台突出了信息安全工作的细节,细节的把握如果出现偏差,触碰的不仅是道德的底线,还有法律的高压线。

此外,我国参考了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先进的信息安全政策体系,编制了军政部门、公共部门和私营领域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南,形成了军、政、学、商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体系;国防部、商务部、审计署、预算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分析、评估、监督、检查问责的工作机制。只有对这些政策、体系、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贯彻、把握其中的细节要求,各行业才能实现安全基线要求。

2.2 定期检查

由于自身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单位单凭自身能力不能完全把握信息安全工作的细节要求,定期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工作,发现单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是对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细节管理上一个很好的补充。

要重点检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加固安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目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5]等由专业授权认证机构进行的检查工作是各单位可以选择的检查类型,检查的内容要全面包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以及综合的整体安全分析。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根据以上内容,提出重点检查的需求。

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定期开展自查工作,自查工作可以与奖惩制度挂钩,强化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把握工作中的细节。

2.3 将细节管理变成习惯

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何信息安全工作中的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首先是认识,然后就是不断的强化训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工作不单是规模或份额的问题,在深层次的安全意识等方面差距也不少。以打印管理中的细节为例,任何的打印机在打印的过程中都会有10秒或以上的延迟(包括激光打印机)。在这10秒钟的延迟时间内,如果打印者不在打印机附近,那么很可能第一个看到打印材料的就另有其人了。大部分单位的打印机都是不同部门之间共享使用,打印机、复印机等器材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因此,单位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秘密文件和敏感信息就从这独立的空间中在不知不觉的扩散。当秘密众所周知,敏感信息也不再敏感的时候,国家的利益、公众的利益、单位的利益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的侵蚀;节约办公用纸是很值得提倡的习惯,单位工作人员往往会处于节约的考虑而使用打印纸的背面。这些打印纸在变成垃圾被收集起来后会让人惊讶地发现,垃圾的背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秘密,包括重要的电话号码、机密的日程信息、敏感的数据参数等等。或许这些垃圾上的重要信息,比单位主要领导记事本中的内容还要全面。这个示例就说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细节并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安全事件、泄密事件的发生往往就发生在这些不起眼的疏忽中。

总结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以培训、宣传贯彻等方式,结合奖惩制度,将这些工作细节变成人员的工作习惯,是各单位重点要考虑的问题,这种习惯,是达到安全目标的必要条件。

2.4 不断创新

维护信息安全,自主创新是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关系着国家命脉,提高信息抗风险能力必须提高我过的自主创新能力。

步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开展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研究,以及国家急需的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已经形成的信息安全内容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可信安全计算、应急响应与快速恢复、容灾备份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使用新兴关键技术、不断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规范增强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点信息资源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能力。

各单位要紧密跟踪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的变化,注意细节的变化,并将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及时在本单位进行贯彻落实,实现信息安全的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如果说信息管理是一门基础科学,那么对于信息的细节管理就是建立在基础科学上分门别类的专业技能。细节来源于严谨的制度;细节源自于用心的态度;细节源自于不断的创新;细节源自于良好的习惯[6]。注重信息安全工作中的细节,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信息安全工作目标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鄢晓钦.关注细节促进思维[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

[2]李仲良.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研究[J].现代情报,2008.

[3]王寅生,卢凡.信息安全:战略为先细节制胜创新是关键[J].中国勘察设计,2006(6).

[4]陈宝国,李为.信息安全产业与信息安全经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5]张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在信息安全保障中的定位与作用[D].四川大学,2003.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细节探微 篇8

一注意讲授语言规范的细节

信息技术的概念性很强, 名词术语很多, 操作过程讲述要求非常严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只强调示范指导和学生练习, 这样必定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如把Word中的控制点说成“小方块”, 把Windows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说成“叉号”, 鼠标操作中的“双击”说成“连击”、“拖动”说成“拉”, “存储器”说成“储存器”等等, 把信息技术常用术语说成生活化的语言,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 但不规范。再如, “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 而“选择”则是执行一个命令。这些细节, 既关乎习惯, 又体现能力, 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细细琢磨说法, 体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

二注意操作演示严谨的细节

教学演示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确操作的范例, 让学生掌握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 有很多教师在操作演示中都随意而行。比如, 教师讲授保存资料, 或是图片, 或是文档, 但是, 要保存到哪里呢?就临时创建一个文件夹, 创建了文件夹, 怎么命名?于是就随手命名为“123”, 或“abc”之类。这样的操作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而言, 还是从观赏角度而言, 这都是不严谨、不规范的, 让人容易忘记。所以, 教师在保存文件时, 一定要保存在专门建立的文件夹里, 并根据保存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清楚, 告诉学生不要随意存放, 特别强调不要保存在桌面上。

再如, 在讲授“Internet应用”时, 为学生示范申请电子邮箱, 或者注册论坛ID, 也来个“123”, 或者“abc”, 最后连自己也不知哪个是“123”, 哪个是“abc”了。其实, 在这些细节里, 就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范例, 就是榜样, 要拿出供学生模仿使学生回味的东西来, 如果教师的范例过于草率, 学生自然“照猫画虎”。对于每一个范例, 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有精心细致的准备, 耐心准确的讲解, 认真严谨的操作。唯其如此, 才能彰显专业品位, 引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意娴熟技能展示的细节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学科, 教师一定要苦练基本功, 掌握娴熟的技能, 展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叫绝, 调动其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五笔中文输入时, 学生往往心不在焉, 一副懒洋洋、无所谓的样子, 或者慢悠悠地偷着用拼音输入。有些打得比较快的学生更是目空一切, 不情愿地在练习着。这时,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教师的操作, 每分钟达到100个汉字的录入速度将会使学生震惊, 正是——技能决定出路, 在一片赞叹声中教师再强调录入的要点和意义, 效果会妙不可言。

教师讲授基本操作和理论知识时, 通常都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好的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一定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课件要有合理的布局, 有生动的动画和过渡, 再插入精美的图片、音乐等, 这样既能展示教师的技能, 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达到了两全其美, 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设计任务细节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适当的任务对学生就是一种兴趣、一种“催化剂”, 能促进他们积极学习,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任务时要坚持恰当、科学、适度的原则, 要具有情境性、可操作性, 避免滥用、泛化。

一方面, 任务的大小要适当, 要有具体的要求, 各环节之间要相互联系, 要有梯度, 形成一个任务链, 如用Word或WPS软件制作一张贺卡、完成一段话的输入和排版, 设置格式等任务, 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 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 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要注意分散教学的各个知识点, 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 新知识点一般不要太多, 虽然每一个操作都不难, 但在很短时间内要同时掌握过多的新知识, 是不太可能的。例如, 教学“保存文件”的内容时,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 (操作简单, 不会难倒学生) , 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 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和操作,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在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能够完成任务才是合适的任务。教师设计的任务一定要适当, 要把握好分寸, 让所设计的任务真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天下难事, 必成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而成的。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捕捉每一个细节, 发现它的教育价值, 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充满生命力的律动, 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细节信息 篇9

随着2011版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NEC) 的颁布实施, 美国消防协会 (NFPA) 于2010年11月17日实施了一项名为“NEC修订变化细节”的智能手机新增应用服务。该项目强调了2011版与2008版“NEC”之间的异同。其中, 超过500项的更新和修订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免费获取。NFPA有关人士指出, 由于网络已经变成了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主要工具, NFPA将积极行动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NEC修订变化细节”的手机发布, 将使修订后的2011版NEC的传播更加便捷。

细节信息 篇10

一、怎样才是鲜活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素材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素材不计其数, 教师要择优选取。我认为, 鲜活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素材才是好的教学素材。当然, 好的教学素材需要精心挑选, 教师在挑选教学素材时, 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

教师所选的素材应根据教学内容, 紧扣教材的中心和重难点。

2.启发性

所选的素材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个人经验, 应该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产生联想的。

3.挑战性

所选的素材难度要适中。太易, 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 学生会望而生畏。也就是说, 要使学生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4.趣味性

新颖、奇特而有趣的素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学起来有兴趣。

5.生活性

也就是说, 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他们意识到“实用性”。

其实, 无论是什么素材, 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处理教学素材, 体现出自己高超的技巧!

二、如何体现出教师根据学情处理教学素材的能力

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 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 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 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 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 一切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改进。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 而不是拘泥于手头的教参教案, 要变通, 要灵活, 做到“活而不乱”。

1.合理加工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实施有效教学

目前, 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理论性较强或内容过于陈旧的倾向, 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用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现有水平, 挑战潜在水平。从学生实际出发用教材, 主要考虑如下几点: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教材, 根据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用教材等。教师使用教材必须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出发。在《EXCEL筛选》一课中, 如果用成绩案例教学生各种筛选的办法, 学生会缺乏积极性, 不想听。该课可以设计一个警察破案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也当一回“警察”, 进行破案, 学习起来就比较有动力。线索一包括了“自动筛选”的知识点, 线索2~6受贿包括了“自定义筛选”中的“大于或等于”“包含”等筛选条件。具体情境设计为:一个劫匪抢了银行, 警方接到报案, 迅速展开调查。根据调查、取证, 锁定了以下犯罪嫌疑人 (见“犯罪嫌疑人.xls”) , 掌握如下线索: (1) 劫匪是男性; (2) 劫匪身高在1.70米~1.80米之间; (3) 年龄在20岁以上; (4) 根据口音, 判断是云南或贵州人; (5) 名字中包含一个“成”字。要求:根据线索, 用EXCEL对“犯罪嫌疑人.xls”文件进行筛选, 找出罪犯。从课例中我们看到, 教师创造性地通过活动的方式处理和使用教材, 学生参与面广, 体验也比较深刻, 这是正是我们提倡的, 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地对学生有益。

2.寻找生活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灵活施教

教师要善于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 采撷生活实例, 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原型,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如在《认识Photoshop》一课,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图像采集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Photoshop, 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上课之初, 教师可先用数码相机为每个学生拍摄一张照片, 教师将照片从数码相机复制到电脑, 简略描述了数码相机与电脑的连接和复制过程。教师通过电子教室演示刚刚拍摄的照片, 并让学生观察自己对照片的主观感受, 由于这些照片在教室中拍摄的, 曝光, 对比度、大小等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照片就成为了学生实践的素材。展示完照片后, 教师布置了本节课的任务:对自己的照片进行美化处理, 并把它做成制作1寸证件照。布置任务后, 教师对界面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马上进入实践阶段, 实践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进行交流与探讨, 并参考教师提供的辅助课件,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发现学生操作的亮点与问题。由于教师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场景, 现场生成了用于学习和操作的素材,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在学习时保持了极大的热情, 与使用网络下载的图片作为学习素材相比, 整个课堂显得更有生机,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身边的事物作为课堂素材, 使学生主动地把生活知识运用到学习当中, 实现了知识的生活化。

3.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 变封闭课堂为开放课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 这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断地更新换代, 而学校的教学设备却跟不上这一节奏, 从而导致了教学与社会需要的严重脱节。因此, 适当地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 利用社会资源来协助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了解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还可以把实践活动中的获取的素材作为课堂中的教学素材,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辅相成, 变封闭课堂为开放课堂。如《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校基本上都采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机器作为教具, 教师普遍感觉该门课程教学难度大, 与现实脱节严重。教师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结合教学,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电脑市场模拟装配一台计算机, 并且收集一定数量的配机单以及收集品牌机的广告单,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带上数码相机等设备, 对主流的配件进行拍摄。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 去电脑市场将市场上的主流主板、CPU、硬盘内存等拍成数码照片, 也可以将技术人员的装机过程拍成录像, 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 再来看这些旧的机器, 与教师拍的照片进行对比,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各个部件的装配特点。教师还可以将平时学校故障电脑的维修过程拍摄成录像, 让学生了解整个维修的过程。

总之, 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与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等要素紧密相关, 要选择能为教学服务的资料, 才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使材料的启发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考虑, 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素材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设计、使用好教学素材,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摘要:教学素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 合理选择那些既能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又能将技术融入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情景之中的素材, 是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如果老师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 选择好的教学素材, 布置与学生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素材,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培军.教学素材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 (02) .

细节问题背后的非细节逻辑 篇11

占小便宜吃大亏!

这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的案例。很多企业可能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妨先从案例本身开始分析,先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再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当事人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型管理者,喜欢让别人替自己干活,讨厌部下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问自己,不注重细节,不愿意履行管理者的审核义务。而且在部下面前很强势,缺乏起码的平等意识。

第二,问题暴露出来后,当事人没有立即向上级汇报,而是采用了中国人惯用的方式,尽量压下来,尽量捂住,希望自己能设法解决掉,神不知鬼不觉,能够瞒天过海、息事宁人。这种思维往往令企业错失良机,把事情搞砸。

第三,当事人企业还处于“人治”的阶段,和代理商联合搞这样一个促销活动,去印刷跟钱有关的彩票,居然不签协议或者合同,不知道这家大企业不签合同怎么可以付款出去?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令人汗颜。

第四,为了节约成本,当事人企业给代理商的印刷预算太少,代理商只好找没有资质的小厂去印刷,这是很多中国企业价格导向的通病。要知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中国企业如果不改变价格导向的思维误区,产品质量就无法保障,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第五,当事人内心深处并没有把公司品牌信誉放在第一位,出了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品牌的信誉,而是金钱的损失,属于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尽管最后少付给客户70万的费用,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症结不在细节,而在“品牌信誉”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上策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大家一些启发。很多年前,IBM公司和策划公司一道搞过一个类似的促销活动,通过电子商务渠道热卖电脑用DVD刻录机,本来应该是优惠价100元一台,可是策划公司发布出去的却是1元一台。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几万个客户下订单,尽管发现后马上撤下来错误的信息,但是已经下订单的客户怎么处理?

IBM公司没有像本案例中的主人公那样处理,而是马上召集最高层开会,集体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品牌信誉,为了几百万元而损失公司的品牌信誉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既不能出面给客户去解释,更不能跟客户打官司。因为不管哪种方式都意味着公司失信,客户会认为IBM公司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履行义务。

于是,很快就做出了决策:按照一元一台的价格给所有已经下了订单的客户发货。然后,召集几十家媒体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公司的决策和处理办法,让等着看笑话的竞争对手和媒体大吃一惊。几天之后,媒体出现了几十篇赞扬IBM公司的报道,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让大家对IBM刮目相看。尽管这样做看起来是损失了几百万资金,却换来了业界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得到了媒体的正面报道,可谓名利双收。

可见,这个案例绝不是主人公最后明白的那个细节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品牌信誉是否深入员工的内心,当出现问题时,员工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

(本文作者系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原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败也细节,成也细节 篇12

在招聘现场, 他相中了一家地产集团营销策划员的职位。按照这家地产集团的要求, 招聘人员将与应聘者进行一番简单的交谈, 然后再接收简历, 简历被接受者将获得面试机会。

招聘人员问了马全友几个问题后, 让他把简历留下来。他受宠若惊地从背包里掏出简历, 这才发现简历上不仅有一大片水渍, 还有很多道非常明显的划痕, 那是溅了水的简历跟钥匙、矿泉水瓶等物体接触后留下的。水渍加上划痕, 还有揉痕, 简历已经不成样子了。

马全友努力将简历弄平整后双手递了过去。招聘人员看了看他, 皱了皱眉头, 还是收下了简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杂在一摞整洁的简历中间显得格外地刺眼。

第二天下午, 马全友接到了那家地产集团人事部打来的电话, 通知他次日上午去面试。第三日上午, 马全友准时参加了面试。

面试现场, 他表现得十分活跃, 不论是现场操作, 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 他都完成得相当不错。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成员的他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 赢得了面试主考官的一致称赞。面试结束走出会议室时, 负责面试接待工作的行政助理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位。”

马全友心里美滋滋地回到学校, 每天兴奋地等待着面试结果。然而, 整整一星期过去了, 他依然没有接到对方的电话。有些耐不住的他给那位小姐打了个询问电话。

小姐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 我们的人事经理对你印象很不错, 可以说是相当满意, 你败就败在了简历上。你应该知道, 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问题, 拿一份凌乱不堪的简历来应聘不仅有失严谨, 还显得不够尊重别人。”听到这里, 马全友后悔不迭, 然而为时已晚, 一个良机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了。

仅凭一个小小的细节来判断一个人, 难免会有窥豹一斑的嫌疑。然而, 谁又能否认, 这个小小的细节确实是一个人真实面貌的反映呢?文凭学历、经验履历、形象风度等在求职面试中固然重要, 但一些小细节却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综合素质, 所以同样忽视不得。

在北京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 笔者注意到一家公司招聘新员工的第一条件, 不是看应聘者的学历、履历, 而是直接提问求职者接电话时首先说些什么, 能否直接报出公司名称、所在部门和姓名。因为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一些原本满怀希望的求职者只好黯然离去。招聘方告诉笔者, 接电话被许多人视为小事一桩, 实际上却是办公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员工高效工作和协调关系。

在同一场招聘会上, 笔者还发现一家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初步面试是从其衣着是否得体、指甲是否修剪整齐、说话时是否看着对方的眼睛等一些细节开始的。招聘方直言, 相比较那些不注重细节的求职者, 懂得把握细节的人求职成功率要高出三成以上。

对此,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 招聘现场突显“细节效应”实际上是招聘单位对人才的认识有所转变: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有才即可, 穿着、谈吐等方面差点无伤大碍, 而现在, 为了让新人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团队, 不少招聘单位都开始从一些最细微的地方对求职者进行全面考查, 在学历和能力相同或者基本对等的情况下, 细节无疑就成为人才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决定人生成败的, 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细节之处有乾坤, 小事不小, 因为小事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小处不可随便, 因为有时候决定命运的, 往往就是那些看似无关大碍的小事。

关于细节, 有这样几则流传很广、几乎被传为神话的经典故事——

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才, 一群应聘者去进行复试。他们都很自信地回答了主考官颇为简单的问题, 却都没被录用。轮到最后一个人, 他走进房间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块纸团, 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弯腰将纸团捡了起来。这时, 考官说:“请看看您刚刚捡起的纸团。”应聘者打开纸团, 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本公司任职!”后来, 这位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的大公司的总裁。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从一所极普通的中专毕业, 成绩也很一般。她到一家合资公司去应聘, 外方经理看了她的简历后, 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简历, 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突然, 她觉得手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她看了下手掌, 发现上面沁出一颗血珠。原来, 椅子上的一枚钉子露在了外面。她见桌上有块镇纸石, 便拿起来用力将小钉子压了下去, 然后微微一笑, 说了声“再见”, 就告辞了。几分钟后, 公司的人事经理派人在大厦一层的电梯口追上了她——她被这家公司破格录用了。

一家外企急聘一名业务主管。面试过程极其简单, 只是让应聘者随便在公司里走上一圈, 然后发表自己对公司的看法。不少应聘者大谈特谈公司规模、市场前景等等, 而最后录用的人朴实无华, 仅仅因为他在参观洗手间时将一只正在滴水的龙头牢牢地关好了。

多年前, 美国企业家史密斯在报上发布了一则广告, 欲招聘一名男秘书。前来应聘者多达50人, 史密斯单单选中了一个空手而来、没带任何个人材料的小伙子查理。事后, 史密斯这样解释选中查理的原因:“查理进门前先擦净皮鞋, 进门后轻轻关上门, 表明他细致小心;查理一进门便摘下帽子, 并很敏捷地回答我的问话, 表明他很有礼貌而且很聪明;我故意把一本书扔在地上, 其他人都毫不在意地跨了过去甚至有人踩了过去, 只有查理把它捡了起来;应聘时, 查理不像其他人那样使劲儿往里挤, 而是耐心地排队等候;查理衣着整洁, 发型有个性, 甚至连指甲也修剪得干净、整体……”查理的仪表、谈吐、举止虽然都是些“小节”, 但正是这些“小节”使他获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在一次面试应聘员工时, 有意将一把打扫房间的扫把斜斜地倒在办公室门口。面试过程中, 扫把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跨过, 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扶起。结果是, 那些各方面条件适合, 并且主动将扫把扶起来的人被录用了;而条件再好却不扶扫把的人未被录用。曾宪梓认为, 不扶扫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他不灵敏, 对倒在地上的扫把, 自己虽然看到了, 不会跌倒, 但它很可能会碰倒其他人, 说明这个人在为自己考虑时不习惯为他人着想;二是他可能进来出去的时候都留意到了, 也想到了它会绊倒其他人等各种可能的后果, 但却没扶, 他不愿弯弯腰将扫把扶起来, 说明他很懒。在曾宪梓看来, 扶不扶扫把, 事虽小, 但却揭示了一个人的内心和本质。

这几则故事被很多求职面试者奉为圭臬, 却也有不少人质疑其真实性。其实, 在我看来, 故事的真伪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们所传达给我们的道理:小事其实真的不小, 小事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因为小事体现的恰恰是一个人的教养、人格和胸襟等等。

生活充满了细节, 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脱下的数以亿万计的皮屑一样, 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 但总有一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影响、改变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细节如一张定格的照片, 成为我们留给别人的难以抹去的印象;细节像一道闪电, 将我们灵魂和内心深处的东西照个通透。

职场有细节, 却无小节。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然而, 在现代职场, 不拘小节者很多时候并不受青睐。拘小节者不一定成大事,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细节作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忽略的东西, 却往往成为注意细节者的“独门兵器”, 使他们很快地脱颖而出。

上一篇:社交网络文化下一篇:语文教师课后辅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