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精选12篇)
细节 篇1
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 马全友不小心碰翻了水杯, 放在桌上的简历被打湿了。为尽早赶到招聘会现场, 他没去打印社重新打简历, 而是将简历放在宿舍窗台上晾了会儿, 就塞进背包急匆匆地出门了。
在招聘现场, 他相中了一家地产集团营销策划员的职位。按照这家地产集团的要求, 招聘人员将与应聘者进行一番简单的交谈, 然后再接收简历, 简历被接受者将获得面试机会。
招聘人员问了马全友几个问题后, 让他把简历留下来。他受宠若惊地从背包里掏出简历, 这才发现简历上不仅有一大片水渍, 还有很多道非常明显的划痕, 那是溅了水的简历跟钥匙、矿泉水瓶等物体接触后留下的。水渍加上划痕, 还有揉痕, 简历已经不成样子了。
马全友努力将简历弄平整后双手递了过去。招聘人员看了看他, 皱了皱眉头, 还是收下了简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杂在一摞整洁的简历中间显得格外地刺眼。
第二天下午, 马全友接到了那家地产集团人事部打来的电话, 通知他次日上午去面试。第三日上午, 马全友准时参加了面试。
面试现场, 他表现得十分活跃, 不论是现场操作, 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 他都完成得相当不错。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成员的他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 赢得了面试主考官的一致称赞。面试结束走出会议室时, 负责面试接待工作的行政助理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位。”
马全友心里美滋滋地回到学校, 每天兴奋地等待着面试结果。然而, 整整一星期过去了, 他依然没有接到对方的电话。有些耐不住的他给那位小姐打了个询问电话。
小姐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 我们的人事经理对你印象很不错, 可以说是相当满意, 你败就败在了简历上。你应该知道, 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问题, 拿一份凌乱不堪的简历来应聘不仅有失严谨, 还显得不够尊重别人。”听到这里, 马全友后悔不迭, 然而为时已晚, 一个良机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了。
仅凭一个小小的细节来判断一个人, 难免会有窥豹一斑的嫌疑。然而, 谁又能否认, 这个小小的细节确实是一个人真实面貌的反映呢?文凭学历、经验履历、形象风度等在求职面试中固然重要, 但一些小细节却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综合素质, 所以同样忽视不得。
在北京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 笔者注意到一家公司招聘新员工的第一条件, 不是看应聘者的学历、履历, 而是直接提问求职者接电话时首先说些什么, 能否直接报出公司名称、所在部门和姓名。因为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一些原本满怀希望的求职者只好黯然离去。招聘方告诉笔者, 接电话被许多人视为小事一桩, 实际上却是办公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员工高效工作和协调关系。
在同一场招聘会上, 笔者还发现一家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初步面试是从其衣着是否得体、指甲是否修剪整齐、说话时是否看着对方的眼睛等一些细节开始的。招聘方直言, 相比较那些不注重细节的求职者, 懂得把握细节的人求职成功率要高出三成以上。
对此,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 招聘现场突显“细节效应”实际上是招聘单位对人才的认识有所转变: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有才即可, 穿着、谈吐等方面差点无伤大碍, 而现在, 为了让新人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团队, 不少招聘单位都开始从一些最细微的地方对求职者进行全面考查, 在学历和能力相同或者基本对等的情况下, 细节无疑就成为人才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决定人生成败的, 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细节之处有乾坤, 小事不小, 因为小事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小处不可随便, 因为有时候决定命运的, 往往就是那些看似无关大碍的小事。
关于细节, 有这样几则流传很广、几乎被传为神话的经典故事——
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才, 一群应聘者去进行复试。他们都很自信地回答了主考官颇为简单的问题, 却都没被录用。轮到最后一个人, 他走进房间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块纸团, 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弯腰将纸团捡了起来。这时, 考官说:“请看看您刚刚捡起的纸团。”应聘者打开纸团, 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本公司任职!”后来, 这位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的大公司的总裁。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生从一所极普通的中专毕业, 成绩也很一般。她到一家合资公司去应聘, 外方经理看了她的简历后, 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简历, 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突然, 她觉得手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她看了下手掌, 发现上面沁出一颗血珠。原来, 椅子上的一枚钉子露在了外面。她见桌上有块镇纸石, 便拿起来用力将小钉子压了下去, 然后微微一笑, 说了声“再见”, 就告辞了。几分钟后, 公司的人事经理派人在大厦一层的电梯口追上了她——她被这家公司破格录用了。
一家外企急聘一名业务主管。面试过程极其简单, 只是让应聘者随便在公司里走上一圈, 然后发表自己对公司的看法。不少应聘者大谈特谈公司规模、市场前景等等, 而最后录用的人朴实无华, 仅仅因为他在参观洗手间时将一只正在滴水的龙头牢牢地关好了。
多年前, 美国企业家史密斯在报上发布了一则广告, 欲招聘一名男秘书。前来应聘者多达50人, 史密斯单单选中了一个空手而来、没带任何个人材料的小伙子查理。事后, 史密斯这样解释选中查理的原因:“查理进门前先擦净皮鞋, 进门后轻轻关上门, 表明他细致小心;查理一进门便摘下帽子, 并很敏捷地回答我的问话, 表明他很有礼貌而且很聪明;我故意把一本书扔在地上, 其他人都毫不在意地跨了过去甚至有人踩了过去, 只有查理把它捡了起来;应聘时, 查理不像其他人那样使劲儿往里挤, 而是耐心地排队等候;查理衣着整洁, 发型有个性, 甚至连指甲也修剪得干净、整体……”查理的仪表、谈吐、举止虽然都是些“小节”, 但正是这些“小节”使他获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在一次面试应聘员工时, 有意将一把打扫房间的扫把斜斜地倒在办公室门口。面试过程中, 扫把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跨过, 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扶起。结果是, 那些各方面条件适合, 并且主动将扫把扶起来的人被录用了;而条件再好却不扶扫把的人未被录用。曾宪梓认为, 不扶扫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他不灵敏, 对倒在地上的扫把, 自己虽然看到了, 不会跌倒, 但它很可能会碰倒其他人, 说明这个人在为自己考虑时不习惯为他人着想;二是他可能进来出去的时候都留意到了, 也想到了它会绊倒其他人等各种可能的后果, 但却没扶, 他不愿弯弯腰将扫把扶起来, 说明他很懒。在曾宪梓看来, 扶不扶扫把, 事虽小, 但却揭示了一个人的内心和本质。
这几则故事被很多求职面试者奉为圭臬, 却也有不少人质疑其真实性。其实, 在我看来, 故事的真伪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们所传达给我们的道理:小事其实真的不小, 小事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因为小事体现的恰恰是一个人的教养、人格和胸襟等等。
生活充满了细节, 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脱下的数以亿万计的皮屑一样, 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 但总有一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影响、改变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细节如一张定格的照片, 成为我们留给别人的难以抹去的印象;细节像一道闪电, 将我们灵魂和内心深处的东西照个通透。
职场有细节, 却无小节。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然而, 在现代职场, 不拘小节者很多时候并不受青睐。拘小节者不一定成大事,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细节作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忽略的东西, 却往往成为注意细节者的“独门兵器”, 使他们很快地脱颖而出。
对求职者而言, 细节虽小, 但它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细节的力量有如机遇一样, 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这种准备来源于我们平时的养成, 仅靠面试前设计好一套注重细节的执行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对大多数人来说, 在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全赖于我们的性格和平时的养成。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而性格多多少少地会表现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之中。注重细节其实应该把功夫放在平时, 不断完善我们的性格, 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的时候才能水到渠成地本色流露, 而不至于让人觉得虚伪或做作。
细节 篇2
——从《秋天的怀念》字里行间悟情
师宗县五龙中心学校:余云贵
爱是无形的,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给人无穷的力量。爱就蕴含在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之中„„《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写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在自己重病缠身的情况下,竭力掩饰自己的病情,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最后儿子终于读懂了母亲,重扬起了生活的信心,勇敢坚强地活了下去。全文虽然没有一个“爱”字,但是字里行间皆蕴含着浓浓的母爱,怎样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母爱呢?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六个细节悟情。
一、聚焦“躲”字,感受理解的母爱
文中第一自然段有这样几句话:“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的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这几行文字写作者看着天上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大雁,听到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想想自己瘫痪的双腿,对比之下十分伤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因此摔东西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起来,偷看我的动静。要感悟这几行文字蕴含的爱,“躲”字是不容忽视的。母亲为什么要“躲”而不走过去制止呢?显然母亲知道儿子因病而烦燥,想让儿子尽情地宣泄,以便让儿子的心情好一些。这位母亲是非常的理解儿子,泰戈尔曾说:“理解是爱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母亲知道儿子心里十分痛苦,不想让儿子本就绝望的心再添乱,因此“躲”起来,但是又不忍心置之不理,于是“躲”着偷看,多么复杂的内心啊!一个“躲”字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二、聚焦“挡”字,感受呵护的母爱
文中第三自然段有这么几句话:“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简洁的几句话,却浸满着浓浓的爱。一片片树叶落下,就意味着树叶的生命到了尽头。儿子看到树叶飘落的情景,他会认为自己的生命也像树叶一样短暂,心里一定会感到凄凉、悲怆,甚至于绝望。作为一个母亲,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触景伤情,因此,走进屋时,看到瘫痪的儿子望着窗外的树叶发呆,她第一反应便自然地站在窗前用身体挡住了窗外飘落的树叶,母亲这一个简单“挡”的动作是想挡住了儿子的绝望,想挡住儿子郁闷、烦燥的思绪,想让儿子看到希望,“挡”出了一个母亲爱的深沉,这位母亲是多么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孩子啊!一个“挡”字包含着一缕浓浓的母爱。
三、聚焦“笑”字,感受宽容的母爱
文中写母亲第二次央求儿子,要推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儿子答应了,母亲十分高兴,于是让儿子准备,但儿子的回答却是:“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从儿子的回答上看出,儿子嫌弃母亲烦,态度十分不好,而此时,母亲反而笑了。母亲没有因为儿子发脾气而愤怒,而用“笑”来缓和儿子的情绪。从“笑”字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儿子能快乐,再怎么发脾气母亲都不在乎。“笑”的背后是一种忍耐、一种宽容,一位母亲的宽广胸襟!一个“笑”字传递出来的是一种宽容的母爱。
四、聚焦问号(?),感受平等的母爱
文中第三自然段写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要推着儿子去看看,以便让儿子心情愉快些。母亲惟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此处有一个对话很值得解读(儿子:“什么时候?”,母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教学这里时,千万不能忽视第二个简单的问号(?),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确,读书有时还得“嚼文咀字”,哪怕一个标点也别放过。儿子问母亲什么时候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的回答是“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此处的问号(?)可以看出母亲又反过来征求儿子的意见,问号(?)可以理解为明天好吗?明天妥当不?显然母亲是用一种试探、商量、平等的语气跟儿子交谈此事,丝毫没有强制之意。这里问号(?)蕴含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母爱,尊重的母爱、平等的母爱。
五、聚焦“花死”,感受无私的母爱
文中写道:“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双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养花是母亲的兴趣爱好,可是自从我双腿瘫痪后,为了能细心的照顾“我”的生活,精心呵护我受伤的心灵,让我从悲伤中走出来,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喜好,把精力都转移到我身上,母亲的“花死”了是因为母亲的精力转移了。聚焦这里,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多么无私的母亲!
六、聚焦“临终”前,感受无尽的母爱
文中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病情十分危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时,她已经昏迷了,别人告诉我,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奄奄一息,嘴里念叨的全是儿子、女儿的事,对子女的爱从就没有停止、没有间歇过,母亲对子女的爱一直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更远更远,聚焦母亲临终前,我们感受到母爱是永远的牵挂,母爱是无尽的爱!
关注细节,写好细节 篇3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作者只写了护士的一个平凡的动作,一句平凡的话语,但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护士的为人——对工作十分负责,对病人十分关心!这一“行”一“言”就是细节描写。
再接着看课文最后一段: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这一“抱”一“摇”,也是细节描写。只这么一个细节,就把作者的孝心表达出来了。
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细节,例如:
一只唱歌的小鸟,一朵盛开的鲜花,妈妈轻轻地理一理你的头发或拽一拽你的衣角,老师在你的肩膀上亲昵地一拍或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同学帮你拾起掉在桌子下面的橡皮或为你轻轻拍掉衣服上的灰尘,有人随地扔纸屑,有人却不动声色地捡起……这些小的细节,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眼睛向下”,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小事。我们不是经常说“由小见大”吗?正是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构成了我们平凡但又充实的生活。
请读读下面一段话:
课间,我正在擦黑板。因为个子矮,擦黑板上面的字有些困难,得跳起来才勉强够得着。这时我的头上方伸出一只手,手中拿着黑板擦儿,帮我擦黑板上面的字。我扭头一看,是大个儿班长李明!还没等我说“谢谢”,班长开口了:“我就是童话《骆驼和羊》中的骆驼,你呢,就是那只小羊。咱们俩一起擦黑板,是最佳搭档!”我说:“对,这叫‘优势互补’!”他擦上面的,我擦下面的,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了。
这是一位同学在《我们的大个儿班长》中的一段话。这段就抓住了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细节——来表现班长乐于助人而且又十分幽默的特点。这位同学接着又写了这样一件小事:
一个星期天,我和李明到书店买书。少年儿童书柜前人很多。我们正翻看着,一个小男孩从后面挤进来。我说:“请不要挤,我们马上就挑好了。”谁知那个男孩还是挤。李明说:“你怎么还挤?”那小男孩抬头看着李明。李明双眼圆睁,目光犀利。嗬,我从来没见过李明的眼睛瞪得这么大呢!那男孩不知是因为李明个子高,还是因为李明的目光厉害,再也不横了。
这是一件小事,但写李明的却只是两个细节:一句话(“你怎么还挤”),一个眼神(“双眼圆睁,目光犀利”)。虽然只是两个小细节,李明的个性便跃然纸上。
细节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言行上,也表现在外貌上。如:
祁小燕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留着大辫子。可是今年暑假后一开学,她的两条大辫子竟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齐耳短发!大家惊叫起来:“小燕,你的两条大辫子呢?”
“剪掉啦!”她笑着说,“妈妈天天早晨帮我梳辫子,浪费了多少时间呀!这下好了,无辫一身轻,省出时间可以多做点别的事了。”
说完,她把身子转了一圈,齐耳短发也跟着微微飘动起来,似乎在说:“看,我的小主人是不是一身轻了?”
从发型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祁小燕的想法和追求。
细节无处不在,只要留意,唾手可得。关注细节有两层意思:一是观察周围的人的时候,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察其色”就是注意他的神色、表情);二是读课外书时要注意作家笔下的细节描写。作家笔下的细节描写不但能使你知道怎样写细节,而且能启迪你的思维和智慧。收获了细节,才能写好细节,写出生动、细腻、令人难忘的细节。
成也细节 败也细节 篇4
教学细节是一个包含着现实的或潜在的师生互动的语言和行为单位, 具有独立的教育学价值和意义。它形成和产生于特定的教学现场 (情境) 中, 并推动和促进着教学现场 (情境) 的进一步发展;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 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无疑它是一个局部甚至于是一个细部, 但却具有分析和评判的意义和价值。透过教学细节,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
课堂中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 我们的教学才那样充实饱满。但成也在此, 败也在此, 如果在实践中操作中, 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或妥善处理这一个个小小细节, 那反而会适得其反。请看下面一则案例:
【案例】听一位老师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 请学生思考蟋蟀的住宅的可取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又是什么?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个个畅所欲言, 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 又有一个学生举手, 教师迟疑了一下, 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 这位学生说:“老师, 黑板上”蟋蟀“少了一点。”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 “哦”了一声, 转过身把黑板上的字改了过来。 (可能因为是公开课) 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说:“XX同学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 可是今天却很细心, 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 机械地“啪啪啪”, 响起了几声掌声, XX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应该说, 这位学生是个细心的人, 而这位老师虽然及时对他进行了激励性评价, 可这表扬的背后是否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呢: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 今天也没有动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如果换一种评价:XX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细节, 真不简单!或者是:XX, 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 真佩服你的勇气!这样效果是否更好呢?
细节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像这位老师的激励性评价, 它并不是秀一秀、演一演, 它是一种理念, 一种必须时时渗透在老师的教育思想中, 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的理念, 只有这样, 我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中, 细节虽小, 但内涵深远啊!
二、预设细节, 生成精彩的瞬间
文本是由细节组成的, 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 解读教材, 其实就是通过对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如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人物个性化语言、画龙点睛的句子等, 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揣摩、品味往往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对文本细节的处理, 一般来说, 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预先设计好, 也有一些需要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生成。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重视, 也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们教师应该关注文本细节, 因为这些细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东西, 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发现细节, 并以细节为基础, 从细节突破, 容易使教学落到实处。而忽视细节, 贪大求全, 无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从某种意义上说, 细节决定成功。“窥一斑而知全豹”, 把握细节是洞悉全文的窗口。当然, 强调文本细节也并不是面面俱到, 处理文本细节, 仍旧要有“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的果断, 要有“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的气魄, 善于抓住文本典型的细节来组织教学。学语言、品语言、用语言, 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目的。只有将文本解读细化、精化, 才是真正的语文。
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 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 充满智慧和创造。其实教学的细节就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 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 耐心扣问, 静静倾听, 深入挖掘, 有效生成, 才会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文本教材, 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摘要:精心打造教学细节, 依赖于对文本、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 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 抓住教育时机, 深入挖掘, 寓教育于无痕。同时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 是预设中的生成与生成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师要用浪漫的情怀去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便于精彩生成。
关键词:教学细节,捕捉,预设,生成
参考文献
[1].李建华.让教学细节更有价值.教育在线.
[2].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
[3].雷玲.听名师讲课 (语文卷) .
细节决定成败 护发细节别马虎 篇5
很多女性朋友们都会很在意自己头发的状态和质量,一把美丽的秀发是自信的资本。正确的洗头方法和头发的健康状态有密切的联系,这里面的学问你又知道多少呢?快来了解下吧。
一、了解发质
油性发质最好天天洗。油性发质的人一般头发较少,一般隔天洗头,头发上就会有油脂,会比较贴头皮,可以用去油脂的洗发露;如果有头皮油而头发干的情况,可以用去油脂洗发露+补水的护发素。
二、选择正确洗发水
干性头发一定要用有补水功效的洗护产品。平时不要用风筒大量吹头发,否则头发的水分会流失更快,让头发自然干会好些。
三、正确的洗头顺序
1、洗头前,先用梳子将头发梳开,一边用梳子按摩头皮,然后用清水先将头发冲洗一遍,这样可使头发上的灰尘、脏污及头皮屑略微减少,如此在洗头时,便可减少洗发精的用量,以降低对头皮的刺激。
2、先将洗发精倒10元硬币大小在手上,加水轻轻搓揉至起泡,再涂抹于头部清洗,然后冲洗干净。如此重复两次,便可彻底清洁头皮与发丝,切记千万不要直接将洗发精倒在头上搓洗,如此容易造成头皮局部的洗发精浓度过高,长久下来,可能会形成异常脱发的后遗症。
3、洗头发时应以画圆圈的方式洗头,一边用指腹按摩头皮,可促进血液循环,切记千万不要用指甲搔抓头皮,这样的动作容易使头皮受伤。而油性头皮者应着重清洗发根,干性头皮者则不宜清洗太久,以免让洗发精与头皮接触的时间过长。
4、用大量的清水将洗发精冲洗干净。如果冲洗不干净,洗发精残留将会造成头皮过敏现象,热水是伤害头皮的杀手,高温会使头皮水分流失而变得干燥,所以,如果担心冲洗不干净,可用温水或冷水多冲洗几次即可。
小贴士:先用护发素,再用洗发水。
细节 篇6
一、“文本细节”与“教学细节”
一篇文章,由许许多多细节组成,可以说,“细节”就是文章的细胞、血肉,一些感人的细节能让人心灵震颤。我们读文章,并不像写作文那样,先立主题、搭框架,而是直接接触语言文字,通过一个个细节来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题。所以,过去那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特色的教学违背了阅读规律,学生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些抽象的东西,文章中精彩的细节很难进入到学生的心里。但如果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课又常常如一盘散沙,因为文章中的细节很多,学生阅读关注也各不相同。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不需要引导,而必须去寻找、把握有效的“文本细节”,即最能够为你的教学展开服务的“细节”。因此,我们这里谈的“文本细节”,突破了常规意义,更侧重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但是,“文本细节”毕竟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的,尽管它会对学生的阅读感悟产生影响,但它还不能算是“教学细节”。只有将“文本细节”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展开,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变成学生探索、感悟的依据,才能算是实现了由“文本细节”转化为“教学细节”。
二、如何将“文本细节”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细节”
我们的阅读课,基本上都能算是“文本细节”转化为“教学细节”,但这个“转化”却大有讲究,关键要看你转化得是不是有效,即效果如何,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能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不能让你的课堂生动活泼,能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东西……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老师备课时就要关注“文本细节”,考虑如何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合理取舍,如何将这些细节进行有效运用,如何使“教学细节”最优化。下面,谈几点策略。
1.将“文本细节”作为贯穿全课的牵引。文章中的细节很多,我们要善于寻找研读的“入口”,即寻找某一个能作为“梭子”的“细节”,将全文串联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研读、探究。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以“非典”为背景的人物通讯,通过英雄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写出了叶欣对病人的爱,对事业的爱。课文写得很感人,许多细节打动人心。如果我们把文中的一个一个细节罗列出来,一一体会,当然可以,但花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还小,对其危险性感受不深,仅是文字理解,感情激发难度不小,阅读效果就会打折扣。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找能带动研读的那枚“细节梭子”,给阅读种子萌发一个好的“生长点”。阅读这篇课文时,怎样寻求文本细节的入口呢?我们不妨以课文题目入手:我们一般称护士、医生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课文题目却称“白衣战士”,而且是“永远的”?让学生想想,课文有没有弄错?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哪些细节来证实作者说得没错?这样,抓住题目中这个常被忽视的“细节”,进行有效展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深入读课文,把文章中一连串的感情细节有效联系起来。这样,文中提到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就不再是你灌输给学生的概念,而是学生主动的发现,这个“无硝烟的战场”被孩子用一个个细节勾画了出来。我们进行细节研究,就是要运用一个细节带动学生有效学习,而不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解剖”给学生看,或者让他们分别谈感受。这样,才能使“文本细节”转化为“教学细节”。
2.对“文本细节”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作为教本的“文本细节”,已经被赋予了再创造的潜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让其成为精彩的“教学细节”,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思想感情、对文章内涵的领悟。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叶欣“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电话”。很多老师会问学生:“叶欣为什么不接电话?为什么要用‘拒绝一词?”学生由此感受到叶欣工作的“高强度”,她没有时间接电话,她不接电话,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风险”。这样处理不能说有错,但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我们不妨就这个细节进一步创设情境:值班护士赶过来喊叶欣:“你家人的电话,赶快去接。”可叶欣抬起臂,看了看手上的手套,又望了望抢救室里的病人,摇了摇头,说:“你帮我告诉家人,这里很忙,没时间接,让他们放心,我很健康。”说着,叶欣走进了抢救室。这时,让学生想象,叶欣在走进抢救室的几步中,她心里在想些什么?接着说说,值班护士会怎么对叶欣家人说,叶欣的家人在电话的那头会怎么说、怎么想,是怎样的表情……这样,把文章中一句话的细节转化为生动的场景,使人物更丰满,让学生体会更深。
3.对“文本细节”进行感性化处理。所谓“感性”,就是留在学生心中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善于将“文本细节”按一定的角度进行有效整合,给学生一个立体的感受。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对于林冲形象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定一个“好汉”概念了事,而必须引导学生做多样探究:林冲的哪些举动称得上是“好汉”?要求学生以文章中的细节做依据,来“读”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感性化处理。学生可以从林冲“本领高强”来理解,可以从林冲“文明礼让”来注释,也可以从林冲“忍”的性格来探求,还可以用洪教头的言行来反衬……对于此课中的反面人物洪教头,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傲慢无礼”来处理,可以让学生看看此人的多重性格,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这样,多侧面、鲜活的人物形象,与学生的感官、心态产生紧密的联系,文章的细节就会变成学生解读的依据。这样的细节学习具有挑战性,学生学得主动、深入,感觉自己参与到文本中去了,与文本中人物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读起书来也更有劲了。
4.让“文本细节”从平淡走向非凡。有老师说,《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类文章,感人的细节比较多,操作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文章比较简单、浅显,学生一读就明白。如何去抓细节呢?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第1自然段的交代性表述,除了普通还是普通,没什么文学价值。可仔细想想,矛盾出来了。你看,人物出场的顺序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萨沙(即课题中的“我”)是最弱小的吗?可是课文题目中却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我们不妨围绕“弱小”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去找细节:什么叫最弱小的?如何判断谁是最弱小的?学生饶有兴趣地发出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文章中平常的句子也变得不平常起来。
5.让“文本细节”从文字走向图画。对于教材所配的图画,我们也能做出绝好的细节处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让画面生动起来,让图画讲出故事来,让图画激发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如《“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配有明明一家人和作者的动人而温馨的画面。它也应该算是一个细节。那么,怎么用好这个细节呢?很多老师会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其实,这仅是看图想象罢了,运用还不充分。我们知道,插图是文章的一部分,所以,看图必须与文章的文字和感情联系在一起,你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插图前后动人而温馨的画面。如前图:年轻的父亲拉着孩子的手,在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各种蔬菜,并告诉明明,太阳就像番茄。明明摸着番茄快乐地笑着,爸爸在笑,妈妈也在笑。后图,很多人又围了过来,明明热情地告诉他们,太阳像番茄,并把一个个“番茄太阳”送到他们手上……最后,让学生给连环画配上人物对话,或给每一幅画起个名字。这样,图画细节就转化为教学细节,学生要创作连环画,就必须细读文章;要给人物配话,就必须走进人物内心。小小的细节就融合了多样的感情和内涵。
总之,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常规的通过品读字词,感悟细节,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还要把“文本细节”做多样化运用,让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细节”,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细节 篇7
【折纸游戏】取一张普通的纸 (厚度为0.1毫米) , 将其对折, 再对折, 此时纸的厚度仍然不到半毫米;若对折40次, 纸会多厚?再折100次, 又有多厚?大多数人认为, 即使经过100次对折, 纸的厚度也不会厚于1米。而事实上, 经过42次对折, 纸的厚度将达到44万千米, 大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魔手神彩】2009年, 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魔手神彩》的台湾近景魔术大师刘谦, 以其想法奇特的魔术、毫无做作的表演, 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博得了阵阵喝彩。他的近景魔术几乎都是在特写镜头下完成的, 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每一个动作细节似乎都关乎着整个表演的成败。
蝴蝶振动翅膀、折纸游戏、魔术表演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人们见到的最普通的细小动作, 但正是这微不足道的动作, 其积聚的力量, 足以影响整个世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蕴含这个道理吗?教学细节可以体现出一位老师的实力和功力, 教学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因此, 笔者提出要精心雕琢真实状态下学生的“思维盲点、知识纠结点、课堂生成点”等教学细节, 敏锐抓住细节, 深入挖掘细节, 给课堂注入养料, 成就充满智慧的精彩课堂。
一、雕琢思维盲点——预约精彩
教师课前要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要“熟悉着学生的熟悉、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挑战着学生的挑战、梦想着学生的梦想……”充分预设学生的思维盲点, 雕琢“预设思维盲点”, 大气预设教学学案, 细腻处理“预设思维盲点”。如《圆的认识》属经典之课, 具有“种子课”的特质, 既是名师“吟诗作画”之课, 亦是后生新秀“小试牛刀”之课, 不管大师还是新秀, 他们在“数学史料”上采用“文化点缀”, 在这点上学生处于接受学习状态。华应龙老师精心预设, 细心雕琢, 抓住圆“一中同长”的本质外延, 利用辨析原理, 抓住学生“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辩证统一”的思维盲点, 巧妙地对他们进行雕琢“点补”, 挑战孩子们的思维深度。孩子们得到启发领悟, 课堂上演绎着预约的灵动精彩。一起来分享精彩细节。
细节印象一:《圆的认识》
师:孩子们, 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都是从边和角俩个方面来研究的, 圆确实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样说圆的特征的吗? (板书:圆, 一中同长也) ……师:是呀, 圆上的点都是平等的, 没有那个点搞特殊!正三角形内中心到顶点相等的线段有3条, 正方形有4条, 正五边形内有5条……圆呢? (图一) 生: (齐) 无数条。师: (板书:无数条) 为什么是无数条?生: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 (同学们纷纷点头) 师:那谁来说说, 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 (神秘地) 请看—— (课件演示多边形数不断增多最终转变成圆的动态过程) 生: (惊奇地) 成一个圆了!师: (笑着) 现在是819边形。生:情不自禁地“哇”——。师:看到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生: (争着站起来, 大声地) 我认为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以上教学细节可见, 学生毕竟“视力”有限, 华应龙老师智慧地“点补”, 通过多媒体演示依次逐渐变图形, 从正六边形一直到819边形, 架起多边形与圆之间的桥梁, 生生互动比对辨析, 惊呼:“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渗透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辩证统一, 暗合了刘徽割圆术之妙, 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思想。“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学生心田, 如此匠心独具、浑然大气的科学预设使得教学细节成就着灵性的精彩课堂。
二、雕琢知识纠结点——打造精彩
“细节是整体的细节, 整体是细节的整体”。所有的细节都是一个“过程”。课堂教学细节有各种教学要素的参与, 形成细节的生态过程, 如果我们细细体察, 往往可以发现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步。教学大智慧是由一个个容易忽略的教学细节积淀而成的, 对教学细节的把握源于对教学艺术的娴熟运用。
【原音呈现】数学老师总是埋怨“这题我已讲了N遍了, 你怎么还不会呀?”“这题你已做了N遍了, 你怎么还会做错呀?”老师们是否认真地反思过:老师“讲”过, 学生就一定“会”吗?寻得源头活水来,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做了怎样的“归因”分析, 又实施了怎样的矫正策略呢?常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差, 造成出错的原因也简单地归结为粗心、马虎……这对学生公平吗?
【教学艺术】变式训练:笔者听了中心小学陈老师《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 陈老师通过听算、视算、转算、跳算、指令算、点算……等变式训练, 生生身心 (下转8页) (上接6页) 投入, 热情洋溢, 丰富多彩, 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想错也错不起来了。
【教学艺术】画批训练:学生对于应用题教学向来都是谈“题”色变。应用题教学就像一只拦路虎横亘在了学生学习的道路上, 使得他们进退两难。陈老师通过“画与批”的训练, 通透知识的关节点, 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不提高也不行:六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 一共分成25个小组, 每个小组种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每棵树苗多少钱?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地球”, 画与批就是为打开学生思维黑箱, 为孩子学习应用题找到一个科学支点串联知识, 牵一发而动全身, 将数学信息通过框架图的形式罗列出来, 再加上清晰明了的批注, 让学生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 使得教学细节成就智慧的精彩课堂。
三、雕琢课堂生成点——发现精彩
教学的生成点犹如课堂的精灵, 不期而至又稍纵即逝, 让人始料不及。只要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 哪怕微乎其微, 我们都可以开放、引伸、利用, 见机行事, 细心雕琢, 课堂必将演绎着灵动的精彩。笔者听了华应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被他用爱心和智慧上的课深深吸引住, 他的课充满张力、迭出精彩、展现出深厚的教学功底。
【细节印象】《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华老师由一张纸皮魔术导入, 孩子在充分感受大莫比乌斯带像魔术般神奇的变化后, 进入探究其中奥妙的过程。沿1/2线剪细节: (一男生在玩弄他剪出的长纸条……) (敏感捕捉相机引导小心取证) 师:咦, 有新发现了。这位同学请说说你的发现。生: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剪出了一条纸条。生:他没认真看老师的示范, 先从边上剪进去。师:对, 我们说沿中线剪开, 真得“小心取证” (板书) , 不过, 这也确实是个新发现啊。 (出示剪成的大圆) 它还像刚才那样, 只有一个面吗?生: (齐) 一个面。师:这时我们以为的, 要准确地回答, 怎么办?生:用笔画线。师:请拿起笔来, 在线带中间画一画, 看一看, 究竟是一个面, 还是两个面。……
在本细节中华老师有慧眼, 有慧心, 及时捕捉精耕一个生成点, 深入发掘生成点所蕴藏的教育资源, 用重笔墨引发孩子们思辨真伪, 灵动悟出“小心取证”。它还像刚才那样, 只有一个面吗?同时华老师没就此打住, 立刻将生成点作为新的一个探索点组织孩子实践探索, 感受魔术般的变化, 如此教学细节成就了生命律动的精彩课堂。
细节 篇8
案例一:从擦黑板这一小事做起
初一刚开学的前两天, 由于还没有安排好值日轮流表, 擦黑板总是随时叫一名同学擦。有一天, 我叫李明同学擦黑板, 我观察了他擦黑板的全过程。拿起黑板擦, 大手一挥, 也没什么顺序的乱擦, 只擦一遍, 最后角落里都没有擦到, 数学老师写的题目还清晰可见。擦完后, 黑板擦往讲台桌上一仍, 粉笔灰四溅。他的这些行为他自己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还向我说了一句:“老师, 擦完了”。我想, 这件事情可能就是我对他教育的一个契机。于是利用中午的时间我和他聊起了这件事。首先告诉他这件事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比如有规律的从左到右擦, 擦干净, 不留痕迹, 擦完后, 黑板擦要在黑板槽中轻轻的敲几下, 把灰抖掉, 然后轻轻的放在粉笔盒中。然后引导他, 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事情, 都要尽可能的做到更好, 要用心, 注意细节。第二天, 我又有意的安排他擦黑板, 结果他做的非常好。我又利用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结果, 后来我们班每一个擦黑板的同学都能做到这些, 黑板擦的很干净, 讲台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案例二:教室内“投篮”事件
在课间和中午静校期间,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班级的垃圾桶是放在最后面的, 有的同学扔垃圾时做起了“投篮”的动作, 把纸团和矿泉水瓶等“投”进垃圾桶, 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投篮”是不准的, 都投在了垃圾桶的外面, 可他们并没有在意是否扔进去, 导致垃圾桶周围的环境不好, 有一天因为这件事还被扣了班级的千分制。有一天, 利用自修课的10分钟时间, 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 老师最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教室内练习投篮”, 话音刚落, 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尤其是几个男同学, 在小声说:“没有啊, 我们没在教室内打篮球啊……”看着他们茫然的目光, 我说:“篮筐就是教室后面的垃圾桶。”这下大家都明白了, 他们也被我的话逗乐了。通过这一件事情, 借机讲了班级卫生的保持工作和每一个同学都是班级环境的创造者和监督人。
案例三:抓住学生一个小优点, 不吝啬一句表扬的话
我班的伍亮同学是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子, 由于父母离婚, 家庭教育缺失, 就连住所也不唯一, 哪天在奶奶家, 哪天在妈妈那里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学习成绩不好, 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干扰他人学习, 不遵守纪律, 心理黑暗, 是班级的“头痛分子”, 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学生”。针对他的特点, 我对他比别的同学更为关心。我想对于他的教育, 给予关怀、表扬、鼓励比批评、谴责可能更有效。一次, 他的语文考试考了62分, 我们班还有5个人是不及格的,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和他说:“你都没怎么学习, 这次语文考试又不简单, 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不错啊!如果你能再多下点工夫, 再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 你的成绩会进步显著的。你是一个很聪明懂事的学生啊。”虽然表面上他还是对自己没信心, 也没有决心, 但是看得出来她还是很开心的。以后的几天里每天中午都看他拿着语文书在那里看, 早读也比以前认真多了。在接下来的一次单元考试中, 他竟然考了81分!
他也比以前遵守课堂纪律了, 班长竟然有一天提醒我:“老师, 你应该表扬伍亮了, 他现在都不怎么讲话了, 也学习了.”在同学的眼里他进步了, 说明他真的在纪律和学习上有了进步.
案例四:察言观色, 排解学生的烦恼
严新同学是班级的班长, 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但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下降了, 由原来的前5名已经降到了10名左右。而且期中考试后她的听课状态也不好, 没有精神, 很疲劳, 很虚弱的样子。为此, 我与她以及她的家长都进行了沟通, 原来她有一件事情耿耿于怀.艺术节上, 为了班级能取得更好的荣誉, 最后决定让他放弃多人朗诵这个节目, 去参加迎奥运现场征文比赛。她尽管也拿了三等奖, 但还是为自己未能参加朗诵而不悦。这样的情绪影响了她, 以致于期中考试成绩下降.还有就是期中考试以后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一个月都有月经。这也导致她情绪不稳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了解了这些情况后, 和她象朋友似的聊天, 开导她, 激励她, 帮助她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在后来的单元考试中, 成绩在逐步的回升。以后她也能经常的和我沟通, 包括学习, 工作, 生活上的事, 她也对我们班级的管理倾注了更多心血和承担了更重的责任, 并且无怨无悔!实际上,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和敏感的, 需要老师的呵护。有时,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能引起学生内心很大的波澜, 应及时发现并及时交流。老师为学生排忧解难, 就是除去影响他们成长的杂草, 这更需要注意细节。
案例分析以及反思
一个人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 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大人是这样, 学生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不会掩饰, 在他们的言行中, 多的是真实, 少的是虚伪。我们只要能从小事出发, 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去解决问题, 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展现出他原本善良纯真的一面。那些“坏学生”、“差生”, 老师往往很难发现他们的优点。但我们只要用爱心去体察, 用公正的目光在细节中去发现。原来他们闪光的一面, 连我们许多优秀学生也不及的。的确, 每个学生都有品德上的至高点, 我们往往缺乏发现, 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细节。
涓涓细流能汇成滔滔不绝的江河。春雨虽细, 但正是那无数细细的雨点滋润着万物, 换来万紫千红的春天。让我们在琐碎而平凡的教育工作中, 一如既往, 坚持到底!
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永远属于注重细节的人。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也一直以这句话来鞭策自己。班主任工作平凡而复杂, 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所说:“大量的工作, 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
细节 篇9
关键词:细节,教育,处理,人格魅力
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自然、真实,教育问题是一个艺术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适时地教育,适度地关爱,尤为重要。正所谓,水滴虽小,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细节虽小,可以体现教育的智慧。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教育更应该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一、认识细节
细节即细微之处,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情的成与败,往往是由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对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事情就是这样: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坏了一场战争。一个班级也是如此,个别同学身上的不良品德及习惯会损害整个班级的利益。
二、关爱细节的重要性
古人云,阅人以微,说的是要从细微之处去认识一个人。一个学生初次见面,便能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说明他热情好交际;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表明他可能有什么心事或者性格较内向;一个学生,如果衣冠不整,说明他是一个懒散或不拘小节的人。
在新生入学报名家长会的那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从前门没喊“报告”直接走进教室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喊报告,再进来一次”。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同学,欢迎你来到162431数控加工中心学习,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喊“报告”,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后来听家长说,就开学的第一件事,让我们觉得你挺严格的,很注重细节教育,连门都不能走错,交给你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随后的班级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同学们都很配合,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这一切良好的开端可能与我开学精心地给他们上的那一课有关吧。
开学已经三周,学生多多少少会犯一些错误,存在一些问题,在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也是从细微处着手,并向学生阐明:老师对事不对人,我只对你所犯的错误作出处理,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处理只意味着对过去的终结,并不是对今后下了定论,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你明白你为什么错了,是为了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还得你自己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处理问题的坚决,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处理问题时的良苦用心。
要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关注班级管理中的细节,从小处着手,从简便易行的地方做起,既能提高工作的达成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生活中的细节展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我觉得生活中的不少细节就是班主任展现人格魅力的大好机会。比如,随着大课间跑操的音乐声响起,身为班集体中一员的班主任,在烈日下和学生一起喊着响亮的口号、踏着较为整齐的步伐一起跑操时,学生对班主任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魅力值自然就升高了。还有平时在准备上课前先收拾一下讲台,保持讲台整洁卫生,这些小细节学生看在眼里,其实对学生的触动还是蛮大的,其中一个学生在周记上就写道:“老师,看您那么讲究卫生,我打扫教室的时候丝毫不敢马虎。”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父母,这时班主任就要在生活的细节中多多关心他们,季节更替、寒暖变化,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提醒;用爱心与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开学的第一个月,每天晚自习熄灯前,我都会去宿舍看看学生睡了没,提醒晚上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被子盖好;前两天天气突变,学生小杨感冒,来办公室请假,我摸了摸他的额头,把他的衣领拉紧了一些,还说:“平时要多注意身体,感冒了,多难受!”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他在周记里写道:“一股暖流从我心中流过,我感受到一种母亲般的关爱。”能与学生多一些沟通与交流,以此心换彼心,投之以桃李,我们将收获一片爱的天空。这会让学生感到师爱如山,铭记师爱的博大。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让他们懂得师爱的可贵。
细节无处不在,它应该像海绵中的水,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关注细节,生活才能如海绵一般饱满和充实。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关注学生的细节,通过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使他们成为阳光大气的中国少年。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班主任其实好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9.
细节 篇10
一、信息技术课前准备细节化
信息技术课程现代化气息浓厚,声色影音灵动新鲜,大部分学生比较喜爱这门课程。因此,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鱼贯而入微机室,然而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学生都整齐坐在座位上了,教师还在收拾教案,合上电闸,打开软件等慢悠悠地进行一系列操作,这些应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准备妥当。教师的课前准备让学生的兴奋情绪在一进门就体验的持续中更为高涨,从而为接下来的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上课铃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起立,然后互相问候,坐下之后,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机操控过来,并进行主导型课堂。这样的润物无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一节课在合理有序、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信息技术课堂语言细节化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专业术语较多,概念性很强,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记、去学,更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不仅仅需要规范化,更需要细节化。在现实授课当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在意这些规矩,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副科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一般都敷衍应付,机械化地指导学生练习,语言不规范化和不细节化,最终造成不科学传授的后果,让学生不能准确认知。比如把“单击鼠标”说成“点一下鼠标”,把“滚动条”说成是“拉动条”,把“输入”说成是“打字到”……这些被生活化的语言虽让学生看似容易理解,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造成专业化的阻碍。再比如一些快捷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多点拨、多说,学生才能记住。若一味简化,让学生进行一般操作,便会耽误许多时间,对快捷方式的掌握也越来越不熟悉。这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就形成语言细节化的良好习惯,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完成专业化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课堂操作细节化
操作演示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形象化体验,在视觉刺激下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本就是以操作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准确到位的演示会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有些教师对于操作演示过程缺乏严谨的态度,示范演示时比较随意,不尊重教材,也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不顾及一个操作完成的实效性。比如在讲授“Power Point”时,如何设定自定义动画的环节,教师一味自己熟练操作,缺乏细节化的讲解,然后就让学生去独自操作,学生一知半解地进行自主探索,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再进行询问,不仅耽误时间,还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打折扣。再如在讲解“细节表格数据图形化”时,教师在何处建立图形、建立何种图形、如何设定,都要详细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无论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还是视觉欣赏角度来看都应规范细化,不可敷衍,努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在讲授“电子邮箱的建立”时,邮箱地址随意起个数字作为名字,又不善于记忆,最后在建立的各个邮箱当中“游荡”好久才找到想找到的内容,这些都属于专业素养不过关的问题。若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最终只能让学生也手忙脚乱收场。因此,教师对于操作演示环节应提前进行精心准备,讲求速度,认真讲解示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获取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四、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细节化
任务型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兴趣激发,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催化剂,不仅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获取能力,更让他们在科学积极化的氛围中完成任务。教师对任务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科学合理地给予一定的情景,操作性要强,让学生在愉悦渴求的状态下进行任务操作。任务设定要环环相扣,要求具体,步步为营,尽量不一步成棋。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具体设定,不可不顾他们的认知水平来擅自定任务,难易度把握不准,会让学生对任务不重视或打击其积极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时间上的要求,发挥任务真正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分组任务:“现实生活当中你知道信息技术对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有收集资料的,有整理校对的,有总结核实的,最后有形成材料的,这样的任务细化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能积极团结地为本组出一份力,最终任务完成得高效而富有实际性。
五、信息技术课堂机智细节化
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在课上总是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意外,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乱发脾气,这样只能体现教师自身的修养不足,对实际问题并没有任何解决效果。首先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对学生的作为要从容应对,运用教育智慧,在脑中快速想出解决方法与应对语言,杜绝简单粗暴。高中学生自尊心强,教师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对他们轻易定罪,应首先持着相信他们的态度去处理、沟通,要善于在言语中拨乱反正,将问题在润物无声中化大为小,化小为无,这样的教师才会是受人尊重的教师。比如教师在布置操作任务,让学生自由实践时,发现有个学生在玩游戏,这时教师可故意向他走去,他察觉到会主动关掉,然后目光碰上教师责备但信任的目光,他会在心里有所触动,便会下决心以后不再贪玩走神了,这样比一场狂风骤雨的效果要好得多。用暗示语言、眼神、态势语等来化解师生之间本可以避免的冲撞,从而达到和谐、愉悦、融洽、高效课堂的目的。
六、信息技术课后延伸细节化
学生退出机房时的细节习惯教师也要注意。教师可用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每日收尾情况,并进行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教师以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越来越习惯化。这样,达到了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课堂毕竟受时间限制,有时候一些任务不能在课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细节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求一些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课后完成作品。在将半成品上交之后,利用移动U盘进行保存,在课后继续操作,直至完成,然后利用邮箱发给教师,最后教师在下节课的时候提醒自己记得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以保证课堂实施的完整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由于部分教师在细节化课堂上不能做到位,进而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不重视态度。细节决定高效,细节应贯穿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日常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能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利用细节,最终在细节中获得高效率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学习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其尽情展现生命活力,让课堂内容传授精彩纷呈,让课堂习得高效优化,一切,决定于细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效,从一朵花里可以看到天堂,从一粒沙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细节不容忽视,细节可以成就大业绩,可以起到大作用。教学中的细节更是不可小觑,它考验着一个教师的用心程度和睿智习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应在细节处入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实际操作来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以身作则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细节 篇11
【关键词】学习过程管理 自主学习 创新
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是学习过程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与实践者,学生学习过程的严谨与努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就注定了考试的成败。因此引导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将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的管理中如果忽视了学生,那么我们的管理就不会有多大收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对学习的时间缺乏有效计划,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缺少思考,对自主学习效果缺少检测,学习效果甚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好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管理是有一定时间和范围限制的,但学生的自我管理却是长期和有效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知道做好学习过程管理的好处,明确学习过程管理的要求,掌握学习过程管理的方法,那么对于学生实践学习过程自主管理,提升学习效率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逐渐由老师的被动管理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监控与管理,从根本上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重要的。我们不仅仅要做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管理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强烈干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双十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容、自主管理学习过程、自主检测学习效果、自主反思学习漏洞。如果能够按照以上要求给予学生长期的引导督促,做好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过程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重点在于课堂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如果我们忽视了课堂效率的提升,而布置大量的作业占用课外时间,这样做无异于是给学生加上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要严格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规范,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们要规范学生课堂学习的行为,强力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抓住课堂做好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指导并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认真阅读、记好课堂笔记、落实课前预习、按时规范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注重尝试回忆、有效整理错题、做好单元小结、争分夺秒提高效率,从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做到“勤于课前,懒于课堂,思于课后”,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收效在于坚持
由于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几乎为零,因此我们要想在短期内培养建立起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是很困难的。面对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坚持,我们知道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很好的落实,那永远变不成做法,再好的做法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坚持,那永远成不了习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我们每天对学生复习与预习的检测,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面对面批阅作业、进行试卷分析等等,这些都是督促学生做好学习过程自主管理的很好措施。但是我们很少有老师能够把它长期坚持下来,常常半途而废,这导致我们几乎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到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折不扣的落实管理的细节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五、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提升在于创新
细节 篇12
我以一则网上视频作为训练内容, 进行“细节描写”习作专项训练尝试。视频主要讲一个小女孩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哥哥一份惊喜, 义无反顾地剪下了自己的头发送给哥哥。短短43秒的视频, 主题凸显, 情节生动, 深深感染着学生。然而学生的初次习作就像预料中的一样:篇幅冗长, 笔墨均分, 乏味而平淡, 就像一篇流水账。我的执教过程就是以学生习作为例, 从精心锤炼字词、巧妙抒情、巧用修辞、围绕主题等几个方面介绍细节描写的方法。现采撷课堂中的几个亮点与大家分享。
1. 细节描写有主题才有意义。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 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 为写物而写物, 那就毫无意义。选用典型细节, 选择最佳的“点”进行细节描写, 这样才有利于突出文章主题, 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抓住最打动人的镜头来说一说。学生们有的说从小女孩凝望的双眼中读懂了她的神情;有的说从她看着自己的秀发犹豫着要不要剪下去的动作中明白了小女孩的内心想法;还有的说从她开门见到父母带着哥哥回家的笑容中, 似乎听见她在说些什么……显然, 学生们将目光聚焦在了视频中的几个凸显镜头上, 也依稀触摸到了小女孩的内心。由此可见, 细节描写必须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匠心独具的写作行为, 只有“点”到位, 才不至于跑题和偏题, 接下去的具体描述才有意义。
2. 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 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教学中, 我先引导学生聚焦小女孩对着镜子剪头发这一镜头来谈一谈哪几个细节与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学生们提到小女孩照镜子、犹豫、剪头发、兜头发等一系列动作细节很明显, 尤其是“犹豫”这个特写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如何对这个“动作点”进行描写呢?我告诉学生, 要写好细节, 就要先学会在头脑中播放“慢镜头”, 把连续动作分解开, 把动作细节延展开。从学生们聚焦此“动作点”呈现的例文来看, 教学是有成效的。一个学生写道: “小女孩望着镜子中的自己, 摸着自己那美丽的金发, 似乎十分留恋。她终于收回目光, 垂下了眼睑, 操起剪刀, 将头发一缕一缕地剪了下来, 兜在衣服上。”正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细节描写要做到“细微”, 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 有时可调动多种感官。唯有细节生动形象, 文章才能血肉丰满。
3. 细节描写有修辞才显生动。运用修辞手法, 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教学中, 我让学生就其他几个镜头进行试写、修改, 细腻的文字就从学生的笔端倾泻而出:“我把头发给你, 你的病就会好了吧……”小女孩笑着把头发递给了哥哥, 她的眼神中溢满了浓浓的欢乐, 嘴角的弧度自然而美丽, 露出洁白的小虎牙, 脸上的笑容仿佛一朵盛开的鲜花。小女孩的单纯掩盖了她对病痛的认知, 却又撑起了一片亲情与爱的天空……恰当的修辞手法等描写技巧的运用, 把学生的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了出来, 使语言更富形象性, 情感更浓烈, 主题也更凸显。
【细节】推荐阅读:
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1-16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之细节致胜11-26
细节改变07-20
城市细节10-16
细节体验10-18
细节信息05-12
细节增强05-24
细节感悟05-25
细节入手05-28
细节关怀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