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方式

2024-10-10

活化方式(通用11篇)

活化方式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 但语文教学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 没有个性精神的张扬, 没有学生内心的愉悦, 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不协调等现象仍较普遍。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笔者认为, 应该努力探寻活化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 让语文教学充满蓬勃的生机。

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唤起学生良好的情感, 让他们始终处于学习语文的最佳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或组织一些趣味性游戏“串联”语文, 或创设故事情境“包装”语文,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如教学《克隆之谜》时, 在熟读课文后, 引导学生分别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多利”等, 先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本领, 再全班交流。这样, 变平淡无味的说明介绍为富有情趣的科学童话, 学生纷纷投入学习、讨论、复述之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趣高涨,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问题化。这里的语文教学问题化, 是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探究精神, 简单问题自己解决, 稍难问题小组解决, 复杂问题讨论解决, 深刻问题多渠道解决。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 初步感知文本后, 激发学生提出疑问, 然后通过交流, 帮助学生将问题分层梳理。为什么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为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这类简单问题自行解决, 当场解答。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算得上伟人吗?等等, 这类稍难问题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语言、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为什么写爱因斯坦不会生活, 穿着马虎这些缺点?这类复杂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捕捉人物特有的神态、语言, 展开辩论来解决……这样, 从问题入手, 潜心会文, 领悟人物品质, 既学习了课文,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还习得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语文教学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生活中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有意义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师应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 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语文、“学”语文, 真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这样“身临其境”地学语文, 学生不会产生突兀的陌生感, 而会有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教学《春联》时, 先从学生熟悉的春节习俗出发, 引导学生描述贴春联的情景, 接着激发学生联想贴春联的生活画面自读自学课文, 然后放手让学生体会、模拟文本意境, 联系生活经验描绘春联所展示的画面, 给不同身份的人贴上合适的春联, 对对相应的下联, 收集熟识的对联。这样,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学习“现实的语文”。

语文教学活动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 教师不能对语文教学持静态的观点, 简单地把语文学习看成知识的积累, 而应持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观, 把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扩大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简言之, 就是将语文教学看成师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如教学《咏梅》时, 在学生感知梅花高贵品质后,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读一读”, 或“画一画”, 或“唱一唱” (有关的歌曲) , 或“写一写” (用钢笔或毛笔写喜欢的语句) , 或“讲一讲” (相关的故事) , 这些实践性的活动, 拓展了课堂时空, 开发了课程资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语文教学合作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有深度的阅读难点, 分小组探究, 各负其责地进行互助性学习。学生之间既应各抒己见, 敢想敢说敢问;又应认真倾听他人的交流, 当学生的见解与众不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同别人独特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 善于吸纳他人意见。这样, 语文教学就成了全体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如教学《孔子游春》时, 文中孔子对水的论述有一定的深意, 一个学生很难对水的每种品质都有深刻的感悟。此时展开小组合作, 看哪一组想得全, 悟得深。小组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 互相取长补短, 裨补缺漏, 增益提升,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种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既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 又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还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实用化。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 才会有利于学用结合, 课内外结合, 校内外结合, 进而显示语文的价值, 展示语文的魅力。因此, 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融语文学习于生活之中, 于社会之中, 于人生之中。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写鸟的天堂鸟多, 是因为那儿的老百姓保护鸟, 不允许随便伤害鸟。为此, 教师应相机渗透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环保的重要性。这样, 利用教材的一些有利因素,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施教学, 能激发学生走向自然, 走进社区, 去参观、调查、采访, 尽可能多地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语文, 才能激起自身的学习情趣, 丰富自我的学习生活, 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 进而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 活化语文教学的方式很多, 而上述策略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交叉重叠且相辅相成的。只要教师心中有“课标”, 脑中有文本, 眼中有学生, 就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活化方式 篇2

脉冲氧活化测井发射中子的两种方式

在脉冲方式的氧活化工作模式下,控制中子发生器发射中子的方式有两种:控制中子管阳极高压或控制中子管靶压.文章对适用于脉冲氧活化测井的两种发射中子的.方式进行比较.

作 者:李金龙 郭起和 佟岩 张玉芹 Li Jinlong Guo Qihe Tong Yan Zhang Yuqin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十一大队,黑龙江,大庆,163153刊 名:石油仪器英文刊名:PETROLEUM INSTRUMENTS年,卷(期):23(5)分类号:P631.8+17关键词:氧活化 中子发生器 脉冲时序 阳极 靶压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方式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1-02

地理学研究人类生活的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界关系,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初中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地理知识,如何通过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带有生活化色彩的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地理值得我们研究。对此,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施,谈谈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学习地理。

一、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点滴学习

新课程更注重课堂内容的预设与生成,强调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然而事实上教师经常回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无语于学生的“无知”。其实,这往往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旧知还未和所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我们与其苦恼,还不如沉下心来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将旧知识和已有的体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将知识的“硬水”软化为可以饮用的“软水”。熟悉的生活体验,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将师生己有的体验引入课堂,既包括生活体验,也包括其学习体验,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生活体验,例如观察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夏雨冬雪,昼夜长短变化等等。学生早己习以为常,却不知道这正和地球的运动状况有关。如果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引入这些生活体验,那么这些相对比较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就变得富有生机,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其中。

二、教学方式做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沟通地理与生活的平台。教师对学生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素材进行提炼处理,以此构建学习情境,能够将陌生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拉近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气温分布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家住海南的小明,寒假期间去东北的外公家玩。设想一下接下来在小明身上会发生什么事?(不断添加衣服)为什么呢?(冬季南北温差大)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过渡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了。接着继续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暑假到了,小明还想到外公家去,这一次小明主动带了厚厚的衣服。他带衣服这事,你怎么评价?(1.聪明,寒假时冻怕了;2.不用带厚衣服,夏季普遍高温)。

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创设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抹平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鸿沟,使学生产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学完中国气候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海南的小米想自主创业,在当地开一家羽绒服专卖店,你觉得这个创意怎么样?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该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征。生活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动态画面组成,结合这种状况,生活化教学要以一个个活动为载体,将静态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初中地理新课程也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生活化教學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如,让学生用乒乓球、铁丝、橡皮泥手工制作地球仪,动手实践更能促进学生对地球形状以及经纬网性质的理解;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时,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中国省级区划拼图,同时教师就具体省份请熟悉情况的同学进行点评,再在班级组织拼图比赛。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考虑到学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设置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或谜语,在课堂上进行有奖竞猜。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省级行政区以及行政中心,收集了网络上相关的谜语如太阳下山(山西)、夸夸其谈(海口)、大吵大闹(南宁)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还可以让同学们开动脑筋,进行自我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氛围做到“生活化”,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首先,师生关系和谐,形成良好氛围。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放松,能抛开顾忌,根据理解,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体谅,适时的鼓励,恰当的点评,又会反过来调动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欲望。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的是愉悦的、成功的体验。学生往往会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彼此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其次,创新教学“语言”,营造良好氛围。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得体。生活化的地理语言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谚语、诗歌等。如有关天气预报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因为彩霞是阳光照射在云朵上散射形成,朝霞出现说明日出东方时,东侧无云,西侧有云,能对光线散射,霞光越深说明云层越厚随着时间推移,云朵会移到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容易形成降水,为防被雨淋湿,不要出门;晚霞出现,说明观测者西侧无云,否则光线会被云遮住,也就看不到晚霞了,没有云,自然降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由此可见,民间的一些言语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诗句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描述的是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植物差异,实质是说明气候的差异,这里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些生活化的地理语言,拉近了地理和学生的距离,将他们带入美好的地理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第三,运用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氛围。现代化多媒体,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显得直观具体。而且,多媒体将声音、视频集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耳朵、眼睛和大脑一起参与学习。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黄河一节时,播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音频的同时展示一组反映黄河地区景观的图片,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总之,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课程理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应将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与地理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耿夫相.追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12(24)

[2]刘福香.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J].学周刊.2012(23)

[3]王海丽.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 2011(07)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探究 篇4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很多时刻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再忽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轨道,要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社会活动,积累生活经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1.现阶段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要求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如今数学知识已经完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高度的限制使他们并不能将数学知识完整无误地运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判断应该用哪一知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对教师又过于信赖。因此,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想到教师是怎样做的,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主动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的要求

近几年来,教育家们对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教材中,对知识的编排更加趋向实用性,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而教材内容的变化,就更加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

3.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没有突破,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道具都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目标的要求。听取教师的讲授内容仍然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理论的时间几乎占据整节课,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就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因此,想要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建议

1.营造恰当的生活化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思考,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更贴切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营造跟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进行西师版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在最后结算时,教会学生先分别用每种物品的单价乘以所买的个数,之后再将每种物品的价钱相加,就是需要付款的金额。在这样特定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能亲身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加强实践活动

正确的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提高学习的准确性。例如,在西师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调查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让学生先在“看书、听音乐、看电视、进行体育活动、其他”这几个选项中投票选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在全班同学都进行投票后,根据每个选项的人数差异,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调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深入地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用法以及形成过程,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相似的情况,学生就能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地运用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生活化是实现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将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此种教学方式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会将一些与课本知识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强行地带到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正常的学习思路受到干扰,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促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还需要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不能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趣味性。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加以探究,给所有小学数学教师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杨步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 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贯彻教学方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教师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为高中政治教育多样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生活化

传统政治教育方式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生活化教学保障。

二、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知识的实践价值,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无法把所有知识都应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知识涉及文化、哲学、经济等领域,这与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獲取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三、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但是我国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却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有效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生活能力。

四、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决。

五、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生活化

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先进化、现代化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贯彻了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的方针,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生活化育人精细方式的探究 篇6

关键词:生活化,育人,策略

新桥中心学校创办于1918年2月, 前身是“福建省立长汀乡村师范”的附属小学。这所学校是根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办学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乡村师范成为革命的摇篮, 许多师生先后走向了革命道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亚光、童小鹏、何廷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历年来一直从事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本着传承历史、发扬传统的立意, 学校认真践行“陶研兴校、生活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做到精细化管理, 生活化育人, 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一、传承文化, 促进生活育人环境精细化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我校传承校园多年文化积淀, 精心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生活教育校园文化。一是精心打造, 彰显学校文化内涵。为了凸现乡师的革命传统和学校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渊源, 我校建立了集校史室、荣誉室、陶研室为一体的“陶研展室”。同时, 对每一幢建筑楼进行了命名:“行知楼”得益于“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1]的学习真谛。“博爱楼”从“爱满天下”[2]中得来。“师陶楼”, 表达广大师生以陶为师的意愿。“求真楼”, 来源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的名句。“荣兴图书楼”是原省立乡师校长阙荣兴的子女以父亲名义捐建而因此命名。二是分区布点, 展现校园文化景观。校园分区布局, 划分为运动区、乡师旧址群、生活区、教学区和后山阅读学习区等五个区域, “运动区”简洁大方, 布置了“我运动, 我快乐, 争做行知好少年”的大幅标语。“乡师旧址群”是按原貌修复的建筑群, 以“陶研展室” (原乡师办公室) 为窗口展现当年乡师光荣而不平凡的办学历史。“生活区”中的“桃园”寓意“陶园”、“桃李满天下”之意。“教学区”中的“百年古樟树”景点, 展现的是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后山阅读学习区”建有“思乡亭”, 为了纪念新桥旅台校友捐资建校的义举而建立的。师生登亭眺望新桥美景, 充分感受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以及感慨解囊、回馈母校的义举。师生们徜徉在生活教育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三是精雕细刻,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重新修建了师陶园, 在校园内种名贵花木, 给树木挂牌命名, 美化校园。在校园内适当位置摆放大石头, 雕刻“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等陶行知的名言, 打造了校园“石头文化”, 进一步营造了师陶、研陶的氛围, 提高了办学的品位。

二、以陶为师, 促进育人队伍管理精细化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全体教职工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师德风范为座右铭, 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情感去从事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一是建和谐。学校在强调科学管理的同时, 强调人本管理, 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重师德。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增强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从职业型教师转变为事业型教师。三是抓学习。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了《陶行知全集》、《八闽行知路》、《陶行知名言警句》、《陶行知教育理论及实践简介》等书籍供教师学习研究。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做到“五个一”, 即:读一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 记一本业务学习笔记, 选一个课改子课题进行研究, 上一节课改汇报课, 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四是练技能。要求教师做到“五练五结合”:“五练”是在完成训练作业中练, 在行家与名师的指导下练, 在课堂内有意识地练, 在课外闲暇时间自由练, 在开展竞赛、活动中练;“五结合”是岗位练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与教师培训相结合, 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 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确保了岗位练兵活动的务实开展并取得成效。

三、开展陶研, 促进生活课题研究精细化

为弘扬乡师办学传统, 我校在省、市陶研会的指导下, 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我校现正在开展三个省级课题研究:省陶研课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省课改课题“爱读会读, 知行合一”和“‘红土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求真’教育”等三个课题, 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研究, 实现教学做合一目标:

1. 扣紧特色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精心选题。

省陶研课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我校一直从事的教学研究, 也是我校创特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省课改课题“爱读会读, 知行合一”这个课题的确立依据是我校图书馆为省示范图书馆, 有藏书3万余册, 让学生爱读会读, 达到知行合一。“‘红土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求真’教育”课题, 是根据陶行知教育思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而确立的课题研究。

2. 建立教研网络, 全员参与, 务实研究。

中心校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构建了“中心校—完小—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教研网络。中心校把三个课题分解成多个子课题, 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和特长选取课题进行研究。中心校下属的五个完小也根据实际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与中心校同步进行, 做到既独立又统一, 整个中心校校校联动, 教师之间人人互动。

3. 注重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

课题研究的最关键一环就是成果的总结提炼, 我校“‘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这个课题, 总结形成了“试·研·创”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试做 (生疑) —研做 (假设、验证、归纳) —创做 (应用) ”教学模式。该研究成果在《生活教育》杂志2013第12期刊登。“‘红土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求真’教育”课题, 学校在研究过程中, 编辑了低、中、高三个年段, 每个年段分上、下两册共六册的“求真”乡土教材《行与知》供学生使用。

四、教人求真, 促进生活课堂活动精细化

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我们充分利用大课堂实践陶行知的“六大解放[4]”、“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理念, 以陶行知“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育人观为指导, 开展了一系列生活育人实践活动。

一是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 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 在教学中取得生活中的钥匙, 适当做变形处理, 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它的基本思想是:以生活为中心, 将抽象的列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 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合作等学习方式得到学科知识。通过学生学以致用, 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如数学实验班总结了“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的教学经验: (1) 生活中找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生活中学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 (3) 生活中用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规范组织“行知学校少年宫”活动,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我校在去年秋季开始成立了“行知学校少年宫”, 设立了客家木偶、器乐、书法、美工、科技制作等13个活动项目, 其中客家木偶是学校少年宫的特色项目。学校科学组织少年宫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达到生活育人目的。主要做法是:

1.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实际确定活动项目。

学校设立的13个活动项目都是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及学校实际确定的, 这样便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2. 确定项目辅导员, 组建管理网络。

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有一到两个辅导员负责, 根据需要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 如客家木偶项目就聘请了两名校外辅导员。每两个项目有一个学校行政负责, 每四个项目有一个校级领导负责, 校长对整个少年宫活动项目负责, 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网络。

3. 纳入课堂教学的日常管理。

每周的二、四下午第三节和周六上午为学校少年宫活动时间, 学校把少年宫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 要求每个辅导员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每节活动课教案, 学生上课点名, 学校定期进行活动进度检查等, 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达到“生活育人”目的。

三是寓教于乐, 解放学生手脑, 提升社会育人效果。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在学校“行知少年宫”, 学校后山“行知实验园”实践活动外, 还把当地的养鳗场、远山果菜公司、敬老院、茶场等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 聘请校外辅导员,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做好四个环节:我“学”、我“说”、我“做”、我“写”, 学生由“学”到“说”, 由“做”到“写”, 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由身边的农村、农事感悟生活教育的内涵, 积极开展“争做小陶子”、“我为生活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同时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 组织学生开展诵“陶诗”、画“陶画”、作“陶歌”、讲“陶事”等活动, 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真、善、美内涵。通过引入陶行知思想, 借助学校图书馆和新建的乡村少年宫等资源, 我校还积极开展“争做小陶子”、“我为生活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达到实践育人、社会育人效果。

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只要我们把特色学校管理各项工作做细做精, 特色学校办学质量将不断提高, 办学内涵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活化方式 篇7

一、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在日常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一些固定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 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对写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入, 在写作时, 不知如何下笔, 加上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导致学生的作文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写作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生活, 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应当以抒发自身情感, 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为目的,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因此, 作文教学如果与现实生活相互分离,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自身的情感, 使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学生的思想逐渐钝化。这些现象的存在, 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虚假、文章没有灵魂。

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文章的创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作文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相互结合, 通过作文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表达出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实度, 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会观察生活, 就要保持一颗敏感和好奇之心, 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各种兴趣活动、学习生活、家庭趣事、社会见闻, 乃至各种新闻, 日常交流等, 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善于观察, 写作素材就如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如:初一学生《我的新任语文老师》 她, 一副眼镜, 一头乌黑的短发, 一身朴素清雅的打扮, 一抹迷人的微笑。她——我的新任语文老师。她拥有一副“火眼金睛”, 不管我们坐在下面干什么, 她一眼就会看见。她的眼睛非常有杀伤力, 只要我们不乖, 她不用说话, 一个眼神就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本分。她的脾气也似天气不可预测, 有时像白云一样温柔, 有时又像闪电一样可怕, 真是不可琢磨呀。再如: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 对“文明”的有关内容进行写作时, 在布置学生写作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文明现象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回想当时的情境, 回顾事件当事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细节, 然后, 提问学生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在写作时, 便可以对事物进行详细准确的描写, 可以将自己对此事的想法、思考表达出来, 再加上日常的修辞方法的积累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便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文章。

二、作文形式生活化, 从实践中感悟生活

要想帮助学生的作文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就要采用开放形式进行作文教学, 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进行写作。事实上, 目前存在的一些经典文章, 均是在自由状态下完成的, 即便是命题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也是冲破命题限制的。

学生进行自由作文过程中, 教师仍然要做出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参加不同的实践活动。然后, 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 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作文注重实践与反思, 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或原生态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反思学生真正提升思维品质, 提升立意高度, 提升写作能力。

生活作文注重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提高写作兴趣, 让学生自主参与, 在生活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 照顾孤寡老人;也可以组织学生野外游玩, 接触大自然的风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生活, 然后将看到的、听到了、尝到的、触到的记录下来。最后, 进行整合, 作为生活作文素材, 呈现出一派想写、乐写的良好氛围。学生以此作文往往性情所至, 不吐不快, 因而文笔朴实, 情感真切。有了生活实践, 有了生命体验, 学生的情感世界明显变得丰富起来。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感悟生活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 读书就是与智者进行面对面交谈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名人著作, 并结合日常生活对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写作的兴趣。学生对这些内容具有求知欲望, 便会主动的对其进行学习和思考,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底蕴。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个人经历。然后, 介绍各种名名著作者是在怎样境地下写出来的。学生了解后, 很容易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对其进行阅读, 并且结合教师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写作背景的阐述, 会不自觉的对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 对文章中内容产生感悟, 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再如, 学生对各种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领悟文章中一些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技巧等, 思考这样运用的巧妙性。学生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大量积累, 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

摘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 过于注重教授学生习作上的技巧, 使得作文课堂呆板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各个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采用“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作文,生活化作文,方式分析

参考文献

[1]卞传娟.破茧而出的美丽——“生活化作文”项目研究共同体的成长历程[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07:85-86.

活化方式 篇8

一、高校校园生态的内涵

高校校园生态是指与高校师生员工生活和发展相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 也包括各种社会环境因素。本文侧重于后者, 是指渗透于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教学工作中的人文氛围和精神特质, 是校园人群共同创造并遵守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 以及共同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校园生态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意味着大学校园生态环境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和渗透, 并对社会大系统具有能动作用。与此同时, 校园生态同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也存在着这种双向互动关系, 亦即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个体既可能影响着校园生态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同时又被校园环境影响和塑造。因此, 作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高校校园生态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大系统的背景下, 通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公平公正、包容发展的美好校园生态, 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二、高校校园生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校园生态建设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相比, 具有本源性、直观性、泛在性、无痕性等优势。这些优势既可避免传统说教式教育方式的单调乏味, 又如影相随, 能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

第一是本源性。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 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思想观念, 属于意识的范畴。因此, 物质世界即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群体, 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 思维敏感,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另一方面,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 极易受到生活环境的诱致而发生变化, 因此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无疑能够助推青年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其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主要在校园, 在他们的心目中, 校园就是社会的缩影, 也是他们感知、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 如果校园生态环境恶劣, 例如不守规则、不讲诚信、不公正对待等, 他们将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对社会现实的基本评判, 进而成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客观依据。而在主体意识日益张扬的当下, 年轻学生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无论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正面宣传引导, 都很难改变他们自己对社会、对党和国家宣示的价值体系的评价和判断。

第二是直观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观念层面的问题, 这种思想性的东西“是生活过程之中的, 不能离开生活场景, 是不能剥离, 不可抽象的”, 也不能规定“标准答案, 编定统一教材” (杜时忠, 1999) , 因而不能完全像知识性的东西那样, 单纯通过课堂教学、系统讲解教材来获得。然而在过去一个很长时期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热衷于向大学生传授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这种高调做派、反复说教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南辕北辙。而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一方面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诱致性, 对青年学生人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另一方面它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了可以“触摸”感知的真情实景。例如, 在学校的各种考核、评比、选拔中, 只要我们能够避免人情、金钱、权力等因素的干扰, 按照同一标准, 对事不对人, 就会使大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在这里, 抽象的价值观回归了日常生活, 看似空洞的理论说教一下子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信了。

第三是泛在性。据统计,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只有1/6左右的时间是在课堂学习, 其余都是大学生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美国闲暇教育专家J·曼蒂说:“无能力处理好闲暇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杀、趋从社会上不良行为以及其他种种变态疾病的主要原因。”[1] 因此, 在课堂之外如何引导学生正常支配闲暇时间, 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校园生态建设正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闲暇生活平台。校园生态建设客观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能够把课堂教育有效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实现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形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而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使得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 在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愿望的同时, 也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熏陶。

第四是无痕性。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无痕性。这种无痕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是刻意而为;二是接受影响是不知不觉的。这意味着, 良好的校园生态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和塑造是“无意为之”的。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刻意的规划和设计的痕迹, 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教育的滋养, 在习以为常的情景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 进而按照理所当然的生活要求获得人格升华。由于环境施加的影响和受教育者的接受都是在无意中完成的, 因而大学生不会产生抗拒或逆反心理, 由此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2] 。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生态建设

高校校园生态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并内化为稳定的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 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建设, 通过美好校园建设,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成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让学生陶冶其中并实现人格的升华。

第一,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牢固确立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应当通过校园规章制度建设, 保障校园里所有的个体对等地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 保障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充分的人格自由, 保障校园内的利益在各个群体和个体间得到合理分配, 使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并共享社会、学校发展进步带来的机遇。

第二,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人本精神。

学校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彰显人的尊严, 体现人的价值。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会和社团建设, 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三,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精神追求。

一方面, 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使老师成为青年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实校园生活内涵。

第四, 校园生态建设应当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文化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要能够尊重、包容每个个体的文化差异和价值选择;要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格, 尊重他们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要确立善待个体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怀校园里弱势群体, 创造条件改变他们的不利处境, 使每一个学生实现人格平等, 都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

摘要: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指以现实生活为根基、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 校园生态建设具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校园生态建设, 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极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方式,校园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美]J.曼蒂, 等.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J].叶京, 等译, 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51.

活化方式 篇9

1. 语言输出

在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接触目的语材料,获得输入。然后将所得信息与记忆中的语言模块和已有的知识相匹配、重组、理解,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训练的加强包括口头输出训练和笔头输出训练的加强。口头输出主要是指日常谈话、正规演讲和口译,而笔头输出训练主要指写作和笔译。就课堂教学而言,口头输出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话题讨论、短剧表演等途径来实现,而笔头输出则主要是与阅读同步的写作练习。

2.“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就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逐渐变得生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而不是累赘。那么,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呢?笔者对加强高职学生“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做了以下尝试。

3. 加强“生活化”的语言输出的途径

3.1 阅读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媒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为了增加学生的泛读量、扩大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往老师都会推荐学生阅读诸如“China Daily”、《英语沙龙》等英文报刊。多年来,笔者发现,这些报刊内容繁多,学生很难对内容做出筛选,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不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并且阅读的效率非常低,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China Daily”手机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平台。“China Daily”手机报可以说是一份浓缩的报纸,以新闻为主,通常包括weather, top news, hot words, language tips, laughter等内容,内容除了涉及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生活各方面外,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语言简练,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现在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通过学习“China Daily”手机报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可以真正做到以英语作为工具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新闻事件,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日常新闻常用词汇、新闻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背景和文化等。以往学生通常要到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或者到电子阅览室通过上网才能阅读到英语报刊,时间和地点都很受限制。现在学生是用自己的手机来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就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笔者是这样操作的: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和学生交流前一天的手机报学习。学生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者分享自己新学到的词汇或俚语,或者分享一个小笑话。实践中,笔者发现,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重点都不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学生不但理解了手机报里简单的新闻描述,他们还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相关的细节,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词汇或俚语,学生会尝试造句以做到“学以致用”。当然,分享笑话的同学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生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达到阅读和口语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可以体验输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3.2 口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亦是教学之本。真实反映生活的题材内容能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以高职高专英语精品教材《希望英语》为例,笔者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创造性地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以教材Unit 2为例,它的中心话题是家庭生活,笔者受热播电视情景剧《家有儿女》的启发,按照班级人数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模拟电视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与剧中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共鸣强烈,非常喜欢这部剧,所以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表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之余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家庭好戏。这个活动把英语教学内容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活生生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真实的语言交际,体验了“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3.3 听力教学“生活化”,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听与说、写、译等能力的结合。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虽然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都非常喜欢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相对被动,积极性也相对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笔者想,何不利用学生对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的兴趣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呢?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在生动、丰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多年来,许多教师也利用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来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形式单一,加之经典题材都不够新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辅助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给学生带来新鲜感。2008年是我们的奥运年,世界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就是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素材。笔者首先进行传统的“听歌填词”练听力,然后“朗读学唱”练语音,接着是“理解翻译”。英文歌曲形似诗歌,当中有些句子跟课本强调的语法知识是不一致的,如这首歌当中的“travel dream a thousand miles meeting in Beijing”就是一个例子。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歌词按照正规句法结构把句子进行改写并翻译成中文,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锻炼了翻译能力。最后把“歌词拓展”作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奥运会的内涵的理解和老师的提示问题如“Why it is said‘we are family’?”“What does the‘dream’refer to?”“What are we going to do in Beijing?”等,把这几句简单的歌词加以拓展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一来,一首英文歌就实现了听、说、写、译能力的训练。英文电影的选择也应具有时代感。2008年里,Kongfu Panda对学生来说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电影情节幽默、语言生动而简练。笔者在给学生欣赏该电影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记下一些经典的“生活化”的对白并模仿对白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然后把对白翻译成中文,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白片段进行模拟表演。以下是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一些经典又实用的对白,语言简单,符合高职学生的水平。如:There are no accidents.(一切都不是偶然。);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何必躲呢,躲不过的。);Yes, but no matter what you doThat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But you will get a peach. (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 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You cannot leave, real warrior never quits. (你不能走, 真的武士决不会退却。)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s special. (认为它特别, 它就特别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记忆也特别深刻, 当然也迫切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时, 在生活中主动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就不再那么被动, 而是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4. 结语

语言来自生活,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实践于生活。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方式——“生活化”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输出,有效方式,“生活化”,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刘艳林.高职英语教学应走实用英语之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 (03) .

[5]宋金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8) .

活化方式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以及在生活中的政治思考能力,使高中生能够熟练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贯穿政治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方向,高中教师切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教材的固定理论知识点,而是要注重政治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与沟通,以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改进,进一步丰富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念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深刻要求,是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产物,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跳出政治课本知识点,高度融合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接受课堂知识点,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政治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深化了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中心思想与教学重点,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深化与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们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实践问题

1.教学方法实践问题

随着多种教学方式的逐步贯彻与实践,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分层教学、主体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等多种高效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往往只能在形式上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却在方法的运用环境与针对性上具有较大问题。比如,在电子白板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只是在教学课堂上运用了电子白板这一教学工具取代黑板、粉笔,而在政治教学资源的优化上却缺乏教学创新与突破。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往往将教材内容知识点置于电子白板上,继而进行传统的单向知识传输,忽略与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流于新型电子白板教学形式,而缺乏教学本质的提高与改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仍一蹶不振。

2.形式化明显

尽管高中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向高中政治教师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并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督促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实践,但是笔者在高中政治课堂考察过程中发现生活化教学理念仍然流于形式,而在政治教学质量上难以实现进展与提高。在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生活化教学措施单一,教学生活化模式较为死板、落后,且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探析与研究,无法对学生的政治学习状态而采取恰当的教学生活化措施与策略,使得高中生对政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缺乏学习兴趣。且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生活案例的选取上缺乏教学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生活案例与政治理论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高中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几乎超出了高中生的生活范围,课堂互动程度较低,不能根据政治教学重点进行生活化教学,造成教学生活化体系错乱,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教学评价性差

高中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在对学生政治学习的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政治成绩考核,而对高中生价值观念、知识体系与人格素养的考察较为缺乏。不完善的政治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被大大减弱,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也深受限制。

三、教学生活化方式

1.使用生活化元素

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紧密贴合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与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生活成长环境来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高中生创建熟悉、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掌握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理论定义与性质背景等等。从新版本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编撰与重点方向把握方面可以看出政治教学更加着重于对学生政治生活素养的锻炼与加强。因此,高中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探索生活元素,将其与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不断推进教学生活化。

2.实行开放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切不可局限与课堂教材知识点的传授,要想获得较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实际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进一步了解政治知识,搭建理论与生活间的教学平台。

比如,在政治教材市场与价格波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摆脱传统政治教学课堂的束缚,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百货市场,让学生们了解市场的涵义,不仅从表面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感知空间,还在具体的物品买卖中让学生们懂得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对价格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开放教学实践,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被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推动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师可在课堂上推动实践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接受、掌握与运用。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与社会生活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在实践教学设计模式下,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理论与生活间的关联与运用。

四、结语

高中政治课程具有思想教育重要性,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针对当前教学问题进行模式探索与改进,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娜.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

[2] 徐慧珍.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思考[J]. 教师,2011(4).

活化方式 篇11

一、坚持情境交融, 情由境生, 让自主学习内化为自觉要求

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力量之源”、“思想根基”。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学习活动阶段, 内在情感易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出现学习活动的波动性、曲折性。浓厚、适宜教学氛围的创设, 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心灵”注入“蓬勃活力”, 能够为学生能动学习增添“强大动力”。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和情感发展规律, 设置具有较强情感激励作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充满激情”、“带着愉悦”, 主动进行学习、探知活动。

以景促情的教学方法, 在促发学生内在能动潜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情感上有具体、广泛、深刻的应用。如在“四边形”知识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特点, 设置出现实生活中的“测量不规则四边形土地”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主动思维的内在潜能“激”起来, 主动探知的欲望“挖”出来;又如在“轴对称图形”知识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设置“大写字母的26个英文字母中, 哪些字母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你能写出3个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汉字吗?”启示性、趣味性问题情境, 从而将学生学习“敏锐区”有效刺激, 自主学习成为自我内在要求。

二、重视学法指导, 以题为媒, 让自主学习借助于方法支撑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能, 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效能提升的重要方法保障。问题案例的运用, 为教师“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的实现, 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 应将解题方法策略的传授作为首要根本人物之一, 设置具有典型、概括意义的问题案例, 让初中生在探析问题、解答问题、归纳解法的过程中, 借助于教师的有效指导, 实现解题方法, 学习要领的有效掌握, 为自主学习活动开展提供方法保障。

问题:如图, △ABC中, DE//AC, EF//AB, ∠BED=∠CEF, (1) 试说明是等腰三角形, △ABC (2) 探索AB+AC与四边形ADEF的周长关系。

在该问题教学中, 教师采用“学生自主解题, 教师适当指导”的“洋思教学法”, 将整个解题过程交由学生个体进行完成, 学生在自主分析问题条件内容中, 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哪些方面的数学问题, 解答时可以采用“图像观察法,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进行解答, 这时, 教师对学生自主解题过程及方法给予肯定性的积极评价, 让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 同时, 与学生一起开展问题解答策略的指导活动, 指出:“解答此类问题案例, 应构建等量关系, 找寻符合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内容, 同时, 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构建符合问题要求的等量关系, 从而进行问题的求解”。最后, 师生进行该问题案例解答策略的总结归纳活动。这一过程中, 学生既有自主解题的直接经验, 又有教师指导的间接经验, 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

三、凸显双边互动, 以辩促思, 让自主学习转变成良好习惯

教育学指出,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养培树的双边互动发展过程, 双向性、互动性, 是其根本特性。双边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能够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展现和学生主体特点的发挥, 提供实践和展示的契机, 更便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凸显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 开展具有双边互动特点的辨析问题、评价问题活动, 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反思和自我评价活动, 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和他人指导中, 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如在教学活动的反馈提升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解题活动过程、学习实践表现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辨析活动,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个体的反思评析活动形式, 对解题过程能够有正确的掌握, 解题习惯能够有效的树立,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形成。

上一篇: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下一篇:绿色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