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2024-09-01

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共5篇)

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密集,消防部队所担负的防火和灭火任务日益繁重,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充分提高消防部队的防火和灭火能力,各地方政府对消防部队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日益增加。然而在消防装备的实际采购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消防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监督工作是值得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消防装备采购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消防的资金投入日益增加,但是我国的消防装备和消防能力仍有待于提高,这种局面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消防装备的采购过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消防装备采购审计存在的风险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质量问题

消防车辆是主要的消防装备之一,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队的灭火速度和灭火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消防车辆采购中却存在着大肆购买非标消防车辆的问题,这些不符合标准的消防车辆大都来源于非正常厂家的自制或改装,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存在较多的隐患。此外,由于个别消防部门吝惜消防经费的使用,在消防装备的采购方面大打折扣,导致消防部队的高精尖装备严重不足。这些都导致所采购的消防装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大大限制了消防部队的消防能力的发挥。

(二)价格问题

在消防装备的采购过程中,有些消防部门没有指定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再加上采购的流程制度不够完善,往往导致采购人员以很高的价格买来低配置和低质量的产品,给消防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近年来材料和能源等价格的飙升,引起了消防装备的价格也呈现一路上升的趋势,因此消防装备的采购遇到了价格的难题。一般情况下,由于个别技术的短缺,我国的有些消防装备依赖于进口,而进口的消防装备往往存在技术垄断,且进口周期较长,这样就很容易因为汇率的波动使得最终的购买价格过高,而且对于进口装备的使用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这样也引起成本的增加。

(三)采购管理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消防装备的采购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采购的流程不够规范和完善,决策、采购、审计和验收等环节没有实现独立和分离,也没用有效的监督机制。其次,采购的随意性比较大,消防部门对于消防设备的采购往往不会事先安排好完整的采购方案,这样就导致采购活动不系统,零散的小额采购很多,难以保障最终的采购质量。

二、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监督工作的对策

为了防范消防装备采购审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消防装备的质量,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的监督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为了充分做好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的监督工作,各消防部门要积极加强思想教育,使各采购人员充分认识到消防装备质量的重要性,督促他们自觉做好消防装备的采购工作。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宣传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采购人员的法律意识,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消防装备得采购工作真正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完善采购制度

消防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的采购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采购人员的具体行为,因为完善的采购制度是顺利开展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监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进行具体管理的有效依据。通过建立健全消防装备的采购制度,可以明确各采购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工作流程,这样就能做到有法可依,当遇到不合规范的采购行为时,可以及时准确地作出相应的惩罚,这样就能使所有的采购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实现对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的有效监督,提高消防装备的采购质量。

(三)着重做好采购审计的工作

在消防装备的进行采购时,要着重做好采购审计的工作,对消防装备的数量、规格以及资金做好落实,并对总的采购金额进行估算,要保证其不能超出预算的范围。另外要做好对采购方式的审计,对于是否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要做出及时的判断,如果确定是透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那么要做到将招标信息公平公正地进行公开。此外还要加强采购文件和采购合同的审计,对于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其中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处理。不能买下隐患。除此之外,采购现场也是一个重点的审计方面,审计人员要做好采购前的市场价格的调查,避免因不知情而导致采购费用过高,同时要注意利用多种资源对采购的装备进行质量的审核,将所有达不到要求的消防装备拒之门外。最后一定要最好验收的审计公正,在对采购的消防装备进行数量、质量和规格的检查之后确定其完全符合采购的要求,才能签字确认将其验收入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消防装备的采购质量,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消防装备采购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审计的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防装备的力量,提高消防部队的消防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林.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物资采购审计风险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7

[2]刘磊.消防装备竞争性谈判采购浅议[J].科技资讯,2012;21

[3]欧阳利.对消防装备采购管理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

[4]严树忠.对进一步加强消防装备采购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4;07

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篇2

一、以促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法制政府为目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财政资金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好财政资金安全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财政资金流向哪里,审计的触角就应该跟进到哪里。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审计部门要做到对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覆盖无盲区,让预算得到严格执行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无例外,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要善于把揭示问题与促进改革、规范管理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动职能转变,促进增收节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

二、以促进落实惠民政策和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加强涉农及民生专项资金审计

审计部门要经常性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征求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关注关心的强农惠农政策执行落实等问题纳入监督视野,把民生审计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涉农等重要民生项目和资金作为审计重点。要跳出账外监督,更加注重从群众中调查了解真相,发现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实现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的互动,力求把问题查准、查深、查实、查透,并主动将审计成果展现在群众面前,确保审计工作成效最大化。

三、以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和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坚持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执收执罚部门收费罚没资金审计

2013年白水县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18个,核减工程投资、节约财政资金260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今后,审计部门要继续关注财政投入较多、社会各界关注、关系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与全过程跟踪审计相结合,密切关注工程质量效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问题,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的漏洞和问题,查错纠偏,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依法严肃查处违规建设的楼堂馆所和工程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投资等行为,减少舞弊和失误,有效节约财政支出。要严肃查处违规征地、截留克扣农民征地补偿费、拖欠工程款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确保把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建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要把那些有收费权、罚没权的部门和历经审计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列为审计的重点,严肃查处部门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三乱”行为,严肃查处破坏投资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四、以促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科学理财能力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遵守“受托审计”的程序,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果。审计中要特别关注领导干部对国家资源环境保护、土地等政策落实情况,关注政府财政负债及风险情况,关注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程序与效果,查看有无擅自决策或管理严重缺位问题,严肃查处资金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变相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违规问题,以此促进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开透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论高校货物采购内部审计监督 篇3

一、高校货物采购审计内容

根据《加强我省高校货物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办法》, 货物是指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办公设备、电器设备、办公消耗用品、通用交通工具、多媒体系统、图书档案设备、印刷设备、发电设备、灯光音响设备、电梯、通用家具、图书资料、制服及相关用品、专用家具、专用货物、专用设备、专用交通工具及实验耗材等。因此, 所谓货物采购审计, 就是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的货物采购制度和流程的合法性、适宜性、时效性和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为高校货物采购决策、管理提出审计建议。高校的货物采购审计监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审查货物采购计划。

高校要依法制定货物采购规范性制度和流程的制定程序, 加强对货物采购制度和流程的管理, 保证文件、记录的规范有效和妥善归档。审计应该关注: (1) 货物采购计划的编制应该注重货物的长期综合效益, 考虑货物的市场成熟度、使用的效果、售后服务、维护成本和更换成本等因素, 不盲目追求最低价格或者高端价格货物, 所需经费符合高校预算要求。 (2) 货物采购计划在实施前应进行货物购置论证, 论证的重点是货物配置、技术指标及商务要求, 包括货物数量、配置、技术指标、可靠程度、可强制性、安全性和节能性以及对商务要求的合法性进行评价等。 (3) 高校要严格按照货物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采购方式, 保证货物采购的顺利进行。

(二) 货物采购合同的审计。

合同的审计是对货物采购合同的起草、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合同审计的范围包括: (1) 订立的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 订立合同条款是否具体完备、准确, 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法; (3) 买卖双方的违约责任是否清楚、明确; (4) 供需双方意见表达是否准确, 有无内容理解上的偏差, 合同中有无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措词。

(三) 合同执行效果的检查。

(1) 以主要合同为主, 到执行合同的相关部门, 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没有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的合同, 要查明原因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解决办法。 (2) 检查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否符合规范, 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各种手续是否齐全。 (3) 货物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 要及时介入, 积极帮助核对事实, 根据规定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意见建议和措施, 维护货物采购合同的严肃性。

(四) 货物采购的验收审计。

高校审计部门对货物采购验收要进行检查, 货物验收要按照文件审核、现场验收两个阶段进行。文件审核通过后, 再进行现场验收。现场验收的重点依据货物采购合同或者文件, 对货物的数量、规格、型号进行查验, 并通过运行货物检测各项技术指标。

二、高校开展货物采购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规定: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货物采购质量, 降低采购费用, 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 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结合高校货物采购的特点, 开展高校货物采购审计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迅猛发展, 校区不断建设, 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高校添置了各种货物 (各种设备) , 固定资产开支明显上升。学校事业经费支出中除人头费开支外, 各种设备材料的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大部分, 为确保这些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并收到预期效果和效益, 对高校发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必须加强对高校货物采购的审计。

(二) 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

加强货物采购审计, 可以遏制采购活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等现象, 在计划、招投标、合同订立、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有效监督, 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 保护高校党员干部队伍。

(三) 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 各高校已将物资采购审计纳入常规审计, 从采购工作全过程出发, 全面实施审计监督, 提出合理化建议, 已成为内审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 审计部门必须对货物采购的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面监督, 督促采购部门规范运用公开招标制度, 以政府采购网上招标、校内招标、网上竞争性谈判相结合的方式规范采购行为, 降低采购成本。

三、高校货物采购审计项目选择与管理

目前, 高校所采购的货物数量大、种类也比较复杂, 如何合理开展货物采购项目审计工作, 一方面, 要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另一方面, 要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 合理选择和安排。

(一) 选择审计项目要注重科学性。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安排审计计划时要考虑货物采购的具体情况, 其中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列入审计计划。

1. 重要性原则。

高校审计部门面对各种规格、型号和价格的货物采购项目, 可以依据重要性原则筛选合适的审计项目。

2. 重大变更原则。

高校审计部门根据货物采购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审查货物采购方案的时效性、适用性和合法性, 针对其出现的重大变更将其列入审计计划。

3. 风险控制原则。

高校审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风险因素, 如采购数量、规模、物价变化、账户余额、技术参数变动、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等风险, 优先考虑风险较大的项目。

(二) 安排审计项目要注重合理性。

高校审计部门一般人员少, 任务重, 为了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提高货物采购效益, 需要对众多的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

1. 经常性货物采购。

在高校中, 一般常规采购货物项目主要为:通用家具、办公消耗用品、图书资料等。对于这些常规项目, 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变更情况、风险因素等选择一定的周期进行审计。对于风险较高、变更较大、比较重要的项目可选择较短的审计周期, 三个月到半年。而随着风险情况、变更情况和项目重要性的降低, 审计周期则逐渐延长。

2. 临时性的货物采购。

主要是通用交通工具、多媒体系统、图书档案设备、印刷设备、发电设备、灯光音响设备、电梯、专用仪器或其他专用设备等。由于这些仪器设备及货物具有一定的专用性, 因此, 针对此类的货物采购项目, 要按重要性原则有选择性地选择审计项目。

(三) 其他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估与审计相结合。

在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要加强对高校货物采购的监管力度, 需要进一步调动高校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 推动货物采购的监督范围和审计力度, 将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估与审计相结合,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货物采购的风险防范意识。

1. 坚持“领导参与, 全民动员”。

加强货物采购风险管理教育。高校货物采购相关环节 (如采购、招投标等) 的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货物采购的严肃性, 认识到各环节风险管理的意义, 能够主动有意识的自我检查。各单位领导要抓好货物采购的自我评估, 动员本单位各级员工参与, 共同完成好这项工作。高校内审人员可以采取各种办法, 如:开设培训班, 发放宣传资料等, 使有关部门领导意识到货物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和进行自我评估工作的意义, 从而支持货物采购自我评估工作。

2. 建立健全货物采购各项体系制度。

为了完善货物采购整个流程, 需要建立健全货物采购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货物采购流程各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约束体系、货物采购流程的预警响应处理制度。有关人员通过自查, 可以了解到各流程的风险情况, 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的体系对自查情况做出反馈, 及时完善流程中的欠缺之处, 及时做出反应, 并对舞弊进行处理。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货物采购的流程进行自查后, 应保证有必备的配套措施和制度来规范下一步的整改和监督。

3. 建立规范的货物采购审计自我评估检查体系。

有关部门需建立规范的货物采购审计自我评估检查体系, 对于参与自我评估检查的领导部门、实施部门以及各部门制订的实施办法、处理措施等加以规范, 使其成熟化、标准化、规范化, 使货物采购的自我评估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审计部门应同各有关部门拟定有关风险的识别标准, 指标的选取和意义, 计算方法和取值区间, 规范化评判方法和标准等, 使实际操作更加方便, 工作更简洁, 结果更公允客观, 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果将货物采购的自我评估和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货物采购审计就能做到立体化和日常化, 从而提高审计监督的覆盖面。

此外, 开展货物采购审计时, 可以充分利用其他项目的审计结果, 达到审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突出审计重点开展工作。例如, 利用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以及有关部门或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有关审计结果, 核实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整改情况。

四、高校货物采购审计实施重点

高校货物采购审计是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的审计, 包含了对货物采购的计划、论证、预算、招投标、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审计。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审计重点也不同。

(一) 货物采购前期准备工作审计。

重点审计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计划与使用计划是否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有无超计划、无计划采购的现象等。对重大采购项目审计机构应直接参与市场调查。

(二) 采购招标过程审计。

重点审查招标人是否按规定编制招标文件, 发布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书;招标文件中所列的有关评标要求及评标标准的合理性、规范性;对招标小组成员要实行负责制, 保证开标程序的规范性;评标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重点审查定标程序、方法的合规性。

(三) 货物采购合同签约、履行、验收阶段的审计。

审计时, 着重审查采购合同的合规性, 即是否符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采购合同的审计, 应注重合同的周密性。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 审查是否达到招标时的技术要求。对应验收对象的数量、规格、型号等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审计人员从计划到验收、决算要进行全过程监督。

(四) 货物采购管理、效益的审计考核。

重点审查所采购货物的使用效益如何,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审查相关部门是否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要建立采购管理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 明确规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审查是否把规定的采购任务和相关工作量化成指标, 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 提高工作效果, 减少盲目、失职等行为。

摘要: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货物采购审计的内容、必要性、项目选择及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以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评价更加客观, 为高校货物采购决策、管理提出更加有效的审计建议。

关键词:货物采购,审计,监督,评价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审计规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张键琦.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监督关键点的控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 (11) :37.

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探索 篇4

一、村级公共资金内涵

村级公共资金是指由村委员会管理的, 由全体村民所共有或支配的公共资金及其所形成的公共资产。村级公共资金来源渠道较多, 性质复杂。从来源渠道上看, 既有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 也有农民自筹资金等;从来源层次上看, 既有中央专项资金, 也有省、市、县项目配套资金, 还可能有国际贷款和捐款;从资金涉及的管理部门来看, 农业、林业、水利、移民、国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职能部门都在管理涉农项目资金。村级公共资金包罗万象, 导致了村级财务核算和监督的复杂性。

二、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现状与失效原因分析

在村级公共资金的监督上, 目前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村民和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所进行的监督。在农经发 (2003) 11号、农经发 (2004) 8号、文中办发 (2004) 17号、中纪发 (2006) 24号、农业部令 (2007) 6号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 详细规定了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执行、民主管理等要求。

受所有权虚位, 村民维权意识不高以及会计核算监督难以落实等原因的影响, 村级公共资金内部监督动力明显不足, 内部有效监督难以形成。在内部, 村级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 农民群众作为资产所有者地位虚置, 农民对本村的集体资产很少有知情权、参与权、处置权和监督权。作为代理人的村委会成了天然的、事实上的、司法支持的集体资产管理受托人, 甚至成了事实上的资产所有者, 行使着资产的占有、使用、分配与处置等全部资产权利。全体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农村社区公共资源的提供者, 村委会的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村民应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积极的”责任人。而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应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村民民主监督参与力不够, 村民民主意识不高, 民主理财能力不强, 其监督有效性一直较低。

2.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由地方农经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进行的审计。在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一些省制定的本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中, 明确了地方农经部门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地位。从近20年的运行结果来看, 有效的外部监督尚难以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审计定位不清。就其属性而言, 农村既不属于国家审计, 也不属于社会审计, 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审计定位不清, 与之相关的审计目标, 审计职能和审计范围等也就难以明确, 从而有效的农村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形成。

(2) 农村审计机构队伍建设滞后。经管站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主要力量, 但县乡两级农经管理力量配备不强, 农经队伍专职化率不高, 不少地方没有设立农村审计机构, 没有落实审计经费, 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有的经管站还同时履行会计职能, 令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受损。

(3) 审计监督缺乏动力。作为外部人员的农经人员, 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活动是否认真负责, 主要取决于其对财务审计监督后果的功利性判断, 他们缺乏成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积极的”责任人的动机。

三、已有审计模式比较

在强化农村公共资金审计方面, 学者们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将乡镇审计纳入政府审计;二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导;三是强化农村公共资金的内部审计 (见表1) 。

1.政府审计主导型

由于村民“自治权”的发育还不成熟, 村民缺乏参与村级公共财产治理的有效渠道, 应借助国家“行政权”来培育村民的“自治权”。[1]具体作法是将乡镇审计纳入政府审计范畴, 变乡镇内部审计为外部审计监督, 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2]但也有学者对这一建议提出异议, 认为村级组织财务形式属集体经济, 《宪法》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3]如果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该担任什么角色, 在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 基层审计机关很难把握和操作。[4]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主导型

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特征以及承办各类社会审计业务的专业优势, 并且审计资源相对比较充裕。在农村审计中, 乡镇政府应淡出, 民主理财小组应得到强化, 在审计模式上应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导。[5]但该模式的缺陷也比较明显:一是权威性相对较低;二是作为一种有偿服务, 成本相对较高;三是审计范围有限, 并非所有发生在农村且需要审计的经济及财务管理活动都能纳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6]

3.内部审计主导型

当前实际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的乡镇经管站 (或其内设审计部门)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实质上是一种部门内部审计。该模式仍缺乏高层次的法律依据, 审计性质比较模糊, 没有解决农村公共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审计结果不尽如人意, 还不能有效解决违法、违纪问题。从产权制度来看, 农村审计应该定位为内部审计, [3]即由村民代表组成审计小组, 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公共资金的财务账目和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该小组既独立于村两委会 (村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 , 又独立于财务公开小组。该审计模式审计范围广, 及时性高, 可实现全过程监督, 并且成本相对低廉。推行该模式的主要障碍在于:一是权威性相对较低;二是缺乏审计专业队伍;三是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还有所欠缺。

四、村级公共资金审计模式设计

我国村级组织地位特殊, 就性质和职能而言, 至少有三种, 它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又是经济实体, 还承担一部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从上述分析可知, 现有的三种审计模式都各具优点与缺点。政府审计独立、权威, 但在审计监督的职责、权限和方式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独立, 但经费来源和权威性存有问题, 内部审计可以做到全面、及时, 但不够权威和专业。我们认为, 只有构建一种合适的审计模式来监督村级公共资金的使用, 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新的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为:在各乡 (镇) 成立农村经济审计中心, 作为村级组织公共资金审计的常设机构, 组织协调全乡 (镇) 的公共资金审计工作。农村经济审计中心下设若干审计小组, 审计小组应与审计对象对应, 即每一个村级组织设立一个审计小组, 具体负责该村的审计工作。审计小组由4~6名成员组成, 分别来自于村民代表 (1~2人) , 会计师事务所 (2~3人) 和审计中心 (1人) 。农村经济审计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纳入政府预算, 审计小组的运行经费由审计对象和政府共同承担, 以政府承担为主。审计小组对审计结果采取双向报告制, 一方面向村民公告审计结果, 另一方面向乡镇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小组可以提出建议或进行纠正, 对于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可以直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并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新的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 具有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也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专业、受托、有偿性, 还有内部审计的及时性和内向性, 该审计模式以合法性、效益性为审计目标, 以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类型。审计小组既独立于委托人 (村民) 也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村委会) 。它不是政府审计, 也不是民间审计, 更不是内部审计, 而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玉华.国家整合、组织生长与农村公共财产治理机制创新——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验解读[J].兰州学刊, 2010, (03) .

(2) 陆小玲.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03) .

(3) (7) 白海峰, 杨少峰.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0, (01) .

(4) 赵金楼, 李曼静.面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9, (01) .

(5) 赵志明.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体系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 2006, (08) .

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篇5

1医院内部审计需提前介入物资采购

1.1 审计人员提前介入的必要性

审计工作需要做到3个提前:位置提前、时间提前和工作提前,实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这样就需要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到费用支出的一些活动中,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在此前提下审计人员还需提前了解医药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以往采购情况,制定出一个准确清晰的物资采购流程,进一步规范和监督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审计人员也需要参与了解医院的医疗器械以及设备采购的招标比价以及后期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的费用活动。审计人员还应该更好地参与到招标的准备工作中并对采购人员进行监督,从招标方案的制订开始,审计人员就应该贯彻、加强整个招标活动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以及评标结束后,需对中标方进行再次审查,以确保其供应药品的相关资质。这种前期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劣质供应商进入药品市场。

1.2 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到招标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还要加强对采购合同全过程的审计。签订者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所签合同中所有条款都必须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等,所有内容条款需完整无遗漏,文字意思表述真实清晰不含糊,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合同签订程序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不完整有遗漏,应该及时提出,监督相关人员进行修改,确保合同顺利及时履行。药品及医疗器械设备等价格方面,审计人员应该秉承货比三家的审计原则,因为物资采购合同审查的重点就是价格审计,在价格从优的前提下要确保药品的质量,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医疗行业的合法权益。

2强化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审计工作

2.1 对合同及发票管理的审计

审计人员应该统一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供货发票、运费单据、验收单等做好管理,审查其真实性,并核对采购数量、价格的准确性以及与票据、收据上数量是否一致,并确保其与合同上的一致性。另外审计人员应该将所有的合同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清晰及时地检查合同是否被及时正确地履行。更应该做好药品等进入市场后的质量跟踪工作,通过药品的质量以及之前检测所获取的信息作为依据,以确定价格或其浮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2 对合同执行情况的阶段性审计

医院审计人员应定期对合作的药品供应商进行审查,应对审查内容进行登记,如供应商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固定时间内履行合同的次数,提供药品的次数、数量,有没有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供货品,每次提供货品的合格率,以及价格的浮动程度,供应商的服务和售后态度等。特别要重点检查每次所提供的药品或医疗器械有没有达到医学标准,还应重视对履行合同中出现的违约情况所造成的纠纷处理方面的审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质检单对已经入库的相关药品进行检查,以防止由于一些审计人员的自身原因或者专业知识不足所导致的遗漏的不合格药品进入市场,危害人们的健康。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并要求采购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对其进行批评防止其再犯同样的错误。审计人员应以文字形式对不按规定履行合同的供应商进行反馈,并对其进行处罚。

3强化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方法

3.1 加强审计培训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法的一些知识,还应该具有审查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实践经验,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洞察市场能力。在此基础上,审查人员还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医院的物资采购。审计人员还需要通过一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对医疗行业以及市场有一个比较前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3.2 优化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控制

审计工作既要贯彻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又要突出其审查重点。采购过程中要进行职务划分,审计人员更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对于需要的药品,相关部门需要提前做好书面计划书以及实施方案和预算等,以及后期的仓储放置工作的部署,订货要有完整合理有效的书面合同,并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等,合同中应该详细包括采购价格、数量、质量以及供应商等,药品到达之后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质检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质检责任进行药品的检测和验收工作,确保接收的药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4结 语

总之,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审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医院的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由物资采购不当所带来的医疗风险,保障医院得以健康发展,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摘要: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物资采购作为医院资金支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院正常运行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受到相关部门,如医院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加强与控制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等关乎人们健康与生命的物资采购,必须要受到审计人员的严格监管。当前医疗体系中,更应该强化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查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医院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下一篇: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