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阅读

2024-09-22

综合阅读(共12篇)

综合阅读 篇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要取得实效, 则不能不切合阅读的特点。从文本解读的过程看, 阅读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本文主要谈的就是阅读的综合性, 以及阅读教学如何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实施的问题。

一、阅读的综合性

(一) 信息的综合

1. 文本信息的综合。文本中一些问题的答案, 并不集中在某一段, 而是分散在各段中, 这就需要去综合。如《小石潭记》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分别在第1段和第2段。只有综合了第1段和第2段的信息, 才能找全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2. 文本信息与文本外信息的综合。很多时候, 解决问题单靠文本本身的信息是不够的, 还需要综合文本外的信息。如《三峡》的“每至晴初霜旦”, 要理解这句描写的季节, 就需要文本外常识——霜是秋天所降。

(二) 能力的综合

解读文本, 往往并不单靠某一种能力。如把握《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 就需要综合运用概括能力与发散能力。《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简单概括为:流落荒岛前、流落荒岛、离开荒岛后三部分。这样说很简明, 但也舍弃了太多的细节!这时就需要发散:流落荒岛前鲁滨逊经历了那些事?流落荒岛28年有哪些经历?离开荒岛后鲁滨逊又做了什么?经过这样的概括和发散, 学生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才可以较好地把握。

(三) 语文素养的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与感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能力’包含于其中。”文本解读除了需要知识、能力之外, 还需要其他的语文素养。如《生命之舟》有这样的解说词:“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 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我们解读出冲锋舟逐渐向小女孩靠近的过程, 需要语感;解读出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营救小女孩的艰难, 以及他们的努力和坚持, 需要思维;解读出作者的关切之情, 并且我们的关切之情也被调动起来, 则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生命的关注。一个漠视生命的人不可能解读出作者的关切之情, 也不可能被调动起关切之情。

二、阅读教学要切合阅读综合性的特点

阅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切合这种综合性特点。如果阅读教学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或者思维偏狭, 或过程和方法单一, 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切合阅读的综合性, 阅读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

三维目标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设的, 是综合性的整体目标。落实了三维目标,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保障。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注重知识与能力, 或过程与方法, 还要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三维目标往往不是分项落实的,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落实。如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 就要综合人物的各种表现。在综合人物的各种表现时, 要引导学生认识:夏洛克是可恨的, 又是值得同情的;安东尼奥是可敬的, 但他的种族歧视是不可取的。这样, 学生平等待人的观念也树立了。在这个过程中, 三维目标就得到了落实。

(二) 在引导学生综合时, 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1. 引导学生全面思维。如指导学生看《狗·猫·鼠》时, 要理清作者仇猫的原因。作者在第5段说了三点仇猫的原因, 但实际上并不止这三点, 第6段和第18段还有。如果学生只看到第5段的三点,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继续找, 直到找全为止。2.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周庄水韵》的“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 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 相看两不厌, 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很多学生看得出这里化用了李白《独坐敬亭山》的诗句, 但是这里还化用了卞之琳的《断章》, 学生不一定知道。这时就引导学生:除了化用《独坐敬亭山》, 还化用谁的诗句?如果学生不能回答, 教师便可适当点拨。3. 引导学生比较思维。《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版本与旧版本有一个细微的差别。旧版本:“那位裁缝来时, 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新版本:“那位裁缝来时, 带着一只熨斗和一把剪刀”……学生看到新版本, 不一定知道旧版本, 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根据新旧版本的改动, 可以推知文中的“鹅”或“熨斗”在原文中是goose, 因为goose是个多义词, 既可以是“鹅”, 也可以是“熨斗”, 还可以是“傻瓜”等意思。新版本改为“熨斗”是恰当的, 更符合裁缝的身份特点。

(三) 在引导学生综合的时候, 不能忘“本”——语言文字

在进行综合的时候, 可能会涉及一些别的知识, 但我们不能忘了语言文字。如果忘了“本”, 阅读教学就可能成为架空分析。只有从语言文字出发, 阅读教学才会有语文味。如《爱莲说》, 作者并不认同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作者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宋明理学是强调社会责任感的。不过只是讲这些, 会有架空分析之嫌。教学时可以结合“予独爱菊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独”与“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的“鲜”进行分析。

阅读教学切合阅读综合性的措施当然不止这些, 例如加强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等, 这里就不说了。不管什么措施, 教师、学生在平时都需要博览群书, 勤学苦练, 加强语文素养。只有素养丰厚了, 教师在教的时候和学生在学的时候才说得上“综合”。

摘要:阅读有着很强的综合性, 阅读教学应该切合阅读的综合性特点加以实施, 落实三维目标, 训练学生思维, 从语言文字出发, 教师、学生平时都要加强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综合性,阅读教学

综合阅读 篇2

一、选择。

1、家里穷,晚上葵花只能在下看书写字。

A.油灯B.南瓜花灯C.蜡烛

2、在文艺表演中,葵花戴着作为饰品。

A.冰项链B.金项链C.银项链

3、青铜和爸爸在草滩上收割茅草时,遇见了。

A.嘎鱼B.青狗C.奶奶

4、为了家里盖房子,奶奶当掉了身上的。

A.耳环B.金戒指C.玉镯

5、奶奶把手镯拿下来是想。()

A.当了,用来治病B.给葵花作嫁妆C.送给青铜作纪念

6、葵花从江南回家时,青铜的手上拿着。()

A.纸风车B.纸灯笼C.纸船

7、葵花最终还是被城里人接走了吗?()

A.是B.没有

8、全家人做好芦花鞋,然后是拿去镇上卖的。

A.青铜B.爸爸、妈妈C.奶奶D.葵花

9、在决定是青铜上学,还是葵花上学,全家采用抓阄的方法,谁摸到银杏,谁就上学。A.红B.绿C.蓝D.黑

10、当葵花想到大麦地去看爸爸,救了她。

A.青铜B.嘎鱼C.乡亲们

11、葵花爸爸的职业是。A.教师B.画家C.雕塑家

12、嘎鱼家祖祖辈辈养。A.鸡B.鸭C.鹅

二、填空。

1、全家人全力以赴地做芦花鞋、卖芦花鞋,目的是为了。

2、《青铜葵花》这本书的作者是

3、青铜生活的村庄名字叫

三、判断。

1、青铜一生下来就是哑巴。()

2、葵花的爸爸最喜欢葵花,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青铜葵花。()

四、问答。

1、葵花去江南(干什么),是为了。

2、《老槐树》这一章节中,主要写了青铜一家领养葵花的经过,试着简单说一说,为什么葵花没有选择嘎鱼家,而选择了青铜家?

3、《金茅草》和《冰项链》这两章的故事叙述中,什么情节(事情)让你最感

动?简要地谈一谈。

4、在《葵花地》这一章节中,青铜和葵花家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

5、葵花为什么故意把考试考砸?

6、后来青铜会说话了吗?为什么?

五、阅读

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绒绒的、蓬松的、银

泽闪闪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头年的不要,只采当年的。那芦花很像鸭

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芦荡一望无际,芦花有的是,但青铜的挑选是十分

苛刻的。手中的布袋里装着的,必须是最上等的芦花。他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采

满一袋芦花。

1.这是著名作家是 了做鞋挣钱,你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能让(谁)照上相。(3分)

2.青铜是个哑巴,但在摘芦花时,他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如果你是青铜,你会怎样想?(4分)

3.还记得青铜卖出了一百双鞋,挣照相的钱差不多有着落的情况下,有一

戏剧阅读综合训练 篇3

[开幕时,吴太太在收拾晒干的东西,有的只是折好,有的先需熨平。杨长雄坐在窗外的一个蒲团上看书,晒太阳。

吴太太 (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穷人,穷人,这个年

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

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

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

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娘姨的是穷

人,做主人的个个是发财的吗?这个年头,只

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人,才会发财

呀,我们可不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三间破

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

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这

样的事,才是欺负人的事,这样的人,才需要

旁人去管教管教……(一面说话,一面已折

好几件衣服,说时,目常向杨长雄藐视,他显

然是她管教的对象)

[杨长雄想用两手掩耳,则无手拿书。不得已,用一手把对着声浪的一耳掩上。

成 众 (正当他的朋友预备讲道理的时候,从右厢

房走出,一手提着一张方凳,一手拿着一盒

象棋,走到杨长雄的面前,放下凳子)下棋,

下棋!

杨长雄 (放下书本,预备下棋。忽然看了吴太太一

眼,想逃出对于下棋不利的恶劣环境)拿到

里面去下,好不好?

吴太太 (将已经整理过的几件衣服收进屋去,一会

儿走出,手里拿着一只花瓶)奴,看罢,就是

同这个一模一样的花瓶。还是五年前我从

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她

要二十块钱一对,是我还了六块钱买下的。

用到现在,没有见打破一点。我因为喜欢它

的样子,才特地当宝贝似的带在身边。她把

那一只打个粉碎!你说可恨不可恨?现在你

就是出十块钱一只,也没地方可以买得到。

我要她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

客气了。(说着,将宝贝玩赏了一回,顺手

放在廊上的一张茶几上。继续做她未完的

工作)

成 众 老兄,你也应该客气客气啊!怎么连将军你

说都不说一声!

吴太太 ……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

三毛钱,照道理应该照市价赔我才是。不过

我既说了只要她赔我三块钱,已经说出的

话,我不反悔。可是如果连三块钱都不赔我,

那可不行!

成 众 (并非认真的)唉,老杨,我和你赌一个输赢

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

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赢的钱送给李嫂

让她还债,怎么样?

杨长雄 李嫂没有债,我也没有钱。你是阔人,三块钱

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

多得很。(用刚听到的口吻)这个年头,自来

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枝,钢笔头两块钱一

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 没有听说过!

吴太太 (得到一个进攻的机会,回头向杨长雄)啊,

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那么

刚才你说的全是废话!你既知道大家都是穷

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你说你是一个穷

光蛋,请问现在哪一个不是穷光蛋?

杨长雄 (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 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

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 (放弃了纸上谈兵)好罢,你既要讲,我就再

和你讲好了,你刚才要我讲道理,我为省事

起见,没有理会。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就来讲

给你听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

有穷人的等级。一个用得起娘姨服侍的太

太,如果穷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

侍太太的娘姨,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

样一个扫地抹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

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

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

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现在不幸得很,

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娘

姨,她是一个低级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在 你不在乎,可以不在乎,在她……

吴太太 你这话不通,什么叫作不在乎?

杨长雄 不要忙,不要忙。请你让我把话讲完。不在

乎,就是说,一桌酒席,一场麻将,一双丝袜,

一瓶雪花膏……

吴太太 废话。那是我的钱,我爱怎样花就可以怎样

花,旁人管不着。

杨长雄 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就承

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得起

赔不起的问题;这正是我要说的话。穷不穷,

赔得起,赔不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

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

的是: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

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娘

姨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不应当赔,主人不应该

要她赔。完了。

nlc202309081711

吴太太 喔!不应该赔?

杨长雄 不应该。

吴太太 花瓶是不是我的东西?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是不是李嫂打破的?

杨长雄 是的。

吴太太 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

杨长雄 应该赔偿。

吴太太 好了,还要说什么?

杨长雄 啊,别忙,别忙,你说的是毁坏了别人的东

西,可是你不是别人啊!我问你,李嫂是不是 你的佣人?

吴太太 是的。

杨长雄 佣人应该不应该替主人做事?

吴太太 当然。

杨长雄 你的花瓶脏了,你要不要她替你擦擦?

吴太太 要她擦擦,是的,可是我没有叫她打破啊。

杨长雄 当然你没有叫她打破。如果是你叫她打破,

那就变成执行主人的命令,替主人打破花

瓶,那就只有做得快不快,打得好不好的问

题,而没有赔偿的问题了。我现在再请问你:

从古到今,瓷窑里烧出来的花瓶,少说,也有

几十万几百万。这些花瓶,现在到哪里去了?

一个花瓶是不是有打破的可能?

吴太太 有的,谁可以把它打破?

杨长雄 是呀,谁可以把它打破?我请问你。

吴太太 花瓶的主人可以把它打破,拥有花瓶的人可

以把它打破。

杨长雄 你这就错了,拥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

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

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擦花瓶是娘姨的

职务,娘姨是代替主人做事。所以娘姨有打

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

赔偿花瓶的义务。好了,还要说什么?

吴太太 胡说八道!

(选自《三块钱国币》)

1.通过戏剧人物的语言,分析女主人和杨长雄的性格特征。

答:

2.请简要分析开头的妙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后面墙上有一幅大招牌,上写“世界产联第五十七地方分会”。

扬 克 (从外面街上走过来。他的举动谨慎、神秘。

他走到门对面,然后轻轻地踮着脚走向房

门口,听了听。室内的沉寂给他留下深刻印

象,他小心地敲敲门,好像他是去参加某种

神秘仪式的暗号似的。听了听,没有回答。

又敲得更响一点,还是没有回答。急了,敲得

更响了。)

秘 书 (在凳子上转过身来)那儿究竟是怎么回

事——有什么人敲门吗?(喊叫)进来,为什

么不进来?(屋里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扬克

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好像害怕受到

伏击似的。他举目四望,想找到秘密的门,神

秘的东西,却给屋里的平凡的事物和人物惊

住了。他以为他也许走错了地方,随后看见

墙上的招牌,放了心。)

扬 克 (脱口说出)哈罗。

大 伙 (有保留地)哈罗。

扬 克 (更从容一些)我以为我闯错了地方。

秘 书 (仔细地观察他)那也难说。你是会员吗?

扬 克 不,还不是。我就是为这个——参加你们的

会——来的。

秘 书 那容易。你是干哪一行的——码头上的?

扬 克 不是。我是烧火工人——邮船上烧炉子的。

秘 书 (满意)欢迎到我们市里来。你们这些人终于

醒悟过来,我很高兴。在你们这一行里,我们

收的会员不多。

扬 克 (又挤挤眼)噢,得啦,得啦。(因为四面八方

都向他投来怀疑的眼光,感到有点气愤)噢,

去他的!你们用不着盘问我。难道你们看不

出来我是一个顶事的人?当然!我是个老工

人。我会坚持下去,懂吗?我会全力替你们完

成任务。这就是我要参加的原因。

秘 书 (说说笑笑地,试探他)那种精神是对头的。

不过,你真懂得你为什么要参加吗?我们这

里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都是摆在桌面上

的;但是,还是有些人对我们有些误解。(厉

声)你对世界产联的宗旨有些什么想法?

扬 克 噢,我全知道。

秘 书 你认为这个会是干什么的——麋鹿兄弟

会——还是黑手党?

扬 克 麋鹿兄弟会,见鬼!黑手党,他们只是一帮没

有胆子的意大利人。不,这是一个好汉帮,

对吗?

秘 书 你说对了!所以我们站得直,走得正。我们不

搞秘密活动。

扬 克 (吃惊并且钦佩)你是说,你们向来就像这样

光明正大地活动吗?

秘 书 一点不错。

扬 克 那么你们确实是一些有胆子的人!

秘 书 (厉声地)你到底为什么要想参加我们?照直

说吧。

扬 克 你逼我讲吗?好吧,我也有胆子!我愿意帮

忙。你们想搞爆破,是不是?哼,我就是干那

个的!我行!

秘 书 (假装随随便便)你是说用合法的直接行动

来改造不平等的社会条件呢,还是用炸药?

nlc202309081711

扬 克 炸药!把它从地球上炸掉——钢铁——所有

的笼子——所有的工厂、汽船、房屋、监

狱——以及钢铁托拉斯和支持它运转的一

切力量。

秘 书 原来——你的想法是那样的,呃?在那方面

你还有什么特殊工作想给我们提出来的吗?

(他朝那些人做了个手势,他们一个个小心

翼翼地站起来,围在扬克背后。)

扬 克 (勇敢地)当然有,我要说出来。我要告诉你,

我就是好汉帮里的一条汉子。有一个家伙,

百万富翁,叫道格拉斯——

秘 书 你是说,钢铁托拉斯的总经理吗?你想暗杀

他吗?

扬 克 不,那并不解决什么问题。我的意思是炸掉

他制造钢铁的制造厂、工厂。我要干的就是

那个——把钢铁给炸掉,把世界上的钢铁炸

到月球上去。那就解决问题了!(热切地,带

点虚张声势的味道)我一个人干!我给你们

点本领看!告诉我他的工厂在哪里,怎样走

法,有关的一切内情。把使用的东西,炸药交

给我——其他的一切,你就看我的吧!等着

看黑烟冲天,一切化为灰烬吧。只要完成了

任务,哪怕他们抓住我,我也不在乎!我愿意

坐一辈子牢,表示对他们的嘲笑!(半自言自

语)而且我要写一封信给她,告诉她事情是

毛猿干的。那就把仇报了。

秘 书 (从扬克身边走开)很有趣。(他发了一个信

号。那些人,全都身强力壮,扑到扬克身上,

说时迟,那时快,他们把他的手脚反剪起来。

他被搞得惊慌失措,简直无法挣扎,他们从

他全身上下搜索武器。)

汉 子 没有手枪,没有刀。要我们教训他一顿,然后

把他弄出去吗?

秘 书 不,不值得我们费那些手脚。他太蠢了。

(选自《毛猿》)

1.请简要分析扬克的人物形象。

答:

2.本场主要刻画扬克与世界产联的冲突,有何寓意?

答:

语文综合阅读教学初探 篇4

所以在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做到培养兴趣, 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第二要做到保持兴趣, 逐步形成正确的阅读学习动机。第三要做到常开展语文综合性阅读活动, 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综合阅读学习和训练。

1. 语文综合阅读的兴趣培养, 需要趣味。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 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缘自于文本的趣味、缘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缘自于一种有效的激励。初中语文综合阅读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初中生综合阅读的兴趣特别需要阅读趣味的支持。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2. 语文综合阅读的兴趣保持, 需要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心理需求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 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的心理需求,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

(1) 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综合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 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综合阅读卡, 此卡中我设置有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综合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 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从而成为评价学生综合阅读的有效依据。

(2) 读书报告会。一学期内, 可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学生读书报告会, 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读书报告会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然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报告自己的读书情况, 并评出“读书能手”。评选条件如下:有自己的读书清单, 有自己的读书收获, 有今后的阅读打算。

(3) 专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专题, 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交流, 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专题性阅读可以有效地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 比如, 在“走进大自然”、“月球探索”、“人类的起源”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分别开展“大自然探秘”、“自然之歌”、“月球探秘”、“月亮文化”、“人类起源探秘”等专题进行综合阅读。同时, 还可通过专题读书报告会进行综合阅读成果展示, 或者举办专题阅读成果手抄报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3. 开展语文综合性阅读活动, 进行激发和引导。

语文综合性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这种学习, 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 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 所以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之外, 更多地还要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 以读引读。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 进而引导他们读同一类的文章, 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 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 这样就会另有一番滋味。学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进而读一读陈从周的《苏州园林》, 就会对教育家和园林建筑家介绍说明事物的角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014中考语文阅读综合训练 篇5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不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他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⑦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⑧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⑨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⑩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不禁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⑾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

便仓皇离开。

⑿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小人物能够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13.阅读文章③—⑾,请你梳理文章情节。(每空三个字)(4分)

(①)—开刀刃—(②)—再磨刀—(③)—(④)

14.(1)阅读文章,请你分别说说第⑦段和⑩段中的两个“不禁”的原因。(4分)答:

(2)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3分)

答:

15.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磨刀人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的。(不超过150字)(7分)

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①十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②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③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④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⑤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⑥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⑦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⑧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⑨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⑩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⑾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⑿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小事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14.文章第①段从何泽慧八十多岁开始写起,这种倒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150字)。(4分)

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8分)

①平静是平和安静的心态,是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这就如建筑学家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②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和外界。一杯干净的水,如果不停地摇晃,也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沉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心总是不能安静,就会处在一种浑浊的状态,很难有自知之明,就看不清真实的世界了。

③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成功。心态越平静,做事越沉稳,成功的几率越大。很多成名的影视大腕起先都是静下心来跑龙套,学会了、学精了跑龙套,才慢慢有了演主角的机会。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沉静应对,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只有在挫折与厄运面前保持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④怎样才能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呢?

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戴尔•卡耐基曾深有感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活了50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可以给你带来平静。”不错,要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关键是自己能克服内心的私欲杂念。

⑥有些人之所以一遇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事情的能力和本领。其实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静的心态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⑦我们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各种问题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临事不乱,把握好局面,处理好问题。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影视大腕的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段观点。(3分)答:

21.简要分析怎样才能做一个心态平静的人。(3分)

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共18分)

13.答案: ①睨刀锋②磨刀锋③收工钱 ④拒商机

14.答案要点:(1)第⑦段中的“不禁”是作者因判断磨刀人还会用很长的时间打磨另一把合金刀,表现出的无奈;第⑩段中的“不禁”是作者因对磨刀人不贪婪的品质,表现出的一种赞同。(共4分。每点2

(2)磨刀人在夕阳的余晖中将未开刃的两把刀磨得锋利闪光;磨刀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不趋时、不趋利,不怕辛劳,只怕欺心,他的这种精神品质如同薄暮下的刀锋一般锋利闪光;他的这种闪光的精神品质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15.答案示例: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面对磨刀人舍轻就重的磨刀方式,我态度上显得不耐烦与磨刀人一点一点地用手锉刀刃的举动形成对比,可以看出磨刀人是一个一丝不苟、敬业的人;我不信服地询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与磨刀人朴实的回答“论件数,一把4块”形成对比,可以看出磨刀人是一个真诚,不贪婪的人。示例二:通过对磨刀人动作“抵”“ 缚”“ 蹬”“ 一点一点地锉”的描写,可以看出磨刀人是一个一丝不苟,敬业的人;通过对磨刀人语言“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论件数,一把4块。”的描写,看出磨刀人是一个真诚不贪婪的人;通过对磨刀人神态“脸不禁红了”的描写,看出磨刀人是一个朴实的人。

加强阅读积累 强化综合实践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阅读积累;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68-02

【作者简介】徐鲲,《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江苏扬州,225127)执行编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中职、五年制高职)的语文教学都存在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较差等负面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学科属于非专业课得不到重视等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了偏差等原因。对于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其实现途径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的大量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二是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口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用阅读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长期沿袭中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师生耗费大量的时间解剖“麻雀”(课文)。这种耗时费力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必须改革。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尊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无法完成质的飞跃。语文学习就像庄稼的生长,书籍就是土壤,学生阅读的书籍越多,吸收的营养也就越多,“庄稼”就长得越壮实。职校学生语文的“质”之所以存在较大问题,根本原因就是“量”的积累太少,“土壤”太单薄。积累性的大量阅读是解决学生存量不足的根本途径,基本方式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增加“土壤”的厚度,扩大学生的“内存”。

职业学校没有中学升学率的压力,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测评,教学环境相对自由,语文教学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自主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最可行的就是实行积累性的阅读教学。虽然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相比中小学少一些,但如果从每周4课时中拿出2节,一学期按18周算,可达36课时以上,两年下来近150课时,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日积月累,量变将引起质变,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两年后学生的语文素质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二)学生大量阅读,教师适当点拨

根据笔者的经验,语文教师可将每学期(以四个月计)的课时划分为三部分:四分之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四分之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以外的阅读,另外的四分之一(一个月左右)时间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下文将论及)。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的一个月时间将课本的“阅读与欣赏”单元学完,教师不必对每篇课文都讲解,每单元可选一篇代表性课文精讲,其余课文让学生阅读,可读一至多遍,阅读时教师适当点拨提示即可。“阅读与欣赏”单元学完后,可进行课本以外的文本阅读。在开展阅读之前,教师要提前订好计划,基本原则是由浅入深,时文与经典作品兼顾。时文阅读可选择《青年文摘》《萌芽》《散文选刊》等文化、文学类期刊,经典作品主要是指中外文学名著,包括公认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作品等。对有些精彩文章、名著章节,教师可以适度讲解,但应有别于对精讲课文的解读,只需适当点拨即可,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归学生掌握。为增强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时候可播放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视频,如由名著改编的影视片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名著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兼顾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太艰深的作品不宜选读。必要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选编成套的阅读教材,这样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资源较之以前任何时代都要广阔和丰富,其中网络已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广阔平台和无限丰富的宝藏,语文教师的视线应越过传统纸质书籍的苑囿,主动引入网络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网站、名人博客(微博)、社区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全新的渠道和方式学习语文。

二、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如果说课内外的大量阅读能夯筑学生的语文读写基础,那么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则可以练就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读、写、听、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单凭大量阅读固然能培养阅读写作能力,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书写、演讲、说话、朗诵等)则难以提高。在实践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主要起启发、点拨和引导作用。教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辩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外互动”的教学格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应遵循活动形式多样化、目标设计生活化、环境创设情感化、活动内容社会化等原则,还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语文新教材(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材合二为一)相比以前的教材,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凸显了社会实用性,又凸显了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应改变语文教学就是传授阅读写作知识、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传统观念。除了常规的阅读写作教学外,应根据教材体系,在课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将以前的“主演”角色转变为现在的“导演”和“主持人”角色。事先设计活动方案,发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活动过程中,相机引导、画龙点睛,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真正达到锻炼语文能力的目的。笔者曾开展过“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活动,课前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将从初中到现在学过的古诗词名句整合在一起。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学生采用抢答、轮答、擂台赛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鉴于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显著作用,教师应安排足够的课时给学生开展活动。上文已提及,每学期至少应有1/4时间(一个月左右的教学时段)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具体说每周至少有一节实践活动课,每学期活动课可达18节以上。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语文实践活动可与专业相结合

例如旅游专业可开展“美丽世界”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展示各国多彩的风景名胜,增进学生对世界、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认知,激发其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商务管理专业可开展“我心目中的商界英雄”征文和演讲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奋斗精神;烹饪专业课可开展“舌尖上的好味道”民间烹饪技艺调查,让学生将调查访谈的结论写成文章并在课堂交流探讨;艺术类学生可以“我喜爱的流行歌曲”为主题开展交流,重点关注流行歌曲歌词。

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举隅 篇7

一、低年级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举隅

1.演读式。

例1:《两只小狮子》

学习活动一:字正腔圆跟读读正确。

学习活动二:一气呵成快读读流畅。

学习活动三:身临其境选读读出味。

2.背读式。

例2:《古诗两首》

学习活动一:诵读体会音韵。学习活动二:背读积累语言。低年级主要开展以“读”为主的综合式阅读教学。

以读载道, 以读传情, 以读启能。读, 延伸着学生的视野, 延续着孩子们的想象, 燃烧着童心的激情, 在文字与音符的心境场中潜移默化地凝练、滋长、提升着学生的语文智慧:知识与技能、思想与观念、审美与评价。复杂立体的语文智慧就这样被融于一个简单的“读”中。

3.赏读式。 (童话类)

例3:《丑小鸭》

学习活动一:轮读全文, 比朗读流利。

学习活动二:精读一段, 比感受独特。

学习活动三:编读一处, 比想象丰富。

这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阅读教学范式。

本课的教学将卡通画、动画和原著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整堂课完全是由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整合而成的:轮读全文———比朗读流利;精读一段———比感受独特;编读一处———比想象丰富。自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根据情境, 能结合关键词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激发读原著的兴趣。这就将知识 (积累词句, 认识原著) 、能力 (结合关键词表达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 (爱上童话、爱上丑小鸭) 、思想 (独特感受) 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得一、二年级的孩子看似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水到渠成, 智慧就是这样生成的。

二、中、高年级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举隅

1.拓展式。 (缩写名著类)

例1:《鲁滨逊漂流记》

学习活动一:比读一节。

学习活动二:评读原著。

这是以“读说”为主的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

课堂教学从课文内拓展到课文外, 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自主将文本与原著的某一节对比阅读, 交流看法;再阅读原著, 选出一处, 让学生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 思维相互启迪, 智力相互激荡, 形成一种宽辐射高层次的场效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自读、自悟、交流, 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让学生直接感悟教材, 探究新知, 有独到的、富有创造性的发现。从师生互动中、从新颖生动的语言中提高能力, 发展智慧。

2.创编式。 (童话、历史故事类)

例2:《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活动一:阅读。

学习活动二:改编。

学习活动三:交流。

学习活动四:展演。

这是以“读、写”为主的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

采用改编课本剧的方式———阅读、改编、交流、展演。将课堂变成“梦幻剧场”, 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 以“读”为衬托, 既给了学生足够感悟、思辨的场, 又给了学生艺术、文学才能的场, 令学生顿悟倍生, 课堂精彩连连。在这里, 读, 把学生带到冷寂的冬夜;读, 把学生送到凄寒的街头。

3.主题辩论式。 (主题性强的文本类)

例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习活动一:研读, 围绕“母亲和父亲谁更爱巴迪”主题, 在文本中寻找论据。

学习活动二:辩论, “母亲和父亲谁更爱巴迪”?

这是以“听、说、读”为主的综合式阅读教学范式。

教学中, 让学习主体先进行个性化研读, 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 再组织学习主体自由辩论, 进行个性化观点表达。这样的学习活动,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个人兴趣品质, 尊重学生富有灵性表达的需求, 进而让学生获得差异发展。

4.读写结合式。 (散文、小说、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写法突出的文本类)

例4:《珍珠鸟》

学习活动一:读顺。

学习活动二:读懂。

学习活动三:知妙。

学习活动四:会用。

一般来说,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这三个层次可以概括地表述为:读完、读懂、知妙。但是笔者以为, 学生阅读活动中的阅读理解不应该只满足于“知妙”, “学以致用”才是阅读教学的不懈追求。

5.批注式。 (略读课文类)

例5:《草虫的部落》

“这是一篇 () 的文章”

“这篇文章好在……”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

这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阅读教学范式。

教学中, 以“这是一篇写 () 的文章”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自主阅读, 明了本文的内容, 并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多元解读, 形成对文本的独特感知。接着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我发现……”来引领学习, 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寻找文章之妙,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自主、善思的课堂氛围中有所收获, 进而明了作者的独特表达手法。

在阅读欣赏中培养综合能力 篇8

关键词:阅读,综合能力,教学

进入信息时代, 知识竞争、经济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要求。

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必须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 充实学生的头脑, 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阅读欣赏。

阅读欣赏培养综合能力的确行之有效。但学生的实际又给阅读带来了困难。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依然深陷于题海中, 少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即使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 往往沉迷于电视、游戏而不能自拔;能阅读的学生多数在看些武侠、言情或网络小说;在看名著等作品的部分学生觉得没有味道, 有时还会遭到家长的反对。由此我们提出:阅读对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并努力探讨让阅读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一、开展“大语文”“大阅读”课

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进行“大语文阅读自读课”, 让学生放开心情、放开眼界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哲史经、军政外交、诗词曲赋、报纸杂志等无所不读,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培养综合能力。

二、阅读的视角要由“量”入手

阅读的“三境界”:“望尽天涯路”“读破万卷书”“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阅读量不够, 感性认识不足, 不会有理性的飞跃。阅读的本质不是技能训练, 而是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怡情审美为目的的阅读享受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领悟能力, 以至在不知不觉中“下笔如有神”。

三、编辑综合阅读读本

在阅读中留心收集好的作品, 编辑一本文集。体例要求可以是“阅读点睛”, 侧重于内容的提示;“阅读导引”, 侧重于评点欣赏;“感悟探究”, 侧重于问题研讨;“阅读链接”, 侧重于资源整合。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文集命名、设计封面、配上插图。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文集编成后,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由此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 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 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四、拓宽视野, 培养综合能力

阅读是从认读文字形式到进入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 在阅读中, 不断形成各种综合能力。

1. 阅读欣赏, 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语段品析”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自己对文章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通过阅读名家评论的名篇佳作,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阅读欣赏,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联想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 是创造的前提条件, 孙悟空、宇航员都能让人神思飞扬, 浮想联翩,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各类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介绍新鲜事物的文章极大地吸引了他们求知的眼光, 因此阅读欣赏的过程, 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地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的过程。

4.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谁是, 谁非, 哪个人都未必都清楚。通过阅读, 能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培养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 其效果常常相当神奇。

5. 阅读培养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思考是学习的灵魂,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 才能了解文章作者的用意、思路、艺术手法。阅读过程中, 思维能力是潜滋暗长的一种能力。

综合阅读 篇9

一、培养整合分析能力, 锻炼思维品质

我们通常说要举一反三, 这是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特点。由一知三, 这是典型的演绎推理, 是要求学生触类旁通。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妨在强调举一反三的同时, 关注一下举三反一的问题。举三反一是一种归纳, 是对语言文字现象, 对具体的每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发现问题, 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或许就是眼下所极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就是要养成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不知举三反一, 不知在众多的现象、众多的文章个体中发现本质的共性的东西, 我们的阅读教学照样没起到应起的作用。我记得在与学生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 文中写到“我”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充满同情而不像他的父母那样冷酷自私。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想到还有不少的文章中也写到“孩子”, 学生归纳起来有《皇帝的新装》中说实话的孩子;有《孔乙己》中温酒的“小伙计”;有《故乡》中的宏儿、水生等等。问题来了:为什么许多作家都在文章中写到孩子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研究, 得出的结论有:孩子和成人形成对照;孩子是将来的成人, 作家在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代表未来, 作家把现实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等等。虽然这只是很小的发现, 但这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发现。

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举三反一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 更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验。

二、合理安排课外读本, 拓宽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教师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 即阅读数量太少, 阅读速度太慢, 阅读效率太差, 阅读时间太浪费。语文教学中有限的文章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应试的需要, 所以语文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应该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基础上,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从课文阅读资料中筛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没有学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需要和渴望, 书再多, 也不会好读;书再好, 也不会爱读;读再多, 也不会有收获。主题阅读的拓展, 为学生在学习时代播下一粒书香的种子。而师生共读更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因为共读可以激发兴趣, 使学生想读;共读可以营造氛围, 使学生爱读;共读可以点燃热情, 使生命共同成长。

三、优化整合媒体资源, 丰富语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为此,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因地制宜地挖掘教学资源, 借助多种途径整合教学资源, 向学生推介课外阅读的主要渠道。

(一) 图书室、阅览室

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 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 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 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 学生该如何选择, 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 结合日常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 提炼出相应主题, 可以结成研究小组, 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 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 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 网络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 语文学习的内容, 再也不能仅仅限于语文教材了, 语文学习再也不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语文学习必须是多学科综合交叉学习,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 必定是与网络交叉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 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 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时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以课内阅读为过渡, 实现课外阅读的延伸, 想方设法拓宽主题阅读平台, 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生自主阅读, 不需老师讲解”的理想境界。在反复的阅读实践当中, 学好语文知识,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锻炼语文能力, 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用集聚人文智慧的文章陶冶心灵、滋养心灵,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当下教材体系的建构主要是倡导主题单元阅读。这样的教材编排设计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但是, 因教材篇幅有限,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学生阅读实践造成了制约,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善和提高。本文旨在通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主题阅读,语文素养,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春茂.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对语文综合阅读主观题型的分析 篇10

1. 语文综合阅读的特征

(1)阅读材料加长,富有哲理的表现人生意义的语句增多。

综观近几年的阅读题我们不难察觉呈现如下特点:(1)文章的字数不断增多,都在六千字以上,前后的联系也较紧密;(2)精彩的语句越来越多,与现实的生活联系接近,生活气息浓郁;(3)阅读的体裁多为散文、随笔、科技说明文等贴近生活的文体,尤其是科技类文章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2)阅读理解的难度系数增大。

尽管阅读的总题量基本不变,但考试注重逐层考查,出现了所谓的题中题,题题相扣,如果前题理解出错,后题也难以答对。同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需要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文意同化创新,融入文章的角色与意境,作“评判者”角色,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像这样的主观性答题越来越受到推崇。

(3)注重考查当代名家文章。

尤其是作家所写的文章所具有特定的年代背景。考生在解答题目时往往会因忽视写作时间或备注等细小情节,缺少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使答题受阻,与原文题旨相背道而驰。名家大师的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之美,考生更应该以人文的眼光去理解文章。

2. 语文综合阅读的解题步骤及方法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阅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材裁及主题思想的把握,特别是文首之段与文尾,这两处往往是文旨所在。了解文章大意是语文整体阅读感知所不可缺少的。

(2)精读每段,了解段意。

这是进一步深化理解文章的关键,考生应注意每段的开头之句或结尾之句,做到心中有数,从微观上进一步地理解文章。这样考生又能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文章的深层隐含意义。

(3)细读题目,熟记于心。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与句意的体现,了解题目,就是知晓考查内容,心中有题,再读文章,自然激发灵感,文题一致。同时这也便于节省考试答题的时间。

(4)确定范围,深思熟虑。

记住考题后,再根据第二步骤确定解题的范围,进一步地精读前后文段,深思熟虑。这种方法的运用便于考生更能有的放矢地答题,不致于答错题。

(5)原汁原味解题。

此过程中考生应把握以下几点:(1)是尽量采用文章的语句答题,这是接近参考答案的最好办法;(2)是找准题眼,做到语言简洁明了,体现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即抓住试卷得分点;(3)学会依据分值来估算解题的点数,这往往也是一种方法。

3. 综合阅读的注意点

(1)审清问题,总体理解。

当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印象时最重要是审题,即看清题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一定要找准题目的关键之处,比如冯骥才的《夕阳透入书房》中写道“小银鱼瞪圆了眼睛,小蚂蚁刚探出脑袋又缩了回去”,后面设计了一道题目:请说出对它们的描写有什么相同点。答案其实很简单:都用了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而很多学生都答成了它们的寓意,这样的分丢了真的很可惜。另外在答题时不能将目光停留在某一处,应从总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概述题,特别要注意题目在文章当中的前后联系,必须从全文寻找答案,否则丢了要点,会影响得分。

(2)把握结构,领会意旨。

心神合一后要做到的就是浏览全文,这是一个粗读的过程,可以通过抓关键句(过渡句、主旨句、感受句、一语双关句)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此点也为下文的信息筛选作充分准备),继而领会作者思想倾向。领会题旨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如《长城》一段说“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类似的句子在文中有几处,“他们的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明显的都是小结的作用,一旦抓住,作者对历史的惋惜与对今日的自豪的情感就不难把握了。完成了这些才算是建起了与作家及作品交流的平台。

(3)解读文题,寻找文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主题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在阅读之前你首先得与题目“交锋”,然后一边揣摩作者的用意一边去探究文本,如此能很快在文中寻出点题语句,领会文章的意旨。题目有时是作者感情的凝结与深化,往往是文章的高度概括与体现。如2003年的《乡土情结》在开头就有相关的阐释:“辽远的空间,悠渺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退色,这就是乡土情结。”很显然这种乡土情结就是对自己故乡的一种依恋与向往,这也是题目所正要告诉考生的。如此一来,就可以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解开此“情”中深藏着的一切“结”了。

(4)认真筛选,精心表述。

当大段的信息从文章中寻出来时,最关键的是筛选,字数有限定的题目要谨慎,一定要抓住理解句与段的关键字词,特别是一些表示先后顺序和一些转折的词语。如2005年冯骥才的《日历》中有道题目是这样设计的:作者喜欢日历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考的就是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答案应该是二至五节,如果选漏了或者偏了,表述能力再强也不能得分。再看最后的表述,且不谈学生能力差异,单从语言看,用语应尽量得体规范,简洁概括,学会找准关键词。按题目强调的再看是否用原句,有一年高考出现了“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有用处没用处”句,要求用十个字概括,很多考生只是照抄原句,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学会针对不同的题目用相关术语解答,如陆文夫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了关于喝酒的话题,文中的酒含有一种麻醉使人不清醒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比喻意思,文中的“喝酒”既然是比喻意,在回答其这样写的好处时自然就用上“形象生动”的说法,如果答不到这个点又会失分。

4. 结语

关于综合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篇11

一、解读综合阅读

综合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1.综合阅读是一个学习领域。综合阅读是一个阅读内容多样化以及实现跨学科综合,达成学科间横向沟通的学习领域。这样的学习领域的开拓,避免了过去阅读学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帮助学生营造一种以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基本特征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发展。这样的学习领域横跨初中学生学习的十几个学科,使得各科学习有语文,语文学习中有各科。

2.综合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综合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就较好地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它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经验,强调在生活、活动、实践中学习,它是一个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阅读过程。

3.综合阅读是一次语文实践。综合阅读教材强调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教材中设置的“尝试探究”、“请你推荐”、“相关链接”、“交流展示”等窗口,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要求学生将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群体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搭建了操作性较强的平台。

二、走近综合阅读

1.认真准备,精心规划

为了促进“综合阅读”实验有序地开展,我校成立了“综合阅读课题组”,实验教师有4位,实验班级为使用新教材的七年级6个班。教导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大力支持,学校主要领导不仅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综合阅读的相关话题,而且承诺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学校将在资金上给予资助。实验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经常相互讨论、蹉商,谋求解决课题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困惑。在每周一节的综合阅读课上,实验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在集体备课上,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湖北省初中语文综合阅读课题黄冈实验区开题会议精神,加深对综合阅读实际意义及使用价值的认识。

2.认真落实,精心实施

(1)每周主题阅读:我们在开展课题实验时,结合义务教育课本的各单元确定一周一个主题。围绕每周的主题内容,布置学生们课外广泛阅读材料或搜索有价值的信息材料。学生们按主题从书中找材料来阅读,有的从网上查找阅读,摘抄一些精彩的描写,有的设计一些方案,有的自己写心得笔记或主题日记。例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时,老师布置学生一周的主题阅读内容——以“黄河”为主题。学生们在课外不但查找了有关“黄河”的许多信息资料,他们有的自己写文章来谈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的设计关于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

(2)阅读实践过程:在读的方面,我们指导学生尝试默读、速读、跳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設疑自答法”边问边读,边读边问,以疑促读。在写的方面,指导学生作眉批、旁批,进行勾画点评,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3)语文综艺大观:这类活动是综合阅读的延伸。为了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主持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主持“语文综艺大观”活动。“语文综艺大观”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主持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综合阅读的信息或从电视中、报刊中、资料中或网上获得的信息设计自己主持的内容。

(4)语文实践活动:综合阅读一般由阅读、链接、交流、评价四个部分构成,而这四个部分信息的获得或展示往往又落实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为了能在课堂上“一展风采”,他们会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或在网上查询,有的会创造条件力争在课堂上有上佳表现。

3.认真评价,精心交流

我们通过集中展览、个别展示、成果汇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成果认定,让综合阅读在不断激励下得到“可持续发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意识、表现欲望、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令每一个教师无比珍惜。在“春之声·雨潇潇”的班级文艺晚会上,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连最胆小的男孩也敢上台高歌一曲“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台晚会持续两个小时,最后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同学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

三、困惑及思考

1.指挥棒的指向与综合阅读的课题研究关系甚大,综合阅读在考试中会不会呈现?如何呈现?这是关涉到学生参与综合阅读的热情问题。

2.综合阅读强调了阅读,重视了积累,锻炼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但它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不明显,作文教法的辅导值得探究。

3.综合阅读只注重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怎么办?

综合阅读 篇12

一、重视语言能力训练

1.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 学生的词汇量越大, 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词汇的记忆与储存太少, 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 以致无法理解句意。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但是许多学生一提到记单词就害怕, 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经常运用的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大致有6种: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

2.重视句式识别能力的培养。掌握了足够的单词, 还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难句, 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 不但测试考生的阅读技能, 也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阅读的“译码过程”并非是逐词翻译, 对号入座。人们在理解过程中, 实际上并不需要逐词逐句“尽收眼底”, 熟练的阅读者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其实, 这就是句式识别能力。在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 笔者从动词的5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教学由并列连词and, but, for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主从复合句的教学;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 拓展教材内容

掌握了语言文字, 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 这涉及到“理解”的问题。现在的阅读理解题, 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 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 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 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 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 却仍然看不懂文章, 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 笔者尽可能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谈论的话题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 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 丰富了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学好英语, 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 笔者总是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 主要靠激励和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 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 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点拨阅读技巧, 提升阅读能力

实现有效阅读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实施, 有效进行阅读技巧的点拨, 提高学生的阅读的有效性。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 需要根据其体裁特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 正确理解。记叙文一开始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然后详细叙述原因。议论文中, 作者先提论点, 再加以分析, 或举例论证, 得出结论。说明文中, 作者先提出说明对象, 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不同侧面加以说明。

1.培养快速阅读整体文章的能力。高考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单词左右。因此, 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如可以让几个学生合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文章, 读不完也要停下, 然后大家拼凑内容、复述文章等。

2.增加课外阅读量, 提高阅读速度。课外阅读大多体现为泛读。泛读, 不言而喻, 贵在“泛”。“泛”不仅要求阅读的量要大, 也要求阅读的题材、体裁要宽。与精读相比, 泛读的阅读速度要不断加快, 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内容的理解。泛读可以与课内的精读内容相结合, 笔者常常为课文配上同类题材的姊妹篇作为泛读材料, 使精读和泛读相得益彰。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 泛读也可以处理得更精细一些,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体会阅读、讨论带来的愉悦。

总之,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 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 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 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 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发阅读潜能, 训练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水平, 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气体处理下一篇: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