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管理

2024-11-28

积极管理(通用12篇)

积极管理 篇1

情绪管理, 是指对于群体个体对自身清晰的认知, 并在认知基础上, 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当前情绪管理被应用在企业培训, 学校教育中。做好情绪管理对于企业和教育来讲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 教育点当着学生的发展基础, 而班集体作为一种教育组织, 对其进行全面管控, 促进班集体有效成长, 将成为学校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班级建设中, 学生情绪将会影响直接对整个班集体建设产生影响,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 学生时期, 正处于青春期, 对于事物认知较为冲动, 因此教师做好班级理首先用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与班级管理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 教育并非单纯注重学生的学习, 更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育, 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 由于思维尚未发展成熟, 对于情绪难以全面进行掌握, 因此在班级建设中, 常常由于学生难以控制情绪, 形成打架斗殴等事件, 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建设, 对班级管理造成影响不良影响 [1]。

情绪管理隶属于心理学范畴, 能否管控好自身的情绪其与自身的情商也存在巨大的关系, 情绪管理最基本形态有四种, 其中包括拒绝, 压抑, 替代和升华, 拒绝是一种极端的情绪防御形式, 而压抑则是情绪努力逐渐的过程, 替代则是指将情绪进行转化, 运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升华致使最终对情绪管理得体。在班级管理中, 首先应明白情绪管理的作用, 并在实际教学中, 将情绪管理方式传授给予学生,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帮助学生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以便于最后更好的建设整个班集体, 减少由于情绪失控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 情绪管理可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

情绪复杂多样,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 思想观念逐渐独立, 在这一发展阶段, 学生则要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自由, 而当学生面对所发生事件时, 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 因而出现众多矛盾, 长期情绪受到压抑, 将会使得学生心态逐渐扭曲, 直至发生恶性事件[2]。因而教师应尽量主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在班级管理中, 及时对学生情绪进行管理, 抚平学生激动心理状态, 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尽量开导学生, 以便于及时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 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合作, 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 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着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 而当前无论各阶段教育中学生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学习压力的与日俱增, 故进行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 情绪管理并非为过分抑制情绪, 而是在了解情绪后, 及时进行自我调剂, 防止事态扩大化。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 班级作为一个整体, 只有具有凝聚力, 才能帮助班级进行建设[3]。因此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 通过对学生情绪进行管控, 及时调节学生不良情绪, 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 逐渐使得班级形成一种向心力, 班级齐心协力, 共同面对困难。

(三) 情绪管理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领航者, 在管控中应传授学生一定的情绪管控方式, 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帮助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调节学生情绪, 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与状态, 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从而在学习中, 全神贯注进行学习, 并逐渐对班级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班级合作, 与学生之间共同学习, 以便于形成合作式教学方式,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促进学生建立团结合作精神, 提升班级整体建设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情绪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其班级成员的情绪控制和调节, 避免对其个体成员出现情绪过激和与班级群体成员间不一致的状况。班级管理实质上是对不同个体的性格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 而个人的性格在情绪上是最为直接的表现。而对情绪管理的提高, 可以使得个体成员在情绪中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降低其剧烈变化的外在表现, 消除其存在的内在表现, 使得班级管理获得整体综合水平的提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 社会对教育界改革的重视程度亦在不断提升。现代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调整, 旨在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切实需要。对于学生来说, 班级是一个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组织, 班级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班级的风气, 唯有良好的班级风气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时代学生的身心正值成长期, 心理成熟度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经常流于情绪化, 一旦管理不善, 则将引起诸多不良的后果, 轻者导致提升班级管理的难度, 重则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 浅谈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旨在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视, 进而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情绪管理,班级管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驾宏.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J].甘肃科技, 2011, 06:185-186.

[2]杜晓燕.浅论合作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3卷) [C].2010:2.

积极管理 篇2

经济管理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明确经济管理核心目标、把握科学策略方式,对扩充经济管控理论体系,推进市场经济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经济如何优选发展配置模式,政府可通过合理的调控方式加以实现,除此以外,还应考量各类社会发展目标,如经济建设的可靠安全以及人权性等。

因此,进行政府经济实践管理的有效分析,将其分成消极和积极经济管理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消极经济管理即政府机构,采用法律、经济以及行政调控方式,进行制度优化调节,进而影响经济主体实践行为,并调节经济模型结构,令实际经济同古典经济设想更为贴近。

积极经济管理则为,政府机构采用相应的调控管理方式优化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调节经济模型系统,推进经济向着目标趋势前进发展,良好的实现政府偏好。

该进程中积极经济不应将影响有序的竞争管理以及开放一体化作为前提。

应全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采用有效的法律方式、行政手段优化经济管理。

二、消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一)消极经济成因

消极经济管理产生成因在于实际经济发展没有契合古典经济设想,令经济无法实现良好的优化配置。

进行消极经济管理则可令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良好的接近古典经济设想。

西方经济理论明确,经济主体借助实践行为实现经济目标、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实际上,经济主体并非一定要追求显著的经济利益,其可能更注重社会价值的展现。

同时,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令其作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经济决策效果形成了一定制约。

加之市场系统的不健全完善性,令其无法全面的囊括所有产品,一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相反借助行政方式实现分配,或利用物物交换方式进行流通。

经济发展建设进程中,信息不完整以及显现出的不对称性、垄断经营、经济活动呈现出的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的形成,同样也是诱发消极经济的成因。

公共物品特殊性决定,市场经济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政府则需要进行缺陷问题的弥补。

当然,并非各类公共物品均需要政府生产,而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特点,因此通过政府的购买体现了其主题的明朗性,供给则可通过市场履行。

(二)消极经济措施

为营造开放有序、合理一致的市场经济环境,消极经济管理应通过有效的法律行政方式、经济调控手段,实现优化管理,保证财产的合法拥有权力、管理经营权力、获取收益权力。

同时,应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利,进而快速精准的发布宏观经济相关资讯信息,实施有效的信息纰漏。

应杜绝经济封锁行为,针对外部经济征收应实施良好的补贴管理。

同时,应实现公共物品的合理分配,明确反垄断管理法,坚决予以执行。

垄断竞争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自由发展形成破坏影响,为此应通过有效的管控协调,形成良好的一致。

基于经济建设中垄断形成的必然性,且对于生产建设发挥了一定积极影响,因而无需应用特别方式,亦无需进行全面意义的否决。

可通过激发规模经济作用,推进现代科技的优化发展。

可实施一定层面的经济计划体制,预防有限资源的不良浪费。

对于跨国企业不断进驻我国市场的局面,我们应快速的创建并不断的壮大国有企业、自主企业,同其进行对抗,,同时应把握好度,预防失衡现象。

三、积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基于政府偏好影响,倘若单纯进行消极的宏观调控管理,则无法全面促进偏好的优质化、最大化。

因此,应引入积极经济管控,通过参数的有效调节,优化经济发展建设途径。

实践工作中,政府需采用合理的金融政策方式,通过平等经济进行市场供需的良性影响,进而优化市场结构体系,调节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速率以及利润效益的平衡优化。

同时,政府投身到市场,便会显现出偏好信息,可对私人经济实践活动形成诱导,令其贴近政府偏好进行发展建设。

为确保安全可靠,政府应发挥主权作用,做好自主经济保护,并形成对外资以及国外竞争的抑制,为国内资本输出赢得有利地位,实现良好的资源保护,推进教育以及现代科技的全面发展。

为符合经济人权标准,可应用有效的法律手段,通过行政管控,实施优化设计评估,对经济的实践发展形成正面影响。

四、把握积极经济与消极经济的相互关系

由积极经济以及消极经济形成的成因不难看出,前者的构成涵盖了后者的成因。

后者令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其状态并非政府偏好与理想。

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经济,实现最理想化的发展。

可利用政府特有的平等经济权限实现优化调节,基于公共利益形式优化管理,提升经济发展可靠安全水平。

经济管理需要将消极管理视为核心基础,不应突破平等实施管理,只有把握平等原则,体现自由有序性,方能提升积极经济发展效益。

消极经济与积极经济管理均包含计划、决策管控、协调引导、监督等核心要素,其体现了一定的相对性。

同时,两者管控手段均涉及到经济调节、法律管理与行政管控调节等。

虽然消极经济管理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然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需要完善把握,方能真正提升经济管理核心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针对积极经济同消极经济形成成因,我们只有明晰两者关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措施,方能真正强化经济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创设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1]柳平生.哈耶克的消极经济正义理论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调动积极因素,服务班级管理 篇3

关键词:凝聚力;好胜心;表率;爱心

一、培养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

常言说:“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班集体一旦缺少了班级凝聚力,就如同火车轮脱离了双轨,船只没有了双桨。有一次,我接任了一个班,不到一周就有5人次扣分,其中有开餐踩踏餐桌的,有乱丢乱扔的,有随意进出校门的等。我一一找到扣分者,问他们在这样简单的事情上给班级扣分有没有觉得可惜,他们都摇头,其中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班经常扣分,习惯了,无所谓。”我明白了,原来他们心中根本没有班集体。我决定从培养班级凝聚力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集体,并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劳动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班委为核心,发动学生制定班规班约,比如不利于集体的事不做,破坏班集体团结的话不说。让班级每个成员的言行都能符合集体的利益,都能感受到自身对集体的责任,心往一處想,劲往一处使。

二、发挥干部作用,实施班长责任制

在学生有了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开展自我教育,实施自我管理。我在班上实施班长负责制,具体做法是:全班同学从几个候选人中无记名投票选举班长,获三分之二选票才能当选,然后由班长提名,班主任审核,全班表决定班委,以班委为中心,领导各项任务的具体承包人安排、督促、检查班务各项工作。班委有权根据班规、班纪处理班内违规违纪学生,重大事物由班主任审核后交全班同学民主处理,还设立监督委员会,由全班同学推荐有责任心又非班委的学生担任,负责向班主任检举,进行民主测评,有权提出罢免严重违纪班委成员职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又锻炼了学生,培养了能力。

三、激发好胜心,实施班级日常工作量化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有时声嘶力竭地批评或苦口婆心地劝说均无济于事,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但我利用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实施班级日常工作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具体做法是:

1.分项打分。即把班级日常工作分为学习、纪律、卫生等若干项,对每项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划归加分内容和扣分内容,给定分值,并制定出细致明确的加分细则和扣分细则,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考评。

2.职责分明。全班分若干小组,两名班长轮流值周,各小组长交换考评各组成员,班长考评各小组长。

3.定期通报。每周班会,班长通报各小组总积分及排名情况,通报个人积分前10名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并以此作为期中评优评先依据。

4.多鼓励,少批评。在实施量化评分过程中,我注重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不断提高层次要求,对扣分较多的学生,多谈心,多鼓励,并有意识地为其创造加分条件增强信心。

四、严格要求自己,充当学生的表率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马虎的现状,我决定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严格要求自己,充当学生的表率。古语云: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要求学生早到,每天早上学生一到教室,我就出现在教室里,督促学生吃早餐、搞好环境卫生;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我一丝不苟地批改,不放过一个错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在学校大扫除时,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特别是脏、累的活自己先干,比如刷教室天花板这项难度较大的劳动,我每次都是亲自动手,学生绝没有袖手旁观的。

五、倾注爱心和耐心,转变学困生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转化一个学困生,比成就一个优等生更重要。不转变学困生,再大的努力也会事倍功半。所以我每接一个班,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学困生上。对学困生我没有采用责怪教育方式,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以和风细雨式的关怀使他们走出迷茫,走出阴影,使他们重新回到温暖和睦的班级家庭中。彭××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去世,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每天起早贪黑卖菜,该生早晨和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以及双休日都是他一个人在家。长期的孤独生活使他性格变得孤僻,而且染上网瘾,母亲三四点钟起床去卖菜,他也随后就起床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天天上学迟到,学习任务不完成。我多次找他谈话才了解实情,知道他上网是因为害怕寂寞,不想一个人待在家里。于是我找到他的母亲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放学后我照顾他,他母亲卖完菜就接他回家。我让他和自己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我特意安排几名同学亲近他,帮助他,给他表现的机会,如开运动会让他参加1500米长跑、派他当卫生监督员,一段时间后,他变得开朗多了,不但戒掉了网瘾,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他母亲多次说孩子听话多了。

良好的班集体来自于良好的班级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会带来良好的班风,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蒋国东.培养学生习惯 形成良好班风[J].内蒙古教育,2013(5).

积极探索税务文化管理之路 篇4

一、文化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一) 文化定位, 实现组织精神一体化

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思路, 通过实施理念识别 (M I) 、行为识别 (BI) 和视觉识别 (VI) , 为税务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赋予新的创意, 使之成为推动组织适应形势变化的动力源泉, 成为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理性分析, 确立文化建设思路。在《南京地税税务文化现代化建设纲要》中, 主要思路概括为:“一个构建”、“两个发展”、“三个打造”、“四个转换”, 即:构建“和谐税务”, 确保“人与组织共同发展”和“组织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 实现“从行政管理型向法律中性型转换”、“从创业精神导向型向组织使命导向型转换”、“从组织者型向面向组织关系者 (纳税人) 型转换”和“从制度管理主导型向人本管理主导型的转换”。“1234”的文化建设思路是自身税务实践的文化结晶, 体现了组织独有的历史,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是组织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整合提炼, 形成理念系统。运用权力制衡、形象塑造、文化变革、OCAI分析模型等管理工具, 挖掘南京地税基层文化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 提炼文化基因、确定关键岗位、明晰文化个性, 成功整合创新了南京地税税务文化新的价值理念系统。

使命:组织财政收入,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精神:创业、敬业、精业

愿景:在实现南京地税的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三型”税务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税务”

价值观:追求卓越, 共同发展

形象:公正执法、文明服务

作风:实事求是、艰苦朴素、雷厉风行、逢旗必夺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统一规范, 创建有特色的行为准则。构建统一的、具有指导性的行为文化体系, 形成系列的制度规范和岗位文化。通过入局教育、培训班结业典礼、建局周年庆典等仪式, 对税务人员在工作、社会活动等场合下应有的礼仪和修养进行明确规定, 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语言、礼节和人际交往行为标准。

导入VI系统, 塑造全新视觉形象。在确认新的价值理念基础上, 统一标志、标准字、标准色, 将文化理念、格言、案例故事和漫画, 在办公场所、职工食堂、职工之家等张贴。针对不同特征和用途, 将相应的文化理念制作在工作笔记、图片资料、宣传告示栏、公文包、手袋等用品上。

(二) 文化落地:构筑南京地税文化体系

南京地税通过制度文化、岗位文化、品牌文化等, 将文化融入税务工作实际。

从制度管理到文化自觉。通过税收征管、干部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改革, 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管理和运行制度体系, 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条不紊, 推动全局建设上台阶。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制度体系。先后对征管机制实施五次整合, 修订完善了纳税人分类管理意见、税收执法责任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 使税收征管信息化、法制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税款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明显提升。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形成良性互动。

推行以“能本管理”为核心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立了“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干部管理理念, 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保证了南京地税向组织愿景不断迈进。

导入规范化管理思想, 形成了政务、事务、财务制度体系。全面导入并实施IS O9000族质量标准, 建立了常设标准化管理组织。构建起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运作机制。

将文化深植岗位中。综合分析南京地税的文化类型、管理者角色等文化要素, 确立了主要基于岗位KPI指标、岗位胜任力、岗位关键行为和业务流程的岗位文化内涵。对具体岗位, 重点强调岗位个性, 让共性文化蕴含在岗位所在部门、岗系之中。在岗位文化推进过程中, 编印了《岗位文化手册》, 通过岗位群的划分、体系框架的构思、表述方式的论证、文化内容的提炼, 从不同角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文化诠释。

将岗位文化体系分为岗系、部门、岗位三个层次结构, 确定了5个岗系、17个部门及100多个共性、个性岗位文化。每位干部以岗位分类为线索分别对应不同的文化要求, 以求得到每个具体岗位干部的共鸣和认同, 并激励干部在工作中去实践和努力。

为服务品牌插上文化的翅膀。在文化建设品牌化上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力争形成品牌优势, 与纳税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打造“阳光税务”服务品牌。2006年提出了打造“阳光税务”服务品牌的构想。把打造和创建“阳光税务”服务品牌作为塑造先进地税文化, 构建地税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实施“阳光执法”、“阳光行政”和“阳光服务”, 梳理行政审批事项, 推行政务公开, 全面规范行政运作机制, 先后梳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183条, 出台4大类10条惠民实事项目。2009年, “阳光税务”服务品牌被表彰为江苏省行业文明服务品牌。

打造“地税直通车”服务品牌。先后打造了12366咨询服务平台、办税服务厅平台、固定阵地宣传平台、纳税人维权服务平台和多功能网上服务平台。截至目前, 12366咨询量累计超过380万人次, 各类媒体专栏累计刊播1800多期, 外部网站访问量突破3200万人次。近两年, 通过第三方调查, 纳税人总体满意度达98%以上。在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 南京地税系统以综合得分94.86分位居34个城市地税系统第1位。

打造“清风税廉”廉政文化品牌。以制度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把廉洁用权作为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核, 对主要“权力点”形成重点监督架构。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 努力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清风税廉”廉政文化。系统先后有7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推动税务文化的延伸推广。南京地税以形象塑造为目标, 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手段, 以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 开展有侧重、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传播推广工作, 树立地税部门良好形象。

编写《南京地税税务文化手册》、《南京地税税务文化培训教材》, 开展了“税务文化现代化”及“岗位文化建设”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培训学习, 强化成员对南京地税组织使命,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精神等理念的价值认同, 使每个地税人都能理解和认同基本理念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南京地税“组织价值观”、“组织形象”和相应的标识, 在“依法治税”, “尊重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公正执法、文明服务”, 构建服务型税务等方面向纳税人和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设立南京地税发言人制度, 凡南京地税重大事项和信息, 都统一发布, 将税务文化内涵全方位的传播给公众, 接受社会公众的评价。

建设南京市税收文化教育基地, 向社会免费开放, 已接待参观逾16万人次, 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现代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基地”和“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示范点”, 被授予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建立多种沟通交流方式, 引导、激发组织成员互动、参与的热情, 通过腾迅通、电子邮件和网上“局长信箱”, 实现点对点的交流和与局领导的直接对话, 每年局里都能收到合理化建议200多条。建立了“南京地税税务文化网页”和网络化的“虚拟文化展厅”, 全方位营造南京地税税务文化的新环境。

二、税务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 促进了税收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税务文化建设的引领和激励下, 组织效能大大提高, 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组织收入实现了快速稳定增长, 年收入总量从1994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93.3亿元, 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 为富民强市和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二) 促进了组织形象的全面提升

多年的税务文化建设, 使南京地税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十年荣获“市级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被评为江苏省文明行业、南京市作风建设“人民满意单位”。相继获得全省地税系统“三个一流”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优秀组织奖”。2009年, 南京地税系统跨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

(三) 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多年的税务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 价值观念不断趋同, 增强了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力导向观念得以确立, 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目前, 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97.6%。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和执业资格的占47.88%。“三师”所占的比例已达到20.01%。

三、税务文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文化内核及价值理念的建立和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探索。为此, 我们认为税务文化建设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来开展工作,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 把握创新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根本

组织文化的发展过程同组织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同一个过程, 而组织发展在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形势、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这就决定为组织发展服务的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课题的要求, 不断创新, 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否则, 组织文化必将枯萎, 失去生机与活力。

(二) 体现时代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动力

积极的文化建设要求提升组织的文化自觉, 以跨文化的宽广眼界主动参与文明对话, 把组织发展融入到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去。南京地税从“三业精神”的塑造和激励, 到“三个一流”目标的提出, 均能根据不同时期内外部环境和时代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不断引进新的文化理念, 使税务文化建设成为不断引领组织发展的动力。

(三) 发挥有效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核心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核心, 就是要促进税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税务文化建设必须要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大局, 贴近税收实际来组织设计, 与税收法制化和信息化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并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真正发挥出税务文化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四) 突出示范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

领导层是税务文化的第一创建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从南京地税税务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看, 尤其是从税务文化的创新实践看, 这一点非常突出。只有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层高度重视, 带头示范, 亲自“布道”, 身体力行组织价值观, 才能充分发挥税务文化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作用。

(五) 坚持群众性是税务文化建设的保证

税务文化从它产生的群众基础看, 是全员文化, 是税务干部广泛参与、创造和实践的文化。只有把全体成员发动起来,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让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投身于文化建设中, 税务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

积极管理 篇5

摘要: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一生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恰如一股春风,为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理念,不仅可以调节班主任自身心理,更可以将其引入班级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笔者从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场”角度谈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营造积极心理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心理场”的基本理念在积极心理学中,库特·勒温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的概念。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存在着“心理场”。它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建的文化心理共同体,由文化、制度和心理环境等组成,是在班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班级发展的进程,系统地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消极的“心理场”学生的思维被抑制,班级气氛沉闷,学生消极抵触;积极的“心理场”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班级气氛活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营造积极的“心理场”

(一)学习领会积极心理学精髓,保持班主任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其自身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他们比起其他老师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也赢得了一个亲切的荣誉称号“班妈”。而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显示出增长的趋势,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更繁重,压力更大。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是工作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就是教人怎么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得到快乐的学问。所以教师要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立志于做一个积极的教师,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营造和谐优美物质环境实践证明,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人们在凌乱肮脏的环境中是很难有好情绪的。所以,班主任要注意营造优美的教室环境。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地板、整齐的课桌、美观实用的板报„„让学生置身于积极的环境之中,在享受着美的同时内心产生对班级的热爱,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而积极心理学提出,要关注人性的积极面,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个体积极人格。因此,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共同研究制定班规、班训,班级的奋斗目标等,还可以发动学生写下“我的人生格言”“,我的奋斗目标”等,张贴上墙,使学生每天一进教室就能看到,从而潜移默化地把积极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以提升学生的价值体系。

三、加强师德修养,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要像一缕阳光,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有时是一句关切的问候,有时是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是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 篇6

积极组织行为学兴起

2002年,管理心理学家卢森斯(Fred Luthans)以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提出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与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希望研究者将工作重心转到提升大部分人的幸福感而不是治愈少部分人的心理疾患一样,卢森斯认为,组织的作用不仅是管理组织缺点、改善工作态度、激励消极员工、应对工作压力,而更应该是发挥组织中个人的优势,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从直觉来看,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应该能够在组织中产生良好的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确实如此,笔者发现,在平均水平上,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在完成任务时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有72%的可能性能取得更好的绩效,尤其是当所进行的任务比较简单的时候。而同样,幸福的员工也是具有较高工作满意度的员工。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良好预测员工5年后的工作满意度,而反之则不行。

当然,积极心理品质并不只是包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它同时还包含了诸如乐观、希望、宽恕、感恩、韧性、谦虚等诸多品质。已故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 · 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与塞利格曼一起在理论上构建了人类的6大美德与24种品格优势,并宣称这些美德与优势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也可以用于组织之中。

卢森斯抽取了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四种优势,将其整合为所谓“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并用以区别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他所抽取的四个维度包括希望、现实性乐观、自我效能/自信、韧性。同时卢森斯也证明了心理资本与绩效相关,实际应用上也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作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推动者与主要研究阵地,在积极组织行为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由于人心受文化影响之甚,因此不同于其他积极心理学研究,我们的研究根植于中国文化,也当直接应用于中国企业。

我们将自己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内(intra-personal)、个体间(inter-personal)以及群体(group-based)。在个体内层次上我们主要探讨:第一,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员工应该培养何种美德以及应当如何培养;第二,员工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使组织具有创造性。在个体间层次上,我们主要讨论:第一,中国员工获得幸福感的方式;第二,中国领导者的原型。在群体层次上,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组织氛围如何建设;第二,组织的品牌资本。以下结合我们的研究,谈谈积极心理学在组织管理运用中的六个应用。

在管理中的六个应用

组织美德培养应训练无意识与习惯化行为

我们的跨文化调查显示,中国人与美国人所认为重要的美德的确有不同之处,美国更强调诚实、耐心、关怀、爱、幽默与共情;而中国更强调责任、勤奋、勇敢、谦虚、真诚与孝顺。当然,两种文化同时强调善良、守信、忠诚和同情(见表1)。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重要的美德,在对提高工作绩效是否也有很重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这确实给员工美德培养以启示。

譬如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爱是含蓄的,不表现出来的,领导也多以严肃形象示人,以保持其权力距离。同时,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更加强调责任、付出、真诚、谦虚等美德,也更加强调看似辛苦的勤奋,而非轻松的幽默。

那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组织美德又当如何培养?目前,组织美德培养主要依靠的是普通道德教育以及商业伦理教育。但近十几年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范围,不道德商业事件频发,究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体系以及商业伦理体系的崩坏。

现有商业伦理体系建立在传统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体系之下,以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教育为主。而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员工的美德实际上是建立在快速、直觉的思维系统上,而非传统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中提倡的规则,以及这些规则背后的审慎思维加工之上。在我们的实验情境中,人们普遍认为下班回家路遇火灾不假思索去救火的员工要比思虑再三去救火的员工更有美德。由此可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思维,在实际道德行为的发生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哈佛大学的巴泽曼(Max Bazerman)教授认为大多数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于无意识因素所左右的。因此,组织美德的培养不应遵循传统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美德培养与商业伦理教育应当首先训练员工的无意识与习惯化行为,而非讲授道德规范;其次,应抛弃固化的道德原则,因为道德情境在实际情境下难以迁移;第三,重视员工道德认同与道德自我的培养。

积极与消极情绪都有利于创新

组织创新是企业保持长盛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宏观组织创新实际上离不开组织中的个体创造力。我们提出个体创造力的“两因素”模型,即创造力来源于新异性与实用性。新异性即个人在知识结构上能够发散;而实用性表现个人在知识结构上能够聚合。如果我们用知识网络的方式的来展现员工创造力,那么图1上则展示了新异性与实用性在知识网络上的区别。而图1下则展示了我们使用新浪微博数据来验证我们理论的结果,右上为新异性与实用性,即创造性同时高的人,而右下为新异性与实用性,即创造性同时低的人。

创造力的两因素理论告诉管理者,个体创造力的培养应从两个方向着手。首先是培养员工思维上的新异性,即广度;其次是培养员工思维的有用性,即深度。因此,组织创新的关键同样在于培养组织员工能够广为发散,但是能在有用的点上进行聚合并深度思考。同时,我们的理论也阐明了创造力的这两种特性,实际上对应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nlc202309031950

根据积极情绪的扩大构建理论,积极情绪能够使员工具有普遍联系的能力,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思维具有广度。而消极情绪会使员工不断反省(rumination)同一问题,使思维具有深度。而我们早已发现,不同于西方个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我们也有同时体验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能力。当我们经历了大量积极情绪时,中国人会进行反向调节,降低积极情绪体验而增加消极情绪体验。因此,中国员工具有同时体验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能力,也就是更加同时具有深度与广度创新的能力。

与领导交流有益于提升员工幸福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 · 卡尼曼(Daniel Kahenman)教授调查了美国德州某公司1000多名女性员工,让她们重新建构过去一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并评定该事件的幸福程度。卡尼曼发现,对于这些人来说,亲密行为、社交、休息、祈祷/冥想、吃饭、锻炼等是最为幸福的事情。同时,将与谁在一起进行排序,那么顺序为:朋友、亲属、配偶、孩子、客户、同事、老板以及独自一人。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员工将社会化活动作为最快乐的事情,而工作中的客户、同事以及老板是他们最不愿意在一起的人,仅仅比独自在一起要更好。我们在中国进行了类似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最喜爱做的事情排序为:享受个人爱好、彩票中大奖、开始恋爱、实现目标、睡觉、祛除心病、结婚、完成任务、天伦之乐以及放假。对比美国结果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的幸福事件中有一些工作目标,如实现目标与完成任务。

最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发现在和谁一起最幸福的调查中,中国人排名最前的回答是老板。对于员工来说,其幸福感影响到组织绩效,而让其获得幸福的方法显然可以是让他们做那些能够获得幸福的事情,同时让他们与那些他们觉得幸福的人在一起。这提示我们,虽然在集体主义环境下,中国领导者与员工的权力距离很远,但是领导者与员工的更多交流,即便是交代任务或者是汇报任务,都是能都促进员工幸福感的。

充分了解中、西领导者差异

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而好的领导又具有什么特征,这是领导力研究领域不断探索的话题。强制型领导强调自控、主动以及成就;权威型领导强调自信、共情以及改变;关系型领导强调共情、关系与沟通;民主型领导强调协作、团队与交流;模范型领导强调责任、成就与主动;教练型领导强调觉察、发展与共情。这是一种对领导的人格分类,而我们用另一种思路,让个体评价某类人格原型者,挑选出他们的特征,并用这些特征来对应领导力。

图2展示了我们所挑选出来的两类人格原型者,第一类是以雷锋为原型的利他道德型人,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空间内的特质代表着这类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图2左)。而图2右则展示了以周恩来为原型的领导者,其特质分布。理论上来说,这是民众心中对于这类理想领导者的形象。这实际上告诉中国领导者,自己应该培养哪些特质,才能成为中国文化下的优秀领导者。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公平、果断、礼貌、创新、勇敢等特质,中国领导者还需要服从、忠诚、合群、恭敬这样一些西方领袖不具备的特征。

环境与心理对绩效的影响同样重要

组织管理心理学经典的霍桑实验本来想证明工厂环境对绩效的影响,但却无意中发现了环境对绩效的影响不如心理对绩效的影响。不过当代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环境确有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是通过了心理的中介。

例如,上司在网络游戏中创造自己的化身时比其员工会高估自己的高度;当权力群体的权力大小与他们前面摆的标牌字体大小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对权力的判断准确性和速度都会下降;当人们置身于一个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时,他们更有可能虚报自己的成绩以换取并不应该属于自己的报酬,这一不道德行为在人们带上一副黑色墨镜时而不是一副普通眼镜时也会发生。

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环境影响,如握着粗笔的人在进行简单运算时会更加粗心。站在软垫子上的人比站在硬垫子上的人,其道德判断要更加宽容——软硬的意义联接对道德判断造成了影响。在启动了与“软”、“硬”有关的意义联系后,被试者对同样一件有失道德的事情的判断发生了变化,与“软”有关意义联系的被试者认为,这件错事并没有那么大的过错,也不需要给予更大的惩罚,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更少的厌恶情绪。

我们的研究表明,影响行为的情境因素实际上通过两种方式来发挥作用,其一是我们的身体感受,其二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来进行意义联系。因此,我们认为,在建设组织氛围时,需要同时利用这两条原则,即第一,建构一个好的物理环境,比如光亮、清洁、整齐、方向的环境;第二,建构一个基于语言的良好心理氛围,比如提出正确且有隐喻引导意义的口号等。

了解品牌的资本特性

法国社会学家博迪厄(Pierre Bourdieu)将资本进行了划分,经济资本是一种实体性的资本,而声誉、社会关系属于象征性的资本。品牌作为组织的象征,我们认为它实际上是具有资本的,而作为资本的特性,“象征”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从而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用。我们将组织品牌资本分为四类,即文化资本、道德资本、权力资本与法律资本。

我们使用了同一种范式证明了这些象征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如,“陈林沿着江滩回家时碰巧在沙子里捡到了一枚金戒指。陈林并不知道,这枚戒指购于1985年。据国际珠宝鉴定刊物《世界珠宝商》所刊载,这枚戒指在当时市价为1000元人民币。”陈林可能是具有象征资本的,可能是缺乏的。我们发现,如果问人们这枚戒指现在值多少钱时,人们判断具有象征资本者捡到的戒指要显著贵于不具有象征指标的人。这个效应在文化、道德、权力与法律四种资本上都得到了验证。

文化资本是四种资本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又包括自身的文化资本(体现在组织的行为中以及组织领导者的气质上)、物化的文化资本(体现在组织的产品中)以及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体现在组织的各种资质认定上)。道德与法律资本类似,即组织品牌是有道德与手法的形象。而权力资本则在我们的研究中较为特殊,实际上,只有在中国高权力距离文化下,权力资本才能转化为经济资本,而在美国文化下,权力资本的效用要更弱。组织品牌资本研究提示组织应该塑造何种形象,以及在特定文化下进行何种决策与行为。

我们从个体内、个体间以及群体三个层面分别选取六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谈及中国积极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实际上,积极组织行为学方兴未艾,而终有一天,组织行为学也许会去掉了积极二字,却依然呈现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态势。当我们不再谈论“积极”的时候,也许才是积极组织行为学成熟的时候。

复杂性社会的积极管理 篇7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趋势主要源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多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调控机制的间接化和复杂化;而且,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群体的分化。二是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民族国家由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外部因素“楔人”内部结构,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由此变得更为复杂。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都会对现有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带来强烈的冲击。四是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新的消费品、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分化,其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五是快速的城市化。与简单的乡村社会比,城市是一个更复杂的社会,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社会结构都是如此。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风险在明显增加。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意味着系统风险的增加,而社会的转型,无疑又为社会风险增添了新的因素。

简而言之,上述几方面因素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得空前复杂。所以,将社会管理区分为消极社会管理与积极社会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消极的社会管理是以被动防范为手段,以维护现状为目标;而积极的社会管理则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为目标。虽然在积极的社会管理中也要努力应对和化解现实中某些消极因素,但它的目标更具有进取性。这里之所以提出消极社会管理与积极社会管理的概念,是为了避免一个误区,即在种种问题和矛盾的压力之下,片面地从消极社会管理的意义上来理解社会管理,并在实践中将社会管理变成片面的社会控制。

在面临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因素面前,选择什么样的社会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积极的社会管理旨在改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以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来实现社会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换言之,管理本身不是目的,管理只是一种手段。社会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一个好的社会最重要的含义是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政通人和、人们心情舒畅、社会生活井然有序,无疑是增进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前提。维护公平正义,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要立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才能让我们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班级管理中积极的心理因素 篇8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承担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也往往会产生倦怠,此时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未必能够理性地处理班级中的问题,未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对学生错误的处理就可能偏离教育的常识,教育的效果也经常会走向我们期待的反面。美国的汤姆·杰诺特说:“我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作为教师,我拥有使学生痛苦和幸福的巨大权利,我可以是惩罚的工具和精神启蒙者,我可以做到无耻和幽默,残忍或疗伤。”往往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严重,波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不少微扰:由于一个小的变化或因素引起班级大的变化,引起学生大的变化。

一、爱温暖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没有爱心是不可能教育好学生的,充满爱心是当好“好老师”的前提。班主任的爱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快乐,改变学生的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案例1:学校举办体育周,为了凝聚班级力量,打造团结的班集体,体育周期间有很多集体项目比赛,如排排跳、袋鼠接力、步调一致等。步调一致也叫25人26足,每班选出12名女生,13名男生,一男一女交叉战队,排成一排,把相邻两人的两足用带子捆在一起,然后齐步向前跑,比赛距离50米。这个项目最能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且极具观赏性。每个班级对这一项目都十分重视。宝是步调一致的比赛队员之一,比赛队员25人和一名喊口号的指挥员,每天都要抽出大量的课余时间去训练。几天下来,队员们的腿上都被绑带勒得紫一块青一块。宝同学的伤较为严重。然而队员们仍然坚持训练。一天晚上的训练中,队员们又一次大面积跌倒,这使得他们的伤雪上加霜。这次宝同学是旧伤加新伤,疼痛难忍。

训练暂停了。队员们回到课室用云南白药简单处理了一下。我叮嘱他们回家弄点消肿止痛的消炎药擦一擦。两天后大部分队员都好得差不多了,但宝同学的腿却肿得更厉害了。我带她到附近的医院去找了熟悉的骨科医生。医生看过之后觉得没有大碍,只要敷药消肿即可。由于是熟人,加上又是学生,这次医生走了一次“后门”,免费敷了一帖药。敷药当天恰逢周五,学校要放假了。我叮嘱她回家要换药,擦一些消肿止疼药。

以前她虽然也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学习上还不算很认真。自此以后,她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无论什么学科,她都更认真听讲、记笔记。这就是爱的力量,关键时候教师抓住契机给学生一点关心,让她感受到了温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喜欢教师就会喜欢他的课程,就会喜欢这个班级,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参加活动,可以凝聚班级的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只有人心齐,班级管理才会取得成效。管理一个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的班级将会多么的揪心。面对活动,班主任也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班主任认为活动占据了学生课余活动的时间,对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并不支持,也有的班主任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案例2:科技周里面有一项活动是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对社会实践调查不了解,没有学生报名参与。几经动员,终于有10个学生报名参加。10个学生中只有敏同学有一次社会实践调查的经历,其他同学从来没有接触过。后来,我邀请学校心理学教师给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的辅导。让敏同学负责这个项目,带领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在这之后的两周,10位学生在敏同学的带领下,选“高中生理性消费调查”为课题,利用课余时间设计问卷、分发问卷、设计表格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最后,顺利完成,获得学校的好评,并获市一等奖。这一获奖让我与学生都万分高兴。原本只是想在学校的科技周中认真参加这一活动,不要从网上百度,不要弄虚作假,没想到认真的付出有如此惊喜的回报。

这个奖项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改变,班上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种活动都争先报名。敏同学在学习上变化也是巨大的,读书比原来勤奋,问问题的次数也多了。经过近一个学期努力,成绩由班级20名左右进步到最近一次考试第2名。我所教的科目也由原来40分左右提升到73分,进步十分明显。她的进步,让人意外。以前也带领学生参加过不少校园活动,学生当时是很兴奋、很投入,活动完了之后也会发生一些好的变化,但是却没有这次变化如此明显。

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交流,提升综合能力,活动增进生生、师生情感。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拾自信的风帆,激发自我效能感,获得学习的动力。学生只要重拾自信,只要点燃学习热情,潜力将是无限的。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多组织、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尤其要多给“待优生”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一个肯定的回答,让学生心中有希望

班主任对学生的肯定至关重要,只有得到班主任、得到教师认同,学生才能获得同伴的认同,也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反之,学生将会心灰意冷,丧失奋斗的动力,甚至破罐子破摔。

案例3:恒同学是班上一个偏科很厉害的学生,以理科为例,他的数学很好,但是物理就很一般。一次期中考完试,成绩公布后,面对成绩,他显得有点失落。课间他来找我,说:“老师,我的物理是学不好的,我觉得自己好笨。”“怎么会呢。你的数学学得那么好,数学是物理的工具,很多思维方式都相同,难度也不比物理小,你只要能克服畏难情绪,振作起来。以后学习中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不要累计,等到期末考试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不信我们赌一把?”后来,恒经常在课间在课时或者办公室找物理老师问问题。慢慢地,他进步了,期末考试及格了,一个学期后每次考试物理单科都在班级前5名。其实,恒同学来找我时,我心里也没底,只觉得要鼓励他,用一个肯定的回答,给他希望。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肯定的回答,点燃了他的希望,激发了他的斗志。

四、对学生多一点信任,让学生有改变的动力

学生只有获得教师信任,才会有改变现状的动力。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有时学生的违纪行为是为了引起教师、同伴的注意,让教师关注他,让同伴知道他的存在。一些成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成绩不理想,常感到自卑。教师如果因为学生多次违纪,屡教不改,而选择不信任学生,学生会有被冷落的感觉。这样的结果是他们向上、向善的欲望随之被扑灭。学生将会被推向对立面,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违纪情况出现,而班级管理工作也将会倍加辛苦。如果选择信任学生,则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更多有效的交流,能够增进师生的情感。有了感情基础,学生才会跟着教师走,才会不断进步。

案例4:高一分班后,班上新来了一个女生欣,欣不是一个好学生,甚至有点“坏”,课上她小动作不断,还不时缺交作业,偶尔还迟到。对她进行过几次教育但是效果不佳。

一天上晚修,我在办公室,欣来办公室找我。“老师我想和你谈谈。”我一听有点意外的惊喜。“好啊!”“老师,我想做班长!”“做班长?”“老师,你相信我,我可以做好的!”根据平日的观察,我发现她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只是个人的一些习惯不太好。如果他愿意做,愿意改掉一些不良的细节,做好班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直接这样给他做班长,未免也太容易了,一个人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会珍惜。看到我的犹豫,欣反问道:“老师,你不相信我?”这孩子真是精明,这也被她看穿。“我不是不信任你。老师问你,你最近表现怎样?现在马上让你做班长,原来的班长呢?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让你做班长,我们班有多少学生会信任你、会服你?”欣沉默不语。“班长是班上的一面旗帜,在学习、纪律、劳动等各个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说实在,虽然你的组织能力较强,和同学的关系也不错,但是总的来讲,你和班长的标准还有一点差距。”“老师,我可以做好的,我会改的。”

考虑再三,决定让她担任班干部,为了稳妥起见,开始只让她担任她擅长的语文学科的科代表,虽然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做班长。这样一来可以给她留够升职空间,不要因为做了班干部就不知道珍惜、不思进取,二来还可以给欣足够的时间慢慢改变自己,赢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与信任,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此后,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她慢慢一级一级往上升,后来一直“官拜”班长,为班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帮我减轻了不少负担。她的行为习惯也有了非常大的转变,成绩进步明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欣虽然只是做了一个语文课代表,这一职位离她期望的班长还有很大差距,但她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就是在这样信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得到更多的关注,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学业有进步,各方面的素质也提高了。

五、对学生多一点包容,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未成年的学生犯错就更是在所难免。然而很多班主任似乎不懂这样的常识,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缺乏必要的包容,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问缘由,先发后教,甚至以罚代教。作为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有必要的包容才能够对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只有对学生有必要的包容,才能够获得必要的尊重。一个有包容心的班主任,抓住学生违纪时,不会大动肝火,不会拿起惩罚的大棒,而是俯下身来倾听。

案例5:班上的几个学生在学校玩纸牌,搞“赌博”被人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交到学校。学校认为数额虽小,但情节严重、属于严重违纪影响很坏,败坏了学校的声誉,决定要从严从重处理。几位同学被叫到德育处,一顿批评教育。然后开除的罚单是:三人被停学一个月,一人因有“前科”被停学两个月,回家反省。面对这个罚单我都有点不敢相信,以前学校也会因为学生严重违纪而停学处理,但最长亦不过一周。对于高中生停学两个月,落下的课程基本上赶不上来。按学校要求,我给四个学生家长一一打电话,告诉他们事情原委和学校的处理决定,家长们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领回了各自的小孩。

第二天下午,一个学生的母亲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小孩很后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学校只考虑学校的权威不容践踏,只考虑要杀一儆百,以期以儆效尤,然而惩罚过重,牺牲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只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停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在家长不停地说情后,我答应家长带她和小孩去德育处,看有无减轻对学生的处分可能。

第三天上午,我、家长、学生一起来到了德育处。这位学生拿出检讨书,反省很深刻。他以前也写过检讨,但每次字数都很少,内容多是一些应付的套话。然而这次,他字迹工整地写了1000多字的检讨,谈到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以后的目标和改进措施。我认为本次违纪事件的处理已经达到了预期教育的效果,如果严格追究下去反而会毁了学生。在我的努力“斡旋”下德育处让步了,采纳了我的处理方案:先停学三日,剩余的就“记账”。如果他有进步,能做到他保证书中的承诺就既往不咎,如果不能做到就马上停学,补齐剩余的天数。其他三人,看认错态度好的也参照这一处理办法。

这样的处理,家长和学生都很满意,对我十分感激,尤其是学生,他平时调皮捣蛋,他没想到关键时刻我没有“穷追猛打”,而是替他说话,他觉得欠了我一个很大人情。

事后这名学生明显“听话”很多,学习也认真起来,尤其课堂上也开始回答问题了。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他犯了错误也及时地指出来,给他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件事情之后,和我的关系改善不少,不再像过去那样反感我对他的教育。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篇9

主要从土地管理制度简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阶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做简单的介绍。

1.1 土地管理制度简介

土地管理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 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因土地的归属, 以及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狭义的土地制度仅指土地的所有制度, 土地的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土地问题的一些必要的管理条例, 对土地关系进行比较明确规定的管理制度。

1.2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多, 范围广。只要涉及到土地的事情都是土地管理的范围, 主要包括征地制度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宅基地管理, 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些专项的土地应用问题存在疑问, 这就需要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 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做一个比较好的体系。相关的改革内容以及条例都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分析, 这样会比较详细具体地了解相关程序以及规定。

1.3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阶段的问题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阶段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的土地管理制度相对不清晰, 相关问题以及责任不明确, 相关的管理制度改革体系不是很完善。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实施的难度比较大, 相对的土地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整体土地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因此, 如何更好地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非常重要。

2 土地管理制度现状

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不太乐观。现在的土地都是比较重要的, 尤其是在比较好的地段。土地管理制度相对比较滞后会导致人们对于土地的使用权非常重视。对于一些即将拆迁的地段, 很多私自搭建的帐篷占用了公用地段, 钻法律空档时有发生。以下主要从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做简单介绍。

2.1 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

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令人担忧。土地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导致目前人们对于土地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比较热衷。目前, 土地管理的现状比较滞后, 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其实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制度没有参考, 我国是自己在摸索着前进。因此, 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比较差在情理之中。如何更好地将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改善成为现阶段比较重要的事情。

2.2 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问题就是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引起的, 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很多。如何更好地将这些问题解决, 主要是将相关的土地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及健全。

3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比较大的工程, 有些人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 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涉及到土地纠纷, 掌握土地管理中的有待改良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不法人员对于法律漏洞以及土地管理体系的漏洞的钻空行为起到非常好的制止作用。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很多方面来看都是比较重要的。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现阶段大家都形成了一定的管理, 并且约定俗成。但最好还是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应的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样一来, 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及完善才能够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3.1 如何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如何更好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问题。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建立土地管理体系上, 相关制度的改革以及完善就会相对比较容易。很多人认为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大家都认可, 因此, 在大家认可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更好地对其进行一个比较完善以及系统的补充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会因此而进行相关的调整, 刚开始大家都会不适应, 但是习惯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改革之后还是比较好的。

3.2 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前提。将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后, 就完成了土地管理矛盾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来说, 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 导致的土地管理以及现阶段的很多问题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在其中的纠纷问题上有了法定的参考依据, 人们就会有法可依。综上所述, 本研究对于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简单介绍, 将如何更好的对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土地管理问题以及对于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纠纷。如何更好地将其中的关系协调好, 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向导.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亟待创新—基于自贡市望云村的调查[J].改革与开放, 2009, (07) :41-42.

[2]张娟锋, 贾生华.征地制度改革的新思维[J].广东土地科学, 2008, (03) :77-78.

[3]张克旺.试论农地整理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J].乡镇经济, 2007, (05) :24-25.

积极管理 篇10

一、积极的劳动关系并非一蹴而就

传统的员工关系将企业与员工两者看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劳资双方已经从“相互对立”走向了“相互合作”,许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

笔者认为,积极员工关系的建立,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合规劳动关系阶段。此时的企业应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动关系制度,即使出现劳动争议,也能够按照情、理、法的原则妥善处理员工关系。

2.平等劳动关系阶段。此时的企业随着全体员工持股以及员工持股比例的增多,建立起了平等的劳动制度,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较高。即使出现劳动争议,企业也能够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处理员工关系。

3.和谐劳动关系阶段。此时,企业已经建立了信任与尊重的劳动关系制度,能够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劳动关系实践。

基于对上述各个阶段的描述,笔者认为,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在合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使企业创设并维护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劳动关系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支持企业战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二、将员工关系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治理

人力资源治理,是以系统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依法进行规范、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改善和提高管理的服务质量,并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运营目标和所设定业绩结果。

1.实现合规管理。合规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要确保企业依法构建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但是,对于那些拥有诸多业务部门和跨行业业务的企业来说,保证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依法、依企业相关政策实现人力资源实践的一致性并非易事。因此,管理者不仅要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专业知识及市场知识,灵活而创造性地平衡好政策合规与不同业务部门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

2.扫描外部劳动关系环境。企业外部的劳动关系环境扫描,主要针对外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企业所在城市及未来要拓展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如外部相关人才的就业状况、相关人才的供需及价格变化、人才流动趋势及老龄化趋势,等等)、外部劳动争议案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外部企业的劳动关系实践及其经验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确定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建设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制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转变管理理念,以平等协商和尊重的方式开展员工关系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比如,在企业内部建立“直接处理员工关系事务”的模式,将员工主管用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思想武装起来,使他们成为构建企业和谐、积极的员工关系的主力军。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个由人力资源部、法律部、财务部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最高领导组成的劳动关系决策机构,从制度上预防劳动争议案件。

4.用企业文化推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企业之中构建一个尊重人的文化和组织氛围,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清楚知道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是符合企业“尊重人”的这一文化的正确行为,从而减少和避免大量员工关系问题的产生。

三、实现员工主管在员工关系管理中角色的转变

当员工从一名“个人贡献者”转变成一名“人员管理者”时,其工作职责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做“事”为主转变成为以管理“人”为主。

因此。企业在推进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一线主管人员进行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培训。一个通常的做法是,对每一名新招聘或者新提拔的员工主管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为企业推进和建立起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劳动关系案例剖析与分享

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大量员工关系案例的剖析,找出产生员工关系争议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从而有效地预防类似争议的发生。这种劳动关系案例的剖析与分享不仅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应针对员工的主管进行。

积极管理 篇11

〔关键词〕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10-03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于1987年发端,历经20多年风起云涌,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方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作模式,提升了办学水平,推进了素质教育。为了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近期,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逐渐明晰了以“规范管理、专业引领、品牌塑造、积极导向”为特征的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以规范化管理提升心育工作的品位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之初就得到了行政的大力推动和规范管理,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整合,南京市形成了体系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具有了较高品位。当前,其行政管理机制形成了两大模块:行政与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1.行政与服务体系是由三个三级子系统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

工作网络——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咨询网络——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区县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分站)→学校心理咨询室;

科研网络——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

2.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则是心育系列工作制度化的产物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保障和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首先是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如1996年颁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培训内容、途径方法,到教师队伍培训、考核评估等做出相关的规定;1999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其次是各项具体工作领域的制度建设,包括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与评估制度、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等。例如,为规范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南京市于2000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并配套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2001年又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考核办法》;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健康发展,南京市于1999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试行)》,2006年对《评估方案》作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后为适应形势需要,又于2007年颁发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为确保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2001)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2007)。

这些政策和文件的颁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战略与策略的层面上都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轨道。

二、以专业化建设锻造心育工作的品质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操作模式,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实施,为心理教育的品质提供了保障。这套实践操作模式包括五大模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层级式的心理健康防护系统。

1.以科研课题引领教育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南京是在全国最早启动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着手研制出版了《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这是国内推出的首个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性蓝本,出版后立即引起全国极大关注。紧接着该所又会同市鼓楼区教育局编写了《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这也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中学生心理读本。此后,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领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九五”期间,南京市几十所学校汇聚在国家重点课题《大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十五”期间,南京市又成功立项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集中了80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此外,南京市还先后完成了《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教育研究》《心育与德育关系的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等一大批各级心理教育课题。并且,全市逐渐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中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儿童感统训练中心”“儿童心理剧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儿心理科学院”等。科研课题整合了全市学校的心育资源,引领了全市学校的心育实践。2007年,南京市由教育行政领导亲自挂帅,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以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掘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这项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2.以专业素质建设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

首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2002年,在明确区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这两类不同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两个层次的资格认证制度,成立了资格认证机构,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方案,认定了培训部门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是一个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促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这项举措已被国家教育部编入高校相关学科教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1882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其次,对心理教师进行职称评定。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成长,南京市开始了心理教师职称评定,目前暂属于政治系列。同时也开启了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的评选。

此外,在教师通识培训中,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专业性,南京市还专门组建了由高校专家、一线优秀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以专家数据库方式为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师资信息。此举得到了教师管理与培训部门的高度赞誉。

3.以评估督导改良心理咨询室,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

学校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阵地,为此南京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明确心理咨询室的职能。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求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的职责,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教育、指导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

二是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要求这些人员必须经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

三是评估和验收合格心理咨询室。我们制定了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试行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进行评估和验收,以市教育局的名义认定合格心理咨询室。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水平不断跃升,又于2007年启动了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

四是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举办过多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一些区县也分别召开过心理咨询室建设经验交流会。截至目前,南京市经过评估验收的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已达551个,占市中小学总数的90%以上,并验收了首批47个示范心理咨询室。

4.以多样形式传递心育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南京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市有80多所小学先后开设了心理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节,每节20分钟;初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高中则以选修课(有的学校还作为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常识和心理健康辅导。市里还先后编写了《中小学各年级心理教育实验读本》、《心理教育活动手册(幼儿卷、小学卷、中学卷)》等教材,开展了心理剧展演、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心理小论文征集等活动。许多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创出许多团体心育活动的形式,如“少儿俱乐部”系列、“校园心理剧”系列、“心育游戏”系列、“心育体操”系列、“音乐育心”系列、“心育小研究员”系列、“心育行为练习”系列等。心育课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此外“同伴互助”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举措,全市许多学校建立了“同伴互助小组”“心理互助热线”,一些学校还设置“班级心育委员”“心理信息员”,使同伴互助落到了实处。

5.以三道防线建立防护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层级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南京市形成了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主要承担者是学校。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管理,“陶老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室一起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合进行。

三、以特色化运作打造心育工作的品牌

南京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地引进特色化的品牌运作方式,塑造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形象,使心育工作生动鲜明地呈现,以此提升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品牌。

1.“智慧果”青少年性教育热线

1994年,南京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专为中学生提供性心理咨询与性教育的电话热线,并赋予它一个诗意的名称——“智慧果”。热线开通后即引起了广泛、热烈而持续的反响,国内外五十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北京的“少女课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当时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该热线已接待咨询近万人次。

2.“陶老师”心理援助中心

2004年,我市为拓展和完善“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电话”的功能,整合12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资源,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同时为该中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陶老师”,并特意将“陶老师”的名称和标识进行了注册。这一举措可谓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化运作的一个大手笔,从此以后南京的广大中小学生都直观地记住了那个伴随他们的心灵共同成长的大朋友“陶老师”;而对市内外同行乃至社会公众来说,“陶老师”也成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事业的鲜明符号和重要标志。

3.“宁教授”网络心理咨询室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辅导,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参照“陶老师”的成功运作模式,南京市于2006年成立了“宁教授”工作室——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网络心理咨询室。“宁教授”汇聚了在学校一线工作的10多名优秀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利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的网络平台专门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这一咨询方式运作良好,已为市内外3000多名教师及其他人群提供了服务。

四、以积极化理念增强心育工作的品效

南京市在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在吸取各个心理学流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和空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内容及实施途径等。

南京市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理解为发展性的积极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也不单单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优化全体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也随之拓宽,覆盖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由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与生活辅导、学涯与职涯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也不应囿于学校咨询室或咨询课上,而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实施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这种负向的目标转为积极正向地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我完善,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理念指导下的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良好的品效和教育影响,为南京市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稿件编号:091111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10001,电邮: jinglin1998_2008@

yahoo.com.cn)

积极管理 篇12

关键词:消极经济管理,积极经济管理,两者关系

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全替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 在大力推进的过程中, 现代市场经济也开始了新的革命, 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经济管理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管理的手段有很多, 消极经济和积极经济管理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主要对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展开分析。

一、经济管理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政府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但是具体要怎样进行操作, 选择哪种管理手段和方式, 为何要进行经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 更加完善了我国经济控制论的内容。有了这些理论作为支撑, 政府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 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实际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和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的管理, 社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看法。西方经济学中指出,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给予纠正和处理, 保证市场中的人身财产权不受侵害, 优化资源配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政府的工作除了对市场资源进行管理之外, 还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安全性。在保证市场经济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管理中出现了新的管理手段, 积极经济管理和消极经济管理。所谓的消极经济管理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制度约束;反之积极经济管理也是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经济中的产权和人权进行管理, 并将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向更好的方向。

二、消极经济管理

1. 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

消极经济管理是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以古典经济理论模型假设为管理目标, 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从而更加有序的进行, 并实现整个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 消极经济管理手段产生的原因

消极经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市场中的很多因素相关,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市场中的竞争、价格和经济体系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 介绍一下市场竞争对消极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市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很多种经济形式, 也就存下很多的竞争类型。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在市场竞争中开始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样情况下, 就需要利用消极经济管理手段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稳定性进行维护。第二, 价格变动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价格的变动会改变边际替代率以及边际转化率。一旦这两种市场变动发展失衡, 就会引起整个市场经济发生更大的变动和损失, 面对这种现象, 政府一般会采用消极经济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协调。第三, 站在经济体系的立场介绍消极经济管理。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一旦原有经济假设和现实之间发生相背离,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也通常会采用消极的经济管理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控制和管理。

3. 管理手段

政府实行消极经济管理的职能时, 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和方式开展实施, 涉及到经济、法律和行政三个层次的管理。垄断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在不完全压制的情况下, 严格控制它的发展和运行。

三、积极经济管理

1. 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

与消极经济管理一样, 积极经济管理也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我国经济顺利完成预期的目标, 实现政府经济管理最优化目标, 因而对经济发展采取的有效管理手段。

2. 积极经济管理产生原因

积极经济管理的出现也与市场上很多变化因素有直接关系。例如:市场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安全管理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怎么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优化资源配置是目前政府利用积极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虽然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政府参与其中, 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进行调节, 促进经济中的资源合理化配置。第二, 站在市场经济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 为了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国也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经济管理手段对我国的经济进行管理。

3. 积极经济管理手段

与消极经济管理一样, 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也涉及到法律、经济以及行政三个层面的内容, 而使用最多的手段就是引导性管理, 例如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调整税收, 并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对出口商品进行一定的保护,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来确保我国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四、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

1. 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之间在成因与目的上的关系

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在成因和目的上对两种经济管理方式展开分析, 消极经济管理主要是在经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时, 导致原有的经济目标无法实现, 并站在一定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基础之上, 对社会的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消极经济管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以调整。反之积极经济管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 还需要照顾到其他社会目标的实现,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的管理偏好倾向之间经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政府的这种管理倾向不能通过市场经济管理措施得到实现。

站在消极经济管理的成因和目的的角度展开分析, 消极经济管理的产生原因被包含在积极经济管理的成因当中, 因为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市场经济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实现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然而当这种最优的经济目标被实现后, 原有的人身权利体系和财产权利体系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可能这种最优化目标也不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改变经济运行的原有模式使市场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控制, 并以此来实现最理想的市场经济状态。在实现市场经济最理想状态的过程中, 需要政府部门以一种平等的经济主体的身份加入到市场经济中来, 然后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对经济的作用促进整个市场经济供需关系进步, 并促使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一定变化, 从而带动商品价格体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市场经济结构以及价格机制均产生相应的变化, 实现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同时也是积极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政府在对市场经济开展及时有效的管理活动时, 积极的经济管理手段需要在消极经济管理的基础之上, 以消极的市场经济管理为依据, 在对市场经济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不能破坏原有的经济平等原则, 不能扰乱现有的市场运行秩序, 以及市场之间的自由发展。反之, 积极经济管理的人身权利体系以及财产权利体系的改变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消极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配合在实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2. 两者在管理手段上的关系

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 其中包括经济计划, 经济决策, 经济指挥和经济组织协调等相关内容,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成元素彼此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这种相对性要在具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中才能体现, 也只有在经济活动中才有划分和界定的必要。任何一个大的经济管理体系都是由很多个小的子模块构成的, 但是也存有这样的情况, 就是对于某一个经济管理来说, 它的主要职能就是指挥和协调, 但是对于其他的经济管理来说, 它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是决策和控制, 在这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之间, 通常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三种类型。虽然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都有自己特有的经济管理方法和手段, 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管理中却很难将两者进行清楚地区分, 和一个具体的管理职能相比, 他可能既属于积极经济管理的范畴同时也可以归纳到消极经济管理当中。也就是说, 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中, 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保持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同时存在, 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同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的结合使用, 将对我国市场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对经济的管理职能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府经济最大化目标, 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引导市场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异.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分析[J].时代金融, 2015, 03:39-40.

[2]任永红.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3:98.

[3]司晋华.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6:22-24.

[4]康欣.诌议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1:158.

[5]宋晨亮.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8:103, 119.

[6]马继华, 王春燕.消极经济管理同积极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 2013, 15:32.

[7]丁妮.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关系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8:18.

上一篇:药效分析下一篇:中国市场优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