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及启示(共8篇)
转化及启示 篇1
一、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农业发展阶段和程度也有差异, 与此同时, 地理自然环境也完全不同。为了匹配本国的实际情况, 各国形成了不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纵观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政府农业部门主导类型。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领导和实施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 推广人员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 将农业科技传播给基层农业生产者, 保障农业生产中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
面积较小的国家只需通过中央政府的农业部门就可以完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 如希腊、荷兰、英国、挪威、比利时、泰国、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等。面积较大的国家则同时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才可以完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 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我国农业部设立了推广局和推广站, 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的领导、管理、组织、实施等工作,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门也设有服务于当地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保证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 以农业科技研究教育机构为依托类型。
许多国家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结合起来, 进行统一领导, 实现三位一体。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国家的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研选题, 注重市场的需求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性, 使得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商品化潜质。与此同时,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商品化、资本化等一系列转化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性政策, 促进科研、教育、推广转化三位一体化结合逐步成熟;各国的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也设立机构, 进行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咨询、承包和转让等,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三) 非政府性质的农民组织参与类型。
很多国家出现了一些隶属于协会或者宗教的农民组织。英国、法国、丹麦、冰岛、塞内加尔等都存在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农民组织。这些农民组织与政府无直接关系, 不需接受来自政府的任务, 其推广内容和推广项目自行决定, 而这些推广的信息更加贴近农民的兴趣, 推广的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被农民掌握。
(四) 以大型农业企业为依托类型。
很多国家的大型农业企业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中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一直在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并且收购了许多种子公司, 美国的种子公司已经逐步取代了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所在育种方面的科研和推广工作。以大型农业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经营的模式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涌动出现。这些大型农业企业内部设有科研部门, 企业投入科研资金, 引导科研项目, 控制科研进度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并从中获取收益。这样,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重合, 避免了从科研到产业化中一系列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投资风险也相应变小, 是理想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五) 农业高科技园带动类型。
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农业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出现较多, 它以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农业设施向人们展示创新性的生产模式。农业高科技园区主要包括示范农场、假日农场和农业试验站。农业高科技园区是由政府划出一定区域, 由政府推动完成的。农业高科技园区通常坐落于农业科研力量较强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集中研发, 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试验和生产基地,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科研效率, 并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资产化、产业化, 甚至国际化。农业高科技园区通常会有政府的优惠政策, 会吸引企业和金融业与之建立合作,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走入市场和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二、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启示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 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 导致各国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每一种模式兼具优势和适用条件, 但都旨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转化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 进而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一)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项目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根据市场来判断产业化的方向、时机、进度和规模。美国和日本就是抓住了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给本国的农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美国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极高的国家, 强大的市场意识使得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应用到农业产业的整个过程都精准地抓住了市场需求, 使农业科技成果发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崛起就是得益于高新技术。在农业方面, 对具有市场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遴选, 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整个国家也被科技改变了命运。
(二) 政府需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措施主要有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在资金支持方面, 农业科技成果的投资数额高风险大, 直接影响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政府应积极加大投资力度, 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链条。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农业技术领域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也带来了相应的农业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 政府需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农业产业的宏观调控,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美国和德国都通过法律导向和政策导向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 把科研、教育和推广结合起来。
科研、教育和推广三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在我国, 农业部管理部属的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 省政府的农业部门管理省属的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 农业行政部门管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这种状况不利于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的工作衔接, 加大了整个过程的人力资本、时间成本和成功风险。政府需要将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紧密衔接起来, 将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四)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鼓励人才扩散。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主要来源于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 研究人员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缺乏实践经验, 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主要由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负责, 推广人员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但无法对科技成果的技术精通。政府需鼓励人才扩散, 支持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亲身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并且对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对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掌握程度。英国、美国和德国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好的示范。
(五) 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风险资本市场。
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投入生产产业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 除了政府投入外, 还需拓宽融资渠道, 保障资金供给。尝试从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渠道进行融资, 推广机构也可以通过有偿服务来解决资金难题。农业科技成果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技术资产, 若能从风险资本市场融资, 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 还会带动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
(六) 完善中介机构, 多元化组织推广。
科技中介机构是连接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桥梁,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中介的基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科技创新研究提供支撑性服务, 为科技研究主体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要完善实体的中介机构, 更要多元化中介形式, 比如网络中介平台, 等等。通过中介, 完成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和指导推广工作。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但相比于其他国家, 我国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 距农业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世界各国角度分析不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从而可以借鉴到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 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燕.日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模式比较分析及借鉴[J].武汉金融, 2014.
[2]刘英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4.
[3]陶伟.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园艺, 2014.
转化及启示 篇2
【论文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 后进生 启示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点,分析了初中后进生的学习上存在的消极状态,阐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初中后进生转换的启示,认为教师应分析和确定后进生当前发展水平,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潜力,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首先确定学生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
后进生转化问题,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特点问题。已有的转化的思路主要是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从而提供转化的思路。本文试图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后进生转化。本文所探讨的初中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而不能达到最低的学习标准,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是:缺乏兴趣,视学习为难事、苦事,觉得学习提高无望。针对后进生的这种状态,“最近发展区”理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一、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点
1、两种发展水平
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是首先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在他看来,明确这种关系是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学生需要借助成人的引导、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维果斯基把儿童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最近发展区。这样划定就明确了学生最具发展潜力的所在,为教学明确了方向,从而也明确了需要教师和学生把握的重点。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所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是由教学动态所决定的。它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是学生的成长进步。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继而他发现,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这是教育学在理论上的一大进步,其进步性就在于它把“适时”定位在发展的前面。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发生的.发展。这种认识对于识别后进生的当前发展水平,可以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供思路。
二、初中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状态
初中生后进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有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觉醒,在乎外界的评价,如果获得较高的评价,自尊获得满足,积极性也会获得极大提高;反之,就会出现一些消极状态。另外,初中后进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学习能力很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中学里,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而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获得的评价也比较低,导致后进生在学习上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时觉得成绩提高无望,学习兴趣低。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低,反过来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信心不足,使得后进生出现这样普遍的心理状态,反正不管我怎么学习也跟不上,不如落得个轻松自在,因此,他们自暴自弃。具体表现主要为,首先,在课堂上,有的后进生根本不听课;有的后进生开始听课,发现听不懂就放弃;有的后进生课堂反应很被动对老师提的问题,觉得有难度,保持逃避的态度。其次,课堂外,由于没有弄懂所学知识,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完成。
如何改善这些后进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转化初中后进生的启示
1、教师要分析和确定后进生当前发展水平
由于长期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相比较于中等成绩和成绩好的学生,多数后进生已经达到的学习水平相对偏低。但是,后进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未必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想达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需要获得外界的引导和帮助。这就要求,首先,教师清楚后进生是有潜力的,在态度上,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多给予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布置给后进生的学习任务是他们通过一点努力能够完成的,让后进生体会到,他们也是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感受进步的学习乐趣,进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后进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成绩处于落后状态,后进生知识基础薄弱,这对于学习新知识,势必会严重挫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首先要分析和确定后进生当前的发展水平。
确定了后进生的当前发展水平,教师同时要清楚后进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学习程度,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上,除了课堂氛围引起后进生的兴趣之外,向后进生提的问题的难度恰当,是后进生稍微努力下就能回答出来的,如同跳一跳就能摘桃子,让后进生体会到只要稍微努力,课堂认真听课,也能听懂教师的上课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课堂外,布置些后进生能够完成的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可能,可以考虑给后进生集中补习薄弱的知识环节,让他们快速赶上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
2、后进生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潜力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因为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觉得提高无望,故而破罐子破摔。因而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身学习是有潜力的,不要盲目和别的同学比较,了解他们当前自身的水平,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不断的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课堂上,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不论听得懂,听不懂的,坚持听;对老师提的问题,积极的回答。不懂的知识,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弄懂,包括自己复习、请教同学、请教相应的教师。
其次,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后进生要积极的弥补必要的基础知识。
总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虽然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是长期落后,但是依然有提高的可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这可能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因为初中后进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当他们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等也会相应获得满足;反过来,当他们有了较高的自尊和自信,又可以对他们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4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3]王慧.试论维果斯基_最近发展区_理论的现代教学启示[j].井冈山学院学报,(7).
[4]张明燕.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j].职业教育研究,(7).
非指导性教学对后进生转化的启示 篇3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在“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追求,但是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势,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对于后进生转化工作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非指导”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高速、简单命令、详细指导式的指导。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杰斯将非指导性治疗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模式。其理论假设是:基于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任,相信他们天生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各种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得到实现。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教育气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始终充满自信和成功感,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后进生转化存在的问题
关于后进生概念的界定有很多提法,笔者认为后进生是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包括在情感、态度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社会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也有要求保障自己学习的权利。同时,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也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教育家们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一线工作者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目前班级规模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追求升学率,许多后进生被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受到关注,很少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很多学校期中期末评比时,排在后面的学生成绩不纳入平均分,诸如此类的现象必然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沦为所谓的后进生。有的教师认为他们不可教,成才无望,甚至放弃了后进生。
2.一些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档案中介绍了后进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学习情况、后进的原因及转化的记录。但实际上,这往往是为了应付各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实际工作并没做到实处,使得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3.不能正确评价后进生
很多学校评价制度不合理,往往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不能全面看待后进生。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只盯着后进生的毛病,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从而对他们冷眼相待,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
三、非指导性教学对后进生转化的启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现实中后进生受歧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后进生转化工作依然有很多不足。我们可以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有成功的潜能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后进生被安排在后排,只要不捣乱不影响教学秩序、不给班级扣分就行。学生成绩不好,便指责他们“无能”、“不可救药”,给他们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使他们陷于失望乃至绝望的境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观的基础,充分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种潜能就能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教师不是主导者、控制者,只是辅助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为后进生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二)关注后进生的情感世界
后进生在受教育时往往伴随着喝斥、嘲笑甚至体罚,受到的歧视多于成功的体验,没有人愿意理解他们。对于学习,他们的参与意识弱、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重视情感教育,认为人首先表现为知情活动合二为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的情感受到压抑,先天的自我得不到实现。它启示我们: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教学中同等重要,情感是认知的动力,它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情感参与下的认知活动,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若一个学生是出于教师的惩罚而学习,其在情感上是抵触的、厌恶的,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1.加强情感交流。课上多关注,教师要常用和蔼的目光注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为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学生都会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反应,用鼓励性的话语适当进行反馈。比如“你真棒!”、“有进步,继续努力!”等等;课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2.创造机会,促进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开展活动时设置单项奖;课堂提问时,可以提一些稍简单且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促进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三)建立真诚、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潜能的实现必然要求一种真诚、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学生只有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自由表述、自由参与。它启示我们: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与后进生之间那种冷漠甚至对立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消除后进生的焦虑心理和师生间的紧张关系,让他们积极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后进生:教师要自觉、有意识地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找出后进的原因,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2.给予真诚的帮助: 教师要善于倾听后进生的心声,了解其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用真情打动他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用真诚打动人心。
3.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家长、同学、老师的冷嘲热讽,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教师要尊重后进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欣赏、赞扬其优点,宽容其缺点,维护他们的自尊,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4.换位思考:后进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斥责、讽刺与误解,很少有人关注与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同情。教师要站在后进学生的立场去看问题,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对话,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创造一种心理安全。
(四)发挥后进生的主体性,注重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后进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给予他们更大的选择自主权,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相信即使那些被认为“不可教育”的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能主动积极地自我学习、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后进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在每次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或反思卡片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2.
[2][8]马增彩.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现代启示[J].天津教科科院学报2002(2):68-70.
[3]方展画.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63.
[4]张晓英.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7-68.
[5]刘时勇.真诚 尊重 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8):45-47.
[6]马际娥.尊重的艺术[J].天津教育2006(7): 23-24.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85.
作者简介:孙婕,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教师,讲师职称,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攻读教育硕士。
转化及启示 篇4
关键词:转化医学,生理学,科研启示
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 指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连续过程, 其核心内容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后[1], 世界多家科学杂志竞相报道, 使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深刻地传播, 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基础研究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 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医学带来了根本性的进步。抗生素、疫苗的使用使危害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胰岛素等新药的应用、心脏起搏器等新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寿命得以延长;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 从以急性病为主导转为以慢性病为主导。目前人类对慢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所取得的进展还不尽如人意, 要想攻克这些难题, 需要充分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 将其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技术、新药物, 只有这样, 才能完全发挥基础研究的作用, 从而获得确实的成效。许多基础研究的成果不能有效转为应用成果, 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只是获得了研究论文, 而临床实效并不大, 且多数基础研究成果并没有转化为临床治疗癌症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另外,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 而依靠单一学科进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就颇显力不从心, 因而需要多学科的联合应对。转化医学概念顺应了这一形势需求, 它主张打破以往单一学科“单打独斗”的模式, 主张多学科联合协作, 旨在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 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加快基础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成果的转化[2]。
2 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 推进生理学教学的发展
转化医学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有重大影响。转化医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基础和临床的整合, 是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融合[3]。将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到生理学教学中, 势必会对生理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其理论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 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无不以生理学原理为基础, 所以学好生理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生理学概念、原理多, 逻辑性强, 教材中和临床相联系的例子又较少, 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 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另外,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缺少交流沟通, 教师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 使教学水平仅停留在“接受与灌输”层面,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中间传递信息的作用。将转化医学理念纳入到生理课程建设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将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与临床知识进行合理连接, 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讲清基本原理的生理作用, 更要说明基本原理在临床上能解决什么问题, 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好本专业的同时, 要与临床医生相互沟通, 共同构建一个交流平台, 这些都有利于教师生理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3 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 推进生理学科研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理念备受关注, 我们不仅需要注重理论创新, 还需要注重实际效益。由于学科专业的不断细化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沟通的距离在不断增大,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脱节的现象。一方面, 基础研究工作者注重细胞水平研究和动物实验, 热衷在权威杂志上发表高影响力文章, 从而对临床缺乏了解, 忽略了研究的实用性;另一方面, 临床医生的精力则主要放在对患者的救治上, 缺乏时间进行学术前沿学习, 不知道用哪些基础研究成果来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且对一些新药物、新技术的应用“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这些都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降低了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也导致了科学研究中“重研究、轻应用, 重水平、轻效益, 科研成果与应用成果脱节”现象的存在。因此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走进临床, 了解基本临床知识, 发现问题, 寻找切入点, 转化医学理念, 选准有实际效益的创新课题, 从而加强团队协作, 做出有更多实际效益的科研成果, 将医学研究由无序、自发、被动转为有序、自觉、主动。
在未来医学发展中, 转化医学将扮演重要角色, 转化医学的发展与成熟也将推动其他领域的进步。在医学教育中, 要强化转化医学理念, 加强多学科协作, 培养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人才。但也要意识到, 转化医学距离真正的实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多方面努力, 共谋发展, 以满足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Morrow GR, Bellg AJ.Behavioral science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cancer control[J].Cancer, 1994 (74) :1409-1417.
[2]詹启敏, 赵仲堂.医学科学研究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差生转化计划及措施 篇5
转差计划及措施
差生目前有:朱新伟,杨仓,贾永良,马秀琴,高亚春,秦蕊。
转化计划及措施:
一、明确目标,使其树立学习信心。我们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
因根本把学习不当一回事,学习好也罢,差也罢,根本无所谓。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都喜欢学习包括差生、都喜欢任课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良师益友”可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课堂上首先我认为,吸引差
学生注意力是前提。要让他们的思维,时时刻刻跟着你的思维,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最后,对于所学知识要精讲,特别对于重点要一语点破不能有一点含糊。
三、对于差生要对他们多一点关注:不但关注他们学习,还要
关注他们生活。特别压在课堂上多多关注,哪怕是一个眼神他们都会激动的。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就算弄错我们都要能够接受,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相信以后总有做多的一次。
转化及启示 篇6
学困生, 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 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 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1]。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 由于课时少、起步晚、内容多、难度大, 因此很多学生在入门阶段就会有恐惧心理。物理科的学困生主要表现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不知所云, 不知为谁而读书, 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个人意志比较薄弱。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 (Problem-BasedLearning, 简称PBL) 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它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操作环境当中, 强调以问题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最终目标[2]。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 并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和合作者,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获得新的知识, 而且各项能力得到培养。笔者认为这种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模式对中学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有很大帮助。
二、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 认知与情感总是同时发生的。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爆发内在潜能, 从而促进物理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相反, 消极的情感会阻碍物理学习,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学习情感的建立是基于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沉淀, 在学习中感受到物理的价值、科学的神奇, 尝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愉快, 从而转化为学习热情。学困生则大多数处在厌烦、焦躁状态, 由于听不懂而感到学习物理很无聊, 很无味。即使偶尔对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 也无法做到长时间持续。
从教育的角度说, 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 美国早期研究中克鲁克沙克 (W.M.Cmickshank, 1972) 曾统计, 当时已有描述学业不良与学习困难的名称可达40多种。但是总体来说, 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 见上表1。
三、PBL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学的意义, 而不是简单陈述教学事实。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 增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困生的学习目的变成是将一个问题解决, 而不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同时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因此笔者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PBL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一) 碎片化学习
所谓碎片化学习, 是指通过一片一片、一点一滴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 以及学习思考积累, 达到了解情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走在时代前沿的目的。它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灵活的, 富于生命力[2]。
对于学困生来说, 由于前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习惯与同龄人相比要差得多, 因此同样的课堂容量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完全掌握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将单元知识点碎片化后重新整合, 每次只要求学困生针对某一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 同时降低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求, 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同时要求学困生将课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合理利用, 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等, 摆脱原有“自成知识”体系的思维定势,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碎片化学习, 让学困生逐渐建立信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 积极的情绪逐渐占上风。
以广州市2012年9月开始使用的修订后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力》为例, 笔者对学困生的要求就是先引导他们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并教会学困生如何利用力的示意图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困生一开始发现老师的要求仅仅是画图, 都认为要求很低, 并且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在建立学习信心和积极情绪的同时, 养成解决力学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此举也是为后续的《压强》和《浮力》等章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 微课程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的分析, 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 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 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3]。
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微课程的应用是将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相关物理实验探究视频或者授课视频剪辑成一段5分钟内的小电影, 利用课前或早读及午读时间在教室内播放, 由于视频时间长度短, 对一些缺乏耐性的学困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笔者曾经在课前播放了一段视频, 内容为《乒乓球的“反常”运动》。但是在上课期间不对该段视频作任何解释, 结果一下课, 一大群学生围着笔者要求对该段视频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笔者此举充分利用微课程的魅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小组协作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中学物理的学习,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PBL教学模式通过选取适当的问题进行探究, 可以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全面培养, 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团队成员沟通能力。
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同时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及“小组帮扶”, 学困生在小组成员的带动下, 一开始是观望其他成员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慢慢熟悉后尝试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小组协作不仅给参与的学困生带来很大鼓舞, 而且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四) 延时评价
所谓延时评价, 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评价, 而是把评价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 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 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4]。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物理课堂,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激励学困生、增强信心、激发兴趣, 同时增强学困生的成就感。只有学困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 才能取得点滴进步。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不仅要发展学生现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开发那些不易觉察的潜力。延时评价就是为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 使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成为可能。
(五) 家校协同
协同教育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协同理论为指导,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 促使教育系统有序运行, 提高教育效率的教育方式[5]。
家校协同教育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成效, 因此改变家长的态度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相比, 前者更加重要。只有家长和教师一起对学困生多加关怀, 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促进学困生的良性发展。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和学校孤军奋战, 那么最终结果必然与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四、PBL教学模式下转化中学物理学困生的应用效果
笔者于2011学年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模式, 同时, 分别对实验班的物理成绩倒数10名 (以广州市黄埔区八年级物理统考成绩为标准) 和对比班的10名学生进行成绩分析, 所选取的对比班和实验班均为平行班, 对比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和表3可知, 基于PBL教学模式构建的中学物理课堂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实验班的学困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比班, 而且实验班的学困生在原成绩上有所进歩, 对比班的成绩却比原来退步。实验班的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反观对比班的学困生, 他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笔者的实践, PBL教学模式对中学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有以下三点启示: (1) 影响学困生成因的形成因素中, 学困生的内在因素是关键的, 外在因素只能通过学困生的内在因素发挥作用。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从思想上转化学困生。 (2) 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 对于部分学困生还必须采取课外辅导的形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排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对潜在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序化的研究, 从行动上转化学困生。 (3) 任何一种转化策略都是不是万能的, 这就要求中学物理老师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发展之外, 在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方面需进行相关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从而从态度上转化学困生。
中学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时间, 涉及因素非常复杂, 工作难度巨大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也会不同, 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最终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栋.中学物理学困生产生原因及对策[J].金色年华, 2011 (9) .
[2]高祥.基于碎片化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1) :19-21.
[4]周海槐.延时评价提活力, 尊重生命放光彩——浅谈延时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2 (6) .
转化及启示 篇7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也是我国科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节正在逐渐完善。然而, 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新时期我国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两个重要的内容, 与不断推进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相比, 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工作仍显相对滞后。因此, 如何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 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乃至整个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面, 目前我国官方还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测算标准和指标体系。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 国内一些学者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问题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1,2,3,4];然而从这些研究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看, 这些研究工作更多的是将科技进步的绩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来进行评价, 没有真正的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来开展评价, 因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仍显不足。借助国外经验是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研究的一条重要思路和手段, 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来看, 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其技术 (知识) 转移活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监测评价体系。尽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概念不完全相同, 但其内涵特别是在实践中仍有较多的共性之处可以借鉴。因此, 本文通过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其技术 (知识) 转移评价的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其共性特征与不同之处, 并在多维度的国内外比较基础之上, 提出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政策建议。
2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概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支持技术 (知识) 转移的法律法规, 明确了政府资助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 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 同时各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应运而生, 技术 (知识) 转移活动空前活跃, 并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国家、区域技术 (知识) 转移进行监测评价,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2.1 美国
自《拜杜法案》颁布实施以来, 美国大学、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的转移以及商业化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 AUTM)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定位于为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化的、网络化的技术转移服务的协会, AUTM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分享AUTM年度调查信息等手段为其成员提供服务, 其中针对技术转移活动的年度调查成为美国目前最为系统、覆盖面最为广泛的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活动。AUTM的年度调查始于1991年, 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成员如大学、科研机构、医院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开展的技术转移活动进行调查, 其监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基本信息、研发支出情况、许可/特权协议情况、与许可/特权协议相关的研究资助、许可收入、法律及赔付支出、知识产权相关的活动、企业成立情况、技术许可后的相关活动。
2.2 欧盟
2000年推出的“里斯本战略”致力于将欧洲建设成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并提出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研究开发。然而, 在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 创新成果对经济的贡献却远未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 相对美国仍然较为落后。在此背景下, 推动公共财政资助产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日益得到欧盟的重视, 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技术 (知识) 转移的政策措施。在欧盟层面, 欧洲知识转移联盟 (Pro Ton Europe) 以及欧洲科学技术转移职业联盟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Science&Technology Transfer Professionals, ASTP) 承担着有关欧盟成员国技术 (知识) 转移活动的调查。Pro Ton Europe是欧洲委员会于2003年创建的链接泛欧洲范围内知识转移办公室 (KTO) 、大学所属企业以及公共研发机构的组织, 其关于知识转移情况的年度调查始于2005年, 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核心问题, 即欧洲委员会知识转移指标专家小组推荐的能直接反应KTO知识转移情况且能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二是可选择回答的问题。对于核心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背景指标, 包括KTO服务的机构数量、雇员数量、运营成本等;基准指标, 包括研发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行为指标, 包括合作研究协议数量、发明披露量、新专利授权量、执行许可数量等;成功案例。
欧洲科学技术转移职业联盟 (ASTP) 成立于1999年, 是一个由多个国家技术专业职业者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 目前ASTP的成员数量已经超过600, 涵盖41个国家。ASTP关于技术转移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其成员所在的大学、公共研发机构的技术转移情况。ASTP的调查指标主要涉及3个方面:KTO的基本情况, 包括成立时间、服务对象、雇员情况等;KTO提供的服务类型, 包括与政府和企业就资助协议进行谈判、提供孵化器、管理种子基金等;知识转移的产出, 包括合作研发协议数量、发明披露数量、专利授权量、执行许可数量、新成立的企业数量等。
2.3 英国
除欧盟层面的技术 (知识) 转移监测评价外, 欧盟一些成员国, 如英国等也针对其技术 (知识) 转移活动开展独立的监测评价。英国国内针对公共研发机构和大学的知识转移活动的监测评价是分开进行的, 其中针对公共研发机构知识转移活动的监测评价是由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负责, 而针对大学知识转移活动的监测评价是由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负责。英国针对公共研发机构 (public sector research establishment, PSREs) 开展的知识转移调查是由政府主导并委托Technopolis公司进行具体的调查工作。PSREs知识转移调查始于2005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其中关于知识转移共有8个核心指标, 如知识转移公室工作人员的全时工作当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执行许可数量、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新成立企业数量、企业咨询收入等。另外, 调查问卷还对这8个核心指标进行了细化, 如在专利申请/授权方面还进一步细分是在本国申请的还是在国外申请/授权的。
除了针对公共研发机构的知识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外, 英国还积极对其高校的知识转移情况进行调查。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的高等教育—企业团体相互作用调查 (Higher education-business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 survey, HE-BCI) 就是主要针对英国高校知识转移情况进行的调查。与PSREs调查的时间范围不同, HE-BCI调查是针对学年进行的。HE-BCI调查始于1999年~2000年, 调查指标共涉及5个方面:合作研究, 包括与政府、企业的合作研究数量及金额;咨询与培训服务, 包括对中小企业、大企业、公共科研机构的咨询与培训服务等;重建与发展计划;产出, 包括发明披露数量、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执行许可数量、知识产权收益等;新成立企业, 包括高校仍占部分股权的企业数量、企业雇员数量等。
2.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也十分重视公共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情况, 并于2001年由当时的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联邦科学产业研究组织以及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共同组织了首次研究成果商业化国家调查。至此以后, 该项调查成为澳大利亚政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并由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和培训部以及后来的创新、产业和科学研究部负责实施, 主要是针对大学、公共研发机构以及医药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情况进行调查。澳大利亚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国家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 其指标设计很大程度的参考了AUTM的相关调查问题和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转移机构的雇员数量及相关成本, 专利活动情况, 执行许可、授权的数量及收益, 新成立的企业数量及持股情况, 合作研究及咨询活动情况, 研究成果商业化培训的投入和产出情况。
3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共性特点分析
尽管不同国家关于技术转移的监测评价活动开展的时间以及其具体的执行方式、指标体系不尽相同, 但是通过归纳分析, 这些国家技术转移的监测评价仍有许多共性的特点, 值得总结与思考。
3.1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具有相对一致的概念基础
对技术转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与界定是开展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尽管目前从字面上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所使用“技术转移”和欧盟、英国等国家所使用的“知识转移”有所不同, 但是从这些国家技术或知识转移的监测主体对其内涵进行的界定以及实际的转移活动开展上看, “技术转移”和“知识转移”的内涵相对一致。表1列出美国以及欧盟、英国相关机构对于“技术转移”和“知识转移”的界定。根据其定义以及国外当时致力于推动技术或知识转移的宏观经济和科技发展背景, 所谓的“技术”和“知识”都是指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下由大学、科研机构等产生的科学知识、应用技术、产品原型以及相关经验、技术诀窍等, 可以说技术或知识转移活动中的“技术”和“知识”都突破了其本身的定义, 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然而, 从这些国家技术 (知识) 转移机构的具体实践的角度来看, 其转移的“技术”或“知识”多指的是可以面向应用、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技术成果, 这也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目的相一致。对于“转移”而言, “技术转移”和“知识转移”更多强调的是“技术”和“知识”的商业化或使用权通过不同的渠道由大学、科研机构向私营部门 (主要是企业) 乃至全社会的转移。综合以上,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具有相对一致的概念基础, 因此可以在同一个层面对国外技术或知识转移的监测评价活动进行审视和比较。
3.2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对于技术转移的监测评价, 国外相关机构采用的是一套指标体系来全面反映技术转移的过程。基于对技术 (知识) 转移基本概念的一致理解,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机构采用的指标体系往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总体上, 这些指标体系涉及技术转移的整个链条, 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转移活动开展的一些基础情况, 如技术 (知识) 转移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成立时间, 以及其所属大学、科研机构的研发支出、发明披露、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等;二是不同技术转移渠道所取得的成效, 如技术许可/授权的数量与收益、合作研究的合同数量与金额、咨询服务数量与收益、成立企业数量与经营情况等。由于不同的技术转移渠道能反映技术转移的过程, 因此技术转移渠道及成效是也是国外监测评价技术转移的核心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对比, 其中共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技术 (知识) 转移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每年的发明披露数量、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执行许可的数量、成立企业数量这6个方面的指标。由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展技术转移监测评价分析时也常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例如, Pro Ton Europe于2010年5月公布的关于欧洲大学知识转移的第五次调查中, 对2006年~2008年间美国AUTM、欧盟的ASTP、Pro Ton Europe等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9]。从图1可以看出, 美国技术转移机构的平均专利申请量以及平均执行许可数均明显高于欧洲,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谓的“欧洲悖论”, 即较高的公共研发投入却未达到相对应的商业化利益[10]。
3.3“政府、民间协会+问卷调查”是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主要执行方式
合理的执行方式是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通过对不同国家进行比较, 国外目前技术转移监测评价尚未纳入常规的科技统计的范畴, 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自下而上”的收集相关数据。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负责部门来看, 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和民间协会负责两种形式。英国、澳大利亚的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 例如英国的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以及澳大利用的创新、产业和科学研究部等。美国的AUTM和欧盟的ASTP是典型的民间协会, 相对较为独立;由于其成员覆盖面较广, 因此其调查结果也具有全国代表性。尽管这些民间协会较之政府部门在调查的执行力方面缺乏一定的优势, 但是由于这些民间协会都有比较成熟的会员制度, 加之参与协会的成员 (主要是技术转移办公室) 自身与协会之间也保持密切的联系, 因此其技术转移调查也非常成体系, 且执行能力较强, 并成为其所在国家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代表。
4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比较
尽管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由来已久, 并在国家层面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以下简称《科技成果转化法》) , 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监测评价却相对滞后。开展国内外的对比分析将能为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因此本部分将围绕我国已有的相关工作, 从概念、指标体系、执行方式三个方面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进行比较, 分析异同。
在概念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的专有名词,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将其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发展新产业等活动[11]”。与国外技术或知识转移的概念相比,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所指的对象更为具体, 主要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成果, 而国外技术或知识转移所指的对象有些则涉及经验、技术诀窍等隐性的知识或成果。从转化的渠道及其产生的效果方面看,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技术或知识转移较为相似, 其中国外的技术或知识转移更强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总体而言,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所定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 与国外技术或知识转移的内涵较为一致;特别是随着实践工作的不断开展,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益体现为以技术 (知识) 转移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成果转化。
在指标体系方面, 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测度指标 (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当前社会上广为使用的用于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 尽管一些学者从研究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12,13], 但是由于缺乏对“科技成果”以及“转化”的标准进行明确界定, 因此很难达到实践应用和国际比较的标准。尽管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但是我国面向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评价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为了配合“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 我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于2008年发布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 该指标体系共设服务能力、经营状况、社会效益、社会信誉、交流互动等5个一级指标, 员工总数等19个二级指标 (B类机构为18个) 。由于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国家技术示范转移机构的考核, 因此更侧重于评价机构的能力建设, 而于国外更关注不同技术转移渠道所取得的成效相比, 两者之间仍然缺乏可比性。
在执行方式方面, 由于我国尚未开展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监测评价工作, 因此与国外难以对比。对于我国目前开展的针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评价, 该评价工作的开展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执行方式类似, 即采用政府设定统计模板、机构“自下而上”报告的模式开展。通过以上对比分析, 总体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实践层面与国外技术转移有着较为一致的内涵, 然而基于这种相对一致的内涵却缺乏可以相互比较的指标体系, 特别是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或者技术转移的不同渠道来设计指标;此外, 尽管目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中采用的政府主导、机构“自下而上”的评价执行方式体现了我国宏观科技管理的特点且与国外较为一致, 但将其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时仍需结合我国不同科技成果转化载体, 如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5 对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启示
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相比, 如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监测评价工作也需同步开展。基于上述对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的分析及其与我国的对比,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工作。
5.1 将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聚焦于公共财政资助下的技术转移评价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 而我国目前社会上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也正是对其内涵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引起的。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大背景下, 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根本使命就是要将政府公共财政资助产生的技术成果转移给企业,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一角度来看, 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与技术转移的内涵是一致的, 而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也应该聚焦于公共财政资助下的技术转移评价。另外, 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来看, 应用技术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也正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而我国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 其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创新链末端的应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足这一问题。因此, 在政府层面应该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内涵达成共识,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评价工作, 对于客观认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成效、指导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定将具有重要意义。
5.2 加快建立符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特点且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尽管我国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方面已经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 但是仍然难以适应我国当前评价科技转化工作的需要。从国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指标的设置上看, 其核心是评价不同技术转移渠道所取得的成效, 而这些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家技术转移的特点。因此,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首先要符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关键是要对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进行梳理, 针对不同的渠道设立不同的指标, 特别是对当前的一些诸如产学研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新型研发组织要有所考虑。其次, 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国际可比性, 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对我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的技术转移进行比较, 可以考虑将目前国外的一些共性指标如技术 (知识) 转移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每年的发明披露数量、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执行许可的数量、成立企业数量等也纳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体系。
5.3 依托多元化的技术转移载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工作
转化及启示 篇8
近年来,技术垄断趋势越来越突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现象日渐普遍,发达国家通过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技术,又将专利技术融入到标准中,并设法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其标准,从而垄断国际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抢占标准的制高点对企业来说显得越发重要。对于佛山市的企业而言,若能够将专利技术融入产品标准,就可以开创“产品领先”到“技术领先”再到“标准领先”的新路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整个佛山企业的层次。
为查明佛山市专利及科技成果现状,分析获得科技成果登记及专利授权的企业将成果及专利转化为标准的可行性,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对近6 0 0家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和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企业进行了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转化调研工作,以了解行业内企业开展专利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先进标准工作的现状和潜力。本次调研采用发放问卷及电话访问、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面谈等形式,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2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的企业分类按照《佛山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佛山14个重点发展制造业作为分类原则,并将14个行业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
(1)先进制造业——机械装备业、汽车及零配件、精细化;
(2)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光电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
(3)支柱制造业一一家用电器、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陶瓷建材;
(4)传统优势制造业——纺织服装、家具、食品饮料。
根据以上的分类原则,不同类别的企业标准转化情况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四大类别制造业中,其专利转化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制造业和支柱制造业;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支柱制造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总体来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无论是专利转化率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都要远远高于支柱制造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这也充分反映了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标准转化存在隐蔽性
标准转化存在隐蔽性是指在标准转化中的专利或科技成果可以是属于某项生产设备,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某项工艺技术。这些设备或者技术看起来与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直接关联,但这些设备或技术在形成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决定了产品的主要特性指标,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统计转化数据的时候,必须要作整体的考虑,分析相关设备和生产工艺对产品形成过程产生的作用,以及对产品质量指标的影响。
3.2 标准的公有权与专利的私有权存在相对性
标准的公有权与专利的私有权存在相对性,就是指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的私有权与标准化后公共享有权之间存在冲突,这种冲突会影响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
标准的公有权与专利的私有权存在相对性在家电行业得到充分的体现。家用电器行业的产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品的研发周期及市场周期均很短,以至于各企业都力争以最快的时间推出产品抢占市场。而产品要形成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必须要同行三家或以上较强实力的企业参与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如果独自把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写入标准中,一旦被发现,该标准就无法获得通过。如要通过,企业就得无偿把专利技术许可给参与标准起草或修订的几家同行企业使用。而同行企业本来就存在竞争,如果无偿把技术许可给竞争对手使用,将会使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很难在产品销售中得到回报,其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的份额及地位也将无法得到保证。以上的因素大大打击了该行业内企业把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积极性,也是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标准转化的途径存在多样性
标准转化的途径存在多样性指的是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包括有:
(1)多项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转化为一项标准;
(2)一项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应用在多个产品上,从而转化为多个标准;
(3)一个拥有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的生产设备生产了一个或多个产品,转化了一个或多个产品标准;
(4)一项拥有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了一个或多个产品,转化了一个或多个产品标准;
(5)一项拥有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的零部件用在了一个或多个产品上,转化了一个或多个产品标准。
因此,我们在考虑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时候,不能单方面考虑问题,要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去统计,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结果。
3.4 专利持有人的差别
在专利数据库中,专利持有人为自然人的专利超过了专利总数的50%,部分企业的专利没有以企业的名义申请,故在调研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专利与专利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在差异。在我国以个人名义申报专利会有费用上的减免,这也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较多的缘故。此外,企业使用的专利除了企业自身申请的之外,使用个人的专利、购买专利等情况也不在少数,这样就很难保证企业实际使用的专利数据与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数一致,同时也造成统计结果的误差。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佛山市先进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的建设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标准转化率差别较大,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标准转化率较低。传统制造业以生产大众化产品为主,绝大多数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缺乏自有技术。但转化率较低的传统制造业在佛山市制造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该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先进标准的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我们建议在标准转化率较高的行业中选取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专利和科研成果标准转化工作试点,如:光电及高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配件、精细化工、建筑陶瓷和金属材料加工行业,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按照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要求,在试点单位建立和完善包括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突出重点,制定严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创新能力和专利、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
4.2 加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标准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对于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提高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式。光电及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代表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新的技术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往往很多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都掌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手中。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把掌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手中的专利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标准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整合,达到共赢的目的。因此,大力提倡标准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标准化创新能力和专利、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及时将关键技术特别是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从而全方位占领市场。
4.3 建立标准转化激励机制
自2008年起,佛山市政府连续三年设立了实施标准战略专项经费,这对调动佛山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主动掌握标准的“发言权”、“话语权”,实现由“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佛山市专门设置知识产权转化标准的专项资金,形成了具有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资金保障体系。目前大部分转化的标准是企业标准,但如果企业的专利和科研成果转化成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的话,企业就会面临专利私有权转化成标准公有权的问题,也许会使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鼓励企业将专利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更高一级的标准,我们必须对企业进行资金激励,对那些把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联盟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后,使本市产业集群或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重大提升的,要实行重奖,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先进标准的制定中来。
4.4 加快建立企业间的标准联盟
如果说一项专利技术或是科技成果只是影响一个企业的话。那么一个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产业。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主动权。标准的实质是制定竞争规则,把握对市场的控制权。就产业的发展来说,成立标准联盟,通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提升产业的研发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已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标准联盟在企业之间实现标准化战略、减少标准化风险与成本、协调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矛盾、影响消费者选择预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已经开始将标准联盟作为企业战略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进行积极实践。在标准联盟下,成员企业分别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研发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标准联盟的作用,成员可以用专利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在质量、价格上竞争,还是在服务、品牌上竞争,都将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实行标准联盟,避免打价格仗的内耗,将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4.5 加快建设专利、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信息沟通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后盾,建立自己的标准,是发达国家越来越看重的战略。专利、科技成果通过标准的形式已经成为贸易技术性壁垒的手段。现阶段,因为政府职能部门分工不同,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科技成果的管理,而国家标准委是标准化主管部门。专利、科技成果和标准数据没有互联互通,相关部门也缺乏信息联动机制,从而造成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时没有掌握真实可靠的资料。往往只能对专利数量、科技成果数量和标准数量分别统计,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成技术标准的情况没有了解,对企业在专利、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也无法及时提供帮助,从而造成企业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偏低。因此,可以通过建设专利、科技成果和标准数据咨询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企业通过平台可以查询企业专利、科技成果涉及的相关标准。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咨询。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及时掌握企业专利和科研成果标准转化的情况;标准化科技服务单位可为相关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企业将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提供帮助。
4.6 尽快建立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成效评估机制
无论是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奖励的评定,还是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整体效益的评估,都需要一套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其作保证。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涉及的行业众多,转化的形式与途径多种多样,其形成的效益影响不能够只靠一家之言,而必须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其进行公正的评价。因此,如何制定一套评估机制,也是以后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建议组织各行业的专家从行业类型、转化难度、经济指标、社会影响等方面制定标准转化成效的评估机制,并在适当的时机上升为地方标准,为全省标准转化的效益评估提供依据。
4.7 尽快制定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规范
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其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情形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标准转化数据采集和统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作为指导,企业在提供本身数据时也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不同企业统计方法的差异,从而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只有通过尽快制定关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数据采集、资料统计及指标计算的标准规范,才能更深入、准确地掌握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的情况,为先进标准转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与数据的支撑。
4.8 以技术机构为依托,加强标准技术服务
由于不同企业的标准化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在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技术标准的工作中,标准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依靠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协会等的技术支撑,对企业进行产品标准化咨询,加快企业标准转化的步伐。此外,鼓励标准化技术机构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的队伍中,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工作的介入,加快标准转化的步伐。
4.9 加强标准化人员的培训
【转化及启示】推荐阅读:
转化学习后进生的案例及其启示12-08
作用及启示08-19
评价及启示10-06
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07-14
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05-17
后进生的转化及引导06-26
后进生的特点及转化08-22
剖析学困生成因及转化11-01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11-04
马云简介及启示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