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2024-11-04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通用11篇)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1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正常,在目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到环境中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和品德等方面长期落后的学生。按其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有学习后进生、品德后进生和复合型后进生。按学习后进成因可分为“智力后进生”和“断层后进生”。“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谓“品德后进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学校规定和社会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品德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客观原因是家庭、社会不良风气及学校教育的失误,主观原因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育转变此类后进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明辨是非。

道德观念薄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一些学生犯错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出现错误的举动时,不能及时地加以辨别和制止,犯错误后也不会产生改正的意向。因此,教师对其加强教育、严格要求、赏罚分明是十分必要的。

2.消除疑惧,改善关系。

教师的感情在教育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爱换其心,以情动其情,消除其疑惧心理,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决心。

3.抓住时机,促其转化。

教育学生最忌空洞说教,所以教师要对后进生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备加关注,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

4.锻炼意志,巩固成绩。

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化、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学生转化的初始阶段,在新的行为习惯还不十分巩固的情况下,除尽量让其避开引起旧习惯的诱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创设新的环境,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复合型后进生”则是学习和品德均比较落后的学生。这类后进生教育转化更加困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动,需要知识补习和品德教育双管齐下。

“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头脑相对不是很聪明,接受事物较慢,教师教法出现偏差而造成的学习后进生。造成这类后进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学生智力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转变这类后进生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期望值,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及,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自然就能树立起来。再加上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自然就能一步步走出学习落后的困境。其次,制定评选学习进步的条件,不看成绩的高低,而是看成绩提高的多少,成绩提高多的学生就可以拿到学习进步奖,这样全班学生都会积极努力、不断竞争。同时交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付出的一切,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断层后进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由于家庭变故、意外事故、挫折或教师教育过失而造成的学习间断,知识连贯性中断或掌握不扎实,在以后学习上出现困难而沦为后进生。对这类后进生的教育转变最根本的方法是追根溯源,找出并化解问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基础知识方面查漏补缺。如,我班有位学生由于脚骨折中断了三个多月的学习,给后来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后来,通过多次交谈,我掌握了他的心理,其主要原因就是知识落的太多,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抓住这一时机,我对他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给自己下了很大的决心,利用课余时间将他落下的所有数学课程进行了辅导,同时给他摆事实、讲道理,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和恒心感化他。经过半个多学期的不懈努力,他不但在成绩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得到了同学们和所有老师的肯定,重新燃起了他对学习的热情。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无论是哪一类后进生,只要我们消除成见,尊重并热爱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又坚持不懈,那么,大多数后进生都能够顺利转化为优等生,达到教师育人的目的。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2

[关键词]数学;“后进生”;转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后进生”是这样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开小差,教师多次提醒还是原样子,作业全是为了应付,不认真思考,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学习没有上进心。“后进生”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后进生”转化是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挑战。

一、后进生的特征

后进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总是轻看自己,认为自己数学较差,甚至自我否定,把自己的数学方面看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实际上也许自己在某些数学知识上还是不错的。他们生更害怕失败,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因而总是不知从何下手,屡次被动。面对数学问题,总是过于谨慎,不敢尝试,缺少探索,因而学习打不开局面,成绩总是落后。他们内心空虚,甚至心态失衡,所以产生要在正常的学习活动之外的其他方面有所弥补的心理倾向,以充实空虚的内心,平衡失衡的心态,于是出现上课不认真,喜欢与别的学生说话,抄袭数学作业等行为,甚至产生扰乱课堂 “唯恐课堂不乱”的病态心理。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数学有较多的概念、定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他们对概念的掌握、定理的应用总感觉枯燥无味,久而久之,慢慢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教师不贴近学生,只顾及自己和好学生,组织课堂教学不利,导致中下等学生失去师爱,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也可能成为学习数学的“后进生”。新课标下的教材要求学生的能力较强,辅助教材不到位,学生往往无法自学解决。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几个知识点是以笼统形式出現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配套练习册上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习题少,不利于学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了。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想学又苦于无处可学的地步,最后落个不是学数学的料,而被动为之。平时的测验、期中与期末测验的试题偏难也是导致产生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本想从考试中获得自信,可就是得不到。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往往因为学生有时一两次考试不理想而大动干戈,学生进而失去信心,部分学生也可能因此成为学习数学的后进生。

三、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

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应形象直观,更要联系实际。这样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镶嵌”时,可先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地板是常由什么组成的,然后问他们有没看过由正五边形镶嵌的地板,讨论后再问为什么正五边形不能镶嵌,这样教学既培养学生勤观察的习惯,又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而且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课上往往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用竞赛来激励后进生,进行组际之间的评比,引导每个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弃或讽刺挖苦;应主动接近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分阶段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期望。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为主,教师在课堂内鼓励后进生发言、演板,对后进生个别辅导,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不要一味在课外加班加点,只能以课外为辅,不然会加深后进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篇3

一、农村后进生的分类

1.学习后进生, 即所谓“学困生”。

农村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 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 自卑感强, 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 态度不端正, 无心读书。

2.学习成绩与思想品质双重后进生, 即所谓“双差生”。

对“双差生”的教育应从最基础的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入手, 探索小学后进生的转化方法与策略, 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为达到科教兴国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农村后进生的“成因”

农村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 只有找到了病源, 从源头挖起, 才能“药到病除”。首先要了解后进生, 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成长经历等, 弄清他们后进的原因,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 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 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转化后进生。我们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 认为其形成主要原因如下:

1.家庭成因。

(1) 农村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 甚至游手好闲,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所教的地方, 父母素质普遍较低, 大部分是初中或小学毕业, 很少有高中毕业的, 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片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 农村棍棒式教育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心切。

家长对学生过于严厉, 并没有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去考虑, 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所以一听到孩子的成绩差, 轻则骂, 重则打, 不但没把孩子打骂好, 更加重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 害怕考试, 考试卷不敢让家长看, 无形中加重了孩子心理上的负担, 使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形成恶性循环。

(3) 农村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农村父母一味地忙于家庭经济建设, 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的成长持放任自流的态度, 这是形成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成因。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 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 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言而喻, 有的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不当, 由此而造成的教育失误, 也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些失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表现差的学生缺乏信心。期望在孩子的心理上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抱有消极的期望, 不信任、缺乏信心, 会对学生的行为带来消极影响。

(2) 对待有缺点的学生不公正。

(3) 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上的错误做法。有的教师在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方面, 要么采取全然不管、放任自流的态度;要么又操之过急, 恨铁不成钢, 常对他们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 不但达不到教育转变的目的, 反倒成为他们不断后进的原因。

3.社会成因。

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影响了对学生培养的投入。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 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 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 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 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 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 缺少对孩子学习上的管教, 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 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社会不良氛围对青少年的危害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 吸引人们消费, 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 而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4.自身成因。

青少年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 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 智力发展迅速, 但这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 认知水平低, 情感容易波动, 意志力比较薄弱, 人格尚未形成, 易受环境影响。大量新事物突然涌现, 使他们来不及消化和适应, 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

三、农村后进生“教育转化”

农村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复杂而艰巨, 这更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 把握转化的正确原则和技巧。农村教育的反差告诉我们,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 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研究他们, 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健康成长。

总之, 付诸真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把对自己子女们的爱倾注给他们, 用教师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 那将是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使他们在老师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最后, 让我们教师用爱去感染后进生;用真诚去关心后进生;用爱为后进生的成长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摘要: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往往在学习和思想品质方面存在不足, 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爱。农村后进生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对后进生应付出更多的爱, 对待后进生的态度, 是班主任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篇4

[摘 要]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能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以外的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后进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找到一种途径。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做到自主学习。基于这种思想,本文深入分析了后进生的主要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四个特征,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强调普及意识,淡化选拔功能,强调个个健康、个个发展、个个提高。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出口”,这一学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增大。学生发展也出现了分化,后进生就是这种分化出现的结果之一。按传统的教育评价观点,我国现阶段各类初级中学中大约有10%的后进学生,据粗略估计有600万。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若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客观分析后进生的各种成因、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是我国初中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1、对“后进生”本质的理解。“后进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后进生”,何类“后进生”,何等层次上的“后进生”,都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校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本课题所研究的“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差、思想消极和道德行为规范出现偏差的学生。

2、关于“策略”。所谓“策略”,即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形成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主要是指在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等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后进生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实际,所采取的多元评价方式和所形成的激励机制。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他们的脑子笨不用功,因为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2.1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同学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又由于初中生此时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呈现出一种半成熟半幼稚性,幼稚性使得初中生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想动脑筋思考,他们贪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之,对没有兴趣的学科则感觉味同嚼蜡,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例如,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玩电脑却是高手。就因为他们对电脑感兴趣,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成绩落后。

(3)学习方法欠缺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挺不错。但一到高年级成绩却猛然下降,表面看上去也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果不能有效应付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若学生以前只会由老师领着走,在学习上完全地依赖老师,而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这种关系变的疏松时。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出现成绩落后。

2.2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和附带的一些行为问题思想的因素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家庭的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不良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最终导致了学习上的后进。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就会逐渐退步,成为“后进生”。在帕夫雷什学校,科利亚因为父母干了不正当的坏事而孤僻、麻木不仁;托利亚因为母亲生活上的不检点而不敢抬头等等,他们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成为“后进生”的。

(2)学校教育因素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后进主要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我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少数学生学不好,这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要适应老师,而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师要适应学生。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常可见到,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奖惩等方面的失当,造成学生后进。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如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良、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毫无信心,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及成效。(3)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如社会上迷信、金钱崇拜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耳濡目染的不良信息诸如电影、电视、网络、录象、游戏机等娱乐媒介的影响,以及不良成人群体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幼稚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

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后进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情绪状态低落,甚至厌学、逃学,缺乏学习愿望,因此,不启动后进生学习的这一“内困”,任何转变后进生的措施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简单地适应后进生,而是给后进生以适度压力,使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机,让后进生在有困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智力劳动”。为此,在后进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把教学内容一味化简、化易的做法,应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造成其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困难,以促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真的态度,真正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培养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变客观的接受教育为主观的自我教育,为后进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一笔不菲的财富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所言:“记住你的教育和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让人来管理的人。自我教育是学生成人的保证,如果没有自我教育,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客观环境,有再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再优秀的教育者,也很难真正彻底实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此,学生本身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精神状态,即自我教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应教育学生靠自己的发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高昂代价去赢得精神财富。

3.2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

(1)让“成功”走进课堂,发挥其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在孩子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一次成功的顶峰体验,会激励他在承受失败的时候也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鼓舞他前进。教学实践也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1983年,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博士出版了《心智的结构》一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理论)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他的多元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我们应根据这一理论,建立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为后进生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积极地生活学习。

(3)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发挥期待的积极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著名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之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试验取得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由罗森塔尔效应试验中学生的前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一点,那就是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教师的重大启示。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抱有成功的期望。在平时的各种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当后进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有可能产生鼓励性的效应,从而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4)鼓励、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十几岁的孩子尚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存在缺点错误是正常的,他们中有的暂处后进位置也是正常的。同时,他们又处于自以为“长大成人”的时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希望教师能处处给自己“留点面子”。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0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每位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对后进生请莫吝惜我们的鼓励。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观察他们,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满足他们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转化创造契机。3.3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转化

后进生的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责任,因为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只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因素,就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加强建设,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对后进生的不良观念或行为进行科学教育,让后进生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给予科学而适宜的教育转化;同时,家庭应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全力配合学校搞好转化工作,尽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一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靠大家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上的积极因素,批判不良因素,增强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要努力建立并形成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的教育网络。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做到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会各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使家庭和社会也成为后进生得到教育转化的两个“学校”。

后进生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是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邹时炎.王建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M].北京:开明出版,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3]潘 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1989。

[4]周凤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07(19)。

[5]许伟泽.后进生转化中的若干心理效应[J].教育科学研究,2004(5)。

[6]霍素平.“后进生”转化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2003(1)。

[7]雷振友.“罗森塔尔效应”之所想一浅谈教师期望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7(17)。

[8]王宝状.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潜能开发思想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9]李桂华.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5

[关键词]后进生;初中数学;转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后进生常常感到困扰,因为教师在后进生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效果却不尽如意。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化后讲生。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现阶段的义务教学,使数学这门课程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到了三年级之后数学的难度普遍提高,促成大部分学生不能跟上教学进度,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后进生,而这部分后。进生在升学到初中之后,使得原本就觉得枯燥的数学变得更缺少学习的兴趣,而现阶段的填鸭式教学,父母和老师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开导,使学生更加反感初中数学,并且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了较大的排斥感.

2.学生自生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多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仍旧处于贪玩的阶段,缺乏自律性,由于数学课本身就很枯燥,在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走,当回过神之后发觉丢掉了很多东西,进而将这一整节课程都放弃不听.而在课后很少有学生进行相应复习,不能将课余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是应付性的完成作业,并没有对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养成十分涣散的学习习惯,造成自身在数学学科学习的阻碍.

3.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相差太多,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基础,在学习初中数学时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想将初中数学学好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所以能不能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后进生的数学基础较为差,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并不是很高,再加上不能找到合适的高效学习方法,所以后进生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伴随着知识越来越多,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丧失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一直处于后进生的行列,通过调查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是在小学四年级形成的,因为那个阶段是刚好开始学习文字理解题,所以造成大多数学生不懂不会.

4.学习态度不正确。后进生,通常都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乏主观的能动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安心学习,总是好动溜号.而上课时只是老师讲后进生在听,不做更加深入的思考,等老师说到这个知识点才会,而且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够,认为自己己经会了,但是往往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当前初中考试并不是非常严格,往往会出现抄袭和作弊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态度相对比优秀的学生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

5.教师因素。学生对老师的喜恶将直接影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状态,如果老师在课上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在学生厌恶初中数学老师的同时也会厌恶初中数学.而老师通常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部分老师如果存在偏心的情况,也会导致出现后进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分析

1.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快乐学习。数学是一只万花筒,只有真正欣赏它的人才能触及到它的美丽,后进生之所以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数学是一种学习起来耗时耗力的科目,从平面到立体,一元到多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学生大脑运作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耐力,确保切入问题要点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对题目进行解读分析,学生有可能陷入手足无措的迷茫境地,学生对于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对整个事态的来龙去脉也会特别关注,教师可以结合内因与外因适当介入,把课本中单一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实例。

2.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直至今天仍然值得教师借鉴发挥,因为每个学生的资历与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充分注入教学养料的同时,也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吸收状况。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重点放在加强基础部分知识训练,用剖析疑难点来降低题目难度,毕竟学生只有先学会走,才能跑。孔子启发式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则要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教师可以尝试布置作业时将作业难度分为三星程度,三颗星星最难,二、一次之,学生统一完成难度最低与必须完成的部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基础薄弱情况进行任务分配,设置附加题模式,对勇于尝试的学生给予表扬,树立榜样,鼓励大家向他看齐。

例如,在讲“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教师可把题目中隐藏的问题指出来,先让后进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再提问其他学生较为间接的问题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优化模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表现的机会,同时有助于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3.结合延时评价,减轻学生负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任务繁重而前景辽阔,在这漫长的路途中,教师成功栽培学生的愿望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实现。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青睐,首先就应该充分信任了解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给予回应和抚慰,耐心传授知识,让学生轻松而来,满载而归。对于后进生缓慢的步伐,教师要注意调整他们学习的节奏,做到统筹兼顾,因此,可以采取“延时评价”的办法。例如,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家庭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可以让他们下次单独交上来,并且询问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学生有哪些困惑的地方,逐一进行讲解,让教学温馨化、细致化。

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不断改造,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总是他过去活动的结果。只要教师愿意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机会,去完成本该准时完成的任务,学生必然会分外珍惜补过的机会,在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以后,得到认可与赞同,学生前进的动力也就十足。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做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也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尊重与信任。

4.重视赏识评价,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处于敏感时期的青少年会格外在乎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在学校,由于学生处于一个竞争的局势,周围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对他们会造成一定影响。在倡导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理念中,尊重差异性是其中一大特色。对于进步缓慢的后进生,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在鼓励他们发展的同时,竭力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其学习杠杆中的支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教导学生,不跟别人比分数,要跟别人比态度,不跟别人比成绩,要跟别人比进步,一旦支点发挥作用,调动学生思考领悟的杠杆就会缓缓上升,最终攀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从学生取得微小的成功方而放大其优点,培养他们被认同的心理。“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对自身产生信心十分重要,如果当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我能”“我最棒”,承认自己仍有闪光点未被发掘,那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公式就会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学习乐趣中。

参考文献:

[1]陈双清.也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中学教学参考,2010 (5).

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浅析 篇6

1 高职院校中后进生的各种表现

1.1 学习表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高考后的入学成绩大多属于中等甚至中等偏下, 而入学后的学习成绩偏差也是后进生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后进生目标不明确, 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非常不好, 发展到最后就厌学、直至逃学。

1.2 行为表现

后进生大都伴随有问题行为, 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抽烟酗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欺负弱小;他们还往往沉迷于网吧、喜欢标新立异, 缺乏自我约束力。

1.3 品德表现

后进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 大多缺乏文明修养、道德意识不强,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极其淡薄。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 有的学生甚至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1.4 心理表现

由于大多数学生存在一种自卑的心态, 这就使他们容易产生失落感, 再加上部分学生家庭残缺等因素就会导致他们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和耐挫力, 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变得非常情绪化, 对他人和事物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2 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自身内在的原因, 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般有如下几种:

2.1 个体心理的障碍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 没有培养起进取的精神, 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 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对立情绪, 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 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 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 知错不改, 胡作非为, 破罐子破摔, 自甘堕落。

2.2 家庭教育的失当

第一, 残缺家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 不完整的家庭数最越来越多。

第二, 家长素养偏低。父母的教养方式受自身素质的影响, 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第三,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 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 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 唯我独尊, 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 金钱引诱, 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 发现子女出现问题, 把责任推卸给学校, 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2.3 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侵蚀着学生的心灵, 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社会和各种媒体的不良宣传容易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 往往把好事当坏事, 把坏事看成好事, 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 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

3 高职院校后进生的转化

高职院校后进生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 要想成功地将这些学生转化也绝非“一日之功”, 必须“循序渐进”。

3.1 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在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应该“情”为基础, 主动接近, 宽容接纳。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教师要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 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教师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教师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 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 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中解放出来, 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 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 “亲其师, 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 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3.2 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 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然而,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老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 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 “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于的平等权利更有影响力。因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 老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 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 长期受冷落、歧视, 他们一般都很心虚, 对外界极敏感, 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 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 走出心理误区, 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 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 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因此, 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 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 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 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3 树立后进生的信心

使后进生进步, 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使后进生进步, 转化为一个优秀生,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设定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一般来说, 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 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3.4 在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给予关怀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 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 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 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教师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 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 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 发挥集体的力量, 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后进生的心理形成及其表现, 由于人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 因人而异, 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 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把握其心态, 运用多种方法, 联系各界力量, 做到对症下药, 持之以恒, 一定可以转化后进生的人格, 收到相应的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在高职院校内的后进生从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分析了他们的成因, 并且提出了一些转化建议。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转化建议,温暖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数学后进生一般指的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中,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是由于数学能力较低、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引起的,有的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问题引起的,但共同的表现是不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数学学习效果低下.

二、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总体分为内因和外因,所谓的内因是学生本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智力方面的差异,比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强弱等;同时内因还表现在学生个人情感上、意志上、态度上、兴趣上和学习方法上的各种差异.而外因指来自学生外部的原因,一般是周围的环境影响,包括学习氛围、家庭氛围、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由于家庭的变故或者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成绩跌落,这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但由于没得到及时的援助,知识链断层,导致丧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个人意志力不坚强,灰心丧气,从此转化为数学后进生.

三、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数学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有的时候一个班里数学后进生虽然不多,但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却会对班级的数学学习氛围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我就把工作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脱去权威和威严的面纱,转而应该尊重学生,承认在教学中两者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的;应该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做到不照本宣科.一堂好的数学课不是教师讲的有多么精彩,而是学生究竟有没有参与进来,绝大部分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当天的知识.通过引导、启发来教育学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发散、举一反三的培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而非一味追求题海战术.要适当开扩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路,对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记住公式和定理以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妞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一种苦役,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大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对数学都是不感兴趣的,而对于优秀生来说,他们对数学是富于探索精神,乐此不彼,正是在兴趣爱好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动力的差异,最后体现出了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差异.

3. 及时给予鼓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和感到基本的自卑感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基本矛盾,儿童对于学习天生是勤奋的,当考试出现时,某一孩子反复排名最后,基本的自卑感上升,就会厌恶、抵制学习”,这个结论同样适合高中学生.我上课的时候,喜欢对学生进行提问,对某一个问题,请出学生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同时会把不同学生的看法进行比较,并对每一个学生好的思维过程进行赞誉和鼓励.我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且是一种思维过程,这既消除了学生害怕答错的心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在选择什么学生来回答问题也是一种策略,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后进生来回答,并且给予引导,当能给出一个正确的思路或者回答正确的时候,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而对于太难的问题,最好别提问后进生,以免造成他们的压力和自卑感,就算提问后进生,也要给予安慰,说明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回答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并不是什么权威,而是要做学生的朋友,多赏识、多鼓励,少批评.

4.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我能感受到在两极分化的班级里面教学的难度,会有“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透”的情况,所以在配套练习的时候,我都会分层施教,对不同成绩阶层的学生分配不同的练习,同时鼓励后进生在完成自己的练习基础上,尽量多尝试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并对他们进行分别点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个别辅导的形式.因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应该有区别对待,在学生做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趁这个空余时间,对有疑问的学生逐个讲解,一对一的辅导形式收效明显,很多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没听明白的地方,在教师一对一点拨之后,自然就明白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文选[M].辽宁教舟出版社, 1989:235.

[2]张奠宙.李士镐.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8一82.

[3]张西平.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J].2000:45.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8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表现

没有掌握好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主要表现在:

不擅阅读, 死记硬背, 应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不擅听课, 不得要领, 顾此失彼, 效率低下;

不擅思考, 受思维定式干扰, 思路狭窄、滞后、受阻;

不擅表达, 表述不精练, 不生动, 欠准确, 或答非所问;

不擅记忆, 不立足于去理解、概括、联想, 导致知识不能网络化;

不擅书写, 格式混乱, 条理不清, 缺乏严谨和规范性;

不擅纠错, 不能及时探求错误原因及矫正的方法;

不擅应用, 因不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及来源, 故应用能力差。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从后进生现状来看,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缺乏责任感, 导致想学而不会学。

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 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 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 马虎应付, 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 造成误差积累, 使学习更加困难, 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2. 对学习没有兴趣。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 怕经受挫折, 经受磨难, 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几次考试不及格就会产生畏惧和自卑心理, 自尊心受到伤害, 就再也没有信心去学好数学, 丧失信心与勇气, 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并且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 自己万事不如人, 于是破罐子破摔, 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3. 没有养成好习惯。

许多孩子贪玩, 做事拖拉, 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上课不认真听, 练习不会做, 平时靠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能独立思考问题。

我们数学教师既不能因后进生而放慢教学进度, 置中上等生的发展而不顾, 又不能违背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原则, 而忽视后进生的学习。因此, 转化数学后进生就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 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 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 重情感教育, 用爱心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觉得难, 没有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你这门课, 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因此, 教师要有颗爱心, 热爱和尊重他们, 对他们多关心、多表扬、多鼓励。如课余时间和他们闲谈, 在这种无拘束的漫谈中, 老师既可以解难释疑, 又能和他们交流理想、人生、家事、国事的看法, 这样, 与学生交流了思想, 融洽了感情。只有老师用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 才能让他们接纳老师, 接纳数学。教学是双边活动,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师生情感的融洽程度, 后进生情感丰富、敏感, 都有一颗怕冷落的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教育中献出爱心,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 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 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 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 久而久之, 学习兴趣全无, 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经常运用表扬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 教师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 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 树立后进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挖掘后进生潜力的基础。只有自信, 才有竞争, 才能积极向上。因此, 我尽可能为后进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 在课堂上我让后进生多做些基础题、上黑板板演、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 使他们得到较多的肯定和表扬,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我若认真听课也会做的”的自信心, 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另外, 教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 少讽刺, 不歧视, 多引导, 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鼓励他们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3)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课堂上我们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教学中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 因为青少年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 后进生也不例外, 甚至更为突出。

2.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使学生“能学、会学”。

(1) 指导预习。主要是结合以前所学阅读教材, 具体来说:先略读, 即读懂大体内容, 对不理解的作出记号;再精读, 即细读全文, 把握其中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和方法;最后悟读, 即对所读的知识感悟、升华。预习时试做简单的练习题, 便于听课后比对。

(2) 指导听课。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听教师所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听教师讲解例子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体系的串联;听教师的小结和对较难习题的提示等。建议做听课笔记, 重点内容用彩色笔勾出。

(3) 指导复习。指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 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复习中忌死记硬背, 应在理解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记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并善于纠错, 使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定点、定面复习, 如可以一周定点复习, 一月定面复习。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不管是在课前的预习, 还是在课堂上的学习, 甚至是在课后的练习, 都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自觉学习不是对他们不管不问, 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渗透自觉学习的意识。特别是后进生, 在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先引导, 辅以督促检查, 自主总结, 最好是给他找一个可以在同步学习中给予帮助的同学先带一段时间, 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 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 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 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 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 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重点在什么地方,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9

一、家庭原因

从我校初三的十一个班级中抽取了100名数学后进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2%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工作, 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33%的后进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快乐的感觉, 16%的后进生认为家长不太关注他的数学成绩, 88%的后进生在家中做数学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父母不能帮助解答, 16%的后进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数学成绩要求过高, 让他们产生压力, 从而厌恶学习数学。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学生家长, 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不能在孩子学习数学时给予正确地引导,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欠妥当, 有很多家长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能根据孩子现有的数学水平提出要求, 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 长期给孩子施加压力, 导致孩子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天闷闷不乐, 上课时带着压力与恐惧, 数学学习变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还有的家长则从来不过问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 父母懒了, 孩子就变差了, 久而久之成为班级的后进生, 荒废了学业。例如:我们班级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 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家校联系单, 要求家长每天都要进行检查, 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签字。班级总有十几个孩子的家长未能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 不检查也不签字, 无论是我电话家访, 还是联系家长到学校来进行沟通交流, 都没有多大的改观。有些家长从外地打电话回来只问孩子的成绩, 从来不问孩子的身体状况, 在学校生活开不开心等, 与孩子的相处只剩下问成绩如何, 不能给予孩子温暖,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比较冷漠。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应付了事, 常常有家长在孩子未做的数学作业上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家长在过春节时当着孩子的面赌博, 有时候还纵容自己的孩子也参加赌博, 如果赢了一点钱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多么了不起, 导致每次开学之后总有孩子抑制不了要手痒痒, 躲到宿舍里偷偷地赌博。要改变这种现状, 我的对策是多家访或电话家访, 定期召开家长会, 引起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 耐心地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还可以在学生的左邻右舍或亲戚中找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对孩子的数学作业进行督促和辅导。

二、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逐渐加深, 能力要求提高, 内容更加复杂

与小学数学相比, 初中数学包含的内容增加了很多, 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具备很多的能力。例如, 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初二时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 它们是初一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后续学习, 图形比初一时候变复杂了, 综合性有所加强, 学生要掌握的定理、性质增多。圆是初三的内容, 能力要求更高和知识更多了。很多学生在学习四边形和圆的知识时存在困难, 究其原因大都是不会说理, 不能熟练说出定理与性质的内容, 不能理解它们的运用条件, 当然也就不会运用定理与性质解题了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中不能更好地转换。例如, 学生不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不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每次遇到这种题目就是喜欢证明全等三角形, 把本来存在的定理在考试过程中或平时作业中再证明一次, 做了重复劳动, 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初二时学习一次函数, 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很多同学都不能适应, 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掌握, 尤其是后来与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相结合学习时, 很多数学后进生几乎是一窍不通。究其原因往往是在初一时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未打好基础,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会用数学思想去解题。在教学中, 我首先了解新课内容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入新课, 让学生消除陌生感, 让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从而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初中的新知识。在解答问题时, 注意启发引导,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问题, 不给现成答案, 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或典型题型时我适当放慢自己的课堂节奏, 选用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每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复习一次。我认为平时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本中每一章结束后的小结, 帮学生理清知识网络, 弄清知识体系。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解题方法, 并弄清适用条件。例如, 证明圆的切线有两种方法。方法一: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它适用于直线上已存在一点在圆上, 那么我们就先连接半径再证明垂直, 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方法二:从圆心向直线作垂线段, 证明d=r, 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的现象是, 由已知条件并不能得出直线上某一点在圆上, 不适合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但学生会随便找个差不多的点去连接一下, 再想方设法地证明垂直关系, 这种证明方法就错了。在学习四边形、圆和相似的知识时, 要求学生熟练说出定理内容, 学会把复杂的图形进行分解。在学习函数知识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数学后进生的能力要求降低, 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会做最简单的题目, 限于通过一步到位或两步到位的题目, 另外通过分层次备课、授课和布置作业, 不少数学后进生情况有所好转。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 同时也缺少老师或同学以及他人的帮助

50%的数学后进生坦诚地承认, 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时常常不发言。26%的学生则认为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比较孤单, 没有小组长或其他成员帮助解答疑问。38%的后进生周末在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 46%的学生常常不能及时把数学上不会的问题弄懂, 不能及时订正反馈测试中错误的题目。传统教育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动脑少动手少, 动嘴少, 长此以往,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把自己定为观众而不是主角, 似乎这个课堂是别人的, 是好学生的而不是自己的, 因此, 这部分学生从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他们成为了后进生。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感, 即使有时对于某一个问题有了答案或者有了疑问也不敢轻易开口, 保持沉默的结果是让自己越来越差。针对这个形成原因, 我的转化主要是采用“共生效应”的方法。“共生效应”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当某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生长速度缓慢, 比同时栽培的同种类的群居植物矮小。如果将它与众多同类植物放在一起生长时, 长势很好, 生机勃勃, 是植物界中互帮互助的现象。在转化数学后进生时, 采用这种“共生效应”, 效果显著。在平时授课时, 我会任意搭配学生的座位, 安排这些后进生与数学好的学生坐在一起, 让他们学习优等生的数学思维, 解题方法等,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数学后进生在品德和学习上进步都很大, 反馈测试的作业订正及时, 在课堂上也渐渐地做到能言善辩。在家中也懂事了许多, 一位家长就一直感慨孩子的转变让他感到由衷地欣慰。

四、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 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72%的后进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已经很差了, 再也学不上去了, 对于学好数学没有信心。60%的数学后进生感觉自己在学习数学时已经很努力了, 但是进步不大, 学习数学依然很困难。对于没有自信心的同学, 重新找回学习数学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除了和他们谈话进行情感交流之外, 还掌握了4个优先的法则来转化他们。首先, 在课堂上, 简单的一些问题优先给后进生回答。其次, 优先当场批阅后进生的作业,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第三, 针对基本题型, 基本方法进行辅导, 提醒他们注意解题规范, 杜绝非智力因素失分。第四, 优先在全班表扬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班级中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每一个后进生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情况, 我们应该分别对待。例如, 有些同学上课时只顾着记笔记, 根本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解题方法。我就告诉这些同学何时认真听讲何时记笔记。有些同学几何学得不错, 但代数却一塌糊涂, 计算能力很差。特别是解方程时要注意移项就必须变号。当括号前是减号或负号时, 去括号后要改变符号。我就为这些具有共性的后进生专门开小灶, 针对他们的弱点, 让他们多练习计算题, 并逐一讲解。

浅谈后进生成因及转化 篇10

一、后进生成因

资料表明:人的脑量及智能除极少数人有超常智能和大脑缺陷外,大多数人维持在较为接近的水平线上,这就是说,后进生之所以差并不在于智能低下。后进生在行为上常伴有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学习成绩较差等。后进生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自卑心理。后进生学习基础差、成绩差、守纪律情况也不好,因此和成绩好的相比自惭形秽。在学校,在家里都得不到重视,心理上压抑,尽管他们有时下了很大的决心并付出努力,但在频繁的考试中总比优生悬殊一大截,于是怀疑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因此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二)自信心不足。后进生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害怕遭到冷落,但是在学习上又自信心不足,以失败者的心态参加学习,作业中即使自己做对了也不敢相信自己。

(三)挫折感强。在学习中以失败居多,难以得到各方面的奖励和赞赏,甚至是一丁点的表扬,相反,由于学习、纪律不好,还经常遭到责骂,回到家中待遇也不好,于是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对什么事都难以产生兴趣。

(四)对抗心理。对自己的进步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可救药,于是自暴自弃。盲目的拒绝外界的教育和帮助,其行为表现为傲慢、脾气倔强,故意和他人唱反调,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二、后进生转化

教育教学证明: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是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当然这两者属于学生的内部原因,然而他们有时运动的不稳定的因素具有可塑性和转变性。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忽略后进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大量的事实表明,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关键在于我们采用的措施。我个人认为,教师只要有深厚的爱,感人的情去熏陶学生,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启动后进生紧闭的心扉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又只有把深厚的爱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去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的转化应做到:

(一)以摆正心态为前提,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为师者,只有尊重学生,以情感人,将心比心,才能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爱是育人的前提和根本,因为爱是人的高级情感的需求,爱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微笑面对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的笑脸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后进生”,“后进生”心中才会有老师。所以班主任要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绝不能疏远、冷落、歧视他们。

(二)以寻找“闪光点”为动力源,激励后进生的内驱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后进生也有闪光的地方,也蕴藏着某些优点和长处。鼓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予以鼓励,使其获得前进的动力。比如对后进生作业的批评,不能简单的用“ⅹ”,而应对他们的作业认真阅读捕捉闪光点,寻找鼓励因素。班主任对后进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以激起他们自新的勇气,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当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也便拥有了勤奋、决心、意志和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就能得到无限的发挥。

(三)以弥补学力为基础

班主任要经常辅导后进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运用学习工具书等方法,扫除他们在学习上的障碍,逐步提高他们学习成绩,最终使他们从不学、厌学到能学、会学,再到爱学、愿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古语曰“善学着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还能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而后进生在这方面恰恰相反不愿学也不会学习,常常处于盲目的学习状态中,而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后进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失时机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融汇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以长帮不懈为巩固手段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篇11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对策

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后, 小学毕业生可以自然升入初中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 出现了明显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为小学学习内容较少, 较简单, 待升入初中后, 教材内容逐渐加深, 教学要求也相对提高, 如果学生再按照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就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在初中数学方面尤为明显, 跟不上初中节拍的学生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后进生。他们集中表现为, 听课不专心, 精力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作业拖沓, 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现象的出现, 教师倍感压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成因

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主、客观两方面。

(一) 主观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手,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 就会投入很大的精力, 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学习数学, 也就会觉得数学很容易也很有趣。相反, 学生如果体会不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感觉不到数学的乐趣, 上数学课时, 便会觉得枯燥乏味, 如同嚼蜡。这样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 慢慢就形成恶性循环, 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2. 缺乏好胜心

后进生在学习上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做题时一旦遇到拦路虎, 就敷衍了事, 甚至连简单的问题, 都不肯动脑筋想一想, 缺乏竞争意识, 缺乏好胜心。即使在考场上也是如此, 不审题, 不看做题要求, 随意一算一写, 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时间长了, 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思想上, 都会出现明显的懈怠, 致使学习更加困难, 成了名符其实的“后进生”。

3. 后进生的自信心不足

后进生常有自卑心理, 且缺乏一定的自信和意志力。而较强的意志力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 学习成绩的优良和意志力有一定的关系。初中数学难度系数逐渐增加,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一样“手把手”的辅导,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认真探讨。但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懒于动脑, 疏于动笔总结, 遇到困难就逃避或退缩;面对考试前的复习, 更是觉得无从下手, 学过的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 渐渐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4. 听课时精力极不集中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时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更别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教师所讲内容了。当教师鼓励学生发问, 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问题时, 他们便会觉得无所适从。如果教师单独问他哪个环节弄不懂时, 他便抓耳挠腮, 说不出个所以然, 对教师上课讲的内容,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更别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了。但数学本身就富有连贯性, 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 那么就会妨碍心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技能的提高只能是水中月, 镜中花了。如此这样反复, 慢慢就成为后进生了。

(二) 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

1. 家庭方面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娇生惯养, 学习上遇到困难, 不是想办法去解决, 而是怨天尤人。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太高,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给孩子压力过大。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相反会望而生畏, 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2. 教师方面

优秀的教师通常特别注意教法,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实际教学中, 由于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搞题海战术, 一堂课下来, 教师讲的太多, 学生思考少, 结果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试想这样的教课方式, 小学生哪能接受的了?另外, 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严重, 难免批评学生的语气有些强硬, 这样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致使学生不喜欢数学课, 害怕上数学课, 如此又何谈对数学产生兴趣呢?

3. 社会方面

在学生的口头禅里有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 这样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人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 但学生正处在求学的最佳年龄, 其认知思维、逻辑思维都处在形成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面对社会的物质引诱,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都要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求学阶段, 只有搞好学习, 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将来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

二、转化后进生的具体策略

(一)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用爱心感染学生,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外,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 还可从生活入手,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的用处, 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产生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加。

(二)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习惯很重要, 后进生后进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观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 提问的习惯等。在习惯养成期,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 不能虎头蛇尾。另外, 学习方法正确, 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 提高听课效率;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 课后要设定“错题本”, 以查漏补缺、归纳易错题型等。

(三) 多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如课堂提问教师可把问题设定成难、较难、容易三个层次, 并有意识地把较容易的问题抛给后进生,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甜蜜和自豪, 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 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对策可谓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且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陈双清.也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5) .

上一篇:学会做事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