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通用12篇)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
在NMET试题中, 书面表达最能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力,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一、常见错误例举
不可否认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 学生的精彩作文层出不穷。然而, 大多数的还停留在比较低的表达水平上,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 语法知识薄弱, 普通词连篇, 专业术语缺乏
例如, 有同学在描述自己的同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时这样表达:He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该学生仍停留在中文思维水平, 甚至根本没有语法意识, 不能正确使用八种常见时态和五种基本句型。同时在写作过程中, 很多大众化的普通用语 (general word) 如a lot/much/happy/glad/good/sad/know等, 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却也还频频出现。由于英语中很多专业术语如“language learning”,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affic jam”等在实际表达中不能被运用, 因此其作文显得生硬。
(二) 句型结构简单, 表达意思不具体
如, 表达“我们要尽力做某事”时, 多用“do one’s best”这个语言结构, 为什么不用“make one’s effort”, “go all out”, “do what sb can”等句式?
(三) 中文思维主导, 情景转换能力弱
如:“Our village has an old man”, 这是典型的中文式表达。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18 New Zealand中有很多关于地理方位的表达, 比如说:“New Zeal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Pacific Ocean to North and East, and the Tasman Sea to the South and the East”等, 而实际上在书面表达中能用是这些句子的人极其稀少。
二、原因分析
(一)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母语文化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外语学习而言, 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促进作用, 产生积极影响, 就叫正迁移。相反, 母语对所学外语知识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产生负迁移。
(二) 文化背景知识匮乏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层面, 将语言和文化截然分开, 致使外语教学重语言形式, 忽视外语文化的民族特征。例如对西方女子表达赞扬话诸如:“你真漂亮!”时, 她会很高兴, 她会马上说:“谢谢!”而中国的女子听到这些话则谦虚一番:“哪里哪里!”
(三) 教材的误导
随意翻开中小学课本, 会大量出现诸如“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问句, 其实编者忽略了对词类句子的使用场合做出相关解释, 致使有的学生碰到外国人就脱口而出这类句子, 这会导致交际双方处境尴尬。“你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是极平常的一句问候语, 而“Where are you going?”在英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
(四) 学习、教学策略偏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汉语, 缺乏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比如:写作训练时, 有些学生习惯于先用汉语组织好材料, 然后翻译成英语, 所以经常通篇都是汉化英语。
长期以来, 高一、高二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强调听说读等方面技能, 很少开设英语写作课。尽管有的教师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 但多数教师忽略学生的基础的和多样性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有文采而增加练习写作的密度和课外阅读的数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事与愿违的情形还是时有发生, 具体表现为:命题形式单一, 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分类指导等。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找准突破口, 对症下药势在必行。策略和措施:
一、强化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培养写作意识
听说能促进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拼写, 该方法简单有效且易操作。教材中有丰富的听说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 听力材料较长可以将其改成填空练习, 完成练习后师生可以一起谈论听力话题, 并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以书面形式描写某个相关情景, 也可以让学生复述听力材料, 这种练习可以训练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
汉译英练习能够强化学生熟悉和运用教材中每单元的重点短语, 教师在布置翻译练习时, 不妨创造性利用教材, 以学生兴趣爱好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来设计练习。以新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 笔者设计了一组练习:
1. 买轿车时安全问题是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
2. 这次“红楼梦”海选活动由谁负责?
3. 媒体和广告发展是同步的。
教师应把写作教学贯穿课文阅读教学中, 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目前教材中内容丰富多彩, 好词好句比比皆是, 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双慧眼。最重要的发现方法是比较。表达“某人哪年出生”, 学生习惯用be born in这一结构。而高中课本多次出现放在句首作状语的表达:
Born in 1929, Martin Luther King went to university when he was fifteen (高二下P28)
Born into a life of privilege, Joseph Bank was the son of a wealthy family (高三P30)
另外, 归纳总结是有效发现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本有很多好的结构, 如:定语从句结构, 名词独立结构, 虚拟语气结构, 倒装结构, It做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结构等。以下是笔者指导学生以“英语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思”为题的几个结构:
1.有些不及物动词与表达方式状语连用主动表被动, 这类不及物动词。如:act, clean, draw, open, keep, read, write, wash, etc
如:The clothes wash easily
2.某些介词 (under, on) 带上行为动作性质的名词含有被动
如:The question is under discussion
3.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V--ing形式表被动
如:The house needs/wants/requires repairing
单一意思的多种表达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该有系统的采用“脑风暴法 (brainstorm) ”罗列并比较, 以丰富学生词汇。尽量做到同义词优选, 使表意更准确, 行文更流畅。下面是几个要求对划线部分进行优选的例题:
1) This is a difficult job.
2) He decided to work hard.参考答案
1) demanding/challenging.
2) m a d e o n e’s d e c i s i o n/m a d e u p o n e’s m i n d/w a s determined.
为强化起见, 我建议教师列一个普通词“禁用名单”。
二、讲究写作策略, 熟用写作技巧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很好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结构, 这好比建造一座大厦, 只是具备建筑材料, 可在具体施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运用哪些技巧呢?
(一) 仔细审题, 定时态、定文体、定要点
审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而学生往往没有仔细审题, 就匆匆下笔。现将几种常用时态及其所用体裁总结如下:
现在时:介绍人物、地点、学习、爱好、生活;过去时:看图作文、日记、追忆内容;
将来时:应用文体, 如通知、邀请函;
(二) 关注中英行文风格差异
中文思维强调意会, 往往表达委婉。而英文思维习惯“开门见山”, 学生应在文章开头就要说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邀请某人做客, 通知告示, 抑或请求告假。在记叙文时要有必要的背景信息。
(三)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如果学生把“主—谓 (—宾) 或主—系—表”结构的句子从头到尾贯穿在作文中, 习作就显得单调呆板。突破单一句式, 能使行文有节奏和跌宕感, 文章就会显得结构紧凑, 富有变化。如:
(1) 动词非谓语形式的运用:
She walked out of the lab and many students followed her.→Followed by many students, she walked out of the lab.
(2) 改变时态语态:
People suggested that the conference be put off.→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ference be put off.
(3) 倒装句式的运用:地点+谓语+主语 (时态限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Our school is located in a beautiful village.There is a chemical factory to the east of our school.→
Our school is located in a beautiful village.To the east of our school is a chemical factory.
(4) 从句的运用:
(1) sb/sth be about to do sth (doing sth/had done sth) +when+S+V句型, 主句为从句事件的突然发生提供背景。如I was setting off when it rained.
(2) 强调句型和结构的使用。
Peter saved my sister.→It was Peter who saved my sister.
(四) 运用语篇的衔接策略
一篇好文章, 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构思和规范的表达, 还需要有关联词、连接性副词及一些介词短语。总的来说, 英文连接词就其连接关系而言分四类:
递进关系:and, and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similarly, generally, that is to say等;
转折关系:yet, nevertheless,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fact, in any case等;
因果关系:therefore, because, for one’s reason, as a result, in consequence等;
时间关系:and then, next, firstly, and finally, at once, at this point等;
三、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重视习作的讲评和批改
1.拟定话题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动笔之前先思考, 时间充裕要打草稿。
2.不要纠缠个别句子、单词, 要让思路保持活跃流畅。3.全部内容写完之后再润色。
4.交作文前一定要复查, 尽量避免语法、拼写、标点等一些常见的技术性错误。
5.书写要做到尽量整洁端正。
要注意写作的讲评。首先, 教师要明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八级即高中阶段的写作目标的几个特点。其次, 要领会高考新评分标准, 尤其是第五档 (最高档) 的标准, 要关注新旧标准的对比及新标准的特点。
批改要及时;批改的方式应多样化, 如, 可以根据个别学生的情况采取“面批”。建议做如下尝试:
1.摘录习作中普遍性、典型性错误, 做“病句诊断”讲解。
2.精心挑选1-2篇中等且含有典型性错误的习作为讲评课的“短文改错”设计材料。
3.认真摘取习作中精彩文句, 为讲评课的“激发创新”收集材料。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范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高中新编英语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孙玉梅《现代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张锐《新高中书面表达》, 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2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著作吧,再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吸引读者,他们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的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
每天找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写的很正式,但是我发现最好是写得像我们说话一样会更流畅,更通俗。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6、集中精神
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的好。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那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一样,没有任何打扰地进入写作状态。
7、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清洁,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8、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并不意味你你要跟他们写的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尝试,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9、富于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10、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让你写得更好。
11、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在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1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13、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14、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15、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16、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17、一定要完篇
熟话说,好文章是风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18、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19、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
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20、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21、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22、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
“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23、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
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24、写法上可以求新
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25、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
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26、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
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7、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
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28、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篇3
一、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同时,高一级的学校所需要的能够写不同文体 的学生也能够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中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 文的出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1.用导语引出话题。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大多省市以这种形式命题,高考也是这样。
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
写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我们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审题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 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拔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文字,对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听计 从,如果硬闯红灯,得分会惨不忍睹。
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适合的写作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 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议论文也不要有题记、小标题之类记叙文特点的写作形式。如果文章缺少文体规范,写出来四不像,大段的记叙和大段的 议论生硬地捆绑起来,会使阅卷老师一头雾水,搞不懂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体味呢,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没有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呢,还是分不清 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其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影响。
三审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话题作文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范围很大,如以“感动”为话题,容易使考生思绪万千,无所适从,加之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到哪写到 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对“大话题”加以限制。使之由大化小,由抽象变具体,从一个角度写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注意突出情感的转化过 程。那么生动传神、见解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自然会喷涌而出,使文章达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理想境界。
二、全命题、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 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 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 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 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3.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 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 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4
鉴于此, 我们需要学生对高三阶段阅读的所有材料多加关注、合理运用, 让学生在创作时着力从材料的新颖性、典型性、丰富性方面做文章。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特别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教学应做出如下改变:
一、总复习阶段, “阅读”与“作文”教学可以适当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但长期以来, 我们只就阅读教阅读, 为写作而练写作, 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如果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关照作文教学的需要, 从不关注学生作文兴趣、作文热情、作文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只能是落到千篇一律、干瘪乏味的窘境。实际的情况是, 针对高三学生的作文训练更是窘上加窘, 很多教师认为已经到了高三了, 再抓写作是徒劳的。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其实在高三复习的最后一年里, 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相当丰富, 既有来自课本的经典诗词、名篇佳作, 又有来自题海中的题材颇广、文体各异的阅读材料, 其中不乏时下最流行的、学生们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信息, 我们怎么能放过这些好素材, 与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体验失之交臂呢?如果能让“阅读”与“写作”牵手, 相辅相成, 互为体用, 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 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品位, 提高学生驾驭语言、张扬个性、舒展自我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重品读, 看经典如何妙笔生花
(一) 回归课本, 重读课本。很多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传世之作、经典之作, 是作者在那个时代发出的最强劲的生命律动。而作品中凝聚着的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深刻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价值取向, 这些将是撞击学生心扉, 对学生人格产生持久影响的重要信息。
(二) 在阅读训练中, 可选取若干阅读材料精讲, 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反观自己作文的问题。除了材料、内容可以积累, 也可让学生在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锤炼等方面有所体悟, 将美好的阅读体验融入创作中。在讲阅读题时, 我经常亲自朗读, 让学生在听读中找出并谈谈它们最喜欢的语言和技法, 让学生与作者或作品人物进行辩论、倾诉或询问, 待学生沉醉于、感慨于作者的精神圣殿之时, 也正是教师引出探究话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对作品中“情”和“理”进行深入体会、探寻, 也是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 更是作者的人格性灵与学生碰撞交融的过程。我们不妨借机将作者与读者、历史与现实完全打通, 让学生随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一起律动, 让学生“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三、魅力阅读, 从课前3 分钟演讲开始
高考复习十分枯燥, 节节课直接做题讲题会让学生厌烦, 效果也不好。不如好好利用课前3分钟, 发动学生课前演讲。同学们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 分析文字的优美, 构思的精巧, 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90后的孩子更喜欢谈论世界,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了视野;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 寓庄于谐, 寓教于乐, 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更从短小精悍的语言中体会到小小说的特点。学生的精彩演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逐渐养成了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
最有趣的是原创接力, 让学生自己选择他认为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从内心里还是争强好胜的, 被选中也是一种荣耀, 展示的习作要拿得出手, 就必须尽最全力去用心磨出一篇精品。这些文章有的是学生内心的抒发, 有的是对高三压力的宣泄, 有的是对自己、对同学的激励, 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 这里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里有团结友爱的写照, 是学生生活、心理的浓缩。学生的习作在这里最先找到读者和听众, 像《弈》《布娃娃》《且听风吟》等作品均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后经修改都发表于《镍都报》。
四、平时练笔与大作文升格相辅相成
“读”和“写”是语文能力一体两面, 所以在积累阅读的同时, 还要倡导学生解放手脚、不限题材的周周练笔, 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用文字抒写阅读体验、记录青春、成长经历和感悟, 每周集中点评展示,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有质量高的作文, 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修改, 在合适的题材下升格成为大作文。如果学生学会发掘阅读材料中可以训练的写作因素, 尝试品析、模仿。久而久之, 学生的读写热情会普遍提高。而且一旦他们学会了独立发掘文章的鉴赏点, 并不断训练, 那么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还有文学欣赏力, 书面表达力的飞跃。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5
分析:议论文以说理、思辨见长,但它并不拒绝美。只有美,才能先声夺人,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例开头选用优美意象和典雅的书面语,而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文采斐然,灵动飘逸。
富有文采,一是要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二是要借助修辞手段,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等,当然,修辞的运用要根据表达需要,要恰如其分,不可勉强为之。
常用的开头方式有: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如广东考生的《成败皆因常识》的开篇:
回望历史星空,古今多少故事。有的成则为王,有的落败为寇。多少英雄豪杰,随江水滚滚东去。蓦然回首,顿觉成败皆因常识。
2.概括复述式
此法指文章开始便对文章的内容作概括性的介绍,在记叙文中就是对人物、事件作简介;在议论文中则是用精练的语言引出所要议论的问题,特别适合给材料作文的开头;在说明文中则是对所要介绍的事物作简要说明。例如 年高考作文《 把握爱的“度”》的开头先简洁概述材料,然后再由此角度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好心的游客最终让更多小龟处于危险的境地,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爱,为何有时是一种伤害呢?只有把握好爱的尺度,才会让爱成为一种助力。
3.叙事感怀式
这种方法开头主要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可以是文章写作的中心;也可以不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是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如湖北考生的《站在老家的门口》一文的开头: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作者站在老家门口,目睹岁月印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读者的情绪也为作者所描写的情景感染,这样的开头能不打动人心吗?
4.蓄势强化式
所谓“蓄势”就是指写作中通过侧面烘托、对比强化、排比铺陈等方式,积蓄起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气势,为后文思想感情的喷涌而发作准备,从而使得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现。
①铺排咏叹
在文章的开头,利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格组成整齐句群,创设出一种强大的气势或浓郁的氛围,给人一种新奇和震撼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如20湖北考生的《站在文学的门口》的开头: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读这样的文字,想必你早已心旌荡漾,浮想联翩。我们佩服小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典雅绮丽的语言功底。对文学如此的热爱,如此深厚的语文素养,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②佳句点染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警句作为开头的引语,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出一种哲理氛围或画意诗情,使文章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如重庆考生的《在自然中生活》的.开头:
有没有那样的恬淡,所遥望的远方“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有没有那样的潇洒,“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有没有那样的诗意,“春风不解,行人面”?自然,论释着生活中最纯净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不凡。
引用名家诗句,以追问开篇,简洁地点出观点――自然,论释着生活中最纯净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简单和不凡。如此诗意的开篇,早已让读者心旌荡漾,浮想联翩了。
③对比强化
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开篇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强与弱、大与小等对照起来,可以鲜明地凸显出主体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为下文蓄势。如2008 年上海满分作文《 他们》一文的开头: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鲜明的对比,让我们读得“心惊肉跳”,不能不激起我们强烈的“关注”心理。
5.悬念设疑式
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式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因为人的大脑在潜意识中具有一遇到疑问就想要思考的习惯。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老师的思维、激发阅读的欲望,引人深思。例如20上海优秀作文《他们》的开头:
他们是被贫穷放逐到这个城市的流浪者。
6.类比起兴式
所谓“类比起兴”就是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样的切人往往由远及近,形象生动,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如2009年陕西考生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形状》一文的开头:
青松伸开自己的臂膀,在山巅拥抱蓝天;小麦和同伴紧紧相偎,密密地铺满原野。雄鹰张开翅膀,拍打着阳光,追着风翱翔;骏马伸颈嘶鸣,飘舞着鬣鬃在草原上奔跑。我们年轻的心踩着阳光的节拍,在挥洒我们个性的风采。我们的青春有自己倔强的形状。
7.引用佳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陕西考生的《新“少年中国说”》的开头: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挤出一丝苦涩的笑。
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开头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入题,感慨深沉,颇见匠心;第二段一个独立问句,既是过渡,又为文设疑,可谓精妙。
第5讲作文结尾的技巧
高考英语摘要写作技巧的指导 篇6
从2007年开始,广东高考英语写作由原来的书面表达变为基础写作和任务型写作两部分,分值也由25分增至40分(基础写作15分,任务型写作25分)。基础写作的要求较任务型写作简单些,旨在考察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能力。任务型写作难度大些,属于半开放式作文形式。对于高三学生来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文章读懂并能抓住主旨大意不是容易的,因此也就成为考生写作上最难完成的任务,或可以说是学生写作的弱项。二、摘要写作分文体进行指导
下面呈现本人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摘要写作指导的一个课例,并做分析。
1. 三种文体的特点及摘要写作要点,见图1
2. 实际演练
A. 议论文摘要写作模式
在首段/末段中找出论点,在其他段中找出论据——归纳论点、论据,行文成段。
Getting up early has been regard as a good habit since ancient times. Many years ago, people thought that if we went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 we would be energetic the whole day. Thus, getting up earl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 all.
In fact, morning is the best time of a day. In the morning, the air is the freshest. Many of us may have the experiences that we memorize some things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 the morning than any other time of the day. If we do some morning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we can build our bodies and become much healthier. Also we will have enough time to make a plan and get ready for our work or study of the day if we get up early. However, if we get up late, we will probably have to do everything in a great hurry.
Let us remember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and try our best to keep it. If we stick to getting up early every day, we will certain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如上文论点用斜体加下线划出;论据用下线表示,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
The passage says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is a good habit that will benefit us a lot. It enables us to have a better memory, healthier body and better preparation for the day.(该摘要范例)
B. 记叙文摘要写作模式
什么人——做什么事——怎样做——结果是/有什么启示
I am Hilary, a girl who plays the piano, I can still remember on May I took part in my school’s big talent showcase.
Though I was eager to show off my stuff, I had a feeling that I was going to mess up. I tried going over my music in my mind. Still I just knew I would mess up. When it’s my turn, I walked to the piano as calmly as possible, sat down, took a deep breath and played the first part. Then I forgot the next note. I froze.
With determination, I played the beginning again, and froze again. I kept playing the beginning again, and messing up. The crowd in the audience was cheering for me, but I just kept messing up! But I knew the song! I was determined to get right!
I concentrated, positioned my fingers on the keys and ready to start again. Then I heard my mom’s scream of encouragement. That scream got me going! I tried again. I finally completed my song! I went on to the next one and completed it perfectly.
Who: Hilary
What: She messed up when taking part in the showcase.
How: With determination and her mother’s encouragement
What’s the result? She eventually completed it perfectly.
上文摘要可以是:
When taking part in a showcase, Hilary messed up because of nervousness. But with her determination and encouragement from her mother, she didn’t give up and eventually completed it perfectly.
如上所示:找到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后,按时间顺序理出结果。如果是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一定要简单叙,着重议,即得到什么启示很重要。
新课改下高考英语写作技巧之我见 篇7
一、多读多背, 多写多练
1.在平时教学中, 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基本句型的句子成分、复合句以及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 初期要求仿照表达。
2.强调学生收集优美句型, 高级词汇, 多读多记, 写作的时候,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
3.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得要求他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 要循序渐进。首先, 每天都要进行几个单句翻译, 等到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表达, 不出现语态时态和主谓不一致的错误及不出现汉语式英语的时候, 再对学生进行话题训练, 给出相关某个话题, 要求学生写出几句话来进行表达。之后, 我们才能进行其他系统的训练。
二、改写句式结构, 提高写作技巧
在练习英语写作中, 我们可以多鼓励学生使用较复杂的语言结构。例如, 在一句话中加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复杂句式, 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变化多样的句式, 如祈使句、倒装句、 省略句等;还可以运用非谓语动词, 强调句型和其他固定句型。采用联合、扩展和缩约等方式来变化句式等, 使句型结构丰富多彩、 多种多样, 同样的一个意义可以有多种句子结构来表达, 使语言更加丰富, 给文章增加亮点, 提高得分率。
三、使用高级词汇, 美化写作语句
文章中高级词汇的运用, 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词汇量和整体英语水平。如, I believe I should try my best to study English well.可以使用高级词汇给这句话增色: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supposed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四、合理布局全文, 恰当连接组合
要想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 学生在组合材料的要点之后, 应该根据逻辑关系对要点进行调整, 应用一些关联词来使文章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关联词。如表示开首的有:first of all, to start with, above all, to begin with, first and foremost, most important of all等, 表达并列的有:what’s more, further- more, in addition, more over, besides, not only … but also,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thing, 等, 表示列举的有: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 表示最后总结的有:fi- nally, eventually, last but not least等。
五、面批面改, 培养学生的自信
要写出优美的文章, 除了指导学生从以上各方面努力之外, 老师更要时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遇到学生写的优美语句, 老师应该及时表扬。并且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作文应该做到当面指点、 当面批改, 因为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写作风格都不一样, 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恰当的指导会极大地鼓舞孩子,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能及时地改变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避免所谓的眼高手低、重理论轻实践等各种失误。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8
一、题目清晰,追求文章思路新颖和创新
在中职高考作文中,作文的题目是眼睛,首先题目必须清晰明了,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要紧扣题意,过于直白或者过于含蓄的题目会让人觉得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中职生拟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体现新颖,紧扣文章的中心。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眼前是一个思路清晰,每段之间界限分明的文章。在写作时,开头和结尾要主题分明,而且对段落和分层一定要明确。字体和整篇作文要干净、整洁,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这样给出的分数也会相应高一点。
高考作文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因此在写作文时,不能随意涂改,也不能时间太长,不然时间都花费在写作上,影响其他做题的时间。中职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在动笔之前就要有一个大概的设计,在草稿纸上把整体内容定下来,做到不慌不忙,才不至于跑题,思路才能一目了然。那么在编写提纲时就不可千篇一律,无论什么文章总要有个开头、中间和结尾,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写记叙文时,记叙的事情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写议论文首先要提出文章的问题,然后如何去分析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在写说明文的时候,要安排总的一个大概,然后讲解内容,最后再一次总结。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在草稿纸上搭建一个简单的提纲,以提高写作的速度。
二、确定文章中心,流入真挚感情
在中职高考作文中,作文的真实性是高考作文试题的明确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流入真情实感,可以使作文显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如果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写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自然分数也会特别低。学生在写作中要写出真实的体验,让阅卷老师与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回忆往事,心中依旧还有感恩和感动,或者喜怒哀乐都可以尽情地表达出来,因为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在写作时,自然而然会有内容要写,也就很容易做到真挚的情感流入,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相应地也会得到高分。
每年的高考作文往往都是众人关注的话题,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中职生对作文的意识,加强作文练习。由于中职生平时都是以专业知识为主,在文化课上与全日制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时间较少,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多思考,留心周围的事物,关注生活和投入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把有限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运用到文章中,即可恰到好处地提高文章的特色。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遇到好的词语及时进行摘抄并且能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这样不断地积累素材,广泛地阅读材料,才能做到心中有内容,做一个生活有心的人。
三、结合实际生活,用感悟充实文章内容
在高考写作中,在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想,想象往往是被感情激起的,也是受感情所支配的,感情越深,想象的空间就越令人心旷神怡。在考场作文中,想象是与写作相互配合完成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个性化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用自己的亲身感悟去写文章,可以体现文章的个性色彩。
例如,在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后,学习到作者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忆时,主要采取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用画龙点睛的方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那么,如果在考场上出现了以“母亲”为主题的作文,应该如何做到思路明确呢?首先在审题时要做到仔细、认真。母亲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最熟悉的亲人,也是世界上最可靠的人,往往对最亲的人总是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说,那么这就是选材的问题,学生要根据文章的要求,选材要符合母亲的特点,要有区别于他人母亲的特点。在写作时举出两三个例子表现母亲的人品精神或者对我的爱护,也可以通过母亲的经历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运用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总之,从不同的角度都必须突出母亲独特的一面,能够表现出文章的独特魅力。
中职生高考作文想要得到高分,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往届的高考高分作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高考写作中能够吸引阅卷老师,取得高分。
摘要:作文是语文的重点,中职高考语文写作对于中职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如何写好考场作文是当前中职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平时多练习、多读、多写,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高考语文,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谈谈景物作文写作技巧 篇9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描绘。
1.把 整 体 分 解 开 来 描 写
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 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比如朱自清的《春》,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它的明媚,感觉到它实在是美极了,但我们不知怎样用语言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它充塞于天地之间,让你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你想几笔勾勒出它的美来,又实在办不到。朱自清就用分解法描写。春给天地万物带来了变化,但变化最显著的是草、花、风、雨、人。春在它们身上灌输自己的精神,展现自己的性格。因此,朱自清就分解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图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同样,他还在《荷塘月色》中运用分解法表现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展现了月光下的荷塘之美。
2.超 越 时 空 描 写
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 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描写了。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使 用 恰 当 的 顺 序 描 写
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我们描写景物, 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再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者先从环绕滁州群山的大背景大环境写起,用镜头推近的方法,慢慢引出文章的中心。这样,好像导游一样,引导读者观赏景物,轮廓分明,眉目疏朗。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我们最怕看到大同小异的景物。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所写的景物,如果千篇一律,都写成花红、叶绿、水清等,就无法吸引人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个性与风采了。如“荷”就有多种形态,有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的根茎很短,叶子艰难地浮在水面上,似乎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而雨后的荷,叶上滚动着水珠,俨然是高雅的农村少女胸前硕大的明珠,而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败荷,就又宛如一个褪尽了风华,蜷缩在街角无人问津的老妇人了。
三、化静为动,引发共鸣
平常我们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静态的景物,如沉睡的山峦,茫茫的林海,如镜子般的湖泊等,到这样的环境中,能使我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得以休息。给人一种避开尘世纷扰而产生的快感,但如果把它们原样不变地搬到作品中,就不会给人太大的美感了, 给人的只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气氛,不会激起读者感情上的涟漪,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这就需要有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景物本身就是动态的,这且不提;还有一种就是化静为动,借助修辞手段,让其变活。如梁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就把景物写活了。朱自清的《春》中也有,如“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多么生动的情景啊。
人们总希望作者能把景物描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一个轮廓,却不能让人感受到所描写的景物之美,因为古代语言简洁,常是如此,现代写景散文就细腻多了,我们从徐迟的描写中感受到了黄山云海的变化莫测, 瑰丽多姿的面貌,就如同和他并肩观赏一般。
四、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不能从描写的景物里流淌出作者的真情来,那么景物将是毫无生气的,木然得像展览馆里摆设的物品,一点儿也拨动不了读者感情的心弦。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的氛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段景物就灌注了作者的感情。作者被贬到永州,因政治上被冷落,心情孤寂无法排遣,刚见到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精神为之一振,但时间稍长,便从小石潭寂静的环境联想到自己的遭遇, 随之自己心中悲凉情绪就投射到景物上,就感觉它过于凄清了,因而写作时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就流于笔端了。这就是寓情于景,使描写的景物奕奕有神,从而感染读者。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之时评写作 篇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形式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方能迎刃而解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时评写作为例,这类作文形式的出题意图一般是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高中时期作为高考冲刺的最后准备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被调动到极点。文可出口成章,理可计算实验,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恰恰就是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于时事的了解。殊不知高考作文出题人恰好抓住学生这一方面的漏洞,使得学生在正式写作时很难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学生高考冲刺阶段提醒学生注重时事政治,从而应对考试中作文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或者观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并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做记录,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自己的应试作文能力。
二、高考中如何写好时写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督促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为了提高他们的时评写作能力,教师还需要要求他们每天获取足量的时评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应试写作素材库。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下几点讲解内容作为抛砖引玉,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一)立意明确,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
时评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文章题目或者提示信息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且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这类作文的时候,首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准确获取题目知识并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时时评写作立意是否明确还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价值观。要知道只有符合新时代并且健康向上的作文价值观才会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一篇时评写作拥有明确立意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心中有一个大方向,从而不至于出现“跑题”的现象。同时在另一方面文章价值观积极向上也是这篇时评写作的加分之处,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最终取得一个不错的高考作文成绩。时评写作立意明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例如教师可以从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出发,通过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并要求他们自行写出一篇读后感,文中需要添加时评类素材。教师通过这种平时的时评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文章的立意准确性。
(二)文章结构紧凑,体现时评写作文章的美感
在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中,时评写作的紧凑结构同样是作文出彩的地方。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时评写作文章时也需要着重向他们强调这一点。一篇时评写作如果拥有紧凑的结构,无论是在时事的叙述方面还是在对于事件的议论方面都充满了美感。为了提高学生时评写作文章结构的紧凑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阅读做起。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结构紧凑的时评写作的满分作文供他们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满分作文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它们的文章结构,无论是“总分总”结构,或者是“开门见山”等形式都应该熟记于心,并且在下次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到,从而使得自己所写的时评写作文章也具有同样的紧凑结构。
三、课余生活的点滴记录与积累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授他们相关的时评写作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在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这是因为时评写作之所以难度较大,就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时事经历太少造成的。督促学生注意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脑海中的时评写作素材资料,从而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写作中做到“有料可叙”。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生活中时事的感悟,从而使得他们在正式写作中真情流露,从而避免时评类写作“无病呻吟”现象的出现。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记录今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有趣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课堂上写作技巧的谆谆教诲,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强调课下的点滴记录,从而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2]杨艳丽.自出机杼成佳作——浅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J].课外语文,2015(22).
[8]武国屏.千锤百炼久久为功——谈高考作文的写作[J].山西教育(招考),2015(Z2).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1
【关键词】高考英语;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的要求与结构
议论文的写作有着较强的限制性,尤其是高考英语的议论文写作,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考生要紧紧围绕着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明确的阐述。
高考英语议论文主要分为开头、主体以及结尾三大部分。开头内容主要用来阐述一件引人关注的问题;主体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推论与分析,这部分内部既是文章篇幅上的主体也是文章内容上的主体,主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论证,使其得到足够的支持。文章的结尾部分用来对上文的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对文章中需要论证并总结的问题进行最终的论述。
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考生在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时需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明确要点,在拟定题纲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套用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润色成文。首先,考生一定要确保论点的正确,清楚表述所需要论述的基本观点,将观点准确且系统地传达给读者。然而,考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逻辑欠严密,用词不准确的问题。往往会受到中文逻辑的干扰造成意思表达不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阅卷教师的理解与判断。考生要注意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并构建思维逻辑,将“方便读者理解”作为写作的最终目标。为了充分地说明论点,一定要在论据结构的构建上下功夫,论据的陈述一定要正确并且充分,所采用的论证材料一定要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最好采用人们普遍认可的真理以及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
英语议论文的写法多种多样,但是高考英语写作题目所给出的论点与论据一般是固定的,因而对其写法又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考生在写作之前要找出议论文的要点,找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对相关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采用短文的写法和论证的方式。同时,综合考虑文章的语态和时态,英语议论文的写作通常以现在时为主,但是当文章涉及到过去时的特定情况时也要合理地使用过去时态;预测将来时要使用将来时态;当需要描述虚拟情况时也要合理运用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在对议论文的语态、时态、写法等方面进行考虑之后,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词,将写好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组合成短文。
论点是议论文的关键,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论证是否正确,同时也决定了文章最终的论述结果以及文章整体的论证方式。考生可以事先将文章的总论点写出来,依照论点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的论述,对总论点中所包含的分论点进行具体的说明,确保分论点的说明与文章的结论相一致;考生还可以在文章开头引出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可以是一个场面或是几段对话,按照对话以及场景的层次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引申或者归纳出新的结论;另外,考生也可以在文章开关提出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时下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将问题按照逻辑层次分成几个小点,对每一小点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解答,要注意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靠近文章的最终结论。通常情况下,论证的主要方法包含:
(1)归纳法。典型分析是采用归纳法进行议论文写作的主要方法。即事先对特定情境下的某件事物进行阐述,从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出发得出最终的结论。
(2)推理法:推理法要求作用以事物的一般原理为依据,对所闡述的事物进行分析与说明并得到最终的结论。
(3)对照法。对照法是指不同事物相似的方面和事实进行对照分析并得出最终的结论。
(4)驳论法。先提出一个当前比较流行但是争议性比较大,尤其是与普遍认知相冲击的观点,利用正确的方法论对其进行判断性的驳斥,最终引出正确的观点。
三、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开头决定着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以,文章的开头一定要直接引出议题,不可以为了写作篇幅而拖泥带水。
(2)英语议论文的写作包含许多不同的写作方法。比如考生可以事先陈述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系统且深入的对比;还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来对考生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通过对错误观点进行分析与改正的方法来引出正确的观点。
(3)在文章论证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层次清晰,论述态度一定要友好且诚恳。说理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方法,在经过系统的论证之后一定要在文章结尾处表明文章的最终观点,对所讨论的各项问题进行最终的总结。
(4)英语议论文的论据一定要足够充分,只有论据足够充分才能对文章的论证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考生可以通过引且常识、提供事例、展示数据以及列举事实的方法来增加论据的说服力。
(5)注意过渡词和连词的作用,合理使用过渡词和连词可以提高文章整体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将因果逻辑表达得更加准确。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篇12
一抓住“关键字眼”
一般而言, 材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中都会出现几个关键字,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题眼”, 抓住了“题眼”便能成功开启写作之门, 避免跑题、偏题现象。那么学生如何抓住关键字要注重平时的训练。首先要看清写作的要求。其次要关注文题, 如果是一个词, 这个词就是关键字, 比如《童年》、《家乡》和《春游》等。审题时应当对文题加以适当扩充, 再添加新的元素, 就能凸显文章的主旨。比如《快乐的童年》《外婆家的童年》等, 围绕主题可以展开对童年生活趣事的描写, 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如果写的是《童年的歌谣》, 侧重点放在了“歌谣”上面, 与题意发生了一些偏颇, 学生要引起注意, 避免扩充时发生类似的错误。审题时找不到关键字前不要动笔随便确认主旨, 哪怕你文采再出众, 偏题作文也不会得高分的, 所以作文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关键字。
二猜“出题人意图”
阅读材料作文时我们不难发现, 材料中多少都包含了出题人的情感, 对待一件事情或持褒奖的态度, 或持批判的态度。学生要学会“察言观色”, 从文字里感悟出题人的情感倾向, 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写作时不能单凭自己的喜好和习惯贸然行动, 如果和出题人的意图相违背, 那么作文的立意就相反了。比如有一次作文给出下面一则材料:有个船主, 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油漆后, 看到船上有一个很危险的漏洞。好心的他把这个致命隐患给修理好了。几天后, 船老大找到这个漆工表示重谢。漆工谢绝了船老大的重金酬谢。船老大说:“我以为我的孩子这次出海, 再也回不来了。他们能安全回来, 全是因为您的一片好心啊!”看到这则材料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审题, 一是从船主的角度来讲, 做人要有感激之心。第二是漆工的角度来说, 工作要认真负责, 不把一些事情看成分外事, 要有奉献精神。偏偏有些学生曲解了出题人的意图, 以为是船主想谋害自己的孩子, 而漆工把漏洞补起来是不按照雇主要求办事。这些同学只能说是小说看多了, 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了, 没有考虑出题人的意图, 主旨跑偏了。
三找到“潜在意思”
有时作文题目有潜在意思, 考的并不是表面意思, 比如有象征意义的词:“莲花”代表高风亮节, “梅花”代表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 “松柏”象征长寿等。学生要敢于挖掘题目的象征意义, 深化文章主题, 促进审题的准确度。比如有次作文题目如下“回家时, 无论多晚, 家里都有一盏灯亮着, 等着我回来”。以“回家那盏灯”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出800字左右的作文, (诗歌除外) 。看到这个题目, 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本题潜在的主题是写什么的。家里面亮着的灯是谁打开的?谁在等自己?当然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毫无疑问, 写作的主旨便是表达父母对儿女的无私关爱和默默奉献, 或者写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如果有学生只写了题目的表面意思, 介绍了家里的几盏灯, 未免让人觉得可笑了。潜在内容并不难找, 只要我们学生多加思考, 就能发现写作的真正要求。
四学会“联想创新”
作文审题时不能故步自封, 把自己局限在给定材料的框框内, 而是要敢于大胆想象, 拓宽写作思路, 不重复别人的话题, 老生常谈。文贵有新, 因此笔者常鼓励学生审题时要多角度分析, 对有新奇想法的学生适当表扬, 激励其他学生大胆地构思作文,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增加对作文写作的信心, 提高作文水平。比如, 写自己的父母, 除了写爸爸妈妈对自己付出了多少、怎么关爱自己外, 可以写过节时一家人集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场面, 侧面烘托出家庭的和睦。写自己一次失败经历后的感想, 没有必要都写敢于面对失败, 相互鼓励, 相互扶持, 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可以从比赛过程中对手成功的方法着手, 分析对方的优势及自己的不足, 反省自己, 争取下一次可以成功。看待事情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只要我们以乐观积极的眼光去看待, 不要带着悲观的情绪去评判, 写出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创新还需要平时的积累, 逐步加强写作的熟练度。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推荐阅读:
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08-04
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09-26
高考作文满分写作技巧05-20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锤炼09-21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打造绝活12-03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写作技巧08-08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07-03
高考英语作文议论文写作技巧12-14
高考散文写作技巧10-13
高考作文技巧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