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篇1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必须从初中抓起,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 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根据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 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 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 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很重要, 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 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 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 喜欢动手, 想像力比较丰富的特点, 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目的是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 从激发兴趣着眼, 训练学生的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 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 我组织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还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 乐意学, 并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 为此, 教师必须要下一番工夫。
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 带过一般, 设疑破难, 创设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 练要练到点子上, 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 就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实践, 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 我组织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 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这两个概念, 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 知识内容庞杂, 涉及三十多种元素, 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 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 区别异同, 进行归纳对比, 形成网络,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的效果, 针对学生理解感到有困难的知识, 教材中知识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 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 我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 让学生亲自动手, 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 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中进行复习。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 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进行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总之, 我认为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篇2
龚二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中学)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倾向与意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成效。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的教学感受,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化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与教师进行指导之后,强化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常常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性。例如,在夏季,人们往往需要喝大量的啤酒,在将啤酒盖子打开的一瞬间,泡沫会喷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而言,一升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5克,在制造啤酒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压力往瓶子里面灌注,为此,二氧化碳溶解在了啤酒中,可是在瓶子中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打开的时候,只要稍微晃动,啤酒瓶中就会溢出气体形成的泡沫。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适当地讲解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亲身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获得了快乐感。并且,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和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以及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实验的技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且更加深入地认知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是应用于教师之间的比赛,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仅仅一个,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应用。而在当今明显改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变得非常多见。教师通过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能够营造氛围与创设意境,在教学课堂上呈现关于教学的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以高科技的形式与大量的视听教学信息,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和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学生需要识记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单调和乏味,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记忆化合价的歌谣与口诀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记忆化学式与化合价时会变得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容易,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学生需要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化学练习题,在学生自学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能够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完相应层次的练习题目,从而体会学习获得的成就感。练习题目的类型有:一题多解典型的题目,通过变化的题型体会知识的奥秘;设计情境,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多题一解,把握规律;定时训练,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等等。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明确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持久性地把握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例如,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石,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石灰厂,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入石灰厂,以使学生比较和观察上述物质的异同之处,明确它们的用处以及转化关系,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清晰和直观,倘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及时地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如何制取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等,而且明确了建筑生产当中它们的实际应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增强。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务必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清楚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地总结,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02)。
[2]孙亚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谈初中化学教学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激发 培养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43-0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这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启蒙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我是这样努力的:
一、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每当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能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每个细节的变化,尤其是初三的学生,由于平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那种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劲头,更是在那成功的瞬间而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此时此刻,作为授课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来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诱引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我们通过实验的例子来进一步的阐述。
我们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学生只知道人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来维系生命的,但怎样做才能证明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着空气却知之甚少,更别说怎样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首先我们要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用水往空瓶子里灌,当水把空瓶子里的空气向外挤压时,由于空气不溶于水,受挤压的空气必然要从水中“夺路而逃”,于是水中就会产生一些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原先空瓶子里的空气。其次我们要设法捕捉到一定体积的空气:由于空瓶子里充满了空气,于是瓶子内的体积就是空气的体积。最后我们要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以前学生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因而对氧气能助燃的化学性质已经有所了解。当燃烧的红磷在集气瓶里熄灭后,说明集气瓶里的氧气已被完全消耗,这时集气瓶中的压强也会随之降低;当我们打开与之连接导管上的止水夹时,另一端盛着水的烧杯中由于压强大于集气瓶中的压强,水便会从导管中流入到了集气瓶中,两者压强相等不再往集气瓶中流水时,水在集气瓶中所占的体积,就是原来集气瓶中氧气所占的体积;我们再用瓶内氧气的体积比总体积,便得出了所要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当实验即将开始做的时候,由于初三的学生对所要做的化学实验知之甚少,既有新奇感也有距离感,脑子里充满了幻想和悬念,期待通过做化学实验了解。授课老师就要根据初三学生特有的心态,要不失时机的制造些悬念,以“引诱”学生从实验所产生的惊奇中,感受到神秘的化学世界中的那些奇妙的现象,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欢乐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化学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巩固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设置悬念法”“生动形象比喻法”“案例分析法”及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布置学生预习“燃烧和缓慢氧化”内容时,我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案例: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那是一个放有易燃物的仓库,仓库突然爆炸,其仓储业务中主要的商品分类,基本上都属于危险及有毒气体。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爆炸声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随后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现场附近火焰四溅。造成重大损失。法官查不出失火原因,只好把仓库的经理判了刑。我让同学们也当一次法官,来复审一下这个案子,失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是真正的元凶?同学们听完兴奋极了,俨然自己就是一个法官。有的同学说,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法官,今天老师圆了我的梦,我得好好地露一手。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书中,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很快这个案子就被告破了。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重视演示实验,增加自主实验内容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把课堂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实验结束时,往往意犹未尽,必要时教师可顺着学生的热情,补充一些自主实验,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做了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给出两组物质:
A组: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
B组: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让学生用A组的每一种物质与B组的每一种物质反应找出规律,获得新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兴趣,就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篇4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因此, 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 做好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 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 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 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 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长期以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 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 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 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 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 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 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 转变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 演示好实验, 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 能否明白实验原理, 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 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 自拟实验步骤, 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 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 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 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 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 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 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 信息反馈畅通, 思维流畅, 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地参与, 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 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 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在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 丰富想象, 有效类比和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 既达到了开拓思维, 交流合作的目的, 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 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 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 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 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 大胆质疑, 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总之,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赵莉.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 (04) .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5
钦州市第二中学卢红青
【摘要】都说“兴趣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特别关注,并能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掌握它。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那样: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与意识,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更新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探究、实验教学等手段来阐述对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高中化学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失去兴趣,就很难把这门课程学习好。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要让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有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也就有什么样的效果。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要改变过去化学教学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对化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我在上到《碱金属》中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实验时,把班上分成三大组,让学生先设疑:(1)Na2O2先与H2O反应;(2)Na2O2先与CO2反应;(3)Na2O2与H2O、CO2同时反应。然后让学生在讨论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他们还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就达到了。
第二,变被动听为主动听,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同样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学生主体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主角”与“配角”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互相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如每节课我都会留5到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总结该节课的内容,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还有什么疑问,及时向老师提出解决。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化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主动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化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实际问题(如空气污染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核污染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引起了核电站的核泄漏,让全世界人都感到恐慌和不安。也对地球的环境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思考:核电站要怎么样好好利用和维护?把这个课题抛给学生的话,既可以增加他们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思考,也增加了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第四,引导探究,培养情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吸引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另外及时地进行表扬与
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化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如实验、操作、讨论等)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如我在讲授高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中铁的有关知识点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多样化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知识)变成了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必然要求教师能够进行整合教学,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即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物质性质的知识。首先,应选择学科中具
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内容进行探究。探究的问题,应该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在选定核心内容后,大胆地削枝强干,既突出主题内容,也为探究活动留下空间与时间。其次,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比如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这对保护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兴趣尤其重要。只有合理有效地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才能达到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且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既体验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又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教师还要进行热点渗透教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第六,发挥实验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成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做“美丽喷泉”的实验用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做实验时,当打开止水夹,根据内外压强差的原理,烧杯中的水会立刻上升到圆底烧瓶中,出现“美丽喷泉”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比如说当学到乙醇的时候还可以再做“烧不坏的手帕”。学生的注意力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通过有趣的实验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七,利用课堂评价,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起着很大作用。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课堂即时评价,否则就会阻碍课堂的有效生成,甚至陷入“无效”。课堂即时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赞赏、批评或点拨。赞赏或批评,能促进情感的生成;点拨,能促进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但是,应用即时的评价要得当,要注意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是“在学生乱无头绪时,帮助他们找到思路;在学生没有信心时,帮助他们重新唤起自信;在学生取得细微的进步时,帮助他们保持并继续前进;在学生发生争论时,帮助他们擦出思维的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借助评价的力量,取得有效的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化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他们从真正喜欢上化学。
试论初中化学教学的兴趣培养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培养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1
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古老课程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包含的基本化学知识概念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这一门课程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如果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学生以后高中、大学的化学学习是极其有帮助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一、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含的概念比较多,学生接触后容易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抗拒心理,但是初中化学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化学这门课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众所周知,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中的化学基础知识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这种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到化学元素与人体这部分内容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我们人类身体中究竟含有哪些化学元素?而这些化学元素在我们的身体中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例如钙是人们骨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的钙是在人们的骨头和牙齿中的,如果人体中钙这种元素过多的话,人们就容易产生结石,并且容易骨骼变粗。如果含钙量较少的话,青少年容易患佝偻病,并且容易发育不良,因此初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这个阶段补足钙的吸收。通过这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讲解,学生容易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继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专心的学习化学。
理论联系实际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学生容易对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而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例如在学习有关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的各种形态,水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体,还可能是气体。学生观察到水的这些形态时,会对其化学元素的构成产生兴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授课,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观察的方式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除了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外,还需要教师关注化学实验的作用。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进步的重要条件,化学实验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关注化学实验,也就是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有许多的实验课题,这些实验具有相当大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
例如在讲解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的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化学实验。燃烧本身需要可燃物、温度、氧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初中化学教师在将学生分为小组后,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实验。让一个小组用石头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组用小木条,最后发现小木条燃烧,石头无法燃烧,这证明了达成燃烧这一结果需要可燃物;以此类推,初中化学教师可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浸水的纸条和干燥的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以此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这一条件;最后,教师可以点燃两盏酒精灯,一盏酒精灯处于密闭的条件,一盏在空气中,以此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通过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学生对于燃烧所必需的三个条件会印象深刻并且理解会更为透彻,化学实验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除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职业素养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本身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困难,从而学习兴趣减弱,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所谓专业素养既包括了教师本身教学所需要的化学专业知识,也包括了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技能,如自如的谈吐、良好的教学姿态、本身所具有的优秀的人格魅力等等,对于这些职业素养,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充电学习的方式来给予加强。例如,如果初中化学教师讲课把握不住重点,学生听起来就容易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模糊感觉,因为听不懂而放弃这节课的学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需要锻炼自身讲课的技巧,善于抓住重点,授课时要条理分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初中化学教师还需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需要以良好的谈吐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化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比较融洽,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激情,更有感染力。如此一来,初中化学教师的授课所收到的效果也会非常良好,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得到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篇7
一、好的绪言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先导
化学课的开始便是绪言,因此绪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先导。一节好的绪言课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语言讲述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化学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强化学生对化学的热爱;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简单而有趣的自然现象或是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为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以及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化学发展进程中的教育意义、教育价值、教育理论,鼓励学生利用有效的方法了解、认识化学家们的精神理论以及为化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感染、激发学生热爱化学、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的欲望。笔者认为,在绪言部分还可以联系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魔力性、价值性、实用性等。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展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频繁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一种非常有说明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教学依据,可以减少原始教学过程中的乏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配合默契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会指引他们对该科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直接关系到该科的教学成效。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防止隔阂的产生。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能力,对教师产生崇拜,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使用一些当前流行的词汇去与学生交流,如“给力”、“不明觉厉”、“小伙伴”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自己的距离很近,进而更愿意去敞开心怀与老师交流。
三、实验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障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可将书本中讲述的微观世界向宏观世界转变、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到具体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的科学性将学生引进深奥的化学世界,使他们主动地对化学产生兴趣是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世界的魔力,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过程能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过程更感兴趣。例如,烧杯液体自然结冰等实验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化学实验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目标上,而是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永久、浓厚的兴趣,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实验的惊奇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化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当中的简单实验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渠道,是智力、思维发展的重要平台。如果学生已经在家自己亲手完成实验,强烈的成就感会使他们在学习该内容的课堂上及其活跃,学生会在交流过程中分别认识不同的制作方法,还会主动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严密的评价。没有成功的学生会在其他同学那里吸取经验,为再次实验做充分的准备,促进第二次实验的成功。家庭实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积极动手、主动观察、主动分析的能力。这些简单的家庭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学生成为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科技创造者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将难点简化,强化学生兴趣
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等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如果一名对化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被这些问题羁绊多次,往往会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将难点简化,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采用灌输式、死记硬背式的教育方法,可以利用简单的生活内容作为例子,向学生形象解释化学用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总之,兴趣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引,为他们打开化学学科神奇的大门。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创新、运用、挖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8).
[2]蔡贵明.浅谈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篇8
1. 观察导入
首先, 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对身边所出现的实验或者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 并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 比如, 在学习碳这种单质的化学性质时, 课前就让学生观察一个月前办的黑板报中黑墨水和蓝黑墨水书写的不同之处. 通过学习和观察, 发现碳素墨水字体颜色跟原来一样, 而蓝黑墨水的颜色经过一个月的风吹日晒已经变淡了. 教师上课时就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 碳是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 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跟水、阳光和空气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变化, 这也是生活中重要文件都需要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原因. 这样就完成了新课导入.
2. 悬念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的, 结合小实验或者事例提问的方式, 针对需要教授的知识设置悬念, 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1]. 在硫酸铜的学习课程当中, 教师首先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检验过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你们是怎样检验的呢?”然后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自己平常有什么方法检验, 最后教师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盐硫酸铜, 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
3. 引趣导入
教师针对性地提问生活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趣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 在学习什么是分子的时候, 上课前在教室里边撒一些酒精, 然后对学生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啊? 你们怎样闻到这种气味的呢?”对于第一个问题, 所有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回答是酒精的气味. 当第二个问题他们无法回答时, 教师解释: “酒精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 它们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触到嗅觉细胞时, 就会闻到这种气味. 这里的粒子就是化学学科中人们通常所称的分子. ”
二、多媒体教学, 增添兴趣
多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模式, 虽然在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 却已经在教学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可以帮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很好地过渡. 化学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都是一瞬间就结束, 而多次实验又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 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将化学反应的各种现象录制成图片和视频, 做完实验时候进行放映, 帮助学生再次观察模拟实验. 通过符号和数据分析,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实验过程, 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传统课堂板书时间, 增添学习化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 培养兴趣
1.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作为演示者, 通过自己的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演示酒精与水混合之后总体积减少, 直观且形象地展示出实验结论, 使学生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 学生实验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增加和好奇心的促使, 学生不再满足于观察教师的演示而希望能通过自己亲手实验, 真正地从旁观者的角度成为当事者, 完成整个实验看到完整的实验效果.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其兴奋不已,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认真程度.因此, 在观察现象的时候会更加细心、更认真, 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周全, 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2]. 而且, 在学生自己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发现问题, 进而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试验当中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试管底部要平铺上氧化铜? 通氢气的导气管为什么要通到氧化铜的上方?从而对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课外活动, 升华兴趣
1. 动手制作学具
在课外活动的时候, 指导学生制作学具, 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 同时还可以对学具的认识更加深刻,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3]. 比如烧杯、试管的模具制作和元素名称和符号对应表的绘制.
2. 举办化学专题讲座
化学专题讲座可以是针对世界上很多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化学家的生平事迹, 对前人走过的化学辛勤探索之路进一步地了解,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科学精神. 同时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化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 洗菜淘米的知识, 熬猪油的技巧, 蕃茄煮熟后更酸的原因, 空气中氧气含量因人的呼吸会不会越来越少等问题.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能指导生活, 却更加高于生活.
摘要: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真实、最靓丽的心理因素, 是学生高效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源泉.化学, 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 不仅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实践的部分.文章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进行探究, 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展玉.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化学启蒙教学的学习兴趣[J].西部大开发, 2013 (2) :12-13.
[2]王建强.浅谈如何培养兴趣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 (8) :28-29.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初探 篇9
关键词:兴趣,趣味实验,化学知识
学好任何一门科学, 往往都是从兴趣开始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化学老师要通过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 把好奇心转变为求知兴趣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所在。应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这一学科的天然优势。当学生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 会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既有趣又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 是我们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 因此, 在开始化学课时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 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上绪言课时, 我做了“白纸”显字的试验, 在一张事先用稀NaOH溶液写有“化学”二字的白纸上涂上酚酞试液, 奇迹出现了, 白纸上立即显示出两个大红的“化学”字样。这时, 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他们急于了解“白纸”显字的原因, 渴望得到有关的文化知识。此时,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化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化学?如何才能学好化学?这些问题的提出, 会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如, 在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试验中, 为什么黑色的氧化铜反应后变成红色的铜?干燥的试管中为啥有水生成呢?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 所以试管壁上有水产生的原理。通过实验与讲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也记牢了。实验完毕后, 老师可故意把通氢气的导管拿掉, 继续加热, 结果发现红的铜又变成了黑色 (即又生成了氧化铜) , 这时, 让学生讨论这是为什么?要得到红色的铜应注意些什么?这与实验室制氧气应注意的事项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结论会记得更牢固。
在实验教学中,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趣味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使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中经过由表及里的思考, 总结出规律, 上升为理论, 再拿理论到实践中去检验。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要认真去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认真观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制造一种每个人都积极思考的气氛, 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事物上来, 然后进行认真分析, 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化学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讲到氮气和氧气的鉴别时, 我们不必要深讲理论, 而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棒, 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鉴别的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 我们要积极创造实验的条件,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这样学生会兴趣大发, 从而学习化学的劲头会更足。此外,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设计实验, 通过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如在讲到乙炔的燃烧实验时, 因前面有过一些无机气体、有机气体的燃烧, 学生们对乙炔的燃烧不再感兴趣, 实验时假若利用乙炔燃烧冒黑烟的这一特点, 用黑烟熏黑一个白纸板, 接下来画出一个乙炔的结构式, 那么学生们的兴趣会大增, 试验中可以配上适当的画外音。学生对此颜色的改变及情节很感兴趣, 同时可使学生从好奇中引起思考, 思考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应该注意的是, 教师的实验再生动、直观, 学生也是旁观者, 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不会体会到自己成功的乐趣, 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根据需要, 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 创造条件, 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 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启示, 更利于激发兴趣, 开发潜能。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兴趣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就中学生的心里特征而言, 他们对许多密切接触的化学反应现象非常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例是很多的。如蒸馒头时, 为什么要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一些小苏打 (Na HCO3) ?热水瓶用久后, 瓶胆内常常附着一层水垢, 怎样去除?古代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褪色?水可以灭火, 可是用煤炉烧水, 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 水洒在通红的煤上不但不熄灭, 反而会“呼”的一声窜出很高的火苗,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学生常见, 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举出这些实例,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展课堂讨论, 启发兴趣
“学以致用”历来就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感知到延伸再到深化, 最终在创造中让学生的思维和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得以升华, 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解答。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们的争论, 这时老师就可以马上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如在课上可以根据刚学的内容讨论溶洞是怎样形成的?为何桂林就有“甲天下”的说法?学生在讨论中有很多的答案, 这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并加以解释:这是难溶于水的CaCO2遇到溶有CO2的水变成可溶的Ca (HCO3) 2, 而可溶的Ca (HCO3) 2受热后又变成难溶于水的CaCO3, 即难溶的CaCO3与可溶的Ca (HCO3) 2之间在互相转化。而桂林的山石中CaCO3含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经过多年的变化, 就自然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甲天下”的桂林。通过这一番讲解,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 对CaCO3与Ca (HCO3) 2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根据家庭小实验, 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升华兴趣
有些实验让学生就地取材, 自己动手, 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一方面弥补了演示实验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又能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在寻找材料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 学习化学的兴趣会得以激发, 探索化学知识的劲头倍增, 既巩固了化学知识, 又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例如:花瓣与酸碱的反应 (其实就想相当于指示剂和酸碱的反应) 、用食醋去除水瓶内的水垢、水果电池的制作和应用等等, 实践证明, 学生们由于这些既简单又有趣的家庭实验, 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增。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师生关系,实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 它是推动学生为认识世界、获得知识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好化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上好绪言课, 激发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 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 总是存在好奇心的。所以第一节课,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学生去思考, 去探索, “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 绪言课上老师可给学生们展示一杯澄清的石灰水, 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 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 不一会儿, 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惊讶不已, 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无色液体变红色液体的“魔术”, 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了高潮。然后讲道: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 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 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入化学的学习中。而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 想到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 更加兴奋不已。老师紧跟着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 老师可不作解答, 继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食物为什么腐烂得快?”“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最后, 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 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第一个演示实验。带领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 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学到化学知识。
三、融洽师生关系, 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融洽的师生感情可使学生由喜爱某位老师变为喜爱老师教的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 对学生上进所表现的鼓励、亲切的目光, 友善的态度, 都能成为学生努力汲取知识之泉的动因, 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及课堂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作为老师既不能一刀切, 也不能两极分化地去对待。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知识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 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 首先要进行成功意识的灌输, 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鼓励他们锲而不舍, 在成功中培养学习兴趣, 并帮助他们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克服困难, 力争上游;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由于他们成绩差, 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障碍,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 在课堂上留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作答, 遇到回答不出来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批改作业的过程中, 都要积极地鼓励每一位学生, 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如可以用“不错, 继续努力”或“很好, 有进步”或“要加油了”等字眼, 尽量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真诚地奉献自己对学生的热爱, 师生之间就会架起信任的桥梁, 学生就会亲近老师, 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自觉地配合教师搞好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活动。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也。
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上好第一课;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探索性实验
托尔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末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上好第一堂课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学生们充满好奇心,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如何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第一堂课,我没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而是做一些小实验,像“溶液变色”、“清水写字”、“点铁成金”、“黄铜变白银”、“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们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好象在问这是为什么呀?这时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有了初步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再结合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作一些简单的介绍,通过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和重要关系,了解到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化学常识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们树立要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设悬念培养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自下而上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三、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摸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四、用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中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五、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硫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篇12
一、强化演示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演示实验是探索新知识和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又是学生实验操作和技能最直接的训练过程,而且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做好教材中演示实验,并对一些实验在保持科学性基础上,引导学生做了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二、家庭实验开发,培养实验技能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张扬,思维完全打开。家庭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主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到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参与意识强,家庭合作气氛浓。
家庭实验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后,我要求学生在家中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回去之后,经过探索研究得出如下方法: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将瓶子倒置,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纱布、膨松棉、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
注:(1)实验物品较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2)石英砂、小卵石要洗干净,石英砂、小卵石起过滤作用。(3)在瓶盖上钻几个小孔可以替代家中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
三、开展课外实验,训练应用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专题讲座外,还可做社会调查实验、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展计和组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相应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功能,通过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形式,把学生对实验的直接兴趣引导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上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眼、动笔、动脑、动口,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
3. 加强学法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用心研究学法,并要经常给学生作学法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各种能力和技巧。
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调查了解:“你们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问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汽车、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 HCO3),等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训练,同学们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训练了他们的化学应用能力。
四、开放实验器材,激发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是硬性给定的,学生只能在固定圈内进行演示实验,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得不到发挥。而新课标倡导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现个性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开放手段,由实验方法原理的开放,再逐步推向实验器材的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与方法所需器材,自己选定,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学生提出课本上的制取装置不太合理:稀盐酸与锌粒反应速度较快,需用的氢气还没有收足,反应便结束了。同学们认为:能否装上一个漏斗,待反应停止后,可以很方便地添加实验药品。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后,我准备了相关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去实验。这样学生的热情更高了。但在改装这个实验装置时,他们没有将伸入试管内的漏斗管口完全浸入液面以下,我故意不指出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继续实验。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始实验时,却发现收集不到氢气,通过漏斗再次加入盐酸仍然如此,他们迷惑了。此时我对改进后的装置缺陷进行分析,学生恍然大悟,建议将漏斗改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还可在长颈漏斗下端放一个多孔的塑料瓶盖,这样就可以安全方便地加入锌粒了,并在连接两导管间的橡胶管处放一个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停止与发生。重新实验,结果成功了,成功的喜悦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各种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化学实验课更加精彩,不断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人才之目的。
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会”,而且体现在使学生“会学”。学法指导包括听课、复习、作业等几个方面,听课中又有观察、听讲、笔记、阅读等具体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有关学法指导的内容。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思维品质培养09-15
初中生化学思维培养05-16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陈述12-13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10-22
初三化学学习兴趣培养12-11
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09-29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例说11-0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11-14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2-15
初中英语兴趣培养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