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通用12篇)
学习体会 篇1
我是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的参评教师。以前我没在意教案与案例的区别, 所以就交了一个我获得最高级别比赛课的教案参加了此次案例评比, 没能获奖开始我很疑惑。现在通过学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上的文章, 我搞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几个问题, 希望能和我有一样困惑的教师们共享。
一、案例与教案的内在界定
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育教学事件”。它包含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 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 视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 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 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案, 是教师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包括单元教学计划) 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 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进度和单元计划中的目标确定上课的具体内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选择组织教法的一种预设的教学方案。
二、案例与教案的时间、范畴
案例的记录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它叙述了一段教学情节发生过的事实, 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 引发大家的思索。它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 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 从中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 是写在教学事实后的结果性描述。
教案描述的范畴则是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和教师已有的经验, 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写在教之前, 是对教学预期的假设。
虽然他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教案是有条理系统地记载整堂课的教学流程, 而案例则是从已经教过的环节中节选一个有特色的教学片段进行反思与思考, 研究其教育规律和教学技巧。在内容上看教案记载的面面俱到多而杂, 案例则记载的少而精。
三、案例与教案的表现形式
案例的表现形式就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 既可以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 也可以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 还可以是对教材重点、难点处理方法等。具有启发性的特征。因此, 不管是教学策略, 还是关于师生关系或学生行为都要能反映《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使读者更愿意接触到这样的案例, 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案的表现形式是利用图例 (组织) 结合文字或者表格向读者展示: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材、练习密度、运动量、课后小结等。每篇教案都有一个主教材, 其他的辅助教材都必须围绕主教材, 包括准备活动的热身和游戏的激趣。教案需要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科学教、学生合理学的问题;通过撰写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 我的体会是:教案与案例是我们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体现、是理想与现实反映、是点与面的诠释。只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结合《课标》撰写各类有特色的教案与案例, 加上积极研讨、认真反思, 定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体会 篇2
----维吾尔玉其温乡英塔木小学
辣春新
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样一次机会去首都北京参观学习,这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我是第一次去北京,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当我踏入北京的土地,我异常激动,能够来北京学习是何等的幸运啊,所有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我们一行23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学习。首先,我们先聆听了8位知名教育专家的理论讲座。之后,我们赴全国著名的两所中小学参观学习,本次学习共9天。在此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本人收益匪浅,通过参观学习教育领军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虽然有些工作经验,但对于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努力虚心地借鉴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现实里,我有了这样一次赴北京学习的机会,这次机会对于我来讲犹如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教师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学生的时候情绪要高涨,这样学生会自然地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形成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这种氛围也是素质教育特别提倡的。
老师和学生交流时语气要亲切,语速要慢,还要有特别慈爱的肢体语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一个老师如果不是以全部的热情和爱心面对学生,又怎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姿教态对于学生吸收知识来讲很重要。
北京大兴小学的语文教学很有特色,这是以前我不曾接触到的。课前的热身基本以背诵古诗古文为主,背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班级背诵成语接龙,这样内容的背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古诗和成语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段的字词和诗文的积累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有大有好处。
在北京大兴小学虽然学习时间很短,学到的东西真的不少。最重要的是和学校的领导接触让我真正明白了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本着“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把传道授业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好习惯的人,培养成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我们任重道远。所以说我们也许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我们有机会走了出去,看到了成功的教育原来需要太多的因素和不计成本的付出,这让我感觉自己原来一直徘徊在教育的门外,是那些优秀的教师把我真正地领进的教育的大门。我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
当今社会已经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班级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老师在课下制作一些课件,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更形象地学习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结束了从前老师以黑板为阵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配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能力。好的课件不但学生喜欢,而且学生在一种趣味的课堂里,吸收的知识更快更多,老师确实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学习交流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悟到的做法和想法用于课堂,同时我还要更努力的学习其他关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尽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化、科学化,努力做一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良师。
在八十中学我们非常幸运见到了学校的校长,她为人和善,知道我们是新疆来到学习团体后更加的亲切,和我们合影六留念,后来又来了以为副校长来回答我们的疑问,有许多教师提出了疑问,他都耐心的给出了解释答疑,让我们获益匪浅,其中包括如何电子备课,怎样对待素质教育的问题,他都给出了自己答复,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情况,我们还一起看了关于八十中的的宣传片,从宣传片中我们认识了八十中学,认识到了八十中学的优秀,认识到了八十中学的辉煌。
总之,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的把学到的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维吾尔玉其温乡英塔木小学
辣春新
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03-010
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修和学习,感受很深,体会如下: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过去,每一堂课只针对部分基础、程度好的学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贯彻这个新理念。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科学也必须读书,必须与同学交流、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做实验、解决困惑,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必须使用测量设备,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当学生有疑惑时,他就会提出问题,然后他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他尽可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再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从而找到答案。
4.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
5.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
《标准》强调学生应该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标准》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部分实验还不能完成。但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仅仅是指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等,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教材中列出的技能训练,正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强调实验中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仔细认真的实验态度,注意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生物图的画法等。这和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以及定性为主有着显著的区别。
6.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近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考试中提供的实例要么是非常熟悉的,如教材上的,要么是全新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全新的内容实在是无从下手。而前者的是我们备考时更要关注的地方。
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领悟课标,深挖教材实例。如何把教材实例用好用活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难事儿。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反复例举教材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分析。
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4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化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不少国家和地区在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从关注课程“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 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 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
本学期, 我担任新课改后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 工作中有一些体会, 现在总结如下。
一、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切忌一步到位
依赖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忽视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其他教学资源, 难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化学新课程的内涵。教材只是工具, 不是圣经。新课程现行的教材和原来的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的知识多了, 枯燥乏味的东西少了, 教材趣味性、可读性多了, 寓知识于趣味性之中, 既可以当教材, 又可以当做科普读物, 功能增加了,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因而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 逐一设计探究情景, 特别注重学生活动, 探究气氛浓,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令人耳目一新。
二、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根据模块课程要求编写的高中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做了较大的改革, 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 其中有一些结论没有直接说明, 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过程自己归纳总结。那么, 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否就不重要了?如何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探究活动的相互关系呢?我认为, 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等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教给学生, 但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富有“含金量”: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 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将“是什么”的知识和“如何获取这种知识”融为一体,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以实验为主的学生探究活动, 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
学习最美教师学习体会 篇5
11月10日,衢江四小三位教师勇救学生一家三口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向“最美教师”学习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一直在乡镇一线工作,看到她们对工作的热情细致,对事业的热爱敬业,我学习了“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有感触。他们的救人不是偶然的,是无处不在的爱心与责任心所致。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从“最美教师”身上学习的最大体会就是有感情,有爱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的工作和数字打交道的很多,组织、统计、工办、扶贫等基础性工作,都是从数字中来。而如何得到数据就是从群众中来,从一线的生产生活中来,我想首先必须对广大群众怀有朴素的感情,真正用心、真正用脑、真正用力去做好手中的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其次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对工作有激情,首先要表现在对工作的谋划上,要创新工作方法,争取做出新的工作亮点,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加强与广大部门的协作和各位同事一起做好各项工作。
最美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们“美”的内涵,她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大爱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最美老师,美在关注细节。我们要向她们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结合自身岗位,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出发,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认真查阅每个数据,认真填表每张报表,认真核查每个项目。最美老师,美在永葆大爱。我们要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横路、爱工作、爱群众的博大情怀,进一步深化建设和谐横路的理念,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美老师,同时也美在决不放弃。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学生,我呢?当然也不应该放弃每次工作的机会,虽然年底的工作非常繁重,报表数据满天飞,有时候自己想也糊弄一下算了,但最美教师感染了我,他们在做了很多工作之后还是没有放弃,我怎么又可以因为困难压力而放弃呢?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更加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三大精神。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从身边做起,建设和谐横路。
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篇6
在学海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两点:
其一,要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谈到学习态度。大家可能听过许多“忠告”。在此,我只想强调一点:要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质疑,这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问题的本质,还可以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另外,这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处理问题要及时,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产生新的想法,然而,也总是在不经意中忘掉它们,这时,可以准备一个小记事本。将自己遇到的疑难或者问题的新思路记在上面,最好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再请教同学或老师,总之,不要把问题积压得太久。
其二,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方法,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
1、提高课堂效率。老师毕竟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并总结了一套使学生快速、深刻理解知识的方法,课堂上选讲的习题大部分都具有代表性,掌握好它们后就不必再做太多的题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如阅读将要学习的章节,看看可能讲到的习题,并最好将这些题都思考一遍,记下自己的心得或者不懂的地方,这样,上课时就能有所侧重,还可以将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相比较,弄清老师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进而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及其出题方法,这些都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记笔记自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针对性地记,绝大部分课堂时间还是要用来认真听讲的,做好这些环节以后,课后再花少量时间进行消化,这样学习的效果要比自己冥思苦想好很多。
2、要善于总结。每学完一章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一个知识点,每次大型考试之后,都要审视和分析自己现阶段学习的不足。摸清楚哪一科目比较薄弱。更进一步,这科的哪一部分学得不够扎实,以便以后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加强,这样做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很有作用,不要把考试当做一种负担,它其实是完善自我的一个途径,如果利用得当,学习将会变得十分轻松。
另外,足够的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天才只是极少数而已,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处于同一水平,所谓的尖子生只不过是多一点自信、多一些努力罢了,有了自信,才不会将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哲理性,将学习作为乐事确实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有一定的自信,以及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做一个“好之者”也未尝不可,在此,祝愿学弟学妹们能真正精于学、乐于学。
个人寄语: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而考试分数是掌握之后水到渠成的东西。
学习体会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 学生应尽量摆脱以前被动学习的方式, 而要主动去学习, 感兴趣去学习, 这样, 学生一定会快乐的学习, 快乐的成长。下面我来谈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怎样使学生对自主学习感兴趣
先说说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 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 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1. 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如何教, 学生就如何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占的是主导地位, 学生是次要地位。而如果我们改变这种模式, 将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 那么学生就不再是被“填鸭”的一方, 而是真正动脑筋的一方。另外, 这种模式中的老师并不是彻底退出教学环节, 而是要起一个方向引导的作用, 可以在大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把握。譬如, 可以对一节课先设出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中要用到已经学过的知识, 也有在本节课内要学习的新知识, 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自己去补充、学习新的知识, 老师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帮助。这样, 学生既完成了任务, 取得了成就感, 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那么学生会非常乐意的将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
2. 老师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做甩手掌柜, 要给予恰当的帮助;但又不能做保姆, 什么都帮, 要拿捏一个度, 这个分寸, 还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摸索。
3. 学生能自我控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适应的, 为什么不能适应?因为过惯了老师讲知识的日子, 要让他自己去动脑子,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当有学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学习发现、去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那么他就会放弃学习, 转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 所以在这一点上, 老师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没有学习的自控能力, 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是空谈。
二、为什么学生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性的, 有的学习比较省事, 俗话说“脑子比较灵光”, 有的学习比较费劲, 就是传说中的笨。如果将会学习的同学和不会学习的同学放在一起学习, 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一种无形的竞争性, 不会学习的同学也会比平时个人学习的压力和自觉性都来得高, 学习效果比平时要有所提高。另外, 不会学习的同学还可以请教会学习的同学, 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式和思路, 对他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
三、怎样有效率的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人类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 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可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1. 提出问题, 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提出问题, 促使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 又要有一定的可接受性。一个有难度又可接受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把探究性学习引向实质和深入。
2. 收集数据 (证据) , 扩展和解释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需要搜集用于解释和评判问题的证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动手操作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 可以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材料, 对他们的探究进行扩展和补充。
3. 形成解释, 学习者对所探究问题作出回答
解释是将所体验到的直接经验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 提出新的见解。对学生来说, 解释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和知识的增长。
4. 评价结果, 学习者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 或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等对自己的解释进行求证和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须要面对不同的解释结果并展开讨论, 通过比较各自的结果, 或者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等, 以保证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结论与适合其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5. 检查结果, 学习者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找出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或者加强在实证资料与己有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已有的联系, 结果是学生们能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矛盾, 或引发新的问题, 导致进一步的探究或最终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共识。
参考文献
学习体会 篇8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我们懂得,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并且, 它还知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对数学进行观察、实验, 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在数学活动中实现猜测与推理。我们都知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 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高效, 教师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还要把握住新课标的总体思想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本的要求, 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 进而准确地掌握教材的主旨, 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使难点得到分散、疑点实现轻松突破。这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轻松驾驭, 灵活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对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认为:数学是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理解、接受能力, 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并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和思考, 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他们学会学习,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 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时, 教师要多加鼓励, 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进行探索和实践。从本质上来说,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探究性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们, 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组织和协调。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较为狭窄,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对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敏锐的捕捉, 并将这种长处进行拓展、培养和提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好的发挥。
三、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评价的形式和性质有很多种, 有的评价是终结性的, 有的评价则是发展性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评价形式, 它是一个较长时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展的评价。它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 不仅有学生的知识学习, 还有他们的技能培养,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多种领域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我们之所以采取发展性评价, 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 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发展。评价具有激励的功能和诊断的功能, 只有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使它的功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发挥, 我们的评价才算是有意义的, 学生也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同时, 对于评价的主体, 我们要尽量避免单一, 利用多元化的主体以及交互性的形式, 使评价的主体得到扩大。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 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获得健康的心理, 幸福、快乐地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 一定要解放思想, 改变旧的教学观念,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 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0.
护理专科生反思性学习体会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验组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班, 即对口专科护理1301、1302两个班, 共90 名学生;对照组为我院普通专科护理1303、1304两个班, 共90 名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以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作为对照,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带教式教学方法,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学习。
1.2 反思性学习过程
1.2.1优化教学设计教师不再采用单一固定的讲课模式, 而是根据每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对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进行设计, 包括布置课前预习内容、重组教学内容、设计课后引导式思考题等。教学改革小组定期集中备课, 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 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加完善。
1.2.2课前反思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对下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 将其分成5个部分, 每个部分设立一个引导式问题, 交由一个学习小组预习。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 需要完成自学、课外资料查阅、回答引导式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等任务。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 主要负责综合整理成员意见、课中汇报等工作。
1.2.3课中反思教师不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而是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疑问和拓宽学生思维为主。每位小组长采用PPT或板书形式对其预习的内容进行汇报, 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同学指出没有听懂之处, 要求其给予解答;同时, 教师分析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提示需要注意的内容。教师制作评分表, 发给每一位学生, 由全体学生给各小组组长打分。总分第一的小组成员加1分, 组长加2分;总分倒数第一的小组成员减1分, 组长减2分。
1.2.4 课后反思每次上课结束后, 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日记, 遵循自愿原则, 内容不限, 列出以下内容供学生参考: (1) 预习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2) 如果老师不布置预习内容, 你能把握预习重点吗?是依据什么确定重点的? (3)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 你会怎么发言?如果本来就是你发言, 还有能够改进的地方吗? (4) 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你有启发吗? (5) 本堂课内容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6) 对课程结束后的问题有什么理解和补充? (7) 其他有关问题。教师每隔一个月对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审阅 (学生自愿上交) , 根据上交的日记数目选择20%作为优秀日记, 整理成“优秀反思日记集锦”, 让所有学生分享, 并对优秀日记作者给予期末成绩加10 分的奖励。
1.3 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学生反思日记中的内容。由不承担本组教学的教师制作试卷, 统一试题、统一阅卷, 统计学生成绩。注意成绩为原始试卷成绩, 不包括任何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附加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课成绩,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学生不及格率。
2 结果
2.1 反思日记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并未对学生反思日记的内容进行要求, 经整理后, 其内容有如下共性:41 名 (45.6%) 学生记录了预习中碰到的难点及解决的方案, 认为共同讨论促进了对疑难问题的解决;69 名 (76.7%) 学生记录了课中参与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认为其他学生发言带给自己许多有益的提示, 并对自己和他人的发言进行了补充;43 名 (47.8%)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和课后思考题提出了不同看法;29 名 (32.2%) 学生采用了图表法、联想法、对比法总结了自学和记忆的过程;4 名 (4.4%) 学生从未提交过反思日记。
2.2 期末成绩比较
试卷原始成绩分析结果显示, 对照组总分为 (61±18) 分, 实验组总分为 (79±14) 分,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6.114, P=0.000) 。结合平常表现, 对照组统一加15 分平时成绩, 有6名学生未及格;实验组每个人的分值处理情况不一样, 平均加14 分, 最高加26 分, 最低-2 分 (课中反思能力差, 扣分处理) , 处理后有4 名学生未及格。最终实验组学生的及格率为95.6%, 两组及格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424, P=0.747) 。
3 讨论
3.1 反思性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院护理专业是为我省各级医院输送优秀护理人员的重要基地, 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对护生今后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加之很多课程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使得学生缺少了坚持学习的动力。对此, 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反思性学习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4]。我院在教学改革试点班中进行了尝试, 结果显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反思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控制出卷人员、防止人为误差的前提下, 原始分增加了近20 分, 这更进一步验证了反思性学习模式的优越性。
3.2 反思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反思性学习过程中, 我们弱化了教师的授课功能, 强调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答疑难问题、监督反思效果的作用[5]。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的反思性学习, 我们均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不限制学生发挥, 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从课中反思性学习情况来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很多疑难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得到解决。对学生反思日记内容的分析结果显示, 45.6%的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促进了对疑难问题的解决, 76.7%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发言进行了补充与改进, 32.2%的学生主动采用图表法、联想法、对比法总结了学习记忆过程,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由以前的消极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3.3 有效的激励和处罚措施是提高反思性学习成效的关键
虽然我们不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内容、方式进行限制, 但是采用了增加期末附加分的方法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教师每隔一个月对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评阅, 共3 次, 对上交日记的20%增加5 个附加分的方式作为激励措施,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中反思学习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评分, 对6 个小组中得分最高的组进行奖励, 对得分最低的组进行处罚, 从期末成绩上进行激励, 让全体学生监督,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3.4 反思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我们设立6 个学习小组, 要求小组成员齐心协力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 避免出现学生推卸责任的状况;同时, 为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我们采用了“连坐制”, 不管是激励还是处罚, 不仅组长要承担责任, 成员也要承担责任。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沟通, 小组成员为了让自己小组的发言更加完善而努力, 培养了集体观念。学生的反思日记也反映了这点, 他们认为小组成员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5 反思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院学生才刚刚开展反思性学习, 碰到了很多困难, 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1) 教师对于反思性学习的引导和监督是这种模式实施成功的关键。由于教师不能按同一方法教育所有学生, 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 还需要对教师采取激励措施, 促进其投入到这项工作中[6]。 (2) 学生的参与程度还需提高。由于教师经验不足, 有时引导问题设置不当, 加之学生尚未适应这种学习形式, 不愿意表露自身缺点, 这都降低了其反省能力, 影响了其参与积极性。 (3) 即使采用了各种激励措施, 仍有4.4%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与对照组的不及格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调查这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厌学心理, 因而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怀和心理辅导[7]。
综上所述, 反思性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护理教育中推广应用, 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目的 总结护理专科生反思性学习体会, 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引导我院教学改革试点班级对口专科护理90名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性学习;同一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 (90名) 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性学习效果, 比较两组考试成绩。结果 反思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与传统带教方式相比, 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显著提高 (P﹤0.05) 。结论 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护理专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护理专科生,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Wong F K, Chan S, Yeung S.Trends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J].J Nurs Scholarsh, 2000, 32 (1) :97-99.
[2]冯梅.反思性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3) :362-363.
[3]李昆, 彭歆, 李勤.反思讨论法应用于护理程序教学实践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7, 21 (19) :1767-1768.
[4]叶琳, 叶笑静, 林秀玲.反思性教学在大专护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1, 18 (8) :37-40.
[5]赵坤, 姜安丽.浅谈护理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培养[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9) :78-79.
[6]马小琴, 裘兴梅, 谷娟娟.反思式学习法在小学期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4) :610-611.
学习体会 篇10
自主学习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学界的学者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
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1]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对象,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是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的结果。自主学习还表现出以下特征: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2]
二、网络环境下电大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打破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学习者与教师转变原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学习者由原来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习者内心知识活动,强调学会学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助。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统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确立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基本概念,还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重视教师间的情感交流。[4]
2. 电大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征
与接受全日制教学方式的普通学生不同,电大学习者在年龄、工作情况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许多电大学习者平时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像在校学生一样接受全日制的教育,有些电大学习者都已有了自己的家庭,更是抽不出身来校学习。由于时代的发展及工作的需要,他们在工作之余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充电并有其独特的特征:[5]一是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包括:生存的、兴趣的、希望被认可的需要等等),因此,自主学习可以忽略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主动介入的特性。二是自由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所学的专业、学习方法、资源、时间、地点和节奏等有充分地选择空间,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自行安排,实行自主控制,不必顾及他人或群体的态度。三是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由于在学习中获得了主体需求和客体对象(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的一致,使他既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者、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因此,对外界的依赖性相对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约束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的目标。
3. 自主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Hokins指出,最理想的评价是置于社会生活中的自我评价,应该使学生学会从自身的经验中发现更多的有意义的东西。Cook也曾经断言,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6]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并据此改进学习的计划,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以促进学习的发展。
学习的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没有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价,没有学习主体根据这种自我监控所做出的学习反馈、学习计划、学习调整及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就谈不上自主学习。
三、促进电大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关键问题
1. 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7]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应遵循与教学同步的原则,以课程为系统组织资源,对其组织形态、内容要求、功能要求、信息更新频率等做出明确要求,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资源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网络资源库进行滚动优化。同时,网络资源库还应遵循共享原则,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可开展实时、异步教学,具备检索、查询、下载等功能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持。
2. 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
教师的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的教法是科学、灵活和完整的,受过系统的培训或者是自身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往往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普遍且有效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并相互交流
总结和交流是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电大学习者要及时主动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适时、主动地进行学习总结,能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修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学习交流则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转变观念,博采众长,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3]侯婕妤.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7) .
[2]魏正惠.在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教学, 2003, 28: (4) , 10-12.
[4]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蛟河分校.县级电大构建学员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探索与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5]朱品一.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6]蓝欣.自我评价的教育学意义[J].现代教育技能开发, 1999, (2) .
活动设计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体会 篇11
【关键词】活动设计;高中地理;学习体会
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社会教育与人文的课程,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地理课程还有着科学性的特征,我们在高中地理中学习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能够亲自体验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与特征,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那么,在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中应该如何设计活动才能够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呢?
一、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
实质上,开展任何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的参与进来。为此,我们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设计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发挥出同伴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探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应该密切配合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中选择出具有价值的来设计活动。
二、注重参与性,实现自身的发展
普遍缺乏自制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通病,我们渴望得到发展,但是也有着一定的依赖心理与叛逆心理,且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我们也普遍有着一种烦躁的心态,针对这些特征,要想真正的学好地理,必须要有参与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应该与教师成为朋友,虚心的学习,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此外,还要逐渐把握好学习活动的主动权,满足自己独立性成长的需求。在自主学习阶段,应该不懂就要问,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提升自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人们已经进入了学习化社会,自主学习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很多高中生的整体学习观念较为落后,因此,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人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让教师给予自己针对性的指导,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激发出自己参与活动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地理学习成果,也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此外,各种学习实践都充分的证明,兴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活动之中,反之,若自己对于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采取多么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事倍功半的,为此,我们应该扩大阅读量,提升自己对于地理活动设计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时,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匹兹堡的材料,针对这一材料来开展联想,在课后,自主的归纳出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再分析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没落原因与应对措施,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活动设计的效用。
四、利用模型与实物来设计活动
模型与实物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观察模型与实物能够营造出一种形象的情境,利用模型与实物来学习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种方式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关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虽然教材中列举出了关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种子与果实的图片,但是仅仅从表面来观察这些图片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活动设计效果的,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到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区别。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去植物园观赏豌豆、花生、松球果、梨子、苹果等实物,在这种模式下,思维就会更加的活跃,也会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去被子植物同裸子植物之间的区别,该种学习模式比传统机械式学习模式的效果更加的理想。
又如,在“地形”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高线图的内容一直都让人感到困惑,为了为自己营造出一种直观的情景,可以使用细铁丝制作出可以伸缩的模型,将其放下就会形成高线地形图,将其拉起来则是山峰模型,待学习到有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模型进行演示,这便可以看到实际地形与高线地形图之间的转化过程,扩展自己的形象思维水平,这样自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五、活动要涉及学习重点与难点,帮助自己实现质的飞跃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模型与实物来开展活动之外,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习重点与难点来确定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优化活动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带学生来进行实地考察的,为了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在课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这种实践的模式能够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浓烈,也可以在无形中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福平.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课文分析及其教学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2]曾发生.地理教学课堂活动初探——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3]韩瑞.对“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拓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6)
学习体会 篇12
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火规》”) 涉及内容众多, 章节和条文数量较1998版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和修改,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本人有几点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
1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分类
消防控制室增设图形显示装置, 建筑物设置的全部消防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动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等均应在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在《火规》附录B中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录入均可采取手动方式, 而附录A中对于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录入则必须采取自动方式, 那么如何自动录入?本人将附录A中的信息分成以下几类:
1) 直接触发信息:包括各种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现场器件发出的报警信息, 此类信息按规定应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作为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的依据。
2) 间接触发信息:包括输入模块接收到的信息, 如水流指示器、信号阀、70°防火阀、280°排烟阀、压力开关、消火栓报警按钮等现场器件发出的报警信息, 此类信息按规定应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作为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的依据。
3) 联动反馈信息:包括输入/输出模块接收到的信息, 主要是指受控的自动消防设备启动后, 其动作状态信息按规定应反馈给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以表明该设备已按照控制要求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4) 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各个消防设备平时待命或火灾运行时的相关状态信息, 如电源工作状态、故障状态、手动/自动状态等。
以上分类中前三类信息较熟悉, 一般都是挂接在报警总线或联动总线上直接进行传输, 只不过新版规范推荐将报警总线与联动总线分开设置, 即直接触发信息在报警总线上传输, 间接触发信息和联动反馈信息在联动总线上传输, 对于第四类信息如何拾取、如何传输、传至哪里, 笔者有以下理解。
从国标图集10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中可知, 故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都是开关量信号, 可以通过输入模块挂接在联动总线上并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但这样做不仅大量占用回路点数和控制器的总点数, 且这些不用参加逻辑判断的平时工作状态大量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电源工作状态, 从国标图集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以下简称“图示”) 第93页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中可知, 消防主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开关状态是开关量信号, 可以通过输入模块挂接在联动总线上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是模拟量信号, 这种信号无法通过消防输入模块直接拾取, 因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增加了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至此有关消防电源的信号 (模拟量信号及开关量信号) 都由该系统所配备的前端设备自动拾取、传输, 并传至该系统专设的监控器。
2 增设消防电源监控和防火门监控等特定的子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不断扩容、涵盖内容增多、功能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只能报警发展到可以预警, 从只重视火灾发生时的报警、控制和反馈发展到消防设备随时待命或火灾时监视相关状态信息等, 可以看出人们对消防系统要求的提升。
由于功能不同, 系统的搭建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 仅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不能完成所有的功能。从图示第8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目标图框) 可知, 系统的发展目标是每个特定的功能由特定的子系统完成, 如果特定的子系统比较简单且涵盖的内容较少, 该子系统可以仅由一台控制器组成;如果特定的子系统较为复杂且涵盖的内容较多, 该子系统可由多台控制器组成。对于消防设备的监视信息和控制信息, 不论是模拟量还是开关量, 均由负责该设备的控制器通过专用的接口接入;对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不论是某个特定子系统内的控制器之间, 还是不同子系统的控制器之间, 均采用内部总线方式进行通信传输, 此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仅需监控上文提及的前三类信息。这些参与逻辑判断的报警信息和通过逻辑判断得出结果的控制信息, 通过内部总线直接把以上信息共享给各个特定子系统的控制器, 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变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的集散控制系统。
3 消防设备平时待命、火灾运行时相关状态信息的监视
目前, 防排烟控制系统与消防水泵控制系统等消防产品尚未推出, 那么与此相关的手动/自动状态和故障状态等信息如何录入给系统?由于这些信息产生于防排烟控制箱与消防水泵控制箱中, 而按照要求这两类控制箱中均已增设了消防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 所以笔者建议将此类信息就近接入该传感器中, 并对图示第93页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中的电压/电流信号传感器进行修改, 增加两个辅助触点以同时收录上述的两种状态信息。修改对比图见图1。
4 结束语
新版《火规》推出时间不长, 且较旧版改动颇大, 相关配套的规范和标准图集仍然在修订中。本人在此抛砖引玉, 希望对今后的相关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对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录A中关于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了分类讨论, 重点阐述了运行状态信息是如何接入系统的。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触发信息,间接触发信息,联动反馈信息,运行状态信息
参考文献
[1]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2]10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炒股学习心得体会07-11
优秀心得体会:学习张云泉体会与优秀心得体会: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1-26
暑期学习班学习体会08-08
学习感想-学习感想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08-28
学习与体会06-06
学习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10-20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学习普通话的感受08-09
整风学习体会10-23
学习体会--冯波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