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监管

2024-08-10

网络广告监管(共12篇)

网络广告监管 篇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但是,我国网络广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阻碍和制约了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何对网络广告进行有效治理成为摆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网络广告的市场失灵

“所谓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的站点上发布的以数字代码为载体的各种经营性广告。”[1]从本质上看,网络广告活动是市场经济活动。1994年美国“连线”网(www.wired.com)登出全球第一则网络广告。1997年3月,Chinabyte网站上出现了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它标志着中国网络广告的诞生。

根据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9%。另据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76.8亿元人民币(不含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较2006年增长54.2%。随着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更多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奥运会的强势拉动,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相对于2007年的增长率预计为58.5%,增长势头良好。尽管我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不完善阶段,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虚假网络广告呈现很大危害,影响网络广告发展环境。虽然这一问题在传统广告领域就已出现,但在网络广告中显得尤为突出。面对范围广、数量大的网络广告,消费者难辨真伪,遇到虚假广告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武器,显得无能为力。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网络广告行业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第二,网络广告价格混乱,恶性的价格竞争不断。由于网络广告起步阶段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出现广告价格的不正当竞争,既影响了网络广告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也使广告主对网络广告失去信任,影响网络广告的长远发展。

第三,欺诈广告、色情广告、枪支广告、毒品广告等违法犯罪广告内容在网络空间不时出现,严重影响网络秩序、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尚。甚至在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眼中,网络成了犯罪的天堂。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政府监管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广告活动主体自愿交易无法实现网络广告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是“市场失灵”。“网络广告市场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个体在反复的博弈中进行的非合作选择,使得网络广告市场秩序的自发建立成为不可能”,[2]因而网络广告市场的秩序需要政府培植。网络广告的政府监管正是源于此。

二、我国网络广告监管的政府失灵

网络广告所依托的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超地域性、跨国界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网络广告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即所谓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用林德布洛姆的话说就是政府“只有粗大的拇指,而无其他手指”。[3]传统的政府网络广告监管在面临广告主体资格界定困难、行政监管成本过高、行政监管体系落后时,同样无法完全匡正和纠补网络广告的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我国网络广告监管部门的缺位,网络广告监管存在着许多空白和漏洞,同时也带有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资格难界定

《广告法》对广告市场三大行为主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规定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职责和权限,使广告监管对象明确。对于传统广告形式,这种区分是可行的,但在互联网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自然人均可委托网络服务商发布广告,或者只要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手段,就可以直接为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宣传,独自完成信息传递的全过程。因而,面对网络广告主体多元化的特殊发展倾向,传统的三分法的监管思路很难适用于网络广告监管。

(二)行政监管成本高

互联网的虚拟性、超地域性、跨国界等特点,以及违法广告发布手段的不断翻新,给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络广告的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为“三难”:一是广告形式认定难。“网络传播的特点是网络广告形式的淡化和信息的泛广告化。”[4]信息与广告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如企业在自己建立的网站上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宣传,其他还有,在一些虚拟社区、电子公告牌(BBS),一般注册用户即可以发布各种信息,包括商业广告信息。由于无法准确界定此类信息的性质,加之信息容量可无限发展正是网络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之一,面对海量的信息,监管机关在确定监管范围时往往无所适从。二是对违法行为的管辖权确定难。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广告的影响实际上是超越国界的,广告经营者可以利用国外的服务器向国内消费者发布广告,国内消费者也可以浏览国外网站,接受广告信息。如何适用法律,由谁来管辖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违法责任追究难。查处违法广告关键在于证据的认定,而网上证据的真实性存在疑问。网上电子文档可以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当事人完全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况且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违法广告经营者可能并未披露真实的经营者地址和名称,因而寻找违法负责人也变得困难。

(三)行政监管体系落后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对网络广告进行管理的监管机关。按照《广告法》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因此对网络广告的监管义不容辞地也应该由各地工商管理部门来负责。但事实上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对传统广告的管理都应接不暇,对数量巨大、来源复杂、互动性强、管理权限不清的网络广告进行监管,基本上是力不从心。此外,大多数工商局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缺乏广告监管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支撑,人员素质也落后于网络广告的发展。因此,网络广告经营处于自发无序的“大辩论”状态。

(四)相应监管法律的缺失和滞后

除了少数省(市)如北京、浙江等已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外,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广告的法律法规,仍只能沿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这一法律是在网络广告出现之前制定的,没有把网络广告纳入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更没有对网络广告监管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网络广告带来的一系列新鲜问题,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这是造成网络广告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网络广告的相关立法、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相当缺失,远远跟不上网络广告发展的需要,使得政府管理部门面对网络广告这一个新的广告媒体,在监管中无章可循,常处于被动状态。

三、公共治理理论的导入

网络广告的属性一方面导致了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导致监管的低效甚至失效。网络广告领域中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监管模式,寻求新的问题解决路径。而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笔者认为,实现从网络广告监管到网络广告治理的转变势在必行。

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此后,“治理”便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发展和公共管理的研究当中。公共治理理论打出了“良好治理”的旗帜,旨在探索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它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说它是对政府与市场“双重失效”以及市民社会兴起的一种回应。市场在发展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的同时,也显现了十分严重的弊端,单纯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无法达到经济学所称的“帕累托最优”。同样,仅仅依靠政府强制的计划和命令,也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还会引起效率低下、政府规模膨胀、寻租行为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在政府和市场面临“双重失效”的同时,作为民间组织的“第三部门”开始兴起。这不仅是对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的回应,同时也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回归,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互相渗透这一现实的集中体现。正如哈贝马斯所描述的“公共权威覆盖到私人领域之上,与此同时,国家权力为社会权力所取代。”[5]民间具有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优越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素,推进当代社会政治变革中自上而下型的“统治”模式向上下结合型的“治理”模式转变。[6]正是在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过程中产生了治理理论。它所蕴涵的理念对我国网络广告监管改革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为突破网络广告监管困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思维。

网络广告治理是指在网络广告市场中,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以合作为导向,更加具有回应性、责任性地提供网络广告管理服务。它的基本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第一,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政府并非是网络广告治理的惟一主体,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合作导向的治理关系。多元化的网络广告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各主体之间依靠自己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对话树立共同目标,增进理解和相互信任,最终建立一种共同承担风险的网络广告治理联合体。第三,服务导向的职能定位。新的网络广告治理体系要求政府实现由过去的重管制、轻服务,以己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四、我国网络广告的治理对策

网络广告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无法有效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动员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政府、民众、行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构建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治理网络。

(一)树立新的网络广告治理理念

公共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服务行政的有效性,用公民的满意程度来检验公共服务。因此,政府作为一种公共组织,应在公共治理理念的指导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对象和公众等的满意程度作为自己治理工作的评价标准,并尽可能降低治理的损耗成本,提高治理的效率。服务型治理属于诱导式的制度安排,服务对象从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中获益,就自然地接受了管理。这无疑降低了治理过程中资本的流失和效率的损失。正所谓服务是有效的网络广告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服务,就不存在有效的治理,而有效的网络广告治理又是网络广告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制订与完善治理框架下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1.完善网络广告管理的相关法律

对于网络广告的治理,立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必须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广告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虽然《广告法》也同样适用于网络广告,但是针对网络广告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规定已很难满足网络广告的发展需要。所以,只有通过专门的法律规范,才能有针对性地、更准确地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出细致而明确的法律法规,重点解决一系列问题,诸如明确网络广告的定义与分类,以确定网络广告治理的范围;明确网络广告监管机关的管辖权限;明确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控义务和法律责任等。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网络广告没有国界,而每个国家的广告法都只具有域内效力,对本国广告行为可以进行规范和调整,而对国外的广告行为则无法干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协调一致来解决网络广告上的法律冲突问题,并积极就此问题展开司法合作。”[7]

2.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放任主义的状态,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做广告,不需要行政主管机关审批或登记,这是目前网络广告市场混乱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网络广告的市场准入制度,否则,实现网络广告治理只能是空谈。在制订准入制度时,应鼓励广告行业协会、ISP(网络服务提供商)、ICP(网络内容提供商)和社会民众等的广泛参与,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和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既增强了制度制订过程的透明性,也保证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

(三)强化网络广告治理中的政府功能

多元治理虽然强调多个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但并不否认政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多元合作主体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政府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其他社会行为主体在作为公共事务治理的参与者的同时,仍然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政府仍然享有最终的权威。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网络广告监管机关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身功能。

1.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加强政府网络广告监管队伍建设

由于网络广告是有别于传统广告的高科技媒体,它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素质以及技术、设备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广告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必要的网络知识、网上执法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网络技术人才的引进,将一批文化水平高、精通网络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引进到监管队伍中来,并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提高广告监测水平。只有这样,网络广告治理手段才能跟上网络广告发展的需要。

2.转变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变广告的事后监督为对广告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

我国现行的广告监管体制赋予广告管理机关的核心业务更多的是对广告进行事后监督。也就是说,只有广告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出来,变成切实的广告信息后,才被纳入广告管理机关的监督范围,而且只有当广告出现虚假、违法问题时才进入广告监管机构的“管辖”范围,网络广告监管整体模式也是该体制的衍生和简单复制。该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广告监管机构只有在虚假、违法网络广告出现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后,才行使其管辖的权限。而规范、科学的网络广告治理体系要求广告监管机构肩负起对整个网络广告运营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虚假、违法广告对社会的危害,规范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的良性运转。

(四)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在公共治理范式中,治理主体从单一的政府向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等共同参与管理的多元主体转变,也称之为“多中心治道”。在网络广告治理中,除了要发挥政府监管机构的作用外,还要特别重视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众的共同参与,营造新型的网络广告治理格局,提高治理绩效。

1.将第三方监管纳入治理体系

市场经济中的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市场与社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环节,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条件。“中介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延伸;二是公共服务性组织;三是按照市场规则运行的营利性中介组织。”[8]这三种形式的中介组织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而且按照市场运行规则设置、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监测机构,市场前景广阔,能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可以说,建立行政监管为主,第三方中介组织为辅的监管网络,是对目前网络广告混乱状况进行治理的较为有效的办法之一。

2.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鼓励广大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权益组织,抵制和检举违法网络广告,补充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广告受众是广告社会监督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广告受众接受真实广告信息权利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是置广告于广告受众的监督之中,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督的前提。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广告的全方位监督;另一方面,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暴光重大的违法广告,特别是虚假广告,及时警示消费者。

3.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网络广告是一种新兴事物,目前尚没有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人们对网络广告的认识也是深浅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行业协会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行业成员的意见、建议与要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根据。因此,要推动行业协会向规则完备、职能健全方向发展,使其在政府和网络广告行业之间发挥好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行业自律,特别是ISP和ICP的自律,离开它,政府监管将显得势单力薄。

公共治理理论抛弃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垄断和强制性质,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充分挖掘政府以外的各种管理和统治工具的潜力,并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它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就网络广告治理而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治理理念,强调服务导向,鼓励民众、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等,网络广告治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备,并为网络广告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在此过程中形成动态的市场稳定与和谐的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网络广告由监管向治理的转变,最终实现善治。

参考文献

[1]王庆宇.我国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及政府的监管责任[J].党政干部论坛,2007(6):32.

[2]周又红.论网络广告的政府监督和管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7):115.

[3][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M].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91.

[4]杨同庆.网络广告发展与监管研究[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3157489.htm l,2005-1-31.

[5][德]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71.

[6]张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9.

[7]许亦宁.网络广告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12):37.

[8]王浦劬.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03.

网络广告监管 篇2

一、商标监管工作

(一)以宣传为抓手,突出“广和深”,为进一步加强商标品牌战略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广泛扩大宣传面。主动向__区政府汇报商标品牌工作现状、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积极向__区委、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地方党政对商标品牌工作的重视与关心。重视与各级人大代表沟通,提出发展商标工作的建议,由人大代表联名形成代表建议向政府提出,以进一步提升工商部门发展商标工作的层次,促进形成全社会重视商标品牌的良好氛围。加强对__区政府相关部门、工业园区管理人员、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商标品牌建设政策的宣传、商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各级经济管理人员重视品牌建设、重视商标作用的意识。组织开展“3.15”消费者保护日和“4.26”知识产权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商标品牌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政府发展商标品牌的各项扶持政策,形成全社会从上至下“重商标、创品牌”的浓厚氛围,促进商标品牌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坚持抓好商标品牌建设培训,配合实施商标品牌建设责任全覆盖,重点落实工商所在发展商标工作中的责任的年度工作要求,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网上考核等方式,强化对工商所长、工商所商标指导员的商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服务企业实施品牌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思想根源,提升认识高度。明确责任促认识提高,不断增强商标战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商标保护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商标拥有量进一步增加,企业管理和运用商标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意识普遍提高。明确差距促认识提高,认真盘点20商标工作,清醒认识与兄弟县市在商标数量、商标质量、商标使用、商标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明确任务促认识提高,进一步落实工商所对辖区商标培育、监管和发展的“户籍化”管理责任,继续开展商标企业大走访活动。今年以来,分局对__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4家注册商标企业进行了走访。

(二)以培育为抓手,突出“优和强”,为进一步加强高知名度商标推荐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抓商标注册增量奠定品牌发展基础。分局及各工商所采取行政指导和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力度,指导市场主体进行商标注册。认真落实“四书两卡”制度,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分类、侧重点不同的指导,持续提高__区企业自主商标拥有量,新申请注册商标34件,同比增长36%。实现年度商标增量25%目标,在狠抓工作责任落实的同时,将商标服务、监管的工作重点向各工商所延伸,通过日常监管巡查,在各工商所普遍健全商标档案,建立商标联系点制度,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的商标注册、使用、信誉情况,做到数字清、市场占有率清、销售收入清、利税额清、广告投入清、社会贡献清;发挥工商所属地化监管作用,了解帮助辖区企业和经营者解决商标注册、使用、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企业走品牌之路;实行注册商标的“户籍化”管理,建立工商所“有效注册商标登记台账”和“拟培育发展驰、著名商标登记台账”,及时掌握辖区注册商标数量以及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各企业注册商标的意向,及时锁定重点企业实施跟踪服务指导;以工商所为主,对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商标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防范商标使用不规范的风险。继续深化商标工作行政指导,全面推开企业字号与商标一体化工作。有重点地支持辖区的区域品牌、新兴产业等运用商标扩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积极开展有效指导,帮助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做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切实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商标投资入股、许可转让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推进闲置商标的盘活利用,提高商标的使用价值。帮助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商标维权机制,提供咨询服务,减少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是以树立商标品牌意识为主题,以各工商所为单位,广泛开展以“商标进企业”、“商标进园区”、“商标进农村”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努力形成各级重视注册商标、精心培育商标、主动运用商标、自觉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中国商标节和中阿经贸论坛等国内外大型展会,组织驰名、著名、地标企业展示自己的产品,扩大本地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本地企业创建自主品牌,走品牌发展之路,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三是按照“重点关注、梯级培育、分类发展、递次推进”的商标发展策略,立足实际按照驰、著名商标培育五年规划,即时更新商标数据库数据。建立驰、著名商标培育联系点,对这些企业从政策上、商标正确使用上、广告宣传上、资料准备上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指导其把握申报技巧,有效申报驰、著名名商标。通过开展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向“品牌经营”的方向努力,通过商标的市场运用,形成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被消费者认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商标培育发展工作数据库,搭建好培育平台,形成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的滚动发展态势。规范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工作,进一步增强驰著名商标培育、申报、审查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坚持标准从严、审查从紧、评选从优的原则,大力提高申报实效。2020年,分局将“沙湖”牌大米1件商标确定为驰名商标培育对象,“昊惠”、“滚钟口”、“沐琳”等5件商标确定为__著名商标培育对象。组织“沙湖”等15件商标参加2020年__百姓喜爱的商标(品牌)申报活动。

(三)以农村为抓手,突出“引和扶”,为进一步加强商标富农效应推广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抓农字号商标快速增长。结合__区实际,大力推进商标富农工作,积极促进“三农”发展。深入开展了“商标知识上山下乡”活动,加大农村地区商标知识的宣传普及。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农产品调研工作,分局及各工商所对辖区内主要生产、加工、经营的农产品进行摸底和登记,全面掌握辖区农产品的种类、规模、特色以及产品的商标注册、使用、声誉等情况,建立起农产品商标资源档案。积极引导创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促农民增收。把商标品牌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积极开展农村商标注册工作,加大涉农商标注册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商标法律意识,推进农产品商标申请注册工作;充分利用__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支持涉农企业申报具有辖区特色的系列商标。2020年,分局帮扶指导涉农企业申报注册商标10件。

二是抓地理标志商标的发掘、培育、申报和保护。今年以来,分局通过深入乡(镇)开展调研普查,了解地理标志资源分布、商标注册使用管理、市场发展前景等情况,充分挖掘和发挥地理标志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打造区域品牌经济。对已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指导其规范许可使用,全面加强保护,持续发展品牌,以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开拓市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对发展充分,资源条件好,具有传统地方特色和独特品质、知名度高、辐射作用大、生产较集中和产销量较大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加工产业,积极引导其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对农产品虽有特色,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尚形不成产业优势的,协调政府、部门、协会各方力量,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促进其加快发展,一旦时机成熟,即引导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与此同时,在商标印制、商标规范使用、广告宣传、商标保护、商标维权等方面对协会、企业、合作社进行有效指导,积极配合地理标志商标所有人制定行业地方标准,完善商标管理制度,加强会员生产过程监督,强化品质管理,不断提高地理标志商标产品质量,确保商标品牌稳定快速发展。与各产业骨干企业进行座谈,指导行业内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机制,增强商标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有关举报和投诉线索,及时受理、快速处理、及时上报。加强与质监、农业、卫生等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地理标志商标侵权行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三是抓农村专业合作社商标的申报和使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商标,引导合作社成员运用商标品牌增收致富。组织商标指导员对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植基地进行全面走访,掌握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植农户的生产经营、商标注册、品牌培育等情况,提出具体的商标培育发展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向各级政府汇报获取支持。因地制宜,深入农村专业合作社实地帮扶,在商标设计、商标注册申请、商标使用和管理、商标保护等方面提供现场服务和指导。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植农户及涉农企业树立商标意识,提高商标注册的积极性和正确使用管理商标、经营品牌的能力。2020年,分局帮扶银川园富葡萄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5件商标。

(四)以监管为抓手,突出“打和保”,为进一步加强商标权益保护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继续按照区、市局关于“双打”工作部署,以产品制售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等为重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双打”专项整治行动。2020年,分局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5件,收缴罚没款3.43万元。组织针对“樱花”电器、“日丰”管件、“五粮春、青花瓷”白酒等商标侵权违法行为集中进行了专项打假行动。

二是重点保护,织好维权网。今年以来,分局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发挥工商所在保护商标专用权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各工商所把开展商标办案、保护商标专用权列为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开展维权服务的重点内容,将规范市场主体商标经营使用列为日常巡查的重点项目,作为经常性工作。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协调,畅通联络渠道,建立健全联手打假机制。积极维护涉外商标专用权,对该类投诉案件快速处理、专人跟踪,加强走访沟通工作,对投诉多的商品采取集中力量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健全跨部门商标联合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对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和广度。加大对商标犯罪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对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案件可提请相关司法部门提前介入,以提高案件移送工作效率,有效遏制商标犯罪行为。

三是指导企业内外兼顾,维护自身权益。组建企业自己的商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商标管理员,专门负责商标的申请、防御和维权事务,定期组织商标专管员参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课程,制订企业商标管理办法,规范自主商标使用,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并不断发展提升品牌层次。关注品牌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发现权益受侵害时,主动与工商、知识产权、公安、法院等行政执法部门联系,提供证据线索,配合执法部门有效维权。

(五)以运用为抓手,突出“活和实”,为进一步提高商标价值发挥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注重挖掘,用好闲置库。建立闲置商标资料档案,主动与发改、经贸等单位沟通联系,积极为改制、兼并、联营、重组等企业出谋划策,指导企业通过转让、拍卖等形式盘活闲置商标。二是大力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和商标备案公示制度,引导大中型商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对进场商品商标进行备案、查验、审核,逐步实现市场监管关口前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运用商标特许经营、品牌连锁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总结经验,规范运作,推广商标授权经营、商标许可使用示范点。三是注重发挥商标品牌价值,推动商标无形资产资本化运作,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权质押贷款和用商标权出资设立企业,积极推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增强动力。四是认真调研,选择一批骨干企业,综合运用培育指导、宣传引导、政策调动等手段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商标战略,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使用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五是把实施商标战略与招商引资密切结合,利用中阿经贸洽谈会和中国商标节等时机,积极组织辖区驰、著名商标参会参展,进一步扩展辖区商标的知名度。

二、广告监管工作

(一)统一思想、推进广告战略深入实施。今年以来,分局认真组织干部学习领会党的精神以及区、市局广告发展战略精神,一是深刻理解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丰富内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促进__区广告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广告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二是结合__区实际,认真落实区、市广告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细化实施方案。指导、督促、检查广告战略实施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广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对实施广告战略情况进行跟踪,定期总结评估实施情况,确保实施广告战略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实现预期目标。2020年,分局组织9家广告经营单位参加市局举办的广告业培训班,9家广告经营单位及时准确上报了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数据。

(二)争取支持,打造良好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分局加强了协调沟通工作,一是积极协调__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把推动广告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和推动,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部门助动、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共建大格局。二是强化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进一步加强与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配合“创卫”工作,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加强虚假违法户外广告监管,进一步提升城市户外广告发布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三是积极履行了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牵头职责,建立健全监管执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严重违法广告主的查处力度,做到重点打击,严厉惩处。对查办虚假违法广告过程中涉及相关部门职责的,提请相关部门采取撤销广告批准文号、暂停产品销售、吊销医疗机构有关诊疗科目、关闭网站和删除非法信息等措施,形成整体合力。2020年,分局对5家医疗机构发布违法广告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收缴罚没款0.98万元,对1家新闻媒体代理发布违法广告进行了查处,收缴罚没款1.7万元。

(三)从严监管,树立良好执法权威。为了加强传媒广告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继续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分局一是认真落实全区十一部门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实施意见,把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虚假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化妆品广告以及虚假房地产、收藏品、招商加盟等广告作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广告市场持续好转。二是坚持在从严处罚的同时,采取违法广告提示、约谈、集中培训、违法广告公告、责令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停止广告业务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资格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广告市场监管力度。对于执法中发现的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违法广告问题,组织广告发布者的广告部门负责人进行广告法律法规集中培训,使其能深刻认识违法问题的严重性。三是加大虚假广告案件查办力度,对虚假广告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把重点放在查处大要案件上,严查快办典型案件,突破疑难复杂案件。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的衔接,及时移送涉嫌虚假广告案件,加大对虚假广告责任人的惩治和震慑力度。2020年,查处违法广告8件,收缴罚没款3.3万元。

(四)创新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分局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广告业地位作用及发展成就,为实施广告战略和推动__区广告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深入重点广告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企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帮助广告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广告业发展环境。三是组织开展公益广告发布活动。继续鼓励引导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主动投入和参与各类公益广告活动,开展公益广告研究、交流活动,建立和完善公益广告的多元化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2020年,分局组织6家广告主参与各类公益广告活动,共发布6条公益广告,组织经营户126家,运用LED广告发布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口号130余条。

三、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分局将紧紧围绕区、市局党组和__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以治庸问责为纪律保障,进一步深化执法手段,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促进分局商标广告工作创新发展。

(一)进一步深入实施商标、广告两大战略。大力推进商标、广告战略实施。

(二)进一步加大商标帮扶力度。巩固商标战略取得的成果,继续加大对创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帮扶力度,力争帮扶1件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广告进考卷”监管不能打瞌睡 篇3

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广告,竟然堂而皇之地“混进”考卷,既让人大跌眼镜,又值得社会反思。虽然从广告营销角度来看,精准的目标客户群、权威的广告载体,不得不说“广告进考卷”等方式是一个不错的营销策划。

但中小学教材教辅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益性文化产品,必须保证它的严谨和纯洁。教材和考卷都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而不能是一个传播商业信息的媒介。不论是教材中的广告,还是试卷中的广告,针对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很多国家都禁止针对未成年人做广告,而在考卷上做广告则更不应该。

去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广告法》明确规定:除公益广告外,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

在法律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为何还有人敢顶风作案?广告商们费尽心思地在教材、考卷中“插播”广告,背后必然是利益在作祟。校方掌握着学生资源,一纸指令就能形成“市场”,商家则急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营销,实现利益最大化。资源和金钱联手,广告进考卷、进教材也就水到渠成。其实,从包括考卷在内的教育教学用品的采购、审核、发放的各个环节当中,只要有一环把住了关口,沾染了铜臭的“广告考卷”就不可能发到学生手中。

浅论网络广告的问题与监管 篇4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 该市场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 2012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885.7亿美元, 年增长保持14%左右, 中国整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753.1亿元, 较2011年增长46.8%, 2013年中国整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1100亿元, 同比增长46.1%, 达到新的数量级。网络广告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 各种扰乱市场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其中五种现象尤为突出:一是隐性广告, 即通过隐蔽的手段规避法律来欺骗消费者的广告形式, 常见的有新闻形式发布的广告、论坛贴吧的广告、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广告等;二是不正当竞争, 网络广告的不正当竞争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 主要表现为产品捆绑、不正当链接、关键字搜索等;三是欺诈、虚假广告, 即骗取钱财的广告, 导致用户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低下;四是个人信息的泄漏, 网页技术Cookie可以记录用户信息, 当这些信息被搜集后用于商业行为, 发送邮件或短息等就会对用户造成骚扰;五是追究责任时取证的困境, 因为互联网的自由化程度极高, 可以迅速删除信息而不留痕迹。面对网络广告出现的混乱局面, 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乃当务之急。

二、对网络广告乱象的剖析

(一) 隐性广告

目前, 我国缺乏网络广告相关法规, 只有个别地方法规, 如《北京市网络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称《办法》) , 其中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广告, 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连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在司法实践中这一法规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显然没有普遍效力, 并且它采取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广告形式, 对一些淡化的、边缘化的广告或可能出现的新广告形式难有约束力。最常见的网络广告就是隐性广告, 隐性广告是不以传统广告形式出现的, 容易使人产生反感或误解的, 应当有法律对其规范。隐性广告一般有三种形式:新闻形式发布的广告;论坛贴吧 (包括微博等平台) 发布的广告;影视作品中植入的广告。

广告主总是绞尽脑汁去淡化广告色彩, 把广告插入新闻等媒体中。虽然我国《广告法》第十三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 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 与其他非广告信息区别。”但是这一规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 对违法者的打击效果不大, 并且信息与广告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缺乏一个严格的、明确的区分标准。例如, 某媒体报道“社区送爱心活动”, 统一给社区老人送去某保健品, 并作大量图文并茂的说明介绍或反复介绍。这种新闻报道有故意插播广告之嫌, 但缺乏将其判定为广告的法律标准。

论坛贴吧中的广告信息, 除了文字信息外, 图片、链接等的帖子也占有相当比例, 很多图片可能会出现水印等, 而水印的内容可能就是某某美容院、某某医生甚至是黄色网站, 这类信息可能会造成欺诈或其他伤害以及传播淫秽信息。对此, 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事前监管, 理由有两点:一是互联网是言论高度自由的平台, 若对信息发布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 是对公民自由言论的侵犯;二是互联网上发布信息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 限制了事前监管工作。但是, 鼓励网民投诉和建立事后救济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由网民直接向该网站公司投诉或者向工商管理部门举报, 要求及时审查并责令删除。被侵权人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请求赔偿。

越来越多的网络影视作品都被植入赞助商的广告, 影响观赏的感受。如优酷视频《嘻哈四重奏第一季》植入的某品牌绿茶饮料的片段, 反复出现, 演技十分夸张。隐性广告造成的危害是否到了需要法律法规进行控制或禁止的地步, 又该如何规范, 这是一个问题。

(二) 不正当竞争

网络广告的不正当竞争更具技术性, 其表现形式也因技术发展而日新月异。常见的有关键字搜索、产品捆绑、不正当链接。

关键词搜索, 即用户在输入某个要查找的关键词时, 搜索引擎就按照网页源代码中的关键词显示查询结果。侵权人往往是在自己的网页源代码中埋设了某些著名的或同类企业的商标、商号、企业名称等标志该网站特色的关键词, 当用户上网搜索该著名企业或同类企业时, 侵权人的网页位置会居于搜索结果的前列或位于被侵权网站之前, 实际上这是利用他人的商标和商誉“搭便车”。《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不正当手段包括“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标的名称、他人企业名称或近似名称造成混淆, 误导消费”。按照该法条的精神, 行为人必须造成消费者混淆, 误导消费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百度搜索输入“美团团购”后会出现一条关于“大众点评”的推广链接, 因为大众点评也有团购业务, 所以当输入关键词后, 虽然出现了大众点评网的链接, 但并未造成混淆, 更没有误导消费, 那么这究竟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呢?笔者认为, 美团团购与大众点评的竞争行为应属于正当竞争, 因为两家公司都有购买百度搜索引擎的词条, 这是互联网搜索行业的正常商业现象。但是, 如果大众点评没有购买相关词条, 而利用源代码中的关键词“搭便车”, 这就侵犯了他人商标、名称等进行不正当的竞争, 应当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产品捆绑, 即下载安装某应用软件过程中, 安装对话框中会出现另外的应用软件或插件选项, 这些选项通常是默认选中, 而且选项很隐蔽, 极易造成用户不经意的进行了安装。这种隐蔽的产品捆绑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呢?笔者认为, 由于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免费的, 用户没有付出代价, 就不成立消费者地位, 而且产品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立马获得, 即便“被安装”, 也能够立马下载, 因此不涉及侵犯知情权一说。若该软件是收费的或者安装后会盗取用户信息的, 那应当在安装界面采用足以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提醒, 否则认定构成侵犯用户知情权或隐私权。2010年5月, 360安全卫士以“不安全”为名, 恐吓用户, 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正常的默认设置, 并从各种渠道强制安装360浏览器, 再以安全名义接管默认设置和强迫用户使用。这种变相的强制安装行为, 一来侵犯用户的自由选择权, 二来强行抢夺其他浏览器公司的市场份额和使用活跃度, 显然是不正当的, 应当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不正当链接, 是通过超级链接技术让用户在主页中直接链接到其他网页,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网站的访问量和广告点击率。例如, 打开淘宝网时会自动弹出其关联网页“聚划算”, 一些漫画网站会弹出网页游戏之类的界面。这类弹出的网页多是推广游戏、购物的目的, 也有的网页弹出时伴随突然的巨大音效而吓到用户, 对上网的感受也造成影响。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此类链接不正当竞争性质的内容没有相关规定, 《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这一规定过于笼统, 对于这类现象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界定, 需要填补该法律漏洞。

(三) 欺诈、虚假广告

互联网上的欺诈、虚假广告通常是将传统的欺诈模式搬到了网络上, 发布者利用受害者病急乱投医、贪小便宜等心理弱点进行诈骗, 屡试不爽。例如, 当下小米公司饥饿营销的红米手机, 在其官方微博的评论中就有微博用户留下“我抽中了, 想要的可以私聊”之类的信息, 王某急于求购一台红米手机, 看到后与其私聊, 被要求先向对方支付宝转账, 然后对方就消失了, 王某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找到对方, 也无法通过支付宝进行投诉。这类欺诈、虚假广告的发布者是难以查到的, 一旦发生诈骗, 难以追究其责任。对于这类现象, 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与事后救济应当同时运用, 这样才能控制源头、及时发现、落实赔偿。

(四) 个人信息的泄漏

网络行为不可避免的需要注册各种用户名, 在注册过程中, 我们必须填写电子邮箱、手机号码以及联系地址等。网站拥有大量用户信息后, 会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广告邮件、商业短信、推销电话等, 即便可以退订, 也都是先斩后奏的情况。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 可参考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虽然新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作了明确规定, 但消费者淡薄的权利意识往往纵容滥用用户信息的行为, 新法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考证,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有待加强。

(五) 取证的困境

由于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特性, 任何在网络发布广告或信息的人, 当然也有权限任意的修改和删除, 这就导致了证据保存与调查的困境。另外, 某些侵权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 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导致监管机关查处违法者难, 追究其法律责任更难的局面。《办法》第十条和十一条规定:对于已具有集中发布网络广告性质的网站或“网站联盟”性质的网络广告运作联合体, 其广告发布部分的数据库应与“网络广告管理中心”实现联网。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将发布的网络广告及相关资料保存留档一年, 并不得隐匿、更改, 在广告监督管理机关依法检查时予以提供。该规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广告管理中心”, 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通过上述剖析, 可以发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现行法律对网络广告的某些概念缺乏规定, 没有合理有效的标准进行界定;二是部分规定笼统空洞, 缺乏技术性, 难以适用;三是证据很难保留, 监管部门存在技术上的薄弱。

三、对网络广告监管的建议

(一) 完善立法

笔者认为, 我国没有必要专门制定一部“网络广告法”, 但可以借鉴美国广告法律, 对现行的《广告法》、《广告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法规进行修改和补充, 辅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经济法等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网络广告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笔者从两方面对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1. 概念的界定。

美国广告立法有其技术性与合理性, 如对不公平广告的判断有三个要素: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广告中所使用的方式是否含有压制性和不道德的行为;同业者、消费者是否受到了实质的伤害。只要第三项成立, 即使第一、二项不存在, 也不影响不公平广告的构成。比较广告是不公平广告第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在美国比较广告是合法的, 但是其他任何不利于竞争者的广告表达必须与事实相符, 备有凭据, 否则视为虚假广告。这样的规定避开了列举式说明的局限性, 从行为的构成要素与违法性来确定不法广告, 能够针对新兴的网络广告及其他形式的广告加以同等效力的规范, 因此更加科学合理。

故笔者针对新闻形式和植入性广告试拟定:“在新闻、影视、文字等媒体或作品中出现的、以一般公众认识水平可以辨别为广告信息的内容, 应当禁止发布。”依据这样的规范, 执法者就不会生硬的打击所有出现在影视、媒体中的广告信息, 而是依据公众认识水平加以区分, 重点打击具有危害性的广告。对不正当链接试拟定:“违背网络用户的意愿, 对自己产品、网页等作出强制宣传, 并为其在相关市场带来利益的行为, 构成不正当竞争。”该规范可简化为“违背自由意愿+强制宣传+获得利益=不正当竞争”这一公式, 不但可以适用于不正当链接, 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符合构成要素的现象。若行为人最后没有获得利益, 便不得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

2. 监管制度。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对广告的监管有一套相关规则制度:对商品的消极性信息的明示义务、广告中安全性的断定、广告事前实证化、更正广告等。如FTC有权要求广告主事前明示“食品、杀虫剂和非处方药”等与健康安全有关的广告的负面信息。FTC主席认为不提供消极性信息相对于不公正的欺诈行为。在我国, 也应当对明示义务引起注意, 网络中捆绑产品行为或其他广告, 十分有必要明示消极性信息, 避免误导用户。再如, 责令更正广告是FTC最有效的事后规制手段之一, 广告主接受更正命令后, 必须中止实施广告一年或用一年广告费的25%更正广告。这一制度也可适用于我国企业, 警告企业违法的广告行为将面临业绩下降甚至破产的可能, 敦促他们建立规范有序网络广告市场。再如公告发布前的实证化, 即广告文案中的数据必须在发布前经过试验获得, 不得含糊或杜撰。如“某某润滑油可以节省1升汽油每公里”的广告, 该文案必须限定路面状况、行车速度、车载人数等条件, 否则视为不公正、易引人误解的广告。

(二) 完善监管部门

美国政府对广告进行监管的机构, 除了最综合、最权威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外, 还有对特定行业的广告进行监管的机构, 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邦通讯委员会、邮政管理局、烟酒税务局、粮食局等, 分别负责监管与自己职权范围有关的广告活动。而我国对广告的监管由工商管理局的广告科全权负责, 单一的监管主体必然不能全面有效的管理广告市场。因此, 笔者认为工商管理局应当联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信部、反垄断部门等部门, 对其职权范围内涉及广告的市场行为也进行监管。如, 反如垄断部门监管公司利用广告媒介关系独占资源、排斥竞争的行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查处不实、虚假食品广告, 责令更正、删除及罚款。

对网络广告的监管, 依靠单一的法律手段并不能防范各类网络违法行为,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法律和技术的结合运用, 才能维护和保证网络广告稳定有序的发展。因此, 改善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技术成了当务之急, 这就要求从部门规模、组织管理、监管技术的手段三方面着手, 逐一实现对监管力度的增强。首先, 工商管理局应成立一个直属的“网络广告管理中心”或者联合电信管理部门联合设立监察部门, 从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扩大监管部门的规模, 并在省会城市、直辖市、行政特区设立分支机构, 实现联网, 并对发布的广告及相关资料存档一年不得隐匿、更改, 便于检索证据。其次, 监管机构应当公开信息, 及时沟通, 明确分工, 团结合作, 避免出现互相推诿, 互相牵制的被动局面, 减少监管部门之间接力监管、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最后, 提高监管人员的技术水平。落后的技术只会拖后腿, 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监管技术, 才能及时地发现并制止网络上的更多、更隐秘的违法行为。

(三) 加强广告自律

1. 行业自律。

目前我国有关网络广告的行业协会只有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广告协会, 不但数量少, 其硬伤更在于受制于工商管理总局的领导, 处于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尴尬地位, 模糊了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界限, 抑制了行业自律力量的成长和发展。在美国, FTC与自律机构的监管各有侧重点, 企业是否遵守行业自律规则一般不是FTC管辖范围。因此, 加强行业协会的重中之重是应当逐步放开政府行政干预, 促进行业协会的建立与发展;由于市场竞争者各自为战, 互不监督, 因此需要改变他们的商业观念, 动员加入行业协会会员, 相互监督, 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我国行业协会应该像美国学习, 走功能多元化发展道路。在美国,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美国广告主协会、美国广告媒体协会、美国广告联盟等, 对广告业代理服务、人才培训、行规制定、服务咨询、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做出贡献, 对会员实行惩奖制, 制定《广告业务准则》、《美国广告公司章程》等行业规则, 在监督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约束力。我国行业协会应当补充和强化广告服务方面的功能, 修改行业规章、补充自律公约, 增进会员对协会的认同感, 增强公约的约束力。

2. 广告主自律。

在美国, 许多广告主也投身自律行动之中, 例如在通用食品公司, 所有涉及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的描述, 都必须经过公司广告政策委员会批准方可用于宣传。许多广告主还成立内部自律组织, 建立广告批准规则, 自觉执行。因此, 笔者认为国内的网络公司对网络广告应当建立一套准入审查制度。当前大型的网络广告发布者多是互联网巨头的网站及其衍生网站, 若能保证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广告真实、公平, 就等于掌控了市场监管的主旋律。目前, 这些公司的广告部通常为了完成业务指标, 就简单地将配额分给业务员, 虽然取得了经济效益, 却忽视了社会效益。针对这些公司的发布广告活动, 应建立“审核人员-小组组长-部门主任”三级审核制度, 从网络广告的形式、技术、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审查, 最终审核权由部门主任决定, 对过失或故意发布虚假、不公平、恶意竞争的广告的行为, 给予累计惩罚, 过错次数越多, 惩罚将累计加重或给以法律制裁, 以此警示应恪守职业道德, 遵守法律法规。

四、总结

我国广告监管体制革新论文 篇5

摘要: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我国的广告管理一直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徘徊不定,于两种体制的狭窄罅隙之间艰难生存。随着世贸约定期限的逐渐逼近以及受众心智的成熟,“广告生态环境”也受到剧烈震荡,“生态链”的断链让广告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中国广告管理体制面临转折点。

关键词:广告管理;体制

1“内忧外患,拔剑茫然”――我国广告管理体制的艰难生态环境

(1)具体的可执行性法律细则缺乏,大多为原则性条款,法律体系亟待完善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实施起,为新中国新时期广告业的发展起到了理性法律保障的作用,规范了行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随着完全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推进,新型媒体的普及以及广告传播方式的革新,在以往广告实践基础上制定的《广告法》部分条款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司法审判的需要,其它专门法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龄化”趋向。大多数条款为原则性的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可执行性细则,这对司法审判也提出了一个难题。法官的自由操纵性变大,不少主观臆断的案件时有发生,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同时,《广告法》与专门法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内容不统一的交叉重叠现象,到底是依据哪部法规来判罚具体的案件?这种多层次多维度体系造成了广告监管法律层面的繁杂庞冗,缺乏逻辑同一性。

(2)“令难行禁不止”――行政管理的执行力缺失,处理效率有待提升。

我国广告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偏弱。这一现象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培养人才乃至人才渊薮的封闭限制性。“多层批准”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某一个环节的延误可能导致整个流程的瘫痪。政策更新的.滞后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人员专业广告素养的缺乏导致实践处事效率递减。这种现象是典型的“令难行禁不止”,受损公司与群众叫苦连天,执法人员有苦难言,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交流两者意见。

(3)“政出多头,多面监管”――谁的管理谁做主。

其一,我国广告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以及地方各级工商管理局。但在行政体制的改革前,广告行政管理部门为“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委员会”。职责的移交、权限的流转将不可避免存在“后遗症”;其二,广告内容必须符合“交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的行业政策限制;其三,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得传播事业必须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超女”“快男”的受限乃至部分明星的封杀即是明证;其四,网络传媒、手机等新媒体的广告刊载也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的限制。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在“政出多头,多面监管”机制下出现运转障碍,“政令多出”成为中国广告监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别于国外广告监管体制的最大中国体制产物。

(4)陷入沉默的螺旋漩涡――民间声音难以“抵达圣听”,社会监管收效甚微。

舆论监督是完整广告监管机制的重要补充部分。我国大部分受众维权意识不高,在遭到虚假广告导致自身利益受损时,若损害不大,往往采取“自认倒霉,小事化了”的态度;仅有部分消费者向消协提出维权申诉。但这种措施往往是事后“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没有很好的“事前防范”机制将事故消弭在萌芽状态;况且,部分受众的个体自发行为缺乏群体的“联合力”,无法集结为拧成一股绳的力量;中国审判实例中尚未有“集团诉讼”制,一个消费者的成功获赔无法推及到其他消费者利益共享。社会监督的“缺位’往往会导致商家行为的“越位”,无法有效挟制商家不法行为。

(5)先天残疾与因果循环怪圈――完善的广告行业自律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独立经费的缺乏、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留下的“强政府、弱社会”的过于浓厚的行政色彩抑制了广告行业自律体制的完善发展,造成其对政府的过度依赖;自主性的缺位、对政府部门迟迟未能“断奶”又使得政府加强对其约束。这样往复循环的因果怪圈,让我国广告自律行业体制迟迟未能独立发挥应有的作用。

2危险机遇并存的双刃剑――归去来兮,鼓角铮鸣,我国广告监管何去何从

(1)经济危机扩散蔓延,游戏规则重新定义,行业即将面临洗牌。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与经济关联紧密的广告行业势必无法免灾。众多大型广告代理公司营业额锐减,仅靠大客户的订单勉强支撑度日;中小型广告公司即使惨淡经营也难以摆脱行业洗牌的结局。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使得广告市场更为规整洁净,体制性的重整使得广告管理也可能因此“减负”不少,从而为整体制度的革新缔造新机遇。 (2)广告管理的社会压力渐重――消费者利益受损,虚假违法广告难辞其咎。

社会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使得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强烈,广告媒体由于交互性和纵深性的属性,对人类的影响也因此日渐深远。但虚假违法广告也更加猖獗,尤其是在食品和药品等关乎人身生命安全的产品上,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良性运行。

(3)是机遇还是重重伪装的危险――世贸组织开放压力下的势在必行。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之一,应当按照签订协议的要求在一定期限之内开放相关领域。作为最有潜力的市场,众多国外广告公司势必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攻城拔寨”,瓜分市场。在新势力的冲击下,传统的广告主、代理商、发布媒体之间的关系即将面临重新定义。中国广告管理体制应该在短暂的阵痛之后快速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国际规则轨道,书写管理新篇章。

(4)传播媒体与传播技术新变革,编制广告监管的复杂性与多维性。

竞争的加剧使得媒体盈利由“暴利”进入“薄利”世代,报纸、电视、杂志、广播四大传统更是在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强烈冲击下,面临市场衰退以及产品退化等问题。网络杂志的出现更是吞噬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新型媒介以及新传播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广告市场更加复杂多元,新概念层出不穷,让广告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多维环境,驾驭难度大大提升。

(5)消费者广告素养的提高,为管理改革带来整体环境的资源优化。

随着我国向完全市场经济方向的深入发展,我国广告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不断提升;但消费者的广告素养教育曾一度落后。随着电视购物的发展以及网络购物的兴起,广告专业知识不再是那么阳春白雪遥不可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告越来越普罗大众,与受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进而成为一种“通识义务教育”。广告传播的民主化使得消费者的自主性得以日益发挥,消费者不再依赖于政府与业界的“传道授业”,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大监督”统一战线为广告管理的环境优化整合了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周茂君.关于我国广告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2,(5).

[3]周茂君.广告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4]刘凡,南平.中国广告的规范与创新[J].现代广告,,(12).

[5]Rajeev Batra,John G.Myers.广告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广告监管 篇6

关键词:保健食品 监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82-02

1 平面媒体保健食品广告主要违法类型

1.1 未经审批、备案擅自发布,广告批文超出有效期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国食药监市[2005]211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发布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有效期为一年;另根据《广告法》、《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省外保健食品广告发布须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请备案。

1.2 虚假夸大宣传,将保健食品当药品进行宣传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第四条第四款规定: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宣传,应当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并规定了保健食品广告中不得出现的十七种情形和内容。实际情况中,一些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通过渲染、夸大某种健康状况或者疾病,使公众对自身健康产生担忧、恐惧,或者采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宣传具有疾病治疗的作用,误导消费者。

1.3 广告缺少规定标明内容

《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必须标明保健食品产品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识、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第十一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中必须说明或者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在有限的篇幅内不会全部刊登上述规定标明的内容,有些违法广告甚至连其产品名称也不标明,只宣称可治疗某种病症,最后留下咨询热线或地址,方式极其隐蔽。

2 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产生原因分析

2.1 监管体制不畅

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工商部门,具有处罚权,但其不负责审查广告内容;保健食品广告审批者是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同时对保健食品广告也具有对其发布情况的监测职责,但处罚仅限于吊销批号,或者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这种责权不统一、审查与监管分离的体制造成监管工作的严重脱节。

2.2 相关法律法规落后

目前,针对保健食品及其广告的监管,国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现行的广告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保健食品的发展形势,发布违法违规保健食品广告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给监管部门查处保健食品广告的违法行为增加了难度。

2.3 行政处罚力度较轻

行政监管部门执法手段少,强制措施少以及执法人员数量少,装备落后,力量有限,造成对保健食品广告的打击力度不大。直接表现在:行政执法部门对媒体违法广告曝光多、指正多、规范多,叫停、处罚的很少。另外,鉴于新闻媒体日常工作中与行政执法部门联系紧密,来自地方保护、社会说情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客观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对新闻媒体广告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的现象。

3 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建议

3.1 全面加强日常监测

一直以来保健食品广告都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必须在继续严把审批关的基础上,严抓审批通过后的日常监管,将广告监管纳入部门工作考核重点,特别要对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的保健食品广告开展重点监测,随时掌握媒体广告发布动态,及时曝光、规范违法广告。

3.2 顺畅政府监管沟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就加大对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查处问题,消除部门障碍、加强相互沟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强化保健食品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违法广告及时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并跟踪处理结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处罚,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要一查到底,同时将查处结果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进广告发布单位的诚信档案建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违法广告主在今后广告审批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和必要限制,并在日常检查中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3.3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对情节严重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要一律撤销广告批准文号,一律向工商行政部门移送,一律进行公告并在省局网站上曝光,对违法广告涉及的企业及品种一律列入“黑名单”并记入诚信档案。对发布严重违法广告涉及的产品要监督零售企业暂停销售,确保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执行到位。对查处后仍然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由国家局曝光并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3.4 大力宣传保健食品知识

群众对于保健食品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不仅有利于群众自己正确消费保健食品,而且有利于营造全社会监督保健食品广告的良好氛围。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定期在平面媒体的健康资讯一版中设定一定篇幅宣传保健食品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版报角、页眉等醒目位置标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以提醒消费者。

电视广告监管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电视广告,监管,策略

电视广告监管的目的是抵制低端、恶俗的广告的传播,保证优质、高效、合法的广告能正常传播。电视广告的合理监管有利于维护电视观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广告市场的正常秩序,对电视广告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视广告监管的现状和工作难点进行了剖析,针对工作难点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1 电视广告播出现状

1.1 电视广告时间长

在电视节目中间频繁插播广告,且广告时间比较长,广告插播严重超时,此类现象在一些电视广告播出中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观众的收视权。也违反了我国对电视广告播出时间的相关限制,不利于电视广告的长远健康发展,破坏了电视广告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1.2 广告用语混乱

在电视广告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定”“肯定”“必须”“必备”等字眼,这些误导性的词语会严重误导电视观众。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电视广告夸大商品的作用或者出售虚假商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电视广告中外文字混用情况比较严重,容易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不良的诱导。

1.3 虚假广告充斥电视广告市场

在目前的电视广告中,有一些的宣传内容是虚假内容。虚假的商品主要充斥于化妆品行业、牙膏、药品、医疗器械和食品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对消费者产生了消极的导向作用。这些消极广告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金钱,还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虚假广告充斥电视广告市场的情况,电视广告监管部门必须要引起重视。

2 电视广告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视广告监管时间长

电视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无论何时打开电视都能看见广告的身影。这充分说明电视广告播出时间长,一天24小时都可以看见电视广告。全天、不定时的广告播放给广告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这就意味着24 小时都必须有人监管,如果电视广告监管单靠人工监管的话,难度非常大,且不现实,根本起不到全方位监管的目的,还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2 新型广告层出不穷,增加监管难度

电视广告每天都在变着花样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电视监管的技术设备与技术手段更新的速度无法赶上电视广告的发展变化,总是在新型电视广告播出以后,电视广告监管部门才着手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的研究。因此,电视广告的监管具有滞后性,监管工作的难度大,困难重重。

3 电视广告监管策略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告监管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应对电视广告的变化与发展。电视广告的监管离不开监管技术的革新、监管平台的支持,更离不开监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要想对电视广告进行全方位监管,就必须从监管技术、平台支持和系统完善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简要对这三方面的监管策略进行阐述。

3.1 监管技术和平台支持

由于电视广告监管工作技术要求高、精度高、人工需求量大,因此,目前的电脑录入、人工抽查的方式已经远远无法跟上电视广告行业的发展,电视广告部门必须改进监管手段,采用覆盖面积广、自动化的设备对电视广告进行监管。电视广告监管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自动化技术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实现。

3.1.1 电视广告自动摘要

监管系统将会自动识别将要播出的广告,对广告的内容进行摘要处理。这样广告监管人员就能快速知晓广告的内容及性质,针对不同情况快速采取监管措施。自动摘要技术采用镜头划分、关键帧提取、画面拼接等形式提取监管人员需要的信息。监管人员只需对拼接的画面进行对比,就可获取视频的内容,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3.1.2 视频检索

视频检索分为关键词检索和特定片段检索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定片段检索就是在本地视频数据库内检索相似或相同片段的内容,检验视频样本与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只要求内容一致但不要求形式的统一。关键词检索主要是对视频内容进行检索,找到样本视频的关键词并与相应的文件进行对比,主要对比样本与相应文件的时长,建立相应文件与样本之间的时间关系。在视频检索的过程中,应利用索引结构迅速找出关键词和视频文件的时间信息,实现视频的快速检索与监管。

3.2 监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电视广告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电视广告监管系统。首先,电视广告监管部门应该与工商部门、药监局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做好电视广告的监督工作;其次,完善广告经营者自我监督系统,对在电视广告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经营者进行奖励,建立广告经营者征信制度,对表现好的经营者放宽电视广告市场准入制度。

4 结语

违法药品广告的现状及监管 篇8

1 违法药品广告市场现阶段的基本情况

1.1 监测数据统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广告情况如下。

2009全年共发布了2期违法广告:药品38090次、医疗器械告3110次、保健食品广告18308次;2010全年共发布4期违法广告:药品62456次、医疗器械4782次、保健食品16291次;2011年截止5月发布了2期违法广告:药品26172次、医疗器械2033次、保健食品4461次,详见图1(数据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告通告)。

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比较严重,监管形式十分严峻。

1.2 表现形式

违法药品广告发布渠道复杂、形式多样。日常监督检查中通常会见到,违法药品广告有的通过地方电视、电台、小报、网络等媒体发布,有的通过人工散发、张贴宣传画等形式。但大体都具有下列特征: (1) 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药品广告。未取得药品广告审批文号发布广告,异地发布广告未经发布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 篡改审批内容发布广告。在广告中对产品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进行夸大宣传或者做出承诺超出审批功能范围,对产品功能和治疗效果进行夸大宣传,广告中含有说明书以外的学术理论、观点等内容;广告中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独有技术”、“保护品种”等不科学的用语和表述功效的断言等内容。 (3) 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所谓的专家、学者、医师、患者、公众人物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广告。尤其是明星公众人物在广告中以患者、专家的身份,推荐商品服务,发布违法虚假广告。 (4) 以隐性广告和软广告形式。以新闻报道和健康专题节目,通过以人物专访、专家访谈、纪实报道、科普宣传等形式,暗示消费者,变相的发布违法虚假广告。 (5) 非药品冒充药品宣传治疗作用或者夸大功能。主要是在广告中把“健”字、“食证”字、“消证”字等产品宣传药品治疗作用,或者使用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进行宣传;超出核准的保健功能范围,任意夸大疗效。 (6) 利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医生等诊断式的活动,借此来推销广告药品,甚至吹嘘“一药包治百病”。

2 形成原因

2.1 利益驱使

(1) 药品广告是地方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药品广告占电视广告收入的大部分。电视广告部门多有审查不细,甚至只要给钱就发布的情况。 (2) 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益熏心,完全不顾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使用夸大、诱惑性语言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虚构编造广告审查批号,兜售假药。

2.2 监管体制弊端

现行体制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违法广告的监督管理,省级药监部门则负责药品广告的审查备案,基层药监部门只有监测和移送的权力,媒体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广告的刊播和管理。这种审批、监测、查处、停播的分离,使得违法药品广告监管存在疏漏,呈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得管不到;审批的不管,监管的不批,监测的无权”等状况,使违法广告有了可乘之机。

2.3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分散处罚偏轻

《广告法》、《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 这些对药品广告的分散立法, 没有集中在一部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法规处罚力度太轻, 如依照《广告法》规定:广告监督机关在责令广告主停发违法广告时, 可以并处广告费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工商机关按照伪造低价合同进行处罚, 罚款往往不足实际广告费收入的1/10。《药品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进行虚假宣传的, 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发布, 撤销该品种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1年内不受理该品种的广告审批申请。

2.4消费者理性消费、辨别虚假、主动维权意识较差

部分消费者, 对一些夸大疗效, 吹嘘速效的药品广告信以为真, 不惜价格昂贵也要试一试。受骗后, 主动维权的较少, 知道尽可能多留证据维权的更少, 这些都给违法药品广告提供了生存空间。

3基层监管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协作, 健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广告联席会, 向有关单位通报广告监管情况, 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药监、工商部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 建立违法药品广告案件的协调、移送、查办机制, 齐抓共管, 形成强大监管合力。

3.2加大群众宣传, 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公众对违法药品广告鉴别能力, 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大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积极与违法药品广告行为作斗争, 最大限度压缩违法药品广告生存的空间。

3.3基层药监部门打“七寸”。 (1) 做好源头监测。对药品经营门店张贴的违规广告进行拍照并警告清除;不定期收听本地的电台广播节目;利用监测设备, 24小时对本地电视药品广告进行录像, 取得确凿违法广告证据, 及时移交。 (2) 阻断销售获利渠道。严查“广告药店”是否存在挂靠经营、出租柜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广告药品”是否正规合法;严查销售广告药品的营业员是否为药店正式员工;对厂家派驻的药品广告促销人员一律要求清退, 对资质不全或存在问题的产品一律责令下架。 (3)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把发布违法广告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把有无发布违法广告作为许可证换发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把违法广告药品作为重点抽验品种;把违法广告药品和药店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对违法发布广告的产品暂停销售;把有无发布违法广告计入企业的诚信记录中, 作为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我局近采取上述措施后, 收效甚好。

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措施研究 篇9

关键词:儿童食品广告,儿童肥胖,广告监管

一、食品广告直接影响儿童对商品的选择

研究发现, 儿童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虽然依旧是各自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但却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家庭的购物习惯。因而, 儿童已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要目标。对食品企业而言, 广告已经成为针对儿童的重要促销手段。2006年,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 孩子们认为有麦当劳包装的食物比普通食物更好吃。这项调查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63名3~5岁儿童中完成的。在实验过程中, 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两份食物, 而且这两份食物的惟一区别是, 一份用了麦当劳的包装, 另外一份则采用普通包装。结果孩子们对两份口味完全相同的食物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研究还发现, 家里有电视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有麦当劳标志的食物。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 食品广告确实对儿童的食物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食品广告与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关联研究正为各国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统计表明, 全世界目前有3亿人患肥胖症, 而且儿童肥胖率急剧上升更令人担忧。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儿童肥胖问题的重要原因, 电视食品广告和儿童肥胖率增加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正得到研究证实。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美国, 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开发的新食品种类已从1994年的52种猛增至2004年的500种。2004年, 美国企业在促销儿童或青少年食品饮料方面的投入高达100亿美元。另一方面, 在过去40年里, 美国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则增加了两倍。2008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Lehigh大学对1979年和1997年的儿童和年轻人全国纵向青春期研究结果发现电视广告中的快餐店广告信息可能会造成儿童的肥胖, 如果禁止电视广告, 这些3岁~111岁儿童的肥胖率可能会减少18%, 12岁~18岁儿童的肥胖率可能会减少14%。

法国消费者协会在2006年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 这项以法国家长和儿童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法国儿童在挑选食品时更喜欢选择广告推荐的食品和品牌, 而40%接受调查的家长表示很难拒绝孩子的要求, 80%的家长表示经常向孩子让步。根据法国消协提供的数字, 2006年在法国5岁至12岁的儿童中, 肥胖儿童的比例为10%至12.5%, 其中8岁儿童的肥胖比例最高, 达到19%。澳大利亚2007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目前, 插播在澳大利亚儿童电视节目中的广告中有三分之二为垃圾食品广告。这些垃圾食品的广告会影响儿童的消费选择, 从而进一步增加超重儿童的数量。研究者发现儿童节目中66%的广告宣扬的是高热量和含糖量高的食品, 而类似广告的比重在成人节目中仅为39%。

三、各国对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措施

针对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 英国、美国等各国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对儿童食品广告进行监管。

1. 出台限制儿童食品广告的法令

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法律法规, 对垃圾食品进行严格控制。从2005年1月1日起, 爱尔兰开始禁止快餐和糖果的电视广告。这些食品的包装上也必须有下列警告语:“食用快餐要适度, 均衡饮食最重要”或者“大吃含糖食物和饮料, 牙齿掉光光”等等。爱尔兰的新措施还包括, 禁止用名人和体育明星做广告来向孩子们推销垃圾食品。英国是实施限制儿童食品广告法令较为积极的国家。根据2002年英国首席卫生官年度报告的数字, 英国8.5%的6岁儿童和15%的15岁儿童患有儿童肥胖症。该份报告表明, 在发达国家里, 英国苏格兰的儿童肥胖症最严重, 即每5个12岁儿童中就有一个符合医学肥胖症的临床定义。针对儿童肥胖症泛滥的现象, 作为统管并制定英国的广播、电视等行业规范的机构——英国电信局于2006年11月颁布法令, 禁止在以16岁以下青少年为受众的电视节目中播放含高脂肪、高盐分和高糖分食品和饮料的广告, 儿童电视频道任何时段和其他频道以16岁以下孩子为受众的节目时段, 都不能播放宣传巧克力、比萨饼和汉堡包这类食品的广告, 麦当劳广告就在限播之列。与此同时, 英国相关机构还出台了其他相关措施, 目的是减少鼓励儿童纠缠父母购买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广告。为了缓解英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肥胖问题, 英国拟再颁禁令限制垃圾食品广告刊登在青少年杂志上, 以减少青少年接受含高脂肪、高盐分和高糖分食品的广告宣传。

根据相关统计, 自1980年以来, 美国儿童肥胖率增长了两倍以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 北美地区16%的儿童和青少年体重超标。一些消费者和媒体认为, 儿童肥胖问题日益恶化与一些食品饮料企业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有关。2008年, 美国公布了一项旨在与儿童肥胖做斗争的新广告法, 根据该法律, 麦当劳不得不限制其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套餐广告, 同时用《怪物史莱克》、《米老鼠》等其他著名动画片主人公做的广告也应从广告电视节目中消失。除麦当劳外, 金百事公司 (Pepsi Co Inc) 、可口可乐公司 (Coca-Cola Co) 、美国最大糖果生产商赫喜公司 (Hershey Co.) 及Masterfoods公司等其他世界品牌也被列入受限制的名单。

亚洲国家也开始出台相应的法律对抗儿童食品广告。在日本, 法律明确规定:电视台不得播出垃圾食品广告 (包括儿童食品广告) 。在少儿节目中, 如果插播或变相播出儿童垃圾食品广告, 电视台将被处以高达2000万日元的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韩国2008年12月出台的新法律也规定, 禁止食品公司在电视、广播和网络广告中使用免费玩具和附加商品促销。同时,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KFDA) 宣布, 从早上7点至9点及下午5点至晚上8点的时间段内, 禁止播放“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和饮料广告。

2. 向食品企业施加压力, 督促食品企业进行自律

除了公布法令之外, 各国政府机构也纷纷对食品企业施加压力, 各家食品饮料生产商都被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配合政府的决心, 向人们证明他们是值得信赖和自我约束的。在各国针对儿童食品广告的强大压力之下, 各大食品企业纷纷改变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策略, 改变品牌形象。

2005年, 欧盟委员会发出警告说:“如果食品和饮料制造行业不改变其行为的话, 将用法律限制他们发布针对儿童的广告。”作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和快餐生产商之一, 百事公司宣布不再向12岁以下儿童宣传其旗舰产品——百事可乐, 也不再向8岁以下儿童宣传cheetos薯片。2007年12月11日, 在欧洲的11家主要食品公司发表联合声明, 实施新的自律性行业规范, 将不会在电视、互联网和以12岁以下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印刷媒体上刊登不符合特定营养标准的食品和饮料广告, 其中有4家承诺停止一切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广告活动, 另外7家承诺不再使用卡通形象在互联网或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发表联合声明的11家公司中包括达能集团、凯洛格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马尔斯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等。2006年9月,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给玛氏集团发出信函, 对其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的定位提出质询, 并指出集团对青少年进行宣传, 可能产生诱导。玛氏公司的产品, 包括德芙巧克力、M&M巧克力豆、士力架巧克力棒和彩虹糖等。2007年2月2日, 玛氏集团答复了上述质询, 并明确表示将不再就糖果和巧克力等产品, 对12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广告宣传或营销活动。2006年10月, 迪斯尼迪斯尼公司宣布, 他们会基本遵循美国联邦政府对儿童食品列出的方针指南, 到2007年, 主题公园将彻底抛弃垃圾食品, 该公司2008年将不再给垃圾食品贴牌。

在美国, 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07年7月18日举行听证会, 旨在向食品企业施加更多压力, 要求它们以更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 以抑制儿童肥胖问题的不断恶化。为避免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食品业出台更为严厉的管理规定, 包括麦当劳等在内的美国最大11家食品饮料企业在2007年7月份宣布, 将实施新的自律性行业规范, 限制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广告宣传。

2008年, 澳大利亚食品和副食品委员会发起儿童食品广告的营销倡议项目。在该项目下, 食品制造商保证将不会使用儿童形象来为其产品做广告, 除非推广的是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该委员会将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达成此项协议, 垃圾食品广告将禁止在儿童节目中播出。同时, 这项协议规定, 协议成员在主要受众为12岁以下儿童时只能在广告中推广健康食品。这一条例也将应用于电影、广播节目、出版物、网站以及电脑游戏。此外, 协议规定食品制造商在推广垃圾食品时禁止使用受儿童欢迎的人物形象, 比如澳大利亚儿童乐队The Wiggles和功夫熊猫等。协议成员将停止对购买其产品赠送免费玩具的促销方式。澳大利亚食品和副食品委员会将设立一个独立的仲裁投诉系统以确保参与该协约的公司履行协议条款。同时, 这些公司也将发布行动计划以示遵守协约规定。

3. 集合各方力量, 创造优良环境引导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对抗儿童食品广告的策略方面, 各国政府还纷纷集合包括媒体、消费者协会、儿童保护协会等社会力量, 从而创造优良的环境, 引导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2007年4月, 加拿大关注儿童广告主协会 (CCA:Concerned Children’s Advertisers) 、加拿大食品与消费品协会 (FCPC:Food&Consumer Products of Canada) 和加拿大广告标准协会 (ASC:Advertising Standards Canada) 联合推出三项关于儿童食品广告和营销的新措施, 三项措施包括:增加两项新的“儿童万岁”公共电视宣传节目;推出加拿大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新规则;鼓励广播等各种媒体制定有关儿童广告的规则。这三项措施旨在帮助儿童及其家长做出健康饮食和生活的正确选择。在新的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规则下, 15家加拿大主要广告主需要把其电视、广播、印刷和网络广告 (主要涉及12岁以下儿童) 的至少一半用于宣传健康饮食和生活。同时, 从2008年第一季度起, 每家企业都需要公布一份自身的儿童广告计划, 并接受加拿大广告标准协会的规范和监督。另外, 儿童广播广告规则号召广告主鼓励儿童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饮料, 并将于2007年7月起实施。

2007年5月, 新西兰几家主要电视台同意对新西兰儿童食品广告进行自我监制, 并保证改变有成效。今后的广告商所推出的广告将会通过“电视商业协会”进行广告的分级, 确保播出的儿童食品广告为CF级 (Children's Food) 。在儿童食品广告中, 只有针对5-13岁的食品、饮料、快餐与甜食产品广告会接受等级的评分, 具体指导方针将会相继出台。而几家电视台也同意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内, 提供价值100万纽币的商业广告时间来提高儿童营养学概念的广告。一旦监督系统被确立, 将确保所有晚上9点以前的儿童节目被受到监察。

四、对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管理的建议

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的西式化, 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来势更加凶猛。据估算, 中国将会有五分之一的儿童体重超标。在中国近五年来城市儿童肥胖增长率是160%, 农村儿童肥胖增长率是400%。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 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2006年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 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 儿童食品广告作为导致儿童肥胖的关联因素之一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 看了电视广告后的中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电视广告食品的占73.8%, 其中有时和经常要求父母买食品的比例占37.1%, 而且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广告食品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学生。因此, 如何能够对我国的儿童食品广告进行监管, 从而保护儿童免受商业广告的侵害, 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应当关注的问题。

1. 对儿童食品广告的播放时间进行限制, 最大程度降低其对儿童的影响

世界肥胖控制组织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 在悉尼举行第10届世界肥胖研究大会草拟建议《悉尼指导原则》, 要求世卫组织连同会员国政府卫生机构、联合国相关组织带头制定国际食品广告准则, 以禁止误导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广告出现在传媒和互联网上, 希望能以此控制儿童肥胖的增长率。应当说, 为了避免儿童免受商业广告的侵害, 制定相关的法律限制食品企业向儿童销售高脂肪、高糖食品, 充分减少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广告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对食品广告和儿童广告的监管法规中并没有明确对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具体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只在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而在1993年发布的《广告审查标准 (试行) 中也规定了禁止发布的儿童广告包括比如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的或者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等方面, 但总体而言, 规定比较抽象, 也缺乏可操作性, 特别是其中并没有针对食品广告做出特殊性的规定。应当说,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因此,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国外有关儿童食品广告方面的法规, 对儿童食品广告的播出时间、播出类型等做出限制, 并具体对于儿童食品的分类标准进行明确, 列出被限制播出的儿童食品广告的名单, 从而为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建立基础。

2. 推动行业自律, 促使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儿童食品广告

从世界各国控制儿童食品广告的经验来看, 推动行业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2007年12月, 世界广告主联合会 (WFA: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 就明确表示支持成员单位进行儿童食品与饮料广告自律。通过推动行业的自律, 可以引导食品企业在进行广告行为时充分的考虑儿童判断事物能力的局限性, 使其充分认识到广告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而降低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一方面, 政府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广告行业协会的作用, 制定行业自律规范, 规范儿童食品广告的发布行为, 另一方面, 政府机构应及时监控食品企业的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量, 定期向其发出儿童食品广告投放的建议函等, 并施加相应的监管压力使其能够规范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行为。

总体而言, 我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电视节目中大量充斥着洋快餐, 以及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广告, 这些广告对我国的青少年的饮食选择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政府机构的压力之下, 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限制其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投放应是我国对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有效途径。

3. 引导社会力量, 创造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优良环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年~2010年) 》规定了要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中特别强调要“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 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广告作为儿童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 必然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应借鉴他国经验, 采取各种途径集合引导包括消费者协会、媒体、儿童保护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 搭建宣传平台, 使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老沐:重视儿童食品广告[N].中国工商报, 2007-8-14 (5)

[2]刘桂山申水:麦当劳广告将在英国被禁“节食法规”震慑巨商[N].国际先驱导报, 2006-4-1 (5)

网络广告监管 篇10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至今,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广电系统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完善。2014年7月9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4)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 全国共设播出机构2568座, 其中包括电台153座, 电视台166座, 教育电视台42座, 广播电视台2207座。上述播出机构共开办节目4199套, 其中广播节目2863套、电视节目1336套。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3734.8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26%, 广告收入1387.01亿元, 增长9.19%。

近年来, 广播电视广告虽受到互联网广告的冲击, 但市场份额仍保持在27%以上, 高于互联网广告 (20%) , 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研究仍十分重要。

2广播电视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

广播电视广告对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发展, 满足群众信息来源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近年来广播电视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暴露出一些问题, 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 广告播放时间过长

对于广告播放的时间长度, 广电总局有着明确规定, 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13:00, 电视台在19:00~21:00时段, 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但是很多频道实际广告播放时间大大超过这一规定。

(2) 影视剧中插播广告现象严重

影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次数过多, 每次插播的时间过长。这样的插播方式已经影响节目的正常收看, 被戏称为“广告中插播电视剧”, 引起观众强烈排斥。

(3) 在特定时段播出引起观众反感的广告

在用餐时间播出治疗皮肤病、痔疮、脚气、妇科、生殖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妇女用品广告, 广告画面出现人体性器官解剖图解、动画演示画面等。

(4) 广告品质不高、制作粗糙、形式单调、内容虚假夸大

此类情况主要出现在购物广告和健康资讯广告中。广告内容虚假、夸大商品价值、误导消费者;以公众人物或所谓专家名义作证明;虚构商品断货, 虚构商品获得奖项, 虚构伪造科研成果材料作证明;嘉宾专业资质无法验证;将广告包装为健康养生栏目等。

(5) 部分播出机构对公益广告重视不足, 公益广告偏少、播出时间不达标

根据规定,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13:00, 电视台在19:00~21:00时段, 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1次。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播出机构播出公益广告的数量和时间并未达到要求。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的好坏, 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影响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和亲和力。规范广告活动, 能够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稳定的经济秩序, 使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必须得到重视。

3国外广告监管机制

广告治理对策向来是各国广告理论研究、广告管理和广告从业者积极探索的目标。传媒业发达的国家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广告治理体系。

3.1政府行政管理

与国内不同, 一些国外政府对广告行业的监管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管理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某些国家甚至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就广告管理出台法律和相关政策, 尽量减少政府部门对广告行业的干预。

美国进行广告管理的主要机构有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通讯委员会和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其中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广告主管机关, 其权力有“准司法权”之称。此外, 美国国会还授权邮政局、烟酒税务司等部门协助调查管理广告。在英国, 广告主要分为非广播电视类广告、广播类广告和电视类广告三大类。最重要的广告管理机构是传播办公室, 它有权对任何严重违规的电视台吊销执照, 有权要求经营者停止播放违法广告并处以罚款, 要求经营者进行更正。加拿大由广播电视电信委员会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管理, 对广告内容是否符合《广播电视法》进行监督, 在必要时随时进行干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广告业监管以政府行政力量为辅不同, 法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监管, 法国广告监管局是政府进行广告管理的主要机构, 其职责范围包括监督广告活动、监视各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2广告行业自律

相对于政府行政管理, 很多国家广告监管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行业自律体系。除依靠政府部门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违法广告进行监管外, 国家的广告管理工作主要由广告行业的民间组织进行规范和监督。少数国家则完全依靠行业自律监督规范本国广告活动。

美国广告业经过长期发展, 目前已建立由广告公司、广告主和广告媒体三个主体组成的自律体系, 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是广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广告业自律组织由多个广告团体组成, 它对英国广告活动进行统一权威解释, 对违法广告进行最终判定, 与政府部门、消费者团体保持密切沟通。加拿大广告行业自律组织是加拿大广告基金会, 该基金会经费来自于传播媒介、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三方, 加拿大广告基金会负责维护所

有广告准则, 确立保持市场中的诚实、真实、公正标准。

广告行业自律与政府行政力量相辅相成, 共同对广告业监管发挥作用。高度依靠行业自律的国家, 通常拥有严厉惩罚违法广告的法律, 政府行政监督依然作为强大的制约力存在。以美国为例, 对虚假广告的处罚是巨额赔偿、罚款, 长时间登载更正广告, 甚至牢狱之灾和被清除出广告业。

3.3消费者自我保护

西方国家消费者通常诉讼意识较强, 有法律意识和保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消费者通过批评、投诉、举报等方式参与对广告业的监督规范。消费者的广告监督权是法律赋予, 受法律保护。很多国家都成立了消费者协会, 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

3.4与国外相比我国广告监管业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广告监管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相关法律不完善, 处罚力度不够。相比发达国家严明细致的法律法规和严厉处罚, 我国明显缺乏禁止违法广告的法律规定。相关法律规定也是散布于《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 缺乏完整度。对于违法的广告活动者, 相关机构的处罚力度也明显不够。同样是对虚假广告的处罚, 我国的《广告法》规定: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报批评等。而在美国, 虚假广告面临的惩罚极有可能直接导致当事公司倾家荡产。此外, 我国还存在政府管理和审查职能界定模糊, 广告业行业自律未发挥作用, 消费者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

4目前开展的广告监管方式及取得成绩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播电视事业有序发展, 保护消费者权益, 杜绝广告播放中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 从2012年起, 广电总局相关部门以总局61号令《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及66号令《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为中心, 整合相关规定, 对广告播放进行监管。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切实加大了对广告播出机构特别是违规播出的核查力度, 深入开展了虚假违规广告、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公益广告的专项监听监看, 加强对电视购物频道、付费频道、移动广播电视的核查监管。开展了“禁止影视剧插播广告”专项监管月、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电视购物频道监看、卫视频道广告“违规使用领袖形象”专项核查、涉医类广告播出情况核查、养生类节目专项整治、明确“中国梦”主题公益广告播出要求等专项任务。叫停了一批违规广告, 对严重违规或屡次违规的电视广播频道作出撤销处理, 对存在违规的频道责成相关省局限期整改。为使监管工作更好地进行, 联合厂家开发了工作软件, 使监管工作更加规范, 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监管行动开展以来, 各级广电行政部门、播出机构和相关单位全面贯彻中央要求和总局工作部署, 认真执行61号令的各项规定, 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广告制作播出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公益广告制作播出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广告播出秩序进一步规范, 各类广告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5广告监管工作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5.1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广告监管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监管对象改变播出方法规避规定

部分播出机构改变以往的广告播出方式, 通过简单剪切、截取内容, 或是改头换面, 进行包装。播出的节目表面上符合规定, 但实际依然存在不良现象。这些行为削弱了宣传效果, 造成观众疲劳反感, 与总局整顿广告播出秩序, 改善收听收看效果的初衷相违背。

(2) 监管方法存在的问题

广告专项监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尚处于摸索阶段, 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任务完成后监看人员无法及时得到反馈, 不知后续情况如何;因网络设备限制, 监管数据传输速度慢, 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随着任务数量不断增加, 系统软件负担加大等。

5.2改进建议

(1) 以高新技术为手段, 突出管理理念、方式和模式创新, 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在现有广告监测监管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中央级、省级、市级三级分工明确、智能协同的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监管机制, 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广告监管网络, 要加强传统广播电视广告与视听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数据共享, 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长效运行、资源共享、业务互通的全国视听媒体广告监测监管数据共享平台, 整体提高监管的资源利用效能, 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广告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

(2) 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改进系统软件, 强化监看能力。建议系统实现广告音视频信息的识别和采集, 提取相关内容, 识别频道标识, 实现音视频、文本信息、广播电视节目等各类信息的综合检索、统计和分析。通过视频搜索和识别技术, 建立音视频样本库, 进行广告信息比对和快速识别, 降低人工监听监看的强度, 提高监听监看自动化水平。

(3) 明确监管任务, 对监管对象的违规行为进行更加细致准确的判别。

(4) 要求广告播出机构调整广告播放计划后, 不仅数据符合规定, 并且能够起到正面宣传效果, 创造良好社会效益。

(5) 建立监管工作体系, 及时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方法, 形成上下配套、紧密衔接的工作流程。

(6) 加强群众监管, 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6工作展望

按照中央要求和总局部署, 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工作。各级监管机构要遵照总局61号令、66号令的各项具体规定, 严肃查处内容虚假、夸大宣传、时间超长等各类广告违规行为,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有法不依、违规严重的播出机构, 要依法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4) [R].2014.

[2]张金花, 王虹.国外广告规范管理及对我国广告规范机制建设的启示[N].河北大学学报, 2009 (6) .

[3]李海英, 李新龙.美国广告管理特点[J].新闻前哨, 2009 (7) .

[4]丁雨.英国:广告管理细致入微[J].小康, 2006 (11) .

[5]刘凡.基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监管模型及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饶世权.论广告的监督管理制度[J].商业研究, 2004 (3) .

[7]徐小娟.论美国广告监管体制给我国带来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6 (12) .

[8]王培章.加拿大广告标准委员会组织结构及其程序[J].学习与参考, 1997 (14) .

网络交易引发监管难题 篇11

全国首例网络交易偷税案获判

日前,上海普陀区法院对全国首例个人利用淘宝网交易逃税案进行了审议并作出判决。法院判定被告张黎及上海黎依市场策划有限公司(简称黎依公司)犯有偷税罪。被告人张黎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她所在公司以及个人被分别处以10万元及6万元罚款。

2006年6月至12月期间,黎依公司在互联网上经营婴儿用品过程中,交易额达500多万元,其中含税金额近29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11万余元的税款,该公司却分文未缴。经上海市普陀区国税局税务核定,黎依公司共少缴税款111362.69元,少缴比例为100%。

随后,检察机关以涉嫌偷税罪将黎依公司及法定代表张黎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为偷逃国家税款,采用不开具发票、不记账的方式隐匿经营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偷税数额达11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偷税罪,依法应予处罚。考虑到张黎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减轻处罚,作出以上判决。

这起全国首例网络交易偷税案引起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有媒体分析认为,此案可能会对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并由此引发网络交易秩序的重新洗牌。由于此案只是作为一起“偷逃税”案件进行司法审判,并没有过分强调互联网条件下,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更没有因为是互联网交易的法律监管问题而“重罚”犯罪者,而是轻判。而且对互联网的运营商在商家违法经营行为中的责任和整个互联网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重视不够。因此,此案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发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重新洗牌。

但不可否认,该案暴露出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的一个盲区,那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

新业态成为纳税盲区

《刑法》规定:偷逃税款在10万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本案中,黎依公司按规定应缴纳11万余元税款,该公司却分文未缴。依法对公司负责人张黎应判处3至7年的刑罚,对公司处以11万到55万的罚金才是。但是,实际上判处张黎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公司罚金10万元、个人罚金6万元。

就本案而言,依据《刑法》,量刑偏轻。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网上交易的税法,因此,多数网店经营者对黎依公司“偷税罪”一案感到不公平。

很多参与网络交易的经营者认为,只有从事持续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才需要报税。对于多数网店经营者来说,网上经营多是短期行为,有的可能只做几个月就停止了,并不能从中获取多少利润,顶多赚些零花钱。目前,对于网上交易没有明确的管理法规,在网上开店是否需要营业执照,如何纳税以及向谁纳税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形下,多数网店经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故意“偷税”,充其量不过是因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漏税”现象。因此,网上交易成为纳税盲区。

交易环节监管缺位

淘宝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平台,每天的交易额都在增加,个人和企业在淘宝网注册开店数量也与日俱增。网站是一个传播平台,运营商靠浏览量的不断增加吸引广告投入。网络运营商为了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浏览量,对网上开店要求不严。在网上开店,运营商并不验证“店主”是否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

在虚拟世界里,网上开店者的身份和资信、资产状况都是未知数,因而商品的质量和交易双方的履约能力都潜藏着极大的风险。经营者身份不明、地址不清给消费者维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困难。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偷税问题仅仅是网络交易违法显现的一个侧面。更多的法律风险是网店经营者以商品交易为名实施的诈骗和非法集资活动。典型的事例就是一些人以虚拟身份开办网上商店,以商品图片骗取消费者信任,收取货款后不发货,或者发货不实、质量低劣,或者一货多卖,或者借机敲诈消费者等。还有一些网站利用会员卡形式销售货物,等到消费者把钱汇入网络公司账户后,公司就消失了。目前,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欺诈性交易或者诈骗犯罪等行为,正处于高发期。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好处是繁荣了市场,便利了民众生活。但是,越来越多的网上交易也暴露出法律监管的不到位,网络运营商对网店经营者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权利义务一致性是基本的社会公平原则,电子商务运营商、网店经营者和网络监管部门只有在责、权、利明确,并得到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网上交易安全平台。

及早立法,税收宜实施差异化

网络商家数以万计,经营者身份不明、地址不清,如何确保每一笔交易都依法纳税,是税务机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解决网店开办的法律监管程序,难以保证网店守法经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已刻不容缓。但如果忽略网店经营者身份的多样化,进行“一刀切”的征税方式,也显然有失公平。

由于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就业难”造成的社会矛盾突出,不少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易的红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失业者和低收入人群的生存问题。同时,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机会,降低了创业成本。

一方面,网络交易面临着偷逃国家税款的问题;另一方面,网上交易税收监管如果过于严格将导致年轻人创业成本增加。因此,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税种的大众化将增加一般民众的税收负担,起不到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鉴于此,可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视具体情况对低收入人群和学生创业者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这样,在规范网上店主依法经营的同时,给予年轻人创业的空间和机会,也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公平。

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电子商务交易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宜适度增加网络运营商的权力,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责任。一、明确网络运营商有责任核查网店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和住址,对网店开办者提出担保措施和要求;二、网络运营商有责任督促和监督网络经营者依法纳税,甚至承担代扣、代缴义务;三、网店经营者欺诈性交易和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运营商有责任先行赔付。四、明确网上交易的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五、制定年轻人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网络广告监管 篇12

12 月10 日上午, 陕西省食药局局长胡小平、副巡视员王志宏深入该局投诉举报和广告监管处检查指导工作, 先后查看了12331 系统运行记录, 询问了有关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及办理以及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大厅的业务情况, 详细了解了每位同志的工作开展情况。胡小平强调, 投诉举报和广告监管工作非常重要, 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 依法监管的角度, 不断加强完善各项业务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 胡小平听取了每位同志的发言后, 对投诉举报和广告监管处工作给予了肯定, 他要求:一是要不断完善全省“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平台建设, 便利群众进行投诉举报;加强投诉举报材料研判工作, 对于大案要案加大处理力度;加强督办职能, 实行定期通报制度。二要严格推动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工作, 按时发证, 加强对企业上报材料在业务处室的流转督查, 替企业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三要严把广告审批, 做好广告日常监管工作。四要充分发挥综合处室职能, 做好投诉举报、广告监管、行政审批分析预警职能, 做好飞行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全处工作人员要开拓创新, 共同努力, 进一步做好处室各项业务工作。

上一篇:英汉被动句对比下一篇:晚发性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