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2024-08-22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通用12篇)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篇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 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 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 它使教师、多个学生主体间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协作、讨论和对话成为可能, 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 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 因此, 应注重它的吸引力。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对平行线的应用教学时, 我是这样导出本节例题的:先用课件出示图1

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然后, 利用动画把图1变为图2, 让学生再来找出以上各类角, 利用动画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利用一个动画小人拉着图2中BD的中部向右拉出图3, 同时, 提出问题, ∠B与∠D还互补吗?猜一猜, ∠B+∠E+∠D=?启发学生用拼凑、度量的方法猜得结论, 再要求学生进行证明。最后, 启发学生根据此题编出平行线应用的题目, 学生因为受由图1→图2→图3的启发, 编出了许多类似的题目, 并顺利完成了证明, 使学生对平行线的应用达到了融会贯通。

二、利用多媒体, 充分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文、声、像并茂, 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媒体可以把多角度、多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展示出来, 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升华。多媒体可以拓展教学时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展的过程, 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如学习“直线、射线”时, 多媒体可以显示直线、射线延长的动画, 把直线可以无限延长, 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另一边可以无限延长等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把传统的直线、射线的长度“无限长”这一无法讲清的概念清楚地演示出来, 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 能在大脑中展示发散性思维, 这样既建立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多媒体辅助教学, 形象地反映出了抽象的数学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效果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上面所举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平行线的应用一例中动态的出示问题的方法,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达到了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使学生受到启发而编出了许多的平行线应用的题目, 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平行线的应用。

例如在对函数性质的教学中, 在教学函数的增减性时, 我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函数图象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的展现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可扬长避短, 省时高效

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 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学生稳定性差, 易疲劳, 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 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 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真正达到“减负提速”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 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 根据练习的情况, 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多种电教媒体有机组合, 可使得形声统一, 动静结合, 扬长避短, 相得益彰, 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如果使用不当, 就难以达到目的。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时还要注意运用适当。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篇2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将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融入了更多新的理念和特色,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更多新的技术。因此,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现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各领域当中,并且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悄然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集教案编辑、课件制作、辅导答疑以及安排学习计划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准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自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教学课件,注意教学课件的感染力,避免呆板、乏味和单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打折销售、追赶小明、水箱变高了、希望工程义演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并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以发散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丰富内容,降低教学难度,进而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着差异,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进而给教师的教学进度带来不利影响.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商场抽奖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商场抽奖活动中的概率知识,然后给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动态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它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动态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点动型、线动型、形动型的有关问题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几何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圆、函数等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要优势互补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帮助学生对数学难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进行授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彼此间是相互存在并且相互影响的,所以需要将二者进行优势互补,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将数学当中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定理以及推导公式,通过动态的演示更加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弥补传统教学单体模型以及理论表述在空间感以及逻辑性不鲜明的弱势,即便是一些更加深奥的数学问题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精髓所在,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课件;恰当使用;便捷生动;丰富多彩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自主活动、飞扬智慧的天地呢?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它以其丰富多彩的视频画面,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加教学效果,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无限活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即创设某个特定氛围,会更加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绪。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他们对声音、图像、动画等动态元素更加感兴趣。多媒体课件,通过色彩艳丽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逼真的动画,为小学生们创设出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好奇、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走进语文世界。如在《黄果树瀑布》一课中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瀑布流水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猜猜看:你们能猜到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闭目侧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随后让学生交流所看所想。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瞬间集中了注意力,还消除了学生刚上课的紧张感,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开始学习。之后我播放了范文朗读,让学生跟着更为标准的朗读,学会字正腔圆的读字,抑扬顿挫的诵节奏。并在反复的朗读中配以悠扬清雅的音乐,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的壮美。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乐于接受。我在教学《趵突泉》中,恰当运用自制课件,创设与课文相吻合的意境,使学生入境动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媒体由远及近,徐徐向学生推出趵突泉公园美丽的景色,清晰展示池中鱼儿在绿色的水藻间快活地游玩,三个大泉向上冒出晶莹的水花,形如玉花,势如热浪。白色的水雾飘荡在绿色的水面上。美妙的画面,轻柔、典雅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多媒体课件创设的优美意境中,学生深深陶醉,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又如:学生观赏池水的画面后,媒体在画面上叠上句子:池水很清。再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书本上描写池水的句子。这些新信息,如给学生“注射”兴奋剂,他们便从课文到画面,对照思考。通过看、读、想、说,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具体的景物把池水的清澈写清楚。接着,让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寻找描写泉水清的句子。学生很快地说出,由于池水的清浅,能清晰地看到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这时,媒体再次展示池水清澈见底的画面,在美的意境中,让学生直接从媒体里获得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加深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加强句的训练

词句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我们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生动、可重复与交互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大容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组句能力。在句子训练中,我们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句子怎样写具体.例如,我在低年级教学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中,让学生在电脑上填空、扩句、补充或改写,由于加入了动态画面,动脑又动手,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小学生兴趣特浓,再也不觉得句子训练枯燥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来进行的。多媒体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声音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也能够将已经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将与课文主题最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与学生面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然后师生进入课文赏析,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里,我备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的情景。难点是让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本文中有几处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的一个“冒”字很值得推敲,它体现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在教学时,我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生机勃勃和荷花的姿态美。我的课件制作尽量复原课文中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场景:用绚烂丰富的各种颜色展示出一个明晃晃的大背景,嫁接进许多生动的荷花图片,配上作者自由蓬勃的行文字幕,混搭一个清越天真的童音范读,使得整个课堂都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结合我深入浅出的讲解,开始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诵读,水到渠成的感受着作者的快乐,这一次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和共鸣。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读古典诗词、新诗等经典篇目时,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词时,我用美术展示西湖乍雨还晴风云变幻,以及西湖荷花的景色,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静和静景、远景和近景都能以流动的画面一一展现,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审美的享受。只有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于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真挚与美好。

六、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语言、例句以及课外背景知识信息转化成动感的图片、动画图象信息,课上可根据教学程序播放,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学科知识内容,大大减轻了教师在课堂写板书的劳动强度,相对减少了讲课所需的时间。教师也可以随机地加大语言操练的力度,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对课本也起到补充作用。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老师把练习题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解答,有针对性地讲解,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缺陷进行及时的补救,这样就缩短了师生间教与学的反馈周期。特别是在单元复习阶段,知识点的罗列上,练习的运用速度上,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大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这样,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老师传授的知识相对丰富、增多,学生真正习得的东西也相应增多,大大地增加了课堂和知识的密度,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4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

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时间老人从来不愿意放慢他前进的步伐。本人从1995年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便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中, 亲眼目睹了教育现状一步一步的变化, 感慨颇多。十年前的课堂与现在的课堂相比较, 最明显的变化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之处, 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的感受, 浅谈几点我个人的认识:

一、借助音频朗读材料, 强化了学生的语音听说训练

语音这东西, 一旦离开了发声体, 稍纵即逝, 无踪可觅, 只有通过感性示范, 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音频素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 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 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 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使学生学有标准, 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 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 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我在教学《吆喝》一课时, 文中介绍的旧北京城的吆喝声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来说, 掌握其语言特点就有些困难, 更不要说能有感情、绘声绘色地把它朗读出来了, 所以教学时, 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旧北京城的吆喝声, 然后又让学生听了课文的朗读示范, 学生们竟然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出文中所列举的吆喝声的味道了, 使这堂课收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1. 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 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 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 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 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 再来学习小说, 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 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份信》时, 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 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 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 让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另外, 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 再配上恰当的音乐, 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创设释疑解难的突破口。

语文教学中,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我有时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 我有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巧设突破口。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有些篇章已拍成了视频片断, 如《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 授课时, 就可以通过播放,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和欣赏, 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 化古板为鲜活。

三、利用投影, 优化作文批改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令我一直困扰的是学生作文的评讲环节, 自从有了投影设备以后, 极大地方便了作文教学。现在我评改作文, 我先把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 挑选三个档次的代表作文, 利用实物投影直接打出来, 然后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 反复地改, 反复地议。同学们七嘴八舌, 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参与, 一起评改例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家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 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别人的反应, 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 体味到写作的不够之处与成功的喜悦, 心理得到满足, 记忆深刻, 同时更激发了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 同学们热情高涨, 纷纷要求点评他们的作文, 这便是投影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

让课堂活起来 篇5

自毕业到现在,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深深感到: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适应现在社会,要适应现在学生,那么在教学时就应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和枯燥无味的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我平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乐于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 “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最让人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互动。现在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可以互动的课堂。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我们还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让孩子在展示中学习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美术课堂;想象;创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日常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就一些美术课的案例,谈谈多媒体的巧用。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更高效

倡导高效课堂,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所学内容,还可以在迷人的胜景中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在教学《京剧脸谱》第二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系列的著名人物,如红脸的关羽、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学生小组讨论“大家认为颜色在其中起什么作用?”这一简单的举措,学生了解了脸谱的谱式后,进一步明白了脸谱色彩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和气度,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的特有画面,引发想象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美术课中,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出的精美画面,聆听逼真传神的声响,全身心地投入感知,并引发无限联想。《月儿圆圆月儿弯弯》这节课,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月亮的变化,用李白的《静夜思》配乐诗朗诵导入,继之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在这些动感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了多种形状、多种色彩的月亮。

三、利用多媒体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造力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学生有了大量的生活积累后,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要画画,但是“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时候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示范引领学生。如,在教学《画小鸡》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运用课件展示大量不同形态的小鸡作品,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创作。有了多媒体的示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相应提升。

四、巧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感受美术的美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师费时费力搜集大量图片和资料,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使用多媒体,效果则大不同。例如,在教学《美术的分类》时,课件集中展示出绘画、建筑、雕塑、工艺作品多幅,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穿越时间探寻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的奥妙,横跨地域去甘肃敦煌领略壁画家的风采,还可以飞越大西洋俯视高大的自由女神像,慨叹唐三彩的精湛工艺。在此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在思考中鉴别并进行分类,从而提高其欣赏水平和概括总结能力,还扩展了知识面,美感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7

一、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 对学生来说, 学习内容必须是生动的、形象、富有情趣而新奇的。对教师而言, 其教学过程必须是生动, 富有感染力而极具艺术性的。因此, 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就是这个意思。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单调、枯燥, 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 而多媒体则可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氛围, 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意境中去, 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形成积极、生动、完美的教学氛围。语文课教学预案导语是语文课的开端, 导入科学与否, 对学生学习新课兴趣影响极大。多媒体课件在此有着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作用, 如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 首先出示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片段:土地沙化, 风沙肆虐, 水土流失…..从中自然引出疑问:为什么大自然会如此报复人类!激发起学生想知道人类如何阻止大自然的报复?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如何阻止大自然报复的好奇心, 积极主动的投入新课的学习。再如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 可以先出示黄土高原上打腰鼓的片段, 让音乐, 让鼓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中, 便于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人机交互, 有利于因材施教。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备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及教法等方面的选择, 都是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依据, 上课时, 以成绩好的学生为标准确定课堂教学。作业的组织以升学为目的, 加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不够, 信息量小, 反馈方式单调, 从而一堂课下来只有一部分学生听懂, 作业只有一部分学生会做, 而另一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无形地被“剥夺’了, 多媒体课件克服了这些缺憾。他则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使教师能够随心所欲的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组合, 调遣各种教学内容, 控制学习节奏, 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 充分的调动起学习者的潜力, 如学完一段课文内容后,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 面向全体学生, 编排一系列的练习课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 进行学习,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直观形象,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于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等方面的不足。使用多媒体则能超越时空的限制,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 化抽象为具体, 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例如教学马志远的《秋思》一曲时, 根据教学目标自制多媒体课件, 将其转换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个深秋的黄昏, 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 在“老树缠着枯藤, 树梢上栖着乌鸦;小溪桥下流, 溪边有户人家, ”的背景下, 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在西下的夕阳下沿着古道慢慢走来, 在背景音乐声中,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范读课文, 从而将学生带进了萧瑟苍凉的意境中去, 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讲解, 学生就已经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体会游子思乡的彷徨愁苦。再通过学生多种思维活动和教师的点拨, 自然地领会了结尾“断肠人在天涯”的深刻含义。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篇8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时期的学生都同样适用,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更明显, 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这就更需要为他们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使他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长一些。我在教学《找春天》这课时,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地方, 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在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时, 如果单靠老师的范读讲解, 仅凭二年级孩子的理解水平, 他们的头脑中很难描画出课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所以, 我就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影碟—万紫千红的春天。随着《春天在哪里》音乐的响起, 学生们看到了在美好的春光中, 有一群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小朋友, 面带笑容, 和老师一起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把课文中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 展示出来, 学生边欣赏边诵读, 如身临其境, 课本中的语言就不再是简单的描述, 而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 在阅读中, 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美丽的季节里自由飞翔。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直观性和形象性非常强, 能够帮助学生容易地理解课文中深奥难懂的问题, 教师不费吹灰之力, 就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如在教《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 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能适得其反的道理。在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设置禾苗拔高后全枯死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 然后提问:“禾苗长高了吗?”由于观察了生动的动画, 只需老师简单的一点拨, 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是不行的”这一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 起到了一两拨千斤的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能为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提供详实的资料, 将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理解阅读文本。《奇怪的大石头》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 学生对于地质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了解。我事先搜集了有关地质学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建立一个资料库, 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 这样不仅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而且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拓宽, 从而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会有一定的裨益。又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了海底世界的资料, 当学生看到一个个有趣的海底生物时, 每个人的脸上流露出的惊叹的表情, 让我至今难忘。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 让学生认识到了一个如万花筒一样五彩斑斓的世界。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的空间

《风筝》一文的结尾充满想象:“当孩子们没有找到代表快乐的风筝而灰心失望时, 看到远处的磨房不禁又燃起了希望, 继续寻找……”在引领学生感悟这一情节的温馨。我把这段文字转化成一张图片:一群天真可爱的农村孩子, 向着远处的磨坊飞奔而去, 他们的背影虚虚实实, 让看到的人不禁产生一种遐想、一种希望。通过画面的刺激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写出多姿多彩的的结尾。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记忆

在引导学生背诵《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课文时, 我从网上下载了四幅图片, 分别体现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我还在图的相应位置插入了文本框, 写上了一些提示语, 再给每一幅图配上轻柔而抒情、时慢时快的轻音乐, 学生身入其境, 跟随课件, 很快掌握了小兴安岭的特点, 而且结合图中的提示语, 学生快速地背下了课文。这种高效的记忆, 得益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地充分利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虽然传统的东西不一定全部丢掉, 但是, 不改变, 不创新, 不采用适应新课程需求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只能使语文课堂成为一汪“死水”从而失去本身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期.

[3]何克抗, 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出版.

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 篇9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易学好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高效、表现力强, 富于启发性。应用课件进行英语教学, 使知识由平面走向立体, 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抽象化为具体, 由枯燥转为生动。通过声、形、色刺激学生的感官, 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由不想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例如, (Go for it)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中出现很多动物单词, 很多农村学生没有机会去动物园参观, 所以对很多动物都很陌生, 但是老师可以通过PPT展示, 给学生提供看、听、说的平台。学生不仅能学会用英语读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还可以通过课件了解动物的特征、习性、喜好等科普知识,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写作。例如学习单词panda (熊猫) , 教师提问:“What’s this?” (panda) “How old is she?” (two)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beautiful) “Where’s she from?” (China) “What does she like eating?” (bamboo) 然后根据回答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转化为一篇描述熊猫的短文:This is a panda.She is two.She is very beautiful.She is from China.She likes eating bamboo.课件拓展了教学的空间, 用它能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教学情境, 深深吸引住学生,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活化学习内容,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通过课件呈现, 把死板的教科书化为活的, 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使抽象的具体化、枯燥的趣味化, 既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促使学生把英语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比如, (Go for it) 九年级英语Unit 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学, 老师用课件展示公益广告, 让学生谈谈自己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设计、下载学校或社会上一些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也展示一些不良的行为, 通过强烈的反差对比,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情操。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 用竞赛方式让学生说出更多帮助他人的方式。

三、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件把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 给学生提供思维素材, 引导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解决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 是教学的关键。老师通过PPT展示单元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难点等, 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经过习题训练后更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这样, 学生通过学以致用, 提高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 人各有法, 引起兴趣, 就是好法。”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 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实现了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省时省力, 提高了课堂效率, 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 合理有效地使用PPT课件, 在我们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篇10

一、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 一个含蓄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 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也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 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 个性得以张扬, 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 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 爱每一个学生, 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 使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不是负担”, 这句话包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 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 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 就会产生不断前进, 渴求新知, 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 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使之处于激活状态, 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 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 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培养, 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 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 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 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 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不受约束地去探究、去思考,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注入生机。

四、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 当有人听课的时候, 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 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就像演戏一样。但是, 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 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 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 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 哪怕是校长来了, 局长来了, 你都要旁若无人, 你是在为学生上课, 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 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 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 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 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 然后作大量的准备, 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 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五、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 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 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 通过教学, 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 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 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 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 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 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 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 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 特别是好学生时, 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 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 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 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 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 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 设计不同的问题, 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 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 都要有所收益, 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

六、创设掌握技能的课堂, 教会学生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 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可见, 学法指导是“授学以渔”, 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那些不懂学习方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主张, 要教会儿童学习, 能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学习方法。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因此, 教法中渗透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总跟在学生的身后去指导学生, 所以教给学生一种方法, 让学生终生都能受益。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篇11

一、课堂气氛自主化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极尽所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索氛围。只有良好的探索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乐中学”。

例如,在教学《问银河》这一课时,我出示一组银河的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想象银河里会有些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说出了许多想象丰富、童趣盎然的语句:“银河呀,在你清澈的小河里,有捕鱼的老爷爷吗?有五彩的鹅卵石吗?”“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会放电的鳗鱼吗?有会潜水的潜艇吗?”“银河呀,在你那浩瀚的水底里有掉落的珍珠和宝藏吗?有凶猛的大白鲨吗?”……在本环节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自主表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对银河的兴趣,诱发了学生倾吐的欲望。

语文教学需要生动形象,语文教学需要自主探究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途径来独立获得知识,使过程和结论更巧妙地融合。

二、学生互动多元化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二者缺一不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启发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只是负责烘托主角的配角,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将无从谈起,因而,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甘当配角。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孩子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例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通过与同学讨论的方式来弄懂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讨论,能够互相启迪,互相汲取,互相弥补,互相改正。同学间的讨论,增加了学生发言和锻炼的机会,给学生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也给后进生提供机会发言,经过讨论出来的答案相对完整,相对详细。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高了,发言的机会多了,语文课堂就格外充满了生机。

三、提问方法深入化

教学时,教师应巧妙地设置悬念,于无疑处生疑,切忌“自问自答”,把学生框死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应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先要求学生画出狐狸为了骗走乌鸦嘴巴里的肉,说了哪些话?狐狸在说这些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之后的三次不同反应?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后,要求学生续写这个故事。在续写时,并不是把学生框死在“乌鸦再次被骗”或“狐狸真心悔改”等“标准答案”上,而是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大胆地想象,并请学生说一说,融合大家的智慧把续写的内容丰富起来,留下了许多鲜活、有趣的文字:“听了狐狸的话,乌鸦气得火冒三丈,不能忍受,它还击道:‘你这只……可话还没说完,乌鸦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狐狸一口把肉吞进肚子,大摇大摆地走回家了。”“它(狐狸)闭上眼,张开大嘴,等待着从天而降的美食。可是小乌鸦早就知道这是个圈套,没有中计,抓起一块大石头往狐狸嘴里扔去,‘嘣!小狐狸把嘴一闭,石头便把它的牙齿崩掉了。”

四、朗读方式多样化

朗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萌发学习激情的动力源于朗读。朗读讲究“眼到、耳到、心到”,是眼、手、口、耳等多种感官相协调的过程,是通过直觉体会语言,对语言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感受。在朗读中,学生得以领悟文章的精髓,学生亦能陶冶情操,可谓一举两得。现行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评价,沉淀着写作人丰富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法设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走进文本,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除了常见的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北京!》时,我让学生先听一遍配套光盘中的录音,并尝试跟着录音读一读,学生一下子被光盘中的朗读所吸引,都能极其认真地跟着光盘朗读,在接下来的朗读中,我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揣摩,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因而,学生读这篇课文时都特别有激情。

一堂语文课精不精彩,不是取决于老师的教案写得有多么详细,课件做得有多么精美,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有多高,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的课堂必定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语文教学不光要凸显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成为施行素质教育的舞台,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媒体,让球类游戏活起来 篇12

如何使幼儿的球类活动玩的更加精彩?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球类游戏中,“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从而优化了游戏的环境,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各种技能。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游戏中,它既能向幼儿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1. 图片的作用。

根据游戏内容、目标,增强游戏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动感性,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如球类游戏《战胜蜘蛛精》,为了让游戏有更好的效果,我为活动准备了许多蜘蛛的图片,跨越以往死板的游戏方式,而是通过图书来说话,带领幼儿进入到一个新的情境中,感受打败蜘蛛精带来的快感,并且通过自身的动作模拟投篮,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和技巧,幼儿也会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

2. 音乐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每一个音乐都能代表不同的意境。如球类游戏一开始,随动感的音乐一起跳热身操,带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气氛;又如游戏进行到比赛高潮时,用到劲爆的音乐来渲染比赛的氛围;游戏结束后,一段柔缓的音乐放松幼儿的身心。种种迹象看来,音乐在球类游戏中的作用可是非常重要的。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高主动性

我们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以无意注意占优势。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被动转化为主动。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自由的孩子才会更加的主动。

1. 主动参与。

针对当前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我们需要抓住幼儿身上的特点,采用合情、合理的方法投放在幼儿的身上,转为游戏模式。在游戏中,多媒体的作用可以决定一个游戏的成败与否,多媒体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

2. 主动创新。

拥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是现代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幼儿教育领域,更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胜、好模仿,他们会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并在其中尝试创新。多媒体网络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有效引导,不断创造新玩法

球类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幼儿的想法丰富多样,这时,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就要用有效的方法去保留一些可贵的创新玩法,舍弃一些不合理的玩法,保证对幼儿自信心的肯定,保留幼儿可贵的创新精神。

1. 仔细观察,择时介入。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绪,观察环境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观察幼儿游戏及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个体差异……采用强大的多媒体,可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观察到角角落落,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照片、视频的形式,将一些可取的创新玩法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拍照可以定格幼儿的一瞬间,视频可以将幼儿整个创新的流程记录完整,在游戏后可以与幼儿一起学习和研究,鼓励其他幼儿大胆想象,激励其创新。

2. 组织讨论,引导探索。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游戏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保存好幼儿新想法诞生的过程,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播放一些柔缓的轻音乐,放松幼儿的身心,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

四、运用多媒体,让无形变有形,帮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

现在的游戏丰富多样,球类游戏更是种类丰富,材料新颖,多媒体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可以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克服认知障碍,掌握基本的各项技能。

1. 模拟情境。

根据游戏内容、目标,将抽象的球类游戏技能转化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如球类游戏《篮球小精灵》,为了让活动有更好的效果,老师为活动准备了许多小精灵的图片,通过自身的动作模拟各种姿势的拍球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和游戏,并且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和技巧。

2. 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贵有疑,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在球类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多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积极思。如小班球类游戏《森林音乐会》,在幼儿滚球击中铃铛和沙球的过程中,老师为活动创设了难度上的递增,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从而体验成功感。

总之,游戏作为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提高效率,通过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为幼儿的游戏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赋予每一个球类游戏生命,让每一次的球类游戏活起来。

摘要: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活动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代游戏活动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够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培养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激起学生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球类游戏,幼儿

参考文献

[1]洪静翔.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锦[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工作异常下一篇:质量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