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物学

2024-09-23

护理药物学(共12篇)

护理药物学 篇1

护理药物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 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鉴于传统的护理药理学教学还是沿袭医学专业药理学的授课方法, 为了突出护理特色, 使授课内容与临床护理用药更密切的结合, 笔者对如何进行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调研。

1 调研方法

在调研中采用了调查问卷、座谈会、查阅文献等调研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单位调查问卷100份;召开本校实习学生及从事护理药物教学教师座谈会一次, 发放调研问卷25份。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关于药物教学改革的文献。

2 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确定护理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编写适合护理专业药物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提供依据。教学内容部分, 主要调查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以及应该删减哪些内容, (1) 是否应该增加特殊人群护理章节; (2) 是否应该增加药物治疗的护理程序, 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中药护理等内容; (3) 考虑删减的内容, 包括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教学方法主要调研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授法, 还是采用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直观教学法。

3 调研结果及数据整理

五家医院, 每家发出20份问卷, 共100份, 实际收回87份。座谈会发出问卷共25份, 全部回收。最后使用调研问卷112份。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查阅护理专业药物教学改革文献6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研结果见表1、2。

4 结果分析及建议

综合调研问卷、座谈会及查阅文献的结果, 本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及建议如下:

4.1 突出护理特色, 写出合适的教材

编写适合护理专业的药物学教材, 应该尽量缩减药理学的一般内容, 重点突出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 如用药护理要点[1,2]、特殊人群护理、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中药护理等。保留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但是要适当删减该部分内容, 突出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用药护理要点。药物的作用机制部分, 由于与护理工作不太密切, 给予删除, 讲课时, 可以适当介绍。

4.2 中专的教材要将理论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中专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每一名中专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要将理论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使学生寓教于乐, 快乐学习。当然这在药物学的教学中是比较难做到的,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应该加入一些趣味的内容, 如药物发明的小故事、临床病例、趣记、药物歌[3]等。

4.3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法,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教学法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 学生总是很无奈地反映:教学内容枯燥、很难记忆, 药物名字就像是“天书”。根据调查, 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 药物教学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 采购一些临床实际用药, 上课时学生将分为3~4人一组, 每组都有本节课要讲授的药物, 并且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问题, 将问题交给学生, 每组学生针对面前的药物, 并结合老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互相讲解, 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给同学讲解, 最后由教师总结。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并且实物更直观有利于学生记忆。笔者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 效果很好。

4.4 精炼学习的内容, 突出重点药物, 突出不良反应, 突出护理用药的特点

药物教学一向内容多、范围广,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精炼内容, 就更显重要, 由于临床的药物更新率很高, 教学时尽量不讲或少讲过时、少用的药, 并且每类药物要以代表性药物为主, 简单介绍其他药物[4], 让学生在掌握了代表药物的基础上, 到将来的工作中去拓展与该药物一类的其他药物;护士必须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疗效、副作用, 且有制订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5], 比如在讲解阿托品时, 由于其用后很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 护理过程中应嘱其多饮水;阿托品抑制汗腺的分泌后会引起发热,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体温, 对用药前体温高于38℃的患者使用本药时必须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 避免发生意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临床应用主要在重症监护室 (ICU) , 讲解时突出ICU用药, 肾上腺素单次用量超过1 mg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室颤动, 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滴时间过长, 易致局部皮肤缺血而苍白, 应及时更换滴注部位, 若滴注结束后局部出现苍白现象应及时处理等。讲完这些内容后, 学生会觉得护理患者用药的过程中非常有目的性。

通过以上调研, 明确了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更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等专业护理人才提供了依据。

摘要:护理药物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 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现在护理药物学仍然沿袭传统的医学专业药理学授课方法。本文通过调研确定护理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为编写适合护理专业药物教学使用的教材提供依据。

关键词:护理药物学,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赵茜.新医学模式下的药理教学改革[J].中等医学教育, 1998, 16 (5) :12.

[2]王灿, 王琳琳.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9) :157, 160.

[3]李信梅.《药物歌》在护理专业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1) :23-24.

[4]余彦.护理中专药理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生理学杂志, 2002, 24 (1) :45-46.

[5]马香芹, 毛理纳, 张琨, 等.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20 (4) :414-415.

护理药物学 篇2

1 重视病情观察

仲景通过对患者四诊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病机转化。如仲景重视阳气旺衰,细致观察阳亡及阳气回复征象。《伤寒论》第296条指出少阴病由吐利、四逆,发展至躁烦,为阳气亡散之象;317条指出少阴病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治疗则在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以交通阴阳。288条指出少阴病,下利已止,手足转温,则代表里和阳气来复,为向愈之兆。《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仲景通过观察厥热胜复时厥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邪正消长、阴阳进退。为判断是否属于胃气衰败的除中证,“食以索饼”加以试探。仲景重视病情的观察,以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及预后,从而指导用药及抢救措施。现代护理学依然重视护士的病房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师,其精神与仲景护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 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 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 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 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肛门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 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 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8 结语

药物流产的观察和护理 篇3

【关键词】妊娠;药物流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 71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74- 01

药物流产是早孕妇女要求终止妊娠者行口服流产药物(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6mg)达到终止妊娠目的的一种流产方法。终止妊娠的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药物流产相对而言是一种简单、安全、副作用少的非手术方法,避免了宫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易被接受。在药物流产过程中,针对孕妇的心理、藥物流产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药流后的注意事项,护士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症处理出现的问题,能够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及提高流产的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81例停经≤49天的无流产禁忌症的早孕妇女应用药物流产,年龄19-40岁,妊娠周数5W-7W左右,孕次1-6次,产次0-2次。

2 药物流产原理与用药方法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米索前列醇具有软化宫颈、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它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米非司酮150mg顿服或150mg分三次口服,每次口服25mg,每次间隔12小时,第三天8:00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或口服0.4mg阴道后穹隆放置0.2mg。服药必须按时,不能漏服,用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吲哚美辛、水杨酸及镇静剂〔1〕。服药前后2小时不要进食。

3 护理

3.1 用药前护理 药物流产患者往往比较紧张,烦躁,特别是未婚女性,担心药物的效果及对以后生育的影响,所以需要向患者说明清楚,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做好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应主动咨询 ,讲解有关药流知识。用药前常规做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宫腔内妊娠及妊娠囊大小,了解有无禁忌症。说明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和宫外孕者禁用。.向患者说明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用凉开水送下,告知服药后一般出现阴道流血,部分患者流血时间较长,少数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即可能排出孕囊,8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米索前列醇后6小时内排出孕囊,极少数的患者在服药后1周内排出妊娠物。

3.2 产时护理 (1)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完米非司酮,了解出血情况,妊娠囊是否排出,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2)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嘱其在门诊观察,阴道放药者需卧床休息2小时以上以利药物的吸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药物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情况、妊娠囊排出,患者如有不适给予耐心解释及护理。(3).服药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早孕反应加重情况或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晕,过敏等症状,轻者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者报告医生并酌情应用止痛剂或止吐剂,并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阴道出血情况的观察和护理: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和出血量过多是其主要副作用〔2〕。一般情况下,使用米索前列醇6小时后大部分患者妊娠囊可以排出,小部分于一周内排出。妊娠囊排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u,并详细记录妊娠囊大小,是否完整,281例妇女中95%阴道出血量少于或近似于月经量,5%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妊娠囊排出阴道出血量较少者,给予口服消炎药、益母草,嘱其回家休息,一周回院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到院复诊;阴道流血量较多者,则主要是因为蜕膜未排尽所致〔3〕,应及时给予清宫、抗炎处理,必要时给予输液、输血,并进行相应护理。妊娠囊未排出者,如流血量少于月经量,嘱其一周内复诊,并注意阴道流血、妊娠囊排出及腹痛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就诊;如阴道流血量多,随时给予清宫处理。(5)腹痛的观察和护理:2例妇女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剧烈腹痛,是因为子宫强烈收缩或妊娠物嵌顿于宫口引起强烈收缩所致。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同时采用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或肌注阿托品0.5mg,对妊娠物嵌顿引起的腹痛及时给予清宫处理。(6)其它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极个别妇女服药后出现皮疹、手脚发麻、瘙痒或潮红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仅是个别现象,是因个体差异所致,轻者一般不予处理可自行消失,严重者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3 随访指导 为确定药物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患者在服药后一周回院复查以确定药流效果。对疑为流产不全或继续妊娠确诊者给予清宫处理。药流后至少休息3天,转经前应禁止性交,告知必须及时落实避孕措施,要知道多次人流和间隔时间短再做人流对妇女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应尽早落实稳定合适的避孕措施。

4 小结

通过对281例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明其效果显著,完全流产率高,副作用少等优点。护士应加强咨询,解释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严密观察和护理患者,对于减轻痛苦及早发现副反应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十分重要,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M].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5.

[2] 乐杰[M].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4.

护理药物学 篇4

1 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除了验证理论、强化知识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 更重要的应该是训练学生的用药护理基本技能, 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但多年来,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模式的束缚, 护理药物学实验内容一般为纯理论验证型, 其实践项目主要是动物实验以及药物性质等观察与判断, 缺乏用药护理的真实场景体验[1]。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教材方面:实训课程内容定位不准确。目前, 多数高职护理实训课程是高校医疗专业实训课程的浓缩本, 学科化明显, 与临床用药护理实际工作脱节显著, 缺乏职业化的引导作用。 (2) 教师方面:教师教学理念滞后。药理学教师尽管拥有丰富的药理知识, 但缺乏整体护理理念, 教学中重药理、轻护理、重理论、轻技能等现象明显, 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而缺乏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监护以及用药指导等职业能力。 (3) 学生方面: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薄弱。传统的药物学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 注重对药物作用性质与特点的观察和判断, 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些验证性实验或纯操作性实验,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实验讲义内容按部就班完成。整个实践过程中, 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完成实验, 机械被动, 没有思考, 更缺乏主动性。 (4) 实训环境:缺乏护理职业情景。传统的实验过程均局限在实验室中进行, 缺乏护理职业氛围, 难以建立学生的护理职业意识。由于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 学生难以规范护理行为, 更难以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护理评估、检测与指导, 无法提高用药护理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纯验证型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已不再适合职业学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 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

围绕目前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 依据模拟病房特点、项目教学的实施要求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等, 分别从教材建设、师资结构、实训设计、学生行动、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研究。

2.1 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师讲课、备课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生听课、自学的重要工具。因此, 如何处理好教材, 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同样道理, 合适的教材 (或实训指导) 也是实训教学得以规范进行的重要前提, 项目式实训教材必须符合项目教学行动导向原则, 项目教学强调的是职业环境下的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活动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而要改变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动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细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重组则是成功实施的前提。通常情况下, 护理药物学实训教材编写顺序是:实验目标、实验准备、操作方法、结果、作业, 以动物实验为主, 操作过程按要求按部就班完成, 结果的判断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 整个过程机械缺乏能动性, 难以体现用药护理能力培养目标。为此, 项目式护理药物学实训教材则重组为“案例导入”、“任务引入”、“知识与技能准备”、“任务分工”、“任务实施”、“护理判断”、“效果评价”七个栏目, 这样, 使学生在实训的开始就明确了任务, 并努力寻找和探索达成任务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从初始的愿望、过程的探究到最终的任务完成都是由学生亲力亲为。其中, 每个项目以典型案例引入, 这样在动机任务的驱动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探索着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互动、交流、协作的本质特征[2]。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并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真正学以致用。具体建设思路见图1。

2.2 走进模拟病房, 营造真实的职业情景

模拟病房是指人为创造护理活动, 仿真模拟环境。作为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 学生在其中可经历护理人员在临床的大部分护理活动, 而不用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3], 是护生护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模拟病房目前主要作为临床护理或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场所, 很少应用于基础课程的技能训练。护理药物学实训并非只是用来进行相关理论的验证, 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利用知识去解决用药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包括学会用药前对患者的评估, 用药中如何正确执行处方、医嘱及用药指导, 用药后如何观察药物的疗效, 监护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 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等, 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护生的“用药护理”能力, 注重的是能力过程与能力整体的整合效果。模拟病房在营造真实的病房情景的同时, 赋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想象空间, 学生可以在其中按照实训设定的任务或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 自主完成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团队分工、组员合作、知识应用、过程判断、结果测评等, 过程中允许学生纠错、重复护理过程, 因此, 模拟病房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灵活性、实用性给了学生一个“行动”的舞台, 激发学生能力展示的欲望。

2.3 模拟病房提供项目教学的职业平台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 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 是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4]。“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改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卫生部[2003]3号文件联合颁布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指出:护理专业教育指导思想应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 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项目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职业化”的教学场所, 必须创设学生学习与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体化情境,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5]。模拟病房以其模拟护理环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护理体验, 因而是实施“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的有效平台。这样, 利用模拟病房营造护理职业氛围, 解决传统护理药物学实训中的实验室环境与医院病房明显脱节的现象, 并通过实施项目教学, 消除以往理论验证性实训教学的局限性, 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 应用药物学知识, 提高用药护理能力。

3 实施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的优势

将模拟病房、项目教学引入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 其特色之处在于: (1) 有效拓展了护理药物学实训环境, 营造了职业氛围, 缩短实践与临床的距离[6]。 (2) 创新了教学内容, 进行实训教材重组与改革, 编写项目式实训教材, 使护理药物学项目教学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 创新了教学方法, 提出了将用药护理能力培养融入到护理药物学的实训教学中的设想, 利用项目教学法,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主动应用新旧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护理问题, 真正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 提高用药护理能力。 (4) 优化了师资结构, 拓宽了师资培养途径, 强化教师基础与专业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5) 多元化评价体系, 通过师生评价、相互评价、个人评价、组间评价等途径, 边评边纠;同时, 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就感。

综上所述,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业学校将更多地倾注于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 而实训就是学生能力养成的摇篮。众所周知, 单纯验证型的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护生的职业需求, 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药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和用药护理能力培养;强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因此, 将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引入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但项目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职业化”的教学场所, 而在模拟病房中, 通过人为创造护理活动, 以仿真模拟环境作为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 为项目教学法在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苏, 朱佩国.模拟病房在专科护理程序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28 (4) :35-37.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3 (22) :30-32.

[3]李明娟, 吕立华, 朱琪.药物分析课程中层次与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9) :2449-2450.

[4]吕晶, 苏静, 赵笑虹.项目教学法在卫生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5) :7-11.

[5]邱志军.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新型模拟病房的构建[J].当代护士, 2008, 16 (5) :103-104.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篇5

—、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非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三、外渗药物种类与分类

1、非化疗药物外渗—药物的分类 1)钙剂: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2)高渗性药物:50%葡萄糖、10%氯化钾、5%碳酸氢钠、20%甘露醇、脂肪乳、TPN(700 ~ 12300)3)管收缩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4)生素: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氧哌青、新青III 5)碱类药物:苯妥因钠、硫苯妥钠

2、化学治疗药物外渗—药物的分类

1)无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2)刺激性药物:VP-

16、M-

26、环磷酰胺、异环磷、奥沙利铂、紫杉醇

3)腐蚀性(发泡性)药物:防线菌素D(更生霉素)、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碱类(长春新碱、长春的碱)、氮芥

四、渗出的分级 0 级 无临床症状。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 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6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4 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五、与渗漏发生有关的因素

1、注射血管:肥胖、高龄、血管的直径

2、外界因素:气温较低

3、病理因素:上腔静脉压迫、乳癌术后

4、放射线因素:放射治疗区域

5、注射部位的选择:手背、关节

6、注射技术的掌握:专业培训护士

六、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

1)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 2)可能与渗漏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有关。3)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判断药物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七、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2)血管性药物: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有刺痛、烧灼痛感,约8-10H变性坏死。

3)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黒痂形成或激发感染。

八、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如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

1)一旦发现或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

2)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面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抽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 左右。

3、局部封闭的方法:用N S 20ml + 地塞米松10mg + 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 处进行局部封闭,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1次/天,连续3天。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 + 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或者取酚妥拉明10mg + 0.9%生理盐水50 ml 局部湿敷 30min/次,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连续3-7天。

6、钙剂: 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 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 + 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 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

9、恩环类化疗药物: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已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可局部用冰袋冷敷(4℃~6℃)48 ~ 72 h,1次/6h,每次20 ~ 30min。

10、碱类:局部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0-01

目前,化学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所以化疗过程中的护理尤为重要,一旦化疗药物外渗,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避免化疗药物外渗损伤局部血管及局部组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化疗药物的预防

化疗药物一般都是刺激性非常强的药物,长期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应用化疗药物,对血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1],所以用药前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

1.1 评估 首先评估患者周围血管情况,尽量以上肢静脉为主,化疗药物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循环不好,但可根据情况用下肢静脉输注辅助药物,以缓解上肢静脉的压力,尽量合理使用每一根血管,根据患者需要治疗的疗程和时间长短,以及药物的种类和性质,做好血管使用计划。

1.2 保护血管的护理 护士应具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血管是化疗进展的关键[2],也是预防药物外渗的关键,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避免反复穿刺同意部位。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经济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尽量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套管针为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外渗的机会,在血管不适合下PICC和套管针的情况下使用硬针,一定要把针固定好,必要时用薄木板或硬纸壳及胶布(或特殊应用弹力绷带)将手臂加以固定。同时要求护士对所负责患者做好指导工作,嘱患者不可随意乱动,尽量在用药前去卫生间等。更重要的是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血管变化,尤其在输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刺激性强又需要快速输注的药物时,护士应陪同在患者身旁,直至化疗药物输完方可离开。

在静脉推注表阿霉素、吡柔比星、环磷酰氨等化疗药物时,一定要反复臭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根据血管直径学则针头,一般选择6号-7号头皮针,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大量0.9%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以进一步稀释血管中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也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化疗过程中,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及主观感受,操作轻盈而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穿刺技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每天输液完毕后,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用热毛巾热敷用药的手臂,或者在用药前后在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图上喜疗妥软膏、芦荟胶等,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化疗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了解病人对病情的知晓情况及心理状态[3],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对已知晓病情、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要耐心讲解化疗可能发生的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必要的顾虑,让患者对护士们产生信任感,为每天的静脉穿刺做好准备;对不知晓病情或是情绪低落的患者,更要做好亲情沟通,同时注意讲话的内容或语气,避免触动患者的不信任感或不愉快情绪,积极鼓励患者,取得他们的配合。化疗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等各种副反应时,应及时遵医嘱给与止吐药物,进行心理疏通和饮食指导,若在输液中要给与“不要乱动手臂哦”、“坚持一下啊”等关怀性提示语,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贴心服务,更加信赖我们,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3.1 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保留穿刺针头,采取相应的处理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判断药物外渗程度、范围,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

3.2 给与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4ml进行局部封闭

3.3 冷敷 外渗24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20-30min/次,间断冷敷。

3.4 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4]、奥沙利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

3.5 喜疗妥软膏适量外涂,4次/d,也可涂芦荟胶每天数次。

4 总 结

化疗药物一旦外渗将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影响治疗进程,所以作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同时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药性及正确给药方法,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2] 田玲玲.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

[3] 王欣,马莉.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 在我院住院采用药物治疗58例异位妊娠的患者, 年龄18~39岁, 中位年龄31岁, 停经时间38~65d, 平均52d, 2例有服药流产史, 4例有人工流产史。入选病例:经B型超声检查显示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均为2~4cm, 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 无内出血或估计内出血≤100ml;血β-h CG<2000U/L, 自愿药物治疗并签订治疗协议书。无严重内脏器官疾病合并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50mg/次, 口服, 2次/d, 共3d。甲氨蝶呤, 每次50mg, 肌内注射, 1次/2d, 共3次。

2 结果

58例采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患者, 成功49例, 转为手术治疗者9例, 成功率84.48%。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一旦发生异位妊娠, 大多数患者, 尤其为未婚患者, 会出现恐慌、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要多陪伴、多开导, 安抚患者, 对患者耐心、热情, 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其紧张心理, 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冷静、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3.2 一般护理

(1) 保持病室内安静, 保证空气流通。经常更换内衣, 患者往往有少量阴道流血, 给予会阴冲洗, 保持会阴清洁, 预防上行性感染。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4~6h监测1次呼吸、脉搏、血压等, 如出现生命征异常及腹痛, 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治疗。 (3)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0.9%氯化钠溶液漱口, 2次/d, 让患者有正常食欲, 摄入正常生理需要量。 (4) 饮食护理: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少量多餐。 (5)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口服米菲司酮后, 会出现少数的皮疹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向患者解释清楚, 消除其顾虑。 (6) 治疗期间, 3d复查1次血常规, 1周复查1次肝肾功能及血h CG, 如有异常, 及时治疗。

3.3出院后指导

患者出院后, 禁同房、盆浴及阴道冲洗1个月, 防止逆行感染。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因血h CG下降至正常水平有一个过程, 患者往往不能住院至其完全正常, 出院后要求门诊复查血h CG, 每周1次, 直至降至正常, 如不持续下降或升高, 及时治疗。注意避孕, 如有生育要求, 3~6个月可怀孕。如出现下腹疼痛等异常情况, 及时就诊。输卵管妊娠患者中约10%的复发率和50%~60%的不孕率[3], 告知患者下次妊娠时及时就医, 不要轻易终止妊娠。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5.

[2] 孔华北.妇产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95-96.

护理药物学 篇8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10例抗癫痫药物致药物热合并皮疹患儿, 其中男5例, 女5例;年龄3个月至5岁;均有用抗癫痫药物史;用药种类:丙戊酸钠2例, 奥卡西平6例, 中药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6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2例, 剥脱性皮炎型2例;均有发热, 体温38℃~39.5℃;住院15d~30d, 全部治愈出院, 无死亡;治疗原则: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的药物, 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2 护理

2.1 环境要求及隔离措施

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将患儿置于单间病房内, 保持被褥与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柔软, 及时清理脱落的痂皮、皮屑, 空气细菌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以下。用500mg/mL含氯制剂地面湿拖2次, 随时保持清洁卫生, 随脏随拖。物体表面每日湿擦消毒, 保持物体表面清洁、整齐。保持室内温度为24℃~26℃、湿度为50%~60%。接触患儿应穿隔离衣, 戴口罩、帽子、手套, 定时给予患儿翻身、保护皮肤。患儿更换的衣物应严格进行高压消毒,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2]。

2.2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尿量情况, 记录24h出入量。严密观察皮疹面积、颜色及出现速度及有无破溃情况。床旁备吸痰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予吸痰。患儿体温38.5℃以上遵医嘱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 吞咽困难者可使用布洛芬栓剂纳肛;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 使用冰帽、冰袋降温时应保护好耳朵, 防止皮肤冻伤, 并保证皮肤完整。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

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动作轻柔, 避免拖、拉、拽等粗暴动作。尽量保持皮疹处干燥, 避免用力擦洗。小水疱可保持疱壁完整, 让其自行吸收。较大水疱可用吉尔碘消毒, 用2.5mL无菌注射器配5号紫色头皮针在无菌操作原则下在水疱的最低点穿刺, 尽可能将疱内液体抽吸干净。必要时可用棉签的棉球端自上至下轻轻碾压, 排出残余液体, 避免破溃, 保证疱壁的完整性, 局部消毒, 然后用氦氖激光每日照射15 min, 减少渗出, 保持干燥。渗出较多的糜烂面用阿米卡星及贝复剂外用, 每日3次或4次, 然后用氦氖激光每日照射15min。也可给予患处氧疗, 即将氧气调到6L/min~8L/min, 湿化瓶内不加水, 在距离创面0.5cm~1.0cm处, 将氧气直接吹到患处。对皮肤眼睛、口腔、外阴有皮疹或水疱的患儿, 指导家属及患儿避免撕扯抓患处, 以免损伤局部皮肤。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2次, 日间每隔3h~4h滴1次凡士林滴眼液, 并用油纱布覆盖眼, 防止角膜损伤, 防止粘连及口腔、口唇出现黏膜水肿、糜烂, 可先用生理盐水湿敷, 并行口腔护理, 用贯新克 (维生素B12) 喷口腔及液状石蜡涂口腔。会阴及肛门处用生理盐水清洗, 再涂凡士林软膏保护创面。每日行皮肤护理、换药时, 力求彻底, 操作时动作要轻巧, 及时剪修头发、指 (趾) 甲, 防止抓破水疱。当患儿出现烦躁时防止水疱抓破, 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约束带约束双手, 松紧适宜, 定时放松, 密切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严格交接班, 必要时使用与致敏药物无关的镇静剂。指导患儿大便时勿用力, 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纳肛, 便后及时清洗, 会阴护理每日2次, 同时需加强全身抗炎治疗。

2.4静脉穿刺的护理

患儿皮肤破损面积大, 穿刺难度随之增大, 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皮肤伤害, 尽量规避反复穿刺所引起的表皮剥脱。扎止血带时不宜过紧, 应隔纱布, 待穿刺成功后在针柄下垫大小适应的无菌纱布,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摩擦造成损伤, 将3M敷贴修剪为大小适宜, 避开创面的同时能将留置针固定好。密切观察患儿留置针周围皮肤情况, 及时更换敷贴, 如有肿胀、破损面增大应及时拔除, 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2.5 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 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根据创面恢复情况采用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的方式循序渐进, 饮食以易消化、温凉为宜, 应少量多餐, 忌食刺激性食物。患儿进食困难者或不能进食应根据病情静脉补充能量合剂等。

2.6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及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皮疹情况及激素的不良反应。观察大小便、有无消化道出血、体温变化情况, 补充水分,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3]。

2.7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积极主动与家属沟通, 给其讲解抗癫痫药物及药疹的相关知识, 以缓解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本组患儿年龄幼小, 医护人员要有耐心, 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 减少其烦躁、哭闹, 以促进患儿康复。

2.8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应告知家属药物过敏类型及名称, 避免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或有相同成分药物, 详细交代现用抗癫痫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用药原则, 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应及时就诊, 就诊时需将自己的过敏史主动告知医生。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重症药疹,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1-115.

[2]颜红炜, 张丽, 苏兰若.105例重症药疹病人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08-109.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住化疗患者354例, 发生外渗的13例, 其中起泡性药物外渗4例, 刺激性化疗药外渗7例, 发生组织坏死者3例, 最严重的1例外渗发生在下肢, 经外科处理后2个月痊愈。

2 外渗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毒性的差异, 可分为起泡性和刺激性两大类。

2.1 起泡性化疗药是指外渗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常见药物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辛氮芥, 胺苯丫啶等。

2.2 刺激性化疗药物是指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肿胀, 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如顺铂、足叶乙甙、氟尿嘧啶、甲氨碟呤、紫杉醇、环磷酰胺等。

3 化疗药渗漏的临床表现

依据化疗药种类和渗漏量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般分两期。

3.1 一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多发生于渗漏早期, 局部组织肿胀、持续性疼痛、剧痛、烧灼样痛。

3.2 二期

组织坏死期, 浅层组织坏死, 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 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4 渗漏的预防

4.1 合理选择血管, 输注化疗药物应选择最易穿刺的大静脉, 并容易固定, 切勿在靠近肌腱、关节、韧带等处, 一般应在手背、前臂等处。一是不易渗漏, 二是渗漏后不易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由远而近, 左右交替进行, 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4.2 提高专业技术, 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 力求一针见血, 注药前应先告知患者, 给药前应先检查亦无回血, 给药时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观察药物输注体内1~2 min, 并定时巡视,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或疼痛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4.3 穿刺、输注方法

4.3.1 可用头皮针建立静脉通路

4.3.2 用10 ml以上生理盐水输注, 确认静脉回血良好没有渗出。

4.3.3 穿刺成功后要保证针头固定稳妥, 避免脱出。

4.3.4 确保静脉通畅后, 接上稀释好的化疗药物, 观察1~2 min。在输注起泡性化疗药物的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 直至完全输完。如果在输注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 而局部有无外渗发生, 切忌此时拔掉输液袋, 造成局部外渗。很可能是因为血管痉挛造成的, 可沿血管上方热敷, 以解除痉挛。输药完毕后应继续输注生理盐水20 ml以上方可拔针。[1]

4.3.5 避免在下肢进行化疗, 特别是在输注起泡性化疗药物时, 因为一旦外渗, 因下肢负重, 局部不易痊愈。

5 渗漏的处理

5.1 一旦发生渗漏, 立即停止输液, 但勿拔针头, 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回抽, 尽可能抽出外渗液后再拔针。

5.2 局部封闭 用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0.25%利多卡因30 ml在无菌操作下沿外渗局部作环形向心性封闭, 并抬高患肢, 间断冷敷, 外渗面积大者, 间断24 h重复封闭。

5.3 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透明质酸酶1~6 ml局部封闭对长春碱类;10%硫代硫酸钠4 ml+生理盐水6 ml局部封闭对丝裂霉素、顺铂等;8.4%碳酸氢钠5 ml+地塞米松4 mg渗漏部位多出皮下注射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类。[2]。

5.4 免疫治疗 有报道阿霉素渗漏引起的手臂溃疡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每星期400 mg, 第四个星期溃疡完全消失。

5.5 冷敷48 h后可用硫酸镁、如意金黄散、芦荟等热敷, 7 d后, 无论局部皮肤疼痛与否, 都要进行3~7 d的理疗, 而且在进行治疗期间要抬高患肢, 以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下垂, 洗衣, 提重物等。

5.6 外科治疗 对一些局部组织坏死者, 待皮肤坏死区出现分界后, 应及早切痂植皮。

6 护理体会

6.1 静脉注射是化疗最为常用的给药途径, 在浅静脉给药过程中, 若静脉血管不好穿刺时, 应及时改为深静脉注射。由于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除出现上腔静脉压迫外, 进行化疗时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射。

6.2 由于对化疗药物的不了解, 患者本身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们的注意力可能全在个体反应上, 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对于局部的外渗知之甚少, 所以医务人员要反复强调, 使其避免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大小便、喝水、翻身等。

6.3 除一般化疗药外, 可引起皮肤破损的化疗药输注时必须有医务人员特别看护。

6.4 由水肿引起的区域较大且皮肤易破损的化疗药物外渗, 选用金黄膏外敷的效果较好。

6.5 应引以警惕的是化疗药物的外渗不能仅以穿刺部位未发生外渗而说明化疗药物未发生外渗。

6.6 由于患者心理负担较重, 因此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6.7 在化疗用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方式及程度, 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在给药过程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指导, 并运用所提供的防治方法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 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降低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田伟娜, 马秀娥.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 5 (7) :10.

药物流产的观察及护理 篇10

资料及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停经49天的早孕妇女63例, 她们进行药物流产, 身体健康, 年龄20~38岁, 平时月经周期规律, 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 无药物过敏史及禁忌证, 血常规正常。

方法:米非司酮25mg/片, 每日清晨空腹服用3片, 少量温开水送下, 服药后禁食2小时, 共服2天, 第3天清晨空腹温开水送服米索前列醇0.6g, 服药后禁食2小时。

结果

在63例早孕妇女中, 服药后6小时内排出完整妊娠物60例, 2例重复服用米索前列醇3小时排出完整妊娠物, 1例失败,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清宫术。在服务中心观察期间, 全部病例阴道出血量相当于正常月经量, 随访3次, 妊娠物排出后阴道淋漓出血7~15天, 月经复潮在药流后30~40天。

观察及护理

首先, 对患者热情介绍医疗环境和自己,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 相信她们, 理解她们,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供表达内心恐慌、焦虑等不安情绪的机会, 对不同原因要求终止妊娠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保护她们的隐私, 尊重她们的选择, 服药前耐心讲解有关药流的知识, 治疗经过, 药物流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让她们了解药流的优点, 并在《药物流产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消除其思想顾虑。陪同她们做各项常规检查并记录, 确定各项检查正常方可给药。不少患者在服药后有轻微的上消化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胃痛等, 这是由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同时有抑制胃酸分泌、收缩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有的患者甚至连药物一块吐出, 我们就要注意区分, 必要时补服。不嫌脏、不怕累, 及时给患者清理干净, 对患者态度要好, 让她们感到温暖, 心理压力降低。服完米索前列醇后, 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疼痛, 初次服药患者多感到恐慌, 加上生理上的反应, 精神状态差, 这时, 我们应该陪在患者身边,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腹泻次数, 并将情况与结果记录[1]。告诉她们宫缩产生疼痛是药物流产的正常反应, 不要紧张, 身心放松。大约3小时后, 随着宫缩及宫颈的扩张,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少量流血及血块, 但血量较月经量少。要告诉患者留住排出物, 有的患者反复去卫生间, 我们应该耐心搀扶陪同, 当看到少量血及绒毛物排出, 基本可以断定药物流产成功, 通知医生确认。妊娠囊排出后, 出血会减少, 患者症状减轻。少数患者腹痛剧烈但无妊娠物排出, 可能是血块或妊娠物堵塞了宫颈口, 应及时通知医生检查, 发现有排出物堵塞宫口, 及时进行清除。整个过程都要陪伴患者, 随时提供心理支持, 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药物流产患者术后在观察室休息2小时, 继续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无特殊情况方可离开。

我们通过B超监测药物流产术后的效果, 62例患者在超声下观察, 子宫稍大, 宫腔可见散在或狭长的无回声区, 遵医嘱指导患者口服生化丸及抗炎药物, 1周后回中心复查, 子宫大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宫内回声均匀。1例患者B超检查, 宫腔内可见变形的妊娠囊图像, 此患者有两次药物流产史,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 我们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清宫术, 术后B超复查, 子宫回声正常。

加强术后健康教育, 是预防药物流产术后感染和不良后果的关键。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她们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和避孕方法的宣教, 使其认识到药物流产不是避孕方法, 反复流产对身体的伤害巨大。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不要坐浴, 一个月禁止性生活, 阴道流血干净后才能过性生活[2]。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 不要劳累, 饮食清淡, 多吃蔬菜和鱼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血量过多或术后半月仍淋漓不止要及时来就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定期随访。

药物流产过程中, 护士的认真观察, 能及早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 安抚患者的情绪, 能够预防各种疏漏的发生,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预防了大出血的发生, 合理指导用药, 降低不全流产的发生率。而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精心护理, 不仅促进了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提高了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更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玢, 王嗣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 :51-52.

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改革探析 篇11

关键词:中职护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

【分类号】G712.4;R47-4

药物应用护理是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它是解剖、生理、病理、微免等基础课与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的桥梁。作为中职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用药护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中,相互渗透,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合格的护理人才。针对我校中职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安排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入校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解剖、生理、病理、微免等基础课学习,同时进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的专业课学习。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安排72个学时,其中理论54个学时,实验18个学时。教学内容涵盖临床各个科室用药,各类药物需要讲授名称、体内过程、机制、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其中部分章节药物在临床上很少应用,甚至即将淘汰;实验方面部分项目在中职院校难以开展,有些项目沿用本科教材与中职护理培养目标不相符。

1.2 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在初中阶段因自身学习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招落榜,大部分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或者受同学的影响被动选择进入中职院校。由于选择学校与专业的盲目性,使原本就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更加被动。

中职学生年龄小,基础差。中职学校课程多,教学进度快,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药物应用护理涉及面广,内容多,内在逻辑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本课程与是今后工作联系少,护士只要会打针输液就行,只注重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出现敷衍甚至厌学的态度。

1.3 教师方面

担任药物应用护理的教师基本都是临床医学或者药学专业毕业。作为临床毕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后很少有机会到临床一线进行医护实践工作,对当前的临床医护工作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全面、不彻底。作为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系统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更没有从事临床工作,对临床护理了解不够,相关知识严重欠缺。这些都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重点的偏离等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1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

根据临床实际状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更新教材中经典但临床不常用药物,对以往教学中不重视或者删除但护理常用药物重新讲解,如水电解質类、消毒类等。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弱化原理性内容,强调应用。如在阿司匹林的讲授过程中,药物应用方面学生只需要知道其作用、临床用途,其中原理性知识简单了解。不良反应方面,在教学中不仅要介绍可能引起的反应还应细致说明预防、解救措施等相关用药护理知识,如学生不仅要知道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更应该了解通过饭后服用、同服抗酸药可避免或减轻胃肠道反应。

2.2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结合药物应用护理本身的学科特点,可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一,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通过提疑问、设置悬念的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涉及的知识点与临床或日常生活相关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如在讲青霉素不良反应时提问为什么注射前要进行皮试?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及解救时提问有人喝了敌敌畏后有那些反应,医生护士应该怎么办?如在讲到阿司匹林药理作用时,它的镇痛作与吗啡有什么区别?它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两者的区别?如在讲到抗结核药时提问学生林黛玉患哪种疾病去世的?如果穿越到现代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探究式教学。教师精心设计,创造特定问题环境,启发并诱导学生以该问题为中心,主动思考、分析并收集相关资料,在讨论中寻找答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中职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在讲抗高血压药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时,教师将五种抗高血压药分别发给五个小组。如果病人向你咨询所选药物,作为护士你会怎么做?各小组内讨论发言,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到完整的五种药物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

2.3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自学、翻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形式补充医学知识,也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探讨与课程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或深入课堂旁听课程,深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知名教授或医护人员学术交流讲座,同时定期输送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专业性学术活动或会议,这样不仅可以引导教师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拓展教师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学习,促进良好的教学、科研的氛围的形成。

3 结束语

现今正值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之际,探讨中职院校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现状,思考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马凤云,梁善子,李忠南,张久利.浅谈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18):92-93.

[2] 钟德强.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30(15):90-91.

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篇12

关键词:药物过敏,休克,预防,护理

药物过敏反应是某种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量关系不大[1]。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血液制品和某些中草药制剂等, 给过敏体质的人应用都可以发生过敏反应, 不同的给药方法, 发生过敏反应的症状亦不同。临床用药发现, 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尤其中药制剂, 如硫普罗林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 轻者皮疹、荨麻疹、发热, 重者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 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所以, 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抢救和护理越来越重要。

1 预防和预后

药物过敏与性别、年龄、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体质及其特异质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明确引起本病的原因, 进行有效地预防。详细询问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者切忌滥用、过用药物, 需皮试的药物要认真做好皮试, 皮试液现配现用;首次用药要观察15~20min, 在更换批号和生产产家时应重新皮试, 阳性者应在病历的醒目位置做好标记, 并交代患者及其家属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及其利害关系, 以免再次接触;尽量不使用阳性药物, 如非用不可, 可采用脱敏注射, 但必须在抗组胺药的保护和护士的密切观察下执行;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易过敏药物前, 可先给抗组胺药预防过敏;尽量口服给药, 减少注射用药;临床中发现易过敏药物和中成药制剂, 应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液, 滤去易引起过敏的杂质。对于预后, 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的过敏反应, 越迟者预后越好, 如发生闪电式的过敏性休克, 往往预后较差。有冠心病的病人在发生过敏性休克后, 常易并发心肌梗塞。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者在发生过敏性休克后, 常遗留脑缺氧后的各种并发症[2]。

2 护理

2.1 立即停药, 平卧或头低脚高, 皮下注射0.

1%肾上腺素0.2~0.5mg, 并更换输液管路, 妥善保存剩余药液, 以备做生物学监测检查。

2.2 改善缺氧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暖, 给予低流量吸氧, 头偏向一侧。

如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 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 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 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如有心脏骤停, 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2.3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必要时给予锁骨下深静脉穿刺, 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强的松龙静脉注射, 如血压偏低, 遵医嘱应用晶体液静脉滴注, 多巴胺微量泵泵入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 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4 病情观察过敏反应发生后,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若无其他不良并发症, 一般至少要观察24h。

同时, 注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及皮肤、心、肝、肾等功能变化。如有高热, 给予冰袋物理降温, 冰袋置于前额、腋窝及腹股沟等处, 并给予35%~50%酒精及温水擦浴, 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处理。

2.5 心理护理患者神志清楚, 出现恐惧、焦虑心理。

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 并记住此种药物的名称、化学成分和同类药物的名称, 嘱患者多休息, 安心配合治疗。

2.6 做好抢救工作的护理记录, 防范医疗纠纷按新的《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实施, 一切医疗护理行为均应准确、全面、真实地记录[3], 在抢救之后6h之内完成抢救记录。在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时, 应强调禁止再次使用此类药物, 建立一张药物过敏卡交付患者, 并上报药剂科, 追踪生物学检测结果, 以除外细菌感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所致。叮嘱患者以后每次就诊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有利于用药参考。

随着新药的开发利用, 滥用、错用、大剂量及长疗程用药, 药源性疾病显著升高, 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护士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避免重用致敏药物, 熟悉药物的药理特性、不良反应, 掌握药物作用和配伍禁忌, 现配现用, 也要了解少见及特有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成药和血液制品前后应用0.9%氯化钠静脉滴注冲洗输液管, 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机会。首次使用, 尤其是在前30min应加强巡视, 随时备好0.1%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有不适, 立即停药, 及时报告医生。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积极配合抢救, 多数患者可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陈艳萍.浅谈药物的过敏反应[J].家庭医学 (新健康) , 2008, (08) .

[2]杨建华, 王松芝, 曼苏尔.345例药物过敏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08) .

上一篇:配置中心流程下一篇:猪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