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精选12篇)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1
在党的三中全会上, 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广泛关注。混合所有制是由集体资本、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混合所有制经济组成, 是相对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当前的电网企业虽然资产规模较大, 但是要想得到发展, 必须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将其作为企业改革试点内容, 有利于多种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和相互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电网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电网企业经济布局不合理
当前, 我国的电网企业经济布局较宽, 分子公司数量较多, 大多数分子公司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通常国有经济会在公益性或者民生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导致国有经济在产业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无法形成有效的示范性作用。国有经济的资本化水平较差, 导致共有资本无法顺利进入, 制约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当前, 我国有大多数的电网企业已经实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但是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内部治理结构存在诸多不完善地方, 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电网企业会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 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困境当中, 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尤为复杂[1]。
3. 电网企业活力不足
电网企业各项工作的实施, 受行政干预影响较为严重, 各项决策都必须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由于审核的程序和审核步骤较为繁琐, 无法实时进行审核, 导致审核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及时性。在进行企业负责人选择时, 主要是运用行政任命或者行政考核等形式, 导致企业负责人的“官本位”意识浓厚, 无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4. 部分领域改革滞后
当前, 大多数电网企业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高, 企业改革滞后的情况, 使企业的发展处于不公平竞争中, 市场机制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 受历史影响较深, 导致政府和电网企业的责权界定不明确, 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得到良好解决, 使电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
二、电网企业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
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完善电网企业分类监管
电网企业要想得到发展, 必须要对其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放弃一些不当保护, 以倒逼机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向优势企业集中。需要对电网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分类监管, 对分子公司的不同功能进行定位,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促进电网企业及其分子公司的保值增值, 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同时, 还需要完善内部规制,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监督职能, 确保企业各项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3]。
2. 提高资本流动性,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提升企业资本流动性, 需要对电网企业的股份制公司进行改革, 通过增资扩股和收购资产等形式, 促进企业产权多元化, 或者通过产权转让或者交叉持股等形式, 来加快企业的多元化改革。同时, 还需要优化电网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
3. 电网企业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对提高电网企业的融资比例, 建立合理的回购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实行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企业负责人等形式, 对提高社会化选聘力度, 强化经营目标的契约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将提高核心人才的薪酬激励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相挂钩, 以便促进电网企业的长远发展。
4.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当前电网企业管理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还需要加强资产监督管理, 逐步建立国有资产分类监管、资本投资运营和企业市场化经营等分层监管体制, 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兼并和重组等形式, 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对电网企业经济发展进行优化和布局, 将电网企业的监管落实到投资平台的布局和监管上, 通过资本运行等形式, 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
三、结论
电网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 必须要对电网企业的经济进行改革, 充分发挥出所有制经济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电网企业改革试点内容和突破口, 是电网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通过在电网企业中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拓宽职工安置渠道, 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和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促进电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财产所有结构, 经济制动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能够与多种所有制资本实现优势互补, 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 电网企业应该将所有制经济作为试点改革内容, 通过改革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所有制资本的相互促进和和谐发展。本文对电网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电网企业,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
参考文献
[1]张帅.关于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杨克智, 索玲玲, 段然.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现状与路径展望[J].财务与会计, 2015, (6) :20-22.
[3]金依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 2016.
[4]孙宗伟.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37) :80-83.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2
2013年11月13日 02:59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 【公报摘录】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资源配置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核心 【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实,原来的提法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早在十四大时提出的,后来在十五大、十六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新提法,意味着本次改革会有推动,会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不仅要突出市场的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电力、煤炭、矿产、水等资源方面,未来将更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放的空间还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市场作用提法的升级,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方面的疑虑,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
非公经济
混合经济可形成更大优势 【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此次三中全会一大亮点在于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上。
此次三中全会首次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不应当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应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竞争,在此基础上是可以实现融合的,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马俊: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提法,是十八大报告里面没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可能把二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实会明显增强。
市场竞争
“纠正多年来‘国进民退’” 【解读】
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此次在勾勒未来路线的大背景下,系统地将此前提过的、却没能完成的改革再次统一提出,纠正已经存在多年的“国进民退”,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由于对产权保护的不到位,导致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地位不对等,非公有经济无法得到与公有经济相同的地位和利益。此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民资入股国企的促进和推动。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民营企业在部分国有垄断领域或垄断环节,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今年以来已经进行的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即是此次改革的前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 数读 今年3月6日,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上介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据《人民日报》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3
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改革,16年来,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制已全面推开。据测算,到2013年底,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共35.3万家,其中股份制企业数量占66%,资产占60.2%。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缺乏依据,不断引发无谓争论。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如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产业安全,两方面都存在不足。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机制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利益。一些企业为了“圈钱”,不仅丧失了信誉,而且给社会造成危害。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适应,与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不适应。A股市场IPO停止一年多刚刚恢复,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发育不健全,一些券商的经营行为还需规范提升等。
二、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难以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有定性的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
具体说来,到2020年一是国有企业除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其中属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有些则要退出市场。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做出具体方案,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根据行业特点,还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型或“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守信。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如各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市盈率以及债券规模等。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政策支持
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或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实施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以管资本为主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有更大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等。
四、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混合所有制经济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细胞,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坚持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而民营企业的平稳发展, 也会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阐释, 国内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从微观结构看,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多个不同的投资主体共同组成企业或公司, 是一种企业发展模式 (1) 。从宏观层面看, "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看,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部与实现形式 (3) 。从经营方式看, "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混合化的趋势 (4) 从这些不同的释义看出, "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产权归属于不同主体的经济体, 这些不同产权主体有各自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 共同存在, 融合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
具体而言, “民营企业”的概念从概括范围来讲,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看, 民营企业是不同于国有独资企业的, 它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 其中也包括国家持股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不同于国有独资企业, 它可以是私人独资, 也可以是国有和私人混合持股。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 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与私营企业这一概念相比, 它趋于中性, 并且不会带有歧视性色彩, " 民营企业”就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
本文的民营企业就是指私人资本独资的企业, 或者以私人独资企业为主题的联合经营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系。因此,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实体, 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一定的影响。
三、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 在取得丰硕的成果的同时, 一些来自外部和企业自身的不利因素也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 一) 存在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政府行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但是在行业准入、资金融通、权益保障等方面, 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 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公平政策。民企在很多领域仍不能获得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业平等的政策待遇。显而易见, 这种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性政策没有充分响应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 这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使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了阻碍。
( 二)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硕果累累。但在民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的同时, 也要清晰地认识到, 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对民营企业设置了准入壁垒, 民营企业不能经营某些产业, 市场的准入规则限制了企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其次, 民营经济在产业组织结构上、地区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低层次性和对传统产业的依附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民企无法实现长远地可持续性发展。
( 三) 民营经济的人才结构不稳, 导致发展缺乏后续动力
一方面, 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济方式而获取利益, 但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 使其容易模仿, 员工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 就基本能够掌握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由于员工求稳的社会心态和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经营倾向, 会使许多拥有熟练技能的工人流失。另一方面, 有技术、有素质、有知识的人才更愿意选择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企业。民营企业无论是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状况都不具有足够优势, 这很难吸引并留住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 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因此而受到阻碍。
四、坚持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坚持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自身发展, 民营企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对民营企业" 改正”自身弊病, 并处于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莫大的意义。
( 一) 有利于民营企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将对民营企业都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倾斜。从中央到地方, 国家都不同程度上在政策体制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远发展, 存在倾向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也将逐渐修订, 这无疑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决定》中阐述的产权保护制度也为民营企业进入曾经的垄断领域保驾护航, 这不仅为增强民企进入这些垄断领域的增添了自信, 也为民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营质量、拓展经营领域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场的选择将代替行政命令的决定。民营企业在这种发展模式下, 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遇,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 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公平地参与竞争。
( 二) 促进民营企业量质并重发展, 提高民营企业产业层次
针对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民营经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结构、资本结构的调整, 使民营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 向社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如果要谋求长远发展, 就要学会运用资本运营规律, 推进资产经营, 开展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联合, 使经营的层次提高, 从增加收益。民营企业的发展, 不应该只停留在对规模的单一扩张, 更要注重质量的发展, 这就需要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的产业层次。另一方面, 民营企业要与国有集体企业进行融合发展, 政府也要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国有中小企业调整结构和重组资产的机会, 通过资产控股、技术入股、购买等方式兼并国有中小型企业, 扩大自身的实力, 并且利用国有、集体企业的闲置资产, 扩充自己的资本占有量。
( 三) 改善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的局面
民营企业缺乏充分的优势吸纳足够高素质人才, 民营企业缺乏充分的人才支持, 对自身的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相反, 国有企业中大量的优秀人才却又囿于体制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才干, 这种人才的不合理分布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尴尬、两难的局面。在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不必离开原有企业的前提背景下, 企业通过所有制的变化, 使人才能够在民营企业自由、灵活的发展机制下工作, 也能够拥有国有企业稳定的工作的环境、相对完善的福利待遇, 并保证个人的身份地位。因此, 人力资源能够被企业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补充单一所有制形式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不足, 两者的互补会为民营企业带来发展的后续动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 大力发展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 各级政府的领导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充分意识发展民营企业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而主动积极推动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不同渠道, 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在增加大国有企业资本的同时, 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或缺的机遇。而这种从观念到政策的转变,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重要支持, 让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光金.如何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西部大开发, 2014 (3) :40-42.
[2]彭建国.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构想[J].中国发展观察, 2014 (3) :20-25.
[3]顾钰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的重要实现形式[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 (1) :35-39.
[4]尤利平.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的国有企业竞争力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讨论, 2014 (4) :53-57.
[5]刘现伟.我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与调整方向[J].全国商情, 2014 (20) :118-120.
[6]张作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界定及其方法[J].江汉论坛, 2009 (1) :35-39.
[7]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目的与根本方向[J].学术前沿, 2014 (5) :62-68.
[8]伯娜.改革开放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发展[J].经济述评, 2007 (7) :272-273.
[9]谢鲁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J].先锋队国企党建, 2014 (4) :10-11.
[10]候彩侠.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 2014 (4) :40-43.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5
发布时间:2014-3-27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热词。但是我们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要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为混合而混合、不知怎样混合的现象,偏离党中央的改革初衷,甚至产生新的问题。
“委托—代理”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表面意义在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若此核心目的不能达至,上述表面意义终将无所附丽。
简单地说,国企改革的难点在于,怎样使国有资本的具体代理人即企业管理层,在实际委托人即全体国民无法具体监管的情况下,能够尽心尽责创造利润,不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有人认为,只要不是完全私人占有,这个矛盾就无解,因而提出全盘私有化主张。将国企全盘私有化,可能会解决这个矛盾。但是全民所有的资本没有了,与资本主义无异,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利益。几十年国企改革历程所尝试的各种改革设计方案,其实都是围绕这个“委托—代理”矛盾而展开。
其实,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即使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委托—代理”矛盾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供了可能
经过漫长的实践摸索,以巨大的社会代价为基础,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基本成熟的运转规则和体系,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机制——各方出资人和利益攸关方,在一个社会基本认同的法制框架下,通过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工会的授权与监管,实现既协调运转又有效制衡,同时保护出资人、管理层及员工的多方权益。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供了可能。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公司法》。2003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同时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经过1999年、2004年、2005年三次修订,《公司法》日臻完善。
为什么有的国企混合得好,有的混合得不好
那么,为什么有的国企混合得好,有的混合得不好?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其一,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起公司治理架构,但是缺乏相互制衡的动力机制也是不行的。这种“动力”的来源,最真实地体现在非公有资本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最大化诉求。所以,国有资本自己跟自己混合是不够的,最好能与其他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其二,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资本尤其是私营企业也需要依此路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有人说搞混合所有制可以发挥私营企业的冒险精神和灵活机制,实乃大谬特谬。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最大作用,就在于使企业的决策和执行符合科学、稳健的原则。那些“混合”得不好的企业,一定是公司治理机制走了样。其三,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各方股东的价值观不一致,利益诉求不相同,文化不相容,虽然实现了有效制衡,却不能协调运转,内耗不断,两败俱伤。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原则
由此,可以总结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几条原则:
一是建机制为重,混多少其次。一切以《公司法》为指引,以完善公司章程为着力点,以搭建好协调运转、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前提,不必纠缠谁的股份多一点少一点。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下,非公有资本无需担心国有资本“一股独大”而以大欺小,国有资本也不怕非公有资本控股而损公肥私。非公有资本可参股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也可积极参股私营企业。
二是选企业为重,选资本其次。混合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优势互补、发展共赢,而不仅仅是做大资本盘子、挣面子。最好是在业务合作伙伴、同质竞争对手、供应链上下游等经营关联方面寻找战略合作对象,注重对混合企业成长经历、市场地位、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家人品的考察与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引入纯粹的资本运营机构。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6
关键词:混合市场;混合所有制经济;城市经济增长;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国有企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030;F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6)06009110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解读:狭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由不同出资者投资共建或由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联合组建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形式;广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各种不同所有制的经济相互联系、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宏观经济形式和体制结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特殊的转型经济体,与一般市场经济体的一大差异就是企业产权制度的多样化。
学术界关于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多样化的视角。国外较早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行为的学者是Merrill & Schneider(1966),他们主要研究了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如何通过互动行为实现政府对企业运营的影响。Miyazawa(2008)基于数量竞争的假定研究证明,在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共存的混合市场中,即使国有企业存在代理问题也会改进预期的社会福利;相反,完全私有化则会降低预期的社会福利。刘伟和李绍荣(2001)运用CD生产函数和线性对数模型分析认为,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效率,尤其是资本效率。王文成(2011)探讨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认为国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并且混合所有制应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贺灿飞和潘峰华(2006)研究发现,企业、产业以及区位特定因素决定了城市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程度,一个城市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程度越高,越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城市竞争力和经济活力越强。Phillips & Shen(2007)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发现,国有企业规模和省域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刘瑞明(2011)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国有经济比重的下降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认为地区间的“经济收敛”需要“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丁永健和刘培阳(2011)运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
任毅,东童童: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效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吗?
综上可知,以往研究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多从单一所有制经济角度入手,鲜有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混合市场武常歧和李稻葵(2005)指出,中国市场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企业大体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三类,其拥有的资源和面临的环境、目标等发展条件不同,产生的绩效也不同,这种市场类型就是混合市场。本文对混合市场的定义沿用武常歧和李稻葵两位学者的理论,在一个市场中若存在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外商及港澳台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类型,并且不同的经济类型的目标函数和市场行为不同,则认为该市场为混合市场。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宏观,以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混合所有制市场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实证检验
1.样本、变量与方法
本文研究样本为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时间区间为2003—2013年。由于一些城市存在数据的缺失以及统计口径的不一致等问题,将这些城市样本剔除,最终样本为255个地级以上城市。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04—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政府网站;对于确实无法获取的个别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齐。
在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大类,其中内资企业又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八种;二是按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和其他经济六种。本文采用第二种划分方法,由于一些城市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份额非常低,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体现,因此样本数据选取了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这四种经济类型。
本文构建所有制多样化指标,即各类型所有制工业产出占比的平方和,以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程度:
diversityi=100×n[]i=1pgrossij2
其中,pgrossij=grossij[]n[]i=1grossij。i表示混合市场i或城市i,j表示经济类型j,n代表混合市场i共有n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grossij表示混合市场i的第j种经济类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pgrossij表示其在所有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中的比重。对于n[]i=1pgrossij2,某地区(城市)各种所有制经济类型产出所占比重越趋于平均化,该指标越小(最小值为1/n,此时定义为企业所有制多样化程度最高);反之,当所有制经济类型越趋于单一化,该指标越大(最大值为1,此时定义为企业所有制多样化程度最低)。由于本文的选取了四种经济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因此diversityi的取值范围是[25,100]。
本文选取非农业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除了所有制多样化指标外,还包括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产值、私营企业产值、港澳台企业产值和外商企业产值四个变量。同时,根据已有研究的成果,从要素和资本、区位和禀赋、行政和政策三个层面选取了若干控制变量。具体变量解释见表1。
本文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ln nonagrit=β0+iβiln Xit+
jβjln Controlit+εit
其中,Xit为五个解释变量,Control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表示残差项。绝大多数的回归模型着重考察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的影响,即均值回归。但如果条件分布不是对称分布,则条件期望很难反映整个条件分布的全貌。为此,Koenker和Bassett于1978年提出了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的方法,相对于最小二乘估计,分位数回归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别适合具有异方差的数据模型,不要求很强的分布假设,不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估计结果更加稳健。因此,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分析。
1984年,国务院批准14个东部沿海城市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时至今日,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已经从最初的14个发展为如今的37个。这些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的特殊投资和发展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获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我国首次确定了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市达100多个,这些城市依靠自身丰富的自
然资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在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享有重要地位。1994年,中央将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市(1997年重庆直辖后变为15个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市政府拥有省级政府的权限,使这些城市成为改革开放政策红利的受益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领先于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和水平处于较高阶段。
2.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及短期影响
为了更为清晰地考察企业所有制多样化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表2中的数据是2003—2013年全国255个城市面板分位数估计结果,表3和表4分别是2003—2007年和2008—2013年的面板分位数估计结果。
从长期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在各分位点并不相同。所有制多样化程度变量系数的绝对值在0.5分位点最大,并且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其他三种经济类型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其中,国有企业的系数呈现从低分位点到高分位点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6;私营企业在0.75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3;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则分别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2和0.03。总体来看,近十年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前50%的城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前10%的城市,国有企业、港澳台及外商企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前25%的城市,私营企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从短期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两个时间段中呈现“前期强后期弱”的趋势。2003—2007年,所有制多样化在0.75和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绝对值,呈现随分位点上升而上升的变化趋势;2008—2012年中,该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降低,在0.5分位点达到最大。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2003—2007年,国有企业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4,私营企业在0.75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3,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分别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3和004;2008—2012年,国有企业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0.08,而私营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明显降低,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最大系数都在0.9分位点处达到0.02。总体来讲,经济水平处于前50%的城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力在2003—2007年最为明显;经济水平处于前10%的城市,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力随时间推移而增大;经济水平处于前25%的城市,私营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力在2003—2007年较为明显;经济水平处于前10%的城市,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力在2003—2007年较为明显。
3.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
为了进一步剖析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划分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析。表5是2003—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面板分位数估计结果。
东部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在0.9分位点所有制多样化的系数为正,其余分位点均为负,并且系数的绝对值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增大。国有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均为正且十分显著,同时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增大;私营企业对城市经济的增长作用在0.5分位点开始比较显著,并且在0.75分位点达到最大;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分别在0.75和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
中部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所有制多样化的系数均为负,说明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明显,并且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0.5分位点开始显著,外商企业则在0.75分位点开始为正,这三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均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
西部地区:混合所有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所有制多样化在0.1分位点到达最大的系数绝对值。国有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显著,并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增大,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私营企业的系数在0.5分位点开始显著为正,并且在0.9分位点达到最大系数;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基本都不显著,只有在0.9分位点处港澳台企业的系数显著为正。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国混合所有制市场中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确实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但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长期和短期以及不同区域之间有所不同。从全国范围来看,混合所有制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在2003—2007年尤为显著。对经济增长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国有经济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均十分显著;但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的推动作用基本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50%的城市才较为显著。从区域差异来看,较东、西部地区而言,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更为活跃的态势。其中,国有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区域之间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体现了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国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以及外商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区域间的差异则十分明显,尤其是港澳台及外商经济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原因和区位条件造成的。
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非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国有经济在不同区域对城市经济增长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且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国有经济对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越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在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并且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长期分布在我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些国有企业大多属于电力、烟草、航运、石油等垄断产业,同类型的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基本不具备竞争能力,从而使得国有企业长期占有整个中国市场。私营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非十分显著,其对经济增长推动较大的城市基本为二、三线城市,对一线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大。相比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较小,并且区域差异较大。这两类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较为发达的城市,因此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
从政策方面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出现和发展,源于国有企业改革,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造,虽然很多国有企业早已变成混合所有制,国资占比已较低,但政府过度干预仍明显存在,准入限制并未真正放开,行政化垄断体制也未真正打破。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资本雄厚、资源充足、人才丰富、技术先进等,但同时也存在包袱重、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具有创新力强、效率高、生命力强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资源与资本欠缺、技术管理较落后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合适的产业和行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自身优势,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乃至整个混合市场的发展,都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寻找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助于“走出去”,是国资和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是其进入垄断行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国资改造、参股国资项目等途径,非国有经济将在资本金、投资领域、竞争力等方面获得极大提升。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混合市场的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确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但并非要实现混合市场发展的区域均衡化和一致化,而是要在合适的地区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典型的城市选择典型的产业实现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这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的自主选择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有效合作。
参考文献:
丁永健,刘培阳.2011.中国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动研究——基于内地 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4):16.
贺灿飞,潘峰华.2006.中国城市工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研究[J].经济地理(5):780785.
刘瑞明.2011.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J].经济研究(S2):627.
刘伟,李绍荣.2001.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1):39.
王文成.2011.不同所有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6):178185.
武常岐,李稻葵.2005.混合市场中的企业行为[J].东岳论丛(1):3847.
MERRIL W C,SCHNEIDER N. 1966. Government firms in Oligopoly industries:a short run analysi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0(3):400412.
MIYAZAWA S. 2008.Innovative interaction in mixed market:an effect of agency problem in Stateowned firm[J]. Economics Bulletin,12 (12):18.
PHILLIPS K,SHEN K. 2007. What effect does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have on regional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5( 6):10791102.
Dose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Effectively Promote
Urban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Mixed Market
REN Yi1,DONG Tongtong2
(1.State Research Bas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ervice,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 China; 2.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Research,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mixed oligopoly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igher the diversification degree of ownership is, the higher the mixed market economic output is.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55 cities above prefecture level of China during 20032013, by using diversification index of ownership and the square of the proportion of scaled industrial output of four economic types and by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longterm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ownerships on urban economy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can indee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rban economic growth, that in the different ownership economy, the driving effect from stateowned economy on economic growth is with universality throughout the whole nation, that the driving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from private economy,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economy and foreign funded economy are of greater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currently the degree of mixed market development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China should choose suitable industries to develop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in appropriate places.
Key words: mixed market;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urban economic growth; ownership structure; stateowned economy; private economy; the economy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foreign economy in China;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CLC number:F030;F121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16)06009110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7
一、改制上市
目前重点关注的改制上市方式是整体改制、分拆改制、分立改制三种。
(一) 整体改制包含两种方式
一是将国有企业整体进行股份制改造, 使其符合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要求;二是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吸收下属已上市公司最终实现整体上市。具体的实现方式又分为四种, 一是再次融资+资产收购, 上市公司通过再次融资来收购母公司的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如上汽集团;二是股票置换+吸收合并, 母公司通过所控制的几个上市公司之间换股的方式进行吸收合并, 实现母公司资产的整体上市, 如上海百联集团;三是现金收购+吸收合并, 根据实际情况要么上市公司用现金收购母公司的资产, 要么母公司用现金收购上市公司公众股并实现整体上市, 如中石化集团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四是集团改制+首次上市, 适合于旗下没有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 或出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需求较大, 需要内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集团公司, 如中国银行。
(二) 分拆改制指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拿出下属某块业务的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
通过重组改制到资本市场上市, 改造后集团成为该股份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也可以称为部分上市。这种模式在目前上市公司中比较普遍, 一般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多选择此种模式实现下属子公司改制上市。但是可能导致母公司本身被空心化甚至成为包袱收容所, 也可能弱化原企业架构下各子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效应, 降低大型国企的整体价值, 不利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
(三) 分立改制是将一个大的国有企业分立成两个独立的公司, 其中一个公司进行股份制重组上市
大型国企特别是地方企业不仅整体状况不优, 不宜整体改制, 而且其下属公司千差万别, 良莠不齐, 需要采用分立改制方式。上市改制不等于国企就能转换经营机制。许多大型国企虽然改制上市了, 表面上混合所有制, 但实际上由于流通股东甚至机构投资者也大都是十分分散的小股东, 其股权控制力极弱, 无法对国有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作用, 因此其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点, 很难真正从企业制度和治理机制层面实现根本性改善, 这对大型国企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引进战略投资者
包括产业投资者和财务 (金融) 投资者, 这是当前日益被看好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一) 产业投资者是以产业整合为主要投资目的, 注重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 对财务和利润要求低
要求在被投资企业中拥有控制权, 并要求企业发展服从其产业战略和布局。对初创期的企业, 通过战略结盟能实现快速成长。对已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能协助突破发展瓶颈, 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企业可能丧失独立性。
(二) 财务投资者指对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大, 以获取投资回报为主要投资目的, 不过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对管理团队依赖度较高, 企业独立发展空间大
在战略规划, 企业管理, 资本运作等方面经验丰富, 财务投资者能带进各种先进理念, 迅速弥补企业发展的短板, 显著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 一般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三、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持股。
(一) 股票期权即企业在与经理人签订合同时, 授予经理人未来以签订合同时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经理人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出售这些股票, 获得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价, 但在合同期内, 期权不可转让, 也不能得到股息。一般认为股票期权制适用于小型企业、困难企业和准备上市的公司。
(二) 员工持股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在实践中, 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 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 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员工持股将成为盘活国有资产的一项重要手段和解决方式, 主要适用于竞争性非特殊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
(三) 管理层持股是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 但管理层的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
一定比例的经营层股权, 能使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管理层收益直接挂钩, 使作为代理人的经营层自身利益与作为委托人的国有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适用于竞争类国企, 大型国企。目前, 多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专职科研机构等。
股权激励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是由于管理层为了完成目标, 会做一些激进的市场扩张和财务处理, 让公司的业绩在股权激励计划时表现非常亮眼, 但之后却难以为继, 另外股权激励太多会对小股东的股份有所稀释摊薄。二是垄断国企股权激励计划中, 行权价定多少, 给管理层多少股权激励是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不同于私企, 这种激励制度往往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 反而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四、相互持股
相互持股可以通过股权置换实现, 股权置换其目的通常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 通常股权置换不涉及控股权的变更。股权置换的结果是实现公司控股股东与战略伙伴之间的交叉持股, 以建立利益关联。股权交换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之间进行股权或者资产置换而整合资源。
但是相互持股难以普遍使用, 由于受到行业特性, 资产专用性和企业自身状况差异。国企之间相互持股虽然解决了资金紧缺和企业重组整合等许多问题, 但这种混合所有制并非真正的股权多元化, 本质上仍然是一股独大。加剧了大型国企的政府化, 行政化趋势。难以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 难以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和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而且必将愈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点将越来越充分证明, 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很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
参考文献
[1]陈友良, 陈依慧.浙江发展混合经济的基本经验[J].浙江经济.2006 (09) .
[2]王大超.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混合所有制的建立[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8 (03) .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8
如果说, 前三十年是国企与民企齐头并进推动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快速发展的话, 那么,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 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民企与竞争性国企的融合发展顺理成章, 而民企与垄断性国企的融合发展逐步成为所有制关系的主要议题。这是由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制度演进与政策条件、提升垄断产业效率、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应对国外自贸区“竞争中立”政策的挑战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 制度演进与政策条件
首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为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理论和各国经济发展史都表明,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 政府和国有企业应在发展中扮演更为主要的角色;而当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时, 则应积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融合发展。其次,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大发展, 早已脱胎换骨, 不再是当初小打小闹的状况, 完全有能力与竞争性国企、甚至垄断性国企融合发展。第三, 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引进国外资本及先进技术、管理等要素, 城市供水、公交等垄断产业试行对外开放, 实施了一批外资项目, 大多效果良好。随着开放性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 目前各行业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轨, 民企融入垄断产业发展大势所趋。此外, 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能够为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应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 提升垄断产业效率与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目前对国有 (垄断) 企业是否低效存在较大争议, 但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效率相对较高则基本没有异议。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公司治理的内部激励与外部约束功能, 克服垄断国企一股独大导致的各种弊端, 促进政企关系合理化, 实现经营者市场选择, 回归“企业家精神”, 提升垄断产业效率。同时, 民企参与垄断国企改革, 有利于突破阻碍民企发展的行业准入难、资源利用不平等、政策差别化等现实问题, 有利于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 进一步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三) 应对国外自贸区“竞争中立”政策的挑战
近年来, 美、欧、澳等国力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 (TTIP) 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2012年美欧共同发表《关于国际投资共同原则的声明》指出:“欧盟和美国支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竞争中立领域所做的工作。该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国有实体和私人商业企业要受制于同样的外部环境并应确保在既定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TPP不但要求降低或取消关税, 更致力于公平的竞争政策, 强调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推行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规则透明度、实施金融改革等竞争中立政策。在此政策下, 垄断国企所享受的土地、利率、补贴、财税等优惠政策都有可能被判定为“非竞争中立”情况, 从而使国企的“走出去”战略遭受巨大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面对, 通过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予以化解。
(四)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迫切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早在2001年就曾预言, 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 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化道路, 而是大城市与小城镇合理布局、西部与东部梯度推进、户籍与身份逐步统一,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质量与效益、强调城镇化过程的内生性及其动力的可持续性。但是目前城镇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 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存在使这一问题更趋复杂化。据统计, 2013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 或已达到19万亿元, 另有研究估计已突破20万亿元。而2012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 (本级) 为6.1万亿元, 即使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 地方收入共计只有10.6万亿元, 债务收入比率高达175%-232%, 超过了100%的警戒线。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城镇道路、水、电、气、暖等垄断性产业建设, 在政府性债务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政府及国企推进, 无疑会对其供给能力、范围及速度形成严重制约, 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 充分吸引民间资本, 鼓励并引导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 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是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 达成两种发展思路的共识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改革, 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 左中右三派交锋激烈。总体而言, 右的一派认为垄断国企低效率, 只有通过产权改革甚至是完全私有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左的一派则认为垄断国企效率并不低, 最多只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即可解决问题;中派同意垄断国企效率较低的论断, 但认为垄断国企效率低并非产权改革甚至完全私有化的充分条件, 在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贸然进行产权改革, 可能导致私有垄断、国家丧失对核心产业的控制权、价格上涨、普遍服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该派别也被称为“制度派”。在此情形下, 达成改革共识、降低改革阻力和成本, 对于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在保持国家、国有资本对垄断产业核心业务、战略产业、重要技术创新等领域控制力的前提下, 引进民企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市场经验, 有利于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 这在理论界已经形成普遍共识。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由易入难、逐步推进, 先期取得成功突破, 获得改革的示范效应, 建立对改革的信心, 降低改革的认识成本, 减少改革的不确定性, 克服激进改革导致的信息超载和信息损失问题, 更有利于垄断国企改革的成功。
二、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 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也有利于国有资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具体而言, 民企主要可以通过购买垄断国企的部分垄断性业务 (或资产) , 以及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两种途径与垄断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后者又主要分为购买垄断企业上市股票、购买企业债券、认购产业投资基金和参与资产证券化 (ABS项目融资) 四种具体方式。
(二)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
按照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的定义, PPP是一种公共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约安排, 二者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 共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产品。通过组建PPP项目公司, 有利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优势, 合理分配资源、风险和收益, 以最大化地满足特定的公共需要。PPP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 其基本理念认为,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非“生产者”, 政府要作“精明买主”, 通过PPP吸引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生产领域,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三) 民营企业独立进入垄断与竞争性业务部分
除混合所有制、PPP模式之外, 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标尺竞争与特许投标两种方式, 独立进入垄断产业的垄断性业务部分。所谓标尺竞争, 就是政府规制机构根据生产成本条件相近的其他地区的价格、成本等状况作参照的标尺, 来推定本地区的价格、成本状况, 从而对本地区独立从事垄断性业务的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形成激励。由于生产成本条件相近地区的垄断企业相互参照、相互竞争, 从而也被称作区际竞争, 实际上是一种市场信息发现途径。而特许投标是在规定服务质量条款下, 由多家具备条件的民企通过竞标方式获得政府关于垄断性业务生产的特许权, 一般遵照出价高者获得的原则。
对于垄断产业的竞争性业务部分, 民营企业按照产业进入相关法律、程序, 取得进入资格, 可以独立从事竞争性业务的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 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 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民营企业独立进入垄断与竞争性业务部分, 为产业内非国企培养公平竞争对手, 与垄断国企、混合所有制国企相互竞合, 构成融合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四) 民企与垄断国企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垄断产业一般有网络产业与非网络产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高新技术与一般技术之分。目前, 垄断国企资金、科技、人才等实力较强, 并且出于国家安全、培育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产业等方面考虑, 在融合发展中, 国企应通过控股、黄金股等方式, 控制垄断核心业务、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对于偏远地区、微利甚至负利润的普遍服务义务承担起责任, 通过交叉补贴等途径予以实现利润平衡。民营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PPP等方式参与垄断上游产品供给之外, 主要通过进入非网络产业等下游部分, 为上游提供低资产专用性的配套产品, 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 进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三、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支持
(一) 合理规划、分类融合
按照所从事行业的经济性质、功能不同, 所有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公益型、竞争型和中间型三类。公益型包括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市政自然垄断类以及医院、学校、基础性科研单位等企业;中间型包括石油、石化、电信、烟草、铁路、邮政等非市政自然垄断类企业, 与公益型企业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相区别, 中间型企业在政府的价格、进入等经济性规制和质量、安全等社会性规制之下, 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效率而获得更高利润;此外即是竞争型企业。就民企与国企融合发展而言, 竞争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竞合、交叉持股、重组、兼并等方式形成动态混合所有制形式实现融合。而目前大多数公益型市政公用事业和中间型自然垄断企业为国有垄断, 民企如何与这部分垄断国企融合是关键所在。
垄断产业的竞争性环节, 如电力产业的发电、水务的水厂、电信一般增值业务等, 应切实破除民企进入障碍、通过建设-运营-移交 (BOT) 、转让-运营-移交 (TOT) 等适宜形式, 鼓励民企参与生产经营。垄断产业的垄断性环节, 可通过PPP、“黄金股”安排、特许投标、BOT、TOT等多种方式, 鼓励民企参股或独家经营。总的原则是, 通过民企与垄断国企的融合,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增强产业的竞争性, 从而提升市政服务和非市政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按照以上分析, 国有金融企业应该属于竞争型, 因而应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的基础上, 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 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此外, 在实际推进融合时, 更应加强对具体产业技术经济属性的剖析, 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套用。
(二) 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
基于垄断产业的特殊性, 理论与国内外实践都表明, 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需要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相结合。应在减少行政审批、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的同时, 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健康、安全以及融合程序合法性等方面的监管。以城市水务为例, 澳门市政部门在自来水特许经营项目启动之前做足了“功课”, 对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 慎重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被奉为垄断产业引入民间资本的典范。而国内个别水务项目, 由于事前论证不周、仓促决策, 运营期间规制不到位, 中途导致各种纠纷, 结果有的只能通过重新国有化来收拾烂摊子。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山西煤矿民营化乱象、湖北十堰公交民营化失败等诸多案例中。实践证明, 在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中, 相关制度安排是否健全、政府承诺是否可置信、规制是否合理、到位, 对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间权衡是否周全, 防控风险的能力是否具备, 是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
(三) 完善竞争、价格、产权交易等制度体系
对于垄断产业的制度安排, 国有化与对私有企业进行规制是两种替代性选择。国有化的理论前提认为,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的经济组织形式, 代表全民包括垄断服务用户的利益, 即使存在垄断利润, 也会通过再分配等途径, 最终返还给全民。但在实践中, 由于存在所有者虚置、竞争缺乏、政府规制偏向甚至企业与规制者合谋等缺陷, 普遍存在资源利用不公平、内部效率较低、垄断利益集团坐大、服务质低价高等问题。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只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融合发展的最终成功, 依赖于在垄断产业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科学的垄断产品定价机制,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 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运营水平, 规范垄断产业收益分配、健全相关法律等制度体系等来实现。
(四)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9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9月25日说,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坚持宜改则改、稳妥推进,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 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连维良在就落实《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向媒体介绍情况时说,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区分不同类型
连维良说,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区分不同类型。一要区分“已经混合”和 “适宜混合”的国有企业。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宜独资的就独资,适宜控股的就控股,适宜参股的就参股。
二要区分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
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公益类国有企业,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和领域,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是区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等不同层级。集团公司层面, 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在其他领域,鼓励通过整体上市、 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
鼓励多种方式
连维良说,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 外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是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二是支持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经确权认定的集体资本、 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是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合作,鼓励通过海外并购、投融资合作、离岸金融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是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优化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组合引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国家重点工程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或参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
五是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产业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六是探索完善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国有资本参股非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篇10
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资本组织形式, 是我国现阶段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
(一) 有利于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公有制除了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外, 还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随着生产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可以实现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保值增值, 提高竞争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 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一是可以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 转向投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 从而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二是可以引进非国有、非公有资本进入除关系国家安全的军工企业, 提供纯公共产品以外的所有经济领域, 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三) 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国企管理层如何选聘, 职级、薪酬如何确定, 过去一直是由国资委管, 社会反应不一, 效果也不好, 难以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企业可以摆脱行政管理的束缚, 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决定企业管理层的选聘、职级和薪酬, 使之不敢懈怠, 改变以往存在的高层管理者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薪酬能增不能减的现象。
(四) 有利于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 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使其不同所有制的投资主体选派董事组建董事会, 各方董事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谨慎行使董事的决策权, 提高董事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董事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 使高层管理人员有效贯彻董事会的战略意图, 提升公司的绩效, 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五)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有长处, 国有企业在资本、技术装备、人才、组织协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适应市场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把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柔合在一起,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有利于二者在交融中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实现“国民共进”、互利双赢, 打破“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怪圈, 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资料显示, 2011、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5.4%、4.6%, 而股份制企业则分别为8.4%、7.6%, 显然混合所有制经济效益高于国有企业。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们党对所有制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 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运而生、迅速发展。2012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全国企业注册资本的40%以上, 占企业法人单位的15%, 占城镇就业14%左右,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 占税收的50%以上, 占我国上市公司的80%以上, 占我国500强企业80%以上, 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 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我国在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举步维艰, 中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还比较低
在113家央企中, 只有中国商飞、上海贝尔、中国联通等8家央企在母公司做到了多元投资主体。目前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很大一部分是国企的子公司和民营企业混合, 国企母公司基本上是一股独大的局面。
(二)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规范的董事会还没有建立起来, 职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三) 缺乏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仍然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命, 企业经营者还没有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企业运营效率不高。
(四) 市场环境还不完善
我国尚未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在一些重要领域和行业仍存在行政垄断行为, 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 “旋转门”问题, 非国有股参与国企改革进入的门槛太高、望洋兴叹, 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五) 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有法律法规不能完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不能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非公经济发展在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仍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
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很好,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按照《决定》精神, 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 着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优化股权结构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要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分类实施。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提供纯公共产品的行业, 可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 可保持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绝对控股;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 可保持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相对控股;对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可以全部退出或采取参股形式。
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后,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二是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三是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其中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前期改革中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主要形式, 在竞争性领域中, 今后可能采取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 以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
(二)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必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要的是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 切实增强外部董事参与企业决策、行使监督的权力制衡机制。要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切实加大信息公开, 对国企整个运营和国有资本财务和收益情况向社会公开。还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切实打破国有企业的行政属性, 彻底解决央企经营管理者“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人才市场最具活力与前景的阶层, 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培育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工作, 也是进一步深化国有公司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三) 努力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点要建立负面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以外的社会资本都可以进入,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解决民营企业进入“玻璃门”问题;重点清理和改革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准入、进口管制中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公平政策。对于垄断性行业, 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吸收非国有资本, 逐步实现运营企业从一股独大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方向转变;对于竞争性行业, 要优先引入社会资本, 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同时还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 使各类产权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推进资产重组和兼并。
(四) 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法律保障体系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以法律为基础,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一是完善《宪法》, 《公司法》, 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法人地位, 实现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一视同仁, 无论是国有产权, 还是私有产权, 都要切实保障产权人依法享有与其出资相对应的权益, 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统一公平的法律环境。二是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企业一视同仁,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垄断, 保障跨区域投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享有同当地企业一样的待遇。三是完善国有股减持立法, 规范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程序与要求。
(五) 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相结合, 从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全局出发推进改革, 加快明确国有资本的进退领域, 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先发展的领域集中, 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引导国有资本更多的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保障国家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支持科技进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竞争性领域, 发挥民营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允许企业员工持股, 调动员工积极性,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 引导国有企业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做大做强主业。通过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财税政策,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资本布局调整改革。
(六)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是适应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投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 通过投资实业拥有股权: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 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应更加强调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 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 要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辅导读本) [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11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 篇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资本的载体,那么基本经济支柱落实到企业,就要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协调、融合、共同发展,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我认为研究改革促进发展,应当是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所以我选了这个题目,我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搞好顶层设计继续探索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我充分肯定十多年来公司制、股份制改制的成效。
我们回忆一下,党的十五大、十六年以前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十六年前提出来,确实是理论的突破。我记得当时是洪虎同志在体改委具体指导国有企业的改革。十六年来公司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因为《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革也全面推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算了一下,到去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33.3万户,其中股份制企业占了63.6%,资产占了58.5%,主营业务收入占了58%,税金占了58.9%,利润占了59.1%,大体上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股份制企业占了六成。其中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资产出让,转变为股份制企业,或者民营化;一大批私营企业通过合伙,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有的还参与了国企改革。股份制企业无论上不上市,都进一步通过股份的流转、增减,使股权结构更加优化。在股份制企业中,就有不少是属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股份制企业中,虽然上市的是少数,但都是各个行业的骨干企业、优秀企业。据统计,到2013年10月份,全国在境内上市的公司有2849家,当时统计的总市值是23.6万亿,最新数据是24.4万亿,境外H股上市有179家,总市值5.1万亿港元。还有一些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上市,当然这个数字还是很小,对照全国的企业数量和我们的经济总量,这个数字还是不大。与此同时,随着扩大开放,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股东,国内企业特别是近几年走出去,在外面投资、并购,吸收境外资本,或者成为国外公司的股东。到2012年底,外商即港澳台投资形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7700多家,数量占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3%,资产占19.7%,总业务收入占24.1%。同时国内对外的非金融投资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达到了4355亿美金。以上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十多年股份制的改造和企业的上市走出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股份制企业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组织框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转化了经营机制,激发了投资人、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其中,混合型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混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新型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对股份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思想观念、法制环境、政策执行和企业运作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如何把握,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公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同时又指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怎么办呢?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初我和洪虎主任参加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起草,对这段话确实是反复推敲,一个字一个字推敲,现在看来还是完全正确的。在实行过程中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如何区分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部分持股,当时我在国资委研究这些问题是非常谨慎的。近些年来,不断引发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无谓争论,或者束缚了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或者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觉得是一个问题。
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性服务以及经营服务这些领域,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为此,国务院已经颁发过两个文件,2005年一个,2010年一个,俗称两个36条,国家发改委组织相关部委出台了42个实施细则,298页,在一些行业领域提出了路径图和时间表,落实到部门和行业,所以社会反映玻璃门、弹簧门,又出来个旋转门,这些现象仍然是存在的。铁路、石油、电力、电信、金融以及城市公共服务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应该说是步履艰难,但现在有了好的苗头,工信部于2013年12月26日向11个单位发布了购买电信基础服务的牌照,前进了一大步。在对外开放方面,如何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我们的产业安全,这两方面都有顾及。
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方面存在缺陷,不少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影响很不好。一些上市公司也是,长期不利润分红,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的利益。上市的目的,我认为首先是转换机制,规范经营,提高效率,接受社会的监督。而一些企业把圈钱放在首位,不仅丧失了信誉,而且对社会造成了危害。
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相适应,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需求不相适应。刚才我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万户,全部工商企业1000多万户,在国内A股上市只有2849家,这太少了。为什么A股市场IPO要停止一年?是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到位,对违规行为惩罚不力,还有一些券商者经营行为需要规范、提升。
第三,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三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一些主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就有了时间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肯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应当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和任务。当然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很难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该有个定性的要求。
混合所有制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一起来研究和谋划,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说,要在现有60%股份制基础之上,我认为到2020年绝大多数企业应该实现股份制,同时积极构筑混合所有制,形成多个投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要规范上市,并且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各类企业要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十五大提出这个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如果算到2020年就23年了,23年过去了,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普遍建立了,不应该再有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具体地说,一是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少数行业,甚至是个别企业外,都应该实行股份制,其中处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哪些是绝对控股,哪些是相对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照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的原则,有些就要退出市场,实现民营化。对公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作出具体的方案。
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突破。特许经营要有大的经营者,根据行业的特点,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企业,或者是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要为之创造条件上市。
三是要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在股东大会结构之下,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不断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
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比如上市公司的数量肯定不是2849家,到底多少?应该有个预测。总市值肯定不是24.4万亿,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包括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发债,债券的规模等等,这些不可能有一些要求必须达到的指标,但是应该有预测。
第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政策支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扩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的经济方式和路径。
一是无论哪类企业,都可以通过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股份制改制。
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要用好资金、资产、专利、品牌等各类有形、无形资产实行股份制,并尽可能实行混合制企业。
二是基础好的企业,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通过境内外各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选择A股、H股或者到境外上市,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
三是无论上市公司还是没有上市的股份制企业,都可以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私募等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融合。
四是继续坚持改革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要继续深化,进一步改制,有条件的母公司,核心业务上市,核心业务股份制,剩下的母公司就要有条件改制成控股公司,或者投资公司。控股公司我们十多年以前就提出来,现在才条件成熟,能够成为真正的控股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
大企业还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分别上市,创造资本的功能,模式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等方式,吸引外资或者我们成为国外公司的股东,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在政策支持方面,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以后推出和正在谋划一些有效的措施,值得称道。比如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负面清单,这个是有新意的,比如IPO审批制改成注册制,简化上市的程序,缩短准备时间,注重保护小股东利益。比如工商注册便利了,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便利中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产权、知识产权、品牌商标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能便利流转,得到法律的保护。近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的有关问题的决定》,大大前进了一步。
改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三中全会有一句话,管资产要以管资本为主,十年以前组建国资委的时候,我们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要以管资本为主,这是一个新亮点,这样使国有企业有了更大的投资自主权,管资本就不要再管国有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国有企业的具体项目往往是这个批,那个批,最后这个市场机会丢掉了,希望能给国有企业更大的投资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审核制度改为备案制,还有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持股,这个是很大的进步,十多年以前我们在国资委搞公有企业职工持股,后来证明没什么用,当时是不成熟的,因为国有企业优质资产上市了,大家分红,劣质资产没有上市,亏损没人管,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所以搞持股是好的政策。上海市日前发布了深化上海国资改革的20条,提出新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将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实行混合所有制要体现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激发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端正舆论导向,加强政策指导,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防止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我这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是我想恐怕还有点风险要注意。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然停留现状或改进不大。因为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也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到现在为止什么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还是严重存在,进展不是太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免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国务院刚刚发布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若干意见,我觉得这个很及时。
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说国有经济要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而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能误读。如果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国有资本很难保持增值。所以要规范中介服务,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放宽准入是对的,但是要区分不同行业制定规范的标准和门槛,掌握好整个行业的混合程度,即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者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具体我就不指哪些行业了,要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
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多种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还要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济。
水泥行业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篇12
“新常态”下要抓住“新机遇”, 应注重用新视角把脉经济, 以新思路拓展新局面, 以新见解破解难题, 及早发现问题, 预防问题, 尤其是将危及全局、长远发展甚至生存的问题。水泥业界应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引导企业做百年老店, 而不是风光一阵。相信文章能给业界人士带来思索的空间。
作为只能用于混凝土, 属区域性且高度竞争的特殊产品, 技术、品牌等对水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弱, 技术与投资门坎相对较低的产业。在目前大环境下, 结合产业特点与行业实际情况,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深入总结过去国企改制改革与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 探讨水泥业优化所有制结构与方向, 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与行业运行质量,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很有现实意义。
早在2010年,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 支持国有企业母公司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及民营经济。因此, 民营资本在水泥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及地位将日益提高。
【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推荐阅读: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07-21
发展混合所有制路径05-09
混合所有制文献综述07-27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路径10-01
混合所有07-09
国企的混合所有之路05-18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08-14
经济所有制05-08
多种所有制经济08-11
个人所有制的知识经济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