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指标

2024-10-04

业务指标(精选8篇)

业务指标 篇1

1 引言

GSM数据业务中的KPI指标重点反映GSM网络对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情况, 本文对评判网络中数据业务状况的KPI进行定义解释, 浅析各项KPI的影响, 导致原因和处理思路, 为数据业务网络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2 PDCH占用率

【占用PDCH个数/可用PDCH个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了正在使用的PDCH信道数占可用PDCH信道数的比例。

从该指标可以看出小区分组业务的忙闲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区的分组业务忙闲状态。如果此指标的值接近100%, 说明当前小区的分组业务较忙, 需要增加PDCH信道数目, 对于小区数据业务存在拥塞, PDCH占用率却较低的情况, 可以辅助判断小区的硬件隐性故障, 也可以辅助判断GB口和DSP资源不足问题。

需要结合硬件告警信息, 数据业务拥塞情况, 信道占用指标和资源评估来进行优化。必要的时需要结合语音指标来定位问题实施优化。

3 GPRS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GPRS下行TBF建立成功次数/GPRS下行TBF建立尝试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了下行TBF建立成功占整个下行TBF建立请求的比例。反映小区的GPRS服务质量。如果其值较低, 说明无线环境、网络参数配置、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设备等可能存在问题, 需要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一般正常网络中此指标只能达到80%左右, 因为部分“下行指配消息”下发后, 会由于MS位置的改变而得不到MS的回应, 指标中表现为因手机无响应导致的寻呼失败次数较高, 导致下行TBF建立失败。所以此指标比上行指配成功率指标稍低。C类网络一般在88%左右。

TBF建立成功率类的问题, 主要通过对Abis口传输问题排查, 空口质量检查, 下行指配是否异常, 干扰排查, 调整DSP负荷或处理DSP隐性故障来优化, 对于寻呼无响应导致的TBF建立成率差, 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寻呼信道来进行优化。另外对于手机无响应导致的下行TBF建立失败, 需要同过检查天馈系统, 上下行平衡性能和下行编码方式和功控设置来判断解决。

4 下行GPRS TBF拥塞率

【无信道资源导致下行GPRS TBF建立失败次数/下行GPRS TBF建立尝试次数】

该指标反映了无信道资源导致的上行TBF建立失败次数占上行TBF建立尝试总数的比例。

如果该值较高, 可能是因为小区的无线信道资源不足或无线信道故障。也可能是因为无线信道故障频繁或人工操作闭塞信道。对于一般的数据业务区域, 要保证足够的PDCH信道数和充足的空闲时隙资源, 此KPI一般小于1%;对于数据业务量较高且资源紧张区域, 通过扩容, 故障处理, 资源调整等, 尽量将TBF拥塞控制在2%以下。

5 G-Abis口误帧率

【接收校验错帧的个数/接收正常帧的个数】

该指标反映了网络链路层的传输质量。正常情况下误帧率都小于0.05%。如果此KPI值过大, 说明当前GB接口或者ABIS接口链路质量不好, 对数据的传输性能影响将会非常大, 若发现某小区信道误帧率长期偏高, 需要联系BSS工程师协助检查链路质量, 认定为传输问题, 可建议局方检查传输线路改善网络。

6 下行MCS7~MCS9数据比例

【 (下行MCS7的RLC数据块个数*56+下行MCS8的RLC数据块个数*68+下行MCS9的RLC数据块个数*74) / (下行MCS1的RLC数据块个数*22+下行MCS2的RLC数据块个数*28+下行MCS3的RLC数据块个数*37+下行MCS4的RLC数据块个数*44+下行MCS5的RLC数据块个数*56+下行MCS6的RLC数据块个数*74+下行MCS7的RLC数据块个数*56+下行MCS8的RLC数据块个数*68+下行MCS9的RLC数据块个数*74) 】

该指标反映了小区下行EGPRS MCS7-MCS9 RLC数据块数在下行RLC数据总块数中所占的比例, 改值越小, 用户感知越差, 对用户满意度影响很大。可能在无线环境, 参数配置或是资源方面都存在异常, 需要结合现场测试, 拥塞指标分析, 干扰处理, 资源调整, 参数配置来进行优化。

7 结束语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 数据业务发展与传统语音业务已并行成为通信两大主要业务, 而且数据业务的发展有望代替语音业务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收入, 数据业务的优化过程不简简单单的专注于数据业务本身, 需要密切结合传统语音业务进行分析和处理, 特别是根据实际需求达到两种业务的配置平衡。

业务指标 篇2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公司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按照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的组织机构代码填写。法定代表人: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注册号填写。许可证编号: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许可证编号填写。注册属地:按照企业工商注册属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填写。注册住所: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注册住所填写。联系电话:按照企业电话号码总机或企业统计部门所在办公室的电话填写。

注册资本: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注册资本填写。计量单位:万元。许可证业务种类:指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业务类型。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获准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种类填写。

企业性质: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增值电信企业,根据企业资产组成划分的企业类型。分为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控股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填写。

国有控股企业:指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并且企业全部资产中国家资产或投资比例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内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指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类型为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控股企业:指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内资增值电信企业,以及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的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投资企业:指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总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企业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或以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计量单位:人。

注意事项:从业人员总数不包括:

1、离开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企业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研发人员:指企业内部直接参加科技项目以及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的人员。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研发活动时间不足制度工作时间10%的人员。计量单位:人。

从事增值电信业务人数:指报告期末企业中直接从事增值电信业务的人员。计量单位:人。

企业总数:是指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中国大陆境内经营全国或区域性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个数。在企业总数统计时,对于一个企业拥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只计算为一个企业,不重复计算。计量单位:个。

(二)企业经济效益

营业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营业收入”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成本:指报告期内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营业成本”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报告期内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应交增值税:指报告期内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计算时应包括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应交增值税”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销售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管理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各项管理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税金:指报告期内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管理费用-税金”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差旅费:指报告期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差旅费,包括市内公出的交通费和外地出差的差旅费。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管理费用-税金”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财务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利息支出:指报告期内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根据企业“财务费用明细账”中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项目填报。若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计量单位: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报告期内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填报。余额为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为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计量单位:万元。

投资收益:指报告期内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填报。若为投资损失以“-”记号。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利润:指报告期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后,再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企业所得税:指报告期内企业实现利润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上缴的所得税。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指报告期内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放弃的所有对价。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本期应付职工薪酬”按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本期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研发费用:指在报告期内企业内部用于全部研发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用于研发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以及外协加工费等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也不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和当年形成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以及购买专利等无形资产支出。计量单位:万元。

注意事项:对于在财务上单独核算研究开发费或技术开发费的企业,直接根据相应会计科目当年实际发生额填报,包括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包括原材料费等)、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如设计费、装备调试费)等。未对研究开发费或技术开发费进行单独核算的企业,应分项目归集整理,即按项目分列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其他费用等支出项,再加上未列入项目经费的相关人员工资、管理和服务费用等支出取得。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有关的费用总称。投资是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本年最后一天止完成的全部投资额,月度投资是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累计完成的投资。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单位:万元。

(三)企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

增值电信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注册的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所获得业务收入的总和。包括《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界定的第一、二类电信增值业务的企业,以及模拟集群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含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和无线数据传送业务)、用户驻地网业务、网络托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数据中心收入:简称IDC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的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它应用服务所获得的收入。IDC主要业务包括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计量单位:万元。

呼叫中心收入:是指企业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是指企业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公用电信基础设施将业务节点与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包括为互联网信息服务(ICP)企业等利用互联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以及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信息服务收入: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移动网信息服务收入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收入之和,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建立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平台,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包括移动传统信息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搜索引擎、有偿信息、电子邮箱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以及短信、彩信、WAP、彩铃、无线市话信息服务等移动传统服务和移动广告、移动游戏、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互联网上提供广告服务或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广告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可分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类广告,传统互联网网络广告收入包括在网站、网站联盟、网络软件、游戏门户、即时通信视窗、社区等空间,提供横幅广告、文字链接、多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多种方式广告,以及由搜索引擎产生、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广告收入。移动互联网网络广告收入包括SMS/MMS广告、WAP网站的图片和文字链接广告、手机应用程序广告、手机游戏、手机视频中嵌入广告等业务收入,以及由移动搜索产生、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搜索广告收入:指企业利用搜索平台或者垂直搜索网站提供搜索关键词、搜索服务等所取得的广告收入。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垂直搜索广告收入等。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视频广告收入:包括传统视频广告和移动视频广告等,是企业在传统互联网视频内的广告进行设置和投放的广告收入,以及在移动设备(如:手机、PSP、平板电脑等)内进行的插播视频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网页广告收入:指企业在网站、网站联盟、网络软件、游戏门户、即时通信视窗、社区等空间,提供横幅广告、文字链接、多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多种方式广告,以及SMS/MMS广告、WAP网站的图片和文字链接广告等业务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网络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网络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客户端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客户端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客户端游戏,是指需要下载客户端程序才能正常运行,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式。一般安装在普通的用户电脑上,需要与游戏伺服端互相配合运行。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网页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网页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网页游戏是基于Web浏览器的网络在线多人互动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手机游戏业务收入:是企业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游戏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包月游戏、出售游戏内商品、用品、增值服务、服装、道具等虚拟物品所取得的收入,同时包括游戏业务带来的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电子商务平台收入:指电子商务企业在运营的网站平台上,为交易主体(个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商品交易收入以及提供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发布与查看供需信息收费,交易佣金或提成,会员费,平台使用费、商品登录费、仓储或物流服务收费,商品搜索竞价排名、推荐展示位,广告收入、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各项收费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四)企业主要业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总接入带宽: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接带宽总数。计量单位:Mbps。

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提供数据中心业务服务的所有服务器数量。计量单位:台。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设施投资: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用于机房设施建设的投资。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是指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发展的宽带接入计费用户数量。计量单位:户。

注意事项:a、按计费系统的实际记录数量统计;b、不包括为基础电信企业代理接入的用户数。

互联网宽带接入投资:是指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用于互联网宽带网络建设的投资。计量单位:万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指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的网站平台范围内,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达成商品及其服务的交易总金额。包括自营商品交易额、第三方提供商品交易额。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自营平台:指在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对其经营产品进行统一生产或采购、产品展示、在线交易,并通过物流配送给终端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交易或服务的总额。计量单位:万元。

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指用户使用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或者产品中最高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计量单位:万人。日均搜索请求量:指网络搜索企业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最近一周内用户日均搜索次数。计量单位:次。

收录网页数量:指在网络搜索企业收录的网页总数量。计量单位:个。网络视频数:指网络视频企业为用户可提供的视频数量。计量单位:万元。网络视频点播总时长:指用户点播网络视频的总时长。计量单位:万分钟。移动应用APP个数:指企业运营的移动应用平台可提供的APP数量。计量单位:个。移动应用APP下载量:指企业运营的移动应用平台APP下载的累计总次数。计量单位:次。

(五)移动通信转售业务

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其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包括使用了3G业务或终端的用户。

4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4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包括使用了4G业务或终端的用户。

其中:预付费用户:是指使用移动业务前必须预先支付一定费用,费用在使用业务后予以扣除的部分用户。

后付费用户:是指可以预先使用移动业务,在使用业务后缴纳上一计费周期费用的部分用户。

其中:中国电信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电信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电话用户。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移动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部分用户。

中国联通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联通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部分用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是指报告期内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于无线上网卡用户数和手机上网用户数之和。

其中:无线上网卡用户:是指报告期内通过无线上网卡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包括2G无线上网卡用户和3G无线上网卡用户。

手机上网用户:是指报告期内使用手机,或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2G或3G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

实名登记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全部用户中,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5号令)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其中:中国电信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电信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联通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在非漫游、漫游出访状态下拨打其他电话用户的所有去话通话时长。漫游来访的异地移动电话用户去话通话时长由计收话费的电信企业统计。

移动短信业务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短信平台发送移动短信业务的通信量。

移动彩信业务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彩信平台发送移动彩信业务的通信量。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含无线上网卡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共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

其中:无线上网卡流量:是指报告期内通过无线上网卡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包括2G上网卡流量和3G上网卡流量。

手机上网流量:是指报告期内使用手机,或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经营移动通信业务获得的收入。包括提供移动本地电话服务、移动长途通信服务和漫游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等获得的收入,以及企业间网间结算收入。其中:预付费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为预付费用户提供业务所获得的收入。

后付费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为后付费用户提供业务所获得的收入。

运营成本: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通信生产直接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

营销费用:是指报告期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营销活动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从事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广告及宣传费、促销费用、销售佣金及代办手续费、客服支出、营销机构费用等。

其中:终端补贴费用:是指报告期内用于补贴用户终端的费用,具体包括预存话费送手机、承诺消费送终端等形式中分摊到终端上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董事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财务费用: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其他费用:是指报告期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其他成本费用。

利润总额: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

税费总额: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规定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之和以及教育费附加。统计范围:包括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等。

净利润: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有关的费用总称。

预收账款总额: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约定向用户预先收取、而尚未履行服务的话费。(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重点联系调度企业统计

互联网业务收入: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互联网信息服务及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收入、信息服务收入等。

月产品搜索次数:当月用户在该网站中(含联盟网站)搜索产品的次数之和。月询盘量:一月内该电子商务网站中总的询盘次数。询盘包括利用网站询盘、询价功能,利用内嵌IM联系对方,在网站查看对方联系方式等,只要是试图与对方发生联系的方式都计入。

交易及询盘方式分为三类:出口、进口和内贸,以交易或询盘中的买家(或潜在买家,即询盘者)及卖家的身份判断,海外买家与国内卖家的交易(或询盘)记为出口,海外卖家与国内买家的交易(或询盘)记为进口,买家与卖家均为国内的记为内贸。

月成交订单数量:一月内通过该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各类订单数量。月交易额:一月内通过该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订单金额。

业务指标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现在,电网公司为了提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建设了许多信息系统,如营销、生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规模较大,各类业务应用的特点清晰、专业,实现的技术路线也千差万别,如何对复杂度、差异度、专业度如此之高的业务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控成为电网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业务系统监控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统一的业务系统指标模型。

1 研究背景

对设备或软件运行情况的监控一般采用2种方式:有代理和无代理方式。有代理方式一般通过在被监控的设备或软件中安装插件,以代理的方式来采集运行数据;无代理方式一般通过标准协议与被监控设备或软件通信,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业务指标监控系统对设备、软件的运行监控采用的是基于标准协议的无代理方式。如果对业务系统的运行和应用数据监控也采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无代理方式,可以为统一监控技术路线打下基础。

SNMP被网络设备、主机甚至中间件等支持,主要应用于综合网管系统,目的是探测和管理网络上的设备、服务等软、硬件,发现其异常的情况或对其进行控制。它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这些标准包括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数据库模型(Database Schema)和数据资源。

通常,在一个基于SNMP的系统中,有许多资源,如设备、软件等被管理,而且每个被管对象都可以被一个或多个管理端所管理。每个被管理对象上运行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被称为SNMP代理(SNMP Agent)。SNMP代理通过SNMP向管理端发送信息。一般情况下,SNMP代理发送的信息主要是变量。管理端通过GET、GETNEXT和GETBULK等相关的SNMP命令获取信息,或者是SNMP代理没有被调用或访问,使用TRAP或INFORM等相关协议发送数据。管理端也可以发送配置更新或控制的指令,通过SET协议命令发送到被管对象的SNMP代理上,从而实现对被管对象的控制和操作,达到主动管理系统的目的。配置和控制命令只有当被管对象发生变化,比如网络设备上的路由配置、中间件的性能参数等需要修改的时候使用。而使用监控命令则通常是常规的日常工作。可以通过SNMP读取或修改的变量都是以层次的方式进行组合,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则定义了这些信息和其他元数据(例如变量的类型和描述)的类型。

2 指标模型

为了保证业务系统的健康运行,促进业务系统的使用,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对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业务系统的状态,发现和解决问题。

业务系统监控的基础和关键是业务系统的指标模型。合理的指标模型能够准确、充分地反映业务系统的情况,为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的成本。

参考其他系统的监控指标,如Web Logic、Windows系统等,提出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响应时长、健康运行时长、在线人数、日登录人数、连接会话数、数据库表空间总使用情况、服务器CPU平均使用情况等。它们反映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如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多长时间,最多有多少用户使用系统,系统对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压力有多大等。

运行指标只能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不能反映业务系统中核心业务逻辑或流程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因此在运行指标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业务系统的业务指标。业务指标主要指反映业务系统业务水平情况的指标,不同的业务系统有不同的指标内容,反映该业务系统特有的核心的业务逻辑,例如投资管理的累计项目总数,协同办公的公文处理数、档案条目数,生产管理的日工作票数、日操作票数等。

在这2类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分模型。这个评分模型可以根据每个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为运行指标和业务指标赋一个权重。这样,为每一个指标点设置了分数点,根据业务系统每个指标的指标值计算出一个分数,然后统计出总体得分。这个总体得分反映了该业务系统的总体情况,包括运行情况和业务实用情况,为从总体上掌握一个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这2类指标和评分模型共同作用,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运维人员和领导发现问题,促进系统实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运行指标和业务指标2类模型共包括了85个指标,覆盖了所有业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当指标模型建立后,根据SNMP标准的要求,需要对指标模型进行固化,只有固化在MIB中,以对象标识符(Object ID,OID)的形式存在,才可以被SNMP代理识别并被管理端访问。

3 MIB设计

MIB是被网络管理协议访问的管理对象数据库,它包括所有可以通过SNMP代理被管理端访问或者设置的变量。MIB是数据对象的集合,代表网络中所有可以管理的资源,如硬件、服务等。每个MIB对象一般是一个数据变量,它代表被管理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的信息。

要实现基于SNMP对业务系统进行监控,首先需要完成监控数据MIB的定义。从MIB定义、申请注册、通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的角度来考虑,将国家电网公司的私有MIB的根节点定义在MIB节点(.iso.org.dod.internet.private.enterprises),对象标识符为.1.3.6.1.4.1的节点之下。该私有节点的定义如下:

MIB节点:.iso.org.dod.internet.private.enterprises.sgcc

OID:.1.3.6.1.4.1.3333

今后所有需要扩展的定义都将在此根节点下进行,最终形成一个树形的层次结构。对业务系统的监控从应用的角度来考虑,将对十大业务系统的监控定义的根目录放在以下节点:

MIB节点:.iso.org.dod.internet.private.enterprises.sgcc.ITbusiness.KPI

OID:.1.3.6.1.4.1.3333.1.1

每个业务系统的关键运行指标都以这个节点为父节点,并按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十大业务、每个业务包含的各个应用系统分别定义需要监控的KPI节点。

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例,其节点如下:

MIB节点:.iso.org.dod.internet.private.enterprises.sgcc.ITbusiness.KPI.fico.erpfico

OID:.1.3.6.1.4.1.3333.1.1.1.1

以上节点代表的是ERP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控系统的节点如下:

MIB节点:.iso.org.dod.internet.private.enterprises.sgcc.ITbusiness.KPI.fico.ficos

OID:.1.3.6.1.4.1.3333.1.1.1.2

这2个系统相关的应用系统监控指标就定义在类似于以上节点树的叶子节点上。

通过以上方式的定义,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业务应用下所有业务系统的运行指标和监控指标的固化,以后无论是添加一个业务系统,还是添加运行指标和业务指标,都可以很方便地维护这个树形结构。这样既实现了目前监控的需要,又方便了以后MIB的拓展,方便了各类应用监控指标的统一定义。

4 SNMP Agent设计

SNMP代理(SNMP Agent)可以是一种硬件设备,如主机、交换机、网桥、路由器和集线器等,也可以是一个软件服务,如net-snmp等。这些设备或服务上的SNMP代理都必须能够接收来自管理端发来的命令信息,并且这些代理的状态也必须能够被管理端监控。SNMP代理响应管理端的命令请求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在没有请求的情况下向管理端发送信息。

业务系统监控的SNMP代理架构如图1所示。

该代理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1)OID请求响应,负责响应客户端发过来的OID请求,并将该OID对应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2)OID采集逻辑标准定义管理,负责定义每个OID数据采集的逻辑,如调用API获取该OID的数据或者在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执行SQL获取数据;

3)业务数据源定义管理,负责管理每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源,如API访问的路径、数据库访问的URL、用户名、密码等;

4)通用指标数据获取模块,负责通过调用业务系统提供的API获取相应OID的数据;

5)通用数据库查询模块,负责通过在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执行查询SQL获取相应OID的数据。

在这些功能模块的上层是SNMP代理的通信标准。这个通信标准保证了任何一个标准的SNMP客户端,只要了解了业务系统SNMP代理的地址、团体名,就可以基于SNMP发送命令请求,以获取相应OID的数据。

业务系统的SNMP代理准确地说是一种SNMP服务,它不直接部署在业务系统,即被管对象上,也不是业务系统的一个组件。这个服务只负责维护业务系统所有指标数据的OID、获取方式,这种获取方式可能是一个数据库查询的语句或者一个可以调用的接口方法等,以及处理来自客户端的SNMP请求。因此,虽然按照SNMP的通用叫法,这个模块被称之为业务系统的SNMP代理,但是基于这个模块实现的监控系统依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无代理的监控方式。

5 结语

本文根据电网公司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成熟系统的监控指标,提出了电网公司业务系统的监控指标模型,包括运行指标和专业指标,从2个方面全面地反映业务系统运行和使用情况。然后,基于SNMP将这些指标固化到MIB中,从而既满足了指标定义的统一和监控的需要,又方便了以后指标的扩展。

在业务指标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套评价模型和业务系统指标监控系统,为采用SNMP无代理方式监控业务系统打下了基础,方便以后与其他监控系统一起组成统一监控平台,对提高运维人员的效率,促进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提升应用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电网公司通常存在大量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规模较大,应用特点清晰、专业,实现的技术路线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对这些业务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控就成为电网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研究SNMP协议的标准、实现技术和探测方法,对基于SNMP的业务系统指标模型和监控系统进行研究,最终实现了基于SNMP的业务指标监控系统,为统一监控技术路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提高业务系统的使用水平和运维人员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SNMP,业务指标,模型,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宋宇澄.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J].电子技术,1996(11):10–12.

[2]刘澜涛,李淼,高福祥.基于SNMP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网络,2009(1-2):101–103.LIU Lan-tao,LI Miao,GAO Fu-xia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on SNMP[J].China Education Network,2009(1-2):101–103.

[3]安晓嵘,李孝安.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中SNMP Agent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1):1565–1568.AN Xiao-rong,LI Xiao-an.The Research o f t h e S N M P A g e n t i n t h e N e t w o r k Management System[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06(11):1565–1568.

[4]曾自怡.SNMP协议在电力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8(3):79–81.

[5]吴晓葵.利用SNMP获取网络资源信息[J].现代电子技术,2004(16):45–48.WU Xiao-kui.Get Network Resource Information Using SNMP[J].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2004(16):45–48.

业务指标 篇4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公共业务指标解释

一、个人权益记录单

1、个人权益记录单统计为自然,从**年1月1日到**年12月31日。

2、个人权益记录单反映信息为个人权益统计程序执行时点的数据。

二、个人基本信息

1、姓名、社会保障号码:指系统内个人基本资料信息。2、单位名称:指统计最后一个月信息,即**年12月份信息。

3、首次参保日期:指各险种的最早参保缴费的年月。

三、缴费情况

1、个人月缴费基数:指统计各险种实收最后一个月的缴费基数。

取值方法:缴费记录中“缴费标志”为“已缴”,“缴费年月”为“统计最后一个月”的“缴费基数”。统计无已缴记录的,显示为空;统计最后一个月有多条已缴记录的,显示最高的缴费基数。

2、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缴费信息:指统计各险种实收最后一个月的缴费信息。各险种的“缴费信息”与“个人月缴费基数”取值方法一致。

取值方法:养老、医疗缴费信息中个人缴费,灵活就业人员按缴费记录中“应缴金额”显示,单位职工按缴费记录中“个人缴费”显示。“医疗缴费信息”中“个人缴费”栏含大额医疗费。

3、本年个人补缴欠费金额:指统计内各险种本年实收补缴欠费的个人缴费金额合计。

取值方法:缴费记录中“应缴类型”为“补缴”,“缴费标志”为“已缴”,“审核年月”为“统计内年月”的个人缴费金额合计,灵活就业人员按缴费记录中“应缴金额”合计;单位职工按缴费记录中“个人缴费”合计。“本年个人补缴欠费金额”中“医疗”栏含大额医疗费。

4、补历年缴费月数:指统计内各险种实收补缴欠费合计月数。各险种的“补历年缴费月数”与“本年个人补缴欠费金额”取值方法一致。

5、截至本年末实际缴费月数:指各险种截止统计12月底实收累计缴费月数,含市外转入的月数。本地缴费月数与市外转入月数重复部分不重复计算缴费月数。

取值方法:

“截至本年末实际缴费月数”中“养老”栏=缴费记录中“缴费标志”为“已缴”的月数;

“截至本年末实际缴费月数”中“医疗”栏=参保历史中“转入标志”为“转入”的月数+缴费记录中“缴费标志”为“已缴”的月数;

“截至本年末实际缴费月数”中“失业”栏=参保历史中“转入标志”为“转入”的月数+参保历史中“转入标志”为“正常”, “缴费基数”为“0”的月数+缴费记录中“缴费标志”为“已缴”的月数。6、累计欠缴月数:指各险种截止统计12月底的累计欠费月数。

7、累计中断月数(养老)=养老首次参保日期至统计12月底的累计月数-“截至本年末实际缴费月数”中“养老”-“累计欠缴月数”中“养老”。

四、个人账户情况(基本养老保险)

1、截至上年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指统计上12月底养老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2、当年记账金额: 指统计划入养老个人账户金额。

取值方法:缴费记录中“配臵日期”为“统计内年月”,“缴费标志”为“已缴”的“个人缴费”合计。如统计内有养老保险市外转入记录的,包括缴费记录中“审核年月”为“统计内年月”,“应缴类型”为“市外转入”,“缴费标志”为“已缴”的“个人缴费”合计。

3、当年个人账户支出金额 :指统计内养老个人账户支出金额合计。

4、当年记账利息:指统计内养老个人账户利息和历年养老个人账户累计记账利息。

5、至本年末账户累计储存额:指截止至统计12月底养老个人账户储存额。

业务指标 篇5

关键词:报业,绩效考核,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客户终端的发展,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报业名门《华盛顿邮报》被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以2.5亿美元收购就是一个典型象征。

面对挑战, 报业企业一方面深挖品牌价值、重塑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盈利和传播模式, 维护原有的广告收入空间。而在报业转型的过程中, 一个完善的经营业态和与之相关联的业务评价体系无疑可以为报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作用, 反之, 目前传统报业的业务管理、业绩评价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将针对报业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报业集团业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及问题

目前报业对广告业务的评价考核主要分为业绩考核、能力考核、态度考核三个方面。本文所探讨就是业绩考核的这一方面, 即针对报业企业广告业务的业绩评价考核, 并且详细分析业务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构建方式及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报业企业都采取业务提成的方式来量化管理员工的业务绩效, 而在现有评价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指标选取单一

通常对业务部门的业绩考核主要采取以业绩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这种考核方式的本质性问题在于只考虑收入不考虑成本, 对利润的把关缺失。

2.市场数据考核缺失

目前考核体系通常只以本企业广告收入、盈利为核心, 未考虑到与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 从而对市场的动态变化把握不足。

3.考核模式单一

对多元化创收渠道的考核不足。

4.对新业务模式的激励不足

目前考核对象还主要局限在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务方面, 对于与全媒体探索方面激励不足。

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要对过去经营业绩进行总结, 同时另一方面, 更要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 要紧密围绕着报业经营目标建立, 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责权落实, 形成一套经营绩效运行的机制。

二、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基于平衡计分法 (BSC) 的考核维度设计

(1) 平衡计分法 (BSC) 原理

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 Card, BSC) 把企业业绩的评价划分为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 它不仅是一个指标评价系统, 而且还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是企业战略执行与监控的有效工具, 它可以使四个维度形成有效的互动互联的体系。

(2) 考核维度设计

对于正处在变革和发展时期的报业企业来说, 如何全方位的考核各种传统业绩及新业务维度, 平衡企业发展中的各项目标, 也是评价体系构建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平衡计分法 (BSC) 原理在报业广告业务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我们将经营绩效模型进行逻辑推导, 把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目标, 从而建立广告业务人员考核维度。

(3) 考核维度解析 (详见表1)

在确立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维度后, 我们再对每个维度进行细分, 下面就基于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理论, 确立每个维度下的核心考核指标。

2.基于关键绩效指标 (KPI) 的考核指标设计

(1) 关键绩效指标 (KPI) 原理

关键绩效指标 (KPI) 是用来衡量员工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 它来自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 反应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它应该只反应核心业务指数, 而不是反应所有操作过程。

(2) 建立关键业务评价指标

第一、财务考核

(1) 应收账款:这里所考核的应收款主要指应向直接客户或代理公司在广告刊登后的一定期限内收取的款项; (2) 利润:按各考核模块, 如媒体事业部核算的利润, 包括收入和费用的差额, 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第二、销售业绩考核

(1) 销售业绩:是指业务部门开展销售业务后实现的销售净收入; (2) 销售增长率:当年销售业绩与上一年度同口径下销售业绩的比率; (3) 单版版值:在考核周期内, 考核版面范围内所刊登的广告销售总额与广告总刊出版数 (整版数) 的比值; (4) 年单完成情况:年度合作协议 (年单) 约定的广告投放额达成情况; (5) 代理率:代理率指的是考核媒介或考核部门中, 广告代理公司下单金额占全部广告投放额的比例; (6) 广告公司返版率:针对不同代理公司、不同投放额度, 会设置阶梯性返还版面的奖励政策, 投放额度越高赠送版面越多。

第三、费用考核

(1) 营销费用:是指企业实施营销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综合。通常主要包括销售提成费、工资奖金、促销费用、市场费用等; (2) 版面成本:采取不同的印刷方式, 以及根据纸张的克数差异, 成本有所不同, 如铜版纸、轻涂纸、新闻纸。

第四、市场占有率

市场份额:即被考核部门 (行业) 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广告刊例总额与市场 (区域总市场) 刊例总额的比值。

第五、品牌营销

(1) 品牌影响力活动:在报业面临全媒体冲击的市场条件下, 报纸品牌影响力塑造更是尤为重要, 也是报业赖以维系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行业评选:报业的经营与各行业广告密不可分, 所以行业评选的举办, 也可以更好的提升报纸在各行业领域里的影响力, 从而使客户认可报业自身的广告投放平台, 使报业在行业内更具权威性; (3) 增值服务:考核是否能够及时、高效、定位精准的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如舆情监测、特刊增印、杂志网络的整合宣传方案等。

第六、客户保有率

(1) 重点客户保有率:是在一定时间内, 现有客户保有量和有效客户实际量的比值, 通常用来考核核心客户的稳定性; (2) 流失客户量:在一定时间内, 本报客户未投放, 但在其他有效监测媒体 (如同城竞争对手) 上投放了广告的客户数量; (3) 新客户量:是指历史未投放, 在本考核周期内投放了的广告客户数量。

第七、工作目标按计划达成

(1) 任务完成率:考核主体在一定时间区间内, 销售业绩额与销售任务额的比值; (2) 企业文化营造:考核主体在部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符合该企业特色, 并且能够激励部门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3) 员工满意度:是指考核主体部门内的员工通过对部门工作所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第八、违规操作考核

(1) 超时订版撤版:即超过订版、撤版截位时间的违规操作次数; (2) 广告稿件延迟:广告稿件超过截稿时间延迟提交的次数及时间考核; (3) 违规广告查处次数:经工商局查处、客户举报投诉的违规广告刊发次数, 及相关罚款考核。

第九、采编与发行工作配合度

(1) 采编工作支持度:考核广告部门采编业务的配合度, 以及相关报道质量; (2) 广告客户订报额:考核广告部门发行业务的配合度, 以及所产生的订报业绩额。

第十、盈利模式拓展

(1) 投资收益:针对可以为报业拓展投资收益渠道的部门展开此项考核, 如金融广告部可于相关客户推进信托理财产品, 并为公司带来额外收益; (2) 版权销售收入:是指报业集团通过销售新闻的转载许可所产生的各类收入总和。

第十一、新媒体业务考核

(1) 网站业绩:跨区域扩张、跨媒体运作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是网站、手机客户端, 还是杂志, 都是报业新媒体业务的一个触角和尝试; (2) 杂志业绩:针对杂志业务实现的业绩额进行考核及奖惩; (3) 客户端销售:针对手机客户端业务实现的业绩额进行考核及奖惩。

第十二、培训考核

(1) 业务能力成长:个人管理能力提升、职称评定等业务能力方面的指标评定; (2) 培训达成:部门年度培训工作实现情况及对部门营销工作的推动力考核。

3.建立关键业务评价指标

通过上述分析, 最终形成完整的广告业务评价指标体系, 如下表2:

三、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 探讨了报业广告业务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平衡计分法 (BSC) 及关键绩效指标 (KPI) 原理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但实际上报业广告业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制度及程序问题, 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的思想, 它需要报业企业自上而下的强化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才能配合现有经营体系, 逐步建立起新的盈利模式和完整的价值链。通过报业广告业务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实施, 可以促进报业企业搭建起更合理的业务结构, 从而更好的应对全媒体时代的冲击,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孙宗虎, 李艳.岗位绩效目标与考核实务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业务指标 篇6

1 内河港口供应链

我国把除沿海港口以外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内建造的港口称为内河港口。内河港口供应链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整合港口上下游资源、升级内河运输体系的规模,使各个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所形成的可快速重构的动态虚拟合作组织。

通常情况下,一条内河港口供应链上所涉及的对象成员众多,上游有货主,中间有承运商、班轮公司、港口企业和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下游有收货人或加工企业等。此外,中间环节还包括仓储、货代、报关、配送以及提供金融、保险、信息、监管服务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因此,内河港口供应链具有业务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地域战线宽的特点。

2 内河港口供应链现状

2. 1 港口资源的利用率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 》 发布,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此后,各地政府纷纷牵头加大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主要用于扩大港区作业面积、增建多功能泊位、开挖高等级航道以及延伸可利用岸线等方面。然而各个内河港口资源的利用率差距越来越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吞吐量与设施不匹配现象越来越明显。以宜宾港至诚作业区为例,2010年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50万标箱,滚装10万辆,但从数据看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是8055标箱,2014年才突破10万标箱。又由于港口布局规划与供应链上下游业务目标缺乏衔接,港口竞合意识薄弱分工不合理,造成另一类港口某些功能不足的现象也很严重。 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3年现有的14618个内河港口泊位中, 约有20% 的泊位仍然停留在利用自然岸坡靠人力装卸的层面,致使内河航运的整体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2. 2 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内河港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上下游节点企业的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仍然奉行的是独享资源的决策模式,要么整而不合要么过于追求做大资产规模而忽视了做强运营效率,这就容易造成信息滞后、效率下降、设备闲置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效益。据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公司中外运长航集团的官网公布,其已经连续6年发生亏损,尤其是2013年超百亿巨亏。

2. 3 内河港口公共供应链网络体系不完善

不少地方政府保持了较长一段时期重陆轻水的思想,使得内河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较少也较晚,导致内陆地区水路运输发展的速度明显低于铁路和公路运输,致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与集成意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很难让每个成员企业从供应链整体的服务角度进行决策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个公共供应链的网络; 而且内河港口中特别是上游港口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下游港口。比如与下游的重庆港、武汉港等相比,目前宜宾港、泸州港发展规模总体偏低,服务能力还很弱。

2. 4 不注重港口相关人才的联合培养

内河水运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尤其是中上游的关联企业,普遍具有专业人才的匮乏、技术落后以及管理观念欠缺等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港航运输、仓储装卸以及物流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的认识层面,其实在供应链的协同整合、多式联运、路线规划、最佳配载、高效调度等方面都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才能发挥其整体优势。

3 内河港口供应链的业务流程

3. 1 业务流程

笔者通过对宜宾港、重庆港和万州港的调研,发现内河港口经营的主要业务涉及现代物流、保税仓储、金融商贸、航运服务方面,从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有集装箱运输,大件运输、滚装运输、散货建筑物资运输、煤矿油及其制品运输、杂货粮油及冷链物资的运输、还包括船舶的修理、制造、装备及客运旅游等业务的兼顾。通常业务流程是由顾客的需求为触发点, 拉动整条供应链的运作,为顾客提供多样和有序的服务。

3. 2 业务流程现状

一批货物要完成水运进出港,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签订合同、信息授权、单证准备和处理数据上传四个方面。首先任何业务合作双方应该签署有效合同,分清楚监督方和履行方; 其次应有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以水运为中心的货物进出港信息系统,各方根据自身的角色申请对应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录入数据和调用信息; 然后是保证畅通、高效、绿色的进出口环节的必备单证处理。

3. 2. 1 进港流程

进港流程是指货物从船舶运输到港,到通过汽运或铁运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进港事务流包括租船订舱 - 投保报关检验清关 - 卸船放行 - 仓储配送,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卸船前、卸船、卸船后。

卸船前船代在到港之前将船舶基本信息及船上所装的货物信息告知港口; 船代确认船舶动态,港口业务部门根据预报信息、港口泊位实际使用情况和仓库货物实际堆存情况预安排泊位、货物堆存地点等; 调度部根据货物情况安排机械工人等做好准备; 船代及时反馈信息,实时调度和减载,避免压港。 报检通过后联系港务局为船舶卸货,应有三方责任人进行货物交接; 卸货后,仓库员需填写卸货理货单并检查记录; 由船舶指导员填写段结表、轮装卸作业报告和其它单证,以供计费组最后来计算港口费用。卸船后是准备通关汽运,货代在船舶到港14天内完成报关和缴纳关税工作,等待海关放行后安排车辆转运出港。

3. 2. 2 出港流程

出港流程是指货物经由汽运或铁运到港口装箱装船,最后由水运至目的地的过程。出港事务流包括运输仓储 - 租船订舱 - 投保检验 - 报关装船 - 清关航运,也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装船前、装船、装船后。

装船前由货主选择船代订舱,并准备通关文件到海关进行出口报关,根据货主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配船装箱,由货主填写装货凭单、装船清单; 待海关放行后,将装货箱运抵港口作业区。船舶到港后,由仓库员根据装船清单清点货物准备装船; 调度部门根据装船清单派出工人和机械; 船舶指导员指导现场作业安排装船顺序; 船代进行提单制作,并转交箱管部门; 船舶装货作业完成后,船舶指导员、理货员和船方三方签认后,船舶指导员指导大船离港。装船后由船代通知卸港代理,领取提单做好接货准备。

4 影响内河港口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因素

4. 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内河港口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的影响作用。供应链的业务流程的畅通高效离不开成员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推动,更离不开业务操作人员的切实劳作。按照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每个成员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管理方式都应该为适应供应链整体策略而发生改变,要让各自的短期利益、独立目标与供应链的长期利益、整体目标相吻合。各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物流企业之间的互动来搭建自己掌控和服务的公共供应链系统,依托上下游信息网络环境,来满足运输市场对内河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以形成柔性港口,促成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的无缝连接。

4. 2 客观因素

一方面是因为货物本身的特征影响业务流程,例如干散货运输与集装箱运输在仓储、装卸和运输业务时所选取的工具和操作的步骤都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是因为设施设备客观条件影响业务流程,各项工序的机械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业务流程的效率。

5 构建内河港口供应链业务流程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上述内河港口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各环节,将各工序的影响因素细化分析找出对应的指标类型,并设置能够量化指标的衡量参数。如图1所示:

区位条件涉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内河港口依附于城市经济的推动又能促进经济腹地的发展,而通航条件、水域环境决定着港口的位置进而影响供应链的效率。 通常,腹地的经济性质决定港口的发展目标是综合港还是专业港,不同的地区行政级别享有不同的政策条件,省会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大力度的国家投资和多项目的政策扶持。港阔水深、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及政策优待的港口有利于构建高效畅通的业务流程。

联运发展水平是影响内河供应链业务流程的主要因素, 而公铁、铁水联运又由交通运输的基础条件决定。内河航运的主要弊端便是不能实行门到门运输,内河航运可以是港到港、场到场等模式,但都需要使用汽车或者铁路运输转运到最终需求地。因此,良好的联运水平能提升内河供应链的协作性,拥有大规模运输量的港口适合构建高水平的业务流程。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定量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可通过进出口货物总额反映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规模。港口的供应链设施越完善、业务流程越便捷,就更易拉动大规模的对外贸易需求量; 反之该地区进出口总额越大,对构建高效的内河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需求就越强烈。

根据国际惯例测算,一个集装箱码头所产生的价值,仅8% 留在码头和船公司本身,剩下的92% 都体现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工农商业是内河港口供应链服务的主体对象,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内河港口的吞吐量,决定着构建内河港口供应链的设施设备以及业务流程。其衡量参数可通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总额”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产生。

地区经济总体水平作为核算一个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核心指标,地区GDP能综合的反应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进一步对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核算和预测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良好的社会再生产条件是构建内河港口供应链的基础性条件。

港口经济活力是指港口发展过程中的活力和潜力,目前内河港口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经济活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成长的能力、引进资本和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等方面。参数“港口货物吞吐量”可反映港口的生产能力; “港口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是末期港口生产总值与基期港口生产总值的比较,它能反映一定时期港口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作为港口经济是否具有潜力的基本指标。

供应链协作能力是指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通常是指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议关系,以保证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或效益。最为基础的就是合作的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是由企业战略一致、 文化兼容以及高层赞同态度共同决定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互惠互利,提升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顺畅性。参数“供应链信息化程度”是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实时数据上传和信息共享,实现无纸化供应链流程。信息化水平高、战略一致有利于提升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敏捷性。

内河航运发展水平作为影响业务流程的直接指标,通过参数“内河航运景气指数”反映内河航运市场状况。具体测算方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河航运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建立定期调查联系制度,每季度中后期开始调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定性问题通过定量方法计算,得出航运市场景气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值,从而反映我国内河航运业的晴雨,为供应链企业构建业务流程提供依据。

6 结论

业务指标 篇7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 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以下简称《内控规范》) , 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把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内外监督等业务纳入统一的管控体系之中, 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就财政监督工作来讲, 科学有效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提升财政监督工作的绩效、推进建立嵌入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有极大推动作用。本文从财政监督视角, 结合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相关内容, 基于《内控规范》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四原则, 构建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体系, 尝试将评价指标由“定性 (是/否) ”向“定量”转化,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旨在为评价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提供直观的定量依据。

二、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的选取

根据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及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际, 按照《内控规范》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四原则的要求, 运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DelphiMethod) , 对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监督机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选取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如下 (指标均为比率, 量纲统一) :

(一) 控制环境方面

机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 (%) ; 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并熟知程度 (%) ;岗位设置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程度 (%) ;财政管理业务培训等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 。

(二) 风险评估方面

业务工作目标明确程度 (%) ; 各类风险因素识别程度 (%) ; 风险应对措施完备程度 (%) ; 风险应对措施有效性 (%) 。

(三) 控制措施方面

财政管理业务工作运行规程的遵循度 (%) ;不相容职务分离执行度 (%) ;重要岗位定期轮换执行度 (%) ;预算资金分配等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执行度 (%) ;建立适当的内部授权和督导程序执行度 (%) 。

(四) 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定重大事项报告和通报制度的建立并有效执行 (%) ;与财政部门内外机构充分沟通 (%) ;财政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利用率 (%) 。

(五) 监督检查方面

建立并执行财政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机制 (%)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及时性 (%) 。

三、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确定各项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相对重要程度,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 (The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确定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一) 构建层次结构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首先把目标决策问题层次化, 所谓层次化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把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并按各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关联程度分组, 形成一个不相交的层次。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 建立层次结构的量化指标体系如下表1:

(二) 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 是计算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首先把目标决策问题层次化, 所谓层次化就表1层次结构重要依据。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同一层两两因素与上一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 它直接影响决策的效果。判断矩阵的元素aij用Saaty的1—9标度方法进行量化。构建出两两判断矩阵A= (aij) m×x, 且aij>0, 进而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大小。标度及含义如表2所示。

(三)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 计算判断矩阵各行元素乘积: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2. 按行开n次方根:

3. 将wi归一化处理:即为近似特征微量, 也即各因素对目标决策的权重。

4. 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作为最大近似特征根。

5. 一致性检验 :衡量一个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 , 选用矩阵一致性的指标值IC,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IR (RandomIndex) , 其值如表3。定义RC=IC/I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当RC<0.1时, 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特别的 , 当IC=0时,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 AHP方法求解结果有效;RC≥0.1若, 则判断矩阵具有非满意一致性, 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或舍弃不用。

(四) 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权重的确定

构造目标层-准则层判断矩阵, 准则层-措施层判断矩阵, 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1. 目标层-准则层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 如表4:

, 因此CR=0.08441<0.1, 目标层-准则层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2. 准则层-措施层C1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如表5:

, 因此CR=0.07886<0.1, 准则层-措施层C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3. 准则层-措施层C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如表6:

, 因此准则CR=0.0643<0.1, 层-措施层C2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4. 准则层-措施层C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如表7:

, 因此CR=0.0509<0.1准则层-措施层C3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5. 准则层-措施层C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如表8:

, 因此CR=0.02129<0.1准则层-措施层C4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6. 准则层-措施层C5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层次排序, 如表9:

, 准则层-措施层C5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7. 计算各层次因素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 并进行排序, 得到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

表10中, ωij为措施层某个指标因素在总体目标中的权重, 其中Ci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n为准则层因素个数, n=5, 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Ci为措施层Ci对准则层的权重;n为准则层因素个数, n=5;m为某准则支配的措施层因素, 与准则C1、C2、C3、C4、C5对应的措施层因素数量分别是5、4、5、3、2。

四、结论

由层次分析法 (AHP) 可以得出C11 (机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C15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 ) 指标、C31 (财政管理业务工作运行规程的遵循度) 、C21 (业务工作目标明确程度) 是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指标, 分别在量化指标体系中占0.1440、0.1102、0.0967、0.0944的权重;排在其后的措施指标为C51 (建立并执行财政管理业务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机制) 、C52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及时性) , 权重均为0.0877, 这表明在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中, 检查监督机制的建立并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及时性等监督检查类指标越来越重要。囿于篇幅所限, 本文未将“对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评价并适时调整”、“内部审核核对制度的执行度”等反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指标列入研究范围, 而将这些指标应用到内控制度评价中, 则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的实际质量与水平。

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以及嵌入式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发展以及财政部门内控机制不断完善, 层次评价法与内控评价机制的融合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持续精进, 才能与时俱进, 保持其有效性。

摘要:文章以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量化为切入点, 通过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取得基础数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各层次目标进行评分, 确立了最终的权重系数, 从而为评价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提供直观的定量依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财政监督

参考文献

[1]贺邦靖.中国财政监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3]茆晓颖, 孙文基.我国财政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 2010 (2) .

业务指标 篇8

各项业务指标不断向好

今年1~6月份, 江苏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02.53亿元,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75.12亿元, 同比增长8.7%, 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总电信业务收入的72%;电信业增加值完成238.13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幅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和增加值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二位。

在用户发展方面, 上半年全省新增电话用户391.5万户, 总数达到8813.3万户, 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新增76.2万户, 达1124.6万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新增758.8万户, 达4384.9万户。全省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都居全国第二位。

按照江苏全省2009年末总人口数7724.5万人计算, 上半年全省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4%, 比2010年底提高了5%。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3%;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1%。全省网民数突破3300万人, 网民普及率超过43%。

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1、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量收关系日趋平衡

今年以来, 江苏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 全省一扫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 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迅速回升,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基数较高的基础上, 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表明我省通信业发展持续向好, 实现了在较高水平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另一方面, 今年以来全省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差距渐小, 一是因为今年起我国统一采用2010年不变单价测算电信业务总量, 数据更为客观、准确;二是反映了江苏电信业市场量收日趋平衡, 发展较为健康良性的现状。

2、3G用户成为主要增长点, 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江苏移动电话用户已达6400.2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654万户, 占总移动电话用户数的10.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3G用户为主要增长点, 上半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77.2万户中, 新增3G移动电话用户280.9万户, 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的59%。全省推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发展成效显著, 至6月底, 江苏TD用户达265.28万户, 占全省3G用户数的41%;上半年共新增TD用户107.8万户, 占全省新增3G用户数的38%。以上情况表明江苏作为东部强省, 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用户上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用户都呈现较好增长势头, 截至6月底, 江苏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4384.9万户, 同比增长2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上半年共新增76.2万户, 比去年同期多新增10.3万户, 总数达1124.6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358.4万户, 占总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35%。

3、行业转型成效显著, 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亮点

上半年, 全省电信业实现非话业务收入达189.48亿元, 同比增长16.8%, 比我省总电信业务收入增速高出8.1个百分点;在全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1%, 非话收入已成为我省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支撑, 表明我省电信业不断调结构、促转型, 成效显著并且发展前景良好。

在各项非话业务中,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以及移动增值业务成为主要收入增长点:上半年, 我省共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8.52亿元, 同比增长8%,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固定通信业务收入47%和总电信业务收入13%;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9.81亿元, 同比增长20%,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9%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13.4%;完成移动增值业务88.57亿元, 同比增长8%, 移动增值业务占总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3%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24%。

作为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上半年我省IPTV用户新增56.95万户, 达226.18万户, 手机电视用户达156.98万户。

4、电信市场发展速度, 结构呈现均衡化发展

上半年,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市场占比分别为34%、57%、8%、1%, 收入市场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从同比增长率角度分析,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25%、8.98%、17.81%、19.99%, 增长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18%、-1.96%、7.03%和11.82%, 各公司发展增速日趋均衡。各项数据表明, 3G牌照发放等政府市场调控手段正在显效, 新技术新业务也为运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省电信市场结构正逐步走向平衡。

具体做法和保障措施

科学规划为行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江苏电信业认真做好《江苏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启动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与各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通过努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 更明确提出了“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二是“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被写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后,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书记高度重视, 专门作出批示, 要求加强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提升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这些都为江苏的通信业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增添了强劲动力。

抓服务促规范为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多措并举,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批评告诫违规企业等多种形式, 有效维护了全省电信市场秩序。全省电信业积极加强自律, 加强公司间沟通协调, 努力维护行业发展和谐环境;二是认真做好互联互通工作, 通过建设完善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 加强技术研讨等手段,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互联互通工作水平;三是全省电信业扎实开展“心系用户, 满意消费”行动, 认真做好用户申诉受理工作, 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深入推进共建共享为集约化发展提供样板

上半年, 江苏电信业认真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规范与自律并重, 有效维护通信建设市场秩序;二是全行业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开展共建共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培训;三是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光纤到户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为全省推进光纤到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四是深入基层调研, 不断探索地铁共建、小区共进等共建共享新模式, 取得了积极成效, 确保全省通信行业走上转型发展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下一篇:形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