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响因子

2024-10-12

期刊影响因子(精选7篇)

期刊影响因子 篇1

1 前言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是科技期刊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因此关于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成为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学术期刊评价可以衡量科研机构和学者的贡献, 能够为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指导图书馆正确订购期刊, 方便科研人员获取资料。

管理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价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研究对象。Franke等人根据ISI从1977年到1987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引文报告》, 统计了l7种战略管理科学期刊每年的当前文献影响 (Current article impact) 、累积期刊影响 (Cumulative journal influence) , 计算出它们的排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为了完善其基金项目成果评估, 开展了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工作。采用了以专家咨询调查的定性方法为主, 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为辅的过程遴选出了管理科学的重要期刊[2]。

随着国内几个大型文献数据库的开发成熟, 各自推出了学术期刊的引证指标, 当然也包括管理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各数据库推出的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进行对比, 以期发现各数据库推出的期刊引证指标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优缺点。

2 期刊评价方法

对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专家调查法、引文分析法。

专家调查法作为一种主观研究方法, 不可避免地会受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如调查对象会给曾发表过他们文章的出版物以更多的正面评价, 并且将期刊的高质量归因于更低的论文接受率, 某些调查对象只熟悉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期刊。显然, 专家调查方法中的个人认知偏差无法用调查设计来克服。因此, 这种方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比较少使用了。

自从美国情报学家Garfield Eugene (尤金·加菲尔德) 利用引文索引方法创建一系列引文索引工具以来, 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分级定量化研究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ISI期刊引证报告 (JCR) 的推出, 期刊评价方法有了重要的改进, 在评价内容上转向以期刊学术质量为主。由于学术质量的难于量化评价,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评价科技期刊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引文分析方法比专家调查方法更加客观, 因此, 引文分析方法成为当前评价学术期刊的主流方法。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这一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是E.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 是对一篇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 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 (相对数量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影响因子 (ΙF) =2

期刊被引频次 (Cited Number of Journal) 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 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 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绝对数量指标) 。

3 国内5种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

随着国际性大型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全文文献数据库的推出, 比较和评价国家、研究机构、团体以及个人宏观与微观研究绩效等, 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随着大型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积累成熟, 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量化评价指标统计开始兴盛起来,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早研制并发布了JCR, 使其迅速成为权威性的世界期刊评价工具。

而国际性的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对分析中国科学研究状况缺乏普遍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部分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始推出自己的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由于JCR收录中国的科学期刊量少, 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数以万计的中文期刊的引文指标, 国内各大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开始推出自己的反映国内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 始建于1989年, 1990年首次对1 227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7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正式对外发布了统计分析结果;1994年开始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工作, 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1997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设立了多项期刊评价指标, 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 除了期刊基本引证指标外, 有独创性开展了一些期刊特性指标, 如扩散因子、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和引用刊数。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 但收录期刊较少, 2004年收录10种管理科学期刊[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 始建于1989年,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期刊600多种, 扩展库期刊300多种。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期刊引证指标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中, 2005年开始单独印刷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 主要指标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基本相同。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 但收录期刊较少, 2004年核心库23种管理科学期刊[4]。

1989年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原中国科学院西南信息中心) 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QVIP) , 收录期刊2 000余种。2000年正式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引文版) , 收录了1990年至今公开出版的科技类期刊5 000多种, 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 500余种。2005年1月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增加收录文、史、哲、法等学科分类的文章、期刊, 形成社会科学专辑, 目前收录中文期刊 12 000 余种, 2004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 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引证报告可以通过网络版浏览。期刊评价报告分为即年指标评价和期刊综合统计两部分。没有专门的管理科学期刊分类, 包含在经济管理类目下[5]。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始建于1998年,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1998年来源期刊496种, 1999年来源期刊506种,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来源期刊均为419种, 2004、2005年来源期刊均为461种, 1998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 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引证报告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中, 主要有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和当年被引指数。学科分类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6]。

《中国学术期刊》 (CNKI) 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 始建于1999年, 收录国内6 000余种统计源期刊, 包括国内出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期刊。2002年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试刊版,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 经统计分析后编制的一部综合性跨学科大型科学文献计量年报。除基本的期刊引证指标外, 还开创了一些期刊网络传播指标, 如下载频次、浏览量、访问量, h指数等等。学科分类没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 但几乎所有的管理类重要期刊都有引证指标[7]。5种期刊引证数据库的特性列于表1中。

4 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评价比较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 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从世界范围看, 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单独把“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 从此开始, 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才真正纳入到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轨道中去。1996年对管理科学发展进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 以及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这也意味着管理科学地位为社会与科学技术界承认的标志。

然而, 与其它学科相比, 管理科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反映在期刊上, 管理科学缺少自己独有管理科学专业特点的管理科学期刊群, 我国的管理科学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 由于当时管理科学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建制, 专业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在20多年的发展中管理科学学科地位逐渐确定, 管理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 部分学术期刊慢慢向管理科学专业靠拢, 成为展示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阵地。但由于管理学科交叉的特点, 研究成果分布比较广泛, 与经济学、工学和数学期刊论文相融合在一起。管理学科的专业期刊看上去又不是那么专业。迄今尚未形成在本学科得到共识的核心期刊群, 甚至对于相对重要的期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认识[2]。国内几个重要的文献数据库都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学科范围, 各自选出了自己的多少不一管理学期刊。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6种, CSTPCD管理学类期刊10种, CSCD管理学类期刊22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重要期刊20种。CNKI和CQVIP数据库没有专门的管理学期刊分类。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科期刊, 以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4种 (由于《经济管理》和《未来与发展》部分年份的影响因子缺失, 故略去) 纳入我们比较的范围。

由于每年CSSCI收录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未公布, 我们分为两类排序比较, 一类是CNKI与CSSCI收录期刊2001—2004年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另一类是各数据库2004年影响因子排序比较。表2给出排序结果。

注:表中空白表示该期刊未收录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1) CNKI与CSSCI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看, 24种期刊排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和《管理现代化》。排序完全一致的有4种期刊。

(2) 2004年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也不同, 整体上, CNKI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QVIP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TPCD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CD的期刊影响因子。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CNKI与CQVIP相比较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9种, 分别为《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和《中国软科学》。

为什么同一种管理科学期刊会出现如此的反差,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公式找到原因。决定期刊影响因子的最主要因素是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其次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而决定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和期刊种类的多少。而管理科学发表研究成果涉及的期刊范围是相当大的,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在1997—1999年批准资助443项面上项目统计, 发表的3 320篇论文分布在901种国内外期刊中, 19%的论文发表在196种大学学报上[8]。而且管理科学文献涉及的学科跨度大, 特别是经济学、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正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 影响了管理科学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这一重要数值, 如2004年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全和期刊种类多的CNKI的普遍大于其它类文献数据库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收录期刊偏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且收录期刊较少的CSCD、CSTPCD期刊影响因子小, 并且期刊排序较无序。

而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看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值, 但由于各期刊有正刊, 还有增刊、专辑、专刊和特刊, 同时期刊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学术动态、书评和领导讲话等等。期刊来源文献量多少也严重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各大文献引证数据库在确定这一数值时, 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我们发现造成《中国行政管理》影响因子排序错位最多的原因在于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这一数值, CNKI和CQVIP两文献数据库在计算2004年该刊影响因子时, 对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这一数值存在较大出入。由于该刊的文献规范性稍差, 对于是否属于学术论文存在分歧, 才造成了总数这一数值的出入。

5 结论

5种文献数据库都有管理科学期刊被收录, 并且都编制了其相应的期刊引证指标。但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却出现了较大差异,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 其次是来源文献收录量的确定。

目前利用5种文献数据库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影响力, 都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CSCD、CSTPCD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过少, 收录学科偏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CSSCI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较多, 但只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三个文献数据库不能体现管理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以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广泛性。近年CQVIP文献数据库在逐渐扩充学科范围, 增加文、史、哲、法等学科, 但其收录的期刊过于宽泛, 非核心期刊过多, 同时期刊引证指标编制开发较晚, 还不够成熟。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都较合适, 但在来源文献收录量上过于宽泛。

单独利用某一年份的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也可能存在问题, 随着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实力的提高, 不断有管理科学期刊扩版增页。由于期刊当年发文量激增, 但被引量不会大幅变化, 会降低当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同时由于国内的期刊引证指标开发较晚, 统计数据的稳定性不够, 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合理的评价应尽可能是取多年影响因子平均排序。

在编制期刊引证指标的过程中, 应开发新的反映期刊影响力指标, 如他引影响因子, 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引影响因子, 要求论文作者大量引用该刊论文, 这失去了期刊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RANKE, RICHARD H, TINNY W EDLUND, FREDERICK OS-TER III.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qualityand article impac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1, 1990, ll (3) :243-253.

[2]陈晓田, 金碧辉, 杨列勋, 等.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4) :70-76.

[3]潘云涛, 马峥.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5年卷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R].北京, 2005.

[5]维普资讯.维普期刊评价[EB/OL].http://www.cqvip.com/qikan-pj/qkpj.asp.

[6]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CSSCI来源期刊 (2006-2007) 学科分类[EB/OL].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SSCI-lyqk2006.htm.

[7]万锦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2002、2003、2004、2005、2006年版) [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2002、2003、2004、2005、2006.

[8]李若筠, 杨列勋.管理科学基金项目论文产出的定量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6 (4) :18-22.

期刊影响因子 篇2

Nature Science Nature Material Nature Nanotechnology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Nature Physic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Biomaterials Small 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MRS Bulletin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dvances in Cataly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arbon Crystal Growth & Design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Inorganic Chemistry Langmuir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Acta Materiali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自然

31.434 科学

28.103 自然(材料)

23.132 自然(纳米技术)

20.571 材料科学进展

18.132 自然(物理)

16.821 聚合物科学进展

16.819 表面科学报告

12.808 材料科学与工程报告

12.619 应用化学国际版

10.879 纳米快报

10.371 先进材料

8.191 美国化学会志

8.091 材料研究评论

7.947 物理评论快报

7.180 先进功能材料

6.808 聚合物科学发展

6.802 生物材料

6.646 微观?

6.525 表面科学进展

5.429 化学通信

5.34 材料研究学会(美国)公

5.290

材料化学

5.046 先进催化

4.812 材料化学杂志

4.646 碳

4.373 晶体生长与设计

4.215 电化学通讯

4.194 物理化学杂志,B辑:材

料、表面、界面与生物物4.189 理

有机化学

4.147 朗缪尔

4.097 物理化学

4.064 塑性国际杂志

3.875 材料学报

3.729 应用物理快报

3.726 电源技术

3.477 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

杂志

3.467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 Materials Science Scripta Materialia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Biometals Ultramicroscop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ent Nanoscience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Solid State Ionics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CORROSION SC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3.462 3.446 3.212 2.992

固态和材料科学的动态 2.976

2.887 材料快报

2.871 物理化学杂志,A辑

2.801 生物金属

2.629 超显微术

2.555 多孔和类孔材料

2.533 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

2.437 当代纳米科学

2.437 电化学界

2.425 固体离子

2.413 IEEE量子电子学杂志

2.374 材料力学

2.299 纳米颗粒研究

2.293 腐蚀科学

2.201 应用物理杂志

生物材料科学—聚合物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Polymer Edition 2.158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2.154 IEEE 纳米学报 Progress in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晶体生长和材料表征进

2.129 Materials 展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物理杂志D——应用物理 2.10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101 美国陶瓷学会杂志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92 金刚石及相关材料 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2.063 化学和工程资料杂志 Intermetallics 2.034 金属间化合物 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 State Letters 2.001 固体电化学快报 Synthetic Metals 1.962 合成金属

复合材料 A应用科学与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1.951

制备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929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1 固体化学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物理学学报:凝聚态物质1.9

生物活性与兼容性聚合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 1.896

物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894 传热与传质

应用物理A-材料科学和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1.884

进展

Thin Solid Films 1.884 固体薄膜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860 表面与涂层技术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Biomimetic and 材料科学与工程C—仿生1.812

国际材料评论

纳米技术 应用结晶学 Supramolecular Systems 与超分子系统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812 材料研究公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809 固体与结构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材料科学和工程A—结构

1.806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 材料的性能、组织与加工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1.799 材料化学与物理 Powder Technology 1.766 粉末技术 Materials Letters 1.748 材料快报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743 材料研究杂志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1.743 智能材料与结构 Solid State Sciences 1.742 固体科学 Polymer Testing 1.736 聚合物测试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1.731 纳米研究快报 Surface Science 1.731 表面科学 Optical Materials 1.714 光学材料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1.683 热科学 Thermochimica Acta 1.659 热化学学报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1.635 生物材料应用杂志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1.63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1.597 固体电化学杂志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1.58 欧洲陶瓷学会杂志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Solid State 材料科学与工程B—先进

1.577 Materials for Advanced Tech 技术用固体材料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576 应用表面科学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1.568 欧洲物理杂志 B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1.557 固体物理通信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1.556 疲劳国际杂志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1.549 计算材料科学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549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Philosophical Magazine Letters 哲学杂志(包括材料)1.548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1.526 当代应用物理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1.51 合金和化合物杂志 Wear 1.509 磨损

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1.508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1.506 先进工程材料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1.501 核材料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应用陶瓷技术 1.488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1.483 化学气相沉积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1.481 复合材料B工程 Composite Structures 1.454 复合材料结构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1.449 非晶固体杂志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B 真空科学与技术杂志B 1.445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34 半导体科学与技术

溶胶凝胶科学与技术杂

1.43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1.426 焊接科学与技术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Physical 冶金与材料会刊A——物

1.389 Metallurgy and Material 理冶金和材料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建

1.388 Engineering 模与模拟

哲学杂志A凝聚态物质Philosophical Magazine A-Physics of Condensed Matter

结构缺陷和机械性能物1.384 Structure Defect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384 哲学杂志 Ceramics International 1.369 国际陶瓷 Oxidation of Metals 1.359 材料氧化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1.334 现代物理快报A 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1.312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 1.293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283 磁学与磁性材料杂志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1.283 电子材料杂志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1.272 表面与界面分析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1.267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计算与理论纳米科学 1.256 IEEE TRANSACTIONS ON ADVANCED PACKAGING 1.253 IEEE高级封装会刊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1.225 材料表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耐火金属和硬质材料国

1.221 Materials 际杂志 Physica Status solidi A-Applied Research 固态物理A——应用研究 1.205 PHASE TRANSITIONS 1.201 相变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2 热喷涂技术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1.184 纳米工程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181 材料科学杂志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VACUUM 真空科学与技术A真空

1.173 Surfaces and Films 表面和薄膜 PHYSICA STATUS SOLIDI B-BASIC RESEARCH 固态物理B—基础研究 1.166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半导体加工的材料科学 1.15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147 断裂学报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143 材料加工技术杂志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1.139 国际金属及材料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1.129 IEEE磁学会刊 Vacuum 1.114 真空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1.111 应用电化学 Materials & Design 1.107 材料与设计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1.103 固体物理与化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 1.103 实验纳米科学 POLYMER COMPOSITES 1.054 聚合物复合材料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杂志—电子材

1.054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034 复合材料杂志 Journal of the Ceramic Society of Japan 1.023 日本陶瓷学会杂志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0.99 电子陶瓷杂志 ADVANCES IN POLYMER TECHNOLOGY 0.979 聚合物技术发展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IEEE元件及封装技术会

0.968 PACKAGING TECHNOLOGIES 刊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0.959 多孔材料 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0.957 IEEE半导体制造会刊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0.947 结构与建筑材料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工程材料与技术杂志—and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0.938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0.934 STRUCTURES 与断裂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IEEE应用超导性会刊 0.919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ACI STRUCTURAL JOURNAL 0.895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894 材料科学与技术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0.892 材料与结构 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0.891 先进材料科学评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0.889 热物理学国际杂志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粘着科学与技术杂志 0.869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0.869 材料科学与技术杂志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0.86 高性能聚合物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0.858 材料科学公告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0.857 先进材料结构和力学 PHYSICA B 0.822 物理B

欧洲物理杂志—应用物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APPLIED PHYSICS 0.822

CORROSION 0.821 腐蚀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0.819 材料研究杂志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0.808 无损检测杂志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冶金和材料会刊B—制备

0.798 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冶金和材料制备科学 Materials Transactions 0.753 材料会刊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74 航空科学技术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0.723 金属学杂志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 0.716 先进粉末技术 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 0.712 应用复合材料 Advances in Applied Ceramics 0.708 先进应用陶瓷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0.706 材料与制造工艺 Composite Interfaces 0.69 复合材料界面 JOURNAL OF ADHESION 0.685 粘着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理论物理国际杂志 0.675 JOURNAL OF NEW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电化学系统新材料杂志 0.67 SYSTEMS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 0.647 热物理与热传递 Materials and Corrosion-Werkstoffe Und Korrosion 0.639 材料与腐蚀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0.630 无损检测研究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杂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MATERIALS DESIGN 0.605

增强塑料和复合材料杂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0.573

美国混凝土学会材料杂ACI MATERIALS JOURNAL 0.568

SEMICONDUCTORS 0.565 半导体 FERROELECTRICS 0.562 铁电材料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0.558 现代物理国际杂志B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0.54 材料研究创新 GLASS TECHNOLOGY-PART A 0.529 玻璃技术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0.526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新型金刚石和前沿碳技

0.50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 0.495 ATOMIZATION AND SPRAYS 0.494 雾化和喷涂 SYNTHESE 0.477 合成 HIGH TEMPERATURE 0.469 高温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0.457 相平衡与扩散 INORGANIC MATERIALS 0.455 无机材料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0.453 复合材料力学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0.446 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GLASSES 0.429 玻璃物理与化学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

0.424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科学版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0.404 先进复合材料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0.403 材料工程与性能杂志 Solid State Technology 0.400 固体物理技术 FERROELECTRICS LETTERS SECTION 0.375 铁电材料快报 JOURNAL OF POLYMER MATERIALS 0.373 聚合物材料杂志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0.37 无机材料杂志 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GLASTECHNISCHE

0.365 玻璃科学与技术

BERICHTE

聚合物与聚合物复合材POLYMERS & POLYMER COMPOSITES 0.355

Surface Engineering 0.354 表面工程 NEW DIAMOND AND FRONTIER CARBON TECHNOLOGY RARE METALS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 PROCESSES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MATERIALS AT HIGH TEMPERATURES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

0.347 稀有金属

0.34 高温材料加工

0.324 测试及评价杂志

0.324 美国陶瓷学会公告

0.323 高温材料

0.315 混凝土研究杂志

0.309 表面评论与快报

0.294 陶瓷处理研究

日本机械工程学会国际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A-SOLID

杂志系列A-固体力学与0.291 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

材料工程

MATERIALS TECHNOLOGY 0.288 材料技术 ADVANCED COMPOSITES LETTERS 0.27 先进复合材料快报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0.268 高温材料和加工 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 0.242 集成铁电材料 MATERIALS SCIENCE 0.226 材料科学 MATERIALS EVALUATION 0.21 材料评价 POWDER METALLURGY AND METAL CERAMICS 0.201 粉末冶金及金属陶瓷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0.162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 PRODUCT 材料与生产技术国际杂

0.157 TECHNOLOGY 志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0.157 金属科学及热处理 JOURNAL OF ADVANCED MATERIALS 0.14 先进材料杂志 ADVANCED MATERIALS & PROCESSES 0.129 先进材料及工艺 MATERIALS WORLD 0.122 材料世界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0.098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影响因子 篇3

【关键词】面板数据;分层因子分析;动态综合评价

【作者单位】刘岩,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研究项目“学术期刊综合发展评价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154)。

多指标面板数据是对若干个个体的多个指标变量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观测而得到的数据。数据具有时间、空间及指标变量三个维度。从横截面上看,数据由若干个样本的不同指标在同一时间的截面数据构成,而从纵向上看,数据由单个样本各个指标在不同时刻的观测时间序列构成[1]。

期刊综合评价的指标众多,单个指标分析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以体育类核心期刊为例,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展动态,卢石[2]等研究者主要对21种体育类期刊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从单个指标的角度进行了横向的比较,但没有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者庄亮[3]对体育类核心期刊的8项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主要利用单个指标评价法对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但没有综合考虑各指标的信息就对期刊进行了综合排名。截面数据的综合评价能够对期刊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然而,一段时间内的动态综合评价更能体现期刊的发展态势[4]。因此,本文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分层因子分析法,建立计量模型来量化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多指标面板数据分层因子分析法在期刊动态综合评价中的分析过程,并应用此方法对体育类的16种核心期刊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体育类核心期刊7年来的动态发展态势,以期为体育类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对期刊进行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评价,而且信息量损失较少,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指标面板数据分层因子分析方法

1. 数据的结构

令xij(t)表示第i(i =1,…, n)个个体的第 j( j =1,…, p)个指标在时刻t (t =1,…,T )的观测,则多指标面板数据的结构如表1所示。

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面板数据主要包含了多个个体各个指标在不同时刻的纵向观测,为了考量纵向数据的信息,将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对各个指标不同时刻的所有观测数据进行拉直来计算此指标的均值和方差,以第 j个指标为例,第 j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和,则标准化的数据为

(1)

3. 分层因子分析模型

(1)横截面数据的因子分析

首先,本文将对每个时间截面上的多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令 Z(t)=(Z1(t),…,Zp(t))T(t=1,…,T)是可观测的随机向量,均值和方差分别为E(Z(t))=μ(t),D(Z(t))=Σ(t)。且设F(t)=(F1(t),…,Fm(t)(t))T(m(t )< p)是不可观测的公因子,满足E(F(t))=0, D(F(t))=Im(t),又设误差项ε(t)=(ε1(t),…,εp(t))T与公因子F(t)互不相关,且满足E(ε(t))=0,D(ε(t))=D(t)对角阵。则正交因子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Z(t)=μ(t)+A(t)F(t)+ε(t)(t =1,…,T )(2)

在各个时间截面利用方差最大旋转法选择公因子的个数m (t),使得m (t)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以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造各个截面的样本综合评价函数f (t)=u1(t)F1(t)+…+um(t)Fm(t)(t)(t =1,…,T )。其中,F1(t),…,Fm(t)(t)为第t个时间截面的m (t)个底层公因子得分,u1(t),…,um(t)(t)为第t个时间截面公因子得分F1(t),…,Fm(t)(t)的方差贡献率。因此,同一截面的所有样本的综合评价值构成该截面的评价向量f (t)=( f1(t),…, fn(t))T。

(2)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

将所有个体各个截面的评价向量构成综合评价矩阵

此矩阵可以看成是纵向的面板数据。因此,我们可以将综合评价矩阵看成是T个变量的n次观测矩阵。我们对综合评价矩阵进行检验后做顶层因子分析,可获得纵向面板数据的公因子个数m,使得m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利用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造纵向的综合因子得分g=v1G1+…vmGm。其中,G1,…,Gm是面板数据的顶层公因子得分,v1,…,vm是对应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纵向面板数据的综合评价向量g1,…, gn,对其进行排序,进而获得样本的纵向综合排名。

分层因子分析模型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法,利用横截面数据和纵向面板数据的综合信息获得样本的综合评价。分层因子分析模型的优势是不仅利用了横截面数据的信息,而且考虑了数据的纵向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可信度。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文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5]提供的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提供的2007—2013年的期刊評价指标,选取能够较好体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8项指标进行分析,分别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和基金论文比。数据分析主要通过统计软件R实现。

nlc202309091408

2.结果分析

(1)横截面数据因子分析结果

首先,本文利用公式(1)将2007—2013年8个指标的面板数据标准化。其次,利用横截面数据的因子分析法,分析2007—2013年各年度的8个期刊评价指标数据,获得每个年度的综合因子得分,并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结果见表2。 由于2009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未统计《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的指标信息,故此数据暂缺。

表2 2007—2013年横截面数据的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序

序号期刊名称因子得分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得分1.2641.0520.7591.2390.8931.1681.206

排序1221211

2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035-0.1990.052-0.1590.029-0.022-0.056

排序61089978

3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162-0.336-0.332-0.286-0.323-0.383-0.464

排序11121111121314

4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429-0.604-0.790-0.633-0.732-0.426-0.395

排序13131515151413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5330.3530.3590.2220.0900.3660.039

排序3565746

6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653-0.776-0.711-0.626-0.633-0.507-0.312

排序15151314141512

7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545-0.656--0.356-0.196-0.338-0.496

排序1414-12111215

8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108-0.227-0.183-0.043-0.071-0.263-0.288

排序1011108101110

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5190.4380.3830.1960.3110.3330.436

排序4446455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得分-0.042-0.159-0.046-0.1860.0898-0.077-0.250

排序99910899

11体育科学得分0.8901.2090.8150.9671.0240.8500.583

排序2112122

12体育文化导刊得分-0.3020.038-0.472-0.381-0.344-0.1980.552

排序128121313103

13体育学刊得分0.1870.4970.3770.4040.3610.4670.456

排序5353334

14体育与科学得分-0.0160.0640.0780.2520.119-0.050-0.302

排序77746811

15中国体育科技得分-0.0170.2040.4290.1860.3100.0070.036

排序8637567

16山东体育科技得分-1.153-0.896-0.719-0.797-0.927-0.926-0.745

排序16161416161616

从表2中可以看出,7年间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稳定排在前2位的期刊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年间有4年居于首位,3年排在第2名,而《体育科学》仅次于前者,有3年居于首位, 4年排在第2名,这说明以上两种期刊的期刊质量较好,并且学术影响力较高,7年间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体育学刊》2007年、2009年排在第5名,2010—2012年一直稳定排在第3名,2013年排在第4名,说明《体育学刊》从2010年开始,期刊影响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009年3年间一直排在第4名,2010年排在第6名,2012—2013年排在第5名,说明此期刊前3年发展比较稳定,后4年在原有的基础上稍有波动,有下降的趋势,应该引起期刊领导和编辑人员的注意。但整体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在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排在前5名。

7年间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还有《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上海体育学院学报》7年间在3—7名之间徘徊,《中国体育科技》7年间在3—8名之间徘徊,这两种期刊排名整体上呈波动趋势,发展态势不是很稳定,但仍排在前6名。

7年间排在倒数后三名的期刊为《山东体育科技》《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较稳定地排在第16名,《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和《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总体基本排在12—15名之间。

(2)面板数据因子分析结果

为了考查期刊的动态发展态势,本文将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2007—2013年的7个年度评价向量构成综合評价矩阵,利用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3年的综合评价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纵向面板数据的综合因子得分,进而获得纵向的综合排名。同时,笔者将纵向综合评价结果与7年平均影响因子(IF)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

nlc202309091408

表 3 面板数据的纵向综合得分、排名及7年平均IF

序号期刊名称综合得分排名7年平均IF

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918

2成都体育学院学报-0.054810

3广州体育学院学报-0.6091212

4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9571414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0.64352

6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1011515

7首都体育学院学报-0.7591313

8天津体育学院学报-0.376115

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71447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0.12699

11体育科学1.70221

12体育文化导刊-0.3441011

13体育学刊0.75634

14体育与科学-0.00673

15中国体育科技0.20266

16山东体育科技-1.7151616

从表3可以看出,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纵向综合评价结果与7年平均影响因子结果完全相同的有7种期刊,占43.8%。分别为排在第6名的《中国体育科技》,排在第9名的《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排在第12名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排在第13名的《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排在第14名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排在第15名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和排在第16名的《山东体育科技》。《体育科学》期刊纵向综合排在第2名,7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在第1名,这说明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体育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期刊质量相对较高。两种方法排名反差较大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纵向综合排名排在第1名,而7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在第8名,这说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但从7年平均影响因子单个指标来看,仍有上升空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纵向综合排在第11名,而7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在第5名,排名反差也较大。

由表2、表3综合来看,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学术影响力较强的期刊是《体育科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排名不是很稳定的期刊有《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从整体上看,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呈现均衡的发展态势。

本文主要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分层因子分析法对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研究。分层因子分析法的优势是既考虑了数据的横向信息,又考虑了数据的纵向信息,从而获得纵向的综合排名。通过多指标面板数据分层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综合排名,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对某一类期刊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比较,其结果可以为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肖启华,黄硕琳,王慰. 多指標面板数据因子分析的分层模型及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12):86-93.

[2]卢石,杨红英,刘文娟,何峻.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析——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为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6):71-75.

[3]庄亮.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2):143-145.

[4]刘岩.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因子分析的中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综合发展评价研究[J]. 出版广角,2016(1):48-50.

[5]朱强.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期刊影响因子 篇4

科技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科技管理和科技编辑出版界的热点课题之一, 科学、合理的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其中的基础性研究内容。目前的科技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 学术质量水平指标包括引文参数 (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平均引用率、即年指标、平均引文率、普赖斯指数、他引率等) 、稿源特征参数 (基金论文比、国际著者论文数、论文机构分布数等) 以及外延参数 (如被国内、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数等) [1]。这些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期刊被引用的学术影响力和论文的外在特征, 而不是同行专家和期刊编辑对期刊论文本身学术内容质量水平的直接评审指标。不可否认, 影响因子等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或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但由于文献引用动机、行为的复杂性 (包括随机性和人为操控) 、学科差异性, 影响因子作为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也存在某些偏差, 尤其是在目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量化评价方法或模型中均未体现同行专家和期刊编辑对期刊论文内容的直接评审要素, 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缺陷。鉴此, 本文基于体现同行专家审稿和期刊编辑把关的期刊论文质量分值与稿件采用率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 将期刊论文稿件内容质量的直接评审评分和采用率与期刊出版后的影响因子相结合, 提出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并对相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量化评价的基本要素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取决于其发表论文内容本身的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学术规范性, 以及论文发表后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学术影响力的客观表征, 而不是同行专家和期刊编辑对期刊论文本身学术内容质量水平的直接评审指标。按科学共同体中“同行评议”的原则和惯例, 专家审稿对论文发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刊物都十分重视同行评审, 论文稿件能在编辑初审的前提下通常须经过2~3位甚至更多专业对口的同行专家评审, 在创新性、科学性、应用价值等方面给出具体和结论性的评审意见。由于科技期刊论文的内在质量是由同行评审和编辑把关、筛选综合控制的, 期刊发表论文的同行评审分值和稿件采用率集中体现了专家和编辑对稿件质量鉴审及筛选的结果, 理应作为期刊内容本身量化评价的基本要素, 因此, 科技期刊质量全面的量化评价应包括同行专家及期刊编辑的直接评审分值和稿件采用率, 以及表征期刊出版后一定时期内学术影响力的影响因子3个主要参数。由于期刊影响因子已有较统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下主要简述期刊的专家审稿评分和稿件采用率的概念及计算。

2.1 基于同行专家审稿的期刊论文评分

目前, 科技期刊的同行审稿要求和审稿单 (审稿意见书) 已基本做到了规范化或格式化, 评审内容包括论题重要性、创新内容、创新程度、科学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规范性等多方面;在总体质量评价意见方面设置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或“建议尽快发表、可以发表、修改后发表、修改后再审、不宜发表”等评价档次。相关研究文献指出, 为了减小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偏差, 论文评审指标应进行量化, 量化方式宜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2]。以李克特5点制量表为例, 在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指标时, 应设置为创新性很低或没有创新、创新性较低、创新性一般、创新性较高、创新性很高。国外期刊用于同行评议填写的表格已有要求同行评议人对课题的重要性、工作的原创性、方法的可行性、结论的合理性、文章的清楚性和可读性等方面打分的做法[3]。国内一些期刊对稿件的同行评审也已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如矿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在其“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中列出了各审稿项目的分值标准及其权重, 要求专家给稿件打分, 以量化同行专家认可度以及稿件的录用尺度[4]。有文献开发的学术论文审稿意见书V1.0软件可依据相应的评分体系即时获得论文评判分值, 为期刊质量评估等提供直观、可信的依据[5]。基于此, 为使定性的评价意见转化为定量的分值, 同行专家在对稿件具体分项内容作出评判并给出具体审稿意见的前提下, 可以按照“5分制” (或“百分制”, 可相互换算) 打分法对论文稿件质量给出量化的分值。具体分值标度为:优秀 (质量水平很高) 为5分 (或100~90分) , 良好 (质量水平较高) 为4分 (或89~70分) , 一般 (质量水平一般) 为3分 (或69~50分) , 较差 (质量水平较低) 为2分 (或49~30分) , 很差 (质量水平很低) 1~0分 (或29~0分) ;分值与稿件处理意见的大致对应关系为:建议优先发表为5分 (或100~90分) , 建议发表为4分 (或89~70分) , 修改后发表 (学术内容的修改) 为3分 (或69~50分) , 修改后再审为2分 (或49~30分) , 不予发表为1~0分 (或29~0分) 。各档次分值之间根据稿件相对质量或具体比较情况可再细分分值标度, 如4.8分等。对明确不宜发表的可不予评分。为保证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一篇论文的评审分值应根据2~3位 (或更多) 专家评审分值计算平均数。尽管某篇论文稿件的专家评审分值只是对其内在学术质量大致的量化表征, 可能带有主观性而并不绝对准确, 但统计期内某刊物发表的所有论文质量分值的平均分值 (篇均分值) 应该能量化表征这一时期该刊物由同行评审认定的基本学术质量水平。

2.2 基于编辑审稿的期刊稿件采用率

稿件采用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经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以及编辑部依据专家评审意见终审 (决审) 录用发表稿件数量与收稿总量的比例。由于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和期刊质量把关中具有主导作用[6], 因此, 稿件采用率主要由期刊编辑部控制, 体现了期刊编辑对稿件质量和发表价值评审、把关和筛选的整体水平, 也是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稿源情况以及稿件筛选严格程度的综合反映, 因而也是期刊质量水平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量化指标:采用率越高, 说明期刊影响力和吸引稿件的能力较低, 稿源少, 稿件筛选余地较小, 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水平较低;采用率越低, 则说明期刊影响力和吸引稿件的能力较强, 稿源丰富, 稿件筛选余地较大, 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水平较高。按照有关研究文献, 当其小于40%为优, 40%~60%为良, 大于60%则为差[7]。与稿件采用率直接对应的是退稿率。尽管退稿原因复杂, 但最主要是学术质量水平达不到发表要求, 而与本刊报道内容或专业不对口等非质量问题退稿的只占极少数, 且各刊情况大体一样, 并不影响质量评价的可比性, 因此, 退稿的多少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退稿率是筛选论文原稿的结果, 其优点还在于比较容易而直观地得到明确的数据, 为评价科技期刊质量提供佐证。期刊历史、地位、名声、发行范围及专业化程度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稿源, 并集中体现在其退稿率上。从理论上可以认为, 一般情况下退稿率与被引用率、被转载率及期刊质量呈平行趋势, 退稿率越高, 说明稿源丰富, 筛选余地越大, 期刊质量越高, 被引用率、被转载率也越高;反之, 呈下降趋势。退稿率计算方法简便易行, 可以达到准确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效果[8]。

采用率可以为期刊学术质量水平及其相应的审稿尺度提供一个客观而具体的参照指标。虽然期刊稿件采用率与期刊特定的发表容量直接相关, 但编辑部对发表容量的确定及调整, 在考虑专业学科领域相关期刊数量、论文稿件数量 (投稿量) 、发表时滞等因素的同时, 最主要的是要保证论文稿件质量筛选的空间, 其最终仍然是对期刊论文发表质量水平的客观表征。而稿源匮乏或任意扩大发表容量致使采用率很高甚至“来稿照登”的期刊是无法保证其总体学术质量水平的。

3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指数计算模型

期刊论文稿件的同行评审打分体现了论文在专业学科领域的内在基本质量水平, 而基于编辑审稿和期刊发表容量控制的期刊稿件采用率客观地表征了期刊发表论文的严格程度和相对质量水平, 影响因子则体现了期刊出版后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学术影响力, 三者是既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参数。因此, 期刊论文篇均分值、稿件采用率以及影响因子可作为综合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量化指标的3个基本参量。其中, 期刊稿件采用率对少数专家评审分值的主观性偏差还具有一定的客观修正作用, 也就是说, 某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发表的所有论文的内在基本质量及其相对 (比较) 质量和被引用情况的综合计量, 更全面、客观地量化表征了期刊总体质量水平。篇均论文分值和影响因子越高, 则期刊质量水平越高, 篇均论文分值和影响因子与期刊质量指数呈正比;而期刊稿件采用率越低即录用标准越严格, 则期刊质量水平越高, 也就是说稿件采用率与期刊质量指数呈反比。由此可得: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指数=影响因子×论文篇均质量分值/稿件采用率。其中, 论文篇均分值及采用率的统计计算与影响因子的统计计算相对应。例如, 某学科领域的A刊2010年影响因子为1.285, 根据收稿和审稿评分记录以及刊发论文数的资料, 统计计算其在2008—2009年发表的论文专家评审篇均分值为4.16 (采用5分制) , 稿件平均采用率为30.52%, 则A刊的学术质量指数=1.285×4.16/ (30.52%) =17.515;B刊在同期内影响因子为1.536, 评审篇均分值为4.25, 稿件采用率为25.31%, 则B刊的学术质量指数=1.536×4.25/ (25.31%) =25.792;由此可得出2010年评估的B刊质量水平高于A刊的定量比较结果。

由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指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1) 期刊学术质量指数遵循了“学术评价要将同行评议与引文分析相结合”以及“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体现了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水平。

(2) 要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综合指数, 一方面取决于所发表论文的篇均论文质量分值, 即在同行评审的基础上选用高质量分值 (高水平) 的稿件, 另一方面则应严格控制稿件采用率, 即在期刊发表容量一定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 吸引稿源 (包括主动约稿) , 或在稿源一定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期刊发表容量, 以保证对稿件的“优中选优”;同时, 还应采取尽量缩短发表时滞、优化选题和组稿等措施, 以有助于提高期刊影响因子。

(3) 期刊质量指数可用于期刊在一定时期 (时间段) 学术质量水平的定量评估、评比和排序, 也可以为期刊主办单位或编辑部内部考察、掌握其刊物在不同时期内在学术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提供一种量化方法。

4 结语

期刊学术质量指数定量地综合表征了科技期刊内在的学术质量水平和外在的学术影响力, 不同于目前单独用影响因子或主办单位地位、声望表征期刊学术质量或影响力的做法。期刊学术质量指数概念的提出为直接、定量评估或比较期刊的学术质量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弥补了科学计量学的一个空白;在实践上还可促使论文作者、同行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强化学术论文的质量意识与学术交流意识。对如何更全面地考虑学术质量评审的相关因素, 制订科学合理的专家审稿评分标准和计算规则, 合理、优化调控期刊稿件采用率与期刊学术水平和发表容量之间内在关系, 和如何避免同行审稿时人为拔高论文评审分值并保证期刊稿件采用率数据的真实性, 以确保期刊质量指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期刊学术质量指数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以及期刊学术质量指数用于期刊评价、排序结果的认同度等问题, 尚须作进一步探讨或展开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37-353

[2]廖建桥, 文鹏, 胡凌芳.我国学术论文评审标准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 28 (8) :1128-1134

[3]ROBERT A DAY, BARBARA GASTEL.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M].第6版.曾建芬,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288

[4]姚志昌, 邢燕萍.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 (6) :855-859

[5]赵金文, 刘明寿, 范国银, 等.学术论文审稿意见书V1.0软件的研发[J].编辑学报, 2011, 23 (3) :251-253

[6]朱大明.浅论科技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编辑, 2009 (2) :41-4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S]//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0:585

林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 篇5

《四川林业科技》于1979年5月正式创刊,起改版为双月刊,曾经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对象[1],20被列入国际科学文献索引数据库(ISI)世界43家林业期刊(定期)之一[2],被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学院、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德国柏林大学、日本广岛林业杂志等定期收藏。目前,期刊的单位用户达到2480个,分布于16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近3万册。根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版,四川林业科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331,总被引频次1344,在全国38个技术研究类的学科排名第14位,可被引用文献比率0.98。从创刊至今,期刊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价值得到较好体现,发挥了科技成果的载录和传承作用、学术交流的平台作用、林业生产建设的助手作用和人才培养的“圃地”作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传媒,对全省林业的生产实践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推进作用,期刊登载的研究成果,多数可直接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全省林业的科技动态[1]。分析期刊的影响因子动态和林业科技的影响力,探索加强期刊科学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

1资料和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布的数据为基础,统计了~20《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各类计量指标和可被引文献量及被引频次3项指标,包括复合总被引、可被引文献量、可被文献比、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和他引总引比等;比较了20~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和技术影响因子以及在林学期刊中排序动态,借助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数据分析了~2015年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动态,查找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期刊计量指标

科技期刊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术水平和信息容量等[1],通常主要从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进行评价[3]。被引半衰期表示某期刊老化的速度,若被引半衰期长说明老化速度慢[4],文献老化(Obsolescence)是C.R.Gonsnell(1943年)率先提出[5],1958年被引入科学文献领域后,获得广泛认可[6]。复合总被引、被引期刊数以及他引总引比显示了期刊论文受到其它更多期刊的引用,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可被引文献量反映了可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可被引文献比是期刊在指定时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是期刊质量重要标志。基金论文比也是文献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刊物报道的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重大课题,对影响因子提升影响显著[7]。从统计来看,《四川林业科技》年~2015年7a共42期出版的成果,所统计的指标均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的态势,说明期刊这7a间是在进步和发展的,尤其在2015年部分指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见表1)。从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和基金论文比的数据变化来看,反映了论文学术水平、编辑状况以及质量在不断提高。被引半衰期变长反映出期刊老化速度变慢,受欢迎的时间长度逐渐加大。对照20-出版成果统计数据,通过年改版为双月刊,增加了承载量,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吸引更多优秀论文,提高了期刊被引用的频次。因此,通过改版,在确保论文质量前提下增加了载文量,争取优质稿源,吸引国家级、省级基金支持的重大专项投递论文,提高编辑综合素质,是提高期刊水平的重要手段[8]。

2.2期刊影响因子总体水平

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期刊影响力、期刊质量与论文水平是互为因果的[9],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10]。根据年报统计标准要求,复合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被由期刊统计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的引用总次数与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综合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被由期刊类统计涨势,既包括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高级科普型、技术商评型、研究层次综合型科技期刊,也包括引证科技期刊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研究型期刊引用总次数与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为了比较年度的变化趋势,这里采用的均是即年影响因子。从多年的年报数据来看,所收录的林学期刊为70个左右,刊总数复合影响因子0.005~0.318,综合影响因子0.005~0.270,技术研究影响因子0.007~0.252,而均值分别仅为0.063、0.052和0.023,《四川林业科技》这3个影响因子分别为0.047、0.044、0.043。这一方面说明林学期刊的影响力大的期刊不多,本刊处于接近中等影响力水平.也说明了本刊的影响力主要来自技术研究成果。2.3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动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主要来源于引文方面的影响、期刊编辑加工的影响、统计方面的因素和期刊性质4个方面[11],学术期刊质量最为核心的是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期刊作为科学论文的载体,科学论文的质量决定了期刊的学术水平[9]。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汇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定,即年影响因子是统计年发表文献被引用次数占统计年可被引文献量之比,是反映年度期刊论文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从《四川林业科技》即年影响因子排序来看,期刊基本处于学科中间水平,尤其是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学科中等以上水平为了更加清楚的比较年度动态,将排序位次转换为坐标数据,即用1-排序位次数/学科总期刊数表示,0.5为中位线(见图2),高于0.5则说明排序在中等以上水平,反之则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从2009年~2015年的变化来看,《四川林业科技》在林学技术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从后,在期刊、科研院所博士硕士论文或会议论文中的影响似乎略有下降的.趋势。将年~20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数据与影响因子数据合并分析,显示出2001年-2015年《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复合即年影响因子也是围绕多年均值(=0.046)上下波动。以为分界点,在20前是每年1次围绕均值波动,可能是当时投入到林业中的科研项目少,论文产出年度分化较大所致;而从年开始影响因子先上升4年而第5年再次下降(见图3),暗合国家科技项目5年一轮的计划周期,但与国家科技项目5年计划的年度有1~2年的滞后效应。这也说明了林业科研成果的产出周期较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项目执行后期或执行完毕后的一段时期,稳定的、高质量成果产出有助于推高期刊影响因子,如、2015年两个高位点,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和技术研究影响因子分别为0.072、0.072、0.072,0.090、0.085、0.08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绝大多数期刊而言,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11],带有探索的原创论文或试验成果的影响力也是很高的。当然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林业与农业、护理等同属于冷门的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稿源不足和稿件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12~14],这一方面说明林业科技期刊发展处境仍然艰难,影响因素较多,仍然处于波动状态也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编辑部在期刊稳定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实践证明,要提高期刊影响因子,需要充分挖掘行业资源和潜力,打造特色并取得成就,逐渐实现向综合性学术期刊转型升级[15]。论文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要吸引优秀稿源,关注重大基金项目和民生大事,及时组织研究报道提高基金论文比[16~17]。尤其是林业技术研究型的项目来源不稳定,项目实验周期长,如果中间管理环节和政策不配套,容易造成某年度的论文质量不高。但也要防止由于利益驱使,如为进入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大量的无关互引、自引现象,以及由此催生出大规模玩弄评价体系的行为或剽窃黑市,这些功利化倾向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为代价[15],也应尽可能避免。影响因子作为定量评价的指标不是万能的,其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18],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应当重视但不能盲从。

3期刊发展对策

期刊影响因子 篇6

该系列数据库由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 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电子期刊方式正式出版。此次发布会还首次发布了为各省、各部委、各学会、各出版集团专门研制的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析数据库》, 以及专为各编辑部单独开发的《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影响因子是度量期刊学术创新影响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系列数据库的研制出版旨在客观、规范地评估学术期刊对科研创新的作用, 为学术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在全面研究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对学术期刊文献的引证规律基础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次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期刊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公开的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标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析数据库”为期刊出版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等分析评价学术期刊学科与研究层次类型布局、期刊内容特点与质量、各类期刊发展走势等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为各刊提供所发论文的学科分布、出版时滞分布与内容质量分析, 并支持论文作者分析、审稿人工作绩效分析等功能, 有助于编辑部科学地调整办刊方向与出版策略。

方面:一是在监控端, 监控界面上显示出报警系统安装区域的平面图以及每个探测器的安装方位, 然后将灾害分区的概念与探测器融合起来, 探测器处于正常状态时, 其周边区域显示蓝色, 而处于预报警的探测器周边显示橙色, 报警的探测器周边显示红色, 这样在后方的监控界面上就能够直接进行灾情的分区显示, 有利于指挥救援及人员疏散;二是对布置在重点位置的探测器进行改造, 加装小型摄像头, 在报警时, 能够启动摄像头拍摄图片, 回传至监控中心,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处理, 识别出真假火灾, 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误报率。

参考文献

[1] 厉剑, 董文辉, 梅志斌, 等.火灾探测器智能探测算法实现与性能评估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5) :668-671.

[2] 潘刚.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1 (1) :29-30, 38.

[3] 田艳玲, 王凤英.海湾安防 (GST) 消防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2) :92-96.

[4] 胡君健, 谢启源, 袁宏永, 等.复合与智能火灾探测技术展望[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2) :199-201.

[5] GB 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A true system-on-chip solution for 2.4GHz IEEE 802.15.4/ZigBee, 2008.

[7] Maroti M, Kusy B, Simon G, et al.The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C].Proceedings of SenSys'04: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New York, USA: ACM, 2004.

期刊影响因子 篇7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从2002年以来已连续出版7年。2009年起, 该报告更名为《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2009版《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年报》首次提出并计算了两种分别适用于基础研究 (含应用基础研究) 、技术研究 (含工程学研究) 类期刊的影响因子 (两者不具可比性) , 使影响因子更为恰当合理地应用于描述不同研究层次科技期刊在相关研究层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影响, 为科技期刊的计量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

该报告中, 在“建筑科学”的学科分类中, 《消防科学与技术》在“基础研究类”刊源中的影响因子为0.407;在“技术研究类”刊源中的影响因子为0.448。

上一篇:英语语法的学习方法下一篇:网购顾客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