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能力

2024-10-14

提高作文能力(精选12篇)

提高作文能力 篇1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国民的写作水平也在渐渐下降, 因而掀起了国学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深知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只有抓住培养和唤起兴趣这一关键环节, 做好重阅读、深体验、严评改、多鼓励等方方面面工作,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就会水到渠成。快乐作文, 写好作文不再是一个学生的难题。

关键词:快乐作文,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无话可说!”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变得烦恼。那么, 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呢?怎样才能实现快乐作文呢?俗话说,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老师掌握正确的方法, 从培养兴趣入手, 做好细致入微的引导工作, 提高作文能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展阅读, 激发兴趣

很多同学和他们沟通的时候, 他们对写作文很恐惧, 详细了解之后, 我深深地反思, 古人云:“教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他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写得快乐, 先要从兴趣入手。而写作兴趣的培养, 则来源于学生课内外大量的阅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是许多古代文学大师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经验之谈。我国现行语文课文大部分都是名家名篇, 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写作特点都堪称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学生应该多朗读背诵。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有些名言名句读得多记得多了, 就会耳熟能详烂熟于心, 用时就会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文章就会文如泉涌、笔底生风, 美妙的语句就像涓涓细流从笔底流淌出来。作家把这个现象叫有灵感, 殊不知“功夫在诗外”。“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妙”就妙在平时的大量阅读和积累。

写出一篇好文章,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平时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含量, 最好建议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汲取其中新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 这也是写好作文的一种方法。适当引导学生浏览网络, 汲取网络世界浩如烟海的写作素材, 为作文积累原动力, 积累得多了, 写作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二、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没有恐惧的心理, 教师应该适当教授一些技巧, 那就是如何取材?其实很多素材的来源是生活,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 素材就在你身边, 带着一颗明朗的心、发现的眼睛去感悟生活。教师在平时不要忘记多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融入社会, 体验生活, 在社会实践中去汲取写作素养, 积累写作素材。如经常开展郊游、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课堂作文才有了源头活水。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眼有所见, 耳有所听, 心有所感, 真真实实地写下来, 避免口头语, 提倡学生用书面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这样文章显得具有文学性。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避免了材料不新颖, 立意不突出, 所以说选材很重要, 学生的素材大多太俗套, 因为学生的知识和接触面比较窄, 积极鼓励学生多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重视修改, 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习朱光潜《谈作文》这一课后, 我深有体会, 他对中学生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学生写作的几点建议, 其中有一点就是修改, 写文章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三个阶段, 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大家的共同经验。在作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 “文章不厌百回改, 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 重视修改。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进行修改, 然后和同学之间进行修改, 整体把握, 第一遍针对文章的题目和主旨进行修改, 然后是素材, 接着进行细致的修改, 比如逐字逐段, 包括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等, 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这看似一个简单轻巧的过程, 实则不那么容易。除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要求外, 更主要是考验学生的做事态度和意志水平。评改过程要求学生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耻下问、不怕惹人, 始终信守学习交流、治病救人双重目的去做好事情。实践证明, 看重评改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 有利于克服作文前的畏惧心理。同时, 评改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作文技巧不断提高的过程。只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完善,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指日可待。

四、汲取养料, 共分享

在我的教学中我还会找一些优秀的文章供学生欣赏, 浏览网络上的满分作文, 或者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 我的学生会写出很优秀的文章, 在班级为大家读一读, 也是毫不逊色的, 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 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肯定, 也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一粒种子, 那就是写作文的种子, 他们会慢慢发芽。我相信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赏识成功的个别就会鼓舞一大片。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会经常鼓励学生办手抄报、办学习园地、写广播稿, 评论校园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会鼓励学生向报刊社投稿, 帮助实现名字变成铅字的愿望, 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一个个小举动, 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这样还怕写不好文章吗?

记得有位外国思想家说过:鼓励成就天才。个人认为, 这句话更适用写作教学。对于有写作天赋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 也许一句小小的鼓励语就可点燃他幼小心灵的写作火花, 从此燃成熊熊火焰。教师应在肯定成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促其不断上进, 勇摘桂冠;对于作文能力稍低的学生, 做到既充分肯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巧妙地提醒, 使其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从而感激之余有所奋发。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凝聚了浓厚的写作正能量, 就会向着快乐作文的快车道大步迈进。

写作文不是一个速成的工程, 看重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多积累, 多联系, 多感染学生, 一个优秀语文教师, 就是让学生多去感悟, 多欣赏, 共建我们的精神花园。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点滴谈[N].吕梁日报, 2010.

[2]谭笑.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提高作文能力 篇2

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合成,是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作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缺乏兴趣等,就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审题立意的好坏

哲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古以来讲“文道统一”,就作文训练的目标而言,不外乎以眼还眼两方面:(1)培养两种能力,即思考与表达能力。(2)培养一种态度,即生活态度。原来,训练作文与训练做人是不可分割的东西,偏废了哪一点都是一种失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难以准确地审题和正确的`立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多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观察能力和正确判断与辨别是非曲直、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提高对现实社会的人、事、景、情、理等的敏锐感悟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

二、抒真情,立新意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客观事物只有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能引起人的情感,作文也需要一种激-情的勃发。此时老师的主要注意力应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话题的情感认同上,命题只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具体而实际,学生较熟悉的,感受较深的,易于发表看法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进入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情感状态,何愁没话可说呢?

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角度要新。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呈现出来的面貌往往不同的,在指导学生时,让他们一切忌随大流,跟别人走,忌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可言。要选取别人未写过或者写得不多的角度入手,尽管写同一件事,往往就能成功。

2. 观念要新。就是说在一构思过程中,表现出自己对当代社会新的看法或新见解,要特别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要敢于和善于写他人所未写,想他人之未想之事,写出独到之处。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描绘人生轨迹。

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结合未来生活需要,做个有心人,关注社会,体察人生。

三、学生实践,互批互改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学生活动得较少,采用的是“填鸭式”教法,而作文课更是如此,调动不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事实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写出来的”,积累就是力量,于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学生的写作量。学生不但向老师学习,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学习。那就是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同学们先改的是错别字,误用标点,修改病句,卷面和书写格式,找文章的亮点,妙语佳句,新观点等等。写准评语,然后交到老师手里,再给予点评。学生互改作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互相促进,正如孔子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水平。

在互相批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时归纳总结。归纳别人的优点,归纳自己作文的优劣,归纳某一写作技巧。定期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这些实践效果很好,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方法及技巧,提高了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扼要、简明地记录自己一天所见、所思、所感及言行的文字形式,具有纪实性、时限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日记可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灵活而自由。

读写结合,提高作文能力 篇3

【关键词】批注;仿写;文本;读写结合;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过程是感悟——情感反应——形式表达的过程,感悟和情感反应都需要平时的阅读来促成,形式表达的方法则需要从课文中汲取。鉴于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写批注

许多名人读书时都有写批注的习惯,边读边记录自己所想,能够及时保留自己瞬间所感。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那就有必要给学生自主、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获得思维、情感上的自由,让他们有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容易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并及时保留;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走进课文,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促进形成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可能是独特的,极其自然地。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获得自己的体验。

对于刚升入七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可给以指导,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如:告诉学生,读到哪个地方,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由课文产生什么问题了,就把问题写在这个地方。读到某个地方,有了与作者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感受,可写在旁边。读到某个地方,联想到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写在旁边。喜欢某句或某段,就写几句欣赏的话。也可以边读边评价文中的人和事,等等。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文本无距离接触,让学生自由的感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仿写

有了感悟,有了情感反应,怎样表现出来,还需要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和方法。而课文都是范文、美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能给学生许多写作所需的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化用课文语词文句,借用课文人物情节,仿用课文体裁结构,举用课文典型事例,使学生从语文课文中多角度归纳、整合“为我所用”的写作素材,并初步掌握使用。要达到这一目的,仿写是一个既直接又有效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怎样仿,仿什么? 各篇文章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表达等方面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阅读文章,教师就要钻研教材,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比较典型写作方法的课文以及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选择好读写互动训练点,引导学生精心品味这种写法,学生会为之触动,领会意图,此时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就能得到某种写作本领的锻炼,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一)仿句、仿段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明晰的思路和条理,总分式的段落结构,清楚的写作顺序都可成为仿写的对象。

(二)仿写技巧

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确写作技巧,从而跃跃欲试,提高训练成效。教师在找“写作技巧”时,不宜贪多求全,抓住某一两个方面,重在给学生启迪,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出典型作品的优秀之处,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实际中去。如指导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寻味,体会设置悬念的好处,然后启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运用悬念。学习《故乡》时,抓住文章“善于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作特色,让学生联系实际,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写一篇记叙文。在学生的笔下,细节是母亲一束温柔的目光、是父亲一个坚毅的背影、是外婆一句细细的叮咛……

三、走出文本

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每篇文章都存在各自的思想因素,抓住这些因素创设练笔的情境进行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写作兴趣和爱好。既有“课”的影子,又有“我”的心灵的折射。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教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语言去思考评价,学生才能发表独立的见解。

(一)激发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尽”,也有不少课文讲究“留白”艺术。教师可抓住契机,让学生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抓契机、扩大“点”让学生去想象、去假设,不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说来,文章可以扩充之处有主旨部分、省略部分、简略部分等。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让学生想象菲利普夫妇沮丧的心情以及他们的表现,并想象他们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船上的于勒是个富翁的话,菲利普夫妇有何表现,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这既解决了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又加深了对文章结构内容的理解。学习《蜡烛》时,设想一下文章倒数第四段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等等。

(二)联系生活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学习《敬业与乐业》时很多同学对“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有异议:生活等于劳动吗?作者把生活理解得狭隘了。于是教师乘势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含义。学生说出很多想法,跳出作者的限制,理解得宽泛了。学习《杨修之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是班级中的优等生,平时在班级中应怎样做?在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时,让学生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想一想如何向父亲诉说自己的心声,要求说实话,说真心话。在学习《孤独之旅》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孤独经历,写一写自己是怎样成长的?

当然,在以阅读为主向读写结合的教学转变过程中,我们也应随之转换由教师成为导师的角色。我们要向学生提供阅读信息,帮助学生占有文本资料,使其有目的、有方向、有序列地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发现有探究写作价值的话题,更有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仿写,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漫谈 篇4

一.培养作文的兴趣

在平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可发现, 同学之间互通信件时, 即使是平常一写作文就倍感头痛的学生, 给同学好友写起信来, 却能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几页纸。原因何在?有话说, 且同学好友之间无拘无束, 有什么说什么, 毫无顾忌。而一旦老师让其把写信当成作文时, 他们便立刻紧张起来, 害怕起来。难怪叶圣陶曾这样揭示写作与写信不同的心里效应:“平常写信给朋友, 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 内容决定形式, 技术上也乐于尽心, 而且也容易安排。待老师出了《致友人书》的问题后, 他们的错觉以为这是‘作文’, 与平常写信给朋友是两回事, 不免做些拉扯套合的工夫, 于是写下来的文章不着拍了。”因此, 要让学生作文中有良好的作文心态, 转变其为作文而作文的不良心理, 从而克服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的写作态度, 培养作文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 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 母亲河》的写作时, 我先为学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黄河颂》, 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 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 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 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 在此基础上, 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 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 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 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 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 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 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 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 就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 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由此可见, 在作文教学中, 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试想, 我们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 不为学生创设情景,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 那是无从写起的。

三.合理评价激发学生体验成功

作文兴趣的培养不是凭空构建的, 正如刚学会游泳或骑自行车一样,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通过一定训练量的习作练习, 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习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适量的训练中产生了兴趣,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自觉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 从老师的要求变为“我很想写作文”的心理动因, 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为期不远了。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 渴望成功, 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 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 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 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 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篇5

[论文摘要]“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中学写更是重中之重。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借助关键处,拓展写的训练;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关注语言特点,进行写的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

写作

作文能力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中学写更是重中之重。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但作文能力还是平平。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必须要让写的训练进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句式、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进行仿写训练。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式的运用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公园》等,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之后,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或物品,把物品其中的一个特点写具体;把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写具体。

二、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这个“窗口”,增加写的训练。我在上《小摄影师》一课,讲到“高尔基告诉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时,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男孩会来吗?并增加了这样的练习:当

他们再见面时,高尔基激动地说:“„„”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

学生通过此项练习了解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助关键处,拓展写的训练

当学生还沉浸在课文中时,教师借助课文的关键处进行拓展写的训练,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板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道:“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写的拓展训练。

四、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抓住空白处,恰当地扩展写的训练,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能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

时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给予树》一课是一篇爱意流动的课文,在文章的结尾,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教师动情地引导: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圣诞节那天晚上,那个小女孩收到她曾一直盼望的洋娃娃,当得到礼物时她心里肯定既高兴又感动,或许今年的圣诞节她过得最快乐。假如你是这个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写下来。有的同学这样写道:“金吉娅姐姐,谢谢你让我在圣诞夜收到了我心爱的洋娃娃。我会将它带在身旁,也会记住金吉娅姐姐给予我的爱,等我长大了,也要把自己的爱献给更多的人。”学生与教材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了人性之美,明白了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道理,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五、关注语言特点,进行写的训练

学生练笔的设计,不仅仅指练笔设计应切合文本内容,还应切合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往往能抓住训练的要义,设计出上佳的随文练笔。

如,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语言质朴流畅,如行云流水,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精警的佳句,有的只是作者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人微的体察,在自然景物变化中表现时间的流逝,抒发内心的伤感。这就是文本特色。切合文本特点,进行了如下的仿写练习:“我看着月亮一寸一寸地升起,;我看着桃花一片一片的飘落,;我看到鱼儿在水面匆匆地游过,;我看到燕子急急地飞向南方,;我轻轻地翻过一张日历。”这个练笔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表达方法,积累了课文

语言,而且练笔和课文相得益彰,丰富了课文的意境和学生的心灵。

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 篇6

【关键词】写作 观察能力 观察兴趣 观察方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需要菜米,作文需要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材料是写不出、也写不好文章的。那么,怎样才能获取写作材料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无米下锅”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持久地去认识世界,从而在快乐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要观察需先激趣。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首先,观察的事物本身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按照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应该具有新奇性、复杂性。如果让学生观察的对象过于熟悉、简单,就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去观察;反之,如果观察对象过于陌生、复杂,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距离太远,不但不能引起观察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和回避反应。

其次,教师生动恰当的引导,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如:要写“我爱你家乡”这篇作文,老师可以先用一系列问题激起学生认识热爱家乡的强烈愿望:故乡的美景有哪些呢?一年四季,故乡的景色各有哪些不同?故乡的景美,人更美,那故乡中有哪些著名的人和事,让你为之动容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地观察家乡的景、人、情。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独立地发表意见,说得好、说得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说错了,说得不恰当,及时进行纠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给观察方法,学会多维观察

生活是多姿多彩,丰富美丽的。初中生由于认知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生活的丰富多彩全描绘出来。这就要老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去体验生活,描绘斑斓多姿的生活画卷。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初中生运用。

1.按顺序观察法

顾名思义,观察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根据观察事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一是观察要注意空间顺序,这种顺序的使用,一般用于观察建筑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位顺序,或者叫游览顺序。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都是采用空间顺序。这种顺序的运用,首先要选好立足点,然后要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观察,注意前后景物的方位关系,便于移步换景。二是应注意突出观察的重点。如观察某个建筑物,首先给你印象最深的,在整个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应该作为文章的重点介绍。如,观察某一个学校,可以重点介绍校园中心的主教学楼。观察戏院,应重点观察表演的舞台等等。三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可以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变化观察景物,或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观察一年的变化。例如,让学生写《家乡的四季》。春天,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美丽及其生长变化;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世界。然后,让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

2.抓特点观察法

(1)写人物。除了写这个人的外貌之外,还要抓住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这个人物的性格、心里特征。同时所选取的事例,也要能与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想吻合。如,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文章材料选得好,它充分表现了司马光聪明过人的特点。

(2)写动物。要抓住最能表现动物特点的特征来观察,例如写孔雀,就要重点观察孔雀美丽的羽毛,尤其是孔雀开屏时的美丽瞬间;再如,观察长颈鹿,就要重点观察长颈鹿的长脖子,突出它高而长的特点。

3.比较观察法

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较分两种,同类事物的比较叫类比;不同事物的比较叫对比。例如观察莲花,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拿同类事物竹子与其比较,让学生抓住莲花“中通外直”与竹子笔直的外形类比,突出莲花高洁的特点。再如让学生写作文《寻找“雷锋”》,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通过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的观察,对比凸显好人好事的伟大。

4.想象、联想观察法

在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指导学生由风筝飞得高联想到自己的远大理想,把风筝看作是理想的象征。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长大后也要驾驶宇宙飞船飞向太空。

三、学写观察日记,培养良好习惯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在学生乐于观察,会观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每日通过观察得到的见闻、乐趣、感想等写成观察日记,并定期开展日记欣赏活动。

1.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时必须做到以下四点:①确定内容,注意观察。自然观察日记内容广泛,动物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自然观察日记的内容。观察中,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生长的习性。动手实验从正面、侧面,比较、反复观察中,弄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最后确定自己熟悉、了解的来写。②中心要突出。每篇观察日记都应围绕突出的中心来写,不要像记流水账似的又杂又散。③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描写要具体细腻。④要注意及时性。要把观察到的事物和人物及时写下来,不要过两三天再补记。

2.开展日记欣赏活动

开展日记欣赏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提高,而且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平时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以下三种日记欣赏活动:①日记诵读。各班找出日记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②日记传阅。各班找出不但内容好,而且字迹工整的日记,让同学们互相传阅。③日记展览。学校橱窗专门设一专栏,展出优秀日记。还可以打印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报社发表。

写观察日记和开展日记欣赏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的作文材料日积月累,写文章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把需要的生活材料“取”出来,按照它本来的样子“重演”起来,有了这“活”起来的生活图画,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生动形象。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只要细心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就能不断汲取写作的源泉,提高作文的水平。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漫谈 篇7

一.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刊, 拓宽视野, 增长见闻, 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学生既保留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 说话、写文章都常带有很浓的娃娃腔, 又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 他们见闻不多, 视野较窄。因此, 指导学生读一些有益的书刊, 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 陶冶情操, 丰富情感, 学习借鉴他人之长, 积累词汇,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关于这一点, 我是这样做的:给学生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常上阅读课。在上学期, 学生读的比较深入的书目有《水浒传》、《红楼梦》等。而且学生还写了读后感, 人物点评, 认识比较深刻。阅读效果比较好。

二.多思多做, 养成勤写日记, 勤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 虽然已经懂得了一定的道理,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但他们依旧保留着一颗爱玩的童心, 所以教师经常作一些适当的看书写日记的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让他们一日一记, 把当天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写进日记里。同时, 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 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乃至全篇抄录在笔记里, 把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等也记下来。这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 年轮的翻转,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无炊米”为“满囤流”, 为写好作文准备好充足的“弹药”。

三.把握好作文教学,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方法, 掌握“作文五步功”

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才能写好作文。1、学会审题, 把握住题目的要求, 确定写作的范围和体裁。2、静心思索, 认真拟好提纲, 拟好腹稿, 在头脑中构思好中心是什么, 全文分几段写, 每段怎么写等。3、拟好腹稿后, 认真打好草稿。4、仔细修改、润色, 从字、词、句、篇入手认真修改推敲, 把可要可不要的删去, 该增添的增加。5、认真将已修改完毕的作文工整规范地抄在作文本上。

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得好:“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迫切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情况下, 才能产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学生怕写作文, 主要是因为没有写作激情,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情境, 挖掘学生心灵中的情感积蓄, 帮助学生打开心扉, 拓宽作文思路,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此外, 教师还应多鼓励, 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作文, 要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 使学生觉得自己是个“可塑之才”,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 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使之积极主动地投身写作。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新大纲指出, 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勤于动笔, 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但很多学生由于不会观察,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总是粗枝大叶, 内容空洞, 因此教师就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具备较强的观察力。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可按时间、空间顺序观察。如出外游玩可按游踪观察;观看建筑物, 可按空间顺序观察。2、观察要注意比较, 只观察而不进行分析比较, 难以捕捉到事物的特征。3、观察要细致, 不仅要注意到事物的外表特征, 还要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仅要观察静态的事物, 也要观察动态的事物。4、要有观察的目的, 否则就是为观察而观察, 像一只无头的苍蝇, 瞎闯一通, 收效甚微。因此,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求、内容和重点, 有明确的观察任务, 使观察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感知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学习, 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写评语时, 应用欣赏的态度, 多肯定优点,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通过作文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例如学生在作文中不经意地倾吐了自己的秘密、伤心事或难以言喻的感情纠纷, 表现其朦胧的爱恋意识等。这时, 首先要肯定一点: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 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认可或为自己解围。“欲当良师, 先做益友”。教师应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并通过评语达到心心相印, 用心语开启学生尘封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喜欢作文, 喜欢看评语, 使作文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8

一、融入情感,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中,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和以往师道尊严的传统思维有较大的区别,可能有的教师一时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已经习惯了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学习的引领者、困难的点拨者,实现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习兴趣高涨,对作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明白学生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学生的眼里欢迎什么样的教师等,从而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还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因为这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缺少了他们的参与,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后进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既要关注他们,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深入生活,拓展写作广阔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生活的基础,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了基本的真情实感,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初衷,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世界,对社会生活加强感悟,获取写作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我坚决反对学生凭空杜撰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对自己记忆中的事例进行探讨与筛选,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文章具有基本的灵性。在指导学生进行写景训练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风光,或许因为初中学习压力的增大,他们平时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景色,但是当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带领他们走进生活时,他们的灵感被进一步激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细致地描述下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注意选取一些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作为素材,引导学生自己对生活进行观察,寻找答案,并将这个过程写下来,极具真情实感,作文水平也远比空洞杜撰高得多。

三、注重阅读,积累写作丰富素材

开展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倡开卷有益,只要是内容积极的都可以,如人文历史地理等,加强这方面的阅读量可以拓展知识面。阅读古今文学作品,可以借鉴文学大师的写作手法,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报刊杂志,以获取大量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有效信息。在阅读方法上也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对短小精美的文章认真读,对于长篇文章采取细读和粗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好阅读摘记,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了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的训练,学生进一步训练语感,激发创作激情,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不会再觉得非常困难。

四、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一位曾经的后进生在课后对我讲过,他一学期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老师的一句表扬或肯定,于是我在一次作文讲评中对他进行了表扬,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的后两年里,他加倍刻苦,努力学习,今年夏天,他刚刚通过职校对口高考坐在了一所省内知名大学的教室里。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在作文讲评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多肯定学生的作文,多发掘学生的优秀之处或是进步之处加以表扬,表扬的对象不仅仅限于班级的优秀生,更包括了班级的后进生,只要他们的作文取得了进步,哪怕暂时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我也对他的进步加以表扬,哪怕是一句话。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范文引导,提供丰富写作技巧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教学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美文极具欣赏与借鉴价值,语文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一有利因素,将会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巍巍中山陵》后,我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写作手法,选取一处建筑,进行模仿性的写作。如果缺少了这篇文章的示范,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在开展建筑类文章的写作时会感到极大的难度,甚至不知从何处下手,但是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不仅对这类文章的写法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一定会更加生动,有效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分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进步,我在作文教学中还采取了分层要求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学生按照实际学习能力的差异,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在作文教学中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A类为后进生,对他们的要求仅限于将文章写通顺,表达清楚,突出主题,对于C类优秀生,则在文章立意、结构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体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A、B、C各类群体中,大家只要达到了相应的要求,都可以得到“优”的等地,只不过各个层面的要求不一样。在各个组之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学生达到了上一层次的标准,经过确认以后就可以升级,实行动态管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进取心。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作文能力 篇9

首先, 在学期之初, 从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及当册教材对学生读写训练的要求入手, 从课文中精选富有写作特色的几篇课文 (3~4篇为宜) , 做好读写结合的计划。例如, 为要求学生把景物写具体, 内容写得有感情有层次, 我通过选取七年级课文《春》的教学来训练学生作文;要学生写记叙文深刻且突出主题, 我选择七年级课文《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教学来加强训练;为使学生把人物写具体, 富有个性, 我通过七年级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和八年级课文《我的母亲》的教学来训练学生;为使学生学会应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事物、突出主题的写法, 我选取七年级文言文《口技》的教学来训练;为教给学生“以小见大”的选材、构思方式, 我选取七年级课文《散步》的教学来进行训练。

其次, 在教学这些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写一篇与所选课文相似或同题的作文。例如, 在上《春》之前, 让学生从四季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为题材,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在上《走一步, 再走一步》之前, 让学生写一篇以“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的作文;在上《口技》之前, 让学生写一篇以“一次精彩的活动”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写好后, 教师初步批改并做好记录。然后, 根据初改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课堂上除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外, 还要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弱点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难点来突破。最后, 根据备课的思路和策略来进行授课。例如, 初改学生以“我喜欢的一个季节”为内容的作文后, 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问题是:1.作文内容单一, 多数只会写春花, 春草, 且条理欠佳。2.语言不简练、不生动, 缺乏感情。根据这些情况, 我在教学《春》一文时, 通过以下三个教学片段来突破这些作文教学难点: (1) 师问:读完课文后,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春的?学生分析后得出, 从春花, 春草, 春风, 春雨, 春天里人们的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写。师接着问:如果本文把春风, 春雨, 春天里人们的活动三方面略去不写, 这篇文章好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略去后内容太单调, 春的特点不突出, 作者对春的感情抒发不充分。师接着问:春天还有哪些富有特征的事物可写?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 (1) 山间清澈的小溪。 (2) 田地里碧绿的秧苗、烟苗。 (3) 小河里成群的蝌蚪。 (4) 各种报春鸟婉转的歌唱……。 (2) 师问:春花虽美丽、迷人, 但要把它们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却很难, 请细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春花的?是用哪些方法把春花各方面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感人的?学生阅读分析后说: (1) 写了春花繁密、热闹的景象;写了春花美丽的色彩;写了春花怡人的味道。 (2) 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 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把春天写得具体、生动感人,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 师问:学完本文后, 你得到了哪些写好景物的方法和经验。生自己归纳后在班上交流。如此, 只需把课文阅读教学设问的方式换个提法, 或向前推进一步, 就巧妙地进行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就会无形中把自己作文存在的弱点在与范文对照中反思改进。

其三, 上完课后及时让学生根据上课时的领悟, 先评改自己的作文, 随后互相交换评改。此环节不宜过多限制学生的评改自由,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探究性, 教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的疑难和辅导班上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例如, 学生在自己批改以“一次精彩的活动”为话题写的作文时, 班上一位学生, 对自己的流水帐一样且重复啰嗦的作文《一场精彩的蓝球赛》的改进感到束手无策时, 我根据他的作文大意, 用作文提纲的方法对他作了如下简要辅导: (1) 让这位学生把《口技》一文朗读一遍, 并让他简要说说, 本文为表现口技的精彩, 主要抓住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写?哪些是正面描写, 哪些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删去好吗?因为刚上完这篇课文, 该生很快就归纳得出:正面写了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继而发生火灾, 人们到火场救火等几个主要的场面, 这是口技表演的精彩内容。侧面写了观众在观看各个场面时的反映及交待了简单的道具。侧面描写删去后就不能更加具体地表现口技的精彩。 (2) 那么, 作文中这场精彩的篮球赛正面应写哪些内容, 侧面又可写哪些内容呢?学生马上领悟过来说到:正面可以写球员们入场及他们在球场上怎样巧妙避开对手, 快速前进的带球、传球的矫健身姿和十投九中的准确投球动作;侧面可以写场外观众时而凝神注视, 时而雀跃欢呼的表情, 时而雷鸣般的掌声和啧啧不停的称赞等情景。这样, 利用学习迁移, 在短时间内从课文及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找到了写作的内容, 理清了写作思路。接下来, 教师给学生安排充足的时间, 把出现问题较多、较大的作文重写一遍;对于问题少而小的作文, 只要在上述评改的基础上, 重新整理一遍即可。如此修改重写后, 大部分学生的第二次作文比第一次好得多。

其四, 教师细致批改学生重写的作文, 并把这第二次作文与第一次作文进行对比讲评。如此多次阅读、多次练写、多次修改后, 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种“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 比过去的读写结合有较大的优势。首先, 过去的读写结合主要是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 侧重仿写其中的一些句子或一种写法, 范围较小。学生难以入笔, 布局谋篇的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而这种作文教学是全方位的, 练写的不仅是句段, 还包括了布局谋篇的能力与技巧。其次, 过去的读写结合是编者设定的 (如综合性学习) , 实际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而这种作文教学是从班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弱点出发, 寻找与之相应的课文来作范文进行教学, 针对性较强, 效果明显。最后, 过去的读写结合训练相对单一, 学生修改、写作的主体性发挥不到位, 写作训练不够深入。而这种作文教学是围绕班级学生作文存在的弱点, 在课文学习中完成了“习作实践———阅读学习———习作改进———总结提高”等四个环节, 训练充分而深入。

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篇1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用作文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1.提炼素材,捕捉情景。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2.背诵积累,丰富素材。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身受用不尽的材料。一般说来,教师要做到:选择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要强调的是背诵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好摘抄;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在闲时吟诵、品味、内化。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的建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从而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3.博览群书,阅读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积累材料,鼓励他们多读优秀课文篇章、名著,吸取精神养料,并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好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丰富作文素材,提高认识,培养作文兴趣。

二、话题诱导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话在喉头和一吐为快的欲望。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命题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情感,如《妈妈,你错怪了我》《老师,我想对您说》等;命题要适应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地思考,如《生活告诉我……》《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命题要调动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的心理愿望,如《当我30岁的时候》《2030年回母校》;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并重视培养学生常用的归纳、类比、发散的思维方法,如《我喜爱的一句读书名言》《那件事给我的启示》;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动情,后言文,如《童年的梦》《期盼》等。

三、教给方法

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去读,自由去想,无拘无束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四、抒写真情

韩愈告诉我们:倾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写文章尤其如此。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言之有物”,这“物”便是“思”,便是“怀”。小学生作文不同于文人创作,但他们也需要倾吐。某生因家中装电话被无故勒索一百元之后,心中大怒,遂倾吐一篇《人的道德哪里去了》,倾吐后倍感轻松,此文有感而发,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这是一种情绪的倾吐。还有一种理性倾吐,如“月亮妩媚娇柔,辉洒大地,人见人爱”,但爱思考的学生却不以为然,“月亮本无光,源借他人光辉走近人类,巧取赞誉,实不足取。在深邃的天空,只有星星,默默地为宇宙散发着光和热,引导人类探索无垠宇宙的奥秘,却从不索取赞誉,这才是真正的伟大”。然而在写作中,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并非截然对立,相反,任何一篇出色的文章,都是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的完美结合。情绪倾吐突出“真”,赋予文章以生命;理性倾吐突出“思”,令文章充满思辨气息,二者有机统一,使不同体裁的文章达到了完美境界。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交流之后,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被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右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要引导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反映生活、解读生活的途径,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

五、评讲鼓励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一是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成功之处、闪光点,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指出,并表扬鼓励,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二是对班级的好作文,要鼓励学生通过邮寄、上网等方式发表出去,如果学生的习作发表成功,这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鼓舞,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提高作文积极性、培养作文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还能带动其他学生的习作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及时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把握作文过程 提高写作能力 篇11

一、开篇

有句常说的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的确是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只要开头解决了,那么我们往下做就比较顺手了。开好作文的头,能让我们开阔思路,往下的过程就容易一些了。怎么样开头呢?不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作文内容有着不同形式。没有固定不变的开头模式,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开头的内容。虽然没有固定的样式,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开头有这么几种方式:

1.开门见山要写什么直接说出来,直接进入文章主要内容。例如我们要写《我的愿望》这篇文章,可是这样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心中想要达成的愿望,那就是,我希望自己能……”这样的表达直接引入了作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2.逐渐深入开始的几句话作为引导,慢慢接近作文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我的愿望》为例,可以这样开头:“那天同学过生日,我们好多同学都去表示祝贺。就在吹蜡烛时,有同学说:‘闭上眼睛,许个愿啊’。听了这话,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动:我的愿望我是什么呢……”这样就可把作文的内容引出来了。这样的写法含蓄,引人深思。

3.设置问题记得以前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课文叫做《奇异的海底世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吧!”这样一个问题直接就进入正题,引人要写的内容,提起读者兴趣。想一想《我的愿望》要怎么设置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开头,例如最常见的从交待故事的起因、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人手的……不过这些或多或少都已经隐含在了上面说的三种里面了。

二、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按顺序组织材料。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一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也可以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等。这些就是布局。谋篇就是合理根据顺序组织材料。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例如,我们要写《人与环境》这一篇文章,首先我们写之前就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安排,先写看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来写过去的环境的景象,通过对比突出环境恶化的不良后果,最后说说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环境、恢复以前美好的景象等等。这只是写这篇文章的一个角度,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写。但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写,都要注意安排文章的结构。就像建盖房子一样,只有立好框架才能谈得上装饰;只有安排好结构才能谈得上合理安排组织材料。要不然写出来的作文将是一片混乱,顺序不清,材料详略不当,就更谈不上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了。

合理的组织材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所在。首先分清楚材料的主次、先后,然后根据文章的结构去安排调整。

三、结尾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文能力 篇12

—、明确目标

我们做过任何事, 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作文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改变对目标的错误认识。如:认为作文教学只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作文技巧, 不考虑认识事物的能力, 或把应付考试, 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作为作文教学目标。

二、尊重个性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 创造性

作文是突出表现在学生独立操作。学生作文时, 对同一活动、同一事件等看法不同、认识不同, 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学生限制过多, 练习内容比较统一, 这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也不利于学生提高作文能力。作文教学应该改进这一点, 使学生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只有在表达自己意思的作文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 改变命题方法, 教育学生不要机械地模仿。

三、重视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现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少、慢、差、费”现象, 这同作文“改”的工作没有引起重视有很大关系, 因此, 作文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在“改”字上下工夫。对作文的批改要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己改。教师批改作文, 动脑筋的是教师, 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索, 收益往往不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可以不打草稿, 认真考虑后列个提纲, 就直接在本子上写, 写完以后就在本子上修改, 修改后再交给老师。除了在作文时培养修改习惯,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不良习惯的改正, 这样他们在作文上的毛病才会越来越少。

四、加强作文同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作文本来都是练习, 并不真正实用, 学生常常缺少切身体会, 因而在作文时没有那种强烈的临阵感和责任感。至多好的是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或获得教师几句赞扬, 差的就是敷衍了事甚至视同儿戏。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应当把练习和应用适当联系起来, 把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为作文开辟广阔的天地, 鼓励学生写日记或随笔,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等。

上一篇:保密方案下一篇:环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