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县建设

2024-10-11

重点县建设(共12篇)

重点县建设 篇1

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这其中就包括“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说明2012中央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仍旧非常重视。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一直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视为重中之重,中央文件连续六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更是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大中央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12年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在总结项目实施以来得到的效果之外,我们应该也要从2009年以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失败指出进行总结对比现今水利建设状况,进一步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一、小型水利建设历史问题及原因

2009年之前全国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控制的灌溉面积4.6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35%以上。但是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功能衰竭,并且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例如黑龙江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6704处,工程配套率只有70%左右,完好率只有60%左右,设计灌溉面积65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99.7万亩,仅为设计能力的30%。

仔细分析我国小型农提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我们发现财政资金投入小水利建设比较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小水利建设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除财政资金投入少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将会为我们目前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一些启示。

(一)资金使用及管理问题阻碍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09年之前,发改委、国土、财政、扶贫开发、水利部门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多头投入,分割使用,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与项目决策实行自上而下的“条条”体制,透明度低、缺乏监督,使得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此外,中央和省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并下达到项目县的财政,列入县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财政状况好的项目县,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的进度快一些,而一些财政状况不好的项目县,财政统收统支抵扣后,县财政资金出现亏空,无法按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这就挫伤了项目单位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积极性。

(二)建后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农田水利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过去,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由乡(镇)村社集体或个人管理,县级水利部门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思路,我国开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从改革的实践看,盈利能力强且受益对象少、范围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水库、机井、灌溉站、水窖等,因为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收益,一般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排涝站以及有防汛任务的塘坝等因为很难盈利,一般无人承包经营,这样一来水利设施建后便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三)管理不完善和产权不明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行列, 加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归属不明确, 导致其管理责任不落实, 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产权界定较困难,使得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责任难落实,陷入“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有人用、无人管”的困境。一些修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因而建后不到几年,便已经损毁。

二、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总结以往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目前的现实实际,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持续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加把关。

(一)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

1. 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现状相适宜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所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依靠于财政资金,最好的方式是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结合。可以根据财政收支确定追加,可以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同样,水利建设也不应该大幅度超过本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水利建设过多而导致后期养护费用成为一个负担或者是当水利建设资金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都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利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现状相适宜。

2. 项目实施与已有水利设施相结合

列入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点县每年将会得到一定的专项基金进行小型水利建设以完善本地区的水利设施,以助于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本项目的实施应该与现有的水利设施相结合进行,因地制宜,应该根据本地区现有的情况合理安排新建项目以及维修已有水利设施的资金,这就避免了将所有的水利资金全部放在新建水利设施之上,导致很多还可用的设备白白浪费。

3. 项目实施与当地水利已有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

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实施应与已有的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当地方拥有自己成熟的项目招标、建设经验时,应该将此经验与水利设施的建设相联系。如果可行便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管理模式方面,中国的部分县乡在原有的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新建的水利设施。同样,成功的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应该进行互相交流,使得参与这个项目的重点县可以有更多的借鉴经验。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提高效率

1. 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拨付更规范

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72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重点县农田小水利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安排的重点县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支付要求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拨付更加规范,包括时间上及时、配套资金足够以及资金确保到位。

2. 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更专业

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并且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各级财政以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3. 借鉴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努力多元化融资

根据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大多数国家采取并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各级政府拨款、政府优惠贷款、政府基金债券、股票税费业主自筹和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等, 融资形式多种多样,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水利投资在一定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加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水利建设需求。可考虑BOT、TOT两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BOT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经营、转让,即政府建设但是由其他机构经营一定时间后再度转让给政府的融资模式,而TOT就是移交、经营、转让,即出售现有投产项目以得到新建项目资金。

(三)加强水利设施后期管理,使其效用长期延续

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以及维护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达到目的,确立水利设施产权以及提升农民对水利设施维护的意识。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农民不愿意参与到水利设施维护工作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其“私有化”,即将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归本村所有,水利设施后期的管理权在村政府手中,使用权在村民手中,原先需要交费使用的项目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后期若破坏的修复资金必须由村民集资而成。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可以更加珍惜这些设施并且杜绝了国家后期需负担的大笔管理费用。

同样,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无常使得广大农户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有效的激励、补偿措施加以引导,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将会鼓励更多的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维护之中。比较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时可以发现,农户经营规模越大的国家,政府的农田水利建设财政补贴就越少。因此鼓励农民从小农户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可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私人性质,从而提高农户作为主人翁的意识以及参与农田水利维护的意愿。

(四)加强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任何一个项目的后期执行情况都离不开考核机制,针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我们可以指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例如以重点县小型水利建成后的灌溉面积以及收益人员或者覆盖率为标准,进行定量的考核,并且同时进行定性的实地调查,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项目的持续实施,不至于使项目在几年后流于形式。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是造福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不仅仅需要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更需要众多部门的共同参与继续推进此项目发展,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果。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 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不可或缺的直接作用, 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农业的发展。2009起, 财政部和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财政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分析以往水利建设的问题, 总结推进这一项目持续发展主要从因地制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延续水利设施管理以及建立考核制度。

关键词: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资金使用效率,设施管理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2]李宗才, 韦春生.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 .

[3]张琰, 叶文辉, 杨小明, 沈青.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5) .

[4]倪羌莉.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

[5]姜斌, 刘倩, 梁宁.国外水利投融资经验及其启示[J].水利发展研究, 2003 (11) .

重点县建设 篇2

一、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属院系 学科负责人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基础医学院 邓世山 2 100201 内科学 临床医学系 魏 锦 3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医学影像学系 董国礼 4 100706 药理学 药学院 周春阳 5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医学检验系 唐 中 6 100210 外科学 临床医学系 蔚 芃 7 100204 神经病学 临床医学系 余巨明 8 100214 肿瘤学 临床医学系 谭榜宪 9 100217 麻醉学 麻醉学系 万 勇 10 071003 生理学 基础医学院 敬华娥071007 遗传学 基础医学院 梁素华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基础医学院 陈建业 13 100102 免疫学 基础医学院 胡为民 14 100103 病原生物学 基础医学院 杨 健 15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院 文 彬 16 100105 法医学 法医学系 杜 冰 17 100106 放射医学 基础医学院 李素平18 100202 儿科学 临床医学系 皮光环 19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临床医学系 熊心猜 20 100211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系 周洪贵 21 100212 眼科学 眼视光学系 兰长骏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临床医学系 唐嗣泉 23 100218 急诊医学 临床医学系 曹小平1006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唐学贵 25 1011 护理学 护理学院 陈玉琴 26 1003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系 米方林 27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系 李

健 医学影像学系 28 1010 医学技术 医学检验系 黄小华 眼视光学系 29 1204 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潘尔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潘尔春 管理学院

二、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部门 项目负责人 1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卓越医生教育计划试点班教学建设 教务处 李春平2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公共管理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建设 管理学院 潘尔春 3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医学影像学系 董国礼 4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平台建设 医学影像学系 董国礼 5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预防医学系 高晓凤 6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房屋装修及走廊文化建设 基础医学院 张 波 7 教学实验

平台建设项目 成人教育网上学分制管理系统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 周敏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 8 电镜室建设 形态学研究所 杨正伟 践基地建设项目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 9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转化医学平台建设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郭晓兰 践基地建设项目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

肝胆胰肠肿瘤临床资料研究中心的建立 肝胆胰肠研究所 李敬东 践基地建设项目 1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建设 学生处 马 静 12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西湖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后勤产业处 郭仕伟 13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基础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张

重点县建设 篇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水利的重要基础,是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做好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一环。

会议强调,各重点县要按照国家财、水两部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规范细致及时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一要统筹安排、科学谋划,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要求,确定重点县三年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重点县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战略,迅速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小型農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荣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概述 篇4

1 发展优势

1.1 资源优势

基础条件优越, 畜牧业发展空间大。荣县地属浅丘, 具有山多、田多、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1.2 品种优势

具有优良的地方品种和优质的改良品种, 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县内拥有国内优良肉用山羊地方品种———川南 (自贡) 黑山羊和濒临灭绝的四川独有的小型蛋肉兼用型优良地方鸭种———四川麻鸭。优质的改良品种有长白、约克、杜洛克、PIC、斯格生猪, 新西兰、加利福尼亚、伊普吕良种肉兔。

1.3 技术优势

技术推广体系健全, 畜牧业发展有支撑。荣县完成了基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27个乡镇均建立了畜牧兽医站, 具有承担畜牧生产、技术培训、疫病防制、科技攻关等技术服务能力。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 建立了专家服务站4个, 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4 环境优势

政策支持, 畜牧业发展有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 成立了现代畜牧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建立了财政投入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了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入, 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 支持规模养殖场 (小区) 等配套设施建设, 整合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2 发展现状及成效

2.1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建立

全县良繁体系基本建成, 畜禽良种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基本实现品种良种化。

2.2 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 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已成为全县畜牧生产的主要形式。

2.3 产业化经营已成雏形

龙头企业集群初步形成, 引领产业发展, 走“公司+基地+规模养殖场 (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实现了“企业做强、效益递增、农民增收”的多方共赢目标。大力创新和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 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连锁直销”、“农超结合”、“农餐结合”模式。实现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 农民、业主投入为主体, 社会资金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畜牧业投入机制。

2.4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 全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 强化了对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了种畜禽管理、动物卫生监督、饲料兽药监督监察等行业行政执法体系, 构筑了比较健全的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 行政执法与防疫体系建设扎实有效。

3 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资源约束日益严重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制订, 荣县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 使得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状况、水环境容量等发生改变, 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不够完善, 特别是养殖场与城镇区、居民区、交通干线的间距要求导致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不断加大, 宜养区面积不断缩小。

3.2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动物疫病呈多样化、常态化趋势, 国内外疫情日趋复杂, 畜禽调动频繁, 防控难度大。违法使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投入品, 屠宰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不按规定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都是畜产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3.3 规模养殖污染问题急需解决

在发展规模养殖过程中, 由于规划不合理, 缺乏资金投入, 法律法规贯彻不力等因素, 造成规模养殖场 (户) 在修建时布局不合理, 设施设备简陋, 场内舍间距离小, 粪污处理难达标, 存在污染隐患, 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急需解决。

3.4 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完善

畜牧产业化规模偏小, 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够强, 带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效应不强, 龙头企业与基地 (场、户) 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产销利益分配不均, 影响了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

3.5 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足

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监测技术、违禁物质检测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以及畜牧从业人员培养、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有差距。特别是规模养殖场 (户)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导致许多规模养殖场 (户)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力, 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不能执行, 严重影响了规模养殖场 (户) 的效益。

4 发展建议

4.1 科学规划, 调优产业结构

坚持以生猪为主导, 肉羊、肉兔为重点, 小家禽为特色的发展思路, 突出抓好生猪、肉羊、肉兔三大主导产业, 同步发展肉牛、小家禽, 形成布局科学的规模产业带 (区) , 建设6个现代畜牧业核心示范区。巩固提升生猪优势产业, 扩大山羊养殖规模, 扶持兔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着力将生猪产业做强, 山羊产业做大, 禽兔产业做优, 不断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壮大畜牧产业优势。

4.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旭阳等四个中心供精站、乡镇精液配送站、村人工授精点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 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 使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 (小区) 能够自繁自养, 全面实现良种化。再新建一批种猪场、商品猪扩繁场、黑山羊原种场、扩繁场、基础母兔扩繁场。加强对现有种畜场的管理和执法力度, 严禁销售伪劣种畜。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加大对川南 (自贡) 黑山羊、四川麻鸭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 培育川南黑山羊高繁品系。

4.3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通过整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项目资金, 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等现代畜牧新型经营主体, 持续提升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实施养殖标准化建设工程, 依据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制订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 规范建设相关饲养设施、消毒防疫设施、粪污处理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结合“三改一建”, 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 改善养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 从高起点规划现代畜牧业养殖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一批自动化、设施化、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 (户) ;支持大型规模养殖场用现代化设施改造升级,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园区、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不断提升养殖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行健康养殖, 遵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定, 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 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4.4 发展畜牧生态循环经济

坚持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将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作为必备条件, 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 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模式, 建设“畜-沼-粮”、“畜-沼-菜”、“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强对现有草山草坡的改良, 利用空行地、冬闲地、退耕还林种植优质牧草、饲料专用玉米等, 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开展玉米等秸秆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全县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 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工程。鼓励在畜产品优势产区配套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气发电等新兴产业。

4.5 加强畜牧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服务机构, 健全服务体系, 理顺服务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对全县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尽快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整合技术资源, 让畜牧技术人员根据个人优势分类并对现有规模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 大力引进推广畜牧业科技成果;协商相关部门为业主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资金筹措、市场信息等配套服务。

4.6 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和资源, 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 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认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对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施强制免疫, 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行政保障机制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反应应激补助、扑杀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 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户)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 规范建立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4.7 加强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

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鼓励饲料、兽药企业为养殖基地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直供服务;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兴办猪肉、羊肉、禽肉产品的精深加工, 实现商品畜禽集中屠宰、就近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新建有特色的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建设包括屠宰、储藏、运输、经销全过程的冷链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冷鲜肉直销、“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和“农餐结合”经营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4.8 加大对现代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

重点县建设 篇5

经济落后地区怎样建设新农村

――——省——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经济落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该如何走?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县立足县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产为根本,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因地制宜、稳步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经济落后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探索与实践

——县地处陕南,境内山大、沟深、坡陡,人稠民贫,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面对这样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和举措。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尤其要切实搞好规划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是——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县委、县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注重超前性,规划力争一步到位,建设可以分步实施;注重全面性,把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注重科学性,做到水、电、路“三配套”,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注重严肃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经过反复讨论,——县制定出台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编制了各村建设规划。同时强调,规划的实施要坚持量力而行,政府不搞大包大揽,更不搞一刀切。比如,在村庄建设上,推出以整洁美化型为主、以拆旧建新型和异地新建型为辅的三种模式,供各村各户选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

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县认真进行了试点工作。以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兼顾城镇、川道、山区、边贸等不同类型,在全县确定了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研究制定试点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大力推进试点村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民居建设。

培育产业,夯实基础。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县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明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着力发展茶叶产业,采取抓建园、抓加工、抓认证、抓协会、抓茶文化挖掘等措施,扩张茶叶基地规模,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按照“大产品集中做大、小产品分头做强做精”的思路,积极发展蚕桑、畜牧、中药材、劳务输出等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重点,打破瓶颈。交通通讯、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县紧紧抓住包茂高速公路建设和——省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机遇,三管齐下推进公路建设:一是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思路,采取措施调动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拿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公路建设的资金;三是根据建、养、运一体化的要求,制定《村级公路养护办法》,建立村级公路管理站,保证公路建成之后能够发挥作用。同时,狠抓通电、通信、供水以及学校和卫生院(室)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用电难、通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统筹协调,完善考核。把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同时努力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汇报《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县实行县级领导联村和部门包村责任制,对重点工作实行季度考核和半年通报,对县直机关工作实行年初承诺、半年督查初评和年终述职评议,对乡镇干部实行民主测评打分、末位淘汰;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帮助乡镇引进一个税源项目,办一件水、电、路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事,争取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联系帮扶一个村,帮助一部分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五个一”活动;在乡镇中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的“六个一”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县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昔日封闭落后的穷山区正焕发出生机、改变着面貌。——县相继启动了7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占全县行政村数的1/3;推动近10万农民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茶业、蚕桑、畜牧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框架已经成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互联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多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全面展开。全县100%的乡镇、85%的村建起了卫生院(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实施“五改三建”(改厕、改圈、改灶、改厨、改院坝,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善了人居环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经验与启示

——县的实践探索,为经济落后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提供了一些启示。

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路径。在思想认识上,应突出“三性”:一是突出全面性。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完成近期任务,也要重视制定长远规划。二是突出阶段性。经济落后地区基础差、起点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提出阶段性目标,拿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突出差异性。经济落后地区也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紧紧抓住发展生产这个关键。经济落后地区最大的困难是经济实力较差、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弱质低效。因此,经济落后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夯实基础。特别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走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之路,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投入与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特别是贫困山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投入不足、难度很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使同类项目形成规模、异类项目形成互补,有效防止项目“打架”、重复投资的现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综合效应,逐步建立县、乡、村共同投入,有关单位支持投入,社会各界赞助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依托农村各类学校、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等,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努力让每户农民都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和教育引导,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兴农的领军人物,培养成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把握重点环节 建设企业文化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环节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P.101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2](P.16)

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兴,企业旺;文化衰、企业败。在企业运转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团结员工队伍,才能人心齐、泰山移;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极大热情和聪明才智;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蓬勃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面对企业的实际,贴近职工的生活,抓住企业独有的特点,展现美好的前景。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有雅俗之分、是非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等等,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队伍,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特点,抓住重点环节,在几个重要关键点上有所实施,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员工头脑中的灵魂、前进中的航标、行动中的准绳。

一、构建企业文化之本——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员工的文化。没有企业员工的文化提升,便没有企业文化的构建,更谈不上企业的向前发展。建设企业文化,就是真正做到企业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互动:一方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过去的历程、发展现状、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要礼贤下士,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如能做到从内心理解员工,与员工一起构建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和谐,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这种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就会把每个员工的人生价值和个人发展融入企业整体发展中。

张家口汽车客运站,是华北地区重要客运枢纽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文化育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把企业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每年拟定一两个鲜明的主题来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站领导深入到员工中开展谈心活动,解员工心中难解的疑惑,化解员工与领导及员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文化教育下,把车站的战略目标、发展中的困惑灌输给每个员工。把企业兴衰荣辱与员工个人感受紧紧捆在了一起。让每个员工都有了与企业共存亡、共荣辱的责任感。通过长期不懈的文化熏陶,全体员工素质大大提高,大家爱站如家,为企业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服务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构建企业文化之魂——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每个企业都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精神,往往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加以概括,通常通过厂歌、厂标、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时代精神在企业的具体反映。企业精神是在企业的生产、服务活动中,为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因而,它对广大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能够极大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这种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方向,其内容大同小异。一般的企业精神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只有了解和掌握企业精神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倡导、培育、优化、打造企业精神,才能把企业精神融化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如何打造先进的、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练就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通常企业精神的树立要经过发动群众、确认树立、深化培育三个阶段。基本做法有:领导示范、舆论宣传、树立典型、活动渲染、形象教育、人文关怀。这六个过程,精心打造、循序渐进、春风化雨、稳步向前。在打造和提炼过程中,既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又要体现鲜明的企业个性化特征。我们汽车客运站,从2004年开始,发动全体员工用心提炼和打造企业精神。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团结、敬业、卓越、创新”。我们的站歌是:“宾至如归的家园,一声亲切问候,一张笑脸相迎,一切困难相助,我们是光荣的客运员工,心心服务牢记心中。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文明服务称心使人满意……。张开双臂运送真情,团结敬业卓越创新。心心服务,心与心的贴近,心与心的感受,心与心交融,心与心相通,心心服务”。

近年来,我站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北保定客运站讲话精神,组织全站职工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先进”活动,开展向“郭娜陆地航空班”先进集体学习活动。大家在学习中对照先进找差距,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服务至上精神和团结敬业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我站企业精神覆盖了全站每个角落,涌现出了“阳光售票”班组、“春蕊检票”班组、“青年文明号”平门稽查班组和“新星”迎门服务班组等十几个先进班组,这些班组经过精心打造,形成了各自的班组品牌文化。2011年荣获共青团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的平门稽查班组,他们的班组理念是:查一部车,尽一份责;班组精神是:吃苦耐劳,不徇私情;班组目标是:超员超載为零、旅客满意百分百。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践行了企业精神,收获了荣誉和效益。

三、构建企业文化之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外部标志。企业形象包含两个方面:外部形象。即企业产品及企业服务给消费者可以信赖的形象,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内部形象。即企业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精神面貌。给社会大众以信心和信赖,给消费者以吸引力,给企业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企业形象构成诸多因素中,品牌形象成为首要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品牌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形象。具有良好形象受人欢迎的服务品牌,就是那些技术先进、质量高、信誉佳、成本低、效益好、服务优、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产生好感和满意的品牌。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企业形象塑造中,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会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一旦赢得良好的声誉,又会为品牌形象塑造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塑造。无数事实证明:著名的品牌形象,就是产品形象,也就是企业形象。因此,打造“品牌”就是打造企业制胜法宝,就是占领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我站自2004年以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建设,经过企业员工的群策群力,确定了“心心服务”品牌,同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确定了“文化立站、品牌兴站”的崭新理念;明确了“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张开双臂、运送真情”等品牌口号。同时把“心心服务”的传播与实施作为客运服务中的重头戏,逐步培育和引导员工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落实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辛勤汗水付诸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心心服务”上来。经过八年时间,打造了一块唱响张垣大地的“心心服务”品牌,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省、市“文明汽车客运站”、“文明示范窗口”、“巾帼建功岗”、“文明单位”、“十大文明服务品牌”等殊荣。

四、构建企业文化之源——文化的继承和融合

传统是历史长期的沉淀,是一个民族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一代接一代的集体创造,是国家和民族永久传承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层”。有位哲人讲,“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有牢固的根基,才会枝繁叶茂。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都来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其文化的内涵是引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使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而,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继而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企业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厂情、民情的企业文化。

我们张家口汽車客运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继承与融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对旅客实施仁爱之心,礼让为先,扶老携幼,扶困助残;我们把旅客视为上帝,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由过去的“等旅客”变为“接旅客”;由“等旅客问我”变为“我问旅客”;由“指挥管理”变为“服务管理”。这样,从旅客进站、买票、候车、检票、上车、出站一系列流程,提供一条龙、无缝隙的人性化全程服务。

为使汽车客运站企业文化建设经常化。我们实施了“爱心工程”、“温馨工程”、“温暖工程”三大项目工程。“爱心工程”是针对旅客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客运站为方便旅客,实施了110项便民服务措施,设立了“爱心救助站”,为老、弱、病、幼、残特殊群体实施救助。“温馨工程”是针对司乘人员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冬季风雪严寒,一双印有“安全驾驶、心系旅客”标语的棉手套送到司乘人员手中。夏季炎热酷暑,一杯凉爽的绿豆汤送到司乘人员嘴边。“温暖工程”是针对全体职工开展的爱心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站领导都要亲临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问寒问暖。春运期间为职工送上年夜饭。2011年,28岁的青年职工赵春生身患癌症住院无钱手术,家庭陷入绝境,站领导立即发出倡议并举办了“点燃颗颗心”职工爱心捐款大会,短短一个小时,职工捐款3.68万元,保证了赵春生按时手术。企业对职工的关怀,唤起的是职工对社会的奉献,对旅客亲情般的服务。

综上,培育和发展车站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正确理解,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个性特征,把握重点环节,就一定能够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重点县建设 篇7

关键词:重点县建设,措施与经验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黑河干流中游下段, 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 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县, 农田水利在发展和改善我县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虽然对一些骨干水利工程进行了节水改造, 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 这与构建新农村和谐水利和统筹城乡发展很不适应。如何使农村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很好结合点起来, 紧紧围绕“民生水利”开展工作, 进一步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 是水利工作面临的重点课题。高台县自2009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以来, 以重点县项目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 统筹安排, 采用“集中投入、突出重点、区域推进、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工作模式, 强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建设。项目从2010年3月20日开工到10月底结束, 已累计完成衬砌斗渠100公里, 修建各类建筑物2561座;修建塘坝1座;滴灌面积33.33公顷;旧井改造577眼;完成工程总投资3891.6万元, 总工程量50.06万立米。项目的实施, 有效地恢复和提升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功能, 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可改善灌溉面积0.55万公顷, 新增节水能力455.2万立方米, 为构建和谐用水, 推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县已实施的2009年和2010年重点县建设项目, 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建管规范化

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建设管理, 规范建设行为, 保证项目建设规模、工期、质量和效益达到设计目标, 县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并成立了高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办公室, 对工程建设的计划、进度、质量和财务管理全面负责, 不受行政干预, 独立行使法人职权。在工程建设中,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 招标投标制, 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对工程规模、效益、质量、投资进行了严格控制。同时针对工程量大面广, 时间紧, 任务重和项目多的特点, 办公室下设财务科、物资供应科、质量监督科等相关职能科室, 从财务管理、物资供应、工程质量、建设监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现场监督、物资供应和资金管理的工作。同时在资金管理上坚持专款专用, 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设立账户, 分类核算, 实行工程量结算会签制度, 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探索创新机制, 积极发挥村民“一事一议”的主体作用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规模小、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目前, 我们实施的重点县建设项目需要引导农民筹资筹劳来建设完成, 自筹比例占到了项目总投资的30%~35%。因此, 正常基建工程程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且自从农民义务工取消后, 群众不愿意投工投劳进行一些项目建设, 仅仅依靠政府已无法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因此, 我们积极探索村民“一事一议”制度, 从项目申报开始, 严格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动员、宣传,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通过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进行“一事一议”, 充分尊重农民意见, 对工程建设内容, 建设方案、资金筹措、投工投劳方式以及建后管护机制与受益区群众积极协商, 拿出合理、可行的意见, 形成村民“一事一议”材料, 并签订投劳折资协议书, 通过这种方式, 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受益区群众的主体作用, 同时, 及时将项目建设的进度、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情况等内容在村公告栏进行公示, 保证项目建设的公开、透明, 从而克服施工期与春播期冲突的重重困难的情况下, 积极投工投劳, 支援项目建设, 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项目建设连片治理, 突出工程效益

高台县组织编制的重点县设项目, 以高台县人民政府批准的《高台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作为安排项目依据,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成一片, 治理一片, 发挥效益一片”原则, 编制完成了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 分年度实施方案, 力求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的模式, 选择在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 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我县的2009年度和2010年度项目就选择在渠道破损严重, 渠系水利用率低, 群众对项目建设积极性较高的新坝、红崖子、六坝和罗城灌区的20多个村社进行斗渠衬砌, 实现了连片集中治理;对多年了影响我县红崖子灌区红沙河村的塘坝进行新建, 从而有效改善红沙河村0.02万公顷农田灌溉条件和解决477户、1773人、1.24万头 (匹) 畜的饮水安全水源问题;对多年来影响水资源管理, 水量浪费严重, 水费收缴困难的六坝灌区, 通过重点县建设, 对全灌区527眼机井全部进行了更新配套, 架设智能水表, 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了水资源的科学调度,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后, 可改善灌溉面积0.55万公顷, 新增节水能力455.2万立方米。

四、整合项目资金, 加大设施投入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通过采取加大政府投资、发动群众投劳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投其资、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综合治理”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 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 形成了国家投资骨干、地方出资配套、群众投工投劳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目前已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节水补助及实验示范项目等项目中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9个项目, 共计整合资金2909.96万元, 衬砌渠道126.82公里, 配套建筑物239座, 新建取水口1座, 改建塘坝1座, 维修机井42眼。项目建成后, 可改善灌溉面积1040公顷, 项目区年节水量62.88万立方米, 预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83.3万公斤, 增加农民总收入180万元。

五、实行社会监督, 保证工程质量

由于工程建设量大面广, 工程建设施工期短, 进度快, 占线长, 劳力多, 工程质量紧紧依靠监理人员, 施工技术人员和政府监督人员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 县水务局积极协调各受益村社, 按照“谁受益、谁监督”的原则, 分段进行了承包, 每个村社设置3名~5名专职农民质量监督员, 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 从而确保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该项措施的实施, 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强化建后管理, 落实管护责任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 产权不清晰, 管理责任不明, 存在“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 农民缺乏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落实, 使得工程老损失修, 效益急剧衰减,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 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

高台县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后, 分别进行了县级竣工验收、市级复验和省级抽验, 并按照有关批准文件进行逐项清点, 办理移交手续, 与其签订工程启用协议, 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相关章程、管理制度, 全部交付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管理。并以高台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依据, 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民建、民用、民管”的群建群管模式, 理顺管理体制, 激活运行机制, 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能力建设, 落实了管护责任主体, 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水管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实行农业供水的“一价制”水价政策, 推行水管单位“一费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一票收费到户”的水费收缴机制, 有效加强了用水管理, 规范了收费行为, 促进了节约用水, 减轻了农民负担。

七、加强宣传报道, 营造社会氛围

重点县建设 篇8

1 项目选定方面

婺城区水务局十分注重项目前期、积极组织项目遴选、申报工作。通过发函、实地踏勘等多种方式对全区农田水利建设需求进行调查摸底, 倾听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及要求, 按项目建设迫切情况进行分类、分期, 再征求各乡镇多方意见后确定项目实施计划。第二批、第六批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建设内容依据全区各个乡镇建设要求, 各个子项目都与 《金华市婺城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2011-2020 年) 修编》衔接。同时积极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以区财政筹措14%, 乡镇筹措3%, 项目所在受益村筹措3%的资金筹措方式带动农田水利投入, 整合各方力量, 形成支农合力, 推进农田水利规模化发展。通过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 加大了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和力量投入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原则, 加大财政奖补力度。

2 项目建设管理方面

2.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建设。为加强领导和建设项目的管理, 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 区政府出台了《婺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和《婺城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区委、区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十分重视, 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实事来抓, 先后召开全区动员部署会议及工作推进会, 有力保障重点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2.2 重点县项目实行“双业主”、“协管员”模式, 齐抓共管保质量。为了更好地保障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 区水务局经过多次摸索后对重点县项目管理实行“双业主”模式, 即实行以婺城区机电排灌管理站及项目所在乡镇为共同双业主, 由婺城区机电排灌管理站负责实施。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和发展建设主体, 提升基层水利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基层作用, 乡镇与项目所在村委联系紧密, 人员熟悉, 农村工作经验丰富, 政策处理工作容易开展, 切实解决因政策处理影响工程进度问题。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制度, 将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和监管, 以及管护机制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 对于年度考核为先进的乡镇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通过实行“双业主”模式, 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有效整合, 优势互补, 齐抓共管, 强化部门联动, 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开展。针对重点县子项目多、单项工程规模小、施工现场分散等特点, 我区充分发挥基层作用, 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 采取由当地乡镇推荐后, 聘请项目所在村具有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项目协管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并签定聘请协议书, 实行有偿工薪制和考核制。工程施工过程中, 监理和协管员实行质量管理旁站制,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加强检查与督导, 确保建设成效。我区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实事来抓, 列入区十大惠民实事之一。先后多次召开全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协调, 有力保证重点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组织好设计技术交底、监理列会等常态化协调会, 定期对在建项目开展巡查, 紧密结合现场情况, 优化设计方案, 控制投资。重点县建设办公室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 采用工作简报形式及时向全区各乡镇及相关单位通报工程建设进展、存在问题、相关工作等情况, 对问题严重的乡镇采取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同时, 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监督。

2.4 加强资金管理及资金拨付方式。项目建设资金严格遵守《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浙水农〔2009〕73号) 的有关规定, 实行“专帐”管理, 严格履行项目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度, 审批手续齐全, 做到会计核算规范, 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工程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有关单位将随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跟踪检查, 严禁发生挪用建设资金现象;同时随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确保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工程上,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资金拨付方式: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 上报支付证书, 申请支付工程款, 支付证书先由现场协管员、施工员确任签字、再经监理单位审核签字后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复核签字, 最终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提出支付意见, 财政部门审批后拨付。

3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

区水务、财政部门、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 出台了《婺城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 (婺区政办[2011]57 号) , 明确整治好的山塘移交山塘所在村委会管理, 灌区改造后移交灌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工后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或合作社。

《婺城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的出台, 规范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 加强了建后运行管护, 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推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4 其他

今后, 婺城区要加强探索农田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制度的建设。在《婺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 (婺区政办[2010]60 号) 的基础上, 健全适合我区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 推行工程监理制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 严把质量关, 确保工程质量;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建立信息通报和社会公示等制度,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在《婺城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 (婺区政办[2011]57 号) 的基础上, 建立全区小型农田水利管理长效机制。健全乡镇或流域水利站, 落实编制和经费, 充实技术人员。发展承包经营、企业化承包管理等方式, 逐步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村级水务员的作用, 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 全面提高我区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摘要:婺城区成功申报了我省第二、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婺城区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中, 积极探索切之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 该工程建设管理加强了婺城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和产权改革。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后, 成效显著, 群众拥护, 有效促进了我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县建设 篇9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 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 境内主要支流为散渡河, 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区域, 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 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0.9℃, 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89.1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519.9毫米, 无霜期181天, 最大冻土层46里面。全县辖5镇10乡, 405个村委, 总人口61.2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55.64万人, 为全省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

甘谷县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10个重点县之一, 2010年9月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甘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方案》经甘肃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批复立项, 项目涉及1个中型灌区和3个小型灌区, 衬砌渠道296.43千米, 新建各类渠系建筑物a17033座, 新建配套电力提灌9处,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8万亩, 新打集雨节灌水窖1877眼。项目建成后, 改善灌溉面积2.5546万亩, 恢复灌溉面积0.2083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912万亩, 新增补灌面积0.5631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546万亩,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甘谷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完成了新马、中渠、朱林3个灌区的配套改造, 彻底解决了灌区多年来大部分干渠土渠运行、渗漏严重, 田间配套不完善的难题, 改善和提高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项目由于时间紧、设计任务重, 施工设计在方案比较方面较为粗糙, 达不到初步设计深度;二是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参差不齐, 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县级配套资金数额较大, 县级财政负担过大;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分布于山区, 数量多, 规模小而分散, 质量监督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进行监控还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

三、对策措施

㈠领导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 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 分管县长、财政局长、水务局长、监察局长任副组长, 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组、协调组、资金筹措组、审计监督组、宣传组、信访维稳组、办公室。建设组负责工程的建设, 资金报账, 督促各实施项目乡镇落实投工投劳;协调组负责协调工程建设用地及附着物的清除;资金筹措组负责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及资金的拨付;审计监督组负责对建设资金进行监督审计;宣传组负责让群众深入领会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重要性;信访维稳组负责排除各类施工干扰, 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办公室负责收集工程进度, 协调工程建设各组做好各自的工作, 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工程建设所在乡镇、各受益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由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确定专人专抓此项工作。县政府把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年度考核目标, 对完不成考核目标的, 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县形成从上到下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确保工程建一处, 质量合格一处, 有效管理一处, 发挥效益一处。

㈡多方整合筹措资金, 确保资金到位及使用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经济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按照“谁建设、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 整合了项目区内以工代赈资金、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国补资金。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的投劳积极性, 广泛吸收社会、集体和个人资金, 在全社会形成投资办水利的新格局, 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足额落实到位。

县财政局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及时拨付到位国补资金, 落实县级配套资金。资金使用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 对中央投资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 建立专帐, 由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对群众自筹资金统一由乡镇财政所代收, 代管。县审计局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检查, 监督和审计, 同时通过实行财务公开和张榜公示制度, 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确保了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

㈢严格落实“四制”,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 由县政府批准成立的县水务局项目办公室为项目法人, 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 并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单位实施全程监理, 全部实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负责项目施工,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落实“三检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严把施工质量关, 认真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理, 重点把好工程材料及设备进场报验关、工序施工签证关、关键性及重要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关、隐蔽性工程验收关等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政府质量监督单位通过采取抽查和不定期监督检查的方法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等施工管理体制,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㈣建设与管理并重, 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水利工程“三分建, 七分管”, 运行管理工作对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建成后, 管理单位吸取以往工程“重建轻管”的深刻历史教训, 非常重视工程的运行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采取了合同承包或者租赁等多种管理形式,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 建立了工程管护制度, 明确了产权归属及管护责任人。

本项目南岭、新马、中渠、朱林4个灌区实行专业化管理, 干渠由各灌区水管所负责工程运行管理;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提灌工程产权全部移交项目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 由其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 并接受各级水管机构和群众的监督;对“集雨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 采取“自有、自用、自管”原则, 将产权直接划归群众个人所有。在县水务局的引导下, 以受益村为单位指导项目区群众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14个, 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健全了协会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一事一议等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创新管理, 建立以农民用水户管护协会为主, 乡镇水管所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 充分调动了农民自觉配合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工作, 实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 发挥了工程的预期效益。

重点县建设 篇10

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 节水型社会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除粗放式土地耕作模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建设现状

2011年, 通过竞争遴选, 民乐县被列入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高效节水灌溉) 。在民联乡、三堡镇、六坝镇、新天镇和南古镇5个乡镇的21个村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万亩, 其中:管灌3.07万亩, 喷灌0.51万亩, 滴灌2.62万亩, 受益总人口3.03万人。通过三年的建设, 使项目实施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 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1]。

2011年完成管灌1.03万亩、喷灌0.23万亩和滴灌0.80万亩的地下管道铺设及其附属建筑物, 1484座 (计1187亩) 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大棚的滴管配套设施。完成管道土方开挖22.39万立方米, 土方回填19.97万立方米, 砂砾石垫层0.16万立方米, C15砼浆砌石0.159万立方米, C15砼0.07万立方米, 管道安装120.47千米, 安装支轴喷灌机3台, 铺设滴灌带6763.67千米, 安装潜水泵1484台。

2012年完成管灌1.15万亩、喷灌0.29万亩和滴灌0.79万亩的地下管道铺设及其属附建筑物, 1200座 (计960亩) 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大棚的滴管设施配套。完成管道土方开挖27.45万立方米, 土方回填24.51万立方米, 砂砾石垫层0.22万立方米, C15砼浆砌石0.17万立方米, 管道安装147.33千米, 安装支轴喷灌机4台, 铺设滴灌带6785.66千米, 安装潜水泵1200台。

2013年完成管灌1.01万亩和滴灌1.02万亩的地下管道铺设及其附属建筑物, 651座 (计520亩) 日光温室农业设施大棚的滴灌设施配套。完成管道土方开挖25.96万立方米, 土方回填23.07万立方米, 砂砾石垫层0.31万立方米, C15砼浆砌石0.14万立方米, 管道安装139.72千米, 地面管网铺设113.76千米, 铺设滴灌带8671.28千米, 安装潜水泵661台。

二、建设成效

为加快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 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 突出重点, 实行整村整乡推进, 发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 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成效显著。

㈠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 项目实施区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灌得上”的高标准农田, 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据统计, 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由72万亩增加至80.64万亩, 新增8.64万亩, 提高11%;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4.73万亩增加至11.15万亩, 增加6.42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由6.6%提高到15.5%, 提高8.9%;项目实施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13提高到0.810, 毛灌溉定额由509立方米/亩减少到309立方米/亩, 亩均用水量减少200立方米, 年节约水量1284万立方米;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27.1万吨的基础上增加2.74万吨, 达到29.84万吨, 提高了10.1%。

㈡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以实施重点县建设为契机, 土地流转为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节水增收为目标, 加大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和低效益作物, 提高制种玉米、马铃薯种植、设施农业种植规模, 使项目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瓜果、蔬菜以及其他高效设施农业, 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力解决了项目区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㈢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 滴灌整体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等方面, 以新天镇菊花地村1700亩玉米膜下滴灌2012年、2013年的种植情况为例, 膜下滴灌比常规玉米亩均增产275千克;比漫灌亩均节水40%;追肥期可提高肥效利用率20%;除草剂、杀虫剂用量减少15%;亩均省工2个。综合农业生产成本节约160元左右, 增产效益为亩均605元, 效益显著。同时, 通过整合项目的落实, 使项目区田相通、路相连, 便于农业机械通行, 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 机械化率达90%以上。

㈣调整了现代农业格局 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 整合财政支农项目, 做到沟、渠、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实现沟沟相通, 路路相连, 土地平整、格田成方、配套整齐的现代农业格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步伐, 确保“建一片, 成一片, 发挥效益一片”, 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许多原来放不到水的“望天丘”变成了“丰产田”,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取得了“水增效、田增产、民增收、干部减压、群众减负、管理减制”的“三增三减”成效。

三、主要做法

㈠高标准招标 在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相关法规的同时, 做到“没有专业生产管材的企业坚决不予中标、设施设备不齐全的企业坚决不予中标、有转包行为的企业坚决不予中标、上年质量安全管理评比靠后的企业坚决不予中标”的“四个坚决”[3], 提高了竞标门槛, 保证了施工队伍品质, 大大提升了中标单位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㈡严标准监督 一是实行严格的责任管理。始终把甲方质检作为重要的监管方式[4], 要求领导干部承包大片区, 技术人员吃住在现场, 并坚持天天现场通报情况, 周周兑现奖罚责任, 以无情的管理保证质量安全。二是实行严格的材料管理。在确保管材、管件、钢材、水泥等材料质量标准的同时, 要求所有砂石料必须全部清洗合格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并严防现场污染, 保证附属建筑物工程质量。

㈢多形式监管 在各子项目区, 成立了由项目所在灌区负责人为现场责任人, 项目所在乡镇、村负责人为协调监督员, 项目所在地派驻现场技术员为成员的协调管理小组, 具体负责现场事务的协调落实, 矛盾纠纷的调处。并巡回监督施工单位质量进度, 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群众直选公推有威望、懂技术的监管代表, 就地选聘代表参与监管, 为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㈣还权于民 工程建设是基础, 运行管理是关键, 长期发挥效益是目的[5]。十多年前, 民乐县成立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 实践证明, 它是科学用水管水的一大法宝。重点县项目实施以后, 民乐县把运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抽调灌区管理人员和村组干部, 参与工程建设管理, 掌握了工程的布置与相关设施的运行要求, 为运行管理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 制定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签订设备管护合同, 明晰产权, 明确管护责任。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 建立了完善的工程运行与管护机制,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民乐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 因此, 加强节水农业发展是着眼全局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葛在芝, 边境.吉林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显著[J].吉林水利, 2011, ⑻.

[2]陈小江.总结经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J].中国水利, 2010, (23) .

[3]王志强.昌邑市高效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J].山东水利, 2010, ⑻.

[4]朱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水利, 2010, ⑻.

强化试点示范推动重点镇建设 篇11

目前,吉林省重点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城市周边镇、中等城市市郊镇和区域中心镇。这类城镇大多属于城乡结合部和新城新区,既是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也是因城市快速发展带来问题比较多的区域。二是特色城镇。吉林省有很多城镇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特别是一些国内知名的旅游和生态资源城镇,具有其他城镇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两类城镇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快,但大多责任大,权力小,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2013年在全省选择了22个城镇开展示范城镇建设,重点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多元化投资的建设模式、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方法、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破解城镇化难题的制度安排。

一是积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着力解决“人”的问题。对进入示范城镇定居的农民,在户籍、社保、就业、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政策待遇,其享有的农村政策优于城镇的,可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农村政策。敦化市江南镇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鼓励兴办个体工商业,促进农民就业,调动了进城农民的积极性,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是创新用地供给方式,着力解决“地”的问题。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拓展示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长春市合隆镇陈家店村批复挂钩土地80公顷,迁村腾地,完成拆迁147公顷,将整理出的土地挂牌到合隆镇,土地全部供出后,获得净收益约4亿元,用于农民宅基地拆迁、复垦以及弥补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建设等资金缺口。

三是注重提高城镇承载能力,着力完善“城”的功能。推动省、市(州)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部门重点实施与示范城镇连接的路网、宽带、电网、水利工程等省级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或改建项目;将示范城镇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享受国家及省等相关政策。

四是努力破解资金瓶颈,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对符合政策支持范围的示范城镇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省级设立的各种专项资金;积极引导政策性贷款、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城镇建设。长春市奢岭镇引进国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采取PPP合作模式,建设总投资101亿元、涵盖现代农业、旅游业、养生产业和地产开发的国信乡村都市项目。

五是突出产业特色,着力解决“产”的问题。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将示范城镇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奖补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联营、联建工业项目。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重点构建了以交通装备零部件、安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生物质能、轻工业为两大新型优势发展产业的“一带、四园”的集聚格局,园区现有企业494家,拥有旺旺乳品、中车集团、华正牧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同时,大力推动重点镇扩权,选择18个镇开展了重点城镇扩权试点,采取直接放权、委托授权和设立派出机构三种方式,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赋予试点镇规划建设管理权,扩大试点镇用人自主权、财权和管理权。

智能电网安全建设重点 篇12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其特点是统一和坚强。统一是一种管理模式, 也是国家电网公司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 即各环节、各子网的互联互通, 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与此同时, 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一旦某个网络出现问题, 其他网络必然会受到影响。坚强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具有全面的防御能力, 另一个是完善的自我修复能力。统一是基础, 坚强是保障。

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数字化电网, 在开放系统和共享信息模式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宽带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分布式智能设备等, 实现电网中各部门的协调和实时互动, 以及实时市场化交易, 以达到优化电网的管理和运营目的。作为物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智能电网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革。但是, 智能电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针对智能电网的运营特点, 其安全需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备份恢复等多个方面。在此, 主要讨论网络及数据安全。

2 智能电网的安全建设重点

智能电网的安全建设, 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防御能力, 即抗攻击能力。针对电网的攻击来源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病毒破坏、研究成果遭窃取、电力设施破坏或者篡改电网数据以获利等诸多危害;另一方面是源于内部:局域网用户利用工作之便, 随意越权访问或者修改某些重要数据, 访问非法网站、发布非法言论等违规上网行为将会严重威胁企业信息安全, 也会给电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主要威胁来源, 需采取相应措施, 维护信息安全。首先进行常规安全建设, 例如:在电网各个子网和安全域分别部署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类产品, 了解每台计算机的漏洞和面临的威胁。对于有高危漏洞的计算机, 及时安装补丁和防病毒软件, 进行系统加固。在网络边界或者内部枢纽地带, 还需要部署常规的防病毒、防火墙、身份认证等产品。基础建设完毕后, 需要对电网的核心业务区域进行重点防护。电网的核心业务区域, 包括各个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服务器等, 是电网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带, 其安全性非常重要。在此, 主要讨论业务网络的合规审计和Web服务器防护这2种安全防护方法。

2.1 业务网合规审计

外部人员的恶意访问可以通过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UTM等产品进行防护, 但是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同样巨大, 尤其是针对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的非法数据获取或篡改, 严重威胁企业信息安全, 影响企业声誉。国家主管安全机构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内部违规行为的审计。公安部等级保护要求, 二级以上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均要求进行安全审计。因此, 需要针对网络特点采购相应的安全审计产品, 审计主要集中在运维操作审计和数据库访问审计上。

需监控内网用户通过Telnet、FTP、SSH、远程桌面等方式对资源服务器的访问行为, 根据保密性要求, 对于文件传输和远程控制等操作, 往往采取加密方式进行。因此, 对运维类协议的审计能力是考察安全审计产品可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库是另一个信息资源集中地带, 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及操作结果, 均需要进行细粒度审计和控制。目前国内大中型软件常用的数据库系统有国产和非国产两大类, 非国产的包括商业数据库Oracle、DB2、SQL-Server、Informix、Sybase、Teradata、开源数据库Mysql、Postgre SQL。在政府网络中, 国产数据库占据很大比重, 比如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对于以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协议的解析能力是审计系统需要满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行为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溯源, 因此, 对于各种访问行为的记录和查询尤为重要, 除了协议审计能力外, 丰富的审计日志呈现方式以及海量日志的记录能力也是考核审计系统的主要内容。

2.2 Web服务器防护

W e b服务器上承载了门户网站、购电交易网站等站点, 对外信息提供、与互联网的资源交互, 都发生在这个区域。因此, 它也是电网信息化中最脆弱的环节, 往往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根据赛迪报告, 在针对门户网站的攻击类型中, SQL注入和XSS漏洞攻击排在前两位, 以下介绍这2种攻击手段。

1) SQL注入攻击。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 如果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入侵者可以通过构造某些特定输入数据 (包含SQL命令) , 获得特殊的权限, 窃取Web服务器的后台数据并加以利用, 这就叫SQL注入攻击。图1是一次典型的SQL注入攻击过程。

2) XSS漏洞利用, 即跨站脚本攻击。入侵者可以在网页中加入恶意代码, 当访问者浏览网页时, 恶意代码会被执行, 入侵者从而获得访问者机密信息。如果访问者是管理人员, 入侵者则可以控制整个网站。图2是一次XSS攻击过程。

由此可见, 这2种入侵是普通的防火墙产品根本无法防御的。因此, 部署针对Web服务器的防护工具迫在眉睫。

Web服务器的防护工具主要有WIPS、WAF、WSF等, 这些产品部署在Web服务器前端, 能深入检测对Web服务器的攻击并能即时报警和阻断, 这类产品的主要考核指标如下:

1) 对于SQL注入和XSS漏洞利用的检测和阻断能力。

2) 是否具备针对其他攻击的检测能力, 从而保证防护的全面性。

3) 为了保证业务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受影响, 事件处理速度、透传能力等也是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除了安全审计和W e b防护产品, 市面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检测、隔离和防护产品, 有传统的IDS、漏洞扫描器、防火墙, 也有新兴的UTM、IPS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合理部署, 对于电网防御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智能电网除了防御能力, 还需要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也就是在数据遭到破坏后能及时修复, 能对外持续提供安全的服务。因此, 数据的防篡改以及容灾备份等建设内容也值得关注。

3 结语

构建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体系, 要有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理念, 一方面要强化信息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另一方面, 电网各级信息安全部门还要同心协力, 提升安全保障手段, 关注现代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厂商, 有规划、成体系的部署相应的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个安全稳定、能有效抵御内外攻击的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 而安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则是智能电网的系统目标。多种信息安全手段和产品相互配合, 互为补充, 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 这也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深刻含义。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展开, 信息安全已成为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建设统一、合理、安全的信息化设施是智能电网的重要保障。介绍了2个信息安全建设重点, 业务网络的合规审计和Web服务器防护。针对网络特点部署相应的安全审计和防护产品, 对于电网防御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智能电网,安全审计,Web服务器防护

参考文献

上一篇:灌洗检查下一篇:农村家电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