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华企业

2024-10-13

日本在华企业(共10篇)

日本在华企业 篇1

引言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是1919年从日本陶器株式会社分离出来的, 其商标名为“NGK”, 目前从业人员为15033名, 年销售额达4066亿日元, 其中电力部门占39.0%, 陶瓷占29.1%, 工程技术部门占22.1%, 金属部门占9.8%, 并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中国等设有分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高压输电线路用电瓷及配套装置、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汽车用氧传感器、涡轮转子、陶瓷膜过滤器等陶瓷产品, 产品远销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至2007年该公司在中国申请并公布的发明专利53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主要涉及IPC分类表中H01基本电气元件、C04陶瓷、B01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等46大类。作为不断发展尖端高科技产品的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其以超前的专利策略既增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也增强了它在世界上的科技竞争力[1], 本文将日本碍子在主要IPC区域内专利技术构成、发展趋势, 和国内主要申请单位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出其在华专利策略, 希望国内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 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在华专利分析

本文对申请日期从1997-1-1至2007-12-31, 公开日期从1999-1-1至2009-12-31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在中国的专利进行综合分析, 主要的分析范围:1.专利申请趋势分析;2.专利类型分析;3.申请类型分析;4.IPC分类分析;5.申请年份和IPC分类综合分析;6.主要技术领域的IPC分类及竞争者分析。专利资料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2], 运用国家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日本碍子株式会社作为申请人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 此次检索经过反复筛选归纳、标引和专家的指点, 确保检索结果的完整、客观和准确。

1.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从专利申请趋势图 (见图1) 可以看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的专利件数总体成上升趋势, 2008、2009年的曲线有所跌落, 那是因为专利申请到公告需要一段时间, 如发明专利申请有18个月的公告期, 所以到2007年12月31日为止, 2006-2007年申请的大部分专利尚未公布, 实际上2008、2009年的专利申请量是稳步上升的。

1.2 专利类型分析

从专利类型分析图 (见图2) 可以看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专利申请共计493件, 其中发明专利489件, 实用新型专利0件, 外观设计专利4件, 分别占专利总数的99%、0%、1%。

1.3 申请类型分析

申请类型分为:国家申请 (在日本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的申请) 、国际申请 (PCT申请) 。从专利申请类别 (见表1) 可以看出, 碍子株式会社采用各种专利申请策略在进行全球专利技术申请的同时, 根据各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专利封锁战略。

1.4 IPC分类分析

从IPC构成分析 (见图3) 可以看出, 碍子株式会社的专利分类由B、C、F、G、H部构成, 其中B部约占到29%, C部约占25%, F部约占到5%, G部约占到15%, H部约占到26%, 可以看出其专利保护重点在B、C、H部技术领域。

1.5 申请年份和IPC分类综合分析

从申请年份和IPC分类综合分析 (表2) 可以看出碍子株式会社每年在各个IPC部类的申请量的分布, 从而得出其其专利布局方向。

1.6 主要技术领域的IPC分类及竞争者分析

从碍子株式会社在华申请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领域 (见图4) , 中选出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三个小类 (C04B35;H01J61;B28B11) 进行申请人分析, 得到碍子株式会社在华主要技术竞争对手 (见图5) 。

2 碍子专利策略分析与思考

2.1 碍子专利策略分析

一个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说明该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生命力越强。日本碍子在华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多, 一方面说明其本身越来越注重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说明其已认识到中国是全球的一个主要市场[3], 必须从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并通过获得专利保护的方式来赢得市场份额, 其在华专利策略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首先, 通过大量申请专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 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工业陶瓷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在中国申请大量发明专利, 建立在工业陶瓷部分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 如图2所示, 其在华申请专利的99%为发明专利;

其次, 其专利申请量的多少, 与中国对外市场开放程度相关, 特别是与加入WTO相关, 进入新世纪以后, 如图1所示, 其专利申请量呈大幅增长趋势;

第三, 其在中国申请专利与否, 是以中国的市场需求大小为标准的, 中国哪一个领域, 市场需求量大或者说市场需求潜力大, 其就会在那个领域先行进行专利垄断:

例一:1997-2003年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电瓷设备,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看好这个市场, 于1996年在河北唐山建设了—NGK唐山电瓷有限公司, 生产的产品大量用于三峡工程[4], 而该公司在1994-1995两年间, 就“绝缘子、放电管、密封材料”等高压输电线路用电瓷及配套装置类技术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

例二:从2000年到2007年, 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至888万辆, 连续7年平均增速超2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于2003年11月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投资1.16亿美元, 建设了—NGK (苏州) 精细陶瓷器具有限公司、NGK (苏州) 环保陶瓷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汽车用氧传感器、涡轮转子、陶瓷膜过滤器等产品[4], 如表3所示, 2001-2003三年间该公司在IPC分类的B、C部中专利申请量猛增, 就“蜂窝陶瓷、陶瓷膜过滤器、陶瓷电子零部件”等技术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125项。

第四, 如表2所示, 日本碍子在华专利申请有很强的连续性, 各领域均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链, 对我国企业形成很强的专利封锁。

2.2 碍子在华申请专利对我们的启示

2.2.1 完善外国专利审查制度, 提高专利保护力度

首先要进一步严格对国外专利申请的审核。在对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时, 应从加强检索范围和力度, 严格审查权利要求内容, 慎重授予专利权等多方面出发, 从严掌握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程序, 防范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专利实行技术垄断。

其次, 要逐步建立专利申请的全面的实质审查制度。通过专利实质审理程序, 将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专利申请特别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予以驳回, 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问题专利”的出现。

第三, 要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定位,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防止专利权的滥用,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 加强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宣传[5], 使广大公众特别是国内企业正确认识我国的专利制度, 加强专利保护意识。

2.2.2 我国企业应加快专利战略的实施

中国是一个专利大国, 专利申请的数量大, 但目前中国的专利可利用率不高, 大多数专利技术还属于基础研究成果, 而工业化生产所需的高新技术已被跨国公司利用专利进行了保护, 碍子株式会社在华申请专利技术在 (C04B35;H01J61;B28B11) 三个小类领域最多, 通过竞争对手构成分析 (如图5所示)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占有很大优势, 基础性研究成果较多, 但没能在该领域打破跨国公司的专利技术封锁, 因此我国企业、研究院所应该采用多种专利策略, 加快我国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的转变速度。

首先, 应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国内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研发出更多的产业化核心技术, 有效规避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推动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

第二, 鼓励企业申请更多外围专利, 我国企业要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上, 加强模仿和技术创新, 走日韩企业的技术成长之路,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 提高其技术效果, 申请改进型专利, 这是改变现状和规避专利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三, 抓住国外公司核心专利的陆续到期的契机, 今后2-3年, 会有一批上世纪90年代的核心专利陆续到期。对行业来讲, 这或许将成为现有格局改变的契机;

第四, 跟踪最新技术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企业群体当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与国内外究机构的合作, 必要时可在国外相应产业聚集地设立研发中心, 获取前沿的技术息, 注重申请从属专利形成专利群落, 迫使跨国公司与国内企进行交叉许可。

3 结语

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力求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提升为标准,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游戏规则。日本碍子利用自身在工业陶瓷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专利保护方面的经验以及专利权的垄断地位打压中国企业。面对这种情况, 中国陶瓷企业应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我国专利保护制度、大力发展陶瓷行业中国标准化战略建设[4], 以抗衡国外企业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夏明芳.日本NGK株式会社的国际化经营.经济论坛, 1998, (24) :37

[2]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网.http://www.ciccip.com/

[3]樊宁.中国是最好的投资地.中国外资, 2004, (2) :61

[4]余峰.日本京瓷在华专利策略的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27) :139

日本在华企业 篇2

我首先为群众们打砸日本在华的工厂以及商店而感到兴奋,因为这证明国人是爱国的,你们是团结一致对外的。

但是同时我也为你们的采取的手段过激而感到悲哀。爱国是永远没有错的,是件永远正确的事情。但是选择爱国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更有着对错之分。

我想说,打砸日资在华工厂及商店的确不太理智。我赞同砸日本商店,我自己也希望烧日本工厂,但是我却不赞同你们的打砸烧的方式。因为我意愿中的打砸烧应该在日本的本土进行,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才解气。

而你们却是在我们境内砸日本的厂房和商店,这样难免对我们自己造成损害。因为那些在中国境内的日本厂房,一砖一瓦都是我们耗费本国资源建起来的,况且中国人自己肯定是有一定股份的,即使没有股份,也是有中国人在里面上班的,不能让他们失业,日本人还拖欠着他们工资呢!万一跑了怎么办?所以你们做的一切,主要伤害的是本国的利益。那些被我们制造的残垣断壁需要我们中国人来处理,我们拉了屎,到头来还是我们自己来擦屁股,这是不划算的。

还有,我不赞同你们砸进入中国境内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五菱等汽车,包括松下电器,索尼电子产品···。大多数都是国人花钱买来的,钱早就被日本人赚走了,而我们虽然砸的日本货,实际上损害的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我们花了钱的。

要砸要打要烧,我建议应该跑到日本的本土去进行,而不应该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爆发,这样才能不损害自己,同时才能伤害到我们的仇人,这才是有意义的。

一些以前买了日本货的中国人,比如说买了丰田轿车的中国人,为了避免花了钱的车被你们砸掉,不得不在车尾贴上标语“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或者“钓鱼岛是中国的”这样的口号。我们的保钓行动,打砸烧运动,把自己国家弄得人心惶惶。没把日本搞乱,却把我们自己搞乱了。你们知道吗?我心痛啊!

爱国不是这样爱的,打砸烧也不是用这种方式打砸烧。

要烧,跑到本州岛去烧吧!要砸,跑到北海道去砸吧!要打,跑到四国岛去打吧!要发泄不满,跑到九州岛去发泄吧!

那里是日本人的领土。能烧就烧多少,能砸就砸多少,能打多少就打多少。这是我所愿意见到的。

日本面料在华内销顺利增长 篇3

泷定纺织品(上海) 总经理 泷健太郎

问:2015年1~12月的业绩情况如何?

泷:预计销售和利润都获得增长。扩大与中国女装品牌的合作为业绩作出了贡献。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16年男装面料也将开拓“获胜的”男装品牌顾客,从女装面料、男装面料两方面扩大中国内销。

问:内销在整体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正在提高。

泷:是的,内销事业预计在2015年取得两位数百分比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另一方面,由日本总公司主导的针对日本的面料事业由于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等影响,缩小了事业规模。因此按销售额来看,去年对日本销售为75%、中国内销为25%,今年为对日销售60%、中国内销占40%。

问:内销的主力商品是什么?

泷:主力商品是女装面料,以百货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服装企业在店铺中销售旺盛,与这种服装企业的合作增加了,这是花费数年时间建立信任关系的成果。女装面料几乎都是日本生产的,优势是商品种类十分丰富。日本总公司和日本产地企业合作,从原料开始开发的独创面料吸引了很多顾客的关注和询问。

问:男装面料的情况如何?

泷:和女装面料相比缺乏进攻的手段。虽然有很多样衣面料样品的需求,但之后很难实现真正的订单。似乎很多品牌还有过剩的库存。准备以重视价格的中国面料和高级区间的日本面料的整体推介能力,在男装领域也努力扩大与“获胜的”品牌顾客的销售规模。

问:内销还有一个支柱事业是男装的ODM(贴牌设计生产)事业,情况如何?

泷:和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型休闲服装品牌的合作正顺利扩大。过去只提供重厚服装,现在还提供下装,并开始与该顾客的其他品牌开始合作。

问:目前成衣市场情况严峻,将如何应对这一课题呢?

泷:以百货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服装企业顾客出现订单减少、交货期变短趋势,反映出店铺的销售低迷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客比过去更加追求具有独创性的面料,因此将积极投入日本生产的女装面料和中国生产的男装面料新商品。

响应顾客追求高品质的需求

灿日泉(上海)贸易总经理 平冈克之

问:贵公司的中国内销正在顺利扩大。

平冈:2015年针对内销服装的面料销售比上一年增长了10%以上,利润也超过去年。日本生产的高单价商品的销售增长,拉动了业绩。但针对对日出口服装的面料销售仍处于严峻情况,预计整体业绩与去年持平。

问:日本面料的销售情况如何?

平冈:保持旺盛销售,占内销的一半以上。营销人员的水平提高,使得日本生产的高单价面料畅销。

问:在2015年还增加了“上海企划”的商品?

平冈:上海企划商品的生产是2015年重点方针之一。以前中国生产的定制订单近年来正在减少。过去还储备了天然原料的低单价中国面料,现在如果不是具有附加值的商品就很难销售。而占销售七成的日本面料由于日本产地生产档期的不足,也损失了一些商机。没有库存时就算下订单生产,生产周期也很长,有时会赶不上供货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上海企划生产的面料。

问:内销中较为热门的商品是什么?

平冈:在中国和日本有现货储备的商品较为畅销,尤其是秋冬季的羊毛面料。而过去不怎么畅销的针织面料也开始动销了。

问:请介绍一下2016年的事业计划。

平冈:为了增加顾客数量,正在研究明年在广州或深圳成立销售网点。继上海和北京后成立第三个销售网点,建立从华北到华南地区开拓顾客的体系。

除了主力商品日本面料,继续扩充上海企划的面料,以满足产品高档化的当地品牌顾客的需求。

开拓女装品牌获成果

谱洛革时(上海)贸易 董事长、总经理 太田义行

问:2015年的业绩如何?

太田:占销售整体40%的对日出口服装面料销售和去年相比增长但利润减少,占约35%的内销服装面料销售收入减少、利润持平,占25%的棉纱内销销售略微增长、利润持平。整体来看将与去年持平。

问:日本成衣市场的低迷、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人工费用等成本上升,使得对日服装出口受到很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公司是如何提高对日出口服装的面料销售的?

太田:除了开拓面向多品牌集成店的服装厂商以外,还针对现有的女装品牌顾客,积极推介在梭织服装中采用圆编面料。2015年由于重视扩大销售渠道,所以利润减少,2016年应该能够确保利润稳定。

问:曾经很旺盛的内销服装面料销售意外陷入了苦战,这是为什么呢?

太田:由于主要顾客男装品牌销售的持续低迷,因此继续开拓女装品牌顾客。此外,男装顾客的回款风险变高,对顾客进行了筛选,影响了销售额,但扩大女装面料销售取得成效,利润能够与去年持平。

问:日本面料的销售在增长?

太田:是的,虽然面料内销以中国面料为主,由于日元贬值以及中国品牌的高附加值化,对日本面料的需求也增长了。去年日本面料占内销整体的5%,现在则接近一成。另外,从2015年起开始经营的意大利圆编面料也受到好评。

nlc202309010114

问:内销另一支柱棉纱的销售情况如何?

太田:上半财年曾很深刻的供货不足问题消除了,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无异物商品的销售顺利增长。

问:从7月开始是否还开展对日成衣OEM事业?

太田:这是为了应对改为直接贸易的成衣品牌顾客的需求,将发挥缝制工厂管理经验和材料开发的优势。

问:从6月起在华东地区以外开始积极利用销售代理商的目的是什么?

太田:和总公司位于浙江的中国企业签订了向华南地区男装品牌销售面料的代理协议。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向深圳女装品牌销售面料的代理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男装品牌的回款风险上升,通过利用代理商销售抑制这一风险。另外,还能把精力集中于开发、提高产品水平上。

问:请问2016年的业绩目标是什么?

太田:争取销售额比2015年增长15%。通过加强对日出口服装面料销售和内销女装面料销售、对日成衣OEM实现目标。让过去播下的种子结出成果,对日出口服装面料销售增长20%、内销服装面料销售增长5%。棉纱内销由于国内棉花价格降低,预计与今年持平。

高设计性日本女装面料畅销

时代梦商贸(上海)总经理 安田季隆

问:请问2015年1~12月的业绩如何?

安田:销售额同比略微增长,利润则大幅度增长。从各个事业来看,内销事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增长,而对日销售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销售额和利润减少了。

问:内销旺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安田:主力的日本女装面料销售增长,拉动了内销整体业绩。销售增长的原因是当地职员的努力以及与日本总公司的紧密合作。

问:哪些女装面料受欢迎呢?

安田:日本生产的高附加值、高设计性面料增长了。具体有北路产地的针织风格平针织物等产品很受关注。另一方面,过去一些价格成为瓶颈的中国面料,现在顾客对此也很感兴趣,如咨询“能否制作这样的面料”等,销售量逐渐上升。

问:在2015年4月,开始开展向中国品牌批发销售日本生产的成衣,情况如何?

安田:在中国大城市中,有海外留学经验等重视商品价值的年轻人在增加,以这些消费者为对象,出现了很多高级多品牌集成店。我们想成为日本时尚品牌和眼光独到的中国多品牌集成店之间的桥梁,和事业伙伴点创时尚公司共同开展这一事业。我认为这能发挥我们精通中日时尚的能力。

问:还开始试行销售在日本受到好评的今治毛巾?

安田:在中国出现了很多推介生活方式的生活杂货店,向这些店介绍日本制造的毛巾。在2015年进行了试验性品牌营销,想从2016年开始正式销售。

问:中国成衣市场现在情况严峻,今后是否会慎重开展事业?

安田:现在货款回收的风险变高了,因此需要谨慎操作。我们管理层明年也将继续拜访客户,慎重判断企业信用问题。

问:另一方面,增加了很多追求价值的品牌。

安田:追求世界最尖端时尚流行的品牌正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保持进攻的态势。和日本总公司的成衣部门合作,把对日服装产品根据中国当地品牌的需求改善后加以提供,明年会尽早开展这一事业。把在面料销售中建立的能取胜的事业模式应用到成衣领域中去。

面料销售急速增长

KOKKA上海事务所所长 大本明

问:上海当地法人新翔国华商贸(上海)的中国事业情况如何?

大本:对日成衣OEM事业环境变得严峻了。OEM缝制事业在2015夏装后暂时停止,这一事业开展了约十年,但出于收益性的考虑不得不停止。

另一方面,对中国国内的面料销售顺利发展。今年1~12月的面料销售比去年前增长了50%。这几年参加中国国内各种展会,提高了知名度,获得了效益。今后也准备参加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和intertextile深圳面料展。还将增加销售人员,充实销售体制。顾客每年都在增加,还有每季都购买本公司商品建立了持续关系的顾客,以及每季都等待本公司新商品的企业。

问:贵公司的特点是印花面料现货储备销售体系。

大本:日本生产的印花面料品质稳定,受到顾客好评。利用现货储备销售体系,能小批量快速交货。这是受到好评的主要原因,另外还能应对顾客的定制生产需求。既有全新的花纹设计,也有想把几年前销售过的花纹改变颜色重新生产的订单。从比例上来看,现货储备销售占六至七成,针对个别顾客的定制销售占三至四成。举个定制的例子,日本正在流行“哥特式洛丽塔时装”的纹样,对于这样特殊的纹样,也能按照顾客的要求生产,加深了顾客的信赖。

问: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的区别是什么?

大本:中国成衣厂商是计划生产,因此很早前就把面料决定下来了。而日本市场是临近季节才开始生产,所以面料到开始生产前才进行推介。因此中日市场因推介时期错开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按照日本的推介时期对中国成衣厂商就太晚了。为此在上海也听取顾客需求,反映到设计中去,建立能配合中国市场时间推出新商品的企划体系。还充实当地职员,希望进一步增加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问:2016年在中国的事业计划是怎样的?

大本:2015年面料销售急速增长,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16年。虽然OEM缝制销售额占多数,但其利润很少。因为需要事先投放很多资金,回收销售额需要较长时间。与中国生产成本提高增速相比,日本零售市场上商品价格几乎都没有上升,利润空间也变少。2015年夏季商品后暂停OEM缝制业务,预计随之销售额也会大幅度减少,但面料销售才是本公司所擅长的。

nlc202309010114

我公司通过积极参加intertextile面辅料展、intertextile深圳面料展,获得了很多业务,开拓新渠道的可能性也很大。相信通过积极参加展览会、加大营销力度等措施,面料销售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继续加强海外销售

宇仁纤维社长,小纹贸易(上海)/小纹工房贸易(北京)董事长、总经理 宇仁龙一

问:2015年对中国的销售情况如何?

宇仁:本公司通过上海子公司小纹贸易(上海)公司、北京当地法人小纹工房贸易(北京)公司以及日本总公司向中国销售。小纹贸易(上海)公司在严峻的环境下,工作人员也减少了,一直很艰苦。另一方面,已经成立三年的小纹工房贸易(北京)公司则增加了工作人员,扩大了规模。日本总公司对杭州及深圳地区的直接销售也在增长。但由于上海业绩低迷的影响,整体业绩与去年持平。在商品方面,静电植绒面料以及花边等在中国各地都很畅销。

另外,宇仁纤维公司的出口事业也维持旺盛。到2015年8月为止同上一财年相比出口同比增长55%,帮助了整体业绩。加上对日本国内的销售增长很低,出口所占销售额比例也提高到了15%。从2015年9月开始的本财年继续保持了增长趋势,现在比上一财年增长20%。在日元升值的时候努力使商品具有附加值,现在这一成果还受到日元贬值的推动。

问:2016年对中国的销售计划是怎样的?

宇仁:今年将继续着力开展海外销售,已经增加了对中国销售的人员,计划集团整体销售比上一财年提高15%左右。由于业绩受人才所左右,所以正在加强人员配置。2015年增加的人员成为战力,期待能为2016年销售提高做出贡献。另外,继上海、北京后,还准备在深圳成立销售网点。

问:对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何看法?

宇仁:中国的市场变化很激烈,急剧扩大的互联网销售等比日本更为先进。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样的社会情势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期待本公司销售的日本面料能有很大的商机。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消费者的眼光如果变高,那么寻求日本品质面料的顾客也会增加。而且本公司储备销售体系所实现的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应对能力也变得愈加重要。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丰富的面料储备成为优势。成衣厂商也需要及时投入商品,对面料的小批量、短交货期需求将会增长。而且本公司可以利用自有工厂,制造与顾客一起企划设计的面料。

问:请介绍一下中国展会的参展情况。

宇仁:2015年除了每年都参加的intertextile面辅料展、intertextile深圳面料展外,9月还参加了大连的展会。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上本公司展位仍然保持盛况。

2016年将继续参加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和intertextile深圳面料展。展会已经成为开拓新顾客的重要平台。

日本在华企业 篇4

1917年东洋陶器株式会社更名为日本东陶公司,商标名为“TOTO”,该公司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卫浴制品及相关卫生洁具设备的跨国企业,公司目前从业人员达到18000名,科研人员共约18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其在日本卫浴陶瓷市场上的份额占到70%[1]。目前,该公司在中国、英国、澳门、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销售、生产公司。东陶公司在技术研究方面,设立有动力研究所、陶瓷研究所和新产品开发中心等多所科研机构,每年的科研经费约占商品销售额的3.8%[1]。本文在之前对日本高技术陶瓷企业在华专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3,4],针对主要生产传统陶瓷产品的日本东陶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申请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其在华专利的策略,为国内卫浴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提供帮助。

1 日本东陶公司在华专利分析

本文对申请日期从1992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公开日期从199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日本东陶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的分析范围:1.专利申请趋势分析、2.专利类型分析、3.申请类型分析、4.申请人分析、5.IPC分类分析、6.主要技术领域分析、7.外观设计分类分析,专利资料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2]。

1.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从专利申请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的专利数量在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2010、2011年的曲线有所跌落,那是因为专利申请到公告需要一段时间,如发明专利申请有18个月的公告期,所以到2009年12月31日为止,2010~2011年申请的大部分专利尚未公布,实际上2010、2011年的专利申请量是快速上升的。

1.2 专利类型分析

从专利类型分析图(见图2)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专利申请共计622件,其中发明专利293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328件,分别占专利总数的47.1%、0.1%、52.8%。

1.3 申请类型分析

申请类型分为:国家申请(巴黎公约)、国际申请(PCT),从专利申请类别(见表1)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主要采用国家申请的方式向中国提出专利申请。

1.4 申请人趋势分析

从申请人趋势分析图(见图3)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专利申请人由东陶机器株式会社和TOTO株式会社构成,其中从1992~2006年主要以东陶机器株式会社为申请人进行专利申请,而从2006~2011年开始以TOTO株式会作为专利申请人。

1.5 IPC分类分析

从IPC构成分析(见图4)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的专利分类由A、B、C、D、E、F、G、H部构成,其中A部约占到16%,B部约占13%,C部约占到16%,D部约占到1%,E部约占到26%,F部约占到8%,G部约占到6%,H部约占到13%,可以看出其专利保护重点在A、C、E部技术领域。

1.6 主要技术领域分析

从主要技术领域分析(见图5)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申请专利的主要IPC分类集中在的以下小类中:E03D厕所冲洗设备、C04B陶瓷、C09D无机涂料组合物、H01M直接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A47K家庭用品,可以看出其发明专利保护重点在E03D厕所冲洗设备小类产品中。

1.7 外观设计分类分析

从外观设计分类分析(见图6)可以看出,日本东陶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分布在08-08工具和金属器具、23-01液体分配设备、23-02卫生设备、28-03梳妆用品和美容室设备几个大类中,其中08-08大类约占到3%,23-01大类约占29%,23-02大类约占到67%,28-03大类约占到1%,可以看出其外观设计专利保护重点在23类产品中。

2 东陶专利策略分析与思考

2.1 东陶专利策略分析

进入21世纪,知识产权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作为主要生产传统陶瓷产品的日本东陶公司在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其在华专利策略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首先、通过大量申请专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但是由于传统陶瓷科技含量提升有限,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一半是外观设计专利,另一半是发明专利,如图2所示,其在华申请专利的47.1%为发明专利、52.8%为外观设计专利;

其次、由图5所示,从东陶公司在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IPC分类小类主要集中在E03D、C09D中,其主要包括,马桶冲水技术和釉面防污处理技术:从东陶公司在华专利申请趋势来分析,该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在上述两个小类中申请了核心专利和大量的外围专利,为现在取得了国内卫生洁具行业的技术垄断地位进行准备;

第三、由表1所示,日本东陶公司在华专利申请,都是在日本通过巴黎公约或者PCT的途径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虽然东陶公司从1993年开始分别在北京、南京、大连、上海等地,设立了生产陶瓷卫浴产品的分公司,但是其主要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还是在日本本土完成,对我国卫浴企业形成很强的技术封锁;

第四、由图6所示,日本东陶除了掌握卫生洁具领域的核心技术外,还对产品的外观设计保护有很强的意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集中在外观设计分类表的23-02小类既卫生设备领域中。

2.2 我国卫生陶瓷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封锁的策略

我国的卫生陶瓷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多数企业在卫浴产品的冲水质量、清洗功能、防反吸效果等重要技术和功能上有了突破性的提高,有些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一线品牌的水平,然而大多数国内企业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迫成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只能靠产量和廉价的劳动力获得微薄的利润,因此我国卫生陶瓷企业如何尽快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跨国企业在卫浴陶瓷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首先、积极开展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5],企业技术中心应加强与国内陶瓷行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发出更多的产业化核心技术,这样既可以效规避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又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第二、积极申请外围专利[3],我国陶瓷卫浴企业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上,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国内陶瓷卫浴产品的技术水平,并及时申请改进型专利,在必要时可与国外公司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一条捷径;

第三、合理利用专利制度阻止他人获得专利权[6],并非所有的技术都要申请专利,企业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专利审查规定,将一些国外已有的技术以书面或使用形式公开,使其在审查时失去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授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国公司的专利垄断。

第四、请求实施强制许可[7],强制许可是各国专利法都具有的限制专利权人过度实施技术垄断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当专利权人无正当理由而在合理长的时间内拒绝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时,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可向专利局申请该专利的强制许可,利用该制度可以防止专利权人将专利用于垄断竞争。

第五、建立专利数据库,每个企业的技术发展都有其一定延续性,这从其专利申请趋势中可以显现出来,我国卫浴企业可以针对各自企业产品研究方向,针对性的建立专利数据库,用于跟踪全球相关企业的技术发展的情况。

3 小结

综上分析可知,日本东陶公司利用自身在卫生陶瓷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从1992年至2011年在中国申请并公布的发明专利29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328项,

主要涉及IPC分类表中E03给水、排水、A47家用设备、H01电气元件、C04陶瓷等10大类,以此取得陶瓷卫浴领域的技术垄断,长期打压我国陶瓷卫浴企业的技术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卫生陶瓷企业想在当前与跨国公司激烈的专利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是明显不够的,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实际研发能力,灵活的将各种专利战略运用到研发实践中,打破国外企业在陶瓷卫浴领域的知识产权垄断地位。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情报站.日本东陶公司的陶瓷与技术创新

[2]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网.http://www.ciccip.com/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数据

[3]余峰等.日本陶瓷企业在华专利策略的分析之碍子株式会社(NGK).中国陶瓷,2010,(08):3

[4]余峰等.日本京瓷在华专利策略的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21

[5]任秀奎.我国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对策研究.中国农机化.2008,(02):67

[6]吴红.专利实施与专利运用.电子知识产权.2008,(05):47

日本在华企业 篇5

齐齐哈尔市“8·4中毒事件”尚未平复,石家庄市日遗化武问题又引起舆论的关注。9月5日,日本政府派遣40名政府工作人员到达石家庄市,对侵华日军遗弃在那里的52枚化学武器进行鉴别验收,不得不对当年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和人道准则的毒气战承担责任。

1919年着手研究,战时运往中国3500多吨

在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毁灭生态的有毒物质叫军用毒剂,装有军用毒剂的炮弹、炸弹和投掷物等,统称为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被国际社会所禁止,1899年在海牙签署《禁止使用专用于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投射物的宣言》时,日本是批准国;1907年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条约》规定“禁止使用毒物和有毒武器”时,日本也是批准国。但是日本从1919年起就开始着手研究毒气武器。

1925年在日内瓦通过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公诸于世的同时,日本军队却悄悄地在广岛县境内的大久野岛准备制造化学武器。随后,日本海军和几家民用化学工厂也参与了毒气的生产。日本生产的毒气主要有:被称为“毒气之王”的糜烂性毒剂芥子气,它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被称为“死亡之露”的糜烂性毒剂路易氏气(装有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的毒气弹(筒)外壳漆上黄色标志,称为黄弹1号和2号);喷嚏性毒剂二苯氰胂(红弹1号)、窒息性毒剂氢氰酸(茶弹1号)、苯氯乙酮(绿弹2号)以及光气(蓝弹)等军用毒剂。日本学者吉见义明根据档案资料统计,日本从1931年到1945年共生产毒气7376吨,装填毒气弹(筒)751万多件;战败时留在日本本土的毒剂有3875吨,其他3500多吨都被运到中国战场。

接二连三发现遗废毒弹,伤人数字惊人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的德意与英苏各自拥有大量的毒气武器,但是忌惮于一战期间各参战国滥用毒气,造成130万人伤亡的教训,交战双方都没敢投入使用;日本在对英美等国作战时,因惧怕对方报复也不敢使用化学武器,但是欺负中国不拥有化学武器,在侵华战争中大肆实施毒气战。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毒气2091次之多,日军化学战对中国军民的伤害人数在10万以上。

日军战败时为掩盖罪行,毁灭证据,将大量化学武器就近掩埋、遗弃。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处都发现了日遗化武。尤其在准备对苏作战的东北地区、战争物资集散地南京地区以及中国东南部大城市和交通干线,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日军化学武器。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日遗化武伤人事件就屡屡发生。中国政府特成立“日遗废毒弹处理委员会”,将发现的日军遗弃化武,采取集中深埋的方式加以处理,仅吉林省敦化县哈尔巴岭,一个埋藏坑就处理毒弹83636发,在其后的数年间,又开辟了二号坑、三号坑,埋藏的毒弹重达几百吨。在黑龙江的尚志、富锦、阿城以及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都处理了大量的日遗化武,在南京则对23000件日遗化武予以封存。迄今,中国各地发现日遗化武200万件、化学制剂约100吨,其中已由中方销毁或暂作初步处理的日遗化武约30余万件,销毁毒剂20余吨。

由于日遗化武的物理性和化学性非常稳定,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因此会长期危害人类和污染环境。又由于其数量非常之大,埋藏范围非常之广,所以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日遗化武尚未被发现。在遗弃时间已超过半个世纪的今天,这些遗弃化武在被发现时已锈蚀严重,有的甚至已发生泄漏,对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齐齐哈尔市“8·4中毒事件”就是典型例证。迄今,日军遗弃化武已经使3000多中国人受到伤害。

隐瞒推卸罪责,遗害无穷

战后,由美国操纵的东京审判没有追究日本在中国实施化学战的罪责,日本政府更是一直否认研制、使用和遗弃了化学武器,对于有关档案资料也拒绝公布。有关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实施化学战的史实,还是众多的日本学者和民间团体从日本图书馆、旧书店,甚至跑到美国的档案馆,挖掘出了当年日军最高军事当局实施毒气战的命令、总结实施毒气战的案例、用中国俘虏、平民进行毒气战实验的报告等档案资料后,才使日军这一暴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迄今仍然没有正式承认这一罪行及表示谢罪。

战后,日本政府向参与军用毒剂生产而遭到伤害的日本工人公开道歉,并为他们提供了免费治疗和补贴。去年和今年,日本政府又对东京和茨城县受到遗弃化武伤害的日本民众提供了补助金,并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可是,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日遗化武受害者却一直置之不理。

面对日本政府这种区别对待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中国18名受害人愤然于1996年12月和1997年10月分两批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侵华日军遗弃化武伤害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今年5月15日对“侵华日军遗弃化武伤害诉讼案”的判决书中,虽然承认“原告等深受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侵华日军曾大量制造毒气弹,并将大量化学武器部署在中国,为了销毁证据,日军把这些毒气弹隐藏起来,战后仍继续隐瞒这一事实”,却辩解说:“由于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早已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明确了索赔权的问题,因此,不接受原告的诉讼请求。”日本政府表面上坚持“赔偿问题已经解决”的方针拒绝赔偿,实则害怕赔偿就等于承认对华战争侵略性质并承担罪责。这也正是日遗化武事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症结所在。

中国政府严正交涉后,日方进行了15次现场调查

为解决日遗化武问题,中国政府自1989年起就开始了对日的严正交涉。1990年中国政府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日本遗弃在中国领土上的化学武器问题,1991年日本政府迫于事实和国际压力承认了这一问题的存在。1997年,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多次举行政府谈判和专家磋商。在我国的推动下,日方对遗弃化武进行了15次现场调查,不得不承认在华遗弃化武及其对中国人民造成伤害的事实。

处理日遗化武问题,主要是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依据这个公约, 1999年7月30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中日两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要诚恳地履行国际义务,为处理和销毁遗弃化学武器提供一切必要的资金、技术、专家、设备及其他物资,同时日本内阁府中设立了负责处理遗弃化学武器的办公室,原则上在2007年4月前处理完毕。中方也在外交部成立了“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武问题办公室”,负责归口管理此项工作。

5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回答有关记者提问时指出,日本政府对解决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强调“中国政府已多次就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向日本政府阐明立场。我们再次要求日方采取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这次齐齐哈尔市“8·4中毒事件”发生后,长沙、上海等地又都发现了日遗化学武器,从而使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和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迄今为止,只有极少部分毒气弹得到了处理,在规定期限内结束销毁工作已经非常困难。

现在欧洲各国也在处理遗弃化学武器,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国用最先进的技术,每天才能处理10~20枚化武,日本技术还不如欧洲,现在如果不抓紧处理的话,遗弃下来的200万枚毒气弹将很难如期销毁。

索赔诉讼意义重大

日本政府在签订了上述《备忘录》之后,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有:2000年5月,对南京的部分遗弃化学武器进行了回收;9月对黑龙江北安市的遗弃化学武器进行了发掘和回收;2001年对吉林敦化的化学武器遗弃地点的道路进行了整备,为大量销毁化学武器做前期准备;同时日本在国内也进行了销毁化学武器的技术实验;6月,对沈阳市化学遗弃武器进行了采样;11月对南京遗弃化学武器再次发掘和回收;去年,又拨出了251亿日元的预算为大量销毁遗弃化学武器做前期准备;还有这次派员对遗弃在石家庄市的化武进行鉴别验收等。但是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距离最后销毁的期限越来越近,当务之急是公布有关埋藏地点等档案资料和日军官兵知情者的报告,并将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向当地的中国民众做必要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国际社会对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非常关注。1993年6月,在维也纳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的暴行问题再次提到了国际社会的讲坛上。并敦促日本政府承担责任并赔偿。于是,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关于生物战和化学战的战争受害者的诉讼。

应该看到,中国的战争受害者的索赔诉讼的意义,并不完全表现在诉讼的结果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过程中。对日索赔的目标是:第一要求日本政府反省并对受害者个人进行赔偿,从而恢复中国以及亚洲人民对日本的信赖;第二弄清过去被掩盖的历史真相,纠正错误的历史认识;第三以司法机关的有绝对权威的认定作为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证据;第四促使日本国会立法,根本解决包括日遗化武事件在内的战争遗留问题。

日本进步学者和民间团体也认为,根本解决包括日遗化武事件在内的战争遗留问题,对中国的战争受害者进行合理的赔偿,彻底甩掉战争责任包袱,才能使日本成为一个值得周边国家和民众信赖的负责任的国家。

日本遗弃化武事件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活历史,是检验日本政府如何对待侵华战争历史的标尺。齐齐哈尔市“8·4中毒事件”为日本政府修改“拒绝承担战争责任和赔偿”的一贯方针提供了契机。

阅读背景

战时在华使用毒气2091次,伤害人数10万以上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向各部队派遣了“野战瓦斯队”等化学战部队,在上海、南京、忻口、武汉等战役中都大肆施放毒气,并且将受到毒气伤害而丧失战斗力的中国士兵就地刺杀。日军在战略相持阶段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尤其是在受到中国军队强大压力或败北之际,更加野蛮地进行毒气战。例如,1939年日军在南昌战役期间强渡修水河,向中国军队发射毒气弹3000余发,使用毒气筒15000余个,致使中国两个军丧失战斗力;同年,日军攻击冀中齐会村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部,发射毒气弹,致使一二零师师长贺龙等八路军官兵500多人中毒;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日军施放毒气20余次,致使陈赓等2万余名八路军官兵中毒;1941年,宜昌日军遭到中国军队的围攻后,为了摆脱困境,向中国军队空投了300余发毒气炸弹,发射2500余发毒气弹,致使中国军队1600余人中毒,其中600余人死亡。日军在1942年的浙赣作战、1943年的常德作战、1944年的长衡作战等战役中,都频繁使用毒气。正如日本学者粟屋宪太郎等指出的那样,毒气战并非是一线部队的肆意妄为,而是“在日军最高层的具体命令之下,得到作为天皇幕僚长的参谋总长的准用命令后才大规模使用的。在苦战之时可以说是经常使用”。

在华跨国企业反思在华战略 篇6

外媒称,中国经济放缓正迫使跨国企业把中国经济看成更像是一个发达市场,不再为了增长而猛冲,反而专注于优质业务,或藉由投资员工来改善生产力。

据路透社11月6日报道,过去10年,中国多数时候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好似上天送给大型国际公司的礼物。这些公司因别处经济困顿而需要增加收益。

报道称,如今中国正试图重新平衡经济,朝着“新常态”发展。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代人以来的低谷时期,本季度已有不少企业指称中国是其收入黯淡的原因。

福特汽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罗礼祥在最近于上海举行的业务会议上说:“我们已进入新阶段,较低增长的新常态,这改变了业务动能,并改变了展望。”

最近几周,从奢侈品零售商博柏利到百胜集团、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及日本机器人生产商安川电机等公司,纷纷把销售疲软和预期下调的矛头指向中国需求疲软。

10月公布的经济数据还显示,日本出口增长大幅放缓,韩国出口下滑,而且也被归咎于中国经济放缓。

建筑业和采矿业等领域的企业受创最重。重型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计划削减资本支出并裁撤约1万个岗位。工业企业巨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则表示,其在中国的业务明年将下滑多达15%。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增速,吸引外资企业蜂拥进入中国市场,那个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中国政府努力引导经济脱离出口和投资引领的增长模式,各个企业必须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

服务业是近期少有的经济亮点之一

美国盖璞公司(GAP)大中华区总经理阿宾塔·马利克被问及总公司的讯息有何变化时说:“总的来说,可能从‘冲、冲、冲,增长、增长、增长’变为‘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些企业的反应是,增加研发投资,以迎合中国消费者日趋复杂的需求。

“我们已重新规划产品,并在创新和改造方面投入了很多,就像在欧洲市场那样。”全球最大包装食品公司——雀巢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比尔克对记者说。此前,该公司曾在10月中旬警告,今年恐无法达到其长期增长目标。

中国政府估计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消费潜能仍只释放了一半。问题是,消费者尚未填补工业需求下滑所留下的空白。

瑞士工程集团ABB公司首席执行官史毕福称:“消费者支出迅速增长尚未弥补传统工业投资下滑造成的影响。”前不久,该公司公布第三季度净利和营收下滑。

随着中国消费人群年龄、财富和见识的增加,医疗保健行业将成为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

通用电气首席财务官杰夫·伯恩斯坦在10月提到公司旗下医疗保健科技业务时称:“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仍有15亿人口。他们仍在建造医院。中国民间市场以每季度15%~20%的速度增长。”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逆势增长。它表示,作为公司支柱的癌症药物市场增长强劲,抵销了老旧药品面临非专利药竞争而出现的销量下滑。

该公司负责药物的主管丹·奥戴称:“我们所见的真实情况是,我们公司那些刚开始接触到中国患者的战略产品成长得非常良好,总体来说呈两位数增长。”

汽车销量平平已促使宝马等全球汽车生产商加强培训计划,训练经销商如何从汽车金融、修理及保险中使收益最大化。此前这些经销商的多数收益来自新车销售。

服务业是近期少有的经济亮点之一,民间调查显示,10月中国服务业以三个月来的最快速度扩张。

史毕福称,公司已新开一家服务中心,专供零配件及维护,并提供油气、化学、公用事业、金属、运输及基建行业的咨询服务。

报道称,他说:“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客户并未严重脱离服务业,我们正努力推动服务。”

日本在华企业 篇7

一、企业文化及跨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学术界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在文化与内在文化两部分。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习惯等领域的文化现象。企业管理界普遍认为,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 并共同遵守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等。

跨文化 (Cross-culture) 。当两种或更多的文化碰撞在一起时, 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状态, 蕴涵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交织和融合所形成的现象和状态。

二、在华外企、合资企业跨文化发展历程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越来越多, 在华外企、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在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照搬母国管理模式, 按西方现代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大多是西方国家空降过来。第二阶段是文化互渗阶段, 双方进行了有目的的文化交流、渗透和整合, 日常流行文化欣赏、语言、饮食等方面相互渗透, 逐渐认知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 完成了人力资源从外籍化到本土化的转变。第三阶段是文化相互融合阶段, 有待进一步从低层次向深层次的融合, 彼此吸收对方的优异文化、相互弥补、共生相济, 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融合。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及中西方行为准则差异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作为东方文化的发端, 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主要特性有三方面:一是重义轻利观念,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舍生取义”, “不义之财”, 这些重义轻利的观念对于引导员工追求更高境界有较好的益处;二是中庸之道观念, 反对过犹不及, 重视和谐, 主张维持现状、否定变革,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辩证地利用中庸之道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三是重伦理道德观念, “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克己复礼”等为伦理的核心思想体系, 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其作用。

(二) 中西方行为准则差异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行为有不同的含义, 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不一样, 同一心理过程可能表现为截然不同的行为。如在合资企业中, 中方员工对外方员工表示友好的方式可能是与其拉家常, 但外方员工可能会把这种关心视为对他人隐私的窥探, 是不礼貌的行为, 并使外方员工不适。中方、西方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员工的观念和行为在企业管理、职业行为及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体现在以下方面:

金钱观念:西方员工主张金钱万能, 而中方员工主张金钱并非万能;

成功观念:西方员工主张自我实现, 而中方员工主张团队成功;

时间观念:西方员工主张守时、快节奏, 而中方员工相对散漫、和缓;

沟通方式:西方员工采取直接明了, 而中方员工表现为含蓄、模糊;

竞争观念:西方员工强调突出竞争, 而中方员工强调和谐;

家庭观念:西方员工强调自由主义;而中方员工家庭观念强;

契约观念:西方员工强调以法律为准绳;而中方员工以道德、伦理为准则。

四、在华外企、合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文化传承的不同, 影响着管理的实践。一个在某些特定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的运用, 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目前在华外企、合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价值观融合不佳

由于员工的不同价值取向, 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同样的情形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并将导致文化冲突与摩擦。目前在华外企、合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未能较好地解决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问题。

(二)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艺术性和权变性

我国的外企、合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相比早期有一定的进步, 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从最初的全盘照搬西方企业文化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 到其后的中西企业文化互相渗透出现的文化冲突依然, 尽管目前我国的外企、合资企业提倡中西文化融合, 管理层做了大量的努力,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仍然是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 在企业文化体系的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和行为层等方面的具体建设中缺乏艺术性和权变性。

(三) 跨文化沟通不畅

在华外企、合资企业在中国经历一定时间的发展, 双方职业人士有了一定交流沟通, 并通过定期的职业培训, 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仅局限于较浅层次的沟通, 对于深层次的沟通依然不畅。比如, 在华外企、合资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少有双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对于中国员工的“聚餐文化”, 西方的管理者依然是很难理解。

五、在华企业跨文化管理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跨文化管理中如何实现中西企业文化相生共融、相互促进, 解决当前企业文化冲突加剧的现象, 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应该体现出灵活性、权变性和艺术性。

(一) 企业文化精神层建设应体现多元文化

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建设应注重中西企业文化的结合、融通。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等方面均应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虽然是相对稳定的部分, 但是也应随企业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通用电气 (GE) 的跨文化管理成功一面值得在华的企业借鉴, GE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 连战连胜130多年, 其“开放包容”正是多元文化的核心体现, 1985年, GE提出了5条价值观, 1999年, 在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推动下, 不仅改写了六西格玛的重点, 而且重写了通用电气的价值观。

企业最高目标。在企业最高目标的制定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客观全面的专业分析, 有必要请专门的机构如咨询公司、研究机构等进行专业分析, 以求企业最高目标的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企业哲学。企业哲学作为来华外企 (合资企业) 其经营理念是对母公司的传承与发展, 应体现悠久的良好的价值理念。如美国联合利华经营理念“小即是美的”, IBM公司“沃森哲学”经营理念之一“必须尊重个人”, 充分体现了长期经营所得的经验总结和升华。

企业精神、企业道德方面以中方传统文化为侧重点。企业精神的设计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华外企、合资企业的土壤是中国, 其企业精神的设计必须植根于中国, 为中方员工所能理解和接受, 直接翻译过来的企业精神很难为中方员工。企业道德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体现中方传统文化的特性。比如近年报道的在华外企行贿丑闻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现在大多数在华外企、合资企业也强调“和谐”的经营理念, 就是对中方传统文化最好的理解和吸收。

(二) 制度层建设应突出刚性、强化“硬”管理

制度层是企业文化其他层次实现的保障, 没有良好的制度层, 企业文化其他层次均成为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 制度层的建设应突出刚性、强化“硬”管理, 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一般制度要“硬”。

科学管理主要依靠刚性管理,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普遍欠缺的就是科学管理, 在生产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产品销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制定必须强化刚性和科学, 中资员工接受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时间较短, 传统的“中庸之道”、“差不多”和“和谐”的思想很容易影响企业一般制度的制定。同时, 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人机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展“硬”管理。如惠普公司在中方的企业对办公用品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量化, 新入职员工领用的钢笔数均经过科学计算并明确的规定。这就是科学管理成本观念的细节体现。

2、执行要“硬”。

健全的制度构成了严密的管理机制, 成为企业成功的有力保障, 但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产生效力。企业文化在变革的过程中, 会遇到个种阻力, 因此, 执行必须强硬才能避免企业文化成为口号和一纸空文, 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组建稳定的领导队伍, 推动文化变革, 仅有部分领导的决心, 而没在领导团队中达成共识, 企业文化变革会很难推进, 必须有一个稳定的领导团队;二是组建稳定企业文化管理部门, 负责专职推进;三是设计严密的绩效评价体系, 负责定期考核, 及时奖惩。

3、特殊制度“硬”中有“软”。

为体现制度的刚柔并济, 对于某些特殊制度或非程序制度的制定可以兼顾中方文化特征, 如总结表彰会制度、领导员工对话机制的制定可以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三) 物质层建设应体现企业自身特色

企业文化物质层的建设应兼顾中西企业文化, 体现企业自身特色。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 是精神层、制度层的载体, 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哲学、作风, 应这种体现企业的特色, 为全体员工引以为豪, 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在企业名称、标识方面, 应具有创造性, 形式易记易认且寓意深刻, 符合企业性质和产品特性, 文化上能满足中西方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 比如“埃克森”标志的设计就是举世公认的好标识, 从创意到设计花了三年的时间, 从音到形, 在世界各国语言都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完美标识;在企业厂容、厂貌、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办公环境, 应体现多元文化的特征和高标准的追求;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新技术、节能环保的高端产品;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应体现健康、绿色的营销理念;企业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均应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四) 行为层建设应注重多元文化相生共融

行为层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中西方企业文化相生共融、互相学习, 方式方法均应具有权变性和灵活性。行为层是指企业大部分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学习娱乐过程中所形成的日常活动文化, 包括企业风俗、宣传、人际关系、文体活动所产生的文化, 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动态体现。行为层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三方面:

1、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中西方企业文化均注重塑造人、培养人, 东方管理的精髓就是人本管理, 注重人的内心、满意度、幸福感、人际关系的和谐。比如几年前一些外企的法定放假, 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十一”长假、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导致很多中方员工的不满和反对。外企在尊重个人方面, 摩托罗拉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 摩托罗拉公司提倡“尊重个人”, 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全员参与企业决策, 鼓励团队合作, 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机会、晋升空间以及员工福利等方式, 达到肯定员工尊严的目的。

2、全员参与。

应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不同文化的人参与其中, 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 共同沟通, 有利于员工理念的转变, 参与的员工越多, 不同文化的隔阂就越少。一些外企的做法值得提倡。通用电气 (GE) 设有一个培训中心, 在培训中心员工和总裁可以面对面辩论, 表达不满和提建议, 设立以来, 累计达20多万员工参与了活动。在戴尔公司企业文化规定:全体员工有权自由表达看法和进行直接的沟通, 沟通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在组织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游弋, 并不局限于固有层级的沟通方式, 如某高层管理者有“只能在同层级间沟通的想法”, 戴尔会立即采取行动压制这类想法的滋生和蔓延, 并亲自询问任何员工。戴尔以自身实际的行动诠释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3、构建学习型组织。

通过学习能改变偏见达成共识, 消融不同文化上的冲突, 形成良好企业风俗和人际关系。创建了学习形组织的企业, 才是最有活力的企业。如,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盖茨十分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 他主张通过全体员工相互学习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通过共享的方式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保持永远的活力。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和企业跨国经营日趋深入,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冲突表现尤为突出。如何解决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文化冲突摩擦, 成为跨文化企业管理中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建设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James.F.stoner, R.Edward Freeman, Daniel A.Gilbert Jr..Management.Prentice Hall

[2]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马晶梅.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 2006 (2)

日本在华企业 篇8

GE、三星、沙特基础工业等国际知名外资企业将中国企业作为其风险投资的重要选择。新一轮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区别于以往, 不是看中低廉的生产成本, 而是看中中国企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

“创新中国2016国际论坛”11月14日在上海举行, 与会企业代表多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和风险投资部门负责人。他们表示,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聚焦点将在新材料、新技术等“硬科技”, 工业与信息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制造业发生颠覆性变化。

近年来, 受制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等因素, 一些外资企业选择撤离中国市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外资企业的研发和风险投资团队却在加快在华投资的步伐。

11月14日, GE、三星、沙特基础工业等外资企业与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共同合作参与的创投基金正式启动运营, 基金主要投资领域将为新材料及应用, 投资对象以创业为主, 海外技术引进为辅。

外资企业之所以对在华投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是因为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 国内外差距并不大, 而随着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以及科技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在中国投资“硬科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GE研发副总裁克里丝汀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GE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有60多个实验室, 专注于寻找新材料,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给GE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制造业创新的未来在于数字和物理世界的融合, 信息技术创造的可能性最终还是要通过制造业来实现。

她举例说:“比如, 3D打印技术展示了数字和实体的结合, 这项技术使得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可以缩短15%, 可能几周就有新产品推出, 但最终是要通过新材料和机器来将点子变成现实。”

然而, 相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 专注于新材料、新技术的“硬科技”的研发应用周期将更长。沙特基础工业风险投资总裁拉吉夫表示, 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可能是10至15年, 但这是非常正常的周期。“我们通常不会选择周期在3至5年的技术创新, 因为有的技术很复杂, 注定不可能很快投放到市场, 但这样的技术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需要回归本源, 就是质量和创新, 这是德国企业给我们的启示。”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区总裁顾建党说:“直至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德国企业依然坚持认为,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技术, 而不是商业模式, 因此战略投资者将更加关注材料、机器和信息等颠覆性创新项目。”

研发投入投放在哪里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表示, 近5年来, 上海的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型发展, 当前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集中在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 而国外的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则更关注基础工业研发。未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将是上海重点发展的方向。而钢铁、船舶、化工等传统行业也有待于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发展。

日本在华企业 篇9

一、价值链扩张的相关理论

(一) 自有品牌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在国外又称PB (Private Brand) 自有品牌、PL (Private Label) 自有标签和SB (Store Brand) 店家商标, 从不同角度, 自有品牌被赋予不同的定义。

根据自有品牌的特点, Hoch对自有品牌定义是:唯一一个可以包含整个卖场产品种类的品牌;唯一零售商可以完全自主决定销售方式、存货规划等决策的产品;一定是放在最醒目的货架, 且不需支付上架费用, 可以将产品价格折扣100%转至消费者身上的产品。

欧洲零售行业协会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把零售业自有品牌定义为:凡是消费者产品是以配销商利益为着眼点, 并且以配销者的名字或商标为名, 透过配销者自己的市场通路销售出去者为自有品牌。美国自有品牌制造协会网站对自有品牌的定义是: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所有零售商品牌的商品。这一品牌可以是零售商自己的名称, 或是零售商专门创立的名称。 对零售商而言, 它们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产品来提升销售量, 以及获取顾客忠诚度, 因为自有品牌使得零售商和其他竞争者产生了差异化, 自有品牌可以加强零售商的形象并巩固其与消费者间的关系。零售商认为: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买到制造商品牌的商品, 但只能在他们的店里买到该自有品牌的产品。

(二) 价值链及其发展

1.价值链。

价值链概念最早是由Poter在其 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认为企业的价值链 (如图1所示) 是以独特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 (采购、存货等) 生产, 外部物流 (库存和分销) 、销售和营销以及服务 (交易商支持和客户服务) ;辅助活动包括基础部门 (计划、财务、信息服务、法律) 的技术开发 (研发、产品设计) , 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都是围绕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展开的。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竞争优势的差异。

来源: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Kogut1985年年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了价值链各环节的空间布局与国际范围内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他认为:“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 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 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 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等。” 与波特强调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观点相比, Kogut的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

2.产业价值链。

Kaplinsky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之上进行了扩展, 把企业间的联系考虑进去, 包括产业间价值链和产业内价值链。按照Kaplinsky的观点, 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资源为基础, 以价值增值、创造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涉及原料采集和运输、设计研发、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分销、售后服务等若干纵向企业价值活动的集合。不仅企业内部存在价值链, 一个企业价值链与其他经济单位的价值链也是相连的, 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中。但是, 企业价值链是一种纵向结构, 由上而下进行控制;而产业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外化。企业价值链研究的是企业内部的活动, 而产业链与产业价值链研究的是企业之间的活动。

3.全球价值链。

随后通过许多学者的完善, 将价值链分析扩展到全球商品链, 并进而创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 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 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 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 (UNIO 2002) 。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角度从过去单纯地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扩展到全球价值链, 强调不同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价值链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关联。

4.虚拟价值链。

Jefferey, F.Rayport 和 John, J.Sviokla 于 1995 年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 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 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 后者指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两条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基本上是不同的。实物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线性连续的活动构成, 虚拟价值链是非线性的, 有潜在的输入输出点, 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和分布的矩阵。在波特的价值链中, 信息只是被看作是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中的支持元素, 信息技术只是产生价值的辅助因素, 而其本身不是价值的来源。而Jefferey, F.Rayport和 John, J.Sviokla则认为虚拟价值链任一阶段都包含创造价值五项活动: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信息, 通过这些活动收集的原始信息可以增加价值。这里, 由于价值链扩张是向企业外部的延伸, 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价值链。

二、跨国零售企业在华价值链扩张理论研究现状

零售行业的价值链, 是“原料—生产加工—经销商—零售商—顾客”。从零售业价值链的组成来看, 除了零售企业本身以外, 零售业价值链既包含上游供应链——制造商和经销商, 又包含下游消费者。目前, 关于零售业价值链的研究非常有限,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 零售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冯智敏 、邵西梅分析了零售企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认为零售业的价值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择价值, 包括企业最优规模选择、开店地点选择等。二是提供价值, 包括商品采购、商品物流、商品组合与定价等。三是顾客价值, 包括售后服务、购物环境、商品陈列、促销、广告等一系列零售活动, 为顾客提供消费途径。 贾平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优化零售企业价值链并建立支撑体系, 认为零售企业价值链由基本活动要素 (包括后勤进货、生产运营、后勤发货、销售、服务) 和支持性活动要素组成 (包括技术、采购、人力) 。陈丽清在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陈春花、赵海然在其著作《争夺价值链》中描述了跨国分销零售商与中国消费群在价值链下游部分的现象, 论述了跨国零售集团吸引消费群的经营手段、方式和原因, 并深入探讨跨国零售集团为维护自身发展的利益与中国制造商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所追求的共同利益。

(二) 零售业价值链的理论探讨

王淑翠认为, 零售业价值链既不能简单套用波特的产业价值链, 也不能完全照搬海斯凯特等人的服务——利润链, 而是集成二者的复合价值链。

三、结论

目前的研究大多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对零售企业的价值链进行, 很少从产业角度研究零售业价值链, 更没有关于跨国零售企业在华价值链扩张行为的研究。因此, 作者认为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零售企业的扩张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闯, 夏春玉, 汪旭晖.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店铺布局与市场选择——基于28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 (5) :40-48.

[2]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343-347.

日本在华企业 篇10

关键词: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学情优势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特点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保持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从具体学情出发, 制定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方案。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汉语教学的学情优势是:其一, 大多数韩国在华企业职员的汉语培训, 采用集体培训方式, 有着明显的强制性和目的性;其二,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 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相同点, 使得汉语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其三,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对汉字的结构较熟悉, 在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更容易入门。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特点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特点, 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学习主体的特点

(1) 教育背景。韩国一直将文化作为教育的重点, 秉持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一般情况下,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能够参加汉语培训的大都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 往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 大多数都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外语, 学习汉语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较强的语言领悟能力。

(2) 年龄。参加汉语培训的韩国在华企业职员, 多数在30~50岁, 无论是个人的人生经验, 还是对汉语的学习, 都处于一个稳定、成熟的状态。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往往难以凭借自然模式, 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认识。

(3) 学习压力。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学习汉语的目的性更强———实现与中国人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更好地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没有汉语水平考试的压力, 培训时间较短, 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汉语。

(4) 课堂表现。韩国在华企业职员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乐于开展讨论, 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留学生的课堂表现完全不同。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年龄往往偏大, 在知识构成和社会经验方面可能超过教师,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 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 性别。韩国在华企业参加汉语学习的职员, 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 汉语专业毕业的职员很少。

2. 教师主体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教学, 教师应在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起到不同的作用。

(1) 教师在教学之前, 应掌握学员的整体情况, 如学员所在企业的内部工作情况、学员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等。这是因为班级是由学员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依据学员的职务和工种设置的, 教师应根据学员不同的情况和特点, 因材施教。

(2)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的世界观、社会经验、智力水平等都与本国学生不同, 因此, 教师应传授学习汉语的技巧, 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积极做好学习引导工作, 提升学员运用汉语的能力。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代表的是培训机构的形象, 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应注重姿态和用语, 做到大方得体。

(4) 充分掌握学员所在企业的类型、性质、工作内容等信息, 是教师有效开展汉语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 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才更有效、更有亲和力, 更能够满足韩国企业汉语培训的需求, 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3. 课堂教学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韩国企业、不同的学员, 在课堂教学中必然呈现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属于典型的小班教学, 一般为2~10名学员, 教学活动可在小型会议室或办公室进行。

(2) 学员往往需要在工作之余学习, 或是上班前, 或是下班后, 不会出现全天学习的情况, 课程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3) 因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在一定时间内讲解大量的知识点, 并且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时候是以话题的形式开展, 以保障学习内容的集中性。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汉语知识, 还可节省时间。

(4) 普遍将口语教学和语法教学作为重点和难点, 这是因为在职培训的目的性很强, 课堂成为学员练习说汉语的有效途径。

4. 选择教材的特点

选择教材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教材与教学主体生活的相关性。

(2) 教材与教学目的一致性。教材不仅应保障能够引导学员进行日常汉语学习, 还应成为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应注重几点:其一, 尽可能的利用韩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资料, 依据实际情况, 自主设计教材, 增强其实用性。例如,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采取数字化信息方式制作教材, 以使教材与企业的业务相互关联。其二, 组建汉语语言小组, 对教材进行评价, 并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 使教材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其三, 科学设计教材内容, 做到以人为本, 将学员的工作、生活、家庭等信息纳入其中, 实现教材的综合性, 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方法

根据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特点, 应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以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1.严格审查汉语教学机构的资质

一般情况下, 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培训都需要聘请外部的教育教学机构。从某种角度上讲, 汉语教学机构的质量将影响培训的质量。对此,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根据汉语教学培训的目的, 选择在韩国人学习汉语方面有教学经验的机构, 并对其进行分析, 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

(2) 从多个角度考核培训机构的资质, 如师资力量、合作精神、培训期限、培训价格等, 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培训体系中。

(3) 注重人力资源部门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 提供其需求的资料信息, 以便更好地执行教学方案, 保障教学过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

2.建立有效的汉语培训考核机制

虽然韩国在华企业职员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没有压力, 但是不表明不需要进行考核。考核主要是对培训机构、学员形成制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积极与培训机构进行沟通, 制定详细的考核机制, 并将其纳入培训合同体系中。

(2) 培训结束后, 对学员的学习状态进行考核, 并且记录在案, 反馈给学员, 以使学员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

(3) 将学员学习汉语的结果纳入其个人绩效考核中, 以此激励学员更积极地参加汉语学习。

3.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的企业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具体的情境。韩国在华企业职员能否熟练运用汉语, 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从这个角度讲, 韩国在华企业有必要将汉语学习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营造良好的汉语氛围, 为职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鼓励职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汉语交流, 摆脱母语的束缚, 营造工作语言汉化环境。

(2) 举办各种汉语活动, 如汉语辩论赛、汉语会议等, 以此激发职员学习汉语的热情。

结论

针对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培训机构应找到实现汉语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汉语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活动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关系, 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专业化、综合化、效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韩国在华企业职员汉语教学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 教学质量和效益将不断提高, 并且成为促进中韩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关秋红.浅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4) .

[2]吴艳.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3]赵瑾.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之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 2005 (3) .

[4]周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改革[J].考试周刊, 2011 (4) .

[5]张瑞朋.关于汉语学习网站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上一篇:多媒体课堂教学分析下一篇:播种机的使用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