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保意识

2024-09-30

提高环保意识(共12篇)

提高环保意识 篇1

目前, 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 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环境知识水平仍然较低, 参与程度还不高, 城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但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即使环境意识较高的人, 环境意识的水平与环境保护的行为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形式单一, 作用有限。环保意识只有深深植根于公众之中, 使公众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环境保护才会真正产生良好效果, 我们才可能有洁净的生存环境。如何树立全体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应该注意这2个问题, 一是对普通垃圾的认识;另一是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这2个问题就是我们树立环护意识的重头戏。

1 要让公民认识垃圾污染的问题

目前, 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 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 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若加上农村的垃圾量数目更是惊人。

通常垃圾被分为以下几种: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 以及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仅从非工业固体废物来说, 其成份也复杂多样。如家庭燃料用煤所形成的炉渣, 日常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瓜皮、果核, 以及各类纸张, 塑料包装物, 金属、塑料和玻璃器皿等, 另外, 废旧的汽车、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以及旧家具等, 也日渐成为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塑料, 塑料垃圾的危害性不一, 一是大量塑料垃圾的长期堆放, 给鼠类、蚊蝇提供了繁殖的场所。既影响人类的健康又影响市容市貌;二是进入土壤后不但长期不能腐烂, 而且影响土壤的通透性, 因而破坏土质, 影响植物生长。不仅如此, 塑料垃圾重量轻、体积大, 用填埋法来处理, 往往需要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 而填埋后的垃圾还会污染地下水;三是焚烧处理塑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 对动物毒性很大。即使是小量情况下, 也能使鸟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 人体呼吸了这种物质, 则会出现消瘦, 肝功紊乱, 神经损伤或发生癌症等病变。

其次是电池, 有普通干电池和钮扣电池两种形式, 钮扣电池含有汞, 当其废弃在自然界中汞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 进入土壤或水源, 再侵入人体, 损伤人的肾脏。非环保干电池中则含有汞、镉等多种金属, 在自然界中渗出后, 污染土地和水体, 从而进入人体, 这其中, 镉金属使人体骨质松软, 并造成骨骼变形, 并且使肝和肾脏等器官受损。

第三是油漆和颜料等, 这些都是建筑和家庭等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 它们当中含有有机溶剂且有毒, 因挥发性高, 易被人体所吸收, 从而引起头痛、过敏甚至昏迷等反应, 严重的能使人致癌。油漆及颜料是危险易燃品, 此外, 颜料中多含重金属。较为常见的铅会使人的神经、消化、循环和泌尿系统受伤害。

第四是剩餐, 剩餐本来可以收集起来作为饲料等, 但现在餐饮业的剩餐, 往往与一次性快餐盒、木筷等一起被扔掉, 传统的收集方法与用途已无法实施。剩餐混在普遍垃圾里为大量蚊蝇的滋生提供了方便, 而剩餐提供的营养还促使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从而产生对人畜有毒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 也可促进垃圾中沼气的产生, 埋下发生垃圾爆炸的隐患。

第五是清洁类化学药品, 这主要来源于各种家用去油、除垢、光洁地面、清洗地毯、疏通管道等的化学药剂, 以及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化学地板打蜡剂等, 清洁类化学药品垃圾中含有有机溶剂或自然界中难以降解水的石油化工产品, 具有腐蚀性, 有的含有氯元素, 而氯气燃烧会产生剧毒的物质, 杀虫剂中也有约50%的致癌物质。

2 环保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环保意识只有深深植根于公众之中, 使公众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环境保护才会真正产生良好效果, 我们才可能有洁净的生存环境。今日的小学生是新世纪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和劳动者。小学阶段又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 “人之初, 性本善”, “孺子可教也”。今日从小事、从身边开始培养、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 授以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粗浅的技能, 那么20年、30年……以后的决策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都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能自觉地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 那么在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技术等原因可能逐渐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基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的局面将得到延缓, 中国的社会发展将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育工作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就是顺应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

第一,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除了通过环境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外, 还通过思品课对学生进行环保行为的教育, 自然课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环保技能的传授, 其它各课渗透环保教育内容。通过多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乃至音体美等许多学科中, 包容着一定的有关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努力地利用或发掘这些知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各学科共向合力, 可以起到强化环保意识的作用。

第二,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结合创建文明卫生街道、居委、新村、小区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公益性劳动, 如打扫街道、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等。少先队员还向市民印发环保倡议书。与环保纠集日相结合, 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学校组织宣传队, 参加市区组织的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的宣传活动。

第三, 与行为习惯相结合, 要求学生爱绿护绿, 不乱扔乱抛杂物, 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教导处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 如教室、课桌、食堂、班级保洁区、自行车车栅等, 以整齐干净为标准, 评比打分, 所获成绩列入班级其他常规的评比积分之中, 而个人在这方面取得成绩或因存在问题被扣分, 都与班级集体荣誉挂钩, 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一种以爱环境为荣的积极氛围, 促使每一个学生在爱环境的每一个具体行为上检点自己“做好事”, “不做坏事”;在公共场合, 如街道、剧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去春游时、参加活动或去体育场竞赛时, 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 不抛任何杂物, 不损坏一草一木。

提高环保意识 篇2

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美丽的大自然,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就必须认真保护大自然。要保护大自然,就是要保护空气、保护土壤、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离不开青山绿水、新鲜空气、阳光明媚;人类的吃穿住用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生活用品,离不开大自然。因此,没有一个良好的大自然环境,就没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从城市到农村,由于人们没有注意保护大自然,人们的环境思想意识淡化,使大自然产生了方方面面的不良后果。例如:我们所居住的农村距离城市比较近,工厂里的废水污染了水源、空气、土壤。农民种田时滥用农药、化肥,污染了土壤、粮食、蔬菜,人类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逐年上升。就拿每年春季流行性感冒来说吧。听长辈们说:七十年代人们患了流行性感冒,只需要用“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就能药到病除。到了九十年代,人们患了流行性感冒,经医生诊断,处方药种类繁多:什么严迪呀、感冒通呀、红霉素呀,一开药方就是好几种。一个疗程没痊愈,就得打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由此可见,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粮食污染、蔬菜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呀。

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也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灾难。滥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去平衡、沙尘天气增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风调雨顺的年景也越来越少。要保护大自然,就是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人们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会健健康康地生存下去。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就是要根据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要多植树种花;在城市,要控制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只有人人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才会使人类的家园青山绿水,天空湛蓝。(全文约

600个字符)

作者:xx省xx县xx乡xx学校学生

整理:台德成

提高环保意识 篇3

一、注重中学生环境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环保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非常严重;每年我国SO2排放量达14610万吨,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废气排放数量惊人,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冰川融化,臭氧层空洞等。若不加强环保教育,人类生存将受威胁。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学生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学习了“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成分: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为冰箱制冷剂的“氟氯代烷”等。

形成:氧化物的来源同“酸雨”部分,氟氯代烷来自于人类制冷剂的大量使用。这些物质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是:

NO+O3■NO2+O2即:3OC1·+2O3■3C1O+3O2

C1O+O■Cl·+O2即:2O3■3O2

我们可以看出氮的氧化物及氟氯代烷分解产生的原子氯在臭氧的分解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使臭氧层中臭氧减少,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光化学“烟雾”。

事实及危害: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烟雾”,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丧生。1995年6月2日,我国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引起呼吸道感染,这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l、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曰、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篇4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

( 一) 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 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 二)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保即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 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 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 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 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 保证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 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个乡镇与城市一样,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城乡级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但是, 我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 也渐渐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宝贵财富, 而我们的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丧失。调查显示, 上世纪末, 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 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 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 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 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 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 在当前的形势下, 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关心的话题, 如何对全体公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

( 一) 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进行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的发展, 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 也能够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是一种掠夺式的, 毁灭式的发展模式, 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西方国家已经证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取得成功后会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我国的很多地方也暴露出了这样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因此,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公民身体力行的保护环境, 这是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长远大计。

( 二) 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但是受困于技术和理念的限制, 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贸易活动时, 出口的商品经常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影响, 以我国的产品耗能高, 污染大作为阻碍贸易正常进行的理由, 阻碍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培养环保意识有利于在生产产品时考虑到产品的能耗高低和环保效应, 从而走低能耗, 利于环保的产品研发生产路线, 这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加快理念升级和产品革新, 尤其是对于对外贸易企业。

( 三) 有利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

地球的环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也是我们要继续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与其说地球是我们从祖先手中拿来的, 不如说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因此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一个造福于我们子孙后代的事情,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只有当下的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 身体力行的实行环境保护的国家基本方针, 我国才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应该坚持的原则

( 一) 国家坚持发挥主导性

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前些年, 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开展环保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模糊和淡薄, 基本不存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构建良好环境样的意识。我国环保意识和环保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而国家领导人正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必要性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国在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发展经济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例子而痛定思痛, 决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开展是国家上层意志的全面普及化的结果, 是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必要行为。因此, 在日后的发展中, 仍然要坚持以国家作为主导, 制定相关的国策, 人民是落实者, 是参与者, 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这一切, 都应该依靠国家发挥主导型。

( 二) 坚持增加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

在国家发挥主导性的同时, 人民也应该注重通过自身行为践行环保理念的落实。环保理念和提高和环保行为的践行这是两个相得益彰的活动, 人民只有环保意识提高之后, 才能乐于参加环保活动, 将环保意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 另一方面, 在进行环保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全体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有利于拉近人民和国家的距离, 人民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成果中来, 国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聆听到人民的意愿和内心发出的声音。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其实也是一种政策落实的过程, 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在政治活动中考虑到人民的意愿, 也能够提高人民的参与度。但是我国受困于国情的政治体制的限制, 不能让全体公民都广泛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然而对于环保等民生问题, 我国政府一定要带动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 提高公民的积极性和存在感, 这是一个双向有利的行为, 一定要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进行坚持。

( 三) 坚持结合生活实际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 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 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 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 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首先, 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 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 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 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 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不是远在千里的。其次, 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 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 可以通过在居委会 ( 村委会) 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 并在这些宣传之中融入生活环境问题, 如垃圾的处理等等, 让公民了解随意处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 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 促进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四、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具体举措

( 一) 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

在西方国家, 环境保护教育是伴随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而贯穿公民教育生涯终身的, 而且环保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的建立和意识的熏陶, 是在长期的, 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一个成果。因此, 在国内的大环境下, 全面化的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环保意识存在着很多客观上的难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群而言, 他们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 而且积习难改, 也不注重提升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求其根本, 是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没能接受到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的熏陶。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 我们一定要将环保教育作为青少年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一个相对理性相对非功利化的氛围内长期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教育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一生中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的高低, 这是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落实的一项国策, 也是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大力开展, 引进全新方法的一个必要奇偶奥宇内容, 只有国家的支持, 学校的教育, 家长的配合, 多方一体的共同协作, 才能对青少年开展全方位, 多角度, 立体化的环保教育。对于学校可以在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活动,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 在高中阶段, 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 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 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大学校园中, 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 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 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 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 二) 环境保护的活动应该落实到社区

在当下, 我国很多的环保活动都是由民间的志愿组织进行举办进行的, 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为主要特点的社区环保组织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公共区域开展环保事宜的便利性。环保组织落实到社区一方面需要公益组织和志愿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吸纳更多的社会成员, 开展更多环保公益活动, 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和政府对公益组织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公益组织只有和国家的力量合二为一, 拧成了一股力量, 才能更大的发挥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

( 三) 国家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 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 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 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 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媒体宣传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通过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节目和公益电视广告进行宣传, 通过城市海报进行宣传, 通过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更有利于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这都是全民化提高环保意识的关键。

五、结束语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不仅是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建设, 直接关系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因此全面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工程, 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高效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 更是有助于我国经济绿色经济的全面建设, 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以如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环境保护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 包括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然互对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做了论述, 具体包括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贸易转型, 有利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然后提出了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应该坚持的原则, 具体是国家坚持发挥主导性, 坚持增加公民的参与度和实践度, 坚持结合生活实际;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具体举措, 第一是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第二是环境保护的活动应该落实到社区, 第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希望本文能够以相对系统的论述和相对可信的理论来源为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这一个课题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公民

参考文献

[1]许青之.抓住重点把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推向前进[J].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3) .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篇5

作者:顾家瑞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2011-06-22

中化新网讯笔者发现,在化工企业,有些班组的一线职工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环境的“小事”不以为然,甚至压根儿不去纠正,对污染防治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久下去,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一些化工企业发生污染事件的责任还在于班组职工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不足。由于班组职工环保意识薄弱,对身边的污染视而不见,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更为严重的是,面对环境污染源和设备的薄弱点、污染隐患点,职工不知所措,加之缺少预防、治理污染事件发生的技能,便造成污染了治理,治理了再污染,“按下葫芦起了瓢”的恶性循环,使环境污染事件一再发生。

实际上,班组职工最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脾气”,最应该对污染源和存在的隐患心知肚明。只要班组职工用心思考,善于揣摩,就能有效杜绝污染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力量。因此,要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一样都不能少。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岗位特点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培养职工的环保意识,帮助职工提高敏锐性,练就一双“慧眼”。

其次,企业要通过技能培训带动一线职工环保技能的提高,让职工学会掌握设备设施发生污染的规律,找出隐患点,控制污染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预警措施,建立污染事件发现、汇报、治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努力减小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提高环保意识 篇6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中职化学课堂中环保意识的提高 篇7

1. 在中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环境在高压人口下形成社会问题。国家领导人关于环境问题也提出相关国策予以解决,坚持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道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10大环境问题都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所以强化环境教育与化学学科的联系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环境教育,但中等职业学校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由于化学学科与环境科学知识有着较大的交叉性,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因此开展环境教育的知识基础可设立为基础化学知识,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素材,准确找到化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知识的交汇点,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落实环境教育。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逐渐了解环境污染及危害,准确认识到环境问题与日常生活、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增强参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 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引入环保意识的教学原则

( 1) 量力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使用教材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分类教学,避免出现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和教学内容相脱离的情况。例如,许多中职化学教材中都加入了《化妆品化学》一课,此节内容主要分为化妆品与化学的直接联系及间接联系。其中直接内容有化妆品色素、防晒品与臭氧空洞关系、添加剂对人体危害等。而间接内容有白色污染、水体污染及能源等。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第二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的补充和扩展,从而实现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和提高环保意识的教学目的。

( 2) 道德性。环境保护在于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不是单纯的口号行动。只有具备了意识才能更好地采取实际行动,以自身行动带动周围人群。学校环境教育要引导其将道德情感迁移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受教育者形成环境道德,并逐渐养成在道德方面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

( 3) 理论联系实际。中职化学课堂中环保意识的渗透既要补授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生活和学生专业实践中的一些素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课外学习和学习实践中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环保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将课堂与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加强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所以,环境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材中课堂知识的传授,适当引用和环境息息相关且学生熟知的教学案例,以此提高学生环保认知。此外,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以当地实际情况作为环境知识的引例,鼓励学生参与关于垃圾分类存放、社区知识宣传等环保实际活动,凸显教育效果。

3. 中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 1) 结合教材引入环境内容。教学的主阵地就在课堂,该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渗透环境教育,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树立环境教育的责任感,之后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此类知识。另一方面,对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给予充分挖掘,找到和环境知识的契合点。例如在学习“防晒”“增白”等功效化妆品时可渗透臭氧空洞环境知识,以及化妆品中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等。在学习化学《溶液》一课时,就可渗透水体污染及相关保护措施等知识。在讲授有机化学知识中可渗透酚类、居室污染、温室效应等。当前中职化学教材中已经编排了和环境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深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 2) 应用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所传授知识内容穿插简单明了的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激发学生听课兴趣,从故事中启发学生思考,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及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因为能更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在头脑中更快地形成环境意识。

例如,某中职教师在讲解化学中《环境污染》一课时,就引用了20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作为课程导入。1955 ~ 1975年日本富士山地区有一条清水河,这条河流是此地区唯一的灌溉用水。后来日本某个工厂就在此河流附近建设炼锌工厂,导致这条河流中融汇了大量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河流周围农田中产出的米由于受到这条河流的影响,称作“镉米”。当地人们饮用镉水,食用“镉米”,长此以往就出现了腰背痛及肩、膝及髋关节等疼痛的怪病,后来引发全身疼痛,此病导致81人死亡。通过故事案例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问题,只有深刻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中环境的基础作用,才能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的作用。通过故事载体能让学生感受到提高环保意识的迫切性,并从自身行动投入到环境保护中。

( 3) 利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在于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线索,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能起到一种启迪作用。

例如,某中职教师在讲解完环境问题后就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中的“三废”,并在课堂中开展与此方面相关的化学实验,利用化学实验设备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过程,使其在实践中增强环保观念。首先向学生展示四川九寨沟湖水照片,并逐渐引出城市污染河流中的污水,以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其次,讲解废水来源主要是由居民生活生产产生,还包括初雨径流及工业废水等,对人体及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最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幻灯片演示膜技术实验,然而此实验运行成本高,技术投资大,尤其其水质回收利用标准要与相关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契合,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超滤系统或连续膜过滤。幻灯片可将此实验关键步骤演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及防范措施,增强其环境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篇8

现阶段,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使自然环境负担了较大的压力, 科学飞速发展也加速了自然与人之间的矛盾, 导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的实施较为重视, 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际工作, 在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中投入了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对环保的力度也不断增大。但是由于公民环保的意识普遍不高, 且参与度较低, 导致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行得不到较好的成效。因此,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已成为了当下政府首要的任务。

2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策略

2.1 学校应积极展开环保教育

要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就应从学校教育抓起, 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环保教育体系, 将环保教育落实到个人身上[1]。幼儿时期的生理发展较快, 也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 幼儿的品质开始慢慢形成, 如果在这段时期给予孩子合理、积极的教育, 就能够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 且为日后环保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和高中的阶段, 是幼儿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青春期内, 个体的大脑额叶已部分逐渐的成型, 性格方面也完全被塑化, 因此青春期里的经历必然对以后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学校应抓住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性, 在学校积极展开环保教育, 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给予学生正确、向上的引导。

大学是社会新思想、新技术前沿的聚集地, 其为社会输送高级专业的人才。在这个阶段, 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大学的校园里,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将环保教育落实到学校, 对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从思想的层面约束公民行为都能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2.2 环保NGO应落实到社区

环保的NGO即环保组织, 且是非政府的组织, 由志愿者所构成。各种互益性和公益NGO的大量出现, 大大增强了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成为了关注生态环境危机并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环保NGO在环境保护的工作里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当下, 社会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已逐步地觉醒, 但要扩大相关环境知识的普及范围, 并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度, 还需要依靠环保的NGO, 将公众视野转向其他公共的领域, 并把环保发展理念融入到实际活动和项目中。所以, 环保的NGO应落实到社区, 在社区里积极开展相关环保活动, 这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 环保的NGO可以在社区中展开相关环保活动来纠正公民对环保的误解, 大力宣传正确的环保知识, 展开一些公益性的讲座, 并告知公民环保和生活各方面之间的联系[2]。其次, 还可以在社区里发放环保相关的宣传品, 比如水杯、台历、扇子等, 便于提醒公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环保细节, 并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 可以在社区中组织一系列免费培训课程, 来进行环保宣传的教育, 为对环保感兴趣且有责任感的公民创造更多了解环保知识的机会, 进而唤起其他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环保的NGO如果能在社区里展开全面的、系统的、计划性的宣传活动, 势必可以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方面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

2.3 政府应积极利用传媒进行宣传

随着社会逐渐的信息化、科技化, 现阶段社会以网络、广播、电视为主的现代化传媒和以杂志、报刊为主的传统化传媒都不断地改变着公民观察社会、深入社会的方式。我国现代化传媒方式的普及率比较高, 且杂志和报刊发行量也较大。由于各种各样传媒的信息量逐渐加大, 现代生活和社会文化理念都可以通过传媒传送到公民的视野, 并通过传媒的作品鼓励人、打动人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 政府部门在开展环保工作时, 可以把握好这个与公民沟通的便捷办法, 通过传媒来影响公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提高其环保意识。比如:在主流节目里插播环保题材公益广告;在车站的广告牌上张贴宣传海报;在点击率比较高的一些网页里置入宣传环保的视屏等[3]。传媒作品可以介绍环境与人类的紧密联系, 环境污染的现状, 某些珍贵动物已濒临灭绝等环保内容。同时, 还应注重以情动人、以理育人, 这样才能使公民产生强烈共鸣, 达到比较显著的效果。在以上的传媒作品里, 无论是形式还是色彩都能引起公民的兴趣。通过这些传媒作品展开宣传, 并普及环保相关知识, 进而使公民树立责任感和危机感, 并提高公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3 结语

环境保护是造福后代的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当代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因此, 政府部门应积极从各个方面的渠道来展开环保教育工作, 让公民明白环保是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展开。同时, 应使环保观念深入到公民的内心, 加强公民对环保的认知, 最终达到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大力推进了各生产行业的发展, 较大地提升了公民的生活水平。在享受这些发展成果的同时, 也应重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自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因此应积极树立起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保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避免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本文就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今后实际的应用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提高,环保意识,公民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9

1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因素很多, 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巧妙地渗透进各章节的教学之中,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 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 并用图片、视频加以展示, 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 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 借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主要从以下章节进行环保教育。

在学习《保护空气》的知识时, 一般都是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但我在上这节课时还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我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的雾霾天气,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PM2.5, 向学生介绍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再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何预防和治理PM2.5。同时向学生介绍在全世界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我国的沈阳、西安、北京就占了3个, “酸雨”已遍布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 西南地区尤为严重。用PPT图片向学生展示柳州、重庆等地的酸雨曾使树木叶片枯黄, 提前脱落, 小麦、水稻死苗, 古迹、桥梁等建筑物遭受酸雨腐蚀破坏, 面目全非。同时还向学生介绍《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于2013年1月14日发布, 报告中称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 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 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要治理空气污染则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 向学生介绍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 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在课堂上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水污染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水的污染源有哪些?”“水污染有哪些危害?”“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同时向学生介绍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 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 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 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 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污水处理的力度, 关停并转了一些在黄河、长江、淮河沿岸的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皮革厂, 对一些企业排放污水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限期整治。事实表明, 污染一片水域只需几年时间, 但对其治理则需要沉重的代价和更长时间。

通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知道了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 土地减少, 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 增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我将学生分组, 讨论回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 那当沙尘暴来临时, 人们靠什么去阻挡沙尘”“没有绿色植物, 还会使水土大量流失”“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 就不会有动物和人类”“没有绿色植物, 就不可能有目前那么稳定的氧气含量”“没有绿色植物就会毁灭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没有一切物体就会产生地球自取灭亡”……通过以上讨论, 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同时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如何才能减少温室效应, 让他们明白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 植树造林, 还地球山清水秀的本来面目, 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其次, 控制污染源, 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 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 开辟新能源。

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时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白色污染”的危害:1) 破坏市容环境;2) 遗弃的塑料制品如沾有污染物, 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 危害人体健康;3) 抛弃在地面、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 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4) 塑料垃圾若被填埋, 直接占用土地, 且百年难以降解, 影响土质结构, 影响农作物生长。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让他们明白我们可以做到:不乱扔塑料垃圾, 提高塑料制品的利用率;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购物自带购物袋, 劝说家人、朋友购物自带购物袋等。

可见,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如果能够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教育共寓一体之中, 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点点积累, 逐步深化, 逐步提高。

2 化学实验应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 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 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 正确地操作。虽然初中阶段所做实验毒性不大, 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每次在学生做分组实验时都专门提供一个回收废液的塑料桶, 要求学生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倒入废液回收桶, 不能将废液倒入下水道, 然后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 也注意改进实验, 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比如我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 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实验后的废液不能随意倒掉, 例如实验中的酸性及碱性废水是应当中和后再排放的, 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酸度为p H=6~9, 在倾倒之前, 应将其中和到规定的p H值后再排放;另外, 对于有些在实验中不能立即处理掉但明显是属于有害物质的, 其浓度超过排放标准, 如含高锰酸钾溶液等, 应将有害废液倾入指定容器内集中处理, 而不应让其流入下水道;废金属回收统一放置。这样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 既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又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 还可以节约资源,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3 课外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3.1 进行一些专题性调查活动

比如我在学校开展“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课题研究活动中,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按各自的分工负责调查学校附近地区受到污染的河流, 事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又如针对现在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情况, 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 自己到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组成成分, 到网上查找资料, 了解其中的污染危害, 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3.2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时事新闻找有关环保问题的资料, 在活动中进行交流, 还可以进行模拟游戏、辩论等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应购买无氟冰箱、空调, 含氟冰箱、空调里的氟利昂泄露后会加剧臭氧层空洞;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含磷化合物进入水体, 少量促使植物生长, 过量则使植物疯长,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而大量洗衣粉、洗涤剂为含磷物质, 它们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时, 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 效率最高, 他们的环境意识会在学习研究中不自觉地大大提高。

提高环保意识 篇10

一、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环境与环境污染

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 以及因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在教学的导入阶段, 可以从生活中的化学讲起,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生活环境中来。由于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环境污染, 可以从著名的污染案例中选取故事, 进行课程导入, 比如从20世纪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说起。

导入举例:这个事件发生在1955-1972年的日本富士山地区。日本中部是富山平原, 这里有一条清水河, 日本人叫做神通川。这里是日本的主要农作物产区, 而这条河则是这里唯一的灌溉用水。后来日本的一个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的尚有设立一个炼锌工厂, 把大量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外排放到了这条河上。受到这条河灌溉的稻田产出出的米, 从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 叫“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 同时又饮用含镉的水, 于是很多人患了奇怪的病。病症初期是腰背痛, 然后到肩、膝、髋等关节, 然后逐渐推倒全身都疼。据当时的数据记载:1972年3月, 造成患者多达280人, 死亡81人。讲述完事件后, 提问学生通过这个事件, 我们可以认识到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回答了这一环境问题之后, 即转入对环境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讲述。

讲解内容:只有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作用, 环境保护事业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曾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德国环境规划专家克劳斯·托普弗 (Klaus Toepfer) 曾撰文指出:威胁人类十大环境祸患, 分别是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工业污染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人口爆炸、土地退化、贫穷等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 通过故事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从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该如何保护环境。

二、情景化教学法的应用——“三废”及其处理问题讲起

讲解完环境问题之后,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重要部分就是“三废”问题。针对“三废”问题的课堂教学, 在开展课程和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说明废气如Cl2、CO2、NO的危害, 并说明可以利用何种手段加以回收和再利用“三废”,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设备, 让学生参与实验和教学过程, 从动手中学会知识, 从知识中掌握方法, 从实践中增强环保观念。

(一) 废水处理问题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

教学辅助:首先, 先向学生展示九寨沟等地清澈湖水的照片, 然后逐渐过渡到城市中浑浊的河水, 最后到污染严重的水域。通过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讲述内容:废水主要是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用水, 另外还包括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无用水。一般来说, 废水就是指没有被合理利用或无利用价值的水。工业废水的危害极大, 如果未经处理就流入江河湖海中, 会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地下水安全、土壤安全、大气安全以及人类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验:鉴于地球水资源的有限性, 工业废水一般都力求回收利用, 采用的技术一般是膜技术, 但是该技术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由于回收利用的水质标准要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体要求, 因而也有人提议采取连续膜过滤和超滤系统, 关于这一部分的实验可以结合幻灯片进行。

(二) 废气处理问题的教学——创设动手实践情境

教学辅助:可以收集一些无毒的废气或者黑烟, 要求学生参与收集, 并进行污染源考察。

讲解内容:工业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 一般来说由于生产材料和生产技术的不同, 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气体也是不同的, 当然所采取的治污方法也有所不同。废气可以分为有机废气、酸雾、油烟、发电黑烟等。有机废气如化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氨气、氟气, 以及电池厂排放的铅蒸气等, 这类的气体容易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造成人体器官的病变。酸雾主要来自化工、电子、冶金等等机械制造业过程中排放的酸、碱性废气, 比如调味食品、蓄电池等。其危害主要是通过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验: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活性炭吸附法配合催化燃烧法、水膜除尘法和干式过滤法。酸雾的治理方法主要是水膜填料塔结合碱、酸液进行吸收。油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低温等离子体法、过滤吸附法和静电净化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便易操作的实验和学生共同动手实验而完成。

(三) 废渣处理问题的教学——通过直观展示创设情境

设备演示:废渣教学可以造成土壤的轻度污染, 或者白色污染等, 向学生展示, 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废渣污染的复杂性。

讲解内容:废渣主要是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污染物。固态废物处理艰难, 被称为“四最”, 即最难处理、最晚受到重视、最贴近环境问题和最具有综合性的问题。废渣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 其成分复杂, 物理性质千变万化, 因而处理技术也多种多样。

技术实验:目前采用的最多也是最成熟的处理技术是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如果是工业含碳固体废物, 可以采用热解法, 成本约为焚烧法的27%, 是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另外还有湿式氧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也是常用的方法。所谓湿式氧化法的原理是有机物质在有水存在的状况下, 达到120℃-380℃高温强气压时可以快速氧化。很多国家已领先采用这一技术, 比如美国已经用来处理纸浆黑液。

三、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加工制造业中化学处理污染的控制问题

讲解完“三废”之后, 通过幻灯片的切换, 转向加工制造业的控制和处理问题。这一部分可以深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解读, 比如可以联系学生家中的家具进行教学。通过询问学生家中所用家具的质料、来源, 是否带来生活不适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来展开, 把生活化教学和询问式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日常生活话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通过给学生设置层层问题,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三废”问题, 加工制造业中的化学污染也极为严重。制造业的治污任务艰巨, 处理难度大, 因而只能采取限制性和控制性措施。以家具业为例, 我国家具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我国家具主要原料采用实木、人造板、钢铁、塑料以及一些必须的涂料、粘合剂等, 生产过程释放出来的苯系物、乙酸丁酯、乙酸乙酯都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然而虽然国家命令禁止使用苯为溶剂, 但是目前市场漆产品如聚氨酯漆、硝基漆都是溶剂漆, 都具有一定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

四、结语

环境问题的突出反映我国当前环境应急管理的滞后性, 缺少全程式的应变处理能力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软肋。教学内容中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废材污染、食品污染等,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针对中职化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中职化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 而是要走出课堂, 融入生活中去体会化学和环境的密切联系, 这是中职化学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重要任务, 需要引起重视。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 化学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息息相关。中职学校化学教学中安排了关于环境污染的内容, 其用意即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以故事教学、情景化教学和生活教学为手段, 通过对三废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加工制造业中化学污染的处理和控制问题的讲解, 力图提高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环保意识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环境教育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要求。重视和加强我国环境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党政干部的环境教育;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体系中的师生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环境教育;三是面对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尤其是对广大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更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是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坏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境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境教育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認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正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本前四单元以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环境取代了传统的四大圈层;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苦果。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操作

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中学的各门学科中地理学科非常直接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因此,做好环境教育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成为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为此,必须向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防范和制止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发生。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地理教学中还应该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口观,并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党的人口政策。因为人口的无限制增加,势必导致盲目地、无节制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如果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破坏,就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且自觉地宣传和执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小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达到具有理性的环境行为。一方面,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人类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主动地去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努力促成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作法

环境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搞好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须经过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育才能完成。“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使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四、环境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提高环保意识 篇12

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出现两个负面的后果,首先大量的资源、能源在快速地被消耗和使用,而在其次,这些物质的消耗必然带来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环境随之受到了污染和破坏,在目前社会中,全球的环境在不断承受着日益承受着难以负担的环境污染压力。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都进入节能减排的“低碳时代”。而经济发展一向粗放和高消耗的我国也明确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策略。因此,现如今社会中,低碳并非简单地只是一种环保形式或虚无的口号或概念形式,而是不断丰富发展直至成为一种新兴时尚的生活方式,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首先也应当把握时机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走科学的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我们赖以生存地球家园力所能及地奉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低碳经济知识

如果要引领大学生走低碳的生活方式,只有先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正确进行实践和传播。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节能环保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其作为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有一个新的模式。现阶段,我们在网络或者电视上一直关注低碳经济字眼。这说明现在的社会需要低碳,其目标也就是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研发新能源来缓解现在的浪费预计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意识更提升到了新的层面,人类要想进步、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温室效应加剧和海平面升高以及极低冰川融化都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大学只有了解到必要的低碳经济知识,才能从根源上了解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其实践的动力和决心。

三、提高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深化节约,低碳观念

针对大学生的低碳环保的思想认识进行了一项调查,但是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占绝大多数的四分之三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气候以及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除此之外,剩下的仅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气候以及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在现代社会,大学生们作为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和变革团体,只有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加深生态的责任感,依据国家需要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自身的小事做起,争取将自身碳排放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社会整体走向环保、低碳。

2、发挥高校环保社团的作用

我们除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注意“减碳”外,还要尽自己所能影响更多人加入“减碳”大军,成为环保社团中的一份子,多与将自己献身于环保事业的先进人士认识并不断了解,大学生应当先从宿舍舍友、社团成员和班级同学开始,逐渐扩大“节能减碳”这一意识在整个大学校园当中的影响。目前社会,我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这就直接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3、生活方式的改变

节能减碳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到达改善整体环境的质变。这就是算术中累加的过程,应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勿以善小而不为”“拯救地球人人有责”,响应"低碳时代"从你我做起.又如剩菜剩饭不仅仅是对粮食的浪费,同时也会有一定的CO2排放,在食堂用餐时,买合适的饭菜,尽量做到没有剩饭剩菜;将电脑屏幕的亮度调低,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再譬如:女同学爱美、爱买衣服,可以进行针对的宣传,简述一件衣服能减排6.4千克CO2,深化她们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并带领其身体力行。鼓励多人合用车辆;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积极参加全民植树活动;想方设法利用雨水;合理使用纸张,使用再生纸,双面打印和复印,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书籍传递和旧书籍再次使用、不定期捐赠旧杂志衣服。

三、结语

在高校的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除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注意“减碳”外,还要尽自己所能影响更多人加入“减碳”大军,从宿舍舍友、社团成员和班级同学开始,逐渐扩大“节能减碳”在高校中的影响,把低碳生活发扬成为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引领这个社会进行改变和发展。

摘要:作为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同时又是引领时尚生活的先驱的大学生群体,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低碳环保宣传, 不仅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他们也会随之带动身边的朋友家人乃至产生一场环保的革命整个社会走向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新型现代社会。由此可见,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提高的这个任务十分紧迫和关键, 本文针对社会资源消耗的现状, 对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宣传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敏坚.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 .

[2]陈寿朋.“低碳”也需要道德动力[J].理论学习, 2010, (5) .

[3]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8) .

上一篇:叙事民歌下一篇:猪病毒性腹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