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及方法

2024-10-30

策略及方法(共12篇)

策略及方法 篇1

水的营销是灌溉管理中一项最根本、最重要工作,是灌区良性循环的基础,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水放出去,把钱收回来,是水管单位长期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1 充分认识水营销的意义和目的

水的营销,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买卖关系,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达到增产增收和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实现水的市场。在认识其商品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公益性。

1.1 灌溉用水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农民富裕

管好水,浇好地,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民安居乐业、各业繁荣发达,促进灌区经济较快发展,是水营销工作的首要任务。

1.2 加强灌溉水的管理是灌区发展的需要

灌区要发展,渠道要改造,设备要更新,职工要增收,办公条件要改善,任何一项事情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而水费收入又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创新灌溉模式,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费收入,是搞好水营销工作的必要保障。

1.3 搞好水营销,是水管工作由计划管理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把水作为商品向用户推销,必须学会做水的营销工作。即在用水低潮时把水推销出去,在高峰时期进行合理调节,同时想方设法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达到灌溉运行平稳,年度用水量稳步增长;且在干旱年份用水量能超常规、跨越式增加,达到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提高群众农业经济收入的目的。

2 水营销的方法及策略

2.1 水营销工作对行水人员的要求

按现行体制和运行规划,行水人员是灌溉管理组织的最基层,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把水卖出去,是对行水人员知识、能力、经验、素质的综合检验。只有多卖水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加快发展。为此,一定要锻造一批会管理、懂经营、廉政、务实、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水行政管理人员,并通过学习、培训、锻炼及优胜劣汰来达到这一目的。

2.1.1 行水人员是灌区的形象和窗口,是联系管理机关和用水户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要时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畅,为灌溉工作当好信息员和参谋。行水人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水人员的个人素质决定对用水主动权的掌握程度,也决定灌溉用水量的提高。

2.1.2 行水人员要随时掌握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作物种植情况、旱情、墒情、雨情、渠道、建筑物、群众用水意识等,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要学会编制本段、斗的用水计划,并能根据上级水管单位的用水计划、灌溉进度、运行情况、流量大小随时调整。

2.1.3 行水人员要充分了解灌区的动态信息,多交农民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努力解决供用水双方想法不一致的矛盾,协调好各方关系,为科学配水提供可靠参考。

2.2 做好服务工作

在水管工作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要强化市场意识,强化管理意识,抓好优质服务,使水管工作由计划管理型向服务效益型转化。因此,除要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即灵活配水,公平、公正、公开计费,执行好规章制度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2.1 树立用水户即上帝的思想。

坚决贯彻落实管理机构规定,把水送到田间地头,要组织好用水户在用水开始前的接水准备工作;在配水困难时,对用水积极的用户予以适当鼓励,以达到带动其他户的目的,并通过优质的服务感动用户,用良好的效率带动用户。

2.2.2 培养一批忠实的用水户。

交农民朋友,目的在于灌溉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把农民朋友培养成忠实的用水户,则是要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在用水低潮时,让可靠的朋友和用户先用水,带头用水来渡过难关;而在用水高峰期,尽量想办法让他们浇上适时水、丰产水,而不是救命水,使他们通过灌溉增加收入,经济上不吃亏。

2.2.3 抓好优质供水工作。

采用优惠供水的办法,调动用水户的用水积极性,对忠实用水户实行优先、优质、优价,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浇丰产水,必要时可实行浮动价格,把水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2.4 抓好售后服务工作。

水的售后服务不能等同于普通商品的“三包三换”,但要把用户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因此,除在灌溉中要保证量水堰水尺准确、读数公平、收费公开外,还要核查好斗以下渠道输水安全,杜绝跑、冒、滴、漏,把渠道正常损失外的所有水都送到田间;而且要在灌后对水费高的田块进行调查,找原因,消除不良影响,保护用水市场,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做到以水兴农,农兴我旺,共同发展。

2.3 抓机遇,抢时机,多浇丰产水,少浇救命水,浇好适时水

由于受作物种植面积、抽水机组、渠道流量限制,无法使所有的作物都能浇上适时水,必须有一部分要早灌,一部分要晚灌。因此,在每个灌季,要采取措施鼓励一部分群众先用水,在高峰来临之前多用水、多浇地,以减轻用水高潮时的压力,避免农作物受旱成灾。

2.4 水营销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2.4.1 段斗与村组的关系。

段斗干部、村组干部都是服务于农村工作的基层人员,两者有共同的目的,是有合力的,应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行水人员要支持段斗干部,协调好和村组干部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并尽量避免在水费收缴过程中出现乱搭车、乱收费现象,从而影响群众灌溉积极性,及增加段斗干部的工作难度。

2.4.2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在水量调配上,必须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在维护配水纪律严肃性的同时,兼顾到段斗各级的利益,尽量按要求及时给予供、停水,在局部利益受损后,适当照顾受损失单位,以减少损失。

2.4.3 灌溉水与机井水的关系(即大水与小水的关系)。

在灌区范围内,有一些小而活、水费较低的水库和机井与灌溉水争夺市场的现实不容回避,如何处理大小水关系,使其由完全竞争关系变为竞争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双赢,让机井群在灌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作用更大一些,灌区发展更快一些,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平时要多发挥机井群小而活的优势,鼓励机井多灌水,满足停灌期间部分作物的用水需求,并促进灌区作物种植向喜水、高效型发展。二是灌溉期间,采取压制机井的办法,如抢占渠道、抢占面积,把机井能灌到的地方先灌完,做到机井流到哪儿,灌溉水放到哪儿,用水源优势、服务优势公开竞争,发挥好灌溉水流量大、水源足、水质好、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尽最大努力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以达到多卖水的目的。三是在大小水竞争中,要把小水作为大水的补充,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持,相互利用,达到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服务“三农”的目的。

2.4.4 用水与收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下用水就要收费,但是在开灌初期,配水困难,水都卖不出去,更谈不上收钱,可以把水赊给那些讲信誉、想早用水而手头又困难的用水户,让他们先用,在用水高峰期,要预收水费,不交钱的要在果断停水后组织收费,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

2.4.5 处理好上下游关系。

引入市场经济原则后,配水上变过去先下游后上游的办法为先交钱后放水,如果下游一些村组行动迟缓,交费不积极,不能按时用水,就会受渠道、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部分面积不能适时灌溉,不仅使农作物受旱,而且影响灌溉用水量。因此,要着重加强下游渠系的组织管理,保证上下游用水密切配合,均衡受益,避免把下游段作为调节渠道,频繁停水,造成灌溉水利用率低、损失大,对口率下降。

3 结语

总之,水管工作由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实用的管理手段是基层行水人员必备的工作方法,行水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灌区的发展。因此,培养新型灌溉管理人员是管理单位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下大功夫抓培训,抓学习,力争使灌区的灌溉管理更上新台阶。

摘要:针对灌区灌溉用水受市场经济制约的现状, 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水营销的方法及策略, 以期对广大基层水管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达到共同促进, 共同提高。

关键词:水,营销,市场经济,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赵立娟, 乔光华, 韩树清.农业用水与农户水费承受能力的实证分析——基于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 (7) :37-38.

[2]张霞, 胡亚伟, 程献国.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民用水户水费承受能力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2) :170-171.

[3]陈丹, 陈菁, 张捷, 等.灌区农业水价研究的条件价值评估法[J].节水灌溉, 2005 (5) :2-4.

[4]陈菁, 褚琳琳, 陈丹, 等.基于CVM的农民灌溉水价心理承受能力研究[J].水利经济, 2008 (5) :39-41, 77.

策略及方法 篇2

1.提纲挈领、关键入手

《荀子劝学》中有言: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成语提纲挈领也做了如下的解释:纲,指渔网的总绳;挈,指提起;领,指衣领。含义是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哲理,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抓住要领,简明扼要,这样才能掌控全局。同学们现在使用的历史教材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基本素材和必备工具。书前面的目录就是全书的纲和领,我们通过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其内涵,就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历史内容的学习要点。我们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古代史学习板块为例,世界古代史讲述的是人类从蒙昧野蛮及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而步入文明并进而走向整体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对这段历史,教材共划分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若干课组成,目录上列得清清楚楚。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分别从时序性的角度介绍了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单元下面的每一课从不同侧面来讲述所处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如第一单元下设的3课中,分别从早期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概况,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出现的大河流域文明以及西方的文明概况等角度来体现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历程和所处时代的典型特征。第三单元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将三个单元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就是世界古代历史多元、共容文明的总体概貌。所以,熟悉目录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历史的学习要点。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时间、地域、人物、事件等构成了历史的关键要素。我们之所以探究它,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生活。所以,从时间、地域、人物、事件和史论等关键点入手去了解历史史实,就能够帮助我们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我们仍然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版块为例,如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8课中世界三大宗教一目的学习,同学们从三大宗教的时间、出现的地点、创始人、基本的教义主张、传播及对当时与未来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可以对世界三大宗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概要的认识。在此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宗教虽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今天依然被众多信徒信奉并被社会所承认的原因,来深刻体会宗教作为一种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从而形成如下历史结论──对那些体现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关怀的宗教我们应该尊重。而对那些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邪教,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铲除。这样的历史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宗教。

2.织网串珠、梳理架构

世界历史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它以对当时及后来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丝,以对人类自身和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为珠,并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纵横联系,进而形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梳理,将大量零散的历史信息经过选择织网串珠有效运用,就能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建构起相对完整的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的总体架构,进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以本学期学习的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板块为例: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的历史。在新航路开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近20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丝线上,就串有达芬奇、哥伦布、瓦特、马克思、林肯和达尔文等约30多颗交相辉映的明珠。而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浅谈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

★ 浅谈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 高二化学考试备考策略

★ 高二数学复习技巧策略

★ 怎么学习高二数学

★ 高二学习计划

★ 高二学习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方法训练及策略 篇3

科学方法即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它是在科学研究活动领域中,人们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应该说,科学方法训练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有其特殊的意义,笔者认为实施科学方法训练及策略可以从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科学方法训练结构

1、科学方法训练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我们可以将其在教学中的设计为以下结构图:

(l)讲解演示——情景——;(2)——尝试——;(3)归纳——运用——仿练;(4)情景——思考运用——解决——总结——。

以上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是第一阶段,3是第二阶段,4是最终阶段,在教学应用中还应注意三个层次性,要做到科学的操作方法。如:

2、操作过程

(l)创设情景

首先对学生解决情景中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引起对学习新方法的自我要求。这一环节,我们教师可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活动中,初步体会运用新方法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该方法的欲望和兴趣。这里的创设情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训练建立一个好的环境。

(2)领悟训练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了归纳、运用和仿练)是科学方法训练课的核心部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可按两种不同的训练途径组织学生展开训练活动;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再让学生时行模仿练习,从而领悟科学方法的意义及操作方法。

(3)科学方法训练程序

途径一:有些认识事物的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已无意识地运用,并且知之较多。例如,观察、比较、分与合、分类等科学方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增强运用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意识性,明确具体要求、操作要领,从而能自觉地、有序地、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活动时:

a、教师不必指导在先,可启发学生尝试着运用日常采用的方式去认识事物。b、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的结果与方式,想想应该怎样认识事物才正确、合理。c、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这个科学方法对认识事物的意义及正确的操作要领。

途径二:有些认识事物的方法,由于学生尚未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于这些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例如,实验、测量、整理资料、推理、模拟、取样分析等科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再让学生时行模仿练习,从而领悟科学方法的意义及操作方法。这时:a、教师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指导学生了解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领。b、学生模仿练习。c、通过巡视、抽查,发现问题,在评议中纠正,并归纳出正确运用方法的要领。

二、科学方法训练策略

科学方法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好的教学策略很可能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永远得不到实现。我们可结合众多实例和平时见实习的教学经验,注意三点在教学中的策略问题。

1、教师应选择学生周围、身边的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索欲

情景创设无疑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连学生的兴趣都不能引起,那么谈什么训练就是无从谈起了,并且情景是一种能让问题形象化,结果明显化的教学环境,我们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自己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对科学方法的需要。而显然如果创设的环境过于高深脱离学生生活,或者是流于形式的老套问题只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者是不屑一顾,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就使我们的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无法开展了。问题要新,但不要脱离学生的周围,让他们感觉到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或者事不关己的事情。当到达最终层次时,那时候所设计的情景更加要新,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复杂性,由几个问题共同创造的情景解决对于这个层次上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提高途径,永远要牢记好的问题带来好的思考,也就带来好的方法和好的解决结果,所以在最初的情景和问题的选择上要充分注意到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2、教师设计有层次的、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内容

使学生对方法的习得由浅人深,逐步提高。在整个训练模式的发展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学习能力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活动和情景是为学生设计的,在贴合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难度的安排,不能在一开始就要求很高,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和许多知识的学习一样是逐步积累的,而且由于整个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对实践尝试的高度依赖性,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一蹴而就。在安排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整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要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方法训练模式的教学设计中的中间那块内容中区分为两种途径的原因。本身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就已经体现出了层次的发展,而循序渐进的活动内容和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学习过程更容易让全体学生加以接受,让他们初步建立起来的科学方法得到巩固和提高,并且能够加强他们自己动手运用的潜在欲望和兴趣,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效率和作用。

3、教师应确保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研讨,相互切磋,使学生切实能通过训练活动学会科学方法

天然气定价方法及策略 篇4

1 天然气价格体系分类与方法

当前, 国际上关于天然气定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捆绑式结构, 这种定价方法是天然气企业采取前后纵向一体的方法, 即对天然气采取垄断价格;另一种方法是分拆结构, 这种价格方法是指将天然气生产公司与用户分开来, 有中间的第三方负责价格的制定等。在天然气的竞争市场上, 天然气的生产商的价格制定不受政府的管制。因此, 其生产的成本大致上也决定了将天然气卖给第三方的价格。这种定价方式主要在国外较为多见, 每一种定价方法都有其合理性, 要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国情来进行有效制定。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制定主要是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合定价为主, 以市场经济的调整为辅的价格体系。

2 我国天然气价格现状及发展趋势

天然气的生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国从2005年就开始参与到天然气的国际贸易之中, 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LNG贸易方式, 在天然气价格的定制上主要参照日本的价格体系。由于我国天然气开发体系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完善的体系, 造成在国际价格定制上也缺乏一定的话语权。当前, 我国天然气在价格制定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价格水平偏低。从价格水平上来看, 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格与传统能源价格相比偏低,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处于较低价格。虽然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提高了天然气价格, 但仍旧处于较低水平。二是相关的替代能源选择不合理。由于我国的资源结构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还比较依赖传统资源, 传统资源的利用还仍旧处于高位, 而且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我国天然气的开发的成本较高, 但价格又低, 这使得许多生产企业不愿意进行开发, 这更加阻碍了天然气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天然气价格难以反映季节需求差异。我国天然气在利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 这也导致了天然气在消费上有明显的季节性, 这主要体现在冬季供暖上。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以后会表现的更加明显。但是, 可以预见, 天然气在以后会更加趋于技术进步, 使用的量也会越来越大, 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

3 应对天然气价格变化的策略

针对天然气长期挂倒的现象, 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制定了天然气价格的远期与短期计划。要不断的适应国际发展行情, 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来有效的改善国家天然气的发展情况, 以此来提高国家的竞争水平。

3.1 加快天然气市场的建设

当前,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较为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制太多, 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够充分。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要适时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 打破原有的垄断机制, 真正有效的实现天然气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分离, 真正提高天然气市场的竞争程度。要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的改革, 通过对天然气销售过程中的各个子环节进行有效调整, 实现上下游价格的联动, 建立真正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3.2 促进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融合

要逐步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融合的动态联动机制, 真正将价格的话语权交予市场, 给市场更大的权利, 通过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来有效的国内天然气企业的发展, 使我国的能源结构体系发展趋于合理。鼓励天然气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降低生产成本, 真正有效的走入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主动权。

3.3 加强技术创新力度

天然气价格当前持续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创新力度。因此, 国家要不断的加大财政投入, 在天然气技术开发上做文章。生产企业要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发, 真正设计出提高我国天然气开发的技术, 有效降低成本, 真正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博, 韩晓琴.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

[2]高兴佑, 高文进.基于四个平衡原则的天然气定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 (2) .

策略及方法 篇5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方法

一、重视回归教材

高考考试材料在课外,知识点却在课内。二轮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复习,从而获得全新的视野。高考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文言字词句、诗歌鉴赏等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都出自课文。高考各类文本的选材都与教材中的课文存在联系或有相似性。例如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考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以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通过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来解题。

二、规范答题习惯

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科学控制答题时间。通过模拟考试,要有效地培养自己准确填涂答题卡、看懂试题内容、看清答题要求、在指定位置作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等好习惯,这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细节决定成败。在二轮专题考试训练中,作答要立足分值,紧扣采分点作答;考后要研究参考答案,揣摩参考答案的思考角度和表达方式,力求使自己的作答更接近参考答案;作答要全面详尽,言简意赅,最好分点作答,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这样既便于阅卷老师评卷,更便于自己多得一两分;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抓好“面子工程”,尤其是作文的卷面书写。

三、整合知识网络

在二轮复习中,学生要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与一轮复习的高考考点进行整合归纳,理清每一个考点究竟包含了哪些考查内容,明确每一个考点所考查的能力点是什么,它通常会怎么考,考点与考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由此构建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如果考生能认真细致地将这些考点整合归纳,就能够形成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四、提高复习效率

在二轮复习中,考生要确保每天有一定的做题量。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巩固知识,掌握总结答题规律。对于训练中做错的题目,要建立错题本,也可以在使用的资料上做出特殊标记。错题恰恰是训练的重要收获。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一定时间,自觉主动地去浏览纠错本,把已经做过和考过的试卷中的重点题目做好小结归纳,提高训练效率。

1.现代文阅读的复习重点是练习近平几年的全国卷高考真题,通过高考真题的训练,培养自己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找准答题区域和方法技巧。养成首先在文本上勾划、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文意,然后再读题、做题的好习惯。要加强语言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适当地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以丰富我们阅读不同文本的经验。

2.病句复习则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可以把一轮复习中的病句题整理出来,根据病因分类整合,把典型句子牢牢记住;还可以把近几年的高考病句真题梳理归纳,分类检测,进行实战演练。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做题的能力就会有效提高。

3.文言文阅读复习要重视朗读,最好每天抽出早晚读时间来诵读文言语段,以增强语感。联系学过的课文,强化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能力,重视翻译,努力提高得分率。

4.诗歌鉴赏复习讲究抓住意象,体悟意境,善于表达。首先一点是“积累”,积累常见意象。诗歌有很多的意象是固定的,了解它们的含意有助于理解诗歌。其次要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对每一种技法都要如数家珍。最后就诗歌赏析的有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并总结炼字型、意境型、分析语言型、分析技巧型、综合比较型等答题模式。

5.作文复习讲究强化审题,积累素材,增强文采。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和方法

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

高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落实这项工作。例如,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对于成语题、病句题,要注意反复放到语境里面去理解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高考语文时间如何分配

开考后前5分钟

1. 发语文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语文试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语文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开考后前3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语文客观选择题前两题(3-5分钟),语言表达题需要5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文言文需要15-20分钟时间,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语境意识。翻译题要注重直译,逐字逐句落实。

2.语文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开考后30-90分钟

1.语文第三题诗歌鉴赏,注意根据老师的指导读懂诗歌大意。然后读题、做题。时间大约6分钟。第四大题,名句填空最多4分钟。把这两题控制在10分钟之内。

2.第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3.每年高考语文都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判分为零。

最后1个小时

策略及方法 篇6

一、“少教多学”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其本质就是坚持将学生作为根本,这便是“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重点就是高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活动里,教师和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两个主体,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还要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在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中心,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成绩。这里所说的“少教”并非是缩短教学时间和省略教学环节,而是指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运用“少教”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多学”。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并且提升自身的创造力,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学习,并非一味学习语文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技巧。实施“少教多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实施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少教多学”教学策略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质量

高质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更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获得资料,为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学生不仅熟悉了语文课本,更学会了探究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作业的时候,可以将问题留给学生,为学生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比如,在教授《我与地坛》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先通读文章,然后查找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了解史铁生的生平事迹和其余作品,而后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来仔细阅读文章,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并摘录下来。而后,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身残志坚的名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如张海迪、罗斯福、霍金、海伦·凯勒等,并且准备在课堂上讲解他们的事迹,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为学生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2.适当开展分组合作讨论

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并且注重课堂的讨论环节,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活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眼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可以在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评述其他同学的观点,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之后,推选出一名同学来作为小组的代表,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观点,而后,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请这名同学来“答记者问”。

比如,在执教《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哪些知识是重点知识。通过讨论以后,某小组代表提出毛泽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掌握的重点;有的小组代表提出词的相关知识才是掌握重点,如词又称为长短句,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按照词的字数可以将其分成小令、中调、长调;有些学生提出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也是重点内容,如“峥嵘”是指不寻常、不平凡,“挥斥方遒”是指强劲有力和奔放,“浪遏飞舟”中的“遏”具有阻止的意思等。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仅仅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掌握了很多知识。

3.增强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必须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课堂的效果。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的课堂。

比如,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教自学”活动,按照学生姓名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使学生可以按照顺序来扮演老师。教师要保证整个学期中,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自教自学”活动中扮演老师。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查缺补漏。

4.开展拓展性学习

想要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引入课外知识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阅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相比较,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学生渴望对世界进行探索,高中学生的自尊心也很强。此外,高中生还十分渴望了解社会,渴望与外界交往,正因如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并运用高中生的这一特征,通过开展拓展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授《我的五样》这篇散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毕淑敏,鼓励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其他作品,如《提醒幸福》等,让学生找出毕淑敏的经典语句,记录下来,并且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拓展的学习内容与教材知识必须具有关联性,并且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使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还可以为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布置的课题内容来实施调查和研究,搜集资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总之,在不断倡导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时代中,教师必须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在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流于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及策略 篇7

有效的外汇管理制度, 要求企业对汇率的确定及预测十分准确, 尽可能地把握未来汇率的变动趋势, 避免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自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加之目前全球的金融风暴, 在此宏观背景下, 我们不能固守以往的管理方式, 漠视汇率风险, 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在此介绍一下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管理政策及主要方法。

一、外汇风险及其类型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营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汇风险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三类, 即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 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经济交易中, 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 , 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 在将外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出现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3.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 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 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经济风险比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更为重要, 因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 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或进出口企业若要避免外汇风险, 均需要制定有效的避险策略, 掌握外汇风险会计防范的方法。

二、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

外汇的损失和收益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敞口; (2) 汇率变动对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 (3) 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一个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

1.确定风险敞口。风险敞口又叫风险暴露, 外汇资产 (或负债) 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 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 也可能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 其中无法自然抵消也没有被人为冲销的外汇资产 (或负债) 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形成汇率风险敞口。外汇的风险敞口净额取决于公司的资产 (或负债) 的性质和汇率变动时其受到影响的范围和方式。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外汇风险因素, 确定外汇风险敞口;同时也要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的自然抵消情况。

2.预测汇率变动。汇率变动的幅度与时间是确定外汇风险的关键点。可以通过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也可以通过非线性组合等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汇率的变动。

3.选择管理方案。外汇风险损失的抵补有多种方法, 在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策略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抵补的方案, 比如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抵补或者利用经营决策抵补。

外汇风险管理的常用金融工具有: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

三、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1.经济风险的管理。经济风险涉及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以及区位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 经济风险的管理超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采取内部管理的办法来达到管理经营风险的目的。汇率变动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选择、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产品生产策略等。汇率风险的生产管理包括改变生产投入来源、转移产品产地、选择合适的厂址以及提高生产率等。此外, 对汇率变动做好充分准备, 以及进行资产与负债的综合管理都是比较实用的风险策略。管理经济风险的内部办法包括调整计价货币、提前或延后结汇、净额冲抵、配对等。

2.交易风险的管理。由于交易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 产生交易风险的原因是在交易发生日和未来外币收付日之间汇率发生变动造成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外币业务需要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用外币进行收付, 计量交易风险时, 需要按照货币种类, 分别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包括所有子公司的合并现金净流量。对于交易风险, 可供选择采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签订合同时的防范措施, 金融市场操作和其他管理办法。在签订合同时, 可以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列入套期保值条款, 调整价格或利率等方法来进行防范。交易合同签订后, 涉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来消除外汇风险。通常说来, 发生外币业务的交易双方中只有一方会受到交易损失的影响, 所以跨国公司处理交易风险的办法一般有四种:第一, 风险转移。即公司要求用本币进行收付结算, 这样就将交易风险转移到交易的另一方。第二、风险共担。即买卖双方达成协议, 当汇率变动不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该项业务的结算和收付将采用协议中规定的价格和汇率。第三, 价格调整。即买卖双方经过协商, 同意一旦汇率变动产生不利影响, 则通过调整交易价格来减少交易风险的程度。第四, 外币交易。即公司单方面通过业务交易之外的方法对交易风险进行冲减。

3.折算风险的管理。消除折算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为:以母公司货币计价消除折算风险和以子公司当地货币计价消除交易风险。以母公司货币计价消除折算风险, 即要求母公司和所有海外子公司的资产和债务头寸都用母公司的报表货币来表示, 这样, 不管本币汇率怎样变化, 这家跨国公司都不会遭遇折算风险。以子公司当地货币计价消除交易风险, 即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将所有面临外汇交易风险的账户都用发生地货币计价。因此, 每家子公司在处理这些账务时, 就可以避免任何汇总风险。但是, 这两种消除折算风险的方法在减少了折算风险的同时增加了交易风险。跨国公司管理折算风险的方法有限, 需要特别重视测算和明确汇率变动对合并收益的影响程度。而且, 减少折算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因此, 如果折算风险不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就不必对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只需在财务报表中说明本期合并盈利受折算风险影响而升降的金额即可。

商务英语学习方法及策略 篇8

一、加强对商务英语的认识

在对商务英语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 也要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分析。要学好商务英语, 很多专家都提出学习者应该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如果连基本的英语表达都有困难, 就很难在商业环境中用相对正规和规范的英语进行交流。对于英语基础很低的人来说, 应该先学习通用英语, 打好英文基础。如果对自己英文水平没有清晰的概念, 可以到专业的有严格、科学分级体系的英语培训机构做英文水平测试。也可以同时了解到语言四大要素听、说、读、写中的哪些环节是相对较弱的。市场上的英语培训机构在英语培训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你就可以根据这些分析选择适合你具体情况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加强商务英语词汇的积累

商务英语学习也是英语学习的一种, 学习语言的基本技巧是一样的, 只是在词汇的范围上不同。因此掌握相应的行业和职业的商务词汇无疑是很重要的。中国人英文水平的普遍特点是读和写的技巧远远好于听和说。所以他们使用英语的最大困难就是不能流利、自然的交流。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所以商务英语学习的学习环境就非常的重要。在模拟的商务情景中互动, 是非常有效的能尽快学好商务英语的方法之一, 国际商务英语涉及到国际贸易、经济等各个领域。对涉及到的这些领域的基本词汇必须了解, 并且对有关的内涵意义也需熟悉例如:scarcity短缺、stagnation停滞, 萧条, 不景气、underdevelopment不发达、underdeveloped不发达的、developing发展中的、initial capital创办资本、frozen capital冻结资金、frozen assets冻结资产、fixed assets固定资产、real estate不动产, 房地产、circulating capital, working capital流动资本、available capital可用资产、capital goods资本货物、reserve准备金, 储备金、calling up of capital催缴资本、allocation of funds资金分配、contribution of funds资金捐献、working capital fund周转基金、revolving fund循环基金、周转性基金、contingency fund意外开支, 准备金、reserve fund准备金等这些常用的商务英语词汇是必须要掌握的, 这些都是培养商务英语能力必须要掌握的。

三、培养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具备了大量的英语词汇, 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 接下来就要加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这些实际应用能力对以后从事商务英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要想很好的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 平时加强英语听力练习, 多听英语原音对话, 培养好的听力能力, 同时在对话的时候也可以加强语感的培养, 写译的能力是中国学生比较吃力的, 因为, 英语与汉语在构词、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要想翻译出比较地道的英语, 必须要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多加学习, 通过商务英语的学习, 我们还必须掌握商务英语交流谈判的能力, 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和书面交流、谈判、交易的能力, 学习并掌握商务英语口笔译能力。

四、加强商务知识的学习

商务英语是以商务活动为主来进行工作的, 对商务知识也要充分了解, 要是不了解的话, 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 学习好商务英语不能不了解国际贸易、贸易经济、WTO这些基本的贸易机构, 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 中国入世以后也要遵守同样的国标贸易游戏规则, 仅仅了解一些简单的组织机构还是不够的, 要详细的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及其性质与职能, 这样更好的积累商务知识, 更好的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工作, 商务英语是商务知识与英语能力的结合, 缺一不可,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要侧重提高在商务环境下应用语言的能力, 以及涉及到的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商务人士的说话语气和交流思维, 特别是英美人士的商务思维和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是不同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不同, 造成了语气和语言表达的不同。

小结

商务英语听起来简单, 其实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 商务英语是集语言、商务、中西方文化为一体的课程, 商务英语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学习的不同, 良好的商务英语能力可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交流中得心应手, 很好的进行商务交流、沟通, 比较顺利的完成任务, 学习好商务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需要经过长期刻苦锻炼的结果, 只要坚定信心, 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定会在商务英语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谭美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室建设》, 《教育与职业》, 2011, (26) 。

[2]杨琼:《商务英语专业校内模拟仿真实训探索》, 《中国科技信息》, 2009, (01) 。

[3]顾薇:《商务英语课堂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文理导航 (中旬) , 2010, (11) 。

[4]宋臻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能力的培养》《电大理工》, 2010, (02) 。

[5]陆海霞、张丽莹:《模块教学理论与BEC培养模式研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浅析关联方交易审计策略及方法 篇9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规定,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行为, 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公布的《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第14号》对重大关联方交易的界定是:发行人与其关联方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高于人民币3000万元或高于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由此可以看出关联方交易是在关联关系已经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易, 资源或义务的转移是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特征, 转移价格是其考察关联交易的关键所在。

二、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点

关联方交易的特殊性, 决定了关联交易审计的特点, 关联交易审计与一般审计不同, 主要表现在:

(一) 审计目标和重点不同

一般交易的审计主要是为了确定各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是否真实, 完整, 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记录, 收入与费用是否配比, 披露是否恰当。而关联交易的审计除了要达到上述目标外, 还需对关联方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关联交易的类型、数量、金额以及定价是否公平做出鉴证。关联交易的特点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对其内容的公允性做出判断是很困难的, 因此关注关联交易披露的充分性是关联交易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联交易审计的重点是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二) 审计方法与技术不同

一般交易的审计主要是采用审计抽样的办法对被审企业有关收支业务的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实质性测试。而关联交易的审计必须对所有关联方进行调查, 在确认存在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对各项关联交易逐一审计, 而很少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关联交易审计所需搜集的证据比一般交易审计要多, 而且需要逐项比较, 工作量教大, 难度也大, 使关联交易审计复杂多样。

(三) 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加大

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以足够识别可能导致与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交易和事项。一方面, 由于我国某些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 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 未作其他规定, 加大了关联交易的重大错报风险;另外, 由于本位主义思想的存在, 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 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 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 这些都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重大错报风险大。

(四) 审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2007年开始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在关联交易中的重要事项中, 如购货、销货、应收应付款项等, 应当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资料。该规定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 当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 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初期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证据的取得应贯彻一贯性的原则, 应该和资产负债表期初余额确认方法相一致。例如, 关联方上年度被视为不重要的关联方交易, 在进行披露时作了合并, 但本年度企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该关联方企业间交易额比例上升或已超过百分之十, 在此种情况下, 应该对期初余额进行重新分解, 单独列示和披露。从上述表述看以看出关联交易审计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三、关联交易审计的策略

(一) 审查企业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企业进行关联交易往往是出于提高利润的目的, 所以关联交易的手法较为隐蔽, 这给关联交易审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通过审计找出与企业有关的所有关联方关系是进行进一步审计的基础。所以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审计程序找出关联关系:这些程序一般包括:向管理层询问与企业相关的关联者的名称;向股东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询问同其他单位的隶属关系;检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检查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 查明与企业有关的关联方的名称;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所了解到的关联者;查阅主要股东家庭成员的简历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时, 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不论关联方是否有价款的支付, 只要关联方之间发生了资源转移或者是发生了有关的权利和义务, 都应视为发生了关联交易。

(二) 对关联交易相关资产或负债计量的审计

审计关联交易所涉及的资产计量, 重点审计关联交易相关资产的质量, 包括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应收账款的收回的可能性, 实物资产的评估作价是否相符, 无形资产是的计量方法是否正确, 现金交易是否确实存在现金流入。对于负债的计量主要是其计量是否具备完整性, 即是否存在少计负债或低估了企业应承担的义务, 是否存在潜在损失未予以反映。由于关联交易的隐蔽性, 注册会计师对关联交易公允性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 随着关联交易审计方式和技术的改进, 加之监管力度的加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审查企业关联交易相关的资产:

(1) 审查购买或销售商品的价格是否公允。一般情况下, 如果对于买方或卖方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去甚远, 或者超过了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平均价格, 则注册会计师有理由怀疑可能存在关联交易, 注册会计师应做进一步的审查, 可以审阅企业的相关资料, 特别是检查有关的票据、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文件与定价政策。可以将疑似关联交易双方的价格与企业日常对外购买或销售的商品价格进行比对, 如果不公允, 相差较大说明很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在采用价格对比策略时, 要特别注意购买或销售商品的关联方和对比企业必须是相同的地域, 相同的时间, 必须使价格具有可比性。

(2) 重点审查资产租赁费的收取标准。很多公司利用资产租赁的形式实现关联交易, 如机器设备, 厂房等固定资产的租赁, 土地使用权、商标等无形资产的租赁。当公司利润降低时, 关联方就会以较低的租金价格成交, 或者仅仅以象征性的价格收取租赁费, 或者以高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将资产租赁给关联方使用, 有的公司还利用转租赁的形式, 将从关联方租来的资产以更高的租金再转租给关联方的子公司, 实现向公司转移利润。

(3) 关注资金占用费收取比例。公司与关联方往往具有密切的资金往来,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他们之间的资金拆借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 不顾风险而借给偿债能力很弱的企业, 或者长期负债不予归还或者逾期不还等资金融通业务, 说明企业很可能存在关联交易。有些公司将资金借给关联方后, 声称关联方无法按期足额偿还, 便分次将该借款作为坏账予以核销, 这种做法实质上是转移资金和利润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在遇到此种情况时, 应重点关注有无资金占用费明显偏高或者偏低现象, 有无出借资金无法收回而分期核销的情况。

(4) 在资产重组中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产重组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也常常发生在关联交易当中, 资产重组关联方为了改善公司资产的质量或者提高关联方资产的质量, 将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进行置换, 通过不等价交换, 实现提高资产质量的目的。在这种不等价交换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手法是将不良的固定资产、存货、长期投资等转卖给关联方, 这样既可以收回投资, 还可能因买卖价差获取一定的利润。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关注对资产所进行的评估作价, 看是否有高估或低估资产的行为。

(三) 审查关联交易的性质、金额及其披露

关联交易金额的审计策略与一般交易审计较为类似, 但公司的管理层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 通过不合理的定价, 或者给与关联方一定的优惠条件, 从而达到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对所有重大关联交易都进行实质性测试, 对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还关注关联交易的披露的充分性和恰当性。实现对关联交易性质、金额的审查及披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如果审查出企业确实存在关联关系, 比如控制关系, 将重点放在被审计单位是否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了企业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主营业务等。第二, 若企业确实存在关联方交易, 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中是否披露了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的金额以及相应的定价政策。第三, 在实质性测试中, 应重点审查企业所持股份的变动过程是否充分披露, 要对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有关项目的年初数、本年增加数、减少数和年末数予以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宋慧捷, 国内外关联方交易准则比较与审计风险, 经营管理者, 2009年第11期

[2]、吴春璇,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7期

[3]、王沁, 关联交易利弊分析及弊端改善, 中国商界, 2009年第6期

策略及方法 篇10

我国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始20世纪80年代。纵观现状,学者们多注重对某一(类)策略展开调查或总结(李梵,2008;陈京京,2010;黄雅丹,2010);或对学生是否使用了学习策略以及产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做对比研究(程月芳,等,2003);少有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培训进行探讨(黄煜,2009;黄盛,2008,2009),黄盛在分析学习策略的训练时,只给出个别例子或模式,稍欠全面。该文尝试在黄盛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扩展,提出训练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新的训练方法。

1 听力学习策略的两种分类

Weinstein和Mayer(1986)认为听力学习策略就是听者在听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听力材料的解码所采用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学习策略的分类问题上,学者们普遍采用Oxford(1990)和O’Malley(1990)等的方法,把学习策略分类三种: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情感策略(e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包括对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评价;认知策略主要指使用与认知有关的策略来正确理解语言学习材料的内容;情感策略的运用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情感作出积极的调控,如提高兴趣、克服焦虑等。每一类的学习策略下又包含着若干个分项小策略。

对于听力学习策略,不少学者沿用了Oxford和O’Malley的分类。这样有利于与前人的研究做对比分析。但是学习策略总体上而言包括了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过程,而听力作为其中一项技能,有其特殊性。学者黄盛(2008)在学习策略的三大分类基础上,把听力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操作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描述,使之能更符合听力学习过程和听力学习特点。另外,他还根据听力学习活动过程中每项策略的使用时间进行策略学习的分类。因此,听力学习策略课分为日常策略和听时策略。日常策略包括:事先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利用目标与资源、提问以澄清。听时策略可再细分为听前策略,听中策略和听后策略。听前策略:事先准备、几种注意、推测、自我谈话;听中策略?选择注意、自我监控、推测、做笔记、联想、演绎、利用视觉形象、回避母语、集中于意义;听后策略:自我评价、总结、重复和归类。该文采用黄盛该分类方法对听力策略的训练进行分析。

2 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听力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师在设计训练环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了解学生使用听力学习策略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需要训练的策略。学生使用策略的状况,是决定教师在众多的听力策略中应选择哪一些进行培训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情感状态,有针对性地指定训练目标和步骤,以帮助他们克服现有的学习困难。

2)对每一种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不同策略的特点组织不同的训练方法。

3)结合学生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组织训练。学生的学习以他们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教师只有把特定的策略训练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材料结合起来,才能更合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从而达到更好地训练效果。

4)对策略训练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听力学习策略的堂上训练,有必要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这包括学习策略的选择,训练的组织与安排,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反馈。合理及时的效果评价有助于下一步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制定。

3 听力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为了更好体现听力过程中各阶段的特殊性,该文采用黄盛对听力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对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听力策略训练进行分析。

下面以部分听力学习策略为例,总结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1)(解说)+训练过程+总结反馈(以日常策略中的“事先计划”和“自我管理”为例)

解说:定义及介绍即将要训练的听力学习策略。“事先计划”指根据自身特点对未来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包括短期计划,如当天,本周;也包括相对长期的计划,如本学期。“自我管理”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进行练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时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作出调整。“解说”步骤可有可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训练过程:教师可指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管理的意识。

总结反馈:该过程包括学生单方面的个人总结,也包括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反馈及时作出总结,不断调整训练方法。

2)解说+示范+训练过程+反馈总结(以听时时策略“做笔记”为例)

解说:“做笔记”指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利用缩写,符号或数字等方法快速记下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速记方法。

示范:如W表示工作,职业:work,employ等。所以WZ就可以表示worker,而Z在字母上方表示employer,在字母下方表示employee;+表示“多”:many,lots of,a great deal of,a good many of;-表示“少”:little,few,lack,short of;=表示“同等”概念:means,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

训练过程:可依据学生教材,选取1-2篇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训练

反馈总结:对操练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建议学生:(1)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用常用符号,也可自己总结出一套;(2)使用自己熟悉的缩写方法,切勿随意乱记,等做题时却不知道该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解说+对比操练+反馈总结(以听前策略“推测”为例)

解说:听前推测指的是在听之前,根据题目文字或插图或题干预测文章谈论的话题。

对比操练过程:教师可从课本上选取两篇听力难度相当、题目设计相似的文章。第一篇文章,在学生完全无预览时间和准备的情况下播放音频;第二篇文章,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听前推测,后播放音频。两篇文章播放音频次数应一样。其后,师生共享答案。教师鼓励学生分析,在完成两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时,使用不同方法有什么不同感受及结果。

反馈总结:对操练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教师及时引导,及时点评。

4)讲座、座谈等形式

对于许多听力学习策略而言,尤其是在介绍其定义和示范其作用时,可以采取讲座或座谈等灵活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一次集中地接触到多种策略,并且可以安排一定的讨论时间给学生讨论或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促进和提高。

4 总结

学者们研究发现,学习策略是可被教授的(苏远连,2003)。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听力策略训练后,能有意识并熟练地运用一系列的策略,那么他们的听力学习将会得到促进和提高。另外,教师在组织课堂进行听力策略教学训练时,应遵循以上四大原则,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灵活安排训练过程。

参考文献

[1]陈京京.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J].潮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5-67.

[2]程月芳,马广惠,董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47-54.

[3]黄盛.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模式和实施[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12):89-92.

[4]黄盛.听力学习策略的分类及训练方法[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8):30-35.

[5]黄雅丹.元认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51-53.

[6]李梵.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中记忆策略使用调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3):81-84.

[7]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49-58.

[8]肖珑.学习策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31-35.

策略及方法 篇11

【关键词】 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中国文学;“走出去”

【作者单位】毕冉,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视角下葛浩文英译萧红作品研究”(W2015205)。

一、中国文学“走出去”

如何让中国文学“走出去”,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从1951年英文版《中国文学》面世,到20世纪80年代《熊猫丛书》的海外出版,再到21世纪初汉英对照的《大中华文库》在西方的全力推介,结果在海外引起的反响都只如蜻蜓点水般,几乎无任何涟漪,让国人不免沮丧。2012年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在世界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在中国学界也众说纷纭。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中国本土作家莫言已经摘得了世界文学的桂冠——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说:“我们走出去了。”那么是否真的走出去了呢?仍有待商榷。正如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者葛浩文先生所说:“一个作家的作品能代表全中国的文学吗?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算走出去了吗?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曲高和寡,虽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却不受国外读者的欢迎,这算不算走出去了?中国文学家追求的是什么?希望有广大的国外读者群,还是得到小众欢迎就满足了?”中国文学是否能真正地“走出去”,涉及诸多因素,比如中国文学创作者的水平、写作态度、写作视野;中外出版发行市场的对接程度;文学翻译等。其中,文学翻译是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一环,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和传播面临诸多挑战,翻译问题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谁来译、怎么译是值得政府和学界共同探讨和商榷的问题。

二、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策略和方法

1.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谁来译

中国文学走出去关键一环在于翻译,而翻译行为所牵涉的各个环节,译者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事实上,译者在文学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作品由谁来译,就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人民日报》评论说,“莫言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国外汉学家葛浩文和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将莫言的主要作品翻译成优美的外文,莫言此次或许会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远的不说,就中国近代而言,在文学成就上超过莫言的作家不在少数,比如老舍、林语堂等就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然而最后都是无果而终。究其原因,翻译的作品没有深入西方读者的心灵是主要因素。

(1)中国本土译者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人员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中国本土译者和国外汉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出版社对国外汉学家一直心存芥蒂,认为其无法原汁原味地再现作品的中国元素,所以把中国文学翻译的重任交给了中国本土译者。正如汉学家葛浩文所说,“很多人都执拗地笃信,只有中国人才能完全理解中国文学,外国人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不管他的翻译技巧多么成熟,对中国语言文化多么精通”。然而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屡遭挫折后,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这种一厢情愿的“本土情节”?

事实证明,与中国本土译者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相比,国外汉学家翻译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取得了更好的国际声誉。比如,最显著的莫过于美国籍汉学家葛浩文,他翻译了10余本莫言作品,帮助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译作在世界各地图书馆馆藏量名列前茅;他还翻译了萧红的作品,让萧红享誉世界;他翻译贾平凹的《浮躁》,使其在1989年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经其翻译并在海外广泛传播的作品还有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姜戎的《狼图腾》、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毕飞宇的《青衣》等。又如《红楼梦》被许多中国本土译者翻译过,最负盛誉的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red mansions(简称杨译本),中国译界认为杨译本无可挑剔。《红楼梦》也被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闵福德翻译,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简称霍译本)。霍译本并不被中国翻译界所推崇,缘由在于中国翻译界认为霍译本某些翻译不够精准,不够符合中国文化习俗。然而,根据江帆在英语国家做的大量实地调查显示,杨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和接受度远远低于霍译本,无论是从印刷版数,还是从被引用率等都远不如霍译本。国外80%大学馆藏的都是霍译本,相关的文学选本入选率霍译本也远远高于杨译本,如美国重要的外国文学丛书《朗曼世界文学选集》选择的是霍译本片段而非杨译本。另外,通过调查亚马逊购书网站的读者对两种译本的留言和评分发现,有些读者直接贬杨译本褒霍译本,二者之间的评分也相差悬殊。类似的例子还有,20世纪80年代,中国本土译者开始译介“熊猫丛书”,这套丛书共译介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喜剧、寓言、民间传说在内的195部的文学作品。然而,此套丛书并未达到让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效果,国外出版社出版者寥寥,除个别作品得到了英语读者的认可外,大部分作品黯然,因此,2001年此套翻译丛书不得不停止发行。

正如吕敏宏所说,中国本土译者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其“对英美文化和英语文学创作的功力欠佳,加之对异域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文学出版市场缺乏了解,很难得到国外行家和读者的高度认可”。对此,葛浩文也深有体会,他认为,中国本土译者的文学译作大多不佳,得不到外国出版商的认可。如阎连科的小说《受活》,在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后,引起了西方一些出版商的关注,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出版商与其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却因译作不合格迟迟难以交货。正如西方学者格雷汉姆指出,翻译最好是母语译入而不是母语译出,这一规律几无例外。胡安江教授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最理想的翻译者应该是既能熟练使用母语进行翻译,又精通中国文字、通晓中国文学和文化并对其有深厚感情的西方汉学家。从英语水平来讲,国内并不缺少与诸如葛浩文等汉学家语言水平相当的翻译家,然而,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互相转化,更是文化的理解,对目标语读者细微用语习惯、特有文字偏好、独特品位、微妙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精准把握,甚至要有切身的文学创作体验。目前来看,既懂英语又精通外国文化,同时兼备文学创作经验的本土译者少之又少。

nlc202309090456

(2)中国本土译者与外国汉学家合作的译者模式

莫言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翻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这也让我们注意到了以往我们很少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国外汉学家译者模式。莫言作品的翻译者包括美国汉学家葛浩文(Goldblatt Howard)、瑞典汉学家陈安娜(Anna Gustafsson Chen)、法国汉学家杜特莱(Noel Dutrait)、意大利汉学家李莎(Patrizia Liberati)等国外著名的汉学家、 翻译家。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由国外汉学家翻译中国作品是该模式的首选。然而,由于中国文化历史久远,文化内涵深厚,文字抽象难懂,能称得上汉学家的西方学者寥寥。如若仅靠这寥寥的几个汉学家“单枪匹马”来完成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庞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只能是天方夜谭。另外,我们通过文学要传播的是中国先进、优秀的精髓文化,而非某些低级趣味,甚至是被某些抱着和平演变之心的翻译者故意丑化、曲解的邪恶、黑暗中国文化。正如胡安江教授所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汉学家的积极参与和鼎力帮助,但也不宜过度强调与高估此进程中的“汉学家翻译模式”。

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明智的做法是中国本土译者与西方汉学家合作完成翻译作品,即中国翻译者主动担当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翻译重任,同时邀请西方汉学家在一些涉及外国读者理解及文化转译等重大翻译问题上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把关。这种中西合璧的协作模式既保证中国本土译者和国外汉学家的优势互补,又保证了中国文学作品外译过程中由于认知偏见导致的“诠释不足”或“过度诠释”现象。

2.中国文学“走出去”之如何译

(1)归化与异化

中国文学“走出去”,在翻译上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异”,如何面对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异”,通过“译”让“异”变 “易”,是扫除中国文学“走出去”障碍的关键一环。翻译界在讨论中国文学“走出去”译题时,大体分为两派,异化论者主张在源语翻译到目标语的过程中,保留源语对目标语读者的陌生感和异域感;而归化论者认为翻译时要让目标语读者没有异质感,主张去异域感。

归化和异化相得益彰是葛浩文的翻译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为了让译本在西方国家更具有可读性,或者拥有更高的接受度,葛浩文会采取归化的译法。最明显的莫过于在一些书名的翻译上,他会依循西方读者的习惯,运用归化法进行翻译,如《杀夫》,葛浩文将“夫”改译成了“妇”,译成了《杀猪匠的媳妇》(The Butcher’s Wife),《尘埃落定》译成了《红罂粟:西藏故事》(Red Poppies: A Novel of Tibet),《香港三部曲》译成了《皇妃之城:香港殖民故事》(City of the Queen: 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这些书名如若非要拘泥于用异化翻译法,恐怕没有几个外国人会光顾,更谈不上什么国外销量或传播了。在涉及某些文化负载词或习语的翻译时,葛浩文会尽力地忠于原文,用异化翻译法原汁原味地向西方读者呈现东方人的语言特征、思维习惯,以使不同地域民族的人们感受到其中包含的“异域风情”。如在《丰乳肥臀》中有这样一句话:

母亲咬着牙齿说:“姓沙的,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梦去吧!”

Mother clenched her teeth. “you there,Sha,”she said,“like the toad who wants to feast on a swan,you can just dream on!”

葛浩文在翻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个中国妇幼皆知的习语时,原汁原味地将其翻译了出来,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癞蛤蟆和天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差距,但是读者可以根据译文语境及自身经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意思,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生动形象又不影响西方读者理解原文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2)忠实与叛逆

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在语言、修辞和文化层面上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的文学性特质,目的是让目标语读者感受异域文化的新鲜感、生动性和丰富性。然而,源语和目标语之间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文化和语言风格,译者就不能拘泥于原汁原味地翻译原文的全部。能忠实固然好,然而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翻译功效、读者接受度和功能交际效果而定。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一直秉持“同中存异”的翻译策略,这一翻译策略也因其译作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而变得更为译界同仁所接受。

在提及“叛逆”一词时,葛浩文并不认同中国学者的这个用词,他认为“叛逆”一词预设了作者为中心,译者只能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者或匠人,这无形中局限了译者,忽视了译者的作用。他提出应该用“拯救”一词替代“叛逆”,他认为“拯救”能体现译者对原著的增益作用,好的译作不仅能够复活原作,赋予原作一个崭新的面貌,而且能跨越时空,打破意识形态的隔阂,兼容国际文化及文学元素,从而拓展读者群、延长作品生命,以传播人类文明。

纵观几十年来中国人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然而效果都不盡如人意,传播进程之艰辛,效果之微弱,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其中之原委。单从翻译角度来讲,翻译主体模式的遴选及翻译方法的选择是有待译界和学界认真思考的两大议题。寻找契机撮合国外汉学家与中国本土译者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同时在“异”与“译”的辩证关系中寻找语言转换的最佳结合点,无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1]Goldblatt,Howard. Border crossing: Chinese writing,in their world and ours.in Corinne dale(ed.).Chinese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M].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4.

[2]Graham,A. Poems of the late Tang[M]. Middlesex:Penguin Books,1965.

[3]谢天振. 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J]. 中国比较文学,2014(1):1-10.

[4]吕敏宏.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J]. 中国翻译,2011(5):4-12.

[5]胡安江. 再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以寒山寺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55-61.

[6]蔡华. 从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看中国文学翻译重述现象[J]. 语言教育,2015(11):80-88.

[7]季进.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 沈阳当代作家评论,2009(6):11-15.

[8]何琳. 翻译家葛浩文与《中国文学》[J]. 时代文学,2011 (2):51-54.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 篇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 对自身生存、居住环境也更加的关注。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是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与改善, 为人们建设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同时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统一。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绿色设计、生态设计, 使人们的社会活动与气候条件相适应,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 加强建筑设计与气候因素的结合, 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环境, 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概述

1.1 建筑设计适应气候的重要性

与环境气候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过程, 设计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 并且它的设计方式不是简简单单的数学推导, 它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分析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设计方式, 继而形成一种具体的实际模式。

在建筑设计模式的选用过程中要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 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设计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位置, 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无法保证这两点, 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害。在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建筑地区的温度、气候的变化情况, 并制定一年内的气候变化数据库, 并结合气候数据库的内容, 明确不同时期人们的舒适要求, 为建筑设计奠定基础。

1.2 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的目的

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 而我国地域范围广, 气候差异大, 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建筑设计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主要目的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 建筑设计与气候条件相适应, 可有效节省资源, 符合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另一方面, 建筑设计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可以提升建筑的舒适度。目前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第一方面节省资源的目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多利用太阳能、自然风等被动的技术手段来增加围护的结构温度, 实现建筑的保温效果。太阳能、自然风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使建筑资源得到有效的减少, 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的舒适度。而建筑舒适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合理利用对建筑的舒适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原理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积极的变革, 建筑设计不仅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 也要求保护环境, 建设生态建筑, 而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符合当今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气候因素, 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绿色的生活环境, 也有利于节约资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设计原理, 结合建设场地的地质以及气候情况, 采用适应的建筑手段, 建设绿色、环保的建筑结构。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原理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筑自身的系统进行调节, 保证建筑的舒适性, 这属于被动式的调节方法, 也可以采用主动式调节方法即利用环境设备等进行调控。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主要目的是在建设的前期, 减少不利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保证设计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的过程中, 尽量多的应用被动式设计方法, 减少环境设备的应用, 使建筑设计更加的节能、环保。

3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

3.1 考虑气候的要素和分区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适应性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 其中与气候相适应是其衡量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当地的气候因素相适应, 因地制宜的采用相适宜的建筑设计方式, 气候因素一直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例如, 热带地区的建筑形式与寒冷地区的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别。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 当地的建筑设计原则主要是依据恒温原则进行设计, 避免太阳光的直射, 同时还会利用蒸发降温技术, 保证建筑温度的适应性。但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建筑保温, 要充分利用太阳能, 保证建筑的温度。

3.2 符合生态气候学的原则

目前的社会生活和发展环境要求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学原则, 可有效节省建筑资源保护环境, 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环保的生活环境。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是在保证建筑质量以及建筑适宜性的基础上开展而来, 不能忽略建筑设计的本质, 不能以牺牲建筑本身的安全、可靠来实现。与气候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是在节能、环保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有利于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

4.1 合理选择建筑朝向

建筑设计的朝向对建筑的适宜性具有重要影响, 它对气候条件的利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筑设计的朝向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空气的流动状况, 对建筑的通风条件以及日照条件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可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适应性以及舒适性。而建筑朝向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例如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建设产地的风向、光照条件等,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 才能科学、合理的确定建筑的朝向问题。

通常情况下, 建筑朝向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主风向, 二是日照。以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为例, 在建筑设计朝向问题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主要考虑建筑的通风情况。为了保证建筑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建筑的朝向应与夏季风呈45°, 使建筑内部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同时, 还要注意建筑的排列形式, 当建筑呈行列的排列方式时,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开夏季主风向, 防止建筑之间产生较大的漩涡区, 影响后排建筑的通风。多栋建筑呈行列式排布时, 建筑朝向应与夏季风呈30°-60°, 保证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条件。在保证建筑拥有合理的自然通风系统的同时, 还要对日照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利用, 我国的建筑朝向基本上是坐北朝南, 保证建筑获取更多的光照, 但在建筑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设计条件对其朝向问题进行分析。

4.2 注意通风与防潮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 人类对风的态度是具有双面性的, 对于热带地区的人们来说, 人们普遍欢迎凉爽且具有一定湿度的风, 但是在一些潮湿多雨的地区, 人们更希望能够利用干燥温暖的风将空气中的湿气带走。

例如, 对南方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 南方地区属于冬冷夏热的地区,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里夏季的风速较小, 湿度较大, 很容易会使人产生一种闷热感,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通风和防潮是其中的重点。在住宅设计中, 每个住宅单元选用两梯两户的户型, 这种户型充分利用南北贯通的户型格局, 在这种格局设计中会形成过堂风, 炎热的夏季可以很好的实现热传导以及形成对流。此外, 在节能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还可以适当的开启门窗扇, 保证春秋两季可以有效获得良好的自然风,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过度季节空调的能耗。在设计裙房屋面中, 可采用绿化种植屋面, 不仅空间景观绿化面积得到增加, 同时对于能耗的降低也起到重要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 我们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制约。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需求, 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将气候因素积极的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并消除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 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 有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表现。在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积极的控制人工能源的用量, 积极应用自然资源, 例如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系统、保温系统等, 实现真正的节能降耗, 同时, 也有效的减少了建筑行业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压力, 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梁趛珮.试析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 2015 (8) :20-20.

[2]夏远.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7) :410-410.

[3]张会.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4 (20) :68-68.

[4]叶守森.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 2013 (10) :37-37.

上一篇:Web前端下一篇:汽车机械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