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检验

2024-09-14

效度检验(精选4篇)

效度检验 篇1

IT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 正以其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不可阻挡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IT技术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工作应激的增加便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等工作特点, IT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员工的工作应激有目共睹[1], 其职业压力问题日益凸现。有调查表明, 软件行业员工的工作应激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员工[2]。IT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群体特征都表明了IT企业进行工作应激管理的重要性[3]。有关应激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一直受到心理学及管理学界的重视, 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对于职业应激的研究时间并不长, 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理论上还处于跟踪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从国内研究的结果来看, 早期对于职业应激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教师、护士及警察等高危环境下的工作人员, 近期才引入企业并对企业员工的压力状况进行研究, 并且大多数是集中在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 对员工的心理应激问题在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文化与组织结构下的员工工作应激的来源及其认知肯定与西方社会有所不同。此外, 专门以IT员工为研究对象, 对工作应激源、工作应激反应研究的文献更少, 尤其是很少有学者专门编制的适合IT企业员工的心理应激量表, 因为IT企业员工除了面对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压力和紧张感以外, 还要面对其所处行业独特的技术压力以及高流动率、高工作负荷、高枯燥性疲劳等方面的压力, 他们的心理应激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独特性。所以一般企业员工的应激量表对于IT企业员工不能突出反应其工作应激的特点。为此, 我们旨在编制出适合IT企业员工心理应激的量表, 供工作应激方面的研究。

1 量表的编制

1.1 IT企业员工工作特征分析

IT企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提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IT企业的员工也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①IT技术更新与学习。IT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行业的知识更新迅速, 需要他们不断进行自身的“充电”、“增殖”, 以免落伍被淘汰。如Hitel公司的产品更新周期由过去3个月一次变为每个月更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种情况下, 企业必须快速占领新的市场。这就要求每个IT员工成为学习型的人才,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才能适应IT企业的需要[4]。②IT企业员工面临更高的工作负荷。工作时间无规律、加班加点;工作量太大, 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员工们要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紧迫的完成时间、同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并且要面对每天超长时间的电脑操作, 工作比较枯燥单调。③IT员工一般年龄较轻, 受教育水平高, 工作能力强, 收入水平高[5]。因此在工作中彰显个性的趋势比较明显, 人际关系比较容易紧张。④IT员工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 更具独立性。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 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获得领导的支持以及较好的职业发展。IT员工对知识、对个体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

因此, 针对IT企业员工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工作应激量表, 以提高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现状、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应激反应测量的准确性。

本量表的预试量表衡量指标体系与题目的拟定以文献分析法及访谈法2种方式实施。本研究将国内外有关期刊、论文、学术会议及报告、研讨会资料、专著及统计报告等搜集汇总分析, 作为自制量表的理论基础及设计量表时的理论依据, 并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相关量表工具的内容, 设计量表的题目。通过访问咨询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者专家, 并且对IT企业内部分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进一步发现IT企业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情况, 最后汇总整理他们的意见, 对本研究经文献分析得出的量表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删除了一些有歧义的题目以提高本研究量表的内容效度。在设计预试问题时尽量涵盖中外研究文献中提及的因素, 参照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访谈意见加以取舍, 最后拟定出待测量表。

1.2 量表的构成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要求, 问卷内容包括员工基本资料、压力源、压力反应3个部分。因为本文主要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没有设计关于个性特征测量的变量, 所以剔除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项目。

1.2.1 基本资料

内容包括员工个人基本情况 (如性别、年龄、学历等) 及所在组织的基本情况 (如企业性质、组织规模等) , 以及每天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等这些项目的设计主要是统计分类的需要。

1.2.2 应激源

该部分问卷的设计是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企业访谈所得信息, 从不同压力源角度收集压力调查项目, 并参考了由Dail.L.Field编制的“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以及石林等人编制的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6,7]。删除对IT员工不适用的项目, 同时根据IT员工的工作特征和访谈结果增加了一些项目。如增加了IT比较明显的由技术更新带来的压力, 以及工作单调枯燥等IT企业比较突出的工作负荷压力。工作压力量表考虑了IT企业工作中重要且常见的各种可能压力来源, 共包含19道题目, 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 (LIKERT) 进行压力计分。

1.2.3 应激反应结果

其中的满意感是根据OSI (2000版) 和访谈结果编制的, 员工身心健康状况是结合IT企业员工的特点部分采用OSI中的项目。由于OSI的压力结果仅仅涉及了工作满意感、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3个量表, 不能涵盖工作压力的所有结果。在工作压力反应的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判定上, 工作效率也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同时离职情况也是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一个很显著的反应。因此, 为了更全面地衡量工作压力的影响, 自制的压力量表中增加编制工作绩效、离职倾向。其中离职倾向的3个问题参考了Mobley有关离职研究中采用的问卷以及辛蕾等编制的离职倾向问卷中的问题。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 (LIKERT) 进行计分。具体表格见表1。

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量表的2个重要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一个好的量表应该既是可信的又是有效的。

信度又叫可靠性, 是指测验的可信程度。a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 取值范围从0到1, 它表明量表中每一题目得分间的一致性。信度系数可以用来解释由量表测试所得分数的变异中, 有多大比例是由真分数所决定的, 从而反映量表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 反映出测试的可靠程度[8]。

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真正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是说明量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包括内容效度检验和结构效度检验2种。内容效度的确定一般没有可用的数量化指标, 只能依靠推理和判断来进行评估[9]。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就所使用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分析, 经过修订才真正用于施测的。因此, 本研究的量表题目应该说具备了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者特质的程度[9]。因子分析是分析行为资料内部关系、结构特性的一种统计技术, 比较适用于对结构效度的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10]。

本研究将采用克朗巴哈a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施测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1.3.1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以开放式调查问卷的方式, 主要采取将问卷委托给样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 再通过网络方式转发给该企业员工填答的方式。抽取我市几所IT企业各种工作性质的员工, 其中尽量涵盖了各种职务、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的人群, 共计320人, 回收301份, 剔除无效问卷17份后, 有效问卷达284份。

1.3.1.1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因子分析

研究运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就工作压力量表的24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 试图检验量表设计维度的合理性, 并就此总结分析出引发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类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值为0.737, Bartlett’s球状检验结果为3081.457, 显著性为0.00, 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的陡阶检验表明取 5个因子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取5个因子, 并运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 在删除了5个归类不正确的项目后 (分别是工作压力问卷第9题任务或责任不明;第11题责任过大;第20题工作遇到困难得不到领导的帮助, 第21题工作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 有失业危险;第24题升迁慢或没有升迁机会, 得到一个清晰的5个因子 (维度) 结构, 因子矩阵见表2。

结果表明, 问卷共包含5个维度, 依据各项目的含义及其共同特点, 分别命名为技术更新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上级支持、职业发展, 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1.375%, 表明提取出的5类主要工作压力可以概括被调查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超过70%。因子分析说明此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3.1.2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信度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工作压力量表5个维度各自及总体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 见表3。

从以上信度系数看出, 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均超过0.7的建议值, 且有3个应激维度的信度系数都高达0.8以上, 只有上级支持维度的信度系数稍低 (此维度项目数仅为3个) , 但也达到了0.7789, 而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也接近于0.8, 这表明研究中的工作压力施测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

1.3.2 工作应激反应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对工作应激反应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值为0.725, Bartlett’s检验的χ2值为5800.215 (P<0.01) 。分析结果表明, 量表包含6个维度, 可解释总变异的70.579%, 表明可以概括被调查企业员工作应激反应变量所包含信息的近73%, 因子矩阵见表4。信度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应激反应量表克朗巴哈a信度为0.8080, 见表5。所以, 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 结论

综上所述, 本研究初步完成了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测量量表的编制, 本量表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初步证明可能够全面、准确地测评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情况。由于量表研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 我们将不断对量表进行测试和修订, 综合实际调查中员工反馈的信息及专家意见对量表进行完善;对修改后的量表进行重测信度分析, 即对同一被调查者重复测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用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实际调查, 进一步考核量表性能, 在实际研究中检验性能, 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编制出适用于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量表。方法本研究以IT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 根据IT企业员工的特点, 针对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应激问题, 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 编制工作应激量表。结果将工作应激分为工作应激源、工作应激反应2个层次, 形成2个分量表。结论2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编制出的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量表, 可适用于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发展情况的测查。

关键词:工作应激,IT企业员工,信度,效度

参考文献

[1]Amick BC, Smith MJ.Stress computer-based wor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s:a conceptual overview.Appl Ergonom, 1992, 23:6-16.

[2]Kumashiro M, Kamada T, Miyake S.Mental stress with newtechnology at the workplac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989:270-277.

[3]李春苗, 李开云, 王晓慧, 等.中国IT行业人才现状调查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005-03-14.

[4]Benson H, Stuart EM.The wellness book: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aintaining health and treating stress-related illness.New York:Birch Lane Predd, 1992.

[5]Ametz BB, Wiholm C.Technological stress:psychophysiological symp-toms in modern offices.J Psychos Res, 1997, 43:35-42.

[6]王蕊.大连汀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问题研究.沈阳: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20-132.

[8]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400-402.

[9]汪京.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态度的关系研究.北京:首都经贸大学, 2006.

[10]圆菜滨, 张亦辉, 郑有增, 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2:53-54.

效度检验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随机抽取者作为调查对象,共纳入高血压病患者212人,按照辨证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肝火上炎证和非肝火上炎证两组,其中肝火上炎证组139人,非肝火上炎证组73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调查一周后,又随机抽取肝火上炎组30名患者进行重测,作为重测样本。

1. 2 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以下统计分析。

1. 2. 1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通过用同样的量表,对同一组调查者重复测验并进行相关分析,用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以此来评价该量表的信度高低。肝火上攻维度和肝火内扰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用基于方差分析的内部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来评价量表的重测信度; 作为分类变量的舌脉维度的评估,则应用Kappa系数来评估重测信度。重测信度系数的国际量表标准下限是0.7[1]。样本量通常为20 ~ 30人[2]。

1. 2. 2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是将量表条目按奇偶数或前后分成两半,采用Spearman-brown公式估计相关系数R,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整个量表的信度。一般要求R >0.7。

1. 2. 3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信度是用克朗巴赫α系数衡量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也是最常用的测量信度的方法。克朗巴赫α系数大于0.7时表示内在一致性较高[3]。本研究按照量表维度分别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

1. 2. 4内部相关系数内部相关系数是通过计算量表总分及各维度总分,检验量表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

1. 2. 5评分者信度本研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随机抽取30例高血压病患者,由2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检查病人,然后分别独立评分,最后比较评分结果。症状条目用Pearson积距相关法,舌脉条目用Kappa相关法。

1. 2. 6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是指条目书面表达的意思是否为真正要测定的内容,内容效度是指组成量表的条目是否包括了想要测量的内容的各个方面,两者均为主观指标。

1. 2. 7区分效度区分效度是指一份量表能明确区分出已知两类不同人群所测指标差异的能力。本研究分别计算肝火上炎证组和非肝火上炎证组的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得分,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判断量表是否具有区分效度。

1. 2. 8结构效度量表中的问题是调查者预先设计的,并且人为地归结成几个维度,这称为设计结构。而实际的量表结果本身具有一定的潜结构,通过数学方法,依据调查结果,将原始问题归纳成几个模块,又可以形成统计结构。统计结构与设计结构吻合的好坏就表明了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构效度由于有理论逻辑为基础,同时又根据实际所得数据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因此是一种相当严谨的效度检验方法[4]。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测评。

2 结果

2. 1 信度检验

2. 1. 1重测信度( 见表1、表2)肝火上攻维度和肝火内扰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910和0. 903,舌脉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面红0. 769,目赤0. 752,舌质红、舌苔黄0. 852,脉弦0. 778,脉数0. 789,脉有力0. 779,均提示该量表重测信度良好。

2. 1. 2分半信度本研究是将量表条目按前后顺序分成两半,采用Spearman-brown公式估计相关系数R,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整个量表的信度,结果R =0. 849,提示分半信度检测良好。

2. 1. 3同质性信度( 见表3)结果显示,肝火上攻、肝火内扰和舌脉3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 943、0. 954、0. 856,表明每个维度上的各条目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 1. 4内部相关系数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量表总分与各维度之间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在0.562~ 0. 953之间( 见表4) 。3个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6、0. 921、0.665,在α =0.01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呈现高度正相关( P =0. 000) ,各维度之间也呈中高度正相关( P =0.000) ,显示各维度的方向一致。

2. 1. 5评分者信度结果显示,量表条目的评分者信度系数均在0.90以上( 见表5、表6) ,提示量表的评分者信度良好。

2. 2 效度检验

2. 2. 1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本研究根据量表编制的规范程序,在确定了肝火上炎证的可操作性定义后,结合高血压病的特点,提出了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的理论构想。通过古今文献检索和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构建了备选条目池。后经专家咨询、小范围预调查、研究小组多次讨论和修改,对测验项目和内容的适合性作了评估,形成了初步量表。因此,量表的理论构想、条目的提出和筛选以及专家对条目的认可,都保证了量表中的条目能够真实反映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的主要内容。

2. 2. 2区分效度( 见表7)本研究分别计算肝火上炎证组和非肝火上炎证组的量表各维度得分和总得分,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判断量表是否具有区分效度。将两组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得分数据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肝火上攻维度、肝火内扰维度、总量表积分均服从正态分布,经成对t检验,三者t值分别为27.729、36.429、41.2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舌脉维度因是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经检验,χ2= 156. 680,ν = 4,P = 0. 000,说明两组各维度得分及总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区分效度良好。

注: 与肝火上炎证比较,at = 27. 729,aP = 0. 000; 与肝火上炎证比较,bt = 36. 429,bP = 0. 000; 与肝火上炎证比较,ct = 41. 293,cP = 0. 000

2. 2. 3结构效度

经检验,样本KMO统计量为0. 899,提示所有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表明条目间有公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χ2= 8258. 554,df = 153,P <0. 001,表明数据适合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并作方差最大旋转,遵循原量表的维度数,提取3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5.235%。提取每一个公因子上载荷系数大于0.5的变量,第一公因子( F1) 包括头晕、头痛、耳鸣、口苦、口干等5个变量,第二公因子( F2) 包括胁肋疼痛、多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等6个变量,第三公因子( F3) 包括面红、目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脉数、脉有力等7个变量。此旋转因子模型结构与量表的条目设置完全吻合,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讨论

所谓量表,可以解释为“尺度”,是一个标准化测量工具。它是用多个问题来测量一个概念,可以看作是衡量某一概念的综合指标[5]。它的作用在于精确测量一个较抽象的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使用量表来研究、规范中医的辨证,对症状与证素进行量化处理,可克服辨证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这为中医药临床研究、诊疗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量表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检验量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可以从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等多方面来考量。每一种考评方法都有优缺点,所以以多种方法结合互参为宜。本研究从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等多方面对该量表的信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均提示该量表信度良好。

同时,效度是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效度是个多层面的概念,可从不同角度来衡量。其中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属于专家评判的主观性指标,相比之下,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较为客观。其中结构效度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效度评价指标[6]。而利用因子分析来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被认为是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7],对于探讨中医证候实质及定量化研究作用很大[8]。本研究从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角度对该量表进行了测量,结果也均提示该量表效度良好。信度及效度的考核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 第二版) 达到了量表制作的基本要求,是可靠、灵敏的,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的证候特征。

摘要:目的 检验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的212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作为调查工具,从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等方面检验量表的信度,从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等方面检验该量表的效度。结果 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 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第二版)达到了量表制作的基本要求,是可靠、灵敏的,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的证候特征。

高度·深度·效度 篇3

我以为, 决定我们共同追求的教学效度的关键之一是表现在语文教学诸环节中的教师语文素养“上升的高度”和“下沉的深度”。

一、上升的高度

教学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 语文教学尤其需要站在一个高度上。这个高度不是教师站在讲坛上对学生的俯视, 它是教学理念层面的一种力量, 这力量让我们对教学言行作出相对正确和相对准确的选择。比如对话式教学, 是形式上的我问你答还是思维火花碰撞的需要自然而然形成的对话, 这个对对话教学认识的高度就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高低。

其实, 明白高度是什么、在哪里不难, 难的是把高度升华成内在的境界, 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动。举例而言, 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但认识的高度有别:有的老师觉得课文本身是阅读的主要渠道, 课外阅读只是点缀, 照本宣科最保险, 学好课内知识应对可以了;有的老师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但受制于眼前的考试, 以辅导资料中的文段代替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还有老师深刻认识到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 以身作则, 引导指导学生投入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之中。近在眼前的例子, 深圳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让学生两年读150万字经典同时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专题教学模式就受到各方面较广泛的关注。从2001年开始的11年高中语文专题性研究学习实践中, 吴老师选择了“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外国”三个大组28个专题, 引导学生由感悟到思辨再过渡到研究, 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这种“没有习题, 没有试卷, 上课讨论经典, 课后写心得体会”的做法在目前许多人眼里是新奇的。其实, 早在1923年, 由胡适先生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中就专门对“读书”提出了如下要求:“分精读与略读两种, 都用已经整理过的名著, 学生自己研究;略读的书, 但求了解欣赏书中大体;精读的书, 则须有详细的了解, 并应注意文学的技术, 上课时, 由教员与学生讨论答问。”在“纲要”中这宝贵的82个字就足以表明“读书”在国学大师心目中的分量, 甚至专门提出了要“讨论”学习。同年由叶绍钧先生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亦谈到要“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等卓见。如果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身走过的历程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较宏观的认识, 是否也能像吴泓老师那样在教学中更有底气地少走一些弯路和歧路呢?

在这里, 笔者特别呼吁我们制定教育政策的各级政府部门、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的各级科研教研机构、编写教育教学材料的众多出版社、编辑教育教学刊物的杂志报纸、组织教育教学培训的各级机构、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 在各自有针对性的领域中, 能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最优化地渗透其中, 把可以感受、可以操作的形式与实实在在的内容相结合, 从前提上以一股合力保证一线教师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 这里尤其想说的是我们的教材。恕笔者孤陋寡闻, 前年赴香港教学交流时在课堂上方得以一睹香港中一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 从装帧设计到课文选材到练习提问, 无不令人感受到亲切而富有启发, 阅读的欲望油然而生, 这其中令人强烈地感受到编者运用教育心理等科学理论从教学内容层面去把握住教材的良苦用心。有了这样的教材, 即便教师水平有别, 学生捧着课本也会开卷有益, 收益不浅。还有我们的理念更新, 只谈什么样的理念是先进的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怎样做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才是问题解决的难点和重点。

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认知高度的重要性, 关注教育教学行为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提升, 让二者成为教育者不断努力更新的常态, 高度问题也就并不玄乎了。

二、下沉的深度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大学教授“表扬”我们:最懂得运用教学方法的是中小学教师。开始我心里很得意:就是, 大学老师讲课干巴巴, 哪有咱们中学老师生动。听到第三回, 终于听出点弦外之音:大学教师不靠方法取胜, 他们看重的是“干巴巴”的干货, 一个老师的课有没有水平, 关键在于他对所讲内容的深度和创见, 当然, 如果恰巧这位老师教学语言生动就锦上添花了。当然,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课与基础教育阶段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 但我相信, 上好语文课的道理是相同的, 而专业水平的高度、深度与解决这个重要问题的课堂效度是有必然联系的。对此, 笔者的反思是: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 要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他们确实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 否则可能寸步难行;另一方面, 深刻把握教学内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为只有有内容的形式才具有价值。

大家知道, 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存在“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的现状, 那么有没有把鲁迅作品讲得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的老师呢?有, 他就是钱理群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退休后活跃在中学课堂, 他以自己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要找到鲁迅作品和孩子生命之间的契合点, 让鲁迅作品走下圣坛, 让孩子愿意和鲁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他的课堂没有制作精美的课件, 没有华丽的辞藻, 甚至说着的是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但, 他用深厚的学养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强烈感受到鲁迅作品中的情趣与理趣。

还是以鲁迅作品教学为例, 北京一位重点高中老师讲鲁迅名作《药》, 教师问学生读了作品后的感觉, 一学生回答:感觉很恐怖。老师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又问其他学生, 其他学生接受了老师态度上的暗示, 知道这不是“正确”答案, 于是转而去找老师需要的答案。当时在场听课的钱老师十分惋惜这位老师“选择”丢弃了一个特别好的教学切入点, 学生感觉“恐怖”是有文本依据的:阴森森的夜、杀人的诡谲气氛、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实在是太恐怖了!老师只要沿着学生的感觉, 进一步引导: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恐怖” (有关人血馒头的描写) ———更大的“恐怖”是什么 (茶客的反应) ———其实最大的“恐怖”在哪里? (夏瑜母亲羞惭的颜色) ———“恐怖”的极点 (把坟场花圈视为显灵) 。这种高明的“选择”来自哪里?来自教师对作品独立、深刻的把握, 而绝非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换句话说, 教师对教学内容钻研的深度本身不一定直接成为教学内容, 但必要的高度和深度会增强他对教学契机的表达变式 (如例中的“恐怖”与“革命者的悲哀”) 的敏感度, 最后极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云泥之别。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十分典型面沉重的启示:“只知其一”是不能传授好“其一”的, 教学需要智慧, 教学的智慧更直接地来自于对文字的深刻理解。

由此, 笔者深深感受到:激活语文课堂, 提高教师的文本意识, 提升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是当前开展基础教育语文学科培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 解读好 (准且深) 文本是实现语文高效教学的前提!

三、水到渠成的效度

诚然, 钱理群老师这样的鲁迅研究专家全中国屈指可数, 要求中学老师都具备钱老师这样的功底也是不现实的。老师们心里甚至还有这样的嘀咕:中学语文课堂需要涉及如此深刻的内容吗?到底对以语文教材为主的文本解读的高度与深度与教学效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像教授们那样对文本深入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吗?形象地说, 课堂上我只需要让学生明白1、2、3, 教师有必要准备4、5、6、7、8、9、10吗?

这里涉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那就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问题。这是几乎每个教师都已经达成共识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正如陆机《文赋》所云“非知之难, 能之难也”, 知道该有“一桶水”和自己实际上有没有“一桶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反思自己, 太多的时候我自以为是名牌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 对付中学语文教学已然有了“一桶水”甚至“几桶水”, 于是原地踏步, 照本宣科, 追求形式的时候不少。钱理群教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很深, 他在面对高中生讲鲁迅作品时, 无论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时间限制都不允许 (事实上也不必) 讲得那么深。那么, 他本人对鲁迅作品的知识和思考积淀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呢?从上文钱老师所举解读《药》的例子来看, 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度直接提高了他在处理教材篇目时作出种种选择的质量。笔者认为, 贯穿各个教学环节甚至细节的就是教学行为的选择, 从备课开始, 设计、实施、评价……都需要教师作出判断与选择, 判断与选择的背后就是教师的专业积累, 更加厚实的专业积累有助于形成更加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更加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也就达成了更高的教学质量。以钱老师这样深厚的学养面对高中生上课前还十分认真地备课, 认真思考从什么角度切入的问题, 他的课堂学生怎会“生厌”?怎能不爱?我们与大师的学养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但理应有“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态度, 让专业学习成为教学生涯的常态, 以做学问的态度深入细致地备课, 努力向文本深处进军, 惟其如此, 我们的课堂自然才会精彩纷呈、充满魅力, 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

明白了“装满自己那桶水”的道理, 有了强烈的“装满自己那桶水”的愿望, 这还都只是第一步。要将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化为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操作的依据, 具体得钻透文本中的那些文字。怎样钻研文本呢?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 似简实难, 常常是字面意思一望而知, 仔细推究有许多玄妙。“教给学生没有发现的、还读不懂的”应该是语文课堂提高效率的首要认识。如果备课不深入, 把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 美文也会被教得令人生厌, 课就必然上得干巴巴的。

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沈蘅仲先生更是在解读中学教材文本上下大工夫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一线教师的典范。沈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 含辛茹苦积攒了大量的“教学笔记”, 搜集了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资料, 制作成教学卡片, 形成教学档案, 成为“课文通”。据说沈老师退休多年后, 这些渐渐发黄的“宝贝”被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发现, 于是编成了《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 (上册) 和《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 (下册) , 这套书摘录了中学课本中经常选用的46篇古文和100首古诗词, 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手资料, 内容涉及文化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章学、训诂学等各方面的探讨, 以及为扩大阅读范围而选读的大量诗文。笔者曾经在一所中学的图书馆里查到过这本书, 非常难得的资料, 觉得真正的教学参考书应该是这个样子才是, 对于中学语文教师的治学、进修、讲课均大有裨益。借此机会, 我非常愿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改变教学参考用书的编排格局, 根据教材 (如必修、选修) 和课文特点, 多提供与文本相关的原始资料, 少聒噪限制性的浅显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分析, 让教学参考书充分发挥帮助老师深入解读文本的作用, 引领基础教育中的语文课堂走向更加厚重、深刻的境界。

诚然, 我们需要丰富多彩的凝结着老师们智慧的教学方法, 但我们更加需要反复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智慧更直接地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换句话说, 也许我们的中学课堂并不需要涉及如教授们所研究的如此深刻的内容, 但是笔者以为, 尽自己所能深入研究文本是有意义的, 尤其在当今百花齐放而又有点儿无所适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再次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是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

曾经听到一位专家说:有的语文老师本事够大, 居然能把语文课都上得让学生讨厌。话虽刺耳, 值得深思。学生不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既没有理趣又缺乏情趣的简单重复中失去对语文教师的信任的吗?理趣对话激活思维, 它无疑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视野;高度决定深度, 高度和深度决定效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并站在一定高度去把握, 明了其来龙去脉, 这是达成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规范教研常规提高教研效度 篇4

一明确教研常规要求, 常规教研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学校对教研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是, 教研活动要有明确时间、地点、形式, 落实好主持人, 确定研讨主题, 设计教研目标, 预见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此, 教研组长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 制定较为周密的学年、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每次教研活动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每次活动提前1~2周做好准备工作, 设计活动程序, 形成文本活动方案, 上交教务处, 教务处核实教研活动的实用价值, 督促教研组进行合理整改, 整改后的方案方可实施, 从而杜绝教研活动的随意性, 以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探求效度提升策略, 教研活动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1. 明确教研目标, 增强目标意识, 实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师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 通过学科校本调研,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紧紧围绕如何解决问题来设计教研活动, 开展研究, 实现教研活动的五大目标, 即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推广经验做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师教研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2. 研究教师需求, 整合活动形式, 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有效的研究方式是实现教研活动价值取向的关键, 教研组要针对教师的需求, 不断开发教研活动形式, 设计教师的活动, 营造研讨的氛围, 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如开展以观念更新为目的的理论学习、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任务的教学过程改进研究、以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的课例教学分析、以解决教学实际困难为目的的实践反思与探索、以解决教学困难为目的的系统化课题研究、以共享为目的的教学资源建设、以促进观点交流经验共享为目的的教学沙龙、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目的的竞赛比武的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等, 都是教师喜闻乐见的教研方式, 教研组长要积极整合这些教研方式, 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 探索达标策略, 实施有效管理, 促进教研活动预期目标达成

教研组长要增强目标意识, 在达成目标的策略研究上下工夫。每一次教研活动主题确定之后, 教研组长要制定本次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 采取的达标策略要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关注成员发展的差异、关注研究过程的渐进、关注研究成果的共识。教研组长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研究水平, 活动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策划, 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实施方案、有达标策略。在研讨过程中, 倡导教师真实地、个性化地再现研究思维方法, 激发同质与异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实现智慧共享, 形成明确的共识, 形成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理论概括, 使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常常需要对某一专题进行持续性的研究, 使教师的认识和行为不断更新, 形成螺旋式渐进上升, 实现研究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4. 参与教研活动, 构建评价机制, 促进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

主抓教学的各级领导, 要经常深入教研组, 观察教师的研究活动, 逐步构建教研活动评价机制, 通过科学评价引领教研活动的发展方向, 规范教研活动的过程进展, 提升教研活动的内涵价值, 推广教研活动的研究成果, 使评价成为有效教研活动的催化剂, 提升其有效性。

5. 根据研究需要, 制定保障措施, 保障教研活动有效进行

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到位”, 即“思想认识到位、制度引领到位、时空保障到位、评价考核到位”。在思想认识上, 主抓教学的各级领导, 必须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召教师的思想, 引领教师充分领悟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在制度引领上, 教务、教研部门必须规范教研组的建设及教研活动的开展, 实施网络管理、常规检查、过程监控等形式强化过程管理, 明确教研活动流程, 规范活动方案, 方案中必须明确主题、目标、人员分工、内容安排、活动形式等, 使全体教师开展活动有据可依, 也使学校对教研活动督查、考核、评价有据可查, 以引领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时空保障上, 部门必须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教务处要精心安排课程和教研活动, 使同科教师有共同的时间参与教研活动。各部门要尽可能提供专用的教研活动室, 以减少其他因素对教研活动的过程干扰。在考核评价上, 要注重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规范考核, 在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中, 设立专门板块, 细化各项指标, 以直观反映每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 定期对各教师参与系列化教研活动的数据进行汇总评比, 评选出先进教师, 给予表扬和奖励。

上一篇:金属杂质元素测定下一篇:深层砂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