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价值

2024-08-20

体育价值(精选11篇)

体育价值 篇1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自发性社会团体组织, 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和互异性。高校体育社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民体育意识的加强而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产物, 是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高校体育社团是符合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方向的, 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它有力地补充了学校传统体育工作的不足, 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也使学生在体育社团的活动中树立终身健身的思想。我们应打破长期以来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及观念, 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成长与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在结构上, 体育社团是直接由学生个体组成的简单社团, 没有其它中间环节, 在这种群体中的校园人可以直接交往而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来进行, 这是它的优势。在功能上, 体育社团具有多样性, 可以直接满足校园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 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 深入分析和充分肯定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甚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或单项体育协会 (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健身健美协会、武术散打协会、跆拳道协会、网球协会) 进行调查。有力的确认了体育社团在高学体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社团在体育中的价值功能

1. 满足校园人的体育需求

高校体育社团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而迅速壮大起来, 如今已经成为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在高校中以单项协会的形成存在, 数量大, 覆盖体育的各个项目和领域。高校体育社团门类齐全、层次分明,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为校园人搭建了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 满足了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体育社团为校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校园人结合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体育社团, 广泛地参与体育运动, 因此体育社团得到了广大校园人的拥护和支持。在体育社团中校园人可以充分发挥主体选择性, 同时, 多元化需求也得到满足。

2. 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当前, 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 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 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 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一般是由学校团委、学生处、学生会牵头, 学生自愿参加、自由活动、自己管理的一种群众性团体。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需求, 充分地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使得身心全面发展。“花钱买健康”“玩体育”“追求健身健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时尚。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体育协会会员在经济许可条件下都拥有自己的锻炼器械并乐于自费参加体育活动。当前学生主要体育消费形式:一是运动服装类、体育社团会费;二是运动场地费 (如篮球馆、网球场、健身房门票) 、器械租用费;三是小型体育器材器械 (如球、球拍、哑铃、拉力器等) 。四是参加社团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所交报名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加强, 体育课以及课、早操, 小组、班级、年级等课外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主体需要, 校园体育社团---一种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3. 体育社团是系际、校际交流的纽带

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加强各个学校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个学校的体育社团会员本身来自于不同的系, 体育社团给本来联系机会不多的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交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这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自己的视野。过去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 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 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 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 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 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不同高校体育协会工作经验的交流, 通过协会组织校际之间的友谊比赛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社团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将加快并扩大各高校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的相互交流, 发挥社团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4. 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大多数体育社团把开展体育竞赛工作只是当作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还包括了以下工作: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辩论赛, 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 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开拓了一个接触社会和社会进行交流的窗口, 这无疑对在校园读书的年轻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通过协会的工作使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前的怕接触人到喜欢和人打交道, 很多的协会会员都提到了在协会里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人变得开朗起来了, 有了归属感, 这都有利于更加完满地实现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与之并存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体育这个大平台上的互动本身是否能够为体育文化留下一些高质量的东西, 使体育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厚起来。高校体育社团也是校园人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文化阵地, 是运用体育知识去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实践平台,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文化活动节等文化活动中, 体育社团紧扣主题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宣传和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作用。

5. 发展学生运动才能, 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因此学生自发建立体育社团来弥补高校体育的空白, 并已逐渐发展为施展学生运动才能的重要组织。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就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 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为高校开展的各项竞赛中立下汗马功劳。可见, 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 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6. 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在大学期间, 一个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形成终身健身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社团成员大多是基于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加入该社团的, 它所覆盖的学生数量远大于其他社团。通过体育社团的日常体育活动, 逐渐提高运动能力, 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 使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只开展两个学年, 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是没有体育课的, 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社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能够把体育渗透到每个校园人, 促进他们形成终身的健身意识。

二、建议

虽然体育社团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较高的教育意义与作用。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并完善。

1. 加强、完善学校对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管理、组织制度建设。

2. 加强专业对口管理, 高学生体协专业水平 (使体育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社团) 。

3. 加大社团体育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

4. 注重加强体育职能部门的指导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校园社团吸引力。

5. 加强开发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 增进社团学生体育骨干力量培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进行综合研究, 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满足了校园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 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不但可以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 为学院选拔出体育人才, 更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校体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体育与科学.2007, (1) .

[2]王超英, 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3]赵越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探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

[4]谢维和.《素质发展与教育》.教育与研究, 2005, (12) .

中国体育的三重价值 篇2

我曾经问过一块奥运金牌对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有何改变,这话其实唐突了,因为夺冠之后几十小时,如何才能意识到这种每个人都渴望的改变呢?节目中,李雪芮略带羞涩地说,不会有什么改变的,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感受。走出演播室,小姑娘怯生生地说了一句“重庆的房地产商说要奖励房子”,大家无不赞叹好事连连,这就是改变的开始吧。

我们相对特殊的竞技体育文化,会无限渲染每4年一次的奥运收成,运动员辛辛苦苦将命运都押在奥运赛果之上,既是无奈,也是必然,赛后获得充分回报并不为过,用运动改变命运至少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吧。因此,奥运金牌的价值还会继续攀升,暂时看不出贬值或者回落的趋势。

我们会顺理成章地将奥运金牌和奖牌作为中国体育价值判断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奥运会,第一;伦敦奥运会,第二。中国获取金牌的领先地位难以被撼动,很多优势项目正在拉大与世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实力差距,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是,中国体育的价值似乎不该仅仅立足于这4年一次的收成之上,4年间的每一天都要让运动荣耀,让价值彰显。这就是中国体育最为抢眼的第一种价值─竞技价值,有了竞技价值我们基本可以被定义为体育强国了。我们用了24年时间,在夏季奥运会金牌总数全球历史排行榜上排名第七位,效率够高了。

在我的判断中 ,中国体育还应该有第二重价值,那就是社会价值。体育的社会价值蕴含在民间,也就是中国人日常的体育生活。这个价值有多大,我相信谁也给不出一个准确的价值判定,人口之众,需求一旦打开,价值会有井喷之势。在中国体育主管部门的战略规划中,早就将工作划分为奥运夺金和全民健身,前者有金牌榜来定义,后者则热热闹闹,无从判定,价值自在人心。如果一定要将提高中国人体育生活的责任通通交由体育主管部门一家完成,既不公平又不现实,政府当以国民福祉为念,长期真心投入才是最大的务实。极端者曾经放言,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推动力之一必将来自体育产业。我虽深爱于此,也不敢完全认同,深知社会转型的代价和周期还会很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但是,未来将竞技价值与社会价值一并考虑则是必然。英国人在预测大英代表团开幕式入场旗手时曾经说,一旦是一位自行车名将的话,英国自行车产业将有5%的行业提升。奥运期间,我们是没有如此思路与表达的。

第三重价值是职业体育价值。前几日,收到一份产业动态邮件,澳大利亚橄榄球联赛未来5年间的电视报道权销售最终尘埃落定,著名的电视9台和FOX体育将为此付出10亿澳元,平均每年2亿澳元,大约人民币10亿。对于澳式橄榄球这项运动我本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记得几年前澳大利亚人想在天津播下橄榄球运动的种子,至今没有开花结果,因为这事太难了,不妨等等看。邮件中澳大利亚人表达了一份欣喜,因为10亿澳元可是个大价钱,这就是一项运动和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职业联赛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价值。如果列举NBA 和英超这两个中国电视观众最为热捧的海外职业体育联赛,但其版权价值,大约3年一个版权周期,都在几十亿美元的量级之上,而NFL的产业量级更是高高在上。就是中国观众根本提不起兴趣的法国足球甲级联赛,法国付费频道每年也要为获得版权付出上亿欧元。

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体育市场价值时,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不乐观的。中国职业体育联赛的历史尚不足20年,哪怕你的经济总量增长再澎湃,体育产业和体育生活的生命力并不因此而同步增长,反倒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大大落后于经济增幅,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体育对于国民的日常供给尚显不足,职业联赛的市场价值长期处于困顿之中,媒体报道权市场发育不良,无论是处于高点之中的CBA还是正在苦苦挣扎的中超联赛,一个赛季的媒体版权价值都不曾过亿,而人民币1亿其实不过是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中10套高档住宅而已。

体育价值 篇3

关键词:体育营销,价值创造,价值链

2010年, 英格兰超级联赛 (简称英超) 获得25亿欧元的收入, 全欧洲足球市场大概收入163亿欧元。根据福布斯的统计, 世界上最值钱的队伍是英格兰超级联赛 (英超) 球队曼彻斯特联队 (简称曼联) , 价值18.6亿美元。而在2011年5月28日, 它与榜单上排名26位、价值9.75亿美元的球队巴塞罗那 (简称巴萨) 进行的欧洲冠军联赛总决赛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了约2.2亿的观众, 仅一晚便为两队及欧冠联赛创造了包括奖金、转播收入、比赛收入等在内的超过3亿欧元的收入。

可见, 以足球为代表的各项体育赛事不仅承担着为体育爱好者带来欢愉的责任, 同时也为世界创造着巨大的财富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种企业竞相进入各种体育赛事以图获取更大的价值。先有英国巴克莱银行长期冠名英超, 后有中国恒大集团高调入主广州女排俱乐部与广州足球俱乐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变成各大企业竞争成为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计划 (TOP) 团队成员的场地。体育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环, 但现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赋予了体育更多的意义——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 无论哪项体育运动、无论哪项体育赛事/联赛或球队, 都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如此价值的。NFL用25年时间让自己的电视转播收入上升了7倍。NBA在现任总裁大卫斯特恩接手后从仅是美国的篮球联盟之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篮球殿堂, 总资产增加了5倍。这是一个为自身创造价值并获取价值的过程。根据营销之父科特勒的定义, 这个过程就是营销。体育要成为有价值的活动、产品甚至产业, 必须要为消费者、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因此体育与营销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1. 体育营销与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1.1 体育营销的涵义

体育与营销的结合使得体育营销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概念。“体育营销”在广义上应该有两种含义, 包括体育的营销, 以及通过/凭借体育的营销。根据澳大利亚体育营销学者希伯里等的定义, 前者指将体育运动或体育赛事视作产品, 利用营销组合将其价值传递给消费群体;而后者指各企业借助体育赛事以宣传其产品或品牌的一种手段。但除了这些以外, 需要营销的产品还包括各种球队服饰及其他周边产品。根据Wilde的研究, 对这些产品的营销不仅能为球队收入, 对于球迷/消费者来说同时是与所喜球队之间的联系甚至是球迷与球迷之间的联系的象征。对这些产品的营销同时为球队/体育和球迷/消费者创造了其所需的价值。Parent与García的研究分别表示了体育营销更多地应被视为一种对可重复性事件的价值创造的过程。用尚克的话来说则是体育营销必须基于对整个体育产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但他同时也承认体育营销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借助体育来进行营销活动的非体育产品。这也显示出同样有学者对于体育营销的研究倾向希伯里等人对于体育营销的第二种定义:体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例如Cousens等的研究重点在于体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销, 认为这是企业与体育双方均需要仔细评估的互利的过程, 因为价值就在这样的关系中被创造出来。

在中国, 体育营销更多地表述为企业利用体育以营销自身产品或品牌这种解释, 认为体育营销就是企业借开展或支持体育活动以帮助自身产品或品牌的发展的活动。而对体育本身的营销则经常被忽略。体育营销来自于1984年奥运会上对电视转播权、广告、各种纪念品与配件的售卖, 使得体育从纯粹的体育活动变成各种企业争相参与的经济活动。企业看中了这些赛事的价值并希望借助其价值来提升自身形象、品牌、声誉等无形的资产。也有学者看到了广义上体育营销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但他们更倾向将体育营销细分成对体育的不同成分的营销, 或用其他概念或定义来指代为体育本身创造价值的过程, 比如说对体育产业的营销, 或对体育产业本身进行营销, 或借体育而营销其他产业, 或对其品牌的营销, 或作为某种“事件”以提升知名度为目的的营销。

国内大多注重研究企业如何很好地利用体育活动。但这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赛事必须是有价值的。如果这项体育赛事/活动是没有价值, 或它的价值是不明显的时候, 那么“通过体育来营销”这样的“体育营销”是没办法成立的。Cousens等认为企业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赞助者和被赞助者的关系, 而应该是一个更长久更需要仔细规划、评估及经营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的创造与获取是双方面共同承担的义务与权利。如果一方 (体育) 没有办法让自身价值增值, 同样也没有办法为关系客体创造价值, 则这种关系就失去了维持的基础。所以要想凭借体育营销, 首先应当注重对体育的营销。

1.2 价值创造在体育营销中

市场营销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过程。过程当中, 营销主体 (体育) 和营销客体被各种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讲, 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营销的产出之一, 同时也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本文背景下, 体育创造价值是为了满足顾客的各种收益。创造的价值可以是知名球队、球星、精彩的比赛、各种服饰及周边产品, 而满足的顾客收益则包括企业的收益以及球迷/最终消费者的收益。而这些收益均以一种顾客与体育/球队的关系为表现形式。Sandy等学者认为, 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为球迷/观众带来刺激投入感, 球队与球迷间的联系为球迷带来归属感也为球队带来各种支持。价值创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价值链条中的某个位置, 而动态的、新的价值链的最关键的一环在于最终用户的最关键的需要。用户对于价值的感知和取舍会引起竞争者的反应、价值链条的变化, 从而影响价值的创造。而体育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关系客体高度参与的服务性产业。体育观众与运动员在各种场合下的互动都会很大程度上改变顾客对价值的感知。而这种价值感知的关键来自于与体育的交流, 也就是现在营销理念所提倡的“与消费者对话”。当“对话”成功, “关系”构成后, 价值便开始传递并形成关系双方共同联系的基础。

因此, 如何构成及维持体育这样的关系与如何创造并传递价值是一个相互影响并相互嵌合的话题。体育营销很大程度上就是营销这样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价值以体育所产生的产品为载体, 以各种宣传方式为触发点,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使得关系客体得以获取。

本文将在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并基于经典的市场营销4P要素模型论述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由于4P中的Pricing (定价) 相较下更多地体现营销主体从客体身上如何获取价值、获取多少价值, 并非本文的重点——如何创造价值, 因此后文将论述除Pricing (定价) 外的3P, 包括产品、渠道和促销中的价值创造。

2. 体育营销在产品、渠道、促销中的价值创造

2.1 产品的价值创造

对于体育而言, 其产品涵盖范围非常的广阔, 包括从实体产品到非实体产品, 从物质使用价值层面到精神享受层面。换句话说, 体育的价值创造承载于这些产品, 给予关系客体 (用户、观众等) 包括实际使用到精神方面的各种价值。这些具有价值的产品可以是明星选手、激烈的比赛、不可预测的赛果等。因此可以认为, 比赛的激烈、精彩及不可预测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最直接的价值。而这种精彩刺激同样会催生明星球员或明星球队的产生, 从而赋予球员/球队价值。这种价值同样会增加人们对比赛的精彩程度的期望, 进而增加赛事的期望价值。这是体育中最基础的价值产生的逻辑。因此可以认为这就是体育的最核心的产品。

另外, Decrop和Derbaix在研究中发现比赛的结果并非唯一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消费者更看重的其实是是否能在所支持的球队、所观看的比赛中获得自豪的感觉, 而这种自豪的感觉并非来自胜利。这种感觉正是关系形成的纽带。这种自豪的感觉同样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所支持团队或所喜爱的体育的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有益于体育的品牌塑造。如美国曲棍球联盟 (NHL) 在2005年开展了名为“My NHL”的品牌重塑活动, 通过强调归属感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高消费者的认知与认可程度, 从而塑造自身品牌、创造价值。体育营销也是一种品牌营销, 而这种营销的核心在于体育构建了一个传递精神和交流文化的平台, 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人们联系起来。这同样是体育所创造的价值, 也是体育产生的承载价值的产品之一。品牌一直是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甚至变得越来越关键。因此对体育的营销自然也不可忽视对其品牌的塑造。然而品牌的塑造包含了更多的要素的价值创造。这些要素的价值因比赛而体现, 并最终被整合成为具有价值的品牌。根据Parent建立的品牌价值创造的模型, 体育品牌的价值创造取决于三种技术组合, 包括:与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的政治/网络技术, 进行战略性规划及对人力资源、财务、沟通等方面进行管理的商业/管理技术, 以及具体的体育技术与体育事件主持技术。更进一步, 品牌价值还应包括联赛、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相关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价值。如果将体育整体看作一个项目, 则可以比赛为核心, 以系统传递价值为中心任务, 进一步将创造的价值衍生出去, 如运作理念、经营手段、市场推广、国际化进程、电视转播、商店、网站等, 并最终整合起来形成整体附加价值。由此可知, 最核心的体育产品就是比赛以及构成比赛的参与者——球员/球队。而广义的体育产品则包罗万象:从球员、球队、赛事、联赛、联盟、品牌, 到制度、技术、器材、周边服饰、相关服务等, 都是由体育诞生外延出来的产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途径, 价值的承载物。而把这些承载物串连在一起, 使其整合产生协同价值的便是“关系”。而最终关系会造就一种有价值的品牌, 进而使得关系链条当中每个环节都产生价值。因此如图1所示, 这样的价值链条并非单向。当球队/球员参与并产生比赛, 精彩的比赛创造出价值并衍生出如联赛、制度、技术、器材、周边、其他服务等附加价值的产品, 最终被整合成品牌。但品牌也会反向赋予价值:联赛拥有更整合的有形及无形资源、技术/制度/器材得到更多地关注、传播并创新、周边/服务更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而这些则会带来更精彩的比赛, 产生更引人注目的明星球员及明星球队。而明星球员与明星球队则又会增加人们对比赛的关注度, 进而再次增加比赛的价值以及以后一系列产品的价值, 最终变成品牌的价值。因此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动态增值过程。

2.2 渠道的价值创造

体育作为一种需要消费者高度参与的服务性行业, 通过怎样的渠道使消费者接触产品一很重要。在体育产品中, 比赛是连接体育与消费者, 使价值关系成立的基础与枢纽。因此观众是否能够观看赛事决定着观众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建立。因此体育赛事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于各种能够使消费者接触到赛事/球员/球队的渠道的收入。对于比赛而言, 最常见的渠道有两种:现场观看以及以电视为代表的其他媒体的转播。英超联赛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其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转播合同的签订。据英国卫报报道, 英超现已执行的2010—2013赛季的电视转播合同价值32亿英镑。而这些转播收入中的50%由英超的20支球队均分。而根据德勤对足球俱乐部的收入的统计报告, 英超联赛收入最多的曼彻斯特联队在2009-2010赛季的收入为将近2.86亿英镑,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 (37%) 便来自于转播收入。

体育的核心产品之一是赛事, 人们之所以会成为体育的消费者是因为他们享受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刺激感、精彩感、甚至一种共同创造历史的自豪感。他们是否能感知价值取决于他们是否能观看到这样的赛事。因此, 体育通过现场售票、电视转播等各种渠道使得消费者能够接触比赛、观看比赛, 是消费者能够获得价值的必要路径。因此, 转播收入的大比重也反映了赛事转播对于体育的重要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 这便是渠道为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而这种价值随着渠道种类的增加、渠道质量的改善而提升。当渠道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质量地为消费者传递这些价值, 渠道便创造出更多地价值。

现今而言, 无论何种市场何种行业, 有相关的两样东西都在影响着这些市场或行业的发展, 他们就是全球化以及网络化。NBA能成为全球篮球赛事的一个旗帜正是因为斯特恩大力推动其全球化的发展。1984年斯特恩接手的初期阶段, NBA首位国际球员格罗切科夫便在斯特恩的大力推动下登陆NBA, 掀起了国际球员参与NBA的大势。1987年, 斯特恩组织了国际邀请赛, 首次让NBA与世界接触, 让世界的球迷开始认识NBA。199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上, 斯特恩更促成了首次由NBA职业球员组成的奥运美国代表队, 使得全世界篮球爱好者开始了对NBA的比赛、球星的崇拜、模仿、学习。NBA的海外转播从一开始的免费赠送节目内容与信号以期获得海外放送的机会到现在全世界有215个国家与地区通过43种不同的语言争相进行直播。因此, 现今绝大部分的篮球爱好者都可以较以前更方便地观看到NBA的赛事, 获取NBA比赛为他们带来的欢愉与自豪。这便是渠道的价值。

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使得全球市场的建立变得更加便捷有效。除了电视直播以外, 关系客体有了更多的渠道可以观看比赛, 享受体育为其创造的价值。如中国的新浪网便与NBA签订了从2010到2013年的网络直播合约, 以方便中国球迷在电视之余有另外的途径观看NBA的比赛。除了赛事直播外, 由于网络视频网站的发达, 消费者同样可以利用这些网站随时接触各种体育的各个精彩片段。You Tube、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欣赏C·罗纳尔多炫目的过人、巴塞罗那艺术般的配合、勒布朗·詹姆斯激情四射的扣篮、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巅峰对决等精彩片段, 从而获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与享受, 更为不能长守在电视面前观看现场直播的人们提供另外的获取价值的机会。这便是渠道所创造的价值:尽可能多地并尽可能好地让关系的客体接触关系的主体。

综上所述, 渠道的价值在于使消费者更好更快更方便地接触核心产品。换句话说, 渠道提供了联系体关系得以建立。也就是说, 渠道实际上是关系的载体及这种价值的传递者。

2.3 促销的价值创造

体育 (俱乐部) 的三大收入包括了商业收入。商业收入指广告赞助收入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这也许是体育与企业联系最直接的一个范畴。广告赞助永远是体育营销的一个重要话题, 也正是体育营销会被更多人理解成为“企业利用体育进行营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种企业都积极地用各种手段增加认知度与影响力, 而作为一个最容易受人关注的市场之一, 体育是企业实现这个目的非常好的一个平台。英国巴克莱银行长期冠名英超、中国恒大集团强势入主广州女排俱乐部与广州足球俱乐部、佳得乐是NBA唯一指定饮品、红牛拥有自己的F1车队等例子, 都说明了企业正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体育这个平台增加自己的全球认知度, 利用体育的号召力吸引消费者。但如果体育本身缺乏吸引力, 缺乏价值, 企业将无法在体育身上获得相应的价值, 相互间的关系也无法建立起来。如2005年及2011年前半赛季的中超, 当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劣拙表现及中超赛场上屡禁不止的假球与黑哨事件严重影响到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价值的时候, 企业开始担心缺乏声誉的中超联赛到底能否为企业带来关注度、正面的名声并吸引消费者。于是便发生了2005年西门子取消冠名赞助合约及2011年倍耐力中止冠名赞助合约的情况。

然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企业对体育的赞助也是体育增加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赞助是体育的三大收入来源之一, 这就意味着要提升体育价值的必要的支出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的赞助的。而这部分支出可能用于培养更高水平的球员, 如健力宝当年将一批小球员送往巴西学艺;也可能用于举办各种赛事以便球迷可以有更多途径获取体育带来的价值, 如麦当劳冠名赞助的NBA麦当劳冠军赛使得欧洲的球队有机会与NBA球队同场竞技, 使得欧洲的球迷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并了解NBA的高水平比赛, 获取NBA创造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体育本身的价值, 更是由企业协助创造的价值。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促销活动实际上也成为了体育的促销活动, 提升了体育的价值。

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比赛, 而其他的各种价值会被整合成为一个品牌, 品牌又反映着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些是前述的由体育产品创造的价值。对于体育这种高度参与性的产业来说, 要建立并维护与消费者的关系, 就必须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在斯特恩接手NBA之前, NBA球员给人的印象曾是非常负面的, 吸毒、暴力等各种负面新闻不停给NBA整体树立不好的形象。而在斯特恩在上台后大力改善NBA的公众形象, 希望塑造NBA在人们心目中的正面形象。通过出台强硬制度严禁球员触碰违规药物, 以期维护联盟形象。通过制定着装令, 规定球员在参与球队或联盟的活动时都要穿着正式, 从而希望在赛场下建立起一个相对文雅的形象。通过推出“零容忍”规则, 严禁球员在赛场上有任何过激行为, 使得比赛更加的“干净”。更推出NBA关怀 (NBA Cares) 项目, 让每支球队每个球员都有机会走进社区, 给予社区民众帮助, 使NBA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亲切, 关系更紧密。

综上所述, 促销的作用在于通过增值产品引起人们对核心产品的关注以及需求。换个角度来说, 这也是一种让目标受众了解认知并接受产品的渠道。在促销中, 体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同样被以另一种方式联系起来。无论是像“NBA关怀”这样走进日常生活式的联系, 还是像“奇迹发生之地”这样精神式的号召, 都使得目标受众感知到价值的存在并通过这样的价值感知接受或寻求来自核心产品或其他外延产品的价值。这就是促销创造价值的内涵。

3. 总结

体育创造着各种价值, 从刺激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比赛, 精彩的技术, 丰富的周边产品, 使人产生共鸣的品牌文化, 到能令人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密切关系。而这些价值刺激着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要求能传递价值的渠道。媒体转播尤其是网络化的媒体使得体育本身产生的价值被更便捷顺畅地传达给消费者, 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地附加价值。另一方面, 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与推广使得体育得以树立起自己的独特、正面的形象, 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 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并建立起长久的关系。这些价值都是通过营销的各种手段得以实现并增值。因此体育营销是体育得以发展, 消费者价值得以满足, 社会经济得以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戴维·希伯里等.燕清联合译.体育营销学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尚克.董进霞, 邱招义, 于静译.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伟伟.体育营销与营销[J].体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21

[4]毕献为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阐释下的CBA公益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33

[5]唐文龙.体育营销的品牌智慧[J].中华商会, 2010.9

[6]朱乔等.论CBA的品牌营销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24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 篇4

作者:白晋湘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2

2字体:【大】 【中】 【小】

1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即从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社会、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工业社会、城市社会、开放型社会转化。从1949年为界划分为早期的社会转型和现代的社会转型。早期的社会转型始于1840年,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寻求现代化之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现代社会转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1978年;第二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现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一般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这种转型必然在我国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价值文化观念的转换等方面对我国社会运行状态产生深刻影响,必然产生一种转型效应。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面临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其自身在价值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现代变迁和发展。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依据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理论依据

2.1.1 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是文化价值属性的客观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可被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客体与主体(民族和社会)之间需要一种特定(肯定或否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关联的,任何事物的任何属性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关系。因此,价值的属性是客观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客体,总是与各民族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或利益密切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总是通过各民族人们的活动和社会发展演变而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和转型,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知识观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转型中作为客体的需求属性的转变,决定了其价值转变的社会必然性,进而也必然要求其价值的重新构建以体现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和时代需求。

2.1.2 价值重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文化的先进性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状态中纵向的审视,即人类文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只有使自己的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形态在世界文化中的发展地位,争取取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文化不仅要成为少数竞技运动员和多数观众的世界,而且要有更多的大众人群参与到体育健身和娱乐中去,应该注重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2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实践依据

2.2.1 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发生位移

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简单的、进化度极为低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这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我国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狩猎、牧业、渔业、运输等传统生产

方式曾是各族人民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劳动手段。游离于生产过程的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各自民族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既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又是对生产劳动生活的一种补充。而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是,工业社会是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特征,社会高度分工。其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这种工业化社会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依托的传统劳动生产方式逐渐消退、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在人们新的视野里逐渐淡化或转移。

2.2.2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意识和功能日益强化

2.2.3 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化,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融合与冲击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状态,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渊源更是如此。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快,社会必然相应地呈现出开放状态。在我国开放社会转型进程中,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受到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奥林匹克文化是当今依赖于科技的、物理属性的强势体育文化,它突出的是在国际体育中只倡导西方单一的竞技体育文化模式,而排斥其他的体育文化类型。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极大地忽视了各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拒绝其他文化的广泛参与,因此也强烈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2.4 宗教、准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转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依托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它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制度、超自然信仰以及与此有关联的事物相对来说已变得不很重要,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的参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与各民族的宗教崇拜和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进程中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随着世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由于“现代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也逐渐由生活的组成部分变成人们的业余消遣或娱乐点缀。

2.2.5 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化,要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构建

我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人治社会,尤其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的民族地区,民族和家族式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支配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依法治国正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制社会强调把所有的社会活动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用制度建设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组织管理创新。与此同时,现代体育文化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如国际奥委会、各种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都有着规范的组织管理与制度规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武术、气功等少数项目有专门的项目管理中心归口管理外,大多数项目没有直接的部门进行规范与管理,大多处于一种无规范的自发原始状态,更不用说得到有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3.1 思想将更加解放,价值选择将更加多样化

3.2 文化的主体性更为明确,自我价值意识将进一步发展

中国几千年来以群体为本位的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对民族的整合和凝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它过分强化社会群体意识而泯灭了自我价值意识的存在,因此造成了个体文化主体的失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发展出自由竞争、自我实现的文化价值意识。由群体价值意识发展到自我价值意识是一种进步,是文化主体失落的复归,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传统文化统治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意识的发展不仅会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而且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要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自我价值意识的培养,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我社会历史使命的价值思维方式。

3.3 思维方式将由非理性走向理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落后和蒙昧的思维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将不再凭巫术、迷信等等原始文化价值作判断,代之而起的将是凭借科学技术的价值、商品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合理的核算、生产、分配以及合理的消费、经济道德、精神生活,将成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价值思维方式。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就是要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的理性化的价值思维方式,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所以,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思维方式由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是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重中之重。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体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趋势

4.1 它将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

面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文化价值信息的出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再保持封闭性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可能。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价值信息的出现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造成人类共同的文明,发展出人类的共同价值意识。特别是内地和广大农村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必然使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价值模式发展出新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不能置身于这种文化、文明和价值意识之外,而必须适应世界历史潮流,开放其价值体系,这是大势所趋。

4.2 它将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就其内在结构来说乃是个体农业经济、宗法家庭、儒家思想一体化的,也与“大一统”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相互适应的。但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一元化的、“大一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必然被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所替代。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将是一个新与旧、土与洋、传统与现代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整个文化结构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其价值取向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多元复杂的价值体系。

4.3 它将是现代变迁过程中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价值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作为历史的连续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模式和价值取向仍然会保持其历史个性,仍然会发挥其自我组织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在扬弃、融合、纳新中发展,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新旧文化的杂糅、调和、拼凑,而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结构在新的文化积累中实现突变和飞跃。这种突变和飞跃离不开原有的民族文化积累,离不开这种积累所形成的遗传趋势。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是更高形式的延续,是渐变与突变交织着的延续。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途径

5.1 牢固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首要的就是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文化内容上,坚持科学、文明、健康原则,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在文化形式上,必须面向大众,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另一方面,先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意义上分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的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既体现敏锐的批判精神又有兼容并收的气度。2008年奥运会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良好机会。

5.2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各民族大众,具有天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具备培养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集体荣誉感和自强不息两大精神上。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培养民族精神起重要积极作用。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中,民族精神应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始末。

5.3 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特殊的作用。首先,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康强壮的体魄,这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身体载体;其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体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娱乐和趣味性强,吸引力大,在特殊的情景中寓教于乐,使人们在近似游戏或游乐中接触和认识体育活动,认识它在强身健体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喜爱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5.4 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重构,必须重视和突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从世界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都经历过进入学校教育而获得理论与方法上的提升,在普及范围上获得大幅度拓展的历史。从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无不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完成改造,使之便于教学、比赛和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教育的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的推广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努力。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5.5 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在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上体现出独特价值,并以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形式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产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和商业化途径,为自身发展筹集资金,促进自身的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在产业政策、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这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重要内容。

作者:白晋湘(吉首大学)

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育价值;习惯;精神

价值取向决定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回避价值问题。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已经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构价值取向,建立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审视传统体育教育价值

通常情况下,传统体育教育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

2.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

它强调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为人生的体育需要储备多种运动技能。

3.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体育教育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体育教育界提出了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思想。从此,这种价值观被写入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成了我国体育教学主导价值观之一。

以上三种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片面强调以客观改造为主要目标,片面增加体育教材内容,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没有形成综合系统,不能完全体现体育教育价值的终极要求。

二、新型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交互促进作用下才能够实现。因此,作为获得知识技能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或者他们相互之间,都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衡量、批判,然后主动地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

因此,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确立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思想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哪里?

1.体育是一种精神

我们常常对体育有一些肤浅的理解,如:体育就是达标训练等等。很多学校往往被这些肤浅和模糊的观念所左右,导致体育教学游离于体育的本质之外。我们不能把学校体育教学搞成达标教学,如果这样的话,一部分学生可以不学体育也能达标,而另一部分学生全力训练也可能无法达标。把达标与体育等同起来就等于取消了体育。在我看来,体育首先应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坚强精神与强健肉体的完美融合。追求超越、崇尚强力是体育的精神核心。

2.体育是一种习惯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只停留在口头阶段,在当前应试教育风行于各个校园的时候,学校体育教育仅仅是应试教育外围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学科,体育教育的作用更加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课程,但开展形式却和取消体育课无异。这与体育精神相悖。体育的重要价值是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一定要确保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真正实施,从小在学生心中确立终生体育教育的思想,培养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运用体育这个有力的工具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学校外面也可以继续利用体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让教育的延续性和创造性价值在学生一生的运动生涯中不断发挥作用。这才是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最终归宿。

3.体育在体育课中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指导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将每章节课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动态性,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合理地结合起来,但不主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开展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力求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区间,要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过程。

4.体育在生活之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体育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疑惑、好奇、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不能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得到体现运用。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常常被局限在增强体质、掌握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为教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然而,这只是体育教育任务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体育教学应该全面开花,拓展本学科内容,丰富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多方面积极主动的发展服务。这是体育教学价值观最基本的立足点。

总之,体育教学应建立在对健康体育思想的合理把握,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体育健康意识基础之上。按照育人价值的实现合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拓展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体育教育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体育这一有力工具促进身心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8.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3]季浏.体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休闲体育的锻炼价值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 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标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进入了人们的空余生活, 休闲体育便产生了。

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根据休闲体育的目的和作用, 其狭义的概念应当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

休闲体育的内涵首先是个人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 自由支配的活动。其次, 它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达到健身、娱乐、观赏、交往等目的, 满足个人身心发展需要为目标。再次, 它不同于—般性体育健身活动, 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刺激性、目险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

1 休闲体育的分类与功能

休闲体育不是一类具体的项目, 而是体育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它可能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按照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众多的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健身、娱乐、竞技、放松、消退、探新寻奇和寻求刺激等活动。

休闲体育的功能既强大又丰富, 研究表明: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健身功能, 丰富生活的文化功能, 愉悦身心的娱乐功能, 完善自我的教育功能等等。

2 休闲体育的锻炼价值

2.1 休闲体育的健身价值

休闲体育对人体表现出的积极方面的健身价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减少疾病的发生;二是增强脑力的活化剂;三可以延缓衰老;四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五能够锻炼身体, 塑造体形。

2.1.1 减少疾病的发生

长期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休闲锻炼, 可以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简称HDL—胆固醇) 的含量。HDL—胆固醇能把聚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从而减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防止疾病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消除现代“文明病”对机体的侵蚀。

2.1.2 增强脑力的活化剂

长期参加适宜的体育休闲锻炼, 可以对机体的相关系统和器官起到良好的刺激和按摩作用, 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 增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 促进脑细胞的代谢, 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1.3 延缓衰老

适宜的体育休闲活动是保持健康、延续衰老的有效措施之—。自古以来养生学上都积极主张运动。研究发现, 动脉硬化在脑力劳动者中发生率为15%, 而在体力劳动者中仅为1.3%。有学者对长期参加休闲性跑步的40名中老年人研究发现, 他们的发病率很低, 心肺退行性变化推迟10-20年。由于坚持适宜的长跑, 改善了心肺功能.增强了肌肉组织力量, 促进了骨质钙化, 加强了关节韧性。

2.1.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对人体质的强弱、抗病能力的大小、恶性肿瘤诱发的机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适宜的体育休闲活动, 不仅可以使人在活动中得到愉悦, 而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近年来, 国内不少学者对从事慢跑、气功和太极拳的老年人观察研究, 发现他们的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和增强。

2.1.5 锻炼身体, 塑造体形

利用休闲时间锻炼自己的体魄, 使自己的机体更加强壮储康, 使自己的精力更加旺盛, 或者是使自己的体形体态看上去更加协调动人。由于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活动, 逐渐使健身和塑身活动成为一种习愤, 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 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

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是指, 休闲体育在满足人们的身心需耍过程中所承裁和传递的对影响人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态度

参与体闲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 又能提高人的情绪智力。在体育休闲锻炼的参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情绪获得情感的体验, 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对情绪、情感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还能充分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 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同时, 可以使个体认识能力和情绪智力得到提高, 有助于加快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 促进个体积极良好社会态度的形成。

2.2.2 构建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

在体育休闲锻炼的参与过程中, 增加了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机会, 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体育休闲锻炼可以使参与者相互之间不再有地位、职业、年龄、文化背景等的差别, 消除各种沟通障碍, 能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系。

2.2.3 增强团队意识,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在体育体闲锻炼中.人们因为共同的需要、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 形成相互依赖、彼此互动的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在锻炼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这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对成员有行为的约束力.能产生压力, 促使成员的行为符合规范, 产生良好的自律效果, 从而提高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水平、纪律观念, 增强团队意识。

2.2.4 放松身心

现代社会的工作时间在不断缩短, 但付出的代价是在工作时间全力以赴, 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使人们紧张和疲劳, 放松身心成了大多数工作者在自由时伺中十分向往的—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周兵, 赵全, 郑旗, 杨雪菩.体闲体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论时尚体育的价值 篇7

关键词:时尚体育,群众体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其消费方式已由解决温饱消费跨度到健康消费、精神消费;同时中国人也由满足生理需要跨度到满足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时尚体育作为人们打发余暇时间、满足身心需要的新事物诞生了。时尚体育的流行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它不但有益于健身人群的身心发展;而且由于它具有更好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更加人性化,所以能吸引非体育健身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时尚体育通过群众体育特有的平台发挥了很大的社会功效,对于匮乏的群众体育资金更是极大的补充,所以说时尚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1 时尚体育的概念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在海口举办了“时尚运动与全民健身研讨会”。时尚体育定义为:“时尚体育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凝固,被人们普遍采用、最为流行的、以健身、健心、健智、娱乐、休闲、社交为目的的社会体育项目。其本意为一切流行的社会体育项目,既包括可以竞技的各项运动,也包括一个人活动为主的健身娱乐活动。”理论是灰色的,但是能聚焦生命之树的全部绿荫,正像太阳的白色光线能包容光谱中所有的颜色。时尚体育的概念,就是把这些动态的、流动的事物凝固在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汇上,以准确地涵盖这个极富时代特征的体育现象的全部内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理论定位[1]。现有文献对时尚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时间和活动范畴的界定,含义为社会劳动和维持生存所用时间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界定为群众体育,含义为广大群众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其最大特点是活动主体的自由选择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效用的综合性[2]。笔者理解的时尚体育为一切具备新颖性、独特性、人性化的社会体育项目,其社会功能为健康身心、娱乐交际。

2 时尚体育与群众体育相比较具备的优越性

2.1 时尚体育健身更健心

时尚体育归属于群众体育,它必然具有群众体育的价值,即增强体质;同时时尚体育作为娱乐项目又具有愉悦心理的作用。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使劳动者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造成很多身体、心理疾病。时尚体育可以使身心和谐统一,即身体活动与心情愉悦相互协调。时尚体育产生愉悦的心情,而愉悦的心情又能巩固身体健康。例如网球、跆拳道等项目,人们在从事这些项目的时候,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更可以通过这些项目特有的搏杀、喊叫等方式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以此达到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时尚体育比群众体育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通过身体活动增进健康、调节心理正是时尚体育价值的体现。时尚体育在健康身心方面引领群众体育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2.2 时尚体育更促进人的精神发展

时尚体育的新颖性、独特性决定了它比群众体育更加吸引人,更能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它不仅健康人的身心,更健康人的情感,对人的“智力”、“品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时尚体育对“智力”的开发:时尚体育具有放松和消遣这两种功能。通过时尚体育寻找个人发展,可以说是“超补偿”工作的副作用。它的定义是扩大个人对周围的兴趣范围,它的前提是积极寻找一切能够帮助生理和智力发展的活动。无论何种工作,总是个性的缩小仪,它只发展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包含使人贫乏的方面。休闲在其发展功能中能表现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多种个性,以避免线性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生理或智力的衰退[3]。因此,时尚体育对职业生涯而言是有益的补充。爱好时尚体育的人,能在某些非职业活动中找到自己个性补充发展的机会,更是对自身智力的有益提高。例如做文职工作的人可以通过下棋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

时尚体育对“品德”的激活:法国社会学家罗歇·苏对现代社会进行了一番实事求是的描述:“现代劳动的条件,高度的城市化,高耸的居住形式导致了社会关系的缩减。社会从未产生过如此多的孤独,劳动分工和由此引起的过分专业化使人际交流贫乏。……[4]”。但是选择相同时尚体育项目的人群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在同一场所内进行活动时,自然会产生交谈、合作,由此可以促进个人的人际交往。例如人们在参与攀岩、野外生存等活动时会互相帮助、产生团队精神;而人们在加入团体项目时会产生自发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这些都是时尚体育带来的精神财富。虽然群众体育也可以产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但笔者认为时尚体育由于其项目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例如野外生存,它可以把现代人隔离到现代文明之外,所以此时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情感与道德升华比群众体育产生的更加深远。

时尚体育不仅能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更能利用自然的力量提高人的智商,净化人的灵魂,这是时尚体育优于群众体育的方面,同时它也带动群众体育发展到了一个更高深的层次。

2.3 时尚体育具有更多的社会功能

2.3.1 时尚体育的社会象征功能

许多的社会活动都有一定的象征功能,时尚活动也有其象征性。时尚消费和有闲是社会存在的极具象征性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从时尚消费和有闲中获得幸福,而是得到某种象征性的社会名誉和地位。时尚体育活动历来都有一些项目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高雅的、有教养的、上层的人才会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得体的服饰、精良的装备、具有表现力的活动方式等等。比如高尔夫,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依然有专属于社会上层的时尚体育活动的趋向。换言之,时尚体育中的一些项目(活动方式)被用作社会地位的识别,参与这样的活动与上层社会的身份划上了等号[5]。

2.3.2 时尚体育的社会时尚传播功能

社会时尚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在人们的生活领域流行的风气。社会时尚传播的媒介有很多种,其中,时尚体育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社会学的有关研究表明: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存在着某种流动,通常的情况是上一个社会层次的活动方式向下一个社会层次渗透,或者说,下一个社会层次的人总是力图模仿上一个社会层次的活动方式。例如上流社会流行打网球,所以网球被称为贵族运动。如果一项体育活动被上流社会所接受,那么意味着它将很快流行,即使由于其高成本不能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它也会作为时尚的代名词高频率的被传媒、大众使用。由此可见时尚体育也是社会时尚传播的媒介。

2.2.3 时尚体育的社会人群组织功能

时尚体育的多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因不同动机而参加时尚体育活动的人群。每种时尚体育团体都有自己的追随者,但有的团体由于其参与者的年龄、人生经历相对粗浅,所以如果没有一个良性的社会引导,有的团体会偏离时尚体育积极、阳光的主旨。例如“飞车党”、“电脑骇客群体”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时尚体育以前所未曾表现出的社会功能,即社会人群组织功能。

2.4 时尚体育具有更突出的产业价值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恢复及“乒乓外交”的成功,国际体育外交逐渐增多,加快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要求极为迫切。竞技体育因为肩负着为国争光、代表我国综合国力的政治任务,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反观群众体育,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无论是资金、场馆设施都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提并论。时尚体育的产业价值在经济学意义上表现为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出远远大于社会对它的经济投入。所以时尚体育的出现及兴起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发达国家早已经进入了“时尚休闲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也开始步入了此时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预测,在稍后的几年里,时尚休闲的地位将会加强,在经济产业结构中,时尚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90%。开发时尚体育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如健身服务、观赏服务、休闲场地、器材服务、体育旅游等都具有广阔前景。因此,我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时尚体育产品与服务,不仅能满足人们花钱买健康、买快乐的愿望,而且能加速群众体育的发展,以时尚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尚体育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时尚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在促进健身人群身(身体健康)、心(心理健康)、群(社会适应)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象征功能、社会时尚的传播功能、社会人群的组织功能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突出的产业价值。时尚体育以其特有的方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了巨大功效。从时尚体育的价值我们看到了它的多种功效,为了全面发挥时尚体育的多功能,使其更好地引领群众体育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时尚体育,把其纳入全民健身的议程中,使时尚体育在全民健身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荷莲,等,论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2]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3]罗歇.苏[法]著,姜依群译.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8-61,64.

[4]罗刚,等,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体育赞助商业价值研究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 体育赞助的商业价值渐渐为企业所重视。“传统意义上的赞助等同于捐赠、资助、帮助等, 是一种纯公益性的社会行为;而现代社会则认为赞助是一种商业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 也可把赞助理解为是一种市场性的经济行为[1]。”本文希望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体育赞助这一行为。

1 体育赞助分析

1.1 关于体育赞助

赞助的概念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乞求的行为, 企业在行有余力之下大发慈悲, 或是出于爱心给予向其请求金钱上或物质上协助的团体, 一笔金钱或财货的协助。这使得赞助长久以来就为社会大众所误解, 将他和慈善、捐助等概念混淆, 直到最近赞助一词才跳脱被施舍的窠臼, 成为一种互惠关系的组合。

关于体育赞助的定义, 早期许多人认为体育赞助是一种透过人际关系, 请求外界资源协助以开展竞赛活动的行为, 或者可以被视为一种慈善公益活动。过去企业资助体育运动及相关活动常识基于慈善公益的理由, 不过现在赞助体育活动的动机则纯粹是为了促销。而近年来由于体育竞赛活动逐渐吸引大批喜好运动观众的观赏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焦点, 而逐渐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管道之一, 体育赞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事业, 因此, 人们对于体育赞助的观念也有所改变, 当今企业赞助体育运动的动机, 以营销为主要的目的。我国学者鲍明晓认为, “体育赞助是指以体育为题材、以支持和回报为内容、以利益交换为形式、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

1.2 体育赞助理论基础——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是以公平分配为主导的主要规范及法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互惠规范。布劳认为, 交换是一种协作的特殊类型, 而在这种协作中, 包含着对他人的报酬而做出的偶然性反应行动。只要行动者所期望的反应不再发生, 交换活动就会停止。布劳还认为, 交换关系的发生和进行, 是以从特定的他人获得期望中的报酬作为前提的。显然, 所谓交换行为就是试图从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中, 取得一定的利润、报酬或代价[2]。

McCarville和Copeland更以交换理论为基础提出三项原则来说明体育赞助过程, 即体育运动组织同企业组织之间的赞助交换过程: (1) 合理性:以合理且平等的立场去完成交换。赞助关系中双方的需求和目标要透过沟通、协调形成共识, 并努力去达成目标, 以获得双方满意, 这样赞助才会持续, 并获得最好的结果。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赞助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产品的附加价值会使产品本身的价值增加, 突显产品的优点, 不过如果使用附加价值频率过高, 则会使主体相对失色。而应用在赞助关系中, 其所强调的是赞助报酬回馈应是多元化、具有特殊且符合实际需求的, 也就是赞助双方应对所提供的资源与所能获得的报酬做一通盘的了解, 协调与评价, 以提高交换过程中的边际效用。 (3) 公平性:交换过程的公平性是指实际效用与预期效用的平衡点。因此在公平原则下, 除了企业所得的实际效用和预期效用相符之外, 还强调体育运动组织与企业是站在对等的立场上, 在明确的目标下进行不同利益的协商互动, 以实现彼此的目标。因此在赞助关系中, 双方的沟通渠道、赞助协议及权力分配上, 均应在公平对等的状态下进行, 而这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因素[3]。

从图1中, 我们可以看出交换理论如何成为体育赞助的理论基础。

1.3 企业体育赞助目标与效益

1.3.1 企业体育赞助目标

近年来, 企业的价值观已经从重视商品营销与利润的角度, 转变为提升企业形象的焦点上, 原本较不受重视的赞助活动,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有效促销工具, 且能提高企业形象的营销方式。

Geng, Burton, 和Blakemore在2002年, 以中国本土及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后发现, 多数企业的CEO同意企业参与体育赞助是基于: (1) 提供产品试用的机会; (2) 创造同业竞争优势; (3) 建立企业好形象; (4) 制造商品销售机会; (5) 增进公共关系等的动机[4]。

1.3.2 企业体育赞助效益

根据研究, Howard和Crompton提出四类企业获得的赞助效益: (1) 产品认识的增加:可以介绍新产品;在新的目标市场中引入已有产品;回避电视禁播烟酒产品广告的禁令。 (2) 企业形象的强化:树立新产品形象;强化现有产品形象;改变消费者现有的认知;中和负面信息;建立员工与经销商的荣誉感;协助招募员工。 (3) 产品试用或销售机会的获得。 (4) 礼遇机会的获得:藉此发展主要顾客、经销商与员工的良好关系;藉此刺激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5]。

2 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市场发展的因素

2.1 国内企业对体育赞助作为有效营销工具的认识不清

我们许多国内企业对体育赞助的魅力认识不够, 没有把它当作一种营销工具去使用, 致使很难把赞助活动与企业整体营销活动配合起来进行, 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赞助对于企业推广的重要意义。在现今的环境中, 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光靠优越的产品是无法致胜的, 品牌导向才是企业维持生存与成长的关键策略 (Urde, 1994) 。

2.2 企业少有制定体育赞助策略

体育赞助战略是指企业对整个体育赞助工作所做的全局性、整体性、方向性和前瞻性的计划, 它是决定和指导体育赞助工作的总体纲要。一旦企业决定要实施体育赞助, 那么制定正确的体育赞助策略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国企业在与制定体育赞助策略确实少有。往往是将体育赞助作为短期的事件, 没有配合以企业其他的营销方略进行整体的营销工作。所以就很难达到体育赞助的最大效果。

2.3 赛事组织方的体育赞助运作不够成熟

体育赞助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 体育赛事组织方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赞助回报问题。体育赛事组织方不能只获得资源而不积极配合或帮助企业获得赞助回报。体育赞助不是企业一家的事情, 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才行。在我国的赛事运作方面, 由于经验和回馈意识的欠缺, 往往造成企业对赞助回馈不满意的情况, 打击了企业继续赞助赛事的积极性, 影响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良性发展。

2.4 体育赞助市场不够健全

虽说我国体育职业化道路也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赞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赞助商权益得不到保障。体育赞助应互惠互利, 谋求双赢的局面, 而就目前现状来看, 被赞助者往往只看中一两笔赞助费, 只注意眼前利益, 赞助商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赞助商和赞助项目的开发者之间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状态, 赞助商往往由于被赞助者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应有利益。

2.5 成功运作体育赞助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匮乏

体育赞助中介机构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体育赞助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如国际奥委会的所有赞助从80年代初起就一直全权委托瑞士国际体育、文化和休闲营销公司 (ISL) 经纪。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成立这样既专业又有实力的公司, 但由于体育赞助所带来的巨大魅力, 也使许多企业投入资金用于赞助体育活动。但是我国目前可以成功运作体育赞助的、具有专业体育赞助专业知识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很是匮乏。

参考文献

[1]杨晓生, 程绍同.体育赞助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4.

[2]马尔利姆·沃特斯 (Malcolm Waters) .现代社会学理论 (杨善华等译) [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74.

[3]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 (上、下册)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436.

[4]曾文诚.运动媒体消费者对企业赞助商的品牌认知及购买意愿之研究[J].台湾:台北市立体育学院, 2004:21~22.

[5]苏锦雀.企业赞助九十一年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之研究[M].台湾:台湾师范大学, 2003:13.

浅谈体育锻炼价值 篇9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价值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所共同承认、拥有和普遍热爱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复杂而宏大的社会实践, 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深刻的内涵, 对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产生重要影响。

1、体育的文化价值

体育属于文化范畴, 是大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其他文化方式相比, 体育文化具有覆盖面广, 渗透能力强, 感染力和震撼力大, 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特点。此外, 体育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 是最普及、最流行、最直接的文化娱乐方式。当今体育的发展以及它的人文价值、教育和娱乐等多种社会功能, 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产品, 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且融人人们的日常活动之中。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 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振奋人们的精神, 陶冶人们的情操。体育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一个人乃至多个民族的社会需求和表现欲望, 从精神、心境、情感、意志和思想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这是因为体育是以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基础的, 负载着人们的情感, 包含着人们的智慧、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内容。

体育比赛的竞争中充满着合作, 严谨中渗透着幽默, 平民化的气氛中散发着高雅的气息, 悲与喜、乐与忧、期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等都融为一体, 这些都带给人们深刻的心理体验、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情感得到升华, 这就是体育的独特与精彩之处, 也是体育文化的神奇与魅力所在。

2、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价值

体育锻炼集健身和健心为一体, 充分反映了体育的本质特点与价值。在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最为明显而突出的事实就是: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分道扬镳, 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竞技体育是以体育比赛为中心, 要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好、更美, 追求卓越, 以获得胜利为目的。它带有强烈的竞争性, 具有观赏性、轰动性、职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等特征;而大众体育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所参与的, 以健身、娱乐休闲为目标的体育锻炼, 其关注的重点是身体健康、愉悦身心、调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虽然大众体育在体育锻炼中也有竞争的成分, 但不是主要目的。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体育锻炼是指各种各样的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调整心态、愉悦身心的身体活动方式。在现代社会, 体育已经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 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精神能力, 追求卓越, 展示才华, 挖掘潜能, 实现理想。人们在运动的激励下, 能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进而增加生活的乐趣, 提高生活质量。并感知到了健康的可贵和生活的幸福, 从而使其生活更充实, 更富有情趣, 进而精神得到升华, 身心得到陶冶。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最有效、最受欢迎和最乐于接受的方法。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体育锻炼就集健身、健心和健康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展开的, 为社会和个人服务。

3、体育锻炼对人精神生活的调节价值

联合国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类发展是一个提高人们生存机会的过程。从总体上说, 健康、长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 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人们企盼的高质量的生活, 其实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丰富的生活、愉快的生活等, 这其中就有体育的存在。有了它的存在, 也就有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体育也就完全融人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在余暇时间, 通过体育休闲、锻炼身体, 不仅自己获得了身心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和幸福的发展, 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任何时候都多。因此在新世纪, 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 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迅速地提升, 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锻炼是人们度过余暇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 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 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处在快节奏、竞争和压力大社会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轻松自在的休闲境界, 持续积累的心理紧张与压抑的情绪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化解和宣泄。在愉快和谐的运动交往中, 感悟生命的意蕴, 体味成功的价值, 心灵得到慰藉, 身心得到满足, 从而人格得到升华, 心胸更加乐观豁达, 激发出更大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1]毛振明, 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2]吴昌涛, 罗竞媛, 龚平.体育与健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2]吴昌涛, 罗竞媛, 龚平.体育与健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运动员、裁判、教练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笑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价值。

关键词 体育比赛 微笑 价值

一、体育比赛中微笑对于参与群体的价值分析

(一)对运动员的价值:调节心理状态,体现自身职业素养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微笑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体现运动员个人、运动队甚至是国家的形象,也是运动员自身自信和稳重的表现。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由于比赛的性质和比赛的环境容易促使运动员产生紧张的心理,但如果过分紧张就会影响自身的竞技水平。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笑能降低皮质醇和多巴胺以及肾上腺素等增加压力激素的水平,可以降低紧张的程度,通过提高内啡肽等激素缓解紧张情绪,这样更有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微笑降低比赛的紧张水平,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信水平,给对手增加比赛压力。

(二)对教练的价值:降低运动员的紧张心理水平,增加运动员的信心

教练员的微笑在体育比赛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战术作用,既可以鼓励和安慰运动员,稳定军心,还可以迷惑对手,给对手施加压力,这是教练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一种表现。教练在比赛中微笑,还能给表现好的运动员表扬和鼓励,给失误较多的运动员进行安慰,提醒运动员调整状态,减少失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忠和教练的微笑对中国女排比赛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微笑缓和了中国女排姑娘们紧张的心理,促进运动员水平超常发挥,在关键时刻增加了运动员的心里稳定性,促使运动员发挥出高超的竞技水平。

(三)观众微笑:给予运动员支持和鼓励,更好的发挥自身实力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体育比赛,很多的人选择从家里走进比赛现场。赛场观众是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的重要推动力量,观众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表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诚挚的笑容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赞美,可以给予运动员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促进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而赛场观众的暴力则会对运动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造成障碍。一场热烈的体育比赛,观众如果拿出自己的热情,给运动员诚挚的微笑,增加与运动员的互动,自身也能够充分享受观看比赛的愉悦心情。

二、体育比赛中微笑的传播效应研究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地或者举办国都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这个平台增加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自从20世纪以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其传播效应得到世界的认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和各地区往往在文化价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微笑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意义是相同的,可以增加运动员和裁判员以及观众等等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化解矛盾和冲突。

古往今来,微笑自始至终都蕴涵着友好和包容以及坚强和认同等深意,体育比赛的主办方或者城市或国家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微笑这种国际性的言语去传播城市或者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充分显示全球化背景下自身文化的感召力和政治民主性以及经济实力,引起大家的关注,证明自己体质的优越。微笑传播着主办方或者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幸福快乐的和谐氛围,微笑慢慢发展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瑞士联邦政府为了迎接2008年6月由瑞士和奥地利联合主办的“欧洲杯”足球赛斥资1250万瑞士法郎,委托瑞士国家旅游局实施一项“微笑工程”,以维护瑞士作为“欧洲杯”足球赛东道主和世界旅游胜地的国家形象。再如我国为展示自己的形象,北京团市委在北京奥运会前联合中央及首都25家新闻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微笑倡议,开展“微笑北京”主题活动,为倡导志愿精神与和谐理念,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人际和谐,营造全民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结语

微笑和体育运动具有互动性和互助性,体育比赛场上不同角色之间微笑不仅能够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还可以促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竞技水平,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增加文化传播和交流。对于微笑而言,通过体育比赛产生一种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促使民族文化和精神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把微笑放在体育运动领域的视角深入研究,对微笑的传播也能够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志愿者协会.微笑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一宁.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J].体育与科学.2008(1).

体育价值 篇11

1 高校体育和阳光体育

1.1 阳光体育的涵义

近年来, 根据相关体能检测,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为改变这一现状,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 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阳光体育就是使学生在阳光下, 能够快乐的进行体育活动, 在运动中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长期以来, 我国只重视脑力教育, 而轻视体育的思想一直存在, 成为导致我国学生的整体体质不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 学生身体健康, 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阳光体育的提出, 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为出发点, 通过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在阳光体育活动中, 学生能够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 同时能够更好地宣传阳光体育这一理念。

1.2 阳光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关系

以阳光体育为基础, 是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阳光体育为我国高校体育指明了方向, 以阳光体育为指导, 使高校体育向着终身化、生活化和经常化的方向发展, 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锻炼身体, 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阳光体育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 高校体育课程要以强身健体为目标, 争取达标争优, 促使学生能够至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 并且要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体育技能,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课程中重视宣传阳光体育的思想,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 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将体育课程与阳关体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要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 开展体育活动, 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最后, 阳光体育需要高校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参与, 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制定合理的措施, 以及高校阳光体育课程的实施细则, 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育运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2 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2.1 不同时期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以某种价值观为支配, 使人们在选择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取舍, 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课程计划时表现出一种倾向性。课程的价值取向关系着课程运作的方向, 是课程的灵魂, 是课程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时期, 课程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前, 我国在军国民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发展了体操课程, 主要是因为战争的需要, 为了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 提高学生的体质, 保证战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恢复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促进现代化建设, 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 重视保持人民身体的健康, 强化人体的素质, 并且据此制定了完善的体育课程计划,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体育课程的设置忽视了学生的自由选择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个体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竞技体育成为新的时代背景, 我国重视提高竞技体育的成绩, 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体育大国, 提高人民的自豪感。在竞技体育的指导下, 更加重视运动的技能,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但同时缺乏体育课程教育的广泛性, 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 割裂了社会和个体之间的联系, 缺乏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培养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应用的作用, 融合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技能、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2 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高校体育是一种综合教育, 它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理念, 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思想品德、体育技能、生活技能等全面发展。以阳光体育为指导, 高校体育课程应该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的价值观念, 重视学生个体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以及对体育活动的需求。高校体育课程的制定, 需要重视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 以及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利用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多种资源, 同时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 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综合素质, 使高校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发展, 达成自我的实现, 形成稳固的、有较强个性倾向的体育课程价值。

3 体育视野下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的策略

3.1 坚持阳光体育和高校体育相结合,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阳光体育希望学生能够走在阳光下, 走向操场, 走向大自然,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自身体质。高校体育要在阳光体育的指引下, 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价值体系。在体育课程中, 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 丰富体育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体育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教育是不断改革变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课程资源也是不断变化的。高校体育课程要重视体育知识的更新, 体育课程资源的扩充, 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目前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中, 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现代化,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教育的目的, 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老旧, 不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阳光体育视野下, 体育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 创新和拓展体育课程, 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

3.3 建立现代体育课程管理模式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了学分制的方式, 进行教学管理, 通过学分制的管理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学分制教学管理使体育教学管理更加灵活。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对体育教学实行选项俱乐部或者选项制的方式,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体育水平等进行组合教学。在体育课程中, 不断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能力, 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体育课程。

3.4 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和综合体育素质, 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模式。高校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体系不同, 在课程结构上, 要按照自身的课程性质, 根据时代的需要以及阳光体育的指导, 综合各方面的内容, 包括体育技能教育、体质教育、自我发展、学生的体育知识教育、创新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等。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内容, 构成完善的立体的课程结构, 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 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协调好全面发展、知识体系以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要根据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 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设置格局, 可以将体育课程进行多种分类, 比如基础课、训练课、选修课、体育健康教育课、保健课等等。在高校的所有教育阶段, 要合理分配体育课程, 坚持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

3.5 完善评价体系

在体育视野下,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的构建。要建立有效的自主管理和检查机制, 使体育课程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等得到有力的保障,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使体育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量化的评价指标, 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掌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通过人性化的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以及对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 更好地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 为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在阳光教育下,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课程资源, 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和结构模式, 以及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理念及价值取向研究[J].科教导刊, 2015 (4) :41-42.

[2]周伟.试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结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 :168-170.

[3]何智慧.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 (13) :107-108.

[4]满昌慧.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1) :167-169.

[5]张道启.高校体育选项课目标与价值的矛盾冲突[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41-43.

上一篇:FPGA+DSP下一篇:新产品上市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