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生活对话

2024-07-2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学会与生活对话(精选4篇)

学会与生活对话 篇1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热爱学生, 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 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愿意和老师开展“心灵对话”, 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让“心与心相碰撞, 情与情相交融”。在班级管理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尊重和爱护学生。那么, 师生之间如何做到“心灵对话”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和学生“心灵对话”的技巧。

一、做到善于倾听, 这是“心灵对话”的方法

在“心灵对话”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听, 与学生交谈, 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 不要认为学生是小孩子, 就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 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 更是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不要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 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 其实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 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但有的学生就是犯病。有一次, 预备铃都响过了, 班里的孙月还没来, 我焦急地站在楼上往下看, 也没看到人影儿, 同学们都在专心地读课文, “报告”, 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 看到他, 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经常迟到, 我昨天找他谈话时, 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老师, 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 你看, 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 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 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 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 他奶奶生病了, 他去给奶奶拿药, 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 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 并向他道了歉, 他很诚恳地说:“老师, 没关系, 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 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 工作再忙, 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 贵在交心。所以, 教师要放下架子,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听听学生们的心声, 听听他们的想法, 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 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二、利用课内和课外, 这是“心灵对话”的平台

1. 在课内巡视作业时和学生对话。

当学生开始作业时, 教师可一边巡视, 一边和学生悄悄说。“你看, ××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漂亮多了, 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2. 在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和学生对话。

教师要常常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 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 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 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 培养他们互相帮助, 尊重他人的品质。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怎么不去跳皮筋呢?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 多带劲, 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 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3. 在休息日校外偶遇时和学生对话。

有时, 在校外偶遇学生, 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几句家常话, 这是培养师生感情, 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 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 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 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帮妈妈做事了没有?”, “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 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三、纸上师生的情感交流, 这是“心灵对话”的升华

1. 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作业本上写上几句话, 如“进步了, 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 使学生受到鼓舞, 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 比直截了当地指出缺点, 效果要好很多。

2. 利用心理日记和学生对话。

小学高年级学生, 随着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 其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变化之一, 是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 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 不太会与人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者,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在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 为了让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健康发展, 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了解他们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学生写心理日记, 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为主, 以保密、尊重为原则。所以, 学生们能够在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 使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 从而“对症下药”, 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例如,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 我虽然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 但我也想取得进步, 也想做个好学生。可有时我还是管不住自己, 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 请您帮帮我, 好吗?”看到她发自肺腑的话语, 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 老师特别开心, 因为我从日记中看到了你的上进心。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 以后咱们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 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 严格要求自己, 约束自己, 如果你这样做了,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不断进步, 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 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这位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在一篇篇学生的心理日记中, 老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 而学生们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 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 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 帮学生辨明了是非, 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心灵间的“对话”, 情感上的“对话”, 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 更是融洽师生关系, 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苏霍林斯基说:“教育, 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 谁有耐心和细心, 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心灵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 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 更是师生“心灵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 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学会与生活对话 篇2

正视历史与现实重视对话与建设--湖北省美学学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以人民大众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美学必须走进时代,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从事生态文艺学与美学建设,从代表先进文化的高度重视这一建设.我们要用中国美学理论参与全球对话,我们必须而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回答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作 者:万志海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56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221(5)分类号:B83.06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态文艺学 实践论美学 中国美学 全球对话

让儿童在作文中学会与世界对话 篇3

那么儿童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世界展开对话的?我们来看一篇儿童作文。

天下虫虫都可怜

——读《昆虫记》有感

我从小就很怕昆虫,每次有金龟子或者蝴蝶飞进我家的阁楼,我总会莫名的紧张,甚至起一身鸡皮疙瘩。我曾经很喜欢养蚕,但真到了蚕宝宝变成蛾子的时候,我又变得不喜欢了。

妈妈说我不喜欢昆虫,是因为我不了解它们。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它让我走进了昆虫的世界,这本书写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书中,看到了那么多的昆虫世界的悲喜剧。它改变了我对昆虫的看法。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法布尔在观察自己养的金步甲时,发现一只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惊讶,盒子里不少啥呀,可它们怎么会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给掏空了呢?过了几天,又有一只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这样每隔不久,都会有一只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尔亲眼看到一只雌虫在摆弄一只雄虫,最后那只雄虫终于挣脱,逃之夭夭。法布尔又在自己的玻璃盒里不断发现遗骸,总是雄性步甲虫的,这些雄性步甲虫大概都是这样丧命的。从六月初到八月一日,从最初的二十五只雄性减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虫掏空肚子。有些昆虫的新婚之夜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惊讶,昆虫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为。同时,昆虫的世界,有着如许的秘密,又让我感到无比好奇,昆虫的繁衍是一个多么悲壮的事啊,看来,真应该爱惜每一只昆虫的生命,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读完后,我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天下虫虫都可怜”,来表达我对这些小虫的敬意!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现今小学生写的读后感来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总是先介绍一下读该书的背景,接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谈几句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内容简介”而已,从中,看不到阅读者如何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如何在阅读中生发感情,一句话,没有引发对话。

首先,文化认同是儿童作文的对话立场。儿童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历着文化的熏陶与习染,儿童也在作文的过程中,与世界发生冲突、融合,因此,儿童是在与世界对话也就是作文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我的这种文化身份,是儿童在习作对话中成长应当持有的立场。

在这篇读后感中,一开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对于昆虫并不怎么喜欢,但是通过阅读《昆虫记》之后,她却能发自内心地对昆虫充满敬意。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一种感悟,那就是“天下虫虫都可怜”,具有独特的打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作者是把昆虫作为一种“生命”来看待,把昆虫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放置于一个同等的文化地位上。这种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持有的立场,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作者是真正进入了《昆虫记》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写作作为一种对话,是需要写作者敞开自我,与世界建立起“我—你”关系的。所以从本质上讲,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实都是在讲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儿童作文应当学会从讲述自我故事出发。

作者一开始就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作者从小害怕昆虫,“莫名的紧张”和“起一身鸡皮疙瘩”点明了自己的害怕,同时,作者又说自己喜欢蚕,却不喜欢蛾子,这又使得故事的讲述很有戏剧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虫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转述了一遍,这就突破一般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的读书笔记会用“概述”的方式把全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展现全书,但是可读性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则以书中一个故事作为讲述的重点,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使笔墨集中于一个故事,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

因此,好的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

再次,心路历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呈现。作文需要袒露心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但文章贵在含蓄,表达感情贵在曲折,所以在许多时候,这种心路历程的表达需要蕴含于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表白。而这种心路历程,又恰恰是儿童作文与世界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

文章从一开始表达的对昆虫的“厌恶”到读到《昆虫记》时感受到的“震撼与惊讶”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均是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先说“厌恶”,儿童对于昆虫的“厌恶”感,很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体验,例如蚊子会吸食人血,蜜蜂会蜇人,有的昆虫有很怪的气味等,这些生活体验导致了作者对昆虫的“厌恶“;当然也有可能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影响,成人对昆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态度,这两种情况恰恰是儿童与生活世界对话的结果;然而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对话毕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直至作者读到《昆虫记》,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现的昆虫世界突破了儿童的已有经验,细致深入的描绘令儿童看到了超越经验的世界,因此,“震撼与惊讶”就产生了。而“敬佩”感的产生,则与儿童对昆虫产生了新的理解有关。作者写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作者是以人类的亲情的视角来看待昆虫世界的现象,可以说,此时,对话已然形成,视界得以融合。

最后,建构理想是儿童作文的对话指向。对话为何展开,何以需要有对话?实际上,对话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构,都基于对未来的理解与畅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撑的对话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渴求,他们天然地具有“理想气质”。因此,真正的儿童作文会表现出儿童对理想的向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让文章具有“理想气质”的是作者从金步甲虫的故事引发出对昆虫的怜爱之情,从一个故事引申出对昆虫的爱,对于小动物的怜悯,这是一种由此及彼式的人文关怀的萌芽,这使得文章获得更为广大的境界。

联系生活:实现历史与学生的对话 篇4

今年五月,在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走进新时代》一课,就历史题材品德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案例片段一】

师: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自己家庭三十年来的生活变化进行了小调查。下面,请将你的调查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调查的是“衣”方面的情况。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的衣服不仅破破烂烂,色彩单调,连保暖都不行。而现在,每个人都穿得很好,衣服色彩艳丽、款式新颖、面料舒适。

师:你家的柜子里有多少件衣服,你数过吗?

生1:这我可数不清。

生2:我收集的是旧版人民币一分、两分的纸币。妈妈说,她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有时是一分,有时是两分,因为当时家里很穷。而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今年我收到的压岁钱就有一万多。妈妈把这些钱存在了银行里,说给我上大学的时候用。

师:是啊,一张小小的旧纸币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生3:爷爷告诉我,以前人们出行,或是走路,或是骑自行车。拉货用手推车或独轮车,路窄车少,去一趟县城很不容易。有一次,爸爸去县城亲戚家拜年。由于客车一天只有一趟,人们潮水一样使劲往车上挤,有的还从车窗往里爬,爸爸的鼻血都挤出来了。现在我们家买了小汽车,去哪儿都方便,假期里,我们还去自驾游了呢!

师:是呀!现在短途可以乘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可以乘火车、飞机,还可以自驾出行,多方便!

生4:我收集到了几张照片,它们分别是用柴烧的炉灶、煤球炉、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以前烧饭又脏又慢,而且灶台前离不开人,现在是又干净又快捷。

⋯⋯

师:透过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家庭生活细节,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小康社会正向我们寻常百姓家走来。

【案例反思】

历史题材难教,原因在于它是过去了的今天。课本中所能罗列的只是有关历史知识的文字和图片,它们是静态的,缺少生命力。对于三十年前长辈们的生活,身处新时代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仅依靠教师轻描淡写的叙述,必然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访问,才能深刻地感受当时社会的贫穷、生活的艰苦。

“见微知著”,史学亦然,通过小细节,可以窥探历史深层的奥秘。“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历史题材品德课的教学既需要高屋建瓴,也需要蹲下身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细节拓展做起。为此,我在课前要求孩子们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自己家庭三十年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和长辈们的生活小故事。一张旧纸币,一张老照片,一辆破自行车,一封发黄的信件,都可能藏有或喜或悲的故事。这些经过学生用心调查访问筛选得来,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素材,或趣味盎然,或发人深省,或催人泪下。如此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案例片段二】

(由于孩子们对浙江省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够了解,所以在猜猜“是真是假”的环节中,对其中的一些说法持否定态度。我在出示正确答案“都是真的”后,全班孩子都震惊了。)

师:这些都是真的!你们怎么会猜错呢?说说你当时的想法。

生1:要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造桥,要克服多少困难呀!咱们浙江人太了不起了!

生2:太不可思议了!我从不知道我们浙江经济发展得这么快!

生3:我为生在浙江而自豪!

师:走进新时代,我们浙江发展迅速,成绩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子,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小康。不仅浙江,我国其它省市经济也都飞速发展,课本第35页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2003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6位,到2010年,已跃居世界第2位。正是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我们才一次又一次地创造辉煌,震惊世界。通过课前调查,大家知道我们祖国近十年来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吗?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09年的建国60周年大阅兵,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和嫦娥一号、二号发射升空⋯⋯学生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案例反思】

历史是过去了的今天,今天又是将来的历史。我们解读历史,就要把它还原成贴近学生的生命活动。随着教学环节的层层展开,教学目标也就圆满达成了。教学中,在了解了家乡、浙江及全中国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之后,学生感受到了三十年前父辈生活的穷困,惊叹于现在自己生活的幸福。

总之,一方面,历史题材的品德教学要始终围绕情感价值观目标,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感化学生,用震撼人心的画面感动学生,用真实的数据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品德教学只有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去感悟和体验,才能最终实现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历史题材品德课的学习只是一块铺路石、一块跳板,其真正的目的是让儿童通过生活,走近历史、认知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只有让学生用心用情去感受历史,才能真正融入历史,理解历史。

(作者单位:青田县城东小学浙江丽水30390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生育保障下一篇:话务分析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