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生活谈判(精选3篇)
学会与生活谈判 篇1
著名的诺贝尔应当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座右铭就是:“努力去争取成功, 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这也成为他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项事业能否成功, 既取决于主观努力, 又取决于客观条件, 而客观条件是不可控因素。正所谓“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特别是市场瞬息万变, 到处充满风险, 任何事业都具有不确定性, 人们事先必须对其成功的可能性作出估计, 并将这种估计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才能尽可能避免风险, 把握机遇, 获得成功。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之所以一再碰壁,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在做事中很好地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 他们不能根据新的信息, 及时修正自己的主观概率, 仍然按照后验概率行事, 以致一错再错, 一败再败, 这提醒我们需要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案例一人寿保险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一年期的人寿保险规定, 若受保人在一年内因意外事故死亡, 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 而因非意外事故死亡, 则保险公司赔偿2.5万元。假设某受保人群1年内因意外事故死亡和非意外事故死亡的概率分别是0.0005和0.002, 求该人群的死亡率以及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和2.5万元的概率。
二、案例分析
因为该种人寿保险规定的赔偿条件是“受保人在一年内死亡”, 而对此保险公司的赔偿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因意外事故死亡”, 二是“非意外事故死亡”, 且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同、赔偿的金额也不同。因此, 首先要把上述情况作为事件假设, 再利用定理1.1两个互不相容事件A, B (AB=Ø) 之和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概率之和。即:P (A+B) =P (A) +P (B) 求之。
三、案例解答
设事件A={该人群中任何1人在1年内遇到意外事故}, B={该人群中任何1人在1年内死亡}, 那么, 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事件为AB, 于是有
事件AB与事件互不相容, 于是
设事件C={该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 D={该保险公司赔偿2.5万元}。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 是在该人群中有1人因意外事故死亡, 即1人已死, 其原因是意外事故, 因此是条件概率, 故有
同理得
所以, 这一人群的死亡概率是0.25%, 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2.5万元的概率分别为20%和80%。
四、举一反三
根据调查, 一个城镇居民三口之家每年至少用600元买粮食的概率是0.50, 至少用4000元买副食的概率是0.64, 至少用600元买粮食同时用4000元买副食的概率是0.27。试求一个三口之家至少用600元买粮食或用4000元买副食的概率。
解:设事件A={至少用600元购买粮食}, 事件B={至少用4000元购买副食}。于是有
因此一个三口之家每年至少用600元购买粮食或至少用4000元购买副食的概率是0.87。
案例二聘用品酒师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一个人自称能以90%的准确性来辨别两种不同的酒, 并以此提出应推销哪一种酒的建议。为了检验他的辨酒能力并决定是否录用, 公司对这个人进行下面的测试, 让他品尝两种酒9次, 每次品尝间隔3分钟, 并给出辨别的结果。若这个人在9次辨别中至少6次正确, 则录用他。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上述方法是否能使公司不受冒牌者的蒙骗?
2. 如果他果真是品尝行家, 是否一定能被录用?
二、案例分析
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们假设这个人完全是猜测, 每次品试他只能以0.5的概率正确区分这种酒, 猜测正确的次数是k。那么, 利用二项概型计算公式
计算k=6, 7, 8, 9时的概率, 以用题中给定的方法判断该公司会不会受冒牌者的蒙骗。
对于第二个问题, 我们相信这个人有90%的准确性来辨别两种不同的酒, 同样, 通过二项概型计算公式计算k=6, 7, 8, 9时的概率, 以此来确定“如果他果真是品尝行家, 是否一定能被录用”的问题。
三、案例解答
1.假设这个人完全是猜测, 每次品试他只能以0.5的概率正确区分这种酒, 猜测正确的次数是k。那么, 计算k=6, 7, 8, 9时的概率, 有P (9次品尝中至少6次正确) (9次品尝中有k次正确)
因此, 如果他是完全猜测的话, 只有0.254的希望被录用。
2.假设这个人有90%的准确性来辨别两种不同的酒, 通过计算k=6, 7, 8, 9时的概率, 有P (9次品尝中至少6次正确)
= (9次品尝中有k次正确)
可知, 如果他果真是品尝行家, 一般来说, 他一定能 (99.16%的概率) 被录用。
概率与统计是人们了解不确定性数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 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的数学问题, 其中蕴含确定性的结论, 对于指导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与之有关。找工作投简历需要海投, 因为在众多的简历中, 无论你多么优秀, 还是有被忽略的可能, 多投一份简历就多一个面试的机会, 就多一点就业的概率。两情相悦的爱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概率, 男女两方或多或少总有一方是将就的, 两个人的爱不可能是相等的。赌博就是一个概率和心态的游戏, 电影《雨人》中主人公智力有障碍但是记忆力超群, 这可以使他在赌博中很快算出下一张牌的概率。概率学者对《静静的顿河》之作者也进行了考证, 该书出版时署名作者为著名作家肖洛霍夫, 出版后不久就有人说这本书是从哥萨克作家克留科夫那里抄袭而来。为了弄清楚谁是真正的作者, 捷泽等学者采用计算风格学的方法进行考证, 从句子的平均长度、词的选用、结构分析、用词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确认该书作者确为肖洛霍夫。所以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 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学会与生活谈判 篇2
步骤一:谈判未到,方案先行
跟厂家经理约好7月初谈合作,从6月中旬开始,老郭就专门抽出两个业务员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该休闲食品的市场容量,城市消费水平,价位空间等。老郭向业务员交待,要重点关注同类竞争对手的情况,看看市场上有多少同类产品在竞争,都是什么品牌,其代理商在宝鸡是如何操作的,这种操作包括如何做的促销,如果与分销商合作,如何制定利润空间等。
到月底的时候,老郭将业务员调查出来的材料进行了汇总,并根据自己走访了解的情况做了一份报告。这份将厂家产品与竞争对手做了详细对比,然后根据宝鸡市场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份市场操作建议,内容详细到产品进超市的货架摆放、费用,促销方式、价位,以及针对分销商的打货方式、配送细则、利润空间等。材料做好以后,老郭多准备了几份,准备在谈判时候拿给厂家经理看。
点评:将工作做在谈判前面,做好谈判前的市场调研工作,重点是针对竞争对手的调研,并做好与自己代理产品对应品项的价格及促销力度对比,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市场操作建议,将详细的数据呈现在厂家人员面前,所谓“功夫在诗外”。
步骤二:终端造势,彰显实力
材料做好以后,老郭转过头开始安排终端的任务。他对自己的货架终端重新开始了部署,要求排面整洁漂亮、有层次,堆头也好好的整理了一下,在自己以往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排面,增加促销方式,并增派促销员负责促销引导。
在老郭看来,厂家考察一个经销商不能全凭嘴说,还得看真本事,这个真本事不光包括你开发市场的策略和思路,还包括现有产品的操作情况。让厂家了解这个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市场来看看,尽管这个方式有点像表面功夫,但是必不可少,这也是厂家了解经销商操作能力最直接途径,
点评:在谈判前,做足零售终端的文章,从货架管理到促销引导上下足功夫,争取在谈判前,将相关厂家谈判人员带到现场参观,让他感受一下公司运作终端市场的能力。
步骤三:邀请帮手,旁敲侧击
谈判这天到了,按照先前计划,老郭先向厂家经理递交了市场分析和计划书,对方看到这份计划如此细致,马上对老郭好感大增,看得频频点头。随后老郭又带厂家经理去参观了自己的终端,随行的还有几个与老郭合作较好的其他厂家业务员,看到老郭那整洁、漂亮的排面,厂家经理立刻被吸引了,这时,老郭旁边的几个厂家业务员在旁边介绍老郭的操作中的一些亮点,包括以前成功的案例,如何果断出击抢得市场份额,如何搞促销打击竞争对手,如何通过合理部署战略为厂家老郭自己赢得利益等。厂家经理看似无意,但听的很认真。
业务员甲说:您跟郭总合作真是选对了,我们跟郭总也合作四年了,关系非常好。因为郭总做市场很细,什么事情都考虑的很周到,省了我们很大功夫,另外,他的实力在宝鸡绝对数一数二,市场操作的经验也很丰富,经常有一些新的方式来做市场,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业务员乙笑着对老郭说:郭总,做了别人的产品,可别把我们的冷落掉啊,你可是我们的主力军。然后他转头对厂家经理说,让郭总做您的产品绝对要放心,您就放手让他做吧,绝对让你满意。最好多给点政策什么的,我看郭总最想要的就是这个,是吧,郭总?
大家笑了起来。老郭爽朗的说:这得看咱们×经理的意思了,你让我赚一万我做,让我赚一千我也做,关键是咱真的想把市场做好。小细节咱回去谈好不好?
学会与生活谈判 篇3
《无法说不:从对抗到合作的谈判》(作者美国人威廉•尤里)一书,讲述了谈判中的种种故事、诸多技巧与令局面峰回路转的“手筋”,这一切被作者以流畅简洁的语言演绎得“严肃而又有趣”,由此让我不禁回忆起大学时代在法学院里关于辩论与谈判的训练、学习,而后在多年的商业实践中,更是深切感悟到“谈判无所不在”。因此,今天读到这本书,备感亲切,与作者的观点也有诸多共鸣。
谈判并非“非此即彼”,并非是“你得到多了我就少了”的单线思维,这与很多人的意识或隐约本能并不同。在一方强权下形成的谈判方案,其执行基础无疑极为薄弱,即使某方在某种短期压力下履行了谈判结果,那么未来实力、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时,必将陷入对抗或者开始新的谈判。也许是过于追求“战斗胜利”的片刻喜悦,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忽视了单方胜利的不稳定性架构。完美的谈判结局是“双赢思维”,因为这样的谈判方案才是可执行的,才会长久有效。首先,“双赢思维”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立意基础,是“价值观与根本原则”,是考虑问题的习惯与出发点。其次,在紧张的时间压力下,能否跨越重重干扰、克服情感矛盾等,寻找到双方各自真正的核心需求,并为之设计出满足双方核心需求的方案,“双赢思维”也在考验着你的智慧与设计能力。谈判不是来“分饼”的,眼前的饼未必就是双方真正的核心需求,它就像深埋的宝藏一样,或者像隐形人一样,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有时甚至是去“塑造”。因此,谈判首先是“找饼”、“做饼”,然后才是“分饼”。只会“分饼”的谈判者,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参与者。
谈判的思维需要有一种悖论思想:为了获得,必须首先付出;在你取得期望利益与成果时,你需要致力于帮助对方获得他所期望的利益与成果。你对对方的帮助越大,你自己获得的才可能越多。如果能够超越历史成见、情感纠葛,你与谈判对手在多数情形下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或许你根本还未挖掘到对方的核心需求和利益;或许你不愿为了对方的核心需求而放弃或改变你那微不足道的利益或目标;或许你不能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个方案,用各自非核心利益的付出换取对方核心利益的实现。其实,满足对方核心需求的过程,就是你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过程,最完美的情形就是你用很低的成本为对方创造出重要价值,而这时最需要也最体现智慧。谈判并不仅仅是“等价交换”那么简单,高手们、大师们都是先找寻价值、创造价值,然后才是传递价值、交换价值。
经济学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假设两个不能串供的囚犯最终选择了招供,他们没有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但也避免了最坏的情况,这几乎意味着各自在伤害对方,而自己却没有价值的增加,这都源自于其无法串供,在这一假定前提下已经是上选了。谈判,自然应尽可能避免落到“囚徒困境”的状态,那是谈判双方的共同失败。在这个经济学的经典案例中,囚徒之间不能串供,也就是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而所有的谈判都是可以沟通,可以“串供”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能不能够“串好供”。事实上很多谈判最终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而这往往是参与者自己有意无意之中的选择。这本书就是告诉你如何“与谈判对手串供”的方法与思维,否则即使是面对面,也是如同那两个不能交流的囚徒一样。学会“与谈判对手串供”是谈判者思维成功的标志之一。
在谈判中,每个谈判者都只能保证,也必须首先保证:控制住自己。从一开始,到最后达成一致。只有自己是真正可以被控制的,但人们往往轻易地放过自己,转而努力地试图控制对手。在完成了自我控制后,接下来,每个谈判者都要尝试着影响对方,记住,是“影响”而不是“打败”。一进一退、一颦一蹙,都是为了影响对方,无论他是一个难缠的恶人,还是一个光彩照人的领袖,只要他是你谈判的对手,你就必须不露痕迹地影响他,共同走向一致。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谈判必然失败;如果你无法影响对方,那充其量只是一个平凡的谈判。谈判是如此,经营管理也如此,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亦是如此。
【学会与生活谈判】推荐阅读:
学会与生活对话07-25
学会生活08-27
学会感激生活10-16
学会宽容 快乐生活10-19
学会感恩,快乐生活1008-29
学会生活国旗下讲话09-03
学会生活演讲稿11-10
”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班会05-10
生活需要我们学会独立作文05-16
珍爱自己善待生活学会散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