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共5篇)
新农村社区建设 篇1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宁乡县距湖南省省会长沙市40 公里, 是刘少奇、何叔衡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 宁乡县辖4 个街道、22 个镇、7 个乡、1 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金洲新区) 。 2014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39.35 万人。 2008 年宁乡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97 位, 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2015 年第十五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市) 排名, 宁乡县已成功跻身全国四十强, 位居第39 位。 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 宁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三大建设, 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城乡建设管理展现新形象, 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 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 全年用于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占总额的77.07%, 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一) 地区经济状况
2014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910.23 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0.56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68 亿元, 增长15.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31亿元, 增长15.1%,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3% 。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78 亿元, 增长13.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89 亿元, 比年初增加37.23 亿元, 增长17.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25 元, 比上年增长9.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9 元, 比上年增长10.2%, 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36.65 万人, 比上年末增长4.8% ; 新增参保人数12.37 万人, 增长3.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0 万人、78 万人。
(二) 农业发展状况
2014 年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88 亿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8.55 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85.57 万吨。作为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的宁乡土花猪, 年出栏肉猪222.5 万头, 牧业产值56.68 亿元。 农业技术投入不断加强, 2014 年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64.65万千瓦, 共有联合收割机4784 台, 大中型拖拉机1842 台, 小型拖拉机7650 台, 插秧机507 台,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全年累计清淤山塘3427 口, 新建291 口, 整修河道1313 公里, 改造河坝383 座。 改造建设农村公路400 公里、危桥45 座, 建成户用沼气池1120 口, 农村改水改厕2400座。
二、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自从2001 年宁乡县玉潭镇在学庵村成立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文化示范基地开始, 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和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走过14 年。 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 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宁乡县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更加提高。 2013年7 月11 日在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召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 全县19 个村 (社区) 的总支书记参加了会议, 听取金洲镇同兴村和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经验介绍。 同年10 月, 全县召开社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 提出“到‘十二五’末, 力争县城区80% 以上的社区建设两型社区;50% 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 确保宁乡县社区建设水平 ‘全省领先 ’… … ”。 为此,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宁乡县社区建设规范化实施方案》、《规范县城城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相关待遇暂行办法》、《宁乡县县城规划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配套和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五个文件。 2015 年4月22 日, 宁乡县又召开了由全县33 个乡镇行政一把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动员全县上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深入发动群众, 全面推进美丽村庄 (社区) 、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一) 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优势
1.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 宁乡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14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910.23 亿元,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以矿业开采、建材生产、农牧养殖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以煤、造纸、瓷土、水泥等主导产品成为村社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县财政直接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投入都有增长,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本市开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2. 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宁乡县有着比较完善、功能多样化的的基础设施。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增加。 通村公路、农村电网、人畜引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建设进程加快。 以公路建设为例, 2011年, 宁乡县对黄沩公路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 实现横市—王家坳公路、流沙巷公路全线通车;启动玉煤公路建设;建设3 个农村客运站场和10 个招呼站。 2012年, 全县又启动公路建设600 多公里, 完成投资40 亿元。
3. 公共服务逐步完善。 宁乡县响应国家号召, 积极发展社会保障, 正在逐步实现养老保障、 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 2006 年宁乡县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2 年参合农民达到110.62 万人, 参合率97.25%, 筹资总额2.49 亿元。 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 全县共有56. 36 万人次得到补助, 补助金额超过4 亿元。 单宁乡县枫木桥一个乡, 按照省、市、县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和村民自筹部分合计共140元/人, 筹资总额就达到110 万元, 大大降低了农民看病的费用, 也更加方便了广大农民就医难。
(二) 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劣势
1. 筹集资金难。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 没有资金的支持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举步维艰, 如果只是靠政府财政提供, 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建设需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 社区村民没有义务投工投劳, 并且由于农户经济实力有限, 筹集到足够的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不现实的, 一些进村企业也因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不愿意投资见效慢、周期长的公共产品。 而政府因为面广、农村基础薄弱等原因, 加之政府财力增长部分并没有必然的政策要求向农村倾斜, 这就必然导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紧张, 严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2. 管理服务不到位。 建成新社区后, 面临着现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原来村支两委的权力冲突。 由于社区是居民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活环境相对集中, 各种基础设施使用频率较高, 不仅需要相当的财力进行动作和维护, 更是需要有相当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志愿者。 而广大农村由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居住分散, 村民素质不高, 生活习惯不好。农村社区涉及到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内容, 这些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宁乡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
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特别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很多可以总结和推广的经验。本文以四个典型案例展示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
(一) 石家湾村社区———以两型农村社区创建为目标
石家湾社区由原石家湾村与原大屯桥村合并而成, 是大屯营镇政府机关所在地, 面积6.45 平方公里, 人口3026 人, 社区行政组13 个, 耕地面积2965 亩, 林地700亩, 水塘670 亩。 主导产业以烟叶、渔业、养殖业、优质稻生产为主, 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 并荣获县级“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社区辖区内建有大屯营镇中心小学、石家湾中学, 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不出社区。 电信局、加油站、自来水厂、邮局、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 公路四通八达。韶灌+支渠贯穿全境, 建立供电台区8 个, 群众生产生活供水、供电充足, 水旱无忧。辖区内现有企业3 家, 种植烟叶1800 亩, 人均纯收入14600 元。 两型社区建设是石家湾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
石家湾社区的具体做法:第一, 节能产品进社区。 通过进村入户, 给村民群众发放家庭节能知识宣传手册, 公布节能产品和商铺名单目录, 为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电器、灯具、灶具提供服务。 该村节能灯具入户率达到100%, 公共区域的声 (光) 控开关应用率达到100%。第二, 清洁能源进社区。 该社区不仅在喻家坪组、梅子湾组等小区架设了高效节能路灯70 盏, 而且还大力推行在屋顶建设太阳能热水器, 实现全社区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80%以上。 除此之外, 该社区还建设了大屯坝水电站, 装机容量50千瓦, 年发电量400000 千瓦。 第三, 保温环保建材进社区。在房屋建设中禁止使用粘土砖, 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砖。 装修中推广应用建筑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对石家湾小学、 石家湾中学等单位进行节能改造。第四, 自行车进社区。逐步硬化到组公路, 建设自行车道15 公里, 推行自行车出行;开通至长沙、宁乡、湘潭公共汽车, 步行、自行车、拼车、公交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达到80%。第五, 环保袋进社区。建立超市台账, 签订责任状, 倡导使用环保袋、菜篮子购物, 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全社区发放菜篮子200 个, 购物袋600 个, 居民购物时自带购物袋、菜篮子达到90%以上。第六, 垃圾分类进社区。社区聘任6 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和垃圾分类回收。设立分类垃圾回收箱200 个, 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 实行垃圾分类运输, 建设废旧物资回收站, 电子废弃物有保洁员上户回收, 倡导公益捐助、循环利用。 第七, 花卉苗木进社区。积极配合县里开展的 “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美化绿化, 公共区域摆放花卉植物, 道路两旁栽树种草。通过植树造林和护绿禁伐, 森林覆盖率达70%。 第八, 两型文化进社区。 在村部、喻家坪组建设固定的两型宣传教育阵地, 社区总支引导, 发挥党小组主体地位。 该社区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两型志愿者队伍, 还动员成立了用水协会, 每年开展节能节水竞赛活动, 社区单位和家庭的两型创建参与率达到85%以上。
(二) 龙泉村社区———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依托
龙泉村位于宁乡县西北部, 北与桃江、安化交界, 南与沩山相邻, 距宁乡县80公里、长沙市120 公里, 辖8 个村民小组, 705 户, 2160 人, 党员60 人, 全村共有9.8平方公里, 以丘陵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600米, 山林面积1.25 万亩, 水田895 亩, 旱土1505 亩, 山塘8 口, 小Ⅱ型水库1 座, 灌溉水渠6 处。 2007 年以来, 龙泉村抓住作为长沙市农村建设扶贫布点村的重大机遇, 在培育新型农民、 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龙泉村社区的基本做法:第一, 成立义工合作社,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龙泉农民义工合作社是中国首个农民义工组织。 龙泉人订立了《农民义工合作社 (试行) 章程》, 高举集体主义旗帜, 将共同的社会利益目标升华为社区公共事业奉献的道德精神, 使义工合作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 第二, 依托产业项目建设,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依托项目建设引导优势产业、带动村庄发展, 全面提升农民的自身发展能力。做好村级发展规划, 引进项目资金, 争取财政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 成立专业合作社, 创新“产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为村民致富创造了条件。 到2013 年, 村集体经济通过承包、 参股、 合作分红等方式也实现收入50 万元。 第三,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努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对乡村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使龙泉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村里建立了社区医务室, 全部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借助宁乡县“文化共享工程”东风, 建设了村图书馆、村广播室, 成立了“ 农民歌乐队”, 新建了 “ 农民健身工程”。第四, 建立合作组织, 培育新型农民。龙泉社区开办“新农学堂”, 建立“阳光村务”, 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培训, 增强政策法律意识、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解放思想观念, 提高农民创业致富技能。
(三) 关山村社区———以土地流转为特色
关山村面积4.94 平方公里, 耕地1714 亩, 山林1780 亩, 水面1006 亩, 辖16 个居民小组, 626 户, 2660 人。 2009 年宁乡县在关山村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 该村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2011 年, 全村已发展农家乐90 多户, 年接待游客20 万人次左右, 营业收入近6700 万元, 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3.37 亿元。 到2013 年, 关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000 元, 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300 万元。
关山村社区主要做法是:第一, 走实现集约发展之路。城乡一体化要求整合农村资源, 加快农地流转, 通过项目开发和多业经营,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 编制科学的村庄发展规划。 关山村编制了《关山城乡建设规划 》、《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公用设施、生态保护等九个子规划, 并提出统规整治、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三种建设模式。 第三, 创新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国土综合整治做到三整理 (村庄整理、道路整理、土地整理) , 对农民建房和宅基地提出了全新要求, 几年来全村新增耕地近2000 亩, 节约建设用地近500 亩。第四, 探索资金多元投入模式。 国土综合整治, 集约开发, 引资招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农民当老板、成股东;政府整合国土、教育、交通、电力、水利、卫生和产业培育等项目资金加强公共基础投入。 第五, 筑牢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做好山水文章, 发展种养产业, 开发休闲旅游, 建设生态关山”, 农家乐、旅游合作社成了关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 云溪村社区———以特色农业为根本
云济村地处宁乡县朱良桥乡西南角, 南边与本县双江口镇相邻, 西边与益阳市赫山区交界, 东边是宁朱公路和集镇, 地理位置优越, 流动人口较多, 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地貌特征以湖南最普遍的丘陵为主, 常年雨水充足, 气候宜人。 全村约8.9 平方公里的面积养育着近3500 人口。 其中约有近千亩良田用来种植晒黄烟, 每年1500 担晒黄烟的高产量使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烟叶种植大村, 剩余良田主要用来种植优质水稻。 一条宽约4米长2 公里的标准村级水泥公路横跨全村, 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云溪村电网改造的完成和安全饮水工程的改善, 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云溪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第一, 全面落实农村政策。 云济村村委班子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农村低保每年评选一次;实现了所有农户加入合作医疗;保证全村百分之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第二, 高度重视农 (林、牧) 业生产。 修建灌水渠道, 改造村里水库;晒黄烟、苗木种植和生猪养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优势特色产业。 第三, 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能源结构日趋合理, 形成了以电、煤为主导, 各种新型能源为辅的新格局;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楼房, 改水改厕、有线电视、数码卫星电视, 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与输送平台, 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依托与载体。农村社区建设要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作为基本任务, 要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以农村社区居民分享各项服务为目标, 形成一系列制度安排, 在农村生态保护、农民志愿者组织培育、加快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着力推进, 让农村社区建立成为解决城乡发展矛盾, 促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 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肖茂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06) .
[2]田华等.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多元化主体[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6) .
[3]杜漪.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8) .
[4]崔伟华.关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02) .
[5]袁其谦, 李理.建设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J].中国财政, 2011 (14) .
[6]郑会霞.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公共管理, 2012 (08) .
[7]诸葛鹏.农村社区变迁与新兴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06) .
新农村社区建设 篇2
班级:临床08级13班姓名:赵龙晓学号:20081150787
一、调查目的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及党的“十七大”报告均强调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而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也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组织平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表现,为城乡的社会融合和一体化奠定制度基础。
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摆在面前的问题无疑在告诉我们,在农村中设立社区存在着很大困难,为推动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1、调查对象:日照市莒县在建设区或筹建社区的57个行政村
2、调查目标:社区作为一个新型的社会生活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形成并逐步趋向成熟,正所谓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们将通过了解社区结构和居民生活来总结其优缺点,以期完善社区建设,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二、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及检索,同时随机调查报告
三、调查时间
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17日
三、调查内容
详情见附录
四、调查结果
<一> 新社区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一)、社区规划安置问题
1、社区范围规划问题
一个合理有效地规划只有符合农民的需要,才会被农民所认可,才会使农民满意,才能达到建设新农村社区的根本目的;但我们却总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社区规划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弊端,最终不能被农民买单。
2、社区规划范围征地赔青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而粮食就是他们的孩子。在处理社区规划范围征地赔青时,只有合理处理好规划范围内粮食作物的赔青问题,才不会引起农民的积怨,才能平稳顺利解决。
3、社区规划范围房屋的征收问题与居民安置问题
社区规划范围最好不要涉及居民住宅区,不但加大征收难度,而且增加安置问题。如有与实际相冲突,则本着居民至上的原则,合情合理解决居民的困难,避免使规划范围内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4、社区规划范围迁坟工作
做人重在不能忘本,在农村农民最重风俗祭祀,因此在社区规划时,各级部门要顺应民风,合理规划好坟墓搬迁问题,要在认识上与农民在同一战线,努力做好迁坟工作。
(二)、社区建设进展缓慢问题
1、部分领导干部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认识不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干部和群众不能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识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些村组干部认识上“错位”,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到位”,部分共建单位和企业“缺位”。主要体现在:思路不清、措施不明、作风不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对新农村建设规范缺少自己的思路。
2、各级职能部门合作力度不足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步骤,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但是,目前一些单位特别是基层主要领导,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及其与新农村建设关系认识还不到位,尚未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上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合力。
3、多数基层部门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思路不清
在我国,人口分布较广,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差别较大。部分领导和群众将文明生态村、农村社区建设二者产生了混淆,对农村社区如何抓思路不清,更不知如何推进。
<二>合理化【建议】:
(一)、注重科学规划
化与田园化兼容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社区的配套标准,确保把农村社区真正建成具有一定现代气息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美好家园。
(二)、统一广大干群思想。
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和主线,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上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有序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和利用各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
(四)、加大共建力度。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才、智力和资金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
(五)、注重民计民生打造创业基地。
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全面推进和典型示范相结合,政府引导示范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环境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把新农村社区建设既作为事业,更作为产业来抓。
(六)、坚持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树社会新风貌
各试点村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文明农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尚。
五、调查体会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农村社区建设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平台,它虽然与城市社区有一定联系,但还不同于城市社区,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不能求进度,搞形式,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让广大群众能享受改革成果,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附录:
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___________
新农村社区建设 篇3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88
现阶段我国逐步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向农村经济倾斜,但是受限于多面的因素,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民的收入也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为严重,如何解决我国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迫在眉睫。政府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发起者及统筹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充足的资金及财政保障是发展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对此政府应承担更多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责任。
1 政府加大对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
1.1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GDP总量及财政增速稳定,但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养老保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平衡城乡养老保险的投入差距。实施并保护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农民开拓更多的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以此来提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年来的公告数据显示,年民生投入相比于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微不足道,所占比较小。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社保投入的规模,但是国家财政收入也是有限的,要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规模,就需要适时调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1]。
1.2 不断提高养老金水平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不符合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需求,限定了每人每月固定的基础标准额,这虽然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财政支持资金不足导致的。因此,我国财政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酌情加大对新农保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居民老年生活水平。政府可以将原有的固定标准制改为相对标准制,以上一年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参考标准,政府提供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8%~25%的比例,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缴费额可与年均纯收入挂钩,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2],提供适度的养老保障水平。
1.3 明确各级财政主体责任
我国农村地区众多,而不同地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收入不同,并不适应于国家颁布的统一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在很多农村地区,政府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时为避免出现财政责任,并未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而普遍的采取国家统一制度,这就出现了财政责任盲区[3]。针对此问题,应对各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比例、龄段占比等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对新农保的财政支持责任,尝试根据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定位、财政收入水平等进行划分。中央财政负责统筹平衡大区域资金调配、承担兜底责任、负责基金监管;地方财政则发挥区域内平衡、农村困难群体补助和参保激励责任。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和保障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有些地区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政府受限于财力的匮乏,无力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养老保障。中央作为统筹者应对不同地区间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平衡和调配,加大对地方新农保的财政投入力度,缓解地方财力不足的困难[4]。为了能使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切实做到有效地可持续性发展,要逐步体现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责任,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
2 完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运营管理
2.1 扩展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推行离不开巨额的资金保障,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补贴到新农保基金中,广大农民的养老待遇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和保障。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财政的划拨,养老保险基金获取渠道过窄,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如下方法拓宽养老保险基金获取渠道。
一是划拨国企收益。大型国有企业每年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最大且获益最多,建议政府将大型国有企业每年收益所得的一定比例划拨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理念;二是倡导捐赠。我国贫富差距巨大,大部分资金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建议政府尽量倡导并开展社会捐赠渠道,利用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捐赠资金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保障,提高新农保制度的保障水平。
2.2 提高统筹层次,扩宽投资范围
统筹层次低、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是我国新农保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基金规模化。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种小区域模式阻碍了新农保基金运营管理和长远发展。对此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保的实际需求将县级农保基金规模提升至区级、市级或省级,由区级、市级或省级社保部门统一管理新农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运营等事宜,提高新农保基金的运营效率。
适度放宽投资范围。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金投资经验,制定养老金投资计划并予以实施,将一定比例的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实现多元化的基金投资组合,降低货币资金风险,保证养老金能够保值或增值。
参考文献
[1] 白南生.农村劳动力流出就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梁坚,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J].求实,2004,(05).
[3] 尹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东北亚论坛,2004(03):18-22.
[4] 王胜今,咚新华.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转移对策探讨[J].人口学刊,2005,(06).
作者简介:曲聪 ,长春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新农村社区建设 篇4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调查研究,建设现状,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 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正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区, 使之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亟待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改善。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相关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并无统一定义, 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农村社区”与“新型农村社区”。例如方雪等指出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工作机制[1];严艳红则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即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按要求统一规划、搬迁合并, 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 并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2]。通过对江苏省各地新农村社区的调查, 归纳出这类社区的特点:将原有的村庄通过拆迁安置, 统一规划建设等方法, 参照现有城市社区经验建设起来的新型社会共同体, 意在通过新社区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过程。
江苏省早在21世纪初即开始着手改变不合理的乡村布局, 并成为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第一批试点省份, 为建设新农村社区提供了契机。2005年11月底, 江苏召开大型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要求三年内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 并把“农民居住集中”当作村庄建设的“重要导向”, 由此江苏省开始进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3]。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2.1 农民集中居住效果显著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其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服务共享, 推进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供应日益紧张, 在土地面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便成为我国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此外, 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正愈演愈烈, 要求更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进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让农民接受城市文明的辐射。江苏省在推进三集中后, 农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得到极大改变, 推进了市民化进程, 例如垃圾分类意识在各个年龄段居民中的普及;同时由于部分原住房估价后可换两到三套新居住房, 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部分年轻人回流到老家, 从长远来说, 有利于社会和谐。
2.2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
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公路、通讯、水电煤气等一般性基础设施, 过去几十年中,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 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城市薄弱很多, 因此新农村社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农民需求, 按照总体部署逐步完善。截至2012年, 江苏全省行政村已基本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等“七通”。调查中各个新农村社区附近基本能乘坐到城际公交, 社区内部通讯信号与网络速度良好。
2.3 公共配套设施不容乐观
江苏省新农村社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早, 但将近80%的社区是最近五年内才竣工的, 其中近三年开发的社区又占据绝大部分, 因此这类社区一般都位于新开发地带, 周遭环境总体呈现不容乐观的态势, 间接地对教育、治安、健身娱乐、商业金融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 社区附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或教学质量差等问题, 校园周边灰尘量大, 对学生身体发育影响较大。2) 治安状况糟糕, 这与物业服务质量差、社区住户多、进出看房者人流量大等因素有关。3) 健身娱乐设施 (场所) 匮乏, 包括现有场地面积无法满足正常健身活动要求、原预留场地后期荒废、因缺乏专人维护或管理导致使用功能无法发挥等三大方面表现。4) 商业金融设施缺乏吸引力, 归根结底是新农村社区消费水平较弱且周遭环境不足以吸引商业投资。
2.4 已失地农民归属感缺失
农民失去土地后, 其户籍并未相应地转化为城市户口。但如果仅仅只是将转变农民身份简单地局限在更改户口上, 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归属感缺失的问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去消除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的不认同感、陌生感[4]。江苏省新农村社区新建房屋多为独立单元, 这种形态削弱了邻里交流, 这也是农民保障房建设的通病;另一方面, 电影下乡等活动较少普及到这类社区, 可能妨害到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2.5 社区的管理权属难确定
江苏省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离土进城, 半离土半进城, 旧村改造三种模式[5]。无论是哪种模式, 其管理权力的界定均十分模糊。伴随着新农村社区的建设, 农民拆迁安置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于这类住房的管理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对物业来说, 它与普通的城市社区存在很大差别, 大部分物业管理方式并不适用;对相关政府来说, 撤并后的村落由谁来进行行政管理, 是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 还是交由镇政府来管, 这些都是存在争议的地方。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解决对策
3.1 制定更为完善的设计规划
在最初选址方面, 可考虑工业园区附近, 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规划前期应做好民意调查, 了解特殊人群需要,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为绿化、健身等预留场地,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资源浪费;设计时应注重绿色节能设计, 防止日后大规模改造;在自然灾害多发区还应建设紧急避难场所, 预留大规模疏散场地。作为设计人员可以在户型上通过某些设计技巧以减少住户之间的隔离感。
3.2 建设公平合理的管理机构
对于由几个行政村联合而成的新农村社区, 公平合理且迅速地建设居民自治机构至关重要。此外关于治安问题和卫生问题, 在没有安排物业管理或者在有物业但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 可鼓励居民自己参与解决, 由政府给予一定工资补贴并组建管理小组, 在社区内或周围及时组建垃圾处理区, 防止建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处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
3.3 设立专门有效的服务体系
对于现有公共服务设施, 主要是健身与娱乐器材等, 可以设立一套服务体系, 专款专用, 专人维护, 邀请居民志愿者参与日常工作, 其中的款项, 可在土地征收时规定金额百分比, 由政府与集体按比例共同筹集, 用于新农村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
3.4 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有些地方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 盲目开建新农村社区, 最终导致“二次空心化”。对此, 一方面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向新农村社区附近地带过渡, 另一方面新农村社区自身也应积极探索当地特色产业, 避免同质化倾向, 努力吸引更多的企业与资金到来。例如大丰市恒北村在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后, 以本村历史悠久的“早酥梨”为主打, 发展出独特的田园风光。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 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新农村社区背后的实质,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真正合理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各相关主体的协同合作, 才能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成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方雪, 沈山, 林立伟.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讨——以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38-42.
[2]严艳红.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 (12) :61-62.
[3]林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3.
[4]吴业苗.农民转身:新型农村社区的适应处境与公共服务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 2013 (1) :99-107.
新农村社区建设 篇5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研究
系班:政史系1003班 学号:201003711042 姓名:郭启凯 指导教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调查提纲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得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年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即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要求发展农村社会事务;即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即是要建立这样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社区,让广大农村人民感受发展的成果。
2.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发展(举例)
进人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的建设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接轨也赋予新农村建设以深刻的时代内涵。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共中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规定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在经济上,不断解放和发展农生产力;在政治上,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了加快农村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为此,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的要求。
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论断。他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己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6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农业税。
在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最终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
2007年l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2月21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阶段中共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伴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深人的。
3.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举例)
广大农村人民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4.新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积极效应(举例)
从最初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到上升为治国理念,历史走过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征程,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有经验亦有教训。在进人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山东省肥城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抓好新农农村社区建设。列举肥城市各地区的先进单位
5.各方对新农村建设的观点及评价
6.总结此次调查的结果
党和政府的领导方针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
【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荐阅读:
黄村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07-19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发言10-19
檀巷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06-03
润州工业园区龙门村社区教育工作总结09-08
村社10-12
村社会管理工作总结09-29
营前乡2005年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07-04
关于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演讲稿08-27
恰尔巴格乡博斯坦村社会治安整治总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