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在电影中运用(共12篇)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1
前言:介绍逆向思维的涵义及类型
所谓逆向思维法, 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 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3]在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 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 以求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
1.1结构逆向思维: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 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1.2功能逆向思维: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1.3状态逆向思维: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 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1.3因果逆向思维: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如在电的发明史上, 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 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其他如爱迪生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有规律的振动到发明留声机, 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与接收, 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 这些都属于因果逆向思维的成果。[3]可见, 因果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发明的有效方法。
1.逆向思维对美术创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 说话时“旁敲侧击”,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中, 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 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 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 或作逆向推理, 便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从而促成美术创作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3]在一定的情况下, 逆向思维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 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 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反其道而行之, 便可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古希腊神殿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向两面观看的两面神。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 我们进行美术创作思维时, 可以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一逆向型的思维, 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 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 置换主客观条件, 使美术创作思维达到特殊的效果。如埃夏尔的作品《鸟变鱼》, 这个作品打破了思维定势, 将天上飞的小鸟经过渐变的处理手法逐渐演变为河水, 而白色的天空逐渐过渡为水里的游鱼, 鸟和鱼是图地反转的关系, 画面自然和谐, 耐人寻味。[4]
因此, 一切艺术活动都具有“想象创造”的特点, 在美术创作中, 要使思维扩散, 激发起创作激情。如何产生灵感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关键在于从原有的创作思路中提炼精华, 开拓新的思路。
2.逆向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美术创作的目的是确定对象的形式和性质, 利用各种手段, 创作出符合人的审美目标, 并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产品。现代社会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谓日新月异, 但是有很多习惯却留在潜意识里。美术创作者应该勇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常规的观察角度, 摆脱习惯的定势, 避免被束进框子;[2]要在相对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之外,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则必须打破固定模式, 寻找新的突破点, 发现新的联系。
我们认为, 要创建新图式、新面貌,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飞跃性的变化, 它可能使你从习惯的思路和无激情的操作中解脱出来, 出现新的亮点, 启动你的创造力。如何把逆向思维运用在的艺术创新上, 以中国画为例, 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 石涛的观点指的是不同朝代之创作各不相同, 而非指那一时代的作品必须符合统一模式标准。又曰:“夫画者, 从于心者也”;“画受墨, 墨受笔, 笔受腕, 腕受心。”[5]说具体点, 就是手随心动而非受时代左右。中国画走向现代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胆识, 一是继承传统, 二是师法自然, 三是借鉴创新。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所处正是中西艺术对立、西风东渐的时代, 从“五四”前后发端的“美术革命”, 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美术主流, 至50年代西洋画压倒中国画, 山水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黄宾虹从未动摇, 一直深入研究历代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并寻求突破。观赏黄宾虹的作品, 可以领略到我国河山的自然美, 又可以发现大师吸收油画、水彩的某些技法, 熔传统于一炉, 其独到的风格与某些照搬西画技法的中国画家大不相同, 可见黄宾虹更是一位不随时代的创作大师。
3.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思维在美术创作思维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是决定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美术创作思维的领域中, 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标新立异、不落于俗套、不断创新的。想象和联想思维, 是艺术家们在美术创作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 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 让思维超越常规, 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 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 从而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艺术家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 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 要让艺术家积极地开动脑筋, 针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能力, 不拘束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的时空, 而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3]
结语: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 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 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
参考文献
[1]李来源.论逆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的巧妙运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95-136.
[2]林木.美术创作思维训练—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75-200.
[3]熊熊.侧向与逆向思维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3-98.
[4]陆立平.谈美术创作中的创意想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33-84.
[5]方闻.美术创作思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25-86.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2
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学区东王庄学校 王朝运 电话:***
摘 要:白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仅用手中的一支电子笔就能实现了鼠标对电脑的控制,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着使用鼠标的限制。还能及时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时调用各种教育资源,师生互动性强,操作界面大,清晰和使用方便。巧妙的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白板教学;学习主动性;审美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手段,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所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电子白板是现在最受教学场合、十分适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白板教学”,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电脑+投影仪”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同时,电子白板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美术课教学的教师,就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电子白板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利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艺术类课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潜能和兴趣往往是人艺术成就得以实现的关键。电子白板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立体地表现信息,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学习。例如: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通过欣赏激发了兴趣,通过欣赏丰富了想象力,通过欣赏唤起了创作意识,必然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情感是审美行为的支柱,也是审美认识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审美情景,把静止的教学信息与具体的审美实践结合起来,使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在《美丽的染纸》教学中,除向学生展示染纸作品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利用染的方法所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如扎染和蜡染的衣服、围巾、帽子、桌布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再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生活,这种感受不仅只是对美的外在形式的感受,而且深入到了事物的内部,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深化了审美感受。
二、利用白板辅助美术教学,实现教学的灵活性、交互性。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课的内容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就方便、快捷了。比如图案中的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都是比较容易的。计算机的优越性能,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减少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学习推理、归纳、组合的方法,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屏幕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尽情地体验着成功的愉悦。
多媒体作为双向媒体,既可以用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用来采集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向全体学生清楚地展现,让学生交流评议、互相借鉴,提出意见、共同修改,加深理解,不断完美。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提供了方便。
三、美术教学与白板的教学功能有机整合,强化审美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纽带,用现代教育技术采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发现美,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美、理解美,探究产生美感的原因,想象创造美的方法,最终创造美的形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实,小学美术教材与小学信息技术中,有很多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这类课的教学上,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金山画王”等绘画软件进行美术创作,学生不用带颜料、调色盒、笔、纸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由此可见,从小学阶段开始将电子白板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利用电脑来进行绘画,无非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好办法。这种整合,发挥了其强大的交互功能,为美术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它跨越了时空的区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作画的水平。
四、利用白板,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恰当运用白板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表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
1.前言
新课标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的教学评价中,老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和练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调整,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老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老師的教学评价一定要恰当合理,即使面对不好的作品,老师的言辞也不能激烈,而要温和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客观科学的评价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学评价受其他学科的影响,通常以技能作为评价标准,老师只看到学生作品的色彩搭配、图案的构成、绘画功力等,而疏忽了学生通过作品要表达的感情和想法,不能深入发现学生作品的涵义,这就容易导致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功力化。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美术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相比起其他学科,美术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发展性,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评价不能按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要以创新、新颖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衡量学生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评价的准则上,对初中美术作品应该在于重点评价其独特性、想象力、创造性等的,不能只以学生作品的好坏、美丑来作为评价结果。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上大胆尝新、突破自我、张扬自己的个性。美术教学评价不能按传统套路进行评价,要根据学生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面对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老师要予以表扬,并鼓励其坚持创作;对于绘画能力不佳的学生,老师要耐心引导,激励学生大胆创作。
3.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通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掌握着话语权,占据主导位置,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应该转变态度,尽可能的把话语权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1]。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自己之间互相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可以从作品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也不要过于自信,要对自己的作品予以肯定,同时总结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此外,老师可以将某个学生作品在课上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其作品的观点和建议表达出来,老师再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的能力。对于不太擅长美术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本着公正、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不能因为他人的作品优于自己的作品,就产生负面心理,嫉妒同学,同时也不能因为他人的作品不佳而予以嘲笑,要以欣赏和给予建议的态度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4.转变教学评价观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中,老师往往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成评价的主体,决定学生作品的好坏,一节课下来,老师泛泛其词的评价所有学生的作品,甚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忽视学生的个性体现,这样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同时也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2]。大多数老师的评价仅仅在作品本身,而没有从学生自身出发,对学生关心和宽容。因此,老师要转变教学评价观,从学生本身出发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要用心去鉴赏,老师可以从学生的构图思路、绘画过程去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耐心倾听学生在创作中遇到困扰时的倾诉,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和学生一起解决困难。老师在评价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欣赏,肯定作品的可取之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胆创作,要打破照葫芦画瓢的美术课模式,使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不断进步。
5.结束语
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掌握好教学评价有助于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美术老师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学生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办法,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积极寻找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掘自身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马敬忠.优化教学评价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81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4
一、音乐在美术导入中的运用
音乐以优美的旋律,运用它的魅力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将音乐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了美术课一直以来沉闷的教学气氛。美术,以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造型,把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化。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美术与音乐都是以情打动人,熏陶感染人,用音乐感化学生的心灵,用美术浸染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美术教学导入部分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课实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就好比在美丽的视觉环境中调入了令人回味的听觉艺术,为教学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既有利于创设美术教学的艺术氛围,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我们的教学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可能。
从小学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在美术教学时,有时由于受到新授知识的需要,教师要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以问题情境、场景情境为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导人新课的方法,对顺利地导人新棵,完成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一课的导人中,我配用音乐故事把学生带入大森林,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学生的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运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又如我在教学《画家的画》一课时,在新课伊始播放了“猫和老鼠”的主题歌,学生一听到那既熟悉又喜爱的音乐,精神为之一振,兴趣也随之而来。抓住这一时机,我利用多媒体伴着音乐声在屏幕上打出猫和老鼠的不同形态,并让小朋友说说画家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在笑声中很快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动物面具》一课时,我利用制作面具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利用动物面部特写图片,对其临摹然后用剪刀剪下来,用胶水、包装纸等粘贴。学生此时兴趣被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这些动物的形象,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的面部表情特征,比如怎么表达哭、笑、愁、怒、凶等面部表情。
三、音乐在美术练习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与生活条件进行同步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美术作业不仅仅局限在书面作业,教学中要注重开展一些“创造性”强的美术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评议。这样,学生不仅在布置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美术的再创造,而且对自己创造的成果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自豪感。
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绘画体现的作业一旦完成后便被封闭和固定,不再或很少再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美术作业使学生感受不到绘画的快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挥作业应有的效应,我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的作品再返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让它充实、丰富、美化自己的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师节、国庆、元旦等节庆日,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为教师、老人、家长赠送自己制作的贺卡,使美术作业产生了更为现实的生活意义。
美术课上大量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练习,在枯燥的练习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乏味。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极高的兴趣中作画,一气呵成。教师要仔细探讨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发挥它们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学生做涂色练习时播放音乐,在那热闹、祥和的气氮中画得轻松、愉快,结束之时似意犹未尽,还想继续。
实践证明,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育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创造,大胆地探索。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音乐作为美术课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近年来,我尝试音乐在美术导入中的运用、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音乐在美术练习中的运用,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运用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欣慰.“听”绘画“画”音乐——谈美术欣赏教学中音乐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3).
[2]臧美莹.画卷中流淌出的音符——浅谈绘画作品中的音乐性[J].艺术教育,2013(12).
[3]吴奕蓓.声中有画,画中有声——浅谈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6).
[4]王福玲.浅谈音乐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8).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5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尤以美术教学受益最大。美术是一门造型及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且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素质及思维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且可行的物质基础。以下是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欣赏、评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例如在五年级《石雕艺术》一课的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优秀石雕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启发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记录下来,大家在交流表述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自己最喜欢的和关注的石雕作品展示出来,对照实体图片发表感受,这样的发言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有的放矢的。
三、在“设计、应用”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美术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例如《校园小记者》一课中关于手抄报的设计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要在纸上设计手抄报。但尤于课时有限,这种方法设计难度大,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时间长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可以在word中自由设计,自由选色,自由修改。在这种条件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再比如,我在设计《来信了》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参与,学中有乐,充分体现了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漂亮的虎头帽》教学设计
一、听音辨物,谈话导课。1、课件:播放老虎的吼声
请学生猜一猜是何种动物?[以声夺人,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因为有较强的声音特点,学生会很容易辨别出是老虎的吼声,由此引出课题中的“虎”字,教师粘贴本字。
2、课件:有关老虎的大量图片(其中包括布老虎、虎头帽、老虎鞋和虎装饰品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声像并貌的图片欣赏更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信心]
教师借机提问:大家看到除了有老虎的真实图片外还有别的和老虎有关的东西吗?[锻炼学生的观察及反应能力]
学生积极抢答。由于大屏幕上清晰的图片展示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老虎鞋、老虎枕头、老虎帽子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把图片定格在虎头帽上,同时拿出实物展示给学生,借而揭示、粘贴完整课题“漂亮的虎头帽”。[因生活中不常见,所以孩子们会表现的格外奇]
二、自主探究,审美体验。
1、老师把虎头帽分别发给各个小组,请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大家通过看、摸、猜的方式欣赏感受虎头帽的用途和其特殊的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也发扬着团队合作的精神。]
2、课件:真老虎图片特写。看图片并与各组手中虎头帽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虎头帽中的老虎和真老虎一样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透过表面去思考蕴藏在作品中的内涵,闻到审美真实的气味,触摸造型原本的色彩)[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奥秘,同时提高学生提取、总结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仔细的比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愤极其活跃。[在这里,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不知不觉地渗透着激发知道的丰富信息,为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夸大自身的一些特征,发生一些变化的方法,叫做夸张。在我国民间艺术品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板书——夸张)
三、探求方法,开拓创新。
1、教师拿出几顶“特殊”的虎头帽(纸制)。问:谁想上来戴一戴?(学生争先举手)师:咱们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试戴虎头帽,好吗?(强调纪律,稳定学生情绪。孩子们把虎头帽戴在头上,他们滑稽的模样引来其他学生的羡慕,又不时令同学们发出笑声)[此时课堂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个别学生到讲台前试戴虎头帽,以点带面,符合教学需要]
2、教师提问:这些虎头帽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启迪学生观察虎头帽的制作材料、色彩搭配及其特殊的美。
教师再次把纸制的虎头帽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仔细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制作方法,为创作环节打基础]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课件:(视频)虎头帽的基本制作方法[大屏幕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折叠的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宣布作业内容,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虎头帽。
2、教师强调创作注意事项:在制作时,先考虑做多大的帽子,可以先用纸比一比自己的头,把纸裁好,做的虎头帽一定要合适;在做五官的时候,要学会用简便方法,动动脑筋,做的又快又好;注意颜色的搭配;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提醒创作要点并潜移默化的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
五、展评作品,快乐教学。
学生们把自己做的虎头帽戴在头上,集体展示,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有创意的作品会别具一格,比如造型的新颖,色彩的大胆,材料的选择都会使观众耳目一新。所以,我们设计时要多多考虑,作品要独特,有创意。[课堂延伸,鼓励学举一反三发现并主动创造生活中的“美”]
六、小结课题,结束本课。课件:播放音乐。
同学们戴着虎头帽表演小老虎,结束本课。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6
[关键词]剪纸教学 兴趣 问题 技法 评价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民间美术中,逐渐进入一片多彩多姿的艺术天地。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呢?结合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探本溯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由于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多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而把乡土文化与美术欣赏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并创设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闻名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有名的名胜古迹有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等,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因此在欣赏课中,一边用投影、宣传片给学生欣赏太谷地域特色明显的人文、建筑及自然风光,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通过设置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太谷的美景、开阔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初步熟悉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紧密联系,并加深了对剪纸流派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境趣”
課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剪纸教学上课伊始,我就把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创造剪纸的课堂氛围。在情境的衬托下,我简要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剪纸的风格”“剪纸与民俗”等知识,学生懂得了用联系生活、联系民俗的方法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也明白了剪纸作品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及美好愿望的载体。
三、学习剪纸技法。感知剪纸艺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另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增强,也有利于剪纸技法课的开展。
(一)教师剪纸技法演示
曾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示范,其实就是把剪纸的构思、程序、技法和要领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恰当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演示剪纸符号。剪纸作品是由简单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的,学习剪纸,也应该从熟悉剪纸符号开始。我在给学生示范时,不仅要学生熟悉形状,如小圆形、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等,还要记住不同符号适宜表达的内容,如小圆点适宜表达的内容有人物、花心、水珠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才能组合出丰富的剪纸图形。
其次是演示纸张的折叠方法。教师把彩纸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用订书器订好。然后,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用铅笔画上图稿,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纸张有多种折叠方法,如五瓣折叠法、六瓣折叠法,最佳的折叠层次是四层。
最后是演示剪纸样式。基本上是演示对称或单独的剪纸样式,这样的图形较为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接受,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事实证明,教师的示范直观、亲切,能够丰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剪纸技法练习
首先是剪纸符号的技法练习。可以采用先临摹后创造的练习策略,提醒学生在下刀的时候要三思后行,剪刀运行要灵活,线条流畅,不留茬口。另外,还要细心谨慎。剪纸符号虽然图形简单,但学生要达到精确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剪纸符号的练习。学生在练习剪纸符号时,要加强同剪纸作品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起来也快些。学会了符号剪法,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四、参与作品评价,领悟剪纸艺术
通过剪纸成果的展示,指导学生参与评价,能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充分领悟剪纸艺术。同时,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借鉴与反思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运用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比如:这位同学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注意形象记忆,所以他能很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发现美的事物,又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的鼓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7
众所周知, 教学评价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这种现象:教师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分数或等级, 以“优、良、中、差”等形式, 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指出:“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可见, 评价具有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而激励性评价能够更大地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激励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以个人参照为标准, 感知和肯定学生进步的积极性评价, 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接纳自我。通过表扬、鼓励或学生的自我体验为手段和方式, 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从特点上来说, 激励性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教育的全面性要求。而且, 激励性评价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再且,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激励性评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
1.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首先, 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 要相信学生是有潜能的, 是可教的, 而不能认为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笨, 以消极的态度去教书育人。在美术教学中, 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 我不会画。”或“老师, 怎么画呀?”
如果老师以“不会画就算了”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吧”来回答, 那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心想这些学生怎么画都一样, 对学生丝毫没有帮助, 会让学生觉得画画索然无味, 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 教师用“我们一起来试试”或“其实你画得还不错, 再……会更出色。”等鼓励性评价语言, 那自然就能鼓励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给学生确定阶梯性发展目标
实施“激励性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有信心, 也不是仅仅体现在语言的鼓励上, 还应在实践中为学生确定不同层面的标准和发展目标。既使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受到激励, 而且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推动他们不断发展。如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几个评价标准。例如色彩静物课, 教师可把全班分成A、B、C、D几个等级小组, 对不同等级提出不同要求。如C级构图完整, 形成比例准确, 色调统一, 符合这一要求就得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 即可升入高一级, 如达不到就退到低一级。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标准指引下, 不断地研究探索,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爱心和信心、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除此之外, 还需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环境和机会,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把发展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 付诸到具体的行动中。通过展示学生亲手绘制的图画或开展艺术作品展览, 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对后进生, 更要一视同仁,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点滴的, 也要鼓励,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 增强信心, 去获取更大的进步。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美术教师应拓宽渠道, 多方面、多方式地开展, 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 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实施。
4.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课堂是美术课教学的主战场, 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但是, 教师通常只是更关注和表扬优秀学生的表现, 而容易忽视后进生。激励性评价的原则要求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对于优秀学生要鼓励, 而对后进生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稍加努力即能做出正确回答的问题, 并做出相应的赞赏和表扬。同时, 在课堂出示范画时, 除了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作业外, 还应挑选一些后进生的范画加以展示, 指出其中的优点, 让其受到激励和鼓舞, 树立自信心, 增强其成就感。
5. 在课堂练习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课堂练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上, 教师偏重于横向评价, 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在练习批语中应多用赞赏的语言, 如“真不错”、“很精彩”、“你进步了”、“你还可以更好”等, 尤其是对后进生, 要视其学习态度、前后的发展、努力的程度来多评价, 多激励, 让其感受到进步后的肯定和认可。
6. 在学期或学年总结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学期或学年总结中, 要对每一个学生在一学期或学年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做出相应的表彰, 使他们感受到收获和认可, 从而增强信心, 争取以后获得更大的长进。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8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 大胆设计创造, 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 “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可见,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教材中体验学习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同时, 教师“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融合, 为体验性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 美术学科特点适于实施体验性学习。
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从而获得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因素, 积极地为他们创设体验性学习的空间, 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一、在创设情境中引发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其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体验十分重要。对于熟悉的事物和情境, 只要给学生创设表现情境, 让他们受到相应的刺激, 就能激活其原来积累的经验, 使其进入联想到的某种情境从而产生体验。
从目前的教学环境而言, 课堂中学生用来创造、建设、探索的材料、工具并不多, 学生大规模的实践锻炼机会也不多, 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 课堂成了学生很难获得实际经验的地方, 教师为了教美术知识而设计教学, 学生为学美术知识而进行学习。因而教师有必要虚拟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等手段进入情景去体验, 使学生领悟到“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有待我们去探索, 运用美术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产生积极的艺术情感。
如教学第四册的《春天》, 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 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强, 因此对春天的认识也很浅显。若要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 就得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 但由于时间、地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一设想难以实现。为此, 我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用电脑制成“万树翠绿、绿草茵茵、百花齐放”等大量的动画情景。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他们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意境中, 情感处于最佳状态, 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 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 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与难点。
又如在第九册《色彩世界》 (二) 之“明度推移”一课伊始, 我们通过电脑动画, 出示一组图片欣赏, 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 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 配以优美的音乐, 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极美的享受, 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 图片中图案色彩渐变出现, 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 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 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这样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学生“疑”中生趣, 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 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学习。
二、在创新思维的美术活动中促进体验性学习
发展是学生学习的目的, 创新是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只有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拥有不断的发展意识和发展思维, 学生才能不断地创新。
体验性学习并非泛泛而谈, 它完全可以对某个课题、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获取寻觅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而教材中的不少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体验性学习的好机会。
如在执教第三册《指印联想》时, 我们以故事引入:“在美丽五指山上, 有一个指纹王国, 那里生活着许多指纹小人。这些指纹小人的头呀、手呀、脚呀都是由指纹组成的, 就连鞋子、裙子、项链、武器等也都是用指纹做成的, 当然, 指纹王国里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臣民也都是由指纹组成的!同学们, 你能把这个有趣的指纹王国画下来吗?比如:画一个神秘的指纹国王, 画一个漂亮的指纹公主或者帅气的指纹王子、士兵, 试一试, 一定很有趣!”这时, 学生们就跃跃欲试了。教师再让学生回忆曾在卡通画中看到过的国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后, 学生们纷纷将指纹与人物形象进行联想, 画出生动有趣的“指纹王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在情境中的亲身经历, 是获得体验的基础, 是学生反思并生成知识和情感的源泉。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 “行而察道”。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进入情境, 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 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 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例如, 我们在第七册《风儿吹过》教学中展开了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让学生用吹、扇等方法制造强度不同的风儿, 吹拂事先准备好的景物, 并观察、探究大小不同的风儿吹过时物体的形态的变化以及身体对风的感受 (感受、探究“风”) →借助聆听微风、大风、飓风不同的风声, 诱发学生记忆在大小不同的风中物体形态的变化。并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所听到的风 (聆听、表现“风”) →通过引导学生“寻找”风, 进一步了解风的知识, 强化感受自然界中不同风儿吹过物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赏析画家作品, 体会中西艺术的不同, 学习、借鉴作者的表现技巧 (寻找、欣赏“风”) →学生自由创作, 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想像、创作“风”) →采用自评、互评为主, 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展示、评价“风”) 。
三、在“跨界融合”的学科联系中拓展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在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由于小学生喜欢奇特的幻想, 敢于提出大胆的想像和假设, 在诸多方面会表观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如果我们的体验性学习能够寓于现代化科学发展趋势相联系的学科之中, 并不断延伸, 将美术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 就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力求思考, 仔细钻研,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观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例如,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术因素,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给一段文字配图, 或看图写话作文练习, 或为日记、诗词配画等, 可以借助“美术语言”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作为美术老师要大力倡导学生画美术日记, 引导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 再配以画龙点睛的文字, 来表现事情的经过, 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服务, 如学习了第十册《舞台美术设计》一课后, 我们让学生进行舞台美术设计, 制作道具, 选配适合情节的音乐进行课本剧表演。
美术教学也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如第九册《安全标识》一课, 我们结合学校的环境因素, 让学生通过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通过师生评价后, 择优将“禁止攀爬”、“安全出口”安全标识张贴在学校的合适位置, 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安全标识——简洁、醒目的警示作用, 更深刻地理解安全标识的意义, 又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
四、在情意性评价中发展体验性学习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美术学科属于独特的情意行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接形象与符号, 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当前, 美术教育中情意性的加强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美术作业评价活动也应充满情意性。
1. 评价目标层次化。
众所周知, 不同的学生先天遗传不同, 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再加上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知识、技能、能力、兴趣等多方面。艺术是以表现价值观为主, 价值观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而学生的个性气质也会造成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因此,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 评价目标采取多种层次, 改变以往单纯凭技能性来评价学生作业的情况。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指教师, 学生是被评价者, 是评价的客体。由于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导致调节、激励、改进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情意性美术作业的评价, 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加强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并倾听家长对学生评价的意见, 尤其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3. 评价结果过程化。
传统美术作业评价学生时只注重评价的结果, 关心的只是成绩的“优”或“良”。而情意性美术作业评价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 更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并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 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4. 评价方法多样化。
以往, 我们常常强调采用定量的方法去评价我们的学生, 因为它精确、客观, 但我们知道人的很多方面是不能单用定量的方法去进行评价的, 如人的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就不容易量化, 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 怎么能仅靠一种方法去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 我们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 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个体, 目的在于促进每个个体积极主动地发展。情意性的美术作业评价注重的是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形成发展性评价, 它更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体现出爱与关怀, 激发被评价者的主体精神。
总之,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造, 在创造中发展。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 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 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 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 与学生共同用心灵感悟美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9
关键词:社会学式鉴赏,抽象美术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中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将美术作品的观看, 欣赏的方式, 基本上分成了四种方法, 1, 感悟式欣赏, 2, 形式欣赏, 3社会学式鉴赏, 4比较式鉴赏。其中讲到“社会学式鉴赏”“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 意义, 时代背景, 作者生平, 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理解。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的, 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的美术作品的鉴赏。”笔者在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按本书中“社会学式鉴赏”的定义理解, 在抽象美术作品鉴赏中运用这样方法对作品内容, 意义, 时代背景, 作者生平, 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大部分同样适合于抽象美术作品。
“社会学”本身是一个大的概念, 一般是指从社会整体出发, 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其方法论思想是多元的, 比如以E·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唯实论, 认为人存在于社会之中, 其行为和思想都并不是纯粹服从于个体理性的, 而是受到社会的塑造、限制乃至决定。另有以M·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唯名论。“社会学式鉴赏”中也同样可以理解为从社会整体出发, 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或者形式, 意义, 时代背景, 作者生平, 创作意图等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去综合的理解作品的产生原因和社会和个人发展状况, 已经给人发展启指导作用。
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本来面貌的艺术, 它透过形状和颜色, 以主观方式来表达。现在我们的艺术世界中, 部分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和一部分原始艺术品, 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作为自觉的艺术思潮在2 0世纪兴起于欧美。它的影响深远, 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等均受此影响。
我们从典型的抽象美术谈起, 典型的抽象美术的国外有代表有康定斯基, 蒙特里安, 还有抽象表现主义, 而“中国的草书, 就是一种抽象艺术。”中国早期的彩陶绘画很多也可以理解为抽象美术。
在康定斯基艺术一生中写下了很多抽象美术和关于艺术理念的文字, 我们在其中可以发现很多作品的形成原因和当时的背景情况, 这样我们寻找到一些清晰的痕迹, 康定斯基青年时代在莫斯科大学曾经接受了经济学和法学教育, 但是在康定斯基所选择的经济领域中, “他只对抽象理论感兴趣, ”这对于他后期的艺术行为而说, 可以认为他的较一般人强的抽象思维是早就潜伏的, 1 8 9 5年, 莫斯科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画展对他的震撼非常之大, 在莫奈的《草垛》上他认识到了全面整体的客观对象在绘画上已经失去了重要的地位, 同时他也感受到摆脱画面中完整的细致的形象的绘画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坚定了他从事美术的决心。
康定斯基还是一位思想家, 他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通神学思潮影响。对当地通神学中心人物的鲁道夫·斯泰纳的《通神学》做过认真研究, 并做过大量读书笔记。在通神学中认为“物质的真实是一层盖住物质的面纱, 透过这层面纱, 人们将能看到呈现于空间中的事物的精神”, 艺术就是达到精神境界的最简捷的路径, 康定斯基于1 9 1 2年出版了《论艺术的精神》, 提出了“内在需要”是构成抽象绘画的“主导原则”:以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物质是在真实世界的“面纱”, 他的“内在需要”本质内容也就是情感, 而情感必然被特定社会的生活所影响。也就是说他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而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这又正是马克思主义坚持艺术观上的唯物论, 如从1 9 0 9年到1 9 1 4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这个生活动荡时期, 他的情感也是非常的激烈, 我们也看到其作品是以疾风怒号般的喷涌而出, 其中的即兴就达4 0多副, 这些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 如果《即兴3 0 (大炮) 》画面中线条的激烈扭动, 色彩的强烈对比, 表达了作者当时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这也是当然欧洲的社会普遍状况, 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他的理想和当时的政府的社会主义现实相抵触, 1 9 2 0年作品《白线》我们同样也能感受到他的苦闷和不安。去德国包豪斯任教时期, 生活比较安定, 与同行思想交流和切磋, 我们看到这一时期作品也转向强调平面性质, 这段时期被其夫人称为“宁静时期”, 如《红色中的小梦》, 而移居巴黎以后, 社会阅历丰富, 技法更加多样, 他的大综合时代也随之到来, 如果我们不了解当时身在不品, 可以说这不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人文精神。
蒙特里安的有关艺术理论相对少一些, 可能也是当下为什么我们多感悟的他的作品一个原因, 而这正是我们要去发现, 去研究的地方, 他出生于荷兰。他曾经在中学教美术, 后来在阿姆斯特丹就读美术学校。3 2岁以前, 绘画属于比较传统的具像, 但是我们在他的风景画同样可以看到隐含在其中的水平与垂直的组合。在受到梵谷和野兽派的影响, 1 9 0 8年以后, 开始探索象征主义有关的绘画, 而有1 9 0 9至1 9 1 0年的红树之作品。1 9 1 1年, 他来到巴黎, 受到立体派的影响, 进一步追求绘画的抽象表现, 并追求其简化的规则。1 9 1 2年, 他的画深受皮加索及布拉克的分析立体派的影响, 用色减少, 在造形上, 开花的苹果树一作, 有明显的中间密集而渐向边缘松散的表现。由于立体派并未展现该派自身的逻辑结果, 而带给蒙特里安强烈追求纯粹造形的欲望。1 9 1 7年, 蒙特里安、列克和都斯柏格等人成立“风格派”艺术团体。确立了以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形的绘画元素。这不免让我们想到被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追求, 不断用几何形去理解物体的永恒, 我们当然可以是塞尚思维的延续, 在1 9 1 8年, 他又创立新造形主义, 主张以垂直和水平线作分割, 并以简单的原色配色, 并反对传统的对称均衡原理, 把几何学作为造型的基础, 追求造型的普遍性, 寻求一种体现永恒价值的艺术。达到纯粹造形的目的, 这样的形式越来越简单。所以, 在他的作品中就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和水平线、垂直线两种线条, 而且这些元素被组织在某种理性控制的结构中, 与某种客观的规律性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移居纽约, 直到病逝, 一直维持创作的独特风格。在他的《百老汇的布吉·伍吉》, 在此作品中, 蒙特里安取消了惯用的粗黑直、横线条, 单以三原色作排列组合, 却更为繁美丰富。图中错综复杂的黄线, 当你听到爵士音乐时, 你再去看看他的画, 能说他没有道如出一彻?《百老汇的布吉伍吉》仿佛就是一幅街道图, 描绘了大城市的繁嚣。而题目中的“布吉伍吉”, 正是一种爵士舞曲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爱跳舞的蒙特里安, 以此比喻了纽约的感受。
我国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纹样中的抽象几何纹, 它们包含多种形式的直线, 曲线, 水纹, 漩纹, 三角形等等在, 纹样的起源, 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艺术史上的迷, 但抽象几何纹形式的出现必然有它的当时深层原因, 也就是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只是莱夫·贝尔提出的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在我们现在看来, 好像是没有什么内容和意义起“美观”, “装饰”作用的几何纹, 在当时生产生活中应该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意义, 探究比较原始的陶纹变化发展中, 在石兴邦的《有关马家窑文化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在“有代表性的几何纹饰可以分成两类, 螺旋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的, 波浪形的曲线纹和——是由娃纹演变而来的。”对于早期的象形纹样演变为抽象的, 符号化的纹饰这一现象和规律, 现在已经有多方面的资料显示:作为人类自身的审美感受, 其中包含受对生活和生产的观念和想象因素, 这其中必然沉淀着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形式, 人们在这些形式的观赏中能够重复以为愉悦的感受或者对生活的向往, 当然这样的形式所代表的含义可能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一段时间强化或者减弱, 或者多元化, 甚至原来的含义已经不复存在,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正是人类自身变化的的结果, 必然有一系列人类的发展规律的原因。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 张旭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 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 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 豁达大度, 卓尔不群, 才华横溢, 学识渊博。, 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 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 字字有法, 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 创造道, 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 因他常喝得大醉, 嗜好饮酒, 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 然后回到桌前, 提笔落墨, 一挥而就。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 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 也以草书得名, 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 其中而对于书法的历史, 张旭、怀素的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 自身的生活习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可能会有某方面的视觉撞合, 但是对能够理解他们的草书的, 可能还相差甚远。
从以上几处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和环境以及个人的生平对作品的影响, 而抽象美术作品的画面的形状和颜色往往不能直接对应于客观物象, 有时间给学生以茫然的感觉, 或者感受不深刻, 所以我们对抽象美术作品要更加进一步的探究其社会根源, 可能有些还需要我们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 去梳理, 但是在这其中也正是知识获得必由途径。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
[2]《康定斯基论艺》翟墨, 王端廷, 裔萼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蒙德里安论艺》徐沛君,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东方美术史教程》徐庆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发行部2009
[5]《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10
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挖掘隐性非技能性目标
教师在制订美术教学活动计划时,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潜在的非技能目标。美术活动的选材可谓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如,故事画、图案画、线描画、刮画,还有小制作、泥塑、撕纸、欣赏等,这其中就蕴含着诸多非美术技能性目标。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形式,就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如,写生可以让幼儿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美丽的景色,感受喜悦的心情;意愿画、故事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思维发展;纸工、泥工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美术欣赏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可见,幼儿的多种潜能都能通过美术活动得到很好开发。同时,要从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素质能力三方面去设计制订每节课的美术活动目标,从而达到不忽视非技能性目标的目的。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不是依样画葫芦,而应该体现智慧的亮点——创造力。要树立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置后的观念。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学着画: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画着学:指的是孩子在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
要辩证地处理教和放的关系。孩子的潜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指导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只为孩子出示范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
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宽松心理环境的完成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我们只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非主体,我们应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
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有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除了丰富生活经验以外,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
总之,广大教师要树立小课堂大教育的观念,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幼儿美术技能目标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幼儿非美术技能目标的培养,要让幼儿多种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很好的开发,从而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J].教师,2015(13).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11
【关键词】乡土材料;美术教学;探索
《新课标》中提出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其中自然环境资源就包括自然材料、自然环境等等。而乡土材料资源具有其独特性和稳定性,又是教师和学生身边的资源,因此极具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温州市平阳县依山面水,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夙为鱼米之乡。“万全洋”优质大米、“平阳早香茶”、平阳马蹄笋、塘川橄榄、麻步文旦、鹤溪杨梅、腾蛟血橙、南麂石斑鱼、海湾扇贝、鲍鱼等名优土特产、海珍品驰名中外。本县这些颇具特色的乡土材料资源经过加工完全可以纳入美术教学及创作活动中来,成为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乡土材料,如果不把它们运用到美术教学及创作中实在可惜。如利用谷类、豆类、鹅卵石、树叶及花瓣、编织袋、皮革等这些材料制作拼贴画艺术;柳条、藤条、稻草等可以用于编结艺术;竹子可以用于竹刻艺术,竹条依然可以用于编结艺术;而贝壳可以用于拼贴画,更多的用于贝雕艺术。接下来就来研究 一下如何将各种乡土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一、点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麻步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其中蔬菜类中就包括多种豆类作物,比如黄豆、绿豆、豌豆、红豆、黑豆等等。其中稻米中有包括糯米、籼米、粳米等三种。各种各样的豆类作物和豆类作物,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颜色鲜艳丰富。豆贴画就是利用它们的这种特性而制作出来的一种手工作品。用豆拼贴出来的画,画面的视觉效果非常独特而富有趣味。拼贴画的制作过程轻松有趣,而且材料品种多样,易于制作,非常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学。
二、线状类材料的运用
线状类材料主要包括稻草、藤条、柳条、芦苇等。这些线状类材料适合用于编结艺术,所谓编结艺术亦属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以柔韧的长纤维植物如藤条、竹子、柳条等为原料,编结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的一种艺术门类。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所以到了收割过后稻草是随处可见的材料。其实我们可以运用稻草结构材料特质,加入到美术教学中来,让学生制作一些工艺品,比如稻草画、稻草面具、稻草纪念物、稻草娃娃、稻草编织等等。
我县四周都是山,山上林木参天,其中一定少不了一种植物,那就是藤条。藤条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韧性的不同可以用来编结藤制家具、藤制工艺品等。可见藤条也可以用来作为美术材料,制作出更多的藤条工艺。以藤条、柳条、稻草等材料编结出来的作品造型多样,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编结艺术》这个课程,利用藤条、稻草、柳条等这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玩具、小装饰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动手制作的乐趣。
三、面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萧江镇被誉为“中国塑料编织城”。这些编织袋外观印刷精美,颜色、印刷图案都各不相同,大小、造型也各不相同,而且编织袋本身就有一种格子的纹路肌理。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编织袋代替画纸,在编制袋上作画,说不定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或是利用编织袋上丰富的颜色、精美的图案,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编织袋来制作拼贴画。
我县水头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都”。皮革的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色泽、结构也各不相同。皮革大都色彩鲜艳、造型奇特,极具东方韵味和色彩魅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皮革柔韧和耐磨损的性能,用皮革做美术材料,比如皮画、皮制雕刻、皮制挂饰、建筑造型、项链等装饰品及日用工艺品等等,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得我们的美术课堂显得更精彩。
我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所以这里并不缺乏树叶和花瓣。树叶和花瓣形状多样,大小不同,颜色丰富,我们可以利用树叶制作出一些精美的拼贴画,可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树叶拼贴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手工制作,尤其是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被运用的非常广泛,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在初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难度,让学生利用先设计出一个场景,之后用树叶把它拼贴出来,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拼贴画,这样达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块状类材料的运用
我县青街镇自古盛产毛竹,享有“毛竹之乡”的美誉。可见平阳县的竹子资源非常的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竹子作为一种美术材料,以竹画、竹制品、竹刻、竹编织工艺等形式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在初一上册的美术课本的《诗情画意》中有画竹这个内容,我摆脱以往让学生在教室里临摹画竹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学生到竹林里去观察竹子的生长习性、结构特点。这种让学生观察身边现有的材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写生、创作的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业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县地处沿海,尤其是南麂列岛被誉为“贝藻王国”,可见这里的贝壳资源十分的丰富。我们也可以把贝壳作为一种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贝壳的组合工艺品或是贝壳风铃等等,这些内容有趣而有贴近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鹅卵石是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它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形象千姿百态。鹅卵石极具美术价值,因其造型独特可以制作卵石造型艺术,再由其颜色丰富可以制作拼贴画,同样还可以利用鹅卵石代替画布在它上面作画。所以鹅卵石以一种乡土材料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大的运用。南雁镇的溪边有很多的鹅卵石,收集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它的制作方法简单,当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简单的材料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乡土材料,只要我们愿意进行发现探究就可以寻找更多的材料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服务。利用美术乡土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而这些美术资源可以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使得美术课程资源的结构丰富多彩,艺术作品富有新意。
所以就我县的乡土美术进行一定的探究,发现在我们身边的更多独特的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的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制作技法做一定的研究。挖掘更多的有教育价值乡土材料投入美术活动中,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珍珠,陈耀明.《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徐祥地主编 的《平阳乡土文化丛书》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4]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叶瑜荪.《竹刻技艺》.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 篇12
一、儿童绘本有助于幼儿感受艺术的美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美, 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的成长更需要美去滋润,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完善的个体。 幼儿对绘本的喜爱也是他们对美的追求表现, 书中的不同视角都带给幼儿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因此, 一本优秀的绘本不但有它的教学价值, 而且还具有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 幼儿阅读它的同时既感受到了美、体验了美, 也会创造出美的事物。 就让我们通过儿童绘本让幼儿感受更多的美, 让这种美走入幼儿的心里。
二、儿童绘本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幼儿对美术似乎有天生的兴趣, 他们都是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 如果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 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儿童绘本的出现正符合这一需求, 它就像放大镜, 一副副放大、近焦的新鲜而惊奇的图画, 满足了幼儿对幻想世界的心理需求, 也满足了幼儿视觉审美的需求。 幼儿手捧着绘本, 可一边感受文学故事的美, 一边欣赏美轮美奂的图画, 从而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刺激其对形象的想象思考能力及艺术创作的欲望。
三、儿童绘本有助于回归正确的幼儿美术教学方法
皮亚杰指出, 2~7 岁是儿童的前运算时期, 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思维都是以具象思维为主, 他们喜欢用表征性的形象表达事物。 此时期的幼儿也处于前书写阶段, 他们会画下具体的形象物体表明自己的意图。 简单的图画象征是幼儿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 一直以来, 幼儿的模仿画是一种历史性的误会, 是幼儿美术发展中被颠倒的历史, 儿童绘本对美术教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将倒写的历史翻转过来, 遵循儿童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让儿童重回属于他们的读图时代, 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接受、表达知识。
四、 儿童绘本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及联想创作能力
绘本是集文学、自然、艺术为一体的书籍, 是拓展幼儿认识世界、社会, 周围人、事、物, 让幼儿了解美术、掌握美术技巧和表达元素的好教材。 比如, 颜色与心理特征的一一对应关系, 画面的大小变化与等级、远近的关系等,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 将知识深深刻入幼儿心底。 图与图之间的逻辑思维能力也给幼儿提供了绘画创作的联想空间, 给予了他们自由发挥的天地, 让艺术活动成为他们的精神创造活动, 不再受拘束。
五、儿童绘本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教师可以以绘本为载体,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设计一系列主题性的美术创作活动。 通过阅读儿童绘本, 幼儿已经潜移默化地接触了绘本的构图、色彩、画面的叙事方法, 了解了绘本中潜在的节奏、表现细节等知识。 当幼儿的美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创编绘本故事, 或者将绘本中的绘画用手工等其他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增强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 绘本《 母鸡萝丝去散步》 的色彩丰富、明亮, 故事情节幽默、简单并且流畅。 绘本中的图画清晰, 使用的线条十分简单, 然而所产生的效果却非同凡响。 整本图画书所采用的色调是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 充分体现了主角母鸡萝丝的母性, 一个个美妙的因素被幽默的故事串联在一起, 是美术欣赏、学习的佳作。 在幼儿阅读后, 可引导他们观察书中的图片, 让他们将书中出现过的花纹画在自己的衣服上和画纸的背景中。 经过这样的创作, 幼儿对于图画的处理就不再是简单的涂色填充了, 而会将自己的想法填入画中, 使自己的作品更丰富、生动, 表现手法更多彩、有创意。
六、儿童绘本有助于语言教学与美术教学相融合
【美术在电影中运用】推荐阅读:
如何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美术08-10
美术电影06-06
用社会学角度分析电影09-21
用PS把人物照片处理成电影海报06-26
用和谐语言营造的和谐氛围 ――电影《桃姐》经典台词10-06
话音在电影中的作用06-09
微电影在一起开场白08-19
在一起电影观后感600字05-08
《电脑美术——巧用动漫形象》教学设计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