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点现状

2024-10-10

维修网点现状(共7篇)

维修网点现状 篇1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该项工作, 对提高机具完好率, 减少事故隐患,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7月1日新的《农业机械化维修管理规定》正式施行。2007年3月13日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加强农机维修业管理的通知》,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的要求, 2007年8月, 苍南县农机总站会同县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对全县范围内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专项治理整顿, 查封了一些不符合文件要求的农机维修网点, 对经营人员进行了业务技术及法律法规培训, 并按有关规定审定考核, 重新核发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和修理工技术等级证。几年来, 对农机维修网点清理、整顿, 纳入正常管理渠道, 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

目前, 苍南县有农机维修网点486家, 其中修理拖拉机为主的46家, 修理渔业机械为主的92家, 修理电机的55家, 修理 (制造) 再生棉、布加工机械的28家, 金属加工 (车、削为主) 专业点150家, 其余属无固定维修对象的网点。有农机维修人员596人, 其中持证上岗528人。在“三农”服务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据2009年统计, 全年修理各类农机 15529台次, 其中农用运输车780台次, 大中型拖拉机485台次, 小型拖拉机3803台次, 电动机601台次, 内然机2130台次, 其他农具7730台次。全年总产值982.78万元, 修理产值480.80万元, 旧件修理产值30.40万元, 其他271.08万元, 盈余396.96万元。

二、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与管理, 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从当时检查情况看, 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尚欠缺, 是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维修网点分布范围广、数量大、经营点分散;二是部分维修人员不具备维修的经营条件和设备陈旧;三是还有一些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四是部分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管理和监督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相关部门配合不够, 没有实施照前行业审查制度;六是部分维修网点不具备技术合格证和等级证, 缺乏农机专业技术知识;七是维修技术不过关, 不能保证农机的安全作业;八是发生的农机维修纠纷得不到圆满解决, 有的根本不知到哪儿投诉;九是安全消防意识不强, 缺乏必备的消防器具;十是维修环境较差, 许多维修点油污遍地, 无法保证维修的质量。这些现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扰乱了农机维修市场的正常秩序, 威胁农机作业安全, 妨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为净化农机维修市场,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确保农机修理质量和生产安全, 必须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 建立经常性的管理机制, 并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农机管理部门重要议事日程。

三、加强维修网点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 加大农机维修法规宣传力度, 加强领导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多种媒体和宣传车, 印发、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 把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农机维修人员, 使他们对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督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自觉接受管理。同时, 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要专人负责。县站与交警部门联合成立警务站, 负责农机维修、销售网点的监督管理及其他有关涉法事项。

(二)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农机维修网点监督管理工作离不开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能力协作, 通过联合下发农机维修管理文件、联合执法检查等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清理整顿不符合开业条件、维修质量差、用户意见大的部分维修网点。对已开业但无技术合格证书的维修业户, 要限期进行补审, 补审不合格或拒不补审者, 依法禁止其经营维修业务。新开业维修业户, 要严格按由农机部门考核审验发给技术合格证书, 工商部门再按发放营业执照的程序办理, 防止新无证业户的产生。

(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执法队伍, 选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管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集中培训, 并取得行业监督检查证和行政执法证, 努力提高农机维修管理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手和修理工的业务水平

对从事保养、维修的农机维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结合各农机维修网点的不同业务, 开展技术示范, 以全面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提高修理工维修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促进农机维修整体水平上一新台阶。

(五)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修理质量的监督检查

设立农机维修质量投诉站, 公布“3.15”热线投诉电话, 及时处理各种维修质量纠纷, 严厉打击使用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坑农、害农的不法业户, 坚决依法处理,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纯洁性, 从而净化农机维修网点、销售网点市场。切实保障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机维修市场正常秩序, 提高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六) 加强装备, 树立形象

有条件的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备专用的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 保证工作用车, 对管理人员应统一着装 (农机监理服装) , 以行政执法的形象服务于农机管理。

(七) 组建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

以目前维修力量较强的农机维修点为主业, 组建几个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合作社。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牌, 统一服务水平, 统一服务质量, 统一收费。

(八) 建立和完善农机维修点的各项规章制度

农机维修网点的考核、审定发证后, 管理的规章制度需及时地跟上去,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制度和规章。

1.建立维修检验技术档案制度。记录农机具修理时间、次数, 修理部位、换用配件、主修人员和完成维修日期等, 使维修过的农机具有据可查。

2.加强维修网点内部的管理, 建立物资材料领发保管修理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制度。

总之, 为了逐步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村机械维修网点,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增强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必须加强农村机械维修网点的管理, 使农村机械维修网点的管理和监督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 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苍南县是浙江省维修网点数量最多的一个县, 共有486家。如何管理好这些农机维修网点,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苍南县农机部门所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 可供农机同行借鉴。

关键词:农机维修,现状,发展对策

浅谈五常市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篇2

一、 五常市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五常市是农业大市, 耕地面积达387.9万亩。到2008年底,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97万kW, 拥有各式拖拉机23441台套,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80台, 小型拖拉机20661台, 各式农机具25363台, 各式收获机305台。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业和农民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民的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 各地农民购机踊跃, 农机保有量大幅度地提高。

随着我市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 大部分机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故障及故障隐患, 使机具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了消除故障, 维持与恢复机械的可靠性, 提高机械的效率, 延迟机械的使用寿命, 必须健全和完善维修体系, 使所有的机械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作业, 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因此农机维修行业自然就成为一个较大的产业。

五常市目前现有120家个体私营维修企业, 惟一的一家大型国有农机修理厂已于10年前国企改革中被取消, 而且个体维修企业均为小型维修点。设备老化不配套, 技术人员水平较低, 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难以适应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的需求, 所以组建一个大型农机维修网点势在必行。

二、 五常市维修网点的发展意见

针对五常市现有机械现状与维修存在的矛盾, 我市农机部门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作为2009年工作重点, 多方筹资, 寻求技术力量与人才力量, 力争组建大型的、科学的、完善的农机维修网点。中心修理厂建成后, 增添大型新式维修设备, 与其它小型企业联网形成区域化、网络化, 可以以点代面覆盖全市各个区域的大修、精密设备的修理、疑难怪病的修理, 这样就可以把维修业水准大大提高, 确保各种拖拉机处于更好的状态。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站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 对全市修理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 对中心网点选择进行充分地论证, 使该项目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修配厂建成后, 农机总站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管理上和技术上给予监督执导, 从而为保证该网点得以顺利实施,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加速农业机械进步,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维修网点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加强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维修人员是维修工作的主体, 其技术水平主要决定着维修质量, 加强对农机修理工的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在当前新型农机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应该利用培训班、函授班、广播学校等途径, 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使他们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另外, 培训工作侧重基础知识、修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术训练, 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修理质量。

(二) 做好修理质量检验工作

1.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要求, 坚持原则, 把好质量关;

2.要配备与检验项目相应的仪表、量具和试验器具、设备。如测气缸套必须用量缸表, 测曲轴轴颈必须用百分尺等;

3. 外购件、自制件和修复件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做到不合格零件不装机;

4.在自检和互检基础上, 应该由专职人员检验的项目应能主动找车间专职检验人员检验, 关键工序组长应该把关, 如发动机装缸盖和扣油底壳之前, 应由主修工和质检员进行检查。

(三) 加强工作地点、零件、工具的管理

1.及时处理报废零件, 不可用的旧件应及时作好标记, 及时隔离, 放入废品箱内, 以免与可用零件混合;

2.在机器装配前, 对所需装配零件进行清点, 按装配顺序摆放整齐, 注意清洁和摆放要求 (如曲轴不能横放而应立放) 对螺钉、螺帽、开口销、油封、轴承等标准件应采取固定位置存放, 检查各种规格件数量是否正确, 这样便于检查有无漏装, 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3.工作地点常用工具一般集中在工具箱内由专人保管, 每班进行清点, 检查有无损坏。也可采用定置摆放, 挂在木板上, 木板用喷漆制成工具图样, 如有空白, 则该工具短缺, 大大减少找工具的时间, 保证作业质量;

4.计量仪器、工具应专门保管, 正确使用, 定期送检, 注意保养, 以保持其精密准确;

维修网点现状 篇3

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 促进了农机化快速发展, 吉林省珲春市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 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业机械增加迅速, 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走进了农户家中, 为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 珲春市2008年6月末止, 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16 810 k W, 其中拖拉机6 437台、农用运输车909辆、耕作机械7 900台、收获机械62台、排灌机械273台和植保机械41台, 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6 200 k W。由于机械保有量的增加, 使农业机械维修业务量急剧增加。农业机械维修呈现出分散、多层次和复杂的特点, 现有的维修网点配件店远远跟不上农业机械发展要求。同时, 农业机械部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机械维修和零配件供应中“三包”和零配件售后服务不到位, 满足不了农户的需求。大部分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设备简陋, 有修理等级证书的修理工很少, 大量农机具因得不到正确的维护保养经常处于“带病”作业状态, 既不安全, 又降低了机械效益。农业机械经销店缺乏服务意识, 经营的零配件质量不过关, 使购机户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因此, 加强农业机械市场管理, 是珲春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1) 农机市场管理权限不明确, 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市场规范建设认识不够, 缺乏协调监管力度。

(2) 农业机械维修、经销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部分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年龄老化或改行从事其他行业, 大部分修理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 对农业机械维修工艺了解甚少且修理水平低, 高水平的修理工青黄不接, 至使疑难修理项目无法解决, 个别农业机械配件经销商对机械性能及维护保养缺乏必要的知识。

(3) 维修点条件简陋, 缺少维修仪器和设备, 维修项目范围狭窄, 修理经营收入偏低。

(4) 政府对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及农业机械经销业主扶持力度小, 对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建设没有政策扶持, 使大量维修点和配件店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3 对策

(1) 抓住机遇。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 特别是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颁发, 已经国务院412号令公布为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给农业机械修配管理工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国家的法律、法规既表明了农业机械修配管理的重要性、又表明了他的严肃性。

(2) 提高认识。农业机械经营修理管理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各级政府要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对农机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抓好农业机械修配管理工作。

(3) 改善农业机械经营。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规模化管理和农业机械市场管理牵涉到千家万户, 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为此, 做为县乡两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人员到位、素质到位、管理到位和培训到位, 确保农业机械市场正常有序运作。

(4) 加强农业机械经营。加强农业机械修理网点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 组织学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政许可法》和《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等农业机械法律、法规, 强化责任, 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法制观念, 调动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5) 严格农业机械经营。做好农机维修网点技术许可证申请的审批与年度检审工作, 积极做好农机经营者、修理网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做到持证上岗。

(6) 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和劳动部门的沟通与配合, 对农业机械经营, 农业机械维修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 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行政许可法》要求, 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 认真制定监管方案, 强化管理, 树立起自身的管理地位和社会形象。

维修网点现状 篇4

1 云峰镇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1 维修网点设备老化、技术差, 维修质量难有保证

农村农机维修点投入不足, 设备条件较差, 使得农机具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农机手农机维修不便, 有时耽误农时, 与农户之间产生矛盾, 给农户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等。

1.2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少

云峰镇现有行政村17个, 耕地面积1 566.67 hm2。在20世纪80年代承包到户时, 有村级农机维修网点13家。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 到2011年底全年只剩下村级农机维修网点2家, 给农机具修理带来不便。

1.3 各部门管理职权不明确

县农机站、县工商局、县交通运管所等都有管理农机维修的职权, 但交叉管理严重, 职责不明确, 导致谁都能管, 谁也可以不管。这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相去甚远。

2 村级农机维修建设的必要性

2.1 农机修理技术直接关系农机作业安全

近年来, 因农机维修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有增长的趋势, 这给农机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同时, 加强农机修理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农机修理人员技术水平, 使修理技术人员懂专业理论知识, 加强实践操作, 提高修理实际水平, 从而为农户更好地提供修理技术服务[1]。不论从农机作业生产安全还是农机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农机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上等、技术优良的农机维修服务。

2.2 提升农机维修业务水平有利于农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 只有有了技术过硬的维修服务水平, 才能充分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 才能保障农机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因此, 农机维修水平的相应提高, 由农机运营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农机化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3 强化对策

3.1 加强农机修理工的技术培训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机维修业管理的通知》, 明确要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维修业管理的重要性, 增强应有的责任意识, 鉴于目前农机维修业落后的现状, 云峰镇农机站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领会《通知》精神, 使其都能懂得依法取得农机维修经营资格的必要性, 并且要开展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便提高维修人员的实际维修能力, 使他们通过培训考试取得技能资格, 成为专业的维修技师, 更好地创业就业和服务于农机。

3.2 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加强检查监管的力度

镇农机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 稳定农机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的检查工作, 注重维修网点质的提高;二是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 对重要零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三是向农村基层推广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 对季节性使用机具进行保养维修, 对机具性能、机具各零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并对机具进行清洗, 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 满足农户需要, 并保证农民生产安全[2]。

3.3 制定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特点,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普遍都处于偏僻山区, 交通不便, 规模小, 修理技术人员水平低, 文化程度低, 修理人员年龄偏大, 行业素质低, 服务水平欠佳等, 因地制宜地对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分类管理, 对处在交通较便利、农业机械较多、农机修理作业量较多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重点管理, 强化农机修理网点管理水平, 加强资金、场地、规模、修理技术人员各方面规模水平, 提高农村修理网点综合水平, 在本镇范围内起到以点带面作用;对于一般村级农机修理网点, 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修理人员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修理质量及服务水平;对于规模较小, 又处在偏僻山村农机修理网点实行兼并或取缔, 从而实现全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规范、有序发展[3]。因此, 根据本镇农机修理网点分类特点, 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示范点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兼拼制度》《遂昌县云峰镇规模较小不合格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取缔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安全操作规章制度》《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持证上岗规章制度》等。

3.4 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

为强大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发展, 云峰镇党委、政府召开党政班子会议, 研究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 成立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镇长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农业领导担任, 组员由各工作片片长、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 下设办公室, 主任由副组长兼任, 副主任由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担任。具体负责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工作, 根据本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发展情况, 给予分类扶持, 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方案》。制定《遂昌县云峰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资金及技术扶持验收标准》,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对本镇社后村农机维修网点给予一次性5万元资金扶持, 并选派1名修理工到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培训, 用于扩大修理场地及购置修理设备, 创办省级村级农机修理网点示范点。对其他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给予1万元资金扶持, 1名修理技术人员培训费用由镇政府给予支付。通过3~5年时间将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壮大, 办成合格达标的村级农机维修网点[4]。

3.5 强化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监督管理

为确保村级农机维修网点技术安全监管, 云峰镇联合县工商局、县质量监督局等有关单位对全镇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督, 对村级维修网点进行技术、场地、修理质量及后期服务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 同时加强对村级农机修理网点场所进行消防检查, 对村级修理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技术考核, 对技术达不到标准的人员进行重新培训[5]。

3.6 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维修网点发展

近年云峰镇有各类农民专业合社8家。他们有一定组织队伍、技术力量、资金实力及文化知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推动农机事业发展, 从而实现农机销售、农机作业、农机技术服务、农机修理一条龙服务, 实现农机经济快速发展[6]。

参考文献

[1]张绍亮.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2) :18-19.

[2]周振军.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监理, 2010 (9) :37-38.

[3]廖传亮.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5) :19-20.

[4]张永琴.县级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 (6X) :34-35.

[5]李艳, 王红星.关于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机, 2009 (1) :71-72.

维修网点现状 篇5

一、农机维修网点的基本情况

1. 维修网点及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余姚市农机维修业务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服务, 二是农机销售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 三是由汽车修理厂维修, 四是合作社、农机大户、其他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民自行修理。农机维修网点是余姚市农机维修的主力军, 60%以上的维修业务由农机维修网点承担。目前, 在农机部门登记并参加年检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75个, 专业维修人员为172人, 其中大多数是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者, 经营规模较小。

2. 维修业务范围

余姚市农机维修网点的业务范围是按照国家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行定级的。目前, 余姚市农机维修网点绝大多数属于三级维修点, 其数量为55个, 约占全部维修点的73%, 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保养。同时, 余姚市还有专项修理点11个, 主要从事电机修理、电气焊、钣金、补胎等简单修理。

3. 维修能力状况

余姚市农机维修网点的技术等级绝大多数属于三级, 其技术能力和服务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维修设备配备, 一般维修点的设备、计量器具、手工具等拥有情况, 皆符合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的要求, 如都有电气焊设备、砂轮机、台钻、手电钻等。据调查, 一般三级维修点都拥有8台 (件) 左右的维修设备, 价值在2万元以内。 (2)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一般的维修点皆有1~3名从业人员, 其中至少有1人持有农机修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能够承担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

4. 维修配件来源渠道

目前, 余姚市农机配件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机配件公司 (或者汽车配件兼营农机配件的销售公司) , 这些公司由于是规模经营,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因此配件质量一般能够保证;二是农机销售企业, 农机销售企业代理农机生产企业的“三包”和售后服务业务, 因此可直接从企业获得正品农机配件;三是地区间流动销售的农机配件供货商。

二、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

1. 维修点布局不均匀, 且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目前, 余姚市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 农机维修网点大多分布在中心镇及撤并前的乡镇所在地, 且各乡镇之间分布也极不均匀, 部分地方甚至成为农机维修的盲区, 如农机拥有量较大的泗门镇也没有一个正规的农机维修点;村级维修点相对更少。由于农机具的作业在农村, 农机手维修农机具极为不便, 尤其是在农忙季节, 往往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及时维修而影响作业。另外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经济效益低、人员老化等原因, 农机维修点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0多家锐减到如今的75家 (2011年在册数) , 其中部分还处于停业状态。

2. 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 维修能力较差

目前, 余姚市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 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 也不具备进行关键部件及整机维修的设备条件, 因此属于低等级维修点, 其维修能力较差, 不能够保证农机维修的质量。例如, 有些村农机维修点的修理设备简单, 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另外, 外来务工人员开店增加, 既无合格证、营业执照, 又无必要的设备设施, 维修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3. 专业技术人员少, 维修技术水平低

大多数维修人员由拖拉机驾驶员或者农机操作人员转行而来, 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专业知识, 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只能凭经验修理, 维修技术水平相当低。

4. 专业维修点少, 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余姚市缺乏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新式农机具的专业维修点和专业维修人才, 水稻联合收割和插秧机等新式农机具结构复杂, 一次性投资大, 农民购置一台不容易。如果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得不到及时维修, 就会耽误农时, 造成损失, 严重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生产厂家的“三包”服务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三包”期结束后的维修保养工作更令人担忧。

三、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对策及措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机械产品推广使用、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 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抓住时机, 抓紧谋划, 出台扶持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 引导农机维修网点加速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保证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 提出几点建议。

1. 合理布局, 提升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 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要在进一步搞好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 使之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农机维修网点属于行政审批范畴, 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在工作中加以科学指导, 要引导他们从城镇合理向乡村发展, 特别是要鼓励、扶持职校毕业生或者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机维修领域, 这样, 既能方便用户, 使维修服务工作有良好的市场资源环境, 又能保证维修质量。

2. 组建中心, 提升服务

组建农机化维修服务中心, 引导、扶持和提升一批一、二级维修网点, 专门服务于高科技含量、高性能的大中型农机具, 这方面市场潜力巨大, 也是余姚市农机维修工作最薄弱的环节。目前余姚市已引进了大量的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谷物烘干机、其他特色农业机械、配套机具等, 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机具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单靠目前的维修网点是远远不够的, 无论是在维修设备、还是在技术力量上都不能够满足维修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组建农机化维修服务中心。以现有农机销售公司、实力较强的农机配件经营公司为基础, 组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或者与农机企业联合建立农机特约维修站, 承担新式农机具的维修业务, 政府要在维修设备购置、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资金补助, 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技术和零配件供应的优势, 带动维修技术能力的提高和维修市场的发展。二是扶持和引导一批维修网点, 建成区域性的维修点, 成为区域农机维修的龙头, 服务于科技含量高、新型的大中型农机, 在平原重点乡镇或者姚东、姚南、姚西、姚北各选择一个维修设备先进、技术力量浓厚、服务水平高的标准化的维修网点, 进行重点扶持。既承担科技含量高、新型的大中型农机具的维修任务, 又引导和带动整个农机维修网点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3. 强化培训, 提升质量

维修人员是维修业的主体, 是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基础。应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 不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一要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农机管理部门要利用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 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力量。二要制订培训计划, 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步进行。每年的培训工作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 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 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 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运用集中学习培训、外出考察、到生产企业实习和远程教育辅导等手段,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

4. 加强监管, 提升实效

维修网点现状 篇6

一、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现状

中宁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45个, 其中二级标准的4个, 三级标准的41个, 各种维修设备105台, 从业人员58人, 其中取得《农机维修工人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19人, 农机配件供应门市部45个。调查结果显示, 农机维修业布局不合理, 规模小, 设备简陋, 专修工具、检修仪器陈旧, 无法承担较为先进农业机械的修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维修服务质量不高。

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

中宁县对现有网点的管理主要是由农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监管, 因多个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往往都流于形式, 管理监督难以到位。

2.农机维修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 全县的农机维修管理主要由县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来完成, 但中心实有干部职工24人, 要承担全县的农机监理、推广、农机技术培训、新堡镇农业服务等工作, 农机维修管理人员只有一人。由于人员少, 监督管理跟不上, 使得无证经营者钻了空子, 维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监督管理不严。

根据《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符合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 取得相应类别和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并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 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但农机部门在对维修市场检查时发现, 部分维修网点人员没有机械维修等级证书, 工商部门也给办理了营业执照, 使维修人员片面地认为工商只要允许就可以营业, 维修等级可有可无。

三、建议和思考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是实现农业机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低耗、环保、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规范。

1.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强化监督管理和服务。

首先, 应对维修网点进行整顿规范, 坚决取缔无证维修网点, 鼓励和发展诚实守信和维修技术过硬的网点, 使维修网点向布局合理、营业手续齐全、服务规范到位、合法经营方向发展。其次协商工商部门, 严格农机维修市场准入制度, 坚决杜绝无证办照现象。第三, 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农机维修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促使农机维修网点实现规范化管理。

2.建立培训基地, 强化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

农机主管部门要建立一个培训资质齐全、培训条件良好, 能够承担和满足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综合性培训基地。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和阳光工程培训、农机科技进村入户、职业技能考试结合起来, 扩大培训覆盖面, 尽早解决部分乡村无农机维修网点、无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问题,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知识精、工作能力强、纪律严明的农机维修管理队伍。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建立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知识精、工作能力强、纪律严明的农机维修管理队伍,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 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专业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科技咨询、市场信息传递、解决技术难题的服务, 促使农机维修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4.科学规划, 积极扶持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高青宣传农机维修法规到网点 篇7

为使全县广大农机维修和销售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日前,高青县农机局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带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新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宣传材料,走进全县各农机维修和供应网点,开展法规宣传。每到一点,农机人员都与经营业户一道学习有关法规、条例,逐章逐条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还向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宣传有关农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农机维修使用、保养新知识和农机安全生产相关内容,受到经营业户的欢迎。

上一篇:场地控制下一篇:腺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