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评估

2024-10-05

问题评估(精选12篇)

问题评估 篇1

为了促进幼儿接受更好的早期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教学的科学、全面和标准化评估一直是我国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园评估系统不断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果。但是不得不提出的一点是幼儿园在消化和运用评估结果上存在着普遍性的、广泛性的和较为严重的问题。据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幼儿园评估实效中存在问题的幼儿园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策略,以解决当前评估结果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一、幼儿园评估实效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

(一)评估结果执行差

幼儿园评估的首要职能就是诊断和发现幼儿园在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作出及时、有效的整改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最终改正以往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早教。然而很多幼儿园在评估过后就“长舒一口气”,认为评估工作“终于”告一段落,这种思想和理念显然是把评估当作一项复杂且艰难的“应付性工作”,自然在后期的整改中就显现出了消极的执行力。

出现以上评估结果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幼儿园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评估在幼儿园发展中的真正意义,错把这种完善自身的机会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甚至是影响正常保教秩序的行政工作;其次,幼儿园管理者及相关教师缺乏有效的整改能力,无法做出有效、全面的整改措施;第三,评估结果本身存在难执行的问题。一些评估结果过于模糊,没有指出量化可执行的问题,一些评估结果忽略了幼儿园实际条件,提出了一些阶段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等。

(二)评估结果功利化

幼儿园评估是国家诊断、监督和指导幼儿园进行更高水平的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给幼儿园进行简单的“打分、评级”。一些幼儿园把相关部门的评级结果用于自己在招生上的招牌和优势,甚至一些家长也确实把这些评估结果当作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指标,这显然是将早教评估污名化了,并且也使得评估工作的难度变大。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机构数量很大,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激烈化,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幼儿入学采用了这种病态式的竞争手段;其次,评估结果本身带有了明显的评级、打分性质,这就使得评估结果本身具有了明显的排名属性。

二、幼儿园评估方法的改良策略

为了让评估结果真正起到诊断、鉴别、监管、指导和改善的作用,本研究基于以上评估结果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评估结果效力的策略。

(一)执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结果

幼儿园评估要坚持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其一,定性评估能够使评估结果更加丰满地、生动地反映幼儿园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人性化,并且客观上能够避免单纯定量评估带来的打分性质的评估,以避免评估结果功利化的问题;其二,定量评估能够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具体、明确地指出当前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实现评估结果在整改过程中可执行,并且能够避免单纯使用定性评估带来的幼儿园无法执行评估结果的问题。二者的结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使得评估结果可执行却不功利化。

(二)拉长评估周期,实现评估常态化

首先,要拉长评估周期,实现评估常态化。当前的评估方式通常是短期内进行一次内容极为全面的评估,短时间完成这些评估指标,很多幼儿园就会打短期“攻坚战”,使得管理者和教师都极为疲倦,如果将一次面面俱到的评估化在全面中进行,这就使得评估的压力较小,也不会对正常的保教秩序造成干扰,并且能够客观上防止一些幼儿园用评估结果作为招生招牌的现象。

其次,要提高评估频率,实现循环评估。当前的评估方法通常是一次评估过后将在较长时间内不再进行,频率较低,这就使得不少幼儿园在评估过后就不再理会评估结果,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提升评估频率,能够及时检查上次评估结果的整改情况,使得评估成为一个逐步完善、渐进进步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解决了当前评估结果不执行的情况。

总之,就是要通过“评估结果上定性与定量结合”和“评估周期上常态化和高频率”实现评估真正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目的,而不是把评估当作事务性工作或功利化的评级,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保教。

参考文献

[1]刘景荣.对广东省幼儿园评估工作的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3):68-71.

[2]黄小莲,陈妍琳.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J].学前教育研究,2014(3):15-21.

问题评估 篇2

1、你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吗?谈谈你对这方面的认识?

答: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依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提出并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性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适量专科教育,适时开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皖北,服务安徽,辐射周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科专业定位:以应用型专业发展为主,以工学专业为发展重点,构建工学、艺术学、文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培养规格定位: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特设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成为皖北地区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和高i想你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2、谈谈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你校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具体采取了哪些做法?

答:(1)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确定人才培养思路。

(2)坚持社会需求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具体见自评报告P10-P11)数理系人才培养模式

数理系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指导,根据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3.2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坚持“校企合作、工程化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素质、知识、能力为一体的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专业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工作。方案在以下几方面显示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合理架构专业基础理论。根据专业遵循的自身特点设计主要内容模块,建立相应的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以“实基础、适口径、重素质、强能力”为原则,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整选修模块的设置,使得培养方向更加明确,提前做好就业的分流,使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的安排和内容的设置,着力培育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2)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确保内涵建设

改变传统授课中以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为原则,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原则,进行授课。以支撑各项能力的能力要素为目标,加大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逐步构建和完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把不同课程,甚至不同方向的课程内容重组、融合,形成不同的模块,重点建设核心模块,全面完成能力素质要求、模块内容、知识描述、大纲修订更新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在专业的模块课程设置中,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应用类课程的开设,注重工程化意识的培养,注重把工程应用思想融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去。

(3)加强“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

贯彻落实第六、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强化项目引领,深入推进“工程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竞赛,引导教师进行课程工程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精彩一课”,组织示范课遴选与观摩活动,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的示范作用。

(4)加强合作办学和产学研建设

数学与物理系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开展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利用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

二是人才培养方法及途径:探索“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模拟仿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培养途径。

3、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能力培养改革的?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3)案例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得到应用;(4)发挥作业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5)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推动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6)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能力培养:重视社会需求;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

4、你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工作开展如何?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以“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为教学管理理念,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监控,不断探讨和完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5、你校的质量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1)规章制度

a、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严格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暂行法规》等文件,分别在2010年、2014年对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汇编。各系部结合和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二级教学管理制度和执行措施。

b、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平稳有序。(3)

积极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人才培养要求和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目标,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组、教务处朱亮监控为监控组织,以听课、教学检查专项教学评估、教学督导、师生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为主要手段、以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平台、教学例会、信息员会议、《每周教学简报》等为反馈通道,加强了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有效的开张了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各项质量监控制度有效运行。(具体见自评报告P31)

6、你校的学生实习是如何开展的?你参与了吗?你说怎样指导学生的?

一、实习要求

1、、加强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教学系应成立实习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本系毕业实习的安排、检查等管理工作,组织实习指导教师认真学习《蚌埠学院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办法》(院字〔2010〕114号),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与安全。

2、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⑴ 各系按照《蚌埠学院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制定实习的相关教学文件(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编制各专业毕业实习的实施计划。

⑵ 做好毕业实习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纪律和有关注意事项;提出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毕业大作业等实习作业的具体要求;向学生发放《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毕业实习指导书等材料。

⑶ 在毕业实习前与学生签订《实习安全协议书》。

二、实习方式

1、按学生要求和我院实际情况,实习采用集中定点实习和自主(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2、各系应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实习教学基地,尽量安排学生到基地集中实习;建立实习教学基地的联系人制度,协助实习教学基地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

3、对采取自主(分散)形式进行实习的学生加强管理,确保顺利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任务。

⑴ 选择自主(分散)实习的学生,须填写《学生自主实习申请表》。⑵ 指导教师掌握自主(分散)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以及联系电话、E-mail或QQ号等联络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系以掌握其实习情况。

三、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1、毕业实习结束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记载。

2、考核可以采取评阅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毕业大作业、实习单位评语、笔试或口试(答辩)等各方面综合评定。具体考核办法由各系自行确定,但必须在实习前向学生公布。

四、实习检查与总结

1、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各系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巡视、检查、指导,系里分管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教务处将不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深入实习基地(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现场抽查。

2、毕业实习结束后,各系按《蚌埠学院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实习工作总结,并按班级归档实习的相关材料。

7、谈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你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地位如何?

教学、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虽然人类社会对这三大职能的认识有先后之别,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高等教育整体运作的基本元素。应该看到,高等教育这三大基本职能是统一的,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互动互助的内在联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应高度重视教学、科学、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借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充分揭示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重新构筑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培养人,所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应聚集于学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应从整体上把握与设计三大职能的实现途径与操作载体,应盘活并整合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使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而使高等教育实现结构性的改造。譬如,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材应改变学科体系本位的传统,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和服务社会的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应积极引进诸如“问题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在管理系统中要改革现有的按功能分置的行政模式,不仅要基于功能组合来重新设计行政处室设置,而且要加大系、所、室之间的横向沟通甚或结合。

蚌埠学院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

8、你校的本科学生有什么特色? 宽口径,厚基础,“地方适用”的专才。

9、你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情况如何?谈谈你对教师风范的理解和你在这方面的做法。

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精神状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教师风范

一、形象风范:衣着整洁,服饰大方,举止稳重端庄,注意公众形象

二、教师举止礼仪:

(一)讲台上的举止。

1、目光。在讲台上,教师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目光,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

2、坐姿。教师应提倡站着讲课,但在一些讲座课或教师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坐着讲。坐着讲课应注意,坐姿要端正。

3、站姿。一般的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样更有利于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

4、板书。整洁清楚的板书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进行概括,事先有所设计。

10谈谈你校围绕学生能力(专业能力)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情况

11、你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阅览室使用情况如何?你校多媒体课件研制和使用情况如何?

学校现有16个实验中心、下设177个实验室。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0台,多媒体教室145间,语音实验室9间,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言实验室座位数79.14个。2013-2014学年仪器设备利用率为100%、仪器设备完好率为80%以上。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阅览室利用率较高。

12、你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如何? 学校先后与省内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签订124个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时间教学基地11个,保证各个专业有2个以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时间教师81人。依托“企业加进校园” 活动平台,聘请66为行业技术专家为客座教授。

13、谈谈你校师资队伍情况。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校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学历、职称和年龄、学缘等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队伍发展态势较好。截止目前,我校现有教师729人(其中专任教师661人,外聘教师13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9人(含在读博士27人),硕士学位438人(含在读硕士18人),博士和硕士所占的比例达到68.38%。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78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11%。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299人,占45.23%;36-45岁210人,占31.77%;46-55岁123人,占18.61%;56岁以上29人,占4.39%。

(具体见自评报告P12-P13)

14、你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情况如何?教学管理怎样?(具体见自评报告P20-P13)

蚌埠学院设有机械与电子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数学与物理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文学与教育系、音乐与舞蹈系、基础部(含人文社科部、体育部、现代艺术中心)等11个教学单位和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英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工程管理、学前教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和艺术与科技等39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应用英语、电子商务、初等教育等22个专科专业。学校面向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4500人。

15、你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是如何开展的?

15(2)你学校的评建过程中你做了哪些工作?

16、你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如何提高?

17、你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8、学校在进修、提高“双师”随之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1、学校出台了

蚌埠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关规定

2、教师培训进修津贴发放暂行办法 院字〔2009〕13号

3、蚌埠学院教师出国(境)进修培训暂行管理办法

4、蚌埠学院“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19、你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如何?

20、你系有哪些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数学与物理系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9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高等数学),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概率论与金融数学”、“计算数学”、“计算物理”等固定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教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1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50篇,其中SCI、EI检索2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与教辅10部。

具有以周之虎教授为带头人的“高等数学”省级教学团队,胡守信教授为带头人的“大学物理”院级教学团队,能够适应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21、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效果如何?

22、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那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改进思路?

答: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尚未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具体见自评报告P43-P44))

(1)应用型办学理念在实践方面你的观测落实相对滞后。(2)专业内涵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3)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gage的强度不够(4)产学研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改进思路(具体见自评报告P45-P46)

(1)进一步统一应用型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2)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3)进一步加快课程改革(4)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5)进一步神话应用型教学改革(6)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23、学校在教研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科研成果有哪些?

答:学校通过制定科研成果、项目立项和结项、经费配套等科研奖励政策,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升本以来,学校已经承担科研项目23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创新办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长三角科技公关项目1项、省软件科学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9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06项。与企业签订在演项目197项,发表论文2383篇,其中sci、EI收录87篇,CSSCI收录126篇,主编(参编)教材、出版专著88部。与企业联合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各一个。省级笨呢可精品课程14们,各级各类获奖352项。积极融入合芜蚌租住创新综合胚胎试验区建设,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97项,选派科研特派员17人,设立国家发酵工程中心分中心等校内研究机构22个。

24、作为专业课教师,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答:作为专业课教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目前最缺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参加产学研项目,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双能型教师培训等手段。学校现在已经逐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期望让每个专业课老师都有这样的机会,另外,要学生多参加见习、课外科技活动等,学校给以更多的支持。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评估;问题;提高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60-02

质量是组织和个人关注的焦点,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随着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到达预期的工作目标。关注档案质量,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既是档案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1 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国际竞争、国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档案能够反映人才的客观情况,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极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人事档案残缺不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混乱不堪,不能使各类人才得到充分的使用,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

1.2 促进企业人才的选拔

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员工的个人经历、业绩等情况,所以对企业录用新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供系统、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促进了企业人才的选拔。同时,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利于对员工的情况全面了解,利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1.3 利于对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根据员工的档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提供帮助,解决员工困难;可以分析员工的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使员工在工作合理的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供员工的忠诚度,减少离职率。

1.4 保障个人利益

由于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历史性,随着个人的成长,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事档案具有不可代替的凭证作用。当个人工作调动、入党政审、职称评审等必须经过档案的审核。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档案遗失或档案材料残缺不全,就可能不能进行有关的活动,损害其合法权益,影响个人利益。

2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原则

2.1 客观性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件客观性的工作,对此进行的质量评价也应该客观的,档案管理工作评估的指标和评价内容也应该具有客观性,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来客观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内容,符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实际和需求。

2.2 实用性

档案的质量影响档案价值的实现。档案质量高,档案的开发价值也就高。档案工作质量之所以可以得到越来好的发展,其中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功不可没,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切实的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当然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在实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使评估标准和内容更易于被工作人员接受,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督促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导向性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应该遵循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具体的评估指标来体现国家对于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档案质量评估工作为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各自档案工作计划的依据,体现日常档案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工作重点,指出各级档案部门和各类档案机构的工作重点。

2.4 科学性

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反映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律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质量有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及程序,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5 程序性

档案管理工作评估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评估工作基本分为自评摸底、核实公示、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总结评议五个步骤。自评摸底按照文件精神及评估标准进行自查、整改、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核实公示是对自评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实,并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实地测评是将评估委员会组成若干评估小组,分别到各地进行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是评估小组向被评估单位及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反馈评估情况。总结评议是对评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综合评估报告报国家档案局。

3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

3.1 目标不明确

首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机构目的不明确,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对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方面则不注重。有时评估只是象征性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做好评估工作,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付评估,一切工作都是为评估做准备,没有真正从为企业提供人才、为人才服务出发,甚至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只是在评估期间做档案管理工作,临时抱佛脚,只追求数量,不要求质量,评估工作一旦结束,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结束,评估工作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评估。

3.2 准备过程不规范

准备过程不规范主要体现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过分追求形式统一。做好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必要的,但是要有个度,过分追求形式统一,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档案本身造成损害。其二,评估准备工作没有分清主次。很多企业在档案质量评估投入很大较大的资金用于先进设备的购买,完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建设很好,但是却忽视了档案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材料用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字迹不耐久等。

3.3 评估整改工作没有做好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目的是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后进行整好,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指出问题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去改正,评估工作也就没有意义。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评估给出的意见没有及时整改,等到下次评估工作时才进行突击更改,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进行整改,这样使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 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教育

加强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使改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让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见培训、交流学习、学术讲座,进行继续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4.2 加强日常评估,注重整改

讲评估工作量化的日常的工作中去,从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完善细节。在评估工作中注重档案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主,追求质量与形式共同提高。在评估工作提出的意见,要督促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整改,真正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3 加强监督

为完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工作质量,需加强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监督。

①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主管部门进行定期对评估工作、评估整改工作进行考核。

②中介机构测评。引入中介机构进行测评不仅能激励评估部门做好评估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高质高效的管理人事档案,同时使档案评估、管理更加全民化、透明化,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③个人监督。员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进行对档案评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5 结 语

进行档案工作质量的评估可以提高档案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档案科学规范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此,要加强对档案评估工作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真正达到评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改、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缉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明初.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的效应[J].中国档案,2008,(3).

[3] 李丽燕.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刘菁.档案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实证和定量方法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 石敦良.浅谈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6] 王小山,王运彬.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体系构建[J].档案管理,2008,(4).

[7] 严桂夫,程潜龙,邱旻.加入 WTO 与档案事业发展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3,(1).

[8] 陈迎霞.高校档案质量评估方法与指标设计[J].兰台世界,2008,(1).

[9] 房春安,李文朴.怎样搞好档案考评定级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1997,(2).

[10] 梁建梅.关于完善机关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11] 吕梅.机关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湖北档案,1998,(4).

高校评估:问题与思考 篇4

翻开世界高等教育史就会发现,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无论是早期的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还是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究其产生的原因, 无一例外都主要起因于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开始于1985年。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评估问题。此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逐渐展开。但是, 从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来看,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并非完全因高等教育质量而起, 究其原因如下。

其一, 国外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在世界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评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 除原来已经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以外,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并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评估。在这一背景下,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许多学者积极将国外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介绍到国内, 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实践活动。

其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高等教育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 恢复高等教育正常教学秩序, 保证基本教学质量。“文革”期间,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究竟能否担负起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 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价, 90年代中期对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普通高校进行了合格评估。这些评价和评估对于恢复“文革”时期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巨大破坏, 保证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其三,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高等教育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 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恢复、改革与调整,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完全恢复, 全国高校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实力。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随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担忧和质疑,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03年始于这一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社会各界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诉求。

其四, 政府主管部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改变以往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 必须由指令性计划式的直接管理向规划、指导、服务等间接调控方式转变。从这一视角来看, 毫无疑问, 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具体体现。

从上述四种原因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既有国际评价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影响;也有恢复“文革”时期被严重损害的高等教育秩序, 以及保证和提高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的诉求;同时, 还有教育主管部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事实表明, 当下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既有评估高等教育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功能, 同时兼具转变政府职能的功能, 这是我们认识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时必须密切结合这一大的背景, 必须从多功能的视角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分析, 否则难免认识不清或出现认识偏差。

二、应正确看待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2007年以来“取消高校教学评估”之声不断响起。有人认为, “教学评估劳民伤财”, 因此, 建议取消评估。原因主要在于评估作假、形式主义以及铺张浪费。

如某大学教师反映:“离评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我们教师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造假, 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 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 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 把从未搞过的学生座谈记录造出来, 把没听过课的听课记录造出来, 把没有过的教案、讲稿造出来……”[1]

与此同时, 还有的学校教师反应:“学生们‘为了学校的利益’也都轰轰烈烈地参与其中, 评估要求有3年的试卷、作业存档, 那就发动现在的学生答几年前的试卷, 写上别人的姓名, 老师还煞有介事地批改打分, 几年前的试卷因此诞生, 作业也是如此”。[2]

此外, 有人认为评估指标不科学, 分类评价有待完善;评估给部分高校造成极大压力, 流于形式难以避免;评估机构单一, 容易造成权力其中, 引发教育腐败;政府过分参与, 使得高校行政化等。

还有的认为:评估实质是政府自己评自己, 与教育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 立法滞后;信息不完全导致评估准确性不高;信息不对称和‘寻租’现象的存在;从评估效果来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颠倒了教学与评估的关系, 不是评估为教学服务, 反而评估成了教学的目的, 成了人们的负担。

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呢?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属于后发外生型, 主要是学习国外的评估经验。应该说, 经过多年的移植、探索, 我国的评估工作在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行为规范化及评估人员专业化等方面已逐渐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 正是因为我国的评估属于后发外生型, 处于成长期和摸索阶段,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十分成熟, 尤其是许多“洋为中用”的东西还没有很好地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文化相融合, 即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因此, 评估中出现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

问题的关键在于,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既存的问题。实际上, 从评估的发展趋势来看, 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而且, 对这些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已经逐步、及时地做出了回应和修正。

比如, 针对有人提出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 在现行评估方案的基础上, 制定了医药类院校、体育艺术类院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补充说明, 加强了分类指导。针对评估的公正问题, 在网站上公示学校的自评报告、整改方案和整改报告等材料, 加强社会监督, 实施“阳光评估”。此外, 对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 将原来评估抽查近三年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以及试卷的做法, 改为只抽查近一年的。

至于评估中的做假问题, 从根本上说, 评估作假并非评估之过, 而是有些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结果, 是有些高校教学工作不规范的结果, 是有些高校教学管理欠账太多的结果, 甚至是对教学疏于日常管理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一轮评估, 恐怕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漏洞至今也不会浮出水面。反思评估作假, 恰恰说明对高校进行评估十分必要和紧迫。作假固然应该批评、禁止, 然而更应该引起人们深思的是, 高校应该如何对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并使之常态化, 而不是应对评估一时的应景之举。

通过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再评估”, 历史地看, 不容否认,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取得了长足进展。与此同时, 也应该看到, 评估中还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是否应该引入第三者评价的问题;如何处理他评和自评的关系问题, 等等。但这些问题和不足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应该在发展中改进, 而不应因噎废食, 取消评估, 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不同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评估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热潮。在欧洲, 1998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的理事会, 并提议各成员国建立质量保障自治机构, 不仅政府, 包括公众和工商界乃至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纷纷开始关注和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英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加大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 在评估中通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这一中介组织, 实现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相比之下, 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虽然是政府集权行为, 但评估机构独立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外, 直接向总统负责, 不强迫高等院校接受其意见, 而只是证实大学运行机制不良的症结所在, 并提出建议。

与此同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的国际网络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简称INQAAHE) , 并支持它组织了六次世界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大会。据来自2001年班加罗尔举行的第六次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大会的消息, 世界上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质量保证机构。一些地区性政府、非政府组织, 如欧盟、亚太经合会议、各地区大学协会等, 都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国际上还通过了旨在提高质量、学分互换和学历相互认可的《华盛顿宣言》和《曼谷宣言》。

在如火如荼的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 逐渐形成三种模式:即大陆模式、英国模式与美国模式。[3]

大陆模式:政府对大学进行严格控制, 大学的自主权很小。大陆模式是指在西欧大陆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这些国家包括荷兰、法国、芬兰、瑞典、德国等。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政府对大学进行严格控制, 大学的自主权很小。

英国模式:大学的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具体由学术专家进行评判。政府干预不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英国模式又称为学术团体自我管理模式。它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完全脱离外部控制的思想。英国传统的质量保障模式的核心就是大学的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

美国模式:评估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起, 具有非官方性和权威性。美国高等学校的质量评估不是由中央政府进行的, 而是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起。一方面具有非官方性;另一方面又得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 具有权威性。这是其基本特征。它与其他模式的一个最大区别是, 它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 政府在不干预学校自主权的前提下, 进行教育经费的分配;学校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社会可以利用评估结果选择学校、专业和毕业生。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 究其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与各国社会基本制度相一致, 作为高等教育制度之一的评估制度, 体现了国家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4]比如美国, 市场力量是经济和社会活动最基本的调节机制, 国家干预较少、较弱;法国, 经济活动的国有化程度高、计划性强, 市场作用较弱;英国, 国家干预和市场共存。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 类似于法国, 虽然市场经济已经建立,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性的东西并没有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计划性仍然发挥着一定的惯性作用。因此, 我国的高校评估可能应该偏向于法国, 采取大陆式评估模式。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和职能先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这种变化的趋势是由两个极端向中间发展。即大学自治型的向政府干涉转变;政府集权型的向高校自我调整过渡”。[5]因此, 未来时期, 从政府的视角来看,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诸如评估、立法、经费等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控制;另一方面, 应积极鼓励扶持和加强评估中介机构建设, 这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必然选择。

四、评估亟待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状况来看, 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是大学自愿参与, 是“我要评”, 而非“要我评”。这既是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大学文化。

事实上, “质量保证既是质量管理, 又涵盖质量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6]质量管理要充分体现质量文化, 成为质量文化的载体;而质量文化要渗透质量管理, 成为质量管理的灵魂。质量文化就是指高校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价值观。它既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理念和管理思想, 又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质量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学校在质量保证的每一个环节上, 都应该重视质量文化的培育。没有文化内涵的质量管理, 很可能沦为苍白无力的说教。例行公事式的质量管理制度往往会使人消极应付,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在实施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 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参与, 将工作尽可能提升到培育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校园氛围的高度, 使得人人在乎质量、事事讲究质量, 使得高质量成为教师教育生涯的理想, 也成为学生人生奋斗的目标, 使得追求卓越成为学校的传统。[7]这样, 质量保证才能真正发挥功效, 才可能事半功倍。

“学校的质量文化是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8]“逐步养成学校、教师、管理人员重视自评, 正确对待和配合校外同行进行评估的校园文化, 是评价、认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的的条件之一”。[9]只有当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所有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 成为高校成员的内在追求时, 才能形成全体人员自觉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

众所周知, 高校自身肩负的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而从我国高校的评估来看, 存在着“外热内冷”的现象。学校外部热火朝天, 而内部却把保证和提高质量仅仅当作评估时的一道风景而已, 评估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也就是说, 实际上评估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并没有变成每个大学人的自觉行动, 仅仅是“规定动作”, 而不是“自选动作”。

而无论从国外大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来看, 还是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来看,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根基毫无疑问是高等学校自身。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源头, 只有抓住了这个源头,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教育质量。而要抓住这一源头, 就必须通过大学上下的不懈努力, 把质量意识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把质量意识融入到大学的发展战略之中, 融入到大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融入到每一个大学人尤其是大学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之中。惟其如此, 才能切实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之, 无论承认与否, 接受与否, 评估都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趋深入, 跨国高等教育评估已初露端倪, 这无疑预示着各国高等教育评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处在评估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 如何尽快建立起既符合评估基本规律,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以及如何在评估过程中, 切实调动高校自我评估的积极性, 努力将评估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并切实发挥这种文化的自觉性, 实现评估的良性和自我循环, 这是摆在我国政府和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2]叶铁桥.“加工”成果 评估闯关 大学风行“造假潮”[N]. 中国青年报, 2006-12-14.

[3] 陈玉琨. 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N]. 中国教育报, 2005-05-27.

[4] 王战军, 孙悦.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演进趋势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6) :27.

[5] 杨晓江. 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五年研究述评[J]. 高等教育研究, 1999, (3) :28.

[6] [7] 毕家驹.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小议[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 (4) :11.

[8] 王一兵.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1) :39.

瓦斯治理评估问题整改报告 篇5

阳泉市上社二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上级单位检查问题整改方案汇报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级单位检查问题整改方案汇报

山西省煤销集团阳泉公司:

根据上级有关单位对我公司进行瓦斯治理评估,共查出11条问题,董事长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本次查出的11条问题进行了落实,制定了整改措施、时间,目前11条问题已整改7条,其中4条正在整改当中,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整改的问题:

1、抽放泵站没有安装自动喷粉抑爆装置、自动喷粉装置和火焰传感器,由二景公司通风区于12月30日前完成安装。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目前我公司瓦斯抽放站各抑报装置及传感器已于11月底整改完成。

2、上社二景煤业,瓦斯抽放管路存在使用PE管,建议按有关规定及要求尽快更换。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目前我公司于2012年11月底已完成对井下抽放管路的整改,目前公司井下抽放管路不存在PE管,符合有关规定。

3、上社二景掘进面采用边掘边抽,预抽时间紧张,不能满足达标要求,建议尽快调整。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目前已经制定完毕并已开始实施新的瓦斯抽放设计,新设计已经将迈步式掘进改变为掩护式掘进,利用现有巷道或岩巷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预抽,杜绝了抽、掘衔接紧张问题。

4、晋玉煤矿、二景煤矿瓦斯防治岗位责任制,通风、地测、安全负责职责划分不明确,其他部门不严谨、不完善。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通风部门已与11月底对各类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部门及岗位职责。

5、二景煤业为提高瓦斯防治能力,针对高瓦斯含量煤层依照突出煤层管理,在防突措施和抽采达标评价制度上需进一步完善。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目前公司已完成9#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经鉴定为无突出危险性,并已完善瓦斯抽采达标评价体系和制度,并严格落实。

6、上社二景煤业规划产能大于通风能力,矿井总回风量11200m³/min,通风阻力2900Pa(2940Pa),保安煤业矿井总回风量15600m³/min,通风阻力2900Pa(2940Pa),享元煤业总回风量4200m³/min,通风阻力1995Pa(2000Pa),通风能力不富余。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召开了专题会,要求各部门重新制定了各生产能力核定,并根据新核定情况,对2013年采掘衔接严格按照“以风定产”的原则进行编。

7、抽放泵站安设有放空管,但放空管没有超过房顶3m,由二景公司通风区于12月30前完成更换。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目前公司瓦斯泵站排空管路已于11月底整改完成。

二、限期整改的问题:

1、配气站瓦斯利用进气侧没有安装自动阻爆装置,由二景公司于12月30日前完成安装。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经过公司会议决定,计划于2013年在瓦斯利用不紧张的时期对瓦斯利用站进行改造,计划由二景物业公司在2013年4月开始进行改造,于2013年5月完成改造。

2、抽放泵站瓦斯抽放监控没有进行断电控制,由二景公司通风区于12月30日前整改完备。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根据调度会议决定,由公司信息部在2013年元月5日前,对公司瓦斯抽放站安装、设置闭锁,完成整改。

3、上社二景煤业通风系统不稳定,角联巷道严重,通风路线长、阻力偏大,系统稳定性差。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经过公司会议讨论以及深入的研究,目前以及将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上了日程,目前公司15#回风巷已经扩巷完成,计划下一步工作方案为:①调整封闭无用的巷道,优化通风系统;②调节采掘布置,尽量减少或杜绝角联巷道;③对公司材料副斜井进行扩巷;④在15#回风与9#回风之间,施工一条联络巷;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施工。

4、上社二景煤业瓦斯地质图不完善,只有含量线,缺涌出量、压力曲线及校正指标曲线。

整改情况或整改方案:

计划于2013年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我公司进行重新修订瓦斯地质图,并且公司预测预报系统也已经提上日程,加强各种瓦斯参数的收集,并利用公司瓦斯试验室进行预测预报,根据新制定瓦斯地质图,不断完善公司预测预报系统。

浅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问题 篇6

关键词:档案工作;质量评估;ISO 15489

一、目前档案工作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发展,档案工作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和关注,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现阶段档案工作质量评估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估目的不明确

在档案工作质量评估中,进行质量评估目的,都没有明确的认识,许多单位只是为了升级而升级。很多进行质量评估的机构往往是在上级硬性要求下才着手进行,认为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是完成任务。应该了解,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给利用者服务。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是事业服务的窗口。不少档案机构以及档案部门,为了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减弱了为利用服务的机会,而是应对档案工作的质量评估和升级,割裂了质量评估和档案服务工作的有机联系,造成了不良后果,并出现在达标评估工作一结束就停止甚至倒退现象等问题。这样不能使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真正起到方便提供利用的目的。

2、评估准备过程不够规范

(1)没有将评估指标量化到日常工作中

不少档案机构在工作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是将指标体系量化到日常的管理工作,而是采取了以突击应对的工作方法。突击设立专职人员,突击收集材料,突击调配硬件设施等等。档案工作质量进行突击准备档案质量评估的工作,是方便档案的推进和展开的。但是搞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突击工作也存在着弊端。第一,搞突击准备工作做表面文章,容易忽略平日里严谨务实的优良作风,进而影响档案评估工作的质量;第二,搞突击准备必然要人员集中精力,这就使工作难以统筹兼顾;第三,搞突击准备档案工作往往需要临时非专业人员,使档案业务建设质量不能保证,从而影响档案质量和规范,造成不良后果,质量评估的表面化,形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短期行为。

(2)评估工作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

不少单位在整理档案时,往往会按照最新颁布的管理标准,对档案重新进行加工。档案工作的质量评估,实现各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统一,造成很多人力、物力的浪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评估中把档案重新整理,也会加重已有档案的损坏程度。对原有已经整理过的档案,按照某种规律整理不必过度重新整理。一味求新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3)评估工作流于表面

在档案工作的质量评估过程中,很多单位安排了专门的库房,配备了专业密集架,购买了技术设备,在硬件建设上做了不小的工作,仅仅做到了档案盒的整齐统一,而忽略了案卷质量,档案文件收集不全,不耐久的字迹普遍存在等现象。这对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目的产生了偏差,变成了形式主义,没有做到实处,真正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4)无档案利用效果

某些单位平时登记不全,没有档案利用的记载。虽然普遍建立了登记制度,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寥寥无几。多数单位利用效果登记簿空洞无物。有的纯粹是敷衍塞责。这使得档案具体利用效果得不到体现,也就无法得知档案资料具体价值,也无法进行应有的整理归纳和收集。除了以上几个的方面,在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准备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档案库房温湿度平时不记录,很多设备设施形同虚设,为了达标就临时填写,数值都填写在标准之内。

3、评估整改跟进不够

很多档案部门在没有针对评估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评估结束后放松档案日常管理,为评估而评估。更有不少档案机构没有巩固评估时取得的成果,档案工作在评估后出现了管理和质量上的双重滑坡。有个别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将评估建议纳入平时的檔案管理工作中,而是继续按照以往对档案进行管理。只是在下一次质量评估时才开始搞突击,从硬件建设到案卷装具等质量之外的工作中寻求形式主义。除了个别档案机构没有好好利用机会外,档案质量评估切实改善了大部分档案机构的工作,也通过这些指标体系,使这些档案机构明确了日常档案工作。

二、完善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评估目的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强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事业的管理,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参与评估的机构应该正确认识到质量评估的重要性,不能应付升级评估。要真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更好的发挥质量评估的作用。第一,针对具体指标指导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第二,明确档案质量评估目的,避免评估时的突击应对行为;第三,质量评估使档案工作人员分发挥各自的专长,有利于推动各项业务规范化的开展,加速档案业务建设的步伐。

2、将评估指标量化到日常工作中

按照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基标准,根据档案人员各自的专长,把各项评估指标量化到个人,实行岗位责任制,按期完成各自规定的质量评估指标任务。将具体指标量化到日常工作和个人,发挥每个档案人员的专长,从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入手,注重和完善细节,加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使得档案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3、从自身条件出发备战评估,杜绝形式主义

每个档案机构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在改善档案机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机构情况,添置必要的档案设备;就档案整理,对已经整理过的档案,只要是按照某种规律整理,而且已经有检索工具,就大可不必重新整理。对于还没整理的档案,要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每个档案部门应该根据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落实档案管理工作。

4、充分重视评估后的整改工作

在档案工作质量评估中,根据评估小组给出的建议,审视自身的管理工作,把握质量评估的机会,针对建议逐步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针对评估意见进行整改是质量评估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质量评估的目的,才能真正促进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

5、完善档案利用者满意度指标的细化

档案的价值在于提供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做好档案资料的服务利用是案管理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所在。档案事业的发展在于做好档案利用工作,通过档案的利用,培养更多人的档案意识,使得档案工作全方位发展,推动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发展。因此,档案利用者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满足利用者需求的程度,进一步影响到对档案工作的评价。因此,满意度是考核档案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应该作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

6、借鉴ISO 15489文件管理国际标准

鉴于我国集中式的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有着特色。在尽可能善自身评估体系的同时,也应借鉴国际相关标准规定。基于我国档案管理标准现状和需求,吸纳国际档案管理原则ISO 15489,是我国档案的必然趋势。ISO 15489标准对于文件管理的内容包括:确定每项业务中应该形成的文件,要以何种技术捕获文件,应该形成哪些元数据,确定用户的检索、利用方式,确保文件管理遵循各种法律,文件保管安全等。

参考文献:

[1]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2002-1

[2]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国家档案局,2007.

[3]冯惠玲.张缉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国家档案局,2000-12-26.

[5]梁建梅,关于完善机关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6]李丽燕.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0.

资产评估有关问题探讨 篇7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以来, 我国的的经济发展不断创造辉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以相当大的优势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此,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将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全球性竞争的形势,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要想不断健康快速发展, 从容面对各种世界形势, 就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努力做出自己的民族品牌, 实现产业的飞跃。资产评估业的意义在于维护各种产权主体甚至国家的权益, 保证企业的产权交易公平公正, 顺利的进行, 使国有经济的结构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 对于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 资产评估规章制度的建立

自从1991年11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起, 我国的资产评估管理等各方面有了完整的方法体系, 此规章对于我国开展资产评估的各项工作的程序和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原则、其工作管理主体、评估操作单位的资格认证、评估的方法和惊喜评估的各方面法律责任等资产评估的工作有了全面的完善的规范, 使得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有了基本依据和相应的方针政策。我国的国家资产管理局和财政部门也围绕国务院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根据此条例制定出了一些适应本地的资产评估工作的规章制度, 这些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我国资产评估管理活动的合理有效发展, 保证了我国资产评估业的体系的形成。

(二) 建立自律性行业组织管理

我国资产评估协会的成立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政府管理下的产业向政府监督、自律管理的过度的标志, 该组织的成立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从1995年3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代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加入了国际评估标准委员会, 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即开始与国际接轨, 走向世界。与此同时, 我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资产评估协会。

(三) 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资产评估设计的项目和规模逐渐变多、变广, 涉及到的行业也也来越多, 资产评估的技术越来越复杂, 对资产评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1995年5月我国的国家资产管理局和国家人事部一同颁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这两个文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保证了我国的资产评估人员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资产评估服务有更高的质量, 对于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责任有强化作用。

二、我国资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体系不健全, 评估标准不统一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要想规范健康的发展, 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做基础, 以各方面统一的资产评估规则作要求。虽然在1991年和1996年的时候, 我国先后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 对资产评估行业有了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但是从总体来看, 这还不足以从根源上使资产评估行业的活动更加规范, 也不能使评估操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有所加强, 对于行业的自律性起不到一定的效用, 评估管理的强化只有依靠行政单位, 但是这一规章制度本身就出自与不尽相同的管理部门, 其行业特殊性就理所当然的受到重视, 但是全部资产评估业的共同要求却遭到忽略,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阻止其他部门进入资产评估的市场, 资产评估的技术标准透明度低下, 致使资产评估的公平公正受到威胁, 因此继续完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统一资产评估标准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 服务领域较窄, 发挥作用有限

从世界资产评估实践来看, 资产评估业涉及的范围已经非常的广泛, 除了产权变动之际的资产评估外, 资产评估的服务对象已经包括了自然资源、个人资产、专利技术、企业绩效、科学技术成果等等许多方面。但是在我国, 资产评估的范围只限于产权变动之际, 其服务的对象以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 评估也常为一次性评估, 没有和国际上一样的全面、长期、连续的服务方式, 这就导致了资产评估的作用受到制约。

(三) 行政干预过多, 独立性较弱

资产评估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独立性, 独立性是资产评估的意义和价值表现, 由此可见, 政府对资产评估的干预是和资产评估所要求的独立性是背道而驰的, 长此以往, 肯定会危害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良好发展, 资产评估的公平公正无法保证, 信誉下降, 最后会导致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不可弥补的伤害, 所以, 就必须强调资产评估的独立性, 这是保证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 业务素质较低, 职业道德不高

资产评估的操作人员是进行评估活动的主体, 资产评估行业的良好发展就必须有优秀的评估方面的人才做基础, 评估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评估实践经验, 还要有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但是就现在我国的评估人员构成来看, 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资产评估人员的更好要求。有的评估人员年龄太大, 虽然他们尽职尽责, 工作一丝不苟, 经验丰富, 但是, 其知识基础不够新, 对现在工作的基础知识如英语, 数学, 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好, 对知识的接受也很差, 导致资产评估的效率不好。

(五) 收费标准不规范, 恶意竞争激烈

就我国现在的资产评估业现状来看, 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化, 现在的资产评估收费规定已经不能适应行业自身的发展, 这种情况就有可能造成资产评估工作的质量和信誉受到负面影响, 现有的收费标准的缺陷表现在, 其一, 在资产评估中, 将评定结果作为收费的依据, 这种做法违背了资产评估的公平公正, 违背了国际惯例。其二, 在资产评估的收费办法中规定了评估工作的收费最高限度, 但却没有规定最低限度, 这就是在鼓励评估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以压低价格来恶意竞争,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评估质量的下降, 既会损害客户的利益, 也会对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声誉造成巨大危害。

三、资产评估中相关问题的优化

(一) 改变多头管理的管理形式

要想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 就必须取消按照部门设置资产评估管理机构的行为, 要建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评估管理机构, 明确中国唯一的资产评估业自律组织是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政府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评估管理的职权划分方面, 政府要以立法为主, 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 对资产评估进行评价, 对资产评估进行监督, 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要发挥自身的管理全国资产评估的职能, 制定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评估统一准则和相应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 不断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 在提高自身评估技术的基础上, 使得评估行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为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使资产评估业有更好的发展。

(二) 改革现行评估收费管理制度

规范我国资产评估收费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收费办法, 将资产评估的收费和评估工作的难度、评估的风险及所费人力物力相联系, 与国际资产评估行业的收费模式相适应, 减少由于一己私利却抬高资产价值的现象, 自始至终的保证我国的评估业务的风险性、复杂性和市场价格水平不断提升, 当年所设立的收费制度沿用至今, 在时间上来看也应该整改。所以, 应该根据现实的实践情况来提高评估收费标准, 来保证评估的积累和发展, 增强资产评估行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规定出收费办法的最低限度, 防止恶意竞价的出现, 确保评估质量,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保护资产评估业的声誉。

(三) 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

资产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资产评估行业进行良好资产评估工作的保证, 是资产评估行业声誉的保证, 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 职业道德的高低, 是是否能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另外, 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将会影响到评估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实践, 为了及时的应对这些变化, 保证资产评估业的良好发展, 资产评估行业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地总结经验, 提升评估技巧, 不断学习交流经验, 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逐步加强评估职业道德规范。

在宣传方面, 我们要加大资产评估业的职业道德宣传力度, 宣传资产评估业的重要性, 然每个人都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对自己要有更严格的要求, 营造竞争氛围, 加强社会各界人士对资产评估业的监督。在约束措施上, 制定有效地法律约束措施是加强管理的要求, 要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的处罚力度, 就目前来看, 在法律文献的相关规定中都可以见到对于资产评估人员失职行为的规定, 但是太过原则化, 缺乏了系统化和具体化, 所以有必要建立系统完整的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行为。

2. 资产评估人员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对于不能完成的任务, 不接受, 对于没有经过实地考察的项目, 不出具报告。

另外, 评估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 接受组织提供的业务培训, 不断总结交流经验, 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技术水平, 从而提升资产评估业的形象和声誉。

(四) 建立健全评估质量控制制度

提高资产评估工作的保证和前提是, 建立并完善资产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 只有将合格有效地质量控制体系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工作, 将重点放在评估过程中的控制, 才能保证资产评估工作的合理有效进行, 我们要在资产评估的各个环节做好控制制度, 保证资产评估的开展。在资产评估的业务受理环节, 要切实的抓紧对评估事项的确定和对评估对象的全面勘查, 在对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上, 做好评估风险的评价工作。在资产评估准备环节上, 根据实际情况出具可行的评估工作方法方案, 和委托方协商好双方的准备工作, 因为良好的资产评估服务不仅仅靠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 还要靠委托方的准备工作, 委托方的工作对评估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资产清查时, 必须要确认委托评估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保证委托资产的账簿和报表相同。在资产评定估算环节上, 必须对委托资产进行相应的现场勘查和技术鉴定, 选择相对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式, 根据评估结果的用途以及评估结果所需的价值类型和评估的途径方法来确定资产评估所需要的技术参数, 最终得出合理的资产评估结果。在撰写和审核评估报告的环节上, 必须以规范的格式, 真实的反映出评估的过程及结果, 加强资产评估的质量监督工作, 以合适的内部激励机制来确定奖惩制度, 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给予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有失误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批评和处罚, 以达到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的目的, 维持资产评估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迎春.费率管制活动相关规定及会计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19) .

[2]唐轶之, 刘鑫.会计等式蕴含的哲学思想[J].财会通讯, 2011, (16) .

企业培训评估问题浅析 篇8

一、培训评估相关理论简述

(一) 培训评估的内涵

企业培训评估, 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项目完成一段时间后,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依照一定的标准, 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生产运营效果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项经济活动, 是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最后一个环节。

(二) 培训评估的原则

1、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避免单纯定性评估的主观性, 克服单纯定量分析的机械性, 因而必须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过程。进行培训评估时, 在第一阶段先进行定量分析, 将培训成果分解为多项评估要素, 再给每项要素分派数值, 最后计算出培训成果的得分。定量评估是定性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定性评估是培训评估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要对培训成果的整体水平做出判断, 确定培训成果的等级。

2、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测性原则

正确的培训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是因为培训的效果具有多因素、多变量、界限模糊等特点, 科学地进行定量分析是比较困难的。坚持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合理分解评估项目与要素, 合理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 合理确定各等级评估要素的分值。评估标准不仅要具有科学性, 而且还要有可测性。

3、评估的测验性和诊断性原则

一般来说, 培训评估的过程, 首先是确定评估的目的, 然后根据特定的目的来进行评估目标的具体分析, 再通过测验或观察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资料, 最后根据相互关联的评估标准对资料进行科学的解释, 做出客观的评估, 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的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这个过程包含着诊断, 也就是说, 诊断贯穿于评估的全过程, 评估的过程也是诊断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培训评估存在问题分析

(一) 对培训评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

企业在培训工作上投入较大, 开展品种繁多的培训项目, 但对培训评估工作投入较少。一些人认为培训考核工作可有可无, 许多培训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如果领导层的决心和信心不足, 缺乏组织从下到上的一致认同和坚强的执行力, 只有一部分人对培训评估工作的兴趣, 那么培训评估工作就无法做好。

(二) 评估流程随意性强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流程体系。首先在培训前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评估, 培训项目的设计缺乏目标性、合理性, 培训主管部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培训项目, 而不是根据组织的需要安排, 同时, 各个项目、各个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混乱等, 由于这样的培训设计本身就缺乏科学性, 因此也就无从评价它的有效性;其次, 没有明确的评估目标, 评估工作只停留在培训后一个简单的测试, 没有培训进行之中的评估, 事后不做跟踪调查, 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 在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再次, 评估组织职责不清, 权责不明, 导致对评估过程的管理控制能力较弱;最后在评估指标选择上, 人为因素较多, 往往是领导个人的一时想法, 或者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标准, 指标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 评估准则缺乏科学性

评估准则实际上就是评估内容以及各评估内容之间权值轻重的评量工具, 科学的评估准则必须是既有信度又有效度, 这样评估的结果才能令人信服。我国评估活动中习惯于使用评估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是对目标的一种层层分解, 直至得到一种具体化的、可以测量的一系列小指标为止。但是, 我们需要的是对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而不是对一个个小指标的评价, 分解的层数越多, 误差就越大, 效度就越低。在实践中, 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 但指标体系是个别人闭门造车的产物, 而且比较繁琐复杂, 如果视之为法宝, 就会陷入单调、枯燥的数字之内而看不到评估的意义了, 培训部门也将失去评估的兴趣。.

三、我国企业培训评估的完善策略

(一) 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单纯定量分析和单纯定性分析各自具有自己的缺点, 前者具有机械性, 后者具有主观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形成评估过程。进行评估时, 在第一阶段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比较精确科学的计算、统计, 得到的数值就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评估对象的水平与价值:定量评估是定性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定性评估是评估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要对评估对象的整体水平作出判断, 此时作出的定性评估, 有扎实的定量评估作为基础, 因而结论是正确可信的。

(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评估应该是客观可信、符合实际的, 这样才能较确切地反映出评估的真实水平。如果主观臆造, 那么所作的评估结果不仅对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毫无用处, 而且会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 综合评估和重点评估结合

在对开发培训进行评估时, 不仅要对计划、组织管理、方法、效果进行评估, 还要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教材, 教学的组织计划、培训者、被培训者等进行评估, 从而使评估工作贯穿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而重点评估指应突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即培训评估的关键是看通过培训, 员工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所增加, 工作态度是否有所改善,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否有所提高了, 是否实现了培训的目标。

(四) 公众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与决策挂钩

现在的不少评估往往是暗箱操作, 评估过程是保密的, 评估结果也是保密的, 这在本质上不利于培训部门的主动性, 我们认为, 只要不属于企业商业秘密, 评估应尽可能公开。如果评估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则企业应将评估结果与决策结合起来, 在拨款、荣誉, 给予倾斜政策等方面奖先掖后。

(五) 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评估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评估专业知识之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 对评估客体进行评价时, 尤其是尊重被评对象, 以使他们克服受审心理, 在评估中, 要特别强调评价的公正性, 要克服人际关系的影响, 对被评对象一视同仁。

四、结束语

树立正确的企业员工培训评估的理念、流程, 找到科学的方法,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然而, 科学有效的进行培训评估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因为评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领导者的支持、工作环境的影响、学员自身的接受程度等。但评估工作又非常有必要, 它对提高整个培训工作的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 笔者在最大范围内, 从培训评估流程这一关键环节入手, 尽量使培训评估能比较客观、科学, 旨在对实际工作者能有一些借鉴意义。

摘要:培训评估作为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估, 有助于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企业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贡献。但目前由于许多企业对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 没有完善的评估流程体系, 培训评估停留在最初层次上, 没有培训后效果的沟通反馈, 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 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 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可见, 当前对企业培训评估进行关注与研究显得亟为迫切。文章在阐述培训评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企业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 并且探索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企业,培训评估,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赵国杰、杨文生:《西方企业是怎样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评价的》, 《质量月刊》, 2008年第4期。

品牌价值评估相关问题研究 篇9

关键词:品牌,商标,品牌价值,品牌评价,商标评价

1品牌和商标相关概念的辨析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收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记,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把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他人的同类商品或服务,在商品上或者服务中使用的一种特殊标记。 这种标记一般是由文字、 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

品牌是一个市场概念,而商标是一个法定概念。 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差异化的个性,而商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独占性,并且这种独占性是通过法律来做保证的。 品牌的构件由静态和动态两大部分组成,静态部分包括名称、图案、色彩、文字、个性、文化及象征物等;动态部分包括品牌的传播、促销、维护、管理、销售、公关活动等。 商标的构件仅仅是静态的东西,如图片和文字或者是两者的组合体。

品牌没有国界之分,你也可以使用,他也可以使用,只不过是所有者不同而已,而商标则不同。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商标法律, 在一国注册的商标仅在该国范围内使用才受法律的保护,超过国界则不在受该国法律的保护。

商标要注册审批,而品牌只需要使用者自己决定。 注册商标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才可以取得,在注册成功之前称之为商标,这也是商标的独占性的表现。 而品牌则不同,公司可以任意去一个名称,请人设计一个图案便可以使用品牌。 使用不使用以及怎么使用都不需要经过谁来审批。

2品牌评价和商标方评估方法论探讨

2.1 商标权评估

评估界对商标权的评估经常采用的是成本法、 市场法和收益法。 但是,成本法中价值与成本相关程度、时间成本、贬值等因素较难确定,市场法中可比交易案例获取难度较大,成本价格修正较复杂,因此成本法与市场法的使用受到较多限制,而收益法则是经常采用并被评估师们所推崇的。

商标权评估的收益现值法, 即以特定商标在有效期内的超额经济利益或未来超额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作为商标权的评估值。 这种方法需要从企业的利润或现金流中分离出特定商标权带来的超额经济利益,还需要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2.2 品牌评价

2.2.1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等。但由于品牌的价值往往难以用投入的社会劳动时间衡量, 具有投入劳动和产出效益弱对应性的特点, 且品牌不存在实体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 因此,品牌价值评估不适用成本法。 适用品牌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收益法和市场法。

收益法, 是根据品牌预期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估算品牌价值的方法。 其具体采用的收益分析模型可以分为:现金流折现法、品牌经济利润折现法、品牌许可使用费折现法和品牌附加值折现法。

市场法, 是根据市场中已经发生的类似品牌交易价格案例进行修正后,估算算品牌价值的方法。 市场法又可以分为:直接交易案例比较法、类似交易案例修整法、

2.2.2 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目前国内营销学界着眼于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测量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品牌满意度以及品牌联想等赋予品牌价值,并进行了一些探索。

2.2.2.1 Interbrand评价方法

该法为总部设在伦敦的Interbrand公司所倡导。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定品牌可以使所有者在未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而品牌的价值就体现在未来的收益当中。

上述思路, 实际上已经明示或暗含了对按成本评估品牌或按溢价评估品牌的否定。 品牌开创成本与其未来收益的不对称性以及大量的品牌投资并不必然带来品牌影响力同步增大的事实,使成本法在品牌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

依据Interbrand法:

品牌收益反映品牌近几年的获利能力。 品牌收益的计算可以从品牌销售额中减去品牌的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固定费用和工资、资本报酬以及税收等。 品牌强度决定品牌未来的现金流入的能力, 最大值为20。 品牌强度七因子加权综合法的7 个因子是:市场领先度、稳定性、市场特征、国际化能力、发展趋势、品牌支持、法律保障。四因子加权综合法的4 个因子是:比重、广度、深度、长度。

Interbrand涉及3 个方面的分析,即财务分析、市场分析和品牌分析。

财务分析是为了估计某个产品或某项业务的沉淀收益,即产品或业务的未来收益扣除有形资产创造的收益后的余额。

市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品牌对所评定产品或产品所在行业的作用,以此决定产品沉淀收益中,多大部分应归功于品牌,多大部分应归功于非品牌因素。

品牌强度分析是确定被评估品牌较之同行业其他品牌的相对地位。其目的是衡量品牌在将其未来收益变为现实收益过程中的风险。

Interbrand公司主要从以下6 个方面评价一个品牌的强度:市场性质、稳定性、品牌趋势、品牌支持、品牌保护、行销范围。

2.2.2.2 《金融世界 》品牌评价方法

Financial world杂志每年度公布世界领导的品牌评价报告,其所使用的方法与Interbrand法相近,主要不同之处是Financial world法更多地以专家意见来确定品牌的财务收益等数据。①该方法强调品牌的市场业绩。首先从公司销售额开始,根据专家对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估计,计算出公司的营业利润。然后再从营业利润中剔除与品牌无关的利润额,例如资本净收益和税收,从而最终得出与品牌相关的收益。②根据Interbrand法品牌强度的七因子模型估计品牌强度系数,品牌强度系数的范围大致在6~20之间。③计算出Financial world品牌价值=纯利润×品牌强度系数。

《金融世界 》品牌评价方法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金融世界 》区别了商标价值和商号价值,其中的商标评估采用了Interbrand公司评价方法,商号评估采用了TLA公司评价方法。

(2)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既有来自于公司年报,也包括通过各界人士的咨询获得,以避免其与客户之间产生任何利益关系。

(3)《金融世界 》对品牌的强度划分更加细致,且权重也不完全相同。

Interbrand和Financial world这两种方法发表了多年的品牌评价结果,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地位,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通用性。 甚至在品牌收购、使用等市场交易中也被用来作为参照。但这两种方法还只是以因子或系数提供品牌总体绩效评价,并没有揭示品牌价值产生的内部因果关联。

2.2.2.3 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织品牌评价方法

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织是由美国、英国、法国等有关专家共同发起和建立的一个专门从事品牌研究及品牌便准认证的专业机构,该组织制定了“国际品牌标准系统———IBS10000标准体系”。IBS以波特为品牌的基本单位,波特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并计算品牌波特的具体价值大小,称之为“品牌指数模型”。把品牌分解为10个大类,100个变量,每个变量又分为近100个参数。通过加总并赋予各项指数的品牌贡献值权数从而得出品牌的贡献值。由于其计算太过复杂,在此不再赘述。

3商标权评估与品牌评价的区别

(1)最有价值的品牌评价是一组群体的比较研究,商标评估是单独进行一个商标的评估。前者强调可比性,后者强调交易性。强调可比性,必须遵循同一适用标准、同一基准时间、同一评价方法,最终研究的是比较价值。强调交易性,就要遵循与评估目的相适应的原则,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其评估结果都要满足交易的需要。 按照国际惯例,其评估值与最终交易值误差在10%以内视为公正与准确。

(2)单独的商标评估,是受交易或评估目的、待成交规模、交易双方接受程度等外在因素的限制的。 另外,评估其实是为交易双方确定一个双方或各方股东都能接受的价值,那么,除了评估的科学性以外,它还受交易双方或权益各方的态度所限制。 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因为在国外的评估理论中,判断评估是否公正客观,最终是否能以10%的价格误差成交来衡量的。 这其中,实际是考虑了交易各方的接受程度的。

最有价值的品牌评价,不是为眼前的交易目的服务的,也不是为某个具体的企业服务的, 目的是研究品牌当前的市场竞争力,这处竞争力只能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进行。 这种比较虽然是通过品牌内在价值的量化进行的, 但它与商标评估的最大区别是,不受任何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考虑评价对象的接受态度,完全依据体系标准下确定的客观指标来进行。 因此,评价结果的绝对值并不重要,真正的价值在于各个品牌之间的比较性。

(3) 从评估或评价方法看, 商标评估是预测未来, 品牌评价只承认现在。

关于商标评估,在我国有通过国家有关文件确定的方法,如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 其中收益现值法采用的比较多。 所谓收益现值法,其本质是根据现在资产预测未来资产价值收益。

纳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篇10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当前,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各级税务机关都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了税源管理,规避了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执法风险,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纳税评估工作,也存在着与稽查的关系不够明晰、纳税评估工作的法律地位和依据有待进一步明确、从事评估的税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及评估所需涉税信息需要进一步拓宽等诸多问题。

一、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缺乏法律依据,评估工作无章可循

现有关于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方面,《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的相关规定,仅有国税发[2005]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但此办法只是一个一般性规范性文件,对管理人员如何进行纳税评估、评估工作是一个人就可以开展还是必须两人以上,纳税评估应按什么方式及程序等问题,没有统一规定,目前各地的做法不一,而且评估文书也不规范,可操作性差。

(二)纳税评估与稽查职能的区分存在问题

纳税评估是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基础上的一项征管制度,侧重于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事前、事中的监督,对纳税人补税一般不作处罚,但应确定所属期限加收滞纳金。纳税评估工作除了检验申报质量和征收质量,堵塞漏洞,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加强管理的依据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加一道防线,使一般性违章在评估阶段解决。纳税评估工作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资料分析、评估约谈等方式查找税收问题,近似案头的纳税检查,且为了与稽查工作区分,评估过程中一般不调取账簿凭证,不到纳税人的经营场所,方式上局限于查对相关经营报表、计算相关经营数据、与企业核实相关疑点等。但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第二十条“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之规定,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也类似于税务稽查,但手段与实际稽查又不完全相同,即可不按稽查工作程序进行,只针对疑点问题核查相关账簿凭证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把握尺度的不同,很容易使纳税评估工作走入“变相稽查”的误区。

(三)纳税评估的“只补不罚”缺少法律依据

目前《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申报不实属于偷税行为,应按规定进行处罚,《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也规定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也应按规定进行处罚。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第十八条规定:“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也就是说根据纳税评估的规定,对纳税人一般“只补不罚”,但此规定没有相关法律支持,给税收执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显然,如果按此规定进行细究,纳税评估的“只补不罚”行为将面临着极大的执法风险。

(四)纳税评估所需信息来源不够广泛

目前评估所依赖的涉税信息主要以纳税人报送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为主,其他方面信息十分有限,特别是目前税务机关没有实现国税、地税、银行、工商、城建、房管等部门信息的直接联网,致使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收集和确认,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乏一个共享的、真实的、安全的数据库,评估所需信息不能保障。由于信息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

(五)部分税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

纳税评估是一种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是税务机关通过人工和信息化手段,利用了解和掌握的纳税人的登记、申报、纳税、财务报表、发票使用、税务认定等信息,分析信息间的关联关系,鉴定其申报的真实性,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纳税人纳税申报中的错误与偏差,再通过约谈、举证等方式,有效解决纳税人因主观疏忽或对税法理解错误而产生的涉税问题,帮助纳税人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和税收遵从度,可以说纳税评估是涉税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业务工作,要求纳税评估人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财会知识、计算机操作和综合判断能力,因此,纳税评估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评估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但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纳税评估深层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看看报表、对对数据的浅层次上,致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完善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建议

纳税评估工作作为一种现代税收管理方式,对强化税源管理、优化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有着重要工作,但目前纳税评估制度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应从明确法律地位、完善评估制度建设、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以推动纳税评估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确立评估法律依据和地位

税收征管法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建议在修订中明确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将纳税评估写入税收征管法,将纳税评估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完善评估内容,规范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时限,统一评估文书,让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纳税评估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应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补充,建议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操作规程》,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评估程序、责任追究以及纳税评估分析方法、评估文书资料等予以明确与统一,使评估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三)健全纳税评估的移送机制

应明确对有偷税嫌疑、拒绝约谈的纳税人;或虽约谈交待问题,但不及时改正的纳税人;或者以前纳税评估时被发现并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以及少缴税额达到应纳税额一定比例和数额的纳税人,应及时移送稽查部门,不得以评代查。

(四)加强部门协作,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

税收信息化是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各级税务机关应在现有的征管、申报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与工商、银行、房管、城建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内外部信息共享的“税务数据库”,以最大程度满足纳税评估工作的需要。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

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对税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并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要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及选派评估人员下企业学习了解生产经营流程等形式,以切实提高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培养出一批精通财务知识、税收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的评估工作专业人才,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如赤峰市地方税务局在这方面就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将纳税评估业务列为2012年度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于2012年11月从大连税专聘请了从事纳税评估研究的教授,举办了纳税评估业务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地税系统从事税源管理的业务骨干就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相关知识及工作技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全市地税系统纳税评估工作水平的促进和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自身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绩效。税收筹划作为一种合理避税的理财手段应该引起中小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改善措施,对中小企业有序开展税收筹划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措施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便利了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还为社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贷款难,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等现象。虽然国家给予了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但这种扶持力度显然不足,中小企业受规模和水平的约束仍是举步维艰。可见仅靠外部环境的改变远远不够,中小企业要想长足发展,需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好税收筹划即是企业挖潜的

浅析中小企业税收筹划

高校评估中档案建设的成本问题 篇11

档案建设包括旧档案的整理和新档案的创建两方面。无论侧重点在哪个方面,档案建设都需要资源投入。由于中国高校财务状况不透明,获得完整的数据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某些个案来对中国高校的档案建设的成本进行大致的估算。并由此来观察档案建设对于高校建设的影响。

一个评估建设中的个案

学生成绩登记是大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务活动。某大学以前的登记流程:一是教师到教务处领取空白成绩登记表;二是教师到所任班班级所在院系领取所教班级学生名单表;三是教师将学生名单表按照成绩登记表上面的规格剪切后粘贴到成绩登记表的姓名一栏中;四是手工登录学生成绩;五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复核,包括:是否有誊写错误;对于学生名单中有名字但是无成绩的学生要进行核实:究竟该生是缺考、缓考、退学还是该生参加考试,教师疏忽了学生试卷;对于有成绩但没有名字的学生,将其成绩补充于成绩单下方;六是任课教师签字,经主管领导确认签字上交。

由此所产生的学生成绩档案——学生成绩表——是由三部分组合粘贴而成:教务处统一印刷的空白表格,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打印名单,教师的手写学生成绩数据。这样的成绩单的缺点:一是学生成绩由教师手工填写,受到教师手写字体的限制,成绩单显得不统一;二是教师手工填写成绩单,难免会发生错误。这样就会出现涂抹痕迹,无法与篡改成绩的作弊行为区别开来。

2005年末,在为迎接评估,某大学教务处对原有的成绩单进行了改变:一是成绩单的三部分不再分别提供,而是统一成为一张表格,由计算机打印产生;二是将成绩上网,等于添加了学生成绩的电子档案。新成绩单与旧成绩单相比,优势是明显的:一是没有涂抹痕迹,可以有效防止篡改成绩的作弊行为;二是所有成绩单规格一致,符合档案建设中标准化的要求。

与之相伴随的是登分方法的改变。新的成绩登记流程:一是由教务处给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二是教师登录教务处教务管理网站,进入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名单;三是在线登记学生成绩,中途可以保存并退出,资料依然有效;四是复核无误后可以提交,提交后教师不能够再更改成绩;五是提交完毕,将成绩打印后再上交书面成绩单。

新旧标准所耗费的成本对比

如果登记一个班级的成绩,旧的成绩登记表所涉及的资源有:一是教务处印刷的空白成绩表格三张;二是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打印名单三份,一般情况下,学生名单是按照年级打印的,因此实际的打印名单折算后一般是一份;三是再加上一点胶水的成本。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几乎为零,主要是第二项的打印成本。总的算起来,登记一个班级的成绩不可能超过0.10元。

如果用新的成绩单登记分数,其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一是教师需要在正式登记分数之前先打印一份空白名单表用来从试卷上誊写分数,登记完毕后需要再打印一份进行校检,只有在校检无误后才能正式提交再打印,加上最终打印的三份。新的学生成绩单总共需要打印五份。新的学生成绩单在打印上面需要成本大概0.50元(按每份0.10元计算);二是除了这些支出之外,新的学生成绩单还需要其他的成本支出。新的成绩单是通过网络进行登记的,但网络本身为了安全起见,只允许校园网用户才能登录成绩,也就是说,只有办公室的电脑可以用来登录成绩。由于所有教师几乎是同时开始登记成绩,结果导致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不够用,因此。所有院系都要添置电脑和打印机。假如一个院系平均为22人,原来办公室平均为3台电脑2台打印机,为满足需要,一般添置4台电脑和5台打印机,以便能够至少保证三分之一老师可以同时上网登录分数。这样,按每台电脑4000元,每台打印机500元计算,为新的成绩单每个院系就要投入至少4000×4+500×5=18500元。假如它们的使用寿命为8年(实际上打印机的寿命更短一般超不过5年),每位教师每学期授课为五个班,两个学期都授课,那么每个班级的成绩单所分摊的成本是18500÷(22×5×2×8)=10.5元。二项相加,每个班级的成绩表共需成本11元。新成绩表的成本大概是旧成绩表的22倍。二者之间的差异是惊人的。

新旧标准对工作的影响

旧的成绩表登记要求教师往返于教--务处和学生所在院系之间领取各种表格,花费时间剪切名单,粘贴名单了。这些程序在总体上看来比较繁琐,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过在实际运转中.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一是学生名单根本不需要老师去院系拿,各班的班干部自然就会交到教师手中;二是空白成绩表也不必每位教师都亲自去领。只需要一个老师或者教务秘书去就可以把4"单位所需要的空白成绩表全部领回来。只有粘贴名单是教师自己需要参与的,不过这项工作可以很早就开始进行,对于实际的登分工作没有什么实质影响。一般情况下,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前期做好,只要试卷改完,成绩就可以登记;登记完毕就可以复核,复核中无论是发现教师誊写错误,还是学生名单错误,都可以立刻改正。复核完毕就可以上交,整个登分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新的成绩表登记与旧的流程相比不需要教师跑来跑去,一切工作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是比以前轻松。但完成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工作效果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一是新的登记要求教师必须在线登录分数。但是,登录网站属于校园网,只有校内IP地址才能访问,这就意味着只有办公室的电脑才能进行分数登记。而办公室的电脑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教师登分的需要。而且由于办公室电脑是大家公用,所以安全性较低,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故障率比较高。这在平常问题尚且不大。但在考试登分期间,电脑使用量较大的情况下,电脑经常出现罢工现象,导致工作中断。同时办公室的电脑还承担打印成绩表的职能,更造成了教师登分的拥挤。

二是即使教师电脑够用,依然还有其他问题,由于登分时间集中,造成服务器负荷大,网络故障现象就在所难免,所以经常出现虽然分数已经登记,但数据网络不能保存的现象,教师大量工作被浪费。

三是网络提供的学生名单本身并不准确,与实际考试试卷人数经常出现冲突,如果是网络名单多于试卷名单倒还好办,可以查证后填写缺考、缓考等具体原因,但如果遇到试卷名单多于网络名单则相当麻烦,教师没有权限更改网络名单,必须向教务处申报,由教务处具体负责人进行网络名单更改。由于其名单错误太多,教务处忙不过来,所以教师必须排队等候,这样就耽误了教师的登分进程。往往是已经到了规定要提交分数的时间,许多教师仍然因为个别班级个别学生成绩无法登记而无法提交,而网络无法提交就无法打印最终的成绩.整个登分工作因为个别问题被搁置。

通过以上的个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不同的档案建设模式所耗费的成本差别是巨大的;二是档案建设同时会带来工作流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对于工作效果来说未必都是正向的。

卫生技术评估的相关问题探讨 篇12

回顾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 董恒进和徐文煜、薛迪做了相关介绍。美国国会于1972年成立了卫生技术评估办公室,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 开启了卫生技术评估发展的时代。继美国之后, 英国卫生技术评估协调中心 (1990年) , 澳大利亚医疗服务咨询委员会 (1997年) 相继成立, 通过评估卫生技术, 为国家的卫生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瑞典在1987年、法国在1990年、西班牙在1994年、芬兰在1995年、丹麦在1997年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与项目。目前,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官方与非官方卫生技术评估机构。我国自80年代引入技术评估的概念, 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内推动和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的过程中, 我国先后建立了四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 即医学技术评估中心, 生物工程技术评估中心, 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这些评估机构也在卫生决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全国范围共淘汰了35项检验技术, 并确定新的替代技术。卫生技术评估在卫生管理决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郭有德在研究国外已有先进卫生技术与借鉴的基础上, 概况了卫生技术评估的概念——“卫生评估是利用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阐明医疗卫生系统的有效性、效率和公平性及其相关性来评估医疗保健系统的表现。”这个概念指出了卫生技术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效率、公平和相关。在此基础上, 孙荣国、曾智总结了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 涵盖四个部分, “即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同时将这四个部分进行量化, 明确了相应的指标, 包括:“①安全性指标, 如不良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等;②有效性指标, 如好转率、痊愈率、发病率、死亡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伤残调整寿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等;③经济学特性, 通常会采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④社会和伦理适应性, 即医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技术运用的后果尽可能地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相符合”。

卫生技术评估的“四个特性”一经提出, 就得到了学术领域的广泛认可。但是现实中缺乏结合四个特性及相互关系的系统评价。因此, 李静、李幼平、刘鸣指出, 卫生技术评估应该是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评价, 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 评估的流程可以使对对卫生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临床试验, 也可以综合分析评价卫生技术的相关信息, 常见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比较分析法, 现今更越来越注重运用卫生经济的分析来评估卫生技术。目前世界上各评估机构最常采用信息合成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或系统评价。事实上, 朱雯、任建萍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综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先后建立了卫生技术推广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并在“慢性疼痛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的适宜性评估、“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诊治中的应用”的适宜性评估、“DP- 2.0型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的适宜性评估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评估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学者们的研究表明, 卫生技术评估的过程应该是方法学的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学的日益成熟, 成本-效果分析这样经济学评价的不断完善, 使得卫生技术评估也更加系统、科学。

综上, 卫生技术评估需要多学科的不断融入、综合, 尤其需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的加入。李静介绍了卫生技术评估的经济学特性。“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包括卫生技术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特性。微观经济学特性主要涉及某一卫生技术的成本、价格、付费情况和支付水平等, 也涉及比较应用卫生技术时对资源的要求和产生的结果, 如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宏观经济学特性包括新技术对国家健康费用的影响、对卫生资源在不同健康项目或健康领域中分配的影响、以及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影响。其次还包括对调控政策、卫生改革和技术革新的政策变化、技术竞争、技术转换和应用的影响。”

对于经济学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重要性, 虽然已经被业界广泛接受, 但仍尚未明确提出如何具体的应用药物经济学。郭有德将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了效率评估与经济评估的环节中。“医疗服务的成本是非常复杂的, 哪些成本应该考虑在经济评价中?这个问题将涉及到站在什么立场来评价。由于卫生经济学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 因而对成本的计算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而不是单从病人或服务提供者的角度, 也就是说对成本的计算应尽量全面, 任何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成本都应该包括进来。”成本-效果分析 (CEA) 和成本-效益分析 (CBA) 是常被用于医疗保健的效率分析方法。服务会消耗资源, 卫生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界定成本和收益, 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更好的在众多的卫生技术项目中进行优选,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卫生经济学的具体应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 成本和收益是经济学评价的两个主要要素, 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疗服务, 帮助我们科学的做出选择。对于成本部分的研究, 学者们[3,9,10,11]将成本通常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在医疗领域, 直接成本是指与医疗干预直接相关的一切成本, 包括消耗的产品、服务和其他资源。间接成本是与疾病、残疾或者死亡相关的病人劳动力的损失, 还包括病人治疗和家庭照顾的时间等。间接成本的计算是非常困难的, 往往在理论成本测量范围, 应该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成本-效益分析是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 (成本) 和由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的价值 (效益) 的方法。效率是经济学理论和评价方法的核心, 理论基础来源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将效率视作帕累托最优。对成本-效率的分析是将医疗技术的结果和它所花费的卫生资源相比较, 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法、意愿支付法, 是对卫生经济学的具体应用。因此, 一个好的经济学评价应该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成本, 并从全社会角度来审视干预项目带来的结果。

上一篇:舒芬太尼后处理下一篇:诗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