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2024-10-22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精选10篇)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篇1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是高职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和主干课程, 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 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对《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模块化教学的主要特征

模块化教学法从职业的实际出发,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 它把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验实训为中心。[1]

其特点是:

第一, 模块化教学强调知识之间的协调配合, 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内容重复、浪费课时的现象。

第二, 模块化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 使学生能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操作问题, 同时, 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变抽象为具体,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三, 模块化教学实现了在“做中教”、“做中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现状

(一) 学生学情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情绪化较强, 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感兴趣, 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体系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的内容丰富, 理论体系庞杂, 这对于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 学起来非常费力, 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技术技能型人才不相适应。

(二) 实训装置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 实验装置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强, 学生没有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学生学起来盲目, 且无从下手。[2]

(三) 教师教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大,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 机械地“记”, 而不能主动地“想”,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老师都非常辛苦, 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德能双修、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模块化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很好的契合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 在为学生系统地搭建起知识体系以外, 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目前的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 尝试了用模块化教学讲授课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这说明, 模块化教学能很好地弥补学生学习兴趣弱、实训装置复杂、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的缺陷。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根据模块化和一体化的教学思路, 遵循“三传”原理将课程划分成三块, 分别为热量传递模块、动量传递模块和质量传递模块, 拟制订具体方案, 如下所述:

四、教学促进手段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将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课程的不同的章节但教学内容一致的课程分整合为一个模块, 为学生构建起一个知识体系, 利于学生接受, 同时, 可以通过ppt、网络等手段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技能为枯燥的理论课程带来心意, 又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 大力发展职业技能鉴定

我校要求应用化工专业的毕业生, 在毕业的时候, 必须考取至少两个职业资格证书, 这对学生一方面是压力, 但同时, 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积极性。

(三)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大力发展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课程的模块教学实训, 适当延长实训周数,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构建上与企业开展多方位的合作。

五、教学效果评价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的考核, 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考生能参照技能考核标准, 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解答与技能模块相关的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原理等理论知识, 按照技能模块的难易百分比进行考核成绩评价, 其中, 动量传递模块占30% (流体流动与输送占15%,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占15%) , 热量传递模块占20% (即传热占20%) , 质量传递模块占50% (精馏20%, 吸收20%, 干燥10%) 。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方式, 一定能对这些基本的单元操作方式有所掌握。

总之, 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整合了课程以后, 把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化,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整个课程的学习当中,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岚.高职项目化综合实训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王国胜, 王祝敏, 王红心.有助于掌握化工原理内容与实质的讨论题[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篇2

关键词:综采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维护;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綜采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取得了空前发展,采煤机由液压牵引发展为电牵引,大大推动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进程。90年代后期,我国又开展了采运支机械微机监控、故障诊断的研究和支架电液微机技术应用的研究,并研发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21世纪后,综采机电扩大了其应用领域。但总体与发达国家性相比,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尚有差距。

在综采机电占重要一块的维修方面,国内综采机械设备维修主要分三种模式。

1、故障发生后进行维修。这一类情况指当综采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工作既包括井上井下维修,也包括对相关零件的维护。由于事先无计划,从维修的准备、故障的找寻到检修完毕,其耗时长,停工时间也长,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应较大。出现问题时不仅急于复工,不能保证维修的时长与质量,也给日后综采设备埋下了安全隐患。综采机电设备采取此类维修措施,会极大影响工程进度与公司利益。

2、定期检查维修。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制定的有计划的预防性检修保养,按时间表与规程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用以防止综采设备突然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工程。这种检修方式主要是井下检修班进行日常维护性检修,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但虽然避免了因零件寿命超期而带来的失效问题,也会因维修次数多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

3、仪器检测维修。这类情况是通过检测设备,科学精密仪器,或者对综采设备中的零部件进行相关分析检测,从而分析出机器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维修。对于这种维修措施来说,能够预先有效判断出问题所在,并可以找到维修问题解决办法。是一种保证工程进度,避免经济损失的优良措施。

因此通过使用相应检测仪器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机电设备维修计划,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来机电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机电设备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可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确保机电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综采机电设备操作维修问题及解决措施

1、设备选用不合理。综采机电设备的选型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作业环境,满足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在不同的作业环境里要达到耐用,不宜损坏等多个特点,所以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恰当型号,恰当属性的综采设备以对付不同的采掘环境,为单位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2、设备更新老化问题严重。某些单位受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制约,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置新型综采设备,使老设备超龄工作。

3、人员素质较低。维修工作人员中,学历普遍偏低,人员没有得到充分而系统的教育与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工作岗位调动频繁,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指导,缺乏相应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职业素养,提高人员管理势在必行。

三、其它综合提高综采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注重人才的培养。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要牢记只有不断强化人员操作培训,才能避免失误以及安全隐患。只有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才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因此要注重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刚刚入职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岗前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规程和制度,用以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相关的技术奖项来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对职工进行技术考核并认真实施意见,并营造出浓厚的技术知识学习氛围。

2、敦促领导关注。良好管理模式的形成需要相应完善制度以及有关部门的配合,更需要领导重视关注。要想提高综采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就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待遇。重视维修工作,让维护人员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开展相关工作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对维修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表彰奖励。领导关注敦促整个综采维修团队良性发展,促进团队积极进取,达到鞭策团队的效果。

3、加强综采机电管理体系。根据综采机电技术管理责任制度来落实综掘队的基础管理,做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对机电技术的档案和资料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整理编制,对设备的改造和报废要及时进行登记和上报,其他职工除了做好综掘工作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记录,对细小零件也要登记,做好存档工作,完善履历,确保准确按时更新,保证实际生产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现代化机电设备发展迅猛。除带来高效率、高效益等优势外,也使综采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非计划的停机时间始终影响着电气设备的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零库存等新生产体制的出现,意味着很小的故障也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作业流程的瘫痪。要通过改进维修模式,提高管理制度,解决维护操作问题等提高综采设备安全问题,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对综采机电在工作中的操作及维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综采机电维护事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邢海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86

[2]陶林涛.对综采机电设备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综采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分析 篇3

关键词:综采机电设备,操作,维修

1 综采机电设备的诊断与维修

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综采机电设备的使用则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发展进程, 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同时把综采机电设备的诊断及维修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设备的诊断与维修要从故障发生的时间以及条件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在对综采机电设备的诊断与维修之前, 首先要明确故障处理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 才能找到了处理问题的方向, 不至于盲目的进行故障的处理, 就能快速提出解决的措施, 实行解决方案。在进行综采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时, 要注意专业性与实践性, 把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由于煤炭开采大多是在地下, 有一定的空间限制,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 煤矿工人还在井下工作, 无法及时从井下出来, 因此, 设备故障的处理要迅速、安全、高效、准确。设备的维修尤其要极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降低安全隐患。

2 故障诊断与维护流程

综采机电设备的故障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次数很多, 而且故障种类也很多, 使得故障处理十分复杂。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各种各样, 而现在的综采机电设备的操作和维修还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实践性, 过多依靠理论知识。综采机电设备是一种高性能的机电设备, 它的维护与操作要求严格, 以此来使煤炭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起来。

3 综采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术

3.1 液压支架的问题及处理

液压支架是综采机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 液压支架在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其中绝大部分问题是因为液压泄露, 小部分问题是系统本身的原因。根据液压泄露问题发生的地点来分, 可以分为井下操作面和地面操作面。对于井下来说, 由于场地的局限性, 故障维修人员只能根据液泵工作的声音来判断故障的原因。对于地面操作面来说, 液压泄压的频率基本保持不变, 但是当出现故障时, 液泵会长时间的处于不泄露的状态, 液压上的数据也会降低, 观察到这几点之后, 设备维修人员可以判断液压支架有无出现故障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维修。

3.2 转载机和破碎机的问题及处理

转载机减速器部分是故障频发的部位, 减速器部分故障的解决对于转载机正常运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减速器漏油或者窜油、齿轮故障是减速器出现故障的三个主要方面。由于破碎机设备的运行环境比较差, 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大, 使得破碎机在正常的工作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 出现的问题一般包括轴承的削磨损坏、轴承顶部位置的削磨、传动部分的损坏等, 一般采用刷镀后再进行相关的处理或者高温焊接填充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随着科技的进步, 破碎机生产厂家之前的竞争加强, 使得破碎机的稳定性能, 持续性能, 专业性能的水平提升。但同时, 破碎机体型的增大使得故障发生时破碎机的拆卸、运输、修理的难度加大, 不利于综采机电设备的维护。因此, 煤炭企业要更加注意破碎机的日常维护, 减少故障的发生。

3.3 采煤机问题及处理

采煤机的运转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矿山地理位置、矿区环境的影响, 从而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煤矿开采大部分是在井下进行作业, 一旦出现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 就会带来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采煤机的操作与维修就成为综采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的重要环节, 应重点研究与解决。

3.4 综采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就现如今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而言, 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设备方面, 应该注重日常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设备的日常及定期维护。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 减少因为设备老化带来的问题。在人员方面, 要对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维修知识培训, 就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企业应适当开展设备故障处理维修技能大赛, 提升维修人员的能力。工作人员也要具备基本的设备故障, 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在管理方面, 煤矿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提升管理水平, (下转第15页) 建立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3.5 硬件技术

为了更好地对综采机电设备进行维修, 要引进先进的维修监测仪器等硬件技术。视情维修是一种比较先进高效的维修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 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与此同时, 能够使煤矿企业的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节约维修的成本, 提升企业竞争力。

煤矿企业应该关注更多国家对于综采机电设备维护的相关政策, 并利用国家对于煤炭企业的扶持与帮助, 及时引进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硬件技术及监测仪器, 更新生产管理系统, 为企业管理水平, 设备维修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掘进机电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篇4

关键词:煤矿 电控 操作 维护 故障分析

EBZ-160SH掘进机的电气系统主要是由KXJT-355/

1140E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TJI-24E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操作箱、外围设备组成。该设备主要采用具有可靠性高和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配合外围设备和电路进行工作。

1 电控设备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在掘进机各机处于正常状态,确保电动机的开启不会造成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利用该电控设备对掘进机进行控制,电控设备的操作应遵循显示器提示的步骤进行,如检查系统确保供电正常,使掘进机及电控箱急停按钮(SA2,SA3)处于闭合位置,拉出主停按钮(SA1),合上隔离开关把手,即可按下主启按钮,此时系统得电,自保触点闭合,PLC开始运行,CPU模板前面板上“RUN”指示灯呈绿色,PLC与操作箱中显示器通信,同时显示器显示画面。大约3s后显示另一幅提示画面等。

在开启电动机和电动机的正常运行过程中,PLC实时检测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通过与显示器的通信,在显示器上方的故障信息报警窗口中显示系统故障,同时以字幕形式在显示器下方滚动显示。若同时出现数个故障,故障信息报警窗口显示最后发生的故障状态,而所有故障信息在显示器下方循环滚动显示。

在操作各按钮及旋钮时应使操作箱上电源处于“开启”位置,若在运行过程中将电源旋钮转至“停止”位置,各电机立即停止运行,显示器以列表形式显示历史故障信息,并记载故障发生时间。

装运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若需要改变运转方向,需按下相关按钮0.5s左右可以改变装运电动机回路方向。

2 电控设备的维护与注意事项

①电控设备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和煤矿产品安全标志并检查在运输或贮存工程中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否则不准使用。②安装使用前应检查控制变压器接线是否与电网电压一致,出厂时控制变压器原边接线为1140V,否则需按前述调整。③用户如进行耐压试验,须拔掉保护插件装置,以免损坏插件内部电路元件。④实验中禁止带电插拔插件,以免损坏电脑。⑤电控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暂不使用的均应使用金属堵板、密封圈和压盘可靠密封。隔爆面严禁碰伤,要定期擦去旧油并涂上防锈油。⑥当操作者离开司机席时,必须按压控制箱上的按钮,将隔离开关灯打至停止位置,然后再将急停按钮拉出,操作箱上的电源开关应处于断开位置。⑦尽量不要对电动机进行点动。电动机每次接电源后,先使其微动,以确定旋转方向。⑧必须定期检查各导线的连接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否则会由于松动而带来异常的发热现象。

3 电控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由于电控设备自身设有故障检测及显示装置,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电控箱上的故障显示板和安装在操作箱上液晶显示器来了解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所在。下面主要列出了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

3.1 主启不自保,系统无法供电 原因:先导回路有故障。处理方法:分别短接各急停按钮、瓦斯报警常闭触点、隔离相关辅助点及自保常开触点,可查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液压泵电动机无法启动 原因:各电动机回路有漏电、油温过高、油位过低、主电压过高(115%)、主电压过低(75%)、液压泵电动机回路断相、液压泵电动机过热(155%)、液压泵电动机过载、电动机故障。处理方法:排除元器件故障后,根据显示故障状态检查各自回路,依次排除故障直至显示控制状态良好后可以重新开机。

3.3 切割电动机无法启动 原因:液压泵电动机没有运行、系统处于支护状态、切割电动机温度过高、切割电动机过载、切割电动机回路缺相、中间继电器有故障、接触器故障、电动机故障。处理方法:首先确认是电元器件故障还是保护故障,若元器件不动作,需更换,否则按照保护故障一次排除故障后开机,必要时可以解除个别保护措施适应特殊的工作条件。

3.4 装运电动机无法启动 可参照切割电动机故障及处理方法。

3.5 PLC故障 正常工作情况下,PLC各模板电源指示灯呈绿色,CPU木块“RUN”,“24V”指示灯呈绿色。若系统无法工作,显示器显示与PLC通信错误,模块有红灯闪烁或指示,24V电源无指示。上述均有可能为PLC故障。

原因:PLC交流电源超范围或者无电源、PLC模块直流电源极性错误、模拟量模块输入开路或RTD模块短路或开路、机械损坏。处理方法:检查CPU模块供电及各模块供电是否正常,检查各模块接线是否牢固,确认外部无故障时可考虑更换相关模块。

3.6 液晶显示器故障 系统有电时,显示器即开始工作并与PLC通信,显示相关画面。若开机时显示器无短鸣声、指示灯不亮、黑屏幕、显示通信错误、均有可能为显示器故障。

原因:显示器供电故障(直流24V)、通信线路故障、机械损坏。处理方法:检查显示器供电是否为直流24V,极性是否正确、通信线路接线是否正确、确认无外部故障时可考虑更换显示器。

参考文献:

[1]杨来和,赵青梅.煤矿电气设备原理及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刘介才.供配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机电设备市场更加活跃, 机电设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 这必然对机电设备管理、操作以及维护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1 提高管理者素质,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

机电管理管理者如同战场中的指挥官, 应树立超前的思维观念以及创新思维, 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 在批判中继承,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 只有转变观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要深入一线, 深入现场, 掌握工作的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 善于发现和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发展趋向, 抓准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 要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发挥机电科生产和管理的双重职能, 配合企管、安监部门切实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要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办法与考核办法, 制定机电经营管理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 严格干部跟班上岗制、设备维修制, 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同时, 要严格监督检查考核, 各生产职能科室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 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严把检验考核关。全方位完善全员包机制。再次, 为搞好机电设备的管理, 管理者应该敢于大胆革新, 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各类设备其原始的设计都是在针对普遍性的基础上设计的。而具体到实际的生产工作现场, 就设备而言, 具有特殊性的需求。管理者应鼓励机电设备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实际, 结合维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 使其为我所用, 更好地发挥设备的效能。

2 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2.1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使其要懂得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 掌握机电设备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 缩短了机电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最终达到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3 建立良好的点检制度

设备检测和维修一直是企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检修、维护、保养成为机电设备良好运行的前提。

3.1 设备点检的确定原则

3.1.1 确定设备点检的范围:包括通风、排水、提升、压风、供电、运输、采掘各机电系统和设备。

3.1.2 确定点检单元:a.按系统确定点检单元。b.形不成系统的按单台设备进行点检。

3.1.3 确定点检阶段:包括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重点是使用阶段的管理。

3.1.4 确定点检单位和责任人:

包括岗位工、维修工、区队专职检查员、区队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专职检测机构。

3.2 点检方法和程序

3.2.1 区队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和状况, 制定

所辖设备和系统的点检方法, 要明确点检部位、点检内容、点检方法、实施人和考核人;管理人员、维修工和岗位工的点检重点应有所侧重。

3.2.2 设备点检和检查手段:

a.一般性检查:设备点检和检查是通过人的五感 (问诊、目视、嗅诊、听声、手触) 或使用检查仪器来判断设备运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 以使故障能够快速判断, 并采取相应措施。问———向操作人员询问故障发生经过, 弄清是突发的、渐发的或维修后发生的, 及以前的处理方法。看———观察设备运行中各个部位点的变化情况。嗅———嗅现场气味, 如油焦味、绝缘老化味等。听———听各种机电传动的不正常声响和产生部位。摸———摸设备的温度及振动等是否正常。b.日历化检查:按日历化检查计划, 对设备确定的部位进行拆检和修理,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c.采用专用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查:采用专用的检测仪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诊断, 来判断设备性能的优劣, 以提早发现问题, 采用相应措施。

3.2.3 点检工作程序:

设备点检制要结合现场实现情况, 按照以岗位工和维修工点检为基础, 突出区队的自我管理和考核, 机电专业管理人员以指导和服务为主的工作原则进行。

4 落实包机制, 实行奖惩制度

4.1 落实包机到人的制度

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具体做法是:各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 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 (个人或班组) , 包机设备区域设置原则:包机人技能水平、设备特性、设备所处工艺环节位置、便于日常巡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4.1.1 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

查, 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情况, 及时排除隐患, 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4.1.2 包机执行检修人员和运转人员联合包

机, 各自按分工范围进行工作, 共同对分管设备的完好率、事故率、检修率负责, 运行人员在业务上受检修人员指导。

4.1.3 司机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 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

4.1.4 包机人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处理不了的向分管领导报告, 并储备一部分常用的材料和备件。

4.1.5 包机人对违反规程的操作者有权制止,

当设备有问题继续运转将会出现重大事故时, 有权报告调度后停止运行。

4.1.6 各包机人和司机每月的奖金, 与其所管辖设备的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挂勾。

4.2 设备事故处理与追查

凡因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和操作等原因造成机电设备损坏, 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系统停产1h或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者, 定为机电事故, 要进行追查落实责任人和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4.2.1 事故责任划分原则:

a.凡属于设备外部能够发现的隐患部位、而未检查、未发现或未反映、未处理, 最终发生事故的, 由使用单位承担主要责任。b.已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向维修单位反映, 但维修单位未及时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力, 未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而造成事故的由维修单位主要承担责任。c.因设备内部隐患导致的事故由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d.因设备检修质量原因, 在设备质量考察期内 (大修3个月, 中修2个月, 小修1个月) 的由设备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在质量考察期以外的按其他条款执行。e.因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跟不上导致的责任事故, 由承担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承担。f.若属于材料备件质量原因造成事故, 由安检会同有关部门鉴定确定等等。

4.2.2 事故抢修与处理:

a.事故发生后, 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应立即到事故现场, 了解情况并参与事故处理和过程监督, 为正确采取措施和划分责任提供依据。b.事故发生后, 主要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事故报告, 在48h内交安检和分管厂领导各一份, 报告内容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和防范措施。c.责任单位交上报告后, 属于一般事故由安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事故分析处理, 重大事故, 由分管厂领导召开事故分析会研究处理。

4.3 建立激励机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盲干、蛮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的模式已不复存在。活跃的竞争、奖励机制涉及到每一位职工利益。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都有各自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一些新设备, 质量、性能是一方面, 使用、维修、保养也是一方面。因此要培养一些懂技术、会操作维修人员用科学的手段来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同时合理规范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使得企业能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平.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 2006.

[2]贺全军.浅谈矿山机电设备管理[J].矿山机械, 2005.

威斯特设备操作培训结束 篇6

2010年8月24—26日,WERC(威斯特设备维修中心)服务工程师机器操作及上下板车操作培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是卡特彼勒应WERC维修部门邀请,专门为WERC服务工程师们提供机器操作及上下板车操作培训。此次培训目的是使维修工程师在厂区操作转场,上下板车更规范,同时在培训结束后颁发《建设部机器上岗操作证》。这次培训还针对挖掘机、平地机、推土机、压路机、铣刨机、非公路卡车以及滑移装载机每种机型的性能操作特点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实际的操作。

设备操作检修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篇7

一、设备操检协同管理的内涵

1. 传统的设备操作与维检

在多数企业中, 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检保养是分开的。前者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 操作人员只管使用设备, 需要维护保养时通知设备部门;后者通常由设备部门负责, 维检保养人员按照使用情况或者设备维护规定进行设备维检保养。两者隶属不同部门, 根据职责界面履行责任, 彼此之间的联系依靠工作指令, 信息传递迟滞、简单, 人为把设备运行与维护割裂开来。

从操作运行角度看, 设备使用人员通常认为他们操作的设备应该而且已经处于良好状态, 能够满足生产作业计划和产品质量要求。使用人员只负责操作使用设备, 忽视设备运行的即时状况监测和信息收集。所有设备的维护保养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一旦发生生产设备事故, 操作人员只要通知到设备部门就没有自己的事了, 把设备维检保养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设备管理部门。

从维检保养角度看, 设备管理部门一般按照生产作业计划和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维护保养规定以及设备点检信息, 制定维检保养计划和方案,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周期大修等维检保养作业。在设备运行期间, 难以掌握使用部门是否正确操作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的即时信息、报警信息。特别是由于无法将设备运行的即时信息与历史信息、初始调试信息、设计信息进行比较, 设备维检保养难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操检分开的设备管理模式时常导致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运行维护的责任、内容、时间、费用发生争执, 导致设备欠修或过修, 造成时间和资材浪费, 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

2. 设备操作与维检的协同管理

所谓协同, 指的是系统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协同理论告诉我们, 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会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 以很有组织性的方式协同行动, 形成一种整体效应, 从而导致系统宏观性质的改变。设备操作运行与维检保养作为企业内部两个子系统, 它们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相互作用, 对设备使用与维检效果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而, 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形成合作关系协同行动, 对于提高设备操作维检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设备操检协同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协同的思想, 将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检保养统一起来, 消除使用与维修的传统界限。通过信息共享使运行操作人员了解设备功能和要求、知晓故障表象、监测运行信息, 操作人员不仅能正确使用设备, 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设备日常和简易维护;同时, 借助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络让专业维检人员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了解设备维护保养需求, 对照维护标准和专家库, 提出维护保养作业方案。设备操检协同管理杜绝了以往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对立, 实现了使用与维护的同步延伸, 是对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变革。

二、设备操检协同管理的架构

设备操检协同管理体系由设备使用、设备管理、资材供应和专业维检等部门, 信息化管理网络, 以及操作运行、初始状态、资材供应、设计制造和维检信息等五大数据库组成 (见图1) 。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共享是设备操检协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资材供应和专业维检是设备操检协同管理的支撑和保障, 凭借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专业化的保障服务, 设备的使用操作与维检保养才能真正协同起来。

设备操检协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设备使用、设备管理、资材供应和专业维检四大主体以及信息数据两个层次。整个系统的协同运行需要四大主体通过信息数据的协同共享实现彼此之间职能和行为的协同。设备操检协同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设备作业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延长设备运行寿命。

1. 信息数据协同

信息数据协同是指设备操检协同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包括操作运行数据库、设计制造数据库、初始状态数据库、维检信息数据库和资材供应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系统准确、完整地记录设备操作运行、设备初始状态、设备设计制造、维检保养以及运行维检需要的资材供应等的历史/即时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比较、即时传递, 实现信息数据的协同运行。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再现设备运行的历史过程、当前状况、预测设备运行的趋势, 揭示设备使用操作、生产负荷、运行时间与设备维检时间、资材消耗、维检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找出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检的关键点位以及关键资材, 从而为正确的操作、使用、维检设备提供充足的依据和清晰的指向。

2. 操检主体协同

设备操检主体协同是指设备使用、管理、资材、维检部门借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以运行、维检信息数据协同为基础, 通过对信息的集成、查询、分析, 了解设备运行的当期状况、历史过程以及设备维检实施和资材供应情况, 制定无缝衔接的作业计划和工作方案, 从而推动各主体之间履职和行为的协同。①对设备使用而言, 要求生产和设备操作部门的人员要按照作业计划和设备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运行设备, 及时发现设备报警信息并正确处理, 系统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详细准确地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及信息;②对设备管理而言, 要清晰掌握设备基本参数、安装调试初始信息、运行周期及故障信息、维护保养标准及要求, 设备故障或事故原因分析, 维检人员资质认证等;③对资材供应而言, 要按照生产及维检作业对原材料、备品备件等资材的质量、数量、供货时间的需要, 保质按时按量保证资材供应, 减少资材资金占用;④对专业维检而言, 要按照使用和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的维检要求, 制定维检方案, 组织维检作业, 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设施对设备实施检修、保养以及故障处理等恢复性维护保养, 最大限度地使设备恢复原有功能。

三、设备操检协同的主要特点

(1) 实现生产和设备维检的时间优化。对生产作业时间与维检作业时间进行统筹和优化, 在设备运行时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利用生产品种更换间隔进行必要的设备维护保养, 提高设备运行的有效时间和可靠性, 极大地减少平均故障时间和意外恶性事故。

(2) 实现生产和设备维检计划的优化。在对设备现实状况和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以保证产品交货期为准则, 确定生产作业计划, 优化品种结构, 编制设备维检作业计划, 定向、定点、定量开展设备维检作业。

(3) 实现原材料和备品备件库存的优化。一般企业的库存通常包括原材料、备品备件和产成品3大类。通过对操检协同数据的挖掘, 可以预测维检作业对各种资材的需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优化供应渠道和库存模式, 实现部分原材料、备品备件的直送直运管理, 提高无库存物料的比例, 降低库存规模, 减少资金占用, 形成保证生产稳定顺行的安全库存。

(4) 实现设备维检作业内外协作的优化。操检协同实施后,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不仅设备的使用者和维护者连到一起, 甚至通过互联网还可将设备设计与制造厂家衔接起来, 设备运行状况和各种数据随时上传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共享。在企业内部, 操检协同可减少部门设置和岗位人员,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对于企业外部的设计、制造厂家甚至专业维检公司能够借助设备操检的历史数据, 为企业设备维检提供专家远程诊断、知识、技术和设施支持, 帮助企业制定专业化维检方案, 提升设备维检质量和效率。

四、设备操检协同的实施条件

设备操检协同的实施, 是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系统人、机、物、信息的有机结合, 对企业管理的软硬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1) 在硬件方面。要实施设备操检协同, 企业必须完善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 (PCS) , 建立制造执行系统 (MES) 和制造管理系统 (ERP) , 见表1。PCS系统按照MES系统的指令进行生产, 同时监测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过程, 收集设备状况信息, 并向MES系统反馈;MES系统接受ERP系统的生产任务, 根据PCS反馈的设备状况、生产能力以及资材供应状况进行生产排程;ERP系统通过MES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自动控制生产过程, 指挥设备运行, 发出设备维检指令和要求, 建立设备操作运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检管理、资材供应数据库, 搭建与外部供应商、设备厂商、维检机构信息沟通的平台, 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外互联互通。

(2) 在软件方面。要实施设备操检协同, 企业需要拥有素质较高的人员队伍, 能够统一对设备操检协同的认识;健全的设备基础管理, 如完整的设备管理记录、台账、备品备件信息等;优化设备管理的流程和机构, 按照设备操检协同的要求, 重新确定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的职能界限和责任分工, 优化设备操检协同管理流程, 制定与机构、流程一致的管理制度;构建与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专业维检机构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五、设备操检协同的管理实践

唐山钢铁公司是我国大型钢铁制造企业之一, 在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中, 实现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唐钢的设备管理系统覆盖了点检、检修、备件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多个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导入引发了唐钢设备管理体制的变化, 对维修系统资源进行了重新优化, 对各单位分散的检修资源集中整合, 成立了检修公司、自动化公司, 通过网络实现了设备运行与维护、备件供应等信息高度集中和共享。唐钢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初步在唐钢集团内部实现了设备技术状态管控、维检作业与备件供应的协同管理。设备操检协同在唐钢取得了明显的收益, 仅维修费一项, 2009年降低维修费超过亿元, 2010年又降低了5000万元。

天津钢管集团是以无缝钢管为主导产品的钢铁企业, “八五”期间引进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和工艺。近年来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 又建设了多条生产线, 已形成年产300万吨规模, 无缝钢管产量连续3年世界第一。天津钢管集团的主体设备基本具备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功能, 投产以来该公司又先后建设了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供应系统等, 目前正在开始建设产销一体化系统。在设备管理方面, 该公司以“保持设备精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为目标, 采用点检定修制管理模式, 制定科学的检修模型和年修周期计划, 明确使用方、检修方、管理方三者之间的职责。自行开发了设备管理系统, 建立了设备初始信息、备件信息、维检信息数据库, 具有备件的网上申报、制造商网上投标、在线合同、出入库管理以及运行信维检信息查询、分析、维检队伍评价等功能。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该公司设备维检、备件供应的协同管理, 设备管理水平逐年提高。2010-2013年, 该公司设备平均作业率为83.84%, 设备故障停机率年均下降0.44‰。随着产销一体化系统的建设, 该公司将形成由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管理系统、产销一体化系统构成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产销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前提是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梳理、优化以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划分, 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 推动各部门管理行为和资源配置的有效协同。对设备管理而言, 在公司内部实现生产作业、设备运行、设备管理、设备维检、资材供应等系统和信息的整合, 对外通过互联网与资材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专业维检机构的信息传递, 不断推进设备操检的协同管理。从而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 提高设备维检计划执行率和目标命中率, 做好供应商按时、定量配送资材的管理, 为生产的“准时制”和更快的响应市场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音响设备操作中常见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音响,设备,操作,常见问题

培训讲师在培训课堂上少了音响设备, 便少了一分控场的气势;领导者在众多员工面前少了音响设备, 威严便少一分;因此, 音响设备在我们的表演、教学、会议、培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气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声音、色彩、灯光、人员等展现出来, 音响设备在气氛中可制造一种声音振奋的效果, 假如在操作的过程中因操作者专业素质不齐、经验不足等造成的音响效果不佳、线路连接混乱、话筒啸叫或无声、音乐过渡突兀等状况, 会对我们的演出、会议等产生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谈音响设备操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操作中常见问题

(一) 安装问题。国内的音响设备都是用交流电压供电, 而音响的安装工程对电源的要求比较严格。从用户变压器接一组电源, 使用隔离变压器或者从用户变压器直接将电源送进稳压电源。稳压源采用的措施, 可以将电源进来的干扰控制到最小。安装音响设备的电源采用独立一路的做法, 可以避免其他大功率电器的干扰。假如不走单独线, 或许会产生“吱”的声音。小型音响设备在安装时, 往往接错线头, 红接绿或红接白 (常见的安装接线口有红、绿、白或红、黄、白) , 便无法使设备运作。

(二) 接线杂乱。在接线布线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线路的整齐和间距问题。要留一些多余长度, 不勉强延长、避免受力或在角度上受拉扯, 避开夹缝和利角等易拉坏电源线的工作, 还有信号线与电线不能纠缠不清, 减少干扰。

(三) 使用前期问题。在我们参加教学、会议或者培训的时候, 会遇到过这种情况, 音响设备在接通电源后会有尖锐或持续沙哑等令人反感的声音, 在座的人员无不皱眉捂耳。主要原因是上次使用设备后没有将音响设备的电源关掉, 同时本次工作人员在使用音响设备前没有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是否音量已调至最小, 因此在接通电源后变会产生不愉悦的声音, 影响人员的状态。

插座连接设备, 在接上稳压器等保护装置要确定没有异常才可以在关闭的状态下将设备接上, 同时要注意与电源接触良好, 开机前要确认功率放大器是否关闭且音量调小, 此外, 检查电源插座火线与零线的正反。目前国内许多家用电器为了省钱, 三角插头之后的电线开关只关右边这一条线 (电视机顶盒是关二条线的) , 若L接零线, 电器上的开关可视为无用, 接反会造成保险丝断电后电器仍带电。初次使用前最好拿电笔测量, 用双保险丝和双刀开关, 同时切断火线、零线。

(四) 音响设备的开关顺序。使用音响设备时, 正常的开关机顺序很重要, 长期不按标准操作, 会损坏功放等其他附件。在开关机时的瞬时电流非常大, 直接打开一台设备的电源, 瞬时电流会通过连接迅速传到下一台设备, 过大的电流冲击, 会瞬间造成设备器材的损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 往往看到老师安排学生安装、调试音响设备, 低年级的学生在电器类方面的知识还不到位, 没有经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直接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未接通电源时或开机时将播放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功效、显示器等开关全打开, 造成杂音或设备不能使用, 甚至使设备报废。

学校安排学生辅助工作时, 应该由专业的老师提前进行简单培训或者在工作中监督指导, 在开机操作的过程中, 应从信号的输入方向进行操作, 从调音台、CD机、DCD、MD、MP3等类的播放设备开机后到信号处理处理设备 (均衡器、效果器等) 再到功放, 最后才是到电视机、投影仪等显示设备, 关机操作时则进行反向操作。

(五) 调试工作不到位。在重要的演出活动时, 要重视音响设备运行前的调试工作。演出前应提前一到两个小时来调试设备, 第一步检查电源检测设备的总耗电量是否处于电源开关的额定数值内, 大于等于额定数值, 应及时更换大的开关电源, 否则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断电, 影响使用效果;第二步检查设备线路的连接, 是否齐全、整齐、不纠缠等, 并且按要求对声音的来源运行情况进行测试, 同时要有备份的理念;最后, 对于设备连接复杂的, 要从音源开始逐个环节检查, 防止有回路的现象。检查完毕后, 按一定的开机顺序要求打开设备, 静听继电器的声音, 所有相关设备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后, 再一一进行调整。这两年选秀节目备受关注, 好的舞台设计很重要, 重点也在于音响设备的布置。每一场选拔开始前, 节目组的后台工作非常忙碌, 都在对音响等系列设备检测, 保证选手在比赛时不受设备操作失误的影响, 帮助选手更好的发挥水平。

二、总结

在音响设备使用过程中, 由于操作者经验不足, 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 在设备使用中经常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无声、杂音、啸声、电流声等, 导致使用目的效果大大折扣, 甚至失败, 更有甚者引发安全隐患。本文从以上几点简单阐述目前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现象以及简单的处理思路, 以利于我们在使用音响设备时提高操作能力, 便于在后期学习、工作、生活中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篇9

仔细分析CTP设备故障

所谓CTP设备故障,即人们在使用CTP设备时,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CTP设备整体或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例如,图1显示为CTP设备不能完成初始化。CTP设备的故障多种多样,繁简程度亦不同,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CTP设备故障共有如下5种分类方法。

1.致命性和非致命性故障

致命性故障多发生在CTP设备通电自检期间,此故障一旦发生,将可能导致CTP设备一直处于初始化状态或初始化失败状态。非致命性故障多发生在CTP设备自检完成后,一般会报出错误信息和代码, 此时,多数程序检测仍能通过。例如,因CTP设备版材数据丢失而导致CTP设备无法读取版材信息便属于非致命性故障。

2.局部性和全局性故障

局部性故障指CTP设备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功能部件运行不正常,但不会影响整台CTP设备的运行。例如,CTP设备的版材堆叠数量感应器损坏,造成版材计数不准,但并不会影响CTP设备的整体功能。全局性故障则往往影响整台CTP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CTP设备完全不能工作。例如,CTP设备与电脑无法连接,这将导致CTP设备开不了机。

3.独立性和关联性故障

独立性故障是指CTP设备某一功能的电路连接线损坏,这样只会导致CTP设备的此功能失效。关联性故障是指一个故障与另一个故障相关联,导致CTP设备的多个功能失效,实质上,这是控制这些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现了故障。例如,气压过低导致上版不正常,从而使得版材曝光失败。

4.稳定性和可变性故障

稳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短路引起的,故障现象具有确定性。可变性故障往往是由于电路接触不良或元器件性能变差,使感应器件或元器件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引起的,故障现象具有不确定性。例如,丝杆位置感应器连接线断开,导致丝杆不能正常工作,属于可变性故障。

5.电源故障、MCE主板故障、零件故障

电源故障指48V、24V开关电源以及5V信号电源出现故障;MCE主板故障指PDB电源板控制所有零件的动作以及供给附件电路板和驱动器的电压异常;零件故障指电路中的元器件及独立的动作零件出现故障,例如,头夹汽缸、感应器、微动开关出现故障。

耐心查找故障原因

CTP设备的零件和电路烦琐,因此,故障产生的原因也相对较多。除了CTP设备本身的原因外,大多数情况还是由于环境和人为等因素,导致CTP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例如,图2中人为插入了安全开关。引起CTP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如下。

1.外界因素

良好的环境对CTP设备正常工作至关重要。环境不良,易产生静电,造成CTP设备主电路板上的程序芯片被击穿或激光头内部敏感芯片被损坏。如果CTP设备上布满灰尘或环境湿度过大,也会造成CTP设备内部短路,从而损坏主电路板。另外,当电源被损坏或电压产生瞬间脉冲时,与CTP设备供电电路相关的芯片以及激光头也可能会被损坏。

2.CTP设备质量因素

如果CTP设备保养不到位、元器件质量不好,经过长时间使用后,CTP设备有些零件会发生老化,从而产生故障。

3.人为操作失误因素

如果在使用或调试CTP设备时,突然出现故障,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强制打开CTP设备,就会损坏CTP设备驱动器。在装主电路板以及电源时,螺丝紧固不当、不戴防静电袋等也会导致CTP设备损坏。此外,如果在没有得到“drum idle”命令时,强制用手转动CTP设备滚筒,也会损坏CTP设备驱动器,这些都属于人为操作失误。

了解维修原则

维修CTP设备时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会产生相关故障。例如,图3中的电路板启动时,信号灯会按照顺序亮,如果启动到某一步,信号灯不亮,则就说明信号灯所代表的相关组件出现了问题,此时,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故障原因所在。

1.先观察周边,后检测内部

当CTP设备发生故障时,应首先观察其外观情况,以及主电路板的信号灯是否正常启动,不要急于用仪器进行检测,有些故障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通过观察,便可以迅速确定故障点,然后再用仪器进行检测,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检查软件,后检查硬件

软件故障是指CTP设备的启动及连接出现故障,包括不能完成启动、启动报错、无法连接电脑等,这些故障的排除比较简单。硬件故障包括电源故障、感应器故障等,这些故障通常需要认真检测后才能得出结论。

3.先整体把握,后局部测试

维修CTP设备时,首先向操作人员询问故障现象以及发生的频率,然后结合CTP设备各部分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软件诊断的方式查找故障点。

掌握维修方法

通常维修CTP设备有以下方法。

1.观察故障

检查CTP设备是否有烧坏的痕迹,各线路插头、插座是否良好,表面是否有烧焦现象,芯片是否开裂,PDB上的元器件是否烧坏等。从笔者多年的经验来看,CTP设备上的某些电容和热敏性的元器件烧坏的几率较大,一旦出现问题,CTP设备表面会鼓起,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例如,CTP设备上吸尘机的驱动电路板的热敏电阻,会随着功率的加大而被烧坏。

2.复位软硬件

通过复位软硬件可以确定是CTP设备出现故障,还是外置设备出现了故障。此方法通过将同型号的电路板、驱动器等互相交换,然后根据CTP设备的响应情况,来判断故障原因,适合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此外,也可以将CTP设备初始化,恢复到出厂时的设置,此方法可以减少维修过程中的误判。

3.触摸故障部位

CTP设备的故障经常会通过一些元器件的温度反应出来,将CTP设备通电一段时间后,触摸CTP设备故障点的元器件,看其是否存在过热或过凉现象。部分损坏较严重的元器件甚至可以闻到焦味,遇到这种情况时,操作人员须马上断开电源。如果元器件过热,则可能是内部短路或者电源电压过高所致;如果温度和没通电之前的温度一样,则可能是出现了电路开路、供电不正常等。此外,CTP设备智能温度感应器可检测CTP设备每一部位的温度,通过其也可以判断出故障部位。

4.测量怀疑点

测量怀疑点又分为静态测量怀疑点和动态测量怀疑点。静态测量怀疑点指在CTP设备关机状态下,根据故障现象及电路逻辑原理,通过万用表测量来分析故障原因。动态测量怀疑点是指在CTP设备通电后,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有关组件的电压和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部位。此外,除用仪器测量外还可用软件进行测量,例如,当在测量软件中输入“system”时,即可显示当前的气压和电压值。

5.清洁内部灰尘

CTP设备的内部面积较大,且风扇会吸入外面的冷风,电源箱也有风扇进行散热,因此,灰尘很容易堆积在主电路板和驱动器内部,易引起相关故障。当此类故障发生时,可以用静电毛刷轻轻拭去CTP设备内部的灰尘,须注意不要用力过大或动作过猛。此外,还应清除CTP设备智能温度感应器的灰尘,否则会造成感应器对温度的识别错误,从而引发CTP设备保护性故障。

6.自动诊断

自动诊断主要用于检查各种电路接口以及主电路板是否有故障,其原理为软件发送数据和命令,通过读取元器件信息以及某个芯片的状态,来诊断故障部位。例如,可以使用随机诊断程序和常规终端软件,调用不同的命令,根据各种技术参数,来辅助硬件维修。自动诊断要求CTP设备的主电路板必须局部运行正常,能够运行相关诊断软件和连接电脑等。通常情况下,诊断命令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的有规律错误反复出现,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并显示出错情况,从而为维修提供准确的依据。例如,“enging time”这个命令可以诊断CTP设备的动作反应时间是否延迟或动作范围是否正常。

CTP设备维修是一项精细的工作,要求维修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电子电工技术,还要有相对熟练的操作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既要对CTP设备的故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及推理,同时还要注重维修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CTP设备维修者才能拥有熟能生巧的CTP设备维修技能,而掌握了CTP设备维修技能的CTP设备操作人员对印刷企业来说也更具有价值。

机电设备操作课程改革 篇10

从近年来中职学校向东南沿海企业输送毕业生的总体情况来看, 每个企业都希望录用的中职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使现有的设备、资源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从企业反馈的信息上看, 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样不仅对企业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 而且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一部分中职学生毕业进入社会, 在企业里不能很好地从事本工种的工作,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等。其中原因之一是中职学校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数量不足, 多数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仅够做演示性操作, 另外有些学校为了减少消耗, 缩短了训练时间, 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理论知识。三是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众所周知, 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 因此, 他们在理论课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在操作技能方面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 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

三、提高操作技能的训练方法

1.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专业课教师, 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 学校要支持他们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学校也可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 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参加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 建设能够满足全体学生操作训练需要的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

2.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职业技能培训,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 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 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操作示范, 学生对操作方法、要领会迅速掌握。

3. 规范基本操作, 为提速做准备

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 正如小学生入学时, 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 只有先握好笔, 才能写好字, 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何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练习中, 教师对每一步操作步骤都要作出规范要求, 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

4. 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展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较为规范的从院校到省市再到国家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 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 使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上一篇:新闻采访技巧运用下一篇:饲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