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2024-08-16

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共4篇)

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篇1

脊柱肿瘤的发生率占全身骨肿瘤的8% 左右, 在脊柱肿瘤中大部分会发生肿瘤转移且中晚期的转移瘤较难治愈, 肿瘤破坏可导致骨折或脊柱不稳, 肿瘤破入椎管内可压迫神经, 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治疗, 目前较多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进行治疗。125I粒子植入可在一定程度上精确地杀伤肿瘤细胞, 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本文通过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治疗, 观察对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 2015 年2 月我院就诊的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178 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 例。研究组男46 例, 女43 例; 年龄49 ~ 72 ( 60. 5 ± 7. 8) 岁;其中乳腺癌45 例, 肺癌20 例, 前列腺癌14 例, 肝癌10 例。对照组男45 例, 女44 例; 年龄48 ~ 73 ( 60. 1 ± 7. 6) 岁; 其中乳腺癌44 例, 肺癌21 例, 前列腺癌13 例, 肝癌11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癌症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 1) 经放化疗治疗疼痛未缓解; ( 2) 伴随剧烈疼痛并椎体压缩性的骨折; ( 3) 脊柱稳定性差; ( 4) CT扫描符合骨转移诊断。排除标准: ( 1) 不能耐受手术; ( 2) 癌症晚期; ( 3) 感染未控制; ( 4) 凝血功能异常; ( 5) 无家属或患者知情同意书。

1. 3 治疗方法

1. 3. 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进行治疗。嘱咐患者仰卧位, 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铺巾。首先建立工作路径, C型臂下透视下确定病椎, 并在该条件下经皮穿刺椎弓根, 进去转移病灶处即可; 而后植入可扩张的球囊, 将球囊放置在椎体塌陷部位, 球囊根据自身的可塑性特点, 向骨质破坏明显的部位扩张, 进而为骨水泥填充病椎腔体创造条件; 最后注入团状期的骨水泥[上海倍尔康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管械 ( 试) 字2002 第3040097 号], 根据开始建立的通路和扩张的球囊向病椎体内注入团状期的骨水泥, 注射量和速度需根据不同病椎塌陷程度和部位决定, 填充后应能稳定和强化病椎即可。

1. 3. 2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进行治疗。治疗前1 周对患者采取CT扫描, 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粒子的植入量和分布进行制定 ( 如放射源植入后计量学的验证等) , 完成周围器官和治疗靶区的三维图的建立, 并分析周围器官的耐受记录, 确定植入粒子在肿瘤内的剂量和位置, 进而有目的的杀伤肿瘤细胞和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建立工作路径和植入可扩张的球囊的方式方法同对照组。球囊扩张后将粒子通过粒子针植, 根据CT扫描定位和之前的术前准备, 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得出脊髓等危机器官和肿瘤的实际可接受剂量, 植入125I ( 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国药准字H20041350) 放射性粒子, 并通过透视了解粒子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粒子植入完成后参照对照组方法注入团状期的骨水泥。2 组在整个治疗过程均严格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 如心电图、血压、心率等) , 并检测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和神经功能状态。术后6h后方可下地活动, 术后3d以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状态3 ~ 7d方可出院。

1. 4 观察指标2 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其静脉血液5ml, 静置20min, 3000r / min离心10min, 取其上清液进行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的检测。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 检测。血清NTx检测采用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Ⅰ型胶原N末端肽 ( NTx) 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血清ICTP检测采用上海韵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ICTP) 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血清BAP的检测采用泉州市蓝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 BAP) 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3 种血清学的检测均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操作。

1.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 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2 组治疗后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 0. 05

3 讨论

中晚期脊柱转移瘤患者由于神经压迫严重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 治疗上主要以避免神经压迫、止痛、稳定脊柱、杀伤肿瘤细胞等为主。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能通过骨水泥的填充, 凝固了病变, 阻滞了椎体的进一步塌陷, 有效地稳定脊柱和恢复椎体高度。125I作为放射性粒子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持续性低剂量的照射可增加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并能抑制肿瘤细胞从静止期向有丝分裂期的转移[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能迅速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瘤生长速度, 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3]。有研究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发现对患者缓解疼痛、晚期患者和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4]。

骨骼生成、破坏的特异性标志物在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预后上具有重要价值。NTx是由破骨细胞降解骨的过程中产生的胶原降解物, 目前临床上大多研究证实其与骨转移密切相关[5]。有研究表明血清NTx水平在影像学发生改变前就有所变化, 常作为骨转移早期诊断的指标[6]。张世强等[7]研究指出血清NTx、ICTP、BAP水平对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与骨转移的数目、患者疼痛程度有关, 骨转移患者体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本结果显示, 2组治疗后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表明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 治疗效果较单纯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组效果更佳, 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Lo SS, Lutz ST, Chang EL, et al.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R) spinal bone metastases[J].Palliat Med, 2013, 16 (1) :9-19.

[2]Ahmed M.Radioactive seed localization for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J].Br J Surg, 2013, 100 (5) :582-588.

[3]张纬, 施建党, 牛宁奎, 等.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3) :371-376.

[4]张纬.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 2014.

[5]乔丹, 王智煜, 文孝婷, 等.血清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及预后评价价值的Meta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 20 (3) :212-216.

[6]周正军.血清NTx在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 2011.

[7]张世强, 陈冬波, 王保庆, 等.肺癌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 (6) :534-537.

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疼痛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肿瘤骨转移患者78例, 其中男54例, 女24例;年龄35~88岁, 平均63岁;原发癌类型:肺癌37例, 乳腺癌16例, 胃癌8例, 前列腺癌8, 结直肠癌5例, 其它4例;患者原发肿瘤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 诊断骨转移均有CT或X线证实为骨破坏或ECT证实为异常放射浓集。

1.2 给药方式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按照三阶梯止痛的原则给药, 辅助应用骨溶解抑制剂, 必要时联用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1.3 疼痛的评估

疼痛分级采用数字分级法 (NRS) [3], 用0~10的数字代表疼痛的不同程度:0为无痛,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本组中度疼痛31例, 重度疼痛47例。疼痛缓解度[4]:0度:疼痛未缓解, I度:疼痛轻度缓解, Ⅱ度:疼痛中度缓解, Ⅲ度:疼痛明显缓解, IV度:疼痛完全缓解。

1.4 结果

经个体化规范用药后, 疼痛缓解IV度19例 (24.4%) , Ⅲ度35例 (44.9%) , Ⅱ度18例 (23.1%) , I度3例 (3.8%) , 总有效率为:96.2%。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病人对癌痛知识及疼痛的治疗认知程度不足, 大部分病人害怕止痛药成瘾而忍受疼痛的折磨, 不主动向医务人员诉说, 也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关心尊重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支持他们说出心中担忧;鼓励安慰患者, 唤起患者对生活的向往;告诉患者任何不良情绪刺激均可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各类镇痛药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及预防措施等,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告知骨转移患者存在病理性骨折可能及预防措施。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提物、抬举重物和剧烈运动, 注意不宜久站, 久坐或长时间固定某一个姿势, 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胸、腰椎转移患者, 卧硬板床, 避免拍背, 并使用腰托。患者检查时用平车, 翻身时协助保持一直线, 可以减轻肌肉过度牵拉;对已有骨折的患者, 给予适当的固定。嘱患者避免单独外出, 指导其使用辅助工具, 如轮椅等。

2.2 止痛剂的选择

按WHO推荐的三阶段梯止痛法[5], 首先非麻, 然后由弱至强逐级进行, 对于轻、中度疼痛首选第一类非阿片镇痛药, 如镇痛效果不理想, 可选用第二类阿片类镇痛剂, 如果镇痛效果实在不理想的才选用第3类鸦片镇痛药。护士必须掌握三阶梯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对每一阶梯均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加用辅助药物, 辅助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与止痛药物联合可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护士应观察患者疼痛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 把握规律, 定时给药。在疼痛发生之前掌握最佳时间给予预防性止痛药, 其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肌肉、皮下、灌肠等方式。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部不适、消化道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腹痛、黑便等症状。强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等。 (1) 便秘是使用阿片类药物最普遍发生的并发症。为防止发生便秘, 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 嘱患者多饮水, 适量运动, 多摄入多纤维食物, 如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出现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治疗。如大黄苏打片、番泻叶等, 对顽固便秘可给予开塞露肛塞或甘油灌肠剂灌肠。 (2) 恶心、呕吐为用药初期反应, 很多患者在用阿片类药几天后身体即可适应, 自行停止呕吐。为预防呕吐出现, 应在使用阿片类药的同时, 可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片。

3 小结

骨转移患者通过整体化的护理对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医从性较好, 能够按时合理用药, 患者骨转移疼痛得到满意控制,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 减少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霞, 高风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6~228.

[2]雷勇, 马丽莉.放射性核素89Sr治疗肺癌骨转移的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 2001, 4 (2) :109~111.

[3]汪淑琴, 沈梅竹, 胡贵生, 等.癌疼的评估及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 2010, 31 (1) :74~75.

[4]董丽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8) :1858~1859.

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篇3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66岁, 退休工人。因肺癌骨转移在我院住院治疗, 近来右髋骨疼痛, 采取被迫的体位, 以减轻疼痛。在被迫的体位中, 只能采取左侧卧位, 致使左侧髂前上脊、尾底部造成褥疮。

2 护理对策

2.1 褥疮的护理重在预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我们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2.1.1 交接班时重点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 特别是强迫体位

的受压皮肤, 落实基础护理, 强迫体位的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予卧水垫、气圈或气垫床。

2.1.2 每天两次给予50基础护理:

护理关键是解除局部皮肤压力, 在褥疮局部周围使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 全身骨突出, 每次10min。

2.1.3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透气、无皱折、无碎屑。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 干爽, 衣服质地要柔软。

2.1.4 营养支持, 加强饮食营养, 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检测评

估,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2.2 褥疮的治疗

一般采取综合治疗。

2.2.1 Ⅰ期:

予定时按摩, 变换体位, 局部涂50%红花酒精, 若时炎症显著, 予0.5%新霉素溶液湿敷。Ⅱ期褥疮可外涂抗生素软膏后履以无菌纱布, Ⅲ期:每天换药, 必须清除腐肉, 反复清创, 创面较深的必须予双氧水彻底清洗。创面脓液经常培养并行要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外用。创面每天予红外线照射一次, 每天30min, 可以杀菌, 消炎及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和伤口愈合, 待创面无脓液后涂上我科自制的药膏, 或高流量局部直接吹氧, 改善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 只有充分认识其危害性, 并努力研究, 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2.2.2 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检测评估, 要增加病人

的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2.2.3 用气圈、棉垫, 使褥疮部位保持空隙, , 绝对避免受压是最主要的。

患者病情特殊, 癌性疼痛难忍, 翻身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自身感受, 换药时使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后, 用生理盐水消毒, 初期用鸡蛋膜贴患处, 建立床头翻身卡, 严格交接班, 每2~3 h定时翻身1次, 翻身时避免拖、拉、扯等动作。由于该患者褥疮位置, 被动活动各关节部位有褥疮, 防褥疮部位再次受压显得尤其重要, 翻身后的肢体摆收缩、关节等长收缩运动等, 活动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放一定要保持舒适和功能位。予应用气垫床, 选择合适的床铺,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透气、无皱折、无碎屑。衣服质地要柔软, 速稍缓, 便于患者能听清并理解谈话的内容。多与他沟通。

2.3 创面处理

局部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露出新肉芽组织、用生理盐水涡式冲洗, 清洁创面, 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局部外敷。然后用棉垫、气圈垫空局部受压部位。每天更换外敷药液。

2.4 心理护理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 语言柔和, 语动问寒问暖, 使他享受家一样的感觉, 在进行换药、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康复锻炼对疾病的治愈也很重要。及时与患者家属在预防及治疗褥疮方面, 对褥疮的重视是基础, 护理措施对临床很有意义, 其优点是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减少换药时伤口的疼痛, 减少因揭敷料引起的伤口再损伤, 提高伤口自收溶清创的能力及加快伤口愈合。

3 护理效果

3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难免压疮护理失败的原因: (1) 护士对评估流程不够了解, 对难免压疮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 责任护士未及时申报审核难免压疮的可能结果, 隐瞒压疮情况, 转移责任; (3) 对于多发复合伤的护理, 跨科室跨转移的护理问题没有及时申请护理会诊。

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3例患者, 年龄36~82岁, 平均77.1岁;男28例, 女25例;所有患者术前表现为不同程度受侵部位的疼痛, 日常活动受限, 生活不能自理, 行动困难或不便。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常规影像学检查:摄受侵部位X片、CT或MRI扫描, 确定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程度, 同时评估丙稀酸骨水泥注入时可能分布的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使用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生产的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 20 g包装。穿刺针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12~14 G带芯骨穿针。

1.2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骨破坏的部位选择体位。如椎体与骶髂骨选择患者俯卧位, 股骨颈或干选择受累侧在上的侧卧位, 肱骨颈或干选择仰卧位, 根据不同部位可选择局部麻醉、硬膜外, 臂丛等。对欲行丙稀酸注射对应的体表部位常规消毒铺单, 在C型X臂下行正、侧位、斜位或动态观察, 借助于外科锤将穿刺针刺入受破坏的骨质内。经双向透视证实位置准确后, 经穿刺针注射2~8m丙稀酸骨水泥, 视注入部位与所需扩散的范围, 调制骨水泥的稀稠度, 一般需扩散广的, 可适当调制稀一些, 拉丝状即可注入, 如要控制扩散范围, 可调制稠一些, 如面团状。若注射过程中发现骨水泥流向难以控制时, 应立即停止注射。注射完毕后即可拔针, 局部压迫5 min, 创可贴覆盖创口。术后处理:术后6 h观察患者创口及血压、脉搏、心电、脉博氧等生命体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技术成功率

53例手术全部成功, 穿刺成功率为100%。胸腰椎注入骨水泥为3~4 ml, 平均3.5 ml;股骨注入4~6 ml, 平均4.2 ml。53例中, 胸腰椎转移32例73个椎体, 股骨头颈干转移9例, 肱骨头颈干转移8例, 骶髂骨4例, 术中及术后均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

2.2 临床疗效

53例患者中, 术后24 h内疼痛缓解41例, 术后36~72 h缓解者12例,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0.05) 。

3 讨论

3.1 穿刺点的选择

椎体、骶、髂骨患者选择俯卧位, 股骨头、股骨颈, 胫骨选择患肢在上侧卧位, 患肢伸直, 健肢屈曲90度, 肱骨头、颈、干患者选择仰卧位, 通过C型臂X光机, 正侧位确定穿刺在受损骨质中的位置, 满意后注入术前评估骨水泥的量, 第一次充填不满意, 可重复注射。

3.2 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渗漏最为常见的为椎体注入时渗漏, 文献报道椎体约25%~38%[3]。Cyteval等[4]报道20例, 5例发生椎间盘漏, 但未出现症状。Cotten等[5]指出, 骨水泥漏至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是常见的, 几乎是无症状的。综合文献报道, 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较高, 但是出现神经症状的并发症较少。其它部位注射引起的骨水泥外漏, 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报道, 根据我们临床上的观察, 其它部位骨水泥注射未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且渗漏的发生率很小。本组32例椎体注射患者73个椎体中, 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漏占6.8%, 但未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其它21例骨转移, 仅股骨颈病理性骨折注射出现一例, 占4.7%, 且无明显并发症及症状。

3.3 临床应用现状

现约有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在其一生中将患癌症, 其中有80%的病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疼痛[6]。癌症转移性的骨疼痛性质较为严重, 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较易转移至骨, 特别是脊柱椎体, 其骨转移的病人疼痛剧烈、生活质量下降, 单纯的止痛药物难以有较好疗效[7~11]。老年癌症病人的疼痛更为复杂, 往往合并有如心血管、肾脏、精神、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且体质较弱, 药物选择上更是困难[12]。因此对于此类病人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自1987年Galibert等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成功以来, 目前, 该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13], 但其椎体以外的骨转移骨水泥注射报道不多。综合文献报道及笔者的体会, 骨转移瘤注射骨水泥有以下优点: (1) 能显著提高受累骨质的抗压强度能有效预防椎体塌陷和骨质的进一步破坏。Tohmeh等[14]分别从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强化椎体, 椎体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强化前, 双侧明显高于单侧。 (2) 能明显缓解或消除疼痛:笔者在所治疗的各类骨转移瘤中, 止痛效果明显, 多数患者不再依赖镇痛剂。本组病例中, 疼痛缓解或消失率占100%。其主要的机理可能为:①注射骨水泥后, 骨质的承重力得到加强, 增加了骨的耐压强度, 提高了相关骨质的稳定性, 消除了因挤压、摩擦等因素对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②由于骨水泥的细胞毒性和占位效应, 使肿瘤组织坏死, 周围组织中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③骨水泥在聚合反应时产生的热效应, 使肿瘤组织坏死的同时灼伤组织内的末梢神经, 使痛觉减低, 故止痛效果非常明显。

摘要:目的:观察丙稀酸骨水泥对肿瘤晚期骨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 经皮应用丙稀酸骨水泥治疗53例肿瘤晚期骨转移患者, 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丙稀酸骨水泥注射对肿瘤骨转移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对减轻肿瘤患者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活、生存质量下降, 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税收法规下一篇:评价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