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促进

2024-08-16

评价的促进(精选12篇)

评价的促进 篇1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评价长此以往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开展, 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面临三个问题:第一,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第二, 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思考不够;第三,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鉴于此, 作者认为应增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第一,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促进学习的评价;第二, 在实际教学中研修实践设计;第三, 在教学中运用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模式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学术界众说纷纭, 但究其内容, 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评价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 就是一种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体系的价值评判。

第二, 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为评价标准。

第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实然的教学效果和应然的目标要求之间差距的一种衡量。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有益于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学会自主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层次, 形成较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 同时探索学生数学的理解层次和数学认知结构的评价方法, 包括如何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反馈信息及教师和学生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提升数学理解层次、改进数学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一)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课堂教学评价以往是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 其中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理解和把握, 对学习单元重难点的讲解是否突出, 板书是否符合标准, 以及教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等等诸如此类对教师单方面的评价,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

(二) 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思考不够。 教学方法应因地制宜, 灵活应对。 然而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仅仅停留于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工作的关注, 却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方法是否适应, 是否能够很好地从这些教学手段中真正获益,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不足。 往往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只是单方面从老师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三)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视, 往往远远大于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 只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 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升学。 所以, 应该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视点上, 真正对学生素质的提高重视起来, 不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三、增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一)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促进学习的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应具备以下四大特点:第一, 学习目标要清晰、完整。 第二, 教师应主动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在教学方面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第三, 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利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第四, 学生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反馈课堂学习内容。因此, 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必须体现学生改进学习的行为跟进。

(二) 在实际教学中研修实践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实质就是价值判断, 这种价值判断正确与否, 需要经过实际教学的研修与检验。 教师在学习评价方法的同时反思怎样的设计和操作更容易在课堂实施, 具体反思与以前的课堂教学操作相比, 教师的不适应在哪里, 怎样做更自然, 与以前的课堂相比学生有哪些变化, 学生的收获是否更多, 学生的收获主要有哪些, 等等。 在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边实践的过程中, 探索可操作性强又行之有效的促进学习的评价操作模式, 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重点。

(三) 在教学中运用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运用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式。 其中包括, 第一, 积极开展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课堂评价实践。 例如以一个单元的数学课程学习为例,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第二, 开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监控的课堂评价实践。 第三, 促进学生课堂收获包括数学作业等评价结果的处理策略。

四、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有益于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学会自主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而言, 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 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教师、授课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冯世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8) .

[2]黄文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11) .

评价的促进 篇2

1、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维评价标准,一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优势,可以多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理念。二是将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标准转变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多维评价。三是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

2、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

①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一定阶段实践学习目标的结果,凸显评判功能。实践中我们更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发多种评价方式,如:日常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鼓励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并作为升学考核真实的依据,打破“一考定乾坤”的“残酷”的评价方法。

②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导致分数崇拜。我们倡导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采用开放的、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③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具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标准,突出评价结论。实践中往往并非十分严格的依据科学的程序实施评价活动,而需采取灵活多样的非正式评价方式,如:课堂教

学中或渗透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的评价,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等。④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的典型方式是考试,它能有效地考查师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比较鉴别、改进教学的功能。但学生发展的程度、层次、领域等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努力开发具有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甚至不同范畴的评价内容。

⑤考试评价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考试评价因其有效的鉴别与评判功能,仍将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必须认识到它不是评价的唯一手段,它需要与其它评价方法如:质性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实践中我们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如:“二次”评价、分层设考、小组合作考试、辩论、答辩、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对考试结果做质的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关于中考改革,我们认为学业终结性考试与升学考试要分开进行,毕业考试权可下放到各校;一中的招生采用考试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校先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报推荐材料,然后由招生办和一中采取灵活方式考核录取。

3、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组织与管理机制

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不断积累促进自我发展的相关资料,如:心路历程的述白、行为表现的

自我感悟、学习成绩、成果或作品等。

②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包括日常的口头评述和终结性的文字评述,互评要客观、公正、赋予鼓励性。

③建立学生成长信息网。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获奖情况、进步材料等。

④学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描绘,对学生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资料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专业化成长、教学与研究等方面机制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

2、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评与反思,要求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并定期总结。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第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网上信息库,可随时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与监控,并通过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评选及职称评定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3、“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学习效果、合

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3

一、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则要通过激励来完成。学生在校学习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而获取成功感。在课堂中,教师在评价时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行为,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班有个学生,刚入学时,胆子比较小,对自己没信心,课堂上发言也不积极。我和她妈妈交谈了多次,得知她也很想回答问题,但就是特别紧张,害怕回答错误。了解了问题症结后,当她在课堂上发言时,出现了紧张和语无伦次的情况,我为了鼓励让她下次还肯主动回答问题,就评价道:“这位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这道题真是了不起! 其他没举手的同学要向她学习!只是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下次能把话说慢点,让老师和同学能听得更清楚,好吗?” 后来,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慢慢变得大方和积极了,成绩也提高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这样上课回答问题不完整或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说:”“你真笨!怎么搞的,猪脑子呀”!这样的贬义词语很伤人的。要换一种说法,可鼓励说:“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不是很正确,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你回答得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再坐下想一想!”这样的语言充满鼓励、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也树立了自信心,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评价要富有启发指导性

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顾此失彼,不够严密、周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然后用“如果……就更……”的句式点拨。如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但是重复且缺乏逻辑性,可以评价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再简单明了一些就更好。”有的学生在表述时,会出现语速过快而导致前后不连贯,此时教师不妨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点,我们就能听得更清楚。”如果出现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当从侧面鼓励:“你看,很多同学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了,举起手来了!”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一时语塞或说错了,则可以这样缓解鼓气:“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用委婉的语句指出了不足,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三、评价要尽量机智巧妙

1.课堂评价往往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节练习课上,有一道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笑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岁。” “不,应该说你今年8大。” “你有多高?”“身高大约120厘米。” “不,你身高大约120高。”“ 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在幽默的对话中教师机智巧妙引导,学生便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2.学会避重就轻。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答非所问时,教师不必就答案本身直接否定,而是就学生发言过程中其他细小环节的可取之处予以肯定,如声音洪亮、语言组织好、大胆探究等。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第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读“R2”时,一学生读成了“R2”,有同学指出他读错了,应该读“R的平方”。这时,教师对这个学生说:“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收获的过程!你现在会读了吗?你再来读一读。”多好的评价啊! 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不仅包括回答问题精彩的,还包括那些回答不出来或是回答错误的学生。

第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自然等语言和语态方面的状况,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有这样一则实例:教师请一个主动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答非所问。此时,教师绕开了问题的内容,表扬学生发音准确、嗓音好听,不仅有磁性,而且有魅力,最后还说:“希望在下一轮的讨论中,还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当时,课堂上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这位学生也笑了,脸上呈现出几分自豪。也许正是这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激励了全体学生,这节课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一门艺术,多思、多学、多练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愈来愈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正向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4

上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后, 在讨论蔡桓公之死谁该负责的问题时, 王同学说:“当扁鹊第一、二、三次见桓公说清病情后, 并未具体分析病因, 更未给出令人诚服的理由, 而当时桓公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 他又怎么会轻信扁鹊的话呢?而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 却是‘旋走’, 唯恐避之不及, 作为一名应当视“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 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他并没有当面向桓公说明病因, 只是和仆人敷衍了几句, 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 扁鹊却出逃秦国, 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 他不应该一走了之, 袖手旁观, 推卸责任, 而应竭尽所能, 进行救治。所以说, 桓公之死, 并非只是他讳疾忌医的原因, 扁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 言之成理, 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与已有的“定论”大相径庭, 但学生的分析很有说服力, 自成一家之说, 赢得了同学的热情掌声。因此, 这时候, 笔者对该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言他人之所未言, 并且有这样的勇气坦陈己见, 实为难能可贵,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这是他深入钻研课文又跳出课文, 与文本和自我对话后的成果。这同时也说明, 该生已经拥有了批评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和精神, 具备了一般学生所没有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这正是我们应该鼓励与追求的创新精神——不人云亦云, 能自主学习的表现。

如果教师面对该生上述的“胡言乱语”, 认为与教参说法相左就大加挞伐、斥责, 学生的思维成果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 今后也就不会独立思考问题, 别的同学受此影响也会保持缄默的;相反, 有了教师的正向的评价, 不仅对该生有激励、鼓舞作用, 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事实已经说明, 教师这样的正向评价价值与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当然, 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正向的方面, 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枢, 应把握好时机, 及时调控, 准确掌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学习动机, 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 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旦学生的言行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 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 那么, 这时教师就要果断、及时地做到“收放”有度, 行使纠正和牵引的职责;教师还要善于在一定的时间抓住机会“打住”课堂中学生意犹未尽的活动,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收”不住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最近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教《散步》 (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文时的教学实录, 对其中的“通过声音触摸语言文字”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深刻, 这位教师抛出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 其他同学做出针对性点评。

一个学生说他喜欢的一句话是“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亲情, “我”孝敬母亲, 妻子呵护幼子, 这种温馨很美丽。

他讲完之后, 这位教师给了他一个预设中的问题:多年之后, 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会, 因为他的爸爸已经给他树立了“孝子”的良好榜样。

这位教师又给他一个设计好的问题:那么, 多年之后, 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学生不假思索, 告诉大家:“不会!”“不会! (教师的语气加重) 为什么? (教师的声音表现出惊讶的喜悦, 其实教师也在争取思维的时间) ”他的答案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似乎根本就见不到这样的一幕, 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 也会不好意思的。” (可能是他真实的想法, 也说明了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 教师做了这样的评价:“很真实的话。”

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似乎不够“尽兴”, 对话应该进入更加热烈的高潮, 达到随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目的, 不可如此“无疾而终”。于是他再次抛出一个“闲问”:“可是你的母亲真的老了, 真的走不动了, 你难道也不背她吗?”

“那我就用轮椅推着她”。学生回答道。 (看得出, 教师很欣赏这个学生的真实)

“轮椅?!好!”教师非常机智地生成了一个精彩的“对话点”:“轮椅给我们什么感觉?它冰冷、生硬, 没有一丝的温度, 哪比得上你温厚、坚实的肩膀。你的母亲老了, 趴在你的肩上, 她就有了依赖, 她就有了温暖, 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背起你的老母亲, 好吗?”此时, 学生感情之火已经在“燃烧”, 赞许地点了点头。

可是, 这位学生似乎在与教师“过不去”, 他不依不饶地向教师发出“挑战”, 他说:“可是老师, 咱们这儿没有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呀?” (真是, 背不背母亲和好一个没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与背起老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但是, 如果教师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学生可能表面“服输”而不做声了, 但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就会不复存在了) 面对学生的强词夺理, 这位教师突然想起了罗丹论“美在何处”的一句话, 于是借题发挥道:“也许咱们这儿真的没有如文中所描绘的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 可是咱们的风光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呀。美在哪?美在眼中, 美在心中, 用你的慧眼, 用你的细心去寻找, 就一定会有美的发现。相信你现在已经改变原先的观点与看法, 肯定愿意背起你的老母亲, 到美丽的春光中走一走, 看一看。”

最终, 这位学生很用劲地点头并微笑着说:“好的, 一定!”

我们要为这位不急不躁, 善于正向教学评价, 引学生“入彀”学习的教师而感到骄傲, 感到庆幸, 感到敬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技术,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个性发展的领域”。正是这样的原因, 学生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等各方面都各有不同, 学习的表现也必然各有千秋, 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通过正向评价给予关注。

比如, 在学习一些古诗时,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的表面意思, 更要把握住诗的深层内涵, 有绘画技艺的同学可以以画传意, 以画达情;文笔好的同学则可改编为可读性强的故事或优美意境的散文。这样, 通过不同的形式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 化简单的背诵为深透的学习理解,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 对《山居秋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发挥想象, 进行创读, 可以变文字之静态为画面的栩栩如生之动态。有几个美术功力扎实的同学, 就把这几句意境优美、信息丰厚的诗句,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 呈现了一幅幅构思新颖、贴切, 富有立体、动感的画面。你瞧:熠熠的月光映照泻在松林间, 好似曼妙的少女在舞蹈, 潺潺的清泉在光滑的石头上流过, 发出叮咚悦耳的天籁之音;早晨刚刚起床的人们, 排闼所见, 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枝头上挂着银白色的雪花似梨花盛开一般, 煞是好看;好友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一步一回头, 渐渐地消失在送行者的视界里, 只能看见清晰的脚印, 而送行者却不忍离去, 长时间伫立着, 凝视着。擅长文字表达的同学则写出了生动、可感、耐人寻味的美文佳章。

对电脑“特技”高超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学习《荷塘月色》《春》《北京的胡同》《百合花开》《清塘荷韵》《芦花》等极富诗情画意的文章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中, 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 以诗配文、以画衬文, 收效很好, 令人耳目一新。对每一位学生辛勤付出后的劳动结晶, 都毫不吝啬地给出正向评价、肯定与鼓励。

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自主学习活动,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独立思考能力, 焕发出学习的旺盛活力;同时, 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 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 真正实现学生热情高涨、生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 关注、激发、利用好学生间的互评也很重要,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课堂教学, 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抛绣球”, 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 又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做人。即使是同学回答错误时, 教师也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还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对同学做出评价, 避免用生硬简单的判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 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 从而引起学习需求, 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要通过正向评价,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正向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 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局, 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 才能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提倡正向评价, 并不是在课堂上要一味地表扬, 相反, 当学生出了问题的时候, 要敢于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并教会他们善于倾听、欣赏、反思、接纳、修正自己的不足, 目的是为了树立信心, 更好地搞好学习。一定要掌握好评价的分寸与原则:评价要真诚, 不能让学生看出你的虚情假意;评价要实事求是, “不隐恶”“不溢美”;评价要有针对性, 不可千篇一律, 泛泛而谈;评价要追求实效性, 不能无的放矢。

评价的促进 篇5

作者:谢碧强

单位: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通讯地址: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邮政编码:51145

5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铺开,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的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初中地理评价模式可以促进现行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励学生自觉高效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评价方式;新课标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以及在随后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件中都提出了新的地理课程评价建议。可以说,地理课程评价在地理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评价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地方、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新课改的态度以及新课改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1、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现状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目的是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发展。

传统的课题教学中,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等。这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严重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地理学业评价作了新的要求。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传统的地理学业评价过多地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强调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此次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生地理学习评价的还存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的目的单一

目前的地理课程评价方式比较简略,尤其缺乏对促进学生学业评价的明确指导和依据。新课程改革以后出台了相关的中考改革方案或说明,其中涉及一些地理学业评价的建议,但大体上还是笼统的,缺乏指导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这种评价没有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关注的是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的是学生的情感及态度,结果挫伤了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研究开发出与地理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学业评价方式,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学生地理学业评价的困境。从学生评价的需要出发,具体说明学生在不同关键阶段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证明学生达到了目标,说明如何测量到学生在地理学科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2)、评价的方式、主体单一

评价的方式主要是笔纸测验,关注的是终结性结果,对知识与能力的过程的形成不太关注;评价的主体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

(3)、评价结果没有很好的起到促进学生学习作用

评价时只看到学会的、没有掌握的内容,而不关注已学会、已掌握的内容。评价的结果主要对学生进行分数排队、比较,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不到。

(4)、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单一

评价的结果大多只有单一的百分制的分数量化呈现形式,没有指出不同差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发展,不能切实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未能很好体现学习水平及能力。

2、有效促进初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

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改进学习,促进其发展。而建立的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不是完全推翻过去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而是在过去基础上的一种完善和提高。本研究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套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评价构想。

(1)、设计专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地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通过7-9年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4页]这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针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才符合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者主要是:校领导、专家。这种评价的目的是把教师作为鉴定和管理的对象,不利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方式,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乃至学校及社区的相关人员也要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作为促进和激励教师发展的手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力求多元化,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校领导、专家的评价,也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自评等。

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是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创造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多主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多主体参与还有助于调动和整合教育合力,使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系统,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家长评价。①学生自评,生自评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在反思、教育、发展中,让学生学有所获。②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就是在不忽略教师的作用下,让学生对对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组与组之间评价、班与班之间评价等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同学中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在学生之间互评阶段,教师并不是完全置身于外,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教师应引导学生彼此多进行鼓励性评价,用赞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多给对方赞美—即使有时同学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味讽刺和挖苦,而是要对其积极参与予以肯定,真正帮助对方认识到错误而不伤害其积极性。③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如请家长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评语。吸收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参与评价,能更清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所以必须把家长和与学生地理学习相关的人员也吸收到评价中来。

(4)、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地理新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即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不断进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要达到教学相长,就必须使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的反馈环节,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评价功能就必须落实在激励性方面,而不是甄别性、选拔性方面。

(5)、建立评价记录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或成就。评价只有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对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否则只能更多的起到甄别的功能。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及时性和延时性,应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主体发展,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分数定优劣的评价体制,建立了以“成长档案袋”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体制。

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学习有效评价方式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改进取得更高的成就,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本研究以南沙区黄阁中学7-9年级初中地理课题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进行应用。

在附录问卷结果中,“你校地理课的考查方式是”中的选项“既考试也采用其它方式考查”占81.2%,“其他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性作品评价成绩和平时表现评价,学业考试成绩、开放性作品评价成绩及平时表现评价的比例由原先的8:1:1上升至6:2:2。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了过去重视结果,重视基本知识,忽视过程、忽视方法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评价进行积极的探索,加强了学生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加大了开放性考试的力度,重视学生作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了解度占到87.4%,有49.7%的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袋”重视并认真完成。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在评价教师“教”的同时,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还要统筹考虑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从评价的维度上来看,从关注知识的本位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4、结语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中学是一所公立初级完全中学,现有来在校学生2000人左右。近几年来,我校在市、区教育局及教科所领导的全力帮助和指导下,在教育科研方面有长足进展,是南沙区一所真正开展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但是,由于该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基础等方面与城区重点中学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彻底转变观念,加强对课程改革方面的更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该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3].孙帝.课堂教学评价修养[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4: 57-59.[4].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5].王影.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9).[6].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成长记录袋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3,(12)

在音乐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6

一、树立人文的评价理念

人文的评价理念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在评价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毕竟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样,所以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记得一个笑话: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性格迥异,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父母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给悲观者一辆自行车,给乐观者一堆马粪,结果悲观者照样很痛苦,因为他预见到自己会因为骑自行车而受伤,而乐观者同样很开心,他觉得父母送他的是一匹马。这个笑话说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长处和短处。我们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发展作用,让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得。

二、树立发展的评价理念

对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教师更应用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要拿其他人与其横向比较。记得小时候父母最喜欢把我的成绩和邻居的小孩进行比较,而我也是很反感他们的这种做法。将心比心,学生应该也是很讨厌教师把同学之间的成绩进行比较的。所以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让学生自己和自己做比较,而不要以一两次成绩将一个学生看死。拥有了发展的评价理念,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评价不是排队,而是为了让他在现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发展。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因此,音乐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结果的评价,更要看学生是否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探究音乐的活动中。如评价学生对音乐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创编能力等。像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从学过的歌曲中任选一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个星期的时间为期限,创编音乐舞蹈;在热闹的学校操场上,学生兴奋异常,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都秩序井然地开始了创编活动;学生在创编的活动中,对歌曲的感受更加深刻,也主动地去学习背唱歌曲;一个星期以后,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创编活动,而我的及时评价也对学生起到了真正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三、树立多元的评价理念

传统考试方法中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等。以下是我为四年级学生制定的评价方案:

(1)我为同学做了以下示范表演:唱歌( )表演( )演奏( )游戏( )

(2)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唱歌:很愉快( )一般( )

不愉快( )

(3)同学们和教师:表扬过我( )没有表扬过我( )

(4)我能背唱( )首歌曲

(5)我最喜爱的音乐活动是:( )

(6)同学们、父母、教师对我的评价和我的希望:( )

由于学生自身参与了评价过程,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评价过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我以为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理念,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比如在音乐评价中学生可能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很强,却因为嗓音关系歌唱得不动听;可能是舞跳得很棒,视唱能力却不强;也可能钢琴弹得很好,却不喜欢律动……怎能以一种形式、一个目标、一项内容来对他们做出合理、全面的评价呢?因此,我在考试的时候,允许学生以其他擅长的形式来替代不够好的项目,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工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的方向。

评价的促进 篇7

传统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和后来兴起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项目、内容设置方面有较大不同, 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值得关注:一是以班主任为评价主体, 虽然有时候也有科任教师的参与, 但是至多由他们写一两句话、签个名而已;二是在学期结束时做出评价, 所以都是终结性评价;三是评价基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度评价;四是“寄语”基本一个模式, 常见套话、空话;五是评价中基本没有“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参与, 家长在这种评价中所承担的任务只是在看到评价后签上名字。

这样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评价目的性不强, 尤其是忽视个性目的;二是评价过程性不强, 只关注结果;三是忽视被评价者———学生的参与性。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触动不大, 帮助也不大, 也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 他们至多看一次就弃之不顾了。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 使评价更有效?我校召开全校教师会, 群策群力, 最终设计出《学生发展评价手册》, 试用后觉得效果大大优于原先的评价方式。于是, 不断完善和细化, 最终形成以下的样式。

二、《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介绍

(一) 板块

第一块是“重要规章”, 收集《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班级公约》《执勤值日安排》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材料。

第二块是“我的目标”, 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生理想”, 分两个小部分:人生理想, 确定这样的理想的原因 (本身的条件、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是“学期目标”, 分五个小部分:自己设想的学期目标、家长期望的学期目标、伙伴希望的学期目标、教师建议的学期目标、最终确定的学期目标。

第三块是“发展过程评价”, 包括三个部分:每周一次的“发展足迹” (共计16张纸) , 每月一次的“发展小结” (共计4张纸) , 每学期一次的“发展总结” (共计4张纸) 。

第四块由封三和封底组成, 设计成一个材料袋封三是材料袋正面, 印有“重要情况登记”, 由学生自己记录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情况, 只要是他认为重要的就记录在此。封四是材料袋底。材料袋装一个学期的重要资料, 比如奖状、试卷、作品 (照片) 等封三的记录要和袋子里的实物一一对应。

全册总共安排32个页码, 封面、封底采用贴塑纸制作, 便于保存。

(二) 核心内容

《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核心内容是“我的目标和“发展过程评价”。

“我的目标”安排了“人生理想”、“学期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规划人生。小学生对于“理想”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大多数学生不懂理想, 但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之下, 能很快地确定自己的理想, 即将来做什么有出息。有了理想之后, 引导学生把理想落实到“学期目标”上。因为理想是自己的, 所以学期目标也就是自己的了。在“学期目标”这一方面, 安排的篇幅总共有五栏:自己设想的学期目标、家长期望的学期目标、伙伴希望的学期目标、教师建议的学期目标、最终确定的学期目标。这样做是为了体现对学期目标的重视, 贯彻评价的“共同协商原则”。学生的成长最终结果是“人的社会化”的程度, 所以他的成长是自我要求、家庭要求、群体要求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不那么准确, 因此需要家长、同伴、教师协助。在几方多次的协商之后, 最终确定学生的学期目标, 这个目标一旦确定, 中途不再调整。从“我的目标”的订立看, 这是《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灵魂所在。

“发展过程评价”安排了“发展足迹”、“发展小结”、“发展总结”等内容, 这里体现的是发展评价的循序渐进原则, 由周到月再到学期。“发展足迹”以周为单位记录评价, 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

“发展小结”以月为单位记录评价, 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发展总结”以学期为单位记录评价, 设计内容如表3所示。

三、《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操作

(一) 培训到位

由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抽调人员组成《学生发展评价手册》推广、使用培训小组, 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主要是讲清目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培训家长、学生。第一次使用时, 学校在开学初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培训。接下来的每学期开头只要重点关注新生的培训, 而为了及早上路, 我校在暑期招生时就召集家长培训, 让新生家长尽早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二) 全员参与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把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变为过程性的多次评价, 无疑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如果仅靠班主任一人落实, 班主任将苦于应付, 影响效果。为此, 学校建立“全员参与评价制度”, 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到评价中来, 以班主任为组长, 每个班级三位教师为评价小组, 合理分工, 均衡开展评价工作。人人参与评价, 带来了“全员化德育”模式的建立。原先科任教师连班级学生都认不全, 学生也不“买”他们的“账”, 现在参与评价, 这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学生也渐渐和教师走近, 上课情况大大改观。

(三) 时间有保证

《学生发展评价手册》改变了传统的《学生成绩报告单》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评价,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评价需要的周期变短, 每一周都要进行评价, 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开始, 我校把周五下午第二堂课安排为“班会”, 完成“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评价”以及伙伴和老师的“建议”, 周五放学带回家交给家长进行评价和建议, 然后安排好下一周的目标。周一带来交给教师, 教师在周一到周五的“晨会”时间, 结合学校部署和班级实际对《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样一来, 晨会天天有内容, 解决了班主任晨会没有内容说的烦恼, 改变了晨会经常被挪作他用的状况。随着操作的熟练程度增加, 各班都安排学生周四在家完成各种评价, 周五交给教师和同伴完成评价建议。周五班会变为以“一周评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效益大大增强。

(四) 评价要求有区别

一是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要降低要求, 比如一年级的“学期目标”要和幼儿园接轨, 不要分得太细, 主要就列举几条:做个好学生, 专心听课, 敢举手发言, 读书好, 写字好, 作业认真、清楚, 座位整洁, 不骂人打人。再如低年级学生的评价等级宜用直观的笑脸和哭脸分别表示两个级别, 而中高年级就可以采用三个级别。二是对家长的要求要有所区别, 因为家长的素质有高低, 尤其是现在留守儿童多, 许多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对于评价知之甚少, 甚至有抵触, 我们就为这一类家长设立了“口头评价法”:由附近的本校高年级学生将需要评价的学生的情况读给家长听, 家长说一下看法, 由这个学生代笔完成评价。三是对评价的起点要有所区别。不同的学生基础不一样, 班级要让学生自行确定目标, 略加引导即可, 不可过高, 否则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五) 抓好他评的质量

一般的学生做自我评价都非常乐意而迅速, 但是对于给别人评价往往不在意, 甚至“宽以待己, 严于律人”。这要求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教师的评价往往不如家长的评价, 这是因为家长只评价一个, 而教师需要评价数十个, 容易敷衍塞责。为此, 学校评价小组建立了“考核办法”, 经常性开展抽查活动, 并将抽查情况予以公布, 抽查结果进入班主任考核序列, 有效提升了评价的质量。

(六) 注意评价的连续性

《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设计框架是一个整体。以学期为单位分为五个环节:人生理想—学期目标—每周评价—每月小结—学期总结。如果从小学六年看, 共有60个环节。这60个环节都围绕“人生理想”展开, 所以评价存在着十分清晰的连续性。随着年级的升高, 评价要求应当逐渐提高。为此, 教师要十分注意阅读和掌握之前年段的学期目标设置, 这就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爱护《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要求。旧的《学生发展评价手册》要成为档案留存下来, 六年12本, 记录着多少成长的兴奋、失败的懊恼、奋斗的汗水, 多少提醒的话语、鼓励的话语、鞭策的话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四、对推行《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的思考

使用《学生发展评价手册》后, 学校工作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自觉了, 家长参与了, 教师轻松了, 人际和谐了。在推行《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一年后, 学校的素质综合考核成绩超过了中心小学, 并且连续多年保持全区领先。而今回过头来看看当初设计推行《学生发展评价手册》, 有一些方面尤其值得思考。

(一) 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评价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才行, 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欲望尤其重要。当我们发现教师对使用《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不理解时, 我校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建立学校评价小组, 制定“考核办法”。后来又对全校考核方案进行修改, 设计并通过了以“评价改革”为核心的《教师业务成长和绩效考核方案》, 把《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置于学校工作的前沿。另外, 我校还要求各班每学期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 开展“学生成长汇报”“夸夸我的孩子”“我为伙伴骄傲”等以《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为中心的活动。为便于《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中学期目标的设定, 我校还把学校工作的安排细化到每个活动, 提前到开学前一周就和各位教师见面, 从而提升了学校行政力。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我校开设了多种兴趣活动小组, 培养学生专长, 为学生实现学期目标提供便利, 即使有时小组成员只有五六个, 我们也坚持正常开展活动。

(二) 评价改革是一个需要群策群力的工作

依靠少数骨干也许能够解决部分问题, 但是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只有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评价改革才有价值。评价改革要从唤醒学生自我意识着手, 聚合各种有益因素, 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评价要十分重视家长的参与,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忽视学生的发展, 所以家长对于我校的这项工作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只要有活动就积极参加。

(三) 评价目标的设定十分重要

推行《学生发展评价手册》过程中, 最复杂也是最艰难的任务是“学期目标”的确定。我校对此十分慎重, 因为我们深知, 这是《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灵魂的所在, 没有目标的评价等于盲人摸象, 目标不切合的评价等于皮肉分离。为此我校开展反复的协商, 确定了“自己设想、家长期望、伙伴希望、老师建议、最终确定”的目标设定思路。这样做看似费神费力, 其实是对目标的筛选和理解, 把所有可能的积极因素都汇聚到目标确定上, 最终整合出囊括了家庭、学校、班级、同伴、自己的意愿的学期目标, 这为以后的评价建议、期中小结和期末总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其实这个协商确定目标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综合教育过程, 而这种教育显得温柔而有情。

(四) 评价工具的使用要体现综合评价的特征

《学生发展评价手册》只是一件评价工具, 为什么所产生的效果比传统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和后来兴起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好得多, 我认为有这样的原因:《学生发展评价手册》综合实现了评价理论的要求。

一是体现了评价的诊断性, 这在每一周的评价中比较明显。

二是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从每一周到期中再到期末, 整整一学期100多天都在进行着评价, 而六年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家长、伙伴和教师都在持之以恒地评价, 所产生的正效应是可以估量的。

三是体现了评价的个性化。从目标制定到过程评价都是针对每个独立的个体, 而非让学生觉得是和自己无关的泛泛的教育、批评。评价成为“自己”的, 怎会不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极大兴趣, 产生巨大的动力?

四是体现了评价的直观性。评价采用表格式, 目标和评价一一对应, 一目了然;评价的等级采用笑脸和哭脸、三级等级制, 学生用色笔填涂, 简单直观, 所见即成绩。而从整本《学生发展评价手册》可以看到学生发展的足迹、阶段小结、学期总结, 翻开就看到自己的成长, 直观而震撼心灵!

五是体现了评价的期待性。这大概是《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中最显著的特点———在期待学生成长。一页页写满的“评价与建议”、一页页等待填写和填涂的空白评价表、最后的材料袋……无一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号:孩子, 快快发展, 快快成长。

(五) 《学生发展评价手册》还需进一步完善

更好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篇8

一、挣脱分数枷锁,让评价充满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评价的目的,“评价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证明”。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的教师对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把考试当成压学生的手段,把分数当成卡学生的法宝,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许多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戴上了一把沉重的“分数枷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此,新课标明确表示评价必须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评价应该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今天单元测试后,我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上了一句句评语:

凯:孩子,其实你很聪明,可就是贪玩。昨天语文课上,你让老师真正见识到了你的不同凡响,我为你精彩的而表现而喝彩,努力吧,孩子!

滨:孩子,你挺不错的,就是速度慢了一些,以后可要在速度上多下工夫。

伟:好孩子,你没令我失望!

萍:好学,勤奋的你让老师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鹏:孩子,你进步了,老师真高兴……

像这样用简短的几句充满爱意的话语对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评价,不但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而且能在全班学生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从而真正摆脱了只看分数、不看过程的片面性,使学生挣脱分数的枷锁,自主地学习、愉快地发展。

二、深化评价内容,关注学习过程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发展。”这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而这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深化”,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成绩,而且要发现潜能,了解他们需求。帮助他们确定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在过去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中,老师是以对或者错来评价学生,而一张试卷的分数最终成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成了给教师评价的标尺,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答案的准确度,而且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可以在学生答后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的依据是什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而且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此,教师可用欣赏性的评价或用委婉的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应该耐心地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给予正确引导。对学生的作业,不仅评价正确率,还要评价字迹是否工整美观,布局是否合理,改正错题是否及时认真。此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都应不失时机地予以评价,总之,语文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改进评价方式,深化评价内容,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将使教学质量随之显著的提高。

三、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共同建构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学生的智替代学生一切,评价方式单调,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生评价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教学。赞科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性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学生由于智力和基础方面的因素,对相同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认知差异,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是不行的,评价方法应多样性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通常采用鼓励性评价,对他们流露出较多的赏识和期望。因为差生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对前途很迷茫,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们比别人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往往都很自信、很骄傲、很有优越感,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去心和探索欲,评价重在鼓励其挑战、创新。

对学生的评价要立足于过程,促进其发展。尊重他们个性及个体差异,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达到了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9

关键词:教学评价,捕捉亮点,及时鼓励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 关注过程, 注重激励的评价观念初步建立。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恰当的评价方式, 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与激励性评价程度上尚存在许多问题, 影响了评价功能的发挥。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谈谈我在这方面研究的体会:

一、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了多维评价体系, 尤其是注重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使我们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变得更客观、公正和全面。

捕捉作业亮点、及时鼓励, 书面评价是当前评定数学学习情况的又一渠道。然而我们以往的作业评定只以小√小ㄨ来表示, 缺少了个性, 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在个性化教育的今天, 该如何改进这走马观花式的分析、评定呢?特此我利用评语弥补这些不足。评语, 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指出其不足, 肯定其成绩,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 可要细心呀!”、“解得巧, 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 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 相反, 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 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 我万分高兴, 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 充满了希望。从而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地对待失败, 树立必胜的信心, 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 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开启心灵, 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 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同时我规定了一项有上进性的奖励法, 例如, 在计算教学中, 各个阶段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要求, 有些学生平时计算粗心大意、错误不断, 到了考试时, 思想重视了, 正确率就大大提高了, 而有少数学生依然我行我素, 以为他们已习以为常了。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每次做完题全对奖一朵红花, 集成十朵换一个苹果笑脸, 通过物质的鼓励, 使学生自觉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从中感受教学要求, 采取有效对策, 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那就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也使教师的最终课业评定有了客观的依据。

二、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

正所谓“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一句暖人心窝的评价语在恰当的时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之, 只能是一句泛泛之词, 缺乏相应的语境, 使人嚼之无味。因此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 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 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从而愉悦地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所以教师如能把握好以下的时机, 课堂将变成一个妙趣横生的舞台。

评价的促进 篇10

一、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生培养观和教育质量观

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效过程, 更是挖掘学生创造潜力和才能的根本途径。从教育思想和观念上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 是促进全面、正确评价学生, 形成科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前提, 是不断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基础。所以, 我们要坚决摒弃单纯的以分论质, 用分数定“英雄”的片面评价方法, 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以不断促进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从小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为途径去培育学生。

学生是多种需要, 多样发展的生命体, 具有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 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自主探究, 合作发展。在评价时要树立全面衡量的意识, 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 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还要培养其实践能力。要在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教育质量的多层面, 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个性的特点, 建立多种质量标准, 创设多样化的特色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学生的特长, 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生培养观, 实施灵活, 生动的教育观, 有效地培养学生行为习贯的养成。

学生的发展以全面和谐为最高标准。所以, 教育的评价不能纯碎为了鉴别、选拔, 应该以评价来诊断问题, 用评价来促进养成, 注重形成性功能。尤其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更要全面反映教育目标, 要考虑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和动手能力, 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构建全面的育人质量观念, 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全面合理的评价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 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全面正确的评价原则。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 讲究既科学又可行。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坚持评价的层次性和妥当性, 做到内容和标准全面, 工具多样, 方法灵活, 层次分明。还要坚持评价的过程性和创造性, 做到各类评价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构建完整、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要实施全面评价, 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必须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要在传统评价体系基础上注重突出创造性评价内容, 加强实践性考核, 重视人文素养, 关注环境意识,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以此充实德育教育的内容, 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 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其次, 要构建全方位的德育评价网络。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评价组织网络, 形成系统连结、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实行学校评价、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层面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模式, 采用自评、互评、协评、审评多种方式, 充分体现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开发性。

最后, 要建立起德育评价的条件、过程、效果框架, 形成有机的评价体系, 保证德育评价既科学、客观又全面。

四、落实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要不断改进评价方法, 形成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真正达到评价方法科学有效。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目标的前提下, 充分运用现代评价手段。

1.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分析为主。

2.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让德育的全过程不断接受考评、检测。

3.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 以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4.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做到既有学校老师、学生个体、群体的评价, 又有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的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开放性, 完整性。

5.还要做到诊断性评价与鉴定性评价相结合。努力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真正落实全面评价的要求。

在评价手段上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手段, 如:问卷法、测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等, 还可运用“网络法、设计法、记录在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考核中, 注重行为养成的测评, 如“行为达标星级评比, 实践活动综合测评, 问题研究专题测评”等多种形式, 对考核结论以实效为主, 增强激励性。评价中, 还要注意评价标准个别化、反馈矫正及时化。从而充分体现个体差异性。

评价的促进 篇11

生物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而当前人们所惯用的那些大同小异的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价值判断上。譬如,普遍采用的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六项指标来评价一节课的模式,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评价导致了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教学刻板地履行自己的教案,学生成了实施教案的配角与点缀。如果我们运用这种评价体系去评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生物教学,试图通过教学赋予学生“生命与灵魂”,实乃是空谈。所以亟需建立一个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力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应指导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教材体系以及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等,从而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

一、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突出评价的主体价值

学生在运用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知道自己在发展中的需要,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真正确定学生学习生物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是以评价报告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是:新课开始时,我先把报告单发给学生,以便在学习时有的放矢。结果,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下表是初二.2班的李晓杰同学在学习“青蛙的外形”之后填写的报告单。

《生物》学生学习水平评价报告单

班级:初二.2班 姓名:李晓杰 学习内容:青蛙的外形

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每句话都发自肺腑,字里行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字字句句渗透着自信。于是教师给李晓杰同学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喜报:“家长同志您好!李晓杰同学在“实验设计---验证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很敏感”的活动中,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你们应该为你们的孩子感到骄傲”。填写报告單“浪费”了5分钟,却回收了超过5分钟十倍、二十倍的价值,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实现“以学论教”的目的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所以,在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素质及教学的评价中来。

1.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的过程。

例如在“自然选择”一节的教学中,我由自然界中生物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竞争、国际竞争,以此教育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竞争。课后的“评价教师的素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如此写道:“老师,今天我才发现您是真心地爱我们,为我们的将来着想,从你的表情中,我甚至读到了‘恨铁不成钢’。听了您的课,我才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是呀!今天我不学习,娇生惯养,总依靠父母,将来我如何能在社会中求得一席之地呢?”

2.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我们主要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从而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有几分“学”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

仍以“自然选择”为例:我设计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临下课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评价,从中选择一份供大家参考。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学生的评价报告单,容易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洞察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三、学生参与评价教材,

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第一需要

生物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否符合中学生心理的特点,是否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否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否有效地实现与相关学科间的融合,在这些方面学生最有发言权,应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

而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生物教材,应发挥这方面的功能,起到帮助或指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作用。我主要引导学生从教材能否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能否发展学生生物思维能力、教材表现形式以及练习的设计形式这四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也涉及教材的文字编制、版式的设计、图片的制作以及印刷工艺,从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教材改进和处理意见。

四、让学生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多层次的目标要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呈现出多样化。无论哪种形式的成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得到全面、恰当的评价。学习档案袋就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例如学期末,将档案袋中收集的所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另外,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档案袋中还可以收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资料图片、小制作、小论文、各种评价报告单以及教师发给的喜报等等。学期末举办橱窗展览,让大家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包括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因素,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相信随着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这种评价体系会更加完善。

评价的促进 篇12

期末考试刚开始, 按照惯例, 我得向学生禀明本学期免考的名单及其免考的项目。刚宣布完语文学科作文免考的学生名单, 班上的小金同学就向我举手示意。“老师, 我有一个要求。这学期我的作文只是一次未获“优”, 您能否重新评定一下我的作文成绩?”对于这突然其来的要求, 我犹豫了。因为每学期的免考都是有规定的, 条件是整个学期的每次作文成绩必须达到优等, 或者参加区级及以上作文竞赛获奖的才可以享受“免考”待遇。而眼前的小金, 都不在此列。她见我犹豫, 便从书包里拿出厚厚的一叠作文纸, 递给我。“老师看了这个, 您能否考虑我的要求?”她的态度分明非常诚恳和迫切, 我能觉察到这次评价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

回到办公室, 我浏览起小金的另类作文。她写的是一部中篇小说, 题为《异界传说》, 其中叙述了的一个异界女孩在地球所经历的一个个故事。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语言通畅, 富有童趣。可见她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我数了一下, 整整九十三页, 书写工整, 字迹隽秀, 几乎没有错别字。至此, 我不仅为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评价质疑, 更为孩子那种学习精神所折服。于是, 我找她深谈了一次。在充分肯定她的“小说”优处的同时, 向她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兴奋地告诉我, 这部小说还未写完, 她想写到10万字才结束, 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写作, 到时编印成书, 作为自己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成果的展示。

此后的几天, 笔者都在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而评价?怎样的评价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钟启泉教授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文中主张“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构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 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 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以促使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确,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关注的不应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工具的、单向度的人, 也不应该是抽象的、普遍的人, 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 这就是属于每个个体的独特的生命。生命是教育之本, 教育只有回归到生命, 才能展示它的无穷的魅力。这应该是发展性评价的认识基础。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进, 课程三维目标的确立, 课堂生命活动的凸显, 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 人们逐渐从生命的视角来思考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 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就必然地成为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最明显的特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 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 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就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关于小金同学在作文教学上的评价个案, 虽然只是一门学科教学中事关一个学生的评价案例, 但从微见著, 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发展性评价的本质要素和操作策略。要而论之, 笔者认为评价中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评价要重视生命个体发展的差异

实现学科考核的免考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着眼于发展性评价的决策。然而在免考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仍然免不了会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生命所具有的唯一性决定了生命呈现的多样性, 而存在于生命多样性之中的差异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划线的。所以, 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虽然不能没有衡量的标准, 但又不可使这种“标准”僵化, 任何最合理的标准都无法反映出学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差异。从个性化教育的视角出发, 我们必然明白教育的本质是面对差异、呵护差异, 而不是消灭差异, 把个性不同发展的学生改造成从一个模子里压出来的“成品”。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主要地会反映在作为课程作业的作文上, 但也不尽然。有的学生可能在规定的命题作文方面不怎么样, 因为触及不到他的兴奋点, 但是却在课外写自己喜欢的小说, 而且还写得像模像样。尽管这样的学生只是个别, 但教师又怎么能因为没有全面了解而认为他不但写作水平“一般”而不给予“免考”的资格呢?所以, 要正确实施发展性评价, 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生命发展的各种差异性。

二、评价要关注生命个体发展的需求

“需求”或“需要”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有专家把这种基本“需求”归结为七种或更多种, 如:生存、安全、被关心和爱、成功、发展等等, 不一而足。就总体而言, 若从每个个体生命审视, 则处在不同生命发展层面的生命, 又会有各具差异的独特需求。小金同学对作文免考的需求, 为什么如此强烈?这实际上是她对写作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而且自信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会比同学差。她可能对统一规定的命题作文不太重视, 那是因为她没有更自由的表达, 写小说就是她的特别爱好。当然, 正确地说, 虽然她应当把课堂作文写得更好, 但她更喜欢写小说没有错, 作为教师应当十分细心地呵护这一难能可贵的生命潜质, 而网开一面给予宽容和爱护。所以, 当笔者读了她的课外写的小说后, 就允许她免考作文。这不仅是对这位学生生命发展需求的满足, 更是对她发展潜质的一种奖励和扶持。发展个体的教育理念, 就这样落实在发展性评价之中了。

三、评价要呵护个体生命发展的状态

学生的个体生命是非预设的, 有无限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开放性使个体生活在一个不断趋于变化、丰富而完整的世界之中, 这就使每一个儿童的状态并不简单。小金同学课外写小说的爱好, 决不是萌生于偶然的一念之中, 而是今天丰富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在她身上的折射。如她爱好语文学科, 活跃了她的言语生命活动,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她爱好读课外书, 在学校“书香校园”活动的刺激下, 从“读书”进而产生了“写书”的强烈期盼……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的独特的一种生命状态。另一方面, 这种生命状态又具有不确定性, 她既可以从此更正确地对待课堂作文和课外的兴趣写作, 燃起她更强烈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学校老师的正确评价指导和家长的正确引领鼓励而扭曲成为不健康癖好, 而影响了全面发展。所以, 教师对其个体生命发展的呵护, 应当一方面热情满足她正当的发展需求, 给以免考的待遇;与此同时, 笔者也给予她充分的指导, 让她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怎样实现下一个目标及怎样完善自己。让她进一步处理好课堂作文与课外写作的关系, 学校语文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 让学生享有一种更为健康发展的生命状态。

四、评价要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引领

冯建军在《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一文中认为“生命是有限的, 但人要追求无限;生命是现实的, 但人要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否定现实。人正是在这种自我的否定中, 实现着生命的超越, 生命也正是在超越中实现着价值的不断跃迁和提升, 不断地走向新的解放, 不断地生成新的自我”。学生的生命发展也一样, 是一个不断自我跃迁、自我超越的过程。而良好的教育、教学评价, 正是要在这种自我跃迁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 发挥充分的引领作用。从对小金同学的评价个案中,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发展性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审美特点。笔者没有单向地只满足她的需求, 轻易地给以“作文免考”的待遇。而是在全面关注、深入了解她的课外写作的基础上, 给予正确的引领, 既鼓励她写小说的兴趣, 同时也提出写好课堂作文的更高要求;不仅是学好语文, 更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不仅要把第一部小说写得更好, 而且支持她、帮助她把小说印出来, 公诸于世, 作为创造的成果和前行的足迹……所有这些引领, 根本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充分地发掘她的生命潜质, 使这个学生在发展性评价的推动下, 实现更好的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下一篇:消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