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色彩美

2024-10-21

油画的色彩美(精选12篇)

油画的色彩美 篇1

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到二十世纪, 在这段时期内, 各类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这段时期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要色彩。在整个绘画艺术时期, 在面对艺术绘画作品时, 我们必须首先学会理解画家的绘画手段, 然后才能理解他感情。

一、对油画艺术地看待方式

在面对一幅作品时, 应保持一种像第一次看见人间一样的情感去观察世界, 抛开色彩公认的色彩观念来看待色彩, 把既定的传统观念抛开, 重新观看世界大自然万物和色彩。这样, 我们就可能发现世间万物具有出人意料的色彩。然而这样的作品最振奋人心。

油画艺术主要是有两个因素构成的, 即形和色。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基于画面总的色调所给人带来的视觉作用。在事关形状的协调或者颜色的调配上, 艺术家永远要极端地“琐碎”, 更恰当地说, 要极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平常人无所察觉的色调上的差异, 在画面中, 画家不仅要平衡两三种颜色、外形或味道, 更甚至在他的画布上大概要有几百种色调和形状必须加以平衡, 直到看起来“合适”为止。

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包含着画家的情感思维、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当然主观色彩不是完全主观的自由化, 它有其自身的客观性, 在人们眼中, 喜欢去只管地分析色彩的形成和风格, 而忽视了画面具体的色彩语言构成。

二、再现色彩基础及色调

不论是西方油画色彩还是中国画色彩, 首先要遵循的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即素描基础。素描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各专业的训练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素描基础性语言包括形体结构、解剖、透视、比例、光影及空间等重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来着重学习和研究在油画绘画中色彩的一些基本体现和基本法则。

1、油画色彩的基本体现在于:条件色体系, 以自然变化为依据, 再现环境色彩变化。

具体地说, 将自然界的色彩归纳为不同色块的组织, 按照明暗、冷暖、纯度等关系进行组合, 制造一个真实场景的色彩幻象。在此, 我们来看一下色调, 色调是客观存在的, 在大自然中, 一切物体皆有色彩, 普通的人能看见色彩, 但不一定能看见色调, 色调的形成是由于光的作用, 光线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 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 使各物体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 就形成了色调, 它在一幅绘画作品中起着色彩支配的作用。

2、油画色彩的基本原则:色调原则。

色调原则可分为两个层次, 即黑白色调 (也叫明度色调) 及色彩色调。明度色调可分为高调、中调、低调三种。色调是指在一幅作品中, 我们来分析出这是以哪种颜色为主的色调。例如, 在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中, 我们分析出他的画面中所体现的的原则是其作品的画面整体较暗, 并且对比很强烈, 可归纳为其绘画表现形式为低长调。色彩的种类很多, 从色相上分有红调、蓝调、黄调;从色性上分, 有冷调、中间调、暖调;从明度上分有亮调、灰调、暗调。调子的确定一般以光源色来定, 或是在画面中占大部分面积色彩的基本色调来定, 在一幅油画中, 色调一定要统一, 给人以色调和谐的印象。‚在画面中, 要有对比, 不能一味地使整个画面成一个颜色。而色调的调和是从色彩的三属性, 即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通过艺术处理和加工而求得变化和统一的。油画色调的调和有对比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单一色调和。

三、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出现的大批画家们, 他们对艺术的那种追求精神, 以及为达到其想要的画面效果, 他们进行了不同领域学科的研究及探索, 最后总都是来为自己画面效果来服务的。从他们开始, 他们所一步步积垫下来的各种经验, 为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每个油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不论是从技法上, 还是从其色彩研究上, 都是我们当今艺术家们所探索的重要依据。在现阶段, 当今油画艺术发展的轨道上, 画家们面对着全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面对着各种声音的艺术领域中, 画家们一方面要去面对其画面语言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自身文化角度和道德境界有所更高的要求。面对当今油画色彩的发展, 更多的是不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 更好地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好地发挥空间, 在画面中体现出的那种自由的张扬, 大胆的试验, 不论是在形还是在其颜色的组织上, 都有了一种新的开拓。当然, 在那些知名的艺术家身上, 我并没有看到狂放不羁的态度, 反而每个真正热爱艺术绘画的人, 对艺术史及那些流传至今的著名佳作, 逐一进行研究, 再从中提炼精华,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此基础上, 开始改变对形和色的理解, 更甚至可以介入各种材料来辅助画面, 以至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

四、总结

通过对上述从古至今的对于油画艺术色彩的研究, 使得自己更明确地来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 使得我明白了, 在面对艺术大师的作品时, 不能一味地进行临摹其画面效果, 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揣摩艺术大师当时的情感表达来研究其色彩色调的处理原因及方法, 即使有材质的介入, 我们也要弄清楚, 为什么会用此种材质来表现?这种材质的运用及处理方式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何种联系?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来让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再在此基础上开始个人的创作, 积淀于这些理论之上让自己能理性与感性适度地表达与自己的画面, 这应该是我们目前该研究的方向。我的理解和思维也许是很浅薄的, 但能希望通过对此的了解能引起自己更大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献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版

[2]、《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3]、《美术学》梁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油画的色彩美 篇2

二、学生的色彩素质培养

绘画艺术的发展完全可以说明只具备普通的色彩表现力是不足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艺术绝对不会偏爱人的某一种本领,而是喜爱自身所具有的所有本领,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一切自身所拥有的本领可以得以发展的领域。在对学生的油画教学中,不可以只单一的针对色彩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诚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其对色彩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关于色彩的教学,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与色彩理论的同时,对于色彩的寓意,象征,联想等相关知识以及色彩的表现手法,如夸张、含蓄、平面、简洁等手法也要同时传授,更全面的让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感性与理性的转换,让他们侧重对客观物体的写意,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客观的表象上面。强调主观感受,使学生注意到色彩面积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不同勾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以增强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色彩全面素质,为学生日后更好的色彩创作埋下铺垫。

三、以色抒情、以色绘意

绘画作品中的“情”,绝对不只是对客观景物的简简单单的模仿重复,而是将客观与主观上情感的统一,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境界,暴风雨前乌云的黑色会使人感觉压抑,嫩绿的小草会使人联想到春天,金黄色的麦田会让人体会到丰收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色彩所可以给人心理上的暗示。我们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现有的色彩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反应,而是教会他们研究色彩与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们画板上的色彩活过来,成为有感情的色彩,赋予作品灵魂。绘画作品中的“情”是含情之景,是见到真实事物真正具体的情,绝非虚无缥缈的抽象之情,是由生活感悟或对客观事物生出的由衷之情。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色彩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相应的色调分别对应不同的题材,需要表达的含义、需要营造的氛围都有特定的色彩搭配,这充分证明了色调运用的关键性。在西方的艺术中根本就没有“意境”这个词,但是西方很多优秀的画家的作品中,意境深远的作品却不少见。

油画风景写生的构图与色彩 篇3

关键词:风景;写生;色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2-02

一、构图是风景写生的基石

构图是绘画者运用各种形式因素来构筑画面、以达到把作者内在的情感转为视觉形式图像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构图也是一种设计,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想象,来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设计过程.画是无定法的,每个步骤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言,但其中也有一般的方法,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一般的方法,才懂得在学习写生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

在风景写生构图的时侯,我们应先确定地平线的位置,这样不仅使表现景物的透视关系有了依据,也是表达作画意图最初的基线。例如,在表现高耸的建筑物时,一般常在画幅中将地平线放得较低。而表现明媚的水库或海景时,常把地平线的位置提高,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景物。但是为了避免构图的呆板,地平线不能放在画幅二分之一的位置上。较多的是放在画幅偏上三分之一或偏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这些都要按具体的需要灵活地去经营。在写生时候,我们可采用一种辅助手段即“取景框”,简单的取景框可在硬纸上剪或刻出一个与画面比例一致的孔,使用的时候,使它与地面垂直,用一只眼通过孔去观察景物,截取所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反复地多画一些小草图,相互比较,加以推敲,以取得最佳状态的构图落实在画面上。一幅画面特有的组构,传达着某种情绪意味,显露出无法代替的境界和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神韵。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我们分析前人的作品时有不断的用这些经验去验证它,企图发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而作品中另具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忽视。因此,我认为在谈构图的时候时,既要尊重经验,又要最终破除经验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自信、自觉地去进行自己独特构筑画面的目的,不断创造出新的形式组合。

经营一幅风景写生构图时,首先要分清主次,在画面上要勾画的景物是画面主体物,其它景物是次要的陪衬物,构图时就要分清。为突出主题,其主景一般放在画面构图的偏中部位,次要景物则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安排和处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冷暖、大小、高低、强弱、远近、疏密、虚实、软硬、动静等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分清感主次,以利于主题的表现。力求抓住所要表现景物的主要部分,然后重点刻画,使画面能吸引观者的视线,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当我们面对一张空白的布面想把自己的意念以油画的语言展现其上,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并把它绘制成一幅不同凡响的油画,我们如何把人、景物、道具安排在画面中,并获得最佳的布局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案.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在构图过程中其实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过程、内化积累的过程,它表现着作者对自然事物认识理解的程度和水平。

风景油画是画家借助景物表达情感的形式,画家选择风景的样式不同、情感也各异,但是,如果抛开具体物象具象的因素,那画面中也就只有点、线、面、体、质感和色彩了,这些视觉要点也就是构图的基本要素。构图要素主要是指画中的点、线、面、体、质感、色彩。构图即不神秘,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依,画家要在对前人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并做出大量的实践后方能达到熟练掌握。构图重要的是要有特点,有独创性,探求符合自己特性的方法,但必须遵循美的总体原则即“多样统一”,它是一切绘画的根本法则。多样就是变化、不同、对照与对比等,它包括形式对比和内容对比。统一就是一致性、秩序性。由此根本法则而衍生出诸如对称、均衡、比率、虚实、开合、节奏、韵律、疏密等等原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风景写生中能够灵活的掌握构图这个简单而重要的原理,这样我们的画面就能够充满活力而富有灵气。使人看完能够享受艺术的独特价值,也希望这些名画中的一些构图能够给我们带来灵感。

二、色彩是风景写生的关键即绘画的灵魂

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分析 篇4

一、写意油画的概述

欣赏者用眼睛与油画作品进行交流, 色彩是构成绘画最为直接生动的因素, 所以在关于写意油画的绘画语言研究中, 色彩语言是艺术家的首选。无论是从色彩语言的丰富性上去扩展, 还是从结合了重彩特征的个性化色彩语言上去入手, 都在挖掘写意油画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打破了理论层次的桎梏, 让色彩语言成为自由表达内心所想的一种形式。

1. 写意油画

写意与工笔相对应, 是一种中国绘画中的表现手法, 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打破了物象写实的传统限制, 具有鲜明强烈的表现风格和精炼传神的神似情致, 正如我国清朝著名画家石涛“似与不似”这四字所言, 写意的精髓即遗貌取神。写意这种绘画表现手法在我国中国话中的地位不可小嘘, 其中文人画的发展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写意画技法的进步与成熟。文人画画家在作画时会先将意向在心中酝酿, 待得胸有成竹之时便一气呵成为人们呈现出一幅浑然天成的作品。当油画自西方产生传入我国时, 我国的写意作品中的内涵与西方的绘画艺术因有异曲同工之感而产生了共鸣, 西方现代摆脱了逼真的写实技法开始寻求画家主观精神的体现。这是我国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绘画艺术得以互相融合的前提。

写意油画作为中西融合探索的一个必要阶段, 在传承西方绘画艺术的基础上, 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特征, 对于实物既不进行具体的写实, 也不变为抽象的表现。“写”强调绘画语言的绘画性, “意”传达的是艺术家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现代的写意油画在中国原有的传统美学思维中融入了西方的实际性和独特性, 这就更加符合现如今纷繁复杂的生活现状, 有利于艺术家的思想在各种社会因素、物质手段和观念思潮的碰撞冲击之下进行新时代的改革与转变, 让写意油画以特殊的方式挖掘出当下社会的价值。

2. 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与形式语言相对应, 形式语言是指主要以物质材料的媒介、表现手段和组织词汇等方式来表现绘画的一种语言工具, 而色彩作为绘画中最为直接生动的视觉媒介, 是人们在绘画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色彩的基本属性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 具体分类以三原色、互补色、间色、复色为主, 而且根据色彩是否可以被感知或是是否可以调动起欣赏者情绪等也可以分为诸多类型, 有关色彩的生理性、心理性、错觉性及各种特征的应用研究较少, 这里就不多做说明。

色彩语言不像形式语言一样需要做很多前期准备, 它是基于艺术家由内到外完全放开的一种自然感受, 它突破了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性、心理性及装饰性, 通过对色彩的再次加工和艺术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创作发挥, 来实现以色彩表现力为主的绘画艺术。色彩最为人们所熟悉, 同时也最为复杂。当代色彩语言的运用前提是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 色彩理论是以以往理论分析为基础将色彩的复杂现象分解成为若干的基本元素, 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早在十七世纪,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便研究出了光线的分解现象, 确定了红色、橙色、蓝色、绿色、青色及蓝紫光这七种基本颜色;同时期, 法国印刷者勒不伦则发现了色彩的三原色这一伟大现象;到了十九世纪, 德国诗人歌德首次提出视觉色彩这一名词, 将色彩的研究从光学物理层转化扩展出来。由此可见, 色彩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时俱进的。

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是寻求画面中色彩关系的协调性, 而不是一概盲目的去传达客观世界里的五颜六色。艺术家将写意贯穿于绘画, 打破物象的形态特征, 以形、色、体积等的构成关系来为其重新造型, 以此来表现物象内在的特征。写意油画有规律可循而不被规律所束缚, 让色彩与艺术家一样成为自主表达的主体, 让人们在色彩语言的魅力中体会到绘画的浑然一体的意境美。

二、写意油画中色彩语言的原则

1. 主观性

从中国古代的绘画发展来看, 其绘画风格呈现出一种相对单一的特征, 大多以墨色为主,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水墨画得以青睐的原因。中国古代色彩画家对于颜色之间的协调控制没有概念或是被当时的大众思潮所扼杀, 所以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生活价值。而且由于长期运用相对稳定的固定色彩, 导致画家大都失去了观察色彩的能力, 不利于表现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

写意画注重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紧密结合, 着眼于艺术家们对于客观物象的主体见解和自我意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因而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必须要以主观性的语言形式为主。写意油画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追求和青睐, 是因为它已经不单单是将现实的自然景物呈现在画上, 更是以个体视觉和感官为媒介, 通过对各种色彩的解构组合和重新配置, 用色彩语言来塑造出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随时将色彩的作用和主观性发挥出来。很多人会误以为写意就是脱离实物, 通俗易懂点就是放弃审美, 这当然是不对的、写意油画里面的主动性指的是艺术家在作画时要在传统的美学观念里推陈出新, 利用鲜活的色彩来突出作品在创作形式、色彩语言、美学价值等多方面的魅力。

2. 和谐性

西方绘画一直比中国绘画更具有鲜明的色彩性,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每次西方色彩的变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审美观念的推进或制约。在古典艺术时期, 色彩艺术只是为了单纯的再现实物, 艺术家的绘画追求是尽最大能力去模仿实物的本身, 色彩主要被运用在了明暗关系的对比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在加速了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了现代艺术的改革, 更是逐渐提高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后印象派将之前应用广泛的色彩明暗关系扩展到外在物象的光色质量和空间感, 为色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挥空间。进入十九世纪以后, 西方绘画艺术也正式步入了现代艺术的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 各类艺术家不断进行着对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和分析, 以此来深度挖掘出作品本身的内涵。众所周知, 以塞尚、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例, 无论色彩在里面起着的是装饰作用、抽象作用或是象征作用, 都无一例外的使作品了拥有了具体可干的画面感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表现力, 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了丰富了油画的语言特征, 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由上述可知, 写意油画的色彩几乎全部来源于西方, 因而大多也秉承着西方对于色彩的认知和理念以及追求。就目前而言, 写意油画怎样才能获得色彩视觉的平衡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绘画问题。将个性化的色彩感受融入到色彩语言, 要求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必须具有和谐性的特征, 在统一完整的基础上, 辅以协调、悦目的美感, 使艺术家自身情绪化的线条和纯化的色彩相重叠映照, 营造出一种具体的画面现实感和微妙的色彩视觉, 表现出艺术家内心的精神意向。

3. 情感性

前面讲到, 人们对于复杂的色彩最为了解, 同时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也是统一的, 具有共通性。比如黑色会使人感到压抑, 红色会使人感到温暖, 白色会使人感到冰冷, 绿色会使人感到活力等, 人们在长久的生活中早已经对色彩的识别条件心中有了一个自定义。尽管如此, 色彩的象征意义还是会因为时代、民族、年龄、阅历等多方面的不同而出来不同的定义。色彩可以传递感情, 这一方面是有着其本身的颜色属性, 另一方面就是源于人的视觉和色彩的互相作用。艺术不是简单的作品, 它是由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表现形式组成的, 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其他各项因素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所谓形式, 就是作品内在感情的承载, 大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物象, 而艺术家所做的就是以自身对色彩的察觉感受能力来创造出一个更易表现内心想法被人所接受的世界。这些作品通过色彩直观有效的向欣赏者表达出想要产生共鸣的想法, 使欣赏者产生联想, 主观调动自身的情绪进入审美的境界。

“意”这个字眼不仅仅局限于对意境和深意的追求, 更是对生活的留意, 对生活中人与社会相处的再现。虽然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内心却越来越难以保持平静。对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很多引人深思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保持看后则忘。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善于挖掘社会中可以冲击人内心情感的小事, 无论高尚与否美好或肮脏, 只要这件事情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 就是应该值得关注的。这里所说的情感性无非就是用色彩来激发欣赏者的感情与思考, 更进一步的体会到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 写意油画的原则性主要以主观性、和谐性和情感性为主。写意油画的色彩意识源于西方丰富的色彩发展,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又深深根植在了写意油画的内涵之中, 所以写意油画的优势就在于既抓住了最核心的精神内涵, 又有外在的色彩语言来为其抒发情感, 下面就讲述应该如何更好的在写意油画中实现中西两方面的融合。

三、写意油画中色彩语言的实践措施

近几年的写意油画中, 大部分艺术家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复观摩、对工作环境的长期探索及对自然环境中各种物象的瞬间捕影来进行的, 以此来锻炼培养艺术家对于各类物象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1. 经典作品的反复观摩

从古至今由内到外, 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对这些资料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我们学习色彩的构成、重组及表现等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经典作品中色彩对比调和规律的解读, 自身努力挖掘出色彩产生鲜明表现力的原因, 才能真正理解到色彩语音在画面构成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艺术作品多种多样, 涵盖内容宽泛。塞尚将色彩组织到若干个明晰的色彩平面内, 利用色彩间互相交错的方法, 以错纵则乱的顺序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或是空间的进退, 这种方法也人们称之为“转调”。《六柿图》这幅作品主要通过柿子的大小和墨色的深浅来表现, 以对称并列、互相挤压、倾斜平躺或直立向上等多种形态来进行实物的描绘, 画中的黑白色并不会影响到现实中我们对于柿子颜色的认知, 相反, 它能使不同形态特征的物体具有同一性, 以色彩的深浅来给人以具体的感受。

2. 工作环境的长期探索

画家在油画工作室进行创作也可以说是对绘画素材的二次感悟, 在经过反复的选择、淘汰、构思后, 整个意象的构图和色彩语言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油画工作室内的固定环境与窗外多变的自然环境不同, 它更有利于画家在构思时的稳定性和作品的深厚度。画家将早已在头脑构思好的创意分解为若干的艺术元素, 然后慢慢将其重新整合为符合自己内心意象的画面, 这里对画家平日里的观察方式和色彩把握度要求较高, 主要体现在画家自身的写意性和独立性。

室外写生与室内创作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只是二者的实践方式不同而已。室外写生更加注重作画时的新鲜感和敏锐度, 画家往往选择在室内创作和室外写生中轮番进行, 如此一来, 不仅能够培养画家深入挖掘物象内涵的本领, 又能提高自身对于色彩和灵感的敏锐度, 着力发挥出艺术品的价值。

3. 自然环境的瞬间捕影

巴比松画派率先开始了写意油画对于大自然的挖掘, 让艺术家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万物生长的生命力, 激发创作的灵感。印象派又进一步促进了光与色的发展, 至今仍被大多数人所沿用。大自然中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器官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来加强对物象的感知以便于更好的捕捉对于当下的思考。根据近几年对于写意油画的调查研究,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写生为主, 抛开繁杂事务回归宁静的山林去感受大自然的万物意象。因而各种以色彩装饰的山水画一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写生中的绘画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视觉语言, 它以笔来记录下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感慨, 在写生的过程中, 画家还可以时不时的进行深入思考来研究新的想法, 才能真正的在作品中表达出自我。

四、写意油画中色彩语言的发展概述

对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推进, 人们的生活也在发横着日新月异的改革, 同样的艺术世界也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作为艺术的旁观者和实践者,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价值, 关注新时代的特征, 用色彩的表达形式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所见所闻;此外在捕捉了引人瞩目的画面后, 要能联想到事件的起因结果、带来的变化和造成的损失等, 用艺术来完善, 因而艺术家有必要从根本上提高对艺术的重视度。现如今, 人们对于艺术的观察与追求越来越多趋近于微观, 个人的感受被大多数人放在了第一位, 传统艺术的改变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而且当代技术手段的现金也为人们学习艺术提高自身欣赏能力给予了保证。由此看来, 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在稳固向前,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人们对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念的理解还有待于深思和完善, 只有自身对于写意油画的价值真正理解, 才能提高当代写意油画的水准。

五、总结

本文主要对写意油画的概念特征和学习办法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讲解。写意油画在结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西方鲜明色彩表现的特点后, 无疑是在保持了色彩鲜明的基础上, 对于物象内心情感的表达更进了一步。其中写意油画主观性、和谐性和情感性的原则更是大大丰富了我国当代写意油画。希望本文能够对学习色彩语言在写意油画的应用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让现代当写意油画的发展迈入一个新台阶。

摘要:油画自在西方诞生日起, 便以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油画自身就已经集理性化、科学化及人文气息为一体, 我国艺术家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便着眼于中西融合, 而写意油画便是其融合后的产物, 本文主要以写意油画色彩语言的概念和特征为切入点, 联系我国当代写意油画的实例, 对色彩语言在写意油画中的应用进行详尽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写意油画,色彩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先红.油画现代语言的探索——中国写意油画的回顾与展望[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 (11) :19-20.

[2]白冰.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8 (5) :268, 封3.

油画的色彩美 篇5

六年制七册第十二课《瀑布》,是一首写景诗。全诗集瀑布的音响美、色彩美、形态美于短短的百字之内,从三个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作者如高明的摄影师一般,以虚写实。因为远距,故而只能让读者未睹其形,先闻其声。这样写既符合逻辑,更引人入胜,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接着,作者顺流而下巧用“移觉”,以景写声:“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象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乍看,象在写景;略思,则属写声。“叠叠”和“阵阵”写出声之节奏。这里的音响和节奏构成一支高亢激越的乐曲,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远比直而露地写“哗哗”、“呼呼”更富于想象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因为它所展示地音响效果全在读者地咀嚼和想象中得到充实和丰富。此外,值得以提地是作者写音响地目的还在于表现瀑布地气势。那“哗哗哗”、“轰隆隆”的音响与区流直泻、势不可挡的气势融为一体,既让读者由瀑布的音响领略到它的非凡气势,更紧紧地扣住读者心弦,激起强烈地阅读兴致。

“山路忽然一转,啊!看见了瀑布的全身!”随着弯曲的山路,镜头推向瀑布。中景,揭示了瀑布的全貌。一声“啊”,将作者初见瀑布喜形于色和景仰之情表达了出来,极自然地把瀑布映入读者眼帘。然而,此时此际,作者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圆,目不暇接,瞠目结舌。在这惊喜交集、无限感慨之中,作者于急切中深情地赞道:“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此景此情,尽蓄含在这“没法比喻”中。在仔细欣赏后,作者的道美之情油然大发。“千丈”言山之高,“一道”借山高来映衬瀑布之长。“青”为陪衬色,“白”为主体色,“银”为“白”的色彩亮度。一个“衬”字,点明了作者“绿叶扶花”的.写作手法,显示了画面素雅、和谐、简洁的色彩美,展现了一副青白掩映、光彩夺目的“飞瀑图”。

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6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表现;色彩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65-01

情感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在绘画创作中,到处都充满着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活动是艺术创作的一项必要条件。没有情感的艺术创作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哲学以理服人,艺术作品以情动人,没有情感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情感因素是连接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纽带,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灵魂。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杰出的色彩大师,他的色彩充满魅力,震撼人心。其作品《希阿岛的屠杀》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同情,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看似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人物。就这幅作品来看,画家注重色彩,采用了豪迈奔放的大笔触,色彩表现强烈,体现了画家的愤怒,塑造出了人间悲剧的场面。

凡·高也是因为在画作中倾注情感的色彩才使作品如此非凡。凡·高的一生充满挫折和灰暗,凄苦而短暂。但凡·高能夠巧妙地运用绚丽的色彩,将普通的常见场景以独特的色调和表达方式展现在画作中。其作品《向日葵》就是色彩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画家用奔放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激情,充满象征内涵。凡·高通过自己自由的表达方式为后人展示了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在户外写生的时候,他善于捕捉细微的光色和瞬间的印象,每幅作品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情绪。色调的合理运用是表现油画色彩的关键,也是保证色调与情感的统一的途径。油画色彩具有丰富性和力度感,艺术家在绘画时善于调配色调,既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给予观者不同的审美感受。

色彩是绘画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对于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创作者要认真感悟色彩与情感,通过色彩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绘画作品赋予灵魂。事实上,色彩能直接、有效地表达画面的情感与氛围,能直接对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当观者欣赏一幅作品时,会产生联想和回忆,受到震撼和启发。

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继而创作出作品。油画作为能充分表现人们情感的艺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对于绘画者来说,色彩就是生命,没有色彩的画就像一个没有知觉的人。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画家热情四溢,执着向前,才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灿烂多彩,载入史册。当我们感叹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时,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我们要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思想摆脱空间的局限,努力表现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挑战。时间和思考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看法,我们最终对绘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欣赏艺术创作。

艺术自有一份和谐,与自然并行不悖,共同为世界增光添彩。艺术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艺术的真正魅力也存在于艺术作品的独特风格中,表达创作者内心或强烈或美好或奔放的思想感情。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达、完成内心审美需求的一种精神活动。

当我们进行油画创作时,要努力控制和把握情感与色彩的互融点,着力调整以达到最和谐的状态,从而在画面中准确表达出所要吐露的情感。一定要处理好构成关系,使富有情感的画面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张扬。艺术家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大胆创新,突破局限,尽情施展才华,创造出独具个人魅力的佳作。油画在视觉印象和表达自我方面,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对情感和色彩进行准确的表达和独到的处理。艺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而油画作品更加注重利用色彩表达情感。

我们要从本质上理解色彩语言的情感表现力。其一,要多看、多感受。只有依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色彩的准确调配,才能真正创作出独具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升创作水平。其二,要体会绘画大师创作的独特视角,更要学习他们对艺术的无限追求与热爱的精神。中国油画要想迈出坚实的一步,必须结合中国情怀,把情感和技巧真正融入创作,创作出具有独特民族性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新君.德·斯塔埃尔的色彩情感.艺海,2010(2).

[2]耿鑫瑶.用情勾画灵魂的表现艺术.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浅析油画中的色彩问题 篇7

古代人类在有文字历史以前已经对颜色有初步的了解, 这是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懂得使用颜色开始。我国“山顶洞人”的遗物中, 发现了有钻孔的骨坠、兽牙、石珠与海贝壳等涂色饰品, 在这些经过打磨的制作的饰品上, 涂有红赭色的颜料。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岩壁画运用的红褐色、土黄色和黑色描绘的野牛、鹿、马等动物, 以形结合色的表现, 使描绘对象更加生动无比。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对颜料的发展和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到19世纪, 人们用三棱镜人工地分解了太阳光的红、黄、蓝、绿、青、蓝、紫时,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才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学者们又从实践和理论上找到了最纯的元素三原色。但直至牛顿的实验才真正科学地解释了彩虹色的原理。此后不断迅猛发展, 到19世纪更为精深。艺术家运用了这一原理从而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开辟了颜色的广阔领域。

如果从审美角度研究人们对颜色的观念, 只要提到色彩, 人们就会想到红、黄、蓝、绿、青、蓝、紫、黑、白等固有色。认为物体呈现的色彩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蓝色的天, 绿色的草, 橙色是香橙, 白色是牛奶, 黄色是香蕉, 紫色是薰衣草等等, 全是因为固有色对对象的色相进行区分。并且, 夕阳橙红色的余晖将白墙染成橙红色时, 人们并不会认为这是一橙红的墙, 而依然认为墙是白的;夜幕时分, 绿色的草也变为接近黑色, 人们依然称它为绿草。由此可见人们的固有色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理是多么的牢固!这种辨别是尽可能的剔除了光与色光的影响来分辨出物象的固有色。

其实很早以来就有不断有人对固有色观念产生了种种疑问和现实真实产生的视觉矛盾。例如北京北海的白塔, 按刚刚说的固有色逻辑它是白色固有色, 在光线照耀下, 塔身的亮面是白色, 塔身的暗面是灰蓝色, 所以在客观上已经变成不同的颜色了,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还有白塔即使亮面貌似很白, 也会因为它的受光角度不同产生微妙的变化, 所以客观上没有一处是同样的白色, 或者说纯白色, 那么到底哪一处才是白色塔的固有色?

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如果光照在一个物体上时候, 基于物体的光色会再次发生变化”, 说明他也注意到物体的色受光的影响呈现的色彩变化。

二、从“固有色”到对明暗的认识阶段

用颜色的加深来表现对象的明暗关系、阴影。依据记载, 在古希腊时的庞培城的壁画中, 已有初步运用。到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们对物体在光线下所表现出的明暗关系和变化, 才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由于这一时期艺术家们把透视法的运用与固有色明暗关系的结合起来, 使写实绘画在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透视感的艺术表达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唯独在色彩的研究上还略显单调。

不得不说的是达芬奇, 他是文艺复兴“三杰”中的高峰, 至今仍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他在明暗、透视、立体感表现等方面, 有大量而精到的论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也做了些关于观察和研究物体的色相要受到光源色与环境反射色的影响, 他也发现了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矛盾现象。他说“我们几乎不能说受光物体表面的颜色是那物体的真色。”“没有一件物体能够完全显示本来的颜色。”“若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颜色和物体不同, 则没有一样物体会呈现它真正的颜色。”可惜达芬奇没有挖掘下去, 而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未能挣脱牢固的固有色的观念, 仍然运用固有色和明暗相结合的方法, 《蒙娜丽莎》亦是如此。

自文艺复兴以来, 工业的兴起, 科学的迅猛进步, 各种光源色左右了人们的视觉, 固有色的观念也收到了挑战。变化无常的条件色现象, 也渐渐被人们发现, 成为人们在绘画上去探索和研究的新的领域。它的探索扩展了色彩审美领域, 丰富了人们对色彩美感的享受。

文艺复兴时期, 相比于其他意大利画派威尼斯画派在其表现人体的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美, 开始懂得了用颜色塑造形态, 而不是以固有色渲染的早期油画, 而是充分认识了绘画对象在光线色彩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微妙的色彩变化, 在人体绘画上利益条件色的原理, 较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表现力。例如, 威尼斯画派中最著名的画家提香, 他的画《画神》中人体就是用丰富的颜色, 按照室内条件色变化的关系, 生动的表现出人体色彩微妙的变化, 这样的表现和成就是空前的。进一步形与色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的当推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他的作品《武士》不止可以感受到灯光下金属闪烁的色彩美, 还能欣赏到在微光之中的暗影部分的武士面部皮肤的含蓄而又极为丰富的色彩组合之美。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对色彩又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他曾说:“我从窗子里往外看, 在阳光照耀下码头沙地上行走的人, 这个地方沙子本身是紫色的, 但是阳光使之变为金色了。人的阴影有那样浓重的紫色, 以致沙竟变成黄色”。由于德拉克罗瓦有意识的在他的创作中运用了条件色变化规律, 使他的作品在色彩表现力方面比当时著名的安格尔有更强的魅力。

三、为什么会在艺术创作中会出现“固有色”和“条件色”两种不同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问, 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都是客观纯在的, 又都是合乎规律性的, 为什么在人们的视觉中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呢?并且在艺术作品中也呈现两种不同的体现呢?

这正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所导致的结果。具体的说条件色实在光源固定、环境固定、对象固定和画家的位置固定的条件下观察对象, 才能发现领略到条件色彩的丰富和美。伦勃朗的《武士》是在室内, 烛灯下, 物象的亮面在金色的烛光的笼罩下被染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由于烛光是弱光, 背景消失在暗影中, 暗影中的背景;又由于在室内, 暗影中的背景与物象的暗面也多受到暗暖色调的反射, 这部分笼罩在暗暖色调中;唯独武士面孔的部分暗影中受到窗外冷光的影响而偏呈微紫微绿的中间偏冷色调。画面中所有物象的物象全在不同程度上都背离了物象原有的固有色。有的色相更加强烈了, 如铜盔, 在金色烛光照耀下, 显的耀眼灿烂;有的色相略微改变, 如红缨, 呈现为桔红色调;有的完全改变, 如脸部的暗部, 完全失去在白光下皮肤的固有色, 而呈现在阴暗中画面环境下特定的肤色, 把观众带到欣赏条件色之美的气氛, 去感受画面环境带给人的氛围。

四、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去运用“条件色”

而我们在绘画时候实际观察对象时候, 绝不可能避开光的作用和影响。绘画时候仅用固有色也是无法得到准确生动的反映。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明白在生活中颜色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物象而显现的:或依附于光, 或依附于物体。色首先来源于光, 无光不成色。一定的形、质在一定的光照下, 呈现出一定的颜色。所以研究色彩就不能孤立的谈色彩, 只有与行、光、质联系起来, 才能深化对色彩的研究。

在我们理解了条件色的观察方法, 和有了初步的色彩感觉, 这都只是入门的第一步, 巩固这一观察方法只有不断的通过写生和实践上的运用才是关键, 才能获得气韵生动的色彩美的作品。不然也只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关于条件色的领域,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条件色的物理规律性与审美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要去关注它与人心里和情感产生的共鸣。例如, 有的色彩橙红等引起温暖之感, 有的色彩青绿等引起寒冷之感, 从而有“暖色”和“冷色”之分, 这已成为一种常识。又如很多艺术家理论家认为, 红色使人感到兴奋、热烈, 黄色显得明朗, 而蓝色使人感到抑郁甚至悲伤。但如果运用的不恰当, 红色也要使人感到烦躁, 过多的黄色易于引起厌倦, 然而适度的蓝色却能产生清爽、沉静的效果。此外, 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调合或互相搭配, 又能产生种种不同的审美效果和感情效果。因此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色彩, 问题之复杂也不亚于物理学和生理学两个领域。

五、结论

由于几代人的实践和研究, 到印象派前后, 又将条件色在实践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惜的是19世纪末, 先是哲学上进而在艺术上的非理性论、潜意识论与神秘论的影响, 给条件色表现力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使它未能充分的发扬。虽然有遗憾, 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我们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掘的宝藏。随着这一宝藏的进一步发掘, 条件色审美领域将成为艺术家们情感驰骋的广阔天地。并把色彩审美领域提高到新的层次。

摘要:在油画中色彩是重要的语言, 既要求能妙肖自然, 又要求能表现审美的情感。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与掌握, 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 从现象到规律, 从远古至今, 大约已有数万年的历史。西方油画的发展过程从“褐色油画”到印象派绘画, 也是从“固有色”到“条件色”的历程。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都是客观存在的, 又都是合乎规律性的, 为什么在人们的视觉中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呢?并且在艺术作品中也呈现两种不同的体现呢?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掌握这些条件色的规律更好的运用于绘画之中呢?都是本文想探讨的关键。

关键词:固有色,条件色,印象派,写实油画

参考文献

[1].《德拉克罗瓦论美术和美术家》.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1年版.

[2].《印象派的再认识》.三联书店, 1980年版.

油画的色彩美 篇8

偶然一次机会我在系办公楼看到位于楼后面那一片农家菜园时, 它立刻给予我的那种惊奇感,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风景很不错, 看着它就觉得眼前俨然就是一副天然的油画画面。于是我就有了将它用油画的方式把自己对它的感觉画下来的冲动。

这片郊外的风景让我联想到梵高风景油画中的某些感觉, 因为很钟情于梵高绘画的构图与色彩, 以及他所运用的油画语言, 笔触本身饱含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与明显分开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对比, 表达着大自然那无穷的生命力。所以我决定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梵高的关于在油画中构图与色彩某些方面的技法来完成我的毕业创作。

二、创作中期画面构图的设置与色彩的运用

1. 创作中画面构图的设置

构图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画面的效果。我采用的是方形构图法, 简单、平凡但是又力图不失情趣, 因为我将画面分割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加上曲线形的笔触处理, 使得画面效果不至于呆板。比如树木的表达, 运用线条按照树木生长的趋势表达出来, 突出它们繁茂的精神面貌。规划在几何图形里的地面植物则是利用蜿蜒的线条表现它们的整体倾向性。从而让树木的笔势与地面植物的笔势形成对比。在构图视点的最远处即天地衔接处处理则是设置了高低不一的房屋, 利用它们的曲线来打破直线形的地平线, 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2. 创作中色彩运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

创作过程的初期, 我面对着‘郊外的田垅’渐渐进入绘画状态, 可是在绘画过程中慢慢地我感觉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何方了。也许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的绘画激情已经倦怠了。眼下我所画出来的东西已经距离我最初的激情的想法相去甚远了, 色彩沉郁、暗淡, 非是我原来想要的了。而且我发现绘画过程中使用的色彩又情不自禁地跑到了平时惯于运用灰暗色彩的道路上去了。在指导老师向我指出色彩倾向不明显、局限于惯用色彩时, 我决定暂时停笔, 使自己平静下来, 重新审视自己最初绘画的动机和目的, 寻找走出这种色彩晦暗的方法。

接下来我舍弃了直接面对‘郊外的田垅’, 即我把它放进我的内心加以印象化, 凭借记忆施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自然舒畅的笔触, 籍由个人画笔笔触本身所带有的生命力、使用的油彩的厚度与或明显或隐去的线条, 使得整幅画沉浸在我的主观下的色调之中, 一改先前沉郁、暗淡的色彩, 最终使得明丽、快乐的色彩出现在我的画布上。而且, 我发现自己以前不常用的普兰、深褐色颜料可以使得画面更成熟、更深沉, 比如在我的创作中树干、路坡等蓝调的运用;另外, 我把一种颜料和紫罗兰或其他紫色混合, 只要那颜色里有一点黄色, 就会产生黄色的更为强烈的效果, 比如在画面中距离视线最近处的黄调的运用。如此整体画面开始变得明朗化, 色彩的表现范围也扩大了。色彩明快, 以及他们之间的呼应关系也渐渐细腻起来。

3. 创作中的细节刻画

曾经, 在我的绘画中, 我总是尝试着用色彩来表达我所谓的空间、透视等原则的意义, 因为对于我来说, 只有表达出淋漓尽致的色彩的魅力才能将内心的心绪传达出来。色彩的最大魅力在于对比, 非是用黑色与白色的对比性, 反之, 是用色彩之真正内在的感觉。因为我要画我真正有“感觉”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甚至有可能当我去表现的时候仍旧不能不将我所知道的一切统统予以忘掉, 这样才能真正、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比如在我的画面中树木的细节刻画上, 我利用笔触旋转的动势, 结合树木本身结构所具有的生长趋势, 画出像黑色火焰般树的枝干的力量感, 较大笔触表达绿色质地的树叶蜷曲着, 加上树叶的最外层面用较高色调的粉绿色直接描绘, 使其犹如沐浴在阳光地带中。泉涌着的白云与湛蓝的天空所构成的厚重感自天际压迫过来, 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 突出表现空气的流动性, 使平面的空间在它们表现力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有深度。地面上金黄色与粉绿色起伏着的植物, 藉由笔触本身的生命力来表达它们那种摇动着、蜷曲着的生长面貌, 暖色与冷色的对比、轻重与形状的对比, 不但使得我的画面形成结实的构图, 而且统一着整个画面, 从而使得整个画面中的事物呈现着一种生命力的动势感。之前我总是深思着我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表达我画面中的事物, 毕竟人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并非都是那么稳定和易于用理智驾驭, 经过我这次静心刻画一个个细节时发现, 让自己真正进入画面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即内心与对象达到真正情感的融合。这关系到画面中事物的结构与色彩的表达, 也不如说是情感的表达。

三、创作后期的所得

绘画里面有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视觉, 一个是心灵。但此两者在绘画中却必须要调和一致才行, 所以作为绘画者, 一方面要用自己的视觉来观看自然, 另一方面, 要用自己的心灵的逻辑来统驭个人的感觉。这样才能将此二者和谐地的表现出来, 以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目的。我通过创作《郊外的田垅》来阐述自己对油画中构图与色彩的想法和理解。在创作过程中我的论文始终围绕创作进行, 详细记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最终使得论文与创作达到文图合一的效果。

创作过程结束了, 但是这个过程给予我所得的快乐挥之不去, 在这里有段我个人很喜欢的话, 也算是对我创作时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最好诠释。梵高关于“艺术家的命运”的话:“人跟自然格斗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虽然无法知道自己未来的成功, 但唯一确定的是, 有人成功, 也有人失败。假如空白的画布笑你没有精神的时候, 跑上去提起笔大胆地画下去。空白的画布好像会对你说:你什么都不懂。你们不知道那空白的画布多么令人失去斗志, 许多的画家都很怕空白的画布, 可是一方面, 空白的画布是怕毅然面对画布的真热情的画家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话语给予了我个人时有的无奈之下所面临的毫无生机的画面时以莫大的勇气和信念。通过毕业作品《郊外的田垅》, 使我渐渐明白了:起初努力描摹的自然都是劳而无功, 所画的一切都不对头, 当我平静下来, 凭借自己的调色板进行创造性的描绘时, 自然反而顺从起来了, 并随着我的笔触渐渐出现在我的画布之上。当同学看到我的创作画面还以为我是臆想出来时, 我只能回答他们说, “不是的, 是凭借我的记忆”。这种对油画中构图与色彩的自觉的喜悦的获得确实是我以前所不曾有的。

最后, 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郭利洛老师的指导和大力帮助以及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世界名画全集.梵高》,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主编.

[2].《世界名画欣赏》, 青海人民出版社, 于明主编.

[3].《世界经典画家珍藏.梵高》,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

[4].《世界名画全集.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河北教育出版社.

[5].《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史作栓著.

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9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多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 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实行回放以及显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把显示对色彩的理解、审美进行有机结合, 凸显作品的美点所在, 感受画家的创作意图, 继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激励学生进行创作。[1]由于近现代的作品所应用的绘画语言, 通常都高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鉴赏水平, 因此, 学生在作品的认识上往往掌握不准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及其思想感情, 导致美术的教育教学陷入困境, 本文结合多媒体实施教学,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 世界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 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的作品, 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此作品,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眉毛、胳膊姿态、眼神、真正的背景颜色等的理解比较含糊。此时, 教师应该把高清版的《蒙娜丽莎》图片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 让学生仔细观察, 并将搜集好的相关材料 (微笑之谜、背景之谜、原形之谜、眼睛的秘密、眉毛睫毛的去处、真实的颜色等) 投放给学生看, 并做适当的讲解, 有利于缩短学生和画像之间的距离, 培育学生的艺术创作性。如此一来, 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会更通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经过色彩的表现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色彩是油画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是画家主观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色彩自身具备无穷的表达空间, 因此, 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功能日益增大。创作油画时, 应立足于物像间光色的转化联系, 着重呈现静物的体积、颜色、质感、视感、空间, 从而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油画作品里选择的色彩, 感知其使用的语言, 在鉴赏过程中让自己的主观色彩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观, 使色彩变为表现内心体会及其感情的绘画语言。油画作品要凸显自身特有的艺术素养、审美观、民族风情、地域风情及其个性特点, 为突显主体, 从全局着手, 绘画局部的时候, 最大程度上使所有细节顺从全体, 将自身绘画的局部与其他地方实行对比。色彩教育教学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款自身感觉适宜的颜色, 呈现相同的教学话题, 在颜色挑选及其技巧、技术上培育学生个性发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从肌理处理着手,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肌理可以充沛绘画语言, 不同的肌理凸显不同的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从油画的基本绘画技巧着手, 派生出油画的厚度、角度、肌理、视觉创作手段。第一种是, 先做好肌理, 再处理其色彩, 最后对造型进行整理。第二种是, 一边创作一边处理。第三种是, 一步到位创作。[2]其中第一种手段使用相对广泛, 且越画越厚。教师在教学中需重视培养学生对技巧、技术理论的把握, 如画底层, 教师应嘱咐学生不宜使用含油量大的颜料, 因为每画一层含油量就增加一层, 若加上松节油, 最后的画面将不堪入目。如底层使用的颜料相对较厚, 可以等画面干了之后再续画, 不然会呈现吸油情况。若果厚色层晾干需要较长时间, 在绘画中, 教师应禁止学生用丙烯做底, 因丙烯颜料的时间耐受性相对较差, 只要发生老化现象, 修复工作将不能进行。另外, 使用丙烯做底层, 会出现彻底不吸油的色层, 如此下去, 绘画出来的效果将相对较差。在绘画中, 重视做肌理处理, 讲究技巧、技能, 先做好肌理处理能够使颜料速干以及瘦。应用乳液调颜色, 乳液里水油的含量较少, 干透之后再进行调色, 如此, 能够使在短时间里堆出的肌理呈现厚重感与层次感、立体感。

艺术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其着重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育。通过油画色彩的教学不断地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教师应全方位地培训学生, 使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驾驭色彩, 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艺术型人才。

摘要:当前, 高校的油画色彩教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方式较落后, 因此, 革新教学方法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油画教学经验及目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对教学法进行具体剖析, 并获得全新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进一步促进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油画色彩,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金敏.油画色彩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3) :43—44.

试析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 篇10

关键词:油画,情感,色彩

作为任何一名艺术家,他们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对于近代油画的创作而言,色彩是其最为基本的组成,而且在油画艺术的表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现代的艺术家开始更多的开始注重在作品中来进行个人精神以及情感的表达,这在无形中使得色彩在油画的情感表现中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观众在进行作品观赏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视觉方面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生活的这种感悟。

一、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对于油画艺术家们而言,色彩是其情感意念的载体。在油画艺术中,色彩元素给人的视觉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最大的,它所表达出的艺术家们的情感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色彩之于油画,就如同生命一般重要,无论是对于画面的寓意、绘画者的精神表达,亦或是作品的感染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传递作用。

第二,色彩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是一种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作为一名油画家,他们进行作品创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来传达一种情感,而这所依靠的就是作品的感染力。当然,感染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最终实现,但是能够给人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的,并且能够很好地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则是色彩的运用。因为色彩所产生的美感能够与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对接。

第三,色彩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对于油画艺术而言,用色彩来进行形体的塑造是其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成功与否是一幅油画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色彩的认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差异。在油画创作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东西方也具有差异。比如西方油画是以色彩来作为核心的,这是其油画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但是无论画家怎样来看待并且运用色彩,色彩都是他们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一个凭借,并且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

第四,仔细分析油画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他们都是将色彩来当做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来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的。

二、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作为人类而言,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是与色彩视觉体验有关,那么就会使其产生刺激,继而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联想,出现开心、恐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表现。举例而言,黄色一般象征着权威,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银色则是经常在西方的奇幻中出现,这其实也与民族文化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暖色系的色彩会给人温暖的情感体验,青色系则会给人踏实沉静的情感体验。

情感主要指的是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特征,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个体对于外部所处的这种客观生活环境在主观方面的一种反应。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之中,作为绘画者,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语言,尤其是运用色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色彩在油画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就是为了情感的存在而存在的,它所体现的是作为画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油画中的艺术情感指的是是画家利用色彩所流露出来的这种真情,而这种真情则是画家利用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来进行创作的最终结果。对于任何一幅油画作品而言,丰富的个人情感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同时也是画家进行创作的一种动力。毋庸置疑,油画作为绘画的一个门类,其属于视觉艺术,因而作为绘画者要想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则需要依靠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最直观、最好的表达载体便是色彩。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色彩,同时更需要绘画者倾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某意义上而言,色彩同绘画者情感的这种完美融合才会使得作品具有更大的魅力,才会给人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

作为一名优秀的油画艺术家,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很自然地来将客观现实中的物同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进行转换,也就是说他们通常都能够发现色彩与人的心理感情所具有的这种联系。因此,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作为创作者,绝对不能够仅仅将色彩的运用浅层次地停留在生理以及心理反应层面,还要深刻剖析、领悟色彩和人的情感,然后将色彩转化成情感的色彩,只有这样,一幅油画作品才能够真正具有生命力。

作为我国近现代油画杰出代表的沙耆,其在色彩以及笔触的应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直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被称为中国梵高。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山坡》。这幅油画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充斥着的跳跃鲜亮的色彩,整个画面采用了蓝黄对比、红绿对比,这样一来,透露出了一种狂热的激情,这也是画家内心最为真实的一种情感。他非常擅长采用这种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并且能够使色彩之间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作品中偶尔运用到的灰色调也给人一种含蓄、典雅的情感体验。当然,在他的作品之中还会运用诸如黄色、黑色、红色等颜色,虽然看似画风狂野,但是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充分表达出了画家对于生命的这种无限热爱。

三、结语

色彩无论是在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油画艺术的创作之中,色彩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是油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可以说,色彩是油画的灵魂。随着近代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艺术家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这种表达,其表达的载体便是色彩,所以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这种情感表现也日益重要,手法也趋于多元。

参考文献

[1]滕飞.关于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研究[J].美与时代.2016(03)

浅谈油画色彩中的光影效果 篇11

关键词:油画;光影;光线;莫奈

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1-01

主要是指来自太阳的光,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自然界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光,能为我们呈现出色彩的千变万化,展现时间与季节的更迭。光线,能让人的感观得到一种最辉煌最壮观的视觉体验。光是色的来源,有光才有了色彩。人类自从开始对美有了追求,就一直在探究对自然真实的表现,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表现早已把光作为造型要素。西方绘画史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就开始研究画面的光线效果,到十七世纪欧洲画家伦勃朗将光线效果在画面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与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不同的是他画面中主体突出,明暗对比十分强烈。

以光来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是从二十世纪后才开始的,原因就是现代人们能把人工光任意加工、自由使用。有的利用照射光线,有的利用反射光线,有的利用投射光线,在有些现代作品里还会利用霓虹灯等直接发光体进行构成,甚至有人将光与运动相组合。虽然光的确在现代艺术中表现感很强,空间感很强的作品中运用的很广泛,但是本文所涉及到的有关光在绘画中尤其是在油画上的色彩表现效果和重要地位。

光和影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光线的照射就不会有阴影的显现,如果没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面,我们就无法看见它们。在物理上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导致的。由于光线直进的特性,遇到不透光的物体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于是便产生阴影。早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里,光线与阴影的表现就有了实践性的探索。大约在四世纪的时候,画家们对阴影有了一定的认识,探索了一些阴影在作品中的表现技巧,并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方式,庞贝壁画中人物的阴影对比就是一个范例。中世纪之后,宗教画注重画面的构图及人物的造型,在宗教精神的束缚下,各个门类的科学探索都受到限制,而艺术更是作为教会重要的宣传手段不能随心所欲,宗教绘画中表现明暗关系被视为对神的不敬。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漫长的发展,直到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盛行,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绘画创作的研究,将绘画中的光影表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人们讲到“光线”这一概念时,是指眼睛直接看到的照射现象。一个被光线均匀照射的物体,从中根本看不到任何它是从别的地方接受到光源的迹象,这时候,它的光线完全是作为他自身的客观性质所显示出来的。但有些时侯我们看到的这个物体,由于光线照射不均匀时产生的影像就显然不同,这些不均匀的照明不会被理解为光线本身的性质,而是被认知为被照物体的空间特性。将这一现象运用在绘画中,主体受光面越亮,阴影便越暗,越能增强空间感,加强画面的对比效果。不管在人物画还是风景画中,光线和阴影都是构成画面结构感和空间感的重要因素。阴影跟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光线就显得更加关键了。光的空间效果是由照射方位决定的,在人们体验空间环境方面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即使同一空间,改变其投射光线的大小和位置,就可以改变该空间的性格,使人们对其产生完全不同的空间印象。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应不仅与光的空间和位置有关系,还同物体表面的颜色和物体的肌理有关,大致分为四类:

·高光(有刺激感,华丽炫目)。

·亚光(有柔和感,亲切高雅)。

·无光(有稳定感,朴实稳重)。

·活动光(有动感,新鲜,欢快)。

说到光影在色彩中的表现,就不得不涉及光亮主义——光亮主义是一种强调色彩光亮的绘画风格。画家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描绘光线,清晰明丽的光影效果或闪烁的光线,也指任何注重表现光线效果的画派和绘画方法,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画家及其画法(印象派和点彩画派),这些画派和过去艺术最大的不同是艺术语言的改变,这一改变首先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的发展有着几乎是直接的关系。例如,在昏暗的室内,一束光照到主体上,使视觉不自觉的集中在主体比较亮的地方,主体后边的阴影必然要相对深暗下去,视觉上拉开了空间感。而在相对明亮的室外,光线来源于自然光,太阳光比较明亮,虽然室外的物体也会有阴影,但是由于在室外这个明亮的大空间下,太阳光与被其照射物体的阴影对比会有所减弱,阴影部分的色彩也变的十分的丰富。印象派和点彩派画家就是从这些光学理论基础上探索色彩表现方法的。

莫奈,印象派代表画家和创始人之一。1840年莫奈生于法国巴黎,少年时期从布丹那里接受了有别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画外光风景画。布丹强调的:要特别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不仅如此,马奈的绘画风格也给莫奈带来了震撼和启示。莫奈热心于描绘物象在不同的时间、光线和天气下不同瞬间的表现,并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象消失在光色之中。他的作品让世人在放眼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开始体验到时空中光与色的结构,开始注意到世界隐藏在色彩迷离下的运动感和充沛的活力。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者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的完美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他曾经描写过十五幅不同光线下的稻草堆,甚至只是把对象看成受光影响的物体。凡是有光的地方,他都认为可以找到好题材,把光看成画中的主人,所以被称为光的诗人,印象主义也被称为“外光派”或“光彩派”。

在莫奈所有作品中,有一幅《Pathway In Monet S Garden At Giverny》,在外光的环境中,光线与阴影、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描绘的是花园小路的一角,阳光透过树林照在路上形成了影子,在莫奈的画中,阴影的色度没有很深,他更加注重的是运用色彩的变化,各种颜色碰撞出不同的效果,以看这幅作品的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对光影色彩的感悟和表达,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光色的变化,画出了活力,画出了生命。这种对光的表达形成了莫奈在艺术创作上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莫奈眼中折射出来的色彩,可以呼吸到春天被阳光温暖后的树林的味道,以及秋天从厚厚落叶上面走过的弹性。正是从莫奈在画布上铺下凌乱的笔触的那一刻起,艺术从以前的陈朽躯壳中得到了新生。当绘画不再用固定的图形传达有限的信息的时候,画者和观者就建立起沟通的可能,那是一种建立在视觉听觉上却又超乎普通感觉的方式。也正是从这时候起,画家们才成为了画家,而不再是画匠,不再用手来绘画,而是用心。

刍议意象油画的色彩民族化 篇12

艺术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色彩的审美习惯不同, 面对传统和现代,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碰撞, 当代画家要兼容并蓄, 融会贯通。为了开拓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 使之更加丰富, 中国的油画家必须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结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 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一、洋为中用, 色彩民族化

真正的“民族化”在大文化观上是开放的, 它不是保守的心态, 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广泛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精髓。油画是舶来品, 它在欧洲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 出现了很多著名艺术家和大量经典作品, 它们的色彩和色调都非常美, 很感染人。例如, 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康斯太布尔的《运干草的马车》, 它描绘了夏季的英国乡村景色, 作品中表现出的色彩, 给人一种安详的气氛, 人物与景色和谐, 完全像一首田园诗, 充分传达了画家的情感, 画面的色调和意境深深地打动着观众。色彩是画家情感的表达, 是画面的灵魂。色彩表现恰当, “意”就传达的明确, “情”也体现得充分。意境是情调, 它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色彩以达到诗意的境界。我国诗人和画家都追求意境, 讲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油画虽然是外来画种, 但是在学习西方油画色彩精妙之处的同时, 通过本土画家的创新, 民族情感的融合, 一定能够使意象油画的色彩更具民族特色。

20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绘画在康德、叔本华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 大批画家不再满足客观事物的再现, 而是侧重内心的自我表现。虽然他们也观察自然, 却不去模仿、再现自然, 而是强调色彩的独立存在价值, 取消自然中光的描绘, 以色彩的相互关系, 作有韵律的组合。西方现代派绘画设色大胆, 色彩强烈而饱满, 不再考虑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对物体的作用, 纯粹凭主观感受来调配色彩, 画面色彩活泼, 富有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现代艺术家中很多是这样运用色彩的, 如马蒂斯, 其作品《红色的房间》只用红、黄、蓝、黑、白这些基本色彩, 采用了平涂的手法, 他摒弃眼见的局部真实和表面的机械描绘, 把画面看作完全自律的色彩结构来把握, 主观有序地安排和组织一切色彩, 使其别具意味。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与中国传统色彩在表现上有着不少共同之处, 融合二者的特色, 并揉合我国民俗和审美情趣, 可以探索出一条意象油画色彩表现新道路。

二、古为今用,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 使意象油画色彩更具有文化底蕴

中国画论中很多论到画面的意境、情调, 强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胸有成竹”, 因此, 古人的画面很有意境, 引人入胜。中国文化悠久, 美术遗产丰富, 古代绘画上的无穷境界需要我们去挖掘。发挥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 古为今用, 可以丰富意象油画的精神意蕴。

意象油画在色彩运用上, 十分注重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营养, 打破具体时空色彩的限制。使色彩的运用随主题的需要、随情感的需要、随意境的需要而作主观上的调配, 体现出很强的“随意赋彩”手法。

意象油画将中国画中的诗化语言视为重要标准, 提倡优美和谐的构思立意, 积极吸纳古代绘画中的诗意语言, 打破西画焦点透视和真实时空的束缚, 根据构思立意, 自由组合意象, 使画面产生出某种诗意的境界。此外, 在造境的同时, 十分重视画面上的色彩给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形式美感。例如, 吴冠中从法国留学后, 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他通过艰辛的山川风光写生, 探索本土化的意象油画之路。他要求自己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视角的描写, 在户外写生时, 他往往要搬动画架到处搜寻意象。就色彩来说, 吴冠中的意象油画是做色彩的减法, 他不是寻找江南景象的色彩微差, 而是将其整合、概括为黑、白、灰三种色阶, 体现出“有意味的形式”, 由此形成油画与中国画在色彩上的异质同构关系, 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情调。

三、借鉴民间美术, 创造喜闻乐见的色彩形式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创造出来的,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 承载着精神因素, 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 与人类文化情感有着甚为复杂、微妙的关系, 具有文化性。民间美术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色彩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 并与宗教、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

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强调的是主观归纳, 主张应该根据画面的需要和画家的感受自由发挥色彩的作用。因此, 民间美术的色彩强调理性和归纳, 追求色彩的装饰性及主观表现效果。装饰性色彩观念贯穿于民间美术中, 形成了富丽绚烂、独具一格的色彩世界。农民画、剪纸艺术饱含热情、色彩奔放;门神种类繁多, 色彩艳丽, 具有装饰性;石窟壁画色彩绚丽、浓重、浑厚;戏曲脸谱色彩夸张, 想象丰富, 各具妙用, 具有强烈的象征性;青花瓷色彩明净素雅, 清新大方。蜡染、蓝花布、民间刺绣色彩亮丽, 雅俗共赏。它们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朴实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 是不可忽视的民间艺术瑰宝。意象油画可以从民间美术中借鉴色彩, 在这方面最早探索的有林风眠先生, 色彩在林风眠的画作中几乎成为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他在油画中借鉴了宋瓷尤其是龙泉窑那种透明的颜色, 并试图把这种瓷器上的灵感运用到创作中, 画面色彩清新雅致, 具有婉约的意象性。又如顾黎明, 他大胆地接受民间绘画色调中的的当代性因素。代表作品有《杨家埠年画———线版·色版》系列, 其色调以粉灰色为主, 创造出一种历史的古旧感。画面色彩具有流动性和节奏韵律, 追求民间绘画的平涂和装饰性, 局部色块又具有色彩复合、晕染、刷写的效果, 表现出单纯而不单调、平面而不死板的鲜明个性。

四、结语

探讨意象油画的民族化色彩, 其实质是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这要求致力于意象油画的画家们要深入生活, 走近自然, 切实地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 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 并联系时代, 反映时代的脉搏与时代的气息, 使艺术语言更具有现代感。

参考文献

[1]吴冠中.吴冠中谈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新综合教学模式下一篇:格式塔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