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

2024-10-22

大宗商品贸易(精选12篇)

大宗商品贸易 篇1

一、前言

大宗商品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极大。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主要指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 如稀土资源、铁矿石、农产品等。中国自从正式加入WTO以来, 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一直都处于弱势的地位, 尽管在很多产品上我国是贸易大国, 但由于定价权缺失等原因, 导致我国一直是贸易弱国。因此, 对我国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大宗商品的贸易现状

(一) 稀土物美价廉

稀土被广泛地应用在高科技领域、军工领域等,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国, 也是全球稀土出口量最大和稀土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几乎占据了全球99%的稀土份额,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我国不具备稀土资源的产业优势和价格优势, 既不是稀土强国, 也不是稀土应用大国。中国尽管占有这么多的稀土资源, 但是却完全不能主导国际市场稀土价格, 完全由国外市场来控制稀土市场价格的决定权。

(二) 大豆门户洞开

在我国还没有加入WTO之前, 中国大豆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仅次于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 约为1 500~1 700万T。但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大豆产业开始大门彻底打开, 国产大豆产量远远不如大豆进口量, 甚至到2009年, 大豆进口量占到了国内大豆油市场的90%, 达到4 200万T, 而且国外大豆企业还在不断地通过控制炼油厂等大豆的下游行业来控制大豆的定价权, 导致我国对于进口大豆高度依赖。

(三) 铁矿石屡战屡败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钢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我国的铁矿石开发明显不足, 铁矿石供求矛盾加剧。而我们都知道, 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三家公司几乎垄断了70%的铁矿石贸易量, 这三家公司在2010年废除了长期以来的年度定价模式, 改为季度定价, 甚至还有可能改为现货价。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蒙受损失高达7000亿元。

三、如何有效加强我国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一) 努力重构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管理体系

目前, 很多跨国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了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管理体系, 涵盖全球范围。第一,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争取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制, 将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政策环境营造好。第二, 应该引入一系列的全球型的大宗商品贸易商, 如主营黑色金属和农产品的嘉吉Cargill公司 (美国) , 如主营能源和金属的托克TBBV公司 (荷兰) , 如主营金属的嘉能可Glencore公司 (瑞士) , 我们应该积极地借鉴、参考它们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贸易网络来努力重构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管理体系。第三, 应该积极地应用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 实现云管理、云物流、云供应。

(二) 创新交易制度, 争取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权

中国之所以没有掌控住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权,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 以伦敦期货交易所和纽约期货交易所为代表的欧美期货市场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发展较为成熟, 也将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第二,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已经逐渐地变为了一种金融工具, 已经不再是实体现货贸易。因此, 我们应该推出现货连续价格交易制度。

虽然我国目前还很难掌握住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权, 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借力巧取, 摒弃豪夺, 将大宗商品贸易定价引导得趋于合理。笔者建议我国应该定期真实地向国内外公布月度粗钢库存量、月度粗钢产量、港口铁矿石库存量等数据, 同时, 让更多机构参与到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来。

(三) 加大对大宗商品交易的政策扶持力度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扶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二是减少贸易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和佣金等。同时, 设立大宗商品交易专项财政引导资金, 主要用于对贸易商、授权服务中心 (会员) 、专业服务机构和团队 (负责人) 对地方贡献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黄隽, 王方君, 李汶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1 (01) :112-114

[2]苏振锋.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 (04) :103-106

[3]王玲.破解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发展难点[J].中国外汇.2011 (05) :130-133

[4]白明.透视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尴尬[J].中国经贸.2011 (02) :103-105

[5]李广涛.基于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反观我国存在的缺陷[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2011 (06) :120-122

大宗商品贸易 篇2

一、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概念

在21世纪以前,贸易方式以传统贸易为主,传统交易的形式是买卖双方直

接见面,就商品的买卖一致,然后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传统贸易的大宗商

品交易多采用合同方式进行买卖双方按签订合同的类容在未来的时间进行商品

交易。他存在如下缺点:

(1)价格形成不规范,风险不能转移。由于合同价格签署就是当时的供求

情况等因素定出的,而执行合同中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是必然的,有利于一方必然

不利于另一方。同时价格的形成也很大程度上受地域的限制,很难形成公平的价

额。

(2)信用风险。价格风险产生的必然性影响合同执行的有效性,信用风险

在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3)买卖双方很少,难以形成集中的市场,买卖双方单独协商价还价达成协议,谈判技巧和技巧的掌握的多少对形成价格影响极大。

(4)合同规范程度低。每签合同都要重复寻找客户,询价,初步谈判,签

约等一系列的环节,都要就品种质量,时间,运输等因素争论不休,对大宗商品

来说,这种签约和执行都很复杂,交易成本相应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世界以慢慢变成地球村,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现货电

子交易走上新经济的舞台。现货电子交易(也称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或现货仓

单交易)是现货仓单为交易的标的物,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集中竞价买卖,统一

撮合成交,统一结算付款,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其本质就是现货商品的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对大宗商品做了明确的规定:可进入交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现货仓单是物货所有人将货物运抵定点仓库后,由市场向货物所有人开据的代表商品所有权的一种凭证。现货仓单经交易市场注册后,即可通过互联网进入

现货交易市场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现货仓单可在市场内自由转让,买卖。也可进

行现货实物交收。现货交易实际上是标准化的仓单交易。

现货交易就是采用以网络为工具,以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交易,买卖双方不

见面,以电子交易市场为交易平台,国家政府为裁判;是一种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的双赢模式,充分解决了现货商

品交易的住处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配送等众多难题的交易形式。

二、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电子交易合同的标准化:电子交易合同的标注化指的是出价格外,合同的所以其他条款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具有标准化的的特点。这种标准化的电子交易

合同一经注册,便成为仓单。

(二)双向交易:指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仓单的低价位买入,高价位卖出获利;

也可以高价位卖出,低价位买入获利。交易方式更加灵活,增加交易机会。

(三)对冲机制:对冲机制指的是对电子化合同采取反方向的操作,达到解除履

约责任的目的。

(四)每日无负责结算制度:每日对投资者帐户进行核算,避免债务纠纷,达到

控制风险的目的。

(五)保证金的制度:保证金制度指的是对交易双方冻结适当的保证金,以达到

保证金合同履约的目的,同时起到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资金。

(六)T+0交易制度:就是当天就可以对立的合约进行转让处理,当日获利,当

日就可以对冲平仓,充分利用资金,同时减轻长期持仓带来的风险,操作机动灵

活。

三、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功能

1投资功能 传统的现货交易由于受地域,货物质量,投资者的财力,专业水平的限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几乎没有投资的价值。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由于交

易的标准化的电子交易合同,货物质量有保证:电子交易,没有地域的限制:保

证金交易,投入资金少,普通投资者可方便介入,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发现功能 是指在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交易

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过程。

传统交易模式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加上参与的投资者少,形成的往往有着

明显的地域性,而通过现货电子交易由于参与的投资者多,其中包括众多的商品

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以及进出口商等,他们的竞价可以代表供求双方的力量,有助于真实的形成。同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大都熟悉某种商品的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基本

反映了供求变动的趋势。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功能是指生产经营者通过在电子交易市场上进行套期

保值业务,有效的规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波动的风险。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有助于规避风险,其基本经济原理就在于某一特定商品的现货电子交易与现货的同一时空内会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

况下,两个市场的变动趋势相同。

以棉粕为例,棉粕上涨会给以棉粕为原料饿经营者增加生产成本,如果大量存入现货,又会暂用大量的资金,同时造成仓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住电子交易市场上买入的仓单。随着棉粕的上涨,虽然现货采 购的成本增加了,但是在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买入仓单。随着棉粕的上涨,虽然现 货采购的成本增加了,但是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当中买入的仓单会由于上涨带来一定的 盈利,从而弥补现货的亏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传统现货交易,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在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中,由于买卖 的标准化的合同,而标准化合同所代表的规定质量标准的现货商品,同时这些现 货商品在 进行注册的时候要经过交易市场指定的质量检查机构进行检查,不跟 买卖双方发生任何利益上的冲突,因此,能够保证现货商品的质量,杜绝假冒伪 劣商品的出现,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

2避免三角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市场会冻结部分资金作为双方履约的保证金,而且随着电子交易合同履约日期的临近,保证金比例会是规定质量标 准现货商品,同时这相应提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合同的履行,也能够避免三角 债的问题,市场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裁判作用,维护市场正常有序的发展。3降低流通费用 稳定产销关系市场不仅提供给广大的投资方便快捷交易

平台,物流配送体系,也给众多的生产经营企业大大降低了流通的费用,减少不 必要的支出,同时方便的交易模式,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流采购销售体 系,使得可以即使销售或者采购相关商品,稳定产销关系。

五、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相关市场的比较

1、与传统现货交易市场的区别

现货交易是指买卖上方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在较短

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

主要区别在于

(1)交收时间不同:货交易一般即时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现货电子交易的 交收日期是事先规定好的。

(2)交易对象不同:现货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实物商品,而现货电子交易的对象 是标准化合约,是合同。

(3)交易目的不同:现货交易的目的是让渡商品所有权;是现货电子交易的对 象目的是获取差价或者是规避风险。

(4)交易场所不同:现货交易不受交易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随机性强,而现货电子交易的这些条件都是固定的。

(5)结算方式不同:现货交易的结算方式有一次性结清,货到付款,而现货电 子交易市场实行每日结算制度。、与证券市场比较

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债券,分别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标准化合同和债券发行的债权,债务标准化合同。

主要区别:

(1)基本经济职能不同: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现货电 子交易市场的基本职能就是规避风险和发现。

(2)交易目的不同:证券市场交易目的是让渡证券的所有权,获得差价;现货 电子交易市场的目的是规避现货风险和发现或获取利润。

(3)市场结构不同:证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没 有这样的界定。

(4)保证金规定不同:证券现货交易必须缴纳全额资金,现货电子交易只需缴纳 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3、与期货的比较

期货交易也是远期标准化合同的买卖,这点同现货电子交易有些类似,它们 的主要区别在于:

(1)范围不同 : 期货市场涉及的商品范围更广,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多,吸收 的资金更大,从这个个意义上来讲,泡沫的成分就更大,风险更大。

(2)保证金比例不同:期货市场保证金比例在5%-10%左右,保证金比例比较低,杠杆更大,这样就放大了投资的风险跟利益。对于初次接触市场的投资者来讲风 险更大,一个没有学会游泳的人到大海里去冲浪,其结果可想而知。

大宗商品乍暖还寒的大宗市场 篇3

市场人气的偏空转变打击了铜、铁矿石、冶金煤和动力煤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受累于信贷限制和2013年11月-2014年1月时堆积起来的高库存,中国春节后这段时期开局欠佳。钢产量在季节性回升,应会为铁矿石和冶金煤贸易提供支撑。从年中起的季节性变化也会令铜贸易获益,但信贷限制对铜贸易的打击最大。动力煤难寻催化剂,11-12月的季节性回升现已过去。

在推动市场人气好转的因素方面,建议关注中国政府任何保增长的举措,包括放松信贷、增加审批、调整税制等。随着春天的到来,美国经济数据应该也会开始改善。总体而言,中国的任何有利数据、或是政府支持性举措都更有利于铁矿石和煤炭等散货市场,而美国和欧洲改善则更有利于基本金属市场。

3月初,全球铜价跌破3美元/磅(6610美元/吨),为2010年中期以来首见。这个信号很弱,完全是因为最新出现的与中国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既囊括了政府由于不愿看到更多的企业债违约发生,开始采取措施限制信贷流动性,也包含围绕经济增长存在相应的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铜的其他交易信号和数据也普遍偏空,包括交易所库存水平温和提升、SHFE:LME价差收窄且较为波动、注销仓单率再度下降、主要商业交易所升水持稳,以及中国2月铜进口总量环比下跌28%至38万吨。

唯一可以让人乐观的理由只剩下:通常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春节/北半球冬天过后,贸易和铜价会出现由中国引领的季节性回升。因此,预计铜价目前有温和的上涨空间,但受制于铜精矿供给的日益增长2014年铜均价,在3.1美元/磅。

铁矿石

在从104美元/吨的低点小幅回升后,铁矿石价格守在约110美元/吨(中国北方62%粉矿到岸价)。铁矿石一年一度的补库存(2-5月)开局惨淡,中国钢厂/港口库存充裕、信贷环境受限/收紧,以及围绕政府治污(主要在河北)的不确定性都是铁矿石价格的利空因素。而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信号更是证实了铁矿石贸易的疲弱。

当然,推动价格上涨的正面因素依然存在。从2014年2月底,中国的粗钢总产量回升至200万吨以上;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回升至1.3亿吨/月以上;铁矿石现货价持稳(现在进口更便宜)。虽然 短期内铁矿石价格预期不明朗,但瑞银仍看好铁矿石,预计价格将回升至130美元/吨以上(中国北方,到岸价)。这是因为增长中的钢材产量在很快将消耗掉个别港口的过剩库存,到年中迎来产量峰值。

冶金煤

2014年3月冶金煤产品价格继续下滑,亚洲仍充裕的库存、海运贸易产量不断增长打击了冶金煤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昆士兰雨季结束,且冬季过后中国日渐增长的国内产量削弱了进口需求,冶金煤产品的产量强劲。

影响铁矿石的因素同样也在影响着冶金煤,且与铁矿石的季节性格局相似,得益于整个亚洲的钢产量季节性回升,冶金煤产品贸易/价格应会在未来数周、月出现回升。但短期内,鉴于负面价格预期及很多其他替代选择,价格走势可能艰难。

动力煤

尽管在过去几周价格信号企稳,但动力煤经历了艰难的一年,这背后有着众多推手。由于国内产量/库存充裕,中国已经退出了动力煤贸易;关于哥伦比亚出口上升可能的讨论出现;南非一直希望提高出口,但被视为不切实际,反而加重了市场的偏空人气;而印尼季风季过去、印尼政府同意放松产量限制也同样造成了价格的下跌。而且,近期内并没有任何能推高动力煤价格的催化剂。

关于中国重新考虑低品位动力煤进口禁令提案的讨论再起。但在瑞银看来,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占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对低品位动力煤实施禁令并不是切实的解决办法。

大宗商品贸易 篇4

1.2012年的人民币美元金融市场特征

2012年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时代, 进入双向波动;央行干预淡化, 汇率市场化更加明显;升值动能高于贬值动能;即期和远期价格分化;世界性流动性宽松, 利率持续走低。

2.201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

(1) 单边大幅升值概率不大, 仍为双向波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10%下降至3%以下的合理水平, 经过近年的大幅升值, 人民币汇率已经走向更加均衡的状态。

(2) 经济基本面、美国政策、欧债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综合重大影响。2013年上半年受欧洲经济衰退的影响, 出口下降, 贸易顺差缩窄。同时美国财政悬崖后续减资和欧债危机引发避险情绪, QE3在今年下半年减码, 以上都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3) 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通胀预期抬头,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政策将减弱或提前退出, 中国降息的可能性大为减少。预计美元利率会比2012年四季度大幅上升, 境内市场上优质公司的半年期融资利率会逐步调整至3MLIBOR+220BP。

3. 境内外联动的融资策略

宝钢资源充分利用在香港、新加波、上海等多地分支机构的优势, 密切跟踪市场变化, 获取较低成本融资。通过美元DA180天实现境内企业的延期支付, 到期后境内做6个月美元贸易融资, 再续借美元短期流贷, 正常情况下业务流程可以实现2年左右的融资。按目前市场水平测算, 第一年的境内外贸易融资利率平均成本预计可控制在1.5%内, 第二年流贷的平均融资利率预计可控制在2.5%内。目前境内半年期流贷价格5.6%, 按最优惠条件下浮10%计算, 年度成本也要5.04%, 利差空间巨大。

2011年、2012年美元融资和人民币融资存在2%—3%左右利差。2011年人民币升值4.95%, 2012年人民币上半年贬值, 下半年回升, 全年升值0.25%。虽然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 预计2013年也会有反复, 但全年各金融机构预计也会小幅升值, 升值幅度约2%-3%。

因此, 在进行境内外资金联动, 要综合考虑汇差、利差收益, 密切跟踪即期远期汇率走势, 合理确定美元敞口。在人民币和美元融资利差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只要人民币贬值幅度在利差空间内则操作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担心汇率波动幅度大、敞口过大, 则应密切关注远期购汇价格, 合适的机会予以锁定。

4. 同类企业的应对策略

(1) 应建立在香港、新加坡、内地中心城市的融资平台。捕捉汇差、利差的机会, 创造尽可能长的贸易融资机会, 降低融资成本。密切关注远期走势, 控制风险敞口并及时锁定。

(2) 应当建立外资银行、四大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有的额度结构, 把握不同特点, 利用有竞争性的额度。

(3) 对在境外进行项目投资, 应跟踪利率掉期产品, 在相对低位锁定美元融资利率。

大宗商品贸易 篇5

(来源:和讯网作者:何勇日期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

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伴随着争议和讨论,伴随着管制和反管制,在国务院37号文,38号文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已渐渐走入一个发展定位的临界点。而最近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国内众多白银黑幕交易后,更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国内关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具体交易形式目前还尚存争议,但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仅就未来发展定位方面提出几点拙见。

一. 发展定位的重要性

目前,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偷机心理,或是无奈之举。国内500多家通过验收的商品现货市场,大多数都在以尚未通过验收的天津地区为风向标,都在学着用连续现货交易的模式来规避检查。这样做法貌似取巧,其实危险性很大,因为一旦天津没有通过验收,连续现货交易被明令禁止。届时全国众多效仿者又不得不紧急刹车,又匆忙改旗易帜,以挂牌交易,竞价交易等来粉墨救场,可是,挂牌交易,竞价交易等模式一则是实际操作中效果较差,二是届时商品现货市场将沦为于普通的电子商务平台,此乃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的小不幸。而如果天津及连续现货模式侥幸通过验收,那就意味着国务院38号等文件形同虚设,这样除了是国家监管部门自取其辱以外,更大的悲哀是大宗商品现货行业又陷入新一轮疯狂的投机恶性循环之中,从最近3月15日被中央台曝光的国内众多白银交易平台的恶性泛滥便知,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此乃大宗商品现货行业的大不幸。综上所述,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定位需要大胆创新破局,这是目前这个发展阶段的关键重点。

二.发展定位的思考方向和路线图

那么,我们创新发展定位的思考方向应该朝哪里呢?其实,无论是国务院37号文、38号文等文件,还是各种各样的管理条例,其本质就是希望引导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不要“过度的金融化”,不要“类期货化”,朝着更加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才是王道。因此在这里,首先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商品现货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么样才不是“类期货化”呢?笔者认为,真正意义的商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进行实物商品交易的场所,强调物流的转移,后者基本功能则是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因而,无论政策出现任何变化,在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定位上,只要我们秉承着真正实现实物商品的物流转移,满足了实体经济真正的生产和贸易需求的宗旨,我们就敢于大胆创新和发展,这才是我们国内商品现货市场的康庄大道。著名学者胡俞越教授也曾提出,我国商品市场体系应类似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基是现货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塔身是中远期场外市场;塔尖是期货期权市场;中间两层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笔者想将此路线图进一步阐述为——原始阶段:传统现货交易市场→初级阶段:初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即期现货电子商务

市场→中级级阶段:中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高级阶段:高级金融属性的期货期权市场。有了这个思考方向和路线图后,我们的商品现货市场的发展定位才会更加明朗。

三.初级金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如何建立

通过梳理上述的路线图,我们会对目前有些交易市场遇到争议或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国内大多数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发展中急功近利,在一些交易品种还处在原始阶段时候,就急于越过初级阶段而直接进入中级阶段或准高级阶段,只追求金融属性,没有提供贸易属性,这样就根本无法服务于现货,而会导致比期货市场更为投机。相反更有些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尤其是国营企业的交易市场,过于谨慎,亦步亦趋,在由原始阶段往初级阶段发展中比较迷茫和徘徊,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往中级阶段中去突破,贸易属性尚难完善,更难谈实现金融属性,发展举步维艰。

那初级金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该如何建立?众所周知,电子商品交易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让买卖终端双方可以越过中间贸易商,减少流通环节而以更优成本直接交易,其本质是压缩了中间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让电子交易平台替代了中间贸易商的功能。而几千年来中间贸易商之所以兴旺,是因为他们为买卖双方不但提供了货物信息报价、货款了结的功能,还为买卖双方承担了货物流通、货物存储及货物损耗等风险。如果我们的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者只想单纯的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和资金结算功能而不去想办法解决客户的货物流通、仓储、损耗等问题,那就根本无法吸引现货客户真正从线下转为线上交易。曾有专家提出,是淘宝网成就了顺丰等物流企业的壮大。我想补充的是,如没有顺丰等物流企业为淘宝网解决物流配送问题,淘宝网谈何壮大?正如此马云深知阿里巴巴、淘宝网的命门所在,所以才会退而不休,一心花巨资去建设其“菜鸟物流网络”。而最近腾讯和京东的合作更加说明,哪怕是巨头腾讯旗下的易迅和拍拍等电商平台,也因没有京东庞大的物流配送网络,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得不主动联姻。因此,国内一些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构建交易平台时在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功能天然缺位,导致其市场“不接地气”,自然难以吸引现货客户参与。

当然,会有业内人士提出,物流仓储网络的建设投资较大,并非朝夕之功,而且就算建成物流网络,无异是再造了一个京东,在电子交易上又谈何与其虎口夺食?其实,物流仓储网络体系一则可以借船出海,并非全部需要自建。二则,物流仓储体系只是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基础,而金融引导现货交易才是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之魂。上文说到,传统的中间贸易商在货物信息报价、货款了结、货物流通、货物存储及货物损耗处理等功能之外,还具有一种原生态的金融功能,即货款赊垫。因此,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对比传统的现货中间商和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就是要体现在不但具备完整的现货贸易建设基础,而且在服务现货交易方面具备初级或中级的金融功能。在资金方面,能将期货、证券、银行、保险(放心保)等各类金融机构有效结合,为现货客户提供仓单融资与供应链融资等信贷金融服务,为现货客户提供展套期保值与保险服务等风险管理服务,创新开展“订单+提货单+仓单+保

单+期货+信贷”等一条龙金融支撑服务。而在交易方面,以开展仓单和承兑提货单的即期和中远期转让交易为主,以开展实物商品的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为辅。满足客户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在客户组成方面,现货产销客户,现货投资客户,交易投机客户缺一不可,形成完整的交易生态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既保持一定的金融属性,但避免“类期货化”;又要保持一定的商品物流转移,但是又避免“完全电商化”,真正实现了金融和现货的有机互融。

四.中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如何建立

商品现货市场不仅需要往下延伸,打造一个具备电商功能又高于电商平台的初级金融属性的电子商品现货市场。同时更加需要往上延伸,紧密对接期货市场,打造一个同时中级金融属性的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

1.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期货的发展来看,期货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专利,而是在一个随着贸易方式和价格形成方式的演变过程当中,从近期交易到中远期交易,标准化、易转让、每日结算就产生了期货,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贸易方式的演变。中远期交易中蕴含着期货机制,期货回过头来覆盖中远期交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能将期货与现货,期货与中远期,以及现货和中远期完全割裂。

其次是目前期货市场存在的缺陷来看,国内著名期货专家常清教授曾指出,国内期货市场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现货贸易定价功能较弱。期货市场为了防范风险,通过制度限制交割,使得交割月没有仓位,现货贸易定价没办法形成。成熟市场如美国CBOT的主力合约持仓都在近交割月,结合升贴水状况贸易定价方式非常成熟,而我国期货市场的主力合约通常在半年甚至七八个月以后,那时候的价格只是个预期价格,没办法进行贸易定价。问题之二是衔接近期中期产需的贸易功能缺失。企业需要一个采购和销售的贸易平台,希望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与产需衔接相对应的近期中期合约持仓。然而我国期货如农产品(000061,股吧)主力合约如通常都在下一个季节,并且在仓储、物流、交割等环节的滞后使得期货市场服务现货企业的功能有限。问题之三是期货品种创新仍然不足。许多品种没有在期货市场上市,衔接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问题之四是期货合约不能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法人期货开户数只有不到6万,比例不到期货开户总数的3%,而其中有交易的仅有一万户多一点,期货市场的主力军变为中小型套利资金和中小散户,力量太小且分散。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易所期货的交易合约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避险需求,使得实体企业在风险来临时只能被动应对,造成了经济波动较大的局面。而在实际上国内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场外市场进行风险管理需求非常之大。而从国外的经验看,期货及商品衍生品场外市场比场内市场更能够满足实体企业避险的需求。由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过于关注交易的金融属性,向投资理财工具靠拢,最基础的商品供求和流通功能难以实现。因此,需要一个期货场外市场,需要一个让以交易所形式存在的大宗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让现货企业既有本生产周期的中远期价格,还有下个生产周期的预期价格,这样就能通过这两个价格信号对生产和消费进行调节,将更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

2.期货场外市场对期货(场内)市场的重要性

首先,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内)市场的基础,期货(场内)市场是期货场外市场的集中。期货(场内)市场的参与者来自各个期货场外市场,将更大范围内的参与者集中起来,使得供求双方都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形成的价格信息也更具有代表性。

其次,期货(场内)市场要借助期货场外市场“落地”,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内)市场的延伸。在期货(场内)市场达成的交易,需要借助期货场外市场的仓储物流设施来加以完成,期货场外市场是期货(场内)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系的中介。

最后,期货(场内)价格和期货场外价格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期货(场内)价格的基础上,通过运费、升贴水等形式来反映各个期货场外市场的不同情况。因此,只有期货场外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期货(场内)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以农产品为例,商品及衍生品中远期市场(期货场外市场)的建设内容

(1)做准期货品种的运营检验、市场孕育的平台

在完善现有粮棉油糖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向农林产品和畜牧类鲜活产品拓展。期货场外市场可成为期货市场的涉农期货品种的试验田和预备梯队市场。

(2)进行交易模式的大胆创新和尝试

期货场外市场可与期货市场共同开展如农产品期权,农产品指数、点价交易与基差交易、仓单交易、可转让提单交易、仓单融资与供应链融资,物流配送、库存管理与交割服务等内容的上市研发和市场运营等方面工作。

(3)对以上市期货品种进行期现无缝对接

期货市场已上市农产品期货品种可与期货场外市场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定价及风险管理效率,助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密切跟踪现货市场特性及变化情况,以产业链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完善制度规则。推进交易、交割、结算等基础制度改革,降低交易成本。

(4)提供场外衍生品创新交易的参与平台

期货场外交易市场为广大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场外衍生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参与平台。有利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根据涉农主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如场外期权等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期货场外交易所的平台,将充分发挥

期货、证券、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贴近实体经济的优势,支持其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并到期货市场对冲。

(5)提供多种金融形式服务

通过期货场外市场的平台,将更有利于信贷等金融服务的参与,有利于保险等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参与,有利于有效分担农村金融风险。有利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与信贷服务、保险服务相结合,有利于创新“订单+期货+信贷”、“订单+保单+期货+信贷”等订单融资业务。

(6)提供同一商品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加强在同一商品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期货市场与场外市场之间可建立价格信息联盟,实时发布各类商品的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各类投资者和交易者加深对期、现货市场的了解,促进期、现货价格的联动,进而吸引更多的现货市场参与者进入期货市场和期货场外市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真正将发展定位于源于现货(以商品物流转移为目的)、基于现货(贸易基础建设完善)、高于现货(金融创新提升传统贸易)、超越现货(实现远期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对接期货(实现期现无缝对接)这五点,那我们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就是一片光明,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坚持者。

责任编辑:揽月

亚太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场所免责声明:

应对大宗商品危机 篇6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三十年未见的大幅波动,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消费品公司必须了解行业的这一“大循环”、其如何影响业务以及它们如何应对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

采购组织将需要使用目标经济指数等工具识别具有结构化供应优势的地区、获得充分信息支持制造还是购买的决策、并预测长期价格变化以作为终端产品配方决策的影响因素。

能够了解并预测其大宗商品市场新情况的公司将得到更低波动和更强有力竞争地位的回报。

仅说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所谈论的不是任何市场都很常见的起伏,而是许多企业已经并将继续经历一段时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一我们称之为“大循环”。更加可怕的是,这一情况已经三十年未见,再加上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环境存在着独特的挑战。

对于现在的经理们来说,关键在于要了解自身行业的这一特别趋势、其将如何影响各自业务以及他们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生存下去。如果考虑到商业生涯往往要跨越30年的时间,无论什么级别或功能领域的经理都未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一挑战就变得更加严峻。更糟糕的是,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来研究这一问题。他们需要立即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的供应市场正在发生什么?这一波动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这将如何改变我们长期的经济效益?我们的竞争对手定位是不是比我们好?我们在短期和长期能做些什么?

有些公司希望业务能如往常一样快速恢复并能像过去那样和大宗商品供应商打交道。不要在这上面下赌注。

公司需要在危机期间以及一切开始平复时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做好准备。下面就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公司应对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双重挑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长期渊源

在几十年的价格紧缩之后,我们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大宗商品的高通胀。在能源领域,价格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早期一直在上升,其中一些类型煤炭上涨幅度超高100%,原油上涨了75%,这与2006到2007年的价格相比简直是天文数字。食品价格也迅速飙升,特别是坚果、食用油、小麦、大豆、玉米和其它谷物,同时还包括香蕉、咖啡和橘子。金属包括铁、铝和铜等也出现了类似的价格上涨。虽然近期价格有所下降,特别是石油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局势,但是大宗商品市场远没有显现出清晰的信号。

200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包括期货和现货价格),这一趋势显示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正使得买家和交易人员难以预测价格上涨的风险。这些因素叠加对大多数包装消费品公司的利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自2006年9月到2007年12月,美国13家主要的包装消费品公司的加权平均毛利润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达30亿美元。一家公司的两个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在2006年下半年就上涨了200%-300%。

这一巨大变化不能完全归咎于美元的疲软,因为这仅仅导致了2003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30%。最大的大宗商品制造市场的一系列短期冲击也引起了全球价格的冲高,虽然这些冲击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是相当常见的因素。

一系列长期因素也发挥了作用。一方面,能源是一些大宗商品的主要成本组成部分,导致了价格上涨的连环效应。由于新的能源替代形式成型并影响大宗商品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能源成本高涨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二次效应。比如,美国的玉米和其它动物饲料成本飞涨,因为这些商品都被用来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燃料,从而压缩了其供应量。

但是产生最大影响的长期因素是全球供需不平衡。过去十年中,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而供应量上升却很有限,从而推高价格。即使当前的金融危机减缓了需求,但这仍不足以修正很多大宗商品市场的不平衡状况。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及越来越多来自于印度)的大宗商品需求,以加速其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一需求在过去五年内成倍增长。举例来说,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在2001至2005年间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在0.5%到2%之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平均每年高达9%,而同期的人均能源消耗却每年增长了11%。

在刚刚过去的通货紧缩时代,难以进行长期而又没有可见回报的巨大资本投资。虽然大家都期望中国发展,但是没有人预计到这样广泛和深刻的繁荣——没有经理愿意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以增加产能来满足“曲棍球棒式”的未来需求模式。现在,在可能的短缺和长期高价刺激下,产能将增加,但这需要时间。

下一步?

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还将持续。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而印度也将延续这一趋势。虽然美元在一定程度上的复苏将缓解一些公司的压力,但是其根本趋势还没有发生改变。产能规划人员将无法预测真实的投资需求,且当前的信贷危机可能使得他们对于长期投资更加谨慎。即使需求的下降能够缓解一些短期的供求不平衡,但经济整体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引起长期的不平衡。这将导致价格波动,从而在多种大宗商品中循环往复。

生存和发展法则

即使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仍可以采取六项措施以及精心设计的大宗商品战略保护自己。

专注于主要的大宗商品。首先,企业应当了解其历史单位成本的上涨情况、其主要大宗商品的波动变化以及其面临的风险类型,如结构化风险、非结构化风险、价格风险或供应风险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了解其大宗商品的供需循环也很重要,这需要考虑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替代品潜力。这一了解有助于识别能够创造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的大宗商品,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企业的定位和业务战略。

计算目标经济指数。其次,企业应当了解其供应商的经济指数,特别是其成本加上合理的资本回报。我们将这一计算称作目标经济指数或应计成本。长期来看,目标经济指数与长期平均价格变动一致,但短期来看,市场价格波动高于或低于目标经济指数。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经济指数时,过多的利润刺激供应商增加产能并促使新的供应商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价格下跌的压力。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经济指数时,高成本供应商被迫退出市场或减缓增产计划,从而导致供应下降和价格上扬。目标经济指数的长期趋势线角度基本不变,但是会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如更高的长期能源价格)。

利用目标经济指数了解供应商的长期价格曲线能够以两种方式帮

助确定供应商合同的最佳组合。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通过和目标经济指数对比评估现有价格。这一分析转而有助于确定组合内的短期和长期最佳组合,并且有助于选择供应商(或选择由于供应商结盟,获得更有优势的目标经济指数)。目标经济指数也能给长期的战略机遇带来启示,如纵向整合或外包等。通过分解行业内的经济驱动因素,企业能够识别具有结构化供应优势的地区、获得充分信息支持制造还是购买的决策、并预测长期价格变化以作为终端产品配方决策的影响因素。

建立供需模型。第三,企业应当为关键的大宗商品建立长期供需模型。这不仅有助于确定商品的可用性,同时还为价格变动的预测打下了基础。比如说,供应不足的预测就需要进行战略性的长期收缩或内包,以保护关键原料的供给。除此之外,对供需情况的良好了解也有助于管理层预测边缘供应商的变化——使用目标经济指数预测市场价格的关键信息。在一体化的供应市场,目标经济指数和有力的供需预测能用来预测未来的年度价格并量化不同纵向整合的可能回报。

认证多个供应商。第四,企业应当认证大量可行的供应商,以防止出现仅依赖部分供应商的情况出现。这也有助于确定企业和供应商对市场的不同看法是否能带来套利的机遇。比如,如果大量未实现产能使得市场价格低于目标经济指数,随后企业应当锁定长期的合同。最终,企业应当考虑如何与部分供应商合作帮助他们将其成本降到现有目标经济指数之下,并保证优势价格地位。

平衡风险和回报。第五,企业应当开发监督和更新目标经济指数的能力。虽然大多数采购组织都有强势的谈判专家,但是很少组织拥有具有分析能力的人员来评估和平衡采购组合的风险和回报。具有这些技巧的管理人员能确定是否在大宗商品价格过高时使用替代商品,或者新的终端产品配方变化会增加供应商选择。缺乏这些能力的采购组织大多数都是最终仅依靠直觉或所谓的趋势模型来作出价格、合同期限、签约对手和购买制造决策等关键决策。结果,他们不得不选择在高度通胀和波动的市场买进大笔仓位(往往高达几十亿美元),而决策者却不必受到高管层的诟病,因为这些高管层往往不了解这些高仓位的潜在影响。要想在这一环境下成功而不仅仅是生存,企业就得投资于采购流程和人员。

为将来做准备。最终,企业应当制定动态定价模型和终端产品的替代配方,不仅用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还要做出预测。这些工具能够使得收缩战略考虑到企业多久以后需要涨价或更改配方。企业也需要变化其成本结构而不需牺牲规模。他们还需要就关键大宗商品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最好是通过虚拟整合实现,而纵向整合只能是最后一步。

消费品公司习惯于稳定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过去。波动和市场通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为了帮助企业在这一环境中更好地竞争,我们建议你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是否识别了处于风险之中的大宗商品?是否评估了风险类型?是否确定了我们业务战略的潜在影响?

我们是否分析了处于风险之中的每类大宗商品现有供应商的经济数据?

我们是否研究了现在和将来的供需平衡?

我们是否认证了多家供应商以增加我们的筹码?

我们是否将供应战略协调一致以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高价值?

我们是否将我们组织能力和大宗商品的新环境需求保持一致?

我们是否为产品定价和终端产品配方实施了动态模型,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继续在大宗商品市场豪赌的企业将发现其成本结构暴涨、利润暴跌且竞争优势丧失。管理层现在关注这些市场的新情况还为时不晚。通过这样做,他们将得到更低波动和更强有力竞争地位的回报。

大宗商品贸易 篇7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表示价格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开报价中使用贸易术语, 明确了双方在货物交接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 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构成。在大宗商品贸易中, 正确的选择贸易术语时决定谈判结果的核心问题。

贸易术语的选择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市场集中度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因素之一。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产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 销售量, 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莫以行业的支配程度, 它一般是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集中度, 是用于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长用指标。钢材产业集中度低时中国钢铁行业问题的种种表现。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原材料产业, 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规模经济特点显著。近几年,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 钢铁企业的产能和数量迅速扩张, 大型钢铁企业也为数不少, 但由于钢铁企业数量众多, 并且大多数钢铁企业原有规模小, 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单个企业的发展速度, 所以造成产业集中度一直较低。同时, 中国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却远远低于世界其他钢铁大国。

关于贸易术语选择的研究, 就钢材出口而言尤为重要, 本文以钢材为研究对象, 我国作为出口商为切入点, 旨在研究大宗商品贸易谈判中术语的选择。

二、关于术语选择策略的假说

在贸易谈判中有一个共识, 即进口方应争取FOB术语定价, 出口方则应争取CIF术语定价。即如果双方谈判实力对等, 又不存在其他因素作为谈判筹码进行挂钩补偿, 则最终以两种术语达成交易的概率应各占50%。倘若如此则在国际贸易中以FOB和CIF达成交易的成交量应一致。针对此说法, 笔者进行多方面调查,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大宗商品的出口中, FOB成交数量大约占到成交总量的60%~70%, 而CIF成交数量仅占约30%~40%。

那么, 在大宗商品出口中FOB成交数量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推测, 这很可能是因为采用FOB术语交易时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买方低.一是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规模经济是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组建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二是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单体规模相对较小, 产业布局分散,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市场集中度不高。2008年我国钢铁产业CR4 (前4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 为23.9%, 而美国CR4为74.9%, 日本CR4为77.6%。虽然我国的钢铁市场集中度由2004年的15.7%逐步提升, 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而言还是差距明显。

2010年CR10 (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 为48.6%, 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但同时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体现钢铁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如果产品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则会在一定程度了引导客户需求, 形成对客户需求的垄断, 在市场中占据较高“话语权”, 在谈判中为己方增强优势。

由于卖方的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之买方差距明显, 在谈判中买方掌握主动性, 因而权力砝码相比卖方较重。由此, 形成了本文度基本理论假说H1:在我国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 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低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这一假说是否正确呢?本文拟采用仿真实验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技术路线与实验设计

1. 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 本文以我国大宗商品的出口贸易视角为切入点, 运用相关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进行规范分析, 形成理论假说, 即在我国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 卖方的市场集中度较之买方低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

其次,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 本文将采用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可靠, 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采用不同的人员。

对于仿真实验, 先进行实验设计, 此处拟设计两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 买卖任何一方所在国钢材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同且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并按此条件展开贸易谈判。在第二组实验中, 给定买方所在国钢材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市场, 而卖方所在国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 并按此条件展开贸易谈判。通过多次独立重复实验, 研究者观察并统计两组实验中CIF和FOB术语成交的次数, 看看有无显著差异, 并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如果第二组实验的结果中FOB术语成交的次数比第一组实验明显增加, 同时CIF术语成交的次数明显减少, 则前述理论假说得到验证, 说明大宗交易中更多使用FOB术语的原因是市场结构因素。反之, 如果两组实验得到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 或者第二组实验中FOB术语成交的次数比第一组更少, 则表明前述理论假说并不成立, 这意味着大宗交易中FOB术语较多的原因并不是市场结构因素, 还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对于问卷调查, 先进行实验设计, 此处拟设计两类问卷:第一类为卖方需要填的问卷, 第二类为买方需要填的问卷。问卷内容均涉及贸易术语选择、市场结构等相关问题。通过收集的问卷, 研究者观察并统计两类问卷问题的作答情况, 查看用CIF与FOB的成交次数及其价格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若统计结果为“卖方市场结构集中度低, 买方市场结构集中度高且双方成交的术语选择为FOB”较多, 说明大宗商品中更多使用FOB术语的原因是市场结构因素。反之, 若统计数据的结果显示“卖方市场结构集中度低, 买方市场结构集中度高且双方成交的术语选择为CIF”或者其他结果, 则表明前述理论假说并不成立, 这意味着大宗交易中FOB术语较多的原因并不是市场结构因素, 还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实验对照, 且根据数据对照分析的结果, 即可以得到研究的结论。

2. 实验设计

两组实验均以钢材谈判为背景, 卖方为中国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买方为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假设国际钢材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韩方在同中方谈判的同时, 还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其他钢铁企业进行谈判。双方关于数量、交货方式、商检索赔等事宜已经达成一致, 现在双方就贸易术语和成交价格进行谈判。

在第一组实验中, 买卖任何一方所在国钢材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同, 均为完全竞争市场。在国际市场上, 钢材的FOB成交价格在每吨630美元~660美元之间, 而CIF成交价格在每吨680美元~710美元之间。

第二组实验为对照组实验, 市场状况及价格与第一组实验不同, 假设中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CR4=25, 韩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CR4=90, 即买方所在国钢材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市场, 而卖方所在国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除现有的谈判对手外, 买方没有其他备选对象。在国际市场上, 钢材的FOB成交价格在每吨630美元~660美元之间, 而CIF成交价格在每吨680美元~710美元之间。

研究者选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共100人, 他们均受过谈判培训, 具备一定的贸易谈判经验。将这100名学生分为50组, 分别独立进行第一组实验和第二组实验的谈判。每组谈判均为一对一谈判, 谈判时间限定为3-5分钟。要求谈判者根据实验背景以及资料, 通过谈判就贸易术语及价格达成一致。

同时, 为更好的达到效果, 研究者还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分为两种类型, 即一种是对假设出口商进行的问卷调查, 另一种是对假设的进口商进行的问卷调查。随机分发给50个没有经过上述实地谈判的其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进行, 他们也受过谈判培训, 具备一定的贸易谈判经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通过50组仿真对照试验和25组问卷调查对照试验, 我们达到如下的试验结果, 如图表1、表2、表3、表4所示。

注:共50组数据有3组未达成协议FO B平均价格:648.27美元CIF平均价格:690美元

注:共50组数据有25组未达成协议FO B平均价格:649.8美元CIF平均价格:692.1美元

注:共25组数据FO B平均价格:652.13美元CIF平均价格:692.2美元

注:共25组数据FO B平均价格:652.41美元CIF平均价格:697.63美元

2. 实验结果直观分析

从实验结果的数据情况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 第一组实验中共得到47个结果, 三组未达成协议, 成交率为94%。由此可见, 在自由竞争市场成交率是比较高的, 而从成交的贸易术语来看, 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协议是30个, 占总成交数量的63.83%, 其余的17个是以CIF贸易术语成交, 占成交数量的36.17%。以FOB术语成交的数量是以CIF术语成交的两倍多。在成交价格来看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48.27美元, 和市场均价基本相同, 以CIF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90美元, 高于市场均价。

(2) 第二组实验中一共得到25个结果, 没有未达成协议的25组, 成交率仅为50%。, 贸易成交受到了买方市场的影响, 而且影响是消极的。从成交的贸易术语数量来看其中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有15个, 占成交数量的60%, 以CIF成交的有10个, 占成交数量的40%。从成交价格来看, 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49.8美元, 高于市场均价, 以FOB术语成交的平均价格为692.1, 同样高于市场均价。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 第二组实验中以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不但没有上升, 反而下降。假说没有得到验证。

(3) 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 买卖方分别设计25组。调查者作为韩国买方人员, 选择以FOB成交的有15组, 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有3组, 认为韩之集中度高成交的有12组, FOB平均价格为652.13美元;选择以CIF成交的有10组, 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有4组, 认为韩之集中度高的有6组, CIF平均价格为692.2美元。调查者作为中方卖方人员, 认为中国市场集中度低成交的有14组, 选择以FOB成交的有17组, FOB平均价格为652.41美元;选择以CIF成交的有8组, 认为中国市场集中度低成交的有6组, CIF平均价格为697.63美元。买卖双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员普遍认为韩国市场结构集中度高, 选择以FOB成交居多, 符合假说。

3. 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

本次试验只涉及到贸易术语和价格两个因素, 谈判中只能通过两者的挂钩进行利益交换。市场上钢材价格的均价为FOB价美元 (630, 660) 中间价格为645美元;CIF价美元 (680, 710) 中间价格为695美元。FOB价格在645美元以上成交的结果是用高价换取FOB贸易术语;CIF价格在695以下成交的结果是用CIF贸易术语换取低价格, 在这些结果中, 成交价格明显受到了术语的影响, 应该给予剔除, 得到如下结果。与此我们对第一组第二组饰演的结果进行筛选和剔除, 得到如下结果, 见表5和表6。

第一组实验中, FOB成交个数是12组, 约占成交总量的71%。CIF成交个数是5组, 约占成交总量29%。第二组实验中, FOB成交个数是6组, 约占成交总量的55%。CIF成交个数是5组, 约占成交总量45%。FOB占绝对优势, 支持假说H1。

五、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 说明在大宗商品贸易中, 贸易术语的选择常常受到谈判双方市场结构集中度对比的影响, 而市场结构集中度低的卖方在谈判中居于被动地位, 市场结构集中度高的买方在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这是导致贸易双方更多选择FOB交易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钢材的出口量相对较大, 但是分配到每个出口钢材的企业来说, 市场集中度是相当低的, 这也就导致我们在谈判缺少话语权, 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出口钢材企业的风险的有效规避。经过调整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结果的对比, 以及两类问卷结果的对比, 充分说明在引入出口商的市场集中度低、进口商的市场集中度高的条件后, FOB术语的成交比例明显增多, 这为我国出口商在大宗商品进口中选择贸易术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上结论不仅在仿真实验和问卷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而且在实际的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中也有所体现。以钢材贸易为例, 在2009年中国排名前五的钢铁巨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 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29%。而从全球来看, 美国4家钢厂的产量占美国自身的61%, 日本4家钢厂的产量占日本内部的75%, 而中国前5名的钢铁企业2009年的产量只占我国的29%。在这些压倒性比例的背后的事实是, 三大矿山公司基本垄断了世界海运市场的70%左右。因此, 钢材出口贸易中出现大量FOB成交案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2008 (05) [1]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2008 (05)

[2]周婷.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进出口经理人.2008 (04) [2]周婷.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进出口经理人.2008 (04)

[3]马艳华.试论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6) [3]马艳华.试论贸易术语的正确使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6)

[4]丁梅生, 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外贸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 (04) [4]丁梅生, 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外贸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 (04)

[5]王亚楠.浅析外贸出口术语选择与风险——FOB较之CIF[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10 (06) [5]王亚楠.浅析外贸出口术语选择与风险——FOB较之CIF[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10 (06)

[6]刘长军.浅谈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与选用[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8 (03) [6]刘长军.浅谈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比较与选用[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8 (03)

大宗商品经营风险的防范策略 篇8

一、高度重视, 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大宗商品经营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统一, 必须逐渐将自主式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到专业化、集中化、体系化的高度。始终保持强烈的风险意识, 持续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 引导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搭建并完善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和业务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体系搭建工作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 以企业现有管理结构和战略规划为基础, 依靠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作为指引, 参考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 从业务流程入手, 逐一突破各个重大风险点, 并逐步深化, 将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融入企业管理决策、业务流程、职能管理等各个环节, 最终搭建完成涵盖风险管控组织架构,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流程体系, 风险管控信息与沟通体系、风险管控监督与检查体系的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二、信用决胜, 持续强化交易对家审核与管理

大宗商品贸易具有交易金额大, 交易量大, 履约期限长等特点, 因此涉及的交易对家更易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不能如约履行贸易合同的行为, 风险一旦发生企业也将承受更大的损失。这就使得以信用风险管理为重点的交易对家管理成为大宗商品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日趋完善, 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交易对家信息, 如:市场主体信息包括企业工商注册信息、股权状况、资质审批、年度报告、行政处罚、经营异常状态, 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贷记录、婚姻状况、欠税记录、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等信息都已实现了官方的在线查询, 大宗商品经营企业在搭建交易对家管理体系时, 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官方信息系统的作用, 不断提高自身交易对家信息搜集及信用动态监控的能力。遵循“事前严格审核、事中密切监控、事后监督评价”的原则, 通过不断摸索与尝试, 搭建起包括:交易对家信息搜集机制、交易对家评级机制、交易对家档案管理机制、黑名单与灰名单机制、交易对家授信管理机制、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风险动态监控机制、交易对家定期报告机制、信用风险止损机制、应收预付账款催收机制、交易对家管理体系监督与评价机制等有效可行的交易对家管理机制。

三、抓住重点, 切实加强存货管理

大宗商品交易量大, 货物运输、仓储不易等特点致使存货管理成为大宗商品经营风险管理的难点环节。大宗商品经营企业应当以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建设为重点, 通过充分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审批手续、授权权限、交接步骤、应急预案等工作, 切实加强存货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包括:一是要严格掌控资金收付和货权交接的转换过程, 明确跨部门工作流程并识别出流程中风险点后,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仓储单位及公司领导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和监督权限, 通力合作加强存货的全流程管理;二是要加强存货的质量检验管理, 选择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完成质量检验工作, 确保货物入库、出库时及保管过程中不定期的质量检验, 对质量检验机构盖章生效后的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存档管理;三是对委托第三方单位仓储的存货, 要结合交易对家管理机制严格审查第三方资质, 建立准入机制和动态评估机制, 并制定第三方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 明确监管方的监管责任。四是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照业务合同、财务凭证及出入库单据开展业务、财务与仓储单位的对账和实地盘库, 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与时俱进, 打造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我国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大宗商品经营企业应当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传播的优势, 通过建立更先进、更便捷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使风险信息传递的更加高效及时, 风险监控更加准确到位。首先,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充分与企业现有相关信息系统相结合, 诸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资金系统、预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都应该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对接, 从而对风险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共享、控制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 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其次、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紧跟国家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及工商、质监、安全、环保等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充分发挥这些开放的官方信息系统的作用, 提高自身风险信息的搜集能力和监控能力。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发展迅速,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但是能只有最大限度管理风险才能实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各项贸易交往频繁, 大宗商品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交往程度、交往范围都在不断加深, 参与其中的各类型大宗商品经营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而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 大宗商品经营企业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为贸易开展提供可靠稳定的经营环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大宗商品贸易性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的几个关键点做出分析。

关键词: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经营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大宗商品贸易 篇9

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些精神来看,经济发展仍将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心,这个重心绝不会动摇。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将创造出巨大的社会需求,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化进程加快,将逐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动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使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增强,我们将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关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国际空间。

三是当前经济虽然连续几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资条件总体上没有出现全面紧张,没有出现“瓶颈”约束。由此来看,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虽然增速有所加快,但并没有走向全面过热,也进一步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提高,经济增长适当加快,具有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是当前全球处在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交织发展的新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出现多元化局面。无论是欧元区、日本、美国等信息化国家,还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国内需求均呈明显上升,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高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率3.6%。这种快速发展的总体势头2008年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在10月17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4.8%,虽比2007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近几年来的较好水平。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加快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尤其是面对我们的周边国家如印度、俄罗斯、越南等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我们别无选择,不进则退,也必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加快发展,不然我们就会失去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这既是自身潜能加快释放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逆转。我们预计2008年国内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5%~11%左右,经济增长的势头将呈高位趋稳的基本态势,不会出现较大滑坡。

2008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从国内环境看,虽然2007年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仍需关注,比如经济发展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性、可能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任务依然艰巨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调控将继续加强,所采取和实施的调控政策及方法、手段, 都会对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支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保持健康,但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美国和欧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风险增大。全球贸易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但贸易失衡状况难以改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将产生不利影响。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也会对国内经济发展、相关产品的供需格局及市场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分析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依然较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也将进一步增强。总体形势可以用“三个不变”概括:

一是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的基本态势不变。预计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突破2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左右。

二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变。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以及行业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新增资源增长将逐渐以需求为导向回归到合理水平;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逐步改变,潜在的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基于此,我们认为, 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差率将维持在2%左右。

三是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不变。从近几年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走出低谷以来,基本上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这轮价格上升周期,一方面是受需求支撑,另一方面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需求的支撑作用预计在中长期都不会有较大改变,而成本上涨目前也已形成刚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当前成本上涨因素仍呈上升趋势。由此来看,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我们预计将在2007年基础上上升3%左右。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风险分析 篇10

近几年来,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对提升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等, 起到了重大的作用。Grieger (2003) 认为电子交易市场能够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集中到一个“中心市场”, 使得买家和卖家之间以动态的价格进行交易, 而价格的变化是由这个交易市场的规则及供需情况决定的。在我国出现的这类行业垂直型B2B电子交易市场, 是在传统现货商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选取诸如食糖、粮食、钢材、煤炭等标准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作为交易品种, 因此这类市场又被称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产地的同类货物, 打破传统的区域交易模式, 实行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 实现了各地价格的基本统一。这有利于交易商准确快速根据供需情况及其它判断行情波动趋势, 从而决定是长线持有现货商品到期进行交割, 还是短线即时买卖, 套取短期差价。目前, 电子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交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从农产品到金属类和能源类, 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几乎都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交易, 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商务模式。但是, 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法律法规缺失、不健全等问题,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 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的同时, 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譬如类期货交易、投机炒作等。人们对电子市场从认识到普及使用, 所经历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也就是说, 在还没有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充分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普及使用了。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管理, 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可以说, 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快速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和人们对该市场认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 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 损害了交易市场及交易商的利益, 也危及着这类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使用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 众多公司由于对电子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所产生的风险不确定而未能使用。因此对这类市场进行风险分析, 制定合理可靠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B2B电子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 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对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管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Kheng and Al-Hawamdeh (2002) 识别出电子采购中存在四种主要障碍:与互联网安全有关的业务 (如电子支付) 存在风险, 电子采购所必需的硬件、软件以及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巨大投资, 管制电子商务的法律与规则不完善, 搜索引擎在查找有效信息方面效率较低。Pauline Ratnasingam (2006) 将B2B电子商务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组织风险、实施风险与相关风险。Subba Rao等人 (2007)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买方在参与电子交易市场时通常面临两类风险:财务风险与信任障碍。李莉、杨文胜和蔡淑琴 (2005) 对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以及电子市场中介交易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而邢伟、汪寿阳和冯耕中 (2008) 从供应链角度展开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研究。石晓梅、冯耕中和邢伟等则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总结, 然后从交易中心与交易商的角度对这类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

上述文献侧重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类, 而没有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差别因素方面进行风险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产生的, 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 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发展而来。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传统的现货市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同时,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事故, 在传统的现货市场中未曾发生过, 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 从而找到导致大宗商品电子市场风险不断发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电子交易市场采用了部分期货交易的制度与规则, 为现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得交易更加灵活, 效率大大提高, 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流入, 同时实现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在引进期货交易的同时, 期货市场的一些交易风险也同时被带到了大宗电子交易市场, 同时由于投机资金直接与现货相结合, 在某些情况下, 投机资金更容易操纵市场, 因而风险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更要严重的多。

为此, 本文首先分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主要差异, 即与现货市场相比较,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增添了哪些新的特征, 然后着重针对每一项增添的特征可能对交易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经济特征

与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相比,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3.1 远期交易

传统的现货市场主要采取即时交易, 当天交割, 或较短期限内进行现货交收。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则采取现货即期和远期交易两种模式。远期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是有实际购销需求的现货企业, 进行远期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规避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的效益风险。电子交易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 不仅为远期交易商提供了仓储物流、信息资讯, 更提供了货押融资等配套服务, 这也解决了传统的大宗原料商品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3.2 保证金制度

传统的现货市场由于进行的是即时交易, 一般情况下交易双方协商完毕后就付款发货, 基本上不存在违约现象, 因而没有必要收取保证金。而远期交易由于交易双方所协商的货物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 如果在交割之前双方情况或者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即当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时, 卖方将不愿意按合同价格交货;而当市场价格大幅下降时, 买方将不愿意按合同价格收货。针对这种情况,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实行了保证金制度, 以确保合约的有效履行。

3.3 对冲平仓制度

远期交易在具体实行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如需要在未来某一时间交货的商品的品质、数量、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都是根据当前的双方情况和市场情况达成的。当双方的供求情况以及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 已签订的远期合同要进行转让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交易商对此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交易市场, 电子交易中心允许以对冲的方式免除交易双方的履约责任。而这种对冲方式在现货市场是不存在也不需要的。

3.4 强行平仓制度

当现货价格波动较大时, 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就有可能低于因价格过分波动所损失的资金, 这样交易商就会放弃所缴纳的保证金而不履约;或者是当价格剧烈变动时, 交易所为了防止客户出现大规模的亏损而强制平掉会员或客户相应的持仓。后者属于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原是期货市场所特有的, 后来被应用到电子交易市场中, 成为交易所控制风险的一种有力的工具。显然, 这种制度在传统的现货市场中是不存在的, 也是电子交易市场区别于传统的现货市场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3.5 所有交易通过网络完成

电子交易市场相对于传统的现货市场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所有交易通过网络完成。在传统的现货市场模式下, 供货商将可供交割的货物拿到市场上, 买卖双方直接见面, 并对商品进行查验, 然后就买卖达成一致,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种交易不必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买卖双方经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谈判,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这种模式下, 交易双方关于货物的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透明度较差。因特网的广泛使用, 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 电子交易市场由此而产生。电子交易市场模式下, 买卖双方可以互相不见面, 不预先对商品进行查验, 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网上进行, 从最初对卖方货物的了解, 到价格、付款方式的协商, 都是通过网络完成。

3.6 商品特点不同

电子交易市场所交易的产品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 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大批量买卖的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物质产品。而传统的现货市场进行交易的商品则不具备以上明显特征, 凡是人们生活中所需求的任何相关产品, 标准的或非标准的, 批量大的或批量少的, 都可以在该市场进行交易。

3.7 所依据法律法规不同

传统的现货市场以《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为依据;而电子交易市场除此之外增添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风险分析

4.1 远期交易风险分析

电子交易市场采用的远期交易通常是交易双方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实行现货交割, 远期合约的期限是6个月以内, 在交收日前, 远期合约可以通过交易平台转让。

交易商采用远期合约进行交易,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价格过分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但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在交割日到来之前价格暴涨或暴跌就可能导致交易商弃仓, 使得交易商面临着履约风险, 即买方无法以合约规定的价格买到需要的产品, 或者是卖方无法以合约规定的价格卖出规定的产品, 同时还要损失所缴纳的保证金。显然, 在此情形下, 远期交易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发挥。

为了使交易商规避履约风险, 交易所采用了合约转让制度。这种合约转让制度在规避履约风险的同时, 也为投机者进行买空卖空提供了可能, 使得更多的投机商加入了远期交易。投机者可以利用这种转让制度, 不以传统市场的产品买卖为目的, 而仅仅是为了投机获利, 从而把期货市场的风险带到了电子交易市场, 严重干扰了远期交易的正常运行。

而且, 对于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根本区别, 仅在于交易目的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交割货物为目的。对于这种主观性非常强的差异, 我们无法从表面进行区分。这也给了投机商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打着远期交易的旗号进行期货交易。正因为如此, 大宗电子交易市场频频发生的风险事件所表现的风险特征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特征基本一致。

另外, 如果远期交易的交收仓库管理不规范, 就会导致货物难以入库, 从而导致风险事故件的发生。如2003年发生的桂糖事件, 就是因为市场与作为主要买方的股东单位串通将14万吨的库容占满, 使得卖方有货无法入库交割, 然后市场再将合约价格拉高, 以交不出货为理由将卖方的保证金侵吞。

再者, 远期交易使用的是标准合约, 在实际交割时很有可能发生货物质量与合约不符的情形。如果现货价格低于合约价格, 买方就可以质量有问题为理由拒绝接货, 或者是在现货价格高于合约的情形下, 卖方以次充好, 最终使买方难以按合约买到所需要的产品。

4.2 保证金制度的风险分析

电子交易市场采用的保证金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交易履约风险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同时也具有两个负面作用: (1) 交易商使用远期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价格风险, 但当未来的价格波动与预期的方向相反时, 交易商要么以不理想的价格进行履约, 要么损失掉所缴纳的保证金, 无论何种方式, 对交易商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2) 保证金制度的使用, 使得个别别有用心的交易商能够以极少的资金控制大量的货物。各个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保证金一般在10%到20%之间, 也就是说交易商只需要10%最多20%的资金就可以拥有全部的货权。因此, 对于一些产地集中, 产量有限的货物, 如橡胶、大蒜等, 就极有可能被大户操纵, 有资金实力的投机商就可能进行恶意囤积, 人为的引起价格暴涨或暴跌, 最终导致电子交易市场事件的发生。如2003年9月暴发的琼胶风波, 兰生股份仅仅以5亿元的保证金, 就在市场的订货量超过了50万吨, 这一数量不但超过兰生所有原材料需用量的10倍, 甚至超过我国天然橡胶40万吨的年总产量。很明显, 这种交易绝不可能是远期交易, 而是典型的期货交易, 正是这种允许在现货市场做准期货的制度为琼胶风波埋下了祸根。当然保证金制度只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2009年11月发生的龙鼎大蒜事件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保证金制度对交易商所带来的风险。该事件中, 交易市场强行提高保证金, 使得蒜农无力持仓, 只有认赔出局。国务院489号令将电子交易市场中保证金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 这虽然使得交易商与电子交易市场在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的抗风险能力增强, 但也使得交易商的交易成本增加, 在交易所违规提高保证金比例时, 交易商的抗风险能力减弱, 损失程度加大, 严重时甚至只能任人摆布, 损失掉所有的保证金。

4.3 对冲平仓制度的风险分析

电子交易市场允许交易者选择两种方式了结合约, 要么以对冲方式平仓, 要么保留至最后交易日进行实物交割。后者属于真正的远期交易, 是真正需要现货买卖的交易商所希望的。而前者允许买空卖空, 与期货市场的制度有点雷同。对冲虽然可以使交易商在市场或自身情况发生变化时免除履约责任, 但同时也给了游资以合法的投资机会, 使电子交易市场带上了期货的色彩, 将期货交易的风险直接带到了电子交易市场。如龙鼎大蒜事件中, 作为多头的电子交易中心, 手中根本无货, 却毫无顾忌的以异常的价格引诱广大的蒜农成为空头。而到了交割月份, 由于市场的行情与多头的预期相反, 价格暴涨, 多头无力交货, 也无力支付巨额的亏损, 最终导致了龙鼎事件的爆发。对冲平仓制度作为期货市场的一种最基本的制度, 对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但在电子交易市场中, 与现货相结合, 如果没有完善严格的制度进行控制, 就会具有极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甚至大大超过了期货市场。

4.4 强行平仓制度的风险分析

强行平仓制度是交易所进行风险控制的一种强制手段。在交易过程中, 当会员、客户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交易所就有权对其持仓实行强行平仓: (1) 会员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能及时补足的; (2) 持仓量超出交易所规定额度的; (3) 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4) 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5) 其他需要强行平仓的。交易所按规定采取强制平仓措施时, 其发生的平仓亏损, 由会员或客户承担。这种强行平仓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远期合同的履行, 避免了违约现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发生, 确实保护了广大交易商的利益, 保证了整个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 但这种制度也是引发纠纷较多的环节。

从强行平仓条件可以看出, 交易所对强行平仓具有绝对的权力。如果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 或者交易所违规操作, 进行不合理的强行平仓, 将会使交易商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龙鼎大蒜事件中, 交易市场同时作为空头, 到了交割月由于交不出大蒜, 又无力赔钱, 在价格行情朝向于不利自己的方向时, 随意提高保证金, 同时以多头保证金不足为由强行以低于市场价近一倍的价格平仓, 使得多头亏损惨重, 上演了一出大蒜牛市空逼多的奇观。琼胶风波中, 也是由于交易市场随意提高保证金使得兰生集团只能在超低价位平仓出局, 前后损失了约五个亿。

从以上这些事件可以看出, 这种强行平仓制度如果被交易所恶意利用, 整个交易市场就会被交易所肆意操控。

4.5 所有交易通过网络完成的风险分析

这种网上交易在为交易商提供一个经济高效信息化平台的同时, 网络本身的安全也为电子交易市场带来了风险。目前的电子交易因网络安全问题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 资金信息的安全性。这些资金信息主要包括信用卡、存款的帐号和相应的密码, 一旦被黑客等不法分子窃取, 将会对交易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电子交易平台本身的软硬件故障极有可能造成交易的中断, 甚至将前面的交易数据丢失 (有意或无意) , 影响整个电子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 (3)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交易双方具有隐匿性, 这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商业信誉降低。

例如:2008年因为电信网络意外事故, 山东龙鼎花生米电子交易中心先后两次交易中断;而2001年, 所发生的“交易数据作废事件”, 则显然属于人为恶意利用网络风险对市场进行操控的事件。2001年4月, 国内糖价飞涨, 桂糖远期0108品种一度摸高到4800元以上。国家计委为平抑糖价, 决定增加进口, 糖价因此从4800元一路滑落到4200元一线。2001年5月11日, 在当日盘面跌停被封住3万多吨卖单的情况下, 为解救其前期被套的买方头寸, 天津一家公司进场全线买入, 吸够5万多吨筹码后收盘将盘价封至涨停。卖方当日即面临一千余万元的亏损, 一片恐慌。而意想不到的是, 经过一个周末, 周一市场发出通知, 5月11日交易数据丢失, 交易无效, 买方亏损3500余万元。显然此事件是交易商为操控市场而人为制造的“数据丢失事件”, 一个简单的“数据丢失”借口就可以轻易将市场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却没有任何法律可以对之进行约束。

4.6 商品具有不同特点的风险分析

商品的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大, 使得交易商能够利用价格规律进行投机获利或套期保值, 破坏以货物买卖为目的的远期交易。标准化程度高, 既便于合约标准化, 又便于大量买家转手, 为期货交易的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商品所具有的这些特点, 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到电子交易市场进行投机获利, 为电子交易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4.7 所依据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风险分析

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交易市场, 相对于传统的现货市场来说, 增添了很多鲜明的特点, 从其实质上来看, 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集市, 而是广泛借鉴期货市场交易规则的准期货市场。对于一个充满了高风险和高度竞争的复杂的市场, 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仅仅比传统的现货市场多了一个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而与此类似的期货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却要完善的多。2003修订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虽然明令禁止交易市场从事变相期货交易, 但其中的具体条款却又给了期货交易一个合法的依据, 如前所述的保证金制度、平仓制度等, 使得期货交易和远期交易很难区分。因此,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电子交易市场都在进行准期货交易, 却没有确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可以进行制约, 以至于一次一次的事件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5 建议

综上所述, 电子交易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新增的这些特点, 在给现代企业的交易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弊端, 为电子交易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障碍, 如不及早消除, 制定合理的制度, 指定有力的监管部门, 对各种交易制度进行完善, 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令人担忧。

(1)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当交易中心或交易商进行违规操作时, 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制裁。既要从法律上控制限制交易中心的权利, 又要通过法律法规限制交易商的恶意囤积操控市场。

(2) 明确有力的监管部门。没有明确的部门对市场进行监管, 法律就会形同虚设, 起不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3) 完善电子交易业务规则, 特别是电子交易的管理制度、交易异常情况的处理程序。如制定合理的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的比例以及保证金的监管;规范对冲制度, 使得对冲制度不再成为交易商进行投机的一种便利工具, 而成为真正意义上远期合约的服务内容, 即对于对冲要进行严格考察, 如果交易商是进行买空卖空则不予允许;慎重使用强行平仓制度, 如果交易商交易的目的确实是为了采购或销售货物, 则当市场行情剧烈波动时, 可对其进行提醒说明, 如果交易商不希望被平仓而资金又不足以支付保证金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对其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抵押。

大宗商品将继续“牛市” 篇11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大牛市已持续了5年多,进入2006年以来,市场对其后续走势的分歧开始加大。

200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图1),从2000年1月到2006年1月,高盛商品价格综合指数(GSCl)和路透-CRB综合指数(Reutem-CRBhdex)涨幅分别达到144.7%和77.1%,部分大宗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糖等上涨势头尤为明显(表1),一时间,商品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投资亮点。

一些观点认为,前几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泡沫,随着产能增加促使供求缺口逐渐缩小,大部分商品价格调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中期价格走势难以乐观。而以投资大师罗杰斯为代表的一派观点则认为,全球经济良好的中期增长趋势——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会继续保持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因此大部分商品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投资机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后续走势是一个会影响到未来几年国内投资环境的问题,它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内资源类等相关行业的业绩表现和投资机会,而且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去年以来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依然维持高位,所以其后续走势也是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未来1-2年的运行环境和趋势非常有必要。

价格比历史高位仍低30%—88%

通过分析各类有色金属、黄金、原油以及糖以现价和不变价美元衡量的长期价格走势(图2),以及比较这些大宗商品2005年末的价格与历史高点(表2),我们发现,从过去半个世纪的长期视角来看,在本轮商品牛市中,以现价美元衡量的金属铜、金属锌和原油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他商品与历史最高价相比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目前的糖价比历史最高价仍低53.5%,锡价低59.7%。如果以1995年为基准的不变价美元来衡量,那么结果更加令人吃惊,这些商品不仅没有一种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且与历史高点的差距达到30%-88%。

比较结果显示,尽管2000年以来的牛市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巨大,但目前主要商品价格之“高”只是相对的,站在几十年的长期视角来看,目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明显偏高、投资泡沫已经非常严重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因此,我们深入分析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基本影响因素,通过把握这些因素的变化来判断全球商品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

世界经济史看商品需求: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是重要的生产性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所引起的商品供求变化,是决定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根本动因。具体而言,世界经济增长对大宗商品供求——进而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总量方面。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会直接影响商品供求,并导致商品价格波动。数据显示,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而当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大宗商品价格也趋于下跌。在1960-2005年期间,全球GDP增长率与CRB商品价格指数涨跌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45(图3)。

第二个渠道是在经济增长的阶段方面。一般来讲,原油、有色金属等商品作为重要的生产性原材料投入,跟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密切联系。在世界经济处于一些国家集中工业化的时期,对这些商品的需要也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从而对其价格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经历过两次以高投资增长为代表的、较为集中的工业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除美国外的工业大国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经济都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恢复时期,直到1950年前后,它们的经济才陆续恢复到战前水平。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伴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主要西方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国家投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纷纷崛起的阶段,这些国家的产业先后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因此其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这个时期亚洲四小龙的投资率同样经历了一个明显上升的过程(图4)。

在世界经济处于上述两个集中工业化阶段时,主要大宗商品的供求对相关国家投资率的变动相当敏感,这里以铜的供求为例,我们发现,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及80-90年代,铜的供求缺口与OECD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投资率的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图5、图6),这一结果表明,在世界经济处于一些国家集中工业化阶段的时候,这些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将会明显上升。

总体来讲,不可再生的商品资源相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言永远是稀缺的,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世界经济的每一次周期性增长,还是每一轮重要的局部工业化进程,都会带来大宗商品供求的变化以及商品价值的重新定位,而这正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基本因素。

“黄金增长”+“金砖四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世界经济增长是这轮商品牛市的基础性支撑力量。一方面,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2年的3%上升至2004年的5.1%, 创下了1977年来的最高纪录。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近几十年来又一个“黄金增长”时期。而且,在全球技术进步加快、全球商品和劳动力资源流动性提高以及各国能源战略进一步完善的作用下,即便近年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但依然没有引起

全球范围内严重的通货膨胀,2002年以来全球CPI涨幅始终维持在3.4-3.6%的水平,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全球经济运行格局是过去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图7)。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与英文中“bfick”(砖头)发音相同)经济进入了持续高增长阶段,其中,中国和印度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国内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俄罗斯经济2000年开始全面复苏,并逐渐进入稳定的高增长阶段,而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同样在2002年逐步走出低谷,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两个因素大大带动了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需求,部分大宗商品先后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表3)。

而且美国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旺盛,日本、欧元区经济2006年以来都显示出进一步复苏的迹象,因此,分析人士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势仍然趋于乐观。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俄罗斯和巴西在经历了多年的转型和调整之后,目前经济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起步阶段,“金砖四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强劲。这些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其不发生大的变化,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出现急剧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进一步从全球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共经历了三次10年左右的中周期,六次5年左右的短周期(图8)。2001年是第三个中周期和第六个短周期的低点,从2002年开始触底回升,2003年复苏增长,2004年快速增长。尽管2005年世界经济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本轮中期上升周期之中。

因此,在2006年和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尽管相对于2004年的高点会有所回落,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格局总体上仍将维持,这无疑对大宗商品价格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全球超额流动性;商品价格上涨的助推剂

持续的超过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如果超额流动性作用在实物市场,就表现为通货膨胀,如果作用在资产市场,那么就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是全球流动性的输出源头

全球的流动性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依赖于两个条件:第一,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第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由于没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全球流动性创造的源头主要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货币输出情况。美元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所以,全球流动性的供应机制就可以简单地反映出来:作为中心国家的美国通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导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进而使得各国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因为各国央行在获得美元储备的时候要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各国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形成全球的货币供应(图9)。

事实上,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的变化与全球外汇储备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提高会向全球输出更多的外汇储备(图10)。而进一步研究显示,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之间同样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确实导致了各国货币投放速度加快(图11、图12)。

超额流动性与大宗商品价格正相关

如果把全球的超额流动性理解为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速度,那么超额流动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被消化:要么是通货膨胀,要么是资产价格上涨,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兼具一般商品和金融产品的双重特点,所以,无论是超额流动性带来的通货膨胀还是资产价格上涨,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1976年以来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超额流动性与CRB指数走势的关系显示,超额流动性与大宗商品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图1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商品牛市中,全球的超额流动性可能扮演了比实体经济面更为重要的角色,其对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全球流动性输出的源头,2001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急剧上升,截至2005年末超过了6%,创历史新高。与此相对应的是,2001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速明显加快,2005年增幅超过20%,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使得2001年以来超额流动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一个与以往非常不同的现象是,2001年以来超额流动性的增加并没有反映到通货膨胀上面,与以往工业国家超额流动性与CPI的同向变化不同,2001-2005年超额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缺口明显扩大了(图14)。这表明近年来全球的超额流动性主要流向了全球的资产市场。

很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2003-3:B4年,全球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增长了23.4%和14.5%,增幅远远快于前几年(图15)。除了商品市场以外,大部分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2001年和2003年以来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涨幅,3301年-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累计上涨了52.2%,英国上涨了59.5%,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分别上涨了74.2%、67.3%、40.4%,意大利更是上涨了91.4%。而从证券市场看,全球主要股市在2003年-21305年的涨幅都在45%-88%之间(图16)。这些数据都说明,目前全球正面临着全球流动性过剩下的资产市场全面牛市,而商品市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全球超额流动性还能持续多久?

分析显示,把握全球超额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对于判断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至关重要。那么,在2006年和未来几年内,全球流动性会面临大幅萎缩吗?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美国仍是向全球输出外汇储备的“发动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根源于两个方面:私人部门过低的储蓄率与公共部门巨额的财政赤字。随着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美国私人部门的支出增加使得净储蓄开始持续下降,尤其是2005年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图17)。考虑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依然相对强劲,失业率也处于较低水平,预计美国国内的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再加上美联储持续升息将导致美国家庭在房地产方面的利息支出上升,所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的私人部门储蓄不会出现明显改善。再从财政赤字来看,2005财年美国联邦政

府的财政赤字为319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6%,比2004财年有所改善,但仍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年度赤字。考虑到布什政府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大力推动减税政策,同时美国的军费开支也将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所以,2006年和未来几年美国财政赤字出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同样很小。以上两方面因素将会使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也就是说,美国将继续通过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外汇储备。

第二,各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依然强劲。在全球外汇储备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的供应还取决于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各国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从目前来看,美国国内的信贷增长依然保持平稳上升,但从后续变化趋势判断,随着美联储升息的紧缩作用逐渐显现,我们相信美国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回落。相比之下,欧元区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信贷变化趋势更加值得关注。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走出谷底,2005年在内需回暖和出口回升的刺激下,经济进入明显复苏阶段,而欧元区经济进入2006年以来同样出现了加快复苏的势头,在此背景下,2005年以来日本和欧元区信贷增长速度均开始明显加快(图18),只要这两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其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将依然强劲,从而保证工业国家的流动性供应。

因此,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全球超额流动性供应不会面临严重萎缩,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宽裕局面将继续维持,并将继续为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

美元重回贬值通道:标尺效应助长商品价格

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所以美元汇率的变化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过去30多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关系来看,两者呈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图19)。尽管在2005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美元汇率出现了强劲升值走势,但这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基本面供求和超额流动性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强劲推动作用使得美元汇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出现了阶段性弱化,但从未来几年来看,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2005年美元汇率之所以大幅反弹,主要是得益于美联储升息、《本土投资法》生效所带来的大量资本回流美元资产,但从2006年来看,美元很难继续维持强势上涨的趋势。因为去年美元升值使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恶化,而且上文的数据分析显示,未来几年美国“双赤字”问题不会明显改善,这使得美元未来的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推动美元升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在2006年会逐渐减弱,一是美元升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目前的主流预期是至多还有1—2次升息,2006年上半年升息周期将结束。相比之下,由于欧洲央行去年12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次升息,今年年内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调,而日本央行今年结束零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所以,2006年利率因素方面将会逐渐出现不利于美元的变化趋势;二是《本土投资法》的时效为1年,今年该法案对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促进作用将会消失。

综合判断,美元的相对强势可能维持到2006年上半年,进入下半年以后将重归贬值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相信美元贬值的标尺效应将会对商品价格产生支撑作用。

因此,在今年和未来1-2年内,商品牛市的基础依然存在。随着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部分商品供应增加,个别商品的价格走势会出现一定的分化,但就商品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本轮商品牛市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商品投资将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领域,尤其是对于目前供求缺口依然明显的商品,如锌、铝、黄金等,其价格走势值得继续看好。

我国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研究 篇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大宗商品的交易量急速上升, 采用电子商务交易可以跨越区域的限制, 把分散的市场统一起来, 实现零距离交易, 从而提高交易效率, 节省成本。因此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越来越受广大交易商的重视。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借助互联网进行电子交易已经成为必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 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产业、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以应对国际竞争。建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 实现大宗原材料资源的集中管理, 能够促进完善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概述

2.1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 但非零售环节, 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 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 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2.2 大宗商品交易

大宗商品交易特指专业从事电子买卖交易套保的大宗类商品批发市场。具备生产资料大宗货物的战略储备、调节物价、组织生产和套期保值四大基本功能。大宗商品交易是指交易商通过交易所和市场提供的交易网络系统, 以公开竞价方式买卖标准仓单的行为。这种交易是由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愿意承担价格风险以获取利润的投机者参加并通过交易所和市场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进行的。

2.3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也称网上现货交易或现货舱位交易, 是采用计算机网络组织的同货异地、同步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根据我国现货市场具体情况采用独特的B2B商业模式, 是一种网上和网下相结合, 现实和虚拟相结合, 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双赢模式, 充分解决了信息来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等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3 我国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现状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起源于1997年, 是一种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新型现货交易模式, 经过14年的发展, 尤其从2006年以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 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开始加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一批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商品交易所纷纷成立,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愈演愈烈。

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如上海、广西等, 交易品种涵盖了农产品、橡胶塑料、石油化工、纺织、钢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宗产品。

2008年以来,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我国的企业和各级政府普遍提高了风险意识, 运用期货及其相关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的自觉行为。正因为如此, 2009年以来, 在期货市场加快推出新品种的同时, 各地也都在纷纷建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

4 我国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4.1 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仍遵循2003年公布实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进行建设与运营, 显然, 此法规已无法满足商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不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商务部在2009年发布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草案, 但却迟迟没有公布修订后的管理办法, 使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4.2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

目前, 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造成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混乱的局面。有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随意制订和修改市场交易规则, 随时停牌、提前收市, 提高保证金比例以及取消交易商资格, 这些不按章出牌的行为使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4.3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尚不完善, 因此各个市场出现信息差异, 比如虚假信息扰乱了市场秩序。另外, 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规则不健全, 功能不完善, 没有起到信息收集和发送中心的作用, 没有将大宗商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等信息提供给消费者, 也没有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疑问传达给大宗商品生产者。这样就很容易出现2010年某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的现象。

4.4 电子交易存在风险性

在我国, 开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 对大宗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管也较为宽松。在这种大环境下, 大宗商品在电子交易中波动存在许多风险, 主要表现为:交易中心对交易商结算资金的挪用风险;交易中心在买卖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交货仓库在货物监管和质押融资中的业务风险;交易客户对大宗商品交易的认知风险。另外,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还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和法律性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关键风险, 而法律性风险是影响市场发展的基础风险。

4.5 电子交易中的安全问题

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 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交易的安全性。目前电子交易的安全机制还不够成熟, 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电子商务需要, 尽管现在流行的算法的功能较为强大, 能够提供高强度的数字安全保护, 但现行的大多数加密算法都基于被认为是正确的假设下, 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 因此或多或少都存在薄弱环节, 给攻击者留下可乘之机。

5 解决我国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中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5.1 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

政府需尽快出台规范整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 实现商品交易所的建设与运营有法可循;加强政府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 明确监管机构, 解决无管理主体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较为严格的核准制, 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

5.2 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为了切实保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 首先要通过完善各种管理策略, 积极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其次我们应该对交易市场实行统一、严格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去解决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的问题。最后我们应该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从而解决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管理问题。

5.3 加强交易市场的制度与规则建设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应相应统一规范, 尤其是交易资金安全和结算制度方面, 应统一规定引进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托管和资金安全的制度, 确保市场稳定运行。严格规范交易市场及其股东参与交易的行为。加强商品交割管理, 加强信息披露管理, 加强对市场高管人员的管理。

5.4 加强电子交易的风险管理

加强电子交易的风险管理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分解业务, 提供专属金融服务。为了避免交易市场带来的风险, 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环节和结算方式不同, 将大宗商品交易划分为几个有机的部分, 然后分别采取更为合适的合作方式。

审慎分析, 筛选合格合作伙伴。合格的合作伙伴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 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与审查客户业务资质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 针对不同业务范围选定不同的最优合作方式。

完善产品, 增加风险提示内容。银行作为电子商务的结算服务方已有较长历史, 但在大宗商品交易最急需的信用支付领域却没有太多经验。已推出的产品虽然在功能上可以满足大部分业务需求, 但在过程控制和风险提示等细节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 银行应在与成熟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深度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产品精细化改造, 以适应大规模应用推广的需要。

5.5 加强电子交易的安全防范措施

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 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 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 构建好一个良好的安全体系;最后, 在电子交易中, 应该保证有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的网站、自己的交易系统, 以及自己的网络部门。从而来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交易系统去提升网络数据的传输安全。

6 结 论

上一篇:平面分布下一篇:京剧老旦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