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电影音乐

2024-10-09

欧美电影音乐(共10篇)

欧美电影音乐 篇1

在高校中开展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是一种以电影为载体、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音乐教学课程。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掌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国教育部门规定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取得2个学分,才能够毕业。因此,许多高校开设了欧美电影音乐赏析选修课程,借助欧美电影来了解电影音乐的风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和创造性。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们在进行课程选修时呈现的热情形成了巨大反差。通过不断地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开展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略显陈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参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失去兴趣。第二,由于一部分老师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赏析来形成共鸣与关注。第三,由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以讲解为主,然后进行音乐欣赏,最后再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老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影片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具有个性化要求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影片或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素材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阳光、青春气息的影片中寻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只把重点放在好莱坞作品上。可以借助音乐赏析的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在以神话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话电影片段,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神话电影来增强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电影题材所采用的不同音乐表达方式。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在一些欧美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影内容涉及到某位音乐家时,在影片中会更多地使用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一曲难忘》中所刻画的主角就是肖帮与乔治,在《不朽的情人》这部影片中所讲述的就是贝多芬的情感经历等。这些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音乐都是在讲述每一位音乐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在演奏音乐时的技巧和内心变化。学生在观看这类型的电影时,会受到故事内容和音乐作品的双重感染,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赏析教学活动当中,利于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借助影片中的现代音乐来增强音乐的时代感

现代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感情抒发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同时还能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影片,来增添课堂的活泼性,可打破传统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的沉闷局面。比如:让学生观看美国灾难大片《龙卷风》,在这部影片中,大量地采用了摇滚元素的音乐,让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音乐时精神一振,从而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再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音乐这门艺术,本身就具有十足的个性化,换言之,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虽然在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欧美音乐赏析音乐教学时,不需要以艺术专业的知识学习目标来要求学生,但是同样要在赏析过程中达到艺术教学应该具有的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的步骤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涵养学生的艺术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作热情。比如:在讲解电影音乐对影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功能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为影片片断创作音乐。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片没有配乐的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分析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当时的情绪。然后老师再分析给出多组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让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这个片断人物情绪表达的音乐类型。比如:愉快的、悲伤的、雄壮的、古典的、激动的等等。在这个音乐教学环节中,每个学生对于影片片断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会有不同的创作理念,老师要针对学生所做出的选择给予一定的肯定,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打击,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当学生选择完之后,老师把学生所选择的音乐分别加入到影片当中,让学生进行赏析。最后老师结合影片的发展以及人物情绪,针对学生所选择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音乐等全方位的点评。

(三)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学生会了解到自己选择的音乐作品在与影片进行搭配后,有哪些不足之处,是否出现了节奏不一致的问题,画面与音乐之间是否和谐等等。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电影音乐只能在节奏、音色、旋律等多个方面与电影画面形成统一时,才是一个非常好的电影配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中激发出了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实现音乐艺术的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在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渗透。我们应该有效地把电影作为一个载体,把音乐作为一个媒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音乐的美,加深对音乐艺术的印象,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四、营造教学氛围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 后甚至00 后,这个年龄层的学生由于时代的变化,而更加具有个性化。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无法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其能够在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自我的学习需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通常采用的老师播放、学生观赏、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其能够更好地溶入到整个音乐赏析教学氛围当中。比如:在讲解音乐节奏必须要与影片的画画节奏保持一致时,老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把一段影片的片段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的打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以及律动,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节奏打击,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节奏要素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非常容易地就能够掌握音乐节奏以及节拍方面的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运用电影音乐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力

(一)运用电影音乐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传统的音乐创作,是创作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绪。对于电影音乐而言,创作者需要顾及到的内容很多,这给电影音乐的创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比如:电影音乐作品更多地还需要考虑音色、人物情绪、画面节奏、故事情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音乐作品能否把这些因素表现得恰如其分,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电影音乐。所以说电影音乐作品不具备音乐的独立性,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与电影艺术所要传播的意图相结合。如果学生按照传统的音乐接受方式来理解电影音乐,有可能会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对电影内容以及音乐作品的艺术性达到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好电影音乐具有的非独立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这个特征来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其能够更好地对音乐艺术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

(二)借助电影的音画结合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虽然欧美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修课程,却具有独特的音乐教育功用。因为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更多地考虑电影中画面、人物情绪、音色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电影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和内容。音乐是通过声音的传递来进行形态呈现的,但是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记忆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因此,我们借助电影的音画结合的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通过画面的清晰表达,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诠释,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归纳能力以及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画面来对音乐进行联想,从而延伸到用心去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电影以及音乐艺术享受当中,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音乐赏析具有独特的音乐教育功用,借助电影的音画融合特点,能够让学生很轻松地获取审美愉悦心理,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欧美电影音乐赏析作为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运用视听合一的音乐教学形式进行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欧美电影音乐 篇2

连日来的种种,让自己想得太多,当走在大街上,看似每个人都过得比你幸福,好像你被社会抛弃了似的,其实不是,我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在证券交易所门口时所看所想的一样。

有时候在想,如果你遭遇到他的那种困难,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依然自信、坚强?是否会像他那样为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是否会像他那样不知“幸福”是何物时还依然追求自己的“幸福”?

想一想周围的朋友、曾经的同事,你现在简直是一塌糊涂,可这些都是你自找的,没有人要求你、强制你这么做,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去实现,给自己找借口只会让自己更难做。

现在自己遇到了点挫折就这么低迷,想一想取得成功的人,他们遇到的挫折、困难比你大得多,你有什么理由退缩?人生中拥有压力才是财富,享受压力才能成功。理想对于容易退缩的人来说是梦想,对于坚持追求的人来说是目标。把梦想变成目标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乎能力,在乎方法,更在乎意志!

也许选择得不完全正确,但是过去、现在的种种阅历以及因此所拥有的智慧、心态、价值观等决定了你不能超越现在去决定将来,只能以现在的决定去计划将来。一个朋友说,只要有“选择”就会“后悔”,只是后悔多少和时间早晚之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希望是后悔很少。

与其拿很多事情来压自己,倒不如放松心态投入地去做,做事中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事情才容易成功,对自己的选择都不确定的人,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2.阿甘正传

人生是否有固定的命运,还是时常出现偶然,又或者,二者同时在发生。

我们都像在风中飘着的羽毛,因为风,我们注定要飘荡,也因为风,我们不知道下一秒要飘到哪里,那片羽毛是阿甘的人生,忽高忽低,忽疾驰忽盘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人的一生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组合,因为这些故事,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阿甘的一生。

“做愚蠢的事的人才叫愚蠢。”

他低能,IQ只有75,也是因为母亲的努力,他从来都不被认为跟别的人不同,他奔跑,并因此摆脱了无法正常行动的双腿,还拿到学位证书。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是人生本就是奔跑的过程,奔跑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比阿甘正常,但又少了阿甘的单纯。

阿甘答应布巴要跟他一块捕虾,布巴在越战中丧生,阿甘不但照顾了布巴的家人,信守承诺买了一条捕虾船,当人们都怀疑这个傻瓜是否知道他做的傻事时,阿甘义正言辞的说“做愚蠢的是的人才愚蠢。”

“Run!Forest,just run!”

对于阿甘来说,复杂的事情或许都变得简单。越战中,面对战争与死亡,珍妮告诉阿甘,一旦遇到麻烦,只要奔跑。阿甘乒乓球打得很出色,因为他记住“无论如何,你只要眼睛不离开乒乓球。”在阿甘跑遍美国的时候,采访他的人们为他的奔跑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为了和平,为了女性权力……,但是再阿甘看来,他只是想奔跑。

在那次战争中,阿甘救出了许多队友,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布巴。他并不会像丹上尉那样认为死亡是获得荣誉的方式,参加战争就是为了国家牺牲在战场上。阿甘把他变成一个无用的残废,与其说他厌恶阿甘,还不如说他厌恶没有使生命走向既定轨迹的自己。但是丹上尉最终认为生命有既定轨迹,但是也有偶然。他感谢阿甘让他能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奔跑的过程,阿甘在奔跑的两年(还是三年)中,偶尔遇到“shit”,但也看到过沙漠上美轮美奂的日出,山间清澈透亮的湖泊。这或许就是人生,有既定的轨迹,但”偶然”也时不常发生。

而这部片子之所以被看做经典,还因为它通过阿甘这条线,用幽默的方式叙述了美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浓缩了美国那一代人。

在影片中,越战,总统竞选,总统辞职,遇刺,中美建交,乒乓外交,美国登月,猫王。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们熟悉的人物和故事。

这部影片是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所以经典。

1.肖申克的救赎

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 篇3

由薛范编译的《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近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中收录了薛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的4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包括《水上舞台》选曲《老人河》、《窈窕淑女》选曲《称心如意》、《音乐之声》选曲《孤独的牧羊少年》、《雪绒花》、《艾薇塔》选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猫》选曲《回忆》、《剧院魅影》选曲《想着我》、《悲惨世界》选曲《我曾经有过一个梦》、《西贡小姐》选曲《世界最后一晚》、《屋顶上的提琴手》选曲《光阴似流水》、《化身博士》选曲《就这一时刻》等,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

薛范在该书的自序中对音乐剧有如下的论述:“音乐剧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最有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最主要的一点是:它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就题材而论,从古代到现代,从真实到魔幻,从神话到童话,无所不有;早期音乐剧表现的大多是轻松活泼、喜笑颜开的当代人的日常生活,80年代以后,尤其是欧洲的音乐剧进入百老汇,一些原本属于大歌剧的严肃题材也开始问津音乐剧。就音乐创作而论,既有传统的,也有爵士乐、灵魂乐、摇滚乐、乡村和西部音乐。就演唱方式而论,既有美声的,也有流行唱法以及介乎二者之间的唱法。就舞蹈而论,既有芭蕾还有踢踏舞、探戈、华尔兹、迪斯科、现代舞、拉丁舞。总而言之,正因为音乐剧无一定之规,风格多元化,什么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就给了创作者们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同时也就吸引了不同层次的更多的观众。”

欧美电影音乐 篇4

关键词:欧美电影,可能性,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英语学习的五个组成部分的重要一环, “说”是学好英语的重要表现。众所周知, 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自然习得的过程, 如果仅仅依靠被动的收听、枯燥的语言材料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的。而学校学生来源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尤以农村地区特殊的客观条件限制, 英语教育一直处于薄弱阶段, 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势在必行。而平日大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课程, 并且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与英语相关的活动。近些年来, 学校老师一直尽力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并研究出许多的教学方法, 其中将欧美原声电影与英语口语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将欧美电影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前提基础

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及逐渐与世界的接轨, 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 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始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尤以文化输入最为明显, 欧美电影以其独特而真实的故事情节及地道的口语表达吸引了广大的中国看客, 尤其是作为未来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们, 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根据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在被调查的261 人中, 有5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 38% 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 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个枯燥无聊的过程,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语音和口语交际能力没有自信。有80% 的人认为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当中十分重要, 但72% 的人认为大学英语的课程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提升的帮助不大。而其中有高达91% 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口语水平能够有所提高, 并且大多数人对于我们所提出的几种提高口语水平的方法表示赞同。其中对欧美电影感兴趣的人占71% , 这是我们提出将欧美电影引入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基础。并且高达94% 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欧美电影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中一周看好几部的学生都会注意观察学习影片中的语言表达, 这表明喜爱欧美电影的人已经意识到观看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英语口语在我们英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 虽然有一半人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并不好, 但他们希望能够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的英语课程对自身口语并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想要提高口语水平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通过问卷我们知道, 大家对于欧美电影都有所接触, 并且有一大部分喜欢观看欧美电影, 他们认为可以借此来学习英语, 进而提高口语水平。并且大家认为欧美电影教学可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些结果为我们将欧美电影用于口语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也是实现将欧美电影引入课堂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持。

二、将欧美电影引入教学实践

将欧美原声电影运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打破了传统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 想要在电影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影的作用, 要取其所长, 避其所短。

( 一) 课前准备

对于用于课堂教学的欧美影片的选择, 要选择积极向上或与生活有关的电影, 若不根据课程内容而随意选择影片的话, 那么教学就会缺乏系统性, 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般情况下影片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影片内容要积极向上, 具有教育意义, 语音要纯正, 避免选择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影片; 第二, 选择的影片要考虑到观影人群, 考虑到学生的爱好, 不要选择一些不适合学生看的不健康或者暴力的影片; 第三, 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 从而选择难度系数适合该阶段英语水平的学生, 刚开始的阶段不要选择语速太快太难的影片, 因为英语口语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 二) 课堂组织

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时可以使用软件将影片中的字幕隐去, 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观看影片, 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学生一部影片要看至少三遍, 观看第一遍时不要求学生全都听懂, 只要了解大概剧情就可以; 观看第二遍时要尽可能听懂内容并尝试复述; 第三遍时要有针对性的观看, 对于听不懂的部分要反复听, 实在不懂的部分再看一遍带字幕的原版影片, 把听不懂的单词用笔记本记下来课下查阅字典。当然, 在课堂上仅仅让学生观看影片是不足够的, 还要引导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或者经典的部分进行情景再现, 进而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

( 三) 课后安排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而一部影片的时间却很长, 想要在课堂上展示整部影片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比较好的影片让学生自行观看。观看后建议学生分成小组对观看的影片进行反复的观看并对其中的经典对白进行还原再复制,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影片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其口语水平, 选一个出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让班里的各个小组进行影片表演的比赛, 评选出其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给与奖励, 这样就会极大的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总之, 欧美原声电影以其丰富、地道、通俗的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语言输入环境, 能够很好的弥补英语课本中语言材料的不足。而且, 不论是在初高中还是大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非常广泛, 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把电影教学引进到日常口语教学中, 使口语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刚, 陶超.英文电影教学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 2008 (7) .

[2]盛冬梅.英文电影与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培养[J].电影文学, 2010 (22) .

[3]朱文娟, 张智.英文电影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6) .

经典欧美电影语录激励 篇5

经典欧美电影语录激励

1.Today,I consider myself the luckiest man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现在,我想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选自《扬基的骄傲》

2.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选自《绿野仙踪》

3.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我会拥有她所拥有的。选自《当哈里遇上萨莉》

4.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选自《乱世佳人》

5.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会给他点好处,他无法拒绝。选自《教父》

6.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ieing。要么忙于活着,要么忙于死去。选自《肖申克的救赎》

7.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你不能操纵事实!选自《义海雄风》

8.Play it,Sam。Play’As Time Goes By’。弹这首,山姆,就弹“时光流逝”。选自《卡萨布兰卡》

9.Keep your friends close,but your enemies closer。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选自《教父II》

10.I feel the need-the need for speed!我感到一种需要,一种加速的需要!选自《壮志凌云》

11.You had me at hello。你一开口就征服了我!选自《加菲猫》

12.There’s no crying in baseball!在棒球运动中没有哭泣!选自《红粉联盟》

13.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选自《终结者》

14.Fasten your seatbelts。It’s going to be a bumpy night。系紧你的安全带,这将是一个颠簸的夜晚。选自《彗星美人》

15.I’m as mad as hell,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我疯狂得如同地狱中的恶魔,我不会再这样继续下去了!选自《电视台风云》

16.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我总是非常依赖陌生人的仁慈。选自《欲望号街车》

17.I’m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选自《泰坦尼克号》

18.You don’t understand!Icoulda had class。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I could’ve been somebody,instead of a bum,which is what I am。你根本不能明白!我本可以获得社会地位,我本可以是个竞争者,我本可以是任何有头有脸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游民!选自《码头风云》

19.I love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and not knowing what’s going to happen,or who I’m going to meet,where I’m going to wind up。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会遇见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选自《泰坦尼克号》

20.Toto,I’ve got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托托,我想我们再也回不去堪萨斯了。选自《绿野仙踪》

21.Here’s looking at you,kid。就看你的了,孩子。选自《卡萨布兰卡》

22.Carpe diem。Seize the day,boys。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要抓住每一天,孩子们。让你们的生活变得非凡起来。选自《死亡诗社》

23.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worth fighting for,worth dying for,becaus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选自《乱世佳人》

24.I want to be alone。我想一个人呆着。选自《大饭店》

25.You had me at″hello。″当你说“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拥有我了。选自《甜心先生》

26.The things you own,end up owing you。你所拥有的东西最终拥有了你。选自《搏击俱乐部》

27.A boy’s best friend is his mother。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的母亲。选自《惊魂记》

28.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 has an end。世间万物有始皆有终。选自《黑客帝国》

29.Oh,Jerry,don’t let’s ask for the moon。We have the stars。噢,杰瑞,不要再乞求能得到月亮了,我们已经拥有星星了。选自《扬帆》

19-20世纪欧美恐怖电影漫谈 篇6

[关键词]恐怖电影特效恐惧幽灵

在这儿有死般的寂静也有电锯的轰鸣;有悬疑惊悚,也有血腥暴力;

在这儿有你想知道却不敢问,想了解却不敢看的东西:

在这儿有——恐惧!

一、默片时代

诡异的镜头,噩梦般的光影,以及如死般的静寂构成了这“无声的恐怖”。

曾经有这样一个为黑暗笼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无论你叫得多么凄厉都无人能闻,这就是被喻为“黑影王国”的默片时代。在电影刚刚起步的年代里,难以捉摸的光线与深不见底的黑暗将电影世界营造成一个另类的地下世界。对此电影史学者卡洛斯·克拉伦斯曾做过精妙的评论:“电影就是潘多拉魔盒,里面藏着奇迹和恐惧。倘若这不是精灵的杰作,那就一定是顶级魔法师的技艺。”

梅里埃所发明的早期电影特效——“幽灵摄影术”,也就是所说的“二次曝光”被之后的导演发扬光大,其中乔治·阿伯特·史密斯的《科西嘉兄弟》(1896)便是众多作品中的翘楚之作。1922年,瑞典大师级导演维克多·修斯卓姆(他后来在古稀之年出演了《野草莓》中的老教授)将这一技法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影片《幽灵马车》中,于平安夜死去的罪人成为幽灵马车的车夫,负责将人的灵魂送往阴曹地府。

在《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之后,再度掀起恐怖浪潮的是F.W.穆瑙的《诺斯费拉图》(1922)。整部影片完全笼罩在诡异的气氛中。实景骇人,剪辑完美,主演麦克斯·许瑞克更是凭超俗的演技名垂影史,其塑造的吸血鬼形象几近真实,形容枯槁、眼眶深凹、尖耳利齿,仿佛是疾病、压抑、病态的化身。这一经典形象被日后的电影反复模仿,最近的一次仿作便是尼尔·马歇尔在《暗袭》一片里塑造的原始爬行怪物。

1924年的《蜡像馆》是又一部极具表现主义色彩的恐怖电影。全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涉及巴格达暴君、伊凡雷帝以及开膛手杰克。影片上映后,Leni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第一时间被环球公司挖走。之后,Leni离开德国来到美国,并为环球公司制作了《猫与金丝雀》(1927),该片成了鬼屋片的开山鼻祖。

在这一时期,除了德国恐怖电影大放异彩外,好莱坞也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恐怖大师——“千面人”朗·钱尼。凭借出神入化的化妆技巧,朗·钱尼饰演了众多的骇人角色。而对恐怖的深刻理解则使他成为了一代大师。在朗·钱尼看来,每一个怪物背后都有一个痛苦挣扎着的灵魂,倘若角色失去这一支撑,再完美的化妆和特效都一无是处。于是,他为电影史献上了《钟楼怪人》、《剧院魅影》等杰作。在他的努力下,恐怖电影中的怪物不再是单纯的肾上腺素刺激物,而成了有血有肉的更人性化形象。他的作品也成了环球公司屡试不爽的一块制作模板。在这之后,恐怖电影逐渐步入了新时代,开门的嘎吱声,少女的尖叫声以及午夜的鬼哭狼嚎成了新的恐怖元素,而真正意义上的怪兽也将轰然登场。

二、1930年代美国怪兽引领环球热潮

20世纪30年代是恐怖电影实现真正恐怖的十年。评论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Wood)说这是由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人们渴望通过恐怖电影来逃避现实。这说法也许不错,但是主要还得归功于有声电影的出现。默片时代确实有很多伟大的影片,尤其是在德国。但是声音为观众增加了至关重要的另一维度:危机四伏的音乐,潜藏杀机的沙沙声和吱吱声,威胁的咆哮等等。

与此同时,恐怖电影的地理重心向大西洋对岸转移。除了卡尔·德莱耶的《吸血鬼》(Vampyr,1931)出于欧洲,30年代的恐怖电影经典均产自好莱坞。这回又是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环球公司开了头一枪。虽然与制片公司老板卡尔·莱姆勒(Carl Laemmle)的制作意图相左,但影片《吸血鬼》(Dracula,1931)却实实在在成为年度的头条新闻,其后的《科学怪人》(1931)也毫不逊色。在今天看来,虽然经过陶德·布朗宁(Tod Browning)这样的名角之手,贝拉·卢戈西饰演的吸血鬼伯爵看上去仍然像一场毫无意义的闹剧。然而,即便如此简陋,天才导演詹姆斯·威尔联袂波利斯·卡洛夫的演出依旧为观众创造出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偶像之一。

1935年前,美国在罗斯福的新政下渐渐恢复元气。然而,环球公司却面临一些经济问题,而且恐怖电影的动力逐渐不足。30年代下半期几乎没有产出任何可与上半期相媲美的影片。1939年是个特例。查尔斯·劳顿跟随钱尼的步伐,出演《钟楼怪人》。巴兹尔·拉思伯恩(Basil Rathbone)制作《魔咒巴家》(TheHound Of Baskervilles),开始了他的福尔摩斯系列第一章。尽管如此,20世纪30年代仍旧是诸多恐怖故事的宝藏,可供后世不断挖掘,或创作续篇,或搞笑讽刺,或试图模仿,或重新翻拍。

欧美电影音乐 篇7

许多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是不能拿欧美电影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的, 理由是:欧美国家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 因而这些国家的电影中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思想, 其必然与我们所要宣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抵触;另外, 欧美电影中往往凸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宣扬暴力, 甚至有的影片中还有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这样的影片会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人认为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人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但是不让学生看欧美电影却又不免失之于片面和偏激, 将欧美电影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过分夸大了。

一、欧美电影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笔者认为,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是可以以欧美电影作为素材的, 理由如下。

1.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 应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与途径, 其发展就会迟缓甚至停滞。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吸收借鉴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发展出了为国人所自豪的汉唐文化, 并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文化鼎盛局面。由此看来,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可以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促进本国的全面发展。作为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结晶, 爱国主义思想蕴含在各种文化形式包括影视作品之中, 接受外来文化可以丰富、发展并完善本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欧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 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常常体现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 因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的。

2. 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固然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但要避免陷入民族狭隘主义与民族沙文主义的误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即正确认识本国和本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影视作品作为表现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的窗口, 有助于人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了解社会的目的。欧美电影往往典型地表现着该国的社会风貌、思想文化、人们的生活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等, 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窗口。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有助于学生了解欧美国家的情况, 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全面地评价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 建立正确的民族观, 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获得正确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的。

3. 让学生看欧美爱国主义电影, 可以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国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有很强的教育与指导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这些电影在对本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关于爱国主义思想内涵的定义与阐述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的, 这就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使人们思考如何热爱自己的国家, 进而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欧美电影着力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 欧美国家在影视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作品, 其弘扬正气的文化基调与教育意义不亚于我国的优秀爱国主义电影。同时, 欧美电影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往往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它们表现了我们过去未加注意而现在又亟待表现的主题, 如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等;有的则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如英雄人物身上的普通人性等。让学生观看欧美国家的优秀爱国主义电影, 可以引发学生对如何正确地爱国进行深入地思考, 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并使学生将爱国意识植入灵魂深处, 从而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感情。

世界上的人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与文化, 但在许多事情上世界各国的人们又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观念。表达相同或相似思想观念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各国人民都具有感染力, 对各国青少年都具有教育意义。如爱情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 就曾净化了中国青年的爱情观。爱国主义电影也是这样, 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引进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 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对当时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教育作用。欧美当代电影, 如《辛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U—571》等, 也可以作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二、如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入欧美电影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可以而且有必要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的, 那么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应如何组织学生观看呢?这里涉及三个具体的细节问题:一是看什么, 二是怎么看, 三是看后应当做什么。

一是看什么———影片类型选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让学生看欧美电影,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加选择地将欧美电影一股脑儿地拿来, 这种错误做法在我们让学生观看国产爱国主义电影时曾经存在。如一些教师对影片的选择较随意, 不考虑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水平, 只要是在“百部影片”之中的就给学生放, 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是否能够理解。有些教师存在思想认识偏差, 只让学生观看战争题材影片。这些做法使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让学生看欧美电影时, 我们必须注意到:第一, 必须选择爱国主义题材的;第二, 必须选择经典作品;第三, 必须选择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思想发展水平的;第四, 必须选择对学生的正确思想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只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是怎么看———观前教育工作。

要使学生通过看电影达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就不能进行“放羊式”管理。一些教师让学生看爱国主义电影时, 只是把学生领进电影院, 看过一遍就算完事, 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发挥爱国主义电影的教育作用的。我们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时, 应避免此种做法。一些学生在观看了欧美电影后, 往往羡慕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所谓的“自由”, 而对电影的教育意义认识不够, 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进行艺术欣赏虽然是自由的, 但也是需要引导的。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时, 必须提前做好观前教育工作, 如带着什么目的去看:是看其中的电脑特技和宏大场面, 还是看其中的思想内容;是看人物的勇猛强悍, 还是看其思想性格。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并对学生进行观前教育的。要使欧美电影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我们做好这些启发和教育工作, 欧美电影就可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另外, 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应尽量选择在较高的年级, 以避免低年级学生因思想不成熟而不能正确理解其主题。

三是看后应当做什么———观后疏导工作。

欧美国家发展较早, 科学技术先进, 人们生活富裕, 但在社会制度与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很大的区别, 这些都会在欧美电影中表现出来, 并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为避免不利影响, 我们应做好学生观影后的思想疏导工作, 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为导向,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与讨论, 吸收电影中正确的思想意识, 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充实和丰富。

欧美电影音乐 篇8

一欧美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已取得的成果

笔者认为,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工具, 而语法是语言的法则。如果将词汇比喻成建筑高楼所需的“砖头瓦砾”, 那么语法就是这座大楼的“设计图”。只有按照语法的“设计”去堆砌每一块“砖头瓦砾”——词汇, 才能建造成美丽的“语言大楼”。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曾指出, 语言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同样, 在语言中, 语法的作用也是无法比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语言学院教育学教授拉申·弗里曼 (Diana Larsen—Freeman) 于1992年首次提出“语法技能”这一概念, 这令学术界一度重新思考语法, 包括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语法的学习方式、语法的教学模式等等。

近年来, 中西文化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 多部优秀欧美电影作品先后被引进国内, 其跌宕的剧情、激烈的场面、深情的对白让人记忆深刻, 因此, 欧美电影紧紧吸引着我国青年观众的眼球, 大受青年观众的追捧。

毋庸置疑, 欧美电影在英语教学中拥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优势。笔者先后多次查阅知网,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终于寻得业内前辈们创下的成果佳绩。如太原理工大学陈海霞老师曾提出了一种“英文电影教学法”, 即利用英文电影来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交际能力、扩大学生词汇量, 并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再如: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曾园老师认为, 英文电影作为一门音像与视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较之平常的英语课堂, 拥有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拥有更多的口语表达词汇, 同时又可使学习者的大脑保留深刻持久的听觉线索和视觉线索, 从而加深并巩固对摄入信息的记忆;此外, 宁夏师范学院黄芳玲老师已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听说教学、交际教学、记忆教学以及综合化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了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二当前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 我项目小组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针对新型特殊英语语法, 主要研究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这两大语法知识点的几种特例。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是英语语法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形式灵活多变, 常常与时态、倒装、祈使等其他语法知识点相结合。因此, 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全面细致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两大语法知识点的确不是一项简单的学习任务。

第二, 笔者以2005年~2014年10年间的专业四级真题试卷为研究对象, 着重分析PART IV (GRAMMAR&VOCABULARY) 的语法考察题型, 得出以下数据:

由上述表格数据可知,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这两大语法考点在2005~2014年10年间专四语法真题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且10年间无一例外, 每年命题人都会以不同的题干内容作为考题对这两大语法考点进行考查。这足以证明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对英语专业考生的重要性。因此, 考生理应全面细致地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两大考点。

第三, 在欧美电影中, 其不少经典的桥段、精彩的对白都涉及到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这两大语法知识点, 而且, 两者在语法知识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对我项目小组而言,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的特例在新型特殊英语语法中极具代表性, 故选择两者作为我项目小组当下的研究内容。

以下仅以虚拟语气的几种特例进行举例说明。虚拟语气:

错综条件句:在虚拟条件句中, 结果主句和条件从句的谓语动作若不是同时发生时, 虚拟语气的形式应做相应的调整。这种条件句叫错综条件句。

(1) 从句的动作与过去的事实相反, 而主句的动作与正在发生的事实不符。

Eg:If I had worked hard, I would be a manager in our company.

(2) 从句的动作与现在事实相反, 而主句的动作与过去事实不符。

Eg:If he knew her, he would fallen love with her.

当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含有were、should、had时, if可以省略, 而条件从句要用倒装语序, 即把were、should、had等词置于句首, 这种多用于书面语。

Eg:Should you had further problems with your printer, contact your dealer for advice. (2005年专四第63题)

三项目研究的成果

笔者认为, 将“欧美电影引入英语教学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应用于听说能力的提升上, 同样还可应用于语法课堂上, 利用其跌宕的剧情、激烈的场面、深情的对白, 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英语专业学生对新型特殊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同时, 欧美电影的经典桥段使人印象深刻, 从而有利于加深并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记忆。因此, 我项目小组根据已确立的研究方向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的几个特例) , 通过互联网、校内网上图书馆等平台, 查阅大量有关资料, 寻找欧美电影台本台词中相关的特殊语法。以下是我项目小组当前研究成果的典例:

1. 虚拟语气

第一, 错综条件句。

Eg:The Twilight Saga (《暮光之城》)

The Beast:If you had not run away, this would not have happened.

Bel:If you had not frightened me, 1 would not have run away.

第二, 当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含有were、should、had时, if可以省略, 而条件从句要用倒装语序, 即把were、should、had等词置于句首。

Eg: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Had himself a heart attack or something.It must be hard being a king.It’s funny how you remember some things.

2. 情态动词

第一, 情态动词should用于第一人称时可以表示说话人一种谦逊、客气、委婉的语气。

Eg:Sabrina (《情归巴黎》)

Sabrina:You know I’ve been to every party you’ve ever had?Right there, watching from that tree, like a bat.And now here we are dancing in front of God and everyone.

David:I should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you.Idon’t know what I was thinking of.

第二, Should用在if引导的条件从句, 表示一件事听起来可能性很小,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此时其相当于“万一”的意思。

Eg: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名单》)

Oskar Schindler:I could have got more out.I could have got more.I don't know.If I should try, I could have got more. (改编)

四总结

新型特殊语法已开始被应用于书籍、电影、歌曲、专四真题之中, 此外, 语法作为语言的“法则”, 它理应与“听、说、读、写、译”英语五大基本技能同等被重视。不言而喻,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重视并加强对现代英语中新型特殊语法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是一项刻不容缓但富有意义的任务。因此, 理应利用欧美电影中跌宕的剧情、激烈的场面、深情的对白等经典桥段, 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 改善枯燥无味的语法课堂, 加深并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记忆。

摘要:新型特殊英语语法已被逐渐应用于书籍、电影、歌曲之中, 甚至被作为考点应用于真题之中。因此,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理应重视并加强对现代英语中新型特殊语法现象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首先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 然后确立项目的研究内容, 最后对项目的初期成果进行简要介绍;旨在利用欧美电影,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改善枯燥无味的语法课堂, 增加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知识。

关键词:英语专业,欧美电影,新型特殊英语语法,语法课堂,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施安全、金春伟.拉申—弗里曼新语法观的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 2006 (4)

[2]陈海霞.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文电影教学法”[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4 (12)

[3]曾园.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4 (32)

欧美电影音乐 篇9

●《对舞》(Contredanse,法国、英国)

●《弗拉门科》(Flamenco,西班牙)

●《加沃特》(Gavotte,Gavotte,意大利、法国)

●《吉格》(Jig,英国)

●《帕萨销亚》(Passacaglia,Passacalle,意大利、法国)

●《里戈东》(Rigadoon,Rigaudon,英国、法国)

●《缪赛特》(Musette,法国》

▲《对舞》,1659年前后,英国伦敦

对舞(Contredanse)这种舞蹈可能是从英国的乡村舞衍化而来的,而后者应是最初诞生于1600年前的民间舞,随后则发展成了一种社交舞,并于1659年被写入约翰·普莱福德的《英国舞蹈大师》一书中,其舞蹈形式有两种:(1)纵队调度的,男女舞伴儿们面对面地跳舞:(2)圆舞调度的,男女舞伴儿们按照圆形跳舞。两类跳法都以基本的调度图形为主题,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变奏。大约在1685年,这种英国的舞蹈开始出现在欧洲大陆,其舞名也随着增加了Contretanz、Kontertanz和Kontratanz等形式,并丁18世纪风靡欧洲各国,陆续发展出了五种变体:方阵舞、科蒂荣、昂格莱兹(英式对舞)、德式对舞和法式对舞,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作曲家,都普使用德式对舞的舞曲写过音乐。

《加沃特》

加沃特(Gavotte)一种欢快的舞蹈,节奏型为稳健的4/4拍子,衍生于法国的加普地区,因为当地的民众就叫加沃特。最初是一种民间舞,在玛丽·安图瓦涅特皇后时期成为宫廷舞,从而发展出日益复杂的舞步,尤其是在芭蕾大师维斯特里和皮埃尔·加代尔手中之时,它更是发展到了非专业舞者无法正确完成的复杂程度。它的前面通常是一段阿勒芒德或小步舞,随后则是缪赛特风笛舞。

《吉格》,图片说明:第1张是托马斯·罗兰德森的漫画《最后的吉格》,又名《再见,老英格兰》,灵动的线条描绘出了舞者们的无拘无束;第2张是传统的爱尔兰吉格,A.L.哈斯凯尔,英国伦敦

吉格(Jig)一种欢快的舞蹈,主要由一连串腿脚带有弹性、脚趾击打地面的动作构成,节奏型为6/8或12/8,最初来自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有人认为它衍生于法国的Gigue舞,或者是意大利的Giga舞。

《弗拉门科》、卡门·阿玛亚舞姿,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弗拉门科(Flamenco)因为长期风靡世界,而被外国人称作“西班牙的国舞”,实际上只是西班牙南方的代表性舞蹈。作为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是吉普赛人四海为家、广收博采的结果:公元四世纪,这些人从东印度出发,一路北上,陆续到达东欧、中欧、西欧,然后进入西南欧的西班牙,最后径直南下,在安达卢西亚地区驻足,并在此将这种舞蹈基本定型并加以命名,而“弗拉门科”这个词在西班牙的罗马尼语中,就是“吉普赛”的意思。可以这么说,吉普赛人四海为家的基因、广收博采的能力,应是弗拉门科如今能风靡世界的内在原因。

弗拉门科的伴奏最初只是一根棍子击打地面,随后衍生出了击掌和击脚,而击脚的持续发展最后则形成了精彩的踢踏舞;响板最早仅出现在女子的舞蹈中,男子对此不屑一顾;即兴作舞是它的另一大特色,通常的表演都是舞者在一种节奏型基础上的即兴表演。这些特征都能让我们看到东印度的赤脚踢踏古典舞—卡塔克的影子,而总体上看,抑扬顿挫、风驰电掣的脚下节奏则是它能风靡世界的外在原因。

早期的弗拉门科只能由男子们去跳,直到20世纪的30至40年代,才因著名吉普赛女舞蹈家卡门·阿玛娅(1913—1963)火焰般的激情和闪电般的速度,一举打破了这个清规戒律,进而实现了男女间的平等。这种舞蹈的显著特色是舞者不仅脚下需要踢踏作舞、铿锵有力,手臂和手腕的动作也极其丰富;与此同时,女舞者敲击手中的响板,男舞者则用击掌来作出回应,而整个身段无论男女,均需要梗劲十足——头、颈与肩、胸以及手臂之间那种强烈的扭动和对抗,加上高度凝视、炯炯有神的目光,还有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脚下节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西班牙这个伟大民族宁折不弯的“斗牛士”性格。

《缪赛特》

缪赛特(Musette,法国)即风笛舞,在路易十四和十五的宫廷非常走红的一种舞蹈,节奏型可以是2/4、3/4或6/8的拍子,在特征上可谓加沃特的一种乡村形式,自始至终贯穿着风笛的低音嗡鸣声。

七、18世纪

●《阿帕拉契亚山区舞》(Appalachian Mountain Dance,美国)

●《对舞》(Contras,American Country Dance,美国乡村舞)

●《卡马尼奥》(Carmagnole,法国)

●《科蒂荣》(Cotillion,Cotillon,英国、法国)

●《小步舞》(Minuet,Minuetto,英国、意大利)●《帕斯皮耶》(Passepied,法国)

●《兰德勒》(Landler,奥地利)

《小步舞》(2幅),图片说明:舞者脚下及头顶上为法国人弗耶的舞谱,巴黎,17至18世纪。

小步舞(Minuet)意译即为“小步舞”,最初是来自法国普瓦图的乡村舞蹈,而作为宫廷舞蹈则产生于库朗特。在路易十四的时代,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宫廷舞蹈,不仅传播到了欧洲各地,而且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贵族所跳的全部舞蹈中名列榜首,被誉为那个时代的“交际舞之王”。三拍子节奏,动作高度程式化,主要特征是舞者们从容不”迫,一步接一步地行走着,两脚基本上不离开地面,遵循严格的图形,男女分别需要完成考究的鞠躬和请安礼节。

追根寻源,这种舞蹈至少在15世纪就已存在,至今幸存的最早的小步舞曲由吕利创作于1663年,而莫扎特所写的那组由12首小步舞曲构成的组曲,则是晚在1789年的事情了。尽管它在今人看来有些不够自然,甚至矫揉造作,但在其兴盛时期,却曾被看作是最优美与最和谐的舞蹈。因此,要完美地表现它,需要长期而细致的学习才行。事实上,人们对它在态度上的这种巨变,恰好说明了不同的时代一定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小步舞是由自由结合的舞伴来完成的;旁观者与舞伴均能得到礼仪性的鞠躬和敬意。舞者们用雅致小巧的走步和滑步,或左或右,或前或后,转身1/4圈,手拉着手,既靠拢又退后,既追求又躲闪,时而侧身而行,时而面面相视,时而滑步而过,使这种古老的求偶舞蹈与人生游戏呈现出一种最新的和几乎难以辨认出来的程式化和精美化。

尽管它在法国大革命前就已红极一时,但还是成了18世纪末批评讽刺的对象。伏尔泰就曾将他那个时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们比作“跳小步舞的人们”:他们故作风雅,鞠躬施礼,然后则以小小的步伐,扭捏作态地穿行于室内,炫耀自己的魅力;他们尽管不停地舞动着,却又不曾向前行进一步,并且还结束在开始之处。

《科蒂荣》,图片说明:上图为风车图形的调度,下图为圆舞图形的展开,1860年前后;《科蒂荣》,上图为圆形调度,下图为传递帽子,1860年前后。

《科蒂荣舞会》,图片说明:1796年前后,巴黎宫廷;《科蒂荣舞会》,图片说明:1796年前后,地点不详。

科蒂荣(Cotillon)(1)一种非常流行的舞厅舞,来自大约在1659年以前问世的对舞(Contredanse),并且经常用来为舞会压大轴。它有一对领舞的舞伴,而他们则会从大量现成的调度图形中挑选一些,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图形。但作为舞曲,人们更喜欢华尔兹和马祖卡,而科蒂荣最具知名度的音乐例证则出现在柴科夫斯基歌剧《奥涅金》中的第二幕。(2)独幕芭蕾,编剧科奇诺,编舞巴兰钦,音乐恰布利埃尔,布景贝拉尔,1932年4月12日由蒙特卡洛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演于蒙特卡洛,主演图曼诺娃、李欣、沃伊奇科夫斯基,并得到了这样的评论:“《科蒂荣》这场舞会令人心痛欲碎,它透过那弱不禁风的表情,似乎表现出了刹那间的那种不安全与及时行乐的意味,而在这种意味之上,则徘徊着某种宿命与毁灭的感觉。”

《兰德勒》

欧美电影音乐 篇10

他是新近的全球人气小天王,浓眉大眼,用厚厚刘海遮住前额的90后。有一长串极有分量的头衔。资历和经历尚浅却已经频繁出入各大音乐颁奖典礼,与乐坛赫赫有名的巨星们平起平坐。其实他并没有帅到无以复加的俊朗外形,在很多人眼里,他还是个孩子,这个小孩甚至还未发育成熟,但在最新出炉的《人物》杂志年度“全球最美人物”评选中,他竟然也入选男星榜单。

小小年纪,90后,却荣誉一大把,2012年福布斯全球巨星排行榜第三,2座MTV音乐录像带大奖,8座告示牌Billboard奖杯,5座欧洲MTV音乐奖杯,4座全美音乐大奖,第53届格莱美最佳新人、专辑提名,2011全英音乐奖国际最具突破艺人。

1994年,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单亲家庭。儿时,为了不让父亲离去,他拼命抓住父亲的衣角不放,然而父亲头也不回离开了他和母亲。他那座爱的城堡顿时坍塌。而母亲,他最爱的母亲却执着地用她无私的爱将爱的城堡一点一点修复,还原。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父亲决绝的离开的那刻已悄然注定他的残缺。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就半开玩笑地抱怨自己“像孩子一样被惊吓,却像成人一样成熟。”除了母亲,没人在意他十岁出头就崩溃过。死亡、黑纱、灵车、甲虫、鬼魂和古堡,他头脑里幻想着那么多阴郁的场景,核心却都是父爱,用讽刺得近乎冷漠的方式渴望爱以及被爱。

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才安全、平和、快乐。即使这快乐是短暂的。于是从五岁起他无师自通,自学了钢琴、打鼓、吉他和小号,然后他把他的心事用声线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偶尔也在人多的场合表演,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渴望被关注的心,他也一样。

这世界的线索,好像就是一个不知谁在你脚下扔下的什么线团,絮絮索索一路滚下去,带你到不知什么路上,仿佛若有光,就凭直觉继续跟下去。十岁之前,就是这样在仿佛若有光的弯曲小径中,并没有被某种强大力量如醍醐灌顶,他恍惚过来,一路乱走,世界渐次开阔。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爱方面的残缺空白,一路走一路张望,常常被忽然遇到的绝倒景致惊骇,原来还有这样或者那样在天边在眼前,以前是浑天浑地,只有等到后来才知道什么是对这世界的敬畏之心。也就是这颗敬畏之心,他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甚至是人生态度——他对音乐的锐利态度不是那样全然的逆反,他想做的不是反对,而是建立起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他关起门来,搭建自己的舞台。自己表演,自己观赏,他当然也幻想着有朝一日成名,然而在不确定的时光里,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十二岁那年,命运抛给他一个绣球,他接住了,诚惶诚恐。他参加了当地的一次唱歌比赛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抹着眼泪脸上却是无比灿烂的笑容。这是比伯从来没有见过的笑容,他记住了这一时刻。也就是那时起,他忽然长大了,身上的担子重了,他负担的不仅是自己的前程还有母亲的幸福。后来母亲把他比赛的片段放到了视频网站YouTube上。他觉得母亲是为了让父亲看见,没有他的日子她一样能把孩子养育成人,但母亲的解释是让住在其他地方的亲戚们可以看到比伯的表演。母亲不想袒露她的心迹,他也没有执意地问起。

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倔强的又或是炫耀的举动,却为他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即将改变他的人生。这个人就是亚特兰大资深音乐经纪人斯科特·布劳恩。2007年的一天,布劳恩正躺在床上上网,无意间点到了比伯的家庭视频——比伯正深情并茂地唱着阿瑞萨·富兰克林的歌曲《Respect》。“当时比伯的账户下只有六七个视频,每个也不过有几千的浏览量。但当我听到他清脆的歌声,就觉得他真是个罕有的天才,我欣喜得快要疯掉了。”布劳恩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敏锐的职业直觉告诉他:比伯有巨大潜质和可塑性。然后他很快联系到了比伯的母亲,说服她带着比伯一起飞到亚特兰大与自己碰面。就这样,道路已为他开拓。

之后,布劳恩作为他的经纪人帮他寻找着更好的契机。他有大部分时间和布劳恩在一起,他就像人生的导师,某种程度上又类似父亲的神情,一点一滴,将他推向制高点。

《Baby》视频点击超过七亿,全球第一。首位YouTube观看量达20亿及十八岁之前就拿下三张冠军专辑、在首张专辑发行前就有四首TOP40单曲的歌手。然后他得到了2012年福布斯全球巨星排行榜第三,两座MTV音乐录像带大奖,八座告示牌Billboard奖杯,五座欧洲MTV音乐奖杯,四座全美音乐大奖,第53届格莱美最佳新人、专辑提名,全英音乐奖国际最具突破艺人。

他在音乐的世界里风头正盛。成名后的他,生活中发生了巨变,被围困,被欢呼,被狗仔队追随,即便遇见喜欢的女孩也在想人家是为了什么而来,更重要的是单亲家庭的阴影让人对爱情婚姻恐惧,苦痛,猜疑,无聊,忧愁,伤害,种种现实,无一幸免,他并没有对生活不满意转身就走的勇气。生活在这里,他转身,回头的另一面是什么?还是生活啊!布劳恩告诉他要做更强大的自己,只有更强大才能对生活的琐屑视若无睹。

但无论走多远,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点。音乐就是他的基点。他要从音乐里吸取营养、接受严苛的教育,在更长的时间里,他都将受惠于这个原点的营养。从这个原点出发,出去就是此消彼长的荣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能抵达音乐的巅峰。要走入到音乐的极致里,哪怕风格迥异,但你还是可以辨认出贾斯汀·比伯的印记,以及那种谦默的坚持。

不要停下,在音乐的世界里愈行愈深。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歌者的死去,只能不断的飞翔和漂泊。这个过程不是全然的痛苦和挣扎,有极痛和极快乐,慢慢的,漂泊变成了漂移,生态没有改变,但是状态和心态改变了。这样直接准确,质感步步紧逼,没有或者、游离,这就是他,一定要有重量,但一样要敏感撩人,分明是喝了烈酒。

然而有一段时间,他是低落的。他以为自己能安静的,往内走,像一枚钉子,凿进一面墙。但往往还是不能够。要有定力,要沉着。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被磨损得厉害。曾经音乐里的喜悦,不应是事情的喜悦,而是心灵的喜悦,已经渐渐磨损,虽然他还在唱着,但已经味道不同,只是极力维持原样罢了。布劳恩摸着他的脑袋,平静地对他说:你心里想去哪里呢?比伯,理性在你身体里已经成为教育种下的基因,这个时候,其实去到哪里都值得一试,你的头脑和技艺足够你开始一个新天新地,但此时,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让“系统”在身边稍作歇息,我们的轨迹不是从A到B这么规则,即使有一些兜兜转转,总会回到你心所属的位置。

他要将过去的自己找回来。什么都不想,只单纯为音乐的那种冲劲找寻回来。他当然可以,他是90后,那么年轻,除了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皮肤和年轻的笑容,他其实还有一颗年轻男人的心。他的心只是一时蒙了灰,还没有变硬,还没有变成那样坚不可摧的人种,他不是完成时态,还有很多的可能性。人们所喜欢的也正是他身上的这种可能性。无比庞大,无比具备杀伤力。

褪去浮华世界里的影像,单从世俗的生活里观看他,贾斯汀·比伯,全然是另一副样子。他是个刚过青春期的孩子,他身上弥漫着一切青少年的气息,像纹身,喜欢耍帅,对爱情抱有幻想,偶尔脾气暴躁,一般是在早上,对别人也冷冷的,直到他充好电就清醒了。

但他依然害怕走进狭窄封闭的地方、不能活动的地方,他患有幽闭恐惧症。小时候母亲为了谋生计外出挣钱而他被锁在玩具箱中的阴影总挥之不去,如今即使是被成群的粉丝包围他依旧有不安感。

上一篇:平台体系建设下一篇:饲养业的污染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