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引导(共4篇)
点拨引导 篇1
每一位公民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掌握”愈显突出,愈显重要。这无疑给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初中地理学科目前未能列入考试科目,不是我们所言说的“主科”,却是我们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之热度是不能消减的,应予以重视。一般说来,学习重视程度的高低很多时候都是跟“考试”有关,考什么科目,什么科目就会引起重视,学习热情就高涨。反之则有所“弱视”而淡然。这是目前很多初中学生所存在的一般认识。那么,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看法。
一、引导阅读———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学会阅读教材,这是一种基本技能。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初中地理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一般采用文字与图像来加以表述的。文字的叙述要求是很高的,力求准确、生动、概括、易懂。而图像则要求清晰,鲜明,突出重点。其中,有地图、景观素描插图、照片、统计表等,均是教材插图的主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地理老师往往担心学生不会或不愿去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就一味地灌输,一味地讲解,一味地照本宣科,越俎代庖,大讲特讲,全盘托出,而学生却一味地听呀,记呀,抄呀。这样一来,老师显得很“崇高”,很“渊博”,却教得挺“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效果怎么样呢?不用多言,可想而知。那么,作为我们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阅读教材之前,提出阅读要求与问题。二是阅读之时,要有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三是要教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说,地点名称,地理方位,产地特色等等,在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并做好圈点,以增加记忆。
二、激发兴趣———初中地理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学习的车轮就不能前行。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初中地理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是很多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在此,笔者仅谈两点。
(1)借用游戏,激发兴趣。说起游戏,很多人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是小学生、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与初中学生沾不上边。其实,初中学生对于游戏依然是有兴趣的,依然是喜欢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游戏的操作。比如说,“中国政区图”,我们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那么,要怎样做呢?笔者不妨在此描述一下:首先,简介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活动是分两轮进行的,每轮活动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的,不同的只是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即《地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照地理方位排列。而第二轮则不能看课本,也是同样按照地理方位排列。其次,引导学生按照上述规则动手操作。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把静止的图激活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味道”,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能力“炫耀”,引起好感。大家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只要学生对老师喜欢了,就会对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喜欢,正如人们所说的“爱屋及乌”那样。而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而且要善于表现,使学生知晓,从而引起学生对老师才学的倾慕,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任学科的兴趣与热爱,进而增强学习动力。比如初中地理有些知识是要记忆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便谈不上学习的优秀。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地理知识巧记的一些方法,在方法公诸于众之前,老师有时候可以“炫耀”一下,以引起关注,激发兴趣。例如,笔者把一些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事先记住,如“陆地表面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陆地表面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155米,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500多万人。”这些知识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卖弄”一下以博取学生的“好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喜欢,进而喜欢初中地理课程。
三、点拨探究———初中地理学习的深入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注意优化。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吃透教材与学生,根据实际,通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抓好地理学科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的讲解与渗透。再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这就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比如说,“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老师是这样点拨学生探究活动的:
首先,分析、出示下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1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2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其次,测量。要求学生带着皮尺、笔、笔记本,并组织他们到学校的篮球场上进行实地测量,测量篮球场的长与宽,并一一作了记录。第三,画画。组织学生回教室按照老师提供的“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计算并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导。第四,讨论。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举手,争相发言,有的说:“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还有的说:“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一个地理知识点,在老师设计的“分析———测量———画画———讨论”这个教学流程中得以探究而逐渐明朗并得以掌握,无疑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深入。
总之,在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教学研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善于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作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活动,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点拨引导 篇2
如何提高听力水平这一问题让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听各种材料,听力水平却没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是因为英语听力理解过程涉及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文化习俗以及一般性常识等等的综合的掌握过程。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听者就要先了解自身存在哪些影响听力的语言性及非语言性的障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对策攻克难关。
1.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存在于辨音、音变、重音等方面,停顿及语调也会影响到听力理解。辨音对听力理解至关重要,不能正确辨音极易导致听力理解错误。如有些学生在母语方言里本身就不存在某个音或不能区分“l”和“r”或“l”和“n”,便会给他们的.英语听力造成理解困难。例如:The teacher collected the papers herself.?The teacher corrected the papers herself.
?两句只有一音之差,但所提供的信息却完全不同。又如:?
The hunter lost his knife in the forest.?
The hunter lost his life in the forest.
?两句也只有一音之差,但意思却有天壤之别。?
除了识别单个音素外,学生还必须熟悉英语中的变音现象,如连读、失去爆破、弱读、融合等。例如:?I’ll put you through.在这句中,put 一词的尾辅音 [t] 与you的开头辅音 [j] 会融合为另一辅音 [t?] 。又如,在说话快的时候,want to的发音像 wanna,而have to 的发音像 hafto;it’s a 的发音像 itza. What it is 会连读成[?w??ti?tiz] 而 in an hour 会读成 [in?nau?]。?
此外,句子重音和语调也是讲话者表达意思的一种手段。Ithink she can.和 I thinkshe can. 前者重读“think”表示说话者的主观判断认为,而后者重读“she”强调是“她”能够而不是其他人能够。美式英语中can’t读作 [k??nt],当紧跟在后面的是以辅音为首的词如 stand 时,[t]就失去爆破,听起来与 can 完全一样,区别的唯一依据是 can’t 在句中会重读,而 can 不重读。?
如果不熟悉这些基本的语音现象,即使面临的是简易的对话也会让听者摸不着头脑,茫然不知所云。存在语音障碍的同学不妨找一本关于语音发音与纠音的书和磁带进行分析、模仿练习,很快就会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和语音现象,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效果。??
2.词汇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音时,常常是“闻其声”但“不会听其意”,尤其是当遇到某一稍长词汇或较生疏之词,如“gymnasium”or“unique”听起来甚是耳熟,就是想不起来它是什么意思,等老师把该词拼出,学生便恍然大悟。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视觉接触机率远高于对英语词汇的听觉接触机率,一是因为学生对单词的发音识别重视不够,二是因为学生对该词的发音与标准发音有差异,以致于不能立刻反映出所听单词的含义。?单词与短语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学生必须在4个学期中掌握大纲词汇表中规定的单词及其基本意义。试看6月听力对话第4题:?
W: During the thunderstorm, I noticed several leaks in my bedroomceiling and they really caused a mess.
M: Maybe you have somebroken tiles,I have the phone
点拨引导 篇3
其次,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遇到任何习题, 必须先静下来, 不会做的也要读三遍。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所求结果, 要养成不先动笔先分析的良好习惯。结合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分析题意, 构建模型, 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 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认真审题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第三, 要寻找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的桥梁。解题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结合已知条件及所学知识, 逐步衍生出新的已知条件, 再由新的已知条件推得所求结果, 几乎所有运用数理逻辑推导结果的题型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就是题目给出条件和结果, 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 可直接运用题目给出的结果来反推已知条件成立, 从而判断逻辑推理正确。无论运用哪种方法, 都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 还能由已知条件或结果立刻联想起所学概念、公式、定理, 并准确推导出新的结果。
第四,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从低年级抓起。教师要要求学生从写1开始, 等于号用直尺画, 写数字、符号规范工整, 以“提笔就是练字”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马虎的毛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题目从书上抄下来后就要检查题目是否抄对。
2.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时也要注意格式。
3.作业做完后要进行验算。
高考答题技巧点拨 篇4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②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