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害(精选12篇)
环境危害 篇1
人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即根据个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物质, 合成各种新陈代谢, 并世代相传。然而近些年来, 当产业化浪潮给人带来物质文明时, 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 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 也蒙受了巨大危害。目前,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 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海洋”之中, 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样, 严重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环境激素的概念
“环境激素”一词, 最早见于1966年由美国记者戴安·达玛诺斯所著的《Our Stolen Future》一书, 引起了美、欧、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对环境激素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欧洲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 (SETAC) 1988年年会将环境激素定为大会的重要主题, 环境激素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的新热点。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化学物质, 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 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它是以类似激素的方式, 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产生作用, 即使摄入微量, 也会导致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衡, 影响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肿瘤及各种生物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同时也可称作叫环境荷尔蒙 (Environmental hormone) , 是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素。
二、环境激素的产生和种类
现在, 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约1000万种, 每年还新合成约10万种, 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环境, 引起环境污染。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物质都是环境激素, 目前发现的环境激素物质首推焚烧垃圾中排出大量剧毒物质的二恶英;其次是避孕药剂;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释放的损害人和动物生殖能力的物质, 如农药DDT、多氯联苯、洗涤剂、稀释剂、发泡剂、林木防护剂、食品添加剂、汽车尾气、电磁波污染、儿童用的橡皮奶嘴、金属罐头盒内的金属防腐膜等, 总计约70余种。
三、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及其特点
(一)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有:其一, 激素与受体的直接作用;即环境激素与人体中已存在的激素受体相结合, 表现出激素的效果。其二, 环境激素起代谢阻碍剂的作用;它阻碍人体内类固醇正常代谢, 后果是产生性分化表现异常。其三,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与环境激素作用, 间接影响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可使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受到伤害;甲状腺性能低下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活动;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 雄性激素受环境激素的影响, 会使生殖行为表现异常。
(二) 环境激素作用的特点
人类使用的多种化学物质从单个来看是没有不良影响的, 但如果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相当于个体150至1600倍的激素使用, 即无数的内在信号 (如激素、生长因子) 或环境信号 (包括化学物质、温度) 构成了细胞的全部生物反应, 不同类型的信号间形成了协同作用。另外一个特点是环境激素作用的复杂性。一些环境化学物质在竞争性的与妊娠激素受体结合过程中表现奇特,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因组合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即使环境激素浓度低, 也可能绕过血液的自然保护而与受体结合。一些无毒的人工化学物质通过肝脏转变为有毒的物质, 怀孕妇女母体内无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婴儿是有毒的。也就是说, 环境化学物质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
四、环境激素的危害
(一) 影响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1、具有内源性激素的活性。如苯酚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显示出雌激素亢进, 1-二甲胺乙氧基苯基-1, 2-苯基-1-丁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显示出拮抗作用, 烷基酚类化合物可以阻止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并能够将雌激素受体上已结合的激素取代下来, 从苯乙烯塑料试管中游离出来的壬基苯酚可以诱导人的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
2、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产生毒害, 从而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导致激素合成、释放、传输异常, 如有机膦农药进入人体后, 即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 形成比较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 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 丧失对乙酰胆碱的分解能力, 造成体内乙酰胆碱的积蓄, 引起神经传导生理功能的紊乱, 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殖腺, 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在雄性生殖系统中, 由于生精细胞的快速分裂繁殖使得睾丸对环境毒物非常敏感, 金属铅、镉和许多农药都对睾丸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在雌性生殖系统中, 环境激素可以影响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有机氯农药对生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鸟类产蛋数目减少, 蛋壳变薄和胚胎不易发育;对哺乳动物大鼠的影响是损害精子和使大鼠的受孕和生殖能力明显降低。
4、作用于生物体的肝脏、肾脏。肝脏和肾脏拥有代谢和排泄各种激素的酶催化系统, 它们的功能决定了激素在体内的半衰期。环境毒物通过影响肝肾代谢功能, 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如有机膦、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体酶, 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5、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具有识别、杀灭、清除能力,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是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之下, 会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如铅、汞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皮炎,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 致畸、致癌作用
一些环境激素作用于细胞的染色体, 使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携带遗传信息的某些基因, 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长失控, 产生肿瘤, 如发生在生殖细胞, 则可能造成流产、畸胎或患遗传性疾病;胎儿出生后, 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易引起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农药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比非喷洒季节高5倍。多环芳烃、芳族胺、芳族偶氮化合物、酞酸酯、氯乙烯、有亲电子基的烷化剂等都是强的致癌物。
(三) 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
蓄积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和数量超过机体消除的速度或数量, 造成环境污染物在体内不断积累的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 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 一些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 这种生物放大作用, 使进入环境中的毒物即使极微量, 也会使生物尤其是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受到毒害, 直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如DDT和狄氏剂等农药, 性质稳定, 脂溶性很强, 被摄人动物体内后即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很难分解排泄。
五、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由于环境激素目前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 人类要杜绝它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为此:
(一) 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进行优先管理。
(二) 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专项法律, 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
(三)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有效预防措施, 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不要将聚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不要购买塑料婴儿用品和儿童玩具;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避免食用近海鱼;大量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蔬菜。
摘要:环境激素对人类和生物的激素分泌机能造成极大的破坏性, 同时将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本文就此概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产生途径、种类、作用方式及其危害, 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关键词:环境激素,化学物质,内分泌系统,有毒有害
参考文献
[1]王毓秀等.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 农村生态环境, 1999.15
[2]邓苹译.环境荷尔蒙为何会给人类带来危机, 环境科学1998.12
[3]江田汉等.环境激素问题浅析, 环境保护, 2000.5
环境危害 篇2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
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呢?
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 篇3
关键词: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环境危害
1 概述
石油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给石油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新型油田勘测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对老油田进行深度开采,已是石油企业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原油中含水量不断增多,水中所含有的大量油类、悬浮物、重金属等成分对水体、农作物、土壤、人体等均具有较大的危害。
2 石油开发中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2.1 石油污水中污染物的危害。①石油气及石油烃的危害。含油污水或原油中含油的石油气或者烃类物质一旦泄露,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严重污染,高于一定浓度值时,会影响土壤中农作物的生长或者使水体中鱼类产生特殊味道,影响其经济价值,若泄露过多,可能会给高等生物带来危害。②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危害。石油采出水中含盐量较高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般采出水中盐类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中3.5%的含量,这就极大的影响了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高浓度盐水可能改变土壤的力学结构,破坏植物根系對空气和水分的运输。③重金属的危害。重金属对于酶的活性具有极强的干扰能力,可限制或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生化活动,造成对生物内部组织器官、神经系统、造血组织等的严重伤害。④化学添加剂的危害。石油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化学添加剂,以提高开采率。化学添加剂的危害性主要来自于可溶性化学物质,这是由于溶解后的化学添加剂易于被生物体摄入体内;易挥发物质同样也会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引起急性中毒等恶性事件。对于不可溶的化学添加剂,则由于其缓慢的讲解速度,可能产生长期性的二次危害。
2.2 石油污水的来源。①采出水。采出水是从原油和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地层水,可以是基岩水或基岩水与注入水的混合水。采出水主要来自地面加工的脱盐废水或自来洗净水。采出水约占石油开发中总污染物的98%,是主要的污水来源。采出水中含有的杂质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如盐类、重金属类的可溶性固体、悬浮或溶解的原油、固体颗粒等其他一些具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除以上天然杂质外,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添加剂也是重要的污染物,如混凝剂、分散剂、除氧剂、表面活性剂、除垢剂等一系列为提高开采率而添加的化学试剂。②钻井污水。钻井污水的成分主要由被钻岩石及采用的钻井、洗井试剂的成分决定,主要包括钻屑、石油、粘土控制剂及稳定剂、加重剂、稳定剂、润滑剂、亲和剂,以及特有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锡、铬、钡等,重金属部分是天然存在,另一部分是加入钻井液体系的各种材料。③其他类型污水。石油开发是一项复杂、综合的大型工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含油污泥的堆放引起的渗透水、清洁设备后产生的洗涤水、油气田地表径流的雨水、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发生的事故性泄露和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等。
3 石油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3.1 建立HSE管理体系,依靠科学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健康(Health)、安全(Safety)与环境(Enviromen)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是集合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优势而形成的,可适用于各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最大目标是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零事故、零伤害和零损失的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及长远发展,是符合我国当代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项管理策略。石油企业应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2 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高效絮凝浮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可实现3s内彻底分离油水,且去油率高达90%以上;光催化技术解决了TiO2纳米颗粒材料由实验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磁性分米净化技术在活性污泥中加入少量磁铁粉末后,可实现进一步循环利用;生物强化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传统生物法的净化效果,降低了处理成本;NB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可实现对废水中微生物有效截留,从而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除以上方法外,生物法和物理化学组合技术,如电-生物耦合技术、化学模拟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和超声-电化学联用技术也不断应用到石油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体系中,大大减少了污水的危害。
3.3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性思维及探索精神的人才,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污水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重视基层污水处理人员的作用,将基层工作人员的经验及技术作为进行污水处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及可靠支持;定期组织基层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基层污水处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处理技术。
3.4 研发石油污水深度处理与回收技术。石油企业生产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水资源短缺,石油企业生产中的新鲜水少部分蒸发流失,大部分则成为了工业废水,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对生产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可再次回收利用,成为企业的绿化、施工、清洗、冷却水或脱盐补水等,尤其是最后两项,是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业用水。解决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可有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总结
石油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则在影响周边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危害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利用技术创新进行污水处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钊荣.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06.
[2]孙立波,杜艳蕾.海洋石油平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化工管理,2015,12:99.
[3]吴莉娜,陈家庆,程继坤,彭永臻,孔惠,周翠红,朱玲.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5:4311-4317.
[4]张超,李本高.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04:6-11+26.
作者简介: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篇4
1 大气污染的危害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环境要素。通常情况下, 每人每日平均吸入10-12m3的空气, 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 它们产生的许多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 当其浓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 空气的正常组成就会发生变化, 自然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收到破坏, 从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会受到危害。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急性危害事件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在气象条件突然改变或地理位置特殊条件下, 大气中某些有害物质扩散受到抑制且浓度便会快速增加, 引起人群急性中毒。如,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甘肃兰州西固区每当发生光化学烟雾时, 现场人群中即有人眼睛流泪, 并伴有头疼、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中毒现象。慢性危害一般人们不会引起注意, 加上鉴别困难, 其危害途径往往是污染物与人体呼吸道黏膜接触, 主要刺激眼睛、呼吸道黏膜,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眼、鼻粘膜刺激及生理机能障碍而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的病情。特别是CO吸入人体后, 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 是人体组长处于缺氧症状, 人群会患有贫血、失眠、心脏病等。此外, 根据动物试验结果, 能确定污染大气中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达数十种, 如某些多环芳香烃和脂肪烃, 砷、镍、钵等金属。大量事实说明大气污染是人体许多癌症的致病因素之一, 特别是空气污染程度与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一定正相关关系。最后, 大气污染物可以使大气透明度减小 (如兰州、白银冬季城市上空经常烟雾腾腾, 傍晚更为严重) , 城市热岛强度加强, 总云量增加, 恶化居民生活环境, 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2 水污染的危害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除供饮用外, 更大量的是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它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 当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例如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 水污染严重, 尤其该市废水排放处——东大沟, 它两侧有冶炼厂、铅锌厂、酸厂等企业, 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汇集到沟内, 水质混浊、气味刺鼻, 流向黄河, 造成饮用水不安全, 影响黄河沿岸的人群生产生活、导致发病率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有直接与间接两方面。但是就毒性而言, 大多数农药的毒性较高, 无毒低毒的农药很少, 但是农药很易进入水体, 人们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 还有构成全球性污染又极毒性的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及重金属等物质污染水体受后, 人们饮用或通过食物链就会出现中毒现象。如东大沟两边的村庄饮用的是重金属超标的黄河水, 村民牙齿脱落现象严重, 过去是中老年人掉牙, 现在发展到小孩也掉牙, 就连羊吃了种的草牙都掉光了;2) 水体被卤代烃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后, 这些污染物使细胞和染色体发生畸变, 并诱发细胞转化。转化细胞异常接种会使小鼠形成肿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长期饮用就可能诱发肝癌, 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白银东大沟两边的村庄的村民癌症患者比例大幅增加;3) 有些污染物通常情况下, 虽然不会对人体健构成危害, 但可使水体发生异味、异臭等水质的异常变化, 使水体的正常利用受到影响。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主要是重金属物质, 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 抑制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 水体的卫生状况严重受到影响。
3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土壤污染被称作是“看不见的污染”, 其他污染形式可通过外在形式向人们敲响警钟, 而土壤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这种危害极大的污染就在这样的“温床”上趁机蔓延开来。重金属类和农药类化合物成为土壤的主要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中的汞、砷、镉、铬、铅等进入土壤后可以被作物吸收积累, 通过地面水和地下水或通过食物链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在工厂烟囱、采矿设施、垃圾堆放包围下的广西平阳, 农田受到了严重污染, 据检测, 该村种植的大米中镉、铅含量超标了20倍, 导致58位村民患有肾病、脑损伤甚至癌症。另外, 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 白银市附近有四处-6000亩农田种植出来的蔬菜中的镉、铅、铜含量均达到危险水平。至于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类的有机氯农药, 由于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 所以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 被作物吸收后, 在经过各种生物之间转移、浓集和积累, 可使农药的残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通过食物链使农作物或食品中残毒进入人体危及人体健康。
4 噪声污染的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 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但是噪声污染又不同于其它污染, 它是一般情况下不致命而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一种物理污染。由于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个环节或者说每个角落都会有噪声出现, 且能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 而物质污染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人们注意, 这就是为什么环境污染常常受到人们抱怨和控告的原因。噪声污染轻者会让人产生烦恼、讨厌等情绪变化, 干扰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同时会使人精神不宜集中, 影响工作。重者就会导致噪声性耳聋。而且在强噪声环境下, 交谈和危险警报信号容易被掩盖, 人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工作事故就会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美国每年由于噪声的影响而带来的工伤事故导致不上工及低效率所造成的损失将近40亿美元。此外, 噪声污染往往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还能诱发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胃溃疡等疾病。
5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社会中, 一般情况下, 人们大约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这个比例在城市里高达80%-90%。因此, 对于好多人来说, 因接触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危险可能更取决于室内而非室外。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装修豪华且配有机械取暖、制冷和通风的家里或办公室。这些地方都存在许多室内空气污染源, 如建材及各种各样的室内陈设品, 汉石棉的绝缘体, 湿的或干的地毯, 用各种压缩的橱子及各种家具, 家用清洁、维护、个人保养及爱好的用品, 还有煤气、电器等。这些污染源对人体健康危害可能在接触污染不久或几年后发生。如对眼睛、鼻子、喉咙的刺激, 头疼、头晕以及疲劳等。这些危害通常发生时间短, 可以治疗。一些典型的疾病 (哮喘、超敏性肺炎、湿烧) 也可能在接触室内空气污染源之后不久发生。另外, 还有一些危害会在接触污染物后几年发生, 这些危害有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癌症等是经过长期接触或频繁接触发生的。如在居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烟者高30%~80%。专家认为, 许多病的死亡率与吸烟有关, 肺癌死亡率90%、慢性支气管炎死亡率75%、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25%均与吸烟有关。根据我国室内空气的卫生标准, 甲醛和苯最高容许浓度为每立方米0.08mg, 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 新装修或装修不久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和苯的含量仍超过我国卫生标准, 人们长期吸入这样的空气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总之,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区域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但环境污染真正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每个人的健康, 为了人类的持久生存和发展, 我们呼吁全社会至全世界都来关心环境保护, 减少环境污染, 本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为我们创建一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摘要:本文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 浅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危害
参考文献
[1]韩晋仙, 马建华.污灌区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迁移和积累[J].生态环境, 2004, 13 (4) .
[2]张乃民.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研究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进展, 1998, 7 (4) .
[3]常青.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 4.
环境破坏的危害作文 篇5
伴随着人类生活文明的进步,白色污染日愈严重起来。塑料袋,塑料包装等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价格便宜,质轻,耐用,防水的几大特点被人们所看好。在中国的市场极大,我国也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但处理这些东西比想象中难得多。一般塑料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可达200——5。所以对于塑料类制品我们要抵制使用。
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的金属元素。俗称“朱砂”。汞可溶于水,空气中。它巨大的毒性令人谈之色变。它主要来源于电池等物品。据统计1970——1979年全世界直接向水体排放的汞总量达1.6万吨!排向大气的汞量也达10万吨。当水中或空气中的汞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树木枯死,人类患上因汞摄入过高引发的病症,如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俣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误湾。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误镇共患水误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误病患者,8人死亡。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误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环保事业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往大的说,可以造成成片的水域污染。往小了说,只要我们每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环保低碳,环保事业也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如果我们少用些塑料袋,少乱丢些垃圾,那么这个世界上便会少些随风飘舞的白,多些生机勃勃的绿;也会少些乌黑肮脏的河,多些碧蓝清澈的湖······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地上看见一个塑料袋不是直接走过,而是弯腰拾起;如果我们每人不是随意乱丢垃圾,而是做到合理分类垃圾;如果我们每人都少用些塑料袋,多用些环保袋。那么我相信地球母亲会少些愤恨的泪水……
填湖造田危害大环境保护靠大家 篇6
这事被当地水利局发现后,经过调查,对南湖村村委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罚款5万元,并且负责恢复南湖原貌。南湖村余主任等村干部不愿失去即将到手的利益,拒绝执行,水利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终于使南湖村村委会退田还湖,恢复了原用于蓄洪的湖面。
讲法:我国《防洪法》第23条和《河道管理条例》第27条都明确规定:禁止围湖造地。《防洪法》第57条还规定:对于违法填湖造地的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本案中,水利局对南湖村村委会的处罚是合理合法的。
通过此案,很有必要向读者说明填湖造田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累计填湖的面积已经超过130多万公顷,减少蓄洪容积350多亿立方米。湖泊面积不断地缩小,一旦发生洪水,没有湖泊来调蓄,即会涌入河道,河道水位升高,就有发生洪灾的危险。因此,减少湖泊面积,会导致蓄洪能力减弱,防洪压力就会加大。另外,湖面缩小对生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填湖侵占了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湿地,一些鱼类、水生植物就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为了防止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我国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大面积退田还湖。二是加强湖泊管理,建立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在防止洪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对水、对自然的侵害,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因素对雏鸡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篇7
1 低温高湿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永安地区地处山区丘陵地带, 冬春季低温高湿, 在此期间育雏常出现1周龄内的雏鸡大量死亡, 其情况如下。
1.1 低温危害
雏鸡全群叽叽尖叫, 围着保温炉打堆, 绒毛松乱, 翅膀下垂, 极少数雏鸡进食或饮水, 体重下降严重, 脚部裸毛区皮肤干、皱褶, 死亡集中在3~7日龄, 之后渐少, 2周龄后死亡率趋于正常。剖检可见肺边缘轻度变红 (该地区多为煤炉保温) , 颜色正常或偏土黄色, 卵黄吸收不完全, 胃肠空虚, 肠道常有胆汁充盈呈墨绿色, 肾脏苍白, 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其他器官没有典型病变。传染病检查, 特别是沙门氏菌检查, 多为阴性。
1.2 高湿危害
在初春, 常出现2~4周龄期间雏鸡的死亡高峰期。此间育雏常因高湿寒冷雏鸡尖叫不停, 羽毛松乱, 怕冷扎堆, 并伴随呼吸湿啰音。剖检病变, 有气囊浑浊、腹膜炎、肝周炎等大肠杆菌病病变。发病机理:低温高湿环境中, 若不能及时排湿保温, 雏鸡活力更弱, 食欲降低, 甚至废绝, 出壳后3 d, 体内营养消耗殆尽, 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 最后雏鸡衰竭死亡。所以, 要加强出壳后1周龄内的除湿保温工作。
1.3 处理方法
及时保温、除湿、诱食。如采用保温伞或保温床或其他方法保温, 及时更换潮湿垫料, 通风 (但要注意通风强度, 以不影响室内温度为宜) , 降低育雏舍湿度等管理措施, 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效果不明显的鸡群, 可在饮水中添加泰妙菌素等, 如采用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泰妙菌素150 g+四川拜耳公司生产的10%氟苯尼考30 g+电解多维50 g溶解于200 kg的水中, 搅拌均匀后让雏鸡饮用, 雏鸡病情很快就能得到改善, 饮水5 d后, 基本看不到上述症状。
2 空气质量对雏鸡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永安地区冬春季育雏方式是以塑料棚内加煤炉为主的保温措施, 棚内空气质量较差, 氨味重, 氧气少, 空气不新鲜。保温和空气质量问题产生了矛盾。在管理不善时, 出现各种原因的育雏问题, 包括CO中毒, 以急性、大批量雏鸡死亡为主, 死亡雏鸡血液鲜红色。个别场饲养员还发生过CO中毒案例。有氨气刺激雏鸡引起喷嚏、流泪、甚至眼结膜炎等。有污染空气继发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的案例。
处理方法:通过加强保温、通风、加大空气变换量可有效解决, 有并发感染时, 加相应治疗措施。
3 致病性病原菌超标及处理方法
因有的养殖户未真正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如一批鸡刚出育雏舍, 清洗消毒还未彻底就马上进第2批雏鸡, 空舍时间都不到2周时间, 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无法净化, 批与批之间疫病垂直感染。常见的疫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鸡瘟、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马立克氏病等。
处理方法:坚持“全进全出”, 认真清洗、消毒, 可用甲醛熏蒸法消毒, 做到全面、彻底, 并保证空舍期达2周以上, 同时加强场内常见病的免疫和保健工作, 特别是慢性呼吸道疾病。
病理科工作环境的危害与自我防护 篇8
1 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因素
病理科常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化学试剂,其中有些还是有毒的化学试剂。常用的有毒化学试剂有甲醛、甲醇、二甲苯、丙酮、免疫组化试剂盒的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剂等。这些有毒的试剂多为挥发性试剂,当挥发到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或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些用过的化学试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1]。众所周知,甲醛在室温时极易挥发,而且温度越高挥发得越快,当空气中甲醛浓度>0.08 mg/m3时,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2]。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引起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流泪、头痛、恶心呕吐及胸闷,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严重的可致白血病,还会引起胎儿畸形[3]。甲醛对病理工作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嗅觉敏感度降低及肺功能的变化[4]。甲醇也容易挥发,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5],甲醇为神经毒物,对神经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尤其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长期处于低浓度甲醇环境中,可引起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和视力下降、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血液系统异常,血常规中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6]。二甲苯也是一种致癌物质[7]。丙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作用[5]。免疫组化中的DAB显色剂可能存在致癌性[8]。
1.2 生物性因素
病理科是医院里接触到人体组织、器官及体液较多的科室之一,有些标本如术中冷冻切片组织、痰、尿、胸水、腹水、宫颈刮片等都是新鲜标本,其中可能含有传染性的微生物和病原体,各种微生物和病原体散发到空气中,与病理工作者暴露部位如眼、口、鼻黏膜和皮肤伤口等接触而造成感染。尸检中病理工作者还可能会遇到暴发性传染病而感染。穿刺时,用过的针头可能会划伤自己,取材时若不小心会有血液、囊肿液喷射到工作者面部,如果其中含有大量病菌,也会对病理工作者造成危险。如果病理科的各种标本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病理工作者在取材、切片或穿刺等操作过程中不慎受伤而引起交叉感染。特别是术中冷冻标本均为新鲜标本,病理工作者在取材及切片过程中若操作不慎,被污染的刀片割伤,此时标本中所带的病原体会经过破损的皮肤进入机体而造成感染,其致病风险很大。取材时除可能被刀片割伤外,还可能会被坚硬的组织如骨组织刺伤而造成感染。用过的刀片及针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防护措施
2.1 增强防护意识
病理科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积极参加医院感染及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卫生习惯。定期实行危险化学品及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并尽量避免。取材时应穿好隔离衣、鞋套,戴好口罩、防护眼镜、消毒乳胶手套及帽子[9]。操作时小心谨慎,防止刀片、剪刀等锐器切割伤,手法要轻巧,避免张力较大的囊肿液或血液喷射到操作者身上,特别是暴露部位。若暴露部位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取材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还应备有专用的洗眼设备及淋浴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2.2 改善工作环境
病理科应争取足够的面积和合理的布局,用房面积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等级进行设置[10]。常规工作在各自独立的房间内进行,并设立清洁区、污染区及半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立缓冲区。各个房间均安装有通风设施,保持空气的流通,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这大大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使用密封标本袋及标本瓶盛放标本以减少甲醛的挥发。另外,可以在阳台或窗前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如吊兰、芦荟等,既美化环境,又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3 完善管理
①试剂的管理:规范化学试剂的管理应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和保证[11]。应成立病理科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制定严格的使用和保管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病理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试剂的一般性质、可能出现的意外及紧急处理方案。试剂的入库、保管、使用都要作详细的记录,并分类存放,危险品不宜存放过多,库房内应干燥通风,并设有温度计、湿度计及灭火器,并勤于检查,防范于未然。使用试剂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小心谨慎,防止试剂外溢或飞溅,一旦试剂飞溅到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接触化学试剂应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使用完后要立即洗手。有文献提出可用正庚烷代替二甲苯脱蜡以降低对身体的危害[12]。②消毒措施:病理科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院内感染和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冷冻切片机每天使用完后仔细清理箱体内的组织碎屑,用专用消毒液或紫外线灯对冷冻切片机进行消毒,细胞室要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对其他常规设备也要定期消毒[13]。取材和尸检后及时清洗器械并用戊二醛浸泡。取材室和尸检室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台面、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消毒。③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管理:病理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分为普通医疗废物和病理性医疗废物两大类[14]。病理科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用结实的黄色污物袋盛放废弃的标本,定期进行焚烧处理。按照规定处理有害化学液体,以免造成环境的污染。对于损伤性废物如刀片、针头等应置于锐器盒内集中定期销毁[15]。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和石蜡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内集中处理,对感染性污水应通过专门的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装置。
砷的环境公害及对动物的危害 篇9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地壳中的砷多以硫化物形态与多种金属矿石共生, 煤炭中也含砷。但也有以硫化砷矿和元素砷矿的形式藏于地下。自公元1250年左右对元素砷提取成功后, 砷便有了多方的用途, 到1932年已合成出万余种含砷化合物, 并对砷的毒害也有初步认识, 砷和它的化合物便成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近百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砷化物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色素、燃料、玻璃及农药等, 由此引起的环境 (大气、水体、土壤、食物) 砷污染以及所造成的危害, 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砷是人类确定致癌物, 除职业暴露外, 饮用被高浓度无机砷天然污染的地下水是人体高砷暴露的主要途径[1]。慢性饮水型砷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其所致的皮肤损伤, 特别是掌角化, 直接影响劳动能力。
1 砷的理化性质及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
砷多以硫化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其化学性质与磷相似。砷元素不溶于水, 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 (As2O3) 。环境中的砷主要来源于铜、铅或锌等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重要含砷矿物有:信石 (As S) 、雄磺 (As2S4) 、雌磺 (As2S3) 和磺铁矿 (Fe As S) 。
三氧化二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 吸收率达90%[2]。吸收的砷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 于24h内随血液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并在皮肤、毛发、指甲和骨骼中形成贮存库。三价砷进入细胞的能力比五价砷强, 而且毒性也比五价砷强35~60%, 但五价砷在体内可转化为三价砷。一次性进入体内的砷化合物, 10天内即可排出90%, 大部分无机砷以较快的速度经肾脏由尿排出, 粪中排出量约为尿排出量的6%~25%, 肺也有小量的排出。
2 环境中砷的分布
(1) 砷广泛分布于大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内, 砷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迁移与砷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砷化物有无机砷和有机砷多种形式[3]。 (2) 地下水中的砷平均浓度0.5~50μg/L, 由于含水层埋藏深度、岩性、p H不同, 砷含量浓度差异较大, 高加索一带深层地下砷浓度可达280g/L。我国台湾省台南县井水浓度55~1190μg/L, 出现乌脚病等慢性砷中毒现象。 (3) 土壤中砷主要来自母岩的风化, 土壤中的平均浓度大约为0.1~9.0μg/g。在含砷矿和火山地区砷的含量较高。土壤除了农药污染外, 砷污染也发生在有色金属冶炼厂。 (4) 空气中砷的背景浓度0.1~1.0μg/m3, 大气中砷主要有三个来源:金属冶炼、煤、植物、废弃的燃料;含砷农药的应用。靠近冶炼厂烟气颗粒中砷的平均浓度为74μg/m3, 在砷矿附近的城市砷含量高达25000μg/m3, 由于砷化物用于控制杂草和棉花等杀虫剂, 因此来自扎棉厂散射的灰尘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砷, 棉花废弃物的燃烧也是砷的污染源。 (5) 天然植被总砷的浓度背景0.25μg/g, 范围值0.25~1.5μg/g。植物砷污染主要受杀虫剂和有关冶炼厂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常与剂量有关, 也与植物种类、地理区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3 砷对动物的危害
3.1 砷的一般危害
(1) 砷化合物可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肝、肾等多脏器受损, 其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砷元素不溶于水, 故无害, 但砷及砷的可溶性化合物极毒。砷对人的中毒剂量为0.01~0.052g, 致死量为0.06~0.2g。文献报道口服50mg即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 口服60~600mg (一般200mg) 可引起死亡。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 中毒主要由无机砷引起, 三价砷比五价砷毒性大[4]。 (2) 急性砷中毒多发生在误服、谋杀或事故等情况下。首先表现为口腔、咽喉部烧灼感, 经数分钟至数小时, 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与频繁的腹泻, 大便呈米汤样, 甚至为血样便, 2d后皮肤出现猩红热样皮疹。口腔及呕吐物有大蒜气味, 吐、泻剧烈者可持续数日至2周, 同时伴有口周麻木、全身酸痛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躁动、幻觉、妄想、抽搐、昏迷等症状。由于剧烈的吐、泻导致脱水, 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体温下降、电解质紊乱、腓肠肌痉挛、极度衰弱无力。由于砷对心肌和毛细血管的直接损害, 加之脱水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中毒后3d至3周在上述临床症状多已缓解时,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型”或“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症状[5]。首先是肢体麻木或针刺样感觉异常, 继之出现运动力弱, 下肢比上肢受累较早、较重, 自肢体远端向近端对称扩展。多数患者脚底出现烧灼样疼痛, 影响睡眠。因足部痛觉过敏, 轻触皮肤可引起剧烈痛苦, 其“如同走在火上”或“走在烫的砂砾上”。这一症状持续数周至数月, 以后出现感觉减退。部分患者于急性中毒数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 甚至黄疸。少数重度中毒患者可出现肾功能障碍, 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 慢性砷中毒王要反映在皮肤、头发、指 (趾) 甲和神经系统方面, 显示于皮肤干燥、粗糙, 头发脆而易脱落, 掌及趾部分皮肤增厚, 角质化, 在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 如感觉迟钝, 四肢端麻木, 乃至失去知觉, 行动困难, 运动失调等, 并可导致末梢神经炎、皮肤炎、肠癌、肺癌等。除了人类活动引起砷中毒以外, 也有不少由原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而引起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 。如我国台湾省台南县于1961年发现砷中毒现象。开始表现为掌趾角质化, 其次在手背, 足背有明显角质化疹、疣, 且密集分布, 最后发育鳞癌 (乌脚病) 。皮肤癌患病率为16.6%, 男女之比2.9:1, 皮肤癌发生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50岁以上数占74.6%。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 (0.1~0.l8mg/L) 导致。
3.2 砷对皮肤的损害
急性和慢性砷中毒均可引起皮肤损害, 主要表现为皮炎、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及皮肤癌[7]。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但以躯干、臀部和大腿等非暴露部位多见, 呈雨点状或广泛的花斑状黑色或棕褐色斑点。急性中毒一周后, 皮肤可出现糠秕样脱屑, 继之色素沉着。急性中毒40~60d后, 几乎所有患者指、趾甲上都可出现1~2mm宽的白色横纹, 随指甲生长由甲根移向甲尖, 约5个月后消失, 手足掌皮肤也常有过度角化及脱屑, 肢端皮肤温度可以降低或有多汗及发绀。砷性皮炎可在皮肤接触24h或更短时间内发生, 首先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红色粟粒状丘疹, 多密集成片, 全身可有少数散在性皮疹, 患部发热、搔痒或刺痛;严重者可有疱疹、脓疮和溃疡, 皮损后可有脱屑和色素沉着。
3.3 砷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表明砷是一种致癌物质, 但致癌机理尚不清楚。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砷元素会扰乱内分泌, 长期低剂量的砷暴露会增加人患癌症的危险。对亚洲及南美洲接触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砷暴露使人群患皮肤癌、肺癌、肝癌和膀胱癌的机率明显增加。近年来, 砷的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无机砷在动物实验中已发现有致畸作用, 并且在4种动物 (仓鼠、小鼠、大鼠、家兔) 观察到有畸形、生长延迟、甚至死亡等发育障碍, 鸟类和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实验亦证实砷具有发育毒性。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一些含砷矿区, 也观察到自发性流产、晚产、先天性畸形等发生率升高。因此, 可以认为砷是人类潜在的致畸物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 砷广泛分布于地理环境的各大圈层之中, 母岩的风化是土壤, 植物, 天然水及大气中砷的重要来源之一。砷在环境中分布的不均一性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砷地层 (岩石) 和含砷矿床的存在 (砷的原生生物地球化学) , 其次是与工农业发展有关的砷人为因素富集 (砷的技术生物地球化学) , 后者主要表现在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冶炼, 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及燃煤工业废气的排放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动物体内过量的砷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 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 增加淋巴系统的发病率, 甚至对胚胎发育有明显致畸作用。砷中毒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慢性和急性。慢性砷中毒主要是由富砷生物地球化学引起的, 而急性砷中毒多为意外接触砷所致。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砷可能是皮肤癌, 肺癌、肝癌、胆癌及肾癌等的重要潜在威协因素, 但是砷的致癌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ughesMF.Biomarkers of exposure:a case studywith inorganicarse2nic[J].Environ Health Pers pect, 2006, 114 (11) :1790-1796.
[2]李国星等.砷对大鼠肝脏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影响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4, 22 (4) :264.
[3]张学林, 王金达, 王文军.环境中砷的分布及其对健康的危害[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治, 1998, 13 (5) :275-278.
[4]夏元询.化学物质毒性全书[M].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5]陶柏文等.急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J].职业与健康, 2002, 18 (4) :26-27.
[6]刘永泉等.某厂职业性砷中毒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1, 14 (5) :257.
环境危害 篇10
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畜禽以舍饲养殖为主的分四类包括生猪、蛋鸡、肉鸡、奶牛是养殖量最大的。养殖规模和粪便处理规模不匹配。预测2015年畜禽粪便总量将达60亿吨。
由于农业生产工艺落后, 畜禽养殖从零散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养殖场的选址比较随意。畜禽粪便随意堆放, 没有任何的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其原因有资金问题、人们环保意识问题, 管理问题等, 导致现今我国农村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的现状
现阶段农村养殖的主要方法是传统露天养殖, 方法比较落后, 传统的露天养殖规模和粪便处理规模不匹配。新建的养殖场仍然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 粪便乱排乱堆。乡镇环境监管不到位, 防治体系不完善。
农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危害
目前, 每年由大量的畜禽粪便四处堆放, 占用大量可利用的土地, 降低土地的利用率。我国农村饲养家禽畜大都以饲料喂养为主, 含有的添加剂大多是一些微量元素重金属等。粪便还田后造成土壤污染。
1) 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养分、热能等, 分解有机物, 这是自然循环中土壤的重要作用。畜禽粪便对土壤有着两面的影响, 能够作为肥料施于农田, 粪浆提供水分, 经常对土壤施粪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作物、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若施粪肥过度, 不但危害农作物, 也会导致表面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改变, 粪便中含氮浓度较高, 会引起土壤中溶解盐的积累, 若用过量会导致土壤发生盐渍化, 肥力下降。
2) 对大气污染
畜禽粪尿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污染条件下, 分解成甲烷, 有机酸、醇类, 带有臭味。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 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 最终产物为硝酸盐类。在无氧条件下产生恶臭气体, 这些气体危害人类健康, 对空气污染加大。
3) 对水体污染
对土壤施肥过量的养分, 土壤贮存能力降低, 养分通过新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畜禽粪便通过渗透或者直接排的废水进入水体, 逐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排入水体中的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使水质变坏, 波及井水, 给任何动物造成危害, 造成持久污染。
4) 对生物的危害
畜禽粪便含有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 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蝇蚊, 增加病原、病菌种类, 尤其是人畜共同患病的可能, 严重危及人畜健康。
针对农村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养殖业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不仅使农村空气恶化, 导致河湖严重富营养化, 而且危及地下水。处理粪便的方法如干燥法、沼气法、热喷法等。沼气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经过厌氧消化作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畜禽粪便在沼气池中经过密闭发酵, 对病菌和寄生虫起到致命的作用, 减少生物污泥产生量。沼气按用途分可以生活用燃料和工业用能源。可以沼气发电。
沼气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可以除去粪臭从根源上消灭病原微生物, 不改变提供能源等优点。
沼气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沼气的利用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 利用沼气发电投资大, 季节因素影响, 供电不稳定, 设备维修及维护费用高等都存在问题。
环境危害 篇11
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解决对策
1.引言: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愈加严重的趋势,其中又以水质污染最不可令人忽视。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一些养殖场脏水的随意排放,农村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逐渐对整个环境体系带了危害。因此,农村水污染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农村水污染原因与危害
2.1 农村居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造成农村生活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农村厨房排除的污水、人畜排泄物、使用了家用清洁产品后的污水不加处理任意地排放进河、渠之中。在这一类的污水中,富营养物质如化学需氧量、氮和磷等含量较高。此种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池塘等水体,势必造成这些水体的污染,造成当地水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2.2 农业生产的废水:农业废水具有分散面广、难收集的特点,并且很难处理。一般来说,因农业废水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一方面呈现出较高的植物营养物质、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含量也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生产喷洒农药或施用化肥除时,除了极少部分农药和化肥使直接附着于农作物上的,其余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或飘浮于空气当中,随着降雨深入地表和地下,最终造成水体的污染。
2.3 养殖业污染
(1) 抗生素污染。现有的养殖行业中,大多是以饲养动物的成长快慢决定收益。饲养者为使动物能够够快速的生长,常常選择含有高含量抗生素的饲料来进行喂养。过量的抗生素不能够被动物吸收,将与动物的排泄物一起被排出体外,进入池塘、渠道、河流等,甚至渗透地下,污染地下水。
(2) 重金属污染。很多饲养者认为高含量的砷或铜能够加快禽畜的生长,因而在饲料中添加铜、砷等一系列重金属。大量未经动物吸收的重金属随着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水体,可以直接给环境水带来重金属污染。
(3) 氮、磷及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的污染。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的畜牧生产方式采用的是粗放的放养方式,喂养畜牧的食物没有经过合理均衡的配比,畜禽吃下后,富余的氨基酸无法在体内降解而被排出体外,从而导致粪便中氮含量偏高,造成氮污染。动物不能很好地吸收谷物中的植物磷,因此绝大部分的磷也随着排泄物排出,从而造成磷污染。而动物的粪便如果不能集中收集处理,势必造成被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畜牧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与灌溉水混在一起,造成水稻等作物的减产,影响渔业的养殖;若是排进江河之中,对江河中的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2.4 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经济会被随之带动,我国的乡镇企业也借助这一蓬勃之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我国许多乡镇企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规模小、分布又不集中,导致管理的难度增加。如果乡镇企业没有统一的废水处理系统,所产生的废水也就会被随意的、不经处理的排放到河道中,这也是导致农村水污染的一个重大原因。
3.农村污水处理的难点与工艺
3.1 处理难点
3.1.1 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够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较之以前,整个社会对污水处理问题愈发的重视。但是,单单是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这一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大众所忽略。归根到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大的原因。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大多都已经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而多数经济落后的的农村地区水污染情况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3.1.2 建设与运行水处理设施的资金短缺。就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而言,污水处理往往意味着资金的投入。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很难达到自筹资金来建设水处理设施。因而,农村的污染治理资金基本上需要国家的拨款,这很大程度上也会阻碍农村对于污水处理的解决。
3.1.3 缺少经济实用的水处理技术。我国针对处理农村水污染技术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生态处理技术,这一类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由于农村地区资金不足,很难运用这些解决方案。而其他如生态修复等技术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北方干旱的地区。
3.1.4 污水排放源对收排系统提出考验。因为我国的农村地区大多数是属于自然村落的形式,也就是说很大部分的村庄是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是排放分散、很难进行集中的处理,因此建设污水收排系统是成本极高并且难度大。目前,除了少部分村庄被纳入城乡统一的污水收集管网,其余大部分村庄仍然是直接排入化粪池,之后再进入自然水中去。
3.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2.1 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方式主要针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并且位置相对比较集中的乡村,集中处理可以以成镇为中心建设与完善污水的收排系统,将农村与城镇的污水统一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3.2.2 分散处理。分散处理更适合我国的农村现状,因为我国农村的村落以及居民的居住地都相对分散。处理工艺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实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土壤、微生物和耐水性植物三者共同作用使污水得以净化。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水流方式分为三种: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垂直流湿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植物类型分三种:浮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此技术主要适合用于农村分散生活的污水处理,最突出的优点是建成后其运行费用基本等于零,并且使用寿命很长。近几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很多农村地区有了较多的应用,经此种技术生态修复后的污水可以用来重新进行农业的灌溉等等。
nlc202309081709
4.农村水污染防治措施
(1) 提高意识,加强领导。很多问题的产生与恶化往往就是因为被忽略。要加强农村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当地政府以及广大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认识到农村污水问题的严重性,提高认识。其次,提高整个社会的保护环境意识,杜绝私排乱放。没有废水的随意排放,也就失去了污染的源头。然而,有些污染源在现有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保障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
(2)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污水处理计划,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达到彻底治理的目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某些需要经济支撑的更高端的污水处理设施;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优先考虑污水处理的成本问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和设施。另外,可以结合村落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各地农村地区自己的污水处理方案。
(3) 财政扶持与多渠道的资金籌措。我国多数的农村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要进行农村污水处理,首先要有国家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以及倡导当地居民开展多渠道的筹资活动,群策群力方能将农村污水根治到位。
(4)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基础设施。若是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则建议以行政自然村为单位,分别建设人工生态湿地系统净化系统。这种净化系统管理容易,运行成本低廉,处理后的废水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可谓一举多得。
(5) 加强控制养殖业水污染。从根源上防止农村水环境的污染,要严格把控农村养殖业,减少饲料滥用所造成的危害。规范饲料生产商的行为,生产合格的产品,减少因各种添加剂超标而导致的对水体的污染。另外,加强养殖场动物排泄物的回收利用,实现排泄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养殖业所带来的水质污染。例如,通过对畜禽排泄物的厌氧发酵,可加产生沼气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畜禽排泄物用来好氧堆肥,促进农业生产。通过这些处理,不仅能够去除畜禽排泄物中大量的磷、氮等元素、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毒性,还能变废为宝,减少养殖业的投入,较高效益。
(6)提倡生态农业,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在确保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之上,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生态农业,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其使用,达到从根源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结束语: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与水紧密相关。农村水体的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环境水体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水质管理的力度,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及时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相应的处理,严厉打击徇私违法乱排乱放的现象。广大民众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对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营造身边的清洁环境,为祖国的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孟雪靖.农村水污染经济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2]杨延军,刘建.浅谈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J].吉林水利,2015(11):34-35
[3]刘帅.天津市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海河水利,20115(6):16-18.
环境危害 篇12
1 什么是农村垃圾
农村垃圾主要是指在农村地域内, 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而产生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废弃物。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物、畜牧养殖废物、林业废物、渔业废物、农村建筑废物等多个方面。
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主要方式有:固态物质污染, 即堆放的农村垃圾在雨季被冲刷到水体, 造成水体污染;液态污染, 即自然堆放的农村垃圾腐败形成渗滤液;气态污染, 即垃圾腐败产生恶臭污染, 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细菌和病毒, 影响身体健康。
2 农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1 对农业土壤的破坏
对农业土壤产生危害的农村垃圾主要有生活垃圾、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农村建筑废物等。这些垃圾如果不加以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 不仅会占用一定的耕地, 还会污染农业土壤。如建筑废物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影响农机作业;农药、化肥等超量使用会导致多种有害元素长期留存在土壤之中, 不仅能够破坏土壤自身的腐解能力, 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及结构, 阻碍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还能够杀死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此外, 各种塑料制品形成的白色垃圾因降解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能够长期留存在土壤之中, 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甚至会造成粮食减产农民减收。
2.2 严重破坏水资源
农村垃圾中的洗涤用品无序排放、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等, 都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而且,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 对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 处理不及时或不当, 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
2.3 存在影响居民健康的隐患
农村垃圾构成相对于以前已经发生复杂的变化, 其成分多样, 加之大部分农村对垃圾的处理多为焚烧、掩埋或丢弃, 使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水源当中, 存在着影响居民健康的隐患。
3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无序丢弃和堆放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也不断深入, 农村垃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 从整体上讲, 除了少数省级卫生村、省级示范村建立起了收集、转运和简易填埋的垃圾处理程序外, 大部分的农村垃圾仍然处于随处丢弃和堆放的状态, 对土壤、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均造成严重污染, 并对水系和农田形成生态恶化, 不仅增加了疾病的传播几率, 更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被公众重视的今天, 农村垃圾随处就近堆放、填沟、露天焚烧、填埋, 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被污染, 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对食品安全形成隐患。
3.2 卫生厕所建设力度不足
新农村建设中, 对农村卫生厕所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但覆盖面仍相对较小, 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仍有巨大的空间。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尿如果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 仍然存在污染的可能。
3.3 养殖业污染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无序管理的现象。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引进牧业小区 (园区) 建设, 争取逐步取消散养户, 进而形成统一管理的规模化养殖经营模式, 但受种种因素限制, 进展并不顺利。一部分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 畜禽粪尿随意堆放或排放, 对河流、人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 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设备, 对设备的高成本也难以承受。
3.4 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经过长期发展, 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均已形成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但是, 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并不细致, 在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上也没有进一步的延伸。此外, 虽然部分地区的农村已经建立起一套收集、转运、填埋或焚烧的垃圾处理模式, 但总体上推广范围不大, 力度不强, 还没有形成规模。
4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
4.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推进缓慢,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关管理部门和农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缺乏, 以及环保意识不强。因此, 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 广泛利用报刊、电视、横幅、标语等媒介, 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农民改变旧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使他们认识到垃圾问题得不到治理就是在危害生存环境, 就是在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之本, 从而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4.2 加强管理
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包括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的管理权限明确到相关部门, 并在经费、人员等条件上给予保障;建立农村生活污染防治领导小组, 负责农村生活污染的统筹指挥和重大决策;垃圾处理方面, 还可组建村社区保洁队伍, 配备保洁员, 配备相应的设施, 负责垃圾的收集。统筹布局垃圾填埋点, 保证城乡垃圾都能及时得到处理;要加快完善村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4.3 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通过积极的宣传与引导, 从建立文明的乡规民约的角度, 形成村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机制。县、乡镇的环保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到村里进行抽查, 对仍然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 对垃圾处理不按规定执行的村处以通报和相应处罚, 从而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
4.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为居民提供合理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要综合布局垃圾填埋点, 并明确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政府一次性解决, 按照“布局合理、经济方便、便于处理”的原则,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主要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帮一点”的方式解决, 建立“县级为主、省市奖励、镇村共担、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经费保障机制。
4.5 建立鼓励机制, 促进垃圾分类化
要根据农村垃圾的特点积极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减少垃圾收集和转运量。按照“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 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垃圾分类与回收, 其中的重点是对包装类垃圾 (如纸壳、塑料制品等) 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对于按照要求分类的地方, 免除或收取少量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同时, 突出重点, 对包装类垃圾特别是塑料袋垃圾, 在目前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缺乏的情况下, 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包装类垃圾的收集运输, 即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改变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还能够为村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积累有用的经验。
4.6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农村垃圾中, 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最多, 处理方式也比较成熟。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加速物质在环境中的再循环, 减轻或者消除环境污染, 或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最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推进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当前, 农村固体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 物理处理
通过浓缩或相变改变固体废弃物的结构, 使之便于运输、储存、利用和处置的形态。
4.6.2 化学处理
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 从而达到无害化, 或者将其转变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4.6.3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 从而达到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4.6.4 热处理
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的组成和结构, 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惠斌, 江宏庆, 王俊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调查[J].环境教育, 2011 (07) .
[2]令狐荣科.对农村垃圾处理方案的初步探讨[J].科技资讯, 2009 (25) .
【环境危害】推荐阅读:
环境现状环境危害论文09-15
水库对环境的危害06-14
日本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启示08-28
危害治理07-15
产品危害07-18
危害应对10-14
危害事故06-06
暴露危害06-15
药物危害06-16
施工危害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