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执行力

2024-09-19

安全执行力(共12篇)

安全执行力 篇1

据资料统计, 2007年我国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3.05, 同比下降8.4%。但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英国在1以下, 澳大利亚2002年已低于2。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可谓不重视, 管制不可谓不严:在政府机构设置上,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机构;在法制建设上, 涉及安全生产的国家级法律法规就有70多个。但为何没能杜绝事故频发呢?究其原因, 现场管理薄弱, 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是重要因素。因此, 企业提升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执行力与安全管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长期跟踪研究企业发展问题时提出执行力的概念, 认为成功企业的发展有20%归功于企业的战略, 而60%则来自于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1]执行力 (execution) 一词,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并不陌生, 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其著作《执行》一书中指出执行的三项重要因素是:纪律性、领导者任务和企业文化。D E L L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则指出, 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切实执行。我们认为, 执行力就是各类组织将组织目标、制度、任务等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能力和完成的程度。

吴邦国同志曾指出安全生产中的根本问题是“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 可谓一针见血。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 2000—2003年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中, 由“违反劳动规程或劳动纪律”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7.64%。“三违”现象如此严重, 说明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我国大中型企业规章制度较齐全, 但由于现场管理薄弱, 无法确保每一个人遵章作业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从管理的层次看, 企业安全管理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面, 执行层和操作层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从一个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来看, 规章制度的落实存在“折扣定律”, 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从集团公司、厂 (矿) 、车间 (区队) 、班组到每名员工, 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层层打折扣, 从而造成安全制度不能全部贯彻落实, 其根源在于执行力不足。

二、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执行力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问题, 而是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运作过程中, 无疑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在机制、制度较科学、完善的前提下, 决定执行力的, 是执行层和操作层这个庞大的团队。研究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应从这个团队入手, 以人为本, 透析深层原因。笔者认为, 造成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素质偏低。人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安全意识的强弱, 决定了其执行力的高低。抛开安全设施等硬件因素, 要确保安全生产, 必须有一支既掌握相应安全知识又具有较强安全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保障, 否则将成为空谈。然而, 我国工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事实证明, 其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欠缺是客观存在的。2005年年初的辽宁孙家湾矿难事故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临时配电点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孙家湾矿难中, 还存在担任矿生产值班任务的安监科科长擅离职守的问题;而瓦斯监控值班室值班人员及有关负责人, 在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后长达11分钟时间内, 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失职导致了214人死亡的大祸。[2]种种安全事故表明, 安全意识淡薄, 现场管理混乱, “三违”现象严重,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在生产现场主要表现在:员工自主保安意识不强, 存在侥幸和从众心理;在出现意外情况时, 由于部分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低, 往往不能采取正确措施;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三违”行为视而不见, 监管不到位。

(2) 员工队伍素质偏低, 安全教育欠缺。人是制度的执行者, 一般来说, 执行者的个人素质越高, 对制度的理解越深刻, 其执行力也就越强。然而, 事实表明, 我国工矿企业基层操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加之教育投入不够, 正是造成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不高的原因。造成企业员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在于:由于工矿企业生产场所的特殊性, 致使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招不进来, 高危行业表现得更为突出;高危行业的高素质人员流失严重;企业在自身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大量使用外委队伍, 而外委队伍多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的农民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招来的人员和在职人员给予系统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途径。可事实上, 由于人才储备和培养意识的缺失, 尤其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 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 致使对员工的生产技能和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造成了企业员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3) 管理者安全知识欠缺,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不高, 对安全制度的落实不力, 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但是, 不能简单地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都归结为员工队伍, 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企业的各级管理者。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羊, 对全体员工具有示范作用。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凯林曾提出“破窗理论”, 即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上的一块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修补, 那么,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坏更多的玻璃。[3]种种安全事故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表面现象的背后, 往往都有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力的因素, 这表现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不足, 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的学习、理解不够, 从而造成安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不够;管理人员安全规程不熟悉, 不能有效地控制员工的违章行为;安全意识淡薄, 存有侥幸心理, 对违章监管不到位, 甚至为了产量而竟然违章指挥。员工的违章作业只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企业久存的事故隐患, 管理者素质的缺陷正是隐患之一。

(4) 安全文化缺失, 行为自律有待加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先提出“安全文化”一词。近年, 随着国内企业文化的升温和安全事故的频发, 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研究的学者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引领作用, 能够引导全体员工实施自我管理, 提高自律和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在自觉地追求保护自己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同时, 也能积极落实安全规章, 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目前, 从各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来看, 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缺乏, 表现为:追求形式, 随意性较强。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潮中, 许多企业不顾自身实际, 邯郸学步, 追求形式, 不是照搬别人的安全文化, 就是领导喊几句口号, 就成了文化, 根本不追求安全文化的实质和功效;急功近利,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持久性不够;支撑安全文化的基础薄弱。当前, 企业员工队伍文化水平总体不高, 学习和宣传安全文化有较大的难度。

三、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

(1) 建立学习型组织, 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笔者认为, 企业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在于, 一是能够使管理者熟知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程, 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合法、规范, 在解释安全管理制度时清晰, 在指导员工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时目标明确, 从而提高执行力;二是有利于管理者洞察安全隐患能力的提高, 在生产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进而执行有力;三是管理者领导能力的提高, 能够带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进而提高执行力。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持续学习, 不断创新。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 在全员共同学习、持续提高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2) 强化职工培训, 全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前面已经提到, 广大基层操作人员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最终执行者, 其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高低。强化职工培训, 提高广大基层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途径在于:增加安全教育培训投入, 从财力上提供坚强保障;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培养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根据生产实际, 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求精不求广;教育培训制度化, 常抓不懈, 不流于形式;注重培训效果, 达不到培训目的, 绝不放过。

(3)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 形成安全文化氛围。在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 缺少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引领, 就不能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更谈不上员工的自我管理。因此,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也是影响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安全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提炼企业安全价值观;确定安全文化的行为规范;获取员工的认同;持续完善。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 是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也是造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执行力作为一种保证企业目标、制度实现的能力, 对其研究在我国管理界刚刚兴起, 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对于企业来说, 只有科学地对执行力问题深入研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执行力不足问题, 才能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频发。

参考文献

[1]保罗-托马斯, 大卫-伯恩.执行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3:23-25.

[2]李柯勇, 刘铮, 王军.透视孙家湾矿难的人为因素[J].劳动保护, 2005, (6) :27.

[3]舒基元.破窗现象何以破窗而出[J].人力资源, 2003, (7) :21.

安全执行力 篇2

一个高效的企业一定具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定具有坚定的执行力。作为煤矿企业,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不严格按照规程措施作业,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给企业和职工家庭造成危害。

毋庸置疑,大多数煤矿企业当前还依然处于安全生产的依赖期,职工“我要安全”的意识还依然淡薄,安全周期稍长,就开始产生麻痹思想,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开始下降,对于上级的命令、要求和规章制度开始搞“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安全执行力就会逐步弱化。因此,强调职工的安全执行力,仅靠说教和号召是不行的,必须有检查,有落实。

人的思维中总有惰性的成分。要使惰性变为勤快,就要教育培养,就要检查奖惩。人的行为链中总是有惯性因素的。要克服生产过程中的“三乎三惯”行为,树立时时的自觉行为,同样离不开教育培养和检查奖惩。这是无数经验之所示,也是众多教训之所诲。

“骠骑执法以检下”。检下,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跑马观花,而是要细细观之,详详审之。古人讲:“检,犹察也”。察就是要细看,就是要详审。《新书.道术》言:“纤维皆审谓之察。”可见,检要看细。而察,就是查究、就是查核。一句话,检查就是明察秋毫,顶真办事。如是执行下去,安全执行力才能切实体现,继而日渐增强。

提升安全执行力,关键要真检查。时下,个别安全管理人员下井检查不是认真查隐患,找问题,想办法,而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拣“芝麻”,丢“西瓜”,使现场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还有个别安全管理者下井检查只是为了混指标,发现问题不仅不管不问不制止,而且还纵容包庇违章,走关系、拖人情替违章人员开脱责任;还有的管理人员下井检查虽然管了、问了,但标准不高,工作要求不严不细,既不追求过程的受控,也不管结果的质量,对安全检查工作的认识还依然停留表面上,导致干部看惯了、职工干惯了、养成习惯了。因此,只有不走过场的检查,才能使安全指示、命令落到实处,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安全执行力得到增强。

提升安全执行力,重要的是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弥补不足,纠正错误。“执法以检下”的过程,在客观上也是检查自己思维与决策的现实性及科学性的过程。实践最能证明一切。通过检查,发现我们的制度、规程、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制度、规程、措施更能符合现场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决策的准确度。这是检查一石两鸟之用。

浅析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 安全管理 执行力

1、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必要性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经不能没有电力。但是。电力行业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业,这是由电力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电业在造福人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极大的危险,给电业生产者和社会造成危害。每年因触电死亡的人数,约占我国各类事故造成的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通过对一些事故的分析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常伴有人为因素,往往是职工在安全生产时间中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或者是安全生产的大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凸现了广大干部职工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安全措施上的错位和不到位,说到底是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因此提升安全执行力,成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

2、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所谓企业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执行决策、完成任务的能力,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强大的执行力可以保障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每一个阶段上的要求都尽可能完美地实现.使企业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员工都能在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从狭义上来说.企业执行力就是行动.即将最高预期愿望解码成每一个具体步骤完成 也就是说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相互联系、影响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本文就先从影响执行力的要素着手来分析提高执行力的途径。

2.1 人员

包括两方面:管理者和执行者。管理者是执行力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如果管理者的作用发挥得好,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反之,如果发挥得不好,各项工作就难以推动。对于执行者而言,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如果执行能力不强的话,在执行效果上会大打折扣。

2.2 审0度

制度是执行力的执行工具,也是执行力的保障.没有制度保障的执行力是不规范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而现有的规章制度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地修订完善,另外有些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使得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2.3 监督考核

执行力的培养是以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为依托和载体的,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没有一个好的监督考核和约束激励机制,肯定没有好的执行力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人监督.监督责任不落实:监督考核的机制不健全、机制不合理,使得制度逐渐弱化,降低了执行力的水平。

3 强化执行力的途径

强化企业的执行力,需要由整个系统来保证。通过对上述影响执行力的因素的分析,并结合电力安全管理的实际,就提升其执行力水平的途径提出

如下建议。

3.1 教育为先.从精神层面培育执行力文化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安全教育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对领导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精神层面上保证安全管理的执行。

(1)强化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认同.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体现和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安全意识是否完善和到位。在此方面,各级管理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采取适宜的方式积极倡导安全意识,并在行动上以身作则。通过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研讨、讲座、交流等活动,提高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知程度,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氛围,并使人们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暗示或提醒,从而迫使人们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2)加强安全培训 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强化,得益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素质的提高,而这些又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去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安全培训体系,解决职工整体素质与企业安全工作实际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在职工业务培训上,建立完善、系统的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和业务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做到培训有章、考核有据,引导职工加强岗位先进技术的学习,激励职工多学习新技术.尤其重视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盲目和无知带来的不安全行为;在组织学习上,要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组织职工到现场学.取经充电,扬长避短,并采取学、练、考相结合的方式,对职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执行力度。

3.2 制度为本.建立健全安全制度管理体系

制度建设是执行力的有力保障 没有制度保障的执行力是不规范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周密策划,实现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 在重大决策、制度出台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慎重决策,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决策制度的学习宣传和教育,畅通沟通渠道,对制度执行形成共识.为制度执行打下基础。另外.除了制度本身合理之外.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已有的制度.要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修改完善,使其执行起来更加合理有效。

(2)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要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必须进一步优化、细化业务流程,针对不同的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职能定位,按照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对现有的流程标准和职责标准进行归类重组,调整细化,建立和完善一套协调、高效的业务流程,从而制定不同的标准和制度,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l 3l。

(3)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企业安全整体是靠企业中人的个体安全来保证的,它是企业中职工个体安全的总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就是根据内部岗位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传递至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逐步落实和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担负起安全责任,自觉实现安全生产。

3.3 预防为主.做好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工作

预防原理是现代安全管理一项重要原理。它提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不安全行为,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阁 做好安全监督考核工作.就是对安全管理居安思危、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1)强化监督,防患于未然 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实施监督和跟进,才能及时地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并迫使责任者采取行动来协调和纠偏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必须采取合理的监督方式。监督者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及其所管辖的设备和即将开始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在合适的时间去跟踪检查;要约定执行者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情况及相关原因.并对监督结果进行恰当的处理,督促执行者对安全管理的不适当和薄弱环节进行修改和改进,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的考核激励机制。在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能力落实了执行者的安全目标任务后,要完善对执行者的考核机制,并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 。因为企业安全氛围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强化,让行为人从经济上得到切身感受.当人们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之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也能给其他人树立实际的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

(3)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追究是提升安全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各级人员的安全失责、失职和违章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将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岗位安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广大职工对安全管理制度高度重视,使各项安全规程、措施在实施中得到有效落实。

4、结语

安全执行力 篇4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地同时, 各类生产事故频发, 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 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 一方面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的现状, 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和作业者在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上差距较大, 执行力不够, 致使企业安全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 增强企业安全执行力的意识, 加大执行力度, 成为当前安全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

自2002年拉里·博西迪 (Larry Bossidy) 与拉姆·查兰 (Ram Charan) 所著的“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一书在美国问世, 关于企业执行力的各种学说风起云涌, 执行力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1]。近年来, 对企业安全执行力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2]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安全政策执行力的途径。文献[3,4]以煤炭企业为例, 分别从安全文化和人员安全生产素质的角度探讨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的途径。文献[5]探讨了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贯彻途径, 提出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 对安全执行力的研究多是从经验的角度片面的从政府或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 事实是, 企业安全执行力除了企业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外, 还受到企业所处地区的安全生态环境等外界宏观因素的影响, 需要全面、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解释结构模型法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作为系统工程中结构建模方法的一种, 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等领域[7,8,9]。本文拟运用ISM方法探讨安全执行力要素间的关系, 建立安全执行力层次结构模型, 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安全执行力的界定

2.1执行及执行力

关于执行及执行力的定义, 理论界莫衷一是。从本质上讲, 执行是一种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 是一个过程。人们试图从能力、流程、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论述执行力的内涵, 但与执行是一个过程相比, 执行力首先是一种能力, 对于执行力目前较权威的说法是三种能力, 即企业执行战略的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能力, 以及部门之间良好协调的能力, 它具有三个层次:组织执行力、管理者执行力和一般员工执行力。对执行力的进一步理解, 我们可以把执行力看成是一个系统, 包含三个流程, 即人员流程, 是指用正确的人;战略流程, 是指做正确的事;运营流程, 是指把事做好。

2.2安全执行力

安全生产中的根本问题是“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 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何企业决策和经营的过程都是一个戴明环, 对高危企业而言, 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落实本质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执行力应是戴明环中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从一个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来看, 规章制度的落实存在“折扣定律”[4], 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从集团公司、厂 (矿) 、车间 (区队) 、班组到每名员工, 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层层打折扣, 从而造成安全制度不能全部贯彻落实, 其根源在于执行力不足。在对企业安全执行力保证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对安全执行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是极为必要的, 它是安全执行力保证体系的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理论界对执行力的理解, 企业安全执行力可定义为, 在正确的企业战略指引下, 通过配置和协调各种有效资源, 企业管理者和各级员工及组织综合反映出的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 以及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贯彻执行的能力和完成的程度。

其形式化的描述如下[10]:

undefined

式中, F为安全执行力, 表示推动客体有效运行所需要的最小安全执行力, 为执行主体的各项安全执行力的矢量合;λi为执行难度因子, i=1, 2, …, N;W为执行客体的工作量;X为执行客体状态变化速率;ε为执行客体的环境扰动。

3主要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 (ISM) 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 (ISM) [11]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可以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复杂问题, 是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安全管理是一个包含多种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 影响企业安全执行力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次关系,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 形成十分复杂的递阶因素链。应用解释结构模型 (ISM) 进行分析, 可以从众多影响因素以及复杂的因素链中, 找出影响企业安全执行力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

安全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各级员工及组织最大限度获得安全等级的执行能力及完成程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滞后性、综合性等特点, 企业决策和管理者对其还有着片面的认识, 故安全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安全执行力的特征, 经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和分析, 利用Delphi法量化出10个影响企业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包含这10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关键问题——安全执行力, 确定了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的11个因素, 并将这11个因素分别设为: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安全战略决策能力 (S3) 、安全管理执行能力 (S4) 、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 (S5)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S6) 、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S7) 、安全生产投入 (S8) 、企业安全文化 (S9) 、生产作业环境 (S10) 、安全执行力 (S11) 。

3.1确定各因素的关联性

为了分析这些因素对安全执行力的影响,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首先要弄清这些影响因素两两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高危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特征和行业内相关专家的观点, 确定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并进一步得出各因素的关联矩阵A, A= (rij) 13×13。

A的元素定义为则

3.2生成可达矩阵

对矩阵 (A+I) 进行幂运算, 直至满足M= (A+I) r+1= (A+I) r≠…≠ (A+I) 2≠ (A+I) 1。通过计算求得r=3和可达矩阵M。

undefined

3.3划分各因素的等级关系

根据可达矩阵M, 按照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安全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级间划分。可达矩阵M的各个可达集R (Si) 、前因集A (Si) 以及可达集和前因集的交集R (Si) ∩A (Si) 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级节点:L1={11};在可达矩阵中划去S11所对应的行和列, 分析得出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级节点:L2={4, 5, 6, 7, 10};继续在可达矩阵中划去S4、S5、S6、S7和S10所对应的行和列, 分析得出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级节点:L3={8, 9};同理可分析出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级节点、第5级节点和第6级节点:L4={3}, L5={2}, L6={1} (第2~6级可达集R (Si) 和前因集A (Si) 表略) 。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安全执行力主要影响因素得解释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3.4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由图1可知, 安全执行力是一个具有6级的多级递阶结构。第一级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安全执行力 (S11) , 第二级影响因素有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 (S5) 、安全管理执行能力 (S4)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S6) 、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S7) 和生产作业环境 (S10) , 第三级影响因素有企业安全文化 (S9) 和安全生产投入 (S8) , 第四级影响因素是安全战略决策能力 (S3) , 第五级影响因素是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 第六级影响因素是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

(1) 第一级与第二级因素的关系分析。

对安全执行力 (S11) 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有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 (S5) 、安全管理执行能力 (S4)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S6) 、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S7) 和生产作业环境 (S10) 。不同行业生产中事故演化的机理不同, 在高危行业中由于生产作业环境中危险源分布较广且危险等级高使得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后果远高于一般行业, 高危的生产作业环境对人、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直接影响安全执行力的水平。物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 其本质化安全程度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提高企业的安全科技保障能力可以极大的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 (S5) 、安全管理执行能力 (S4) 和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S6) 形成一个强连通块,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 包括安全奖惩激励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机制、安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 对安全管理执行能力和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反过来安全管理者和生产作业者的安全综合素养又影响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三者对安全执行力的影响通过安全的具体实施者 (职工) 的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反映出来。所以第二级因素是安全执行力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目前普遍的认识是, 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为人、物、环境和管理, 一、二级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个结论。

(2) 第二级与第三级因素的关系分析。

对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S7) 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 (S8) 。没有充足的安全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无法形成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物的本质化安全难以满足。第三级中的企业安全文化 (S9) 对第二级中的职工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 (S5) 、安全管理执行能力 (S4) 以及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S6) 都有直接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安全生产中最为稳定的元素, 安全文化的刚性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从强制走向自发的重要途径[12]。第三级因素通过第二级因素对安全执行力产生影响, 所以第三级因素是安全执行力的中层间接影响因素。

(3) 第三级与第四级因素的关系分析。

第四级中的安全战略决策能力 (S3) 对第三级中的所有因素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安全战略决策者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创新能力等因素决定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资金投入, 是安全执行力的深层根本影响因素。

(4) 第四、五、六级因素的关系分析。

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第五级中唯一的因素, 对第三级企业的安全战略决策能力 (S3) 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健全安全立法和安全监管可以有效的威慑企业安全战略决策者, 促使其自身提高安全战略决策能力, 进而影响企业的安全执行力。第六级的因素是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 社会整体的安全认知水平决定社会普遍的安全需求, 影响国家权利机关的安全政策。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和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从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地域分布特点可以看出, 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和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反映出的安全生态环境也存在地域的差异。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 (S2) 和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 (S1) 也是企业安全执行力的深层根本影响因素, 其影响是基础性的、深远的。

4结论

本文以企业安全执行力为研究对象, 在对安全执行力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严密推理和计算, 得到了最终的解释结构模型, 该模型为6级递阶结构的模型。通过分析安全执行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 得到安全执行力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企业的安全战略决策能力、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作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是基础性的、深远的。分清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层次以及相互关系, 对于深入把握安全执行力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制定企业安全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在对安全执行力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 对构成安全执行力的10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处理, 建立了安全执行力的6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分析安全执行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 得到安全执行力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企业的安全战略决策能力、政府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社会对安全认知水平作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是基础性的。结果表明, 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从整体角度准确地揭示了安全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构, 对于深入把握安全执行力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实现安全管理知识提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执行力,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拉里.博西迪, 拉姆.查兰.刘祥亚译.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Larry Bossidy, Ram Charan.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 2003.

[2]张彩前.关于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思考[J].安全与健康.2007 (15) ZHANG Cai-qian.Considering about Improving Safety Production Execution.Safety&Health.2007 (15)

[3]梁海慧, 刘冰.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 (5) LIANG Hai-hui, LIUBing.Analysi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Excution of Coal Enterprise Based on Security Cul-ture[J].Coal Economic Research.2008 (5)

[4]刘冰, 梁海慧.基于人员素质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 (5) LIU Bing, LIANG Hai-hui.Analysi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Excution of Coal Enterprise Based on People s quali-ty[J].Coal Economic Research.2008 (5)

[5]李振民, 赵丽丽.论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J].安全.2008 (6) LI Zhen-min, ZHAO Li-li.Discussion of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Exc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Security.2008 (6)

[6]李合军, 李志祥.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研究[J].中国市场.2008 (27) LI He-jun, LI Zhi-xiang.Research on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Excution[J].China Market.2008 (27)

[7]李振福.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城市交通文化力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 (8) LI Zhen-fu.Analysis of Urban Traffic Culture Based o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Model[J].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06 (8)

[8]薛伟贤, 刘骏.数字鸿沟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 (5) XUE Wei-xian, LIU Jun.Analysis of Relative Structure on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Digital Divide[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08 (5)

[9]李秉祥, 黄泉川.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 (12) LI Bing-xiang, HUANG Quan-chuan.Analysi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tors Based on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s[J].Statistics and Decision.2006 (12)

[10]王金山, 李华中, 张燕.企业执行力原理及提升策略探讨[J].燕山大学学报.2008 (3) WANG Jin-shan, LI Hua-zhong, ZHANG Yan.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Excution and Upgrade Strategy[J].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2008 (3)

[11]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WANG Ying-luo.System Engeneering Theory、Method and Application[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8.

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篇5

近年来,我国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办法、条例相继出台,政府对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安全检查日趋频繁,处罚力度越来越重。但是,各类生产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恶性事故的后果触目惊心。痛定思痛,问题并不出在安全管理的社会环境和规章制度,而是出现在人们对安全隐患的漠视和消极应对上,出现在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上。

对于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本人认为,其内容就是坚决贯彻执行“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这其中,道理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并不理想:管理和操作的不规范行为经常发生,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社会、单位投入的人力、财力,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没有形成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其具体表现为:单位内部的一些岗位无章可循,有章难循,单位对违章行为不追究,不研究,使“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不能按其内容和流程来执行,实际使其成为毫无执行力的空“口号”。

一、安全管理执行力中的“有章必循”。

“有章必循”的涵义包括“有章可循、有章能循、章必落实”。

首先说“有章可循”,操作者违章操作的关键是:是否“有章可循”,单位是否制定了岗位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规程,如果没有,操作者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做,只能按师傅和他人的经验去作,这种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虽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随着时代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工艺的使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肯定存在很多不足,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在此情况下,操作者也可能感觉到自己操作行为不大规范,但不知道规范的规程应该怎么做,不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安全,是否违章。失去了章法就失去了判断违章的标准,就可能出现事故。因此,有章可循是实现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最基础条件。

其次是“有章能循”,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有章能循”的关键。如果单位只是简单照搬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原则,领导讲话,日常套话来指定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那么,这些规程就形同虚设,毫无操做性和指导意义。而一定程度上说,操作人员无法遵循的规程,有比没有更糟糕,此种情况下,操作者谈不上“有章必循”,管理者谈不上安全管理的执行。

再次是“章必落实”,有效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不是形式上的工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接受检查,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转化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如何转化?这就需要安全管理部门对每个职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岗后的继续教育培训,特殊工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保证全年安全教育的时间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安全管理措施的深入执行。

综上所述,要想作好“有章必循”,就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能循,章必落实”。

二、安全管理执行力中的“违章必究”。

“违章必究”就是发现违章,对违章者追究,对违章事件研究。

首先是发现违章:长期以来,发现违章的主要做法是安全部门的检查,但是这种检查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的影响,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有时甚至出现,检查人员刚走,事故就发生的被动局面,这种检查的根本点是“要我安全”,而不是“我要安全”。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安全管理的方法上加以改革,使每个职工能从自我保护出发,自己发现违章,发现隐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多年来,我单位建立的“岗位自查制度”,就是由岗位职工对照安全规程,进行自我检查,自找问题,完善岗位安全条件,完善操作规程,努力实现岗位“两无一有”(无违章、无事故、有规程),同时,还参考其他单位经验,指定了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进入最佳工作状态的 “听”“看”“想”“防”“干”的“五部工作法”,逐步培养了职工“我要安全”的意识,提高了职工“我会安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各级管理者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承担责任,并建立起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检查制度,实践证明,只有把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自查、互查、层层检查的方法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发现违章,杜绝隐患。

其次对违章者追究责任:违章必究就是维护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违章不究就是管理者不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保证各项制度的充分执行。违章不究客观上纵恿了违章行为,使违章者认为违反规程得到管理者默认,有的甚至认为制度是否已经修改。为此,违章者继续违章,制度效力不复存在。“违章必究”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到令行禁止,从爱护生命,对家庭幸福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态度对违章者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使违章者摄于制度威力,不再也不敢违章。

再次要研究违章的原因,违章必究的理解和做法是严肃处理,严格处罚,但处理、处罚并不是违章必究的唯一目的,违章必究也不能只停留在处理处罚上,它更重要的是研究违章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如何改进,如何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违章必究要作到对违章行为严格处罚的同时要揭示违章的根源,从源头上纠正违章。比如,有些习惯性违章,并不是操作者有意所为,而是,规章制度存在缺陷,技术条件不具备,环境条件不完善,被操作对象本身不安全等,这就需要管理者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实施整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违章问题,同时,也便宜对违章行为进行全面分析。

最后违章必究要体现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章制度不仅只对基层操作者,同时也对管理者。违章既有操作违章,也有管理违章,大多时候,管理者认为,自己是制度的指定者,制度是针对操作者,管理者不存在是否遵守制度的问题,这种违章是最可怕的违章。管理者的言行是职工的楷模,制度再好,教育再到位,也不如领导者言和行。因此,违章必究不分职务高低,只要违章就应接受处罚。否则,规章制度毫无意义,安全教育枉费心机,安全管理机制无法运行。

“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作为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基本内容,应坚持持续改进。当今社会,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安全规程也会不断修改完善,原来遵守的行为在新条件下可能会成为“违章”行为,因此,“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是一种执行力的延续和深化。这种延续和深化不但要推动操安全意识更要求单位管理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环境、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创造出注重实际行动,务实、高效的安全管理氛围。只有追求充满执行力的“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管理境界,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安全管理水平。

如何做好安全员

雷元新

安全员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兵头将尾,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职工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企业发展,更重要地是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进步,它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做好安全员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安全员呢?

做好安全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作为安全员,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兵头将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安全员的关键就是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虽然安全员不是什么领导职务,但安全员的责任不小,作用不小,安全员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石。

做好安全员,要有必备的安全业务素质

作为安全员,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安全业务,不断提高自我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事故的能力。真正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小行家。要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术,要对施工场地、工作地和车间内的危险源点了如指掌,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清楚设备的工艺参数,熟知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员,就要有敢较真的精神

做好安全员,要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从小处讲关系到职工的健康,从大处讲它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安全员就要敢于较真,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讲原则,不徇私情,敢于对违章行为亮红灯,对违纪行为决不含糊,坚决处罚。如果对违章行为视而不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会害了我们的职工。安全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要敢于负责,在工作中,对安全问题要敢于提意见,对违章的人和事要敢于批评,要敢讲真话。搞安全工作,在有些人眼里就是挑毛病,没事找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员的工作就是挑毛病,但是这种挑毛病、这种没事找事是善意的,是为了确保安全与稳定,防止事故发生。即使有些人在短时间内不能理解,安全员也可能受委屈,可这样做能使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免受损失,是值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会提高认识,会得到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做好安全员,就要有勤能补拙的态度

安全执行力 篇6

“根据我们的调查,对CIO而言,最大的IT安全挑战来自管理安全复杂性,他们希望IT架构变得简单。”Amnon Bar-Lev表示,要达到21世纪的安全保护水平,单靠凑合各种不同的安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此,Check Point同期宣布推出“3D 安全”(3D Security)理念,它把安全定义为商业流程,通过结合安全政策、人员及执行力的三维商业流程,为各个安全层提供更强的保护,同时精简业务操作。具体内容包括:安全基于一个清晰定义、而且被充分理解的政策,它能勾画出企业的安全需要及策略;企业向员工充分讲解安全政策,以及指导他们在浏览互联网及共享敏感数据时的行为守则。与此同时,安全应尽可能无缝流畅及高度透明,不会改变用户的既定工作方式;通过整合安全设备,以及使用系统防止而非仅仅检测安全事故,企业可以取得更高的安全保护可视性。

安全执行力 篇7

安全生产执行力是把建筑施工企业规划变为客观现实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现代建筑安装企业大都不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人才,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原因取决于企业的执行力强弱不同。当前我国建筑安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各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清楚安全的重要性, 但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执行力问题是企业的通病, 企业领导及员工对安全的理解与执行偏差, 致使安全指令、要求、措施效果成一纸空文。安全执行力差就会出现问题, 事故隐患不会得到彻底消除, 最终为事故留下了隐患。

1 安全生产执行力

所谓安全生产执行力, 指的是贯彻企业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效能的优化。安全生产执行力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对“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和执行的完美体现, 是确保人民生产生命财产及健康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肌体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2 安全生产执行力扭曲的几点表现

一般说来, 企业执行力弱, 易发生扭曲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1 执行“变通”

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有章不循, 对安全工作嫌麻烦、图省事、走捷径, 省略必要的环节, 对事故心存侥幸, 是部分安全问题企业执行制度变通的基本表现。会上讲安全, 会下淡化安全, 是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的主因。

2.2 缓冲虚置

用经常化的推新管理举措来强化对人员的管理, 但却不能够持之以恒执行, 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遇问题而蜻蜓点水, 因管理者重心波动而反复, 没有好的效果。

2.3 消极抵制

对健康安全的认识, 决定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态度, 建筑安装企业是高危行业, 人员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生活质量标准不一, 个体差异对健康安全诉求不一, 对因保证安全而必须改变传统操作习惯极易产生消极情绪, 对直观上反映出的物质和时间成本增加易出现消极抵制的思想和行为。

2.4 素养问题

操作及安全管理人员的高流动率, 决定了其素养上参差不齐的现实, 岗位更换频繁, 缺少专业化, 缺乏正规的安全培训与管理, 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辨识与削减风险的能力不足, 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消减。

3 企业安全生产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

3.1 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没有落实, 领导者政绩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还处于初级阶段, 以至于向基层辐射的力度锐减, 上下层级竞相效尤。

3.2 管理制度符合性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缺乏符合性, 不严谨, 没有可操作性, 导致难以实行从而出现更改频繁, 产生制度“软骨症”, 凭管理者心境从事, 奖罚无度, 让员工无所适从。

3.3 管理程序繁琐

管理链条伸长、重叠, 造成过程成本增加;责任偏移, 导致问题被分解, 极易出现职责不清, 相互推诿现象, 企业管理执行力削弱, 对问题产生的隐患消除, 产生事倍功半效果。

4 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

4.1 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安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层次, 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 是管理的灵魂。是企业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 形成和完善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才能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参与意识, 保证企业安全生产长效。

4.2 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

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执行力氛围, 是建立安全生产有效运行的基础, 也是保持安全生产执行力高效的基础, 建筑安装企业没有安全生产执行力, 就没有了管理, 企业生产安全就没有保证。

4.3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健全建筑安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是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管理缺乏法制依据, 无法可依, 责任没有落实, 职责得不到履行, 安全就没有保证。

4.4 加强安全生产沟通

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岗位和环境的沟通效果, 对风险削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工作方式的有效沟通, 员工情感的沟通, 可消除因情绪障碍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对员工长期性保持安全行为有决定意义。

4.5 强化安全培训和针对性教育

建筑安装企业的行业特殊性, 对员工岗位安全培训和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 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安全生产, 培训先行, 通过行之有效的特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辨识、削减风险的能力, 保证员工生产安全。

4.6 反馈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保障

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好坏要经过反馈得知, 反馈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保障。通过反馈才能了解安全生产的执行情况, 找出执行漏洞, 及时纠正弥补, 保证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有效进行。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可以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来运行, 通过计划———实施———检查 (反馈) ———纠正的过程, 不断纠偏, 完善安全生产执行力。

4.7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 因安全管理的属性, 使其具有抽象、不能完全量化表达其工作业绩, 故此在衡量安全管理工作时, 其过程和结果均不能完全反应其本质, 但责任意识强弱, 却同安全效果息息相关, 因此不断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是建筑施工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

4.8 形成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 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 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有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执行力。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 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而促进了安全生产执行力的顺利进行。

4.9 增加有效的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 保证安全措施落实, 从而削减安全风险, 才能确保安全执行力的有效执行。财力、人力、物力不到位, 就不能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深基坑、高临边坡、临时用电防护及必须的设备等安全措施需要成本支持, 没有投入, 将达不到标准, 隐患就不能彻底消除。所以, 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安全投资充足, 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基础条件。

结语

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是提高建筑安装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 没有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施工现场将会是一片混乱。总之, 企业只有认识到安全生产执行力的重要性, 全力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 根据人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工作, 以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发挥协同效应, 实现最佳匹配, 力求人与事的优化组合, 人员的配备遵循因事择人, 因才使用, 动态平衡的原则, 使工作卓有成效, 才能切实提高企业整体执行能力, 帮助企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书庆, 陈晓盛.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维护[J].科技管理研究.

安全执行力 篇8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至关重要。何谓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 对个人而言, 执行力就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把事办成的能力。如何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呢?笔者认为, 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重在企业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综合素质,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以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 分析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不强的几种主要原因

(1) 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2)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制度流于形式, 岗位责任分工不明, 职责不清; (3)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个人综合素质较低; (4) 企业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3 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的几种有效措施

(1) 电力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并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只有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领导者, 才能拥有把控全局的视角, 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领导重视,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并持之以恒,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 才能达到预防事故、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无数血的教训已经证明,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忽视安全管理、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及管理失误所造成的。也就是说,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不够、不强, 安全管理不到位, 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甚至玩忽职守, 知法犯法, 草菅人命。

(2)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尤其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有些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 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分工不明, 职责不清, 工作过程中相互推委, 出了安全生产事故相互推卸责任。可见这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大打折扣, 企业没有执行力, 再好的目标、计划都无法实现, 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应用。因此, 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使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易于执行实施;对安全生产职责的划分要系统、全面、清楚, 具有可操作性, 要明确到每一级机构、每个岗位、每位员工, 避免安全生产管理出现真空、漏洞、脱节和不合理的管理重叠、扯皮现象。这种安全管理模式和管控方法, 使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大大提高。

(3) 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企业员工个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能力, 个人综合素质越高, 执行能力就越强, 反之亦然, 很难想象一个个人素质低、能力差的员工能指望有多强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就算有这份责任心, 但没有执行的能力, 其结果也是徒劳, 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个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和水准。由此可见, 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员工个人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呢? (1) 在企业人员招聘上要严格把关, 多招聘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3) 打造一支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和培养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型人才。

(4) 电力施工企业要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 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应提倡对人的“爱”与“护”, 以“灵性管理”为中心, 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以表现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 使员工养成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生长土壤”, 让每个员工牢记:“安全在我心中”, “安全就在我的身边”。

(5) 企业安全管理应有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且责、权、利要均等。一个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强弱, 需要有人监督、考核和评价, 且要有激励机制, 通过考核评价和奖罚措施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良性循环, 否则, 脱节的管理就无法使执行力得到提高;并且奖罚要分明、恰当和及时, 如果考核奖罚执行不严, 那企业的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企业的威信将大大降低, 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严重受阻。另外, 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力还与员工的责任心密切相关, 可谓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有极强的敬业精神, 才能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才能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 责、权、利也要均等, 光有责任心而没有权力, 一切都是空谈, 更谈不上执行力;具备前两者, 而没有利益可言, 那也不现实, 只有责、权、利完美结合, 相辅相成, 激励机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才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6) 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重点是施工风险控制和过程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会议、布置、安排等空谈上, 也不能走过场, 而要落到实处, 要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并对整个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和预防, 也就是安全管理从上至下要有执行力, 要责任到人, 管理到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对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和存在事故隐患的, 要督促纠正和整改, 必要时要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通过落实各项安全预控措施, 并抓好过程管理, 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7) 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要纠正两个错误观点和做法。 (1) 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结果固然重要, 但结果取决于过程, 只有通过对整个过程的预防和管控, 安全管理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才能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否则, 将会事与愿违, 造成安全管理混乱, 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层次过多, 程序繁琐。企业安全管理层次过多, 管理流程繁琐, 将会出现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扯皮现象, 大大削弱安全管理执行力, 安全生产管理将会出现漏洞, 造成管理失误, 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4 总结

安全执行力 篇9

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基本概念

电力安全关系着我国每一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电力安全管理。要想了解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首先要了解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是指,利用现有的权力实现预期的目标,它是与一定的机构相联系的。就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来说,它是指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安全管理的能力,这也是管理电力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特征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具有强制性、时代性等特征。电力安全管理部门作为我国的法律管理部门之一,有它的强制性,换言之,只有具有强制性,电力安全管理部门才能够更好地处理我国的电力安全问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说到底就是电力管理部门对我国电力的管理,它具有一定的人为性。这就要求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要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推动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3.1 人员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例如人员因素。人员因素影响着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这体现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人员的安全操作上。例如,温州电厂“4.2”人身伤亡事故。2015-04-02,2名施工人员在温州电厂安装湿式电除尘器时从高处坠落。究其原因,工作人员在作业之前没有检查相关设施。因此,电力安全管理部门要想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首先要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电力管理部门人员的安全操作,有些人员的电力操作能力不强,在操作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青海西宁电厂“5.25”人身伤亡事故。2015-05-21,施工人员因绑扎不牢从高空滑落,下方绑扎焊条的施工人员被滑落的焊条砸中头部,1人死亡。这就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3.2 监管因素

监管因素也是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检查。相关电力部门要定期检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落实情况。通过检查了解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2)反馈。检查的内容需要反馈,通过反馈能够知道哪里是薄弱的地方,哪里还需要改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还有利于相关制度的完善。

3.3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电力部门的文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将企业文化、部门文化放在首位。而电力部门的文化因素指的是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文化实际运用到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上。具体来讲,就是电力部门要弘扬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文化,更好地提升电力管理执行力。

4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

4.1 强化电力安全的思想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电力安全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员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电力安全,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思想决定了道路,要想解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抓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4.2 制订相关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以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有制度的支撑,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系统是经过多年发展而成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制订适合时代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传达给下一级,下一级要好好学习、研究,从而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记下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电力安全政策。

4.3 塑造电力管理执行文化

文化因素作为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之一,在解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也应该重视电力管理执行文化的塑造。具体来讲,就是在电力部门塑造电力管理执行文化,将这种制度变成一种习惯,进而变成一种文化。当所有的人都置身于制度文化中时,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4.4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是电力安全管理的监督保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就是要检查和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力管理的执行能力。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可以利用一些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软件。图1为某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软件管理结构。

5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意义

电力部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对于推动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要深化人员的安全思想,提高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懂得安全用电,那么,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通过一定的制度建设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的建设。建设电力安全管理文化,不仅能够促进电力安全管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部门的人员素质。电力部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

6 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具有强制性和时代性,而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时代因素和文化因素。要想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就要不断深化人员的安全思想建设,塑造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发展和电力事业的进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等方面入手分析相关内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管理评价系统,安全管理执行文化

参考文献

[1]于强.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东方企业文,2014(22):185.

[2]朱国武.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要素及解决途径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5):67,70.

安全执行力 篇10

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 电力工作者缺乏对电力安全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近些年, 电力系统已经建立了许多电力安全管理相关规范。但是, 在理解与执行方面却不够到位, 其中缺乏强制性的规范和惩罚措施。导致很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认知不足, 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 最后引起电力安全事故频发。2) 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当前, 大多数电力企业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未能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或者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欠缺, 这些情况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对管理中的细节问题缺乏思考, 在惩罚措施的施行中监管不严, 失去了制度本身的震慑效果。另外, 一些电力企业不注重安全培训, 或者培训的有效性较差, 达不到让电力工人切实掌握安全知识的目标。3) 电力安全管理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尤其重要, 而只有建立与电力安全管理标准相符的考核制度, 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是, 在电力企业中, 很少能够正确认识到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也就不能对安全管理人员做出定期的考核评定, 在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贯彻方面的落实效率较低。部分企业只是通过采取惩罚措施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办法只会适得其反, 不仅达不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还可能为员工带去心理负担, 造成员工出现不满情绪, 影响员工工作效率, 起到负面作用。

2 落实电力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

当前, 电力企业要想大力发展, 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 把工人的人身安全放到第一位。在此基础之上, 让员工去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

2.2 做到精细化管理

电力企业要想落实电力安全管理, 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 第一, 坚持“两会一活动”的管理策略。其中两会包含工作前的会议和工作后的会议, 一活动是指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第二, 坚持“两票三制”的完善。两票包含工作票和操作票, 三制分为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检验更换制;第三, 坚持“四项原则”。1) 一级查一级、层层抓落实。2) 全面覆盖、各负其责、互不替代。3) 隐患和问题“四不放过”。4) 谁用工、谁主管、谁负责;第四, 坚持“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3 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实现途径

1) 不断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思想。思想理论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电力生产的性质决定着电力公司的战略方向, 即要求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并且在安全管理的把握上应遵循较严格的标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 对各项工作从源头抓起, 始终贯彻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思想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内心, 让大家共同为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出努力。因此, 安全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将安全思想工作落实并做好。逐渐加大安全培训力度, 让电力工人虚心领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 将安全警示牢记于心, 为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和生产技能打好基础。同时, 注意吸取教训, 对频发的事故提高警惕、认真总结, 不断完善解决办法, 并编制出具体的、实用的规章制度, 强化相对薄弱的环节, 让每位员工清楚地了解各自岗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 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 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 是经验的积累, 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从而杜绝重复事故发生。2)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制度, 规范安全工作行为。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规程、制度。这些“财富”下发到变电站及各个电力工人手中, 不是让我们束之高阁, 而是留给我们从中学习、理解, 便于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应用和执行。当然, 我们不能照本宣科, 全部按照上级制定的规程制度执行工作, 因为难免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或是不好把握。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符合原则的前提下, 结合实际工作对上级制度改进、细化, 重新规划工作细则。同时, 还要加强规范安全作业行为, 避免出现违章乱纪现象。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规定, 只有每个人都自我规范安全工作行为, 才能确保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推进。3)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评价工作。要想实现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必须开创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接轨的新措施,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传统的安全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企业的时代发展需求, 它无法做好充分的事故预见, 不具备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在安全性评价策略之中,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先进理念,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积极促进生产操作中全员、全方位、全程闭环管理的安全运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对安全工作做出有效诊断, 做到心中有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对电力企业全员的培训,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 同时拓展员工的业务能力。全体员工通过参与安全性评价工作能够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 充分提高安全意识, 对电力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等通通加以熟悉和掌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要的、关乎人身安全的、关系人民生活的核心问题。保证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是推进电力企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了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执行力, 必须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各项工作入手, 提升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忠东.论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管理的研究[J].管理锦囊, 2013.

[2]袁平.电力施工企业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J].低碳世界, 2013.

[3]李其书.电力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 2012.

安全执行力 篇11

关键词:农业补贴;粮食安全;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F326.11;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4-0108-03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农业生产亦取得长足发展,2004~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实现连增的同时,我们要清楚得认识到我国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按粮食品种来看,虽玉米的产需基本平衡,但大豆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水稻、小麦供求较紧。以2012年为例,大豆进口量为5 838万t,而产量仅为1 301万t。总体上,粮食生产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粮食安全形势依旧严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支持力度,提高粮食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仍是目前主要任务。2001我国加入WTO之后,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2006年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逐步建立“四补贴”制度体系,这在相当程度上助推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2004~2014)”时代的到来。

但是,农业“四补贴”政策整体稳定实施近十余年,在带来粮食增产的同时,其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也同样值得探讨和研究。

为了解“四补贴”实行及其效益的真实基本情况,并为补贴改革的理论与政策制定收集提供农民的意见与建议,笔者于2015年7月12日赴湖北省蕲春县5个镇15个村开展的相关调研。本文立足农户视角,以提升补贴效应,完善补贴机制,保障粮食安全为最终目标,重点关注农村粮食生产情况、“四补贴”落实情况及其效益的真实情况。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力求最真实客观的反映当地“四补贴”的发放现状,分析当地“四补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为农业支持政策尤其是补贴政策的理论研究及制定路径选择提供对策与建议。

2 研究综述

事实上,学界对于粮食安全的研究相对成熟,围绕粮食安全的涵义(马树庆、王琪,2010;姜长云等,2014)、安全程度的测度及预警(马九杰等,2001;蔡承智、陈阜,2004;高帆,2005;丁守海,2008等)、影响因素(任柏强,2003;郭玮、赵益平,2003;封志明,2007;马述忠等,2013;陈卫洪、谢晓英,2013;刘亮等,2014;樊琦、祁华清,2014等)、保障措施(廖西元等,2011;黄季焜等,2012;吕新业、冀县卿,2013等)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间对我国粮食安全严峻形势的描述也多集中于粮食供求不均衡的视角(于晓华、Bruemmer Bernhard、钟普宁,2012等)。进一步讲,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源在于提高本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而当生产要素长期脱离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畸形集聚时,对农业课税逐渐发展为对农业补贴是各国共有的政治经济现象,对农业生产者予以补贴的思想则渗透到众多国家的农业政策中(Kym Anderson,1985)。当然,补贴政策究竟能否带动粮食生产进而保障粮食安全还是学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无论是通过规范性分析还是实证性检验,主流观点(Jean-Paul Chavas,2000;侯石安,2008;陈飞等,2010;张玉周,2013等)集中于补贴政策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拉动粮食产量的增长,维护粮食安全。对此,少数学者(蒋和平,2009;Jikun Huang,2011)则持不同的观点。

客观地讲,学界对于粮食安全及农业补贴问题的研究已取得诸多可喜的成果,然对已有文献梳理后发现:一是现有成果多从供求视角探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缺少对该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而这正是理解动态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必要性所在;二是补贴政策整体稳定实施近十余年,其补贴效应是否存在递减,政策调整“拐点”是否到来,又该如何调整,已有文献却很少涉及。

3 “四补贴”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粮食直补政策是指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给予直接的补贴。目的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以及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其实施方式是:根据国家财政制定的补贴标准,依据农民实际的种粮面积,直接发放补贴。在实际补贴中,农民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越大,得到的补贴也越多,以这种奖励性的方式,将补贴数额直接与农民生产行为连接,激励农户的种植粮食。

农资综合补贴是政府直接对农民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种子等)给予补贴。其具体操作方式是,政府综合考虑主要农资(化肥、种子等)的价格上涨及同年粮食价格变动情况,由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下发至地方财政,再由地方财政发至农民手中。[2]从作用机制上看,农资综合补贴一方面有效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其额度随农资价格变动而变动,综合考虑了前一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水平变化,将补贴与农户粮食生产成本紧密相联,这种动态确定补贴标准的方式有助于农户增加收入,增加农户的积极性的同时确保粮食产出。另一方面,发放额按照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大小,粮食种植面积越大,也就能获得越高的补贴,进而鼓励农户种粮。

农机购置补贴是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为促进农业生产、提升机械化程度给予农户的补贴。中央财政支付的补贴资金量小于等于所购买的农机具价格的30%,地方财政可在此基础上追加补贴额。[3]农机购置补贴解决了农户购置农机具资金上的部分难题,对农户技术采纳、实施机械化耕作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的同时节约了部分农业劳动力,进而为农户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耕作提供了契机,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效。

良种补贴是指根据粮食的品种,对区域种植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发放的补贴。[4]资金由中央财政支付,而粮食优良品种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推广应用,符合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作物品种。良种补贴有利于促进农户良种采纳,同时减轻粮食生产成本,有利于粮食产量与质量提高。

“四补贴”属于对生产的直接补贴,其作用于粮食生产,并增加粮食产量的机理,如图1所示。总体来讲,“四补贴”对农民起到两个方面的激励作用。第一,补贴标准与农民种植粮食面积相关。鼓励农民增大种粮面积,总量上提高产量;第二,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农业补贴减轻农民投入成本,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5]

4 数据分析

4.1 样本介绍

本文基于对蕲春县的漕河镇、赤东镇、向桥乡、大同镇、横车镇5个乡镇共15村个的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农民进行统一的补贴发放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74份,收到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93.8%。获取了具体翔实的数据和信息,这些都保障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四补贴总体情况、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2。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257份有效问卷得到的数据,现从资金发放额及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农户对“四补贴”政策的认知、“四补贴”政策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分析说明粮食安全背景下“四补贴”资金执行现状和问题。

4.2.1 资金发放额及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①“四补贴”资金发放总额逐年增加,四项补贴额均有增加,农资综合补贴额增加最为明显,这与逐年增长的种粮成本相对应。②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多数农民缺少专业技能、农村适度集约种植较少。从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多数的农户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约73%)。从理性决策的角度考虑,从事农业工作并不是最佳选择,在种粮农民调查中,笔者发现多数农户因缺少其他技能而不得不选择从事农业(44.34%),仅7.54%的农户因种粮可以获取收入而选择从事农业。可见农业低比较收益问题突出。在对农民种粮规模的调查中,仅0.78%的农户耕种面积超过100亩,而91.44%的农户耕种面积小于10亩,这部分农户表示种粮并不是出于获取收入的目的,仅为自家食用而耕种部分农田。大量、小规模经营模式使得农业竞争优势大幅降低,阻碍农业的发展。

4.2.2 农户 “四补贴”政策的认知分析

对农户进行“四补贴”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农民知道“四补贴”政策(约95%),但仅23%的农民对“四补贴”具体内容表示了解。地方政府的补贴公示工作到位,农户整体对补贴政策满意(约82%)。

4.2.3 “四补贴”政策的影响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四补贴”通过捆绑发放的方式直接打入农民的账户,多数农民将补贴作为一种“生活补贴”(98%),补贴金额用于日常消费,农民也表示主要原因是补贴数额小难以支付种粮成本(73%)、发放时间往往是秋冬季节不需要购买农用物资(57%)。在对分项补贴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户不愿意购置农机具(60%),这与小规模种植现状相适应;大部农民表示良种补贴没有起到作用,该补贴与其他生活补贴没有区别(63%)。

5 基本结论和建议

5.1 明确补贴目标及基本原则

不可否认,农业补贴政策目标应有层次性、阶段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相关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农业补贴传达到农户时,效果等同于一些“生活补贴”。明确补贴目标及基本原则,使得补贴更具针对性、高效性,进而保障粮食安全。

5.2 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益

农业四补贴在补贴方式上的问题削弱了补贴效益。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具体改革措施如下:首先,合并补贴项目,提升资金运行效率、效果,明确补贴目的;其次,实行“重点保护”,鼓励种粮大户,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竞争优势。最后,贯彻补贴政策,加大宣讲力度,使得农民可以真正理解农业支持政策,将政策内涵传达到农民这最后一站。

5.3 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农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农业人口人均收入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物价的飞速上涨,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增加,粮食价格在国际竞争压力下处于较低水准,农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提高种粮效益成为必然选择。

确保粮食供给,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有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农业科研力度,通过推广先进的粮食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机械工具,提高粮食单产和农业要素的利用效率;其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增加粮食产品附加值,改变我国粗放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粮食的综合利用,在粮食产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其内在价值,从而鼓励农民种粮最后,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及时为农户提供重要的农业信息,帮助农户减少可能面临的损失;第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采取定期、自愿参与的方式举办技术培训。 [6]并根据各地地理条件及经济条件不同,制定不同培训计划。培训既填充农民知识方面的空缺,同时提高收益,发展农业。

5.4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民政治参与度

农户的政治参与能力及参与积极性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惠农政策的执行效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相关政治宣传教育,培养农户的政治参与意识,提升农户政治参与能力。主要可以采用村干部带动群众的方法,定期科普相关的惠农政策;此外,鼓励农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对于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同时,对农民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使其获得一定专业技能,疏导农民就业问题。

5.5 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农业支持政策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实行近10年之久,在政策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例如建设水利工程、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例如:对于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由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自筹资金,地方政府给予适当帮助;对于中型及以上的农业基础设施,可由地方政府申请,中央财政根据其规模大小按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集体、受益农户共同承担。[7]

第二,建立支持农业生产灾害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保险业的发展。可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可在农业发展银行基础上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在地方建立分支机构,具体业务由县农业保险支公司负责办理,并辅之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8]

第三,注重可持续发展,鼓励生态农业。对于当前我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产粮大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农户,可提高其补贴标准,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形成示范性作用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逐步实现生态农业。[9]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我国粮食补贴的绩效评估与政策改进[J].农村经济,2012,(9).

[2] 谭智心,周振.农业补贴制度的历史轨迹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联度[J].改革,2014,(1).

[3] 马秀华.粮食主产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机理与机制研究[D].河南 农业大学,2009,(4).

[4] 施瑾.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与完善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 业大学,2013.

[5] 谭智心,周振.农业补贴制度的历史轨迹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联度 [J].改革,2014,(1).

[6] 潘鸿,王臣.新型农民培训的需求与供给[J].农业经济,2009,(7).

[7] 侯石安,张小兰.试论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制度[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4).

[8] 金琰.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选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厉职作为竟升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力 篇12

新版《食品安全法》以新理念、新特征、新内容、新方要、新机制、新要求、新标准亮剑, 充分体现着党和国家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核心理念及亲民、为民、扶民、健民的核心思想。要执行、要全面执行, 要普及、要全面普及, 要落实、要全面落实, 将新版《食品安全法》落地、落实到餐桌上、菜盘里, 保证吃得放心、吃出健康。以法规矩国人吃得安全, 全面贯彻新版食品安全法, 是需要全员、全层面、全方位同一认悉、同一步调, 自主且高效作为、倾心智为、公爱心为, 方能落地、落到实处。笔者认为, 要全面、有效, 具体、高效, 实在、诚效的贯彻落实新版《食品安全法》, 需要的是悉新富理, 总结提高, 着眼市场, 同一号令、同心竟为,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层层行正能量、行行尽职能, 人人当先锋、个个勇担当。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规范、垂范、示范, 用忠于职守、倾力使命, 跃升《食品安全法》执行力的功力, 保证健康发展的常态, 在国政、方要与民生、安全间架金桥、畅政理、卫民安。笔者就厉职竟升食品安全执行力, 说几点粗意。简曰“七化”。即:

理念端正职能化。聚焦《食品安全法》之核心是法治国人食品安全。即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现号令竟施、执行在际, 需要各层面、各部门竟心厉职, 把本级、本单位, 本岗位与本人摆进去, 用新法之矩、立法与执法之理念统一到新政、新法要求的高度。悉前识新, 从理念上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 端正人生观、价值观, 彻底改变个人认知与标的的距区, 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间的隔区, 执行和与相关标准配套不对称或盲区, 与属地、厂商勾搭的犯区, “利益、权力”保护的禁区, 私心利欲的欲罪区等。端正依法从政、岗位作为、且积极主动, 配合、合力作为的思想, 用端正的理念以及在其统导下的行动, 自觉作为并着力探讨与提出破解带倾向性问题的见树, 总结与提供成功的经典, 规范、垂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用多一个点子、多一个解法, 多一份主动、克一个难关, 激一份合力、兴一股正气的道理, 去吾、去探, 去作、去研, 亲历、主动, 协力问效的常态化之念、之举, 规矩、规范行业、岗位与个人行为的职能化。这是悉法之举、护法之措, 执法之规、严法之纪。唯有理念的职能化, 或者说职能岗位的理念化、常态化, 方能奠定执法之理论基础、规范执行的思想基石, 方能推促其执行力跃升的内应力。理端则行正。

履职尽责使命化。新版《食品安全法》, 是上上下下悟政悉市、亲民近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硕果, 是民心所需、大局所势。要执行、要不折不扣的、不走样的贯彻落实, 所在行业、所在部门、所有人员, 可以说都是执行与坚守的主力军、生力军。需要的是走出办公室到实地、到一线去组织践行, 领悟她的全局性、目的性;需要的是带着新问题、新矛盾, 新情况、新标准, 到法与需的结合部上求解, 揭示其规律性与规定性;需要的是置身地气环境、心入地气主体问道, 品味其真实性、战略性;需要的是在广博竟取的过程中, 细化岗位职能、强化本行业职责、精化本层职业标准, 竟力倾心的改变喝茶看报的待、听之任之的庸、不急不慢的懒、私心欲求的违、推三阻四的避、指指点点的挑。等等。这些表现在行道上的不端之处, 不克不解, 任其环节不畅、中间梗塞、边界隔距是绝对制约其执行的, 是绝对影响、甚至危及执行质效的。由此说, 层次、岗位占位拥政为民的高度履行使命, 强势职能责任全方位的使命化, 多层、多元、多岗位的职能使命化, 是立体、合力执行的真正动力。唯此, 方能见新功、见法新力、见其真谛。

职守问责常态化。职守是问责的律条, 问责是执守的鞭功。就推行新版《食品安全法》而论, 举国上下、畅贯层层、功效人人, 构成一个都在其中、都居功过的格局, 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 势在常态、势在必行。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不履职竞责就会殃及全局, 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不悉执法, 就会让人们步入食不放心、吃不安全的境地, 一个企业、一个商家若不严格循法, 就会影响信誉、甚至危及发展。面对执法的大课题公众、执法的大势彰显的今天, 需要任何单位与个人的职守、坚守, 需要任何单位与个人接受问责和发挥问责的职能作用, 这个双重、双职是必循、亦必须步入常态化轨道永循的。实事说明, 一个品类的缺失、一个岗位的失察、一个行业的疏违, 引发的一个黑洞、一个团伙、一个伪系统等, 总是先从一个个、一次次的失真、失德、失职、失守、失察的环节或偶发的恶性, 而连发、递进的不轨行为中成“势”、成“害”成“灾”的。这个职守离位、问责偏向的后果背后会有大头娃娃、集体中毒、残害生灵、危及健康的恶果出现。由此说来, 职守与问责既包括了当事人、当事部门、当事单位、当事企业, 又包括了职能机关、职能部门、职能行业、职能机构。唯有双双多层的职守问责, 和自主的扪心自问, 方能问出成效。这也是笔者重笔, 职守不职、问责不问这个在某些单位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最大障碍之一, 理应自戒、力除, 还职守问责常态化面貌, 以其常态化规范国人安全的餐食, 服务国人的健康生活。

监督调控系列化。说到监督调控, 笔者在去年参与遴定全国军用物资供应单位时深有感触的是, 几个入选单位共同特点之一是从选料到出成、到供应诸多环节的系统监控。这是她们保证品牌质量、保证高标准入选的关键。联系屡屡出现在一些单位、食企、餐饮上的不安全或危及生命的问题, 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者自违、执者失察、用者无拒。若在全盘运行中有一处亮灯, 问题就会禁止, 更严重的问题是监者助违、掺和其中。这个让监者失去了人味、产品放任了品味的问题存在, 是不安全食品及产品出现与存在不安全问题的祸根。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告诫人们, 任何一个单位与部门、任何一个层面与机构、任何一个企业与环节, 都要奋力监督、勇于监督, 且善于与敢于理性监督, 形成国家、职能机构, 省市与职能部门, 单位与执法单位、内部与内部监管, 依法监督、依职监督, 依标监督、依品监督的格局, 创造保食品安全不失环节、作食品行业不失品味、加工食品品牌不失调控, 且都在监控之中、都在调控之列。监督自上而下的层次、调控方方面面的环节的有机缝合的整体性、系统性, 及层层、环环的发力与给力, 方是推动食品安全的约束力、自治力。不失层次、不失环节的监督调控, 是提高食品安全法执行力的有力功力。功在严察、力在放心。

普及宣育质效化。普及健康知识教育与普及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智育, 是孪生兄弟、是互为作用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耕、资本市场的形成, 对民生、对食品安全的贯彻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现实, 需要强化宣传力度, 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方法, 创造执法的基础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强调强化宣传的重点, 因人适法, 要强调宣传普及实效, 分类宣育;要强调创新宣传普及形式, 完善机制, 强调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广泛性, 既要抓好行业主管部门的自育与积极参与宣传, 正向法律法规及配套标准的正向性;又需要将此列入民生、列入学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正向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的普及性;尚需要畅通网络、依托媒体, 配合研讨、讲座、专题等多形式的入心入脑宣教, 多源汇流正向、合力求证实效性;更需要单位、社区等的因人、因需, 且有针对性、长期渐近宣传, 以及从娃娃抓起的系统教育、从中老年教启的习俗调正;更重要的是执法与企事业单位两个端位的强制性教育, 创造配合执法的前提条件。普及教育, 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主流渠道, 亦是严正执法的基础。由此说, 各级各层面的重点与长期使命, 唯有坚持、长期, 方能夯实执法、守法、护法之基。教育是必循之策。循之有益、益在国民。

上一篇:皮鞋产品下一篇:头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