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转变

2024-10-19

应用型转变(共12篇)

应用型转变 篇1

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在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高等教育新形式,以其“独、民、优”的办学优势在短短几年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实际,认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传统模式实现以下的几个转变。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中国在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高等教育新形式,以其“独、民、优”的办学优势在短短几年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作为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如果完全参考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很难走出自己特色,也违背了国家举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并且于国、于社会、于学校、于学生本人都起不到积极作用。作为三本院校,生源来自于高考后经过一本、二本院校录取筛选之后的本科学生和相应的专科学生。这批学生的主体其智力倾向不在对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上,但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如果引导得当,在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形成上可能占有一定优势。所以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尽快提升独立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体制优势,结合经济社会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独立学院跨越发展,是当前独立学院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实际,认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传统模式实现以下的几个转变。

1 由重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统一的转变

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其目标是: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这种意义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启发心智、唤醒心灵的教育,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是大学实现其宗旨的核心。

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主要通过分科教学来实施,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现在的高等学院一般都以专业教育为导向来确定学科的定位与发展,他们培养的目标基本上为研究型人才,所以它首先是基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过于强调专业科目上的训练,以致缺乏选课的自由与空间,难以提供学生适应性成长与多元学习的环境,亦无法激发学生创新思考、抽象辩思的能力。同时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科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学生疲于应对,通常是毕业不久就发现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对落后。如何寻求一种终身受用的大学教育是所有管理者和教育家的梦想,但普通教育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普通教育只能为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和继续发展做些必要的准备。虽然有些高校开始设立通识教育,目的是改善功利主义下单一思维的常态。但由于狭隘的学习态度与偏颇的现实取向,通识课程往往沦落于次要学科,无法实现通识教育设立时的宗旨。

作为三本院校,与普通的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大学把培养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上来,必须树立通识教育意识,贯彻通识教育思想。因此,本科阶段应抓好通识教育,不应使之过早地专业化。应该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来定位与规划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

2 由重授业解惑教育向授业解惑与启迪创导统一的转变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

教师职业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新的职业。教师的智慧、人格魅力和生命价值都体现在“育人”的过程中,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人的培养”。要实现“育人”这一崇高目标,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把“育人”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作为独立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需要由重授业解惑教育向授业解惑与启迪创导统一的转变,需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对学生启迪创导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用情感激励,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奋发精神;用榜样激励,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用竞争激励,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以求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工作生活热情,培养学生成才。把授业解惑与启迪创导全方位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3 由重科学教育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的转变

所谓科学教育,指的是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体现的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伦理道德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科学教育启迪智慧,培养灵性,而人文教育陶冶情操,育化心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独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紧紧围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进行展开。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就是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手段,学会做事就是学会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4 由注重全面发展向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统一的转变

教育史上,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演变为集体教学是历史的进步。班级授课制以集体教学为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并扩大教学的教育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授课制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难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则需要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实现由注重全面发展向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统一的转变。

在实际的培养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途径,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同时注重个体的需求与适度性发展。应该将鼓励学生个性化需要的个别或小组化教学作为当今教师努力的方向,力图体现层次性、操作性、个别性的特点。个别教育以小组化和区域化的活动为主,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大,教师不仅能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还能根据各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采取个性特色教育。

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是素质教育根本要求,也是有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途径。

5 由重单一评价向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统一的转变

现代智力研究成果认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如加德纳的多元能力,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等。学生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电子作品制作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作为独立院校,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实用性人才,所以课程评价应该由注重单一评价到注重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统一的转变,教学中对学生必须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

理想的评价方法和表征工具应有以下几个特征:要采集反映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能力等状况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反映较广范围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而不是集中于言语信息和规则的操练记忆;对学生、任务、产品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多元数据的表征必须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自我了解和学生间的交流,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习负责。

6 由重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一的转变

传统教育倡导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从而产生脱离作为知识本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单一性。社会实践的缺失使学生难于全面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的认识。在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由于缺少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知识不少,常识却往往不多,会对很多社会现象产生迷惘,甚至产生道德困惑。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有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的磨砺,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的现代教育,倡导以社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培养模式上实现由重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一的转变,倡导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教师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从而,对教育功能与途径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让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基础教育环节相互补充、促进,是独立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化探索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唯其如此,所有沉睡的教育资源才能被激活,学生健康成长的天地才能更为广阔,新的更具活力的教育体制才能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郝雅翰,顾萍.浅谈教育管理新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国轻工教育-2010年3期.

[2]朱智强.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2期.

[3]赵万宏.高等学校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6(1):19.

[4]刘健.正确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

[5]徐冰冰.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6.

[6][美]S.E.卢里亚,泽拉.卢里亚.大学的角色:象牙塔,服务站,还是前沿阵地?

[7]吴秀明,严晓蔚.世界一流大学文科教育理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4):53.

[8]靳贵珍,康健.康乃尔大学———务实与理想的融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77.

应用型转变 篇2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内涵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领域,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国际上,数学教育心理学的通行概念是: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数学教学的实践为出发点,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及体系的研究,从认知理论的立场探究、分析和评述在数学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及实践问题。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独立的研究专题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应简单地将其当成一般的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育中的直接应用。也就是说,数学教育心理学并不是仅仅选编教育心理学的若干观点,也不是在教育心理学原理中添加数学例子。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数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数学的教与学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对于其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机制,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无法做出详尽的分析和得出针对性很强的结┞。如果根据普通的理论来推导数学教育心理学观点,就可能流于一般,缺乏特殊性和适应性,从而失去具体的指导意义。

二、数学教育心理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促进数学教学整体观念的形成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整体开始的,教师应该在每一个专题开始前,将所教内容先作一个总体性的介绍。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大致了解,对可能的联系就更重视了。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教学中,一开始呈现的引导材料不能为了追求概括、抽象的统一,而将离心率e=ca的三种不同情况,即椭圆的离心率01、抛物线的离心率作为统一的标准而集于一体。相反,可以在一开始就将这三种曲线作为圆锥面被不同角度的平面所截得的截线进行介绍。而后,可概括地引出三个方程的原则:到定点(或定线)有特定距离的点的轨迹。再在这个原则之下,分别按照各自要求定出推导方程的具体原则,然后分头引出三个方程,并讨论其性质,转入细节。

2.促进教师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形成数学教育心理学强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只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组织教学的方式,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学生的立场上,体会他们的背景和基础。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过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认知模式来识别和确定数学知识的表征,确定学生自己的操作运输、知识存储、组织情境的方法,顺着学生的经验和思路,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我构建,并给予纠正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教育心理学作用

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需要对其所学内容即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分析。而在后一方面,除了研究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要考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想法、态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一般与学习内容的认知因素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起着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几乎都只是评价他们的认知结果,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对认知的影响。这样,就会有许多相关的学习问题得不到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视,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语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从广义上看,数学教学中的语言形式包括符号、词语、图形、图象的书面表达以及口头表达等交流手段。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数学语言问题包括各种数学语言形式的基本特点、功能和规律以及学生问题的诊断。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在使用中提到就算教过了。所以,教师和学生并未花足够多的精力来注意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似乎这是可以自然解决的,于是就可能形成一种循环:要弄懂语言才能理解意义,而语言又是在掌握意义的过程中学习的。这样一来,在数学教学中,语言是内容的载体,而内容又成为语言。这个循环如果不打破,或者说,如果不对语言问题给以专门的、充分的关注,就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对学习问题的诊断和解决。

第2篇:浅议数学教育中心理学的应用

1、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育研究中一门基础性的领域,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它理解为一般的心理学在数学教育中的直接应用。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要详尽的推导出其存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必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应用一般心理学对数学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则所获得的结果必将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由此将失去指导意义。

2、数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存在的差异性

对比两者,数学实践与数学科学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在数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促进数学教育的进步。随着数学教育的逐步发展,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加大了对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关注度,希望从中找到指导数学教育实践或解决数学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可是,因为大部分数学教育工作者是以数学专业知识结构为主,导致他们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数学教育实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数学与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的知识结构和许多概念性理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便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来解决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1)两者所研究的对象不同

数学是着重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内容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的学科。

数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都已存在较久,二者均蕴涵于哲学之中,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然而相对心理学,数学先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经历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终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使之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另外,冯特在德国莱比锡于1879年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诞生。

所以,从研究的难易程度上看,数学这门学科会显得好理解一些;另外,由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因此,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会相对更加困难。

(2)两者的推理方式存在差异性

在科学推理方式上,心理学和数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学科的结构具有典型的公理化特征,属于演绎体系形式的,数学学科的证明包含了纯逻辑的和演绎的,在数学学科中,每个数学概念都应以明确的的方式进行定义,比如,在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这样子表述: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概念是没有争议的。有时数学家也利用归纳法对其概念进行总结,不过该种方法基本上是在数学问题提出阶段进行应用的。

3、心理学对数学教育教学产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数学教学整体观念的形成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过程中,是先从整体着手进入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当将所要授课的知识点先作整体性的介绍。这样将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东西有了总体性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关于“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知识点的学习,在授课前,不能过于追求对整体材料概括和抽象的统一,而将离心率分成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三种情况分别是椭圆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抛物线的离心率,将三种情况作为统一的标准而集于一体。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开始授课前将这三种曲线作为圆锥面被不同角度的平面所截得的截线着手进行介绍。最后对三个方程的原则进行总结概括,即为到定点有特定距离的点的轨迹。最后根据该原则,分别根据实际要求制定推导方程的具体原则,然后分头引出三个方程,进行分析讨论。

(2)有利于教师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形成数学教育心理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改变原有的固定教学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基础。而且,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过程有充分的理解,采用适当的认知模式来识别和确定数学知识的表征,确定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的策略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我构建,并给予评价和建议,由此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4、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关注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需要对其所学内容即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分析。而在后一方面,除了研究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要考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想法、态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一般与学习内容的认知因素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起着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几乎都只是评价他们的认知结果,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对认知的影响。这样,就会有许多相关的学习问题得不到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视,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语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从广义上看,数学教学中的语言形式包括符号、词语、图形、图象的书面表达以及口头表达等交流手段。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数学语言问题包括各种数学语言形式的基本特点、功能和规律以及学生问题的诊断。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在使用中提到就算教过了。所以,教师和学生并未花足够多的精力来注意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似乎这是可以自然解决的,于是就可能形成一种循环:要弄懂语言才能理解意义,而语言又是在掌握意义的过程中学习的。这样一来,在数学教学中,语言是内容的载体,而内容又成为语言的载体。这个循环如果不打破,或者说,如果不对语言问题给以专门的、充分的关注,就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对学习问题的诊断和解决。

5、总结

为了使数学教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数学教育教学中,本文首先对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阐述了数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门学科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分析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对数学教学产生的意义和运用心理学在数学教育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终表明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向知识文化的创新者和改革者角色转变。而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促进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从优化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淡化数学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数学教师的职业动力等方面入手。

一、优化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角色转变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教师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的高度、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精度、知识的新度等五个方面。数学教师所具备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广度、新度,更要在知识精度上下功夫。数学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而且要进行深层加工。知识的精度是在教师反复学习、深入思考和钻研的基础上获得的。要想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既要精于所教专业,又要精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典范。他既精通于专业知识,又精通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所以说数学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角色转变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用“学生是否得到主动发展”、师生是否共同发展来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里,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因此在新课程中数学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而应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的关系。数学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楷模,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与学生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三、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促进角色转变

数学教师的能力包含:数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意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数学教师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数学教师自己的数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就不可能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转换,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的自我意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和方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往往被数学教师自己忽视,认为教师只要能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专家或能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促使教师自觉地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从能干的“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的新型教师。

应用型转变 篇3

摘 要 阐述如何运用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采用大量案例,展示从搭建网络平台到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从课堂教学的应用到课外拓展延伸,以及通过“校内外”和家长互动联系等教育实例,为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带来启示,可参照性强,为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变革。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40-02

如今,互联网已经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而多媒体设备进入校园,它所具有的声、光、影、色、字于一体的特点,正好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促进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

1 搭建网络平台,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让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首先要提供一定的平台和学习工具,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人人通”。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就需要有一个能让学生展示的平台,有一个能让学生将结果保存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在使用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提高信息素养,获得成就感。

“校内外”是一个供家长和学生免费使用的平台,既有手机端,又有PC端。利用该平台,可以搭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空间,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空间,为每个学生家长注册一个账号,让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

提供基本的学习工具,教给学生使用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教会学生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像学会用百度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使用2013版Office制作PPT、编辑Word。

2 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转变学生的角色

要想转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转变学生的角色。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愉快的、主动的。这就需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字讲授大赛 小学二年级汉字的识记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认识一个生字,记住一个生字,运用生字组词,运用词语造句,是整个二年级的最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方法都不同,为什么不让他们走上讲台来和大家分享呢?为了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次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派代表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学生讲授自己对这个生字的认识和理解,而教师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上传到“校内外”网站。通过网站,家长可以随时观看,为自己的孩子点赞;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学会,放学后还可以回家再次观看。

课堂朗读大赛 小学低年级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二年级的课文大多数都很有趣,有的适合分角色朗读,有的可以编成课本剧演出。如教学《一对蝈蝈吹牛皮》时,运用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课本剧演出等三种方式来进行尝试,而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是课本剧表演。他们在欢笑声中,不但记住了课文的内容,还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于是再接再厉,在“校内外”发起一项“课文朗读大赛”的活动。全班学生任选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家长把朗读的过程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活动页面。有的学生练习了多遍才开始录制;有的学生把课文背下来,边朗读边表演;还有的学生朗读一篇不够,朗读了多篇课文。最后,运用投票功能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

学生微课大赛 “微课”的短小、趣味是学生很喜欢的。以前笔者曾经带领六年级的学生制作过关于语文知识点的微课,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么小,能制作微课吗?有一天,笔者发现一个小男生不会系鞋带,跟家长沟通后发现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自理能力差,不愿意劳动。这让笔者想到,二年级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于是就用了两天,每天教他一次怎样系鞋带,结果发现他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于是鼓励他将系鞋带的方法介绍出来,将他的讲述录下来制作成微课——《子豪教你系鞋带》,播放给其他学生看。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班级里其他的学生也跟着学会了系鞋带。

于是筆者趁热打铁,在“校内外”上发起一次“学生微课大赛”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常识录制成为微课和同学一起分享。很快就提交了将近30个微视频,笔者将这些微视频加了统一的片头、片尾,上传到“校内外”网站上,让大家投票,选出前五名,并给学生买了奖品作为奖励。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重视生活能力的训练,而且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记录生活点滴 由于微信的普及,每逢节假日,家长总在微信群里嗮出孩子们出游的照片,于是笔者想到可以结合这些节假日开展活动。例如:中秋节在“校内外”发起“我们的中秋”晒中秋活动,十一发起“美丽的秋天”视频大赛,春节发起“我们的春节”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训练了他们有条理地说话、想好了再说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寒假生活,开展特色寒假作业 寒假来了,在将近两个月的假期中,如何让学生的寒假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又有所收获呢?于是在寒假之初就发起“特色寒假作业”活动:第一周“如何制订寒假计划”;第二周“我学会了XXX”;第三周“共读一本书”;第四周“下学期课文朗读大赛”;第五、第六周“我们的春节”;第七周“我的寒假收获”。对这些活动,笔者每次都首先制作指导性的微课上传到“校内外”,学生可以用电脑和手机端免费收看,再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校内外”相互交流。结果来自天南海北的习俗汇聚在这里;共读一本书的感想在这里交流;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故事,各种技能和本领都在这里展示。假放了,但学生没有懈怠,他们边玩边学。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日记朗读,有PPT、手抄报,他们纷纷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寒假生活。他们的寒假不再孤单,可以在“校内外”上观看同学的成果,相互评论点赞。

3 发挥引导作用,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走上讲台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呢?非也,在这些尝试中,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

教师是活动中的参与者、观察者、引导者、协调者 当学生走上讲台时,教师要参与其中,一是要观察他们的交流动态,有偏差或者错误要及时纠正。当学生走下讲台,教师要将录像剪辑、加上统一的片头片尾,配上恰当的音乐后上传到“校内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新技术,如将上传后的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再有就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让大家都来使用这个平台,打造全学科的学习空间。目前在“校内外”本班空间里共有18个频道,学生美术课的作品可以传到“美术天地”里;书法课写得好的、进步快的,都可以第一时间传到“书法天地”;等等。

运用空间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通过“校内外”手机端,教师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动态上传到这里,每天的作业、通知也可以在这里向家长推送。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专门开设“家教频道”,制作一系列关于“孩子背后的故事”的微课,引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有时还会转发一些有关家教的文章给家长作为参考。遇见雨雪等特殊天气,及时发布温馨提示。这些无疑增进了家校间的互动,增进了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就像一个大家庭,温馨而和谐!

应用型转变 篇4

改革培养模式, 还有一个观念需要转变。人们通常认为, 需求是一种原因。然而, 我们真正看到需求时, 或需求在市场交换行为中表现出来时已经是一种结果。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原因。我们按照这种需求设置院系, 设置专业时, 是根据前期看到的需求的结果进行资源配置。与当期市场对该类学生的真正需求形成一种滞后, 而这种滞后按一般本科院校培养本科毕业学生的时间来讲, 滞后时间至少是四年, 甚至更长。往往滞后时间会超过四年, 因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本身有一个时间。最终造成学生培养出来毕业时, 院校供给的学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和社会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包括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这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 会形成部分失业, 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自动降低期望值和要求, 转向其他需要的领域就业, 或延后择业。这种状况不改变, 社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也找不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需求不能真正地满足, 只觉得找个人才如此之难, 只能将就用人。

因此, 对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提出科学的培养模式和理念, 结合院校, 院系的实际情况, 提出可供实际操做的方案。解决这个长期困绕我们的难题。

然而, 市场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目前很大的问题是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表达, 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缺乏有力的人才规划和信息发布, 没有明确的市场信号就很难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一、市场需要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样的人需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做出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相应地课程应涉及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1982年哈佛文理学院院长Rosovsky提出“核心课程”, 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素养: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必须对自然、社会、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不应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 并应藉此建构未来的文化;要能了解和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阶层之间的程度。由此观之, 现代教育强调培育学生成为真才实学、兼通科学与人文, 能深刻认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能力--所谓“才学通天人, 睿智识古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还必须实现以综合为导向的转变。

二、市场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要符合市场经济需要首先应具有“基础型、复合型、国际化”等基本特征;其二, 在知识追求上, 应朝多个方向伸张、广延, 即讲求知识的广度、厚度、高度和深度;其三, 在学习途径上, 应是“立交桥”式, 即有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自学和辅导的结合, 加上产、学、研的结合, 进而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学有创新的良好效果。为此, 现代大学生对自己的素质要求, 不能急于求成, 一步登天, 而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作出努力, 以实现自身的有限的阶段性目标;同时, 又不能自满自足, 固步自封, 应着眼长远, 戒骄戒躁, 继续努力, 不断地超越自己, 超越别人, 超越昨天, 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三、市场重视人格本位

人格素质通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直接表现在自我与非我关系上的处理方式。因此, 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了解和把握与自己相对应的外部世界的能力, 认识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 以形成思想和行为的特定模式。高尚的人格并不完全取决于文化修养的高低。尽管文化修养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元素, 但它代替不了道德修养、意志修养、行为修养和情操修养。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就是一种教人“做人”的理想、信念, 人格本位表达了健全人格的教育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这一过程, 也是人格实践的行为过程, 也应该是实现一所大学办学目标的实际作为。“人格本位”作为理念其本身就具有期待性, 并且这种期待的品味很高, 高品味的期待成了需求, 需求越高, 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分, 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 这种潜力外化的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也便具有了独特的人格。在这样社会化过程中, 自我实现的期待便是实现人格理想的期待。

因此, 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要多元化, 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技术过硬的专、精、尖专业人才, 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校企合作人才, 培养思路敏捷灵活, 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才。或以不变应万变, 着实打好基本功, 培养能适应相关专业不同岗位的基础性人才, 即适应性强的人才。这种基本功, 即基本能力。不同专业需要要不同基本功。

二、改变应试教育, 学习不以考试为目的, 看重考试背后的对该专业该课程的深透理解, 这需要增设各门课程学科的历史由来的课程学习。比如西方经济思想史, 会计史, 培养有专业理论素养的人才, 有理论还要有自己的思想, 才会活学活用。总之, 要培养综合性人才。要成为综合性人才的摇篮。根据人脑类型的不同, 左脑型, 右脑型, 左右脑综合型分门别类进行培养。因为大学生这个年龄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脑型思维模式, 难以改变。只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一是强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启发、激励、反思、体验、感悟等心理活动的引导,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实现提升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 实现人类优秀文化传承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统一。

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教育。

创新精神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进行积极的、独立的、富于挑战性的创新思维活动, 养成追求卓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心理品格。创新精神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情感。创新情感是学生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对创新活动的兴趣、欲望和激情, 以及相随而来的责任感、荣誉感、自尊心、事业心, 这是学生创新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推动力。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对所学或研究的事物追求创新的欲望, 是推动和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动机。三是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创新行为的心理现象, 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创新价值的心理取向。四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在创新意识指引下, 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 并获得对问题的新解释、新认识的心理过程。创新思维具有敢疑性、求异性、发散性和非逻辑性。

五、注重高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

大学生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活动从意识方面, 语言从情感方面, 数学从逻辑方面, 物理、化学从物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方面, 地理从空间维度, 历史从时间维度, 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智慧、向往和追求, 并使其产生不断超越物质世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寻求进一步探寻规律或创新事物的办法和途径。

六、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企业、高校和学生在最重要的5项能力要素上看法基本一致, 只是次序略有不同, 主要是一些态度类要素, 包括“责任感”、“团队合作”、“正直诚信”、“工作主动”、“积极学习”、“自信心”等。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不重要的能力要素上看法也相似, 主要是操作类和知识类的能力要素。

七、重视创业能力培养。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不仅能够解决自我就业, 而且可以带动他人就业, 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 也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应考察是否拥有商业机会和资源优势外,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团队, 大学生本身的人力资源素质将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2) 。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教育与职业, 2009 (3) 。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职教论坛, 2009 (7) 。

转变作风应该从转变学风做起 篇5

曾记得有位中央领导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新的形势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落实这位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使各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

一、转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改进学风,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风问题不是一个孤立问题,它与干部的素质及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官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理想信念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针对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形式主

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三代领导人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认清危害,查找现实表现,深挖思想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要加强政策法规、市场理论、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本职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转变干部作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扑下身子,带头实干。

有效地转变干部作风,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锐意进取,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认真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努力解决制约全局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要从铲除自身和周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入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评比和检查达标等活动,使各级干部从文山会海和各种不必要的应酬中解脱出来,面向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下基层、抓工作,不能走马观花式的只听汇报、看资料,要坚持既听其言又观其行,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狠抓工作落实。要带

头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关心群众生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注什么,真正摸清实情,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带头倡导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务虚名,埋头苦干,在工作实践中养成敏而好学、勤思善断的良好习惯,练就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拼搏进取、攻坚突破的实际能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把立言和立行结合起来,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形成言行如

一、求实重效的良好局面。

三、转变干部作风要落实“盯问题工作法”,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转变工作作风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盯问题工作法”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盯住问题不放,务求解决问题、抓出实效的工作方法。落实“盯问题工作法”,要求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客观认识问题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要求对发现 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指导帮助和监督问题的解决;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查找根源,举一反三,有效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要健全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系统负责和逐级负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盯住不放。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制订措施,抓好督促落实。要坚持少说多做,想基层所想,真正扑下身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解决难题、求发展。

四、转变干部作风要健全制度,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转变干部作风仅仅依靠干部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之所以存在和滋生大量的不良风气,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制度和体制上的不健全有关。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遏制不良风气的机制。一要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口,引进竞争机制,健全完善优胜劣汰的干部人事制度。二是健全完善干部日常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要修订对干部的考评办法,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落实干部失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健全完善高效快捷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精简机构,转变工作职

应用型转变 篇6

一、课堂教学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种方式固然方便快捷,但如果没有其他方式的辅助,就会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听而不闻、心不在焉。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是传道者和授业者之外,还是解惑者、评估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二、主动学习概述

主动学习又称为活跃学习、积极学习、活性学习,这种教学理念由来已久,但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发扬光大。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可持续促进学会指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听,还要读、写、讨论、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学习层次。也就是说,学生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重视学习结果。

主动学习的倡导者常常借助“学习圆锥”理论阐述主动学习。在“学习圆锥”中,最无效的学习方式是“倾听讲述”。这种方式传递出的信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牢固记忆。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经历”,强调在做中学。“学习圆锥”左侧标出了各种教学方式的平均记忆保留率,记忆保留率越大,记忆的时间就越长,学过的知识就越可能被保留。

因此,教师要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搜集、整合、分析信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主动学习应用措施

主动学习不是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的教学取向。简单的主动学习需时较少,复杂的主动学习需时较多,因此教师要妥善选择。

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①学生的主动参与多于被动倾听;

②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活动,如阅读、讨论、写作等;

③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④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⑥及时获得反馈;

⑦涉及较高层次的思考,如分析、综合、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对此,教师可利用讲述法引入主动学习,由点及面地活化教學,降低教学成本。有学者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方法引入主动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1)一分钟报告。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有关本节课的问题,如“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的差异是什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写出答案。

(2)阅读后小考。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小考。

(3)理清停顿。为了提高讲述效果,教师可在一段讲述之后,停顿一下,询问学生的疑问之处。另外,教师也可在停顿时来回走动,查看学生的笔记,回答学生的问题。

(4)及时反思。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5)分组讨论。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向全班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应用型转变 篇7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基于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随之产生。但这些信息系统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离真正的实现跨语言、跨平台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里,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001年,欧美首先提出企业门户的概念,随后一些标准和框架也纷纷出台。企业门户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可以将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整合到一起,呈现给用户。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将基于Struts 2的Web应用转变成Portlet应用,部署到Jetspeed门户中。

1 Struts和Portal技术简介

1.1 Struts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

Struts是基于Model 2之上的,是经典的MVC框架。它将MVC模式“分离显示逻辑和业务逻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Struts的体系结构包括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图1为Struts 2 的工作原理,一个请求在Struts 2框架中的处理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初始化一个指向Servlet容器的请求。

(2) 这个请求经过一系列过滤器,最后到达FilterDispatcter。

(3) 随后FilterDispatcher被调用,FilterDispatcher询问ActionMapper来决定这个请求是否需要调用某个Action。

(4) 如果ActionMapper决定需要调用某个Action,FilterDispatcher把请求交给ActionProxy来处理。

(5) ActionProxy通过Configuration Manager询问框架的配置文件,找到需要调用的Action类后,创建一个ActionInvocation的实例。

(6) ActionInvocation实例使用命名模式来调用,在调用Action的过程前后,涉及到相关拦截器的调用。

(7) 当Action执行完毕后,ActionInvocation负责根据struts.xml中的配置找到对应的返回结果。

1.2 Portal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1.2.1 Portal的体系结构

Portal由Portal Server、Portlet Container和Portlet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1) Portal Server 它是支持Portlet呈现的普通或者特殊Web服务器。Portal Server通常会提供个性化设置、单点登录、内容聚合、信息发布、权限管理等功能。Portal Server是支持各种信息数据来源,并将这些数据信息放在网页中组合而成的呈现平台。它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定制,不同权限的浏览者能够浏览不同的信息内容。

(2) Portlet Container 它不是类似Servlet Container的独立容器,它是在Servlet Container的基础上通过扩展方式实现的,并重用Servlet Container提供的功能。它提供Portlet的运行环境,管理Portlet的整个生命周期。

(3) Portlet 它是基于Java技术的Web组件,由Portlet Container所管理,负责处理来自页面上的request并产生动态的内容。Portlet为可插式的用户界面组件,提供给信息系统的表示层。由Portlet产生的内容被称为片段(fragment),而片段是具有一定规则的Markup(例如HTML、XHTML、WML),而且还可以和其他的片段组合形成一个复杂的文件。

1.2.2 Portal的工作原理

Portlet Container接收到来自Portal页面的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发给Portlet Container中的Portlets执行。Portlets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Portal Server,由Portal Server负责聚集Portlets产生的片段,最终呈现给用户。

2实现基于Struts 2的Web应用到Portlet应用的转变

Web应用需要部署到Web容器中才能工作,同样Portlet应用也需要部署到Portlet容器中才能工作,我们以Jetspeed作为我们的工作平台,它提供一个标准的Portlet Container的实现。

2.1 Jetspeed介绍

Jetspeed是Apache Jakarta项目中的开发源码门户系统,主要是使用Java和XML,是企业级信息门户的原型实现。Jetspeed只有一个标准的Portlet Container的实现,即Pluto(是Portlet的运行环境)。它使得最终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PDA等设备来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图3描述了Jetspeed的整体工作流程:

(1) request到达server端后由JetspeedServlet接收。JetspeedServlet通过Jetspeed取得ComponentManager,然后通过ComponentManager取得RequestContextComponent。

(2) RequestContextComponent会针对这个request建立一个RequestContext,并且让这个request和新建的RequestContext能互相参照。

(3) 调用Engine的service()方法,这个方法会把刚刚建立的RequestContext传入,这样后面的组件才能使用。

(4) 在service()方法中,Engine会依据request的目标URL来取得相对应的Pipeline来处理。Pipeline使用了chain of responsibility的pattern,是由一堆Valve串起来的。

(5) 各个Valve依序执行,其中某些Valve会和Container交互,某些Valve会负责产生要响应的Portal页面。在这个过程中,Container会执行相关的Portlet,并将结果返回至Pipeline,也就是Valve chain中。

(6) 将产生的Portal页面传回给用户,整个流程结束。

2.2 Struts 2的Web应用到Portlet应用的转变过程

(1) 使Portlet应用能在Jetspeed中运行,首先必须在Web部署描述符(web.xml)里声明JetspeedContainerServlet类。通过JetspeedContainerServlet,最终将控制权交给Portlet的具体实现类。web.xml文件的部分如下所示:

(2) 一个Portlet应用和一个Web应用的区别,就在于Portlet应用需要增加Portlets和Portlet部署描述符。Portlet部署描述符是一个XML文件,它的根元素是<portlet-app>元素。<portlet-app>元素包括Portlet定义,自定义Portlet模式或者窗口状态,Portlet应用支持的用户属性和安全约束等子元素。Portlet子元素包括Portlet的描述,Portlet的名字,Portlet的实现类,初始化参数等等。从Struts 2 的Web应用到Portlet应用转变的portlet.xml文件如下所示:

其中<portlet-app>和<portlet>的id属性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值与下面将要介绍的PSML文件中的值一一对应。<portlet-class>的值是具体的一个Portlet实现类,该类应该实现Portlet这个接口,但是Portlet API中提供了一个默认的实现了Portlet接口的抽象类GenericPortlet,其它的类只需继承这个抽象类即可。Struts 2中的Jsr168Dispatcher就是继承GenericPortlet这个抽象类的。当该Portlet的请求到达时,Jsr168Dispatcher会负责处理这个请求。在Portal中将request分为actionRequest和renderRequest两个阶段,但作为普通的Web应用,只能处理HttpServletRequest,那么如何处理来自Portal页面上的请求呢?基本的想法就是在actionRequest阶段什么都不做,只是将请求的参数保存起来,在renderRequest阶段得到actionRequest阶段保存下来的参数进行处理。通过对Jsr168Dispatcher进行修改实现上述想法,具体实现如下:

(3) 修改具体的实现类,通过改写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将renderRequest、renderResponse转变成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具体实现如下:

setServletResponse()方法的实现类似setServletRequest()方法,这里就不列出了。

(4) 最后通过将具体的Portlet加入PSML文件中,达到将Portlet注册到Jetspeed中的目的。具体实例如下:

这里的vmgui:HostList就是由<portlet-app>的id和<portlet>的id组合而成的。通过以上四步就可以成功地将基于Struts 2 的Web应用部署到Jetspeed中,从而实现了Web应用到Portlet应用的转变。最终页面上的显示结果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Struts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基于J2EE的MVC应用框架。Jetspeed 是一个企业级信息门户的实现原型。本文具体阐述了如何将基于Struts 2 的Web应用部署到Jetspeed中,从而实现了系统的整合。这仅仅是在系统整合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还很多,比如说如何实现单点登录,如何实现WSRP等等,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Struts2http://struts.apache.org/2.x/.

[2]JCP JSR168Expert group.Java Portlet Specification1.0[EB/OL].http://www.jcp.org/en/jsr/detail?id=168October7,2003.

[3]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 Jakata Jetspeed project.http://portals.apache.org/jetspeed-2/.

[4]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Jakata Pluto project-JSR168Reference Implementation.http://portals.apache.org/pluto/.

[5]胡一栋,陈福生,朱炜.基于Struts框架的Portal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8):19-21.

电视剪辑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与转变 篇8

一、信息时代,电视剪辑工作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电视剪辑工作方面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传统的电视剪辑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时间相当漫长。信息时代电视剪辑工作无论是在素材的收集方面,还是制作方面,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方便、快捷地进行,只需要在电脑上动一下鼠标,通过相应的软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而且还能存储大量的素材信息,方便节目使用,显著提升了电视剪辑的工作效率。二是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剪辑。如今人们可以使用各种软件改变传统的剪辑手段,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进行视频剪辑。可以说,电视剪辑已经不再是只有电视人员才能进行的一项活动,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人人都可以进行电视剪辑。

二、信息时代,电视剪辑工作转变的策略

(一)完善设施,升级软件与硬件

信息时代,电视剪辑手段的改进和创新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升级与完善,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新形势下电视剪辑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先进的设备,再好的剪辑手段也缺少重要载体,没有办法剪辑出一部高水平的节目。节目视频的兼容性、分辨率等各方面的提升进步,都需要依托于良好先进的技术设备。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视的剪辑与对图像的处理与合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与快捷,此外还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流畅性与清晰度。总而言之,信息时代,提升和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对于电视剪辑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电视剪辑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在数字时代,电视剪辑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外,还需要具有能够与时代相适应的技能,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从事电视剪辑的工作人员队伍庞大,但是多而不精,大多剪辑人员都还兼顾节目的拍摄与制作合成等多方面工作。如此一来,很难制作出精良的节目作品,不能满足当下受众对节目的欣赏要求。因此,电视台要提高电视剪辑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出专业人才,不但要具备基本的电视剪辑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和掌握新软件的运用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各种特效。在创作和制作手法上,不断地创新,做到细致与新颖,带给观众视觉与听觉上的震撼,能满足新时代受众的要求。

(三)合理设计节目结构

在电视剪辑的过程中,节目的整体结构很重要,直接关系着节目的呈现效果。电视编辑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节目机构,使正常节目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节奏的顺畅、内容严谨与整体的完整。在电视剪辑中,整个结构设计要合理自然,否则节目效果会显得生硬,每个部分之间衔接得不够紧密。其次,细节决定成败,电视剪辑的成功与否与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观众对于节目中的抄袭、穿帮以及知识的错误等问题提出来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使得电视剪辑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异常重要。电视作为一个公众媒体,面向的是广大受众,严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使得整个节目在逻辑上主次分明,没有明显的漏洞。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节目结构一定要完整,各个部分之间要有恰当的衔接,能够和谐统一,整个节目保持风格一致。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才能保证电视节目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一些不同的片段生成二维技术或者三维技术。这样的话,可以突出电视节目的精彩之处,还能灵活地表现情节,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增强观众的观看乐趣。

(四)创新思维,改善制作方式,提升节目内涵

信息时代,观众接收节目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来完善节目的剪辑方式,创新和优化节目内容。首先在节目语态上要生动化,无论是从字幕上,还是配音处理上,都要做到生动。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如果节目还是墨守成规,那么将很难引起观众的关注,所以必须进行创新。但创新不是一味地追随流行,而是需要抓住流行背后人们新的需求,营造出生动化的语态环境,传播出有人文价值的信息。其次,制作方式要多样化,将配音、剪辑、字幕等一些节目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灵活的形式展现出节目的内涵,提升电视节目的价值,得到观众的认可,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电视剪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电视编辑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当下实际,面向未来,在升级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同时,摒弃传统的制作方法与思路,创新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细节的创新与处理,制作出好的电视节目,以更好的姿态面向广大受众,为受众服务。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剪辑工作也从传统的制作方式向着新的方向发展。纵观当下我国的电视剪辑工作状态,顺应时势,提高数字技术水平,是新时代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当下受众的要求,其制作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加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电视剪辑,信息时代,转变策略

参考文献

[1]白露.电视节目后期剪辑艺术之我见[J].新闻传播,2012(09):101-102.

[2]郑得银.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J].青年记者,2011(20):109.

[3]张跃红.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1(18):47-49.

应用型转变 篇9

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笔者采用了“案例—设疑—探究—建构”的教学模式,用精美的景观图、学生拍摄的图片、立体形象的三维地图、宁波的等高线图等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

一、用地理图像的新、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学 生自主学习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在舟曲泥石流发生后不久,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舟曲三维动态模拟图像,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直观、动态、新颖的地理图 像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环境、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符合了高中生探索性、社会性、求异性的心理特征。学 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享受, 一种愉悦的体验。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本课教学充分挖掘地理图像的美,玉龙雪山秀丽的风光展现了自然之美、尊贵之美;丽江的图片展示古城精巧的布局和纳西族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建筑之美、风俗之美。通过地理图像,学生获得 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所以,我们要充 分发挥地理图像的新和美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用地理图像关注时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的心理具 有社会性、进 取性和前 瞻性的特 点,他们对未来与发展充满了憧憬和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世 界上一些 令人瞩目 的国家的 经济发展、战略地位以及世界热点的地理背景,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我国的国土整治、经济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可利用时政搜集和制作相关的地理图像,这些直观的地理图像往往能给学生直观刺激,引起他们的共鸣、讨论和思索,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课教学设计利用舟曲泥石流的图像、甬台温铁路和入藏铁路的路线图来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的图像具有时效性强、直观性好、情感的刺激深刻等特点,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甬台温铁路的线路图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地理 学科在建 设家乡中 的重要作 用;入藏铁路的路线图可以让学生憧憬祖国的发展。

三、用地理图像提升学生信 息 处 理 能 力,以 适 应 未 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地理图像以特有的图形语言传递多种地理信息,它具有极强的形象性、直观性、感染性、空间性 和整体性, 更便于学生进行观察、记忆、分析、比较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理图像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丽江案例提供了古城的图像、丽江卫 星图像、丽江 古城的材料等地理信息,学生把文字和图像信息落实到卫星图像时思考丽江坝子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认识到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交通的影响,从显性信 息中挖掘出隐性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的空间关系,最后利用这些地理图像信息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舟曲三维动态地图体现了地理信息处理的最前沿技术,这些地理技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四、用地理图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布鲁纳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把结 果记录下 来,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地理图像把客观世界和学生感官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想像、活跃思维,改变了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 思考、重死记轻运用的做法。

让学生实地调查镇海四个聚落,并用地理图像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平等、对话、交往、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会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地理图像资料的获取和分析、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成果的交流和表达,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实现做中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优势,通过精选的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生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学会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

摘要: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为案例,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空间优势、信息优势、直观优势、形态优势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应用型转变 篇10

一、注重教学观念与方法改革

转变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 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数学教育问题的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制约和支配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 高校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数学”而轻“教育”的传统思想。实践中, 我们从两个方面转变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第一, 在教学目的上, 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兼顾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第二, 在教学方法上, 以教师为中心改变教学模式, 教与学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课堂气氛是一种心理背景, 是教学的软环境。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一, “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引导并激发学生“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教学法是贯彻“教与学互动”教学宗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是在课堂教学的平等讨论中进行的, 师生互相讨论与问答, 启发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 提出质疑, 进行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 使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 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 “通俗化”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贴近并调动学生教学中要重视感性材料的概括与提炼, 重视知识实际背景和应用, 力争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揭示本质, 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通俗化、简明化, 使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贴近生活。利用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 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 它生动逼真、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 充分地刺激学生感官,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 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 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开展数学实验课,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实验课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写出分析报告。在实验课中, 通过动手能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 同时利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型小课题,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实验课程更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脑、创新能力为前提, 让学生学会借助软件平台, 验证、应用并发现数学规律,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施分层次教学, 秉着“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具体方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并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观愿望的前提下, 可以把学生分为A、B两级, 即基础好一点的、学习热情高一点的分在A级, 而数学水平相对差一点的, 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的分在B级。A级和B级各自制定教学目标, 同步进行授课, 但是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对A级学生, 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加深内容难度并且拓宽知识面, 提供一些教学参考书以相互佐证、加深理解、延展思路, 再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如考研原题, 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充分开发。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的参与课堂的教学当中, 形成师生教学互动的局面, 形成热烈的学习和探讨问题的氛围, 在享受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看似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对B级的学生, 则要采用完全不同于A级的授课方法, 教学要求也仅仅是立足于让他们能听懂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任课教师要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按大纲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总体印象, 有个常识性的了解。在期末考核时, 采用分层次考核和评价的方式, 对B级的学生适当降低卷面难度。此外, 为了保证分层次的教学策论的实施不流于形式, 还有赖于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体制、考评手段等方面的相应变革。

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 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创新能力。 (2) 考试模式不具一格,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 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班及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 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提高高校数学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探讨课题, 需要所有数学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大学数学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 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是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海青:《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国电力教育》, 2007.1。

应用型转变 篇11

【关键词】人本主义 初中英语 教学模式 转变

引言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强调教学的过程始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如今,这种教育思想也渐渐影响着我国的英语教育,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从业者认同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初中英语教育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以及升学率压力等因素,当前这种影响依旧是小范围的、不平衡的。一些初中尝试运用人本主义于英语课堂,却因升学压力无法较好落实。所以,如何使初中英语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语法规则或单词识记,而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一大难题。为此,本文将探究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之下,如何开展以人本主义为依托的更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人本主义与初中英语教学

1.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兴起的教育思想。马斯洛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外界来激发,而教师就是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自由选择。罗杰斯认为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王有智指出人本主义意义学习的几个特点:(1)学习者投入学习的程度高。(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自身的需要。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个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应遵循统一标准,而应以学习者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学生了解自身的需要,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进行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人本主义应用于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那影响将是深远持久的。

初中生正值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年龄段,加之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这些特点都能够成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同时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学生渴望展现自己同时又害怕失败,面对英语学习上的挫折或多或少存在着畏惧心理。若不及时正确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在初中生的英语教育上,更应关注学生内心,尊重学生想法和需求,通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教师的指引逐渐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属于人文学科,英语学习势必要与人本相结合。人本主义对于初中生英语学习以及对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那么,我国当前的初中生英语教学状况如何呢?以下就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人本主义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二、国内外外语教学分析对比

1.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求和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

虽然各中学均认识到“以人为本”开展教学的重大意义,并在实际上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之路,但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深、时间久,目前国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普遍存在如下情况: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原有初中英语课堂普遍按一个套路走:单词-课文-语法-习题。如今初中英语教学中虽大多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但依旧无法摆脱这一套路。学生把背单词、记语法当成主要甚至唯一任务。被动的学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很容易使学生在重复、循环的学习中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期待感。

(2)师生主体地位错位。初中英语教育长期以来都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对考试的确有效,但从教育层面上考虑,该教法对学生语言品格的塑造却收效甚微,甚至有时起了反作用。被老师“牵着走”、“推着走”的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认知主体性,学习过程变成被动接受的过程。这种师生主体的错位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丧失了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适应、表达、实践、交际等能力”。

(3)“应试教育”之下忽视英语学习本质。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最终目的是交流。而在如今初中英语教育的过程中,英语的交流功能渐渐被淡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精力投放在语法规则及应试技巧的教授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功利心太强,为了应对考试而死记硬背,忽略了自身英语学习的需求。

2.国外外语教学模式。

(1)美国外语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把教育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人从教育中获取知识不再是一种乐趣,个体的发展缺乏个性与主动性。因而,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对人和社会进行探索,人本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形成了重视学习者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研究取向。如今美国的外语课程中,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体现随处可见。教师会根据学生需要自编教材,原文报纸、杂志和书籍等都是理想的选材渠道,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学校把母语为英语和母语为另一种语言的学生编排在同一个班级,使两种语言的学生互相成为学习的对象。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2)日本外语教育。日本的外语教育在改革以前一直饱受外界质疑。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语教学不重视听、说,语法、翻译就成为了中学英语教育的重点,以至许多日本人直到大学毕业还不能用英语基本交流。

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对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强调了交际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要求通过会话、唱歌、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日常使用英语的机会;主张实施小班化教学和分组教学以便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改革措施之下,外语的实用性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这极大改善了日本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英语学习现象。

(3)国外外语教学总结。显然,美国和日本外语教育改革后都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兴趣制定教材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的功利性。并且通过比较可见,美国和日本都十分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本主义在外语教育上的又一体现。

然而,目前为止人本主义并没有完全渗透到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去,如何使人本主义更好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这一问题亟需解决。

三、人本主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人本主义原则。

(1)师生角色互换。如果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对于被指定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理解,那么不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投入都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情况中需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教学过程中应弱化自身角色,将自己主导者的角色转向促进者的角色。简而言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被动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性,所以“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还可以细分到“以每个学生为中心”。学生由于天性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各方面的能力上也会显现出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个别教学。

2.以合作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人本主义提出的一个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课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相互促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讨论、展示的过程中充分参与了教学过程,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

3.采取新型英语成绩评定模式。当前的初中英语教育依旧逃不开升学压力,改革也只能尽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争取追求英语学习的多样化、人性化。初中阶段英语最终成绩的评定可以采取“考试成绩+选修成绩”的模式。所涉及的选修课程内容由教师与学生讨论定制,可以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开设英语国家风俗、英文话剧表演、英文电影或动画配音这类调动多感官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这样的课程既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又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和学习内容,减轻了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压力,也使英语学习在如今的大环境中变得相对可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四、“人本主义”英语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原则

1.教师干预要收放有度。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真正重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并付诸实践。从课前、课上到课后,这一系列的过程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主动权,按需选择上课方式和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导演的角色,规划形式,适时纠偏,深化理解,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应适时、有效。

2.充分信任学生、做到及时适当的鼓励。习惯了教师主导课堂的学生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羞于表达、害怕失败、没有方向等现象。此时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并且在学生探讨、研究问题有精彩之处时给予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

3.学习内容需要把关。教师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应该清楚:自由学习不等于没有学习范围。“人性化”教学可能导致学生选择过于偏向不具挑战性、低于其实际能力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人本主义”教学模式之下依旧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范围做出规范,要求其学习内容有助于既定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吸收。

五、结语

教育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课堂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观念深入人心且已在实际进行,但在如今的中学英语课堂中还是可以看见许多不能适应发展的情况,教材更新滞后、忽视学生需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等。教师的教学过程受应试教育及升学率影响依然很深,人本主义在英语教学上仍显虚无。中学英语学习因此仍然在低水平的重复和记忆中消磨学生的耐性和兴趣,英语仍是“知识”,而不是语言工具或文化载体。

初中承接了小学同时又衔接高中,在这一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显然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可靠保证。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定需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将其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部分运用于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才能使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志文.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包延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应用型转变 篇12

大数据无疑是未来影响各行各业发展的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杜小勇认为, 大数据带来了三大根本改变:大数据让人们脱离了对算法和模型的依赖, 数据本身即可帮助人们贴近事情的真相;大数据弱化了因果关系, 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使得人们不需要知道这些要素为什么相关就可以利用其结果,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数据可以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 使计算机能够分析的数据范围迅速扩大。

大数据带来的这些本质性的改变使得管理的疆界和管理的深度都得到了无限延拓。德勤认为, 在过去的两年中, 大数据的应用经历了从逻辑判断到系统思考的提升, 同时, 大数据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经历了相应转变。

从简单相关关系的寻找到系统生存关系的转变

大数据应用的第一阶段, 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数据关系的利器。当现实中多种关系要素错综交织在一起时, 大数据可以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中发掘出可能的确定关系, 指出管理这一混沌状态的方向;然而, 在大数据应用第二阶段, 简单相关关系的寻找只是开始, 如何用系统生存的思路去利用这些关系成为制胜关键。

例如, 乐视在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相关微博数时, 偶然发现《小时代》的讨论是前者的8倍, 这一数据明确地预示了《小时代》的卖座率, 乐视果断成为《小时代》这部电影的营销方。然而, 数据层面能够给出的直接结论推导只是大数据的最基本的应用。微博的关注率是投资方回报的一个保证, 而一部电影是否能够卖座,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档期的其他电影的竞争力、各个媒体的推广力度及推广手段、甚至连天气、学校假期这样的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到电影的票房。

大数据的技术的不断更迭将不但能够发现和已有要素的联系, 还能将各种要素综合, 以系统发展的思路看待每个要素质之间的关系。

从发现问题到互动成长的转变

在大数据应用的第一阶段, 人们利用大数据对复杂系统的各种变量及关系的记录和描述, 通过深层的数据挖掘, 发现问题, 以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而在大数据应用的第二阶段, 大数据的应用更偏向于对用户的深层认知和了解, 通过对用户的深刻理解, 构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与用户共同成长。

比如全球最大的在线付费视频与在线影碟租赁提供商Netflix公司运用搜索技术对比, 观察用户的观影习惯, 发现了一个看上去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巧合”:喜欢观看1990年BBC版本《纸牌屋》的观众, 同样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粉丝, 同时他们还是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的忠诚影迷。Netflix公司认为, 将这三个元素糅合在一起的电视剧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

于是, 他们请大卫·芬奇来翻拍《纸牌屋》, 并邀请凯文·史派西来主演。同时, 由于是在线播出, Netflix公司可以轻易地通过强大的数据库监测系统, 分析出《纸牌屋》上线后, 用户在哪一处按下了暂停键, 有多少用户看过几集就放弃了, 有多少用户回放和再次播放了剧集, 通过对这一连串的精准数据分析为今后制作剧集提供参考。2013年初, 《纸牌屋》成为Netflix所有覆盖的国家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集。

《纸牌屋》的制作过程完美的诠释了大数据如何帮助企业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深度了解用户的需求, 帮助企业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完美产品。

从既定状态分析到未来生态环境重构的转变

在大数据应用的第一阶段, 大数据被用作对用户当前状态的静态分析。例如, 大数据可以记录用户的行为、偏好、地理位置等实时信息, 企业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推送更为精准的促销信息, 更好地锁定用户。相比之下, 在大数据应用的第二阶段, 大数据帮助企业重构用户需求, 塑造出新的生态环境, 让企业和用户以全新的商务模式共同有机成长。

Patients Like Me就通过大数据开拓新的慢性病诊疗模式。其实, 没有人愿意将自己极为隐私的信息公布在Facebook或者Foursquare上, 但Patients Like Me社交网络成为一个例外。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 患者可以测量自己疾病的治疗进展, 而且研究人员也可以获得他们的医疗数据。至今, 已有近20万用户在Patients Like Me上创建和分享了他们的医疗记录。

Patients Like Me的盈利模式是:在经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 将用户的信息卖给制药商;制药商通过这些庞大的、详实的用户信息的记录, 可以研究各种药品对不同患者的作用机制、获得研发新药品的充足的信息。

上一篇: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下一篇:针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