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筝

2024-10-26

学习古筝(共12篇)

学习古筝 篇1

铮铮清音,流传古今,古筝是一件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她不仅没有被两千多年的岁月消磨遗散,而是在历史奔流的时光中熠熠生辉,于当代的舞台上邃粲多彩。各种古筝创作曲目、创新改良技法、多样的演奏风格与情感表现……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传统艺术在当代文化的引导下产生的蓬勃生机与迅猛发展。

中国的古筝被誉为东方的钢琴,作为传统艺术的沉淀精华,我们不仅仅是希望古筝在东方展现其动人的韵律,更期待听到她的天籁之音在世界各地回响。然而,仅凭传统与现代曲目创作及技法改良远远是不够的,钢琴往往可以弹奏多种调式与多民族传统音乐,总是能演绎出各种风格的音乐以体现其优美音色,古筝却只用来弹我国民族音乐,从风格上,我们失去了太多表现不同情感特色的音乐,与钢琴有很大的差距,广泛流传于世界有着太大的难度;在中西乐队中,古筝的应用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不是应用较少就是缺乏有特色,有难度的应用;钢琴以十二平均律分律,在演奏频繁转调的乐曲中具有优势,古筝以五度相生律分律,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旋律是最优美的,但当它用来演奏调式复杂的曲目时,对演奏者有着一定的要求。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深的困扰着众多专业与非专业的古筝学习者,那就是视奏。

视奏是音乐演奏者视谱与演奏同时进行的一项技能,与指法技能所不一样的是,它体现着大脑思维与反应能力,基本功技能的高度结合,不仅考验各种技能的真实水平,更为注重人的综合协调能力,是欣赏、创作、改编古筝音乐的重要技能。视奏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接受能力,从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古筝教育中,不乏有学生在视奏状态下演奏断断续续,前后接连不畅,乐曲杂乱无章没有旋律;还有学生转调速度慢,音高不准确;还有一部分乐团的演员在合奏欢快的曲目时,速度跟不上,错误率比较高。由于古筝需要背弹的独奏曲目居多,传统学习中,一首大的曲目需要用时间去“磨”,留给视奏能力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被忽略,所以造成了古筝视奏能力偏低,全面演奏能力偏弱。这就需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古筝视奏能力。

古筝的视奏能力都包含哪些呢?首先,指法技能,也就是俗称的基本功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过硬的技法与灵活的手指是视奏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其次,演奏者要培养良好的视谱能力与节奏感,要注重视谱准确与完全,很多学生存在音区识别错误,指法漏弹、混弹或错弹,这些基础技能严重影响了视奏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准确的节奏感则为视奏把握了明确的方向,是视奏旋律准确无误的风向标。再次,辨音能力是否敏锐也是演奏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在注视乐谱时,手指依然在流畅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认真倾听音色及强弱,并即兴处理乐句、乐段与乐曲风格

任务。毋庸置疑,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因此,民间舞教学活动中不仅结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蕴进行作品讲授,而且要在民族舞教材、舞蹈教材剖析、舞蹈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建树,其中,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分解与组合法等方法是民间舞蹈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使学生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要领。

参考文献:

[1]姜莹.论民间舞课堂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考试周刊,2011

的关系。最后,演奏者还需要将各种技能综合起来,将思维与技法、反应,融合形成整体的协调能力,这也是视奏的所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培养优秀的视奏能力需要正确的方法,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广大古筝学习者有效提高视奏水平。

1.在弹奏指法练习或练习曲时应摆放正确手型,严格遵循指法的要求练习,从细节上保证每一个指法弹奏音的精准性,无论速度快慢与否,都能保持发音正确,可以时常变换指法练习的顺序,临时增加或减少指法,或是改变重音弹奏,以锻炼思维的反应能力与手指的执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练习,才能在演奏一个新的乐曲时,把这项能力良好的融合运用在乐曲视奏中。

2.视谱能力和节奏感需要认真仔细的练习,对于乐谱中的指法、音的高低、乐谱的强弱记号要准确而快速地识别并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在视谱时易发生错误,多是由于马虎的坏习惯,或是转调识弦不小心弄混音名,认真的视谱练习与多次的转调识弦练习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练习视谱中的节奏感可以先从节奏模仿开始,熟悉各节奏型的规律与时间空间安排,将乐谱打拍子进行视唱,充分感受乐句的切分与组合尽量将音高唱准,并且以强弱变化来修饰它,以便我们能找到谱子最准确的节奏和旋律,如果视奏有难度,可将此方法重复几次运用,视奏会变得更容易和准确。

3.将各种技能综合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视奏的整体效果,对乐曲演奏表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对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让思维灵活的运转,利用各种技能敏锐的调动每一根手指,协调统一达到最佳的视奏状态。

正确的运用技能对提高视奏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但错误的方法会阻碍学生弹奏的流畅性,从而影响视奏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一次视谱只看一两音,手上一两个音弹,蹦蹦跳跳,断断续续;还有的学生只等着把谱子背会了再弹,用时间一点点“磨”熟,但对于同等难度甚至略低难度的曲子进行视奏时,与熟练背过的曲子流畅性相差甚远,是很明显的视奏能力缺失,体现了学生音乐修养的不均衡与不全面发展。正确的视奏方法是:在视谱时,一次至少看清一个乐句,其中包括音名、指法及节奏,并记住,在快要弹完一句时,马上浏览下一乐句,记住并衔接好,并需要学生对弦有一定熟悉,看着谱子就能弹奏,即使弹错音也不断,顺利的接下去,这样才能保持旋律的流畅性。

学生古筝视奏能力的培养需要坚定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耐力。平时不仅需要在学生学习的曲目中练习视奏,还需要教师每天安排视奏曲目,引导学生抽一部分时间专门练习视奏,可以是两行,也可以是一段,坚持不懈,慢慢以视奏程度提升曲子难度,不断提高视奏水平。老话说“万事开头难”“慢工出细活”,让我们把乐曲学习的第一步迈稳、走好吧。

[2]钟宁.以不变应万变——民间舞教学札记[J].舞蹈,1999(04).

[3]贾美娜.中国民间舞教学之我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1).[4]叶凌飞.对中国民间舞教学功能的再思考[J].剧影月报,2007(01).[5]原铭.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云南艺术学院,2011.[6]李乔.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1(14).

学习古筝 篇2

大一一年的古筝专业学习使我明白弹琴并不在是定时定点,被家人逼着练习,为了考试而弹琴,而是发自内心,用心去体会,找感觉的去驾驭,用对它的挚爱和不急不躁的心态去演奏,所以在这一年中我总结出弹琴的秘诀.同时我还明白有些古筝的不良姿势应该怎么纠正!

一古筝学习两大法宝:

1、对古筝发自内心的挚爱;

2、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

先说说对古筝的真心之爱吧。我曾经看过一个心灵游戏,其中第一个步骤就是调整身心完全放松,清空头脑中的一切活动之后,在一张白纸上,依次写出脑中不加思索地出现的你生命中的五样东西,可以是你的亲人、金钱、地位甚至宠物等等。我虽然没有去做这个游戏,但是看到此,我却非常肯定这五样东西中一定有我的古筝。记得还是上中学的我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古筝演奏就被迷住了。

修长的琴体,一字排开的雁柱,弦间轻舞飞扬的手指,再加上如梦如幻的音响,是一种神圣醇美的天籁之音。我被完全震撼了。每当坐在琴前,一切思虑尽抛脑后,任神思时而随崇山峻岭绵延起伏,时而顺涓涓溪水欢乐地流淌,时而在朦胧的水墨画景中徜徉,时而浮掠对至亲至爱的绵绵情思。

再说说平和的心态。喜爱筝而学筝,自然希望自己很快能弹一手好筝。但是,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古筝虽然上手快,但是要弹好,还要做好长期不懈努力的准备。记得在学习浏阳河之前,凭着兴趣和勤学苦练,我进步还是挺快的,但是到学习浏阳河这一曲时,双手配合和琶音成了最艰难逾越的障碍。

我也曾急躁过甚至绝望过,但是我注意调整心态,本着不图快的耐心坚持每天练习,没想到,这样一来反而日见成效,由于不急功近利,所以也能在练习时细心体会每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不知不觉自己便融入其中,而不是机械的手指训练了,这样一首曲子,一段章节不论弹多少遍也不觉枯燥,反而时不时会有新的领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在不断练习中一点点进步,也许在新的练习中感觉不到进步,回过头了再弹以前学过练过的曲目,发现比以前谈的好多了。心里很高兴,就更有动力探索深造下去啦。通过不断学习,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巧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练到现在我感觉手指的力度和灵活度都已经上了一个层次,但是还有欠缺,还有继续的努力。感觉学习的路还是很长很艰辛,那些好听动人的乐曲又成为我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心里想着以后能弹奏出那样美妙的曲子时间多么兴奋的事。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毅力的过程,爱动是我们的天性,贪玩也是我们的特点,而让我们自己刻意的去克服这天性的“毛病”实在太难啦。因为这需要强大的毅力。古筝学习中技能技巧的熟练,需要坚持不懈的联系,因此,古筝练习有利于培养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坚持就多少有些收获,把学习古筝的这种乐器,当着生活的动力,求知求美求乐的渠道,陶冶情操的追求,加强修养寄托,娱乐向上的精神,幸福晚年的想妄,认真对待,持之以恒,用心与它这个朋友交流,用心!!

二演奏古筝的不良姿势及纠正方法 :

弹古筝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基本演奏姿势的自然松弛,即手形、手臂、肩以及整个形体的自然松弛。人为造成的技术障碍和心理因素会引起不自然的紧张现象,而这种紧张状态严重影响了初学者的技术发展,容易造成肌肉疲劳、手疼、肩疼以及其他的一些职业病。

那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自然松弛呢?自然感觉与视觉感观的舒服自然,在基础训练中特别要注意松驰与紧张的交替循环,即弹弦时紧张后的松弛。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下面就一些基础训练中的不良演奏姿势所造成的紧张现象,谈谈该如何去纠正。

1.高抬肘

高抬肘,民间称为“架着膀子弹筝”。手肘高抬大臂就会紧张,手臂也易僵化,这中姿势对学生的演奏影响极大。长期高抬肘,习惯成自然,错误也难察觉,待到技巧学习的深入进展,快速技巧使紧张度加大,过度的紧张就会引起肌肉的劳损,手臂疼痛的病状就会出现。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筝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适所引起的。筝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出现的现象是:筝架高、琴凳低,这样在演奏时为了触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势;筝架低、琴凳高同样也会影响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筝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弯腰驼背,都是很别扭的。

古筝架的高度:以坐着演奏为例,依演奏者的腿刚好能自如伸展于筝架内为合适。

琴凳的高度:坐着弹奏时,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于筝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与筝柱头平行为佳,这种高度手臂较自然无负担。

2.鹰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耸的手形状态

这种手形紧张,是不可取的。那么弹筝的手形什么状态才好呢?自然的手形、松弛的手形为佳。

目前对于什么是自然手形,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鸡爪”、“倒垂莲花”,还要求“大中指为一线,与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实这些要求都很难使手得以放松,相反倒使手更加紧张了。因为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后腕高耸、手肘高抬,都处于紧张状态,那么手形怎样才能自然松弛呢?

晚来俏古筝 篇3

姨妈报名参加了青年占筝培训班。那一天,当姨妈身着一件大红的高领毛衣走进教室的时候,班里30多个年轻姑娘不得不惊叹: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时尚老太?对这件事,有不少人劝她:年纪大了,可以学跳舞、学唱歌,为什么非要跟一帮年轻姑娘逞能?也有人说,上了年纪,手指灵活性不及年轻人,最多也就能弹出简单音节来。

面对大家的不解和怀疑,姨妈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从那以后,好强的姨妈每天上完课回到家,迅速料理完家务,就开始坐下练古筝。

一开始,姨妈学得确实有点难。因为老花眼,怎么也分不清古筝上面的21根弦。她只好戴上老花镜,在琴上慢慢摸索找感觉。每天晚上,姨妈像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坐在古筝前,认认真真地反复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段曲子甚至要弹上百遍。

为了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姨妈常常在散步、逛超市的时候,都要随时轻轻揉动十根手指。一次,姨妈边走路边活动手指,一位路过的同龄人好奇地向她打听她练的是什么健身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以后,姨妈弹古筝的水平进步很快。她弹奏的《渔舟唱晚》音律优美,情感丰富,受到培训班老师的好评,班里的那帮年轻姑娘也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姨妈很高兴,说她终于用行动向别人证明了自己。更难得的是,她自从学习古筝后,精神愉悦,思想活跃,整个人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学习古筝 篇4

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这些目标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们培养幼儿——未来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是以学习古筝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的目标, 最主要通过古筝这门乐器, 来使幼儿感受、体验、欣赏、表现、了解民族的器乐, 并从中获得审美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幼师古筝课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古筝教学的主导, 教师通过“积极引导, 培养幼师生自觉学习古筝理论与阅览古筝教材、教案的兴趣和能力, 以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演奏, 组织幼儿古筝教育活动并提高记录和创编幼儿古筝教学的能力”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幼师的古筝教学, 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主动探究各种派别曲子的风格特点, 体验曲中的旋律、节奏变化之美,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表现、创造美。只有这样, 他们毕业以后才能按照《纲要》的精神去引导幼儿达到艺术领域的目标, 为他们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有艺术修养的现代化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古筝的兴趣和欲望

以琴激趣, 点燃学生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诱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琴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伊始, 我发现学生对古筝充满了极强好奇心, 因为很多反映古代生活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这种乐器演奏的激扬的乐曲, 当老师把古筝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时候, 他们都有些跃跃欲试。但他们在学习演奏时却有些缺乏耐心, 思想不能集中,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这实属正常现象。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 变无意识为有意识, 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浓厚兴趣的转变。在教学时, 可采用融技巧与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注意用美的旋律,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古筝琶音的音效学生很喜欢听, 因为它似流水、如山泉、像浪花飞溅。学生们会很快伸手去拨, 当他们听到自己奏出的声音时, 会互相瞧着笑, 带着征询的目光, 好像在说:“老师, 我也行。”学生们这种神态和对未知事物的探求兴趣一直在激励着我。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 经常给他们演奏一些他们熟知的儿歌如《小燕子》、《小松树》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时他们就有了强烈探究的愿望。还可采用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 让学生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 在演出中体验成功, 享受成功。“教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 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 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 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古筝教学才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创造适宜的学筝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而不再只是传授者、训练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平等的学习同伴。通过两年来的教学我深深领悟到:幼师古筝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统一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一切古筝教学都要服从于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珍视学生的自主性心理需要, 注重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人际情景, 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空间, 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超前学、创造性地学, 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内在动力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因而, 教师不要先考虑怎样教授乐曲, 而应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艺术氛围, 通过教师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使他们能随着乐曲的情境, 展开自由探究的沃土。学生有自尊, 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欣赏、理解。老师在教学中应更象朋友, 跟他们交心沟通。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耐心、和蔼的讲解会让学生更乐意接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 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学生的学筝热情。让他们在学筝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 快乐、自信地学习并学好, 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育。例如, 在我们幼师生中有好多学琴的学生都是从偏远地区来的, 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 对新鲜的事物既想接触又怕接触, 可以说在没有来学校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古筝。只知道一些简谱, 像简谱中高低音不会区分, 可以跟他们说高音是戴了顶帽子, 低音是穿了一个鞋子。把这些具体的、有形象的东西融到抽象的音乐中, 学生会觉得:哦, 就这么简单。音乐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了。学生们学习轻松有趣了, 教育才有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循循善诱, 培养学生们的乐感与表现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 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 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 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 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 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形象的描述, 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 宜用“慢板”, 通过抒情手法, 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 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 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 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 应力求含蓄深远, 有曲终不尽之感。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 才能进入角色, 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对作品的分析鉴定能力。

精益求精, 增强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 就要培养他们从开始学筝时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此, 在乐曲教学过程中, 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 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 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演奏之前, 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去感受作者的视角和情怀。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 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练筝的技巧与方法

学筝是一个枯燥而快乐的过程。要快乐更多一点, 效果更好一点, 那就先让幼师生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一套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重要。当然不可缺少专业而又有经验的老师指导, 以及有说服力的示范和激励。那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 (1) 合理安排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觉得没有时间去做太多练习。所以合理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约束自己, 而坚持不懈, 长此以往, 让人的生物钟控制人的生理机能, 养成定时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 (2) 明确学习目的:要想练习既省时又有效果, 就必须明确学习的目的, 先思考一下, 这次练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按部就班, 能解决多少问题是多少问题。这样一来让你的思路清晰, 练习有价值。 (3) 慢练与快练相结合:在练习速度快、技巧复杂的乐句、乐段时, 先把速度放慢到自己能控制的程度反复地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由流畅的慢速度逐步加快, 从而达到乐曲要求的速度, 把乐曲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要记住把难点、重点反复练, 慢与快结合练。 (4) 不可忽视左手的技巧练习, 在练习中一般都把精力放在右手上, 从而忽略了左手。但左手的技巧是决定古筝音乐特色的。例如:按、颤正是筝声的“灵魂”所在, 与右手音相辅相成, 左手的失误, 会导致筝曲淡而无味、失去光彩, 所以左手的技巧是不可忽略的。 (5) 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 就建不起摩天大楼。同样想成功地演奏一首曲目, 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力不从心的。每天定时的基本功练习者, 演奏乐曲流畅、颗粒性强、力度饱满且富有激情。所以练习基本功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必然训练。它是具有针对性、反复、专门的单项练习, 可以从中巩固和改进弹奏技巧及方法。而且练习过程中没有负担, 只要不断加强, 就能更好地把握技术, 提高效率。 (6) 温故而知新:大多学筝者是“猴子掰玉米”, 学一个丢一个, 这样学习得不偿失, 因此每个学筝的人都要反复地练习学过的曲目, 积累演奏的技巧、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7) 调整心态, 激情练习:平时的练习错了可以重来, 但演奏就不同了。上台演奏时往往因为激动, 心理和肢体都比台下紧张很多, 平时滚瓜烂熟的曲子, 台上就忘了。因此练习时想象成自己在作一次重大的表演, 让自己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 让激情得以流露, 为上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相互评价反馈使学生不断提高表演艺术

对于学习古筝的幼师学生来说, 真正走上教育的舞台展示自己, 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上课中, 要不断加强表演艺术的训练, 要求学生在相当熟练的程度下, 加强自己对演奏作品的领悟力、表现力和感知能力尤为重要。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观摩交流及一些器乐比赛。来增强学生学筝的兴趣和自信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们古筝活动小组课中我利用集体授课的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关键进行点拨、疑难问题解答、同时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启动, 引导学生个体学习, 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我在教学中采用五种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不同作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层次:

1.小组交流。

教师讲解曲子或学生个体自学之后, 在演奏练习中交流演奏指法, 找出错误指法, 及时改正错误, 由于部分后进生还理解不透, 因此需要同学之间相互指导。

2.小组指导。

学生交流古筝指法中由于部分后进生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应要求小组其他同学指导帮助, 小组中活跃成员就起到中心作用, 在同一时间内使所有的后进生得到适合其需要的帮助, 弥补教师对这些后进生指导的不足。

3.小组议论。

在相互交流指导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之间对自学中的疑点, 或教师提出的指法问题各自发表见解, 侧重交流个人的思维过程, 在议论中互相启发, 相互影响, 共同受益。全面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平等地发表意见、争论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演奏兴趣。

4.相互评价。

学生思维积极性发展和调动之后, 学生不满足能弹会、弹好、而且能向同学、老师挑战, 能比较方法的优劣, 评价学习程度。

5.小组竞争。

为训练学生曲子的理解性、指法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应把竞争意识引进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在小组演奏中对比一下各组学生在演奏中的不足, 使后进生在比赛中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 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老师留下的课后作业, 通过小组弹奏也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演奏的重要性。

同时, 教师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对落后者给予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 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学生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不能呆板的教, 要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幼师生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 掌握各种演奏技巧, 坚持不懈的练习, 这样才能在古筝艺术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艺无止境, 法无定则。要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 自主地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摘要:针对幼师古筝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结合新时期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幼师古筝教学目标, 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和谐的乐曲。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筝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古筝的作文 篇5

说是不熟悉,其实大家在电视上也看见过古筝。比如《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就很会弹古筝。听着古筝那清脆响亮的声音和弹琴人优雅的动作,我羡慕极了!所以我决定,我要学古筝!

真高兴!爸爸为我报了暑期古筝培训班!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担心的是我从没有接触过乐器,害怕会被别人取笑。

怀着开心又忐忑的心情,我进入了教室。我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亲切的跟我问好:“你好,你就是于好小朋友吧,来来来,请坐。”听了老师温柔的话语,我心里的担心顿时减去了大半。爸爸走后,老师问我:“你学过乐器吗?”我羞愧的摇摇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然而,老师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温柔的说;“哦,没关系,还有比你大好几岁的孩子也没学过呢。来,老师教你。”说着,让我坐在一架古筝前,老师还手把手的教我,告诉我一些关于古筝的知识。看到老师这么亲切温柔,我心里的担心与害怕顿时烟消云散。我练得累了,老师还给我端来一杯水,让我倍受感动。

经过老师一个月的辛苦培训和我的努力练习,我的乐感大大增强,古筝曲也弹得非常到位。我心里好开心!谢谢你,我的古筝老师:许娜老师!

古筝,好想告别你 篇6

那曲谱上一串串的符号,就像一棵棵小豆芽菜,睁着芝麻粒般大小的眼睛瞪着我,还不时地在曲谱上欢快地跳跃着,让我有些手忙脚乱。哼,我真恨不得把它们一个个摘下来,加点油盐酱醋,放锅里炒着吃了。

练琴的时间,就像沙漏一般,难熬极了。每次练琴,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发时间,比如:喝水,上厕所,抓痒痒,伸伸腰……为了达到目的,我曾策划了N种方案,可是老天就是不帮我,每一次“阴谋”都能被老妈识破。看来,我这个孙悟空是永远逃不出老妈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了。

当然,有时遇到一些喜欢的曲子,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雪山春晓》等,我都逼着自己认真去练。当悠扬的琴声如溪水般在我指尖欢快地流淌时,老妈静静地聆听着我的弹奏,及时给予我鼓励的掌声。我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自豪啊!可是几遍练下来,我对这些曲子的兴趣就渐渐消散了,弹的时候又开始有些心不在焉了。一旁的老妈顿时脸色大变,提醒声、训斥声取代了先前的掌声、鼓励声,可怜的我敢怒不敢言!

有谁知道,一首新曲子弹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要练上多少遍啊?又有谁知道,一次掌声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滴汗水和心血啊?每当我坐到古筝前,听到楼下同伴们嬉戏玩耍的喧闹声,我真的好想好想和她们一起玩,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啊!

古筝啊古筝,什么时候我才能告别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呢?

点评

题目便表明作者的意愿:告别古筝。文中对曲谱上音符的恨,对时间走得太慢的无奈,对妈妈的敢怒不敢言,以及最后发出的感叹,无不表明小作者对真正的快乐的渴望。这篇习作一定会引起无数同龄人的共鸣。

谈古筝音色 篇7

常有学生问我“琴为何越弹越不美”我大多会回答“过犹不及,要学会控制”从事筝乐教育多年来,始终秉持着把美好教给学生的理念,故而并不推崇技巧至上,定要将传统的基础的先做好。 传统筝乐特有的旋律美及其音色的纯净美,是它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因由。

一、演奏技法

(一)角度

杂音、破音都与触弦的角度有关。掌心高度、下指深度、指尖力度,是好音色的基础,用力方向即要摆得正、抛得出、又要贴得近、还不能掺杂质,这是基本功的问题,那是要练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五天不练观众知道”

(二)力度

理解谱面上写的力度符号,感受“手捉蜻蜓之力”。想捉又怕惊飞时,你将会用很大的力量来控制着手指、手腕和手臂,使其偷偷移动,出其不意的将蜻蜓捉住。体会一下手指及指尖的用力过程,使之用于琴弦之上“瞬间弹出,收放自如,强而不燥,弱而不虚”。

(三)速度

语言有快慢,乐音有缓急,要学会适可而止。慢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既要有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快板旋律要急促而不杂乱,既要有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平步青云之态。正确的演奏速度应该是即不要躁动到给人以不安之感,也不要凝滞到令人索然无味。

二、演奏情感

音色从哪里来?优美从哪里来?从心里来!老话说“相由心生, 心由情动”虽说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只要是能将乐曲内涵与外在表现协调统一的演奏者,都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内心带着“情调”的人。

筝乐的情调大都来自于传统筝曲。现如今,传统筝曲与崇尚潮流的年轻人确实有了一定的距离,鲜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仔细研磨典雅的客家筝;华丽的潮州筝;悠扬的浙江筝;浓郁的山东筝; 诙谐的河南筝;凄婉的陕西筝……很多学生心目中“高难度”的乐曲都是双手弹奏的、速度很快的、肢体动作很夸张的现代作品,其实现代筝曲中的好多技巧都是从传统筝曲中演变而来的,像山东的 《四段锦》;河南的《汉江韵》;浙江的《将军令》……其速度与技法都堪称经典!传统筝曲都是经过了继承与发扬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好好品其韵味、好好练其情调,找到有“心”的音乐。

三、演奏修养

何为“大家”?想成“大家”必先学会不浮躁、不夸大、不牵强。

俗话说“玩手的叫弹琴匠(炫技)玩脸的叫演奏员(拼颜)走心的才能称其为“师”而后成为“家”!修身养性乃是传统音乐演奏者的必经之路。古人每日奏琴时,必先焚香净手!如今虽已不甚讲究, 但仍需心态平和。学习演奏技法前定要先学会放下(放松,呼吸), 只有使肌肉不紧绷,才能使乐音更松弛、更稳定。“宁静致远,平缓舒和”的状态最为适宜演奏,心情郁闷时、身体不适时,忌抚琴!

中国的民乐教育大都比较随意,没有西方音乐教学的严谨,师资虽然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且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现在是“学生要什么,老师教什么”。家长们的功利性、目的性就更强了,本就不是源于对民乐的热爱,故而一味地突击速度与炫耀技巧。学习音乐应该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要学会适可而止才会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得到最美的音色!

演奏音色的好坏不能用学派、不能用技巧、甚至不能用音乐来形容。在大师手里,旧琴破琴依然会发出动听的音色,那是因用琴之人的功力与心境,因为他不是在表演、不是在炫技、也不是想通过演奏向你说明什么,只是因为他“爱”!他“爱”从他手底下发出来的让他自己也在神游的声音!我们应该在演奏时学会忘记技巧、忘记那些应该与不应该,学会用“爱”!有人欣赏时如此演奏,动作不多也不少;没人欣赏时也如此演奏,动作依旧不多也不少,渐成习惯……如此,好音色定会伴其身边。以音乐为“静”,以音乐为“境”!

感悟古筝的魅力 篇8

一、古筝的传统魅力

古筝蕴涵着华夏的古代文明,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它刻录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世俗的光盘。古筝给人的感觉沧桑幽怨, 让听者总有魂牵梦萦、最忆往昔之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长卧久安, 可神经敏感, 稍微儿给点儿安抚, 便狂吟欢歌, 这不是它饥渴失控, 这是它本能的发声, 这是它激情的共鸣。

历朝历代, 往事一幕幕, 筝曲悠扬, 倾倒无数英雄志士。朝朝暮暮, 你情我爱, 有多少才子佳人沉醉于它悠扬的乐曲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 在茶余饭后人们总会捕捉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于是筝曲也成了人们陶冶情操的寄托。

一曲《高山流水》清澈悦耳, 又如《银河碧波》溪流潺潺。“抹滑吟颤”揉缕出《香山射鼓》的悲壮, 吟颤出《蕉窗夜雨》的哀婉, 直入心肺, 让人肝肠寸断, 仿佛嚎啕世俗, 又像悲歌长叹, 似有吟不尽的血雨腥风, 又有诉不尽的战马嘶鸣, “刮奏历扫”即可爆发出人们《丰收锣鼓》的喜庆, 以及雄魂壮魄之气, 排山倒海之勇, 壮哉!大气磅礴的《战台风》。更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古筝的技巧魅力, 这是其它弹拨门类无法比美的深邃音域。故此凭借演奏者的演奏理解及二度创作, 将平面曲谱活化为音乐语言来“托抹震颤”每个音符, 才能呈现出清音愉悦, 幽婉缠绵, 风雅剔透、激情浪漫的音乐质感。

二、古筝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明程度的进步,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不能满足于继承。要在不断发展中, 寻求生存意识, 市场意识和良好的受众意识。早在唐宋时期, 古筝琴面上仅有十三根弦, 后增至十六根, 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为了适应乐队和乐曲的变化, 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实用性, 市场上还营销一种变调琴。从客观上看古筝的形体和功能,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化有所更新。可从主观上讲, 古筝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乐坛上, 还是个孤傲的个体, 偶尔加盟乐团, 只不过是略显一点“刮奏揉颤”的特色而已, 还像裹着小脚儿的陪嫁伴娘, 没有慧智的理念为这位传统的淑女粉饰乔装。虽想受宠于时代, 可地老天荒没人铲蹚, 只有孤独地翘盼那迟到的情郎!也许这就是古筝的遐想, 不过它一直沉默, 只好借助我的思维, 坦白我对古代文明活化时代的一点感想, 似乎荒诞, 无意荒唐。

九十年代中期, 人们还狂热现代、摇滚之类的时候, 为了成就自己, 体现古筝的时代价值, 人们便悄悄地搞起了当时的“新民乐”加以尝试。所谓“新民乐”就是用电声铺底, 经过古筝与二胡的完美合作, 营造出碧波荡漾, 微风拂面映出水中倒影。二胡恰当的进入旋律与古筝刮奏迎来送往。似初恋情人, 羞羞涩涩。又似激情难控, 演奏出《春江花月夜》的完美极致, 给人以赏心悦目、余兴未尽之感, 似每个音符都在诉说, 自己也陶醉余声, 从而也尝到了谢幕的激情!一点点成功, 再也抑制不住人们原本就不安分的神经, 接连很多优秀的作品不断问世。

三、古筝的时代感悟

进入二十一世纪, 古筝似乎不再寂寞, 借助新民乐的发展大大地拓展了古筝的活动空间, 走出孤独, 摆脱以往单调的独奏, 饱尝了时代赋予的色彩, 充分体现了传统价值的现代潜质。

古筝左手技法与发展 篇9

一、传统古筝左手功能及技法

古筝演奏是以其构造和形制特点区分为左右手演奏技法, 既以琴码为界, 划分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 从传统技法角度看, 左右手分别定位于左区和右区, 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 活动于琴码的左侧, 以饰音润色为主;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 活动于琴码的右侧, 以取音发音为动力源, 二者区别在于:右手技法能独立使用, 而左手技法须配合右手使用, 不能独立完成。

左手技法的性质是润饰性的, 主要参与音乐的表现, 通过按音、吟、揉、滑、颤来表现音乐的不同风格, 这些技法都以音乐润饰为其目的, 并沿着润音程度的变化而形成一个序列, 其本质是一致的。按音, 从技术特点看, 其作用于音的时间相对短暂, 故润饰程度较低。吟弦, 有充足的时间作用于音并可以由各种吟揉的类型的变化, 但不改变乐音的律学性质, 润饰程度比较高。滑音, 因获得了音高上可能的变化, 润饰功能较强, 其程度比前二者有所提高。尽管滑音有明确的律高变化, 具有取音的特点, 但这些律高变化是以特殊的表现为前提的。润饰的性质没有改变, 滑音技法不是以取音而是以表现为其根本目的的。二、滑音的使用, 不是因右手无法获得该音。而是因右手的取音无法获得该音的效果而为之, 因此从功能和性质上看, 滑音仍然是装饰性的。三、滑音技法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与右手技法配合使用, 如果右手不参与, 滑音是无法取音完成的。也就不具备取音的性质。颤音:作用于音的时间最长, 改变音的特征也最大, 润饰性最强。

二、左手技法在传统曲目中的运用

陕西筝素有秦筝声最苦的说法, 通过左手的按、颤、吟、揉、滑, 使乐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特有的苦音阶和欢音阶是陕西筝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以《秦桑曲》、《三秦欢歌》尤为突出。《秦桑曲》陕西流派筝曲最具代表性作品, 此曲取材于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音调, 慢板采用的苦音调 (微升4, 微降7) 首尾是欢音调 (7、4) , 上下滑音缓慢, 重颤以及左手大指与食、中、无名指交替按弦的技法在全曲得到充分发挥。《三秦欢歌》陕西筝曲代表作, 此曲取材于民间戏曲中欢音调, 左手滑、揉、按、颤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八度按滑技术的连续使用, 使陕西筝曲“筝味”十足。其中山东筝曲《汉宫秋月》, 河南筝曲《和番》等地方代表作品, 通过左手的揉、吟、按、滑等技巧表现了乐曲委婉细腻、刚劲、悲愤的特点。所谓“以韵补声”, 道出了民族音乐的本源和传统的审美意识。左手技法在古筝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体现出“声”、“韵”互补之奥妙, 使作品更加丰满、完美、更富有“筝味”, 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三、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 反映时代精神, 古筝左手技法也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赵玉斋的《庆丰年》, 刘天一的《纺

种模糊的时间观念。

演奏意念的指向性:意念具有导向行动意志的倾向性。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可感性。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 它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和交流情感体验的职能,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功能。对于演奏者来讲这种能力是用模糊思维的方法去体验去加工, 然后将加工后的信息, 指向到我们实践中去----器乐演奏中去。

演奏意念的多义性:音乐是一种特殊语言, 是说话或者语言的一种, 借助这语言表现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 说得更正确些是表现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虽然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都是人类智力的结果,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往往当语言无能为力的时候, 音乐演奏便起着交流作用, 而成为“无言之言”织忙》开创了古筝左手演奏取音的新局面。近十年来, 古筝左手演奏的创新性技术给古筝艺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左手不仅仅弹伴奏音, 而是与右手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表现力更具有独立意义, 取音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动态化, 左手摇指、抡指、快速指序等弹奏技法的大量运用, 使双手完全能够灵法自如完成高难度的乐曲, 克服了作为弹拨乐器表现线条的弊端, 其中以《彝族舞曲》、王中山的《云岭音画》为代表。

现在的古筝左手技法, 实际上是兼具传统左、右手技法的双重特点, 从技术角度讲, 左手演奏技法更趋于全面和复杂。在实践方面, 新型左手技法已经经受实践的检验, 并成为现代筝曲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一方面, 由于左手技术的右手化趋势, 使得古筝音乐的取音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取得表现能力得到加强, 适应了古筝曲目风格多样化的要求。这一方面, 传统演奏技术是难以获得的, 尤其在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的审美、现代人的精神方面, 现代古筝的左手技术无疑是有优势的, 也是现代古筝曲新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这一风格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复杂多样的右区技术和快速多变的取音组合。

另一方面, 左手在取音加强的同时, 以韵补声的特点则在削弱, 由于左手技术右手化趋势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古筝原有的技术平衡—既声韵平衡的传统古筝风格。左手技术的发展, 尽管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 新的可能性, 也给新的音乐风格以技术上的保证。同时另一种结果是:左手润饰技术的双倍失落, 从技术角度上讲, 古筝左手的取音和润饰技术是相互制约的, 当左手参与了取音, 便难以兼顾其润音;左手取音技术得到发展, 便意味着左手润饰技术受到制约;留给左手润饰技术的空间就越小;那么, 以韵表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由此可以看出今天的古筝曲的音乐风格, 还不能达到全面平衡, 而实际上, 左手是在朝着强化右手、强化取音技术的方向发展。

四、古筝的“左手右调”

古筝的“左手右调”, 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是几代人创新、努力的成果, 涌现出了大批新作, 其中不乏成功之作, 尽管有一些缺点, 但毕竟开拓了大家的创作思路, 功不可没。遗憾的是有人并不重视传统技法的运用, 丢弃了“以韵补声”, 不重视旋律优美的艺术效果, 单纯追求快速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和新奇特的音响 (拍弦、敲、击、打、无音阶抹弦等) 使人们为其标新立异的创造产生惊奇和叹服。积极发扬开拓, 但不能丢掉传统, 创新与传统必须平衡发展, 如果丢掉传统, 在艺术完美方面很难令人心服。古筝艺术的灵魂, 是左手的“以韵补声”, 在创新的同时, 在继承传统艺术的真谛, 华而不实的滥用手法无法展示音乐的主旨, 只能短暂肤浅的存在一时。

结语: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增加了古筝音乐的整体魅力, 丰富了古筝的听觉和视觉效果, 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去创新, 吸收现代派的创作手法,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了。器乐演奏是纯粹用音响及其它们的组合, 不借助文字能表达出一切心底的意向、意欲, 意念、意思.以及每段、每句的语势。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运用[M].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现代古筝演奏技巧简析 篇10

(一)现代古筝的发展。现代古筝在演奏过程中与传统古筝有一定的区别,如古筝的调性和调式。古筝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音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定弦调式音阶。传统的古筝演奏遵循宫、商、角、微、羽五声音阶来进行定弦,在演奏时主要运用五声音阶对七声音阶中的半音以及偏音进行定弦的按弦方式来进行演奏,但是在现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定弦的演奏可以从演奏者的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演奏方式,不需要按照五声音阶进行演奏,这种创新的演奏方式促进了古筝演奏的发展,不断拓宽了古筝发展的空间。

(二)当代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当代古筝演奏在传统演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充分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在古筝演奏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演奏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演奏中的吟、揉、颤、点等表现手法含有深厚的古典韵味,是我国发展现代古筝演奏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多元的文化与古筝演奏相结合,在传统的演奏基础上不断地优化演奏技巧, 推动了古筝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古筝演奏技巧中,积极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把古筝演奏与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古筝的魅力,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来提高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在创新演奏技巧的过程中,把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优化成为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古筝文化的内涵,还充分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优势,提高古筝的演奏能力,加强对古筝演奏指法的研究,在当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增强了古筝演奏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推动了古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弦。触弦是古筝演奏中基本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夹弹法和提弹法,这两种方法也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演奏方法,夹弹法演奏的音色较为厚实、饱满;提弹法则是在古筝练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演奏的声音较为清脆、纯正。

(二)摇指。摇指的演奏方法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演奏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甲片对同一琴弦进行快速回拨,利用回拨的速度来提高音色,保证古筝声音的密集性。

(三)扫摇。扫摇是古筝演奏中比较难的一种演奏技巧,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古筝的八度音程在中指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相互配合中形成的演奏技法。扫摇这种演奏技巧主要是在摇指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扫弦的方式进行的。扫弦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快速勾弹琴弦的手法,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有节奏、有间隔地使用中指快速地勾弦,在练习时可以增加扫摇的速度,形成熟练的技巧。在练习的过程中,扫摇一般只有四个音,实际上就是应中指摇四下,再加入一个完整的音,在演奏过程中扫和摇要同步进行,使二者同时发音,保证演奏的效果。

(四)双摇。双摇也是现代古筝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巧, 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主要运用大拇指、中指进行双摇, 使用小拇指来扎桩,大拇指的支指甲和中指中指来拨弦;第二,中指和食指双摇法,也是用小指扎桩,在食指指甲用和大拇指指甲掐住的同时,使用中指与食指进行反复地拨弦; 第三,双摇悬腕法,小指不扎桩,通过双摇中指与大指或是中指与食指进行的双摇弦。

(五)琶音。在琶音演奏主要运用到大指、食指、中指, 在演奏过程中要先将手窝成拳头状,将手指关节凸起,用指尖将琴弦包住,手指握向掌心。

(六)左手技法。在传统的演奏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右手对演奏进行润色,但是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左手按弦的琴弦,可以按两根以上。

(七)刮奏。刮奏可以充分体现古筝演奏的特点,增强古筝的表现力,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演奏的音阶。

(八)点弹。现代古筝演奏主要是通过双手快速交替的手法,使用食指进行点弹的演奏手法,点弹的演奏技巧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运用手腕与手臂,发挥指关节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古筝演奏的技巧是在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古筝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古筝的演奏手法进行创新,可以增加古筝的表现形式,使古筝表演与时俱进,提升古筝的艺术性,促进古筝的发展。

摘要:古筝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乐器,古筝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筝的历史悠久,古筝的演奏是推动古筝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古筝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演奏进行了创新。本文分析了古筝技巧的发展,对现代演奏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2004,(Z1):90-96.

[2]李晗.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O1):369-370.

古稀之年学古筝 篇11

如何过好晚年生活?首先要加强学习,培养爱好,减缓衰退,不能让自己的脑子“长上老年斑”,所以决定学习一门难于掌握的学科。我感到学习古筝对自己有一定难度,没有困难就没有快乐呀!

2001年,我们桐乡市老年大学办古筝班的消息传出后,我第一个报了名,至今学习已经四年有余。在老师耐心教育下,我学会了《凤翔歌》、《采茶歌》、《渔舟唱晚》、《浏阳河》、《高山流水》等十多首曲子,增加了很大的晚年乐趣。

要说老年人学古筝没有困难,那是假话。在学习中,由一只手弹奏转为两手弹奏时,我总嫌自己的手笨,不听指挥,因为除了要掌握其快慢、强弱还有滑音、颤音等要求,有时托、勾、按、刮、摇都要在一瞬间完成的!这就要求我能双手灵活配合,要有很好的记忆力把曲谱全部背出。这些,对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记忆力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我们在学习每一首曲子时,从曲谱拿到手、背出、练习,眼睛要看谱,耳朵要听音,两手要协调,大脑还要全面指挥,是一个复杂过程。做起来真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小节、一小节反复弹奏,直到弹熟后才能连起来。我的学习自觉刻苦,几年来,在琴弦上流转的是布满皱纹沧桑的双手。

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后每天总要花上一到二小时的时间练习。人生黄昏,我把自己带进了古筝神韵世界,能听到自己弹出美妙的音韵,能天天拥有一个好心情,真正实现了享受那丰富多彩晚年生活的夙愿。

老伴的5个专记本

1997年老伴人住干休所后被选为支部宣传委员,她建立了“党支部工作专记手册”。2000年区里的军休办成立通讯报道联络站,她被吸收为成员,随之建立了“通讯联络工作专记”。由于老伴在一个时期常为《老人天地》撰稿并聘为业余编委,就建立了“《老人天地》工作专记”。2004年北京市军休系统成立“军休诗词研究会”,老伴被推举为理事并兼任海淀区的副社长,她又设置了一本“军休诗词学习与活动专记”。

今年新年刚过,老伴的文具架上又添了一个新笔记本,首页写着“军休科普宣传专记”,我随便翻开一看,只见在“列席海淀科协《专家建议》工作会议”的标题下,512T_整整地记录了那个会议的内容。她告诉我,自己还想为军休干部中的专家们搭个“余热生辉”的平台。

古筝套曲《长安八景》初探 篇12

第一部分雁塔晨钟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自由、沉寂。音乐由远及近、由弱到强地描绘了清晨雁塔的美景和钟声。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力度演奏的强弱。如乐曲一开始处的摇指, 要奏出一种沉寂、遥远的感觉, 音色不亮、力度不强。其次, 注意乐节与乐节、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最后, 注意“晨钟”主题的演奏。要表现一种历史感和沉稳感, 可依靠小臂和手腕的力量, 从上而下弹奏, 这样的触弦方式强调一种爆发力。

第二部分草堂烟雾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古朴、典雅。描绘了烟雾缭绕下的草堂, 朦胧神秘的美感。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从整体来说, 弹奏这部分时, 落指一定要沉稳、直接。尤其是按音滑奏时, 如1、2、4、5、6、8小节处的撮按音要很直接干脆的弹奏, 仿佛弹奏了一个音, 切忌粘连。其次, 从调式感上看, 9小节处的“4”音极具长安音调特色, 12小节开始是“2456”和弦的分解, 此处演奏时要与前后两句情绪上有一定对比, 可采用稍加速的方法处理。最后, 关于“晨钟”主题。延续了第一部分《雁塔晨钟》的钟声, 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 20小节处开始的晨钟情绪较明亮, 弹奏时要干净、短促, 可稍靠近岳山处弹奏。

第三部分灞柳风雪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轻盈、细密。与接下来的《曲江流饮》情绪类似。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右手点奏的演奏。抹指小关节触弦时要干脆利落, 突出右手旋律音。其次, 注意左手下行琶音的演奏。左手在演奏下行琶音时要紧紧的持住琴弦, 但音色不要太亮, 便于突出右手旋律音。最后, 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和衔接。这一部分由相同的重复段组成, 在弹奏时一定要将其情绪区别开来, 可采用相同旋律不同速度的方式进行变化, 如第一遍弹奏时节奏可稍自由些, 第二遍弹奏时便可规整严谨些, 在结尾处建议做减慢处理, 以便与接下来的第四部分有明显的情绪比较。

第四部分曲江流饮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激昂、流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和对人生的看法, 与前一部分《灞柳风雪》紧密相连。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A段音乐由规整的两个八小节乐段组成。后一乐段是对前一乐段在不同音区的相同演奏, 旋律音集中在左手声部, 故在弹奏时要将力度释放出来。其次, 注意音乐的情绪衔接。最后, 注意C段音乐情绪的连贯。这段音乐要突出左手, 主要靠左手来带动右手, 表现一种水奔流向前的意境。在本段末尾的相同旋律处, 要做减慢处理, 以便更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部分。

第五部分咸阳古度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逍遥、如歌。表达了怀古之情, 充满了山野民歌的风情。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左右手情绪的配合。在这一段中, 双手都要有音乐情绪的起伏, 不能仅突出右手而忽视了左手。其次, 注意倚音的演奏。最后, 注意右手双摇的演奏。在演奏双摇时, 要突出大拇指音,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虎口的角度, 虎口圆滑些, 摇奏出来的音乐要扎实些, 反之亦然。

第六部分华岳仙掌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宏伟、磅礴。赞扬了云雾飘渺的宏大的美景, 与第七部分情绪紧密相连。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由慢渐快的力度上的变化。乐曲从一开始, 通过右手扫摇和左手下行刮奏, 弹奏出一种磅礴宏大的气势。其次, 注意由慢渐快的速度上的变化。最后, 注意旋律音的弹奏。如11小节开始处, 右手撮音的上方音与左手撮音的下方音要突出强调。

第七部分太白积雪

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辉煌、壮丽。此段可谓全曲的高潮段。

从演奏技巧上看, 首先, 注意摇指的演奏。全篇摇指居多, 我们都知道摇指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在此也不例外。其次, 注意三连音的演奏。左手大量的三连音很具特色, 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节奏, 并注意与右手摇指音的对位。最后, 特别注意音乐情绪的起伏。笔者认为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 一定要通过右手摇指和左手三连音演奏出一种深情和壮丽。

第八部分骊山晚照

此部分演奏技巧上没有难点, 而关键在于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和控制上。从音乐情绪上看, 此部分音乐平和、稳定。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与第一部分《草堂烟雾》的主题相呼应。

参考文献

[1]张静嘉.古筝名曲《长安八景》试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04

上一篇:优势特色学科下一篇:经营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