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传统与创新

2024-10-04

古筝的传统与创新(精选4篇)

古筝的传统与创新 篇1

一、古代筝曲的文化属性及乐曲风格

(一) 古代筝曲的文化属性

古筝历代都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从社会功能方面来讲, 古筝大多用于民间娱乐、大型乐舞演奏、宫廷贵族宴享娱乐、文人自娱自乐、地方戏曲及说唱音乐等, 并且古筝在盛唐时期就传入日本。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筝乐艺术在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在古代, 有很多文人都在以古筝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 把筝乐和筝人描写的很美!例如白居易的一篇咏筝诗——《筝》就是描写弹筝女的美姿和她在筝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展示了自己演奏技术。还有张九龄、李商隐、欧阳修等, 可谓数不胜数。文人对音乐的鉴赏也反映出筝乐艺术在发展史上的地位。在古代, 古筝流传于民间, 没有乐谱记载, 只是口传心授, 它适应大众的趣味, 不自吟高雅, 不排斥娱乐性, 因此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爱好者。

(二) 传统筝曲的演奏与风格

1. 传统筝曲在左右手演奏技法的特点

古筝的结构特点, 决定了古筝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区别, 左手在筝码左侧, 其演奏技法以按、颤、吟、揉、滑等技法为主;右手则在筝码右侧, 其演奏技法主要是拨弹琴弦。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古筝使用的五声音阶定弦中, 缺少了“fa”和“si”这两个音, 必须由左手按压琴弦, 使原有的“mi”和“la”升高后变为“fa”和“si”才能完成乐曲中的要求。上述事实说明在传统乐曲的演奏中, 右手技法可以不一赖于左手而独立使用, 而左手技法必须要在右手技法的帮助下来发挥作, 双手的分工是截然不同的, 右手拨弹加上左手润饰, 使古筝既有弹拨乐的风格又具有弦乐的特点。

2. 传统乐曲的风格

派的乐曲说到传统音乐这一概念不可能横空出世, 不可能脱离历史根底, 脱离传统文化。传统乐曲中各个流派的形成就是各个地域文化和地方特征的表现。例如潮洲派的乐曲, 主要用来表现柔美委婉或哀怨低沉的情感, 通常使用重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来演奏, 颤音、柔弦等左手的润饰技术也是非常轻柔细致的。

二、古筝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 古筝音乐艺术飞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回顾古筝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音乐风格的变化与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紧密联系。演奏技法是器乐演奏的基本保证, 也是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许多现代作品又引用了外国音乐的音响形态和特征, 将中国的筝乐与外国乐曲的曲式结构相结合, 打破了传统八板的体系, 从而达到了外国与中国音乐特征的结合。通这些乐曲的出现, 大大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与世界音乐艺术文化的交流。随着近年来现代筝曲的不断出现, 充实和丰富了筝乐艺术, 让我们可以据此展望古筝艺术的美好未来。

(一) 新筝曲的出现为古筝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问题

近年来, 古筝新曲层出不穷, 随之而来的就是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不断出现。而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解放左手。它挖掘了人体的潜在能力, 使左手除了完成音的润饰技巧之外, 还要让左手具有与右手具有相同的拨弹能力, 演奏所有原只能右手演奏的技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 尹其颖创作的《瑶族舞曲》中, 就出现了使用左手刮奏, 左手和弦, 左手伴奏……可以说它是左手技法发展的代表作品之一, 也是左手技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 还出现了许多左右手共同完成的组合型技法, 如轮抹、撮抹、轮撮…60年代, 王昌元先生创作的《战台风》, 就出现了大量的双手组合型技法。发展后的左手技法, 即可以演奏传统乐曲中按、颤、吟、揉、滑等技法, 又可以演奏所有右手可以演奏的技法, 使左手兼具了传统筝曲中左右手技法的双重特点, 大大丰富了乐曲的内容, 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左手新技法的运用, 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充分体现了左手新技法在古筝艺术发展中的地位, 也进一步证明了新筝曲的出现的确发展了古筝的演奏技法, 尤其是左手的演奏技法, 预示了古筝艺术发展的美好前景!2

(二) 古筝音乐风格变化与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

1. 古筝的音乐风格的发展

今天的筝曲, 左手新技法的出现, 成为了乐曲风格特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 加强了现代筝曲“以音表现”的能力, 促进了现代筝曲复音风格的形成, 满足了现代筝曲风格多样化的要求, 拓展了乐曲的表现题材。

在左手技术右手化发展的同时, 左手原有的润饰技术也相应地加强, 并且丰富起来。很多表现浓厚的民族特色的乐曲, 必须由多样化的左手润饰技术来完成和表现。例如《木卡姆散序与舞曲》中微分音的使用, 就是左手润饰技术发展的具体表现。它把乐曲中浓厚的维族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 现代乐曲风格的形成, 是左手的取音技术和润饰技巧共同发展的结果。

2. 现代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

20世纪的音乐作品与传统作品相比, 在音乐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人工定弦调式的出现, 特殊的韵律, 及各种各样音响效果的大量出现, 都大大, 丰富了现代作品的内容。下面就这几方面举例分析。

(1) 人工调式定弦法的出现及韵律的变化

在传统乐曲中, 常常使用五声或者七声的民族调式, 来演奏带有民族风格或者地域特征的乐曲。现代作品中, 则出现了七声音阶以外的音列, 通常以不常用的音不规则地排列起来, 以达到更加贴近风格特色的目的。它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和西方音乐结构的特征, 借鉴了西方音乐中的和声、和弦以及曲式结构的用法, 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木卡姆散序与舞曲》, 它是最早使用人工定弦的乐曲。人工定弦的调式的使用, 把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细腻贴切的表现出来。这一特点的出现, 代表着古筝不仅可以演奏汉族风格的乐曲, 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也可以使用古筝来演奏。

(2) 特殊的音响结构与演奏技法

新的音响结构, 主要是指在传统乐曲“左韵右声”的基础上, 出现了没有音高的特殊的音响效果, 及用来支持它的特殊的演奏技法。它打破了传统“左韵右声”的特点, 在音列以外作出模仿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例如各种大自然中的声音, 或是各种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更加丰富了古筝的演奏。例如《西域随想》, 通过拍击琴弦、筝首、侧板等, 来模仿各种打击乐的效果, 像鼓声、锣声……《暝山》中, 双手义甲快速擦弦的声音, 来表现幽幽山谷神秘的气息……这些都是音响结构丰富和演奏技法提高的具体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 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形成的传统, 犹如一条滚滚流动的河流, 每一个时代的贡献都注入在这传统的河流里。正是这几千年来的历史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使得筝乐艺术在世界的器乐之林中, 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作为新一代弹筝人, 继承传统和锐意创新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每一个弹筝人都应当在这美好的艺术道路上贡献自己毕生的经历。传统作品的宝贵经验是我们永久的财富, 我们要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充满希望的桥梁, 让古筝艺术这朵古老而又新鲜的花朵在民族文化艺术的大花园里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李宝杰.选自《开辟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新视野》.《人民音乐》, 2004 (3) .

[2]王珊.选自《现代作品音响形态与弦乐器演奏》.《人民音乐》, 2002 (10) .

[3]姚品文.选自《古代筝乐的文化属性》.《人民音乐》, 2002 (10) .

古筝的传统与创新 篇2

2.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3.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4. 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5.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6.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7. 自以为是乃是我们天生而原始的弊病。——蒙田

8.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9.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古筝的传统与创新 篇3

古筝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积累了历史背景、民族特色创造出了具有民族文化的, 风格多彩, 优美动听的古筝传统曲目, 成为了民族音乐中宝贵的财富。由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及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古筝艺术中的传统曲目的保护与传承出现了危机, 许多著名的古筝传统曲目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出现了失传、流失、损坏严重等的现象, 所以为了能够使古筝艺术在民族艺术长河中源远流长, 应该对现有的古筝传统曲目进行记录收集, 不断的对古筝传统曲目进行延续, 加强其文化空间的保护。

二、古筝传统曲目

1. 历史悠久, 世代相传的古筝曲

在悠久的古筝发展历史中, 在远古的唐、宋、明清时期, 由于古代的记谱手段的落后, 在客观上导致了古筝流传下来具有历史远久的曲目并不多, 并且在经过艺术学者们的努力, 找到的非常珍贵的、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古筝曲。并且传统的古筝曲在流传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当地的民族风格和风俗习惯, 不断的形成了性的古筝艺术, 但仍然保留了古代古筝音乐的原始风貌。其中有《春莺啭》《想夫怜》《泛龙舟》等。

2. 近代时期在地方戏曲、说唱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素材中整理的、编制的古筝曲

古筝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 与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戏曲艺术、说唱音乐等相结合, 形成了特有的古筝艺术, 在我国的明清时期, 随着戏曲艺术及说唱音乐的不断发展, 古筝开始作为一种伴奏的乐器出现。但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 从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中不断的吸收采纳了乐曲中重要的音乐元素, 成为了独有的古筝乐曲, 然而在我国的浙江、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区出现许多传统的古筝曲, 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断的促进了我国古筝艺术的弘扬和发展。如在河南民族音乐中, 古筝演奏主要是依附在河南的说唱音乐中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存在, 但在经过演奏者的不断加工处理, 不断的脱离了说唱音乐成为了独立的古筝乐曲, 主要有《苏武思乡》《高山流水》等。在当今陕西传统的古筝曲中也是根据陕西的地方戏曲“秦腔”及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等民间音乐整理, 改编订制而成。1

3. 从其他乐器种类移植过来的传统曲目

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 不同的种类的器乐之间互相融合, 不断的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在我国古筝传统曲目中, 在其他的乐器种类中移植过来的。如《梅花三弄》《广陵散》是根据古琴曲移植改编过来;《海青拿鹤》根据《海青》改编过来的等。在移植的古筝曲中, 既要保持曲目原有的精神面貌, 同时也要结合古筝特有的音乐表现风格, 不断的发挥古筝的所长, 促进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古筝教学中传统曲目的保护与传承

1. 将前辈艺人的曲目资料整理与保存

在古筝的传统曲目中, 通过对曲目进行整理, 资源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曲目的完整保存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保存永久的记忆, 不断的保存我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原形, 有利于促进古筝的教学和古筝艺术的发展。

2. 加强对现有的传统曲目进行录像整理与保存

古筝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所以在对古筝传统曲目进行保护中, 不能只局限在个人上, 为了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古筝特色, 应在个人风格的基础上, 注意保护古筝整体风格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把当前的古筝艺人及演奏家的资料记录, 建立档案收集数据和音响、录像资料等。

3. 加强科学研究的介入

随着我国对古筝艺术追求的不断扩大, 古筝的舞台化越来越受到了正式, 而对古筝学术的研究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导致了对古筝理论研究仍缺乏深度, 对于传统曲目的保护没有形成意识。所以在对于古筝的研究中要提倡科学的介入, 不断的加大对传统曲目的研究整理, 促进传统曲目的保护和传承。2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不断的提高,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古筝传统曲目在教学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和挑战,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曲目的保护和传承, 要加强对传统曲目进行加工整理与保存, 对现有的传统曲目进行录像保存, 不断的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 完善曲目保存的手段和方法, 不断的促进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和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 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古筝一直成为了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雅俗共赏, 并且称古筝弹奏出来的乐曲为神奇的音乐。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古筝教学成为了人们对艺术追求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筝的教学中曲目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古筝教学中传统曲目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并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 促进我国古筝教学的发展, 不断的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艺术。

关键词:古筝教学,传统曲目,保护,传承

注释

11 .周莺.浅谈古筝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时空, 2013, 6 (30) :139-140.

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篇4

关键词:古典乐器,古筝,发展,创新

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长河里,荡漾着中华各族儿女汗水与智慧凝聚成的各种音乐篇章,而古筝艺术正是其中耀眼的一篇。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艺术有了更深更高的领悟和理解,古筝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当前,传统古筝艺术受到了许多全新尝试的挑战,然而许多革新者由于缺乏对传统古筝文化的了解,忽略了古筝艺术流传所依赖的深厚文化底蕴,一味追求艺术创新,导致弹奏出来的曲调缺乏一定的音乐语言,没有了音乐韵味,失去了音乐的感染力。[1]因此要想真的弘扬和繁荣古筝艺术,要想真的发展与创新古筝艺术,就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从而创作出既富有民族风格又充满时代精神的古筝作品。

一、我国古筝艺术传统特色

我国古筝的历史源头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经过千百古筝乐曲艺术家贡献其心血和智慧,传统古筝艺术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首先,弹奏指法多变。左手指法主要有上下滑按音、回滑、揉弦、颤弦、点弦等,右手指法主要有勾剔、托劈、摇指、花指、抹打、刮奏、琶音等。[2]在进行演奏的时候,演奏者还可以双手配合弹奏或不时穿插弹拨,从而使古筝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通过前辈大师们的创新,如今古筝弹奏指法也大有不同。比如“按音”就出现了多种揉弦奏法和回音奏法。其次,音色优美。古筝从最开始的十二弦逐渐增到如今流行的二十一弦,音域放宽了四个八度。因此古筝既能够演奏气势磅礴的乐曲,又能够演奏优美舒缓的乐曲,音色兼具洪亮、清脆之美。最后,流派众多。由于地域不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筝逐渐形成了许多地方古筝流派,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韵特点。比如浙江筝派飘逸、潇洒,河南筝派雄伟、高亢,山东筝派深沉、朴实等等。[3]

二、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与创新可行途径

传统古筝艺术受社会审美观的变化以及外来音乐的影响,不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演奏技法都逐渐凸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迫切需要积极探寻可行途径来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结合传统精髓

一切事物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古筝艺术也一样,然而这种创新不能完全剥离传统精髓。古筝艺术的发展创新如果离开了传统继承,就会失去其特有的民族艺术魅力。而古筝艺术能够得以流传千年,却正是依靠这点。比如,许多经典筝曲其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当时的生活原形,通过弹奏者的演奏,从而唱出那个时代的特定旋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时代的回音壁,通过回音壁来反映筝曲创作时代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社会特征。再者,在古筝艺术的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无数古筝艺术家们为这门古老的艺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没有理由摒弃前辈们的心血。

(二)加强交流合作

古筝艺术不同流派形成的百家争鸣现象推动着古筝艺术的发展,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区域性、民间性、保守性等共性特征,又有着社会背景、客观环境、文化特质以及形成过程等差异。

由于古筝艺术是一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甚至是同一曲目,演奏者理解不同,都会使其演奏风格存在差异。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哪种古筝艺术都根植于共同的艺术源头和文化土壤,尤其是伴随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更加容易获得古筝艺术的各项资料,更加方便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为古筝艺术工作者们创造了更加便利的交流学习条件。各流派之间,各派古筝艺术工作者之间也能够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通过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集众家之长,形成更具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以此实现古筝艺术的发展创新。

(三)注重人才培养

面对当前古筝艺术发展形势,文化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对古筝人才加大培养,除了对古筝艺术的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改善意见,还应当鼓励民间古筝艺术爱好者积极开展现代创新。

由于这些民间古筝爱好者对当前古筝演奏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独特感受,这些想法与感受是纯理论研究无法体会到的,也是当前古筝艺术实现创新的实践前提。文化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择优选取有志于古筝艺术研究的民间爱好者进入各大音乐学院接受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对古筝艺术开展更具可行性的创新;还可以将民间古筝艺术爱好者和古筝艺术专业理论人才组成艺术创新小组,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为古筝艺术创新提供强大助力。

三、结语

上一篇:食管支架置入下一篇:诵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