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调节控制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教学反馈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控制活动。课堂教学节奏调控是教师对课堂的因势利导,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致使小学课堂节奏调控难度比较大,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来说,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情境和教学时间的需求,有效地对教学进度和方向进行控制,拿捏好力度和高度,保证完成教学目标。
一、调控教学节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被教师激发出来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无法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适合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教学节奏放慢一些反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分配好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些自由发展的阅读时间,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应该以稍快或者是稳定的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而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调节性休息和放松。此外,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教师的性格决定了教学节奏的快慢,有的教师性格活泼,有的教师沉着稳重。教师教学节奏的安排可以结合教师的喜好和性格特点综合确定,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调控课堂节奏要结合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难易不一、题材形式多样、写作手法迥异。例如,古诗词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内容十分紧凑,结构变化多样,跳跃性很强,修辞手法应用更是多姿多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展,教学节奏要适当放慢一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而议论文比较抽象,结构紧密而逻辑性强,教师教学时应该节奏适中,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把握中心句和重点段理解文章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作者的思路、观点和写法。对于描写手法多样、写作技巧丰富、情节比较容易理解的记叙性文章,课堂节奏应该收放有度,做到重点鲜明突出,难点反复讲解推敲,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高低起伏、节奏明快,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思维也具有节奏感,不断产生兴奋情绪,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节奏要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宽一方面是指听不到教师对学生的苛责,看不到教师严厉批评学生和课堂难以进行下去的僵持局面,整个课堂教学师生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要无所顾忌,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应该积极接受并做出改正。而所谓的严就是对宽的一种控制和调节。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学生在进行问题探讨中经常会出现开小差、跑题的现象,他们的思维常常会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严格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适度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提示,合理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路回归到课堂教学中,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宽是对学生的放松,严是对教学节奏的调控,做好两者的协调配合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得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四、充满艺术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沟通都是采用语言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的语言,保证语气适合,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的发展。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调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调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言要徐疾有致,快慢合适,高低起伏,声调要有情绪的波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像瀑布一样有落差,有时溪水潺潺,有时奔腾而下。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节奏调控的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调控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教师要调控好教学节奏,采用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如何调控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行分析,以期引出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参考文献
[1]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15(17).
[2]马学良,范德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有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找准出发点,科学设计节奏
上一堂课,就像演一场戏,如何把它演好,需要我们在课前作通盘考虑,并进行科学设计。好的方法能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酸蚕窜联起来,使整堂课环环相扣,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智能活动取代单
一、乏味的你说我听的“灌注”,在方法上既要运用比如限时口算,夺红旗,开火车,抢答案等手段,以及教师短促的语言,严肃的表情来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讲故事,课中操以及幽默的语言,活泼的表情,让学生时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好奇感,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得到调整,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任何讲课中,学生们都能轻易地记住开头、结尾和任何一个激-发他们想象的突出例子。经常的“ 状态变换”,这就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会厌倦,也就为课堂节奏提供了可能。科学设计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学生,二是文本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定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吸收也有一定的限度,而且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曲 线上,其兴奋点也是不同的。鼓要敲在点子上,教也要教在 点子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因此,设计课堂节奏时要考虑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而要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合理的有机的再创造,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抓住着力点,合理调整节奏
教学中教师长时间的单一的语言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仿孩子化的语调,或高或低、或轻或重、变化有致,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学得开心。再精心的设计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再科学的节奏也无法全部带动精彩的生成。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里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设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信息的重组者,需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合理调整节奏,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把它变成教学的亮点,变成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调整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学生的“错误”,二是学生的质疑。抓住机会让学生探讨,如:对法则的指导,规侓的揭示,结论的归纳等重点部分,可采用高亢激昂,洪亮起清脆的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难点知识时应和风细雨,低语轻声,循循善诱,化难为易。课堂节奏轻松而欢快,形成了活泼热闹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掌握了难点知识的意思和一些公式的特点,又深入理解了其他知识的精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就是抓住着力点,合理调整课堂节奏的好处。
三、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高潮”。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借助课件或投影仪进行演示,把圆沿其半径剪开分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再让学生利用圆纸片进行剪、拼、想,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分组讨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以此让学生加深对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印象与理解。然后利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通过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行象直观,印象深刻,应用自如。、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是“教为主导”的基础。要教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心中有本”就是教师要把握住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是教学的尺度,没有大纲就掌握不住教学深浅难易,造成教学的随意性。是教学活动的桥梁和中介,是大纲的具体化。
“目中有人”就是要研究教育对象,除了解学生年龄、知识基础和家庭等一般情况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方法以及训练中能力的变化发展情况,掌握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我们要着眼于群体,但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坚持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注意使优等生“吃得饱”,为差等生“开小灶”,同时对中等生热情鼓励,把转化后进与培养兴子同步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表达和音乐素养形成的起步时期,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应合理进行节奏教育,构建人文教育结构,提高音乐课程的内涵,教育学生在艺术表达中融入真情实感,正确抒发情感,提高音乐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的学生。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1.结合体态律动,在律动中感知节奏
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做出简单性、规律性的动作,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更好地融入自我情绪,及时准确地感受节奏。体态的律动规律不仅符合音乐自身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体态律动教学的时候,将音乐的节奏作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配合动作、舞蹈等各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来感悟音乐,进一步提升节奏感。比如,在学习《法国号》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该曲目是一首民歌,整体采用的是问答模式,节奏比较规整,通过优美轻快的旋律体现出人们的感情,老师可以应用拍子进行导入,配合应用钢琴弹奏,在音乐的律动下,学生直接明显感受到其中的节奏规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这种节奏的规律,最后发现其总体反映出的“强弱弱”的节奏规律,逐步提升自身的修为。
2.自制乐器,让学生领悟节奏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年龄水平也表明他们对于自然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创造力比较强,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也意味着教学中的“乐器”可以无处不在。低年级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比较简单的打击乐器,掌握简单应用后对于节奏进行巩固学习。平时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日常生活的废旧物品制作具体的小乐器模型,例如在文具盒上安装皮筋,通过控制皮筋表达出不同的节奏;或是将沙子放置在易拉罐中,通过控制易拉罐模仿沙锤的声音。采用类似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加入到音乐教学中,还能够通过个性化的练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提升音乐节奏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教学的目的。
3.将节奏教学贯穿于歌曲欣赏和游戏中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有限,且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音乐节奏教学可以融入歌曲欣赏环节中。在欣赏的同时掌握曲目的节奏,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例如,在欣赏曲目《新疆之春》的时候,表达的关键部分老师可以采用跟拍的方式,通过反复拍打,让学生自我琢磨并且体会,最终掌握其中的歌曲节奏和规律,自我学会拍打的节奏,通过有目的性的训练培养节奏感。另外,最大化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节奏教学,比如学习民歌《买菜》的时候,由于其旋律比较特别,风格非常浓郁,老师按照一定的节奏让学生念唱蔬菜名字,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节奏进行歌唱教学,采用这种手段,学生快速掌握音乐中的隐含节奏内容,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更加和谐,师生之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增强教学效果。
4.音乐老师应重视理论实践合理结合
音乐节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知识的传递过程,音乐是一种艺术灵感的构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品味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际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适当通过语言、工作、神态、表情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学中积极和学生互动,设定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发现节奏规律的美好,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上,基于学生的审美基础开展工作。
总而言之,节奏作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适当补充课外音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学校方面改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的节奏教学探析 篇4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 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 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 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 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 ,促进抽象理解 。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 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 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 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 ,运用生活 。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 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 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 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 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 ,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
音乐具有创新性, 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 ”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 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 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篇5
作者:孙丹丹 单位:杭州市闻涛小学
摘要:节奏在音乐中承担着骨骼的重要作用,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节奏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促使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本文从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训练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学生才能够奠定音乐艺术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对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1]。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此外,节奏训练的合理组织也能够对学生情感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而合理加强节奏训练就能够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音乐真谛靠近。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借以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2]。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歌曲《摇啊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的录音,并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做出划船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6/8的强弱感,并且在后期哼唱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整首歌曲节奏的感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节奏训练的作用能够促使节奏训练在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凸显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促使小学音乐艺术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尝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组织开展节奏训练。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3]。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这样在小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或者他人的错误并进行调整,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体音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合理应用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 诗词不仅具有意境优美的特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借助诗词朗诵训练,学生带有感情的对诗词进行朗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诵打节拍,让学生能够对诗词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诗歌朗诵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王维的《画》作为朗诵对象,并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模仿生活场景实施模拟训练
小学音乐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场景模拟训练中,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自身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记忆[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声音场景并进行模拟,深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咔咔咔”走路,战马“嗒嗒嗒”奔跑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门的声音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的质量,才能够促使各项教学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强化训练时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节奏训练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6]。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尽量使用赏识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深化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节奏训练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析他人表现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唯有如此,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注意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节奏训练当作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合理化教学策略为节奏训练效果的强化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 篇6
一、感知节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项活动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使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倾向。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对于节奏的感知首先要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学生生活在声音的世界,节奏无处不在,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如感知完节奏以后,需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比如,拍手、跺脚、摇头、拍肩、晃动身体等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耐心讲解与动作示范。又如:在教学生认识四二拍强、弱,四三拍强、弱、弱,四四拍强、弱、次强、弱,八六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规律时,让学生在听拍子的过程中去感受、去揣摩,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容易培养出学生的节奏感,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在教学生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学生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祖国的怀抱里》等这些欢快、有力的歌曲;认识三拍子时可以让学生倾听《小奶牛》《圆舞曲》等,让学生知道三拍子很轻快、活泼;认识四拍子时,让学生倾听《送别》《山谷静悄悄》等歌曲,让学生知道四拍子轻柔、舒缓的曲子。这样,通过对不同歌曲的节奏的感知,以便于开发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节奏融入生活美在其中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但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音乐节奏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生活中的声音节奏,使他们认识到音乐的节奏是从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取并转化而来的。例如,老人走路的节奏X—│X—│,年轻人走路的节奏XX│XX│,儿童走路的节奏XXXX│XXXX│。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生活生活的音响效果加以启发,把这些节奏很自然的运用到音乐中。又如,我为了让学生感知动物叫声的节奏,就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打出美妙的节奏。如:青蛙的叫声呱、呱、呱,打出节奏XXX│;钟表的声音滴答、滴答,打出节奏XX│XX│;猫叫的声音喵喵,打出节奏X│X│......总之,把生活中鲜明的声音,变为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因为这些声音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是直观的声音形象,因此很容易掌握。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的节奏,活跃了大脑的思维,明确了节奏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游戏发挥想象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抽象的节奏产生兴趣,要让学生理解节奏,把节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游戏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对节奏感知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我在教学《打花巴掌》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拍掌练习,让学生有规律地打出节奏。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低年级节奏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可以把节奏与律动相结合,边做游戏边打出节奏,还要把好多小动物动作、叫声等编到歌曲中去,从而体会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敲门》《发电报》这些游戏可以设置一些神秘的情景,使理性化的东西变为感性化的东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拍击或唱读节奏,在速度及变化方面进行比赛,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全方位地检验学生对节奏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灵活性。
四、运用语言打出节奏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自然的语言能产生自然而然的效果。学生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语言节奏训练是说话练习的基础,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节奏和旋律,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仍具有表现力。节奏的语言训练,不仅能使“试唱”这一教学难点得到解决,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节奏大多数是从生活中体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和语言的节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训练:如短语、词组、简单句,并拍出节奏,通过一定的词组和语句掌握一定的节奏,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加强动作节奏感,使学生在诵读或唱,跑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说儿歌、童谣、唐诗等来掌握一定的节奏,再加上拍掌、拍腿、跺脚三种不同的节奏旋律伴奏方式,使歌曲的节奏练习富有音乐性,不是单纯压抑的打拍子,而是通过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使孩子拍出最美的节奏。这样一方面进行了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动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美的节奏给他们带来的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五、运用打击乐培养节奏感
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来源于对乐器本身的兴趣。因此,我们要重视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在教学中,学生发现乐器轻敲,就会发出微弱的声音。用力敲,就会发出比较重的声音。还发现每种乐器声音长短不一,如三角铁的声音长,木鱼的声音短,可见打击乐器其乐无穷。在学生学习《时间像小马车》这一课时,做了一个这样的练习;全班分四组:第一组击三角铁,第二组击沙锤,第三组击响板,第四组是击双响筒。这样子做反复练习,边唱边打节奏,寓艺术熏陶于音乐教学之中。如学习《柳树姑娘》《过新年》等,我就发给孩子打击乐器,让孩子自己为自己伴奏。那时学生的表现欲极强,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到了学生的天真自信。这样使课堂气氛洋溢着快乐和喜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无尽的想象力,又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对节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提高了,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加强了,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这一关键点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7
一有度教学的意义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 数学教学模式多样, 让学生学好数学才是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 有度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知识需求,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 在小学数学课堂有度教学中, 还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网络媒体来丰富教学内容, 更好地控制掌握教学节奏,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接轨,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二有度教学之掌握课堂秩序
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实施有度教学, 维持好课堂秩序, 明确课堂纪律规范;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达成统一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运用奖励手段制止不良行为, 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 实行加减分制;同时教师应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节奏, 避免学生因为教师耽误下课, 产生烦躁情绪而抗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掌控课堂教学节奏, 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
三有度教学掌握教材节奏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度教学, 要优选教材设计, 拓展教材内容, 避免忽视学生认知, 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优化课堂教材排布, 拓展数学课堂教材难易度, 领会教材内涵, 高耗低效, 依据教学资源, 灵活安排教学情境, 拓宽学生知识面。改进教育观念, 不要用成绩的多少衡量数学课堂教育质量, 应因材施教, 不要给学生过多压力, 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 培养其数学解题独立性, 解题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 但是解题的方法却是多样的, 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之后, 要让学生动动脑筋, 在教学中, 可在适当时间回答教学中的提问, 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如以下题:刘老师去复印店印两页资料, 一页资料要印12份, 一页资料要印30份。根据下面价格表, 刘老师怎么印比较合算?
这种方式有助于唤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保持习题教学中课时之间习题量的平衡, 做好跟踪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日常的习题练习能力, 以分组的形式试验各小组间对问题的追踪讨论, 互相监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发挥教材优势,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认识习题,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同时, 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撰写数学课堂教学日志, 整理成数据、图片等资料形式, 对小学生进行追踪调查,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关注学生学习,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避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整堂课只管自己讲, 不提一个问题,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近, 不可以偏离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中, 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难易问题有阶梯, 掌握教学节奏, 使教学张弛有度。
五节奏张弛有度的教学实践
依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拓展, 设置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目标, 整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热情。应伴随小学数学课堂进展, 互相转换, 批判性地学习和吸收传统理念,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开放式教学, 给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时间, 开放的“度”要把握到位, 调控教学难度, 关注学生参与度, 引领学生顺势学习, 层层深入教学目标。
六结论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张弛有度, 调整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 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反思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节奏, 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该能够掌握好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张弛有度, 使学生跟得上数学课堂教学介绍, 确保课堂教学与学生认知速度节奏和谐。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教育,有度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建国.小学数学目标教学的实验探讨[J].湖南教育, 1993 (12)
[2]肖光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0)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8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设置兴趣型授课方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他们步入高效学习的有效开端,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学生能够更认真地去倾听教师的讲解,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因此,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富有趣味的导课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年级中对汉语字母的学习,教师不能生硬地教学生读与写,而是要巧妙地引入字母后面的故事,如“O”的口型对应表情教学,“Zh”、“Ch”等的舌头新玩法。
兴趣的培养是学习得到高效的有效方式,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是兴趣持续下去的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汉字与拼音,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结合并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安排游戏。在古诗两首《锄禾》和《悯农》的学习中,授课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诗中所描述的人物,使得学生深入学习到诗歌的情感内涵,让每个学生能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二、多种教学环节结合,创建自主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语文教学不能大意,因为这是培养小学生个人认知的重要课堂,因此授课教师要使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同时不断地缓解教学环境中出现的尴尬气氛,而其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中《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文时,学生可能不喜欢授课教师的机械式引入,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引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授课与音频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得教学氛围达到高潮。
同时,要促成教学中自主型学习方式。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授课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有效性与自主性结合的重要保证。如在《揠苗助长》和《郑人买履》的课堂中,这些涉及与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导向的文章学习,授课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讲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授课教师再进行相关的引导。
三、学习成果多样性展示,巩固型的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读与写是分不开的,授课教师适当的引入方式能够使得读与写达到最好的效果。如稍带竞争意识的读与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课后学习效果,但是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习与练习中的“度”。课后的学习成果是课堂学习的延续,也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方面。假如授课教师能将课后作业的布置转变成课堂最后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得到更好的改善,还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古诗的学习《元日》和《江雪》,要求学生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并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情景流利地朗诵并背诵下来。
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辩论式的,可以是演讲式的,也可以是背诵式的,主要以学生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要求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但要注意,低年级的学生以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的学生以深入探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为主;高年级学生则从整体的思路,包括文体、表达、作者思想体悟来深入把握。
四、结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注重课堂的引入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的安排;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协调性;此外,教学成果的展示也不能够太单一,要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它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完成学习计划和教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也决定了学校是否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作为学生求知、成长的主要舞台,课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广泛而高效的课堂,以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促使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当下所有学校和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论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堂节奏,策略探析
参考文献
[1]许爱琴.融教师、学生、文本于一体——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02).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9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1. 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具有音乐节奏感是能否鉴赏一首好音乐的关键,若小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良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的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够良好地把握乐曲、鉴赏乐曲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上,对原有乐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2. 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抚慰心灵,陶冶情操,与灵魂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跳动的音符及不一样的旋律对小学生纯净的心灵进行良性塑造,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3. 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感要求对耳、眼、手、脑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进而也促进了其想象力、创造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1.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音乐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尽管音乐节奏感是一个抽象化名词,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兴趣时,小学音乐老师应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元素加入到节奏训练中,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工具或是大自然里的各类声响,还有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等;又或是一段极具节奏感的说唱,音乐老师可截取其中一段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强烈的节奏感里找到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热情。
2. 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的节奏训练
音乐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因此,在音乐的节奏感训练中,听力训练必不可少,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乐曲感知能力、乐曲记忆能力、乐曲鉴赏能力、乐曲理解能力以及乐曲的节奏感掌控。换句话说,音乐的听力训练是培养出良好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条件。音乐听力训练中最好的素材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小学音乐老师可选取如山间的流水声、动物的各类嚎叫声、动听的鸟鸣声、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等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具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都能够给予学生美的声音享受。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声音素材,比如说机器的轰鸣声、劳动人民在工作时的号子等等,其中都蕴含着不一样的节奏。小学音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训练时,应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使这些声音更好地呈现给学生,进而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节奏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合理的肢体动作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不止需要耳朵和眼睛的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时可采用体态律动法,让小学生在肢体动作中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将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方,在《火车来了》这首音乐的学习中,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对此首乐曲中的重音、速度及节奏掌握得更加合理,小学音乐老师即可采用体态律动法,先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歌词。然后将火车开动时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先将学生排成一个队伍,后面的同学拽着前一位同学的衣服,在教室中模拟火车开动时的场景,并伴着应有的音效,有序地转圈进行,与此同时,大家一起合唱《火车来了》这首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做游戏的趣味,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感悟到这首歌的情境和其中伴有的节奏。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肢体动作都可以帮助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方说扭动、走跑、双脚跳、单脚跳、拍手、点头等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更加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 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节奏感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打击乐器,它包含着极其强烈的节奏感,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培养音乐节奏感。不止如此,乐器也可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小学音乐老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器来作为辅助,比方说架子鼓、快板、双响等极具节奏感的乐器,可以的话能够让学生亲自接触,动手使用他们,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记忆将更深刻,教学效果也将大幅提升。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小学音乐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将音乐学习作为一种心灵的享受。小学音乐老师应让小学生知道,在大自然以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音乐节奏感,要善于发现,并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霜燕.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2]魏莹莹.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1(22).
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篇10
一、运用儿歌区分音乐节奏
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在学习音乐初始了解、认识一些最基本的音符,特别是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基础性的但是又比较难记忆的音符编成儿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记忆。音乐最基本的时值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时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在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可用一首儿歌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区别。
把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动听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也就不会排斥这些理论知识了,进而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节奏的学习中。
二、用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同时理解节奏也表现生活
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可融入一些自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节奏,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加深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记忆。从真实的生活中找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理解。因此,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列举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要求他们将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
在“节奏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要求学生按照游戏的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引出课堂学习的主题节奏。随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列举之前所学过的节奏,以更好地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好基础,并进一步渗透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基本理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中找出节奏,并分组讨论,自主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提炼节奏,同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还可以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寻找节奏,并根据创设的情境,用动作或者肢体语言为节奏取更加有利于记忆的名字,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从身边的形象中去发现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通过体验探索了解节奏来自生活以及不同的生活形象中蕴含着不同的节奏。最后给出四个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分组讨论,并用动作、身体语言表现出这四种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形象,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并体验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的结尾,帮助学生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通过口琴吹奏旋律,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进一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创造节奏。
三、采用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加强音乐律动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多表现为好动、喜欢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律动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达音乐,律动的认识对于学生节奏感的掌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节奏与一些简单的动作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具有音乐律动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动作来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中,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律动,增强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如,在“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要求学生随着节奏来改变自己的方向和动作。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理解掌握节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还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但教师还应该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以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内容,节奏可以使音乐更具生命力。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存在都与它的旋律、节奏有很重要的关系,把握这些音乐要素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特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更加和谐正确的音乐节奏感,并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教师应不断改革和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何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9):28.
[2]周静.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1):327.
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所有的音乐都有着鲜明的节奏。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学好音乐就必须训练好音乐节奏。
一、运用儿歌区分音乐节奏
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在学习音乐初始了解、认识一些最基本的音符,特别是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基础性的但是又比较难记忆的音符编成儿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记忆。音乐最基本的时值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时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在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可用一首儿歌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区别。
把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动听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也就不会排斥这些理论知识了,进而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节奏的学习中。
二、用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同时理解节奏也表现生活
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可融入一些自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节奏,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加深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记忆。从真实的生活中找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理解。因此,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列举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要求他们将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
在“节奏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要求学生按照游戏的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引出课堂学习的主题节奏。随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列举之前所学过的节奏,以更好地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好基础,并进一步渗透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基本理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中找出节奏,并分组讨论,自主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提炼节奏,同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还可以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寻找节奏,并根据创设的情境,用动作或者肢体语言为节奏取更加有利于记忆的名字,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从身边的形象中去发现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通过体验探索了解节奏来自生活以及不同的生活形象中蕴含着不同的节奏。最后给出四个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分组讨论,并用动作、身体语言表现出这四种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形象,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并体验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的结尾,帮助学生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通过口琴吹奏旋律,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进一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创造节奏。
三、采用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加强音乐律动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多表现为好动、喜欢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律动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达音乐,律动的认识对于学生节奏感的掌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节奏与一些简单的动作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具有音乐律动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动作来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中,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律动,增强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如,在“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要求学生随着节奏来改变自己的方向和动作。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理解掌握节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还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但教师还应该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以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9):28.
[2]周静.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1):327.
[3]施云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2):123-124.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方法
有关研究表明,音乐最先吸引人的是它的韵律,而节奏作为韵律的骨架,在音乐教学中对其着重培养非常重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可以有效提高音乐学习效率,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节奏感的培养效果。为弥补这些不足,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教师要能够不断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音乐中相关知识。
一、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必要性
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作品的节拍、强弱转换点能够正确表达出来,对音乐传达的情感有所准确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节奏感,既有利于学生今后对音乐的进一步学习与音乐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可见,无论是从音乐教学方面,还是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节奏感的培养都十分必要。它对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除此之外,小学音乐相关教学内容丰富,节奏感的培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融入。
二、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现状
在我国,音乐教学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很多学校音乐教学只单纯的教学生唱歌,而没有对学生的节奏感等音乐其他方面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很多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水平不高,缺乏对学生节奏感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根据部分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调查显示,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在节奏感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其一,教学太过随意,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很多教师对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缺乏足够的认知。其二, 节奏感培养工作流于形式,音乐课程如同虚设,学校与教师都没有重视起对学生音乐素养和节奏感的培养。其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没有责任感。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高要求,使得教师面对的教学压力不断增大[2]。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肢体语言利用
在音乐教学方面,肢体语言指的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行为方式。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利用肢体语言来加强节奏感培养的音乐作品,如《两只老虎》、《两只小耳朵》 等。对这类歌曲教学,通过加强对肢体语言的利用,可以显著增强节奏感培养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肢体语言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一起做出相同的动作,要求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语言变换,基本动作包括拍手、跺脚等,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节奏感逐渐得到加强[3]。除此之外,教师要能够对肢体语言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总结出相关规律,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应用。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节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节奏感的培养中,加强音乐节奏训练,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加强学生的节奏感。为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音乐喜好,在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时将学生喜爱的音乐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可以是小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经典歌曲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节奏性很强的说唱歌曲视频向学生播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节奏明显的歌曲中思维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转动[4]。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乐器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一切可利用的乐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节奏感。而所有乐器当中节奏感强烈的当属打击乐器。因此,教师在进行节奏感培养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将多种打击乐器应用到音乐教学当中,例如快板、架子鼓、锣鼓等。若条件允许,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亲手演奏乐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节奏感、把握节奏感,最终具备较强的节奏感。打击乐器的运用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对节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的节奏08-06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11-16
语文课堂的节奏控制12-05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论文09-30
语文课堂的节奏与调控10-19
优秀教学论文:让语文课流动爱的节奏01-01
语文课堂节奏艺术12-21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漫谈06-24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07-25
小学语文教学的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