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潜能

2024-09-23

探究潜能(精选12篇)

探究潜能 篇1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亲历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通过教师创设综合的、充分联系儿童实际的、以注重儿童亲身体验并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

一、营造探究氛围, 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而不要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主要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逻辑力量推动他们前进, 尊重学生的意见,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不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要给学生以较多的自由, 要允许他们发问, 允许他们对别人乃至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形成一种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在出现争议的时候, 教师最好采取“讨论式策略”, 让学生充分讲出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爱因斯坦说过, 学生神奇的好奇心, 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 它除了需要鼓励以外, 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 它会不可避免地夭折。

二、巧选适切问题, 组织探究活动

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 关键就是如何抓住主要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的社会经历、所处的生存环境不一样, 往往会基于自身实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 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学生也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对所有问题都进行探究, 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这时就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关键性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探究, 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适时点拨引导, 顺势引深探究

探究的实质是一个连续的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复杂活动, 它不仅需要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更需要学生具有执着追求的精神。适时的激励评价, 点拨引导, 是学生持续深入探究的催化剂。以《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例, 当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深的理解之后, 如果就此打住, 那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就只会停留在课堂讨论所达到的层面上, 而不会进一步深入。而且, 这样还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偏见, 从而养成轻视参与社会实践, 从实践中验证相关结论的恶习。为此, 教师应在让学生充分列举人类为解决世界性的三大问题所作的努力, 并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之后, 及时引领学生以“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 我们该怎么办?”为题继续进行相应的讨论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不以本课学习的结束而结束, 而以此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走向社会, 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四、开展主体探究, 培养创新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教师要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质疑等探索活动, 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索者、摄取者和加工者, 变被动接受的“要我学”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 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 选择自己的方法, 独立地进行探索。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再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使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 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五、体验成功喜悦, 激发探究热情

小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对学习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热情。这样, 在教师的鼓励、引导、点拨、表扬中, 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不断获取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形成了“探索—成功—喜悦—再探索—再成功—再喜悦”的良性循环。

探究潜能 篇2

1、天赋父母给,潜能我们挖。

2、潜能无限,前程无忧。

3、天性多元须理护,不可拨苗失潜能。

4、守护孩子天性,激发多元潜能。

5、花样潜能,五彩绽放。

6、专业激活潜能!

7、激发最大潜能,就是天才。

8、潜能无限,贵在体验。

9、潜能开发的守护天使。

10、天才从激发潜能开始。

11、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潜能发展。

12、激发潜能,放飞童心。

13、守护孩子天性,激发孩子天赋潜能。

14、守护天真烂漫,激发天才潜能。

15、培养德品,激发潜能。

16、守护孩子天性,激发天赋潜能。

17、守护孩子天性,激发无限潜能。

18、释放天性,激发潜能,成就精彩未来。

19、激发潜能,成就孩子一生。

20、守护天性,激发潜能。

21、童年需要烂漫,潜能需要激发。

22、我们不改变您的孩子,我们只专注于守护孩子天性,激发无限潜能。

23、引导孩子天性,激发无限潜能。

24、倍加呵护天性,激发潜能育才。

25、守护天性挖潜能,让孩子与众不同。

26、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种可能。

27、让您孩子的天性与潜能得到守护与激发。

28、孩子需要的.,是天性得到守护,潜能得到激发。

29、启发潜能无限,前程更高更远。

30、释放天性,激发潜能。

31、释放孩子天性,激发内在潜能。

32、有潜能,有未来。

33、启发潜能无限,飞的更高更远。

34、天性与潜能,未来和明天。

35、潜能启发一天,成功提速(飞越)十年。

36、发掘孩子天赋潜能的最强大脑。

37、孩子潜能无极限,细心呵护是关键。

38、守护天真烂漫,激发潜能无限。

39、走进孩子心灵,开启孩子潜能。

40、因人施教护天性,因才施教激潜能。

41、尊重孩子天性,激发天赋潜能。

42、卓越的教育,潜能的摇篮。

43、守护儿童天性,发掘孩子潜能。

44、激活孩子潜能,诚就多元智能。

45、教育新时代,潜能掘精彩。

46、守护孩子天性,激发孩子潜能。

47、调动孩子潜能,我们伴他成功。

48、守护天性,激发潜能。

49、天赋潜能早起步,多元智能人中仁。

50、孩子天性潜能靠家长发掘。

51、激发孩子多元潜能,鼓励孩子与众不同。

52、守护孩子天性,激发天赋潜能。

53、您爱孩子,我们爱孩子的天性与潜能。

54、激发出最大潜能,就是天才。

55、激发潜能,成就永恒。

56、守护尊重,激发孩子天赋潜能。

57、守护童真,激发潜能。

58、教育有限,潜能无限。

59、呵护童真,发展潜能。

60、激发潜能,无限可能。

61、大爱塑造心灵,专业激发潜能。

62、让孩子的古灵精古怪成为一种潜能。

63、天才源于天赋潜能,因材施教激发天性。

64、把握童真,激发潜能。

65、天赋潜能,最优激发。

66、发挥最大的潜能,就是天才。

67、我们不成批培养,我们只挖掘孩子的潜能。

68、守护天性,激发潜能。

69、呵护童心,激发潜能。

70、启发潜能无限,未来更高更远。

71、天高几许问潜能,启迪未来任我行。

72、起步教育,从实际出发,挖掘孩子的潜能。

73、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开发潜能“才”有未来。

74、开发潜能,助力成长。

75、开发无极限,潜能新体验。

76、天赋不同,潜能出众。

77、激发潜能,天才摇篮。

78、性格决定命运,守护孩子天性,最大化激发孩子多元智能的天赋潜能。

79、相信自己的孩子,潜能无限。

80、守护天性,激发潜能。

81、守护纯真烂漫天性,激发潜能培育天才。

82、天性育教,潜能狂飙(提高)。

83、激发天性潜能,赋予更多可能。

84、随天性引导,应潜能激发。

85、挖掘天赋潜能,让孩子与众不同。

86、天赋潜能得天下,地造自由赢未来。

87、守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天赋的潜能。

88、孩子潜能发现者!

非智力因素潜能挖掘探究之 篇3

关键词:形体语言 非智力因素潜能挖掘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把英语学得更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能帮助他们把英语学得更好,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肢体语言专家Fen Lafle Angles 曾经说过:“假如失去了肢体语言,婴儿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正常人”。在学校教育中,肢体语言在培养学生的性格特征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因为,教师通常是受人尊敬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说什么、做什么;如何说如何做很可能会被学生模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必要的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常用的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等等。如眼神的运用不仅可以与学生交流思想,而且能够辅助言语控制课堂。用眼神环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意识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听讲,还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验证教学效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或把视线集中到某一位或某一部分学生,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控制整个课堂秩序等等。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道德品质。如果学生精美的肢体语言得到发展,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操。还可以创造了更为诙谐幽默的(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疏远。恰当地使用它不仅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使听话人更能心领神会。事实上,教师友好的外表,能极大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推动,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于习惯使用母语而又缺乏学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大有裨益。

一、体态语具有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接受。

形体语言具有形象性和分析性,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时比语言解释更清楚,更直观明了。有形的动作对于形成语言习惯是有帮助的,这种帮助的有效程度要比大多数教师所想象的高得多。因此,肢体语言的使用应贯穿在整个口语活动中,因为肢体语言传达意义既快又清楚,其使用价值是任何语言教师所不能忽视的。

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用肢体语言教学,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活”化。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感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在学中玩,唱,跳,做动作,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初学英语阶段不依靠本族语教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当教师一说出表示肢体语言的含义的词的时候,学生马上就明白。在最初阶段,学生也可以使用手势并且在手势的帮助下进行词语练习,即使这些词语大家都完全懂了,手势也应当继续下去,因为把使用手势变成语言学习的自然习惯是有益的。教师可以使用动作来指挥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参加语言活动。如在解释be sleepy和be asleep的区别时,教师可先走到讲桌旁,然后学着学生的摸样坐下,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的样子)说:“I am sleepy.”最后闭上眼睛作鼾声,然手用梦幻般的语言说:“I am asleep.”这样学生能理解两个形容词的不同状态。如教现在进行时,教师可边做跑步的动作,边说:“I am running.”; 边做开门的动作边说:“I’m opening the door.”且有目的地提高“be + v. + ing”结构的音量,然后让学生自己操练,边做动作边说,来慢慢体会该结构的含义。所以,形体语言能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

二、体态语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使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他们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将枯躁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教材的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教学活化为交际。如学“Could you help me?”时,教室里先放一个纸箱,教师边做动作边谈:This is a box.(指着纸箱)The box is very heavy.(抱着纸箱做出很吃力的样子)Can you carry it? Could you take it to the office?(指着一名学生和纸箱)这比课本中原句“Could you take this box to the classroom?”更切合实际,现代英语是Living language,是用于交际的,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学生,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微笑地对他们说:very good, great, excellent”并竖起大拇指,或和他们击掌,并奖励小贴画等。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对英语就更感兴趣,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介绍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代表不同的意思。如美国人有个使用频繁的手势,即用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O”,表示“OK”;在日本,这个手势表示你在谈钱;在法国,它指的是毫无价值的事;在希腊,这是一个猥亵的动作,你可以想象美国人在希腊使用此手势所产生的后果。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和介绍形体语言,会使紧张的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敬佩之情。

所以,恰当地使用形体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体态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培于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意,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的情况,学生由于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该老师所教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比单纯的说效果好。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数注重语言、板书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实,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学生活动时,教师要走到他们中间去了解情况或指导学法,比如pair work, group work,在做完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求停止活动,可拍手或做一个stop的手势,这种效果肯定比单纯的喊要好。又如:在英语课上,学生开小差时,直接点名不太好,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走到学生面前用目光扫视一下或轻敲课桌,使他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课堂中来。这样既不耽误课堂教学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控制纪律的方法是边做“坐端正”的姿势,边说“one, two, three”,学生便会说“three, two, one”,课堂便能安静下来。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表情或是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大多数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基本感情需要,教师要与学生在感情上互相沟通,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使学生愿把心里话对老师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心情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立起融洽的师生感情。

以下是课堂教学中的形体表达:

1. 在组织课堂中(1)在初学阶段,教师可以用手指着自己的嘴巴表示要学生"Say"或"repeat",要想让学生"answer"时,就用手作环状置于耳后表示,手指耳朵表示lis ten。(2)用双臂合围的姿势表示某一个小组或全班学生一齐重复或回答;举起右手掌表示要求右边的学生活动,举起左手掌表示左边学生活动;或用手指着某个学生表示要他活动,双手交叉表示交换。 (3)教师边提问,边举手表示 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回答正确,将拇指翘起,学生心理非常乐意,错误时作思考状,要比说“No,you are wrong .”好得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英语课上常常运用目光和视线接触学生来控制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就能判断学生掌握所教内容的情况及学生情绪的变化,教师在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暗示功能时要审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及时补救,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在语音教学中,李阳疯狂英语中音标的教授也是利用大量手势使简单易记。教发音时向学生演示嘴的形状,如圆的或扁的双唇收拢或突出,牙床的高低和舌位等。

如教鼻音〔m〕〔n〕〔η〕时,可用双手演示口腔的舌位图,左手掌心向下展开表示硬腭,右手掌心向上表示舌苔发〔m〕时,右手平放;发〔n〕时,右手手指向上;发〔η〕时,右手后部隆起。不易掌握的口形通过手势一目了然。如发〔u:〕〔u〕〔a:〕时口型由小到大。

3. 在词汇教学中,如(1)在教“jump, run, climb”等动词的时候,边呈现单词边做相应的动作.(2)在学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把几个单词编成了一个顺口溜:

nose-nose-eye,nose-nose-mouth,nose-nose-hand,nose-nose-face,nose-nose-ear,并配上夸张的触摸动作,先慢后快,边说边做,学生做着乐着,乐着说着,原本枯燥的单词一下子活了起来,很快就被学生记住了。 (3)教师右手伸出,右臂表示the right,向左边方伸出左臂表示the left,从教室后面向前走,表示Walk along the road/street,身体向右转弯表示turn right或take the right turning,向左转弯表示turn…left或take the left turning。(教师演示时,最好面向黑板,这样和学生方向一致,容易让学生理解。); (4)双手掌放于耳边,作睡觉状表go to sleep,双手伸懒腰表get up,双手作吃饭状表have meals。(5) 利用手势来教反义词come-go,open-close,this-that,near-far,give-take.(6)肢体语言还可用来区别类似意义的句子。I knock on the door. (我敲门)I bang the door. (我将门砰的一声关上) I pounce on the chicken. (我猛扑小鸡)I grab at the chicken. (我抓取小鸡)这两组句子通过肢体动作,这种差别学生马上就可以看出来了.(7)在教animals时,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学生猜所要学的单词. 尽管有些动作会滑稽可笑,但其作用是无法否认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形体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意思,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动作,会掌握得比较快,而且印象深刻。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此不疲。

4.在阅读教学中,(这里提及是大声阅读,即:朗读。)

开声朗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并且培养他们把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义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去发现文章内在的情感和欣赏语言的美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形体语言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诗,只有读过,才真正成为诗”。朗读是中学阶段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并发展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思之间的关联。此外,它还有助于学生发掘文章的内在主旨、欣赏语言的美感。读句子要注意哪儿该轻柔,哪儿该强调;哪儿该升,哪儿该降,为了把问题说清,我们不妨模仿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强拍和弱拍,它们使用弧形来表现不同的音调。一般地说,我们在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用降调,在选择疑问句中是前升后降。然而学生并不能经常习惯此用法,并且总是让他们感到困惑,不过,借助于形体语言就能比较容易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使用手势。当朗读选择疑问句时,可以让学生在读升调时把手抬起,降低时把手放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每次学生读句子时他们就会提醒自己想起手势。如此一来,正确朗读句子对他们来说将是没问题的。生动的手势以及流利的英语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确保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起积极作用。

5. 在教学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我在说这句话时,昂首挺胸,声音洪亮,学生从中理解到“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许多学生也纷纷模仿我的样子自豪地说;“I’m from China.”象这种肢体语言不仅给学生传递了信息,而且能表现出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

在课后经常会发现学生模仿教师的样子,边说边配以动作和表情,这足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印象更为深刻。

小学体育教学对潜能生转化的探究 篇4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体育教师要发现潜能生的优势项目, 呈现闪光点, 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在实际中, 潜能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而与表扬无缘, 这对潜能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对于潜能生而言, 教师一次表扬所产生的触动可能胜过十次批评所产生的效果, 所以, 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要做有心人,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树立起自我激励的自尊与自信, 从而强化个体意识的自觉性, 增强个体的自制力。

二、从教学手段入手挖掘学生潜能

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集体项目, 体现潜能生自身价值, 消除其孤独感、自卑感。潜能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同学平等的对待, 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 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 从而形成言行不一、情绪化明显、性格孤僻、好动好胜等外显特征。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 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 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在明确潜能生的优势之后, 利用集体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握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上进心, 展开心理引导, 使其增强上进心, 恢复学习的动力。从而有效地调动潜能生的积极心理因素, 消除其自卑感, 孤独感。

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能把体育仅仅看作是锻炼身体, 增强体魄的手段, 而应当充分认识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体育学科有着自身特有的特点, 它能激发学生的自强精神, 增强纪律观念, 提高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 进行体育教育中促进潜能生转化的探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体育是培养人的意志与毅力的一门课程, 如果一个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吃苦耐劳, 持之以恒, 那么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如此;如果一个学生能在体育课中严格遵守纪律, 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纪律观念也必然比较强。

三、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赏识教育加强学生的潜能发挥

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 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做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 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 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特别是对潜能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 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二是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 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 特别是对潜能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 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结语

在学校教育中, 转化潜能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教师做出巨大付出的工作,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针对潜能生的特点, 把握潜能生的心理承受限度, 开展各种类别的竞赛活动, 充分调动其潜能, 发挥其体能上、技术上的优势, 激发学生活力, 增强上进心, 让潜能生全面了解自己。清楚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就有利于消除潜能生心理上存在的消极的态度, 增强上进心, 并将这种健康的心理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 促使潜能生产生全面进步的动力。

摘要:学校是一个群体, 在这个群体里, 潜能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转变这些潜能生,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着全员德育的教育理念, 从本学科的角度, 转化潜能学生的工作也纳入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体育,潜能生,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戴三育,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激发潜能的作文 篇5

例如:在贫困地区的学生会比在大城市中的学生成绩好,这是因为贫穷一直在激励着这个学生,让他一直努力地学习,为了将来而奋斗;但城市中的学生,衣食无忧,感觉不到前途的危机,只认为现在过得好就可以了,他们目光短浅,不为前途着想,所以最终一事无成。

这里还有富有哲理的一个小故事,可以告诉大家潜力的发掘环境:一天,一个人的同事拿着一根火柴找到他,说:“你能让它在你的手中全部烧完吗?”说着便把一根火柴递了过来。这个人擦着了火柴,火苗一步步的逼近了他的手指,他的手指只得缓缓后退,但是,到了最后火苗烧痛了他的手,他放开了火柴没烧完的木棍掉到了地上,熄灭了。他的同事说:“应该这样。”说着便划着了一根火柴,火苗依然一步步逼近了他的手,他不慌不忙的用另一只手捏住了那一段焦黑的木炭,把完好的一段放开,这样火柴完整的烧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永远停留在舒适的一端,那么潜力将无法发挥。

探究潜能 篇6

关键词:探究;潜能;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有生命活力。小学数学生命化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开发学生自我创造潜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品质的教学。小学数学生命化教学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关注教学向学生生命主体的回归,体现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落脚点,同时又是一种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生命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关注生活世界,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和主动建构的权利,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情感、提升人格、张扬个性,使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到提升的教学。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还能让学生展现生命的活力呢?

一、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

教师要打造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关键是要会设计问题情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会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敢问问题、会问问题、善于问问题。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善于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上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因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探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推断,学生的潜能才能被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使课堂成为他们不断思索的摇篮,焕发出新的活力。

1.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努力地创造各种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并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2. 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打开探索问题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究,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基础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主表现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使学生的创造精神获得充分的释放,使课堂精彩纷呈,折射出活力的光彩。

1. 在游戏中探究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笔者记得有一次在县城听课时,有一位教师教学“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概念是这样设计的——上课时教师宣布:“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刚说完,学生都说“好”)“这里每个盒子里各装了两个球,有的是两个白球或两个黑球,有的是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再摸,每组推选一个人做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有了兴趣,不知不觉地展开了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励学生很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2. 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的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使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刘师傅每天加工81个零件,程师傅每天加工78个零件,赵师傅每天加工60个零件,车间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98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如果你是车间老板,你会安排哪两位师傅共同完成比较合适?”此时,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都积极投入到问题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探索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

3. 在动手操作中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才会更深,知识掌握得才更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深刻,推理才更严密。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提问:“三角形的3个内角度数的和是多少度?回想一下,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根据前面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答。笔者又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会拼成什么角?请同学们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先剪下来,再拼一拼。”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汇报。这个过程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理解知识,这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基础。

4. 在调查研究中探究

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一般是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积极探索、研究而获得的,但有些问题需要学生亲自进行调查和统计,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收集、研究和分析。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自己统计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收集全班每个同学一星期零花钱的总数,统计用于购买学习用具的支出、用于购买教辅材料的支出、用于吃零食的支出等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摸索统计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三、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关键

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充分交流,能让学生侃侃而谈,充分展示其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新知识,并在自学中自觉了解、思考、解决问题。讨论交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获得充分的释放,也使课堂折射出更多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问:“用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后来,笔者又问:“这几名同学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些关系有道理吗?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解释一下,好吗?”学生说完之后,小组之间开始比赛,就这个图形进行现场提问;提出来的问题,如果这个小组的同学都答不出来,那么提问题的小组就加1分;提出的问题自己要能答出来,否则倒扣1分;如果被提问的小组没有被难住,被提问小组就加5分。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知识,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探究潜能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潜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出, 面向全体学生, 进一步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情, 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 一方面, 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 充分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潜能;另一方面, 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进行教学,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满足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

一、优化和谐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活力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 养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有了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心理, 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增强他们的学习认知体验。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得到充分激活, 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在教学中, 应该营造“人人是学习主体”的氛围, 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 通过运用激发主体学习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同时, 应该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想法, 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过程, 允许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认知实践来不断主动参与。该种方式的运用, 更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认知思维, 增强学习的认知体验。

在教学中, 以此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够为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通过和谐的环境来推动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潜能。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七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为例, 在教学中, 可建议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背景来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在此基础上, 可就“What do we know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来感受其中的和谐学习氛围。用这样的形式来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记忆能力, 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 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二、倡导自由交流探究, 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潜能活力

学生在和谐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表达交流, 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 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交流, 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需要。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能够拓展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学生的综合学习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能够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够依据异域民族文化语言表达的需要来进行大胆表达交流的能力。在交流探究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和同桌交流, 增强互动学习的活力;通过小组合作, 增强学习探究能力;通过情境模拟来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在自由交流探究的过程中, 能够更好地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像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3 Unit 3《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中, 建议学生结合“Reading A”中的题目, 围绕“What do we should do from the lost civilizations?”来进行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 可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掌握情况来进行合作探究,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三、引导多元表达创新, 激发学生发展创新潜能活力

学生的学习活力来源于自身的积极学习情感。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从语言表达和运用上来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一定的思维认知交流途径, 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视野, 还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表达创新的舞台, 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参与课程学习表达,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提倡学生通过运用丰富情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特别是在问题学习探究过程中, 可建议学生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想象思维, 通过运用多元化语言表达的形式来丰富认知情感, 提高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语言学习表达创新, 更是对课程学习知识的一种优化和升华。

总之, 情感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是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效尝试, 能够彰显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该种模式运用具有如下意义: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活跃教学氛围。 (2) 深化互动探究过程, 增强学习体验。 (3)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探究潜能 篇8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而不是刻板的、束缚的、禁锢的教育。 儿童美术创意教学是一种以儿童生活的时代、生活及乡情为主线,以追求选材创意、解疑创意、体验创意和评价创意为内涵;以趣味教学( 即“ 选题激趣→问题激趣→ 目标激趣→活动激趣→点评激趣”) 为手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整合教学内容,让儿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美术,将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浑然一体的创新的教学方法。

二、幼儿的美术创意

创造力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 幼儿的创造和想象是生活经验的艺术加工和美好愿望的情感体验, 而不是夸张地捏造与幼儿经验脱离的空洞世界。 幼儿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都来自于他们平时生活中看到的、遇到的、听到的事物。如幼儿园里的老师、小朋友,马路边的花花草草,马路上各种样式的汽车,穿不同衣服的行人,每个季节大自然的不同景色,玩具商店里面各式各样的玩具……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等到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幼儿创作的来源和灵感,在幼儿的画中我们就能读懂幼儿,了解幼儿平时的生活。

三、尊重幼儿的创意

创造是和想象连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教师的创造教育为的是让幼儿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幼儿的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也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四、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方法

1.让孩子的脑袋去想

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 无论给他们一样什么东西,他们都能赋予它独特的含义。 孩子的想象比成年人更大胆,他们不受拘束, 不受某些世俗的限制,他们不会考虑太多,他们才是真正的敢说敢为。我想有时候成人想追求的精神境界就是我们儿时所拥有过的。

2.让孩子的双手去做

现在都在提倡节约型社会,要资源再利用。 所以我们幼儿园也让幼儿们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幼儿园在大门口放置了两个像蒙古包一样的房子,上面写着废旧材料的家。 还有一扇门,这是让幼儿每天早上来的时候如果带来了家里的牙膏盒等材料, 就要放进门里面去。我发现幼儿为自己能收集废旧材料感到很高兴。在一次 “ 创意小瓶”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在资源教室里运用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的创作。我让他们挑一个瓶子或罐子,运用剪刀、彩纸、双面胶等工具进行创作。 当然事先我向幼儿介绍了几种创意方法,随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 有的幼儿在瓶子里面装了些豆子,制作了哑铃,还有的把两个瓶子粘在一起,做成了推车……事实说明,只有孩子自己体验了,才会使创作更加丰富,皮亚杰也曾说过:“ 动手能让幼儿获得很多,也会让幼儿变得聪明。 ”教师说一百遍,不如让幼儿亲自操作一遍。

3.让孩子的眼睛去看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是纯净的,应该让他们用自己那双天真求知的眼睛去看她们想看的东西,尽量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周围的世界。 眼睛看到的东西越多,孩子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就越多, 这就像是在幼儿的大脑里储藏了丰富的潜在能量。

4.让孩子的嘴巴去说

我很喜欢与孩子交流。 在我们班里,我和孩子是朋友的关系, 他们也很乐意跟我聊天。 我喜欢听他们说话,喜欢他们问我问题, 即使有些问题我也答不出来,但我会带着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孩子敢问敢说,这就说明他想学知识。 就像一块海绵,只要有水,他们就立刻吸收。

5.让孩子去体验大自然

大自然、 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最自然真实的情境是最好的范画。 卡尔威特说过:“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青山绿水、桃花柳丝都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幼儿都能够细细研究上一番。 即使我们成人觉得一粒沙一片叶子都再普通不过, 从我们成人的角度去判断,觉得没必要去看那些很普通的东西,可是就是这些很平常的事物,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就会觉得意义非凡。

6.让孩子尽情地去画

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的时间规定, 有时孩子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时老师就催着要结束进行下一个活动,这样怎么会有好的创作呢? 但凡有区域活动, 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尽情地画,让充满想象的画笔继续涂满还没创作完的作品。 充足的时间会让幼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探究潜能 篇9

一、以人为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促进生命教育创新的关键

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生命教育创新的关键。以人为本旨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转主体为主导,学生也不再是机械接收知识,而是转被动为主体自主探究式学习。

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以化学实验为依托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创新实验模式,能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化学实验的过程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创新潜能的开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的必由之路

激活和发展学生潜能,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奠定了基础。而注重与实验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是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通过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构建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可以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目的是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融合了生命教育的真谛,有利于师生合作共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生命教育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在内容选择上,要力求反映时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实验创新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呢?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挖掘学生善于学习化学的潜能,这样双边合作共赢的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这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情为其创设高效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比如,提供丰富的化学史事、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化学等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科素养,在理论与实际交错中,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探究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生“有效碰撞”,在合作共赢中达到教学相长。

综上,以高中化学教学为基础探究激活和发展学生潜能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关系的研究,就是教师、学生、科学、社会等的多边结合,是生命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构建新课改下专业化学课堂的关键,是达到知行统一目标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摘要: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精神为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创新型人才是让一切美好展望成为现实的根基,那么,怎样构建激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之间的立体框架?又怎样融合生命教育以高中化学教学为基础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探究潜能 篇10

一、学习小组内开展探究活动, 积累丰富素材

虽然学生已学过立体几何,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些几何体的表象。但这些表象还是不清晰、不稳定、不全面的,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学生不会识图, 有些学生甚至看不出空间元素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一难题,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在学习小组内开展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亲手搭建模型、近距离观察模型或讨论交流等形式, 把物质微观结构化小为大, 化抽象为直观, 形成更丰富的表象, 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时, 为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可设计下列探究过程:

通过这样的系列探究活动, 既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优越性、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把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 对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尤其有用。在众多的现代教学设备中, 尤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最大, 它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 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 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许多令化学教师伤透脑筋的、讲破了嘴皮而学生仍是如坠云雾的教学难点, 在它的手下却迎刃而解,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能得以空前的提高。

由于微观粒子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 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化学、物理现象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 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例如: (1) 晶体结构、电子云等内容比较抽象, 讲授时描述也比较困难,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较难理解。利用三维动画, 可将Na Cl、二氧化硅、石墨、金刚石等晶体结构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 这些立体结构课件的使用, 可使学生看到了放大了的“原子世界”, 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物质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学会从量的角度来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 (2) 电子云的形成,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 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错误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 可以制作《核外电子运动》的动画课件。可用小黑球代表电子, 稍大的红球代表原子核, 小黑球在红球附近可伴随乐曲声一闪一闪地出现, 随着闪现次数的增多, 使学生看到这样一种规律:离红球 (原子核) 越近, 小黑球 (电子) 出现概率的密度越大, 然后用模拟照像技术将这些图片按比例叠加, 逐渐显示出电子的模型。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 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这样, 通过多媒体把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课后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 拓宽空间思维

前两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较为形象的空间模型, 但可能会对这些模型产生依赖心理, 一旦离开了具体模型可能会不知所措, 所以在学习了晶体结构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脑海里进行空间思维训练, 回忆晶体的微观结构, 也可用笔在纸上构画它的示意图, 假想自己就站在晶胞的旁边或钻在晶胞内部, 甚至可以假想自己就是晶胞中的某个粒子, 这时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晶胞知识的海洋中, 与之相关的粒子个数、粒子的成键情况、粒子间的距离等问题基本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在感受这种化学美的同时加深了对物质内部结构的印象。长此以往,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自然就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空间知识,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精心编制典型试题, 促使其灵活应用所积累的空间知识, 进一步拓宽三维空间思维。

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100个碳原子构成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 最内层是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 (即每个碳原子与其他3个碳原子相连) , 外层的60个碳原子形成12个独立的正五边形, 处于中间层次的20个碳原子将内、外层碳原子连接在一起, 有关C100的空间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构建模型:最内部的正12面体是由12个五边形构成的, 每个C与另外3个C形成3条键, 中间层的20个C正好和这20个C一一对应相连使内部的C全部满足4价, 外层的60个C形成独立的正五边形, 此时每个C已经有两条键, 中间层的C只用了一条键与内层相连, 每个C还能形成3条键, 共60条键, 恰好与外层的60个C分别成一键, 这样只有外层的C不满足4价, 每个C还差一条键才饱和, 还可以再接一个原子。

再如在学完晶体结构之后, 可设计下面一道综合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右图表示一个晶胞, 该晶胞为立方体型, 原子 (或分子、离子) 位于正方体的顶点和面心。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这是一个分子晶体的晶胞, 其代表物质是_____;

(2) 若这是一个金属晶体的晶胞, 其代表物质是_____;

(3) 若这是一个不完整的金刚石晶胞, 则晶胞中其他碳原子的数目和位置是:_____;

(4) 若这是一个不完整的Na Cl晶胞, 且顶点和面心的实心球表示Na+, 则晶胞中Cl-位置是:_____;

(5) 若这是一个不完整的CaF2晶胞, 则图中实心球表示 (填Ca2+或F-) _____。

探究潜能 篇11

关键词:网页美工设计;开发;设计潜能;探究

TP393.092-4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不仅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同时社会也在不断进行发展,因此人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对美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网页传媒信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网页美工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对网页美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不仅对这门课程有着十分严重过的影响,同时对学生设计潜能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对高职院校中网页美工教学进行研究,对怎样开发和提升学生的设计潜能进行有效地分析,并针对现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让学生美工教学有着充分地了解和认识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网页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解:一是色彩的搭配,二是整体的风格的把握[1]。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在对网页中整体风格要进行确立,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的过程中才能更有针对性,然后教师在对风格确立以后,需要将logo放在网站中最显眼的位置,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对网站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完善,同时在对之后的色彩进行搭配上也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最后还应该让学生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对网页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说色彩的搭配对整个网页设计的美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一环节引起重视。在选定色彩之后,要对该色彩的透明度和饱和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研究,让整个画面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将效果达到最佳。

二、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网页进行设计教育的过程中都是在机房里完成的,因此学生很难接触到丰富的世界和色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想要的对学生设计潜能进行激发,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舒缓的色彩帮助学生进行放松,像是绿色、蓝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在心情得到放松的前提下,教师在进行网页设计的指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网页知识,因此只有学生的心情得到了缓解和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才能对网页教学起到更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2]。

(二)加强项目设计教学中课堂的组织

作为项目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实际的教学目标和需求为基本的出发点,同时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设计环节划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环节,帮助学生对将课堂的任务进行理解,同时这样在进行设计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3]。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网页设计方向和网页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项目设计教学进行加强,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只有将问题明确的指出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才能对项目教学的目的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网页美工教学的开展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4]。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网页美工教学已经不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指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因此学生不仅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网页美工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设计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为今后我国的网页设计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为我国输送更多专业的人才奠定稳定的基础,全面提升我国美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苏晋.浅谈高职院校网页美工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J].科学与财富,2011,23(12):300-300.

[2]吉文帅.高职院校网页美工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15,14(12):74-75,66.

[3]庄昭程.高职《网页美工》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6,26(12):176-177.

探究潜能 篇12

一、数学潜能生产生的原因

1. 学生自身原因。

(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潜能生往往在低年级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只是依靠简单的重复记忆和练习来学习。到了高年级,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 学习难度也就不断加大, 其学习力也就越来越弱。

(2) 长期缺乏学习成就感:数学潜能生在学习中经常受挫, 长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他们放弃学习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可挽救, 于是就“破罐子破摔”, 自然而然就成为潜能生。

2. 学校教育原因。

(1) 个别教师教育不当。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数学潜能生, 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可能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讲授的速度、深度以少数优等生为标准, 使得一些中下游学生听不懂;有些教师可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按同一标准要求学生, 使得一些学生力不从心;有些教师可能歧视基础较差的学生, 没有真心去帮助他们, 使得这些学生自暴自弃;有些教师可能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经常讽刺挖苦学生, 使得这些学生受到委屈, 心灵受到伤害。如果一位学生经常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就容易成为潜能生。

(2) 消极学习氛围的影响。

如果一个班级缺乏强有力的管理, 就容易滋生不良的学习风气, 从而引发一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成为潜能生,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3. 家庭教育原因。

(1) 家长过分娇惯。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娇惯和放纵, 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一遇到困难便退缩,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倾向, 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成为潜能生。

(2) 家长疏于管理。

有些家长忙于打工赚钱, 疏于对子女的管理, 让不少学生养成了任性、自私、懒惰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 对孩子的学习不知怎样管理, 有的甚至干脆就不管。这样的家庭, 容易使孩子成为潜能生。

(3) 家庭发生异变。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和个性越来越解放, 导致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 这些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 从而缺乏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 使得孩子放任自流, 从而成为潜能生。

二、学习潜能有效挖掘的策略

1. 激励评价, 有效促进。

(1) 完善等级评价, 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评价”, 就是将原来等级评价中的“不及格”或“太差”等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词语, 让他们找到自信, 看到自己的优点, 看到自己的希望, 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从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 开展进步奖励, 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 成功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力量, 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 可以在潜能生中开展评奖活动, 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 就要给予适当奖励。通过奖励, 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熊熊烈火。

(3) 建立互帮小组, 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 还可以在优等生与潜能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或“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 让优等生辅导潜能生释疑解难, 温故知新, 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 从而克服消极和畏难情绪。有些潜能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 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优等生和潜能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心态下, 互帮互学, 优势互补, 积极进取,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培养兴趣, 发挥潜能。

(1) 多说多想, 领悟方法。

越是成绩差的学生, 在课堂上越是不敢发表意见, 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会觉得自己矮人一等, 怕自己的答案受到老师的责骂, 同学的嘲笑。但只有在课堂上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出自己的想法, 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要想让潜能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一定要创造出一个能够让他们敢说、能说的数学课堂。当常说、常想、常练成为潜能生的学习习惯之后, 他们就能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从而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要。

(2) 多给机会, 体验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内外可以得到表现的机会, 从而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潜能生的愿望可能比一般的学生还要强烈。作为数学教师, 不能因为他们是潜能生, 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或是因为怕他们的回答会乱了课堂教学秩序而不让他们回答。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机会, 让潜能生也能够好好地表现自己,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 潜能生才能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而不是一个课堂学习的旁观者。

(3) 取长补短, 深入挖掘。

潜能生虽然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但并不代表他们学什么都有困难, 学什么都落后。事实上, 学习上的潜能生又往往是体育的健将, 绘画的行家, 唱歌的能手, 劳动的标兵……他们某些方面的才能可能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长处,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 使他们的长处更长, 从而达到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 用他们的长处激起他们学习潜能的目的。

(4) 多奖少罚, 体验快乐。

俗话说:“一句赞扬, 胜过十句责骂”。对那些平时被轻视、受冷落的潜能生来说, 一声赞扬无异于久旱的雨露, 久雨的阳光, 其作用可能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提倡多奖励少惩罚, 对于潜能生更应该如此。不管他们的进步有多慢, 只要比原来有进步, 我们都应该及时地奖励, 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5) 各方协调, 对症下药。

有些潜能生由于个人爱好等原因会偏爱某门学科, 而被动参与自己不喜爱学科的学习, 使不喜爱学科成为弱科, 从而造成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对此, 教师要根据潜能生学科成绩不平衡的具体情况,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 有针对性地对其弱科进行重点辅导。为此, 学科成绩较好的科目可以让出部分时间, 以保证弱科的学习, 从而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有些潜能生因为语文基础差而导致不能理解数学题意, 从而影响数学学习。对此, 教师可以让潜能生把时间多花在语文学习上, 等他们的语文基础上来后再补攻数学。总之, 数学潜能生的特点各不相同, 对潜能生的辅导也要有针对性。

3. 略施小计, 唤起信心。

(1) 巧设陷阱, 激发自信。

潜能生的共性是对学习没有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信心。教师若能关注他们, 只要略施小计, 就可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如我班的小丽非常聪明, 却总是不能用功读书, 上课喜欢做小动作, 回家也不愿温习功课, 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有一次考试, 他考了56分, 而我却给了他60分。然后, 我又佯装发动学生查自己的分数, 看看老师有没有统计错。结果, 小丽竟然诚实地举起了小手。抓住这个有利契机, 我大大表扬了他的诚实, 然后对全班同学说, 这4分没有统计错, 是老师暂时借给他的, 相信他会在期末考试中还给老师。从此, 小丽变了, 不仅主动完成作业, 还主动要求家长买配套资料给他做。期末考试时, 他竟然得了74分。可见, 只要有心, 转化潜能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2) 慷慨表扬, 赠送自信。

在一节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数学课上, 学生们兴致很高, 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大家自己的好方法。在众多举起的小手中, 我发现了一只举得最矮的小手, 那是我们班多次考试不及格的小红。我连忙说:“小红, 你来回答。”小红站起来说:“我是用360÷30=12……”可没等他说完, 同学们就一片哗然。我忙问:“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老师, 她说错了。你让大家说的是方程方法, 不是算术方法。”有的学生说:“她没有认真听。”还有的同学说:“我知道她差的原因了, 就是她上课不认真听。”只见小红红着脸低下了头。我却说:“我要向小红表示感谢和祝贺。她能举手回答问题, 说明她已经动脑筋了,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了。我们的小红进步了!”话音刚落,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掌声。课后, 她来到我身边, 悄悄问我:“老师, 我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好吗?”我摸摸她的头说:“对呀!你就是这么好的, 相信你自己, 好吗?”结果, 一学期后小红同学就进入到中等生行列。可见, 教师的及时表扬有时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效果。

(3) 巧得分数, 树立自信。

对于潜能生, 能考100分, 确实是梦寐以求的事。那我们为何不因势利导, 在分数上做做“文章”, 使分数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凭借呢?我常常在检测题的设计中, 降低考题的难度, 还故意向学生“泄漏”考题, 明确地告诉他们今晚的家庭作业中一定有明天的检测内容, 只要今晚作业弄懂了, 明天一定会拿100分……事实告诉我, 这样做没错。有的老师也许会担心, 这样做不是难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吗?但我认为, 在平常的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中, 老师已经很清楚学生的情况, 不用改考卷, 都能大体估计到某某学生哪些题目会做错, 会得多少分。所以, 我淡化测试的甄别功能, 而把它当作对学生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一次“回报”与“奖励”。我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激励功能, 多给学生几分, 今天的“高分”能使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学生明天的发展。这样, 我们所给的就不仅仅是分数, 而是孩子的明天。于是, 我平时设计的家庭作业会比较难些、全面些、灵活些, 但在检测时, 我把及格率设定在100%, 让大部分学生能取得高分, 获得成功。这样, 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只要付出努力, 就能取得好成绩, 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 树立自信心。

(4) 查漏补缺, 提高能力。

应看到, 即使在潜能生中, 数学学习能力本身也是有区别的。因而, 对于不同层次的潜能生, 就应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我在日常教学中, 常采用如下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

自我补习:对于一些只是少数知识没有掌握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取先讲解, 然后让他自己补习的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只是在落下了一段知识后没有及时赶上, 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学习起点, 他们就可以自己完成任务。

好差结对:对于一些自学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放手让他们自己补习是没有效果的, 必须让一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监督。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有所进步。

从头补起:对于个别脑子聪明, 但基础知识不好的潜能生, 我们要对他从头补起。为此, 我们要多和家长联系沟通, 建议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外面的补习班同步补习。

家校联合, 双管齐下:定时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开一个关于潜能生教育的家长会, 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 针对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给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家校若能积极配合, 就能使潜能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潜能生参与活动:让潜能生更多地参与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各种比赛活动,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发展特长与个性。

上一篇:移动应急通信系统下一篇:司法改革明确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