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生培养

2024-07-08

潜能生培养(共12篇)

潜能生培养 篇1

潜能生是指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较差但大有潜力可挖的学生。如何抓好“潜能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如何培养潜能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转化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懂得宽容, 懂得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 特别是潜能生, 并善于进行“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 关心潜能生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 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 使他们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只要我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 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 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当然, 尊重他们并不意味着对他们放任自流, 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 宽在当宽处, 一分严格再渗上九分情感, 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教师要做到不歧视潜能生, 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 与他们一起欢笑, 一同承受苦恼, 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潜能生的位置上,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方面, 教师要把潜能生与其他同学平等对待, 对潜能生的弱点、缺点, 要给予真诚、热情的教育和帮助, 绝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另一方面, 教师要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 要充分相信他们, 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如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多听听潜能生的意见, 使潜能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 从而拉近潜能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要培养潜能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要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们。

二、想方设法,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兴趣, 就是人们对一些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兴趣分为短时兴趣和持续兴趣, 短时兴趣维持的时间比较短, 而持续兴趣维持的时间比较长, 它能长久地影响人的行为, 并使人在活动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潜能生的持续兴趣, 因为学习兴趣关系到潜能生的自学效果。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扎根于现实, 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如果能引导潜能生从现实生活中概括出数学知识, 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 必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持续兴趣。另外, 展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如形式美、概念美、简洁美、匀称美、辩证美等, 这也是激发潜能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还可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对潜能生的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 也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潜能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起来的, 潜能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积极的探求新知, 才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合作, 提高效率

教师要把握机会, 创造机会, 激励潜能生多参与合作学习。记得在教学“步测、目测”——课时, 我布置的实践活动是测量操场, 我鼓励潜能生大胆参与, 让他们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子大小基本一致, 又要同时数步数, 测量结果。我引导他们, 可以两个人一组, 一人走一人数, 给他们合作的机会。在教学统计图表时, 有的统计图表在课本的正面, 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背面, 学生看图不方便, 我就鼓励潜能生与上进生合作, 这些做法都激励了潜能生合作的兴趣。当然我们教师要明白,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 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我让潜能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 让潜能生当小组长, 做记录员、发言人。在合作学习中, 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 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肯定, 激励潜能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四、引导方法, 做好预习

预习时可为潜能生准备一些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要符合潜能生的发展水平, 一类是复习与新知有联系的铺垫题, 一类是新知识的重难点问题, 要求他们在自认为重点的地方画上横线, 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标出“?”, 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教师讨论。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能理解把握的, 就指导潜能生由感性到理性、再按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学习, 如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先计算, 分别求出2、3、5的1倍、2倍、3倍……然后观察得出,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再引申到能被2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及能被2、5和3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指导解决问题时, 引导潜能生注意看题目下面的分析, 这是编者为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而设的。开始时因为潜能生不注意看这部分内容, 而是看完了题目之后就急急忙忙去列式, 这样潜能生虽然能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因此, 培养潜能生的自学能力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五、注意鼓励, 树立自信

培养潜能生自学能力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注意常抓不懈。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经说过,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里的“抬起头来”就是给学生肯定和赞扬, 让学生充满自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人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和激励, 更何况是潜能生, 如果教师注意表扬和激励他们, 就能够激起他们自学数学的兴趣。如美国西部的一所学校,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每次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和一个社会交往行为目标, 然后努力去实现这两个目标, 学校购置有一台制作圆形小徽章的机器, 可以给每一个孩子制作一枚“我能行”的徽章, 学生们制定各自的目标和互相讨论目标, 并且在目标达成的时候互相祝贺。有的潜能生可能会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 他会说“我做不了这个”!教师和其他学生就会大声喊:“你能行!”然后这些潜能生回答:“是, 我能行!”这个案例说明, 只要教师不断激励他们, 就会树立起潜能生自学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闪光点,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并不断给予他们表扬和激励, 教学中常常用“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骄傲”等等表扬的话语激励他们, 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给他们带去自信和希望, 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潜能生培养 篇2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非常被动。据研究,统计,至少有40%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为学困生。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没有,他们往往将学习当作一种应付老师、家长的任务,或者认为是人生不可违背的一项义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数学乐学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追求就是数学乐学境界的到达。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潜能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培养潜能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潜能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3)小学潜能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4)教师素质对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发扬民主 创造氛围

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将自己视着是学生当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同时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思维充分得到解放。

2、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

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4.善于设疑,激起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臵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经常激疑生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形成了一个善疑乐思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怀疑的头脑、批判的精神,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源泉。高斯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5.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6.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作为老师,即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好学生,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四、研究时间

2015年3月——7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2015年9月——7月 研究阶段

(1)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3)小学潜能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4)教师素质对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2016年9月——1月 总结阶段

五、预期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潜能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潜能生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61-01

让潜能生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出学习动力是我一直研究的问题。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潜能生往往很难独立完成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体验不到成功看不到希望,信心一度被挫败,对美术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提高美术课堂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要勇于拓宽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合作能够为美术课堂带来学习的活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美术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营造合作学习环境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特点等情况合理的组建合作小组。具体要求是:小组之间要基本平衡:小组内部同学间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差别。如每个小组中不仅有十分喜爱美术的同学,也有对美术课程兴趣一般的学生;有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同学也有逻辑严密、认识深刻的学生。个性的差异要考虑。如:应将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潜能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并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即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如:我将七年级班上的40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或根据课型与个人特长),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当小组确定了合作目标以后,为了完成目标,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的作用,教师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这样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对比,有利于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善于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也会更强,整个美术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二、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制定合作制度强化责任心

老师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比如,针对哪些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何把握?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正常交流和讨论,又要注意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避免“散”、“乱”、“闹”等现象。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 “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带领着组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同学可以帮助“笨手笨脚”的同学。谁做的不好,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合作学习也可以看作是一项技能,同样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不断训练、磨合。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往往使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合作任务、措施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有太高的要求,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再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在具体合作学习时,面对组内应当解决的问题,组员的分工必须明确。小组长是关键的人物,在组员积极自觉参与、主动承担某一项工作的基础上,小组长还要能合理地搭配人力,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即使是能力不强的或内向不合群的学生也能尽其所能。合作学习在形式上不仅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排排坐变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通过每一位成员的亲身参与,使他们能积极地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感受到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良好心理体验。

三、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被引进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合作学习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它有赖于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配合和信任,大家团结互助,相互谦让,即使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为了集体的利益,也可以有效地得到解决。团结互助的精神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各种创作方法,让学生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相互理解,逐步形成小组合作中的配合与信任的习惯,在讨论、创作中不断激发出各自的艺术潜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浅谈体育教学中潜能生的培养 篇4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 必须有更强、更科学的课堂操控能力, 必须更切实地规范课堂教学常规, 不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怎样, 都应该让学生受课堂纪律的约束, 防止出现“放羊式”教学。但是, 潜能生的不良表现依然暴露出来了, 主要表现在:

(1) 你练我看, 袖手旁观。在体育课的锻炼中, 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性遗传因素而造成的诸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等身体缺陷, 产生了自卑、自弃的思想。他们认为本来自身素质就差, 再怎么练也赶不上人家;还有一些学生以公子、小姐自居, 怕脏、怕累、怕苦, 平时懒得动, 上体育课就告病。

(2) 无关紧要, 一样高考。有些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 成绩好坏无所谓, 反正高考不考体育。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缺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认为体育课只会浪费时间, 对学习无用。因而对孩子灌输此类思想, 限制孩子的体育爱好和活动时间。

(3) 心理因素, 逃避训练。潜能生中有些由于心理因素, 逃避体育训练, 主要表现有:一是胆怯心理, 二是过度紧张, 三是畏难情绪, 四是恐惧心态。

二、潜能发挥障碍原因分析

潜能生的潜能难以发挥,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卑自弃, 破罐破摔。分析其原因:一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点和不足, 或是对一些不是“体育料“的学生予以歧视,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 使学生有失脸面, 造成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 致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负面情绪;二是学生干脆就把自己的潜能隐藏起来, 不听也不看老师的示范动作, 站在一旁不参加训练, 自卑自弃, 破罐破摔, 产生心理障碍。

(2) 重视智育, 轻视体育。多年来,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形成了“高考不考体育, 体育成绩无用”的错误观念。因此有些学生只重视文化课, 轻视体育课;有些学生喜欢体育却受到家长的阻拦, 家长认为孩子贪玩, 参加体育锻练只会浪费时间, 影响学习, 限制孩子的体育爱好和活动时间。这些家长教育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埋头学习迎考试”。

(3) 心理障碍, 压抑潜能。现代学生独生子女多, 有爷爷奶奶、祖父祖母及父母宠爱, 可以说是娇生惯养。又因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缺乏孩子间的交流, 大多孩子从小就显得内向, 不愿意与外人交流。他们听的一直是好话, 要怎样就怎样, 心目中没有他人, 生活中也从没受过任何挫折。到学校后, 体育技能训练遇到困难时, 心理就出现障碍, 表现在:一是紧张, 动作慌乱;二是惧怕失面子, 情绪暴露;三是怕苦怕累, 不肯锻练。

三、潜能生的培养对策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发掘潜能生的闪光点。

(1) 承认差异, 给潜能生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如果对待潜能生不公平, 本质上就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在强调素质教育和依法执教的今天, 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已成为教师的职业责任。

(2) 学会尊重, 给潜能生一颗爱心。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培养潜能生成长、成人、成才, 首先要从思想上、感情上、行为上, 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个性, 尊重他们的权利, 尊重他们的情感。有了尊重才有沟通合作;有了尊重, 才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有了尊重, 才能展开优质教育的画卷, 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 潜能生也不例外。潜能生有了尊重和爱心, 他就一定能为自己创造闪光点。

(3) 塑造信念, 给潜能生坚强的支撑。信念, 是一个人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学生尤其如此。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 很多学生特别是潜能生缺乏信念, 缺少人生的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应该给学生以人生的信念、未来的人生目标, 让学生沿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给学生以信念, 给学生以灵魂的支撑。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学生要有坚强的信念作支撑。所以教师一定要教育潜能生牢固树立坚强的信念, 在潜能生背后给予有力的支持, 这是我们给潜能生创造闪光机会的厚实基础。

潜能生转化方案 篇5

潜能生转化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学习权利,探究发掘他们身上还未被唤醒的潜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二、现状分析

所谓“潜能生”是指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表现方面有一定差距的,还大有潜力可挖掘的学生,即所谓的“潜能生”。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成绩

2、学习基础

3、学习能力

4、学习兴趣

5、课堂表现

6、课后作业、练习的完成情况。

三、转化措施

1、全面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学期初进行摸底考试,摸查任课班级潜能生名单。

2、针对摸底考,制定潜能生转化计划。

3、潜能生转化的方式

① 谈心,打开心结;

② 清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

③ 挖掘闪光点;

④ 对学生的点滴进行及时的肯定;

⑤ 及时给家长反馈孩子的点滴进步;

⑥ 进行家访沟通,鼓励家长多肯定孩子在家的进步;

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⑧ 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学习、提升

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研会上以专题研讨方式进行组内交流,月总结形式以论坛交流为主。

五、评价标准

等级:A、B、C

等级标准:转化措施中做到8项的为A等级,做到4~7项的为B等级,做到3项或以下的为C等级。

“潜能生”教学体会点滴 篇6

一、还给学生课堂话语权

在课堂中,“潜能生”的话语权严重不够。在“话语—权力”“管理—服从”的传统管理架构中,老师、学生干部的管教话语,优生的积极回答、尽情发挥成了课堂中的强势语言,普通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几乎成了课堂中的无声群体。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不倾听“潜能生”的声音,不与“潜能生”进行课堂对话,早已成为“权威”教师的教学习惯。学生没有自下而上的话语挑战,教师便与学生相安无事。教师从来不考虑“潜能生”的要求和表达,甚至偏执地认为他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即便讲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当“潜能生”长期不能融入集体,不能以自己的声音进入大家庭时,他们就会用非正常的方式对待课堂,吵、闹则成为他们“另类”表达的最普遍选择。可见,尊重每一种声音,赋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话语权,努力创造支撑弱势话语的机制和机会,支持“潜能生”对课堂感受进行真实表达,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持话语平衡,对于“潜能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展示教师爱心

课堂上,面对“潜能生”的离经叛道和桀骜不训,不生气的教师很少。此时,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和“权威”,对“潜能生”进行不当的批评和惩罚,很有可能把课堂的教与学演变成两个不同的世界,甚至是两个对立的世界。那时,课堂管理就自然失效乃至失败,其他同学也会无辜受害。所以,对待“潜能生”,说到底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感情问题。教师必须具备“大爱”的职业操守,这种爱不应因分数高低而使爱的含量不同,而是基于敬畏生命的一种“博爱”,是基于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厚爱”。我们相信,有爱的课堂便是天堂,“潜能生”一定能够找到心灵的共鸣。

三、用活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就是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的巧妙整合,是对各种偶发情景资源程序的合理调动与及时充分利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以愉快的心情、迈着轻快而充满自信的步子走进教室,以端庄、稳重、亲切的教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并用体态语言传递爱的信息,无疑会缩短教师与“潜能生”的距离。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每节课最闪亮的一个环节、一个动作或者一次交流、一次合作,用足用活这些资源,激发“潜能生”的学习欲望,尽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展示课堂管理的创意与艺术。

四、改革课堂评价模式

潜能生教育问题研讨 篇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校的基础教育, 从正面上讲, 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都得到了保证, 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它作为我校教育的核心,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若是要整体、有序的再次推进我校基础教育的发展, 就必须研究出解决我校潜能生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法。因此, 研讨潜能生教育问题, 是势在必行的。

一、潜能生的定义

“潜能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或者“落后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老师们都习惯性的叫做“德困生”“学困生”或者是“后进生”等称谓。笔者把这些称谓, 都界定为“潜能生”。“潜能生”就是有潜在力量, 可以从中挖掘出“智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资质能力和发展要素的学生。

二、产生的根源

1.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我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进入到了各行各业, 借鉴了许多国外的管理模式。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信仰和习俗也随之而来。“黄、赌、毒、暴力”和各种网罗中的不良信息等无时无刻不侵袭着广大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 家庭因素:

由于学生生活在农村, 大多家庭经济困难, 政府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 但是, 长期落后的农村经济, 严重的制约着家长的思想, 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 却忽略了子女的终生利益, 只看到当前物质财富的增长, 不考虑到将来子女的前途和社会利益, 因而, 削弱了对子女的精神培养。家长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 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大有人在, 淡化子女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 对子女灌输“大学毕业, 也照样是自谋职业”的思想。

3. 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体制欠完善, 缺乏合理的管理约束、监督措施、奖惩办法。加之教育部门考察教师的工作成绩, 只注重成绩而不看教师平时工作付出的艰辛劳动, 因而, 老师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多少分,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前途理想、心里健康等教育, 形成了教育上的消极因素, 人性教育欠佳。

4. 学生因素: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他们大部分是在10——13岁的年龄, 正是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思想活跃, 头脑聪明, 但是, 缺乏自觉性, 心里脆弱, 受不了挫折和批评。只要家长或者老师的一句话的刺激, 他们就会渐渐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 意志消沉, 不思进取, 不懂事理, 不明是非, 个别同学慢合作能力, 一定要加强艺术实践。通过艺术实践, 复习、巩固学习过的伴奏素材, 接触不同的调式调性, 认识不同的结构类型, 熟悉各种风格的曲目, 熟悉各调在键盘上的位置, 提高视奏能力;通过实践和锻炼, 逐渐形成自己的伴奏模式与风格, 同时积累更多的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 使自己在台上伴奏时成竹在胸, 临场不乱。加强艺术实践有很多途径, 可以在课堂上汇报学习过的曲目, 让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可以将自己弹得很熟练的曲子拿来为同学伴唱;也可以在课外给同学伴奏新曲。平时要多与同学交流, 接受建议, 不断改进, 待有一定的伴奏经验之后, 更可争取上台的机会, 进行独唱伴奏与合唱伴奏。不仅如此, 还可以走出校园, 为社会音乐演出进行伴奏。除此, 自弹自唱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

5. 提高音乐素养。

即便是一首很简单的歌曲, 往往也包含慢变成了“小混混”“淘气鬼”。致使校风、校纪、班风、班纪受到扰乱。

三、解决的方法

1. 明确教育目的, 强化教师责任

学校成立好德育领导小组, 以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为主, 经常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不断对学生加强“爱祖国、爱家乡, 读书成才”等方面的教育。结合本校实际, 开展“安全, 守纪, 健康成才”等教育, 促进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明确学习目的, 强化心里驱动力, 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调动起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是他们积极的学习, 健康的成长。

2. 培养学生兴趣, 进行多方面指导

笔者认为, 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学校和家长要密切配合, 多方面指导, 要勤鼓励, 多表扬, 增强他们的信心, 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要整个学校创造健康、安全、良好的育人坏境, 施以恰当的育人方法, 开启他们的大脑, 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使他们轻轻松松地掌握好学习的知识, 培养出他们新的技能。

3. 挖掘潜能生力量, 一举走向成功

培养学生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挖掘学生潜能, 正是当前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根据有关人士的调查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开发, 还不到25﹪。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大脑都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力, 知识越多,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无论学习什么都显得很轻松, 很有兴趣。因此, 我们每个教师务必要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落后生, 相信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 并非存在很大差异。由此, 我们既要培养优等生, 又要扶助好落后生。还要以正确的态度, 宽广的胸怀, 去接纳每一个潜能生。相信他们, 只要努力, 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笔者认为, 解决潜能问题, 不是一天一日就能做好的。但是, 我们要坚信:“没有不聪慧的学生, 只有不聪明的老师。”我们大家只有积极的去探索潜能生的教育方法, 极力挖掘出一条培养潜能生的阳光大道, 才能确保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校潜能生教育问题的研讨, 深入剖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潜能生问题的研讨策略、解决方法和具体步骤。

关键词:潜能生,教育问题,产生根源,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玲玲.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北京城市学院报, 2010. (4) :98.

[2]韩沁彤.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 2010. (4)

[3]朱冽烈.易晓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3. (5)

谈“潜能生”的双基教育 篇8

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化潜能生的能力与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学生间永远存在差异,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每个有差异学生的方向转变.教育应以人为本, 必须使每名学生的身心获得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然而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上课比较好动, 有的自卑感强.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 层次的分化是必然的.如果教师上课总是提问优等生, 而潜能生多数不喜欢举手发言, 在课堂上也很少有机会让他们发言, 时间长了, 他们对上课的内容毫无兴趣, 我行我素, 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

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抓好他们的“双基”教育,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以, 在教学时, 我就设计了一些接近潜能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 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潜能生的学习往往主动性比较差, 教师在引导之初要让他们感到学有所乐、学有所用.让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让每一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 每次月考都是备课组里自己命题的, 我们就以基础题为主, 照顾到潜能生的能力, 使大部分的潜能生能考合格,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平时上课尽量把枯燥的数学用有趣的语言描述, 例如, 在讲述直角坐标平面时, 把横轴和纵轴比喻成宝安路和沪宜路, 十字路口就是坐标原点, 它既在宝安路上, 也在沪宜路上, 这样每一名学生都明白了坐标原点既属于横轴, 也属于纵轴.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就相当于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 例如, (3, 6) 就是3排6座, 如果你坐到6排3座上, 是会被人赶走的.所以说每一个坐标都是一对有序的实数, 位置一颠倒就不再是原来的坐标了.在笑声中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坐标的基本概念.这也体现了我校提出的“低起点, 小步子”的教学原则.

师生面对面的谈话法可以让学生放下包袱, 通过老师的引导, 使学生有的放矢的进入角色.或者采用反问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 尝到学习的乐趣, 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和潜能生们面对面的交流、谈话、提问.通过交流、谈话, 让好动的学生能集中思维于学习探求上, 让自卑的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例如, 在教“三线八角”时, 设计比较明显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提问他们, 当回答正确时, 及时鼓励和表扬, 当他们回答不对时, 也加以肯定, 使他们能鼓起勇气继续主动学习.因为初中低年级的几何是实验操作几何, 有的结论是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 那么在探索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关系时, 就请潜能生来猜一猜、量一量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或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从而肯定他们,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习差的学生, 上课不敢举手发言, 更怕到黑板上板演, 而我在每堂课的教学中, 却偏偏选一些潜能生在黑板上板演开始几次他们往往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 甚至站在黑板前一筹莫展 (当然, 让他们上来演示的都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 这时我就上去指点一下, 让他们完成计算.让潜能生板演, 我们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又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所以, 在板演中对做错的步骤, 我会引导他们找出错因, 回顾旧知, 重新再试, 对他们做对的步骤充分加以肯定.一段时间下来, 他们一个个争着上黑板板演, 上课也特别认真, 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从而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潜能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在作业的布置上, 采取精选习题.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要抓好潜能生的双基教育, 对他们的作业布置上也有体现, 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各类题目, 优等生可以选择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潜能生起初则只要求做基础题, 随着他们基础的不断提高, 鼓励他们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扩展题, 进而鼓励他们向思维训练题、探索题“跳一跳”, 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 获得学习的乐趣.

对潜能生的作业做到及时批改, 及时反馈, 及时矫正, 这是促进他们进步的有效措施.我批改他们的作业时总是优先批改, 而且多用面批, 并及时让他们订正, 并且总是在其他学生的前面完成.因为学生间的反馈速度快, 当其他同学开始订正时, 潜能生会发现别人的错误, 人的本能也会促使他们指出他人的错误, 这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潜能生一定要“多练习, 勤反馈”, 特别是书本上的基础题, 如果他们都能掌握, 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对潜能生的备考策略 篇9

因此, 本人认为,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可接受性原则。所谓可接受性原则, 其含义是指教育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具体实际,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 从学生可接受性的起点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 以启动和激发学生充满活力的生命发动机。教学的内容、方法、数量和进度, 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必须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捷克卓越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工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内容:度身定做

影响学生可接受性的因素很多, 教学内容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 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那么, 什么内容最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选内容, 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准”。

合理把握教学内容, 不合理则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精力。高中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多个内容, 每个内容都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我们必须准确无误地选定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要认真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其次要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潜能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词汇知识贫乏, 单词拼写错误多;句子不完整, 语句意思表达不清;动词时态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频繁等。

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 我把常用基础词汇、简单句和经典句型、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的使用确定为学生最需掌握的知识。

2、“度”。在教学内容选准的基础上, 还要把握好“度”。讲得少了, 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讲得多了、深了, 又不符合潜能生的实际水平。因此, 一个内容讲还是不讲、细讲还是略讲, 教师必须仔细斟酌, 不要“多多益善”, 不要一味把课本上、资料上现有的知识往学生肚里塞, 以免消化不良;不应过于注重“精益求精”, 把知识讲得过细过深, 以免学生陷入“剪不断, 理还乱”的状态中;也不应只顾迎合学生的需要而罔顾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正是解决问题所需的。

训练:既细又简

对学生而言, 能够接受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对教师而言, 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 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训练是帮助他们记忆的一个过程, 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过程, 更是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

1、训练细化, 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训练必须要有的放矢, 而要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英语教师必须将训练内容、训练目标细化, 以便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以语法填空训练为例, 本人把语法填空训练进行细化, 把本题型的十个空格分成七个考点:动词考点、名/冠词考点、代词考点、连词考点、形/副词考点、介词考点和固定搭配, 并把每个考点都单独列为一个专项进行训练。

2、操作简化, 简明扼要

不少英语老师在课堂训练中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概:讲了多次练了多次的题还是不会做, 学生素质就是低。这些老师把责任都归咎于学生素质低显然是不合适的, 与其埋怨学生, 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实际上, 学生不会做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懂知识却不懂操作, 而学生不会操作,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语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可操作性不强, 而操作性不强,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的方法过于复杂繁琐, 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力争使操作简化, 不仅要使学生听得懂, 还要会用。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对潜能生必须注重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数量和进度, 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必须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势利导关爱潜能生 篇10

让每个学生对作文感兴趣, 是所有语文教师的理想。可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些由于不喜欢语文, 害怕写作文而造成学习语文有障碍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之为“写作潜能生”。他们使很多老师和家长非常苦恼而又无计可施。

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点燃学生内心之火。作为语文教师多了解学生, 不仅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情况, 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随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说学生的业余爱好和兴趣, 并对他们在业余方面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 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 每一点进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能够了解和正确引导, 潜能生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语文爱好者”。相反, 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这些学生有意无意地漠视甚至歧视, 就会把这些学生进一步推向厌学的深渊。尊重学生的人格, 赏识学生, 让学生充满信心, 让课堂充满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一、思考的问题

1. 教师如何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2. 很多学生为什么对写作不感兴趣?

3. 教师怎样科学地实施“赏识教育”?

二、案例描述

上课铃响了, 同学们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并没有马上安静下来, 又有那么几个“捣蛋鬼”还在底下叽叽咕咕。这节课, 我准备学习《最后一课》。所以我走上讲台将课题写在了黑板上。待课堂安静下来后, 我问学生:“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时间无人回答。

这时我看见乔建国的手举得高高的, 他平时爱好体育, 课堂上常常不听课, 甚至捣蛋, 惹老师生气。看他举手, 我心里直纳闷, 我示意他来回答, 结果他说想去厕所, 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刚上课就要上厕所, 我一听, 气就不打一处来, 正想发怒又忍住了, 脑子一转, 将愤怒的脸变为微笑, 我点头同意。因为平时乔建国挨批评的时候多, 他对我的态度也感到意外, 高兴地出去了。

等乔建国离开教室, 我向全班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乔建国去了哪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他去了厕所!”我又问:“小弗朗士课前去干什么去了”学生们回答“玩”, 我继续说:“乔建国和小弗朗士现在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都不在课堂上, 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说这说那, 总的意思是乔建国不喜欢语文课, 小弗朗士也不喜欢语文课。这时, 乔建国从厕所回来了。我让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课》故事情节复述了一遍 (主要是讲给乔建国听) , 我问乔建国:“你喜欢语文课吗?老师想听实话!”他回答:“不喜欢。”我又问:“那你肯定更不喜欢写作文。”他又点点头。我又向大家说:“大家现在就想你有没有自己的爱好或是擅长的活动?”大家点点头, 我又问乔建国:“你喜欢什么活动?”他回答:“玩电脑, 踢足球。”我就布置了一个任务:自己把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活动与大家分享、交流, 尽量让别人也喜欢你的活动;大家先讨论, 再整理文字, 最后全班展示, 我特别嘱咐乔建国:“你能把你对电脑、足球的体会很好地表达出来吗?”他自信地点点头。我悄悄告诉他:稍后就由你向大家展示, 要整理成文字的形式, 然后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同学们沸腾起来了, 我索性停下课本内容, 让大家自由讨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 大家一一展示, 我发现乔建国对电脑、足球的认识很有见解, 我不禁为其喝彩, 下面是乔建国的成果:

足球, 是我的挚爱。我爱足球, 不在乎我踢的怎样, 而在于, 我在赛场上找到了许多别处找不到的东西。

一场满意的球赛, 不是哪个勇冠三军的队员所缔造, 而是整个球队团队合作的结晶。在赛场上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威力。

每当我头顶烈日, 汗流浃背, 不知疲倦地在足球场上自由奔纵时, 那份无拘无束、酣畅淋漓的感觉真是人生一大快乐, 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 告别了考场上的紧张, 更忘记了家中的谨小慎微, 此时的我才真正感觉到一个男孩子应有的豪放不羁, 这里, 我找回了男孩子应有的大气。

每当我长驱狂奔、突然摔倒在球场上时, 皮破血流的小伤已不能让我愁眉苦脸。因为此时众多的队友都会围拢过来, 贴心地问你的伤情, 主动地帮你医治, 或将他的一大串医创偏方传授给你, 此时你的心头早已被那颗颗火热的心灵所感动、融化, 此刻的你感受着世间最真的友情、最温暖的关爱。于是, 我找回了同学间那份被学业冲淡了的诚挚情谊。

我爱足球, 也不只是我自己踢球。我爱中国足球, 也爱全世界的足球。从足球运动中, 我学到了许多别处学不来的东西。

乔建国的展讲, 令人刮目相看, 改变了我对他的成见。乘势我留了一个作业, 大家把自己展讲的内容起个醒目的题目, 认真详尽地论述完整, 我来检验。

后来同学们上交的成果使我大吃一惊,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出乎我的意料, 因此, 我和乔建国也经常一起探讨一些电脑、足球的问题, 并送给他一些相关的书籍, 我们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从此他上语文课也好了很多, 慢慢地, 成绩也好了起来。

在后来的一堂课上, 我表扬了全班同学的这次作文, 个个都很成功, 大家才发现, 不知不觉中, 自己就已经完成了一篇很好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

“有心栽花花不成, 无意插柳柳成荫”, 虽然这节课没有完成既定的三维目标, 甚至有失教学主题,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是我教学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一节课。

(1) 写作需要生命的体验、心灵的解放。为什么这节课学生写的文章那么成功, 这不得不让我从自身上找孩子不愿意写东西的原因, 我深深感受到平日里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太少。平时我总是抓小放大, 把学生的作文本儿当成了错字本, 一味追求好词佳句, 批评多, 鼓励少, 才知道自己的写作指导干预、限制了学生写作自主性。久而久之易忽视学生准确的文字表达和真实的情感流露。这堂课后, 我顿悟自己在辛辛苦苦的诲人不倦中对学生的写作兴趣造成了硬伤。

这节课我领悟到, 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 让学生打开窗子写作, 把生命的清新空气放进来, 做有氧作文。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课件赏识教育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意识到以前对一些“潜能生”的曲解, 认识到自己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让我吸取教训, 积累经验, 多鼓励学生, 少批评学生。作为老师上课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境, 热爱学生,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特别要多关注潜能生。像乔建国这样的学生刚一上课就给老师找麻烦, 往常我马上就会对他一顿训斥, 这样不仅使老师情绪受到影响, 也使课堂气氛紧张, 一堂设计好的课就会在杂乱无章中结束, 受害的是学生。但此时我冷静处理、一反常态, 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 因势利导, 比较自如地将这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若不是我给乔建国一点关怀, 他才不会好好表现自己。由此可见, 学生需要尊重, 需要关怀, 轻易地批评学生会事与愿违。乔建国同学通过这堂课找到了自信, 在日后的语文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活跃, 他的行为已经感染了其他作文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这堂课我感受到赏识教育的无穷魅力,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和可能。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导向成功, 我更体会到, 只要给学生机会, 教师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摘要:目前, 很多中学生都存在害怕上语文课、害怕写作文的问题, 这让教师和家长非常苦恼,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谈潜能生的转化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潜能生;策略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一般不会违反纪律,既不是老师值得自豪的“掌上明珠”,也不是调皮捣蛋天天让老师费心劳神的“双差生”,他们往往成了老师忽略的中间地带,对一切活动都保持缄默,不参与、不表态。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这些学生就是我们班级里的“潜能生”。

一、潜能生的总体特征

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低,自律能力较弱,所以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且逆反情绪较严重,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总觉得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粗野、不合群的个性;又很自负,不甘于寂寞,很想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有广泛的爱好,如绘画、摄影、舞蹈、音乐,但平时没有多少展示的空间,内心比较落寞,有些“愤世嫉俗”“冷眼看世界”。久而久之,他们会出些状况,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证明他们的存在。班主任如果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更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不利。

二、潜能生常有的心理、行为特点

1.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随之会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评判身边的人和事。

2.既自卑又很自重。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后,自卑心理产生并会增强。有时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会默默地和教师对着干表示反抗,以达到心理平衡。

3.逆反心理严重。经常认为老师是故意找自己的麻烦,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保持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

4.感情用事,讲义气。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便很快无原则地与这个人交上朋友。

5.心中有着固执的一面。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有时候总表现得特立独行,而且认死理,不容易改变他们认定的行为准则。

三、转化策略

1.课堂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照顾到他们的接受状态,而他们又自以为什么都会,上课就会出现不集中精力听讲,而且还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使教学活动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分层次,把适中的问题留给他们,并适时鼓励,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感觉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一学期下来,潜能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增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潜能生上课专注的时间,课堂上注意不同层次的搭配,采取小组讨论、同桌协作的方式,这样让孩子们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也让潜能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帮助他们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潜能生之所以学习松散,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目标,所以班主任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他们制订一定的学习目标。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每天我会督促他们抄好当天的作业,并叮嘱他们晚上好好完成当天的作业,对个别的同学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同时要经常检查,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让他们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尝试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班级和同学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进步。鼓励优秀生主动与潜能生结对子,帮助潜能生进步。并不断地加强班级凝聚力,利用集体给他们加压,使潜能生意识到自己成绩的落后会给班级拖后腿,为了班级荣誉,使他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3.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这些学生本身都很聪明,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做事拖拉,有的是爱好广泛但课内外不分,有的是好吃懒做等等,这些毛病都成了阻碍他们成长的绊脚石。所以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对症下药,教育行为才可能行之有效。同时要寻求家长的配合监督、同学的互帮互助,持之以恒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忘记作业的内容就是作业本落在家里,我要求他们每天放学抄好作业内容,同桌或班干部监督签字,回到家家长每天签字提醒,一年下来,我们班收交作业的情况非常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班级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

4.寻求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潜能生的转化,单独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这种思想对潜能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潜能生转化的思想障碍。对于潜能生来说,要想进步,自然要付出更多。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回家之后也要做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这就要靠家长了。所以,要求家长做好签字、反馈、留言,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我们班的刘某,综合素质还不错,但就是做事拖拉,每天如果父母不督促,三个小时的作业会做到十二点以后,而且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父母非常头疼。我们三方(学生、老师、家长)和谈,制订奖惩方案,如果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一个月,就满足其一个愿望,否则严惩(一个月不能打篮球,他酷爱篮球),让他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家长经常电话沟通,了解其现状,效果不错。

5.个别谈话,做好心理疏导

谈话首先是要重情感交流,消除心理隔阂。所以尽量不要在他们犯了错误时沟通,那样他们会条件反射拒我们于千里之外。可以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短暂的交流,也可以是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或者亲切的抚摸等,这些都能化开他们内心的坚冰。其次要找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样当我们称赞他们时,他们才会感到我们的真诚。再次,要多方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背景。在做好充分的工作之后,师生间的谈话才会有的放矢,学生才会敞开心扉。

6.发挥特长,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很多潜能生在其他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好学校的大型活动,给这些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在“金秋文艺汇演”时,鼓励我们班范某某参加四人组合歌舞表演,之后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渐渐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大幅地提高;我们班的墙上长期挂着郭某某的书法作品;我们班的饮水机交给了张某某去管理;我们教室的花交给陈某某照看等等。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一直都很努力,也都很快乐,他们从不自卑,和老师、同学都能和睦相处。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潜能生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如果在和我们相处的几年时光里我们一直被拒之门外,那是多么可惜又可悲的事呀!所以,爱心+耐心+科学,才能铸成钥匙,才能打开那一座座宝藏的大门。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浅析数学“潜能生”的成因与对策 篇12

所谓“潜能生”,是指智力正常,但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所谓“七年级数学的潜能生”,则主要指一部分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存在困难、数学学习效率和成绩偏低的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数学就出现“学困”的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而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短期的。

1. 社会因素

(1)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不健康读物和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学生的危害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不正当交往,往往都给刚刚步入初中校园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造成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学生中埋下了隐患。

(2)学习的自信心有待提高。

刚刚离开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都是好奇的,但是不少家长、教师、长辈和学长,在向七年级的孩子介绍初中学习生活的时候总爱有意无意地提到初中数学是多么艰难,数学考试考倒了多少学生之类的话语。这类心理暗示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家庭因素

出现问题的家庭环境也常常给学生稚嫩的心灵蒙上阴影。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或学生一对一交流、家访等形式沟通交流后发现,七年级数学“潜能生”中50%以上学生的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 自身因素

据调查,发现他们其实也明白自己学习数学不在状态。但是,数学比起其他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类潜能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吃苦精神的欠缺,对数学学科的逃避心理就更加严重,往往采取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来应付。

另一方面,家庭问题也往往成为学生自身问题的诱因。问题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强烈的孤独感,现实中的家庭生活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呵护,他们对于现实生活就不抱太大的兴趣和期望;既然现实生活不能给予他们成就感,他们就选择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而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例如打篮球、看小说、玩网游,试图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乐趣和安慰。这类潜能生对于数学学习采取的就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4. 教育因素

(1)中小学知识结构跨度较大。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固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在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磨合期短,能够较快适应;有的学生适应性差,磨合期相对较长,很容易造成学习链的断裂而成为“潜能生”。其次,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小学升入初中不再进行选拔性考试,在缺乏升学压力的环境中,学生面对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时习惯性地“知难而退”。第三,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相对于小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2)教与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首先,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针对大多数中等学生来设计的,对“潜能生”往往顾及不够,致使这部分学生上数学课犹如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与全班学生的差距逐步扩大,知识链断裂,恶性循环,形成静态后进层。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授课有时仍然是“你讲我听”,“你布置我完成”的关系,与“潜能生”的互动不够。有时一堂课,教师讲了30分钟,互动时间只剩十分钟甚至几分钟,这样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潜能生”就会心不在焉。

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鼓励的,成就感的获取对于学好一门学科来说非常重要。“潜能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是被边缘化的对象,举手发言的机会很少,写黑板演练的机会也少,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更少了,得不到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多大的“潜能”也无法体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就习惯了没有成就感的数学学习,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学习中来,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也就很难保证了。

二、关于七年级数学“潜能生”的转化对策

1. 构建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学习”,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良好的心态产生的,七年级学生刚进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奇的,整个人的求知欲达到了旺盛的阶段,因此,抓住这一有效时间,构建数学学习最佳心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知过程是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是改变“潜能生”的关键。

2. 注重培养“潜能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潜能生”,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获取成就感,激发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地提高。例如在对《图形认识初步》中的“正方体展开图”进行讨论时,我先布置学生准备好小楷纸,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折叠或展开,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整个探究过程,“潜能生”们得到了展示的舞台,兴趣大增,大都学会了用折叠或展开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使学生学会学懂数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潜能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 家校良性互动

要做好“潜能生”的工作,家长的配合是不可小视的。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一生中都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无可替代的作用。“潜能生”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用发自肺腑的爱来滋润,还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注、引导和督促。老师要积极的帮助“潜能生”的家长认清孩子的状况,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因此,对于任何一名家校管理到位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人人都可学会乃至学好的学科。

4. 注重中小学知识结构的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是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进行七年级数学内容的教学时要适时的对“潜能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给与及时的复习指导。例如为了抓好“有理数”的教学,我首先注意安排好教学进度不急于求快,在教学中及时的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有意识的对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差的分数运算、分数与小数间的运算做适当的复习点拨,为“有理数”的运算扫清障碍。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阶段,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既然“潜能生”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尚未被激发的学习个体,那么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潜能生”而言是很可贵的。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预习习惯。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但是七年级学生往往没有树立课前预习的意识,教师此时要给他们以方法上的指导,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对布置的预习内容作适当的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培养听课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合理安排听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疑点的剖析;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

(3)培养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要让学生明白:记服从于听;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4)培养课后交流的习惯。在与“潜能生”的课后交流中,教师要“蹲下身”来,耐心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在他们遇到“难题”时,给予及时解答;遇到“怪题”时,给予正确引导,让“潜能生”信任教师,亲近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生”课后学习的“潜能”。

上一篇:社区健身团队下一篇:电子商务路在何方